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2024-04-30

2016年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精选13篇)

篇1:2016年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目的:

严格控制血液透析环节质量,避免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的发生。2.范围:

适用于液透析室。3.定义:无 4.内容

4.1 基本要求

4.1.1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分开的基本要求。4.1.2 每个透析单元使用面积≥3.2m,单元间距≥0.8m。4.1.3 治疗室和透析区应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清新干燥。

4.1.4 配备便捷、有效的手卫生设施;每个透析单元配备方便取用的速干手消毒剂。4.1.5 隔离患者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应专用,且标识明显,不得和普通透析患者混用。4.1.6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透析器(滤器)。

4.1.7 使用后的一次医疗用品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4.2 医务人员管理

4.2.1 上岗前接受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4.2.2 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医务人员,在进行所有侵入性操作时、接触黏膜组织和破损皮肤、接触患者有戴手套指征时,均应戴双层手套。

4.2.3 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包括HBV、HCV、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相关标志物检查。并给予疫苗预防注射。

4.2.4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禁止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的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肝素封管。4.2.5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透析器、透析管路及穿刺针等。4.2.6 严格遵守《手卫生管理制度》《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4.2.7 发生职业暴露时,按照《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规程》处置,并向院感办报告。4.2.8 护理人员应固定,护理乙肝或丙肝阳性患者的护理人员不能同时护理乙肝和丙肝阴性的患者。

4.3 患者管理

4.3.1 对于第一次开始透析的新入患者或由其它医疗机构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HBV、HCV、HIV和梅毒螺旋体等感染标志物检查。

4.3.2 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每6月检查HBV、HCV病毒标志物1次,每年监测HIV和梅毒感染标志物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4.3.3 如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HBV、HCV感染标志物阳性时,应立即对密切接触者进行HBV、HCV感染标志物检测。

4.3.4 对有HBV或HCV暴露,怀疑可能感染的患者,如输血等,如果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阴性,在1~3月后重复检测病毒标志物。

4.3.5 对于伴有发热的透析患者,应提供口罩、手消毒剂,尽可能安排单间隔离透析。4.3.6 建议对乙肝阴性患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4.3.7 告知患者血液透析可能带来血源性传染性疾病,要求患者遵守血液净化室消毒隔离制度、定期监测等,并签署透析治疗知情同意书。

4.4 环境物品保洁管理

4.4.1 空气:治疗室、透析区、物体表面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中规定的Ⅲ类环境要求,并保持安静和空气清新。

4.4.2 墙面、地面: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每日透析结束后,用清水湿式擦拭;透析过程中发生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采取清洁、消毒处理。

4.4.3 不同区域使用的清洁工具应分开放置,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悬挂晾干。4.4.4 每一位患者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被套及枕头,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或消毒,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或消毒。

4.4.5 隔离透析患者使用的物品应标识明确、单独使用,如透析机、治疗车、病历、血压计、听诊器、血糖仪等。每次透析结束后,应使用消毒剂擦拭,再用清水擦拭。

4.4.6 护士站桌面、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消毒剂擦拭消毒。4.5 水处理管理要求

4.5.1 水处理间保持干燥和合适的室温,水、电分开,良好的通风;水处理设备避免日光直射。

4.5.2 每一台水处理设备应建立独立的工作档案,记录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设备使用的反渗水产水量、水质电导度和各工作点的压力范围等。每半年应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

4.5.3 水处理设备的滤砂、活性炭、树脂、反渗膜等需按照生产厂家要求或根据水质检测结果进行更换。

4.5.4 每天应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安全范围,保证透析供水。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4.5.5 纯水的pH值应维持在5~7的正常范围。

4.5.6 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1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次。4.5.7 处理水细菌培养每月一次,要求细菌菌落数不超过200cfu/ml;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 个月1 次,水处理装置的输出端的细菌内毒素,应不超过2 EU/ml;在血液透析装置入口的输送点上的细菌内毒素<2EU/ml。

4.6 透析机维护与消毒

4.6.1 血液透析机要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4.6.2 血液透析机应该处于良好运行的工作状态,每一台血液透析机应当建立独立的运行档案记录,每半年应该对血液透析机进行技术参数的校对。

4.6.3 每次透析前应该校准血液透析机的工作参数,每次透析后按照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消毒,化学消毒或热消毒。

4.6.4 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消毒剂浓度透析机自动检测。透析过程如发生破膜、传感器渗漏,在透析结束后应立即对透析机消毒,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

4.6.5 每次透析结束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纸巾擦拭消毒透析机表面,如被血液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4.6.6 每次透析治疗完成后,拆除所有的管路系统和传感器保护罩,仔细检查每个压力传感器是否干净,确认无任何异物或血渍沾附在表面,并使用含氯消毒剂或消毒纸巾

擦拭消毒操作人员手接触的部位,如按键、旋钮、泵门等。

4.6.7 每日对机器的外部表面进行消毒时,所使用消毒剂种类及浓度需按厂家机器说明书进行,了解有关消毒剂产品用途、操作浓度、应用领域以及使用安全性方面等内容。

4.6.8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及血浆置换机的维护与保养

4.6.8.1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及血浆置换机要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

4.6.8.2 为保障治疗正常进行,每隔12 个月必须对机器进行技术安全性检查,其维护和维修须由厂家指定的专业工程师来完成,维护内容参见厂家说明书。

4.6.8.3 本单位专业技师可参与完成日常维护操作,建立独立的运行档案记录。

4.7 透析液配置管理

4.7.1 浓缩液配制室应保持环境清洁,周围无污染源。

4.7.2 配液前洗手,佩戴口罩、帽子;湿式擦拭桌面、台面;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并记录。

4.7.3 浓缩液配制桶标有容量刻度,保持配制桶和容器清洁,配制桶每日用透析用水清洗1次;每周用消毒剂进行消毒1次,并用测试纸确认无残留消毒液。

4.7.4 浓缩液配制桶滤芯每周至少更换1次。

4.7.5 容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行业标准中对药用塑料容器的规定。用透析用水将容器内外冲洗干净,并在容器上标明更换日期,每周至少更换1次或消毒1次。

