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调查成果

2024-04-20

预期调查成果(共14篇)

篇1:预期调查成果

预期调查成果

1、通过调查、访谈并调查相关资料,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杭州市民对于再生产品的接受程度,将搜集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制定调研报告。

2、调查结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报告内容包括调查方案,问卷分析结果、访谈记录以及调查相关图片等,根据调查所得数据,了解市民对于再生产品的看法,最后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3、深入调查民众、企业对于再生产品的认识,加强对于再生产品的了解,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

4、我们团队将结合调研分析向民众、企业提出倡议书,大力宣传再生产品,推动再生产品的发展,为环保事业做一份贡献。

篇2:预期调查成果

中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有3000多家民用企业参与到载人航天的生产、研制中。中国航天技术对未来本国GDP究竟将发挥多大作用,还取决于相关产业民用化程度 10月12日上午9时,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中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一时间,群情沸腾。

颇为敏感的股市也旋即作出回应,当天,持续低迷的沪、深股市场均已上涨报收,其中航天板块涨幅超过大盘的涨幅。

航天产业收入可观

据测算,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为1:2,而相关产业的带动辐射在1:8-1:14之间,也就是说,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8-14元的回报。

航空航天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其空间计划已经为美国增值2万亿美元。

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1,英国空间工业总收入有29亿英镑,法国大约有200亿欧元,俄罗斯有9亿美元。

根据国际航天商业委员会8月发布的《2005年航天产业现状》调研报告统计:2004年全球航天产业来自商业服务和政府计划的总收入达到1030亿美元,预测到2010年将会超过1580亿美元。更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全球商业航天活动的收入预计将达到5000亿-6000亿美元。

而已跨入“航天精英俱乐部”里的中国,未来能在其中切多大一块蛋糕,自然值得期待。

高投入带来高回报

航天产业的投入非常惊人,一架航天飞机仅研制费用就高达100 多亿美元。这也难怪当年美国阿波罗号航天飞机升空之后,一份美国报纸的标题是:巨大的钻石成功升空。

但航天业的回报同样不容小觑,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认为,“就像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时,谁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卫星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

正如焦教授所说,目前全球仅商业卫星产业每年就创造超过800亿美元的收益。而自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至今中国已成功研制并发射6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包括资源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等。

在中国,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已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城市建设等方面广泛使用,建成了国际卫星通信站和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海陆空交通、地震监测、森林防火灭火等领域也因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而受益无穷。

中国研制的卫星费用低、质量好、水平高,在世界上排位处于前3-5名。其中,返回式卫星、导航卫星名列第三,火箭发射、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名列第四,通信卫星名列第五。

2003年“神五”的成功发射,更为中国卫星出口扩大了市场。

中国航天产业化进程 美国宇航局专家统计,美国有30000多种民用产品得益于研制航天飞机发展出的技术,如GPS卫星导航定位仪、“太空食品”和“太空药品”、卫星电视、电话等。

而中国航天技术对未来中国GDP究竟将发挥多大作用,还取决于相关产业民用化程度。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向《财经时报》介绍,“中国从„神一‟到„神六‟都在研究民用技术,带动了诸如电子、计算机、化工、冶金、材料、机械、特种工艺、低温与真空技术、测试、控制、测控、气象、船舶、生物、农业等领域技术的发展。”

“中国已经有3000多家民用企业参与到载人航天的生产、研制中,包括电子行业、元器件、原材料、飞船材料等很多方面。”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研究院研究员刘济生说:“目前有些载人航天的研究成果已经反馈到了民用技术中,如热控、遥控、遥测、航天服技术等,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还很难测算出具体的经济效益,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离不开航天技术。从长远看,前景无可限量。”

中国在航天工业产业化进程中一刻也没有停步。

统计表明,中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太空的微重力、超洁净、高真空、微辐射的特殊环境,使它成为人类最理想的尖端工业和药品的生产场所,可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新材料学与新工艺学的研究及综合研究提供多种特殊的环境条件。”

刘济生研究员说,“在微重力条件下可以研制和生产高纯度大单晶、超纯度金属、超导合金和特种生物制品等,对于许多产业部门都具有广泛适用性。”

篇3:自贸区“周年”成果好于预期

挂牌一年来, 通过建立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 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 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上海自贸区彻底改变了一直以来一些地方惯有的“等政策、要优惠”思维。

自贸区新设企业数量增长显著

上海自贸区在工商登记改革中, 采用“先照后证”制度, 降低了创业创新门槛, 自贸区新设企业呈现井喷。上海自贸区挂牌当日, 首批入驻的25家企业获颁证。而据上海市工商局最新数据显示, 截至9月中旬, 上海自贸区近一年来新设立企业达到1.2万余家, 相比于最初获批入驻的25家, 剧增了480倍。

据上海市工商局初步统计, 上海自贸区目前已有283个项目落户, 共新设企业12266家, 超过原上海保税区20年的注册数量。上海自贸区内新设企业注册资本 (金) 总量超过3400亿元, 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就达5200余户。从新设企业行业分布看, 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大额注册资本 (金) 的企业明显增多是当前企业设立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 外商投资热情迸发, 外资企业1677家, 占13.7%。一年来, 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相比去年增加了10倍, 其中90%通过备案方式设立, 包括1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除了新设企业数量, 上海自贸区的进出口数据也非常喜人。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介绍, 上海自贸区着力深化贸易监管制度创新,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先进区、后报关”等政策利好下, 1-8月自贸区内进出口同比增长11%;物流仓储成本据企业测算平均降低10%;平均通关时间缩短3-4天;在新增企业中, 一半以上是贸易和物流企业。

