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工作计划

2024-05-09

2016 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工作计划(精选11篇)

篇1:2016 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工作计划

2016年医院感染培训计划

一、培训人员

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及后勤、保洁人员、进修实习人员,院感科专职人员参加上级培训。

二、培训形式

邀请上级专家来院讲课,多部门联合(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进行统一组织的全员培训;科室自学;院感科下重点科室进行个别培训以及现场指导等形式(集中授课由科教科按计划组织各级各类人员参加并统一考试)。专职人员外出学习培训。

三、培训内容及学时要求

(1)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参加有关国家级、省级卫生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及时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的最新信息动态,培训时间不少于15学时。

(2)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隔离相关知识、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抗菌药物应用、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3)后勤保洁人员重点进行手卫生、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医疗废物分类处置运送方法,个人防护方法、多耐菌感染防控等的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

(4)新上岗人员,包括实习生、进修生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的岗前培训,重点为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医院感染定义及诊断标准、个人职业防护的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

(5)各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感控小组共同参与感控管理的责任和意识,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

四、考核、考试纳入绩效考核:

理论考试每季度一次、结合平时下科室检查过程中的现场提问;各科室参加培训人员每次不能少于80%,无故少于80%者一次扣除科室绩效分1分;季度考试,中级及中级以下人员全部参加闭卷考试,副高人员参加开卷考试,外出学习,休长假人员不能参加考试者,科室要给院感科请假,如无故不参加者,视为考试不合格,纳入季度绩效考核每人次扣0.5分;考试作弊者,发现后每人次扣除绩效考核分1分;全院培训有科室和个人记录,月考核下科室检查,科室无学习记录一次扣1分;无个人学习记录者每人次扣0.5分,并纳入季度绩效考核之中,与医院奖金挂钩。

篇2:2016 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工作计划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和员工的职业健康,充分发挥员工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从本院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围绕患者安全目标,制定我院2018年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计划,以提高医院员工、患者、陪人及探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提升员工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能力,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一、培训对象

医院员工、患者、陪人及探视人员。

二、培训内容

1.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2.医院感染管理新技术、新项目、新理念及最佳临床实践;3.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培训内容;4.医院感染监测数据明显变化趋势时应对措施的培训;

三、培训形式

采用专题讲座、专题学习班、晨会学习、医院感染管理通讯、网上自学答题、科室专项培训等形式进行;培训记录齐全,包括:签到、课件、考试内容及成绩等,以体现全员培训的参与性和有效性。

四、考核与管理 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对全体员工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考核,不定期地以书面、网络、实地操作等形式进行。

2.院级培训实行指纹签到,人力资源处负责监督,折合学时,按照医院继续教育工作要求,做好继续教育学习的考勤、资料、成果等情况的检查、记录。考核合格者授予相应学分;低于规定培训成绩者进行补考,补考不合格者停岗培训直至合格;考核成绩纳入个人绩效考核。3.科室每月进行培训并以书面或实地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并做好记录以备检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日常检查工作中以随机抽查的形式进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五 培训课程安排

1.院级培训: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月通过讲座、网络等方式进行培训或考核,培训安排如下: 2.科室培训:科室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及专业特点,选择项目完成本科室的培训内容。

篇3:2016 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工作计划

1 全面、正确评估眼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眼部解剖组织结构的特殊性

眼部的结构精细复杂, 眼球是裸露在外的器官, 极易受到外力、异物、细菌、病毒及真菌的侵袭而致感染。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均无血管, 自身抵抗力较弱, 容易受到感染。

1.2 手术过程的因素

(1) 眼科手术时间短、连台手术多, 感染机会增加。 (2) 眼科手术操作精细, 对手术器械的要求较高:材质精密, 价格昂贵。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用品没有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3) 眼科植入物如人工晶体、硅油等的管理不规范。

1.3 医务人员因素

无菌观念不强, 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手卫生规范。

1.4 常用药品和物品的污染

(1) 公用的眼药水管理不规范, 如散瞳药、麻醉药等。 (2) 诊疗用品消毒不彻底等。

1.5 全身性疾病及长期局部应用激素

如某些慢性全身性疾病病人、某些与免疫有关的眼部疾病以及老年病人等。

2 有效预防和控制眼科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医院完善的感染管理组织体系, 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科、科室医院感染质控小组构成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体系, 职责明确, 互相配合, 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起到积极、有效的监管作用。

2.2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明确职责

(1)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有关法规性文件的要求, 结合本院实际, 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卫生标准、防控措施、工作流程、考核标准等, 下发到各科室, 使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活动中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责任明确。 (2)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最新要求, 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制度不断更新, 让新的要求和规范及时落实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 让制度更结合临床, 让医院感染工作有正确适时的理论依据。

2.3 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

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是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前提, 医院感染科与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联合, 定期对医护人员、工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同时要求各科室医院感染质控小组, 结合本科室实际, 每月组织1次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 使医务人员认识到积极主动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增强防控意识, 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手卫生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与防控措施。特别要加大重点部门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力度, 以提高医务人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能力和处置能力, 为保障医疗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

2.4加强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根据有关管理规范的要求, 对手术室、供应室、检验科、治疗室、换药室进行最大限度、科学合理的布局, 配备必要的消毒、灭菌、洗手及防护设施。并对这些重点科室分别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标准操作规程以及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标准。加大对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及消毒隔离、消毒灭菌等防控措施的落实力度, 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2.5 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

2.5.1 加强围术期管理

2.5.1. 1 术前

内眼手术前3d点抗生素眼药水, 每日4次~6次。术前1d洗澡、洗发, 冲洗泪道。术日晨起后用肥皂清洁颜面部皮肤;术前上厕所、洗手后冲洗结膜囊, 消毒术野皮肤 (切口周围15cm×20cm) 的区域, 盖无菌敷料, 做好术眼标记。

2.5.1. 2 术中

严格消毒术野皮肤两遍;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所有手术器械、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保证一人一用一灭菌。

