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语言文字”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2024-04-07

“国家语言文字”建设工作自查报告(精选8篇)

篇1:“国家语言文字”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创建工作

自查自评报告

Xxxx现有教职工xxx人,其中一线教师xxx人,普通话达标率100%,普通话二级甲等的xx人。为增强全体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广普通话的参与意识,促进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专职推普导师一名。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具体详细的活动方案。通过悬挂横幅,布置橱窗,利用板报、广播等方法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并通过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师生诗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文艺演出、书法比赛等活动,营造氛围,增强师生自觉“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意识,提高师生普通话应用及板书教案的书写水平。现将我校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达标评估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健全机构,宣传发动

1.健全机构: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任组长,成员有分管副校长、各年级主任以及宣传、后勤保障等相关人员。每个成员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到创建评估工作中来。

2.宣传发动:学校召开动员大会,统一部署创建准备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印制达标内容、标准和要求等材料,使全校上下熟悉创建内容,增强创建意识;由教科室印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和《评估指导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并认真组织学习。对近三年来在公务活动中使用规范字(公文、印章、简报等用字)和公示性用字(标志牌、名称牌、指示牌、板报等)的情况进行自查和整改。

3、制作标语、口号: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力度,制作标语、口号、条幅等,使全体师生了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义。

(1)在校园南楼醒目处悬挂永久性宣传标语——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建新xx。

(2)教师办公室、会议室放置“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桌牌。

(3)教室墙壁、教学楼道等处张贴精致美观的“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普通话,通天下”等标语。

(4)制作推广普通话的条幅,在校园醒目处悬挂。4.强化队伍:通过会商、座谈、调查、学习,提高创建工作小组的工作水平,做好创建过程中对政策、法规、评估标准、操作办法等的解释工作,确定xxx同志为创建联络员,协调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二、开展活动,注重实效 1.抓好普通话培训测试。动员本单位未达到普通话测试等级要求的人员参加市语委组织的普通话测试报名和考试工作。此项工作已于本月20日全部完成。

3.抓好“双推”活动。配合市语委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工作,具体完成工作如下:

①开展 “规范社会用字、创建文明城市——啄木鸟行动”,学校组织学生对校园内及学校附近的主要街道、重要公共场所的广告、标牌等不规范用字进行检查,并将情况反馈给学校团委,以求清理。校内和校外共找出20多处问题,均已上报或整改。

②在初一年级开展了“中小学生亲近母语讲故事比赛”活动。

③在初二年级举行了以“诵读经典,传承文明”为主题的中小学生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活动。

④召开师生迎检宣誓大会。创建工作组长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进行了专门动员,各年级也利用升旗仪式时间进行了宣誓大会,在全校营造创建氛围。

⑤组织全校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竞赛活动。以上各项活动均在学校校园网上进行宣传报道,让全体师生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

三、归类整理,完善档案

此项工作由档案室xxx老师具体负责。各相关部门将创建工作的各项材料统一送档案室,x老师已将这些材料按要求分门别类地装入档案盒,并不断充实、调整、完善,以期完全符合检查标准。

四、存在问题

对照《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任务分解表》标准,我们清楚地看到:我校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方面,扎扎实实地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部分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一时间还不能很好地把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发音不标准,平翘舌不分,在课堂上时不时地插入方言,影响课堂效果。

2、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用普通话,课下用方言,不能养成进入校园就使用普通话的习惯。

3、极少数教师的板书和作业批改用字不够规范,书写不够认真。

4、有的教师没有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当成一项长期工作来对待,存在应付现象。

五、努力方向

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长抓不懈、不断完善的日常工作,我们将发挥集体智慧,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深入,使“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思想深入到每个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中,确保顺利完成本次的检查验收工作,推动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Xxxx中学

2015年12月24日

篇2:“国家语言文字”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幼儿园“迎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办法》,认真落实国家、省、州关于加强语委指示精神,结合本园实际,并对照《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指导标准》将自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措施、做法

市机关幼儿园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了园长牵头任组长,分管副园长执行实施,培训小组检测,班级教师和部分保育员为成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其中,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承担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所需资金的落实;分管副园长负责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的督导,策划,组织实施;培训小组负责宣传推广、教职工培训、督促检查用语用字情况。校园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推普信息员收集整理语言文字各项信息档案。各班教师,保育员负责班级师生语言文字工作的具体开展。我园结合本园实际,制定了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方案,对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师生的普通话水平和用字规范化水平得到提高。

二、加强宣传力度,形成浓厚氛围

首先,校园大门处竖立语言文字永久标语牌,校园各个区域设立语言文字工作标语。园内各部门开辟不同内容的语言文字工作专栏。其次,幼儿园定期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集中学习语言文字相关的政策法规。及时通报国家、省、州、县各级语言文字工作动态。了解单位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幼儿园还主动承担起指导家长的义务,为家长发放相关宣传资料,指导家长及时了解班级近期推普活动安排。最后,园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收集家长反馈意见,自查整改,努力让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深入人心、深入孩子生活,深入幼儿家庭。

三、在各项活动中,突出语言文字工作的中心地位。

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为实现“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我园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为契机在园内组织听课、评课活动等,纠正各种不规范用语用字。教师之间展开互评互查,发现计划、总结,备课笔记,教学笔记、保育笔记、板书、宣传栏等出现不规范用语用字的及时纠正。园培训小组抽选语言文字基本功牢固的老师担任培训员分类开展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内容包括汉字注音,声韵调值,词语变读与朗读。并通过开展“教师演讲比赛”、“教师书法大赛”“幼儿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训练教师和幼儿的普通话,提高教师和幼儿的普通话水平以及规范化用字的水平。

四、严格自查落实整改不断提高

我园从12月初,在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下,进行了专项自查,我园语言文字工作已初见成效。,用语文字已很规范。规范公文用字方面,我们着重强调公文的书写和格式。公文、公章、简报等公务用字和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宣传栏、标语等公示性用字,,都做到规范使用,不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和国家命令禁止使用的二简字,并严格避免错别字。

篇3:“国家语言文字”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欢迎大家光临!年往年来又一年, 在这迎新纳福的新春座谈会上, 我代表主办单位向大家拜个年, 祝大家新年工作进步, 幸福安康!这次座谈有三个内容:

1. 向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的理事和各级领导汇报一下去年学会工作的情况;

2. 汇集智慧, 请专家、学者们为国家语言文字智库的建设出谋献策;

3. 迎接新春, 共话友情。

去年, 学会在北京市社科联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 在学会的同仁和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 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我们组织了“世民汉字快速记忆法”、“汉字意形书写法”、“对称码输入法”3 次专家研讨会和6 次书面语言文字大论坛;刊发了100 多幅的书画作品;举办了2015 年新春联谊会;召开了“汉字与中国文化高峰论坛”, 国内外有100 余位的专家、学者、留学生与会, 为宣传会议成果, 还制作了视频。这些活动在学界和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光明日报》、《语言文字报》、《汉字文化》、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都做过报道, 或刊发过相关的文章。会刊《汉字文化》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大力支持下, 订数增长, 在学林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从去年起, 《汉字文化》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 分为理论卷和教学卷, 把理论和应用结合起来, 全方位为学术界和教育界服务。改刊后的《汉字文化》从原来年6 期百万字, 增加到年24 期400 多万字, 工作量大为增加, 但编辑部的同志尤其是几位负责同志不畏困难, 努力拼搏, 想方设法去做好工作。这里, 我代表学会为他们的奋斗精神点个赞!同时, 衷心感谢上级的各领导部门和同仁、朋友对学会工作的大力支持!

但成绩只能说明过去, 未来尚需我们去奋斗。今年, 我们学会除了继续做好日常的各项工作外, 还要积极、主动参与国家语言文字智库的建设。创新是学科和国家发展的灵魂, 智库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为了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国家制定了“一带一路”的伟大发展战略。按照“一带一路”目前的规划路线, 其沿线国家达64 个, 这些国家所使用的国语及官方语总共有60 余种, 同时还有数量繁多的民族语言和许多复杂的文字。为服务于这一伟大的战略, 2015 年3 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了《国家语言文字智库建设规划》, 同年11 月2 日又在徐州成立了“中国语言文字智库联盟”。我会人才荟萃, 云集了一批学养深厚、视野开阔、勇于开拓创新的专家、学者, 他们在语言文字学界、教育界、计算机界、书画界都颇有影响。此外, 我们还有《汉字文化》杂志、“语言文字大论坛”、“培训中心”、“书画院”等学术平台。今后, 我们将进一步开发我们的资源, 在《汉字文化》杂志上开辟“语言文字智库”专栏, 举行各种活动, 为专家、学者们出谋划策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篇4:“国家语言文字”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一)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的背景分析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已由原来的单一改革转向政治、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和民生等多领域的综合改革,改革的重点转为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综合配套改革。自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建设上海浦东新区以来,又先后批准建设天津滨海新区、重庆市和成都市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些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都肩负着深化改革开放和探索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双重任务。

2009年12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明确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单位建设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结合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和云南省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国家在旅游综合改革方面初步构建了“一省一岛一市”的格局,桂林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地级城市。

(二)“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热点问题调查背景及目的

桂林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面临着许多困惑与挑战。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把旅游业提到了“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为桂林旅游“二次创业”指明了方向。

“桂林山水”是我国对外交流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桂林旅游业被称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缩影和“风向标”,一直以来深受国家重视。“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决策部署,为桂林赢得了旅游综合改革先行先试的重大政策。这是桂林旅游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千载难逢的机遇,承载着500万桂林人民的关切与期待。

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不仅激发了地方政府和百姓的激情,也引发了旅游学术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对怎样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社会各界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对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

在国家有关部委、局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下,在桂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已于2011年7月份上报国务院。2011年10月25日,作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广西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区的桂林世界旅游城正式拉开建设序幕。

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各界对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认识,在市委党校第21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安排的这次社会调查中,我们第三组第二小组的6位学员选择了“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有关热点问题的调查,由陈园月同学负责策划和执笔,主要从认识程度、支持力度、建设范围、制约因素、建设重点等10个方面开展了此项调查。

(三)调查时间:2011年11月30日2011年12月10日。

(四)调查方法及样本分布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总样本量为1000份,根据对桂林旅游发展的密切程度分为旅游从业人员、旅游专业学生、机关单位、市民、游客、专家学者等6个群体,样本量分为200、100两个档次。其中,旅游从业人员、高校旅游专业学生、机关单位和市民的样本量为200份,游客和专家学者的样本量为100份,具体样本分配(见表1)。

本次调查回收有效样本990份,有效回收率为99%。本次调查得到了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深深感谢。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社会各界及游客对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有关热点问题的看法。问卷提出了以下10个问题:

1.你对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_______。

A.很了解()B.一般了解()

C.很少了解()D.不了解()

2.你对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可以_______。

A.大力支持()B.一般支持()

C .很少支持()D.不能支持()

3.你认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_______解决桂林的问题。

A.可以根本()B.可以大部()

C.可以少量()D.不可以()

4.你认为实现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的目标需要_______才能实现。

A. 3年()B.. 5年()C. 10年()

D.很久以后()

5.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条件________具备。

A.已经完全()B.已经大部()

C.已经基本()D.还不()

6.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应该把_______放在首位。

A.民生()B.生态()C.改革()

D.发展()E.其他()

7.当前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最缺乏的是_______。

A.上级支持()B.民众支持()

C.资金支持()D.发展思路()E.其他()

8.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应该在_______范围内进行。

A.仅限于旅游部门()B.重点领域()

C.市区()D.全市()

9.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首先要在先行先试。

A.管理体制()B.旅游模式()C.利益分配()D.公共服务体系()E.其他()

10.将长期制约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的因素是_______。

A.法规建设()B.自身实力()C.合作能力()D.人才()E.其他()

表1调查样本量分布

二、对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了解

自2009年底确定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社会各界对建设更加强大的桂林旅游经济充满了期待,对有关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报道的关注度非常高。从调查的结果看,对“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有所了解的占到了61.43%(如图1所示)。

图1对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了解情况

(一)各群体对“试验区”的了解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很了解”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群体比重最高的是市民,占受调查市民的32.50%,说明对外宣传的效果明显;其次是专家学者,占受调查专家学者的24.21%。

