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22-12-31

第一篇: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承办程序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第78号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承办程序和申报材料要求如下:

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承办程序

1、由申请地域所在地人民政府成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组织(委员会、领导小组或办公室等),政府分管领导任负责人,相关部门参加,办事机构设在当地质监局,负责申报日常事务。

2、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产地范围建议由当地人民政府提出,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就产品保护的范围进行确认,附保护范围详细地图,并在地图上明确划定区域。

3、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由当地人民政府或政府指定的申报组织以文件形式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初审符合后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4、国家质检总局对上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审查通过后,发布受理公告,异议期二个月。

5、二个月公告期满后,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召开专家审查会,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参加审查会并作陈述报告。

6、通过专家审查后,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批准公告。

7、根据批准公告制订地理标志产品的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

8、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公布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生产者需要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由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管理机构统一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后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二、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材料要求

(一)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应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地域所在地人民政府成立申报组织或指定申请人的有效文件;

2、申请地域所在地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划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建议的有关文件,附保护范围示意图;

3、申请地域所在地人民政府或政府的申报组织提出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请文件;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证明材料;包括: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书;产品名称、类别、产地范围及地理特征的说明;产品的理化、感官等质量特色及其与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之间关系的说明;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包括产品加工工艺、安全卫生要求、加工设备的技术要求等);产品的知名度,产品生产、销售情况及历史渊源的说明;拟申请的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或管理规范。

5、申报材料一式三份,县级政府申报的,应提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意见。第

1、2份文件必须是地方政府的文件;第3份可以是政府文件,也可以是政府指定的申报组织文件。

(二)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应提交下列资料:

1、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申请书;

2、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产品产自特定地域的证明;

3、有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4、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申报相关材料

第二篇: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

职称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江苏省专业技术资格

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

苏职称〔2001〕2号

各市职称工作领导小组,省各部、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将《江苏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四月十六日

江苏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根据人事部《关于印发〈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试行办法〉的通知》(人职发〔1994〕14号)和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江苏省深化职称改革实行评聘分开的意见(试行)〉的通知》(苏职称〔2000〕11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业技术资格是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的标志,可作为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

第三条国家、省职称工作职能部门制定颁发的评审条件是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基本标准。

第四条评审专业技术资格,应当坚持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

第五条在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职称工作职能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对评审工作进行指导,对评审程序进行监督,对评审质量进行评估、检查。

第二章申报

第六条符合国家或者省职称工作职能部门规定的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申报专业技术资格。

第七条专业技术人员向所在单位或者职称工作职能部门委托的机构(单位)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并由个人提供能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有效材料(材料截止时间为评审会议召开的前一年底)。主要是: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

2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总结报告;

3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成果及其获奖情况、专业技术项目完成情况、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情况以及新产品开发、推广等方面的资料;

4任现职以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本专业(学科)论文、论著或译著;

5学历、专业技术资格、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考核、继续教育以及职称外语、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考核)成绩等证明材料;

6评审组织及其管理部门需要的有无犯罪记录、有无不良职业行为及其他方面的材料;

7免冠大一寸近期正面相片一张(资格证用);

8《送评材料目录》。

申报材料应当提供原件,无法提供原件的,对提供的复印件应当由核实人签字并加盖核实人所在单位公章。

第八条个人申报材料须经所在单位或者人事代理机构或者代为管理部门核实并出具有关证明并加盖公章后,在规定时间内送至职称工作职能部门委托的机构(单位)。申报、核实过程中要做到申报名单公开,业绩成果公开,考核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第九条职称工作职能部门委托的机构(单位)负责接受送审材料并进行认真复核,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经省职称工作职能部门审查同意后,送相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经市职称工作职能部门或省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送相应的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

对申报条件或者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对超过规定申报时间或者不符合申报程序的,不予受理。

第十条接受委托的机构(单位),经职称工作职能部门同意后,应当将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材料要求以及报送时间、地点等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本省暂无条件评审的专业技术资格,由省职称工作职能部门委托外省或者中央单位评审;外省或者中央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需委托我省代评的,可以向省职称工作职能部门办理有关委托手续。

第三章组织

第十二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是负责评审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组织。其职责是,接受相应的职称工作职能部门的委托,按照规定的评审权限、范围、程序,依据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评定申报人的专业技术资格。

第十三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应按专业(学科)组建。

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由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设立。

省属单位组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经省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职称专业(学科)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省职称工作职能部门备案;无行政主管部门或职称专业(学科)主管部门的省属单位组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由省职称工作职能部门批准。

省辖市以及其所属地区或单位组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由省辖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报省职称工作职能部门备案。

被委托承担评审管理工作的机构(单位)负责评委会的日常工作和评审活动的组织安排。

第十四条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按照分支专业(学科)设置评审专家库。评审专家库由主任委员库、评审委员库和专业(学科)组成员库三个子库组成,其成员可以在省内外的同行专家中遴选。评审委员会任期为三年。任期届满的评审委员会以及专家库需调整其成员的,应按原组建时的程序报批。

第十五条主任委员库应当由5-7名本专业(学科)在职的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知名度较高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组成。