2.5.1. 3 术后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尤其注意观察72h内术眼的疼痛性质。术后为病人进行眼部检查、处置时, 严格洗手、无菌操作。滴眼液每人专用, 避免污染瓶口。医护人员向病人宣教时不可用手触碰术眼, 以防污染。

2.5.2 加强手术器械等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环节及重要措施。必须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 切实做好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消毒, 从而切断传播途径, 达到防止交叉感染的目的。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2.5.3 加强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及用品的管理

内眼手术使用大量的一次性医疗用品, 如注射器、人工晶体、穿刺刀、粘弹剂、硅油、缝线等, 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要求证件 (生产许可、卫生许可和注册证) 齐全, 每批检验报告齐全, 保存备案, 便于追溯。使用时认真查对, 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对消毒药械及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购入、储存、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 每个环节都必须把关, 加强相关资质的审核管理, 以保证医疗安全。

2.5.4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实施手术、注射、插管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技术时, 应当加强无菌观念,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避免因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病人发生感染。

2.5.5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 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手卫生考核标准及方法, 不定期下科室追踪考核, 督促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正确性。手卫生促进策略:确保手清洁剂、一次性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用品的充足供应。医务人员明确手卫生的意义、指证和方法。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与正确性, 需要监测与随时跟踪相结合。鼓励病人、探视者和医务人员合作, 共同促进医务人员手卫生。

2.5.6 重视常用医疗器械 (物品) 的消毒工作

如挡眼板、吸水器、眼科A超探头、湿化瓶、下颌托、前额架、治疗车、体温计、止血带、水龙头、水池、肥皂盒、毛刷、床刷、毛巾、毛巾盆等器械、物品具体的消毒措施。

2.5.7关注重点人群

重点关注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病人、老年人、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严重营养不良病人、频繁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后病人等易感重点人群, 严密观察, 合理治疗, 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2.6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做好各种监测是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保证,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 我院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包括以下几方面。

2.6.1 定期进行器械、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 清洗效果的监测:每月抽查至少3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 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 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并记录监测结果。 (2) 消毒效果的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 每次检测3件~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如挡眼板、收水器、止血带, 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3) 灭菌效果的监测:对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物理检测时每锅次对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参数进行监测;化学监测时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卡监测;生物监测时每周监测1次。每年对灭菌器的压力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环氧乙烷灭菌监测:物理检测和化学监测每锅进行, 生物监测每批进行。

2.6.2 环境卫生学监测

每季度对手术室、供应室、检验科、病区、门诊的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剂及医务人员手进行监测。

2.6.3 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的监测

督促使用科室做好灯管日常应用累计时间登记、使用人签名、灯管的擦拭等工作, 新灯管经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使用中的灯管每半年监测1次。

2.6.4 加强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

2.6.4. 1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主要是对清洁切口手术感染的监测。要求手术室工作人员对清洁切口手术每天进行及时登记, 专职人员根据登记情况经常去病房了解被监测术后病人的情况, 与手术医生一起查看术眼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预防并降低手术后眼内炎的发生。

2.6.4. 2 现患率调查

通过查看病历及床头询问相结合, 规定统一时间, 制定统一表格, 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全院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了解在同一个时间点全院各科现患率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2.6.5 做好抗生素使用情况监测

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与医务科、药剂科、医师协作, 对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 督促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工作, 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感染病例。

2.7 做好标准预防与安全防护工作

加强全院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切实做好职业防护。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需要进行隔离, 不论其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 接触上述物质者,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增添必要的防护用具及设施;熟练掌握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2.8 加强医疗废物的监管

根据相关制度与职责, 检查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存、转运等各个环节, 检查交接记录、设施使用及清洁情况、对医疗废物管理的知识进行提问, 检查结果记入绩效考核, 要求医疗废物安全及时处置率100%, 以防止疾病传播, 杜绝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2.9 做好传染病的处理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 对传染病早发现、早上报、早治疗, 做好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工作, 同时做好传染病人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2.1 0 医院感染会议

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每季度1次对上一季度的工作进行总结, 介绍监测项目进展情况, 用具体的数据说明监测与控制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列出委员们讨论的议题内容:下一季度的工作重点、下一步需要推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重要性和依据, 评估推行该措施可能遇到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医院感染小组会议每月1次, 报告本月医院感染监测及医院感染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1 1 监督与考核

篇4:2016 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工作计划

医院感染是现在医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影响着患者的安危和医疗的安全。卫生部自从2001年开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医院感染相关的办法及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发展日新月异,可是对于一级医院来说很多医务人员甚至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概念都很模糊,院感各项基础工作薄弱,有人甚至说一级医院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死角,这句话毫不过分,这就显得如何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非常紧迫和必要。

方法

对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手卫生、职业防护情况进行抽查,对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结果汇总如下: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知晓率25%,工作中能进行正确防护中护士达95%,医生包括重点科室达23%,能进行正确洗手的医生不足10%,护士能达90%,由于全院没有干手设备,医护人员洗手后无法擦手。各有关科室没有配备手消毒剂,无法进行手消毒。口腔科、检验科、妇产科没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灭菌记录不全,口腔科没有规范清洗操作流程等等。由于消毒供应室没有正式投产,无法开展人流室及手术室的工作,由于检验科人员严重不足,没有微生物实验室,无法开展微生物监测工作。鉴于以上种种情况,如何开展一系列工作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走出困境,逐步进入正轨变得非常重要。

举措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①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院感分管人员、院感小组成员职责,完善管理体系。②规范医院感染的发现和报告、诊断,制定突发医院感染应急预案。③进一步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制度,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度及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防控意识:⑴认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带领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护士长、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参加上级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增强了对控制院感重要性的认识,有效带动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发展。⑵开展业务培训:①每个月开展业务培训:月初制定培训内容,下发给全院各科室,采取科室集中组织学习的方式学习。②对新分配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重点培训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医疗废物管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等,增强其院感防控意识。③加大培训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和技术操作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人员进行补考,逐步提高全员学习的氛围。

