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作 简 报 - 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2024-04-16

工 作 简 报 - 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通用10篇)

篇1:工 作 简 报 - 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报 2014年第1期(总第42期)

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4年5月9日

南京栖霞区科技局等领导一行参观省输配电重点实验室

2月18日,南京市栖霞区科协主席、科技局副局长管建国、栖霞区发改局副局长杨艳、中共栖霞区委马群街道工委副书记杜官磊、栖霞区马群街道经济科科长张炜一行4人,在校区党委书记吴继敏、管委会主任、省输配电重点实验室主任范新南的陪同下参观了省输配电重点实验室。

省重点实验室张金波副主任介绍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并详细介绍了省输配电重点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实验能力及依托平台取得的科研成果。

管主席一行还就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项目对接、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重点实验室成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发协会首批会员单位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发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于3月24日在江苏省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南京大学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任洪强主持。省产研院院长、省科协主席欧阳平凯,省产研院常务副院长、省科技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曹苏民,省产研院副院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胡义东,省民政厅社管局副局长黄建国及省产业技术研发协会会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省输配电重点实验室作为会员单位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省民政厅社管局副局长黄建国宣读了《关于批复成立江苏省产业技术研发协会筹备组的复函》,省产研院副院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胡义东做了协会筹备工作报告。会议表决通过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发协会章程》、《江苏省产业技术研发协会会费管理办法》,表决产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发协会首届理事会。

大会同时召开了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理事会全体成员一致同意聘请欧阳平凯和曹苏民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发协会首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随后会议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发协会是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发起,由省内各类产业技术研发及服务等机构自愿结成的专业性、地方性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经江苏省民政厅核准注册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协会宗旨是:以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为宗旨,促进会员加强联系、合作与发展,推动会员开展产业共性应用技术研发、转移和转化,为江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壮大提供公共服务,提升江苏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鞠平教授主持的“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项目建设启动

4月12日,由重点实验室鞠平教授主持的‚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启动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国家外国专家局科文卫专家司司长韦大玮,江苏省外国专家局局长姚莉,河海大学校长徐辉,副校长鞠平、唐洪武、陈星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麦克〃斯德林爵士领衔的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丹麦、波兰、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海外学术骨干、著名学者以及我院十名国内学术骨干教授出席了仪式。

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旨在加大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促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科,提升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能电院主持的‚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是我校继‚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海岸带滩涂资源开发与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堤坝工程安全与减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后获得立项及经费支持的第四个国家创新引智基地项目。

省输配电重点实验室韩光洁、倪建军两位老师晋升为教授 根据《关于河海大学2014年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实施意见》(河海校人[2014]9号)文件精神,在个人申报、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过学校资格审查组审查和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省输配电重点实验室韩光洁、倪建军两位老师已具备教授任职资格,并已张榜公布。

篇2:工 作 简 报 - 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由江苏省市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实验室依托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和常州太平洋电力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并规划和提出研究方向和组织研究内容的实施。根据《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及《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结合自身建设规划,现发布2010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一、开放基金设立宗旨

开放基金的设立,旨在按照“流动、开放、竞争、联合、创新”的原则,结合本实验室自身特色和优先发展领域,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吸引、聚集国内外优秀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开展高水平的研究,通过项目研究,加强本实验室与国内外单位、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努力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骨干的成长,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不断提高本实验室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工程创新能力,促进本实验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方向

本支持的研究方向内容包括:

1、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方向

主要研究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开关设备智能化控制技术、大电流下的散热技术研究与高压元件的小型化、集成化技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开关设备故障诊断在线监测技术等关键问题。

2、变压器与特种变压器方向

主要研究SF6气体绝缘变压器绝缘性能、散热技术与集成制造技术、气体绝缘变压器替代气体(氮气、混合气体)绝缘特性、大功率电抗器及可控电抗器、滤波电抗器和消谐电抗器等关键问题。

3、输配电装备状态监测与电工理论方向

主要研究输配电装备状态监测网平台共性关键技术、智能化输配电装备在线监测技术、电网数字化、信息化系统等关键问题。

三、申请人资格条件

凡从事本重点实验室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技术职称以上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相关大中型企业的科研人员、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等均可提出申请,申请项目主持人应在50周岁以下。

四、申请细则

1、本次开放基金设立3~5个研究项目,每项资助1~3万元;