负面清单成最大亮点

韩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 自贸试验区最大的亮点就是“负面清单”。他认为, 负面清单是自贸试验区龙头性和根本性的制度。

韩正认为, 由于负面清单, 把企业搞活了;由于负面清单, 政府的管制进一步放松了;由于负面清单, 政府审批制度必须进行颠覆性的改革;由于负面清单, 必须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目前, 上海自贸区已经形成了包括安全审查制度、反垄断审查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在内的六大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目前上述监管制度仍在持续完善中。这些制度的创新都将随着自贸区试验的压力测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目前上海自贸区已有21项制度在全国复制推广。“还有30多项比较成熟的创新制度由相关部门进行总结评估, 条件成熟后, 按一定的报批程序, 也会分批分期在全国复制推广。”韩正说。

金融改革是重头戏

数据最能说明成绩, 上海自贸区开业一年来, 新设金融及类金融机构等超过3000家,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累计发布51条金融支持自贸区的意见和13项实施细则, 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为后续进一步改革提供了载体和空间。截至8月末, 上海自贸区内新设持牌类金融机构87家, 类金融机构453家, 金融信息服务公司296家, 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2179家, 共计3015家, 占新设企业总数的25%。

自贸区在金融改革方面实现了不少突破, 总体来看, 首先是建成了一批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市场。据了解, 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已于9月18日正式开业,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也在区内注册成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也计划在自贸区内新设或增设交易场所, 上海保险交易所也在筹划中。

其次, 上海正日渐成为人民币产品定价和清算中心。上海自贸区作为人民币走向国际的又一个重要桥头堡, 其作用正在日益彰显。据统计, 今年前8个月, 自贸区新增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1563亿元, 同比增长约2.5倍;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发生272亿元;人民币境外借款发生174.3亿元。

再次, 各项改革的先行先试, 正在为后续金融改革奠定基础和提供经验。以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建设为例, 截至今年8月底, 已有10家中资银行接入自由贸易账户信息监测管理系统, 共开立了4110个自由贸易账户。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运行平稳, 没有成为“热钱”流入套利和资金向内渗透的渠道。

篇4:高职生就业心理预期调查

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正在经历寒流,更有专家认为是在遭遇严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笔者选取北京财贸职业学院900名应届高职毕业生为案例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对今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和就业现状做分析,并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问卷发出900份,收回876份,有效问卷872份。

高职毕业生就业区域

的选择意向

对“如果就业,你首选的就业地区”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是:北京城八区(82.8%),北京远郊区县(13.9%),中西部地区(0%),沿海较发达地区(1.7%),生源地(1.6%)。

从选项结果大致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就业走向:绝大部分毕业生都把就业区域锁定在北京,选择回生源地和沿海较发达地区的只占到抽样调查的3.3%。

排除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招收的学生以北京生源为主(占到90%以上)、北京生源基本不愿到外地就业的因素外,外地就读学生在学业结束后因种种原因,宁愿在北京做“京漂”一族,也不愿意回到生源地或者其他大量需要高技能职业人才的中西部地区就业。从某种意义上讲,造成了人力资源的相对集中和浪费。

高职毕业生就業单位

的心理倾向

在问及毕业生首选去哪种类别的单位就业时,有51.4%的学生选择去国有大中型企业,19.6%的毕业生选择去三资企业,12.3%的学生选择去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选择去农村做村官的占11.5%,而自我创业的和去民营、私营企业的分别仅占0.9%和4.3%。

选择去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高职毕业生占到63.7%,而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私营和民营企业吸引力只有4.3%,选择自我创业的微乎其微。从这个问题的选项不难看出,八成多的毕业生均选择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三资企业,主要是因为这些单位工作相对稳定、待遇相对比较高,名声大、牌子响,但是,这些单位都不是高职毕业生的求职优势单位或优势岗位。

有着很大的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广大农村和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相比之下门庭冷落。大多数毕业生持固有的保守观念和“求稳定”的心态,使得他们在面临就业时,人为地大大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就以往毕业去向追踪统计,高职毕业生的实际去向和意向有着很大的差距。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

关于薪酬福利的调查数据表明,学生们的心态逐步回归“平常心”。61.5%的毕业生选择期望薪酬值在1000~2000元,33.6%的毕业生期望能得到2000~3000元的薪酬待遇,选择3000元以上的占3.9%,选择1000元以下的只有2%。

在现实中发现,大多数用人单位给出的实际薪金要低于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而言,高职毕业生的薪酬期望值和实际起薪均低于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这其中学历和薪酬有相当的关系。

加强实习鼓励基层就业

现代大学生早已不是以往象牙塔里单纯的富有诗意的高校学子了,他们需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便在毕业时更好地融入社会,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参与调查的高职大学生100%都有过实习或实践的经历。

基于笔者对高职示范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了解,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育教学模式得以使高职大学生更早地接触现实中的岗位。学生们在岗位体验中进一步了解专业、认识专业,同时也使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理想变为现实。

