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会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管理制度

2024-04-12

应会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管理制度(精选9篇)

篇1:应会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管理制度

如何科学地制定合理的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

2002-6-5 15:47:29

华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 主任审核员 倪红兵

制定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地制定合理的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是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关键,它能够直接影响体系运行的效果(环境绩效)。

一、要做好初始环境评审和管理评审工作

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时只有做好全面系统的初始环境评审工作,才能充分了解企业本身活动、产品、服务中对环境有影响(较重大影响)的哪些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和影响的程度,充分了解应遵守的与环境管理(环境因素的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充分了解企业的环境及其管理现状,充分了解企业当前的经济和技术能力(解决环境问题的保证),充分了解目前可以挖掘的潜力,为确定今后环境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向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科学制定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也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管理评审,分析和总结过去的工作及问题,确定以后的工作内容,制定新的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

二、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

首先要明确“科学地制定合理的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含义和意义,“科学”是指要有充分的理论和实际的依据及方法,“合理”就是要符合环境管理的要求(ISO14001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要符合企业整体管理和生产经营的要求。

理论上讲环境管理和企业其他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一样,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所以首先要正确对待环境管理工作,将其与日常生产经营的工作充分结合起来,充分理解ISO14001标准的精神和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则要踏踏实实地按标准的要求做好具体的环境管理工作,科学地制定合理的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

三、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原则和方法

1.目标指标的制定原则和方法

a.科学合理

目标指标的制定是属于预先预计的,但其制定和预计一定要有科学合理的依据,要根据环境方针、环境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和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要求而制定,不能想当然地凭空(或没有根据)想象出来。通常目标指标是在以下两种情况时制定:一是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初期的初始环境评审后,在了解了自身的环境问题和相应的管理情况、了解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了解了企业目前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方向、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后,便可以制定相应的目标指标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管理;二是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当旧的目标指标完成后或制定工作计划时,根据这时的环境方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和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目标指标。这就要求在制定目标指标时要抱着实事求是和踏踏实实的态度和精神去做工作,只有这样目标指标的制定才能符合ISO14001环境管理的要求,才能为目标指标的实现和顺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制定环境管理的目标指标时要充分考虑企业日常的工作目标,既要将日常工作目标中与环境管理或与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相关的内容纳入到体系中来,充分运用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管理,避免与实际生产脱节,将其作为环境管理的目标指标。如“要节约每一滴水”、“要不断地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等仅是企业的日常工作目标,旨在强调或要引起员工的重视,这些宏观的工作目标或口号的提出并不一定需要一个分析论证过程(初始环境评审或评价重要环境因素),不符合环境管理目标指标的制定原则,不应与环境管理的具体的目标指

标混同,否则会造成实施和检查上的不便,给环境管理带来困难。

b.减少环境危害并有激励作用

环境管理的目标指标的制定内容一定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少环境危害,这些危害可以是直接的(如含磷废水的排放会污染水体),也可以是间接的(如浪费纸张会间接地增加造纸所产生的废水而污染水体)。环境管理目标指标的制定就是要对目标指标的实现者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要其通过努力才能完成,完成的结果一定要达到改善原来的状况,换句话说,环境管理的目标指标是“改进型”的和有时效性的,即目标指标实现要对环境表现或环境行为有所改进,目标指标完成以后其本身就不存在了,如“将废水中石油类的浓度从0.2mg/L降低到0.1mg/L”这个目标指标通过努力完成后,减少了环境危害,改善了废水的状况(原来石油类浓度0.2mg/L的状况就不存在了),这个降低磷的目标指标和行动就不存在了,或者说相关的环境管理方案已经完成了。

在实际工作中要避免将环境管理的其他工作与环境管理的目标指标相混淆,如“废水中的石油类达标排放”、“防止有机物的泄漏和火灾”等是属于环境管理中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管理和工作内容,这些工作在企业的相关活动、服务和产品不变时一直存在(没有一定的时效性)和保持不变,某些企业称之为“目标指标”是错误的,实际上它们只属于企业的“工作目标”,或是一些管理和操作工作(或运行控制)中的技术标准或管理标准,是一种行为或管理准则和规范(有一定的稳定性),其与ISO14001标准对环境管理的目标指标的规定和要求不同。所以环境管理中需要持续保持和不变的工作(或“保持”型的“目标指标”)不属于以上所述的环境管理目标指标的内容。

环境管理的目标指标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应该是“改进”型的,是环境绩效的不断改进,是在现有基础上的改进。例如,某企业现时的废水中石油类的平均排放浓度是20mg/L,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三级标准(30mg/L),那么企业制定的“减少废水中石油类的排放”这个目标相应的指标就应该根据企业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在相同条件下)定为小于20mg/L的一个确定值,不能仅定成达标排放,这样才符合减少环境危害的原则(达标排放也存在环境污染和环境危害),才能体现ISO14001标准中污染预防的精神,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制定任何一个大于20mg/L的指标(虽然可能是达标〈30mg/L)都是错误的,因为在相同条件下如果排放石油类浓度大于20mg/L(比目前的排放浓度高)就是增加了污染,违背了环境方针中承诺的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精神和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减少环境危害和产生激励作用的问题:· 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原料、工艺或产品结构)消除或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降低污染物的总量、排放浓度或危害性;

· 提高成品率或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

· 合理使用能源资源,降低物耗和能耗,减少浪费或不合理的使用;

· 废弃物综合利用(包括自己和给他人综合利用);

· 在合理处置废弃物的前提下能减少处置费用。

c.符合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目标和规章制度

环境管理本身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一部分,所以制定的环境管理目标指标一定要与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目标相一致,其实施要符合企业的整体规章制度,另外也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在环境因素评价时就已经充分考虑),要量力而行,但经济能力并不是判定重要环境因素和制定目标指标的唯一的或最主要的标准,有时不能单单以经济能力不足为理由(如违法超标则必须想法治理),还要尽力而为。环境管理目标指标既不能脱离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实际工作中属于环境管理的目标指标管理范畴的也不能漏掉,这就强调了初始环境评审和管理评审的充分性和重要性,从另一方面讲也反映了企业所做的初始环境评审和管理评审的质量或有效性。

