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工业园区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2024-04-15

在全县工业园区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精选8篇)

篇1:在全县工业园区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参观了长青工业园区的建设情况,使我们感触很深;听了几位领导的发言,也让我们更加明白了长虹工业园区目前存在的解题之困和当务之急。下面,我就长虹工业园区环境治理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以下专题汇报:

一:理清思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宗旨构建招商引资的绿色平台

长虹工业园区位于凤翔县的东大门,是横水镇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园区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截止目前园区内拥有各种类型的工商企业63个,规划面积已达2.25平方公里,现已形成了以食品饮料、建材制造、塑料加工和农付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雏形,二○○四年工业总产值为2.13亿元,二○○五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为1.36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为的60%以上。

然而,面对不断发展的形势,招商引资速度较慢的课题引起我们镇党委和园区管委会的高度重视,经过我们认真分析、统一思路,明确了这个课题的解题之困便是环境治理工作,而环境治理的重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良好的基础设施便是招商引资的“通行证”。围绕这个思路,我们及时组建了以书记、镇长为主要负责人的长虹工业园区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陕西省十一*五规划”中有关西宝北线的公路规划,对长虹工业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制订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绘制了规划图,为构建现代化工业园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真抓实干、以基础设施为重点建设现代化工业园区

长虹工业园区是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在尹稼坞村境内沿西宝北线人为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虽然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在本地区一直走在前面,但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受资金等客观因素制约,总是走一步、修一点,而且起点低、质量差,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发展,街道路面破烂,污水排放无序,点亮工程和绿化工程严重滞后的矛盾日渐突出,环境治理工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了制约园区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计划利用半年时间,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彻底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差的环境治理工作:

范文网【】

一是以利引“水”、全线贾通园区内排水工程。我们计划投资100万元,三个月内完成园区内4公里的排水工程,并修建污水处理站两座,实现园区内零污水积存、零污水排放,彻底解决直接影响投资者利益的污水排放无序不畅的问题。

三是以区当“城”、完成以路灯架设为主的明亮工程。投资30万元,利用一个月时间完成4.5公里地埋电缆铺设和150个太阳能路灯的架设工程,真正实现工业园区的城市化。

四是以美植“景”,营造优美的绿色环保型工业园区。投资10万元,利用两个月时间全面完成园区内的绿化和卫生治理工程,彻底清理沿西宝北线两侧所有杂物及树木,间隔5米新栽玉兰花风景树600株,在其它支干道路两侧新栽侧柏、银杏等风景树木4000株,种植草坪、花卉6000平方米,新建垃圾箱50个,使园区绿化率达到35%以上。

山本不老因雪白头,商本有道因利而至。同样的工业园区我们只所以发展慢,其实关键就是我们的投资环境太差。长虹工业园区这个依靠自身力量发展起来的工业园区,面对尺短寸长的市场经济和自有条件,我们只有以人为本、自力更生、踏踏实实、真抓实干的把基础设施搞好,把园区环境治理好,才能招来客商,才能把园区作大作强。我们深知任务的艰巨,责任的重大。我们有决心剩这次会议的东风,继续努力,从一点一滴抓起,坚持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以现有企业为载体;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突破口,实行市场带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富裕千万家的经营方式,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实施名牌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长虹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实力和鲜明特色的能够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民富裕的工业园区,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篇2:在全县工业园区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祖市殿镇四门村党支部书记舒选华

2010年8月12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四门村很荣幸能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作为四门村的支部书记,很高兴能在这发言,下面我就我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及主要做法做个简要介绍:

四门村位于县城东北部,总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2亩,其中水田1623亩,辖17个村民小组,576户,2143人。自2006年列入新农村示范村以来,村支两委抓住机遇,全民发动,大力发展村域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掀起新农村建设高潮,全村面貌明显改观,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4440元。先后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省级生态创建示范村”、“怀化市文明村镇”、“怀化市经济发展百强村”等称号。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支村两委班子建设。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共4人,我们平时除了日常的工作外,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及相关技术的学习,经常下到农户家走访,了解情况,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见建议。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工作责任心强,思想团结,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为民办实事,替民解困忧,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信赖与尊重。

二、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尊重群众意思,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

众,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以“爱我家园、建设我村、合力攻坚、同奔小康”为主题,广泛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群众理解和自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三、抓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级公路4.2公里,组级公路6.7公里,全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化。村级主公路两旁安装路灯58盏,其中沼气路灯10盏,栽植香樟树1367株。完成农网改造工程,电费 由原来的每度1.54元降到0.65元。新建垃圾池43口,投放垃圾桶476个,配套手推垃圾车3台,机动垃圾车1台。完成8座骨干山塘和15座山平塘清淤 和加固,硬化光该水渠1427米,防洪渠800米,修建 机耕道7.4公里,基本实现旱涝保收。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占地980平方米,新建村部办公室178平方米,文化长廊120平方米,人民大舞台60平方米,修缮花台60平方米,配备了电子投影仪、电脑等现代教育设备,并建立农家书屋。

四、抓经济发展。因地制宜,立足优势,突出抓好科技示范种植和养殖专业大户。现已发展规模养猪场2个,芳芳生态牧业年出栏生猪2600头 以上,永忠养猪场年出栏生猪800头以上。发展养鱼大户9家,其中舒孝华以34亩水面为中心实施立体养殖,坝上建猪场年出栏生猪400头以上,水面放养种鸭500羽,水里年产鲜鱼1.6万斤以上。发展油桃、金秋梨、柑桔三个品种水果基地1000亩,枣子600亩,葡萄 元150亩。村里成立了枣子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入社农户达65%以上。

五、充分发扬民主监督。始终坚持党务、村务公开和公益事业建

设“一事一议”制度。村大院亭子、百吉坳亭子和村部等3处地方建有固定的党务、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布日常性工作情况,及时公示临时性工作情况,做到事无大小、利无轻重、均为民了,自觉接受村民监督。

六、积极争取部门支持。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为此,积极争取县、镇两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项目上给予照顾和倾斜,在资金上给予了扶持。先后争取农网改造、农村沼气、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文化大舞台、农家书屋、标准粮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上就是我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 将围绕二十字方针,按照产业强村、科教兴村、和谐稳村、民主管村、群众建村的思路,进一步加强村庄整治,大力发展村域经济,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努力把四门村建成基础设施完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庄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篇3:在全县工业园区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今天, 我们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全国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工作现场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散装水泥工作会议及《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指导意见》精神, 全面总结农村散装水泥工作成果, 交流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工作成功经验和做法, 研究全国农村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加快推进我国农村散装水泥的发展进程, 进一步推进我国散装水泥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下面, 我结合我国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的情况讲几点意见:

一、发展农村散装水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中央提出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中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占到相当比重。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 对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 推动城镇化进程, 加快新农村建设, 实现城乡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对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 农村水泥使用一直以袋装为主, 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这是落后的发展方式的一种反映。加快在农村推广散装水泥, 既可以节约大量包装用纸、减少大量水泥损失, 又能保证建设质量、减少粉尘排放、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 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 (增加337.53万吨) , 可节约标准煤7.76万吨, 减少粉尘排放3.39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16万吨, 产生综合经济效益15.2亿元。

(三) 发展农村散装水泥是提高我国散装水泥整体水平的重要环节

从全国水泥消费结构看, 农村水泥消费占全国总量的40%, 但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仅占全国散装水泥总量的17.7%。在农村推广散装水泥作为我国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散装水泥的发展进程, 必须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农村散装水泥发展中的问题。加快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工作, 对提高散装率总体水平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发展农村散装水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年来,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的逐步实施, 各地散装水泥办公室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指导意见》精神, 因地制宜, 创新发展, 以点带面, 逐步推开, 积极推进农村散装水泥配送网点和物流设施建设, 为新农村建设使用散装水泥提供便利, 努力开拓农村“发散”工作的新局面。具体体现在:

(一) 散装水泥推广, 取得有效进展

2008年全国农村销售散装水泥1.07亿吨。截止到今年上半年, 全国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点已达到5088家, 比上年末增加370家, 增长7.84%, 销售散装水泥5335.11万吨, 同比增加400.19万吨, 增长8.11%, 销售量已达到上年全年销售量的58.47%;拥有固定罐4215个, 容量48.78万吨, 比去年末增加475个, 增长12.7%;拥有移动罐28 547个, 容量74.47万吨, 比去年末增加2419个, 增长9.25%;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6666.74万吨 (包括农村预拌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散装水泥使用量) , 同比增加1657.63万吨, 增长33.09%。上半年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已达到去年全年使用量的62.04%。其中同比增长量较多的省是:山东省535.97万吨、江西省147.2万吨、湖南省138.08万吨, 分别增长128.67%、250.89%和222.74%。

(二) 强调因地制宜, 多种发展模式

我国农村地域广大, 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甚大, 发展散装水泥的途径和方式与城市有着根本的差别。多年来, 各地结合本地实际, 通过逐步摸索, 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农村散装水泥推广模式。如山东省注重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建房对水泥需求的变化, 在培育和推广水泥生产企业向集中建房农户和水泥供应点直销模式的基础上, 又在水泥制品用散、农村预拌混凝土推广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同时加强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的建档管理, 并与质监部门联合整治假冒伪劣产品流通, 有效地杜绝了散装水泥二次包装批量销售的问题。江苏省紧盯农村发散、用散工作不放松, 积极寻求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在工作方法上求突破, 夯实各项工作基础;在推广机制模式上下功夫, 确保农村推散长效化, 在惠农便民上做文章, 让农民在用散方面得实惠, 而且将培育农村散装水泥示范县工作作为推进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全省范围广泛开展农村散装水泥示范县评定工作, 以点带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江西省借助《江西省促进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条例》出台的东风, 推动县级政策法规出台, 同时将工作重点由中心城市转向县城镇乡, 在逐步健全县级散办职能的基础上, 对县级散装水泥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通过建立人口密集乡镇散装水泥销售配送点来促进农村散装水泥的推广, 并对销售量达标的网点予以资金补贴, 激励了销售商的积极性。河南省坚持宣传先行、政策先行、试点先行的工作原则, 切实增强农民使用散装水泥的意识, 采取措施规范农村散装水泥市场。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县把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和联合国授予的“长寿之乡”联系起来, 结合保护生态环境, 积极推进农村发展散装水泥工作。还有很多地方在农村推广散装水泥方面开拓创新, 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我们将他们的做法编辑成会议交流材料, 供同志们学习借鉴。

(三) 加大资金投入, 注重发挥实效

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使用上, 一些地区根据本地散装水泥发展的实际情况, 把专项资金作为引导性资金, 采取补助、贴息等方式投向农村散装水泥物流体系的薄弱环节, 大力发展散装水泥设施、设备。如浙江省江山市、平湖市将80%以上的专项资金投入到散装水泥设施建设中, 使全市散装水泥生产、运输、使用综合配套能力达到70%以上。

(四) 促进科技创新, 提高技术水平

一些地区开展了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参与、政府给予政策支持的技术创新, 围绕解决影响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的薄弱环节, 引导企业进行散装水泥设施装备技术改造, 研发和改进适用于农村使用的散装水泥物流技术设备, 使散装水泥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增强了农村散装水泥综合配套供应能力。

(五) 加强宣传推动, 营造发展氛围

为改变农民长期以来习惯使用袋装水泥的旧观念, 各地散装水泥办公室采取多种形式, 利用各种机会向农民宣传散装水泥的重要意义, 通过编撰农村使用散装水泥专题宣传材料、播放宣传片等, 使农民逐步了解使用散装水泥的好处, 并逐步从被动使用到自觉使用, 营造了使用散装水泥既方便又实惠的舆论氛围。

同志们, 农村散装水泥工作在各级政府及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 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工作成效, 各地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为农村推散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 与在座的同志们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在这里, 我代表商务部, 向工作在全国散装水泥推广一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对你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三、发展农村散装水泥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县域经济和中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 以及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 水泥的使用量将不断增加, 农村散装水泥市场空间巨大, 为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农村散装水泥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从目前全国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的总体水平来看, 与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发展还不相适应。目前水泥使用量约占全国40%的农村, 大部分地区仍是以袋装水泥为主。2008年全国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占全国散装水泥使用总量的17.7%, 散装水泥使用率为32%;全国预拌混凝土供应量为6.78亿立方米, 农村仅为0.8亿立方米, 仅占全国总量的11.8%;农村预拌砂浆则基本没有应用。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一) 对农村发展散装水泥认识不足

一些地区的散装水泥办公室对开拓农村散装水泥市场认识不足, 缺乏信心, 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畏难情绪。一些散办的领导仍然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的思想, 认为农村推散工作路长面广, 精力和物力投入大, 短期难以抓出成效。认识的差距造成一些地区农村散装水泥工作至今尚未实质性启动, 还有一些地区农村散装水泥工作流于形式, 农村散装水泥网点建设缺乏规划和管理, 往往处于自生自灭、放任自流的状态, 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 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的组织机构不健全

县级散装水泥机构是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的组织保障, 承担着指导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的职能, 这一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村水泥散装化的发展步伐。目前, 全国多数省份县级散装水泥机构不健全, 同一省份的不同地区开展县级散装水泥工作的力度差异很大, 推广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相关政策没有延伸至农村。