4.7.6 购进的浓缩液和干粉,应具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由培训合格人员实施透析液配制工作,做好配制记录,并有专人核查并记录。

4.7.7 浓缩A液为厂家生产的原装桶,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7天(厂商规定)。4.7.8 浓缩B液为厂家生产的原装桶,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24小时(厂商规定)。4.8 监测要求

4.8.1 每月对透析室空气、物体、机器表面及医务人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监测;空气培养细菌≤4cfu/皿(5min),物品表面细菌数≤10cfu/cm2,卫生手消毒细菌数≤10cfu/cm2。有污染随时监测,并保存资料。

4.8.2 每月对反渗水和透析液细菌培养,反渗水及透析液细菌菌落数<100 cf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内毒素检测每3 个月1 次,内毒素<2 EU/ml;采样部位同上。

4.8.3 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监测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检测1次。

5.相关文件:

5.1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M〕2010年版 5.2 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6.使用表单及附件:无

篇2:2016年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每2年参加医院组织的体格检查,每年1次肝功能及全套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工作人员接种乙肝疫苗。

2、工作人员进入血液透析室应当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换工作鞋。

3、病人进入透析间应更换拖鞋或穿鞋套,非透析人员不得入内,家属和参观人员必须经科室负责人批准后,按规定要求入室。

4、工作人员如发生意外锐器刺伤,立即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法,并上报院感防保科。

二、环境管理

1、血透室内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每透析单元面积不小于3.2 m2,室内保持清洁干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物品表面的清洁。

2、水处理间面积应为水处理机所占面积的1.5倍,地面有防水处理和地漏,避免阳光直射,通风良好。

3、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等,地面用含氯消毒溶液拖拭2次。

4、血透室、治疗室、反渗水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1次,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室内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每月监测培养一次,空气细菌数≤500cfu/m3,物体表面细菌数≤10cfu/cm2,医务人员手细菌数≤10cfu/cm2。

5、血透室内配有洗手设施,洗手液,清洁干燥的擦手纸。

三、消毒隔离制度

1、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对病人进行有创性诊断和治疗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消毒手套;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时应该更换手套。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应严格消毒。

3、病人被褥一人一用一换,床单、被套换下后,应放入专门的容器,送洗衣房清洗。清洁用具应定期消毒。

4、新病人首次血液透析前,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测定肝炎标志物包括甲肝抗体、乙肝标志物、丙肝抗体、戊肝抗体、丁肝抗体,测定梅毒、HIV抗体。血液透析病人根据情况,每隔6个月进行肝炎标志物的复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册。

5、透析器、管路、穿刺针一次性使用,用后装入黄色医用垃圾袋,密封后送焚烧处理。

6、建立HCV、HBV阳性血液透析病人登记制度。乙肝、丙肝病人分别设置专用透析治疗区和透析机。HIV感染病人应于专科医院接受透析。

7、加强对长期留置管病人的监测,如出现发热反应的病人,及时进行采样送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8、加强对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监测,每年监测微量元素一次,每月监测细菌及内毒素,反渗水和透析液所含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cfu/ml,且达到50cfu/ml后,应该采取措施纠正。在水处理装置的输出端的细菌内毒素,应不得超过1EU/ml,在血液透析装置入口的输送点上的细菌内毒素,应不得超过2EU/ml,且超过1EU/ml时应该采取纠正措施。并每天检查反渗水电导度、硬度、含氯量。各项检查结果应登记并保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9、严格区分有菌和无菌的透析用品,分区存放,对无菌物品应根据灭菌的先后有序存放,每日检查有效期限。

10、透析液现配现用,工作人员配制前要洗手,戴口罩,两人核对并登记,B液配制后24小时内有效,B液桶每次用后用反渗水冲洗,定期消毒。

11、每人次透析结束必须进行透析机的内外消毒,并作好登记。

12、水处理各管路保证通畅不逆流,无死腔。水处理系统消毒可参考生产公司的要求,至少每2-3月一次,包括供水管理和反渗机的消毒,在水质监测中超出干预水平的水处理系统必须立即消毒处理。消毒液可使用过氧乙酸,福尔马林等。前处理系统的再生与反冲应每天进行,同时根据软水监测结果确定更换时间。所有的消毒维护工作应妥善记录。

篇3:2016年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1) 我中心严格遵守血液透析操作流程、消毒隔离制度、经血传播疾病的筛查和监测及登记、患者宣教制度、水处理消毒制度、职业暴露的预防和登记报告等。 (2) 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管理有领导, 责任落实到人, 分工明确, 形成全程监督到位的管理体系。 (3) 血液透析中心工作人员进入血液透析室必须做好职业防护, 对不同患者操作必须更换手套或洗手, 医务人员手被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2], 因此要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4) 严格探视制度, 血液透析室内不得探视, 如患者治疗时必须有陪护人员, 需经护士长同意, 陪护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 避免带入致病菌造成污染。

2 血液透析中心物资及人员流程

透析中心应该保持清洁整齐、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 具备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各自通道, 以免交叉感染。物流方向由清洁区到半清洁区再到污染区, 严禁倒流。血液透析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 伴有经血传播疾病的患者, 如乙肝、丙肝或艾滋病等, 需与其他患者隔离, 固定区域和机器。透析治疗间应配置无接触式流动水洗手设备, 循环风紫外线消毒设备定期检查和测试, 确保消毒效果。定期开窗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降低肺部感染率。

3 血液透析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3.1 透析前常规检查

首次透析患者透析前常规检查血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标志物、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试验, 每名患者的化验结果均作好详细登记, 有急诊透析专用机, 供无化验结果的患者需进行急诊透析治疗时使用, 若化验结果为阳性, 则对该机做彻底消毒。

3.2 完善各项消毒工作

(1) 应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2次/d, 氧气湿化瓶使用后应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2) 体质量控制不理想或透析不充分的患者, 心功能较差或并发胸腔积液, 存在胸闷、气短等症状治疗中吸氧较普遍, 患者免疫力较差, 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 吸氧管要一次性使用, 避免交叉感染。 (3) 透析机物体表面一机一抹布, 地面每天用1∶1000的“84”消毒液湿式拖地2次, 遇到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先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然后擦拭。 (4) 阴性区和隔离室的拖布及水池要严格分开, 不得交叉使用。