在接受调查的不同群体中,对“试验区”有所了解的群体占了大部分,其中,最高的是机关单位和专家学者,分别占到了70.85%和60%,成为了解程度最高的群体。但在调查中也发现,来桂林旅游的游客和旅游相关专业的学生对“试验区”的了解程度较低,没有超过30%,说明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还需在大学校园和其他省市加强宣传活动。

图2不同群体对“试验区”的了解情况

(二)各群体对“试验区”的支持力度

旅游业已成为桂林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代表桂林形象和地位最响亮的品牌。随着国务院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面对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发展期,人们对“试验区”建设表现出极大的支持力度,85%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表示支持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其中,持大力支持态度的超过了一半,占到了56.84%。

图3对“实验区”建设的支持力度

从各群体来看,专家学者、市民和旅游从业人员对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热情较高,大力支持的比重分别占到了74.74%、63.5%和61.39%。持“一般支持”以上的比例占到了93.07%。

其次是专家学者和机关单位,支持比例分别为92.63%和90.45%。

图4各群体对“试验区”的支持程度

(三)“试验区”建设的周期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与一般的改革试验不同,特别强调改革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整体性原则,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应该积极探索对制约旅游、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改革试验,通过先行先试,构建起“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桂林旅游发展模式。“试验区”建设的周期应该是长期化、动态化的过程。

图5“试验区”建设周期(一)

在对“试验区”建设周期的调查中发现,一半左右的专家学者和机关单位调查者认为“试验区”建设周期是10年,38.78%的受访游客也保持这种观点。40%左右的市民、旅游专业大学生和旅游从业人员则认为只要5年的建设周期就可以了。但持“很久以后”观点的受访者也不在少数,其比例达到了16.75%,说明有不少的群众对“试验区”建设信心不足,持悲观态度

图6“试验区”建设周期(二)

三、对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看法

(一)“试验区”建设的条件是否具备

桂林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桂林经济社会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在调查建设“试验区”的条件是否具备时,87.88%的人们都认为建设条件已经具备。

图7“试验区”建设条件是否具备(一)

各群体中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条件已近成熟。其中机关单位和市民最乐观,94%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建设条件已近具备;最悲观的是旅游专业的大学生,20.1%的被调查者认为建设条件还不具备。

图8“试验区”建设条件是否具备(二)

(二)“试验区”能否解决桂林的问题

桂林旅游产业正处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机遇期,面临从规模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从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迈进。目前,旅游对财政收入增长贡献有限,旅游市场某些方面还存在较为混乱等现象,具有“规模较小、经营较散、竞争较弱、效益不高”等特点。借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桂林改革试点时机,统筹兼顾,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努力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实现桂林旅游业的跨越发展。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对“试验区”建设持乐观态度,都期待“试验区”建设能解决桂林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促进桂林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11.29%的受调查者认为“可以根本”解决桂林的问题;55.95%的受调查者都认为“试验区”建设“可以大部分”解决桂林所存在的问题;28.93%的受调查者认为“可以少量”解决桂林的问题。

图9“试验区”建设能否解决桂林的问题

(三)“试验区”建设的制约因素

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制约因素很多,有法律法规方面,也有自身实力、人才因素,还有与其他地区、城市、企业的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从调查结果看,认为自身实力是影响“试验区”建设最重要的因素,占被调查者的32.36%,其次是人才因素、合作能力和法规建设,分别占22.27%、21.81%和19.8%。

图10“试验区”建设的制约因素

(四)“试验区”建设最需要的支持

虽然桂林旅游业是桂林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桂林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体制性、机构性的问题,建设好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迫切需要上级的支持、民众的支持、资金的支持和发展思路支持。从调查结果看,建设“试验区”最需要的支持是资金的支持,其比例占到了38.03%,其次是发展思路和民众支持,分别占到了22.67%和21.23%。

图11建设“试验区”最需要的支持

从各群体的调查看,不同的群体对“试验区”建设最需支持的看法不同。其中专家学者、市民认为最需要的支持是发展思路和资金支持,只要思路正确,有资金发展,“试验区”建设就一定能很好的开展起来;游客认为最重要的支持是资金和上级的支持,机关单位、旅游专业大学生和旅游从业人员都认为资金和民众的支持是最重要的。

图12各群体认为“试验区”建设最需要的支持

(五)“试验区”的建设重点

桂林属喀斯特地貌,环境脆弱。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首先要以生态保护为重点,“试验区”的改革和发展不能以牺牲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调查结果显示,33.62%的人持此观点;其次27.8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关注生态保护同时,要注重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试验区”改革和发展建设的成果。在“试验区”的改革和发展中,应紧紧围绕“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多个层面来做文章,大胆提出新概念、新理念,大胆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大胆创新推动桂林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

图13“试验区”建设重点

(六)“试验区”的建设范围

就“试验区”的建设范围,有人认为应该进行“颠覆性革命”,在全市范围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突破现有格局;也有人认为要在“试验区”上做文章,要敢为人先,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更要从全方位思考,跳出桂林看桂林,不要仅仅就旅游谈旅游;还有人认为应该在重点项目、重点领域进行突破。从调查中看出,47.1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从全市范围内开展;32.63%的被调查者认为从重点领域突破,率先建设,总结经验在全面铺开。只有7.88%的受调查者认为“试验区”建设仅限于旅游部门,由此说明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高度”是国家级,而不是桂林和广西层面;试验区的“宽度”是“综合”,而不仅是旅游;所谓“试验”,就是要大胆地尝试,做前人未做过的事;所谓“改革”,就是摈弃旧的、制约桂林发展的一切东西。

图14“试验区”建设范围

(七)“试验区”先行先试方面

在“试验区”先行先试方面,不同的群体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专家学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侧重“管理体制”的先行先试;机关单位和旅游专业的学生则认为把“旅游模式”作为先行先试的重点;市民对“公共服务体系”比较看重;游客认为“旅游模式”和“管理体制”都比较重要。

四、主要结论

总体上讲,社会各界对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有一定的认识,都希望桂林乃至广西应当紧紧把握并抓住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桂林旅游产业的“第二次”升级,又好又快发展。通过本次调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60%以上受访者都对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有一定的了解。进一步加强宣传仍有必要。

2、85%以上的受访者对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持支持态度,其中56%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大力支持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图15“试验区”先行先试方面