评审委员库应当由本专业(学科)在职的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专家组成,人数一般在30人以上。评审委员会按分支专业(学科)设立若干专业(学科)组。每个专业(学科)组成员库应当由在职的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同行专家组成,人数一般在10人以上。

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专家库应当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组成。

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专家库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不少于三分之二。

评审专家库中45岁以下的专家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评审专家库成员原则上只能在一个评审组织中任职。

第四章评审

第十六条召开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会议前,在省职称工作职能部门的监督下,根据评审对象的情况,从主任委员库中随机抽取正副主任委员各1名,从评审委员库中随机抽取若干名成员,组成不少于13人的执行评审委员会;同时,从专业(学科)组成员库中随机抽取不少于5名成员组成专业(学科)评议组。专业(学科)评议组负责人一般由当的评委会执行委员担任。

承担教授、研究员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任务的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专业(学科)评议组成员应当由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担任。

承担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任务的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专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不少于二分之一。

第十七条召开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会议前,在该评委会的批准部门的监督下,根据评审对象的情况,从主任委员库中随机抽取正副主任委员各1名,从评审委员库中随机抽取若干名成员,组成不少于1

1人的执行评审委员会;同时,从专业(学科)组成员库中随机抽取不少于5名成员组成专业(学科)评议组。专业(学科)评议组负责人一般由当的评委会执行委员担任。

担任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的执行委员、专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不少于三分之二。

第十八条评审活动要预先申报。评审对象花名册等有关材料须在评审委员会开会之前20天报该评委会的批准部门预审,并于评审会议召开前5天将《评审委员会活动申报表》报上述部门,经批准后方可召开评审会议(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前,须向省职称工作职能部门申报)。

第十九条评审委员会下设的专业(学科)评议组对申报对象的业绩、成果以及其他材料进行评议,根据评审标准进行量化评分,并提出初评意见,提交评审委员会审定。

凡是破格晋升的申报者、成果共用发生争议或材料与实际工作有出入、论文雷同需核实者以及评议组认为必须通过答辩才能判定水平的,应当由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通知其到会答辩。

第二十条评审委员会必须在不少于规定的执行委员人数出席的情况下进行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应按照国家、省有关职称政策和标准条件对申报对象送评材料和专业(学科)评议组的意见进行仔细的审议,在此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赞成票超过出席会议的执行委员的三分之二为通过。

未出席评审会议或者中途离会,未参加审议过程的委员不得投票、委托投票或者补充投票。

评审结果无论通过与否,必须填入评审申报表,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应当在评审申报表上签章,并加盖评委会印章。

对评审未获通过的对象,当年不得进行复议、复评。

召开评审会议时,除执行委员及日常工作部门工作人员、职称工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列席。

第二十一条建立评审会议记录制度。记录包括开会时间、地点、出席对象、会议议程、委员或成员发言要点、投票结果等。

第二十二条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报告、花名册、评审申报表、软盘等材料)应在20天内上报批准组建该评审委员会的部门审批。

评审结果批复公布后,由审批部门颁发省职称工作职能部门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评审材料按报送渠道退回申报人所在单位或委托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或者人事代理机构或者代为管理部门应当将评审结果的有关材料及时归入本人档案。

评审未获通过或者职称工作职能部门不予批复人员的评审材料,凡属个人提交的业绩、论文、成果、证书、证明等退回申报者;凡涉及有关组织核查、评价和评审组织的结论,包括申报表,只退至职称工作部门(高级评审材料退至各市职称办和省主管部门),保存一年后销毁;不退回申报者。

第二十三条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活动每年举行一次。

第五章监督

第二十四条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在评审(评议)评委、专业(学科)评议组成员本人或者其直系亲属时,该成员应当申请或被告知回避。

第二十五条对评审材料审核不严,对弄虚作假行为包庇、纵容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个人责任,给予通报批评或建议行政处分。

对于不能执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违反程序和评审纪律,超越评审范围和权限,不能保证评审质量,不能正确履行评审职责的评委会及其委员、专业(学科)评议组成员,相应的职称工作职能部门将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视问题和程度,采取限期纠正、取消委员(成员)资格、通报批评、停止评审、取消评审权、宣布评审结果无效等处理措施。

各级职称工作职能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对违反有关政策规定或者有弄虚作假等行为而评审通过并获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一经查实,即予撤销,3年内不得申报评审,并视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单位)予以严肃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所指专业技术资格包括原评审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以及同专业技术资格相对应的执业资格。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省职称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另发)

附件二:评审委员会活动申报表(另发)

附件三: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审批表(另发)

附件四:评审专家库人选推荐表(另发)

第三篇:江苏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和江苏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参考目录

江苏省科技厅

江苏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和江苏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参考目录

一、江苏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

1、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指以微电子为基础,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存储、输入/输出、处理及传输的设备(硬件)、软件和元器件开发的技术领域。

包括九大类产品:①电子计算机,②计算机外部设备,③信息处理设备,④计算机网络产品,⑤计算机软件产品,⑥微电子、电子元器件,⑦光电子元器件及其产品,⑧广播电视设备,⑨通信设备。

2、生物技术领域:指利用生物体(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或其组分、细胞和组织,通过人工方法和新技术加以改造,使之具有所要求的更优越的特性,或产生新的组分,以应用于医疗保健、工农业生产、社会福利等事业的技术领域。