3.3 针刺伤防护

安全处理内瘘穿刺针采用间接回套针帽的方法, 上下机操作不要太匆忙, 医护人员手上有暴露伤口时, 有条件可暂不进行透析工作, 如必须工作先用创口贴覆盖伤口, 再戴上双层手套进行操作, 以加强防护, 可以减少血液进入人体的量, 从而减少发生感染机会。

3.4 尽量避免输血

尽量减少患者输血, 能不输则不输, 通过改进透析充分性、注射促红素、静脉用铁等方法纠正贫血, 若难以纠正并伴低蛋白血症时, 无法进行正常透析时可静脉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或白蛋白等血液制品, 使用前需监测输血前全向 (血清乙型肝炎五项、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 , 使用后1个月必须常规检测肝炎标志物1次。

4 透析用品的管理

认真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血液透析患者的各种注射实行一人一针一管, 透析器、内瘘穿刺针及血路管等均为一次性使用。使用前要认真检查产品有效期限、生产厂家、外包装是否密封完好, 使用后进行登记, 所有使用过透析用品均按医疗垃圾进行处理, 使用黄色专用包装, 密封转运及存放, 专人专运。

5 改进操作程序

对动、静脉内瘘患者和静脉留置导管患者采用“密闭式双向回血”方法, 具有双向防护作用。

6 水处理的消毒和微生物检测

我科每周进行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 每月对透析液进、出口, 反渗水出水口、空气、透析机、小桌等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等进行微生物监测, 每季度进行透析用水内毒素检测, 每年进行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监测。使之达到规范要求。怀疑有污染时, 即报告医院感染控制中心, 查找原因, 杜绝隐患。

7 患者的管理

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宣传, 向患者介绍血液透析室的环境和有关规章制度, 办宣传专栏、发放宣传折页, 让他们理解感染管理的相关要求, 能积极配合工作。达到有效防控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3]。所以患者进入血液透析室一定要更换拖鞋, 且专人专柜放置, 一年四季均要求使用夏季凉拖, 便于每次清洗消毒。让患者参与管理, 监督医护人员及时更换手套, 以防交叉感染。

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4]:输血史、输血量、和透析时间, 加强患者宣教, 提高患者对健康宣教的依从性显得尤其重要, 增强营养, 提高机体免疫力, 尽量不输或少输血液制品, 加强基础护理, 提高抗病能力。根据每个患者情况护理人员制定个案护理, 有针对性地教会患者进行全面的自我保健及防范知识的宣教。

总之, 血液透析中心院内感染的有效控制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 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有效管理, 及时落实各项监测措施, 并严格落实考核制度。工勤人员应当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 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5], 使每一位职工和患者重视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工作中认真负责, 自觉把控制医院感染措施贯穿于工作中, 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季.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5) :350.

[2] 王晓宁, 王振英.护理人员操作前手消毒方法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4) :298-299.

[3] 徐迁模.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2) :137.

[4] Lopez Navedo P J, Lebron R R, Gonzalez T J, et al.Prevalence of HCV infection at three.hemodialy sis units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puerto rico[J].Bol Asoc Med, P R, 1999, 91 (7-12) :100-102.

篇4:2016年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关键词】门诊输液;医院感染;管理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其特点是患者流动性大,是患者进行输液的场所,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我院自2005年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以来,在探索中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2009年开始加强对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1布局不合理医院业务用房条件有限,输液室分区不明显,患者直接进入注射区域,人流反复交叉。

1.2空气质量差我院是妇幼专科医院,门诊输液的病人以患儿居多,每例患儿由2名或3名家属陪同,据统计门诊输液的患者中患呼吸系统疾病比例占60-70%,加上门诊输液室空间小,人群密度高,空气质量较差。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及时开窗通风或者通风不够,就会使有害微生物繁殖、生长[1]。

1.3无菌观念淡薄部分护士无菌观念不强,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不能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甚至进行无菌操作不带帽子口罩。这种不正确的意识和操作只会增加医院感染概率。

1.4职业暴露风险日常工作中,临床护士是发生锐器伤,感染血液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由于门诊患者短时间在门诊输液室停留,护士对患者详细病情并不了解,患者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是否正处于一些疾病的潜伏期等情况一无所知[2],假如护士的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和在操作时没有落实防护措施,可导致发生职业暴露,导致感染,将会对门诊输液室护士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1.5手的传播手卫生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有很大影响,临床上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0%[3]。门诊输液室的护士往往认为工作忙不过来,手卫生可以放松。另外担心频繁洗手或使用快干手消剂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粗糙、皲裂。繁忙工作中不能自觉遵守手卫生规范,对每接触不同患者后进行洗手意识不强,控制交叉感染意识淡漠。

2实施管理

2.1建立健全门诊输液室的各种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一次性物品使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标准操作流程等。并根据新的规范或要求进行及时修订,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每月不定期进行督查指导,及时反馈,持续改进。

2.2合理的对门诊输液室进行布局改造虽然医院业务用房条件受限,但医院还是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对输液室进行合理分区,设置配药间,接药台,皮试处,注射区、手卫生设施等,并随着工作流程的优化进行了两次改造,减少人流交叉,使门诊输液室在布局上尽可能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

2.3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我们要求门诊输液室經常性的开窗通风,保持对流,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50%-60%,让患者感觉舒适。每日下班后进行紫外线消毒1-2次,每次60min。每天上班前下班后清洁员对地面进行湿式清扫,遇到污染即刻清理并消毒,拖把分区使用,用后用消毒剂清洗消毒晾干备用。所有桌面、台面、输液椅等物体表面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护士长加强日常监督,定期对门诊输液室整体环境卫生进行评估,督促做好每周进行大清扫一次,保障输液室处于整洁状态。

2.4优化工作流程

2.4.1接药患者只需在接药台把药交给负责接药的护士,然后在大厅等候,护士核对后交给配药室。

2.4.2配药配药护士衣帽整洁戴口罩,配药前先用流动水清洗双手或快速手消剂进行手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有较强的慎独精神。工作过程保持台面整洁干燥。实行专人加药,现用现配,合理安排加药顺序和时间,一人一针一管,严禁重复使用注射器。加药后用无菌盘从传递口传出。严格限制配药间的人员数量和流动。

