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制定与实施表

2022-12-10

时光荏苒,一项工作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结束,我们又迎来新的任务与挑战,在开始新的任务前,我们要学会撰写计划,那么该如何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工作计划制定与实施表》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工作计划制定与实施表

年度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

1.分析年度培训需求 1.1企业总体分析:

问题:如何围绕经营绩效的状况来考虑培训策略? -分析年度经营战略

-分析年度经营计划与,目标,绩效要求 -分析年度人力资源战略 -分析年度人力资源计划

-分析上年度业绩与培训相关的问题

1.2培训需求分析的基本层面

问题:如何通过培训需求分析来找到改变绩效的机会

-工作分析

-培训对象分析

-学员需求分析

1.3需求分析基本工具的运用 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识别培训需求 -观察法 -座谈法 -问卷法 -雷达图 -标杆分析法

1.4培训需求的最终确定

问题:这么多需求,该先满足那一个? -工作优先次序 -员工优先次序 -具体培训需求优先次序 -培训需求最终确定

2.规划年度培训方案 2.1培训目标制定 问题:为什么培训?

-培训三个基本目标:维持、改善、创新

-培训目标的层次性

-培训目标的重要性界定与优先次序安排

-制定目标的工具与专业术语

-如何制定与分解培训目标

-制定目标的原则

2.2培训学员选定 问题:到底该培训谁? -对学员进行摸底调查 -对学员的工作重要性进行分析 -对业绩维持与改善紧迫性分析

2.3培训课程设计 问题:培训什么内容? -分析受训人员的技能培训需要 -针对技能提升规划课程结构 -确定培训课程提纲 -所运用培训方法的设计

2.4培训公司与培训师选择 问题:让谁来帮助我们完成任务呢? 培训机构与培训师的分类 培训公司分类 培训师的风格分类

评估培训公司与培训机构的标准业绩与经验 所提交方案结构可能培训风格 对本行业与本企业的了解程度

2.5培训成果转化行 问题:培训结束后该如何干? 培训成果转化的紧迫性 培训成果转化模型 培训成果转化计划与行动

3.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问题:如何使培训方案有效执行? 3.1把方案转化为可以执行的计划

方案与计划的差别 计划必须的内容 计划中的5个W2个H

3.2年度培训计划管理 年度培训计划责任部门 年度培训计划制定流程

年度培训计划时间与任务控制表(甘特图) 年度培训计划修正

3.3年度培训预算 讲师费用 培训成本 管理费用

4.实施年度培训计划

问题:如何使培训计划执行到位? 4.1年度培训计划的组织与控制 年度培训计划组织 年度计划的控制

对过程的控制:标准与行为的对照

对结果的控制:效率与效果的控制

4.2对培训采购管理

培训机构与培训师的挑选流程 培训机构的表现评估 如何与培训机构谈价格

4.3培训实施过程的监控

计划执行制度实施

4. 年度培训绩效评估

问题:一年下来培训部门到底创造多少价值? -年度培训绩效标准的制定

-年度培训绩效标准

-年度培训绩效评估平衡积分卡(KPI)

5.年度培训绩效评估的管理 -年度培训绩效评估的步骤 -年度培训绩效评估的内容 -年度培训绩效评估的工具

第二篇:企业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新年将至,大部分企业培训管理者纷纷开始拟定2012年的年度培训计划,不少会员企业纷纷向培训机构索取2012年培训计划,但是对于如何根据目前国内外形式及其企业自身量身打造适合本企业的年度培训计划让不少企业负责撰写年度培训计划的人员头疼不已,一份好的年度培训计划,不仅仅要考虑企业自身发展状况,还要考虑大环境的影响,对于目前混乱的培训市场如何选择培训机构,讲师,如何系统的组织内部培训,培训经费的合理利用都成为了年度培训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培训计划

岁末年初是大部分企业制定下年度预算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关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工作的准备与筹划陆续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因此,制定企业培训计划成为培训管理者的关键工作之一。那么你理解培训计划的真正含义吗? 所谓培训计划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的记录,它是从组织的战略出发,在全面、客观的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上做出的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者、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等的预先系统设定。