以重点科室工作为突破,加强管理,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①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院感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对各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查,对查出的问题现场指导整改。②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的监管。对重点科室每月进行质控检查。根据医院现状将口腔科、检验科、妇科检查室等列为重点科室。首先针对检验科院感控制薄弱环节,根据上级部门《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质控自查评估标准》重新进行规范和整改。其次对口腔科的清洗消毒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对清洗消毒间的布局及无菌柜物品摆放重新进行统一要求,对高压蒸汽消毒灭菌记录及紫外线消毒记录进行指导、改进,完善了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在我们的指导下,检验科、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了很大进步,同时取得科室负责人的认可和肯定,对未来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次通过加强手卫生管理工作,完善手卫生设施,加大手卫生知识培训,逐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在全院洗手池上张贴七步洗手法挂图;更换洗手肥皂为洗手液;配备干手纸、手消毒剂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考虑医院现状及将来发展,及时向上级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做好参谋,对未来即将启用的手术室及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布局和流程进行规划,及早进行人员培训,做好前期准备的工作。积极建议引进检验科人员,争取早日建立微生物实验室。对医疗废物、传染病管理等工作逐步进行规范,不断进行持续改进。

讨论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患者、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患者、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患者、探视者和患者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医院内有各种疾病的患者,其免疫防御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缺陷。同时,患者在住院期间,又由于接受各种诊断和治疗措施,如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內窥镜、大手术及放射治疗、化疗等,又不同程度的损伤并降低了病人的免疫功能。加之医院中人员密集,有各种感染疾病的病人随时可能将病原体排入医院环境中。于是医院内的空气受到严重污染,成为微生物聚集的场所。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在医院的空气、物体表面、用具、器械等处皆可存在。这样,处于抵抗力低下的各种患者,又活动在微生物集中的环境里,时刻都有遭受医院感染的危险。医院感染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增加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医务人员工作量,降低病床周转率方面,还给患者及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篇5:2016 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工作计划

2016年医院感染办将按照医院工作目标,认真履行管理督导职能,努力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结合2016年5月10日昆明市五华区卫生局、卫生监督部门对昆明仁华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督导检查>中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内容进行细化、专人专项负责,明确整改时间。

一、重视我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整改。医院感染控制是一个既细致又复杂的系统工作,包括加强医院感染检测、提高医务工作人员防止医源性感染意识、传染病的隔离和治疗、医疗用品严格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的收集,专业化处理、细菌学检测、医疗外环境的清洁干净等。这是一个全面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必须认真对待的生命线的工作,无论涉及到哪一个科室,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并接受上级医疗部门的严格检查。

二、加强质量控制,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1、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作用,特别是科室监控小组成员的作用,通过强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和检测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原则,杜绝医院感染暴发时间的发生。

2、落实医院感染管理会议制度,每年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一次,讨论解决我院感染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总结、布置工作。督导临床科室定期召开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会议,讨论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整改。

三、持续开展各项医院感染检测工作

1、持续开展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对全院重点科室、部门的病房和消毒供应室等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消毒剂以及压力蒸汽灭菌器等进行常规检测。

2、持续开展目标性检测工作,包括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监测。

3、加强医院感染检测,院感办专职人员每周深入临床科室收集资料,检测、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分析报告,并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我院因条件限制不能做的检测项目,可请防预站帮助检测。

4、持续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每年开展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完成医院感染资料的统计、汇总,分测。

四、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培训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提高院感管理水平。

2、争取医院感染委员会专职及兼职人员参加省、市、区级症状的医院感染管理岗位培训。制定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对全医院职工全员进行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2-3次。针对培训内容,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进行测试2次。通过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既能,促进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五、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

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执行情况,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

积极协助医务科、药剂科做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工作,做好临床、检验、药剂等科室之间的桥梁工作,协助检验科做好病原学检测工作,每季度统计临床科室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并对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七、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院感办将充分发挥监督检查、业务指导、专业培训等职能,在完成日常督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医护人员、清洁工以及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专业知识培训,防止发生医疗废物的泄漏和流失,使我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昆明仁华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

篇6:2016 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工作计划

严格控制血液透析环节质量,避免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的发生。2.范围:

适用于液透析室。3.定义:无 4.内容

4.1 基本要求

4.1.1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分开的基本要求。4.1.2 每个透析单元使用面积≥3.2m,单元间距≥0.8m。4.1.3 治疗室和透析区应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清新干燥。

4.1.4 配备便捷、有效的手卫生设施;每个透析单元配备方便取用的速干手消毒剂。4.1.5 隔离患者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应专用,且标识明显,不得和普通透析患者混用。4.1.6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透析器(滤器)。

4.1.7 使用后的一次医疗用品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4.2 医务人员管理

4.2.1 上岗前接受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4.2.2 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医务人员,在进行所有侵入性操作时、接触黏膜组织和破损皮肤、接触患者有戴手套指征时,均应戴双层手套。

4.2.3 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包括HBV、HCV、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相关标志物检查。并给予疫苗预防注射。

4.2.4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禁止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的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肝素封管。4.2.5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透析器、透析管路及穿刺针等。4.2.6 严格遵守《手卫生管理制度》《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4.2.7 发生职业暴露时,按照《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规程》处置,并向院感办报告。4.2.8 护理人员应固定,护理乙肝或丙肝阳性患者的护理人员不能同时护理乙肝和丙肝阴性的患者。

4.3 患者管理

4.3.1 对于第一次开始透析的新入患者或由其它医疗机构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HBV、HCV、HIV和梅毒螺旋体等感染标志物检查。

4.3.2 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每6月检查HBV、HCV病毒标志物1次,每年监测HIV和梅毒感染标志物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4.3.3 如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HBV、HCV感染标志物阳性时,应立即对密切接触者进行HBV、HCV感染标志物检测。

4.3.4 对有HBV或HCV暴露,怀疑可能感染的患者,如输血等,如果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阴性,在1~3月后重复检测病毒标志物。