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调研表明,超过六成的大学毕业生即使在北京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到基层、到比较偏远和艰苦的地区和小城市就业。这必然会造成人才分布不均衡、人才相对过剩和浪费的局面。

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特别是高职大学生就业,笔者基于对高职应届毕业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提出解决对策:

引导和鼓励高职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能否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破解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的重要途径。

篇5:活动目的及预期成果

通过对离休老党员、中年党员、新时代党员的访谈与调研,有利于了解在建党九十周年的特定时期下,各个年龄段的党员的现状。这不仅对党员自身有正面宣传、扩大其影响力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增强社会对各个年龄阶段党员的了解,学习党员在生活、工作上的优良作风。同时,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我们能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社情,获得大量、宝贵的非文献信息资源,积累对社会认识的阅历和对增进社会工作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锻炼,为以后的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注: 由于各个时期党员的认识有所不同,因此对各个年龄段的党员的采访侧重各有不同。具体如下:

1.离休老党员:侧重于其对党和国家在九十周年的进步的看法,以及其个人一生的贡献。

2.中年党员:侧重于其在党的发展过程中的体会,在当今社会下,其对周围的影响。

3.新时期党员:侧重于表现其与周围年轻人的不同,其对周围的影响。

 活动预期成果:

活动预期成果以四种形式展现,其中以论文为主要表现形式,个人日记、纪录片、党员风采录为辅助,将活动成果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展示。

一、论文总结

由XXX负责,以“党的90周年“为历史线索,将几代人精神、生活的变化反映出来。通过查阅队员个人日记及采访内容,将研究对象中存在的共性及特性大致列出,并分析党的这些特征的原因。注:论文在在所有采访结束后的三天内整理完成

二、个人日记

在与党员生活在一起的几天里,每个队员都记录下党员及自己的生活点滴。在日记中,不仅有每个党员的生活现状,还要有周围群众、党员对他的评价,以及队员自己对党员生活现状的感悟。

注:个人日记在所有采访结束后的一天内整理完成

三、纪录片

将所有采访过程中的DV记录进行整合,分成几部分进行对比,将90年的变迁表现出来。

注:纪录片在所有采访结束后的三天内整理完成 如有必要时,可将视频交给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四、党员风采录

将经过采访收集上来的党员基本信息进行整理,具体包括姓名、照片、党龄、党内职位、对党的认识及与对其采访的记录(以采访者的角度写下的记录及心得)。

篇6:教师校本研修计划预期成果

②做一节课的课堂实录 。教师录下自己满意的课堂,根据自己的课堂实录找不足,找差距,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向同行学习。 同伴协作、加强交流 ,促进教师之间的对话,鼓励教师互助学习、探讨、彼此支持、资源共享。现代社会谁善于合作,谁就离成功更近一分。积极参加校本教研,积极承担教研任务。教研中做到“五勤” :勤听、勤思、勤写、勤说、勤评。

①积极参与教研组听课活动,在讲课结束后由听课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取长补短。讲评课后,自己对此节课写出反思,或根据本节课教法及其内容所悟写出论文,反思文章或论文在两天内上交中心教研组。

②和同事们共同探讨最新教育动态,关注教育热点,交流教育观念,剔除那些与教学无关的闲言碎语,大家共同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一个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教育氛围。

希望通过校本教研,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教育工作者。

教师校本研修计划篇三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扎实有效地作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

关注自我反思,继续坚持做好教学反思,每天填好反思记录本。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什么困惑,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这样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那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使自己的课堂变的更有意义,更加贴近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角色正确定位,明确教师角色是人的一生发展的引领者,决不仅仅是知识的填充者。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尤其是健康心理,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对一个人来说恰恰是最重要的。我们不是在流水线上制造产品,我们在培养快乐的人,在帮助造就成功的人生。

多读书,善思考,勤积累,开放的视觉,看到了自己理论知识的匮乏,观念的陈旧。工作十几年来,满足于辛苦教书,少有的积累已几近掏空,给自己充电迫在眉睫。多读书,多学习,善于思考,勤于积累是必经之路。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校已下大力量,加大资金投入,从北京等地为老师们购买了大量的理论书籍,征订了教学杂志,同时鼓励教师自己选书,学校报销。自己争取每周读一本教育方面的论著,做好读书笔记。并配合学校开展的读书论坛活动,谈体会,谈心得,谈收获,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以期得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向同行学习,同伴协作、加强交流 ,促进教师之间的对话,鼓励教师互助学习、探讨、彼此支持、资源共享。现代社会谁善于合作,谁就离成功更近一分。积极参加校本教研,积极承担教研任务。教研中做到“五勤”:勤听、勤思、勤写、勤说、勤评。的教育氛围。

篇7:社会实践活动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

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达到这些成果。具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调查研究的本身,我们本次研究的主要课题是探讨仿建文化遗产类旅游景点的经济价值——就圆明新园个例研究分析,希望可以从各个层面探讨其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应,综合利用各种旅游价值评估方法。调查圆明新园的建设开放,看其是否对浙江的经济结构引起蝴蝶效应和其对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还有圆明新园选择的建设地对其经济价值的影响,例如交通等。想要具体考察圆明新园其本身的经济价值,就其门票价值,其中的项目构成,游客的旅游意愿来具体分析;一是针对实践调查小组成员,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培养大家的能力,和对知识更多的了解,掌握与运用。能力:培养沟通交流能力:与组员沟通的能力,与调查对象沟通的能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术调研和结合分析的能力,提高个人素质,完善个人品质,孕育出更好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意识到当代大学生肩负的责任,也意识到自己知识层面的不足。