2、项目研究期限为1~2年;

3、项目采取自由申请,择优立项的原则,优先资助联合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企业进行有关重大技术的攻关、技术的消化创新、产品的升级改造等方面研究的课题,且资助力度也向此倾斜。

五、申请程序

申请人应按本指南要求,按规定格式提交《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书》电子版本和纸质文件一式三份,纸质文件经所在单位同意并签署意见后在指定时间内寄送到本实验室联系人。

本重点实验室组织学术委员会或聘请同行专家进行评审,并经本实验室主任签署意见后,通知申请人资助意见。

六、经费管理

开放基金被批准立项后,将设立相应的经费帐户,实行课题单独核算。开放基金经费使用范围:

1、到本实验室开展本项目研究工作,往来的旅差费、住宿费;

2、在本实验室进行本项目研究时的相关科研费用;

3、与本项目研究相关的学术活动费用(暂不包括出国国际交流费用)。

七、项目管理

获本实验室批准资助的课题,每年按时提交“开放基金进展报告”、本发表论文的复印本和成果鉴定证书。课题研究工作结束后,应提交“开放基金研究工作总结”。

八、成果管理

1、论文:应以“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及标注“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字样。

2、著作:扉页上应明确标署“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3、专利、软件系统、获奖、鉴定等成果应有“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

本细则中未尽事宜由本实验室解释。

九、附则

本重点实验室2010开放基金课题,自公布之日起接受申请,至2010年6月15日截止。所有申请的电子版本发送给联系人,并将纸制版加盖公章后挂号寄给联系人。

篇3:工 作 简 报 - 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由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与江苏大学、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共建的江苏省农业装备与智能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项目, 9月26日在常州通过了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可行性认证。新中国成立60年来, 我国的农业装备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智能化农业装备的技术相比, 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江苏省农业装备与智能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成立后, 将针对国外农业装备技术的发展趋势, 开展农业装备的智能控制、数字化设计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以提高国产农业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提高农业装备的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和工作可靠性, 为我国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因此该实验室的建设, 对提升江苏乃至我国农业装备技术开发和行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篇4:工 作 简 报 - 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调研督办组先后到江苏南京侨梦苑、扬州大学海外中餐繁荣基地、扬州高科技产业交流中心海外华侨华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扬州市创新驿站众创空间、连云港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连云港开发区丰益油脂科技产业园、徐圩新区以及中哈国际物流合作基地等地调研,还听取了扬州市政府的相关汇报。刘永忠在考察江苏南京侨梦苑时说道:“江苏南京侨梦苑是国侨办、省侨办和南京市人民政府的一个历史性杰作。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风景独好,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希望侨梦苑能集聚更多的高端人才,吸引更多的高科技项目,尽快走向产业化、规模化。我们很期待侨梦苑未来的辉煌。”

26日,督办会议在连云港召开,省侨办主任王华就全省侨务工作和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进行了汇报。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薛元金等35位代表提出的第0024号《关于引导和支持华侨投资者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江苏沿海开发的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2016年重点督办的代表建议之一,也是历年来省侨办办理的首份被列入重点督办的建议。王华说,“省人大这份重点建议综合性、政策性、指导性很强,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侨务工作指明了方向。省侨办将通过筹建‘江苏省华侨投资权益保障协调委员会’、建设‘江苏南京侨梦苑’、深化‘海外中餐繁荣’计划、建设江苏省侨务信息管理系统、推进侨务工作进园区校区、引导江苏文化‘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重点工作与建议办理紧密结合起来。结合‘两学一做’活动,对人大建议提出的重点要求进行再学习再研究。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对全省侨务工作发展思路、重点难点问题等进行全面梳理。此次督办会的召开,对进一步促进全省侨务工作创新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全省侨办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刘永忠副主任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会议提出的各项要求,与各地侨办及相关部门和单位一道,进一步将我省侨务工作做得更好。”