包括四大类产品:①农林牧渔,②医药卫生,③轻工食品,④其它生物技术产品。

3、新型材料技术领域:指根据物质的结构和特性,经过人工改造而开发出具有优良物理、化学特征的新材料的技术领域。

包括六大类产品:①金属材料,②无机非金属材料,③有机高分子材料,④复合材料,⑤纳米材料,⑥其他材料。

4、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领域:指以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能等为主要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技术领域,以及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允许、社会接受的可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和能源产出率的节能技术领域。

包括二大类产品:①新能源,②高效节能。

5、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指以激光、计算机等现代技术集成开发的自动化、智能化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和元器件的技术领域。

包括五大类产品:①先进制造技术设备,②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③机电基础件,④仪器仪表,⑤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

6、医药与医学工程技术领域:指以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等生化工程开发生产的药物、诊断试剂,利用化学合成、半合成和从天然动植物资源提取有效成分开发生产的药物,以及利用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手段改造与开发生产的医疗器械和人工器官等的技术领域。

包括二大类产品:①医药,②医学工程。

7、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指以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设备、仪器、装置开发的技术领域。

包括二大类产品:①环境污染防治及资源利用设备,②环境监测仪器。

8、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指以空际、星际运输、旅行和开发利用空间和字宙资源为目的.开发的设备、装置和仪器的技术领域。

包括六大类:①航空器,②航空机械设备及地面装置,③运载火箭,④应用卫星,⑤探测火箭及其发射装置,⑥其他航空航天产品。

9、地球、空间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指以勘测、开发地球、空间及海洋资源为主要目的的技术领域。

包括六大类产品:①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②固体地球观测设备,③大气海洋观测实验仪器,④空间观测实验设备.⑤大型工程、海洋设施基础稳定性勘探检测设备.⑥遥测遥感技术及产品。

10、核应用技术领域:指以原子能的有效和平利用为主要目的的技术领域。

包括八大类产品:①核辐射产品,②同位素及应用产品,③核材料,④核物理、核化学实验仪器及设备,⑤核电子产品,⑥核反应堆及其配套产品,⑦核能及配套产品,⑧核三废处理技术及产品。

二、江苏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参考目录

(一)电子与信息领域

电子计算机

1、高性能微型电子计算机

2、大中型电子计算机

3、巨型电子计算机

4、工作站

5、服务器

6、便携计算机

7、多媒体计算机、仿真机

8、工业控制机

9、网络计算机(包括移动计算设备)

计算机外部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

1、大容量光、磁存储器及其部件

2、新型显示器件(液晶显示、平板显示)

3、新型打印装置(激光打印机)

4、高稳定抗干扰智能化电源

5、自动扫描输入设备

6、办公自动化设备与系统

7、自动排版设备与系统

8、激光照排设备与系统

9、图形、图像处理设备

10、文字、语音、图像识别设备

11、光电信息处理设备

12、印鉴、文字与图像鉴别系统

13、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14、光存储器(光盘)

15、光电探测器

16、集成光学产品

17、激光全息照相系统

18、激光高速摄影系统

19、平板显示器

20、大屏幕超平面及高清晰度彩色显像管

21、先进的扫描成像系统

22、微光、红外及热成像装置

计算机网络产品

1、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2、网络服务器

3、网络终端设备

4、网络接口适配器

5、多协议通信适配器

6、网络检测设备

7、网络安全设备

8、网络系统互联及集成技术产品

9、网络数据安全技术产品

计算机软件产品

1、系统软件

2、支撑软件(实用工具软件、中间件等)

3、管理类软件(各行各业的事务处理软件、决策支持系统等)

4、人工智能软件与专家系统

5、辅动类软件(三维CAD/CAT/CAM/CAE/CDM等)

6、多媒体软件(语音、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等)

广播电视设备

1、高清晰度数字彩色电视(HDTV)

2、平板电视机与新型投影电视装置

3、高画质激光视盘

4、数字音视频广播系统及其产品

5、新型有线电视综合传输系统设备

6、高性能卫星电视接收设备

7、图文电视系统设备

8、影视节目制作设备

9、全固态数字电视发射设备

10、数字录放像机

11、数字彩色电视机

12、大屏幕彩色投影电视

13、DvD的相关技术产品

14、数字音响设备及数字收音设备

15、数字摄录一体机

通信设备

1、同温层通信系统关键技术设备

2、卫星通信系统及地球站设备

3、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设备

4、同步数字系列(SDH)光纤传输系统和设备

5、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设备

6、数据通信多媒体系统设备

7、单模光纤和新型光缆

8、宽带数字程控交换机

9、高速无线寻呼产品

10、新型通信终端

11、数字移动通信(GSM、CDMA)系统及设备

12、光纤通信设备(2.5Gb/s―l0Gb/s)

13、无线与有线混合网通讯设备

14、宽带接入设备

15、数字交叉联接设备

16、网管技术产品

17、新型保密机

18、移动通信手机

微电子元器件及电子元件

1、集成电路(IC)卡专用芯片

2、移动通讯手机配套集成电路

3、通讯用电路

4、厚、薄膜混合集成电路及消费类电路

5、通信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SP)