(三) 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的供应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供应和服务体系的不完善是影响我国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的瓶颈, 由于缺乏对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络的整体规划和指导, 无法满足农村巨大的散装水泥需求, 使农村散装水泥的发展脚步缓慢。目前, 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总量较少, 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有部分地区, 由于散办等相关部门没有建立监管服务体系, 使农村销售网点处于任意建点、自由经营、缺乏监督的状态, 致使销售网点建设缺乏规范化指导, 难以发挥示范推广作用。

(四) 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的设施、设备薄弱

目前, 我国农村散装水泥的发展仍缺乏适合农村使用特点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技术设备, 而且标准化、系列化程度低, 散装水泥物流配套体系的发展程度还不能满足多数农户使用散装水泥的需求, 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没有配备完备的储存罐、流动罐、专用计量装置、专用运输车等, 销售网点的配套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

(五) 农村发展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投入不足

加大农村散装水泥物流装备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 是加快农村推散进程的重要条件。由于多种原因,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对农村发散工作的投入较少, 远不能满足目前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工作的要求。

四、发展农村散装水泥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要求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 水泥的使用量将不断增加。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 提高农村散装水泥的使用率。今明两年我们农村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近期目标是, 在借鉴、发挥农村推散典型示范作用的基础上, 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工作全面展开;农村推散政策逐步完善, 推散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站点建设趋于合理, 农村推散网络初步形成;确保每年本地区农村水泥散装率增长高于全国和本地区水泥散装率的增长水平。

为实现加快农村散装水泥推广的目标, 应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 提高认识水平,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散装水泥主管部门和散办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推散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将农村推散作为明年工作的重点。要深入研究农村散装水泥市场的特点, 认真总结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的先进经验, 探讨适合我国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的模式, 为农民使用散装水泥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制定本地农村推散整体发展规划, 要做到合理布局、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在政策上逐步向农村倾斜, 加强对水泥预制生产企业、小城镇建设以及工矿企业、农田水利、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中散装水泥应用的推广和监管。要强化对农村散装水泥的行政管理职能, 充实农村散装水泥推广的力量配备, 加强县级散装水泥机构建设。

(二) 加快设施建设, 创新发展模式

建立广泛的农村散装水泥配送网络是发展农村散装水泥的重要途径, 加快农村散装水泥物流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散装水泥的必要条件。要加快农村散装水泥配送网点建设, 加快农村散装水泥物流设施建设, 特别要注重开发适合农村分散用户使用的散装水泥物流设施设备。经济较发达、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相对集中的地区, 可从建立中小型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发展预拌混凝土入手提升农村建筑施工文明水平, 逐步实行县城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为适应农村水泥消费结构和建筑需求的特点, 可采取建立水泥预制构件场的方式, 集中使用散装水泥。同时, 积极探索其他符合本地农村散装水泥推广的模式和做法。

(三) 加强政策扶持, 加大资金投入

要加大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 使在农村推散方面的投入占到专项资金支出的主要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区, 要将专项资金的50%以上用于农村推散工作;其他地区 (主要指散办是自收自支单位) 也要将专项资金30%以上用于农村推散工作。要组织专项资金对试点、示范项目进行扶持和培育;要加强对农村散装水泥物流设施设备的投入。同时, 还要尽力争取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一些省市在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农村散装水泥网络建设方面已进行了很好的尝试, 有条件的地区也要努力争取。

(四) 发挥示范作用, 加大宣传力度

要在总结各地开展的农村散装水泥“示范县”和“试点县”活动经验的基础上, 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 逐步推广。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 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 因地制宜地开拓和培育农村散装水泥市场。一些省市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各地可以进行交流和学习。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 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开展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宣传工作。宣传使用散装水泥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 使农民认识到使用散装水泥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质量和效率, 而且可以节省建筑成本, 给农民带来更多实惠和好处, 提高农民使用散装水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与此同时, 努力做好散装水泥推广的全面工作:一是结合本地实际, 研究制定散装水泥发展“十二五”规划, 做好散装水泥统计、分析等基础性工作。二是加强城市“禁现”工作的检查和督导, 将有关“禁现”的法规和政策落到实处;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和研制, 努力提高预拌砂浆的质量和性能,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加强立法工作, 加快制定有关法律法规, 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加强散装水泥行业标准化建设, 加快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四是加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 加大支持产业发展的投入比例。五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争取将各级散装水泥管理机构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或全额拨款单位, 解决专项资金养人问题和散装水泥队伍建设的后顾之忧;加强培训工作, 努力提高散装水泥系统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同志们, 刚才姜副部长在对本次会议的贺信中对大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农村散装水泥工作要取得突破, 全国散装水泥工作要再上新台阶, 需要我们散装水泥战线的干部职工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积极开拓进取, 加倍努力工作, 为发展散装水泥事业, 为新农村建设, 为全面实观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

篇4:在全县工业园区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韶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3年,市级和10个县(市、区)、310个重点帮扶贫困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成绩全面创优。

韶关市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成效表现在:一是组织领导上,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帮扶制度。二是资金投入上,310个重点帮扶村至目前共落实帮扶资金9.27亿元,平均每村299万元。三是项目建设上,启动帮扶项目6884个,平均每村22个。四是开发成果上,重点帮扶村去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144元,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5056元,分别比帮扶前增长32.3%和70.2%;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4.09万元。4个重点县(市)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韶关市将以此次现场会为新起点、新动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举措,推动韶关加快绿色转型,实现振兴发展!

○ 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实施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从整体上统筹推进。

○ 坚持把增加“四项收入”(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重点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重点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重点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作为突破口,全力推进精准扶贫。

○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着力点,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内容,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 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有效途径,切实增强扶贫开发实效。

○ 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努力打造一支永久的工作队。

珠海市

珠海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有关部门和阳江、茂名两地的支持配合下,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坚持帮扶与合作相结合,坚持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双到”工作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珠海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33亿元,帮扶阳江、茂名的80个贫困村、26万人,实施扶贫开发“双到”项目590个,平均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3.3万元,比帮扶前增长333%,村民人均纯收入、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986元和5741元,比帮扶前增长64.8%和118%。

今年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关键年,珠海市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突出抓好产业扶贫;二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三是推进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四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

让贫困地区变得更美丽、人民生活更美好,是我们的共同愿望。珠海市将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圆满完成扶贫开发“双到”各项工作任务,向省委、省政府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 创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产业扶贫机制。扶持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基地对接市场的流通平台,实施绿化苗木定点采购。

○ 创建促进村集体和农户稳步增收的利益带动机制。一方面,建立社会投入利益联结机制;另一方面,建立财政资金帮扶带动机制。

○ 创建基础设施先行的民生保障和改善机制。坚持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先导性工程来抓,建设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民生项目484个。