刘永忠充分肯定了省有关部门和扬州市、连云港市在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江苏沿海开发方面所做的工作,对省侨办等部门、单位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江苏处在国家三大发展战略的交汇点上,面对新起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牢牢把握国家规划赋予的战略定位,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清晰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步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希望省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健全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加大支持力度,通力协作,形成整体合力。沿海各市县(市、区)要认真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增强全局意识,把握战略机遇,加大政策对接和工作落实力度,以创新性实践推动跨越式发展。他要求,要充分认识华侨华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贯彻实施《江苏省保护和促进华侨投资条例》,加强协调配合,有效整合侨务资源,形成为侨服务的江苏特色。要引导和鼓励华侨华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侨为“桥”、以侨为“渡”,依托“一带一路”,广泛开展多领域合作,共创开放包容的人文交流新局面。

篇5:工 作 简 报 - 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作者:学院办公室 日期:2011-10-8 10:06:23 人气:336 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

Key Laboratory of Roa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Chang’an University), MOE

[2011]7号

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2年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一、总则

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长安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的依托实验室,随着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五十余年的建设历程。机械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并获准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根据“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实验室目前已经完善了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欢迎国内外的科学研究人员、专家、学者来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实验室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特制定2012年实验室的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二、研究方向

2012年实验室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

(一)工程机械作业质量控制与智能化检测;

(二)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技术;

(三)工程机械液压底盘模拟试验技术;

(四)工程机械工作装置与作业介质相互作用理论研究;

(五)工程机械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

(六)车辆节能减排技术。

实验室开放课题的资助领域原则上应与上述研究方向一致,并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前瞻性,提倡发挥学科交叉和融合。

三、资助对象

1、实验室开放课题面向海内外所有学者,自由申请,择优支持;

2.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有利于扩大开放研究和增加流动人员的比例,通过公开征集,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合作与学术交流;

3、申请人必须是具有博士学位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的科技工作者,或者博士研究生在读;

4、课题需围绕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研究,并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课题的研究应有利于提升实验室研究实力,有利于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5、申请金额不超过5万元,研究期限1~2年。

四、申请人须知

1.开放课题研究内容应符合实验室当年主要支持的研究方向,并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前瞻性,提倡发挥学科交叉和融合。

2.承担人若不具有高级职称(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则需一名同行专家(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推荐,并填写推荐表。申请者若为在读博士研究生,还应有导师同意申报的意见书。

3.申请人须填写“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开放基金申请简表和申请书”一式三份(推荐表附后),经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同意后,向本实验室提出申请。

4.学术委员会审定申请课题,实验室根据建议统一调整后,确定资助金额并且上报学校科技处审批。

5.实验室根据学校科技处审批结果通知申请者。

6.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1~2年,起始日期从2012年3月1日开始。承担开放课题的负责人应每半年提交工作小结,年终提交执行情况报告。课题结束后应向实验室提交研究工作总结、学术论文和成果报告。

7.实验室开放课题研究基金资助强度一般不超过5万元,特殊情况可适当酌情予以增加,资助经费按拨付。对于半年内无阶段小结、一年内无论文(含投稿论文)和报告,不按计划进度与内容完成的课题,实验室有权随时调整资助经费。

8.开放课题基金使用,原则上由课题负责人支配,项目经费帐号列在学校科技处,课题发生费在学校财务部门报销。

9.获资助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归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和本实验室共有,成果鉴定和报奖由双方共同办理。研究论文如在国内外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或报送有关部门,应署“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包括项目编号)”,英文:Key Laboratory of Roa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Chang’an University), MOE。10.资助的研究课题须按批准的原申请报告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进行。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需对原研究大纲作重大修正时,须按照程序得到批准。如经检查发现研究课题因故中断无法继续进行,或所资助课题未经批准而严重偏离研究大纲,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可以中断该课题基金的使用或取消原批准的经费。

六、申请截止日期

申请截止日期为2011年10月30日。

五、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本部312信箱 邮政编码:710064

联系电话:029-82334493 联系人:张新荣 高子渝 吴文

2011年9月25日

篇6:工 作 简 报 - 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5年开放课题指南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重点实验室研究工作的意见,结合江苏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2014年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经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同意,提出2015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指南。

一、研究内容

(一)并联机构精确构型与应用 1.混联机构的构型理论与应用;

2.提高并联机床加工精度的若干关键技术; 3.并联运动装备设计及智能控制; 4.并联运动装备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二)新材料高效加工与特性 1.陶瓷高速增塑性切削机理;

2.硬材料高速加工延长刀具寿命关键技术; 3.陶瓷复合新材料的三维打印技术;