培训计划必须满足组织及员工两方面的需求,兼顾组织资源条件及员工素质基础,并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及培训结果的不确定性。

二、制定培训计划的意义

古人云:“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若是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再多的培训预算也只能是一个虚拟的数字,而不具有实实在在的价值。不少培训管理者意识到培训计划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深究其意义。

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培训资源总是有限的,需要系统的规划和使用,从而产生最大的效用,年度培训计划就是规划公司的年度培训资源和工作重点;从人力资源部门角度来看,年度培训计划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度培训工作如何开展的蓝图和指引;从员工角度来看,可以使员工有意识的思考和提出自己的学习发展计划与目标,通过设定年度学习计划与公司共同成长。

三、如何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需要落到实处,需要制定符合企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培训计划。那么如何才能制定出一份准确、有效的培训计划呢?制定培训计划可参考以下五大步骤:

步骤一:找准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应遵循组织为先、需求为本、高层为纲、多向沟通与重点原则等五个原则。 步骤二:遴选需求

在完成培训需求调查后,我们需要将培训需求数据和资料进行汇总,遴选培训需求主要分为汇总培训需求、课程需求评估、编写课程表等三个步骤。

步骤三:落实课程

课程内容确定后,我们必须逐步明确课程的其他内容,为课程的实现做好准备工作。 步骤四:制定预算

培训预算一般包括讲师费、教材费、差旅费、场地费、器材费、茶水点心费、餐费等类目,某些公司也将培训人员和参训人员薪资等纳入培训费用范围,但此种方法不易测算,一般我们所指的培训费用指前面的一般性支出费用。

步骤五:编写计划

年度培训计划的撰写最终体现了培训管理者的工作思路,以及呈现了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的全过程。一份成功的年度培训计划都具有简洁、结构化、逻辑清晰等特点,而且,避免刻板的文字描述,增加图表等表现方式,可使计划更加生动。

四、如何有效实施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书完成之后提交分管领导审核,可按照公司各自的文件审批程序送交管理团队传阅会签,最后由总经理核准。批准后的年度培训课程表可与培训管理流程一起公开发布,让员工知悉整个年度的培训工作政策与课程规划。

培训管理者可根据年度培训计划的内容按月实施培训课程计划,每月末公布下月培训课程计划,注意保持与各部门的沟通,协助部门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并于每季度提交培训工作总结报告,评估培训工作重点和目标的达成情况。另外,特别要注意重视培训档案的建立,包括全年课程统计表、单项课程资料包(培训通知、签到表、讲义/教材、考核资料或心得报告)、员工个人培训记录等,便于统计各项培训工作数据,检查培训工作目标达成情况。

若年度培训计划的课程有变更的内容,须于年度培训计划中注明,说明原因和变更时间;若有新增加的培训课程,则须经过年度培训计划审批者的核准后才可实施,同时于年度培训计划中说明。

第三篇:班规的制定与实施

班级班规制定与实施

班规的制定和实施

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学生在遵守国法校规的同时,更应遵守自己的班规。所以,班规的制定必须因班而民,要考虑到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孩子情况的。

制定班规时要具有全面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班规的内容应当涉及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晨读、学习、纪律、卫生等,制定出来后要容易管理。实施班规时一视同仁,不能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做到令行禁止。

第四篇:战略制定与实施方案

{课程对象} 总裁,总经理,各部门经理 {课程目标}

1、 了解战略对企业发展的突出作用

2、 掌握环境分析的的基本工具与方法

3、 学会如何制定企业战略

4、 熟悉战略评估与分解的方法

5、 熟练应用OGSM、工作主计划与成绩卡

6、 掌握战略实施与控制的方法 {课程内容}

一、企业战略的重要性

1、 企业使命与核心价值观

2、 战略规划的背景

3、 战略的重要性

二、战略分析与选择

1、 外部环境分析

2、 竞争者分析

3、 外部战略因素分析总结表(EFAS)

4、 内部环境分析

5、 价值链分析

6、 内部战略因素分析总结表(IFAS)

7、 战略因素分析总结(SFAS)

