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可无的老板是高明的老板

2024-05-03

可有可无的老板是高明的老板(精选6篇)

篇1:可有可无的老板是高明的老板

衡量老板水平的高低有很多标准,其中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看公司是不是离得开这个老板,“可有可无”的老板乃是高明的老板,

有一次杨澜在节目里问王石,你老是弄得比登山运动员还专业,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王石的回答一点不客气:“我这样做公司照样正常运转,说明万科离开我王石一点关系没有,这是对股东最好的交待,这是最大的负责任。”

王石这段话有一点耍嘴皮子的味道,但他确实有“牛”的本钱。不久前王石的登山爱好又升级为南极探险,一篇篇南极日记发过来,搞得我们差不多忘了,他还是中国地产NO.1万科的老大。

慈溪有一位“世界鳗鱼大王”,一年光鳗鱼出口的飞机运费就要上亿元。这位老板曾经很确定地表示,他“离开公司半年”不会有问题。平时人在公司,也常常为“没事情做而烦恼”。

像这位慈溪老板半年“可有可无”的例子,在浙商群体中还是少数。我们常见的老总的典型,是没有休息天,没有下班的概念,手机每天换电板,一个月没几天能回家吃晚饭,家只是“旅馆”,

虽然公司大了,也请了很多人,各种部门机构也设立起来了,但老总还是“雨伞的伞柄”,伞骨再好,没有了这根“伞柄”,这把雨伞还是撑不开来。

在许多成功的企业,我们经常会听到员工发自内心的赞颂:“没有×××(老总),就没有×××(公司)。”说的是他们英明无双的老总造就了公司。其实这是很危险的,这是一句大实话,因为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如果一旦没有了这位不可替代的老总,公司也就没有了。所以《财富》杂志评选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十大CEO的首要标准,就是他留给企业的“遗产”,即在他离开CEO职位多年后,公司仍能兴旺发展。

张艾嘉曾经唱过一首歌“你到底是忙还是盲”,老总们之所以忙忙忙,之所以非你不可,也许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盲目盲动。老总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随着公司做大会减少。但授权下去,老总还是不放心,总觉得不如亲自过问心里踏实。已经功成身退的宏创始人施振荣,当年在位时就“很享受大权旁落的感觉”。他觉得善于授权和辅导,团队才能发育;在制度和文化上面花心思,公司的“自动化程度”才能提高,这样才能从企业家的成功扩展为企业的成功。(杨轶清)

来源:钱江晚报

篇2:可有可无的老板是高明的老板

You can superannuate your boss.

这老板诱奸了他的秘书。

The boss dishonoured his secretary.

我可领教过你的老板,他一接电话就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I have had experience of your boss, who kept harping when I phoned him.

老板解雇了那个雇员。

The boss dismissed the employee.

他被他的老板臭骂了一顿。

He was slanged away at by his boss.

老板把所有的钱收进袋中。

The boss pouched all the money.

你能不能跟你的老板说说,让我去你们那儿工作?

Would you please speak to your boss for my job?

老板以玩忽职守为由把他开除了。

The boss fired him out for neglect of his duty.

汤姆就自己的工作情况对老板撒谎。

Tom lied to the boss about his work.

他结结巴巴地向老板讲了事情经过。

He jerked out his story to his boss.

那位秘书告诉我那会儿谁也不能打扰她的老板。

The secretary told me no man would hassle her boss.

老板把汤姆踢出工厂大门。

The boss kicked Tom out of the factory.

三周后老板把她从职员中除名了。

The boss dropped her from the staff after three weeks.

他惟妙惟肖模仿他老板的动作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He spoofed the movement of his boss, which set everybody laughing.

