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才工作网

2022-07-06

第一篇:江苏省人才工作网

江苏人才工作做法和经验

江苏省推进创业人才战略的启示

为贯彻落实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市委人才工专题会的指示精神,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瑜带队赴江苏省苏州市学习考察人才工作。现。

近日,市人才规划纲要起草小组一行9人,赴苏州和泰州考察学习两市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两市人才工作观念新、机制活、投入大、亮点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受启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江苏省推进创业人才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江苏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努力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形成了新型引才留才用才机制。苏州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新兴产业是第一方略”的发展战略,把人才工作摆上优先位置,着力推进增长动力从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要素支撑从物质资源为主向人力资源为主转变。苏州实施“姑苏英才计划”,提出 5年内投入30亿元,引进、培育并重点支持1000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00名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惠及近30000名重点领域和行业的高、中级技术、管理人才。5年内全市将建成20个重大科技平台、800万平方米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器。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重点培育10家以上国内知名、业内领军旗舰型科技企业;每年重点支持200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100个创新团队,其中重点资助3个具有国际影响、能够突破核心技术、实现产业技术跨越的科技创新团队。到2020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超过100名,入选省“双创”人才计划600人。

三、考核倒逼抓实“第一资源”。 近年来,江苏省通过目标引领、创新手段、考核倒逼等一系列举措,让“一把手”抓实抓好“第一资源”,加快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提供最可依赖的资源和最可争创的优势。

江苏省把人才工作纳入一把手考核,把人才指标纳入地方发展指标,推动人才工作科学、持续发展。《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进一步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确保省、市、县三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同时,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预计10年提高4个百分点。江苏省新出台的“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设置了30项核心考核指标,其中“人力资本占DGP的比重”“人才贡献率”等指标强势入围,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江苏全省组织、财政、统计部门联合加大各地人才工作考核力度,向社会公示考核结果,促使各地的人才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从2007年开始,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目前这项计划已资助领军人才916人,95%都在企业,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24人,其中创业人才63人,占全国总量的23.8%,列全国第一位。

(二)着力打造人才工作优势品牌。江苏省各地根据各自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设计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工作载体,以载体建设推进人才工作的发展。苏州设计了“姑苏人才计划”和“国际精英创业周”两大载体。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即每年择优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来苏创新创业。2009年,苏州市共资助308名领军人才来苏创业,吸引1100多个团队落户。今年以来,优化升级了姑苏人才计划,突出打造“1010工程”,即今后10年每年引进不少于10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国际精英创业周”即通过每年定期举办苏州国际人才创业洽谈会,聚集人才,引进智力。在今年7月将举办的第二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上,面向海内外邀请1000名新能源、医药及生物技术、现代装备制造、软件和服务外包等领域,承担过重大科研项目的创新人才、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智力成果的创业人才,进行创业项目对接和洽谈考察。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名高层次人才申请参加创业周活动,其中7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具有博士学位,1296人携带创新创业项目,项目总数达1337个,890个项目已与苏州各创新创业载体达成对接意向。泰州大力实施“凤城千人计划”。出台《泰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和《泰州市海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意见》,围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计划用5年时间,重点引进10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海外优秀人才,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给予40万元-200万元的项目资助,着力形成引领泰州快速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链。

省委、省政府及时把握产业升级与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于2006年12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启动实施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两年多来,省“引进计划” 共资助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92人,省财政给予每人100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在省“引进计划”的示范带动下,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人才引进专项计划及其配套政策,全省兴起了招才引智的热潮,为江苏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三)完善政策,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在人才综合环境建设上,两市都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为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持续优化的环境。苏州先后出台了30多个政策文件,包括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和高层次人才享受生活待遇暂行办法,5大类人才将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社保、住房、税收、通关、配偶安置、子女入学、薪酬、游览和咨询11个方面享受全面优待。计划到2012年政策支持150名左右科技领军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赴境外培训;利用双休日对领军人才进行集中培训,帮助人才实现从学者向企业家的转变;积极鼓励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每项可给予5万至10万元资助。

(四)坚持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互动并进。两市都坚持把建设产业高地和打造人才高地紧密结合起来,通盘谋划,联动实施,达到了“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新阶段。苏州一方面瞄准产业发展集聚人才。结合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导向,大力引进新能源、新型平板显示、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成立不到三年,引进近200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了158家科技创新企业。另一方面通过人才集聚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领军人才的大量集聚,推动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如:通过引进了张佩琢、梁子才等人才,带动了小核酸产业链上的多个项目相继落户,使苏州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小核酸研发生产基地;通过引进瞿晓铧、简廷宪等人才,推动了苏州“新兴平板显示”和“太阳能光伏”等百亿级、千亿级产业基地加速形成。