3、大部分受访者对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表示乐观态度,认为通过“试验区”建设可以解决桂林旅游存在的大部分问题。

4、接近40%的被调查者认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周期是10年。

5、87%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桂林存在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条件,是一次难得的历史发展战略机遇。

6、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重点是在改革和发展中关注生态保护和民生建设。

7、在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过程中,最需要的是资金支持,发展思路、民众支持和上级的政策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8、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不是旅游部门的事,是全桂林、全广西的大事。“试验区”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开展先行先试。

9、在先行先试方面,着重注意旅游模式的改革,同时坚持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0、制约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于桂林自身方面。在千方百计发展桂林自身旅游的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和法规建设,并积极开展旅游合作,共同推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五、调查感言

这次社会调查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从调查问卷内容的拟定到调查问卷的发放,整个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试验区”的关心和期盼,感受到了我们组同学的凝聚力和团结一心的干劲。这次社会调查的顺利完成,要感谢协助配合我们的所有人,更要感谢指导老师陈宪忠教授、旅游局林业江局长、商务局李志刚局长、人大旅游委阳正良副主任及旅游局人教科江明辉副科长对我们的帮助和指导。

篇5:“国家语言文字”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上级部门通知要求,我校本着夯实语言文字工作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思想,认真对照评估内容和要求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自查自评活动,不断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努力构建语言文字工作长效机制。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管理

1、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法规,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重要意义,搞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 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标准严要求,将规范用字作为重点,对于学校的名称牌、公章、标志、宣传标语、板报、教案、学生作业、手抄报的用字要求严格遵照规范用字标准用字,在学校的各种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教职工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

二、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到日常教学管理之中

1、教学管理

积极教师在思想上认识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不只是语文教师的事情,也是所有为师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要求每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措施,把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同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发挥课堂教学,尤其是发挥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求语文教师把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纳入语文教学全过程,既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又注重给学生创造朗读和口语表达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能力和规范汉字书写水平。要求教师做到上课、教案、板书、课件、作业批改和评语等不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不写错别字,正确、认真书写,做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同时要求教师加强学生书写练习,端正写字姿势,训练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汉字的习惯。

2、将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中

(一)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舆论氛围。

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工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首先,重视加强环境建设,在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师生集中活动的场所张贴推普宣传画报和标语。另外充分利用国旗下演讲、主题班队会、班级墙报等,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法规,在校园内营造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浓郁氛围,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3、强化意识,形成使用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学校利用各种集会、黑板报、演讲等多种宣传阵地,强化师生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意识,要求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所有课程教学均使用普通话,并将其作为评价课堂的硬性指标;要求普通话成为工作语言,学校集体活动、会议、公务等均使用普通话;要求普通话成为生活语言,在校内,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均使用普通话。

4、强化口语实践,丰富校园生活。结合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以校、年级组、班为单位的喜闻乐见的口语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学校利用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能力。通过经典诵读、故事会、诗朗诵、演讲、竞赛、主题班队会、书法比赛、作文展评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篇6:语言文字工作自查报告

关于申报省级语言文字示范学校的

自 查 报 告

娄山关镇中心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是全国少工委授旗学校,遵义市绿色学校,桐梓县教育教学示范学校。全校1-6年级现有35个教学班,学生2325人,教师97人.我校历来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施行后,为促使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我校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长期以来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收到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现将我们自查评估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的认识,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2001年开始正式施行后,我校组织教师进行了反复学习、多次重温、多次强调,同时还集体学习了有关法律的有关条款: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扫除文盲工作条理》第六条等等。通过学习,使全校教师充分认识到:第一,学校是育人圣地,对教师而言,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的法定义务和职业要求,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职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学习和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不仅是法定的权利,而且还

求》、《教师工作总要求》、《教师基本功训练要求》、《教师基本功训练实施方案》等,这些制度和规章,明确地规定了我校教师的选聘标准与语言文字要求的捆绑,有机地将语言文字工作和教师继续教育联系了起来;同时还有《音、体、美、自然课教师上课制度》、《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学常规检查评价方案实施细则》等制度,直接把语言文字工作与教学常规管理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评分细则》清楚地把语言文字工作与教师期末绩效考核紧密地、科学地联系了起来;学生方面的《文明班级评比标准》、《优秀学生评选标准》、《语言文字工作先进班级、先进个人评选标准》等规定,把语言文字工作与学生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紧密地融合了起来。

常言道:领导是关键,制度是保障,措施是手段。有坚强领导机构的正常运转,有健全规章制度的保驾护航,加之目标明确、手段科学、措施有力,从而使我校语言文字工作一直常抓不懈,不断开拓创新,尽管循环往复但却新意无穷。

三、努力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师资素质。

我校是百年老校,人才济济、名师辈出。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学校规模不断扩张,教师自然减员不断增多,人员流动数量越来越大、新教师也相应不断增多。因而抓好抓紧继续教育,不断加强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势在必行。多年来,我校每学期都要制定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普通话和“三笔字”培训,每周星期四的业务学习从不间断,寒暑假一周

同事交往、师生交流、公务活动等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在课堂板书、备课教案、作业批改等教学业务上,自觉使用规范字,为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坚持说普通话,并强调口齿清楚,发音正确,他们十分重视汉语拼音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都要在学校领导的监督下进行拼音教学验收。直到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都是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各年级各学期期末检测中汉语拼音均占有一定比例的题量。

我校一至六年级均在每周五最后一节设置有班队主题活动课,以口语演讲交流为主,适时穿插课本剧表演、古诗文诵读、朗读比赛等。今年的课改开放日活动中,我校的班队主题活动课受到各界来宾的一致赞誉和高度评价。

我校还设有写字课,学校配发有专门的写字练习本,老师们十分重视学生的写字和各科作业的规范性。为了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写规范字的兴趣,每年六一期间全校艺术节中都设有写字比赛项目,优秀习作供学校公开展示和上交县文联在县里的文化长廊公开展示。

现在,我校90%以上的学生考试时各科试卷卷面整洁,注意写规范字;95%以上的毕业班学生能熟练认读汉语拼音音节,能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能达到语文课标听说读写方面的要求;100%的学生在师生交流、集体活动和学习训练中自觉使用普通话;数以百计的学生获得过国家、省、市、县各级的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表彰奖励。