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会有许许多多的工作目标指标和工作方案,这些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在制定环境管理的目标指标是不能忽视和忽略的,要考虑到(即便考虑不到也可能丝毫不影响其实际实施)并尽可能使相关人员了解到其属于环境管理的内容,与环境管理相关的部分则可以运用环境管理的方法实施,如果通过各种培训和环境管理的实践而对环境管理的内容已经熟悉了的话,那么在实际工作中会按照相关的规则(包括可能有的环境管理的相关要求)自然而然地制定和实施这些工作目标指标和方案。如果在制定环境管理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是不能尽量(有时也不可能完全)考虑和收集(这也是一种内部信息交流的内容)企业相关的(企业级和部门级)各种工作目标指标和方案,那么就可能造成环境管理与整体管理的不一致和不协调,也反映了管理者在整体管理思路上的不明确和缺少整体观。

d.争取优惠条件和增加竞争能力

对于哪些可能取得优惠贷款或援助项目、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等对企业生产经营有利、对提高企业形象有利、能提高企业竞争力等等有现实或深远意义的工作,在制定环境管理的目标指标时就可以优先考虑,这就要求在环境因素的评价过程中考虑以上的因素,才使目标指标的制定有理论依据。

e.目标要明确和指标要尽可能量化

环境管理目标的制定一定要明确,使相关人员能够明确无误的了解其内容和含义,指标要尽可能量化,使相关人员便于实施。

对于某一特定的目标而言,不一定能制定出相应的指标,另外指标的量化并不是非要数字化,有时可以数字化,有时是不能数字化的,但指标的制定要便于测量,这里的测量实际上不单单指用仪器仪表的测量,而且也包括了管理上的检查手段,因此,只要对目标指标的实施和完成有相应的检查和管理措施,能判断和保证目标指标实施即可。如为处理若干种有毒有害废弃物而制定的“合理处置有毒有害废弃物”这个目标而言(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是“寻找合适的有毒有害物处理商”),指标是不太好制定的,如按照处置的程度考虑,有些有毒有害废弃物还没有相应的处理标准,无法考虑制定相应的指标;如对于“减少××产品不良率”这个目标而言(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是更新设备),其指标是可以进行数字化量化的,因为从新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操作者的情况可以预计或制定出工作标准,可以预定出产品合格率的;如对于“减少复印纸的浪费”这个目标而言(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是更新旧的、不定期频出故障的复印机),能减少多少张或百分之几的复印纸的指标是无法定的,即无法制定数字化的量化的指标,可以制定“杜绝复印机故障造成的废纸”这样的非数字化和量化的指标。目标指标的制定和表述一定要以方便管理和实际工作为基准和原则,不能单为要有目标指标而制定目标指标。指标能量化的必须量化,能够数字化管理的必须数字化管理,指标不能量化的则不需量化也不可能量化,否则就没有科学依据,就是“虚假”的,对管理无任何指导和实施意义。所以,目标指标的制定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能够保证环境管理的顺利实施并取得相应的效果为原则和工作目标。

f.可以实施并可检验

企业制定的环境管理目标指标要便于理解和易于接受,更为重要的是目标指标的实施程度和完成情况要能度量和检验,不然无法判断目标指标的实施和完成情况,无法判断目标指标制定的合理性,也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调整(无调整的依据)。实际上,能够制定的环境管理目标指标都是可以检验的,都是有适当的检验方法的,有的是用仪器仪表检测的(如某些污染因子的排放的减少)、有的是用工艺和试验方法检测的(如产品废品率的降低)、有的是用理论方法推算的(如在外部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单位综合能耗的下降)、有的是用实物检验法判断的(如建造一个化学危险品仓库)。随着目标指标的实施,其检验方法也逐渐随之相应的调整,目标指标完成后,其检验方法也就完成了使命不复存在了,由此点

也可以看出环境管理目标指标的特点及其与企业某些工作目标的区别。

对目标指标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属于环境管理体系中监测和测量(4.5.1要素)的管理内容,除了可以监督检查目标指标的实施进度和效果,还可以检验目标指标本身制度的合理性,如果通过检验发现目标指标制定的不合理时(导致实施和完成情况与预计的相差甚远),就要及时地对目标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造成“目标指标未完成”这种人为的不符合,这也体现了环境管理体系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功能。

2.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原则和方法

环境管理方案直接来源于目标指标,是为了完成目标指标的要求而制定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既不能脱离目标指标的要求,也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制定环境管理方案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和方法:

a.合理适宜便于实施

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要满足完成目标指标的要求,在这个前提下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制定出比较经济和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实际上在目标指标制定时已经综合考虑了相关的经济和技术能力,目标指标的制定是与相关的环境管理方案的考虑分不开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对已经制定了的目标指标是应该能够制定出相应的具体环境管理方案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环境管理体系本身具有的系统性,环境管理中的十七个因素不可能相互独立或孤立,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

便于实施的环境管理方案应该包括制定具体的技术工艺措施和进度表(环境管理方案实施和目标指标完成的基础)、明确实施和监督检查(在4.5.1监测和测量的管理内容中做出相应的规定)的主要及相关的责任部门和人员(环境管理方案实施和目标指标完成的能力保障)、落实相应的资金(环境管理方案实施和目标指标完成的资源保障)。

同样,环境管理方案可以随着目标指标的调整而作适当的调整。

b.减少环境危害

减少环境危害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制定环境管理方案要以减少环境危害为准则;另一方面就是制定的环境管理方案的措施和方法尽量不要增加另外的污染或产生新的环境危害。

c.符合企业的生产经营规章制度

环境管理方案的实施要涉及到企业有关的环境管理组织机构、行政管理组织机构、各种固定的或临时的生产计划、其他各种管理和操作规章制度、成本核算和财务制度等等,要注意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保持企业整体管理的系统性和一致性,同时通过环境管理的实施也可以不断发现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一些弊端和不足,并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如果企业某些合理的的生产经营或管理活动影响了环境管理方案的正常按计划实施,那么就要对各种情况做综合分析,以企业合法的的生产经营和整体管理为最高原则,合理地(有充分合理的理由)对这些活动或环境管理方案作适当的调整,如果是后者则还要考虑是否要调整相应的目标指标。

如果一个项目实施会造成新的开发或策划,能够产生新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或要改变原来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而这些变化又涉及了已有的环境管理方案,那么就要重新评审这个或这些环境管理方案,使其内容能够适合或不防碍此项目的实施。例如,企业根据近期市场发展方向决定要开展一次大规模的产品促销活动,并借此机会宣传企业形象和发展规划(包括了环境管理粉末的宣传),这样以来就需要制作相关的宣传材料,需要消耗较大量的纸张(无论是自己制作还是外加工),这时就需要调整原来的为实施“减少纸张的消耗”目标和“销售部年用纸量减少25%”的指标而制定的环境管理方案,将以前的环境管理方案中“对外消耗3000-3200张企业介绍”的内容增加一条“促销时对外消耗1500张企业介绍”,相应的总的企业介绍发放量和降低纸的消耗指标也要作调整,以适应企业的经营需要。