4.支持3D打印的生物硬组织材料的力学特性。

(三)机电产品检测与控制

1.基于二维图像的零件加工质量精密测量检测技术; 2.面向三维实体造型的3D光学精密扫描关键技术;3.3D精密激光测量系统与误差补偿技术。

二、课题申请须知

1、申请者(含院内人员)应根据淮阴工学院江苏省先进制造技术

重点实验室关于开放课题选题的有关规定(详见《淮阴工学院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认真填写申请书。

2、与上述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自愿来本实验室从事研究者,可在淮阴工学院 江苏省先进制造技术(前身: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网页下载或直接向本实验室索取申请书,填写后寄送本实验室,由学术委员会审批获准后,可得到实验室经费资助,并提供相应的研究条件。

3、进入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研究时间一般为一年至二年,期满后经双方同意可延长。实验室可免费提供住宿条件并提供适当的生活津贴。

4、获准来本实验室从事研究的专家、学者,一律为客座研究人员。由本实验室提供经费的研究成果为本室与客座研究人员原单位共享。成果的发表须经本实验室同意。自费客座研究人员成果的所有权由双方协议决定。

5、自带经费与课题的研究人员,经学术委员会审批后亦可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酌收实验与材料费以及生活设施费用。

三、开放课题经费

1.开放课题经费是淮阴工学院对实验室开放课题投入的专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应按计划执行,并按规定程序审批。

2.每个开放课题总经费为1~3万元人民币,由江苏省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讨论同意并经实验室主任核准后执行。课题组成员中必须至少有1名实验室固定人员,课题经费由实验室代为管理,由课题组中实验室人员负责经费支出的报销事宜,报销内容包括实验装置研制及耗材费、机时费、住宿费、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发明专利和重要核心期刊(国内重要核心期刊详见附件1)的论文发表费等。

3.课题经费的各项支出按淮阴工学院科技处及财务处有关科技经费的管理规定,履行审核报销手续。

四、成果提交形式 发明专利或SCI期刊论文

五、申报时间

自项目指南发布之日起,60日内将申请书(一式三份)报重点实验室,逾期不再受理。

五、开放课题申请书 见附件2

淮阴工学院 江苏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篇7:工 作 简 报 - 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 (农科教发[2010]4号) 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农科教发[2010]5号) , 农业部于2010年和2011年分两批组织开展了部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布局和遴选工作。2011年7月《农业部关于公布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名单的通知》 (农科教发[2011]8号) , 确定了由33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183个专业性 (区域性) 重点实验室和251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组成的30个“学科群”的组成框架。

“现代农业装备学科群”于2010年第一批组建, 由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牵头, 共设1个综合性实验室、6个专业性 (区域性) 重点实验室和5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专业性 (区域性) 重点实验室包括“农业部旱地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水田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丘陵山地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草原畜牧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土壤-机器-植物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入选“农业部丘陵山地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篇8:工 作 简 报 - 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投资达5.4亿元,总建筑面积达60800平方米。实验室下设四个中心和一个基地,分别是:硅材料研究中心、光伏太阳电池研究中心、电池组件研究中心、应用系统研究中心和中试基地。实验室将以英利集团的完整光伏产业链生产和技术模式为依托,从事全产业链的晶体硅光伏材料、太阳电池与光伏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及基础研究。研发方向包括:硅材料制备及特性;高性能太阳电池及组件研究;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及基础研究等前沿研发课题。实验室将采用“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并设有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及省市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领导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对实验室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了实验室高效有序地运行。

依靠对完整产业链的整体技术优化,不断加大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问题的攻关力度,英利集团的六九硅业新硅烷法生产的高纯度多晶硅项目及最高转换效率已達18.8% 的新一代N型太阳能电池研发的“熊猫计划”项目,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9:工 作 简 报 - 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1 中国进入农业装备替代农业劳动力的新时期

农业装备现代化促进了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生产, 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 农业装备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要素, 发挥现代农业装备的替代特性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 随着我国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之间技术传导效率的改善, 以及非农产业资本装备向农业部门流入, 资本、技术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了主导作用, 农业部门释放出大量劳动力, 这必然对资本、技术的投入与需求产生影响。显然,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同时, 在这里也必然要提到作为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的农业装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 对我国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而农业装备的应用和需求是推行农业机械化的物质前提, 它决定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与方向。