五、丰富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规范意识。

活动,都要请我校教师和学生参加礼仪象征性服务、短小节目表演、贺词集体朗诵等。

上述各种实践活动都贯穿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主题。这些实践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不仅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增加语言文字量的积累、而且还增强了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增强了实际生活需要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促使他们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推崇和评价。

六、浓厚宣传氛围,增强教育效益

宣传氛围有感染力,工作氛围有推动力。为努力增强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促进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开拓创新,管理工作组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如下工作:

1、对师生分别进行不定期语言文字规范化书面测试。这不仅强化和巩固了师生的有关知识,而且还加大了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专门知识的宣传力度:

2、管理工作组和少先大队部在每年九月的推普周都要号召全校各班级和各部门,用板报、手抄报、标语、传单、广播等各种宣传手段宣传《通用语言文字法》,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方针、政策、目标等;

篇7: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自查报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根据《关于开展李沧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通知》的指示,本着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原则,学校对照《青岛市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综合管理: 主要成绩:

1、语言文字工作组织机构健全: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兼任主任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教导主任带领教导处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全校26个班均成立“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监督小组。

2、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措施到位: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每学期有此方面的工作计划、总结。在积极外派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语言文字及相关工作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实际应用能力。

3、建立健全了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学校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开足开齐了普通话口语课、写字课,54年1月1日后出生的教师都参加了青岛市统一组织的普通话测试,全部达到了二级乙等。学校有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在学生常规管理、教学管理及评估、教学评优、教职员工年度考核及评选先进中都有相关的规定。

4、重视宣传工作:学校张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校内设立了2处语言文字永久性宣传牌,办公楼、教学楼走廊内均设有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标语,此外学校的红领巾宣传栏及各班的黑板报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存在的问题:

1、尽管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了常规管理,但由于学校临时性事务较多,加之青岛市区划调整后,学校不少学生参与托管。要切实保证学校的托管质量,就与学校的定时训练、定期培训发生了冲突,使一些校内培训得不到及时开展。

2、学校形成了语言文字工作工作网络,有检查有改进措施,但改进力度不够。

3、由于学校教师人员紧张,整体上又呈老龄化分布,所以学校开设的普通话口语课和写字课没有专职的教师,都由语文教师兼任,因而授课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4、学校每年都能按上级要求在“推普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认为宣传活动还缺乏特色和创造性。二:普及普通话: 主要成绩:

1、教职员工普通话水平情况:

学校54年1月1日后出生的教师都参加了青岛市统一组织的普通话测试(在校普通话测试证书没有过期的例外),参测教师的测试等级都到了规定的二级乙等。

2、教职员普通话使用情况:

绝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讲课。课间时间,青年教师能注意用普通话同教师、学生交谈。

3、学生普通话水平及使用情况:

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读音节,并能运用音序查字法,在课堂和集体活动中也能使用普通话(个别外地的借读生除外)。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教职员工的普通话培训工作不是很及时。

2、教职员中普通话测试达一级乙等和语文教师中(教师老龄化)达二级甲等的人数达不到规定的比例。

3、个别学生(尤其是那些外地的借读生)普通话发音不准,还有少部分学生汉字使用的正确率不达100%。

三、社会用字管理: 主要成绩:

1、学校的名称牌、校内的标志牌、标语及教学用试卷没有繁体字、错别字、异体字、二简字。

2、教师课堂上的板书、批改作业及书写评语等用字比较规范。

3、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书写规范汉字,字形、笔顺正确。存在的问题:

教师、学生的汉字使用准确率有待于提高。

篇8:“国家语言文字”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2012年1月7日, 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主要职能是“统筹协调外国人名、地名和事物名称等专有名词的翻译工作”, 包括“组织制定译写规则, 规范已有外语词中文译名及其简称, 审定新出现的外语词中文译名及其简称”。 (1) 2012年6月20日, 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成立, 委员会主要由各成员单位推荐本领域的专家组成, 各领域设首席专家。2012年底开始, 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开展了“第一批拟推荐外语词中文译名”的调研工作, 并于2013年9月13日将《第一批拟推荐发布外语词译名表》及相关研究材料提交专家委员会审议。审议并修改后形成《第一批推荐使用外语词中文译名表》, 于2013年10月23日公布。

外语中文译写规范工作是一项新任务, 秘书处在调研过程中除了探索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也在思考新时期条件下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服务具有什么特点, 怎样更好地提供服务内容, 把服务做到实处。

一工作过程

(一) 确定选词范围

调研工作之初, 联席会议办公室函请成员单位提供所在领域认为应该进行规范译写的外语词, 并提出建议的中文译写形式。秘书处收到的资料计有:外交部《不规范外语中文译名和正确译写建议表》 (65个) , 中央编译局《外语中文译名收集表》 (40个)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以下简称“名词委”) 提供部分科技名词 (78个) 。这些词语是应用中存在疑问的, 具有现实意义, 以此作为第一批调研的初步范围, 既符合规范工作的现实需求, 也符合部际联席会议作为“议事协调”机构的宗旨。

另外, 《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 收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239个, 也作为考察的范围。这些词语是经过研究选择的, 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应用价值。

以上几个来源的词语共有422条 (含重合词条) , 作为筛选的初步基础。

(二) 筛选工作原则

本项工作以社会应用范围是否广泛为重要的筛选原则。与其他机构的成果可能有交叉, 但不一定重合或被涵盖。

例如, 名词委负责多个学科专名、术语的翻译工作, 成果丰富, 并在海峡两岸的专名术语沟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但是, 名词委的工作偏重专业术语, 限于专业领域, 与社会语言应用层面有一定距离。有些外来术语已由名词委颁布中文术语, 但当这些词在传播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词语时, 从专业领域走向广大的社会语言应用层面, 却仍以外语词的形式夹杂使用, 如经济类的外语缩略词CBD、CEO等。为了更好地推广规范译名, 即便是曾经在专业领域发布过的, 也应考虑根据社会应用状况, 确定是否再次发布。

本次调研筛选的工作原则是:

1.选择社会通行度较高、受众面较广的外语词, 如WTO (世界贸易组织) 、NBA (美国职业篮球联赛) 等。未选择专业性较强、社会通行度较低的外语词, 如M0 (流通中现金) 、C3I系统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等。