8、 核心竞争优势与战略选择—SWOT矩阵

三、战略制定

1、 公司战略 – 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

2、 公司战略 -- 增长-占有率分析(BCG矩阵)

3、 公司战略 – 战略组合与资源协调

4、 经营战略 – 竞争战略

5、 经营战略 – 合作战略

6、 职能战略 – 营销战略

7、 职能战略 – 财务及投资战略

8、 职能战略 – 研究开发战略

9、 职能战略 – 运作战略

10、 职能战略 -- 人力资源战略、

11、 职能战略 – 信息系统战略

12、 企业文化

四、战略分解与实施

1、 长期战略、中期战略与短期战略

2、 OGSM – 高效的战略管理工具

3、 OGSM – 高效的经营计划

4、 工作主计划与执行力 – OGSM的进度管理

5、 优先顺序表与执行力 – OGSM的进度管理

6、 成绩卡与执行力 – OGSM的绩效管理

九、战略调整

1、战略评估与控制

2、 适时的战略调整

{课程形式} - 讲授- 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 练习- 启发式、互动式教学

第五篇:档案数字化方案制定与实施

馆藏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的问题,许多地方档案馆进行了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全国档案数字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总结以前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不足和失误,往往不是信息技术支持不够,而是绝大多数都知道搞数字化,但档案数字化目的是利用的主题不突出,忽略档案开放鉴定与数字化档案利用的逻辑关系,对先剔除无用档案后开展数字化的思路不明确,没很好研究档案数字化的整体效果就大张旗鼓地做起来了。进而出现数字化目录数据和全文数据不对应、找不着或不好用等问题不少,档案数字化的量虽多,但能上网利用或者说能上互联网利用的很少,数字化返工的现象比较突出,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并没有体现在数字化档案的利用效益上,这一点已引起档案系统管理和技术高层领导的重视,许多实践工作者已开始进行有益的探索。

面对网络时代公众迫切需要远程、公开、快捷的档案信息,面对馆藏浩瀚如海的案卷,面对当前我国档案数字化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长春市档案馆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共同承担了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档案数字化方案研究》。该项目经过课题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研究,对档案数字化方案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大家交流和讨论。

一、确定档案数字化指导思想与原则

档案数字化指导思想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利用为目的,充分利用计算机软硬件功能,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和数字化加工设备能力,保护馆藏档案原件完好,保证数字化档案真实准确,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

档案数字化原则是:遵循重要档案数字化的价值性原则、常用档案数字化的实用性原则、开放档案数字化的开放性原则、褪迹档案数字化的抢救性原则,解密档案数字化的及时性原则,目录数字化与全文数字化分步的时效性原则,档案数字化加工与利用同步的一致性原则。

二、明确档案数字化策略

(一)需求导向,急用先上策略

1.需求导向策略

社会需求对档案利用的影响应该是档案工作者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用统计数字加以分析。

(1)随着编史修志工作纳入各地工作规划,1986年全国省(区、市)综合档案馆接待编史修志查档卷数占利用总卷数的69%。随着编史修志阶段性高潮过去,2003年全国省(区、市)综合档案馆接待编史修志查档卷数占利用总卷数的28%。下降41个百分点。(此数据来自国家档案局法规司保存的档案统计年) (2)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长春市档案馆查阅工人调配档案卷数占利用总卷数的百分比,由2002年的1%增加到2004年的占利用总卷数的68%。(此数据来自长春市档案馆利用统计数据库) 由此看出,国家、地方新政策的出台和工作部署对档案利用的影响程度。从宏观上讲,档案利用已实现了两个转变,服务重点由政治领域转变为经济领域,服务对象由机关干部扩展到公众百姓,特别是为百姓提供凭证案例急剧上升。用动态观念研究当前与长远社会对档案的需求,并指导档案数字化与利用服务工程实践应该是档案部门的必然选择。

