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2024-05-08

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精选8篇)

篇1: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必读

当今许多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美术方面的才能,能够涂涂抹抹,写写画画,甚至长大后能成名成家。这种愿望是好的。然而一个孩子有无美术才能,能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因素是很多的,除了遗传因素外,很重要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兴趣和主观努力。所谓美术才能指儿童对形象中的线条、明暗、结构、色彩等方面而引起情绪变化的感受,并具有美术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如绘画、泥塑、雕刻、折叠等。那么怎样及早地发现孩子的美术能力,并及时加以培养和教育呢?

(一)儿童美术才能与本身素质

儿童美术才能受遗传素质的影响,这种影响,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就已决定了。笔者曾先后调查了20多户有艺术能力的家庭,发现他们的子女48%有艺术能力,而75户无艺术能力的家庭,其子女

只有20%有艺术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出,遗传素质仅仅为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美术才能的形成必须通过环境和教育的良好影响,所以我们及时发现和培养儿童美术能力非常重要。

一般说来,具有美术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显露。3~4岁时,其美术才能表现为:1.求知欲望强,好动好问,兴趣广泛,尤喜爱涂涂沫沫。2.视觉感受和辩别能力较强、能分辩各种颜色、线条曲直、方圆等。3.观察事物较全面、细致、准确。4.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这一苗头时,家长就应紧紧抓住这关键期加以培养。一般说来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各自的发育关键期,一旦错过,再刺激,再教育收效也会较差。研究表明:2~3岁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促进儿童的视觉感官的发展,首先要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如分辩物体的大小、方圆、厚、薄、曲直、颜色等。其次,给孩子提供机会,参加各种活动,鼓励他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画一画等,使孩子善于从比较中区别事物,找出特点变化规律。最后,还应帮助孩子掌握观察方法,按正确顺序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充分发展孩子的感知功能,使孩子认识世界、感知世界。

(二)儿童美术才能与家庭教育环境

美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儿童美术才能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教育尤为显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些美术家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来看,他们的家长都具有以下特点:1.较高的美术素养和良好的文化修养;2.重视早期美术熏陶和教育;3.善于言传身教;4.注意孩子性格及品德的修养;5.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6.寻求造诣较高的教师并注意与其配合。

(三)儿童美术才能与好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教育在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并影响和决定了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有人统计,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4岁开始训练受教育的人91%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4—6岁为84%;7—9岁为40%,14岁后才开始训练的只占7.2%。由此可见,良好的有系统的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美术才能,家长必须一开始就应为孩子找一位好教师;循循善诱的态度;良好的仪表和美好的品行。

通过以上诸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儿童美术才能形成的全部过程中,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不可。同时这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我们希望更多的家长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努力去寻求发现,并点燃孩子们美术才能的火花,使之放热发光。

为什么当今世界艺术教育如此重要?

学校对学生的测试、分数及智商的重视一直有赠无减,中国的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依然很难推进,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这项通知再次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虽然一方面,研究人员和企业家们近年来接受了右脑开发的重要性,但是长时间以来文学,数学和应试一直是教育界更为关注的学科。为了迎合这种变化,许多重要的教育领域却大范围缩减,甚至消失,艺术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富有远见的学者们意识到,艺术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孩子需要学习艺术是因为:

面对挑战,他们能够提出具有想象力的解决方法,同时在商业和政策方面能够有所创新。

今天,那些能够运用于新兴的创新型商业模式中的创新能力是十分被看好的。创新已经不仅仅是人人向往的能力,而是一种急需而且十分重要的技能。2艺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如今的学校更多地注重基本技能的教育,这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必须然让孩子们能够从阅读,数学和其他重要的学科中学习基本能力。然而遗憾的是,这种教育方式却造成了其他学科教育的缺失,尤其是艺术教育和创造力教育。艺术教育属于极少数能够让孩子创造独一无二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的教育领域。视觉艺术没有对错之分,崇尚的是创造的激情。孩子们自由创造的过程能够激发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当他们创造出以前从未出现过的物品的同时,他们自身的能力也不断被挖掘。3艺术能锻炼右脑。

大多数学校教育都是针对左脑能力的锻炼。左脑的活动是研究性的,逻辑性的并且是连续的。而创造思维属于右脑活动。右脑的思考能帮助学生看到事物的全貌,觉察到事情的本质,理解更深入的关系。孩子学习用想象力画画和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右脑能力就得到了锻炼。“我相信右脑发达的人在世界经济领域具有天然的优势。艺术教育课程非常灵活,父母应该考虑锻炼孩子的右脑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能给孩子一个好的起跑点。4所有孩子都有创造力。

没有创造力孩子们根本无法唱歌和摆弄房间,然而他们需要学习如何深入挖掘创造力。对于孩子来说,能够启发他们创造力并且鼓动他们参与到创造活动中的课堂活动是有好处的。真正会创造的孩子应该是和成年人一样能够提出想法和创造性的解决思路,并且灵活运用自己的想象力。5创造力是可以教的!