4.3.5 对于伴有发热的透析患者,应提供口罩、手消毒剂,尽可能安排单间隔离透析。4.3.6 建议对乙肝阴性患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4.3.7 告知患者血液透析可能带来血源性传染性疾病,要求患者遵守血液净化室消毒隔离制度、定期监测等,并签署透析治疗知情同意书。

4.4 环境物品保洁管理

4.4.1 空气:治疗室、透析区、物体表面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中规定的Ⅲ类环境要求,并保持安静和空气清新。

4.4.2 墙面、地面: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每日透析结束后,用清水湿式擦拭;透析过程中发生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采取清洁、消毒处理。

4.4.3 不同区域使用的清洁工具应分开放置,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悬挂晾干。4.4.4 每一位患者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被套及枕头,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或消毒,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或消毒。

4.4.5 隔离透析患者使用的物品应标识明确、单独使用,如透析机、治疗车、病历、血压计、听诊器、血糖仪等。每次透析结束后,应使用消毒剂擦拭,再用清水擦拭。

4.4.6 护士站桌面、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消毒剂擦拭消毒。4.5 水处理管理要求

4.5.1 水处理间保持干燥和合适的室温,水、电分开,良好的通风;水处理设备避免日光直射。

4.5.2 每一台水处理设备应建立独立的工作档案,记录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设备使用的反渗水产水量、水质电导度和各工作点的压力范围等。每半年应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

4.5.3 水处理设备的滤砂、活性炭、树脂、反渗膜等需按照生产厂家要求或根据水质检测结果进行更换。

4.5.4 每天应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安全范围,保证透析供水。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4.5.5 纯水的pH值应维持在5~7的正常范围。

4.5.6 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1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次。4.5.7 处理水细菌培养每月一次,要求细菌菌落数不超过200cfu/ml;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 个月1 次,水处理装置的输出端的细菌内毒素,应不超过2 EU/ml;在血液透析装置入口的输送点上的细菌内毒素<2EU/ml。

4.6 透析机维护与消毒

4.6.1 血液透析机要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4.6.2 血液透析机应该处于良好运行的工作状态,每一台血液透析机应当建立独立的运行档案记录,每半年应该对血液透析机进行技术参数的校对。

4.6.3 每次透析前应该校准血液透析机的工作参数,每次透析后按照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消毒,化学消毒或热消毒。

4.6.4 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消毒剂浓度透析机自动检测。透析过程如发生破膜、传感器渗漏,在透析结束后应立即对透析机消毒,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

4.6.5 每次透析结束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纸巾擦拭消毒透析机表面,如被血液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4.6.6 每次透析治疗完成后,拆除所有的管路系统和传感器保护罩,仔细检查每个压力传感器是否干净,确认无任何异物或血渍沾附在表面,并使用含氯消毒剂或消毒纸巾

擦拭消毒操作人员手接触的部位,如按键、旋钮、泵门等。

4.6.7 每日对机器的外部表面进行消毒时,所使用消毒剂种类及浓度需按厂家机器说明书进行,了解有关消毒剂产品用途、操作浓度、应用领域以及使用安全性方面等内容。

4.6.8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及血浆置换机的维护与保养

4.6.8.1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及血浆置换机要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

4.6.8.2 为保障治疗正常进行,每隔12 个月必须对机器进行技术安全性检查,其维护和维修须由厂家指定的专业工程师来完成,维护内容参见厂家说明书。

4.6.8.3 本单位专业技师可参与完成日常维护操作,建立独立的运行档案记录。

4.7 透析液配置管理

4.7.1 浓缩液配制室应保持环境清洁,周围无污染源。

4.7.2 配液前洗手,佩戴口罩、帽子;湿式擦拭桌面、台面;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并记录。

4.7.3 浓缩液配制桶标有容量刻度,保持配制桶和容器清洁,配制桶每日用透析用水清洗1次;每周用消毒剂进行消毒1次,并用测试纸确认无残留消毒液。

4.7.4 浓缩液配制桶滤芯每周至少更换1次。

4.7.5 容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行业标准中对药用塑料容器的规定。用透析用水将容器内外冲洗干净,并在容器上标明更换日期,每周至少更换1次或消毒1次。

4.7.6 购进的浓缩液和干粉,应具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由培训合格人员实施透析液配制工作,做好配制记录,并有专人核查并记录。

4.7.7 浓缩A液为厂家生产的原装桶,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7天(厂商规定)。4.7.8 浓缩B液为厂家生产的原装桶,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24小时(厂商规定)。4.8 监测要求

4.8.1 每月对透析室空气、物体、机器表面及医务人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监测;空气培养细菌≤4cfu/皿(5min),物品表面细菌数≤10cfu/cm2,卫生手消毒细菌数≤10cfu/cm2。有污染随时监测,并保存资料。

4.8.2 每月对反渗水和透析液细菌培养,反渗水及透析液细菌菌落数<100 cf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内毒素检测每3 个月1 次,内毒素<2 EU/ml;采样部位同上。

4.8.3 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监测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检测1次。

5.相关文件:

篇7:2016 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工作计划

一月份感染控制科按照医院全面质量考核开展工作。

一、医院感染方面

1、制定各类工作计划(医院感染、健康教育、妇幼健康教育、控烟工作计划,妇幼工作、食源性疾病、孕妇学校)

2、更换各种本部。

3、细化了医院感染监测(全面综合监测和目标监测)的项目、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要求)。

(1)全院综合性监测:,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控制在0.5%.(2)目标性监测: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监测8例、留置导尿监测8例,监测标本30人次,肾内科2例多重耐药,及时给予督导,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环境微生物监测:本月对全院重点科室(手术室、分娩室、供应室、腔镜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及外口综合楼科室(病理、血库、妇科、普外、头颈胸科、骨科、五官科)进行了空气物表、无菌物品,透析用水,透析器接口透析液监测,结果均达标。

4、医疗废物管理方面:严格医疗垃圾分类,认真交接,不足之处个别科室登记不及时,锐器盒未注明开启时间。

5、一次性卫材“三证”监测,三证齐全,无过期。

6、无菌物品管理方面:个别科无菌包过有效期,7、培训方面:制定预防医院感染各类培训计划,本月为下收医疗废物及管理人员培训一次,内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下收流程》《医疗废物外泄应急预案》培训进行考核,试卷存档。

