两次工业革命专题复习

2023-01-12

第一篇:两次工业革命专题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内乡马山一初中

王中才

一、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1、两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时间、主要标志和重要成果 ;

2、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形成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践、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二、复习重点、难点

1、复习重点: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影响;

2、复习难点: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导学

1、阅读教材第13课和第20课,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

2、完成下列“两次工业革命概况”表格;

(二)知识结构梳理;引导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梳理

(三)拓展与运用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一下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四)课堂练习

1、如图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画,它最可能创作于

(

)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后期

D.20世纪中期

2、某次世博会上的蒸汽火车头世界博览会已历经150多个春秋,各界博览会都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右图所示的体现当时工业成就的展品最有可能出现于() A.1851年伦敦世博会

B.1910年布鲁塞尔世博会 C.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

D.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

材料一 (18世纪后半期)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⑴材料一中的“横扫整个法国”的“革命风暴”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但 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又是指什么事件?请简要概括这场“变革”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王斯德《世界通史》

⑵请从材料二中找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⑶请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任举一例)。

第二篇: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专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专题复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专题复习

一、总体概述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为推翻北洋军阀进行了大革命,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中共缺乏斗争经验,大革命失败了。为了反抗国民党的统治,进行了武装革命,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时期。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是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遵义会议的召开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从此,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能力目标:

1、从五四运动的传单、口号分析其性质,理解其精神;从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2、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3、认识到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

4、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情感价值目标:

1、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当继承光荣传统,奋发学习,矢志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2、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3、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4、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

5、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总是坚韧不拔,并总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校正失误。我们应该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模拟实战训练

1、每年的7月1日学校都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这是为了纪念

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人民军队的创建 D、新中国的成立

2、“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国民革命歌诞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3、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B、蒋介石、汪精卫被判革命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大革命失败后,富有创新精神的共产党人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回答4—9

4、我国有许多节日来源于中国近代的历史事件。“八一”建军节源于

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C、南昌起义D、开国大典

5、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出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革命的重心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

C、必须建立统一战线D、必须建立一支新型军队

6、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在

A、三湾改编B、文家市决策C、八七会议D、井冈山会师

7、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的标志

C、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A、它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

9、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排列相关的历史事件

(1)南昌起义(2)秋收起义(3)遵义会议(4)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A、(1)(2)(3)(4) B、(3)(2)(1)(4)C、(2)(3)(1)(4)D、(1)(2)(4)(3)

10、遵义会议后,红军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

A、四渡赤水后B、渡过金沙江后 C、强渡大渡河后 D、翻过大雪山后

二、非选择题

1、材料

一、“1919年1月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时日本夺去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等合理要求。而英、法、美操纵会议,竟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材料二中的“和约”是否是在材料一中的“会议”上签订的?“和约”和“会议”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口号是哪次运动中提出的?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哪一句口号最能体现此次运动的性质?

(3)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道理?材料一中的会议和材料二中的运动是怎样的关系?

2、阅读歌词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劳为人民,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出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现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回答: (1)中国共产党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于何时诞生的,到2006年,她已走过多少年的历程?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至少列举4件)

(3)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你有哪些感想?(至少写出2条,列成条文即可)

3、请你仔细看图,并回答有关红军长征的问题: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初期红军面临的主要危险有哪些?

(2)红军长征途中,有一次重要的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3)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多少周年?什么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4)简要回答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5)红军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克服了千难万险,创造了众多的人间奇迹,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请你至少写出红军长征中的两个故事或战役名称。

(6)红军长征的精神是一部永恒的史诗。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

D、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它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8、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为 C、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D、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四、【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题:BBACB AADDA

二、非选择题

1、【答案】(1)是。和约是指《凡尔赛和约》,会议是指巴黎和会 (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3)材料一说明了“弱国无外交”。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2、【答案】:(1)条件: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和干部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7月23日,到2006年他以走过了85个年头。(2)京汉铁路大罢工,解放战争,推翻蒋家王朝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运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三反”“五反”运动等。(只要言之有理,写出四条即可得满分)(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等(只要言之有理,答出两条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巧妙的运用大家都熟悉的歌词作为材料,考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斗争等知识点,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该题材料隐含丰富的内容,但发问避开材料的表面提示,问得都是与材料提示相关的历史史实,其旨在考察学生宏观了解历史的能力。并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和结合实际谈感想,以便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解题的关键要抓住:“他指给人民解放道路”、“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实行民主好处多。”再联系所学的知识分析他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农民运动,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等指出给人民解放的道路。依次类推,他领导人民抗日,他推翻蒋家王朝等。了解了这些,问题就解决了。