通过五十多年对创造力的研究,视觉艺术研究人员早已了解“创新”的人是如何处理信息和使用自己的技能,创立了一套系统的视觉艺术培养创造力的方法,鼓励孩子们抓住新想法,全方位的看待事物,学习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把自己的新旧体验用图画表达出来。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温和的引导孩子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和全方位地看待事情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同时,孩子们也可以通过自我评估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国际化的发展和创新人才的紧缺。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急需的人才。

有人认为孩子在幼儿时期有一定的绘画才能,将来长大了就一定能成为画家。其实小画家和大画家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幼儿时期画得相当出色的孩子,长大后真正成为美术工作者的为数并不多。但是,许多医生、科学家、设计师和画家的成才之路却常与儿时爱画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幼儿美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幼儿时期通过美术活动培养这种素质是非常有利的,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美术活动除了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外,还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幼儿一旦形成了这种能力。就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不管孩子是否有美术天才,也不管孩子长大后当不当画家,鼓励幼儿参加美术活动,培养孩子的绘画才能,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无论对孩子的今天还是明天都有好处。

学习美术的好处

美术是初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但有些教师、家长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那么学习美术有什么好处呢?

一、美术教育能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学习美术有利于右脑的发育。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正常的和谐发展。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儿童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从而使人的智力获得更好的开发。

二、美术教育重在激发创新意识

美术教学的重点应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因此,通过绘画指导儿童如何思考远比知识技能的传授重要。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学画画要比学说话快的多,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感受,要比语言还要丰富。绘画可以直接刺激儿童的右脑。

有文章说,瑞典的小学生三年级前几乎没有文化课,美国的小学生二年级也还是、大字不识一斗,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拿来玩,拿来弄美术、音乐之类,文化课在整个小学阶段无足轻重。可是他们科技文化并不落后,瑞典是全世界人均发明专利最多的国家,是全球最富裕的地区之一,美国也是公认的科技文化经济强国。而我们,孩子还在娘胎就受到竞争压力,整个青儿童时期如临大敌;我们家长那么期待;我们老师那么辛苦,我们孩子那么努力,结果我们的文化远落后于人。人家的教育显然侧重创造力的培养,而我们则侧重了现成技术的培训。其结果人家做设计师,我们做技术工人;人家做老板,我们做打工仔。说我们沦为欧洲的打工仔一点也不惟过。我们劳苦至此却只能期望人家施舍残羹剩饭。他们创造力如此强大与中小学阶段的重视美育是分不开的。美国的中小学校是非常重视美术教育的,但是人家并不是要培养很多艺术家,而是要“借鸡生蛋”,是要借美术教育之名,让孩子更聪明,更健康,更有活力。也就是说小孩子学绘画其意义应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在绘画技术本身。

1、美术教育是培养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

人的思维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智力发展只有两种思维均衡发展才是最好的。也就是说少儿学习必须促进智力平衡发展。但是如果孩子学到的是模仿老师传授的绘画技术,学到的是描摹对象的能力,这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不给小孩子机会去自由想象,他的想象力就不会因为学美术而获得提高,他的形象思维就不会因此获得发展。因此如果少儿学习美术仅限于所谓的基本功,也就是规范技术的掌握,那么他就会丢掉发展形象思维这个更宝贵的机会。这个机会每个人仅此一次,永不再来。

2、绘画是培养好奇心的有效途径。

喜欢绘画的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关注常人不屑于关注的事物,而且常常涉猎面很广,旅游、探险、考古、摄影、民俗、各门类艺术等等,从工作到生活各个方面。这些连带的丰富的兴趣爱好不但可以极大的丰富一个人的精神生活,而且同时也拓展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增强人的社会竞争力。因此,美术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一个切入点,以点带面,培养一个人广泛的兴趣。好奇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动力,一个人好奇心没有了,他的心就老了,他就不可能再有什么长进,他的言谈举止将俗不可奈。绘画无疑是陪养好奇心的有效途径。