2.优先选择正逐渐被中文译名替代的外语词, 如AIDS (艾滋病) 、EQ (情商) 等。

衡量优先与否, 使用频次是重要的参考。中文译名使用频率超过或接近原外语词, 即说明其中文译名正逐步被大众接受和使用。但是我们也发现不能单纯以频次作为筛选依据。

我们选择了《现代汉语词典》所附西文开头的词语中通用性较好的41个词语, 做百度关键词搜索, 统计结果显示, 总频次在亿次以上的有22个 (3) , 其中有的尚无比较通行的中文译名, 如B超、CT、DVD、MP3、MP4、USB、X光等, 有的是中文名称的英文译名缩写, 如CCTV、GB (4) , 有的属于商业标识, 如QQ等。可见, 单纯按照频次筛选得到的词语条目, 来源和属性的情况都比较复杂, 需要多重分析确定是否入选。

3.优先选择具有较大语用价值的词语。像WC、CCTV、QQ、RMB等字符串, 标识的功能大于语用功能, 与之相比, WTO、GDP等则具备词义、语法和语用的功能, 后者更具语言学价值。 (5)

4.有几类外语词 (或字母词) 本次工作不涉及。一是在汉语书面语境中已经消失的外语词, 如FAX, 已由“传真”替代;BP机, 已基本退出使用领域, 其名称 (包括已经汉化的名称“呼机”) 也已逐渐消失。二是外国人名、地名, 由主管部门负责, 今后可以通过联席会议协助, 提高所发布词语的社会知晓度。三是中文英译后的缩略语, 如CCTV (中国中央电视台) 、CBA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 等。四是汉语拼音缩略词, 从来源看不属于外语词, 不纳入考察范围, 如GB (国标) 、PSC (普通话水平测试) 、HSK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等。 (6)

(三) 筛选过程

依据上述原则初步筛选出30组备选词及其中文译名, 根据专家意见 (7) , 排除了专业性太强、与商品名重合的、覆盖面不够广的词条后, 有18组进入第二轮。利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中的有声媒体语料库、平面媒体语料库, 对18组词的外语、中文两种形式进行了频次、应用形式等统计分析。 (8)

选用的三个语料库各有特点。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是现代汉语通用型平衡语料库, 所选语料的时间跨度大、覆盖面广, 各类型语料的抽样设计均衡, 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现代汉语的整体面貌。有声媒体语料库和平面媒体语料库, 建立时间较短, 可以反映当下的汉语应用状况。综合三个语料库的统计数据, 能够全面反映词语应用状况。

数据显示, 外语词和对应中文译名的比例, 从三个语料库得到的数据基本一致。 (9) 在此前提下, 将三种来源语料库的统计频次相加作为总频次, 比率若超过2∶1, 则认为前者优势明显。按照总频次之比, 18组词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中文译名总频次明显高于其对应外语词的, 共有6组:AIDS/艾滋病、E-mail/电子邮件、IT/智商、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经合组织)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 (欧佩克) 、WHO/世界卫生组织 (世卫组织) 。这6组词的外语词虽仍在使用, 但中文译名已占优势, 且其现有中文译名无争议, 可作为首批推荐备选词。

二是外语词与其对应中文译名频次基本持平的, 共有5组:BRT/快速公交、IT/信息技术、PK/对决、VIP/贵宾、WTO/世界贸易组织 (世贸组织) 。“WTO/世界贸易组织 (世贸组织) ”这一组, 词义完全对等, 与社会生活关系比较密切, 为大家所熟知, 如果作为第一批推荐译名, 可以更好地促进其中文译名的规范使用。“BRT/快速公交、PK/对决、VIP/贵宾”这三组的外语词和中文译名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完全对等, 在例句中存在不能互换的情况。例如“快速公交车”, 也称“BRT公交车”“BRT快速公交”等, 但不能称作“BRT车”, 也就是说在具体语境中“BRT”不能完全替换“快速公交”;“各位贵宾”不宜换成“各位VIP”;“PK”和“对决”的使用场合和词义也不完全对等。以上几例, 有的是词义不完全对等, 有的是语法搭配不完全一致, 有的是语境或情感色彩会发生偏离。以此来衡量, “IT/信息技术”这一组的词义范围虽略有出入, 但差异并不明显, 专家审议会认为“IT/信息技术”这一组是可以接受的, 并曾由名词委发布过规范译名, 可以作为第一批发布。

三是外语词频次明显占优势的有7个:CBD、CEO、CPI、GDP、GPS、NBA、U盘。应该说, 这7个外语词是短期内较难替代的, 原则上不考虑进入筛选范围。其中CPI (14286次) 、GDP (27627次) 、NBA (19865次) 三个词的频次极高, 说明这三个词曝光率高, 已在公共媒体上广泛使用, 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 应予关注。实际上, 这三个词的情况并不一致。GDP应用范围广, 在正式文件中出现几率高, (10) 译名稳定无争议。CPI的使用范围与GDP类似, 但出现较晚, 有一定的时效性 (与一个时期内物价的受关注度关系密切) , 其中文译名也尚有争议。“消费者价格指数” (总频次36) 、“消费者物价指数” (总频次147) 、“消费物价指数” (总频次13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总频次765) 等译名中, 按频次统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占优势, 但“消费物价指数”在专业领域较为通行。NBA的使用范围限于体育类, 比较缺乏应用广度。经征求专家意见 (11) , 最终确定并提交专家委员会审议的方案包括GDP、CPI。专家审议会认为, CPI的中文译名还需进一步考察, 暂不公布。

(四) 其他相关研究

1.应用形式

根据三个语料库和港澳报刊的调查, 目前外语词应用形式包括三种情况:外语词单独出现在中文语境中、外语词与中文译名一起出现———以外语词 (中文译名) 或者中文译名 (外语词) 的形式、中文译名单独使用。

从考察情况看, 目前各类媒体的外语词的应用形式不够规范。有关部门在推广使用中文译名时, 可以选择主要通过规范媒体的使用达到引导规范的目的。特别是关注社会影响大、内容和文风比较正式的媒体及其新媒体形式, 如《人民日报》与人民网、《光明日报》与光明网等。与媒体沟通, 推荐中文规范译名, 至少采取共现的方式———建议优先使用“中文译名 (外语词) ”和“中文译名”的形式, 以保证公众准确理解词义和接受信息。