3、【答案】(1)“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危险: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党内王明“左倾”错误。(2)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70周年,会宁会师 (4)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5)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6)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对困难不低头;团结互助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红军长征的识记和理解,难度不大 。

第三篇:两次考研对于考研政治复习的感悟 政治五门课考研复习分析

今年本人经历了二战,如果说经验着实谈不上,更多的是教训,但是对于公共课的政治我倒有些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如果让我说,我觉得对于文科的学习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做了多少题或者是看了多少书,我觉得对于任何书你看透都可以,而怎么叫看透,必须要能通过文字看出学科的体系才叫真正看透。鄙人不才,文字也略显浅薄,简单把我对政治五门课的粗略体系和复习侧重点写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如果你觉得有用可以留下本文,待你正式开始复习政治时验证下我说的东西到底对不对。

1、马原:分为三门小科目,即哲学、政治经济学(政经)和科学社会主义(科社)。哲学部分也就是红宝书的前4章,是复习重点,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即前三章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第四章);政经就两章,主要阐述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前政经是单独一门课,由此看到了新大纲对政经的要求大大降低,这门课相比之下应该是最难的,但复习时却可以不用花太多时间因为考的很少,而哲学的地位被新大纲大大提高);科社也是两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分值较低,只能考选择题,不是复习重点。

2、毛中特:根据红宝书的结构,第

1、2章是总论,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后面几章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分论,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分别是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施政纲领)。

毛泽东思想是第

3、4章的内容,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建国前)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建国后)。毛泽东思想在大纲改革前也是单独一门课,现在缩成两章,说明新大纲对毛泽东思想的要求降低,但别高兴太早,其实缩掉的内容都放到史纲里面考了,而且史纲除了考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的事,更是往前一直考到1840年,所以不是缩了,而事实上是增加了。所以给你个建议,复习毛泽东思想可以先看史纲,因为史纲是从时间线索阐述的,而毛泽东思想只是从理论内容角度阐述,两者内容有交叉但论述角度是不同的。

中特理论是从第5章开始的内容,别看红宝书很乱,但其实这一块有一条非常清晰的线索,不知你看出来没有。这门课其实有三个理论,是继毛泽东后三个总书记的理论,杂糅到一起统称为中特理论,因为这三个理论的继承性非常强几乎是一脉相承,而毛泽东思想是单独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制度的背景不同,毛泽东的时代主要还不是社会主义时期,在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才基本确立,而后面三位领导人的理论都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提出,所以理所当然统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首先小平同志还是给我们来了一个中特理论的总论也就是社会主义本质,紧接着几章就是中特体系的分论,第6章是邓小平理论的中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而后面4章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其实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道路的具体阐述(邓小平只提出前三项,社会建设是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新加的),中间还有个改革开放,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后面的4章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保障,分国内(国家统

一、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和国际(外交政策)两个因素,这样记就容易串成线。

另外,毛中特中4个领导人的理论还可以概括为四个基本问题,即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江泽民“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主要是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综上,其实泽民是贡献最低的一个,不过没办法,小平太强,所以只能尽毕生精力完成小平未完成的事业,基本上是步小平后尘了,但他觉得实在有点没面子就硬是提出了个党建理论,所以前些年轰轰烈烈的党员先进性建设也是根源于此。所以贡献低考试自然也考得很少,甚至压根不考。反观涛哥,虽然仍是步小平后尘,但毕竟现在正处当政时期,教育部为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当然会把涛哥的理论作为命题重点,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内容包括十七大新加的内容是极容易考到大题的,所以要高度重视,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小超人邓小平。

毛中特说的有点多,但没办法谁让人家考30分呢,而且大纲改革后明显看到这块内容越来越重,包括史纲和当代都要与毛中特联系起来考,所以综合来看,毛中特绝不仅仅只是考30分,当然复习重点应该放在这一科!