○ 创建精准长效的扶贫开发工作沟通协调机制。

广州市天河区

根据广东省、广州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部署,天河区承担兴宁市9个镇16个行政村、1666户贫困户7386人的帮扶任务。帮扶一年多来,天河区“双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省2013年度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中,天河区16个帮扶单位全部评为优秀,帮扶的中官村被评定为广州市“幸福安居示范村”。预计今年底,帮扶的16个贫困村平均每村集体收入可由2012年不足2000元增加到10万元,其中最低为8万元,最高为23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可由2012年不足3000元增加到6000元,其中最低为5000元,最高可达1.1万元。目前为止,贫困户脱贫率达85%。

下一步,天河区将继续按照省、市的部署,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一是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二是着力加快示范村建设;三是积极推进帮扶任务提前完成;四是突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大力促进优势互补。

○ 突出一个“快”字,狠抓责任落实。一是工作对接快;二是方案制定快;三是资金落实快;四是项目推进快。

○ 突出一个“活”字,狠抓项目建设。一是加大投入促发展;二是因地制宜推项目;三是招商引资强“造血”。

○ 突出一个“准”字,狠抓民生保障。一是建好基础设施;二是筑好安居工程;三是办好民生实事。

○ 突出一个“强”字,狠抓队伍管理。一是精心遴选扶贫干部;二是选好配强村班子;三是选派强有力的帮扶单位。

广东省纪委 省监察厅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纪委省监察厅负责对口帮扶韶关市乳源县一六镇团结村。团结村有15个自然村963户3288人,其中贫困户145户444人。一年来,我们因地制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提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重点,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在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用心用力用情,努力使扶贫工作成为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到目前,已完成项目25个,正在实施项目10个;村集体年收入从5000元增长到1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5579元预计今年底增加到9236元。

贫困是社会运行的薄弱环节,扶贫开发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以“抓新农村建设形成示范、抓特色农业发展形成品牌、抓村组织建设形成合力”为核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力争将团结村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坚持“三个注重”,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注重精准扶贫,取得实践成果;注重规范扶贫,形成制度成果;注重互动扶贫,不断在培养扶贫人才上取得成果。

○ 做到“三个尊重”,积极探索扶贫工作规律。尊重农村具体实际;尊重村民自主选择;尊重农业发展规律。

○ 坚持“三个突出”,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突出特色农业发展,打造农业品牌;突出村组织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突出新农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篇5:在全县工业园区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将全省中小企业工作会议和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会议精神简要传达,对2011年工业经济和项目建设简要回顾,并就进一步做好2012年工业经济和项目建设讲几点意见,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传达省中小企业和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会议精神

(一)全省中小企业大会会议精神

2012年2月10日,省政府在会展国际酒店26楼多功能会议室召开了全省中小企业工作会议。副省长李金柱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李金柱强调,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创造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力争今年实现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2%,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长18%。

李金柱在讲话中指出,尽管我省中小企业还存在经济总量少、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名牌产品少等问题,但当前我省中小企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陕西经济的发展需要中小企业这个板块,发展中小企业正当时,拥有各方面后发优势。

李金柱要求,各市县在2012年要创新思路,明晰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重点把握好5个方面:一是围绕资源 比较优势,加快催生一批中小企业;二是围绕小产品大市场,加快培育一批家庭式小微企业;三是围绕大企业配套,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四是围绕产业融合,加快衍生一批新型小微企业;五是围绕工业集中区,加快壮大一批中小企业。同时,要下功夫创造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像抓“三农”工作一样抓中小企业发展;像抓招商引资一样培育市场主体;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企业厂长经理。要进一步发挥财税杠杆作用,加强政策体系建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力争2012年中小企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省中小企业促进局局长丁义安做了“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全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总结了全省去年中小企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和主要工作。主要成效:一是发展加快;二是总量扩大;三是投资强劲;四是贡献增大。2011年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48%,比上年增加2.4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占全县GDP比重达到50.5%,提高1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已成为全省保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主要做法:一是坚持促进加快发展不动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二是创新企业融资方式,缓解发展资金困难;三是扩大招商引资,加快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四是推进创业和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技术升级;五是创新服务模式,加快服务平台建设。会议安排部署了2012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目 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总体思路是:要围绕加快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按照催生一批、培育一批、引进一批、衍生一批的思路,突出发展微型企业,做强中小企业,壮大非化经济;着力落实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技术创新,加强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全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富民强省做出新贡献。发展目标是全省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2%;增加值增长18%;新增小微型企业2.5万户,新增从业人员25万人。重点抓好10项工作:一是健全政策体系,形成推动合力。二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速发展规模企业。三是强化集聚孵化载体,抓好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四是发挥工业主导作用,大力发展融合型产业。五是加强金融支持,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六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七是加快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服务功能。八是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九是优化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是做好经济运行监测,提高决策服务水平。

(二)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会议精神

2月21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大会,总结过去五年工业发展成绩,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发展工作。市长杨冠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要求各县区各相关部门深入分析目前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推动工业大发展、快发展的支持措施,坚持落实好“六个一”,以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行动推动全市工业率先发展。副市长高健主持会议。杨冠军指出,过去五年是我市工业经济大投资、大提速、大发展时期,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全市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且使我市进入了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的新阶段。但全市工业总量小、比重低,规模以上企业偏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工业发展人才匮乏,这些依然制约着工业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各级各部门必须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创新思路、强化措施,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杨冠军强调,要实现我市工业快速发展、率先发展,必须坚持落实好“六个一”,即:强化一个战略,遵循一个理念,实施一个工程,建设一个载体,打造一支队伍,优化一个环境。一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市”战略,充分认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主抓工业、大抓工业的共识,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二要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大力培育循环示范企业,发展循环园区,实施循环工程,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强化节能减排工作,推进尾矿综合利用,实现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大提升。三要实施“1358”工程,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八大规划,狠抓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建设、工业结构调整、企业内部管理等工作,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四要加快发展“工业园区”,进一步加大园区投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步伐,积极创新园区管理,切实引进和发展有利于产业配套的“补链型”项目,努力实现园区内部产业协作配合、上下游配套、关联配套企业相对集中,园区之间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协同发展。五要打造一支抓工业发展的队伍,就是培育一支熟悉工业经济的政府系统干部队伍、培育一支好的企业家队伍、培育一支科技人才队伍、培育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育一支招商引资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智力保障。六要建设并优化一个工业经济良性发展的好环境,政府在打造支撑工业发展的硬环境的同时,要积极打造服务工业发展的软环境,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企业家要增强率先发展工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争创一流、规范经营、回报社会,以实际行动为商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2011年工业经济和项目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 一年来,全县上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的总体思路,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技术创新,狠抓节能减排,深入开展“千人进企业促发展”活动和“银企结对帮扶”活动,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优化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环境,着力化解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努力实现了工业经济较快增长,项目建设顺利开展的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工业经济较快增长。止年底,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39.38亿元,同比增长53.29%;位次占全市第二,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3亿元,同比增长29.2%。工业经济已经成为我县的强县之基、财政之源,是保增长的主导力量。全年生产五氧化二钒超过1万吨;黄金956.9公斤,中成药5207吨,中药饮片2760吨,水泥13.8万吨,皂素635.4吨,重晶石粉1.65万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部实现增长,增 幅较大。