2.译写方法

外语词的翻译是一项专业工作, 名词委、民政部地名所、新华社译名室、外交部等均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译写原则和方法的统一, 需要多部门的沟通协调, 才能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由于目前尚无成熟统一的译写规则, 为保证规范工作的科学有效, 在本次调研工作中, 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1) 外语词的中文译名, 均由相关部门提供的材料或其他来源的已有译名中选择———如语料统计中词频占优的, 不对已有中文译名进行修改, 不提出新的译名。

不同部门提供的译名不一致时, 按照源外语词的含义确定中文译名。如GDP, 《现代汉语词典》译名为“国内生产总值”, 中央编译局译名为“国民生产总值”, 秘书处建议使用“国内生产总值”。

(2) 中文译名及缩略语的选择, 尊重和采用社会大众的习惯用法。如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的译名, 既有全称意译的“石油输出国组织”, 也保留英语缩略语OPEC音译的“欧佩克”。

3.辅助性研究

在香港、澳门和台湾作小范围调查, 了解18个外语词及其对应中文译名在港澳台的使用情况, 作为筛选和择定译名的参考。在港澳台地区媒体上, 外语词很常见, 香港、澳门尤为突出, 政府层面并未设立或指定机构进行规范, 媒体在使用外语词时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 如在财经类等外词语后加注中文译名等, 但在文娱、生活等版面较为放松, 外语词单用的现象较多。

为测查是否还有频次较高、应该作为第一批推荐发布的外语词, 我们利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的平面媒体语料库, 统计了字符串形式的词频, 包括字母与数字结合如“PM2.5”、字母与汉字结合如“A股”等。统计所得字符串共65534条, 频次在5000次以上的有50条。经考察, 50条中的大部分词不宜作为外语专有名词。如频次最高的“WWW”, 单个字母A、B、C, 拼音缩略词mm, 商品名ipad、iphone等。属于外语词的17组词中, PM2.5已于2013年4月19日由联席会专家委员会与名词委联合发布中文译名;5词尚不具备发布条件, 如LED、IC/IC卡属专业性较强的词汇, 中文译名曾由名词委发布, 但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 CFP (金融理财师) 、ETF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IPO (第一次公开募股) 属于财经类词汇, 应用范围较窄。其他10个词均曾进入不同阶段的筛选范围, 根据筛选原则或进入推荐表 (GDP、CPI) , 或暂时排除 (NBA、CBA、CEO、CBD、VIP、IT、CCTV、PK) 。

(五) 审议结果

2013年9月13日, 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审议了秘书处提交的《第一批拟推荐使用外语词译名表》, 提出的调整意见包括, “CPI”的译名尚有争议, 应进一步征求意见, “电子邮件”增加简称“电邮”, 补充“IT/信息技术”和“PM2.5/细颗粒物”。最终发布的外语词及其中文译名为10组, 即:AIDS/艾滋病、E-mail/电子邮件、IQ/智商、IT/信息技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经合组织)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 (欧佩克) 、PM2.5/细颗粒物、WHO/世界卫生组织 (世卫组织) 、WTO/世界贸易组织 (世贸组织) 。

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服务工作的特点

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服务, 指的是从公众利益角度所进行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 具体包括规范标准研制和推广落实等一系列工作。语言文字规范关涉到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对教育、传媒、出版等文化领域具有广泛影响, 因此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本质上是社会公共服务工作, 也是一项基础文化建设工作, 需要兼顾公共政策、学术研究、社会应用。作为一个综合研究领域, 研究者应兼具宏观和微观的视角, 能够将国家语言文字政策、规范标准与具体语言现象的调查分析结合起来, 需要了解社会心理、把握社会文化走向, 需要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学、公共管理等多元研究的支撑。

基于以上认识, 秘书处特别注重在工作中体现稳定性和科学性。

(一) 稳定性

秘书处在现有的译写工作成果基础上, 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和尊重社会应用现状, 避免对社会语言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冲击。

1.充分了解和尊重现实应用状况, 顺势而为

目前进行译写工作的部门各有分属, 互有分工也互相交叉, 取得的成果都已至少在相关领域得到应用。成立联席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和协调, 达成一致意见。因此, 秘书处的调研以有关成员部门提交的资料为基础, 取舍时经由首席专家听取各自领域专家的意见, 尊重相关部门的领域权威性, 有利于协调推进。

工作中注意多方搜集信息, 掌握使用情况, 尊重社会应用习惯, 区分不同性质的问题, 区别对待。如“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英文缩写是OPEC, 中文音译词“欧佩克”已为大家所熟知, 作为推荐译名之一。E-mail的推荐译名有“电子邮件”, 也有简称“电邮”, 二者的使用频次相近, 均被推荐使用。如汉语拼音缩写 (如HSK等) 不是外语词, 处理方式也就不一样。在应用方式上, 目前已形成一些规则, 有关部门可以顺势引导, 如规定首次出现时采用“中文译名 (外语词) ”, 后文推荐使用中文译名等。

2.以引导、提倡、推荐使用为主, 分工协作

本次调研的成果名为《第一批推荐使用外语词中文译名表》, 一是表明外语词的中文译写规范是一项长期工作, 本次推出的是第一批, 今后还将根据需要分批次推出, 二是表示本表为推荐使用, 并非强制规范, 例如10组词中有5个外语词对应2个译名 (或简称) , 可根据实际应用的场合选择使用。

在具体工作方式上, 通过联席会议制度, 由成员单位负责在各自领域推荐使用, 秘书处的工作侧重提供解释说明。

3.对不同社会领域和层面的要求不同, 综合考虑今后的实施渠道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列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四大领域分别是党政机关、新闻媒体、教育教学和公共服务。四大领域各有特点。党政机关的公文代表我国的官方文本, 应率先垂范;教育教学界, 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 是落实各类规范、培养公民的语言规范意识的基础领域;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广泛, 应起到表率作用;公共服务领域应考虑方便社会交际, 既要注重语言规范, 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如方言区的政府、法律部门等为便于服务民众, 需要使用方言等。