6、电力电子器件

7、微波器件与电路

8、高清晰度电视(HDTV)配套集成电路

9、片式半导体器件

10、片式电子元件

11、CATV专用集成电路

光电子元器件

1、光通信用激光器

2、光通信用光电探测器

3、光通信系统(2.5Gb/s及l0Gb/s)用光收/发模块

4、集成光学产品(滤波器、隔离器、耦合器等)

5、新型发光二极管

(二)生物技术领域

农林牧渔

1、新型兽用基因工程疫苗

2、农用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

3、农业环境控制设备

4、无土栽培设施

5、工厂化立体种植、养殖设备

6、动植物产品储藏、保鲜产品及设备

7、生物资源深度加工产品

8、新型农作物生长病虫草防治产品

9、新型兽用、水产品用生长及病虫害防治产品

10、微生物农药、抗菌素农药及辅料

11、新型高效生物饲料及添加剂

12、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医药卫生

1、基因工程生产活性蛋白与多肽

2、基因工程疫苗及新型疫苗

3、DNA探针与基因诊断试剂

4、单克隆抗体偶合类药物

5、医用单抗诊断试剂与试剂盒

6、药用动植物细胞工程产品

7、酶诊断试剂及酶用试剂盒

8、各类多发病、常见病的预防药(

一、二类新药)

9、各类新型生物反应器

10、生物技术后处理中破碎、分离、纯化、提取

11、高效分离纯化介质

轻工

1、食品加工用新型食品级酶制剂

2、其他工业用新型酶制剂

3、工具醇

4、酶、辅酶的固定化技术和再生技术设备

5、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胺基酸等)

6、单细胞蛋白

7、新型淀粉糖及其衍生物

8、微生物多糖酯

9、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微生物的培养及开发

10、絮凝性细胞连续发酵技术设备

11、新型有机酸

12、新型生活微生物及制品

13、天然色素及高档香精香料

14、新型、高档食品添加剂

其它生物技术产品

1、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

2、生物化工新产品

3、环境治理用生物制品

4、天然及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制品

5、生物高分子缓蚀阻垢、絮凝剂及制品

(三)新型材料技术领域

金属材料

1、高纯金属材料

2、超细组织金属材料

3、新型金属箔材及异型材

4、非晶微晶合金

5、形状记忆合金

6、超导材料

7、储能材料

8、硬质合金及超硬材料

9、特种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制品

10、稀有金属及稀土材料

11、贵金属及其代用材料

12、高性能磁性材料及磁介质

13、新型半导体材料

14、新型电子材料

15、其它新型功能材料、结构材料

16、Ti及Ti合金材料

17、高温耐蚀及难熔金属材料

18、新型模具材料

19、金属纤维及微孔材料

20、屏蔽材料

2l、触媒材料

22、电真空材料

23、生物医学用金属材料

24、表面技术改性材料

25、超精细加工技术产品

26、热处理新技术产品

27、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1、高纯超细陶瓷粉体材料

2、导电、压电、供电陶瓷

3、半导体陶瓷

4、磁性陶瓷

5、高温陶瓷

6、高强、高韧陶瓷

7、耐腐陶瓷

8、光学陶瓷

9、结构陶瓷

10、高性能陶瓷纤维

11、玻璃纤维

12、光学纤维

13、光纤面板及微通道板

14、生物、生化陶瓷

15、高硬、高耐磨陶瓷

16、光电子材料

17、超硬材料

18、高性能隔热材料

19、高性能绝缘陶瓷

20、新型功能薄膜材料

21、特殊玻璃及镀膜材料

22、人工合成晶体及产品

23、石墨制品及特种碳素材料

24、特种密封材料

25、新型建筑材料

26、特种涂料、填料

27、高效过滤材料

28、车用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剂及制品

29、无卤型阻燃灭火剂及制品

30、无机分离膜

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1、新型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

2、有机分离膜

3、生物医学用高分子材料

4、有机光电子材料

5、有机硅、有机氟等元素有机材料

6、特种合成纤维

7、特种橡胶及密封阻尼材料

8、精细化工材料

9、医药、兽药、农药中间体及助剂

10、改性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11、新型纺织印染助剂

复合材料

1、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制品

2、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制品

3、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制品

4、增强体材料

5、基体材料

纳米级材料

1、氧化锌

2、二氧化钛

3、碳酸钙

4、百炭黑

5、硫酸钡

其他材料

1、新型人造纤维及制品

2、高档天然纤维

3、高仿真制品

(四)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领域

新能源

l、太阳能技术产品

2、生物质能转化技术产品

3、风能技术产品

4、地热、海洋能技术产品

5、新型储能装置

高效节能

1、高功率和超高功率大吨位电弧炉

2、低损耗电力变压器

3、照明电子节能产品

4、新型高效电机调速装置

5、节水新技术装置

6、节油新技术产品

7、新型节能型内燃机

8、节约燃料新技术产品

9、新型节能炉窑技术产品

10、节能型自控新技术产品

11、能源转换、输送、储存技术产品

12、节能新工艺产品

13、新型余热回收装置

14、高效蒸汽管网设备

15、新型节能风机、水泵、油泵

16、新型高效压缩机

17、节能型空气分离设备

18、节能型空调器

19、高效制冷机

20、节能计量仪器仪表自控装置

(五)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

先进制造技术设备

l、检测、传感元件及产品

2、传动基础元件及产品

3、伺服控制系统及中高档数控系统

4、光电控制系统

5、力、视觉系统技术产品

6、工业机械人产品

7、柔性制造单元(FMC)及柔性制造系统(FMS)产品

8、高性能数控机床(三轴以上联动)