目前, 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首先要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在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农业装备, 让农民享受到现代科技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改变而带来的舒适感。我国农业机械化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后, 已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7年已开始由初级阶段迈入中级阶段。农业机械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征, 不同阶段的特征决定了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同要求。

农业装备是农业生产资料, 是工具, 它具有技术和经济双重替代效应。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劳动力的价格一直很低, 农业装备的替代效果和经济效益较差。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农业劳动力工资水平在不断上涨。这个问题在近几年已经突出地显现出来。所以, 发挥农业装备的替代特性, 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主要方面。

2 国内外农业装备技术水平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多项农业机械化技术取了突破性发展。特别是“九五”以来, 国家通过“863”高技术研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装备专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农业高技术专项等重大项目的实施, 在解决现代农业生产中部分关键机械化技术瓶颈环节和系统组装集成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现针对3类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分析, 对比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所在, 发现需要努力提升的方向所在。

2.1 农林拖拉机技术

我国农林拖拉机产品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整体技术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拖拉机技术水平普遍以中低档次为主, 与之配套的农机具也仅具备基本功能, 造成机组作业粗放, 作业质量和效率较低。中小功率拖拉机产品仍是主导, 操纵与控制系统比较落后, 拖拉机电子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最大, 传动系统差距使得拖拉机本身技术性能指标和机组作业性能难以提高。近年来, 对拖拉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均在70%左右, 技术水平在功能和性能上均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

2.2 耕整地装备技术

从全国来看, 传统耕整地机械化技术与机具仍占主导地位, 铧式犁、圆盘耙、钉齿耙、旋耕机等仍是旱作地区主要机具;水田犁、耕整机、旋耕机是水田主要耕整地机具。如北方旱作地区采用耕、耙 (旋耕) 整地为主的耕整地机械化技术, 南、北方水稻田以浅耕、旋耕整地为主的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目前, 农机生产企业能够生产满足耕整地机械化需求的各类机具, 可与从手扶拖拉机到大功率拖拉机的各类拖拉机配套, 功率范围3.6~147 k W。近年来, 耕整地机械化技术不断提升, 以适应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农产品结构调整需求。

2.3 收获装备技术

我国收获机械的技术水平, 从部件到整机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来看, 整个行业储备量少, 难以产生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在机器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装备大都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设备, 不仅工艺设备精度低, 而且装备不齐全, 直接影响了收获机械产品质量、性能和可靠性。另外, 在收获机械新产品开发方面, 由于资金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 至今还没有完整系列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投放市场。

世界发达国家的种植业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畜牧业在六七十年代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八九十年代已进入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阶段, 普及了适合于田园管理的微型机械、适度规模的中型机械和大农业生产的高效机械系列技术和产品。进入21世纪, 在生物、信息、电子、材料等新技术带动下, 现代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农业装备作为农业机械化技术主体, 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 向大型、多功能、高效、可靠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不断提高的同时, 向着以信息化技术为先导、融合生物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发展领域

我国农业装备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已经成为世界上农业装备生产大国, 农业装备制造业在我国机械制造业中已居第3位, 开始进入了由大向强转变的新发展阶段。但是, 我国农业装备总体制造规模还不够强大, 还不是农业装备制造强国, 农业装备技术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瓶颈环节。可以说, 我国农业装备技术的诸多方面都急需突破与创新, 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农业装备水平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稳步提高。

从技术前沿的角度看, 国际上农业装备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向大型化、多功能、高效率、复式联合作业机械发展;向控制智能化、操作自动化和驾驶舒适化发展;向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向发展;采用先进的生产制造模式, 设计周期缩短、柔性更大、质量更高。但是, 我们需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 即农业装备技术重点领域的发展, 一定要从我国的区域实际情况出发, 统筹考虑。

在现阶段我国土地密集型作物 (如粮食) 生产中, 农业装备对劳动的替代趋势极为明显, 而在劳动密集型作物 (如园艺作物) 生产中, 农业装备与劳动很难替代, 这也是我国农业装备技术未来发展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小麦生产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其主攻重点应是联合收获装备的升级换代, 主要是提升装备技术水平, 迫切需要通用多功能联合收获机, 进一步提高收获质量和效率, 满足跨区作业社会化服务要求。水稻方面应侧重杂交稻及超级稻精确高速栽植技术装备、高效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烘干处理装备等;玉米方面, 主攻重点是玉米联合收获技术装备。