(五)建立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两市在人才工作机制建设上,都充分发挥人才办的枢纽作用、人才资金的杠杆作用和重大活动的牵引作用,努力探索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实现方式,建立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分工负责、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苏州市,在运行机制上,鉴于市人才办工作量大、人员少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5家单位参加的人才办公室主任会议,充分发挥这5家单位的作用。办公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具体工作。办公会具体讨论研究人才工作的立项申报、计划生成、项目实施、资金拨付、监督考核等。人才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的建立,明晰了人才成员单位的责权,提高了办事效率。在推进机制上,充分发挥各种人才资源的作用,大力培育人才中介机构,探索人才工作社会化的实现方式。在考核机制上,坚持县级市、区党政领导干部科技、人才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建立了以人才质量和贡献度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形成了人才工作市县联动、整体推进的浓厚氛围。

二、几点启示

启示一:把握好“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我们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牢固树立“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用人才”,“人才投入是收益率、回报率最高的生产性开发性投入”等科学的人才理念,以人才开发推进产业发展,以人才引领和助推淮北发展。

启示二:设计符合本地区主导产业和产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工作载体,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手段。要结合我市实际,设计具有上海特色的人才工作载体,以项目引领产业发展,加快引导人才向六大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集聚,同时,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加快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走产学研之路,积极促进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良性互动和相得益彰。

启示三:把握好“人才创新创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完善政府服务功能,在政策支持环境、创业服务环境、社会舆论环境、工作居住环境和学习人文环境等方面综合推进,为想干事、能干事的各类人才搭建干创业舞台。

启示四:形成人才工作科学的运行机制,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证。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协同推进。要加强同县区、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工作制度,努力调动各有关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发挥“集团作战”优势,协调一致地做好人才工作。

三、几点建议

借鉴苏州、泰州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结合淮北实际,建议如下:

(一)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目前,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人才观念还相对落后、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层次人才还极度匮乏、聚集人才的综合环境还不够优化、人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等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淮北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市要在新一轮发展中掌握主动权,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深刻认识人才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优势是最可培育、最可依靠、最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城市转型,都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力量。必须牢固确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新理念,把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坚定不移地走淮北特色人才强市之路。

(二)以编制人才规划为重点,形成科学的人才政策体系。规划先行是科学的领导方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首先要编制一个好的人才规划,作为指导全市人才工作的总纲。同时要出台若干个与人才规划纲要相配套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方面的制度和实施细则,从而进一步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性政策体系,为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政策保证。

(三)设计有效的人才工作载体,搭建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关键在于设计符合淮北实际的人才载体和项目。为此,建议重点设计四个载体:一是“相城人才计划”。着眼淮北未来战略发展,在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引进、培育并重点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一批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以及一批在文化、教育、卫生等经济社会领域引领和支撑行业和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一大批全国“211”和“985”工程高校毕业生,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人才资源的优先开发和优先积累,助推淮北在发展方式转型进程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二是“555”产业创新团队计划。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设50个左右“产业创新团队”,选聘50名“产业团队带头人”和若干名“带头人助理”,集中开展我市重点产业项目的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形成一批高水平研发成果,培养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秀人才群体。三是“科技人才支持行动计划”。力争每年从高校、科研院所对口选派10名左右的优秀科技干部、专家学者到县区、经济开发区挂任科技副职,到规模以上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组织“百名专家、百名博士淮北行”活动,深入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并与我市签署合作协议;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我市担任首席专家或科学顾问,充分发挥他们在校企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成功嫁接。四是拓宽“淮北科学发展大讲堂”培养人才模式。建议分县区、行业、专业等开设若干个子课堂,并按实际讲授内容采取下发通知、报纸公告等形式选择培训对象,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同时,可以精心选择来淮的部分专家,通过签定合作协议、聘请担任顾问专家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合作,柔性引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四)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对于集聚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尤为重要。为此建议一是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建议由市人才办召集,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5家单位参与,定期召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审议讨论全市人才工作有关事项。二是突出人才绩效考核。结合我市人才工作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淮北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暂行办法》,以人才质量和贡献度为核心,科学设定各项考核指标,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三是加快人才市场的步伐。出台加快人才市场培育的意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四是加大人才投入。建立“淮北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主要用于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培育和开发,优秀人才奖励和重点人才项目建设等。