9、变频调速装置

10、精密成型加工技术产品

11、高性能材料表面处理及改性设备

12、智能化的电器设备

13、智能化的电力设备

14、树脂砂铸造设备(20吨/时以上)

15、先进模具设计、制造设备

16、大型真空电子束焊设备

17、可控气氛及真空热处理设备

18、新型的激光加工设备

19、波长可调的强激光设备

20、激光脉冲功率技术设备

21、等离子技术设备

22、高效的物流系统

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

1、塑料机械

2、纺织机械

3、包装机械

4、造纸机械

5、其它机电一体化的轻工机械设备

6、新型的电力、石油、化工设备、合成材料加工设备

7、特种运输车

8、新型船舶等先进交通运输设备

9、高性能汽车电子装置及汽车关键零部件

10、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设备

机电基础件

1、高性能的机械基础件

2、新型低压、高压电器

3、新型大功率电源

4、高速、超硬精密模具及新型量具、刃具

5、新型专用泵、阀

6、新型液压、密封、气动元器件

7、电子式低压电器

8、高强度异型紧固件

仪器仪表

1、新型工业自动化仪表

2、高性能分析仪器

3、高性能信号记录仪器

4、新型测量、计量仪器

5、新型实验机与模拟仪器

6、光电参量传感仪器

7、先进摄影器材及缩微系统

8、微机夜视及热像仪

9、电镜

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

1、嵌入式智能部件

2、分布式控制系统

3、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

4、大电流断流容量试验及变压器突发短路试验

5、在线自动测试系统

6、电力调度与管理自动化系统

7、安全检测及控制系统

8、光电检测和探测技术设备

9、智能识别系统

(六)医药与医学工程技术领域

医药

1、新型抗肿瘤药物

2、新型心脑血管药物

3、新型地方病药物

4、其它新型治疗性药物

5、新型预防性药物

6、新型诊断性药物

7、新型药剂附加药物

8、新型化学合成和半合成药物

9、动植物里提取的药物

10、生物技术生产的药物

11、各种矿物提取的药物

12、新型药物制剂及辅料

医学工程

1、血液学临床检测、检验仪器

2、血液流变学仪器

3、生物化学分析仪器

4、生物化学传感器及电报

5、X射线诊断设备

6、X射线、核磁共振断层成像系统

7、核医学成像装置

8、超声成像装置

9、病理学、组织学检测仪器

10、电生理信号设备

11、非电生理信号设备

12、微波热图设备

13、临床监护类设备

14、生物信息处理系统

15、物理和特种治疗设备

l

6、心、肺、肾、肝、胰人工脏器

17、心瓣膜、关节、骨、血管等人工器官及假体

18、生理辅助器具及功能假肢

19、传统医学(中医)仪器

20、新型呼吸机及麻醉机

21、新型齿科设备及装置

(七)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环境污染防治设备

l、高效能除尘器

2、高效能防爆装置

3、新型工业炉、窑尾气脱硫、脱氮装置

4、新型工业废气净化回收装置

5、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6、城镇污水处理与回用设备

7、工业污水处理与回用设备

8、工业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备

9、水处理纳滤、超滤设备

10、含有机化学毒物、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设备

11、污水除氮脱磷装置

12、去除饮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净化装置

13、活性碳快速再生装置

14、城市垃圾的分类和处理设备

15、危险废弃物的安全处理设备

16、噪声和振动污染防治设备

17、电磁辐射污染防治设备

18、放射性污染防治设备

19、工业设备防静电装置

20、使用清洁燃料的运输设备

21、低汞无毒电池

22、其它减少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及综合利用技术设备

23、水系及市政清污设备

24、高效垃圾焚烧装置

环保监测仪器

1、环境大气和气体污染源监测仪器

2、敏感气体检测仪

3、环境水质和污染源水质监测仪器

4、微量有机毒物分析仪监测仪

5、COD、BOD在线自动监测仪

6、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监测仪器

7、火警监测仪器

8、应急、快速监测仪器

9、高精度的分析仪器

10、快速微量农药监测仪

(八)航空航天技术领域

l、航空器

2、航空机械设备及地面装置

3、运载火箭

4、应用卫星

5、探测火箭及其发射装置

6、其他航空航天产品

(九)地球、空间及海洋技术领域

1、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

2、固体地球观测设备

3、大气海洋观测实验仪器

4、空间观测实验设备

5、大型工程、海底设备基础稳定性勘测监测

6、遥测遥感技术及产品

(十)核应用技术领域

1、核福射产品

2、同位素及应用产品

3、核材料

4、核物理、核化学实验仪及装置

5、核电子产品

6、核反应堆及其配套产品

7、核能及配套产品

8、核三废处理技术及设备

第四篇:江苏省城镇燃气服务质量标准

2007年7月1日起实施

1、总则

1.0.1 为了规范城镇燃气市场,提高燃气行业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的城镇燃气经营服务和燃气器具安装维修服务。