目前, 采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 提升我国优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已成为当务之急。具有区域特色的主要经济作物关键技术装备和设施农业技术装备, 将成为主攻重点。棉花方面, 发展重点是棉花打顶、采摘机械化技术装备;油菜籽方面, 发展重点是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的油菜籽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装备;花生方面, 发展以收获为主的机械化技术装备;纤维类作物方面, 发展以收获为主的机械化技术装备;甘蔗方面, 主攻以收获为主的机械化技术装备;块 (鳞) 茎类作物方面, 主攻以大蒜为重点的鳞茎类作物种植、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装备;果蔬方面, 主攻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产品贮藏、保鲜、产地加工处理等关键环节及成套技术装备;茶叶方面, 主攻以加工增值为重点的成套技术装备。

近几年, 我国出口欧美的畜禽产品屡屡受阻, 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问题成为影响出口的主要障碍;同时在国内消费市场上, 畜禽产品的安全和卫生问题也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所以, 发展支持集约化健康养殖的先进技术装备已成为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支持集约化健康养殖和草业关键技术装备开发的重点是:青贮饲料、饲草生产、畜产品采集、生物饲料及生物有机肥加工、草原生态建设的关键技术装备;降低饲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养殖效益的新型饲养工艺和新饲养方法所需的配套机械设备;改善饲料品质、降低饲料成本, 提高动物消化吸收率和饲料利用率, 减少排泄造成的环境污染而进行的饲料加工工艺变革所急需更新的机械设备;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草食动物饲养所需的机械设备;有利于卫生防疫、疾病防控, 有利于保护环境、生态平衡, 有利于养殖业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所急需的机械设备。

另外, 农业装备研制开发必须把开发以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装备技术、生物质能气化技术和能源作物收获装备技术作为重点关键装备技术进行研制, 推进生物质能源植物种植、利用及开发装备技术, 作为支持攻关突破的重点领域。

4 结束语

篇10:工 作 简 报 - 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现代农业科研基地是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品种创新、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传统的农业科研特别是田间试验使用的是包括科技人员和辅助劳动工人在内的大量人力资源。现阶段,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不断推进, 农业规模经营的局面已经形成, 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呈现不断减少与老龄化趋势。现代农业科研基地应该顺应这种变化, 一方面通过提高装备技术水平, 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和产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现代农业装备的示范,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1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呼唤农业装备技术

1.1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实际上是持续增加农业发展的现代因素, 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因此,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 也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 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是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物质装备、高效的组织方式、完善的服务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拥有较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现代农业发展形态, 也是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 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过程。我国农业现代化推进的快慢, 农业生产能力提高的快慢, 取决于我国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快慢。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来装备农业, 并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要求: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 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 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由此可见,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1.2 江苏特点的现代农业迫切需要装备技术作支撑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是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客观要求, 是全省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内容。江苏特点的现代农业体现了农业发展方式的“五个转变”:一是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二是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三是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四是农业的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五是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给未来江苏农业的定位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江苏特点农业现代化道路, 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 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到2015年, 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到73.33万hm2。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到2015年,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60%以上。

无论是江苏农业发展方式的“五个转变”, 还是江苏设施农业、规模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发展都要求以现代装备技术为支撑, 实现成本降低、效益提升。

2 现代农业科研基地理应成为现代装备技术示范的基地

农业科研院所原来的试验基地一般均紧临城市,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它们根据城镇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城市的近郊或远郊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建设新的现代农业科研基地 (院外试验基地) 。

2.1 用工难的状况使农业科研的正常开展遇到一定困难

当前我国农村正面临着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农村老龄化不断加大, 农村劳动力供给已经进入结构性短缺的新阶段。据专家预测, 有可能最早到2017年农村剩余劳动力为零, “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是农机化发展的关键期, 它呼唤着农业机械化的现代物质装备手段。以江苏省农科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所在地南京市六合区金磁村为例, 全村劳动力 (16~60周岁) 2450人, 其中1470人常年在外务工, 980人常年留在村内。全村现有耕地面积为800hm2, 其中包括省农科院在内的三家企事业单位流转该村466.67hm2耕地土地开展农业科研与经营活动。以每亩用工 (日) 30个计 (2008年全国成本调查数据:玉米用工7.9个, 油料用工9.7个, 水稻9.1个, 小麦6.1个, 棉花23.1个, 蔬菜39.1个。其算术平均数为15.8个, 考虑到科研用工的特殊性、企业性质为劳动密集型等因素, 折算每亩用工为30个) , 三家企事业单位常年需要劳动工人700名;加之该村剩余的耕地仍然需要耕种, 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制约了农业科研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甚至出现了为了及时完成田间科研工作, 不同研究所之间相互哄抬用工价格的现象。