篇8:预期调查成果

对应于学年制, 学分制的基本方式是完成选课, 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毕业的标准是对绩点和学分的考查, 也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教学管理。高校制定好培养方案, 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规定学生的课程学分, 学生毕业的最低学分绩点, 并且指导学生选择相关课程。灵活是学分制鲜明的特点, 在个体差异的前提下, 因材施教。学分制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 这是教育在创新和变革上的最好体现, 它只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达到能够毕业的标准。传统的学年制相对学分制来说, 在行政管理和教学上的手段比较单一, 它是以行政班为自然单位, 所有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是一样的, 评判学生能否毕业首先要学生满足学习的学年时间。学分制相对来说比较灵活, 它的核心是学生可以自由选课, 学生在完成规定任务的条件下, 有一定的自由,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融入自己的兴趣爱好, 使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得到激发。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在学分制的实行下也面临着挑战, 因为这时候的学生课程是独立的, 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不再是以行政班为单位。

二、预期学习成果的内涵和以其为导向的校本教材特点

预期学习成果的意思是教育工作者对毕业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按照所掌握的社会和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总体需求进行的, 确立学生相应的知识、素质与能力来实现学生对自我的发展, 教育工作者在遵循教育规律、学习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 对学生完成学业后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培养设计。预期学习成果包括的内容一般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是知识性成果, 也就是说学生在毕业以后所具有的文化和专业知识;第二是能力性成果, 也就是学生在毕业后所具备的职业和综合的能力;第三是素质性成果, 也就是学生在毕业之后所具有的良好的个人素质。

以预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校本教材有以下的特点:第一, 为校本教材的发展提供了框架结构。校本教材的设计是在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并且注重毕业生应有的知识水平和素质, 所以也为学生各门课程的统一提供了框架结构。第二, 指导教师教学和评价。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 可以使教学和教学评价顺利进行。比如, 预期学习成果要求学生解决一些专业问题时利用某些学过的知识和技能, 那么教师就可以制定相关考核评价的标准和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第三, 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当明确地制定每一门课程的预期学习成果后, 学生应掌握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所以, 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第四, 预期学习成果导向校本教材体系注重的是培养人才的能力、知识和素质, 所谓“三位一体”, 以学生为主导, 使其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三、学分制下的校本教材设计

衡量高等院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校本教材的建设, 它与人才的培养和学校的生存、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高等院校中,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校本教材建设的重要方式。以预期学习成果为导向, 使校本教材的框架结构建立在预期学习成果上, 教材中要有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内容。另外, 在设计教材时, 要注意教材能够指导学生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 使学生为未来工作做好准备。校本教材所能达到的预期学习成果应该是, 毕业生能够获得专业的文化知识, 并且能够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所以, 在高等院校中, 要树立科学合理的教材观, 以学生为主,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能力, 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前提下, 为学生的自我学习留下空间。

校本教材建设的科学定位要围绕学生的培养目标, 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 还要让社会、学院、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和合作, 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要以学校特色为依据, 它不同于统编教材的补充和延伸, 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 对校本教材的建设要根据学校的生存环境、办学设施、文化环境和专业需求等来进行, 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如果不结合学校的实际, 而是盲目地抄袭, 那么学校就不可能完成教学目标, 开发校本教材也将失去意义。

校本教材的建设要使培养人才的方案和教学设计相结合, 使培养人才的质量得到提高。结合学校的情况, 进行教材内容和形式上的设计, 在每个章节前明确预期学习成果和任务。教材可以是立体化的呈现方式, 只要是能够实现课程目标的都可以考虑。优质的校本教学资源有纸质教材、数字教材以及网络课件等, 要全方位利用教学资源, 建设立体化的空间。

选课制、导师制和弹性制相结合是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践说明, 实施学分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学分制下的校本教材使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得到全面的改革和提高, 这也顺应了教学的发展潮流。校本教材的建设和开发不仅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也使学校教学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石峰.香港地区高校学分制现状及启示[J].高教探索, 2016 (S1) .

[2]徐华, 郭炳心.国内外高校学分制发展历史综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1) .