二、传染病管理方面:

1、制定结核病、传染病工作计划。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更新,并使用。

2、不定期到检验科、病案室检查传染病漏报情况,每周、月进行自查。本月网报未统计。

三、食源疾病:制定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更换各项登记本部。

四、妇幼保健工作方面:

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制作宣传材料(健康教育、妇幼健康教育)。2不定期到检验科、妇产科检查各项登记,免费检测项目检测、登记符合。按时上报妇幼周、月、季报表(10-1月)。本月上报高危孕妇48人。其他项目省略。

3、按时到科室监测AFP(脊髓灰质炎)14种疾病,按时旬报表。

4、健康教育宣传一次,内容《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妇幼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一次,内容《增补小剂量叶酸预防胎儿神经血管缺陷》。禁控烟宣传一次,内容《戒烟的方法及技巧》。5、1月17日组织孕妇学校培训一次,内容《怀孕前的准备》《促进乳喂养知识》有5名孕妇参加,取得较好效果。

五、爱国卫生

1、控烟工作计划,不定期到疗区检查控烟情况。

2、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工作,为各科室下发灭鼠药。

篇8:2016 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工作计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实施护理管理后的17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实施护理管理后的1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87例, 女性患者83例, 年龄12~75岁, 平均年龄 (45.7±1.6) 岁, 住院时间为5~23d, 平均 (11.3±1.4) d。对照组男性患者89例, 女性患者81例, 年龄7~81岁, 平均年龄 (47.2±1.8) 岁, 住院时间为6~25d, 平均 (11.6±1.4)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以及所患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两组患者均根据原发病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 采用如下护理管理措施: (1) 加强制度管理:对现行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 同时规范各项无菌诊疗操作规程, 明确消毒隔离的制度, 同时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的考核制度与医院感染其管理的责任制度, 量化考核的细则, 使各项感染防控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有章可循, 使护理人员执行更加切合实际[2]。同时各项制度应责任到人, 目标明确, 层层落实, 护理部负责统一监管, 科主任及护士长层层监督, 形成三级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工作模式。 (2)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对全院范围内的各级护理人员进行感染知识培训, 并进行考核, 强化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 尤其应加强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 医院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讲座, 在医院内开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宣传栏, 制作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手册, 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面, 提高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认识, 科室内部定期组织讨论, 提高科室医院感染防控能力。派出护士长及年轻的护理人员外出进修, 学习先进的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方法以及实用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 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医院感染防控队伍。 (3) 加强对院感重点环节的控制:对手术室、供应室及ICU病房等重点科室, 从布局及洁、污流程均据各专科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要求, 使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布合理, 病房应定期打扫, 保持清洁干净, 每日使用“84”消毒液擦拭消毒诊疗器械, 并用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防止交叉感染。消毒灭菌关必须严格把关, 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的各环节必须加强管理监督, 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为100%[3]。对医疗废物要进行分类收集, 损伤性废物必须置入锐器盒, 存放医疗废物的专用桶器皿务必张贴警示标志, 同时科室及医疗废物处理部门应做好登记工作, 以便利于管理。 (4) 加强对院感防控工作的监测:要求每个临床科室都要制定出定期、定时的院感防控工作监测制度, 每月进行1次空气细菌培养, 检测室内空气菌落数, 消毒液浓度每周检测1次,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监测1次/月, 紫外线灯的监测每季度1次[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护理管理后我院2011~2012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5% (4/170) , 显著低于2010~2011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12.94% (22/17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目前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其直接决定了医院的医疗服务及护理水平。在整个医疗护理工作中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基础, 因此加强对医院感染防控的护理管理对于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强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这与文献[5]报道结果一致。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实际中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全院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对院感重点环节进行控制, 并做好院感防控工作, 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保证医疗安全, 提高医疗服务整体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实施护理管理后的17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实施护理管理后的1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实施护理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护理管理后我院2011~2012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5% (4/170) , 显著低于2010~2011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12.94% (22/17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通过加强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提高医疗服务整体质量。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雪萍.护理安全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27) :337-339.

[2]满玉玲.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 2011, 24 (9) :359.

[3]盖秀花.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27) :137-138.

[4]谢艳群.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效果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18) :2279-2280.

篇9: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体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管理 体会

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明确管理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在2001年省卫生厅印发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后,我院就针对医院感染管理问题,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长任委员会主任,同时建立了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由科主任、科护士长、兼职监控医生和护士各1名组成。建立健全了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科室监控小组三级监控网络。

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院科两级培训制度、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考核奖惩制度等,使各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任用专职人员

任用爱岗敬业、专业知识过硬的专职人员,是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专职人员应具备如下素质。

具有扎实的工作作风: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认真按规章制度办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把好监测、检查、反馈关,为院领导提供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可靠资料。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监测技术:专职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中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本工作范围内技术操作要求,甚至应掌握诊断、检验、护理技术操作等相关专业知识。只有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指导实践。只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成效。在实际工作中,专职人员既应具备熟练的感染病例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的检查能力,还应做到“会看、会想、会做”。会看: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对照上级部门制定的规范,看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看出问题的实质、关键所在。会想:有活跃、灵敏的反应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想办法、订措施、堵漏洞。会做:实施想到的,改正不足的,变想法为实践,身体力行,主动进行常规监测和随时监测,搞好协调,及时总结、汇报给院领导,反馈给科室。

具有宣传讲解意识,当好宣传员,提高全员防感染意识。专职人员要注重宣传讲解工作,经常利用各种形式给全院各科有关工作人员讲解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保证医院感染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发挥监控员的管理作用

各项规章制度、各种消毒、灭菌技术和隔离制度的落实都是通过科室每个工作人员来实现的,只有充分发挥监控员在科室的监督管理作用,才能保证医院制定的各项管理措施正确实施。监控员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每月填报一张科室感染病例报告表,医护两人都签名。对本科室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查找感染原因,提出并实施控制感染措施,发现感染苗头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并上报科主任和院感专职人员。