这样才充分显示了环境管理体系的灵活性、自我调节性和适宜性,才可称得上真正的环境管理,才可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才不会成为“两张皮”(部分虚的或名义上的环境管理)成为负担而实际上被企业所遗弃。

同理,在实际工作中要避免将环境管理的其他工作与环境管理方案相混淆,环境管理方案是有时效性的,当其内容完成后,此环境管理方案就不存在了,它与目标指标是属于“改进型”的,而目标指标的改进性和时效性实质上也是由环境管理方案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的,这也是环境管理方案与“保持型”的运行控制的主要区别之一。

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或教条的方法,其基本原则还是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只有这样,环境管理体系才建有所用,对于以获取合法利润的企业才有帮助,体系才有生命力。

四、保持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管理功能

作为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与环境管理体系一样具有延续性,ISO14001标准也要求我们要“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所以在企业的宏观的环境管理过程中一直要保持有相应的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工作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管理和具体的工作,不能机械教条地理解或曲解ISO14001标准的要求,给实际工作带来困难。应该活学活用ISO14001标准及其中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管理功能。

通常企业在上一年底或年初重新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根据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本的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这就要求企业在全面考虑遵守法律法规和充分考虑自己的经济技术能力的前提下,在本一年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考虑安排相应的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管理和工作内容。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可以是跨的长期的(但在目前就要开始着手实施),也可以是内的。如果是内的,为了避免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过于简单或在很短时间内便可完成,就要求企业在评价重要环境因素时要为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作充分的考虑,并在具体制定时考虑其时间段上的综合搭配,合理地协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实施,保持环境管理的持续和延续性,也有利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管理。

如果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均已按时或提前完成并距下一次目标指标的制定日期(或年底)相差较远,那么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环境绩效和重要环境因素的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制定新的目标指标,以便保持环境管理中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管理功能,通常企业是能够制定出连续性的环境管理目标指标的。如果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完成后距下一次目标指标的制定日期相距不远的话,可以不再考虑在这段较短的时期内制定新的目标指标了。

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是要发展壮大的,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也是要变化的,另外环境因素是伴随着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而存在的(存在着环境影响),重要环境因素(有较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总是存在着的(虽然在一定时期后是动态变化的),所以目标指标也总是存在着的,不可能存在没有目标指标可定的情况,就连环境污染很小(环境因素很简单)的企业也存在着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大的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如某投资咨询企业已经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可以将该企业的项目调研和决策咨询的活动和服务作为“企业行为”,将其办公室办公和日常办公生活活动作为“员工行为”,那么在日常“企业行为”工作中避免提供错误的信息和咨询就作为其主要工作目标,避免“提供能造成环境危害的项目和咨询”(重要环境因素)就需要运行控制进行管理,对于某个具体的与“环保有关的项目的调研和开发”方面的内容就可以考虑制定相应的目标指标进行管理,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工作内容,也可以将参与和支持“有关环保社会公益活动”作为其环境管理的目标指标,不一定非要在仅与“员工行为”有关的节水、节电、节纸(有可能均已合理使用)

方面作文章。

环境管理的目标指标实际上是一种管理环境因素的方法,目标指标不一定非要控制和管理重要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必须通过目标指标或运行控制进行管理),对于一般的环境因素也完全可以通过目标指标这种方法(仅是一种普通的管理方法)进行控制和管理(实际上企业在过去的日常管理中已经运用了类似的方法对一些与环境有关的问题进行管理),哪些环境因素需要制定目标指标应该依照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而定,这并不违反ISO14001标准的精神要求。例如,某企业的绿化已经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要求了,但是企业为了进一步为社会做贡献,制定了在城郊植树造林的计划,实际上此计划就属于环境管理目标指标的范畴,它管理的是“树木的种植”这个环境因素(虽然企业并未将其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

由此可知,企业在制定环境管理的目标指标时除了要考虑环境方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对这两项的考虑实际上也以重要环境因素来体现)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外,另一种简单和有效的方法是全面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企业已经和准备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计划,尤其可以从哪些需要花钱的计划和项目中(尤其是企业的各项事业计划和规划)可以找到与环境管理目标指标相关的内容。企业不但可以由环境管理职能部门对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目标指标和运行控制方法进行控制,还可以由各个基层部门制定自己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对自己的相关的环境因素进行管理,这样对那些与企业级环境管理目标指标无关、而又与一般环境因素的管理有关的部门目标指标有了合理的应用和解释,可以避免部门自己的工作与环境管理“人为”地脱节,避免由于环境管理的形式化和不合理的“文字规则”造成工作概念上的混乱,使环境管理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更确切地说是让环境管理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实际上,合理的实际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并不会因为不合理或不适用的“环境管理”(在此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管理)而改变,即使暂时变化了也并不会维持很久,真理(相对的)终会取代谬误,所以企业在环境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重在不断摸索(包含了大量的不符合纠正与预防的思想)出适应自身的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

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服务和相关的管理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主体,环境管理是为其服务的手段和工具,不能主次颠倒。环境管理是一个整体管理活动,其相关要素和内容是无法孤立起来的,不可(也不可能)随意分离,否则会给实际环境管理工作带来困难,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也是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自然和必然的过程,所以环境管理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的管理一定要考虑它的系统性和全面。另外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作为环境管理的一种方法,有它们独自的特性,所以在制定是一定要按照其基本要求做才能有效,才能避免将运行控制的内容与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内容混淆的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篇2:应会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管理制度

公司规章制度的制定原则和实施方法

为明确公司在今后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中依据什么的原则,遵循什么样的方法,同时制度的推行通过何种方式、何种渠道特制定此说明。

一、公司制定规章制度的前提是一定要认清公司发展的阶段、制度本身要适应公司发展的现阶段需求。我们公司现在应该还属于起步上升发展阶段,所以在制定制度时一定避免照搬所谓大公司制度的条条框框,避免把不切实际的东西引入到公司的发展中来,否则制度制定出来既不实用又浪费了公司的人力物力。例如:在人事制度模块中有员工试用管理模块、员工离职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等,我们在制定制度过程中可以根据公司现阶段人事录用、离职的实际情况简化这些制度模块中的条条框框,使制度既简约方便理解、利于执行、又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二、公司规章制度的制定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时间的先后性。由于公司在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因此规章制度需要一项项来制定,按照亟待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来确定制度制定、执行的先后时间顺序,我们现阶段先要逐步完善公司的基础制度,在将基础制度落实到实处的基础上完善公司的职能制度。