(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去年确定的24个工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82亿元,占计划的101%。列入市计划的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638亿元,占计划任务5.74亿元的167.9%。五洲公司钒系列开发项目,5000吨片钒生产线建成投产,35KV变电站投入使用,新兴公司尾矿库已建成;纵横公司日处理450吨金矿石开发项目,已于去年7月建成投产;金川封幸公司300吨皂素清洁生产项目,已建成投产;天元隆2000吨魔芋精粉扩建项目,厂房在建,设备已定做;金地公司钒尾矿墙体砖,一期建设项目已投产;秦阳建材技改工程,60万吨水泥熟料粉磨站设备已安装到位,60万立方米商混站已投产;山阳县县域工业集中区,一期700亩征地到位,累计投资达到3.11亿元,重点完成了集中区基础建设中的“四通一平”和标准化厂房建设。

(三)非公经济势头良好。去年先后组织中小企业先后参加西洽会、农高会、关天博览会、陕西-贵州产品推介会,大力推介山阳名优产品,提高山阳产品对外的知名度。山阳县合鑫面业申报的“合鑫”商标和山阳县奥科粉体公司申报的“奥科粉体及图”商标被省工商局认定为省级著名商标。全县中小企业完成总产值38.3亿元,同比增长47%;完成营业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58.3%;上缴税金1.02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25.88亿元,占全县GDP的49.3%,同比增长26%,位次占全市第三。新增各类私营企业54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96家。组织企业人员参加省内外培训8期290 人。

(四)企业融资取得突破。充分发挥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项目推介会。先后多次组织企业参加西洽会、关天博览会、陕西-贵州产品推介会,全年签约工业商贸项目18个,引资45.17亿元,其中: 合同12.56亿元;全年落实到位签约项目14个,到位资金9.8亿元。积极采取向上争、招商引、银行贷、社会融等办法,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全年为金川封幸公司等8家企业争取金融贷款1.59亿元。全年为企业争取资金3679万元。其中,为盛合镁业公司等2家企业申请取得流动资金贷款贴息645万元;为金川封幸公司等企业争取技术创新、外经贸协调发展项目、“县超扶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技改等争取扶持资金3034万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业经济和项目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矿产业所占比重大,对市场依附性强,产业链条短,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工业企业规模小、底子薄、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三是工业项目建设因受土地征用难、拆迁安置难等因素影响进展缓慢,未能按照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四是工业企业资信度不高,贷款难问题突出,工业项目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短缺制约了工业经济发展。五是工业发展的环境还待进一步优化。这些存在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全县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是:按照“盘活钒业、做大药业、开发金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的思路,以县域工业集中区和中村钒业产业园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扩张总量、提升质量为目标,加速培育以钒镁金为主的现代材料、以五大商药为主的现代中药、以水电和生物质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以核桃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四大产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同比增长3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30.5%;工贸项目投资超过30亿元,同比增长70%;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DP的50.04%;新发展私营企业50户、个体工商户390户;培育规模以上企业2户。

围绕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要加强监测、强化管理,全力帮扶企业达产达效。规模以上企业要按照“抓生产保增长、促销售提效益”的要求,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生产、销售上,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销售,确保完成全年工业经济指标任务。正常生产企业要加强生产调度,强化内部管理,积极挖潜降耗,充分发挥产能,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做到多生产。停产半停产企业要积极争取采取得力措施,加快技改扩建步伐,尽快走出困境,恢复正常生产。相关部门要结合“三问三解”活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加强对工业运行的监测和协调服务,确保企业不因煤、电、油及运输和流动资金得不到保障而停产,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目标。必康制药公司年产值要达到10亿元以上;五洲山阳分 公司、中天钒业公司、裕源矿业公司、新兴矿业公司、丰源科技公司、秦鼎矿业公司、纵横矿业公司、秦阳建材公司、龙山医药公司、金川封幸公司、康力化工公司、丰瑞化工公司等12家企业年产值要达到1亿元以上,宏昌钒业公司、恒源矿业公司、双河钒矿、振兴银矿等4家企业年产值要达到5000万元以上,商丹钒业公司、奥科粉体公司、智源公司、家金公司、盛合镁业公司、天之蕊科技公司、天元隆生物公司其它7家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要达到2000万元以上。

二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继续按照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包抓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实施方案、一抓到底的包抓机制和一月一督查、两月一通报、一季度一汇报、半年一观摩的推进机制要求,夯实工作责任,提高建设质量,加快建设进度,督促未建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计划全年实施工业商贸项目26个,其中工业项目18个,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元。重点抓好五洲公司钒系列开发、永恒矿建公司氮化钒和新钠法工艺技改、振兴银矿技改扩建、必康公司6万平方米中药仓储物流园、中间体提取和5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金川封幸公司1000吨皂素清洁生产、家金公司5000吨核桃系列加工、丰阳水产公司5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奥科粉体公司钙系列开发、天元隆公司2000吨魔芋精粉、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相关部门要建立项目包抓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立项、用地、环评、安评及资金等问题,逐项目制定开工计划,确保一季度已经开工的15个重点工业项目按进度实施,二季度要确保3个未开工的工业项 开工建设,力争前半年全部工业项目顺利实施。

三是加强培训、落实政策,推进微小企业发展步伐。落实好省市县关于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积极推动全民创业,完善创业激励政策,鼓励、引导农村能人、个体户、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复转军人等创办企业,吸引外商投资,实现由少到多的转变。鼓励微小企业企业积极争取质量认证、绿色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努力创建省级乃至全国名牌产品,势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形式扩大企业规模,努力培育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形成一批大的企业集团,实现由小到大的转变。大力实施科技带动,努力改变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低、市场占有低、经济效益低、社会贡献率低的问题,引导微小企业增强招商引资意识,围绕产品、项目、技术,积极寻求合资、合营合作伙伴,借助外力做强做大企业,实现由低到高的转变。