监控护士负责本科室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按规定项目和时间进行采样送检,保证采样方法正确,发现“阳性”报告单要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负责消毒液配制浓度是否合格,使用范围是否正确,更换是否及时的检查登记;负责科内各区域、各种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负责紫外线灯管等消毒器械的维护保养、照射时数的检查。

篇10:2016 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工作计划

2012年,我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 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 物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更好的提高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为目标,在医院整体工作的统一规划部署下,认真履行各自相关职能,保障医疗安全,使得我院控感工作持续 有效的发展,结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 201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等,进一步完善医院感 染管理制度,逐步营造医院感染“零宽容”的理念,全方位、大幅度控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配合医院流程化管理的总目标,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流程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制定全院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传染 病知识与技能的定期培训及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质量考评。培训率应90,合格率85。

3、严格执行传染病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 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章可循。

二、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监管

1、在终末质量管理上,每月坚持医院感染管理的考核工 作。

2、积极开展医院感染、传染病漏报率调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院室。对医院感染发 生状况进行监测、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针对问题提出措施并指导实施,及时反馈。

3、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 3-4 例),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报 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积极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性流行,杜绝 恶性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4、定期开展现患率调查、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以 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目的,对临床院室中不符合规 范的医疗行为提出干预措施,及早发现医

院感染流行 和暴发的隐患,有效降低外院手术部位感染和 ICU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5、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做好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等监测。

6、医院感染管理院须对购入的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 疗卫生用品进行监督管理,对医院购入的此类用品审 核相关证件复印进行保存。

7、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多重耐药菌的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积极参与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的管理工作并监督执行,加强对围手术期抗菌 药物预防用药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的 各个环节,努力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加强对微生物 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为合 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8、对临床上疑似或确诊病例要及时留取标本,按规范送 病原学检测,送检率50降低抗感染药物使用率,针 对药敏结果,减少滥用,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9、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

三、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以防患于未然。

1、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力度。

2、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工作、手卫生管理。

3、加强职业暴露防护,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措施,尽量避免因职业暴露受到损伤。

4、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度和职工健康档案。

5、增强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树立 主动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保证医院医疗用品的消毒 灭菌质量,确保各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制度措施 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6、根据传染病、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和组织,定期演 练和相应培训,增强应急能力,备好救援物资,随时 处于应急状态,做到及时、妥善处理 医院内发生的突发事件。2012 年,在院领导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院要大力抓好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各项制度及措施的落实情况,不断学习

院内感染及传染病预防相关知识,掌握新知识,掌握院内感染控制新方法,常抓不懈,使我院的各项监测统计指标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的标准,共同参与,朝着零感染的方向努力,为我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汝城县热水镇卫生院

篇11:2016年医院感染应知应会手册

1、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2、医院感染常见类型和部位分类?(1)下呼吸道感染(2)胸膜腔感染(3)表浅切口感染(4)深部切口感染

(5)器官或腔隙感染,包括人工瓣膜引起的心脏瓣膜炎

(6)泌尿道感染

(7)胃肠道感染,包括感染性腹泻、胃肠道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8)病毒性肝炎

(9)腹(盆)腔内组织感染,包括腹水感染

(10)血管相关性感染(11)输血相关性感染

(12)血液感染包括败血症、菌血症(13)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褥疮感染、乳腺脓肿、乳腺炎、新生儿脐炎、婴儿脓疱病等

(14)烧伤部位感染(15)上呼吸道感染

(16)细菌性脑膜炎,包括颅内脓肿、椎管内感染

(17)其它,包括骨关节感染、骨髓炎、椎间盘感染、生殖道感染、口腔感染、医院内发生的心肌炎、心包炎等。

3、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

(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4、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慢性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

5、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 3

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6、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7、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应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在确诊后的24小时内报告感染控制科,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感染控制科。

2)证实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感染控制 4

科,感染管理科核实后应立即报告医务处,医院必须在1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立即报告感染控制科,感染管理科核实后应立即报告医务处,医院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患者死亡;(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发生以下情况应即时报告感染控制科及医务处总值班,医院应在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如果医院感染同时属于法定管理传染病的,还应进行传染病报告。

8、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

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

9、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有哪些?(1)接触传播(2)飞沫传播(3)空气传播(4)医源性感染(5)经动物、昆虫传播

10、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1、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12、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1)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2)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查找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控制措施。

(3)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13、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哪些?(1)机体免疫机能严重受损者(2)婴幼儿及老年人

(3)接受放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4)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5)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的患者(6)住院时间长者(7)手术时间长者(8)营养不良者

14、什么是接触感染?

是医院感染最常见和重要的感染方式,包 7

括直接接触感染和间接接触感染。

直接接触感染:病原体从感染源直接传播给接触者如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之间,都可通过手的直接接触而感染病原体;病人的自身感染也可认为是自身直接接触感染,如病原体从已感染的切口传递至身体其他部位,粪便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传递到鼻咽部等。

间接接触感染:指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后,经过某种或某些感染媒介如医务人员手、医疗仪器设备、病室内的物品等传播给易感者。在间接接触感染中,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对防控医院感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5、什么是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收集、分析、解释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 8

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6、医院感染的三级管理组织的结构是怎样的?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划与指导。

感染控制科:——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防控工作的监督、指导与落实。

各科室感染监控小组:——负责本部门医院感染的防控。

17、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的职责

(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于24小时内及时填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及时留取标本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积极查找感染 9

源、感染途径,治疗病人,控制蔓延;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以最快的方式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医院公共卫生科。

(4)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

(5)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或暴发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7)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伤。

(8)严格执行医院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管理。

二、手卫生

1、什么叫手卫生?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 10

毒的总称。

2、洗手的定义

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的定义

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的定义

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5、六步洗手法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 11

搓。

(4)双手轻合成空拳,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5)一手握住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一手五指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6、洗手时间是多少? 揉搓时间>15s;

7、WHO提出的“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刻”是什么?