2.2 现代农业科研基地应当将装备示范作为重要的展示内容

如同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是原始农业的标志, 落后的科研方式不是现代农业科研的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未来5年我国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机农艺融合,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广大农业科研人员一边在国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欢呼各类农业实用机械的应用, 一边仍然沿用老牛耕地、整地, 沿用几十年来的试验小区人工播种、人工栽插、人工收获;一边在呼吁通过微喷灌技术让节水农业不断推广与应用, 一边在通过人工方式实施试验区浇水灌溉;一边在呼吁稻、麦等植物秸秆通过机械化实行全量还田, 一边在对小区植物秸秆进行焚烧。这种小区 (科研小区) 与大区 (农业生产主战场) 的鲜明对比, 折射出农业科研手段与现代农业组织方式的差距。因此, 现代农业科研基地应该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 不断加强装备技术示范,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3 现代农业科研基地发展现代装备技术的对策与途径

3.1 加强与工程机械研究领域的联合、协作, 加强装备技术创新研究与示范

农业科研基地在开展品种、技术创新的同时, 应当将科研手段的创新列为重要内容。应当学习借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理念, 加强与工程机械研究领域的联合、协作, 一方面加快推进小型农业科研机械的研制与应用, 如小区播种机、小区插秧机、小区脱粒机、小区收割机、小区脱粒机等;另一方面紧跟现代农业的发展, 加快与农业生产的对接, 开展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装备的研制与应用。

3.2 立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发展循环农业装备

循环农业发展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基本原则, 以工程、生物和环境治理等多学科技术发展为基础, 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实施。作为不可替代的农机化工程技术措施, 始终贯穿于循环农业各产业链接中。其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 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装备的应用可以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方面着手进行细化。在减量化方面, 侧重应用节水、节地、节种、节肥、节药、节劳、节能技术装备;资源再利用方面, 侧重应用规模化治理改造技术装备、立体化种养殖技术装备和产业化链接增值技术装备;在废弃物利用方面, 侧重应用畜禽粪便处理、农膜残留物回收和农作物秸秆处理技术装备。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作为循环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通过技术集成和机制创新, 基本构建了农牧结合物质能量高效利用的循环链。基地133.33hm2标准化无公害种植区每年产生的秸秆量达到2300多t, 建成的500m3的青贮微贮设施采用秸秆青贮微贮技术对秸秆进行饲料利用, 可为圈养的肉羊周年提供优质饲料并解决了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的问题。厌氧发酵工程包括500m3规模的全混式厌氧发酵和开放式污泥床反应器各一个, 日处理动物粪尿能力70t, 基地养殖场产生的粪尿经过处理夏季日产沼气1000m3, 冬季600m3。沼气燃烧发电电能供应给饲料加工厂和养殖场, 实现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基地建成了有机肥废弃物堆肥工程, 采用槽式动态连续发酵和条垛式发酵工艺, 对厌氧发酵的沼渣、猪、羊、兔粪以及植物秸秆等进行无害化处理。粪便腐熟后达到无害化标准, 可作为基地蔬菜、玉米等农作物的有机肥料。为了充分利用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液, 基地铺设了5000m无堵塞管道沼液输送系统, 把厌氧反应器和种植区连为一体, 田间设置了23个沼液储存池以耦合作物需肥的季节性和反应器沼液排放的连续性。农产品加工中心拥有玉米、毛豆、蚕豆等大宗总产品加工、冷冻、保鲜生产线, 实现了农业产业化链接增值。

基地范围内实现了稻麦机械化收割、粉碎、还田作业, 但是其他作物还未实现类似目标;青贮微贮技术基本实现了半自动化 (人工收割-机械运输-人工投料、机械粉碎) ;沼液管道、泵送系统顺畅, 但田间施用途径单一;猪、羊、兔规模养殖场 (舍) 仍然为砖混结构, 亟待探索养殖装备创新;利用沼气发电虽然实现了再循环, 但是此过程的能量转化效率较低。