四要优质服务、优化环境,强化工业企业服务质量。要继续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质量,解决突出问题,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业发展协调领导机制、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领导包抓制度、环境保障属地负责制和投诉处理快速反应机制、执法监察制度、解决问题定期反馈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凝聚各方力量,强化协调配合,形成支持工业、服务企业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的运行态势和生产、经营等动态,预警调控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宏观分 析、经济预测、效益评估等服务。要加强企业管理层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注重企业科研能力建设,加快企业产品更新和研发,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建立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增进银企间信息交流,扩大金融机构对重点项目和企业的贷款规模,保证重点工业企业资金需求。同时计划组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常年为企业提供各手续办理、项目上报、资金争取、难题化解、企业维权等方面综合服务,积极争取中、省、市技术创新、外经贸促进、环保等扶持企业技改专项资金,力争全年争取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各企业要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设施设备、推广应用先进安保技术,打造节能环保安全型企业。要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维权服务中心作用,加大对企业的“三乱”整治力度,严肃查处“吃、拿、卡、要”行为,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的发生。各规模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要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周边群众的利益关系,着力营造一个宽松的生产建设环境。

同志们,我县正处于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重点在工业,关键在项目。山阳的发展靠的是工业,山阳的发展差距在工业,率先突破发展靠的是工业,新一届县委政府领导班子对工业经济高度重视,也对工业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努力实现山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篇6:在全县工业园区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现场会上的发言

中共颍州区委 颍州区人民政府

(2011年2月9日)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颍州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四个构建、四个打造、四个发展‛战略目标,集中开展了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城镇建管、土地复垦四项重点工作两轮‚百日大会战‛,狠抓‚541‛工程(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强化年、工业强区突破年、三产提质跨越年、城镇建管攻坚年、和谐社会拓展年‛五个年活动,切实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三农’现代化‛四个化进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0.6亿元,同比增长12.1%;财政收入完成4.8亿元,同比增长41%;工业总产值21.8亿元,同比增长6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亿元,同比增长34.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66.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5亿元,同比增长10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亿元,同比增长23%;进出口总额实现2805万美元,同比增长126.5%。

‚十二五‛是颍州加速发展的黄金期。为真正把颍州建成阜阳的‚首善之区‛、特色鲜明的中心城区,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了‚十二五‛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1153‛,即‚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五大战略、三个加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强区富民为主线,大力实施双轮驱动、转型升级、开放合作、改革创新、跨越赶超战略,加速构建新型工业聚集区、现代商贸核心区、都市农业先行区、滨水园林生态区,加速打造活力颍州、实力颍州、魅力颍州、和谐颍州,加速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我们确定的‚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是:‚五个过百亿以上、三个翻一番以上‛,即到201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引进市外资金130亿元、工业总产值1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元三项指标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颍州加速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为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我们确定的2011年颍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58亿元,增长14%以上;财政收入6亿元,增长2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增长21%以上;

平‛基础设施到位。二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力度。开发区实现‚768‛目标,即新开工企业70个,新投产企业60个,新增纳税8000万元;工贸园实现‚881‛目标,即新开工企业8家,新投产企业8家,实现利税1亿元;每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实现‚863‛目标,即新入驻企业8个,开工6个,投产3个。三是切实强化发展要素保障。加大土地复垦和报批力度,力争全年获批新增置换挂钩建设用地达6000亩。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全年确保融资10亿元,力争融资15亿元,切实保障各项工程建设和企业经营资金需求。

(三)加快实施招商引资大突破行动。一是摆上突出位置。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生命线,奋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2011年招商引资确保完成‚1367‛目标,即全年招商引资完成新增税收1亿元,新签合同金额300亿元(其中工业至少100亿元以上),实际到位资金60亿元(其中工业到位40亿元),实现招商引资落地工业项目70个新开工、70个新投产目标。二是瞄准招商重点。突出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摩配件、生物制药、服装鞋业、家具箱包和高新技术等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和10亿元以上现代商贸物流项目,力求在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产业上取得新突破。三是强化招商举措。采取驻点招商、专业招商、产业招商、节会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全力扩大招商成果。四是明确招商责任。区四大班子成员和各招商口

筑逸景、丽丰领秀、皇冠假日、环球国际等4个五星级大酒店建设项目;强力推进阜阳科技门业城、荣氏科技创意城、开发区三产配套园、阜阳苗木花卉娱乐城、普沃特环保城、景阔城市综合体、阜阳农产品物流中心等8个专业市场建设;大力提升二里井文化一条街、阜王路饰材一条街等8条特色专业街效益。二是大力扶持金融服务业。充分发挥我区作为全市金融中心的优势,大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辖区各商业银行扩大对我区授信规模;继续强化城投公司、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融资平台建设,加快区信用联社改制步伐。同时,大力扶持商业保险、信息商务、现代传媒、公关策划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不断壮大物流服务业。依托安徽颍州经济开发区、工贸园等2个商贸物流园,集中力量培育一批为制造业、专业市场和都市经济服务的运输、仓储、转运、加工配送型的第三方单一物流企业落户颍州。加快以林安物流园、阜阳农产品物流园等为代表的现代大商贸大物流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力争建成若干龙头物流企业,组建物流运输行业协会达3—5个,逐步把颍州打造成辐射皖北乃至全国的商贸物流集散地。

(六)加快实施都市农业大培育行动。转变思想观念,围绕都市培育企业,瞄准菜篮子调整结构,努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是做优特色基地。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以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主线,引导农业由

以改革创新促民生。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科教兴企兴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改革创新的实际成果促进民生。三是以文化发展优民生。加快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文物管理所和广播影视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乡镇文化站和村农家书屋建设,大力推进传统文化向企业化、产业化转型,用文化产业精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四是以真心真情暖民生。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健全区、乡镇、村(社区)三级信访网络,认真开展干部下访、律师陪访、信访听证、领导包案等活动,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注重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利益,以真情实意暖民心、促和谐。

篇7:在全县工业园区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镇就抓好08/09香料烟生产当前工作作扼要发言,不妥和不对之处,敬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一、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县委、政府下达给我镇香料烟指导性面积11200亩,指令性收购产量33000担。我镇下达给各村指导性面积11580亩,指令

性收购产量33010担(按坝区2.88担/亩、山区2.55担/亩计算)。围绕目标任务的实现,全镇上下进一步统一发展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面积规划落实取得阶段性成果

面积是基础,是完成任务的前提和保证。通过采取规划引导,统筹农业产业的协调发展,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全镇共有9个个村108个村民小组,2823户农户,落实香料烟种植面积11000亩,占县委、政府下达任务数的98.2%。

(二)育苗工作克服了诸多的不利因素

全县共育苗628.8亩,完成计划的100.6%。由于受前期持续降雨的影响,全镇烟区不同程度的发生猝倒病,部份烟苗死亡。针对育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苗,进行统防统治,迅速开展补撒、增撒工作,全镇共增撒预备苗35.3亩,确保了全镇大田移栽用苗。