他惟妙惟肖模仿他老板的动作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篇3:凶狠的老板是猛药

朋友要去一个新公司了,临行前忧虑重重,听说新老板比较凶。我说老板哪有不凶的,熟悉了就好了。他说这老板每天早晨要跟下属谈15分钟,名义上是总结头天工作,布置今天任务,实际上是把你劈头盖脸数落一通。以前做那个位置的女同事,晚上回家经常要大哭一场。

我首先想的是,那位同事挺坚强的,白天没有哭出来。但是,晚上琢磨过味儿来,委屈一下子压下来,确实是够一受的。我们不在这里判断到底是老板太凶还是女同事低能,还是讲一下为什么我们要跟凶老板相处。

凶老板多半有过人之处,信不信由你。对人凶狠是一种异形状态,他那么做,一定有本钱。当然,这种本钱部分是由于他的地位,或者说一种被强加的气场,连杜宪老师都说,每次陈道明老师演完皇帝,回家脾气都比较大,每次演完小人物,回家都乖一些。老板也有这种本能,不过人还是要凭本事吃饭,老板也要很努力才能站得住脚。

其实你最不想要的就是那种看着挺客气但能力差的老板。他倒是不凶狠,但是你学不到东西,浪费你的青春。更可怕的是,老板能力差,又想坐稳位置,就常想出怪招整人,一不留神,你就被装进去了。一个朋友刚刚跟我愤愤地说:“我宁愿要那种天天绷着脸但是有本事能让我学东西的老板,也不想跟笑面虎混日子挨冷箭。”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往小了说是养家糊口,往大了说是实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一般在入职早期,主要的目标是提高能力,提升个人价值,你有求于公司,有求于老板的地方比较多,所以要多忍着点,老板凶就凶吧。

等你成熟了,有本事了常有猎头找你的时候,你可以重新考虑职场的价值甚至你人生的价值,做出一些大喊“老子不干了”然后扬长而去的壮举。还没准能换来凶老板给你道歉,恳求你留下,甚至痛哭流涕的壮观场面。

凶老板的主要特点,一是不按常理出牌,脱口就骂人;二是对表扬极其吝啬。这两点确实很难忍受,但是就是有我朋友那样的英雄,宁可挨骂也不给低能温顺的笑面虎做下属。

以前有个跟我同级的经理,很凶,手下人也被训练得精明强干,活儿干得也总是超辛苦。有一次我劝道:“你该适当表扬鼓励一下部下,他们干得确实不错啊。”

经理跟我说:“我就是看不惯那种廉价的表扬,象他们老外,动不动就是Good Job!Well done!狗屁不顶。我就是要让团队看到什么是高标准,什么是永无止境。”

有一点我承认,我们中国人总体上确实比较含蓄,家里父母跟孩子不怎么拥抱,夫妻之间不怎么亲吻,同事之间不怎么说“你今天真漂亮”,“你的新发型真好。”但我觉得把这些归于文化有些牵强,还是人们本身缺少安全感。自信的人才会愿意把赞美送给别人。

当然,即使你很自信了,夸人还是有很多学问,为了让经理们更好地鼓励员工,我们公司发了一本小册子,上面列了50种“你做得很好”的不同的英文表达,真是大开眼界,也学了英文。

总结一下我自己跟过的10多个老板,也是感觉跟凶老板的日子比较难过,但回头看,跟凶老板学的东西确实多。甚至凶老板的很多做法,自己当了老板后也不自觉地模仿,比如我有一个凶老板,每次叫我时一旦我空手进她的办公室,她就说“怎么可以不拿笔记本就来呢?”我自己回去取笔记本的同时,也形成了行为定势,现在我也总是让下属拿笔记本来找我。

凶老板是一剂猛药,能治痼疾,脱胎换骨。但是别让他动你的筋骨,伤你的元气。

凶老板还有一类特点,那是因人而异的,就是都有一个标志性的习惯动作,比如敲桌子,梗脖子,擦汗等等。在敲桌子系列中,有用一指敲的,两指敲的,手外背敲的,还有用笔敲的。