1.0.3 城镇燃气服务应遵循安全第

一、用户至上、诚信为本、文明规范的原则。 1.0.4 建设(市政公用)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本标准的实施,并对辖区内从事城镇燃气经营服务和燃气器具安装维修服务的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

1.0.5 城镇燃气经营服务和燃气器具安装维修服务质量除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6 本标准涉及到的相关条款与用户有合同约定的,从其约定。

2、术语

2.0.1 城镇燃气

城市、乡镇或居民点中,从地区性的气源点,通过输配系统供给民用生活、商业、工业企业生产、采暖通风和空调等各类用户公用性质的,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燃气质量要求的燃气。城镇燃气一般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 2.0.2 管道燃气经营

以管道输送方式经营燃气,并以燃气计量表为计量器具与用户结算燃气费。包括人工煤气、管道天然气、管道液化石油气(含瓶组)的经营。 2.0.3 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

以液化石油气钢瓶方式经营液化石油气,并以计量秤为计量器具与用户结算燃气费的。

2.0.4 燃气汽车加气经营

由燃气汽车加气站向燃气汽车加气的燃气经营。 2.0.5 燃气器具安装维修 为用户提供燃气灶具、燃气热水器等燃气安装、维修的服务。 2.0.6 窗口服务

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场所,包括办事处(点)、服务中心、业务服务柜台、维修站(点)、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点)、燃气汽车加气站等。 2.0.7 通气

将管道燃气引入室内燃气计量表前的控制总阀。

3、管道燃气经营

3.1 发展用户

3.1.1 企业应制定发展用户要约,并在提供该项业务的服务窗口公示。 3.1.2 企业应在特许经营范围内履行普遍服务义务,不得拒绝符合发展用户要约的用气申请。

3.1.3对用户的用气申请,企业应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并应与用气申请者签订新用户发展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收费标准、工程期限。对不符合发展条件的用户申请,企业必须向申请者说明理由。

3.1.4 企业应建立用户档案,发放用户证(卡)。新用户应在通气20个工作日内完成建档工作。 3.2 供应

3.2.1 企业必须保证连续、安全、可靠地供应合格燃气,未经建设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停止供应燃气。

3.2.2 企业应抄表到户,并以燃气计量表上的计量数与用户结算。不得将燃气计量误差分摊给用户。

3.2.3 燃气销售价格调整时,企业应按规定及时与用户结算燃气费。

3.2.4 抄表应准确。对于无法正常抄表的居民用户,企业可按以下规定进行估量: 1 估量不得高于该用户最后一次抄表量; 2 同一用户,连续估量不得超过2次;

3 估量后的第一次抄表,应按照“多退少补”的原则,结算燃气消耗量; 4 计量表因故障停止计量的,可按该用户停表前3个月的平均用量结算燃气费; 5 非居民用户不得进行估量收费。

3.2.5 缴费通知书应在抄表后3个工作日送达到用户;缴费时限不得少于12日。 3.2.6 为方便用户缴费,应提供无节假日收费服务。

3.2.7 企业以及受其委托的收费单位应按归定收取燃气费时,必须出具收费凭证。通过电话、计算机网络缴费的用户如需索要收费凭证的,企业应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燃气收费凭证。

3.2.8 企业应提供缴费查询和缴费提醒服务。 3.3 设施维护

3.3.1 企业必须制定燃气泄漏突发事故抢修预案;必须设置抢修队伍和事故报警(修)电话。

3.3.2 接到用户室外管道燃气泄漏事故报警后,企业抢修人员必须在1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处置。

3.3.3接到用户室内燃气泄漏报警时,企业应指导用户采取关阀停气、开窗通风等措施,提醒用户严禁在室内开关电器、拨打电话、使用明火,并于接报后1小时内上门处置。

3.3.4 接到用户使用故障的报修后,企业应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置,对因器具原因造成的使用故障,企业也应履行告知义务。

3.3.5 用户申请迁移、改装、拆除燃气表前燃气设施,企业应在三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企业实施的迁移、改装、拆除服务必须达到专业技术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

3.3.6 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检验更新燃气表。

3.3.7 用户对燃气表计量有异议的,可向法定检验机构提出检验申请: 1 检验结果不符合国家检定规程规定的,企业应更换燃气表;

2 检验结果属正偏差超标的,企业应按照检验误差测算,给予用户自检验之日起前6个月的计量误差补偿,燃气表安装使用不足6个月的,按实际使用时间给予计量误差补偿。

3.3.8 企业应定期对用户燃气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并应作出相应的记录。发现用户有违反安全用气规定的,应及时向用户出具书面整改意见,并交由用户签收。 3.3.9 对无法入室进行安全检查,或用户拒绝在安全记录上签字,或用户不签收整改通知书的,企业应做好相关记录。

3.3.10 工程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向企业查询地下燃气设施相关情况的,企业应该在3个工作日内给与书面答复;对可能影响燃气设施安全的工程建设,企业应与施工单位协商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4 降压与停气