外语译写规范工作与其他国家提供的语言规范服务一样, 首先以四大领域为重点落实渠道。但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和文化结构, 为了更恰当地提供国家语言规范服务, 既要突出重点, 也要有更丰富的设计思路。根据当前的应用状况判断, 落实方面应重点关注媒体, 特别是具有较高公信力的纸媒, 以及电视、广播中代表政府、官方或风格庄重的节目和栏目, 党政机关发布的各类公文也应重点关注。需要尝试开拓多样的渠道面向各类社会应用, 以多种方式掌握资料, 引导规范使用。例如, 经由网络渠道, 可以广泛搜集译名使用状况、译写建议, 也可以提出译写方案听取广大社会使用者的意见。

综合以上考虑, 为了将规范工作真正做实做好, 我们认为应尊重社会应用的现状和规律, 审慎运用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的权威, 专家委员会意见以推荐引导的方式发出较为适宜。在具体的工作中, 也同样以审慎推进、科学周密作为基本原则。例如第一批推荐使用的外语词数量是10个, 有专家意见认为太少, 希望每批推荐的数量多一些, 工作步骤快一些, 对社会应用的干预力度大一些。我们的考虑是, 外语词中文译写规范工作刚刚开始, 在工作机制、研究方法等方面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特别是以专家委员会名义正式颁布的推荐意见, 更需要周详的调研为基础, 谨慎取舍, 耐心推行, 以期取得平稳良好的规范效果。

(二) 科学性

从语言发展史来看, 能够吸收语言交流带来的新词汇, 是一种语言保持活力的体现。另一方面, 外来词的被接受, 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外来词与原有词汇系统成功对接———包括形式、读音、意译词的用字选择等———是关键的环节。对于汉语来说, 似乎采用汉字的书写形式应是一个外来词被接纳的基本要求。历史上外来词进入汉语也均以汉字为书写形式。

外语词的特殊性在于, 在中文语境中, 这些词语保持了罗马字母的形式, 采用英文字母的读音, 其含义需要听者或读者附加译解的环节。 (12) 这样一种“异质”的状态, 好像是外来词进入汉语的过程, 必然会引起关注。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有论者分析认为, 《汉语拼音方案》的推广普及, 使罗马字母成为记录汉语的新形式, 因此外语词的词形对于学习过《汉语拼音方案》的人来说, 并不陌生。另外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 了解英语字母发音的人也越来越多。这都是造成外语词形式能够存在于中文语境中, 并且预计短期内不会消失的原因。现实中有些外语词确实还难以用汉字词汇代替, 还有“X光、B超”这样英文发音的罗马字母与汉字紧密结合的词形, 字母已经成为汉语词汇的构成部分, 难以分剥。

现实情况如此, 所以也有观点认为, 外语词混用没什么大影响, 汉语词汇系统会自动筛选、调适, 最终吸收的外语词还会是汉字词的形式。如果这一逻辑成立, 似乎对外语词混用只有接纳, 译写规范工作的必要性不大。但是我们认为, 从语言文字规范服务的角度来说, 外语词的译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其核心价值在于维护最广大人群的语言知情权。为完满实现这项工作的价值, 需要深入研究掌握外来词融入的规律, 从文化融合等多个角度理解外语词的使用现状, 而且规范的内容、推出的时机与方式都应有多方面的研究为基础。因此, 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2005年、2012年等几个时段可以见到较为集中的字母词研究成果, 但本项工作还需要学界给予更多的关注, 提供更丰富的观点和材料。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供参考:从语言学和词汇史的角度来看, 汉语词汇系统是否会继续接纳外语词形混用的形式, 还是必将会有汉字词汇取而代之?对字母词实例进行充分的历时分析, 对于理解这种语言现象非常重要, 对外语中文译写规范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 专名翻译与通用译名的形式是有区别的, 专业术语名称出于表达准确、符合术语系统的需要, 往往比较长, 选用的汉字常常是较为生僻的专用字。但这些专业术语一旦进入社会通用领域, 就要考虑非专业人士的阅读和理解, 是否需要另外提出形式较短、用字较为常见的通用译名 (13) ?从词汇学结合语用学的角度, 汉语词汇的不同层级对外语词形式的接纳程度是否有影响?专业词汇的词法学分析还不够深入, 专业词汇进入一般社会应用领域后发生什么样的词义、功能调整?……这些问题给学术研究提供了拓展领域的方向, 应该引起学界重视。

三后续工作

2013年4月19日名词委和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联合发布PM2.5的中文译名“细颗粒物”, 8月调查比较发布前后的媒体应用状况发现, 虽然单独使用PM2.5形式趋于减少, 但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在内的纸媒, 包括《新闻联播》在内的广播媒体, 单独使用PM2.5的频次仍然是最高的。2013年10月23日, 《第一批推荐使用外语词中文译名表》发布, 社会反响平稳。后续工作将继续侧重于整理综合现有的规范成果, 提高相关社会领域关注度, 设计多种传播方式, 如经由网络提供外语词中文译名的规范成果数据库或资料库以方便查询等, 并与主管部门共同协商, 联合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相关领域对外语中文译写规范的认知和认同, 根据现实需求, 切实发挥影响, 引导规范使用 (14) 。

参考文献

[1]周洪波.字母词的使用要区别对待;“疏”而不“堵”[J].科技术语研究, 2004, (3) .

[2]薛笑丛.字母词研究述评[J].语言与翻译, 2006, (1) .

[3]苏培成.在争论中前行的字母词[J].科技术语研究, 2006, (2) .

[4]科技术语字母词汉化之路[N].《光明日报》, 2010-7-6.

[5]傅振国.英语深度侵入汉语事关文化安全[J].创造, 2010, (8) .

[6]刁晏斌.外来字母能不能成为汉字[J].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1, (2) .

[7]王宁.关于PM2.5汉语命名的几点意见[J].中国科技术语, 2013, (2) .

[8]樊友新.历时视野里的字母词及其研究新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2007.

[9]刘青.全国科技名词委的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A].海峡两岸语言与语言生活研究[C].香港:商务印书馆, 2008.

[10]王琳.中文报刊中的字母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学位论文, 2010.

[11]谢强英.论英语缩略词在汉语中应用的原因、价值与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2011.

上一篇:省两项督导评估考核汇报材料下一篇:巧学西餐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