二前三后:(1)接触患者前(2)进行无菌操作前(3)接触患者后(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5)接触血液体液后

8、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是什么?(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9、洗手的指征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穿脱隔离衣前后、摘除手套后。

(3)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4)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的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伤口敷料后。

(5)从同一患者身体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

(6)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7)处理药物及配餐前。

10、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物之后。

11、为什么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严格手卫生措施可以降低30%的医院感染,手卫生已经成为降低医院 14

感染最可行和最重要的措施,特别是耐药菌株的医院感染,绝大部分是通过医务人员手进行传播的。作为医务工作者,认识手卫生,遵循手卫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2、手卫生合格的标准是什么?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10cfu/cm。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5cfu/cm。

13、速干手消毒剂的特点是什么?(1)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2)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3)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4)所用时间少,作用快(5)不需要水和毛巾

三、消毒灭菌

1、何谓消毒?何谓灭菌?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 15 22

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处理。

2、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

(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2)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方法。灭菌可采用压力蒸汽、干热、环氧乙烷气体。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消毒可用煮沸、流通蒸汽。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选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3)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先冲洗,然后消毒或灭菌。

(4)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5)医务人员要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时间以及使用方法。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作用时间及影响因素。

(6)对已消毒灭菌的医疗器具应妥善包装保存,防止再污染。

3、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分别是?(1)高度危险物品:

定义: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要求:一定要灭菌!

灭菌方法:压力蒸汽(首选),环氧乙烷(EO);等离子体灭菌(HP-Plasma); 化学(2)中度危险物品:

定义: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 17 灭菌,如:2%戊二醛浸泡10小时以上。

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要求:高水平消毒

消毒方法:2%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碘伏、75%酒精。

(3)低度危险物品:

定义: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要求:低水平消毒

消毒方法:清洗,机械除菌。

总之,应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险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4、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何种情况下必须灭菌?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2)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

5、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何种情况下必须消毒?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6、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在什么情况下视为污染不能再使用?

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在使用前,如果发现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完全、外包装潮湿、超过有效期、包装物破损等视为污染不得使用。

7、对外来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有什么要求? 外来医疗器械应由医院消毒供应室按照规范要求统一清洗、消毒、灭菌。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19

方可发放使用。

8、无菌物品打开后使用时间规定:(1)以容器包装灭菌的敷料类无菌物品启用后不得超过24h。

(2)无菌盘需标明开始使用时间,每4小时更换一次。

(3)抽出的药液如未能及时注射,应注明抽吸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4)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5)碘酒、酒精、安尔碘等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天。

(6)无菌棉签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7)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要注明抽吸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使用中一旦污染,应立即废弃。

(8)干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开启使 20

用后应4h更换1次,遇污染随时更换。

9、化学消毒剂的使用要求:

(1)含氯消毒剂要求现配现用,使用中要加盖保存,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2)使用中的戊二醛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4天。

【消毒液配置后都必须标明配置时间、失效时间】

10、氧气湿化水可以用自来水吗? 不能。氧气湿化水要用灭菌水。

11、用后的体温表如何消毒处理? 可以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如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用灭菌水冲净、干燥备用。

12、紫外线灯管强度有何要求? 用于消毒的紫外线灯使用中的强度在距灯管 1m处测定不得低于 70μW/cm 13、84含氯消毒剂原液的有效氯浓度是多 21 2

少?

5%,即50 000mg/L。

14、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1)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无论用于静态消毒还是动态持续消毒,均要求关闭门窗。

(2)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的进出风口严禁有物品覆盖或遮挡。

(3)机器内严禁进水,用湿布清洁机器时,需先切断电源。

(4)定期检查机器工作状态,发现异常应立即检修。

(5)过滤器每3-6个月检查清洗一次,清洗过滤器时不得用毛刷类工具刷洗,水温不得超过40℃,以免损坏过滤网。

(6)其检修与维护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15、如何配制含5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

原液稀释100倍,即自来水99ml +84含氯消毒剂原液1ml 16、2%戊二醛用于浸泡灭菌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至少需要10小时。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四、隔离的知识

1、隔离的种类和标识(1)、接触传播(蓝色)(2)、飞沫传播(粉色)(3)、空气传播(黄色)

2、空气传播的隔离

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水痘、麻疹等。

隔离措施

(1)患者安置: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负压病房应达到以下要求。1)空气交换 23

≥6次/h(现存病房)或≥12次/h(新建或改建病房)。2)病房空气可直接排至室外,若排入邻近空间或空气循环系统需经高效过滤。3)每日监测、记录负压值,并通过烟柱、飘带等肉眼观察压差。4)病房门应随时保持关闭。

(2)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3)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转运,必须运送时注意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情允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尽可能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4)加强通风设施和做好空气消毒。

3、飞沫传播的隔离

患者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沫传播的疾隔离措施

(1)病人之间、病人与探视者之间相隔空间在1 米以上;

(2)自然通风,空气不需特殊的处理;

(3)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优先安置重度咳嗽且有痰的患者。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3)当需与其他不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25 病,如SARS、百日咳、病毒性腮腺炎等。

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飞沫隔离,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4)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并且建议患者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5)当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有可能喷溅到面部时医务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病情允许时病人也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4、接触传播的隔离

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接触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如胃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及伤口感染等疾 26

病。

隔离措施

(l)确诊或可疑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2)患者安置: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接触隔离,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3)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的污染。

五、职业暴露与防护

1、何谓职业暴露?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等工作中,皮肤或黏膜意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或被用于病人的锐器如针头、刀片及其他利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2、职业暴露的途径有哪些? 经皮损伤(针刺、利器损伤)、经黏膜(眼、口、鼻)、经不完整皮肤(裂开、溃疡、擦伤)、长时间接触(完整的皮肤与血液、体液接触≧5分钟)。其中针刺是职业暴露的最主要方式。

3、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哪些? 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HIV、HBV、HCV、梅毒等。

4、如何避免锐器伤?