3、史纲:这门课其实就是毛中特的翻版,也就是我之前说的把毛中特这一用理论线索叙述的科目变为以时间线索来写的科目,所以这门课和毛中特联系非常紧密可以结合起来复习。

其实把历史放进考研政治里来,历史也就不是实在的历史了,而是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历史,这门课的灵魂其实是围绕“中国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政治命题来写的,由此可以用时间把史纲分为三个部分,即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

(1)近代史(1840——1919):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半封建。注意这一时期几个不同阶级的革命,分别反映了早期中国阶层对社会发展的探索,具体有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洋务运动(封建官僚地主)、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或立宪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注意它们各自的原因、特点、意义。基于今年是辛亥革命记念,而且去年未考,所以辛亥革命极有可能以大题形式出现。

(2)现代史(1919——1949):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以1919五四运动为分界点将中国历史分为新旧民主主义,所谓新旧民主主义主要是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的不同,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共产党未出现、社会主义思想也未传入中国,所以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逐渐兴起成为革命领导,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成为革命指导思想,所以五四运动后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注意:此阶段和毛泽东思想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联系非常紧密,可以结合起来复习!

(3)当代史(1949——今天):又可以分为三个大阶段——

第一,1949——1956,这一时期请注意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还未确立,1949——1953年国家主要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未完成的一些事,从1953——1956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也叫“社会主义革命”,直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才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后来小平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然要注意我们现在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社会主义中的不发达的阶段。

注意:此阶段紧密联系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应结合复习!

第二,1956——1978,是社会主义探索阶段,这一阶段总体上是弊多利少,像人民公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两个凡是等负面东西都是这个阶段产物,所以不太可能成为命题重点,这个谁都知道,共产党嘛爱面子。

第三,1978——至今,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界点。但是这一块不太可能出大题原因是与毛中特中的中特理论正好重叠,要出大题也会到中特理论里出。

4、思修:这门课想必是最让人厌烦和恶心的了,乍一看就像是政治口号,毫无理论和逻辑可言,而这门课也确实是记忆的多理解的少,所以你实在讨厌也可以把它先放一放,等到冲刺时再看。

但是,思修也不是一点逻辑性也没有的,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这一科目分为两块,即思想道德(前6章)和法律基础(第

7、8章),重点在思想道德这一块,法律基础主要是小知识点。一言以蔽之,其实这门课讲的内容是我国的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政治上层建筑的内容。不知你在看毛中特的时候有没有注意,有一章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文化”,也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道路中四大建设中的第三大建设,这里面有个知识点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想起来就好了,思想道德修养其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细化,阐述了社会理想、爱国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也就是以德治国。(所以看到除了马原以外各门课都和毛中特有内在联系)把握了这个线索对于学习这门课是大有裨益的,而且大题很可能会出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综合性题目,2010的有道大题即是此考法。今年是单独对人生价值考了一道题。

5、当代:一般可以放到较晚复习,之前不要看,可以在冲刺阶段最后和时政结合在一起看,把握热点即可。(来自考研论坛)

第四篇: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辛亥革命和国共关系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国共关系专题教学案

★背景资料:

2011年1月4日 新华网: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和宣传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对于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鼓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勇敢担当历史责任,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1946~1949年:两党再次对抗。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勾结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共两党再次走向对抗。经过三年内战。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支持下,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5、启示:和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携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考演练

一选择题

1.“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材料中提到的“先生”是( )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全国政协已成立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办公室,届时将隆重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等纪念活动。国务院台办则表示,支持两岸各界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 ★知识链接:

一、辛亥革命(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时间:1911

2、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3、领导人:孙中山 领导阶级(政党):资产阶级(中国同盟会)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5、标志性事件: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6、结果:1912年元旦,建立中华民国.但其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7、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8、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0、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二、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

2、提出三民主义并创办《民报》宣传

3、领导辛亥革命(最大功绩)

4、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政府统治

5、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6、建立黄埔军校。

三、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能够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鼓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国共关系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

1、1924~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1924年国民党“—大”召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1927~1937年:国民党右派破坏国共合作,制造反革命政变,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和第—次国共合作的破裂,两党对抗。

3、1937~1945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实现,国共十年对峙基本结束,共同抗日。经过八年抗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自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用心

A、谭嗣同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2.有人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主要原因是( ) ①提出了指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③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④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下面的文物之所以作为一座丰碑值得后人缅怀,主要由于( )