2、指导性和约束性。规章制度对公司相关人员具体做些什么工作、如何开展工作提供了指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人员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同时也明确相关人员不得做什么,如果违反了会有什么样的惩

罚。

3、激励性。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除了会提出对违反规定人员提出相应的惩戒同时也适时的提出一些奖励性措施以鞭策和提高员工执行制度的积极性。

三、规章制度的执行

1、要明确规章制度执行的目的:制度制定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有目的的抓某个人的错,惩罚某位员工,而是希望通过制度的执行使每位员工在工作时间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例如在家里如果地面脏了,哪怕是有一个小小的脚印你都会把它清理干净,因为你习惯了家里要干干静静的,不容许有一点的污染,但是为什么在公司你的桌面下面都堆了一大堆垃圾你还能视而不见,根本没有打扫的意识?这就是因为你在家已经养成习惯了,而在公司你还没有树立“以公司为家”的理念,这时候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督促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约束我们工作中不好的行为习惯。当制度长期的执行后它会慢慢影响我们的个人行为,当好的行为成为习惯,以后制度在我们的意识中就会慢慢模糊,因为随着习惯的养成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大程度的就会是习惯约束行为,而非制度本身约束行为,我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我们应该这么做,老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再教育、带动新员工,公司内部会逐渐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

2、制度执行的方法:我们公司现阶段的管理还属于传统、粗放的管理状态,包括许多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也缺乏危机意识、管理意

识和创新意识,公司现有的很多制度根本没有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实践中去,所以很多很好的制度虽然制定出来了,但是没有很好的管理者、缺乏足够的执行力以至于很多对公司发展有益的制度根本没落实的实处,所以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思想上的提高,先让他们认清制度制定对公司的好处,强调以公司为本的集体意识,杜绝个人利益倾向为中心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和公司所有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对于他们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面临什么样的困难进行解答和解决,使他们在思想上尽可能的认可新型的制度。

3、制度执行的力度。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肯定会引起一部人思想上的抵触,我们在执行前期过程中会尽量考虑员工的感受,和他们积极沟通,避免引起他们思想上很大的情绪波动,但是在原则问题上还是要切实按制度办事,不能一味的考虑个人意见,因为员工在思想上毕竟还是以个人利益考虑为重,他们很少从公司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制度本身的益处,所以如果制度总是依附于个人的思想去执行,那现今制度可能执行不了,今后也执行不了,一拖再拖对于公司的发展必然有了很多限制性的理由。举个例子:公司设置全勤奖,全勤奖的概念是除了当月上满规定的考勤天数外,还包括不迟到、不早退等,我发现很多员工包括管理人员现在已经把迟到都当成是正常的事情了,迟到已经成为习惯了,其实这很不正常,一个连最起码的上班时间意识都很差人很难保证在工作上有不拖沓、“磨洋工”的现象,所以我们在今后要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除非有特殊情况:例如生病可以凭

医院开具的就医证明或诊所、药房开具的药单认定为特殊情况,抑或总经理认可的特殊情况外,其他理由都不做为迟到、早退的理由,只要该月一经发现违反规定便扣除全勤奖,另外在全勤奖的考核上必须全奖全罚,做工资人员要按规章制度来执行切忌带个人意愿的去做工资,比如请假半天100元的全勤奖就扣25元,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已经从思想上给了员工可以去违反制度的理由,只要请假了当月全勤奖就全无,这不是给某个人制定的制度,所有的员工都一视同仁必须遵循这个制度。再比如:打卡机记录考勤,打卡就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打,上班没有提前告知晚来那么就认定为迟到,有特殊理由经行政部负责人确认审批后可以回来补录《指纹补录单》,否则不采纳任何理由。下班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打卡不能早打,否则认定为早退。当然我们对严格按照制度打卡的员工会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

3、执行的责任者:在制度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分工,界定责任,对于在内容中出现的制约和决策的内容一定要指明责任者和决策者的权限。

3、制度推行的渠道:我们制度在推行的过程中必须要落实到每位员工,因为客服工作的特殊性,我们在制度的推行中是实行开会统一培训,还是通过网上通知:例如rtx的方式,需待议?

周磊

篇3:应会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管理制度

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建立和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 (林资发[2011]24号) 下发后,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建立执行县级人民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1]170号) , 毕节市人民政府 (原毕节地区行政公署) 制定了《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实施方案》, 并下发了《毕节地区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 (毕署办通[2011]104号) , 制定了考核评分标准, 将具体指标落实量化。毕节市人民政府分别与9个县 (区) 人民政府签订了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为确保责任制的落实, 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对2011年度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检查的通知》 (毕办发电[2012]100号) , 并组织市督办督查局、市实绩考核办、市林业局抽人组成三个考核组, 于2012年7月28日至8月10日, 对全市9个县区2011年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并将此次考核结果纳入对各县 (区) 人民政府2012年年度“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的具体内容。

2 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2.1 检查内容

2.1.1 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

调查了解被检查县区结合责任制的落实, 主要包括造林绿化、森林覆盖率、采伐限额管理、森林保有量、林地保护管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总体工作完成情况。

2.1.2 责任制建立情况。

包括责任制建立文件出台情况, 责任制设定目标、保障措施及奖惩措施设定情况, 组织领导及考核机构建立情况, 责任状签订等情况。

2.1.3责任制考核情况。

包括考核程序、方法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2.1.4考核结果应用情况。

包括考核结果通报、存在问题的整改及奖惩措施兑现等情况。

2.2 检查方法

2.2.1 听取汇报。

听取被检查县区人民政府的汇报, 了解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的建立和执行总体情况。

2.2.2 查阅资料。

收集查阅县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责任制建立与执行的相关文件, 主要包括责任书或责任状、责任制考核情况、各项工程任务计划批准文件、项目施工设计、检查验收报告、统计年报表和采伐限额管理、林地保护管理、森林防火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相关资料。

2.2.3现场踏勘。

主要抽查2009~2011年的营造林情况。

2.3 样本抽查情况

1) 2009年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抽查了9个乡镇, 11个村, 25个小班, 面积379.06hm2;

2) 2011年市级特色经果林营造任务抽查了9个乡镇, 10个村, 25个小班, 面积436.07hm2;