3.4.1 因燃气工程施工、设施检修等情况确需降压供气或暂停供气的,企业应提前24小时公告,对工业用户应提前3日公告。

3.4.2 燃气设施抢修等紧急情况的降压供气或暂停供气,企业应及时公告,并向建设主管部门报告。

3.4.3 燃气设施正常维修需要降压供气或暂停供气的,必须避开11:00至13:00、17:00至19:00用气高峰时段。

3.4.4 恢复供气必须事先通知用户。不得在22:00至次日6:00之间向居民恢复供气。

4、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

4.1 发展用户

4.1.1 企业应制定发展用户要约,并在提供该项业务的服务窗口公示。 4.1.2 企业应与用气申请者签订新用户发展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4.1.3企业应建立用户档案,发放用户证(卡)。

4.1.4 企业发展用户收取钢瓶押金的,退户时应退还液化石油气钢瓶押金。 4.2 供应

4.2.1 企业必须保证连续、安全、可靠地供应合格燃气,未经建设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停止供应液化石油气。

4.2.2 业户石油气充装量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误差,即10kg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量为9.5±0.3kg,15kg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量为14.5±0.5kg,50kg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量为49.0±1.0kg。 4.2.3 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时,瓶内液化石油气残液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0kg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量不大于0.5kg; 2 15kg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量不大于1kg; 3 50kg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量不大于2.5kg。

4.2.4 企业应制定退残办法并在供应站(点)公示,同时报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4.2.5 钢瓶充装后进行角阀塑封。塑封套应标明充装单位和投诉电话。 4.2.6 按规定出具液化石油气销售费用凭证。

4.2.7 企业提供用户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新投运(含检测后)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应进行抽真空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2 销售的液化石油气钢瓶不得有明显的污渍。

3 实瓶售出前必须进行气密性检查,不得出售可能影响用其安全的钢瓶。 4.2.8 企业不得限制用户选择供气站点。

4.2.9 企业应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实行电话预约和上门服务。送气服务费的收取应符合价格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并出具收费凭证。

4.2.10 接到用户钢瓶、角阀泄漏报告时,企业应指导用户采取关阀停气、开窗通风等措施,提醒用户严禁在市内开关电器、拨打电话、使用明火,并与接报后1小时内上门处置。

4.3 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点) 4.3.1 供应站(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有醒目的企业标识;

2 悬挂政府部门颁发的有关证件; 3 设有受理业务的服务柜台; 4 设有服务电话; 5 配有重量检斤秤; 6 配有试漏装置和材料; 7 配有醒目的禁火标志; 8 配有符和规定的消防器材。

4.3.2 供应站(点)应做到空、实瓶码放整齐,并留有通道。

4.3.3供应站(点)撤销或迁移的,须报经建设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1 撤销或迁移日前30日,应在供应站(点)发布撤销或迁移的公告。 2 发布公告的同时,应在供应站(点)为用户办理退转户手续的服务。 4.3.4撤销或迁移供应站(点)的公告,应具有下列内容: 1 撤销或迁移供应站(点)的名称; 2 撤销或者搬迁的日期; 3用户供应安排; 4参与用户供应站(点)的地址、服务电话号码; 5 搬迁后供应站(点)的地址、服务电话号码。

5、燃气汽车加气经营

5.0.1 燃气汽车加气站必须保证全天候连续、安全、可靠地供应合格燃气。未经建设主管部门批准,加气站不得停止加气营业。

5.0.2 加气机的计量装置应符合国家计量器具的相关要求,并按规定检测合格。 5.0.3 加气收费,应唱收唱付,并出具加气费发票。 5.4.4 加气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有醒目的企业标识和供应的燃气的中文名称; 2 有服务业务电话; 3 设有公共厕所;

4 设有醒目的禁火标志和禁用移动电话的标志; 5 配有符合规定的消防器材。

5.0.5 加油加气合建站,应做到加油车道与加汽车道分道设立,并有醒目的提示标志。

5.0.6 加气站内应公示下列内容: 1 燃气气体质量标准和加气压力标准; 2 燃气销售价格;

3 服务管理制度、服务承诺制度、服务投诉处理制度、服务责任问责制度; 4 政府部门颁发的有关证件;

5 服务(行业、投诉)电话号码和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电话号码。

6、燃气器具安装维修

6.0.1 燃气器具的安装、维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所使用的安装、维修材料和配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企业不得安装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器具;不得维修不在授权委托范围内的燃气器具。

6.0.2 企业在接到用户安装申请后,应在48小时上门安装燃气器具。

6.0.3 燃气器具应安装燃气计量表后,未经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同意,不得移动燃气计量表及表前燃气设施。

6.0.4 企业在接到燃气具报修后,应在24小时内上门维修燃气器具。送到企业维修的燃气器具,企业应当立即安排人员进行维修。

6.0.5 燃气具安装、维修前,企业应向用户出示材料、配件和服务的收费标准,经用户同意后方可进行;收费后应出具收费凭证。

6.0.6 安装、维修完毕后,应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应向用户出具燃气器具安装维修合格证;检验不合格的,应免费重新安装维修。 6.0.7 燃气器具安装、维修合格证应有些列内容: 1 企业名称及其公章; 2 用户名及用户地址;

3 安装、维修的燃气具品牌、型号; 4 安装、维修和检验人员的签名; 5 出具合格证的时间;