(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复帽,如必须复帽只能用单手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5)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

5、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措施?

(1)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干净。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处的局部挤压。

(3)刺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6、职业暴露后如何报告处理?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部门负责人(医生向科主任报告,护士或工勤人员向护士长报告)。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由感染管理办公室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暴露时间、科室、姓名、暴露方式及部位、暴露源类型、处理方法等。

(2)根据暴露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定期追踪观察并记录。

7、何谓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即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接触这些物质时都需要进行隔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8、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即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9、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1)手卫生:洗手与手消毒。

(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帽子、鞋套等。

(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主要针对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所有人员,尽 32

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4)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防止感染源传播。

(5)及时、正确地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源的传播媒介。

(6)安全注射: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中;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

10、医务人员接触病原体时,其防护措施有哪些?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在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防渗漏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33

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11、使用手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诊疗护理不同的病人之间必须更换手套。

(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必须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戴手套操作中,如发现手套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

(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12、使用口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时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

(2)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3)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

(4)口罩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5)每次佩戴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

13、隔离衣或防护服选择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和其周围环境时。

(2)对实行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如大面积烧伤、骨髓移植等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时。

(3)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1)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2)接触某些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14、试举3种容易导致锐器伤的危险行为?

(1)、进行操作时,光线不足、体位不稳、患者不配合

(2)、徒手传递锐器

(3)、徒手缝合创口

(4)、徒手安装或拆卸手术刀片(5)、注射器使用后双手回套针帽(6)、用手分离注射器和针头(7)、弯曲针头

(8)、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破损玻璃等锐器

(9)、锐器盒装载过量

六、重点部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1)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2)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术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术中追加一剂抗菌素等)。

(3)正确备皮:手术当日备皮,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用刀片刮除毛发。

(4)术中保持患者体温。

(5)无菌操作,手术室的管理,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6)尽量缩短手术持续时间。

2、导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手卫生、严格掌握导尿指征。

(2)导尿时无菌操作,消毒要求: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3)留置尿管采用封闭式无菌引流袋。(4)留取小量尿标本时、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注射器抽取标本。留取大量尿标本时,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集尿袋每3天换一次。

(7)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尽量缩短尿管留置的时间。

(8)对长期卧床、慢性疾病、脊髓疾患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要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减少泌尿道感染。

(9)做好会阴部护理。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手卫生。

(2)最大限度的消毒屏障,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3)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4)静脉穿刺点无菌敷料:无菌纱布每2天更换一次,专用贴膜7天更换一次,有潮湿、污染随时更换。

(5)每日评估是否能拔除导管。

4、医院内肺炎(H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感染防控措施

(1)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

(2)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3)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掌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适应症。(6)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手卫生。气管内吸痰是在患者有痰的时候,而不是常规性的。

(7)呼吸机螺纹管、湿化器、冷凝水的正确处理。重复使用的呼吸回路管道、雾化器,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水用无菌水。

(8)评估撤机和拔管指征,尽早拔管。(9)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正确消毒(呼吸机外部用500mg/m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屏幕用75%的酒精消毒擦拭)每天1次。

(10)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减少和早停。

(11)对免疫功能抑制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

七、多重耐药菌的基本知识

1、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定义:对临床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产生耐药的细菌。

关于定义,记住三类、耐药这2个词就行了,三类是指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脂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霉素类等等这些大类中的三类,而不是每一类中的三种,如只有对一类头孢、二类头孢、青霉素都耐药就不算多重耐药菌,因为只能算对β—内酰胺类耐药。

2、多重耐药菌特点: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3、几种常见耐药菌的名称: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ESBLs(4)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AB(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

(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7)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8)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

4、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通过什么传播,应采取哪些隔离措施?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1)尽量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种病原菌者置一间;挂蓝色隔离标识;床旁置医疗废物桶。

(2)加强手卫生。接触病人前后、诊疗护理前后应进行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3)戴手套。可能接触病人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须进行手卫生。

(4)穿隔离衣。预计与病人的感染性物质接触时,需穿隔离衣,离开时脱下防护用品,并进行手卫生。

(5)病人物品专用。一般医疗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6)环境消毒。病人周围的物品表面、地面每天清洁消毒(用含氯消毒剂500mg/L)。

(7)其他科检查告知消毒。病人去其他部门检查或转科时,应向接受方说明接触隔离措施,用后的设备表面须清洁消毒(用含氯消毒剂500mg/L)。

(8)限制探视。并嘱探视者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9)解除隔离: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解除隔离。

八、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1、为什么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使病人在最小的风险或损失下获得最大的治疗效益;同时又要尽可能不影响宿主的防御机能,不破坏宿主的自身菌群的生态平衡,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以及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病率。

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菌,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3、哪些清洁手术可考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4、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正确的给药方法是什么?

(1)应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2)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3)清洁和清洁-污染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4)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5)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 45

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5、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6、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相关指标:(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40DDD;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积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 46

(4)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0%;

(5)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90%;按卫生部38号文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择抗菌药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为主);

(6)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时机合理率≥90%;用药时机合理率=(清洁手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病例数/同期清洁手术抽样病例数)×100%;

(7)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合理率≥90%;

(8)清洁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小时;

(9)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10)接受非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30%;

(11)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 47

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50%;

(12)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80%。

九、医疗废物知识要点

1、何谓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2、医疗废物分几类? 分5类

(1)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2)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

(3)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4)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 48

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5)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3、医疗废物的分类要求: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医疗废物不得放入生活垃圾中。生活垃圾也不得放入医疗垃圾中。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4、医疗废物包装时有何要求?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志,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5、正确收集医疗废物:

(1)使用分色垃圾袋、密闭转运。(2)黑色收集生活垃圾;黄色收集医疗垃圾。

6、传染病病人垃圾应如何处置?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7、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被污染时应如何处理?

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8、医疗废物交接转运记录,资料保存几年?

上一篇:厨房各岗位岗前培训流程下一篇:苏教版四上语文知识点第七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