3) 2011年省级营造林任务抽查了10个乡镇, 10个村, 34个小班, 面积431.97hm2;

4) 2011年植被恢复费营造林抽查了5个乡镇, 6个村, 21个小班, 面积226.86hm2;

5) 2010年采伐迹地2011年更新情况抽查了6个乡镇, 6个村, 面积37.54hm2;

6) 2010年火烧迹地2011年更新情况抽查了5个乡镇, 5个村, 面积74.18hm2。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对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宣传工作不到位

部分县区对“责任制”未进行很好的宣传, 考核组在检查过程中发现, 很多乡镇领导对“责任制”内容“一问三不知”。

3.2 县区政府未与成员单位签订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状

所有的县区政府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未签订“责任状”, 没有落实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 不能完全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的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

3.3 年度目标不明确

县区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的责任状都是一定五年, 没有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 不利于按年度实施考核工作。

3.4 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程序不规范

一是有些县区政府未组织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考核;二是有些县区由林业局考核, 县区政府盖章, 流于形式;三是有些县区虽然进行了考核, 但对考核结果不通报, 不兑现奖惩, 对发现的问题未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使考核工作“徒劳无功”。

3.5 县区林业生态建设

个别县区林业生态建设主要指标完成效果不好, 不能有效地完成营造林任务。

4 对策建议

4.1 加大宣传

要大力宣传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和执行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有关文件精神, 让各级各部门充分了解“责任制”的内容、形式等, 为推动责任制的建立和执行营造良好的氛围。

4.2 高度重视

县区党委、政府要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文件精神, 进一步将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工作纳入主要议事日程, 要作为生态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

4.3 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长效考核机制是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县区要将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有关目标任务逐级落实到部门, 落实到乡镇、村、组 (户) , 将其纳入“双考双评双挂钩”的考核范畴, 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成立考核小组, 制定考核制度, 通报考核结果, 严格兑现奖惩;只有通过建立长效考核机制, 持之以恒, 才能确保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的完成。

4.4 合理确定目标内容, 明确职能职责

对具体指标要做到:“一年一目标, 一年一签订, 一年一考核”;同时乡镇与村签订的责任书, 不要从上到下都是一个模式提“四大指标”, 要结合实际, 主要明确几点比较直观有考核价值的内容, 如强调:“无森林火灾、无乱砍滥伐、无毁林开垦、完成营造林任务、发现病虫害及时上报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考核, 使考核工作具有实在意义。另外在责任书签订过程中即做到纵向签订, 也要做到横向签订, 在明确各级政府责任的同时, 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责任, 有效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 将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摘要:为监督县级人民政府建立和执行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的情况, 2012年7月29日-8月10日, 毕节市委、市政府组织市督办督查局、市实绩考核办对全市9个县 (区) 人民政府2011年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 (以下简称责任制) 进行了考核, 在考核过程中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此, 提出相关建议, 供今后合理制定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的建立做参考, 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

篇4:制定合理的浮动薪酬制度

当大卫·海耶斯(David Hayes)向员工提出新的薪酬制度时,并不清楚他们究竟会如何看待它。新制度规定的基础工资低了,取而代之的是根据绩效可能获得更高的奖金。他创立的Skyline Construction公司位于旧金山,当公司里75%符合条件的员工都选择了低底薪与高奖金结合的薪酬制度时,海耶斯心里就有数了,“这项制度非常受欢迎,”这位44岁的公司创始人兼CEO说,这项制度也有效帮助了Skyline公司:两年以后,公司销售额从3,600万美元攀升至7,100万美元,而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也下降了。2008年公司的预计销售收入超过1亿美元。

现在,根据绩效发工资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根据翰威特咨询公司(Hewitt Associates)的一项研究,2008年美国员工工资平均增长3.8%,与过去几年的增速持平。而同时,基于绩效的奖金在全部工资收入中的比例却在今年创了新高纪录,达到了12%,而在2003年只是8.8%,翰威特的调查结果还发现,90%的公司提供了至少一项复合型浮动工资计划,而在2006年只有80%的公司这样做,1991年这一比例更低,只有51%。

现金流不足、无法承受工资大幅度增长的公司可以利用绩效工资制度来挑选出最有价值的员工,让他们被挖掘、奖励、激励和留任,曼尼·埃夫拉米蒂斯(Manny Avramidis)解释说。他是美国管理协会(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全球人力资源部的高级副总裁。“在资金紧张的时期,通过稍高一点的奖金薪酬来区分对待员工,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很多公司都开始关注它,而且它的确是一种能展现‘你很在乎’的低成本方式。”

然而,如果你没有正确地根据绩效发工资,这项制度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企业家必须确保没有因为错误的事项而奖励员工。例如,如果你将奖金设定在年销售额基础上,员工可能会以影响明年销售的代价将其硬塞到今年的销售里来,“你要面对的风险是他们在耗尽未来的销售潜力,”埃夫拉米蒂斯说。你也有可能会让员工之间造成不合,因为有些人会因为其他成员完不成自己份内的工作而影响自己的奖金。

要避免这些问题,就应确保计划符合你的目标,并且小心地定义绩效。例如,以团队工作为主的公司应该奖励团队而不是个人。为了防止员工损害未来的销售,考虑建立在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基础上的多重奖励主划。监督效果并不断的修订计划,海耶斯在得到大笔回报之前,将前两年中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修订浮动薪酬制度的细节上。

接下来,海耶斯希望将绩效薪酬从销售和项目管理员工扩大到负责运营的员工群体。这就要求有衡量绩效的新方法,但他急于将剩下的67名员工也纳入相似的薪酬制度下。海耶斯说:“我们希望在运营方面也能很快收到同样的成果。”

篇5:应会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管理制度

为稳步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南陵县支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的社会管综合治理委员会。根据基层央行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及时制定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

一是准确把握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民生、防通胀、促发展为切入点,重点做好与货币政策相配套的措施、办法等实施工作,具体做好调研、分析与统计和宣传解释工作。积极发挥货币政策传导功能,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将货币政策传达到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保证货币政策的执行和贯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是有效维护辖区金融稳定。辖区金融机构出台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影响面广、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事项,都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金融系统应急处置机制,积极防范金融风险,确保经济金融安全。围绕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做好金融稳定与社会稳定工作。加强反洗钱和账户管理,坚决打击制造假币、贩卖假币,扰乱金融秩序行为,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金融法制意识。