(三)大田移栽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肥料、农膜、农药等烟用物资已全面就位。大田预整地尽管遇到前期降雨偏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大田移栽的准备工作仍有新起色。目前为止,全镇已翻犁晒垡10774亩,碎垡3949.8亩,理墒盖膜3343亩,移栽2930亩,大田移栽计划在12月5日前结束。

(四)香料烟产业合作组组建迅整,穿烟机、钢制棚落实到位

组建香料烟产业合作组是今年我镇香料烟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是缓解产业争劳力、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新突破。目前,全镇共组建香料烟产业合作小组456个,落实穿烟机306台、钢架调制棚4672个。

二、采取主要政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香料烟产业是我县镇近几年培植起的新产业,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冬季农业产业的重头戏。今年镇党委、政府进一步统一发展认识,把香料烟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领导,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和工作队伍,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狠抓落实,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切实做大做强香料烟产业。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是在产业布局上实现优的突破。积极搞好宣传工作和面积规划落实工作,做到适宜种植的田块全面规划,适宜种植的地块尽快落实,实现香料烟产业布局的合理化、科学化。

二是在单产及质量上实现高的突破。强化落实十项标准化技术,在最佳节令、配套施肥、规范化移栽、控水管理、中耕施肥培土、建标准调制棚、坚持成熟采收、采完调完烟叶、杜绝甲胺磷及其他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杂质控制等方面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实现高产高质量。

三是在扶持力度上实现大的突破。首先继续实行保护价、物资赊销、穿烟机补助、产量补贴等政策;其次加大大田碎垡补助,即种植3至5.9亩的每亩补助30元,种植6至9.9亩的每亩补助50元,种植10亩及以上的每亩补助80元;第三,镇党委、政府计划实施50多万元香料烟水浇地工程,加大地烟发展力度。

四是在工作措施上实现硬的突破。加强领导,全面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挂钩包干,严格考核奖惩;坚持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强化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全局意识,结合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深入推进,从工作实际出发,不断推出新举措、新办法,做到目标盯紧到位、难题要破解有方;加大工作督查力度,实行阶段攻坚管理。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08/09,我镇的香料烟生产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水田面积有限。据统计,全镇现有水田面积11375亩,其中甘蔗占去1850亩、不宜种植香料烟的300亩、大棚蔬菜占去200亩,能种植香料烟的只剩9025亩,要完成11580亩的任务,在保住去年地烟689亩的基础上,还要发展地烟1866亩才能完成任务,导致现在还有580亩种植面积难以落实。

二是产业复杂,争劳力现象突出。2007年末,全镇总人口25240人,其中劳力14000人,常年四季在外打工的有3346人,大数劳力仅剩10000人。10000人的劳力要发展香料烟、甘蔗、蚕桑、茶叶等产业,因此,劳力是个大

问题。

三是基础设施滞后,尤其是今年计划发展的地烟严重缺水。新增的1866亩地烟和部分田烟仍需修沟筑坝,镇党委、政府计划投入50多万元解决旱地水浇,但镇财力有限,资金缺口很大。

四是由于雨水过多,我镇从10月25日起至11月5日持续降雨,导致大田碎垡进展十分缓慢,给按规定节令育苗带来一定的难度。

五是

由于农资价格涨幅较大(复合肥增107%、钾肥增97%、普钙肥增64.4%),生产成本增加,农民发展产业信心受挫。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破解大发展的难题。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走规模、质量、效益相协调统一的路子,抓住发展机遇,奋力赶超,树立大发展和不达目标不放松、不放弃的理念。

(二)坚决守住已落实的面积,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大户扶持奖励政策的宣传力度,重点动员,逐户攻克,签订合同面积在4至5.9亩的动员种植6亩以上,签订合同面积在8至9.9亩的动员其争取种植10亩以上。

(三)严格按十大技术指标要求,按节令组织移栽,保证足够的移栽面积,同时加强大田管理。

(四)按照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要求,着力抓好合理布局、科学连片规划、规模种植、组织互助组、大户培植、机械耕作、gap管理等工作。

(五)严肃纪律,确保工作推进

1.工作纪律:在移栽重点环节实行攻坚管理,对作风飘浮、弄虚作假、推诿扯皮,工作时间喝醉酒、玩牌,甚至是赌博和工作不负责任的,该问责的问责、该待岗的待岗。

2.组织人事纪律:一是对思想抵触的干部职工和不带头种烟的干部职工,坚决加强批评教育,经教育不改启动问责,严肃处理;二是村干部思想不统一的、信心不足的、制约发展的坚决调整;三是村民小组长不支持产业发展,不带头发展产业,讲条件、唱反调的坚决调整;四是镇直单位负责人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听招呼两次以上的建议主管部门调整。

篇8:在全县工业园区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秘书长刘力

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有关工业服务。2007年3月, 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明确指出: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 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细化深化专业分工, 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 推进业务外包, 加强核心竞争力。

现代服务业分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生产性服务, 也可说工业服务。工业服务可分如下几个概念。

其一, 服务围绕制造展开。现代制造技术越来越成熟, 在产业价值链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 附加值相对较低, 除了高端制造, 例如钢铁, 普通钢铁企业都能造, 但是特种钢必须要有高端技术才能造。在同质化竞争市场里, 制造的利润很低, 要想追求更大的利润, 就不能仅在生产制造环节, 还要围绕制造的服务环节。如研发设计、市场调研、维护维修、备品配件、物流配送、咨询服务等诸多环节, 企业不仅仅只关心生产制造环节, 还要关心围绕生产制造展开的服务, 这也是产业价值链附加值较大的环节。

其二, 生产制造本身的服务。比如现在制造出一个产品, 但不当产品去买, 而是当服务来买, 相当于租给客户, 用户付服务费就能享受这个功能, 且维护、维修均由产品供应商提供全程服务, 这样, 生产制造企业既延长了产品产业链, 又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如通用电气公司 (美国GE公司) , 其传统的飞机发电机的制造占其产值总量的30%, 而更多的业务是由与其主业密切关联的“技术+管理+服务”构成的。用户不直接购买美国GE公司生产的飞机发动机, 而是按使用发动机的时间来付费, 美国GE公司为用户做发动机使用过程中所有的管理维护工作。作为发动机制造商的美国GE公司已经转为第三方服务的提供者。

同理, 发电装备的制造商不再只提供设备, 转而成为发电厂的主要运营者, 这就使企业的业态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工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的产物。由于社会专业化的分工, 专业能力的增强, 促使专业能力的扩大化, 形成新的业务形态。

其三, 围绕服务化转型的过程而形成的一种服务产业。例如研发设计, 设备的维护、维修、大修、改造等, 企业自己不做, 而是外包出去, 这个过程会产生新的公司, 而这些外包公司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公司, 从而将产业链进一步分工、模块化。

在搞清现代服务业中工业服务的概念后, 下面就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及我们的思考谈几个问题。