3、绘画对少儿具有娱乐功能。

娱乐是小孩子的天性,也是他的权利。没有足够的娱乐,小孩身心不可能健康发展。绘画是他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最安全、最经济、最高尚、对身心健康最有利的娱乐。

4、绘画可以增进人的记忆力发展。通过绘画活动,人的大脑浮现一个个形象,一个个场景,一个个细节,这无疑有助于人的记忆力健康发展。

5、绘画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一个问题想出多个解决方法,而且是具有独创价值的方法,这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教育的目的。而美术能最简单有效的完成这个使命。

篇2: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独有的。美是艺术的核心。没有美,也就没有艺术,美术的审美作用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色彩、构图、动态及整个形象的美,使人们获得视觉上的快适、精神上的欢畅和理智上的满足,使人们在艺术形象的感染下,有如身临其境的状态中,感受到什么是美,应该支持,什么是丑的,需要鞭鞑,从而培养人们审美能力和艺术趣味,提高人们的情操,陶冶人们的性情,美化人们的灵魂。美术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从终级目的来说,艺术的作用是为了使知、情、意全面和谐地发展。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的知识、感情、意志和谐地发展,使人们的感觉和情感成为合乎理性的,使理性、道德的认识成为体现在感觉和情感中的东西,培养真、善、美和知、情、意和谐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这是美术的特殊功能。

儿童接受知识,离不开具体形象。美术有着多变的形状。美丽的色彩、丰富的结构。它有那么多的,各种各样的物质材料吸引着儿童,它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感知觉、记忆、想象和创造力,启迪儿童的指挥,对儿童的个性形成有着重大的意义。美术是视觉艺术。至今为止,在艺术教育研究领域中对知觉的作用还存在着分歧。某些研究把绘画看作独立于人类生活之外的超然物,某些研究者则人为艺术是情感、充实以及需要的表现。事实上,知觉特征和再现特征在艺术表现上起着最关键的作用。美国的理学家鲁道夫·阿思海姆指出:“在不涉及知觉因素和再现因素下,对视觉符号的作用的那些研究,都不能算是全面的研究。”马克思说:“人类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美学渗透在我们社会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社会积极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动力。

儿童美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任何其他活动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所谓幼儿美术教育,是由幼儿、美术、教育三位一体组成的,幼儿是美术教育的对象,是美术教育活动的主体。,美术指运用造型手段进行的含有美的价值的活动,如绘画、泥塑、手工等。教育是在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指导、帮助、培养。

进入19世纪以后,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在英国,著名自然科学家赫胥黎在就伦敦教育委员会的使命发表的意见书中提出,除了智育外,还需要有图画、音乐等艺术训练。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由单纯模仿日本引进西方文化,福碌培尔、蒙台梭利、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求在教学中用科学的方法发展幼儿的艺术技能。从此,美术为幼儿打开了现实生活中美的境界,美术引用它特有的手段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和心灵。它主要依靠美的形象打动人心,使幼儿容易接受。美术一书单纯地去描述和表现,它是通过心理和生理的作用起鼓舞儿童进行积极的内心活动,使他们变得自信,具有苦练的人格。在美术活动中,还学习与其他儿童、成人友好相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通过美术活动,不断地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学习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如粗和细,浓和淡等等。美术有助于儿童可逆反思维的训练,学习以变化的方式思考问题。美术活动特别能影响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幼儿的创造性美术活动中,能促进幼儿兴趣、倾向、才能的显露,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心理状态。

美术对幼儿来说更是一种实践,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从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情感的蕴育到创造动机、意想的显成,最后动手用一定的媒介塑造出具有某种意味的形象,这是一个内外相互作用的完整的过程。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志。皮亚杰认为前运算儿童在认知发展上,取得的重要成就,就是具有在头脑中重现事物的能力,这种重现事物的能力是真正思维的开展。

篇3:谈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一、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自身的重要性

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 能够促进孩子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学前期是孩子的性格、情绪、情感、行为习惯、社会性和认知等的发展的最重要和关键时期, 如果孩子能够在该时期得到合理、科学的引导、教育, 将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 越早进行教育就越容易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个体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 从特殊儿童的残损和障碍程度来看。