2.4.3输液输液护士按照标准预防进行防护,衣帽整洁戴口罩。注射处及治疗车均配备快速手消剂,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每接触完一位患者后及时的清洗双手或用快速手消剂进行手消毒。穿刺不成功时,更换独立包装的一次性穿刺针头,严禁反复使用原针头,这样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4.4巡视在门诊输液室中,患者比较多,护士要加强巡视,在巡视时进行健康宣教。使病人或家属了解一些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常识。对患儿及家长尤其做好手卫生及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的宣教,避免出现随意让患儿就地大小便的情况。如果患者是易感人群,对这类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对于特殊时期人员大量的流动,要进行有效的限制,防止过于密集的人群,由于病菌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的,所以,要进行积极的防控[4]。

2.5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对全体医护人员的培训,科室也将医院感染相关内容列入科内培训与考核中。加强新上岗、在岗、实习的护士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特别是强调无菌观念、手卫生制度及职业防护等。从洗手指征、洗手方法到监测结果对比,加深医务人员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最终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培养护士细心、沉稳的工作习惯,忙而不乱,掌握并运用标准预防的原则,正确使用锐器,在工作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防护。对保洁员进行也定期进行培训,使她们掌握洗手方法,一定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方法,遵守清洁、消毒、隔离及保洁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

2.6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科室要认真落实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定期督查,护士长对保洁员的工作要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工作质量。要求护士、保洁员掌握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正确配置使用消毒剂,并做好相应监测。按照医院规定的消毒剂使用期限,做到使用前注明启用时间,及时更换。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和管理,存放必须清洁干燥,符合要求。

2.7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经过培训,强调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的重要性和责任意识,门诊输液室对医疗废物严格分类,规范了利器盒的应用。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外包装进行合理收集,保持了配药间的整洁,输液器用后就地分类,放在定点区域,护士进行有利器的操作时保持注意力集中,防止在处置环节发生针刺伤,输液器的针头用剪刀剪去放置于利器盒,注射器与针头不徒手分离,也不要求必须分离。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满3/4时清洁员及时收集交暂存处,清洁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做好防护,认真填写登记表和交接表。

3讨论

虽然医院业务用房条件有限,门诊患者和陪同看病的家属多,输液室人员流动大。通过对门诊输液室进行合理的布局改造,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加强培训监督,落实消毒隔离措施,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后,不断地进行质量控制持续改进,落实到细节,增强了我院门诊输液室护士的窗口意识、无菌观念、慎独精神、提高了标准预防意识,手卫生理念和洗手依从性,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让门诊输液室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张玉琴.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11,12(27):44-45.

[2]卢桂存,卢宝珍,孟瑞芳.实施环节管理提高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122-1123.

[3]孙立新,冯伟,熊建球.医务人员洗手的效果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958-959.

篇5:2016年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制订者:感染办 2012.2

一、建筑布局:

布局合理,设有普通病人血液透析间(区)、隔离病人血液透析间(区)。治疗室、水处理室、储存室、办公室、更衣室、待诊室等。

二、人员管理:

(一)医护人员的管理

1.工作人员进入血液净化室时应更衣、换鞋、戴帽子、操作时戴口罩。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可能接触血液时应戴手套、勤洗手,尤其在病人上、下机时医护人员应更换手套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抽血、静脉穿刺、处理血标本、清洗消毒透析机时,医护人员应戴手套和口罩,处理废物时应戴手套,必要时穿防渗透围裙。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落实个人防护措施。

4.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HBV、HCV、HIV等经血传播疾病相关标志物的检查和免疫注射,表面抗原和抗体均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

5.加强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知识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二)患者的管理

1.患者应更换清洁拖鞋后方能进入透析室,非患者必须用品不得带入透析室内。2.在进行首次透析治疗前及透析治疗后每半年对患者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相关标志物的检查。对乙肝、丙肝病毒阳性者与阴性者分开机器透析,所用透析器、血管路,必须一次性使用,对透析者表面抗原和抗体均阴性者建议注射乙肝疫苗。

3.传染病患者透析在隔离间内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急诊患者应专机透析。4.患者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时,及时进行血培养和透析液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三、工作环境及质量控制管理

(一)环境管理:

1.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室内每日通风换气不少于2次,限制流动人员,治疗和护理操作时禁止探视。

2.透析室地面、桌面、透析机表面等物体表面保持清洁;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3.血液透析机每透析一人次必须进行高温(85℃)化学剂消毒(50%柠檬酸)。4.床单、被套及枕套一人一用一更换,做到每班清场。

5.血压计隔离区专用并每天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体温表用后放入75%的酒精缸内浸泡。

6.透析用一次性医疗物品,认真执行一次性医疗物品的使用规定,使用前检查物品的有效期及外包装的完整性,用后装入黄色垃圾袋,集中处理。

(二)透析设备的使用管理

1.加强透析液制备输入过程的质量控制。定期监测消毒剂有效浓度;消毒剂配制和保存方法正确,有效含量准确。盛放消毒剂的容器定期消毒或灭菌。2.每透析一人次应根据透析机的型号和要求进行清洗消毒。3.定期对透析用水、透析液等进行细菌学监测和内毒素检测。

4.禁止一次性使用的透析器、管路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透析器按照《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合理复用;急诊透析患者、HBV、HIV阳性患者使用的透析器不可复用。

(三)水处理系统的维护与消毒 水处理设备包括前处理、反渗机,前处理包括沙滤装置、除铁装置、吸附装置、过滤器、离子交换装置等。

1.水处理系统必须进行日常维护。在细菌超过50CFU/ml或内毒素超过1EU/ml应提前进行干预并监测水质。提倡在供水管路中安装内毒素过滤器。水处理系统维护主要包括:

①反渗机和供水管路的清洗、消毒;输水管道、水箱、水处理系统用0.3%过氧乙酸消毒,每季度1次。②前处理的再生与更换; ③反渗膜的清洗与更换。

2.根据设备的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并登记,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①沙滤器每周多次或每天进行反冲,防止沙滤器阻塞,影响出水压力和过滤器。②水处理系统消毒应该包括反渗机本身和供水系统,建议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