2.急用先上策略

地方档案馆馆藏档案数量众多。但并不是所有档案都在现实中利用,有相当大一部分多年不用。2004年全国省(区、市)综合档案馆档案平均利用率仅为1.6%。虽然档案馆众多全宗中当地党委、政府全宗利用率高是一般规律,但其他全宗利用情况往往和政策、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影响更大。所以,各级地方档案馆按照近期利用统计情况和发展趋势确定数字化的先后顺序是科学的选择,利用优化理论进行档案数字化筛选,快速反应,突击完成急用档案数字化任务,能够达到更好地发挥档案作用的目的,实现即时投入使用的预期。(此数据来自国家档案局法规司保存的档案统计年报)

(二)本级为主,分步实施策略

(1)本级为主策略

根据档案馆职能分工和档案来源原则,各级地方档案馆永久档案绝大多数是本级机关形成的,一般都占50%以上,这部分档案自然是当地档案馆数字化的重点。同时,地方档案馆都保管着大量的上级档案文件,馆际之间上级档案文件重复是必要的,这些纸质文件来源一般都是上级机关统一印制的。进入信息时代,地方档案馆都面临着保管的上级档案文件全文数字化问题,特别是上级档案文件的开放鉴定审查问题,与其各地分头审查上级档案文件开放和进行数字化,不如国家档案局着手进行档案全文数字化和开放鉴定分工、协作,向馆际共建、共享已有鉴定和数字化成果的方向发展。地方档案馆坚持本级为主的原则,根据需要和可能适时、适量地进行利用频繁政策性上级档案文件的全文数字化,以满足当前工作的急需,尽量减少档案馆多层的重复劳动。

(2)分步实施策略

馆藏档案数字化不可能一步到位,而且档案室进馆范围档案陆续进馆,进馆范围档案实施档案数字化馆室共建、共赢、共享的策略非常重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是最基础性的工作,是第一位需要建全的,但并一定是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成后再建其它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建设是根据现实需要而适时建立。全文数据库建设是满足信息检索需要而必须加快建设的数据库。

(三)剔除无用,避免浪费策略

1.剔除无用策略

地方档案馆馆藏现行档案主要来自于机关各个立档单位,其档案文件进馆的决定权掌握在立档单位文档人员手里,加之国家档案保管期限表几经修改和许多条款至今还比较笼统,所以,不该归档的、不该进馆的、文件重复的档案进馆颇多。特别是建国超过50年以后,半数左右长期保管的档案逐年超过保管期的最上限,这些档案实际上绝大多数已失去保存和利用的价值,但它们仍占据着档案管理的各种资源。

2.避免浪费策略

面对数字化方法的选择,剔除无用,避免浪费应该是一种长久策略,把大量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先剔除,避免把无用档案数字化,再造数字化垃圾。

三、优选档案数字化技术与业务路线

档案数字化建设周期长,信息技术又处在快速发展之中,各个档案馆数字化基础和条件不同。从本馆实际出发,优选档案数字化技术与业务路线特别重要。

(一)计算机新技术与档案数字化业务的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档案数字化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带来深刻的影响,本着技术为需求服务的理念,无论是利用哪一种档案管理系统,都要适应档案数字化流程重组和再造需要,适时进行软件升级,通过软件升级固化技术与流程重组与创新,使档案数字化的效果更好。同时,设计符合国家标准与适应自身需要的数据库结构,使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优化,数字化档案的利用快捷。

(二)档案鉴定与数字化同步

鉴定与数字化同步的目的是加快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利用。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同步进行档案鉴定与数字化工作是发展趋势。这种档案鉴定是以剔除无用档案为前提,以鉴定档案开放为主,按需求筛选全文数字化档案,为适时提供数字化档案信息服务打基础的过程。

(三)档案数字化与上网利用同步

数字化档案分开放与不开放两种。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在确定档案开放与不开放的同时,开放档案即上互联网。开放与不开放档案数据在局域网中即时使用。

档案数字化及管理流程重组不可能一次到位,它是一个管理思想不断地变化的过程,适时把新技术和新理念纳入进去是非常重要的。

四、细化档案数字化操作方法

实践证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档案数字化和利用服务工程以建立流水作业线,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为最佳方式。

(一)优化配置各种资源

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投入,特别是建设初期软硬件配置投入较大,建成后也要保持一定的运行成本。地方档案馆在具备一定档案数字化条件的基础上,要按照成本效益最大化理论,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档案专业人员和数字化技工人员、计算机和扫描设备的合理搭配,优化档案数字化各种资源配置,提高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比,构建档案数字化投入小产出大的新模式。