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 有利于他们的早期干预、早期康复。我们都知道, 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残疾儿童, 其治疗效果就越好, 通过早期干预能够降低一些残疾儿童的残损程度, 甚至使他们康复, 发展成正常儿童一样的水平。同样的, 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是越早越好。进行学前教育, 可以通过训练、教育等方法对特殊儿童进行缺陷补偿和康复, 从而使残疾幼儿的损害不至于造成更大的残疾和障碍。比如, 英国有项研究表明, 通过早期语言训练, 幼儿园中母语为英语的有阅读困难的孩子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到小学一年级时降低为二十分之一;母语不是英语的儿童有阅读困难的占总数的五分之二, 到小学一年级降到百分之九。而我国的一些语言训练机构的教育经验也表明, 越早对聋童进行语言训练, 其语言发展效果就越好。所以, 有效的早期干预和教育能够帮助减少残疾儿童残疾损害程度, 使他们的缺陷得到最大限度的矫正和补偿。

2. 从特殊儿童的认知发展来看。

有研究表明, 0~6岁是个体认知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最重要的启蒙阶段, 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对特殊儿童实施科学、有效的学前引导和教育, 再加上他们自身的缺陷和障碍, 会对他们将来对主流社会的认知发展有很大的阻碍。而通过一些教育手段, 比如交际情境创设, 能够极大地促进特殊儿童思维、想象、语言、记忆、感知能力等认知能力的良性发展。

3. 从特殊儿童的社会化方面来看。

学前阶段是后天因素初始对儿童产生影响的阶段, 也就是儿童社会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有效的后天教育和环境刺激, 在与周围人产生互动的过程中, 幼儿会逐渐获得初始的对人、事、物感知的态度、情感, 也会初步形成个体性格情绪、行为习惯、人格品质等。所以, 学前教育时期是幼儿个体从自我认知向社会化过度的重要时期。进行科学的学期教育, 能够使特殊儿童获得应有的初步社会感知、交往交际等能力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为残疾儿童将来很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家庭的重要性

随着一个特殊儿童接受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 这个特殊儿童家庭的生活模式也会为了适应其发展特点二发生转变, 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家庭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 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减轻特殊儿童家庭负担。残疾儿童缺陷的补偿和矫正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如果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 就能由学校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 这样就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还能够减少家长照顾孩子的工作量, 减少家长的压力, 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 从而挣取到更多的经济收入;其次进行学前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家庭稳定, 促进家庭情感的和谐, 进而使得特殊儿童家庭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最后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的、科学的早期干预、引导和教育的知识, 能够使得家长从心理和能力上给特殊儿童更科学的照顾和教育, 使家庭氛围更加融洽、和谐。

三、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对对社会的重要性

1. 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表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目前我国的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入学情况远不如正常儿童乐观, 为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特殊教育机构严重匾乏, 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入学需求。如果特殊儿童没有接受科学的学前教育, 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也会使得家庭和社会面临更沉重的负担。“每个幼儿都有权利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这一理念显示了每个幼儿在人格和人权上都是平等的, 即使是特殊儿童, 他们也应该享受和正常儿童同样的受教育权利。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起点。所以, 大力发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2. 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

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的特殊儿童, 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 其中有的学生缺乏语言基础和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尝试。特殊学校就只能从最基础的学前教育做起, 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 来矫正和弥补他们的缺陷。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本来就受到残疾的影响, 而因为学前教育的缺乏, 他们还要额外学习更多的东西, 所以他们的发展水平要比正常儿童的低。如果能够在特殊儿童学龄前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 给他们打下日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他们也就不会在义务教育阶段那么吃力, 特殊教育的质量也就能得到提高。所以说, 进行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能够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

3. 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帮助社会减轻负担。

由上述可知, 开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帮助特殊儿童家庭减轻负担, 同样的, 社会作为一个大的家庭, 开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 也能够帮助减轻社会负担。这是因为学前教育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能够促进特殊儿童父母安心、积极工作, 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另一方面, 如果对特殊儿童进行了特殊教育, 那么就会大大减少社会在特殊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投入, 间接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

四、结束语

总之, 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对儿童本省、儿童家庭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重要性, 对整个教育事业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国家、社会及民众应该提高对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从各个方面团结力量, 促进特殊儿童学前入学率的提升、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从而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佳颖.加快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7) .

[2]李鑫宇.有关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意义及问题的探讨[J].才智, 2011, (22) .