四、监督检查

(一)科室感控小组对本科室人员要进行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要有培训内容并记录。

(二)护理组长兼任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领导下完成规定的各项消毒灭菌检测工作,并按要求做好记录。

(三)由护理组长组织每月全面检查一次;护理组长每周重点检查并记录;对抽查、监测中存在的感染因素,薄弱环节有分析和改进措施。

(四)每月进行卫生学监测一次,每次监测不少于四种标本,其中必须有空气、手、消毒液、物体表面监测项目(超标项目需有整改后达标报告)。每接受市疾控中心进行卫生学监测,未达标者整改后必须达标。

(五)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透析用水、使用中的灭菌剂进行监测,有问题时增加监测点,查找原因,达到标准要求。

篇6: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检测制度

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制度

一、定期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检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二、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检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每半年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一次,30W普通石英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W/cm2。

三、透析用水和透析液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培养,在反渗水输水管末端收集透析用水标本,在透析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透析液标本,细菌数不能超出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3个月进行一次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内毒素检测,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验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

一、二级反渗水电导度、各压力表显示刻度每天监测,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一次,结果应当符合要求。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一次,四、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监测,保留原始记录,建立登记表。监测方法及卫生学标准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

五、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观察并记录患者每次透析时的临床情况,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病人,及时进行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做好相应的管理和监测。

篇7:2016年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一、组织指挥

长:江** 余*

副组长:李* 杨**

二、演练内容

1、物资准备

准备演练所需要的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防护用品、消毒药械贮备等。

2、时间:2013年11月12日上午9:00

3、地点:血透室治疗区

4、演练过程

① 演练人员准时到位,听候总指挥指令。演练开始。② 血透室5例患者均在上机后20—30分钟出现寒战、高热,责任护士立即停止血液透析,电话报告院感控科。

③ 感控科到达医生办公室,向科主任详细了解情况。④ 感控科立即电话向分管院长汇报,院长指示:启动应急预案,立即通知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对本起事件进一步调查,先收治病人、专人护理,暂停透析液B液本批次产品的使用。

⑤院专家组对本起事件进一步调查:

1、查找感染源:5例病人均停止血液透析。采取患者导管和外周血样进行血培养

2、危险因素调查:对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做初步假设,医院感染暴发的特点呈外源性感染引起,首先我们考虑:医务人员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透析液污染造成感染暴发的可能性大。针对以上分析:对血透室医务人员手,帽子,口罩,手套;血透室病房空气、透析A液、B液,透析用水,使用中的器械,物表进行监测采样,以明确感染途径。采样完毕,即送检验科。

⑥ 经讨论,专家们达成共识,基本考虑是一起医院感染暴发,感控科立即将讨论结果向院长汇报,院长指示:结果出来上报市卫生局和市疾病控制中心。

一天后,5位患者症状好转,两天后,检测采样结果出来 ⑦ 调查结果:

1、透析用水符合标准,透析B液细菌菌落无法计算;

2、空气培养符合标准,环境物表及医务人员手部菌落均在正常范围; 3、5位患者血培养均为阴性。

透析液B液本批次产品菌落数超过标准范围,停止此批次产品的使用,并上报卫生局和卫生疾控部门。

篇8: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

1 血液透析室的污染因素

血液透析室主要是将患者的血液进行净化的地方, 它主要是针对的肾病终末期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手段, 而且在近几年各种食品问题或其它的安全问题频繁出现, 使得终末期的肾病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加, 这促使我国各级的医院都设立了血液透析室进行血液净化的治疗。但是需要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 其病情多都具有复杂性, 而且其免疫力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害, 同时还存在着某些医护人员其操作不规范使得透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感染[2]。

1. 1空气空气污染不仅在医院当中存在, 其他的地方也同样存在, 但是其性质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医院中, 除了医护人员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患有各种病症的患者, 他们自身所携带的病毒某一部分是具有传染性的, 而且可以通过空气传染。且血液透析室的条件有限, 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又比较多, 就使得其人流量较大, 另外一般在冬季的时候血液透析室的门窗都是紧闭的, 空气流通很差, 就使得患者所携带的病毒残留在空气中, 对免疫力下降的其他透析患者进行感染传播, 这不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还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1. 2 物体这种主要是指患者接触的物体, 比如门窗的把手、座椅、透析室内的物品以及医护人员的手。因为近段时间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人数越来也多, 使得血液透析室的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多, 频繁的接触各类患者, 使得医护人员自身所携带的病毒增高, 尤其是手部的病菌携带量最高。

1. 3 透析液这是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会使用到的一种浓缩液, 但是这种液态的药物就算是原料无菌且无热源的情况下, 制备的过程不规范也会使得其受到污染, 空气是污染源之一[3]。

1. 4透析器为了减少成本, 会出现透析器和透析管路的复用现象。但是这种做法很容易使得患者之间产生血源性传染, 如果说血液透析所使用的透析器以及透析管路杀菌不够彻底, 就会导致患者的病毒残留在表面, 当下一个患者使用的时候就会顺着其透析过的血液进入其体内, 然后引起感染。

2 解决措施

2. 1确保环境的质量血液透析室本身的人流量就较大, 而且冬季基本上处于门窗紧闭的状态, 医院可以在血液透析室内放置动态消毒机, 这种消毒机主要是对空气进行消毒的, 然后再定时的进行透析室通风的处理[4]。并严格的控制空气中的细菌量< 500CFU/m3, 还需要随时对透析室内的物体以及地面进行消毒清洁, 尤其遇到有血液等污染的时候一定要用含氯的消毒剂进行彻底的消毒。另外要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 尤其是手部的消毒一定要彻底, 尽可能的将携带病原的物体都进行彻底的消毒, 保证患者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 且不被其它的病毒所感染。

2. 2 透析机和透析管路要进行消毒等处理血液透析机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必不可少的物品, 所以, 要保证患者不被交叉感染, 就得对其进行定期的消毒, 还要将透析用水每个月进行一次细菌培养, 数量要< 200CFU/ml, 透析液也是同样的做法。不仅如此, 透析机在定期消毒后还需要进行每年的定期检测, 未达标的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处理。