6 企业的报修、投诉电话号码和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电话号码。

6.0.8 企业为未通气的用户安装燃气器具,应提示用户向管道燃气经营企业申请通气,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通气验收不合格,确属安装质量问题的,燃气器具安装企业应免费重新安装。

6.0.9 安装、维修保修期服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修范围为安装维修的部分; 2 安装保修期不低于12个月; 3 维修保修期不低于6个月;

4 因质量问题重新安装、维修或同一故障重复修理的,应以最后一次安装、维修日期重新计算保修期。

6.0.10 企业不得限定用户购买其指定的燃气器具和相关产品。 6.0.11 企业应指导用户安全使用燃气器具。

7、窗口服务

7.0.1 服务窗口清洁、整齐、美观。

7.0.2 服务窗口应设公示栏。公开的内容包括:服务项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完成时限、质量标准、营业时间、营业纪律、服务制度、服务电话和监督电话等。 7.0.3 服务人员应文明服务,礼貌用语、主动接待,热情服务。服务人员着装整洁,仪表端庄。 7.0.4 服务人员应佩戴岗位工作证(牌)。工作正(牌)应包括:企业名称;本人工号、照片、岗位名称。

7.0.5 对用户申请办理的服务事项或提出的咨询,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 7.0.6 营业时间内企业应确保服务电话畅通。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应设24小时有人值守电话。电话服务人员应报请工号、使用文明规范用语。

7.0.7 上门服务人员应礼貌敲门,说明来意,穿着鞋套入户。安装、维修人员完成相关服务后,应主动清洁服务现场。

8、服务制度

8.0.1 企业应制订服务管理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负责制度、投诉处理制度、服务责任问责制度,并报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8.0.2 服务管理制度应对所有服务项目的程序、时限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 8.0.3 服务承诺制度应对承诺内容、承诺责任作出明确规定。 8.0.4 首问责任制度应对首问责任人、首问职责作出明确规定。 8.0.5 服务投诉处理制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用户投诉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反馈办理结果;非企业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间办理的,应向投诉人作出解释;

2 对新闻媒体曝光的服务问题,应于48小时内核实情况,并按信息来源向社会和新闻媒体反馈结果;

3 对建设主管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转办的投诉,必须在转办单位规定短时间内办结,并根据转办单位的要求反馈结果; 4 投诉办结率应达到100%。

8.0.6 服务责任问责制度,应对责任人失责的追究做出具体规定。 8.0.7 上门服务项目应做好服务质量的监督回访工作。监督回防的内容有: 1 服务人员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或者约定的时间上门;

2 服务人员在服务前是否出具相关收费标准、是否按标准收费; 3 用户需要服务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4 对服务是否满意。

附录A:本标准用词说明

A.0.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或“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或“应当”;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可”; 反面词采用“不可”。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A.0.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法规、规范、标准执行时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

第五篇:【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

学校代码:1352(普通类、艺术类)

1488(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

1589(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学校性质:省属公办普通专科院校(省级示范高职院校)

一、录取规则:

1、实施招生工作“阳光工程”。 新生录取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以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成绩为依据,全面衡量学业测试水平,择优录取。

2、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

3、对普通文、理科考生的另一门选测科目不作具体要求,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按《江苏省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4、采取“先分数后等级”的录取办法,对进档考生按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投档分相同时,再参考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语数两门成绩择优录取。 对专业不服从的高分考生,如考生所填专业已录满,根据考生填报专业情况经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后确定是否录取。

5、艺术类专业只招收美术类考生,对必测科目无附加等级要求,经省考试院按文化艺术总分投档后,择优录取。

6、省外考生的录取规则,按各省招生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与本规则不符的,执行所在省份的招生政策。

二、收费标准:(1)学费:文科类专业4700元/年·生;工科类专业5300元/年·生(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由华汽集团另收培训费3600元/年);海外本科直通车类8340元/年·生;艺术类专业6800元/年·生。

(2)住宿费: 800-1200元/年·生(按不同住宿条件核收)。

三、奖励、助学:

1、奖学金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奖学金。

2、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院通过国家助学金、学院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途径予以资助。

3、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开通“绿色通道”。

4、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5、对家庭困难的中西部省份考生,学院给予专项助学补贴。

四、办学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特色:

1、学院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在努力建设独具特质、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新财院的进程中,通过创办大学生事务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淮安市人才市场大中专院校分市场;成立今世缘营销学院、中央新亚管理学院、紫金保险学院;与海尔集团、淮钢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与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开通“专接本”、“专转本”等升学渠道。 确保每个学生升学有机会,就业有保障,创业有平台。

2、学院在积极培养“脑子灵,懂管理,善经营,会动手,身心好,讨人喜”的具有学院特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实践中,通过推进“课证融通”,开办“课程超市”,深化学分改革,满足学生专业选课考证需求,如非财会类专业学生可以选修财会类课程,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五、咨询方式:

1、直接到学院招生就业处了解有关政策(淮安市高教园区枚乘东路8号)。

2、参加有关市、县(区)招生咨询会现场咨询。

3、电话咨询:400-883-2686 0517-83858686 83858130 83858688

4、网上咨询:

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人气校友: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上一篇:计生人员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教师暑期师德培训心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