篇4:高明老板的御人术

但凡睿智成功的老板都是洞悉人性的用人高手。他们了解员工的内心世界和需求并善加运用,这些老板可能不用花费金钱而只是一个微笑或赞许,便哄得他的属下心甘情愿地为他卖命。韦尔奇、张瑞敏、牛根生都是用人的典范,中国的古老文化也蕴藏着无限的用人智慧。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虽然人各不同,御人的方法稍有差异,但人性是一致的。员工为你工作固然期望得到报酬,但钱不是万能的,就如两人谈恋爱一样,有钱不一定能博得情人的芳心。

在管理咨询的20年实践生涯中,我观察过民营企业里管理者与员工相处的各种现象和结果,而就自己而言,我也曾经担任过领导以及员工的角色,现在作为第三者,可能我更能体味到老板和员工的心态和想法。就好比两个人吵架,由于立场不同,便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作为咨询师,可能由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缘故,提出一些身为管理者可能意识不到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应该怎样地对待你的员工,运用合理巧妙的驾御术,以营造良好和谐的企业氛围,最大限度的发挥部属员工的主动性和热情。如果能朝着“老板放心、员工开心”的境地迈进,何愁企业不能成功!

要知人善任,不要任人为亲

领导者最重要的用人原则就是知人善任。知人才能善任,而知人很难。知人首先要知晓人性,人性自有良知,同时人也有弱点。人性的优点和弱点都是与生俱来的,也是无法铲除的。将心比心的法则应当是洞悉人性的一把钥匙。其次是要了解部属的性格特点及行为特征,有人活跃,有人刻板,喜欢搞人际关系的让他搞销售,很实在的人让他搞技术生产。如果用错了人,可能效果会适得其反。有很多领导喜欢用听话的人,可事实就是喜欢作弄人,能人不听话而听话的人却办不成事。其实在一家公司,这两种人都有其价值,只要运用得当就会适得其所。老实人可以管钱管仓库,而能人就叫他去冲锋陷阵。既然是能人,他骨子里生来就一鼓子傲气、不爱听话,只要领导得当,这些“反骨”是最有生产力的。

要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不要指望他们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

要清楚员工之所以来你的公司上班,一个基本的真理就是要获得报酬以养家糊口。不要指望员工不讲条件当活雷锋,他们不指望当老板。只有员工的基本需求被照顾,他们才有可能安心。如果老板真正对员工好了,人也不会忘恩负义,他们会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才会死心塌地的给你卖命。

要让部属去表现,不要自己独揽风头

在咨询实践中,看到太多的老板有非常强烈的控制欲和表现欲。一方面,他们总是希望部属员工要多做贡献,而另一方面,他们却对部属根本就不信任,更为要命的是,这些老板从不放过自己表现的机会,惟恐员工或旁人不知道他有多能。最后弄得员工威信扫地、无所适从、热情尽失。

领导的作用就是为员工提供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老板就是这幕后的编导,引导你的员工把这台戏演好。你要上场也可以,聪明的老板会让员工当主角,自己当配角。而现实中,太多的老板总是情不由衷地喜欢自己当主角,他们往往觉得部属不够聪明而滔滔不绝地跟他讲很仔细。而结果呢,因为老板很用心(你都预设到了),所以部属可以不用心;因为老板话很多,所以部属就没有话;因为老板很能干(你什么都替我做了),所以部属很“狗熊”(有老板是经常这样骂干部的)。老板是孙悟空,他的部属常常是猪八戒。这样的老板应当实现观念的转型,干部的能力和主动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要宽容部属犯错,不要对他们求全责备

只要是做事,总是有犯错的时候,特别是新干部在成长的过程中。民营企业的老板都是白手起家打拼出来的,这样的老板非常的精干,往往脾气也大。他们往往以自己的见解、能力和立场来要求他的干部,而从来不考虑干部的处境和感受,总是抱怨他们太笨。当部属工作中出了差错,他往往不是耐心地给予指导,而是不假思索的加以指责,更有甚者会当着下属的面毫不留情的骂干部。这种类型老板的部属,往往是战战兢兢,或者干脆麻木不仁。这样的企业会产生绩效吗?睿智的老板应当给部属多一份宽容、多一些指导、多一点鼓励才是上策。老板要明白“水清无鱼”的道理,以人为本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是要在平日里从老板的点点滴滴的言行身教中体现的。