为此, 基地循环农业装备技术当前应主要在四方面进行试验、示范:一是在减量化方面, 以实现对耕地最小化破坏和畜禽动物高效饲养为目标, 试验示范可移动式、保护耕地型规模化养殖设施装备及内部温、湿度自动化探测与调控装备;多种作物机械化播种、收获装备。二是在资源再利用方面, 以提高机械化程度和作物对肥料的利用效率为目标, 试验示范沼液田间施用装备;以提高能量转化效率为目标, 示范沼气综合利用的装备技术。三是废弃物利用方面, 以提高机械化程度为目标, 试验示范多种类植物秸秆机械化田间粉碎装备、植物秸秆青贮装备, 试验示范动物粪便及秸秆快速腐熟、加工、分装等有机肥生产装备。

3.3 针对江苏设施农业发展迅速的实际情况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加快设施农业装备和配套技术的示范、引领

在荷兰、以色列、美国、日本等设施农业发达国家, 设施农业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 已形成了成套的技术和完整的设施装备, 这些设施设备小型、轻便、多功能、性能高, 涵盖了耕作、播种育苗、灌溉施肥以及自动嫁接等, 普遍实现了播种、育苗、定植、管理、收获、包装、运输等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设施农业相应技术装备先后不断突破, 也已有了许多配套的装备技术。然而在我国, 设施装备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 环境控制能力差, 生产技术水平不高, 已成为我国设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近年来, 江苏各地把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 科学引导, 强势推进, 全省高效设施农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设施规模快速扩大, 其中2008、2009年全省设施农业新增面积为7.2hm2、8.07hm2, 总面积分别为29.62万hm2、37.71万hm2, 2009年设施农业面积占耕地比重达8%。江苏设施农业的产业特色逐步形成。围绕发展“一乡 (村) 一品、一县一业”, 加快培育设施农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 实行规模推进、集聚发展。江苏设施农业的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在设施农业方面, 大力发展钢架大棚、日光温室、智能温室, 加快发展遮阳网、防虫网、避雨栽培, 积极发展微滴灌节水栽培, 提高保温保墒、防病控虫、肥水管理水平, 初步形成了适应不同生态环境、满足周年生产的设施农业技术装备体系。但是, 江苏设施农业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装备技术不配套问题。如大棚设施盲目引进山东寿光类型, 缺乏对江苏温、光、水资源的针对性, 以及苏南、苏中、苏北不同区域的差异性;缺乏与穴盘育苗配套的经济实用型定植机;藤蔓枝条植物的固定捆绑工具等。

针对江苏设施农业发展迅速的实际情况和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农业科研基地应该加快设施农业装备的引领功能, 特别是在以下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一是体现区域特色的大棚结构优化;二是省力化小型机械装备。如:适合不同设施类型的操作简单的小型耕作机械、物料输送与采收机械设备, 不同温室类型的生产用低成本膜下精准灌溉与施肥一体化技术装备, 藤蔓枝条植物的固定捆绑工具等。三是温室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装备, 如冬季保温加温技术、通风技术、水肥控制技术, 夏季生产降温技术 (遮阳网、喷淋降温等) ;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灌溉、通风等的配套装备、材料、小型专用数据采集和报警系统。四是温室有机栽培技术装备, 如沼液为原料的有机营养液的制备技术与设备;研究以沼气为燃料的温室加温技术与装备以及以沼气燃烧后的尾气为气源的收集纯化技术与装备,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黄莉新,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群众, 2010.5, P6-8.

[2]陈志, 新阶段农业装备技术发展重点和方向, 农机科技推广, 2008.12, P9-12.

[3]2008年全国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简明资料, http://www.npcs.gov.cn/web/Column.aspColumnId=13.

[4]张本源、王天水, 论农机化技术在循环农业发展中作用与对策, 中国农机化, 2007.6, P64-66

[5]张睿, 我国设施农业装备技术发展方向, 温室园艺, 2010.4, P50-51.

[6]黄莉新, 加快推进高效设施农业, 江苏农村经济, 2009.3, P5-8.

上一篇:听英语七年级下册材下一篇:我盼望的星期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