篇4:浅析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家庭教育;包容赏识;以身作则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很有道理。有学者研究表明,儿童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如果父母在这段时期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另外,孩子出生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中,与父母待在一起。父母的言行随时随地都影响着孩子,他们可以说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尤其是在行为习惯方面,家庭教育的作用绝对要大过学校教育的作用,这也就是老师为什么经常抱怨“好不容易改掉了某某身上的坏习惯,怎么回去过了个周末又原形毕露了”。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教育在儿童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更加不会放松对孩子的教育。从孩子在母亲肚子里时就开始进行胎教,孩子出生后又抓紧启蒙教育,孩子长大后更是这个兴趣班,那个培训班的上,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落人后。但是,辛苦付出的父母很多时候得到的只是孩子的误解和埋怨。据调查显示:对父母不满的少年儿童达到90%。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究竟我们的家庭教育失落在哪里?究竟我们的家庭教育出路在哪里?

一、包容教育

前几天看了周弘先生的《给父母们的50个忠告》,我深刻意识到现在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是父母不想教好孩子,而是父母不懂得如何去教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博大、最无私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身无可厚非,古代“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也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出人头地。但有些父母由于希望孩子成才的希望太过迫切,常常不顾孩子本身的能力、兴趣、意愿,强制孩子学习。很多家长把学习成绩当成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还常常利用星期天和假期请家教、学奥数、补英语,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兴趣,最终孩子由于失去自我支配空间的能力而出现厌倦学习、厌倦父母的心理,这无异于拔苗助长,从而引起孩子的反感。另外,父母之间盲目的攀比也是今天家庭教育失落的原因。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孩子总是听父母说某某比自己强,不由得对自身能力产生质疑甚至于失落,从而引起自卑心理;二是孩子对父母口中那个比自己强的某某产生嫉妒心态。无论是自卑心态还是嫉妒心态,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周弘先生的女儿婷婷是个因注射庆大霉素而致失聪的残疾人,他却坚信女儿的身体里有不输常人的潜能,用无悔的父爱给婷婷坚定了信念,让她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周先生的成功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做比较,他就是他,独一无二的,对于他的缺点我们要包容,对于他的优点我们要赏识。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自信、自立、自强,才能挖掘出自身的能量。

二、赏识教育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若与我们的潜能相比,我们只是半醒状态。我们只利用了我们的肉体和心智能源的极小一部分而已。往大处讲,每个人离他的极限还远得很。他拥有各种能力,就看能不能唤出它们。而慷慨的赞美就是唤出它们一部分的一个有用方法。”小杰是我们班的后进生,每次考试都稳坐班里倒数第一的位置。一次无意中与同学聊天我了解到如果小杰考100分,小杰的爸爸会打他,考零分反而什么事儿都没有。听后我大吃一惊,到底是对孩子失望到何种程度,父母才会说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话啊。其实小杰的脑子并不笨,只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并且缺乏适当的学习方法。后来我与小杰的父母进行了交流,谈到孩子,小杰的父母一脸无奈,说道:“以前对小杰的学习还是很关心的,他需要什么我们给买什么,不懂的也教他,对他进行辅导,可学习就是没有起色,很是失望,后来久而久之就不管他的学习了,也许小杰天生就不如别人吧。”我说道:“小杰还是个不错的孩子,在平时班级的大扫除工作中,他都很积极,并且他一点都不笨,我们必须发现他的闪光点,积极给予鼓励,并且利用小杰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他还有救的。”听了我的话,小杰父母的神情顿时轻松了许多,仿佛看见了希望。在后来的学习中,我积极发现小杰的优点,即使很小,也及时地对他加以肯定。从此,小杰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成绩也进步了,父母又重新对孩子有了信心,班里的同学也对小杰刮目相看了。