篇6:仓库管理制度怎样合理制定

仓库管理制度---安全管理

为保证仓库管理工作的正常化,促进生产发展,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公司财产物资的安全,特制定本仓库管理制度:

第一节仓库管理制度通则

第一条库内应保持良好通风,必要时可安装通风设备。

第二条同一库内不得乱放互相起作用或互相影响的产品,应放置性质相同的产品。

第三条各库的照明系统,须按时联系有关部门及时作好技术检查,检修,以免失效。

第四条仓库用的一切防火设备要经常检查,保证完整好用。其数量按规定配备。

第五条仓库内部和周围,严禁烟火。

第六条仓库管理人员,应熟悉本仓库所存放物质的性质,保管办法及注意事项,并会正确地使用本仓库的安全设施及消防器材。

第七条仓库负责人应经常向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管理方面的教育。

第八条各仓库的结构必须符合要求,不得任意修改,门窗一律向外开。

第九条库内存放的产品要按规定排列整齐,不得紊乱。入库时按产品日期分别挂牌标明,决不允许因保管不善造成意外事故和损失。

第十条库内产品不得擅自堆积太高,应规定库内安全容量。

第十一条仓库保管员每天上下班时,对库内外要巡视一次,门窗是否牢固,是否有其它异状发生,如有可疑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追查处理。

第十二条仓库周围和内部,不得有垃圾或易燃物品积存,以免引起火灾。

第十三条外来人员未经仓库主管领导批准不得擅自进入仓库,安全检查人员凭证件可进入检查。

第十四条处罚

(1)对本规定执行不力的当班人员、管理人员分别处100元、200元罚款,造成事故的,根据事故轻重和损失大小处200-1000元罚款,特别严重的解除劳动合同,(2)对违反规定,在仓库抽烟动火人员处100元罚款,并责令其参加安全教育。当班人员不及时制止的,处100元罚款。第二节药品试剂仓库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仓库管理人员必须对所有存放药品试剂的性质,保管办法及安全注意事项精通熟悉,并会正确地使用本库的安全及消防设施。

第十六条仓库主管领导须经常对仓库管理员进行业务,安全及消防知识教育,并定期进行考试。

第十七条仓库周围要保持清洁。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道路要保持畅通无阻。

第十八条仓库的电气设备及照明必须是防爆型,并定期检查,保证完整无损。

第十九条库必须备用足够,合适的消防设备。

第二十条仓库存放的药品试剂,要排列整齐分类保管,不得将性质不同的和有抵触的药品试剂混放在一起。

第二十一条仓库存放的药品试剂必须贴有明显的品名标号,以防领错。

第二十二条搬动药品、试剂时,必须轻拿轻放,禁止摔打和撞击,如包装有破捐损的应立即处理。

第二十三条库内严禁烟火及携带引火物。

第二十四条非本库人员不得随意入库,如因工作需要必须入库时,应在登记簿上登记,经仓库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进入。

第二十五条处罚

(1)对本仓库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的当班人员、管理人员分别处100元、200元罚款,造成事故的,根据事故轻重和损失大小处200-1000元罚款,特别严重的解除劳动合同,(2)对违反规定,在药品试剂仓库抽烟动火人员处100元罚款,并责令其参加安全教育。当班人员不及时制止的,处100元罚款。

第三节油类仓库管理制度

第二十六条油库管理人员必须精通仓库各种油类安全存放的知识及有关注意事项,并会正确使用该油库的安全设施及消防器材。

第二十七条油库主管负责人经常对油库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有关安全及消防知识的教育,并进行考试。

第二十八条各油库的建筑及设备必须适合各种油类贮存。

第二十九条油库内严禁烟火,库内外应保持清洁整齐,不得有破布,木屑垃圾等易燃物,仓库附近道路必须畅通,不得有碍消防车通过的障碍物。

第三十条各种油库必须设有充足合格的消防设备和黄沙,并经常进行检查。

第三十一条油库照明必须是防爆灯,电线要有保护管,禁止使用明电线或破电线。

第三十二条各类油物要分开保管,不得混放一起,以免领取出现错误。

第三十三条搬动油桶时不得乱撞乱摔,要轻拿轻放,防止发生事故。

第三十四条仓库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以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如室温达到32℃应尽量避免搬运发放。

第三十五条开启油桶时,禁止用铁器敲打,必须使用铜质或铝质工具。

第三十六条非油库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入内,严禁穿铁钉鞋,带火柴及其它引火物入内。

第三十七条处罚

(1)对本规定执行不力的当班人员、管理人员分别处100元、200元罚款,造成事故的,根据事故轻重和损失大小处200-1000元罚款,特别严重的解除劳动合同,(2)对违反规定,在油类仓库抽烟动火人员处100元罚款,并责令其参加安全教育。当班人员不及时制止的,处100元罚款。成品仓库管理制度

按照公司的有关管理制度,为规范成品的管理,更好地提高成品仓库的操作,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成品仓库管理制度---基本管理

1.严禁任何人员不经成品仓管许可取走货物。

2.成品仓库安全管理按照公司的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在仓库范围内禁止吸烟、禁止带火种等。对此,成品仓管必须做好监督工作。每天早上成品仓管必须检查消防走火通道是否畅通。

3.成品须摆放整齐,仓位须有序,库区干净。成品仓管需每天早上检查、清扫干净仓库,保证无灰尘、无杂物。

4.生产车间在成品装托盘时,必须遵循平衡、整齐、安全的原则。且装托盘的宽度不得超过1.4m,高度不得超过2.2m。

5.每个托盘必须在指定的位置贴上合格品标签,对于上述不按照规定贴上或不贴的,成品不得进入成品仓库,经发现,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二、成品仓库管理制度---库存管理

1.每天查看货物的情况是否摆放好,是否有不良现象。并定时对货物进行养护。

2.成品仓库按规定每月月底定期盘点,同时,成品仓库也将进行不定期盘点工作。

3.成品仓管须不定期抽查成品的数量(每周不少于两次),发现与包装上的标签不符时要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凡烂包装的及时让工人倒包处理,凡库存超过三个月的成品必须写书面报告,交领导处理。

三、

成品仓库管理制度---入库管理

1.生产部门组长在生产前把生产产品品名、订单号、数量及装托盘数报进仓仓管,由进仓仓管安排仓位后,报生产部门组长摆放仓位。

2.拉货员在指定位置上,摆放成品要整齐有序,并尽量做到美观。

3.每天完工产成品,由生产班组长开出成品进仓单,安排好库位,要求工人整齐打垛,仓管须点清品种及数量,及时填写入库单,并由生产班长及负责人签字。当发现领料数量与生产数量有一袋以上货物(含一袋)的差异时,及时上报并检查。