2. 3隔离管理患者进行隔离等管理, 因为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有很多种, 比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所以, 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一个严格的接诊制度, 将需要透析的患者进行分类, 然后对其进行半年一次的复查[5]。除此之外, 还要可以设立独立的隔离的透析间, 将其中的医护人员进行固定以及专门的治疗用品也要配备。这种隔离透析间主要是针对需要进行隔离的患者的, 比如乙型肝炎病毒、苍白密螺旋体等患者, 就需要进行隔离治疗, 以防其携带的病毒通过空气、物体表面或透析机等进行传播。

2. 4定期健康教育对患者要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 因为血液透析室的工作等有一定的特殊性, 而且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的病症也有一定的特点, 所以, 医护人员应当针对这种特殊性和特点对患者进行一个系统性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要在患者进行透析前对其讲解和介绍透析的各项规章制度, 其透析的环境和作用, 以及透析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另外讲述患者所患的病症的相关的知识, 比如患病原因、治疗方法、治疗后恢复的方法等。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自身的防病能力、自我检测能力以及保健意识的提高, 降低其被感染率。

2. 5降低感染率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良好的透析环境等会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情, 且能够使医护人员在高强度的工作后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使得医患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 使其之间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医护人员要对患者保持一种高度的同情心等, 让患者能够放心的在医院里进行治疗, 尽可能的减少陪护, 因此可将病毒携带者的数量大大减少, 从而减小病毒感染率。

3 总结

综上所述, 医院不仅是治疗病症的地方,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 也会变成病毒传播的场所。尤其是血液透析室, 因为血液透析室是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的地方, 需要将患者的血液通过透析机进行净化, 所以, 如果透析机或者透析室内的空气、物体等甚至于医护人员自身携带了其它的病原体, 很有可能会使其跟随净化的血液进入患者的体内, 与患者本身的病毒进行交叉感染。因此, 严格的控制血液透析室的病菌量以及随时对其进行消毒等处理, 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能够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苏秀琴.血液透析室感染的预防及控制[J].亚太传统医药, 2009, 27 (1) :123-124.

[2]肖远莉.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1) :1356-1357.

[3]李艳, 杨永杰, 郝光.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管理现状及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34 (1) :134-135.

[4]秦蕾.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5 (24) :20-22.

篇9:2016年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关键词】 新生儿游泳 ;交叉感染 ;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511-02

新生儿游泳能促进新生儿大脑发育,提高对外界的反应能力。由于新生儿是一特殊群体,因此预防与控制新生儿游泳室内交叉感染十分重要。

1 存在的隐患

1.1环境因素:新生儿游泳室相对面积较小,为了保持室内恒温, 需常年使用空调并保持室内密闭,通风不足(特别是冬季),室内潮湿易引发细菌滋生。

1.2物品因素:游泳颈圈不是一次性材料,虽然进行消毒也容易交叉感染。婴儿所使用粉扑、沐浴液、浴巾等基本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但听诊器不能一人一用,如消毒不及时则易交叉感染。

1.3医务人员因素:个别护理人员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病仍坚持工作,或者是接触新生儿前未严格按七步洗手法洗手。

1.4操作流程因素:护士不了解新生儿出生时情况,给可能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婴儿游泳(如母亲为梅毒的新生儿);腹部脐贴使用不当引起脐部感染;游泳室管理不严,观看的家长过多等。

1.5安全因素:游泳池内水温过高或过低,游泳前未测体温,容易造成烫伤或着凉,诱发感染。

2 控制感染措施

2.1创造洁净舒适的空间环境:室内布局合理,便于按流程操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空气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一小时;空调定期清理消毒,抹布、地拖专室专用,地面、操作台、桌椅、婴儿床每日用500㎎/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周有固定卫生日彻底清扫。每月一次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细菌培养,并按Ⅱ类环境要求进行检查。如监测结果不合格,立即查明原因分析整改再进行采样培养直到合格为止。

2.2严格物品消毒管理:做到一人一池一水一袋,游泳结束后将袋弃去再用500㎎/L含氯消毒剂刷洗泳池。我室四个游泳池轮流使用,做到池池认真消毒。必须使用专业的游泳颈圈,有条件的一人一用,条件不足可用500㎎/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再用清水擦拭后晾干备用。传染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垃圾处理。

2.3严格医务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如患有感染性疾病不宜从事新生儿游泳工作[1],必须离开本室,待疾病恢复后方可从事此项工作。工作人员入室须穿工作衣,戴帽子。室内设有感应式洗手装置,在接触每个新生儿前后要严格按七步洗手法洗手,在给传染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操作前后除常规洗手外还要进行手部消毒。

2.4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游泳结束后将新生儿的防水脐贴取下,用“朗索”皮肤粘膜消毒液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消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人流过于集中,允许一名家长留在游泳室,其它人员可隔玻璃观看。

2.5树立护理安全意识:制定严格的新生儿游泳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对进入新生儿游泳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考核。游泳期间必须有专人全程监护,注意检查水温,游泳圈型号,严密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呼吸等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游泳。

3 讨论

新生兒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和无行为能力成为高危人群,因此搞好新生儿感染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应正确理解和认真执行医院消毒隔离措施,消除隐患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持续改进,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提高新生儿游泳室感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10:2016年血液透析室工作总结

2016年血透室紧紧围绕医院的发展规划,以陈院长工作动员报告为指导,以“舒馨医院,患者满意,员工幸福”为目标,不断完善绩效考核运行机制,狠抓医疗核心制度、“六个三”管理准则、“五条自问自责”落实,狠抓医德医风建设,依法执业、依规做事,践行和弘扬医院核心文化,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积极投入医院等级复审工作,使我们的工作质量保障,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提供的医疗服务成本效果最优。经过大家一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制度更加完善,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

1、根据血液净化操作技术规范要求,再次对科室的制度进行完善、修改,血液透析室制定透析中心常规制度20个,透析中心应急管理预案34个,透析中心医院感染控制制度15个,透析中心护理人员职责9个,透析中心工作程序5个,操作流程20余个。严格要求医疗、护理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流程,落实各岗位职责,逐步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职责明确化、技术规范化、并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医疗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2016年安全进行血液透析1408人次、血液滤过58人次,血液灌流治疗26人次,效果明显,无任何不安全事故发生。