三、以身作则

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父母,他们总认为孩子还小,哄哄骗骗就过去了。殊不知孩子的心灵是非常敏感的,父母的一次言行不但可能会被他们牢牢记住,甚至还会影响一生。比如,有些父母常常给孩子开空头支票,事后又不兑现承诺,久而久之,孩子不但会对父母失去信任感,而且自己也会遗忘诚实的可贵。另外,父母的其他一些行为也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孩子,在我的班里就有这样的家长,孩子的父母都非常好赌,每天孩子放学回家做好晚饭,还没等孩子吃完,夫妻俩就携手走进小区的棋牌室里打麻将了,临走时还教育孩子要在家认真完成作业,好好看书。试问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怎么可能有如此的自觉性?如果真是这样,孩子还能称作孩子吗?成年人都没有自制力,还能要求孩子有吗?家庭教育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作用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儿童行为的受暗示性很强,他们非常容易模仿在自己心目中有威信的长者的行为,尤其是父母、老师的言行。家长应先重视自我教育,父母必须先孝敬长辈,才能要求孩子孝敬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凡是不允许孩子做的,自己应该带头不做,使自己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知识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带领其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总之,我认为只要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因材施教、以身作则、不溺爱孩子,并经常与孩子沟通,与老师配合,就一定能够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陈霞.柏拉图的儿童教育观评析[J].语文学刊,2009(15).

篇5: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孩子习惯的养成与人格的塑造,父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决定性的影响。那么家庭当中怎样教育孩子呢?这是每一位家长一直在关心、探讨和学习的话题。

本人有两个孩子,儿子11岁,上小学五年级,聪明内向,成绩不算好也不算差;女儿4岁,上小班,聪明可爱,有点淘气爱撒娇。本文就亲身经历作一些儿童教育方面粗浅的探讨,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大了说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往小了说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家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

“子不教,父之过。”古人对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早就有深刻认识。许多家长以工作忙、没时间、文化低教不了为理由推诿教育孩子责任,有依赖学校教育孩子的心理。教书育人,教书是学校教育完成的,育人主要还是靠家庭教育。只有二者结合起来,互补才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家长要和孩子做朋友

家长与孩子首先要做朋友,其次再做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忽视家庭教育,或者想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替代家庭教育,从而达到培育优秀儿女的目的,那是天真的幻想。家庭是孩子生活的基本场所,在这接受了最初的和最长时期的教育与影响。家庭教育是其他类型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特别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可以对学校教育效果较弱的方面,如对子女的品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等等进行弥补,所以平等的面对孩子,显得相当重要。因为只有当父母做到平视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像面对朋友一样去沟通相处。遇到问题,家长不要急于发表意见和看法或是主动代劳,要让孩子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完成,支持与鼓励孩子,多表扬少批评。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并尽量满足孩子正常的合理的需求。儿童期不存在是非观念,有时候在大人看来是错误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津津有味的,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作为父母尽可能去满足,不去干涉与纠正,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与空间。与孩子交流态度要诚恳,语气要亲切,要有耐心和爱心,不厌其烦的让孩子真切感受到你爱他,真心诚意的帮助他,和他交朋友。

有好多家长,孩子不好好学习或做错事时,就对孩子诉苦抱怨,这种做法是不正确,是完全错误的。有些家长因孩子学习不好,教育孩子说,我辛辛苦苦的努力工作,省吃俭用就是为了你,可你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我吗?我是那么爱你,总是把好吃的留给你,给你买漂亮的衣服,我却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衣服!你这样做,你有良心吗?诚然,你这样对孩子说了,你心里是舒服了。可你知道不,你给孩子幼小单纯的心灵增加了多么沉重的负担!

平等的对待孩子,把孩子当朋友非常的重要。

二、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一出生,就和我们形影不离的生活在一起,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时刻观察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并无意识的以此为榜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他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孩子能学习吗?父母都在看书、看报,孩子也会跟着看书的。

就在今天早上,在幼儿园对面的天天面馆,我看到一个爷爷带着孙子吃面条,刚进门我就注意到了他们。孩子目测应该是中班的年龄,孙子一脸的不高兴跟着爷爷进来了,爷爷不停的问孙子吃什么面,孙子一言不发,默默低着头。爷爷自顾跟老板要了一晚汤面,端到孙子面前,孙子可谓是大发雷霆,眼神犀利像是面对敌人一样质问:“谁让你给我汤面的?”看到这里,我就皱眉头了。然而,更离谱的还在后面,接着就是爷爷想方设法的哄孙子吃面,孙子始终是倔脾气不配合,爷爷这期间还在跟孙子商量是不是换包子吃还是其他,孙子始终就是不搭理,甚至用那稚嫩的小手拍打爷爷,表情充满了愤怒。最后,爷爷想带走孙子,孙子赖在空调边上一动不动,拖也拖不走,问什么都不搭理。这时候爷爷非常的无奈,因为上学时间快到了啊,就打电话给孩子妈妈„„我当时就在想,不论什么原因,孩子这种不可商量、自私、倔强的脾气绝不是一天养成的,跟父母平时的说教、溺爱、或是隔代抚养一定是分不开的。“言传”多于“身教”,教育不仅仅是通过“言传”来完成,还要通过“身教”在受教育者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是教育的示范功能。多数家长手中的“尺子”只对人不对己,是用来约束和衡量子女的,在自己身上没有作用。因为在社会上跌爬滚打,不少家长已养成了这样那样的陋习。因为知道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就会明确的规定不许如何如何,子女们开始自然是遵照执行,但不久就发现父母却在犯着类似的错误(比如:闯红灯、粗暴的对待他人、说脏话谎话、赌博、酗酒、打架斗殴等),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其子女会“斗胆地去实践”一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极易模仿的对象,是孩子评判是非的活标本。父母言行不一致的作法不仅有损自身形象,往往还会事与愿违的推动孩子向错误的边缘迈进。