A、推翻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4.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5.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盛典,国家计划在武汉建立 总投资为3.34亿元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其规划方案已经在网上公布,听取市民意见(如图)。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

)

①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改变 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6.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

爱心

专心

①提出三民主义②领导五四运动③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7.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是要改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在20世纪第二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路程碑的是( )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 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9.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 A都主张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C.都在资产阶级领导下进行 D.都向西方学习

10.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李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某专题复习时,得出一个结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历史学习注重论从史出,下列史实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有

①.1924年—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①②③④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③.1937年—1945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赢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④.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战败后逃往台湾,致使大陆和台湾骨肉分离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19世纪末以来,中华民族不断觉醒,激励着中国人民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巨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中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材料二:

请回答:

① 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巨变。“第一次巨变”指什么?

②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推动中华民族日益觉醒的因素有哪些?

③根据材料

一、二,你认为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深刻影响?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145周年,同时也是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

材料二:胡锦涛在一次纪念活动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材料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

请回答:

① 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

么?

②“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是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什么学校?中共哪一领导人曾经担任该校政治部主任?

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④结合材料三回答,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⑤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中得到哪些启示?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1年,邓小平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傅朝枢时说:我们要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材料二 "搞第三次国共合作,我们是赞成的,愿意的,。中国统一这件事要台湾海峡两岸的领导人和人民来决定。希望台湾的一些领导人把眼界放宽一点,放远一点。统一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请回答:

⑴邓小平所说的"和平方式"是什么样的?

⑵这一构想的第一次实践是在什么时候什么问题上?

⑶国共之间曾经有过哪两次合作?结果如何?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第五篇:革命故事专题

郭俊卿

郭俊卿(1930—1983),辽宁省凌源县三十家乡(今三十家子镇)北店村人。著名女战斗英雄。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5年到1950年,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在1950年9月召开的全国群英会上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国女战斗英雄”、“现代花木兰”荣誉称号。

郭俊卿是全国特等女战斗英雄。1931年出生在辽宁省凌源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为了给被地主害死的父亲报仇,她隐瞒自己的真实性别,又将自己的年龄报大两岁,用假名郭富参军。先后当过通信员、警卫员、班长、连队文书和副指导员。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她女扮男装5年之久,和男同志一样,冲锋陷阵,鏖战疆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屡建奇功,被誉为“现代花木兰”。

郭俊卿到部队后,政治思想觉悟提高很快,积极向党组织*拢。她在入党申请书中写到:“为人民服务就要服务到底。为完成党的任务,就要不怕流血牺牲。”1947年6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次,班长让她在4个小时以内,将一个命令送到30公里外的部队。天黑路险,她骑着快马在大山沟里奔驰,提前完成了任务。在返回的路上,马已累死,她背着马鞍,走了三四公里路回到驻地。在部队这个大家庭,她以深厚的阶级感情,热心关怀着战友们。平时谁有病,她帮助做病号饭;行军途中,她帮助同志们扛枪、背背包,抢救伤病员。一次行军路过没腰深的河,她带头将病号一个个背过河,而自己因受凉落下了妇科病。

1948年初,她调到战斗班任班长。不久,平泉战斗打响。郭俊卿带领的四班作为突击班,担负夺取城东第二道山梁的重任。当时,全班只有十来支老式步枪和几十颗手榴弹,战士大都是初上战场的新兵,而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60多个敌人。战斗开始后,郭俊卿摇着红旗冲在最前面。突然,跑在她身边的副班长中弹牺牲。她高喊着“为副班长报仇”,带头冲上山梁。敌人发起了反冲锋,她带领战友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郭俊卿因为指挥机智勇敢,带病坚持战斗,立了功。团里还给四班颁发了“战斗模范班”锦旗。

为了不暴露女儿身的秘密,5年中,她从不脱衣睡觉,也从不和大家一块上厕所、洗澡。1950年4月,劳累过度的郭俊卿生病住进医院,被医生发现了女儿身。同年9月,她作为特等女战斗英雄,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后来,根据组织的安排,郭俊卿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过山东省青岛第一服装厂厂长、山东省曹县民政局副局长等职。1981年离休后在江苏省常州市定居。1983年9月病逝于南京。

上一篇:林场场长个人先进事迹下一篇:领导干部监督检查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