篇9:中国经济金融走势预期调查

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企业压力上升和政策不确定性加大是增长面临的最大威胁。逾四分之三的受访者预计中国2016年实际GDP增速为6.5%或更低。增长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大,但企业压力上升和政策不确定性加大被视为最大的挑战。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多数企业将继续面临杠杆上升及人民币贬值的挑战。受访者普遍预计2016年企业杠杆继续上升,虽然升幅温和,并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温和贬值0%-5%。这一预期以及增长的放缓意味着中国企业面临严峻形势。

产能过剩行业资产质量的恶化是中国银行业的一大隐忧,但不大可能很快出现危机。我们调查的市场人士大多认为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的持续增长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最迫切问题。但是,多数受访者相信中国政府有办法避免银行业危机,尤其是在今后的12-18个月。

境外市场尚不确定中国新兴的市政债市场是否有吸引力。尽管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迅速增长,而且发行省份和债券期限方面较为多元化,但我们调查的境外市场人士仍不确定这是否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对国企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或有负债问题被视为地方政府面临的最具相关性的风险,而土地交易的下滑也被视为一项重大挑战。

预计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企业压力上升和政策不确定性加大被视为增长面临的最大威胁

受访者普遍预计中国2016年实际GDP增长继续放缓。多数受访者预计增速逐渐放缓至6.0%-6.5%,低于2015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6.9%的水平。但是,这一风险似乎倾向于下行(见图1)。

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较为广泛,涉及资本外流加速、房地产市场再度下滑等。但是,受访者认为政策不确定性加大和企业压力上升是最大的风险因素(见图2)。

总体而言,我们对中国经济基本增长的预期与我们调查的市场人士的观点一致:维持中国经济逐渐放缓的预期,预计2016年实际GDP增长6.3%,低于2015年。总体经济的持续放缓反映出中国正在进行的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挑战,尤其是在实施长期改革和市场自由化与短期宏观稳定性之间的政策权衡。而最近政府采取了干预股市等措施,这令投资者对政策的一致性和可信性有所担忧。同时,经济增长放缓和政策趋势不确定性的上升表明中国的信用风险将继续加剧。由于中国企业面临盈利疲软、金融市场波动和资产负债状况过于紧张的困扰,我们预计银行业和境内外公开债券市场将显现更多承压迹象。

大部分企业将面临杠杆上升及人民币贬值的挑战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杠杆明年将继续温和上升,因为盈利的疲弱会抑制多数企业修复资产负债状况的能力(见图3)。有意思的是,受访者无一预计杠杆率会大幅下降。

同时,绝大多数受访者(纽约95%、伦敦为93%、巴黎69%)预计人民币兑美元在未来 12个月将恢复贬值趋势,其中大部分预计最高贬值幅度为5%(见图4)。

我们认为,杠杆率高企在2016年将对中国企业带来信用挑战,但大部分企业的再融资风险相对较低。未来的再融资需求集中在投资级公司,这些公司应能保持顺畅的境内外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或国内资本市场融资。此外,企业的盈利趋势可能会分化。虽然大宗商品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如钢铁、水泥和煤炭)将带来盈利下滑压力,但消费类行业(如互联网)的净利润仍将保持合理稳健水平。

在汇率风险方面,我们的最新研究显示中国多数公司可应对人民币温和贬值,而不会对其信用质量或评级造成显著影响。房地产开发商的货币错配规模往往最大,但国内利率的进一步下滑以及国内债券市场作为可行融资渠道的开放将提供一定支持。对于外汇敞口略高或较高的非房地产企业而言,一些公司创造的美元收入对人民币计价的本息的上升起到了自然对冲作用。同时,对其他公司(尤其是投资级公司)而言,强劲的流动性和中等或偏低的杠杆率提供了财务缓冲。

产能过剩行业资产质量的恶化是中国银行业的一大隐忧,但短期不大可能出现危机

企业压力也是中国银行业的一个重要主题。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持续上升是中国银行业最迫切的问题(占纽约受访者的74%,而伦敦和巴黎占比分别为65%和55%)。

受访者认为人民币贬值或股市震荡等其他挑战对中国银行业而言更可控(见图5)。

虽然对资产质量感到担忧,但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国政府有办法防止银行业危机,或者危机至少在12-18个月之内不会出现(见图6)。

我们基本同意这一评估。资产质量正在恶化,这体现在逾期贷款生成增加,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或中小型银行)受影响尤为严重。此外,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与零售等行业,这些行业占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总额的一半以上。但是,我们也看到多个缓冲因素。

第一,国内流动性充裕,银行业盈利能力强劲(以全球标准计算),贷款损失准备金庞大。这些因素将有助于抵消资产质量下降的影响。

第二,由于维持宏观经济和社会稳定是中国的政策目标,同时政府对银行的持股很高,我们预计政府仍将给予银行业强大的支持。

第三,持续的货币宽松政策将对银行的流动性形成支撑。例如2015年10月24日基准存贷款利率分别下调25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下调50个基点。这意味着未来12-18个月银行业爆发重大信用事件的可能性不大。

境外市场尚不确定中国新兴的市政债市场是否有吸引力

被问及中国新兴的市政债券市场的吸引力时,受访者反应不一。平均而言,在上述三个被调查的城市中,25%的受访者认为该领域具有吸引力,而36%的人持有异议,39%的人则不确定(见图7)。

正如图8 所示,受访者认为国企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或有负债风险是与地方政府最相关的风险(平均占受访者的59%),同时土地交易的下滑也是一项重大挑战(21%)。

2015年前10个月,地方政府发行了人民币2.9万亿元新债券,预计到2015年底将达到人民币3.8万亿元。此外,发行省份和债券期限比较多元化。

篇10:预期调查成果

为推进我市与台湾的旅游、经贸交流合作,8月1日至7日,田治颖副市长带领市台办、旅游、刘公岛、经区、工业新区管委等部门负责人赴台湾开展了旅游推介、经贸促进、招商引资和文化交流活动,举办了旅游文化宣传推介会,拜访了知名企业和台商,推动了一批在谈项目进展,取得了预期成果。