4.对于在生产线上马上出货的成品,出完货后,生产班组长及时开出进仓单给成品仓管签名进仓;对于过一天后才开单的,进仓仓管不给予签名进仓,报有关领导处理。

5.对由于材料不足等原因未完成的订单,按已做完数量进仓,可在进仓单中注明未完成。否则,成品仓管拒收。

四、成品仓库管理制度---出库管理

1.成品仓管见到装货通知后方可装货,并按出货的有关程序来处理。

2.验货或其它要领用成品的,必须登记《领用成品登记表》。验货或其它领用成品用完后,必须放回原位置,否则,成品仓管报有关领导处理。如有出现缺少情况,应及时通知成品仓管减数。并说明处理方法。

食品仓库管理制度

为加强成本核算,提高公司的基础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规范物资和成品流通、保管和控制程序,维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加速资金周转,特制定本食品仓库管理制度。

一、凡食品入库前必须做好检查和验收工作,有发霉、变质、腐败、不洁的食品和原料,不准入库。

二、对采购的食品及原料认真验货,做好登记,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保存,收集索证材料,分类存档,登记台帐。

三、食品及原料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食品库房内不得存有非食品、个人物品、药物、杂物及亚硝酸盐、鼠药、灭蝇药等有毒有害物品。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及原料,拒收入库。

四、货架上应对每类每批食品严格标明采购日期、产品名称、产地、规格、生产日期及最终保质时限,做到帐、卡、物相符,挂牌存放,并做到先进先出。存放的食品及原料应有包装,并标明产品名称,定型包装食品应贴有完好的出厂标识。禁止存放无标识及标识不完整、不清晰的食品及原料。

五、经常检查所存放的食品及原料,发现有霉变或包装破损、锈蚀、鼓袋、胖听等感官异常、变质时做到及时清出,清出后在专用区域内落地另放并标明“不得食用”等字样,及时销帐、处理、登记并保存记录。

六、保持仓库内通风、干燥,做好防蝇、防尘、防鼠工作,仓库门口设防鼠板,仓库内灭鼠使用粘鼠板,不得采用鼠药灭鼠。冷藏冷冻设施运转正常,冷藏温度在0℃-10℃,冷冻温度应达零下18℃。

七、食品入库后,原料分类存放,对主粮食物不得靠墙或直接放在地面上,以防止潮湿、发霉变质,做到勤购、勤卖,避免存放时间过长,降低食品质量。食品在仓库存放期间,要经常倒仓检查。发现变质腐败等情况,应及时报告领导,以便及时处理。不合格食品不得出库。凡食品入库前必须做好检查和验收工作,有发霉、变质、腐败、不洁的食品和原料,不准入库。

八、仓库内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流通、防潮、防火、防虫蛀。仓库内严禁吸烟。仓库内物品存放要整齐划一,做到无鼠、无蝇、无虫、无灰尘。

九、加强入库人员管理。非仓库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仓库。

十、仓库内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流通、防潮、防火、防虫蛀。仓库内严禁吸烟。仓库内物品存放要整齐划一,做到无鼠、无蝇、无虫、无灰尘。

我们公司是做食品和包装的,仓库又和公司是分开的,制订食品仓库管理制是希望公司食品能够得到更好的管理和完善,减少公司不必要的损失,希望广大公司员工积极配合,严格执行本食品仓库管理制度。

篇7:学校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学校工作计划是对学校年度或学期工作所要达到的成果及其标准、工作步骤和日程的具体说明。

1.制定基本流程

传统的年度计划有以下弊端:计划通常是由学校领导层制定,没有得到教职员工的高度响应或与没有具体目的和目标;没有明确的课度量的指标、没有方法;没有运用PDCA持续改进的方法。在发展性督导评估的管理模式中,教师参与计划的制定,学校明确的实现宗旨的具体目标、特定目标、可衡量的指标以及达到指标的方法。其制定程序大致如下:

第一步:明确问题。在对原工作进行充分总结,明确存在问题,查明问题范围、程度和特点,分析问题的原因,并预测事态发展的趋向。

第二步:设定目标。这一步是制定学校工作计划的核心内容,体现决策者的价值选择、对校内外情势的分析认识,以及他付出代价取得成绩的意愿和勇气。目标是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依据。

第三步:拟定备选方案和方案选择。

第四步:执行调整。做方案时,难免会遇到信息不充分、经验不足或情况发生变化等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必需进一步收集、处理信息,对不合乎实际或证明存在问题或错误的内容进行修正或补充。

2.年度工作计划的文本要素

(1)上学年工作自评;

(2)本学年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重点发展项目;

(3)本学年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

(4)本学年重点发展项目,包括项目目标、措施、预期效果、检查方法、责任人,学校项目目标尽可能具体、可操作、可检测、有时限。

3.学校工作计划的分解

部门计划由学校宗旨、使命、目标分解而来,每个部门、教研组或年级组均按照目标、指标、方法、行动层层分解下去,按计划分解运行,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评价目标实现的指标。

4.学校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

篇8:应会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管理制度

两部制的水价方式, 一方面基本水价能够保障供水管理站有稳定的财务收入, 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另外计量水价实际上是根据用户用水量的实际情况, 进行收取的水价, 同时, 用户还要承担资产的补偿费用。当水利工程实施了两部制水价, 那么正常情况下所要支付的水费, 实际上在计算时是按照水户满足的最低生活用水量, 结合当地的实际, 同时还要考虑用户对用水开销的支付能力, 如果规定每一户每一个月的用水量达到2m3, 或者没有达到此数值, 都必须按两立方的量进行计算。然而, 一旦超过此数值, 就需要根据计量点的供水量现状进行收取。两部制水价的应用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 一是供水能力, 二是用水户不同, 地区水资源的差异等。

2 创造条件逐步实行累进制水价

所谓的累进制水价, 主要是将用户所需的用水量规定在一定额度内, 并为此收取一定的水价, 一旦超过这个规定范围, 就要在现有执行水价的基础上进行加价, 加价多少要取决于当地的水资源情况。作为用水户, 会根据自身消耗水量的多少, 进行制定不同的阶梯式水价。通常来讲, 阶梯的数量往往是三至四个, 而且要保证处于同一阶梯的水费是始终如一的。通过实施阶梯水价, 能够有效避免过高的用水需求, 满足广大用户的用水需求。实施阶梯水价这一重要的结构, 要对第一个梯级规定明确的最低生活线水价, 作为低收入客户, 可获得有效的帮助;随着梯级的升高, 水费也会增加, 这样能够更好的控制对水资源的浪费。而实施的累进制水价, 一方面要严格按照阶梯的不同, 另外一方面还要掌握准确的级差, 制定出合理的水价, 所以, 对用水户来讲, 务必将水量计量设施妥善安装。