要给部属提问题,不要给他们出答案

一般管理者的习惯是,当下属找他汇报工作或请示问题时,主管总是喜欢叫他的下属要如何如何做,而从不听听他们的意见,也不启发下属主动思考问题。以为你们只要照着我说的去做就好了。

殊不知,这是一种极其愚蠢的效率极低的领导方法,由此会产生非常多的负面效应。其一,助长了部属不动脑筋不负责任的坏习惯,致使你的干部员工越来越无能,老板越来越累;其二,干部员工是现场的执行者,往往是他们最了解情况,他们最有发言权。如果老板或主管一味主观发号施令,可能会作出错误的决策;其三,许多干部往往通过请示汇报来推卸责任。

经过这样的耐心和反复的训练,你的干部员工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得以提升,他们的热情得到最好的激励。最终将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循环,团队中会使用高效率的三句话:“这个问题不是问题。”, “问题本身就是答案。”, “就照你说的办!” 。

要关心你的部属,不要见面就谈工作

一般情况下,管理者的心目中所关心的都是与企业有关的工作,老板尤其如此。他们总是觉得员工上班就得工作,可他们从没考虑过员工的想法和感受。当员工被动工作时,是没有多大激情的,自然就缺乏效率。如果,你在跟你的部属谈工作之前,你能够留意你的员工在某些方面值得你关心的,你不妨先跟他“闲聊”一阵,问候一下,再进入商量工作的状态,效果可能非常的好。特别是两人许久未见面的情况下。作为部下,当他觉得上司关心他的时候,工作起来就很情愿,也非常的有效率。而有太多的领导者,好久没见到他的部下,不但不问候,一见面就是一阵训斥,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一下子弄得部属一点儿心情都没有了,哪有心思再为你做好工作呢?久而久之,老板与员工之间不离心离德才怪呢。

要给部属创造需求悬念,不要一下子满足

需求是工作的动力和引擎。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的管理提供了一个指南,不同的人群因其背景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需求。其实,即使是同一个人,他的许多需求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且也会因他本人的境况和情绪而有些变化。作为管理者,了解到需求是每个员工的本能,尽己所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是管理者的责任。

激励员工的方式不仅仅是金钱或者职位,可能会有更多的东西是他们所需要的,譬如说,他们可能从你那里学到很多有益的事业的或生命的体验。但请你始终不要忘记,中国员工最基本的需求是钱,免费或廉价的付出是不现实的,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雷锋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且,不是每个人都想当老板的。 让员工对你的企业总是充满希望是明智的。不要一下子满足员工的欲望,不断地为他们创造新的需求,是一个企业事业常青永不枯竭的源泉。

要恩威相济,不要偏执一方

正常情况下,如果你对一个人好,他都会感激你,但也有非常多的反证,这也许就是人性。在十年前,我就在媒体看到一位东莞的老板,好象还是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对他的员工百般的仁慈,听说没多久就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了。

在我的咨询生涯中,就接触到两个性格迥然相悖的广东私企老板。一个性情温和,对他的员工仁慈宽厚有加,从不责备他的干部,连说话都是轻声细语。可结果呢,他的员工团队纪律松垮,毫无效率而言;另一个老板精明强干,动辄把他的干部骂的狗血喷头、一无是处。其结果可想而知,大家阳奉阴违、离心离德,工作效果同样一团糟。但这两个企业有一点却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在他们的的企业里,几乎没有一个能人。有本事有抱负的员工都离老板而去,留下来的都是混日子的人。