(一)成功举办了“画家眼中的威海卫”绘画展暨威海旅游说明会。8月4日至5日,“画家眼中的威海卫”绘画展暨威海旅游说明会在台北华山文创园区举行。这次活动主要是落实年初与台湾雄狮旅游集团达成的“慧眼看威海”活动协议,深化文旅合作,扩大威海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吸引更多的台湾同胞来威。开幕式上,田治颖副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集中宣介了威海旅游资源特色。活动以“2012印象威海”为主题,以表现我市特色风光的56幅精品水墨画和油画作品为载体,集中展示了我市“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的绚丽风光,吸引了台湾众多知名旅游企业的眼光,台湾50多位社会名流、50多家旅行社代表和10多家主流媒体参加,台湾中天电视、中国电视、中国时报、联合报、民生报、今周刊、旅天下等媒体及雄狮旅游集团、龙耀山东旅游联盟、豪迈山东旅游联盟等各大旅游集团的专业旅游媒体也纷纷进行了报道。

(二)有效进行了威海旅游招徕互动活动。8月5日,继绘画展暨威海旅游说明会之后,考察团又在威海(台北)旅游门市举行了威海旅游招徕互动活动。台湾观光协会会长张家祝、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副会长谢谓君、台湾旅游同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姚大光、台湾旅行业品质保障协会理事长曾盛海、台湾观光领队协会理事长刘文义、台北市旅行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许阳哲、中华高尔夫发展协会理事长李德当等10多位台湾旅游业界知名人士和30家旅行社、近10家新闻媒体参加。活动以有奖答题、有奖抽奖的形式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对幸运观众赠送威海旅游纪念品和威海旅游优惠门票,进一步增强了台湾民众对威海旅游的了解和认知。为配合这次活动,雄狮旅游集团还对今年10月1日前来威海旅游的每位台湾游客推出优惠1000台币的政策。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一小时期间就有20多人报名。

(三)高效开展了系列拜访及洽谈合作活动。在台期间,田治颖副市长率团广泛接触客商,寻求合作,分别考察了雄狮旅游集团、龙耀山东旅游联盟、豪迈山东旅游联盟、日月光集团、蓝天电脑集团、崴强科技集团、克缇国际集团、捷年机构、台北旅行商业同业公会、宜兰旅行商业同业公会等企业集团和行业组织,拜访了许多老朋友,结识了一批新朋友,受到了热情欢迎,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促成了一系列旅游、经贸合作协议的签署和落实,推动了威台旅游经贸交流合作向多领域、深层次发展,为下一步双方进行更好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篇11:大学生暑期实践预期成果及目的

一、透过婚俗文化,探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迁发展。

通过发掘古代婚礼制度,回顾革命先烈们的忠贞爱情,回忆建设时期朴素的婚礼,调查现代常规婚礼习俗和探索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风俗迥异的婚礼形式,我们尝试着发掘藏在其背后的民生百态,讲述“他们的婚礼”,探寻“他们的故事”与这个民族发展与转变的进程,思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对比不同的婚俗文化,展现人们生活最鲜活的一面。

婚礼,承载着最美好的祝愿,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个小家庭组成了我们这个大家,而婚礼正是这一个个小家的开始。要观察我们的社会就要从这一个一个“小的开始”入手。借助研究婚俗文化,我们将更加了解这片土地,了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了解这群人背后的故事。

三、从婚姻与爱情谈起,反思当下的文化缺失,还原生活本来的色彩。

篇12:预期调查成果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预期学习成果;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等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类型…,它不仅具有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还具明显的职业性、功利性、综合性和适应性特征],因此,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途径和方法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近年来,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推进和高职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各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改革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和以培养目标为本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等等,但其共同的缺点是并未改变教师为教学的主体思想,勿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基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很理想。而以预期学习成果为本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在企业需求调研和学生基础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确定专业预期学习成果,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构建模式,既能够紧密结合企业的需求,又能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基础状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是高职专业课程构建较为理想的模式之一。

1预期学习成果及其内涵

预期学习成果是指学生完成学习后将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它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性成果指学生修完本专业课程后将获得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成果指学生修完本专业课程后将具备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职业态度性成果指学生修完本专业课程后将获得的工作态度、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

篇13:行业用地调查成果应用研究

一、行业用地调查成果应用方式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各种信息不断增加, 各种管理手段、技术方法得到发展, 行业用地调查成果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 方法会越来越多。具体来说, 有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两种应用方式。

1. 直接应用。

行业用地调查成果的直接应用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或其他部门的相关业务部门按照一定的程序从地籍部门直接获取行业用地调查成果, 如直接查看表格成果和土地利用情况图, 或者由地籍部门利用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对行业用地数据成果进行查询检索。