第二篇:煤炭人才市场网宣传

煤炭行业自己的人才交流平台

---------煤炭人才市场网

煤炭人才市场网---是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在成功打造“秦皇岛煤炭网”之后,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煤炭行业而全力营建的又一平台!将于2013年8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我们的服务对象:

煤炭人才市场网秉承服务煤炭行业的宗旨,贯穿了整条煤炭物流链:

煤炭生产、煤炭内贸、煤炭外贸、物流金融、航运企业、需求企业、各地交易市场、研究分析机构等煤炭及其相关行业。

我们的优势:

依托秦皇岛煤炭网国内排名第一的影响力,煤炭人才市场网拥有国内最高的浏览量,广大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信用度。并且,网站采取实名注册,根据注册信息匹配职业圈,交换名片和创建名片的功能使得煤炭人才市场网不仅满足了用户发布招聘信息的需求,更为其提供了不断扩大客户资源的最佳平台。

我们的特色:

1、针对性强,针对于煤炭及其相关行业人才;

2、实名注册,增加信息的真实性;

3、隐私设置对求职动向、个人基本信息、手机号等进行全面保护;

4、匹配推荐,根据个人的求职意向、企业的招聘要求,自动筛选,并向客户提供有效的推荐;

5、名片交换,凡我网站注册会员均可以在站内免费进行名片交换、扩充人脉;

6、人工审核,控制收录会员的条件;

我们的宗旨:

煤炭人才市场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美观简洁,专业实用为核心,志于用权威的专业服务,做好煤炭企业与人才的对接。网站全体工作人员竭诚为您服务,期待您的加入!

第三篇:欢迎进入江苏公证网

●什么是领事认证

领事认证是指一国外交、领事机构及其授权机构在公证文书或其他证明文书上,确认公证机构、相应机关或者认证机构的最后一个签字或者印章属实的活动。由于领事认证的特殊作用,可以形象地将其比喻为发给涉外文书的“签证”。

●什么时候需要办理领事认证

按照国际惯例和中国领事实践,我国公民在国外学习、工作、居住,或是在国内办理出国签证时,常需要使用一些由国内公证处出具的涉外公证书,如出生公证、未受刑事处分公证、授权委托书公证、合同公证等等。这些公证书在送国外〔或外国驻华使(领)馆〕使用前一般需要办理领事认证;中国企业法人因境外经贸活动需要,常需向贸促会或其地方分会申请原产地证、发货清单、形式发票、规格证明、重量证明、装箱单、提单、保险单等,或向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原产地证明、商品检验证明书、动植物出口检疫证明书等,这些文书在发往国外使用前,一般也需办理领事认证。反过来,外国有关文书在送中国使用前,也需办理相应的领事认证。

●为什么要办理领事认证

领事认证的目的是向使用文书的外国机构证实文书的真实性,避免因其怀疑文书上签字或印章是否属实而影响文书的使用。比如说,国内公证处出具出生公证书,当事人如果不办领事认证直接拿到西班牙使用,西班牙主管当局无法核实这份文书的真伪,因此将拒绝接受,西班牙当局会要求当事人将文书经过西班牙驻华使(领)馆确认。而西班牙驻华使(领)馆也没有中国内公证处签字或印章备案,难以核实文书本身的真伪,因此又会要求文书先经中国外交部领事司或其授权外事办公室认证,证明有关文书中出证单位的印章及官员签字属实,然后西班牙驻华使(领)馆再确认中国外交部或外事办公室的印章、签字属实。此后西主管当局才会接受此文书。

●中国内地文书送国外使用应如何办理领事认证

中国内地出具的涉外公证书或商业文书送国外使用前,一般应先由中国外交部领事司或其授权的外国驻华领馆领区内省级外事办公室办理领事认证,确认公证书或商业文书中出证单位的印章及主管官员的签字属实,而后再由文书使用国驻华使馆或领馆办理领事认证,确认外交部或其授权机构的印章及官员签字属实。

●香港特区出具的文书送往外国使用如何办理领事认证

香港特区发往《取消外国公文认证要求的公约》成员国使用的文书,无需办理认证,由香港特区高等法院确认并签发上述公约规定的“附加证明书”,即可在上述国家使用。香港特区发往英联邦国家使用的文书免办领事认证,由香港高等法院确认公证人的签字属实即可。

香港特区发往非《取消外国公文认证要求的公约》成员国使用的文书,由香港国际公证人公证后送文书使用国驻港领事机构办理认证。如文书使用国在港无领事机构,由香港特区高等法院和中国外交部驻港公署办理认证后,通过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向该国驻华使馆申办认证。