要想使孩子有良好的品德,就必须从小好好培养。让我们来看两个例子:一个周末,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接孩子时,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问:“是小朋友抓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星期一去了狠狠地抓他。” 一位小学生做错事,遭到同学的嘲笑,其父听说后,气冲冲地赶到学校:“打他,打伤了我出医药费!”真是可悲啊!在这种近乎病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这两位家长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他们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样的家庭教育是绝对不行的!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

孩子在潜移默化当中有样学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三、对待孩子,家长必须说到做到

家长承诺孩子的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会伤孩子的心,当然,你在孩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也会因此而受损,孩子会认为你说一套做一套,如此几次,孩子就会不再相信你,更为可怕的是,他会以你为榜样去对待同学或朋友。你能做到,就承诺,做不到就不要承诺。

四、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也要应尽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跟小朋友相处的怎么样?一天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其实,沟通是无处不在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有一次,我带女儿去超市,她喜欢一种糖果,跟我商量能不能买一些,经我同意然后她拿了两个。我就问她为什么要拿两个?女儿天真又懂事的告诉我:还有哥哥一个。作为父亲的我,非常的欣慰,瞬间觉得四岁的女儿懂得了亲情与爱心,懂得分享。

五、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今社会,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显得相当重要。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一生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智力因素;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习惯,即非智力因素,也就是综合素质。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中国家长下班回家,见到孩子会问“考了多少分”,而欧美家长则会说“今天有什么发现”。从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所致,而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扼杀,而是得到了顺利成长的结果。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另外,本人非常赞同德国的幼教理念:快乐童年、快乐学习。反对早教,儿童应该无忧无虑毫无压力的去度过童年生活,不要把父母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美其名曰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实则是扼杀了童年的乐趣。

篇6: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家庭扮演重要角色,家长的支持是儿童最重要的支持系统。

2.家庭环境中也要执行IEP,对计划的实施、评量和督促。

3.母子间信赖感、安定感是孩子人格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情绪)。

4.母亲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5.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

6.家庭环境潜在的教育因素影响儿童的正常健康发育发展。

二、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1.对于特殊儿童的成长家长最关心,期望值也是最高。

2.家长最了解孩子的优缺点和细微变化。

3.家长能抓住孩子的最佳情绪状态,进行适当的情绪教育。

4.家庭是一个很自然、轻松、具有功能性的环境,家庭适应是其重要学习课程。

5.现实需要:学期特殊教育缺乏,家庭教育紧迫。

三、正确的家庭教育态度

1.家长要对孩子有合理要求,与教师合作关系。

2.家长以身作则。

3.家庭成员对孩子态度一致,家庭与机构要求要一致。

4.不要把孩子不哭当成教养信条。孩子的哭声,本来是本能,但只要孩子一哭,任何要求都满足,任何原则都放弃。久而久之,孩子的.哭声就变成了武器。逼得大人乖乖投降。

于是,专属于人类的智慧、文明、规则、礼貌,全部退让给孩子的哭声。

于是,孩子的社会性逐渐消失,或者因此压根就没有得到发展。

于是孩子发现,用原始的哭闹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何乐不为呢?