一、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二战后至今, 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已经使现代服务业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发展达到了空前水平, 其重要性日渐凸显。国际现代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 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重大转变。自此拉开了国际现代服务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序幕。30年来, 全球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使得各国的服务业产值在其国家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 如今多数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

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 并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这主要表现在许多制造企业的专业服务呈外包趋势, 制造业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 使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彼此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美国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致力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把企业的专业服务进行全球外包, 这一成功的运作, 极大地提高了美国产品和服务的全球竞争力。这也进一步刺激了其他国家制造业对服务业空前高涨的关注热情, 全球各地的许多制造商同服务企业一样注重管理他们的服务。这些制造商已充分认识到企业要进行全球竞争必须要提供优质的服务, 这不仅是企业一个至关重要的竞争手段, 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潜力所在。

另外, 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 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并可大大提高其质量。近几年来, 国外许多原有的制造型企业通过大规模的进入或兼并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来整合原有的业务, 如SKF公司在全球的轴承行业保持领导地位的同时, 多年来也努力不懈地开发多个技术领域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真正以提供解决方案为主导的企业, 并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SKF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用户提高整体生产能力, 其中包括提供特殊应用的轴承产品, 间断的设计仿真工具、咨询服务、工厂设备优化服务, 以及业界最先进的供应管理技术。SKF依然标志着最优质的滚动轴承, 但现在的意义, 已远远超过以往, 已是一家知识型工程公司。瑞士ABB公司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厂商, 1996年, ABB (中国) 有限公司工程与服务中心成立, 致力于为广大的工业用户提供从项目设计、投产运营到售后支持等各阶段的全方位伙伴式服务, 他们凭借自身丰富的专业储备和庞大的知识体系, 为各工业领域提供各种服务。美国GE公司通过进入金融业为其客户提供贷款, 来刺激其产品的销售。HP公司通过兼并服务性企业, 从而为客户提供从硬件到软件, 从销售到咨询的全套服务;IBM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由制造型企业成功转型为服务型企业等, 这些均有力地说明了现代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日益密切并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二、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现代服务业还是有比较大的发展, 但是直到今天, 迟迟徘徊在不高的水平。根据官方的统计, 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1978年的时候占23%, 到2002年, 达到了33.7%。到2003年, 由于第二产业, 主要是我们的加工制造组装为代表的制造业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服务业, 因此它的比重在2003年反而相比2002年下降, 达到了32.8%。这个比重跟与我们发展水平差不多的国家相比, 差距也很大。这些国家服务业的比重约为40%~50%。

这里有我们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面, 受观念、体制等各方面的影响, 没有真正认识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也有因我国的工业化快速增长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所造成的, 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使然。

面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 我认为, 首先在我国经济进入工业化较高阶段时, 现代服务业快于工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 中国以出口鼓励为主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在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今天受到了严重挑战, 我们需要调整发展战略, 通过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来有效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很好的发展出路。

三、发展工业服务大有可为

众多成功案例告诉我们, 一是生产制造服务创造了巨大经济附加值, 服务是基础、服务是效益。有关数据表明, 产品销售环节的利润率不足3%, 而工程安装、备品配件、故障维修等环节的利润率都高于10%。二是通过服务还可以提高产品制造质量。现在很多产品卖出去后, 因为没有深层次的服务和跟踪, 实际上产品的质量生产者并不知道, 产品质量的闭环反馈没有形成, 反馈不及时, 所以生产者不知道怎样才能进一步创新产品、提高质量。而用户实实在在的使用是产品最好、最真实的“实验”, 这比实验室的实验要好的多。通过服务能发现很多问题, 有的就是产品本质的问题。有了问题也就有了创新的动力。这就是服务的价值。服务能产生深层次的原创新动力, 深层次的科学价值。

传统工业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 过去依赖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依靠资源消耗都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 国内劳动力成本在提高, 企业就要追求高附加值。但是, 高附加值往往不在生产制造环节, 因此, 企业为了生存, 为了获取高附加值就必须要向服务转型。

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 特别是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 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流程和管理方式基础上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 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在能源、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负担上已经走到极限, 现在已经是非常迫切地要走出一条新的经济的工业化道路。我认为这一条道路很重要的特征是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比重当中要优化, 本身发展起来把能源消耗、资源的消耗能够降下来, 能够对环境的影响降下来, 这对其他的工业来讲是比较少的。另外一方面, 对生产市场服务业发展以后, 能够使制造业、其他的生产的效益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地变化, 能够更加集约化地利用资源和能源, 能够更加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 现在要提倡在农业发展精细农业, 在制造业要发展绿色制造业, 在其他所有的行业都要发展循环经济。这些新型的工业化的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 但是真正要发展刚才提到的精细农业、绿色制造业和循环经济, 前提条件就是要高度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分工, 大力发展为现代生产和市场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业服务大有可为。

四、对推进工业服务的思考

1. 积极培育发展工业服务业市场

我国工业服务市场非常大, 但现在无论在先进理念、技术的推广及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提高及普及, 还是在业主的观念、体制及认知度等方面的改变及提升, 均有待有相关政策的支持, 市场的逐渐培育, 宣传推动的不断深化。因此, 我们应在国家鼓励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大环境下, 积极培育工业设备服务市场, 加快人才培训, 加速提高服务业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 增强工业服务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基础能力, 促进工业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2. 引入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经营理念, 推动工业服务业创新

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 特别是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设备资产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服务业领域广泛应用, 激励工业服务业企业引入信息技术以及新理念、改造业务流程、更新经营技术、变革经营业态。二是增强信息技术对现代服务业创新的推动作用。围绕工业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 运用信息技术支撑服务手段多样化、服务产品个性化, 拓展服务范围, 提升服务效率, 建立服务行业信息内容的增值服务体系。三是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工业服务的诚信、可信体系。

3. 大力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提高资源配置能力

一是提高企业的系统设计能力、资源集成能力、设备成套能力、贸易服务能力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鼓励制造业企业从制造加工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延伸, 推动大型工业企业向总承包商和集成服务商发展。二是采取“转型、提升、新建”方式, 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延伸和功能完善。

4. 加快推进工业服务领域深化改革, 形成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竞争格局

一是鼓励企业之间的联合, 促进资本、产权、人员自由流动, 实现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 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均衡、体系完整的工业服务业产业集群。二是建立健全工业服务业现代企业制度。顺应国际趋势, 逐步提高现代工业服务业组织化、连锁化、规模化、信息化、现代化程度, 并实施品牌战略, 增强工业服务企业的能级。三是打造龙头工业服务企业,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社会资本力量, 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 促进我国工业服务业企业壮大。

5. 建立工业服务标准, 做好基础资源设施建设

上一篇:新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下一篇: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