2、加强质量控制。科内成立医疗、护理质控小组,熟悉和掌握

透析室的质量考评标准,各项工作月初由主任、护士长制订质控计划,质控员按计划进行自查,按标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录,总结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3、积极上报科内发生的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科内要进行分析,评价,提出防范措施,以利今后工作。

4、重视医疗、护理安全教育,每月组织学习血透室安全教育知识,时刻敲警钟。

二、贴心服务,使患者满意。

1、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采取不 同的宣教方式。

2、每月由专人组织召开工休座谈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有效改善血透室的就诊环境及工作作风,了解患者的病情动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二、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每月定期监测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质量,每季度定期监测透析用水透析液的内毒素。每周检测透析用水的硬度、余氯。所有监测结果均做好记录,季末由主任组织召开院感工作会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护士长定期进行规范的培训,并使其转换成一种意识,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加强医疗垃圾废物的管理,严格遵照医疗垃圾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垃圾废物进行分类、毁形及转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持水处理、配液间、治疗室、透析室的清洁,每日按时消毒,做好水机、透析机的日常清洁与消毒保养工作。消毒液按规定配制使用,保证消毒液的配制要按需、按量、按浓度配制,做到专用试纸天天检测浓度。对所有的透析患者按规范要求定期进行乙型肝炎、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1年来,无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四、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

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学习巩固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操作,同时还要拓宽视野、掌握先进技术、不断与其他医院同行进行交流,熟知血透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熟练掌握各机型操作与报警处理。科内每周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每人要有学习笔记。每月要进行理论考核。每月组织一次专业技能培训,定期考核,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应急及急救能力训练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训练。每月有培训,每季度有演练。通过不断的学习,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2016年血液透析室在医院领导的领导下,全力投身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新业务、新技术,为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商州区血液透析室

篇11:2016年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2016年是我院要搬迁新院,我科也将扩大规模,谋求新发展的决胜之年。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将进一步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控力度,落实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严防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现结合ICU实际情况特制定2014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质量控制,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1、充分发挥科室监控小组成员的作用,通过强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原则,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2、落实ICU医院感染管理会议制度,每月年召开科室监控小组成员会议一次,讨论解决院感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总结工作。讨论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整改。

二、加强医院感染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采取全员集中讲座、针对性专题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针对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每月组织培训一次次,主要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隔离技术,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要求等。让工作人员了解和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训后进行考试。对新进人员、轮转、实习、进修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对卫生员进行一次消毒隔离、物表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消毒隔离知识及日常工作中物品的消毒灭菌方法,减少交叉感染。

三、开展各项感染监测,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一)感染病例监测

科室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由临床医师报告,监控医生进行汇总,主要关注医院感染病例聚集性发生,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及时报告与处置。

(二)目标性监测

重症医学科继续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等重点项目进行监测和管理,规范 ICU 环境、物品清洁消毒和各项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

(三)环境卫生学监测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按规范要求对灭菌器进行监测,每月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四)多重耐药菌监测

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进行多重耐药菌(MDRO)的目标性监测:监测的目标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实施目标性监测。从而督促管床医生对感染患者和可疑感染患者做到有样必采,及时做细菌培养,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对确立诊断的多重耐药菌(MDRO)要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加强质控检查,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监控措施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的要求,科室每月采取量化考核方法,开展感染管理质量自查,对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科室工作人员,督促整改,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

五、加强手卫生管理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各级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及宣传,完善手卫生设施,规范手卫生的消毒方法和流程,通过对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检查和督导,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六、规范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加强器械的管理,每月器械进行检查,包括清洗、包装和灭菌,以保证灭菌质量合格,每季度对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的使用进行检查。

七、严格医疗废物管理

继续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每天进行检查督促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中规定的要求进行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

八、配合做好抗菌药物管理 积极参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管理,严格按照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及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等,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篇12:2016年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2016年医院感染办将按照医院工作目标,认真履行管理督导职能,努力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结合2016年5月10日昆明市五华区卫生局、卫生监督部门对昆明仁华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督导检查>中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内容进行细化、专人专项负责,明确整改时间。

一、重视我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整改。医院感染控制是一个既细致又复杂的系统工作,包括加强医院感染检测、提高医务工作人员防止医源性感染意识、传染病的隔离和治疗、医疗用品严格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的收集,专业化处理、细菌学检测、医疗外环境的清洁干净等。这是一个全面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必须认真对待的生命线的工作,无论涉及到哪一个科室,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并接受上级医疗部门的严格检查。

二、加强质量控制,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1、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作用,特别是科室监控小组成员的作用,通过强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和检测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原则,杜绝医院感染暴发时间的发生。

2、落实医院感染管理会议制度,每年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一次,讨论解决我院感染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总结、布置工作。督导临床科室定期召开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会议,讨论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整改。

三、持续开展各项医院感染检测工作

1、持续开展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对全院重点科室、部门的病房和消毒供应室等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消毒剂以及压力蒸汽灭菌器等进行常规检测。

2、持续开展目标性检测工作,包括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监测。

3、加强医院感染检测,院感办专职人员每周深入临床科室收集资料,检测、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分析报告,并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我院因条件限制不能做的检测项目,可请防预站帮助检测。

4、持续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每年开展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完成医院感染资料的统计、汇总,分测。

四、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培训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提高院感管理水平。

2、争取医院感染委员会专职及兼职人员参加省、市、区级症状的医院感染管理岗位培训。制定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对全医院职工全员进行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2-3次。针对培训内容,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进行测试2次。通过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既能,促进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五、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

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执行情况,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

积极协助医务科、药剂科做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工作,做好临床、检验、药剂等科室之间的桥梁工作,协助检验科做好病原学检测工作,每季度统计临床科室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并对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七、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院感办将充分发挥监督检查、业务指导、专业培训等职能,在完成日常督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医护人员、清洁工以及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专业知识培训,防止发生医疗废物的泄漏和流失,使我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昆明仁华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