可能领导教育员工,就好比父母教育孩子一样,也是要恩威并济才奏效。说的直白一点,管理也是需要“软硬兼施”。只不过因人因时因境的不同,而拿捏的度不同而已。

要有控制的适当授权,不要让他信马由缰

老板用人往往存在截然相反的倾向,要么过度集权,什么事都自己亲历亲为;要么授权以后就撒手不管。前者致使浪费了部属的积极性,弄得老板筋疲力尽而不得效率;后者造成的危害可能更大。轻者造成组织失控管理混乱;重者可能会造成滥用职权而产生的腐败,不但使公司遭受重创,也贻害了一个干部。一个员工很轻易地偷到公司的财务,你说是员工的错还是公司的错。可能一个相反的观点,是由于公司制度的疏漏,诱使贪小便宜的员工犯错。一个理想的授权方式,应该象银行借贷信度一样,要逐步放权,先授予小范围的权限,而后跟进考察,觉得放心了,再进一步授予更多的重要的权限。这才是培养和爱护干部的适宜方式。

要真诚,不要虚伪

事业做得成功的老板,往往是精明能干吃苦耐劳的人,更是充满中国智慧的人。上面所列举的策略,都是这些明智企业家身上闪烁的亮点,他们深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道,时时处处秉承“将心比心”之理,所以他们赢得了员工的心,博得了大家的拥戴,所以他们成功了。管理是一门艺术,但是人本管理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要多用心,少用术。不要把员工当做傻子,聪明反被聪明误,反害了卿卿性命!”只要当员工与你同心同德时,你的事业就有了成功的基础。

当部属提出问题时,正确有效的做法应当是:

首先,你要用提问的方式,征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譬如你发问:“我想听听你的意见如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其次,聆听部属的陈述,并对他们的述说的事实、意见和干部的能力及判断作出评估。在聆听的过程中,进行连续的启发式提问,目的是清楚的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客观事实;

篇5:老板不一定是老板杂文随笔

老板,是一个称谓,凡做生意的,不管生意大小,有无雇员,都叫老板。

不知几时起,满世界都成了老板,开公司的,开饭馆的,开杂货店的,煮面条的,蒸包子的,卖水果的,做糕点的,炸油条,摊煎饼的。不管他有没有钱,也不管他高矮胖瘦,年长年幼,生意几何,一律叫做“老板”

“老板”一词的普及,是缘于商品经济的火热,商业气息浓郁,人们发财致富的愿望不断膨胀,有钱人地位上升了,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与尊重。

平日,熟悉的,不熟悉的,彼此见面,称一声“老板”。对方听了,很舒坦,感到有面子,有尊严。

老板叫多了,逐渐泛滥,你老板,我老板,他也老板。慢慢地,于是乎,大家都成了老板,这老板真不像个老板,满大街的老板,只剩下了一个空壳,没有了当初的新鲜感,神秘感,成就感。

就像温州的柳市,中国低压电器之都,工厂遍地,有人夸张地形容那里——“家家户户开工厂,家家都有董事长”。

老板代表一份职业,所有的工商业主,都可通称为“老板”。老板是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属于自由职业者。

老板一般是褒义的,正面,积极,肯定。但偶尔难免也会有些讽刺意味,比如你频频购物,大手大脚的,买东西吃饭也不问价,挨了宰,吃了亏,老婆一看,鼻子哼哼,嗤你一声——“大老板!”

有时候,老板还带有富足、钱多、舒服、享受的含义,你看他人日子过得好,住洋房,开豪车,终日优哉游哉,不愁吃,不愁穿,神仙一般快活,不禁点点头,羡慕一声:“嗨,大老板!”。

慢慢地,有人说,开豪车的`不一定是老板。老板为什么开豪车,一是为了炫富,装点门面,二是为了融资贷款,三就是想博取眼球,讨讨街头清纯少女的芳心。

又有人说,我们的社会,穷人要装富,富人要装穷。比如当下之中国,一边要飞天,要登月,一边说“造军舰如下饺子”,一边又说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