●澳门特区出具文书送往外国使用应如何办理领事认证

澳门特区发往《取消外国公文认证要求的公约》成员国使用的文书,无需办理认证,由特区政府指定部门确认并出具公约规定的“附加证明书”。

澳门特区发往非《取消外国公文认证要求的公约》成员国使用的文书,在经澳门公证机构公证后,如使用国要求对文书进行认证,由中国外交部驻澳公署认证后送文书使用国驻澳领事机构办理认证。如文书使用国在澳无领事机构,可送兼管澳门领事事务或其领区含澳门的该国驻港领事机构办理认证。如该国在港澳均无领事机构的,可向该国驻华使馆申办认证。

●外国文书送往中国(含香港、澳门特区)使用如何办理领事认证

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出具的、送往中国使用的公证文书或有关文书,需先经该国外交部或其授权机构认证后,再送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与中国无外交关系的国家出具的、送往中国使用的公证文书或有关文书,需先经该国外交部或其授权机构和与中国有外交关系国家驻该国使(领)馆认证后,再办理中国驻该第三国使(领)馆的认证。《取消外国公文认证要求的公约》成员国出具的、送往香港、澳门特区使用的文书无需办理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手续。如香港、澳门特区要求认证的,中国驻该国使(领)馆也可办理认证。

●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区之间往来的文书应办理哪些确认手续

中国内地出具的公证文书发往香港特区使用前,应由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办理确认手续。

香港特区发往内地使用的公证文书,应由中国司法部香港委托公证人出具,并由中国法律服务(香港)公司盖章和转递,方可在内地使用。

●中国内地与澳门特区之间往来的文书是否需办理确认手续

中国内地与澳门特区之间的民事和商业文书,可径在两地使用,无需办理确认手续。

●中国内地文书送国外使用可到哪里办理认证

目前,中国外交部授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海南、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广西、内蒙古、上海、重庆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外事办公室开展领事认证业务。对上述省、区、市内涉外公证处出具的涉外公证书和贸促分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等出具的商业文书,如文书使用国在当地设有领馆或其领馆领区包括该省、区、市,且领馆开展认证业务,则文书应先送该省、区、市外事办公室办理认证,而后送相关国家领馆办理认证。

除上述情况外,其他需办理认证的文书应先经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办理认证,而后送相关国家驻华使馆办理认证。

●文书使用国在当地无领馆,或者虽有领馆,但不受理领事认证,怎么办

可委托当地外事办公室代送至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办理领事认证,并由领事司代办外国驻华使馆认证。

●可否自己将拟送国外使用文书送外交部办理认证

对因公出国需要办理的文书认证或企业法人的商业文书认证申请,当事人可凭出国任务审批件或单位介绍信,直接向中国外交部领事司申请办理领事认证,也可请当地外事办公室等机构代办。对因私使用的民事公证书,为方便当事人,同时也考虑到外交部领事司目前办公条件有限,无法直接受理大量个人认证申请的实际情况,当事人应通过外事办公室或有关代办单位代办。

●中国内地文书送国外使用,只办理中国政府的领事认证,不办理外国使、领馆领事认证可以吗

由于绝大多数国家的有关当局,如移民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法院、婚姻登记部门、银行、职业资格认定机构、劳动就业机构等只认可经自己国家驻外机构认证过的文书,只办理中国政府的领事认证,不办理文书使用国驻华使(领)馆领事认证,常会导致文书在境外被拒绝接受。因此,一般情况下,文书应经中国外交部领事司(或外事办公室)和外国使(领)馆双重认证。只有在当事人明确了解文书使用机构只要求对文书办理中方单认证的情况下,才可只办理中国外交部或外事办公室的领事认证,不办理外国使(领)馆领事认证。

●中国内地文书送国外使用,只办理外国使、领馆领事认证,不办理中国政府领事认证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外国驻华使(领)馆不掌握中国国内公证书或商业文书出证机关的签字或印章备案,难以核实文书真伪,所以要求文书必须先经中国外交部领事司或其授权外事办公室认证,而后使(领)馆再确认中国外交部领事司或外事办公室的印章、签字属实。