篇13:2016年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对我科收治血透病人149例, 其中男76例、女73例, 年龄18~86岁, 平均年龄 (46±13) 岁, 血透时间3个月~11年。基础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5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高血压性肾病16例、慢性肾盂肾炎19例、梗阻性肾病8例、多囊肾9例、糖尿病肾病15例、痛风性肾病1例、药物引起5例、不明原因17例。血透前所有患者均进行HBV抗原、抗体和HCV抗体检测, 共检出HBV抗原阳性5例、HCV抗体阳性4例、另外HBeAg、HBcAb阳性4例。

1.2 血透方法

每周血液透析10~12h, 每次4~5h, 采用碳酸盐透析, 透析机为日本尼普洛12型血透机, 透析用水为反渗水。

1.3 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

新进病人血液透析前抽取静脉血、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每6个月空腹抽取静脉血, 对出本透析室病人、出科时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抗-HCV及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

1.4 感染指标判定

HBsAg、HBeAg、HBeAb、HBcAb检测结果有一项阳性, 为HBV感染。抗HCV-IgG检测结果阳性为HCV感染。

2 管理对策

2.1 加强感染控制知识培训与教育

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员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试行) 》、《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医务人员认识到血液透析可能成为HBV、HCV扩散的窗口, 预防医院感染对于血透患者和相关医护人员的意义重大。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并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认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范, 新进人员上岗前进行全面培训。

2.2 加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措施的管理

预防医护人员感染HBV、HCV, 应实施以下管理措施: (1) 进入血透室前更衣、换鞋、戴帽子及口罩; (2) 进出血透室前严格洗手、消毒; (3) 操作或接触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时戴手套; (4) 收集、整理与清洗污物时加穿防水围裙与套袖; (5) 如手外伤的医护人员应禁止进入血透室; (6) 医护人员自身需防止皮肤损伤, 如被锐器损伤、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7) 对新进入医务人员先检测血清抗-HCV及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 以后每年定期复查, 对乙肝易感者 (表面抗原和抗体均显阴性者) 应给予注射乙肝疫苗;如发现血源性传播疾病者, 应按规定调离。

2.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1) 血透室布局。理布局, 严格划分区域, 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需分开;感染患者采取专用透析间;对HBV、HCV阳性患者分别固定透析机, 实行单室透析;并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 护理人员相对固定。设置急症透析机;从清洁区域带入污染区未使用的物品不可再带回清洁区;床单位一人一透析一更换。 (2) 医疗器械的使用。对一次性物品用后毁型焚烧并按规定执行双登记制定;对非一次性用品, 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严防交叉感染。 (3) 医护人员的操作。医务人员严格进行《手卫生规范》, 做好手部卫生工作。 (4) 加强血液透析机的消毒管理。对血液透析机定期消毒、严密监测。每次透析结束后开启血透机自动消毒程序, 进行每部自动消毒处理;血液透析时如发生破膜、传感器渗漏, 在透析结束时应机器立即消毒, 消毒后的机器方可使用。每月对透析液、反渗水等进行微生物监测, 每季对透析用水、透析液进行内毒素监测并记录。 (5) 加强对血液透析病人的管理, 并完善登记制度。对初次及其它中心转入的血液透析病人进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标记物检查并登记造册, 每半年进行复查。传染病人专机透析并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杜绝血液透析造成交叉感染的发生;对未感染HBV的血液透析患者预防性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6) 做好输血的管理。为避免输血感染,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减少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做好饮食指导, 加强营养, 改善贫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以补充铁剂、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提高血透患者自身能力为主。 (7) 加强消毒剂使用和储存的管理。选择有卫生部许可批件的消毒剂。定期开展消毒剂浓度监测和微生物监测, 确保消毒效果。 (8)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严格进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工作。废弃的血液透析器应毁型, 按医疗废物处理, 并做好记录。 (9) 做好可复用透析器的管理。复用必须遵照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制定的《血液透析复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复用透析器冲洗及消毒时不同患者必须更换抗感染接头;设置独立复用间和储存间, 从而使已处理与待处理的血液透析器严格分开, 并确保透析器的储存质量。 (10) 结果。经5年的长期观察, 血液透析过程中HBV抗原、抗体和HCV抗体阴性患者未发现转为阳性者, 血透工作人员也未发现阳性者。

3 目前认为血透患者的病毒性肝炎高感染率与反复输血或血浆及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交叉感染有关

前者的原因主要与献血员筛选不严格有关[4];后者的原因与血液透析机消毒不严格、透析管路的重复使用、透析器的重复使用导致破膜、被服被血液污染、护士对不同患者操作时未更换手套等因素有关[5~6]。目前血透过程中预防肝炎传播的主要措施是提高透析质量和水平, 减少输血, 加强献血管理, 血透患者的贫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 减少输血及其他血制品的应用。常规进行HBV抗原、抗体和HCV抗体检测, 把好输血关。透析用具专人专用专消毒;加强对HBV、HCV感染者的管理, 与非感染者分区、分室、分机治疗, 使用的所有消耗用品均一次性使用, 护士在为不同患者操作治疗时必须更换手套;加强对透析环境、透析机器的清洁消毒。切实处理好带血污物, 所有复用物品严格消毒, 专门处理等。预防HBV、HCV感染是多方面、多学科共同涉及的问题, 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危险的认知, 加强自我防护, 控制传染源、切断交叉感染途径是重要的预防环节, 对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完成, 才能有效避免H B V、H C V交叉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原因及管理对策。方法 检测149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抗-HCVIgG及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结果 除原有HBV抗原阳性5例, HCV抗体阳性4例, HBeAg、HBcAb阳性4例外, 无新发病例出现。结论 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管理对策, 包括筛选和隔离病人, 设肝炎病人专用透析室和透析机, 一次性使用物品、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危险的认知, 能有效地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病毒性肝炎,感染,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梅长林.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

[2]Olsen SK, Brown RS.Hepatment:Lessons for the nephrolgists[J].Kidney Int, 2006, 70 (11) :1897~1904.

[3]黄松敏, 陈肖蕾.血液透析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 28 (1) :25~27.

[4]李保春, 陆军, 许静, 等.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4) :329~331.

[5]郁佩青, 徐琴君.血液透析相关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8) :615~617.

上一篇:煤矿机电设备仓储管理办法下一篇:罗庄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