听过一句老话:老板不一定很有钱,很多开宝马奔驰的老板,连油都加不起。

为什么?!因为车子是按揭的,首付一成,贷款月月如流水,催魂阎王索命鬼,还有各种保养费、税费、保险费、过路费、维修费,杂七杂八的,压力山大。所有这些,还只是老板厚厚账簿上的冰山一角。

终于,我们明白了,老板也是赚钱的,不是抢钱的!做老板,不容易。

老板非常爱面子,这年头,没有门面,不好混。门面塌了,天下大乱,无论贷款、拆借、融资、拉股、赊欠货款,哪怕是企业招工都不好办。听到你没钱,债主蜂拥而至,银行也来催款,业务电话成了催款热线,老员工、高管、技术骨干个个人心浮动,都要跑。人才一外流,企业就像风暴中的船儿,摇摇欲坠。

老板没了钱,人人都有危机感。

老板没了钱,就不再是老板。

所谓的老板,都是靠钱撑起来的。

老板不一定是老板,今日,他也许是老板,明日,他也许就不是老板。有专家统计过,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就两年半,老板也并非江山永固,万古长青。

企业的竞争,市场的变幻,人才的流失,政策的更替,技术的进步,产业的升级,资本的短缺……反此种种,让老板不堪重负,忧心忡忡,常常彻夜难眠。

老板不一定是老板,老板不是你想象中的老板,永远那么惬意舒适,那么安稳富足,那么风光无限。

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创业时期,老板是最孤苦无助的,找商机,找项目,找资金,找厂房,找人才,找市场,整日苦思冥想,处处东奔西跑,求爷爷,告奶奶。为了规避风险,需反复论证、考察、比较、分析,细细琢磨,究竟行还是不行?做生意,很多时候都是雾里看花,行与不行,只有天晓得。之前再怎么分析,那都是瞎猜想,搞了之后,才能见分晓。到后来,大把的钱扔进去,一般,一试,上帝,不行,全完了!整个项目陷进泥潭里去了。

你要干什么,不干什么,旁人是不会在意的,你要去造火箭,发射卫星,遨游太空,很多人喜欢看看热闹,“好啊!很好啊!”他们很激动,只会一个劲地煽动你,撺掇你,生死存亡,亏本赚钱,哪怕洪水滔天,统统与他无关!

市场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手里掐紧的鲶鱼还有可能滑走,何况波涛汹涌的商海。

这年头,人人都拿着一把刀,在苦苦寻觅商机。你不管做什么,经常有无数双眼睛死死地盯着你,有无数双手伸过来,与你抢夺篮子里的鸡蛋。挤来挤去,一篮子鸡蛋全碎了。

创业难,守业更难。老板经常生活在极度焦虑和恐惧里,因为赚钱不易,竞争惨烈,因为步步维艰,责任重大。

老板,是一艘巨轮上的船长,表面上,他在陪你喝茶聊天,说说笑笑,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事实上,他精神一直高度紧张,他时刻在关注浩瀚的海面,关注着水下的暗礁,水面的风浪,奔腾的洋流,还有将要袭来的暴风雨。

一个细微的风吹草动,一个突发的意外事故,可能摧毁一个公司,压垮一个企业,覆没一艘巨轮,尤其是一些高危行业,如建设、交通、矿业、房地产、金融、营养保健业等等。

有些事情,可以掌控,有些事情,根本难以掌控。企业经营中,突发事件,层出不穷,按下葫芦浮起瓢,它考验着每一个老板的智商、财商、情商和胆商。有时,还需要太多的运气、机遇和人脉,要有一些实力派人物,一些热心的贵人相助,关键时刻,才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外表坚毅,内心柔弱,老板和我们都一样。君不见,大量非主流媒体上,老板出事跑路的“负面报道”频频见光,谱写了一曲曲商战悲壮的挽歌。