只有用水定额制定的科学合理, 才能大大推进超额累进加价实施。一方面要满足用水户的基本需求, 并在此基础上, 开展各种资料的收集, 吸收和借鉴先进经验, 并通过分类法完成对用水定额的规定。

要完善累进制水价, 就必须有明确的阶梯, 同时要保障合理的级差。位于最靠前的第一级, 制定的水量基数必须能够保障基本用水需求;紧随其后的一级的水量基数制定, 要始终坚持改善的原则, 进一步提高;第三级水量基数的制定, 需依据市场为导向, 确保价格的合理。事实上, 每一级水量阶梯等的确定必须与工程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3 推行终端水费计收与管理制度

3.1 坚持推行“工程供水管理站到农户”的终端水价管理体制

承担工程管理之责的是供水管理站, 它要承担工程的运行等, 并且做调配水量等各项任务;农户用水需以方为单位计量, 按时交费, 同时, 用水户有义务监督工程供水管理站的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学习和吸引国内相近工程的有益做法, 坚持实施“终端水价制”, 简而言之, 价格制定的主体既包括政府价格部门, 也包括水行政主管部门, 坚决规避政府定价与实际用水价之间的空白, 健全良性的价格机制。

3.2 进一步健全水费收取制度, 水费票据实行统一管理, 真正做到“一票到户”

票据一旦统一之后, 进行统一收取的供水管理站, 就可以将费用上缴上级主管部门, 它可以再将这部分资金集中起来再上缴给县里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总站。当需要进行工程维护时, 所需的费用再依据实际的支出支付给工程供水管理站。水费管理办法一直以来坚持两条线, 一是管水, 另外是结算, 实际上做到了两方面的人员的相互独立。每当换季时, 统计用水量的多少将由水管人员来完成, 同时, 根据实际情况发放用水量通知书, 保证做到一式三份, 分别交由农户、站结算人员和第三联留存。农户根据结算人员核实的用水量通知书, 如实上缴所用水费的多少。

3.3 计收水费时, 依据水量需求的多少

用水户实际消耗水量的多少, 通常以方为计量单位, 按方进行收费, 并且统计到每一户。事实上, 用的水多, 水费上缴的多, 用的少, 自然缴费也少, 这样有助于用水户树立节约用水的理念, 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广大的用水户, 始终坚持计时, 收费和计量的公开, 建立健全各项政策法规, 从根本上解决收费误区和缺陷。

摘要:西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如何做好工程管理和运行工作, 要实行两部制水价、创造条件逐步实行累进制水价和推行终端水费计收与管理制度, 从而促使工程能够持续的发挥效益。

篇9:应会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以人为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思路架构

企业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良好的管理质量对于企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最根本的保证就是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中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同时有利于减少企业资产的流失,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主要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简单探讨。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工作为了适应新时期市场环境的变化,其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各项管理工作都与内部控制制度有直接的关系,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只有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依,这样能够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规范性,降低管理失败的发生率,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管理工作中各项报告的质量,对于企业自身的各项资源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更有利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各项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有利于减少各项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这对于企业的良好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制定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目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1)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需要由人来制定并在实际工作中执行的,这就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及不仅要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业务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但是目前的企业中,一些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自身职业素养就不高,其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导致实际工作中,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差强人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予以足够的重视,这导致一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使得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处理起来没有制度可依,导致管理工作中的规范性比较差;(3)企业存在较严重的徇私舞弊现象,这会直接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失,如果参与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管企业制定出何种内部控制制度,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反而会导致企业蒙受较大的损失。

三、基于以人为本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是企业所有员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其在团结员工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各不相同的企业文化,但是不管是哪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其中都肯定包含有正直、诚信、勤奋等一些道德素养要求,将这些精神通过企业文化的形式表达,能够促使员工形成一种统一的认同感,不仅能够在精神上对员工起到一定的陶冶作用,对于员工的行为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在以人为本的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下列问题:(1)要将员工作为企业文化中控制的主体,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会受到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员工在领会企业文化的同时,会将自身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企业的建设中,能够有效的减少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2)企业文化中应该包含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有关内容,并要对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所需要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予以明确的规定,这又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起和谐的企业内部控制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之下,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积极主动的处理与报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减少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对于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强化员工伦理道德规范的建设,在开展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员工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培养内容,但是加强员工的道德规范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员工在思想上保持一种道德上的忠诚感,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积极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在以人为本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员工的职业素养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一个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需要能够覆盖整个企业的各个活动的各个环节,除此之外,还需要能够保证每个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制度可依,由此可见,要想保证企业中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良好的贯彻实施,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良好作用。首先,在员工的招聘环节中,就要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所需提出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对员工专业能力的考核,还需要加强对其职业素质的评价,尽量的聘用与企业价值理念相符的员工,这样才能保证其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的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对于企业中的已有员工,要加大其职业素养的培训力度,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并在相关制度中,对于执行程序与考核标准予以明确的规定,定期的开展员工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考核,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奖惩,尤其是要注重其中的晋升制度,及时提拔企业中的优秀人才,以便于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企业中一些特殊岗位的员工,要建立起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如,对于一些涉嫌企业机密的岗位,一旦出现泄密形成,将会企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制定与之相关的控制制度,保证员工的信用问题。

(三)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开展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要想做到以人为本,就需要积极改善原有的管理意识与人才观念,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已经步入到经济社会时代,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提升自身竞争力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力资源,所以在开展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对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现代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注重战略性特点,在整个管理工作中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但是企业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想要真正实现企业竞争力水平的提升,就需要促使所有员工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应用人文艺术的管理理念与科学的管理方法开展民主管理,将该管理理论应用于企业内部控制中,就需要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将与员工相关的问题放在首位,保证企业所有人员的工作能力与道德观。

结束语: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中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以人为本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贴近企业中员工的实际需求,本文就主要对结合目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发展实际,对以人为本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进行了简单分析。

参考文献:

[1] 陈栋.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应坚持“以人为本”[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2).

上一篇:关于党政领导干部破格提拔的暂行办法下一篇:小学生二年级美丽校园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