5.不要给予错误的爱。

如何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在整个康复训练中占重要地位,家庭教育的比重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进度。因此我们愿意以以下方式更好的帮助和指导家长教育。

1.提供书面的家庭作业,就家长的反馈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

具体操作如下:家长准备一本家庭作业本,在本子上记录家庭训练反馈。(最好每次都给予反馈,至少一周给予一次反馈)

2.家庭训练视频给予专业意见和指导,如有条件可拍相同训练目标视频,提供学习。

具体操作如下:家长将训练视频发到家长沟通群里,不要私发,即使任课老师没空,也会有老师给予指导。

篇7: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分析农村学校班主任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并探讨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班主任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1]。农村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但由于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缺乏父母的引导,相对来说更容易走上极端,影响其心理发展。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重点。

篇8: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阶段的理性思维赖以形成的知识吸收与相应训练还未开始, 更未能得以模式化, 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处于一生中最为活跃的状态。儿童美术教育和艺术的创造属性密切相关, 儿童需要通过艺术培养来塑造坚强的自信心、自我展现的欲望及其创造力, 若无法施以合适的教育, 其所承载的创造力潜能便会因后天逐渐接受的理性思维而日渐削弱。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很早便意识到儿童美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密切关联。他曾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写到:“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 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 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创造的儿童教育, 不是说教育可以创造儿童, 儿童的创造力是人类至少经过50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 所获得而传下来的才能之精华, 然而发挥或阻碍, 加强或削弱, 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也是环境。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 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 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 使他长得有力量, 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1918-1970) 就曾指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 不要用学校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 鼓励独立工作——进行创作。”因此, 色彩、线条、形状正确与否, 是否符合日常的思维意识并不重要, 而尊重学生对于世界的独特认知与审美, 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营造空间, 才是儿童美术教育真正的本质诉求。儿童美术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儿童美术感知与思维的构造者, 而非灌输者。这种构造并不是传统教育意义上对于受教对象的辖制, 而是一种“自主”空间的搭建。在搭建的过程中, 教师应弱化陈旧教育方式中的“标准化”美术技巧, 而倾力于激发、引导孩儿童的个性表达, 注重发挥儿童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美术教育对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在他们的认知世界中, 所有事物都具有生命, 儿童往往都会将它们拟人化。在儿童的绘画创作中可以看到能够“行走”的楼房、“微笑”的茶壶、“古怪脾气”的狂风、“乐于释放能量”的烈日等等……与以往限定描绘对象和运用材质的美术创作方式不同, 在“主题性创作”中, 美术教师只需在创作之前限定创作主题。比如, 要求以“变化”为题目进行创作。在开始前让儿童尽情发挥想象, 直至创作出自认为可以称之为“变化”的画面, 并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例如:“冰块的融化”“人的成长与衰老”“城市的千变万化”“一年四季的更替”都可以成为想象的对象, 同时无需限定创作的材料与形式, 鼓励学生发现并运用一切可用的创作媒介。可以说, 教师对于儿童创作的介入越少, 就越能彰显出“美术”自身对于孩子的包容度, 从而极大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儿童的美术教育中, 可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还有“通感”教育。通感教育指在美术教育中与音乐、戏剧、文学、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关联性。比如通过聆听各种音乐从而感受不同的节奏和情境;或根据戏剧和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再创作, 经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再加工, 将其诉诸于不同形式美术创作的表达中来, 是各种艺术形式启发下的多元化创作。由此看来, 美术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儿童的其他感官, 如听觉、触觉、肢体语言等, 并在相互置换与混合的基础上挖掘他们的审美直觉本能。通过这种互动游戏式的美术教育历程, 可以将孩子的创造禀赋最大化地进行发掘。儿童时期的美术活动, 正是经由逐渐感知、了解客观世界过程中将其对象化的视觉方式, 这种图像的营造正是对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儿童在探索过程中的绘画作品可能是幼稚、粗糙和不完美的, 但在此过程中, 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满足, 情绪得到了宣泄, 心智得到了发展,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超过了艺术本身, 个性与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展。

因此, 造就适合于其自身特点的美术创作空间, 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问题所在。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进化的源泉。”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 我们应通过美术教育, 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丰富他们的想象储备, 通过开放性的教育模式让儿童在早期的生活体验中激发出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开放性、扩散性的思维方式,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 必须摆脱单向思维的干扰。美术教育可训练儿童运用“多向”“逆向”“反向”“综合”“变通”“变异”多种思维方式思考并表达问题, 对其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起着直接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创造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滕守尧.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3.

[2]R.J.斯腾伯格著.超越IQ——类智力的三重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R.J.斯腾伯格著, 吴国宏, 钱文译.成功智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4]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Z].教育, 2011 (13) .

上一篇:劳务借用协议书下一篇:c语言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