2. 间接应用。

行业用地调查成果的间接应用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对行业用地调查成果进行一定的加工、分析后使用。具体来说, 就是对行业用地调查成果进行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 制作各种表册和图形后加以运用, 并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供分析报告和统计表格。第二种是在行业用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叠加其他信息后使用。具体来说, 就是在行业用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叠加统计部门、工商管理、税务部门、环保部门、消防部门等部门的信息, 而各部门只要把自己关心的信息和相关行业用地信息对应起来就可以进行广泛灵活的信息应用。例如, 环保部门可以借助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对污染程度较高的行业进行检索, 得到相关行业的位置分布图, 对其实行监督性监测和预防监测;消防部门则可以在地籍调查数据库中对易燃易爆的高危行业进行检索, 将数据库中极其丰富的行业用地 (分布、面积、形状) 、建筑物 (结构、户型、类型、层数、面积) 、地形等要素与风向、风速、火源等级等信息进行叠加, 可以按照不同的行业做好消防预案, 同时也可以为现场消防指挥作出决策。

二、行业用地调查成果的应用

1. 为制定建设用地指标服务。

建设用地指标包含用地定额指标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其中, 用地定额指标主要指《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是28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最高限;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由国土资源部制定, 是建设用地指标的最低限。这两种建设用地指标对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衍生出了一些新的行业, 原来的一些行业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个别建设用地指标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影响建设用地定额指标的主要因素有职工人数、生产或经营规模 (通过年产值表示) 、生产工艺与技术水平、单位内部的结构 (主要指用地规划的合理布局、配置, 一般用土地利用率、建筑容积率表示) 、政策等, 由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5项指标构成。而行业用地调查成果可以按照行业的不同提供土地利用率、建筑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等数据, 其中除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需要利用城镇地籍信息系统进行一定的加工外, 其他均可通过计算获取。另外, 由于行业用地调查涵盖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20个门类, 个大类, 所以也可以为新兴行业提供制定建设用地定额的基础数据。因此, 将行业用地调查成果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专业规划、设计规范及其他有关数据相结合, 运用数理统计、综合校验、专家论证等方法, 可以建立相应的建设用地指标体系, 使用地指标构成更加合理, 覆盖所有行业, 将更加有利于建设用地的管理,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2. 为制定城市规划服务。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是确定城市各项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结构、功能分区、市中心和区中心的位置, 另外还需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其实质是对城市中一、二、三产业等各个方面各种行业的发展设想和用地要求所进行的统筹兼顾和综合部署。详细、准确、多层面的行业用地调查成果可以为制定详细的城市规划提供资料:一是为城市规划编制提供行业用地的数量、比例以及空间分布信息。二是提供各项基础设施的现状及规模。如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的布局和规模, 城市内部道路、桥梁的空间分布;城市供电、通信、供水、排水、防洪、燃气、供热等的配置现状;城市公共配套设施的学校、幼儿园、农贸市场、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设施的分布现状。行业用地调查成果提供的以上详细信息, 有助于合理确定城市规划指标, 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 综合部署各项建设, 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为城市用地置换服务。

用地置换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往的工业化战略使得许多工业企业占据了城市中的优质土地。目前, 许多企业资不抵债, 产出率较低, 濒临破产, 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用地置换是城市改善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其实质就是产业置换, 就是不适宜城市发展的原有项目与适宜城市发展的新项目的置换, 是对原有建设项目进行就地改建或异地迁建, 将落后产业向近郊转移, 实现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双优配置。要使城市用地置换走上正轨, 就必须从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出发, 充分利用行业用地调查成果的行业用地面积、空间分布、容积率等指标, 对城市中需要置换的行业用地作出合理安排、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产业结构, 全面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实现城市用地的合理、高效、集约利用。

4. 为制定产业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 建设用地规模迅速扩张, 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线。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 行业用地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促进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 编制产业规划, 应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观察和审视, 掌握各行业的发展规律, 对行业用地进行预测和研究, 这样, 才能科学判断发展趋势, 有效配置资源要素,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由于行业用地调查成果对城镇范围内各行业的用地信息进行了大规模调查, 统计范围广泛 (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20个门类, 95个大类) , 基本上摸清了行业用地的基础数据, 如数量、空间分布等, 在此基础上将产业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土地节约集约等理论相结合, 可以对产业用地结构和规模进行预警分析, 对一定区域内的产业发展体系、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 整合现有资源和未来资源, 明确产业用地导向,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生产力布局, 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

5. 为国土资源部门参与宏观调控服务。

当前, 国土资源部门正在积极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 而土地基础数据是制定土地政策及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依据。众所周知, 各行业的规模、结构和布局对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有直接的影响。国土资源部门利用行业用地调查成果参与宏观调控, 重点放在总量调控、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等方面。总量调控就是当一部分行业投资过热时,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进一步管住总量, 严控增量, 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用地, 如房地产、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过热现象等都可以通过减少用地供应来控制其用地规模。另外, 还要实现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上的优化, 要按照产业发展的顺序来调整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分配,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要按照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实现产业布局的优化, 实现不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总之, 行业用地调查直接关系到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的落实, 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也是各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产业升级, 实现城镇内部、城镇之间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总之, 行业用地调查成果能够提供多层次、多方位、多时态的空间信息, 可以为各种以空间定位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提供统计数据, 帮助政府各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将行业用地调查的研究成果落实到决策应用中, 必将进一步实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推动城镇土地利用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完善行业用地调查成果的建议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城市的产业发展重点、布局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 对于行业用地来说,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或者其他部门都应该实行跟踪管理。

1. 进行持续的行业用地调查。

在进行地籍变更调查工作的同时, 应以地籍数据和成果为基础, 运用GIS、RS、GPS等相关技术, 对行业用地进行监控, 及时掌握最新的行业用地变化信息, 更新城镇地籍数据库, 实现对行业用地的跟踪管理。