老板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承受着非比寻常的重压与孤独。平日里,我们只看到一个风流倜傥,气度非凡的老板,看到那些行业中的领头羊和常青树,看到某个商界领袖,如皓月当空,光耀九天。看到他们在酒吧喝喝酒,在茶室里聊聊天,在与某位高官名人亲切握手,把酒言欢,在高端大酒店里觥筹交错,在五星级宾馆里进进出出,在高尔夫球场上意气风发,挥杆一击。

正如绽放的花儿,需要经过一年的苦苦积蓄,但花期依然短暂。花儿是灿烂的,却是极脆弱的,娇嫩的,老板也是如此。

老板不一定是老板,做老板不易。老板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老板,做百年企业,无论是创业和守业,都很难!

篇6:老板的薪水是如何定的

人家工资的多与寡跟我们没有必然联系,还是因为离我们太远,顶多只有羡慕的份儿。倒是从这些数字中能看出一些本质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嚼嚼,那就是老板的工资究竟该怎么定。

工作中,职业经理人很容易拿老板的工资说事,但大多都说不明白。这是因为大家没有搞清楚两个概念的区别,一个是工资,另一个是收入。职业经理人或者打工仔很容易简单到只谈他们工资的地步,却不知道别人的收入是几何。

工资的构成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月的标准工资(以前叫基本工资)、绩效奖金以及各种补贴,其实这些就是职业经理人或者打工仔的全部收入。但是,做老板的收入就不是以工资来衡量的,绝对不是用一个月的工资加奖金之和乘以12来计算的,其最大的收入往往不是可怜的几个工资,而是股份红利或者净利润,那是大头。

所以,聪明的老板都知道,企业是自己的,要想让员工的工资别拿冒了,就一定要压低自己的工资。否则,别人想追着你干又想拿很高的工资你怎么说话?“你知道我作为老板一个才拿多少钱吗?2万块啊”,你看别人能超过你吗?自然就会适当地放低身段了,这是技巧。不仅如此,想把事情做大且懂自律的老板,还会把制度定得严严的,谁犯了错误就一定要处罚现金,连自己也不放过。反正,所有进入企业的钱都是自己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王石等人那么高的薪水呢?这很简单,他们表面上是企业的老板,但实际上根本不是企业的老板,公众股东才是企业的老板,他们只是作为管理者代表在临时管理着这个企业,被人叫做老板而已。他们自然是在其位才有其薪,权利过时就会作废,能不拿那么多吗?我不知道他们的这些数字是不是已经包含了股票期权的年收益,估计没有计算在内。个别的企业,最原始阶段的老板可能就是现任的董事长或者总裁,当时的他们是地道的老板,企业完全是他们的,但上市之后就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大非解禁之后的绝大部分企业的原始老板都已经不是现在企业的大老板了,因为他们的股票都抛售得差不多了。

老板的工资或者收入的多寡与企业的性质密切相关。自有企业或者民营企业的老板的工资都不会高,而上市以后并大非解禁且老板的自有股份抛售得差不多的时候,老板的工资就会无比的高。

所以,从企业老板的收入还可以折射出企业的市场化程度高低。显然,上市公司的市场化程度比不上市的要高,老板的工资就相应的高。同样,在上市公司里,假若老板的工资高,员工的工资就低不到哪里去,企业里的千万亿万富翁也会多得惊人;相反,在非上市公司里,市场化程度就低,老板的工资低,员工的工资也就高不到哪里去了,这样的企业往往是民营企业。

当然,还有两种例外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情形,老板和员工的工资都不很好。一种是国有上市公司,表面上市场化程度高,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国有成分和垄断性,如国有银行体系就是这样,老板(实际是老总)的工资也不太高,员工的工资也不高;另一种是刚刚上市的民营企业即上市襁褓中的公司,表面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公众公司,但由于企业还没有到大非解禁之后老板无法抛售其自有股票,实际控股权完全控制在老板手里,这时的企业老板的工资也是比较低的,员工的工资自然就更低了。

上一篇:全县质量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初一班级文化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