●中国内地文书送国外使用,办理领事认证对文书有何要求

根据中国司法部有关规定,涉外公证书只能由涉外公证处出具,在证词、格式、用纸等方面都有专门规定,而且必须有译文。普通公证书不能办理领事认证,不能送往国外使用。此外,对申请办理领事认证的涉外公证书和商业文书,不同的文书使用国驻华使(领)馆在审核时有不同的要求。中国外交部领事司会及时将所掌握的外国使(领)馆的最新要求通报有关文书出证主管机关,提醒其在出具文书时考虑文书使用国的相关要求。因此,当事人在向有关机关申请出具文书时,应该明确告知文书拟送往使用的国家、使用目的及其他相关信息,以便主管机关准确出证。外国驻华使馆有关具体要求可参考中国外交部网站《外国驻华使馆认证规定、收费一览表》(网址:www.fmprc.gov.cn/chn/lsfw)。

●对拟送国外使用的文书办理领事认证是否有时效规定

部分种类的公证书所涉及的事实具有可变性,如婚姻状况公证、未受刑事处分公证、健在公证、存款证明等,此类公证书有效期一般为6个月。如公证书本身已过时效,领事认证自然也就没有意义了。另外,一些国家驻华使(领)馆在受理领事认证时对部分种类文书的时效性还有特殊规定(可参考外交部网站《外国驻华使馆认证规定、收费一览表》)。所以,当事人应根据需要及时对文书办理领事认证,办理后要尽快使用。

●A省(区、市)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是否可以到B省(区、市)外事办公室申办领事认证

不可以。由于被授权办理领事认证的省级外事办公室只掌握本省、区、市内涉外公证处或商业文书出证机关的签字或印章备案,对其它省份出具的文书不便核实真伪,不能为其办理认证。因此,当事人应到户口所在地、居住地或有关事实发生地的涉外公证处申办公证书,并到该公证处所属省级外事办公室申请领事认证。

●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如何对国内发生的事实办理公证、认证手续

公证所涉及的事实发生在中国国内的,原则上应向中国涉外公证处申办公证书。如当事人无法亲自回国办理,可委托国内亲友或律师申请公证,并办理中国外交部领事司或其授权单位的领事认证和文书使用国驻华使(领)馆的认证。

●已经在外国的涉外公证书,是否可以向中国驻外使、领馆申办领事认证

中国驻外使(领)馆不掌握国内公证处或商业文书出证机关的签字或印章备案,不便核实文书真伪,因此原则上不受理国内出具的公证书或商业文书的认证申请。当事人应将文书送回国内,按正常程序补办外交部领事司或其授权单位的领事认证和文书使用国驻华使(领)馆的认证手续。

第四篇:《江苏省电力公司配电网工程建设监理管理办法》

疑点汇总

1、第二章第五条“各市供电公司生产技术部制定本单位配电网监理管理的具体规定”与第八章第三十三条“各供电公司可根据管理职责分工,结合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工程建设监理管理细则”雷同。

2、第五章第一节第十五条“监理单位对造价100万以上的工程提交监理报告”,此报告为何种报告?是否为监理工作总结?

3、第五章第二节第十六条“配电网工程资金大于500万的单个项目为重大配电网项目”,此工程资金是否包含设备费?

4、第五章第三节第二十二条第3点“架空线路的档距和接地电阻”,如砼杆直接接地,接地电阻无法测量。

5、第六章第二十八条“对重大隐蔽工程,监理人员应通知工程管理部门共同进行旁站验收签证”,重大隐蔽工程界限是什么?

第五篇:国网江苏电力组建企业大学

7月1日,国网苏电大学正式组建成立。这是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建立的为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培训、教育的组织模式和学习方式,通过网络教学与现实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这也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省级公司首个体系化组建的企业大学。

今年年初,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诊断分析,国网江苏电力启动国网苏电大学建设工作,在积极学习、消化和借鉴国内外知名企业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学习”的理念以及创建企业大学的经验基础上,全面探索出将现有的培训体系从“培训中心模式”上升为“企业大学模式”的路径。

国网江苏电力负责人表示,“建设国网苏电大学是立足历史发展新起点,顺应变革新形势,呼应发展新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消除短板、突出优势、实现传统培训体系转型提升的一次新历程,这个历程不是另起炉灶、另辟新路的过程,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系统创新提升的过程。”

下一步,国网江苏电力将按照“实现一个转变、建设两个平台、构建六个体系”的总体思路,系统建设支撑企业大学发展、运行的网络大学和校务管理信息化系 统平台,构建“制度、研究、课程、评价、设施、师资”六个核心体系,更加突出整个培训体系的全员化、系统化、集约化、合作化、现代化。

上一篇:教师培训动员讲话下一篇:教师暑假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