2. 对行业用地进行分等定级估价。

城镇分等定级估价的目的是对城市土地的质量和利用状况进行综合鉴定, 以达到科学管理和利用城市土地的目的。应根据级差地租和区位理论对行业用地进行科学评价, 以促进土地使用制度发展, 规范土地交易市场,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为各级政府制定土地政策和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建立多库合一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篇14:预期调查成果

从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看,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2.5%,较去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较上季略降0.7个百分点,降幅较上季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37.8%的企业认为宏观经济“偏冷”,59.4%认为“正常”,2.8%认为“偏热”。

企业家信心指数为62.8%,较去年同期上升3,6个百分点,较上季略降1个百分点,降幅较上季收窄3.2个百分点。

从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看,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指数为44.4%,较上季上升1.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20.7%的企业认为本季产品销售价格较上季“下降”,69.7%认为“持平”,9.6%认为“上升”。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5.896,较上季上升0.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其中,22.9%的企业认为本季原材料购进价格较上季“上升”,65.8%认为“持平”,11.3%认为“下降”。

从出口订单指数和国内订单指数看,企业出口订单指数为50.1%,较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别上升0.2个和2.6个百分点。其中,19.1%的企业认为出口订单较上季“增加”,62.3%认为“持平”,18.6%认为“减少”。

国内订单指数为48.2%,较上季下降2.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其中,17.4%的企业认为本季国内订单较上季“增加”,61.6%认为“持平”,21%认为“减少”。

从企业资金周转指数和销货款回笼指数看,企业资金周转指数为57.4%,较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8个和2.1个百分点。其中,33.2%的企业认为本季资金周转状况“良好”,48.5%认为“一般”,18.3%认为“困难”。

企业销货款回笼指数为61%,较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1个和1.8个百分点。其中,35.4%的企业认为本季销货款回笼状况“良好”,51.3%认为“一般”,13.3%认为“困难”。

从企业经营景气指数和盈利指数看,企业经营景气指数为56.3%,较上季略降0.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27.2%的企业认为本季企业经营状况“较好”,58.4%认为“一般”,14.5%认为“较差”。

企业盈利指数为55.1%,较上季略降0.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3.7个百分点。其中,35.7%的企业认为较上季“增盈或减亏”,38.9%认为“盈亏不变”,25.5%认为“增亏或减盈”。

由央行和国家统计局合作开展的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1.3%。对下季度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36.296,较本季判断提高4.9个百分点。其中,64.5%的银行家预期宏观经济“正常”,较本季提高6.9个百分点;31.5%的银行家预期“偏冷”,较本季下降8.4个百分点。本季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为61%。

此外,本季度银行业景气指数为76.996,较上季下降0.4个百分点;银行业盈利指数为81.1%,与上季基本持平:银行竞争力指数为63.7%,较上季略降0.1个百分点。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74.7%,较上季上升2.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分别为64.8%和63.6%,较上季分别上升1.9个和0.3个百分点。分规模看,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76.3%,较上季上升1.6个百分点;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分别为56.4%和67.1%,较上季分别下降0.5个和0.1个百分点。

本季度,银行家货币政策感受指数(选择货币政策“适度”的银行家占比)为71.296,较上季下降8.1个百分点。对下季度,货币政策预期感受指数71%,与本季基本持平。

央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两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为21.4%,比上季回落0.4个百分点;居民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70.5%,比上季提高3.7个百分点。此外,居民未来3个月购车意愿为14.1%,连续3个季度小幅下滑,一线城市居民中认为“房价过高”的比例为77%,居民高房价的感受强于二、三线城市。

具体看,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为21.4%,比上季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59.7%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上升0.6个百分点。居民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70.5%,比上季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41.796的居民预期下季物价水平“上升”,48%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或“下降”,10.3%的居民“看不准”。

本季度,居民收入感受指数为49.996,较上季回落0.8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0.3个百分点。其中,85.4%的居民认为收入“增加”或“基本不变”,与上季基本持平,低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52.8%,较上季和去年同期均下降1个百分点。

从就业感受指数看,居民就业感受指数为37.3%,较上季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12.1%的居民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42.7%的居民认为“一般”,45.2%的居民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或“看不准”。居民未来就业预期指数为48.3%,与上季基本持平,低于去年同期1个百分点。

从储蓄、投资和消费意愿看,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46.2%,与上季持平;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17.5%,较上季回落0.6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36.3%,较上季上升0.6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基金及理财产品”、“房地产投资”和“购买债券”,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24.8%、18.7%和16.2%。

居民未来3个月购车意愿为14.1%,连续3个季度小幅下滑;居民未来3个月购买大件商品(电器、家具及高档商品等)的消费意愿为24.9%,与上季基本持平;居民未来3个月旅游意愿为27%,较上季下降2.1个百分点,属于季节性回落。

从房价预期与购房意愿看,67.6%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增加0.9个百分点,30.3%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可以接受”,2.1%的居民认为“令人满意”。其中一线城市居民中认为“房价过高”的比例为77%,居民高房价的感受强于二、三线城市。

上一篇:一鸣惊人八年级作文下一篇:具备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