1.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档案数字化与利用服务工程流水线资源配置案例

(二)首先建立文件级目录数据库

满足一般检索和管理的需要,建好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目前,绝大多数综合档案馆,由于没有实现全部档案的文件级目录机检,查找档案不快、不准、不全的问题普遍存在。另外,档案的统计单位主要是卷和延长米,而档案的最小单位是文件的件数,以件为单位的底数不清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把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提高档案的查全率、查准率的同时,利用计算机实现档案以件数为基本单位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高度重视文件级目录数据录入的前期处理。档案馆的案卷来自各个立档单位,案卷是由文档人员在档案局业务人员指导下形成的。但是,由于文档人员变动频繁、档案业务指导面多线长,案卷质量难以适应计算机精确管理的需要,加之个别文件形成时的先天不足,给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带来许多麻烦。实践证明,进行文件级目录录入的前期处理,抛开原有的文件目录,按卷内实有文件一一录入,把题名不反映主题、目录与实体不符等一系列问题一并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2.科学合理地设计数据库结构。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包含三方面功能为最佳。一是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实际情况,文件题名、责任者等满足文件检索需要的字段。二是存毁、开放、扫描等数字化加工阶段利用的字段。三是数据录入、校对、鉴定、审查等标明责任的字段。

3.数据质量是数据库的生命。建立在计算机环境下,以上网公开利用为根本目的文件级目录数据库,与纸质文件目录有本质的区别。纸质文件目录有问题只有档案馆内部少数人知道,利用者并不清楚。但是,文件级目录数据库进入网络,特别是向社会公开的部分,对数据库的质量要求是相当高的,数据质量也是当前制约许多数据上网利用的瓶颈之一。

(三)适时建立专题数据库

满足特殊检索需要,适时建立档案专题数据库。馆藏档案仅靠文件级目录数据库是不可能解决全部检索问题的。随着客观需要的变化,对某一专题档案有集中利用的需求是经常发生的,突击建立专题数据库,满足社会需求,是档案馆与时俱进的突破口,也是充分发挥档案作用的最佳时机。主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根据馆藏档案内容确定专题数据库的总体布局。二是按需求分期建立专题数据库。三是根据文件内容和检索需要分别设立不同的专题数据库结构。

(四)优选建立全文数据库

满足信息检索的需要,建立档案全文数据库。按照国家档案局提出的重点的、利用频繁的档案首先实现全文数字化的要求,按照“二八”定律,即以20%的努力达到80%的效果,通过多年档案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优先全文数字化档案的全宗、年代。在网络中、在文件级目录的基础上同步进行档案存毁、开放、数字化鉴定与筛选,进而形成与文件级目录一一对应的全文数据库,并确保数字化档案的真实、准确。

(五)档案数据库的管理

为了档案数字化与利用同步和数据安全管理的需要,档案数据库分在建数据库和成果数据库两大类。

1.在建数据库的设立。在建数据库是为了数字化加工所设立的动态库,是数据不断变化的数据库。例如,设立文件级目录数据录入库,它是每个录入人员都分配给操作权限的动态库,属于在建数据库。而完成的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则是成果库。但是,在鉴定及全文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它又成为全文数字化加工在建数据库。

2.成果数据库的使用。成果数据库只分配使用权限,只有特殊需要时经批准才分配数据改变的操作权限。

3.数据的管理与监督

建立技术负责人、超级管理员、数据管理员连锁责任制,实行审批者没有数据操作权,超级管理员只允许分配权限不允许使用数据操作权,数据管理员只有需要时经批准使用数据操作权,用后即刻收回。给予单位领导和相关中层干部全部数据的查看权,每天24小时可以时时对数据质量进行监督,形成数据管理监督新机制。

(六)数字化档案利用服务工程

数字化档案利用服务工程是以搞活数字化档案利用的目的,以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为平台,通过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运行制度和具有法律责任的网管、数据管理员、数字化加工人员、提供利用人员连锁责任制,环环相扣,从措施上保证数字化档案的准确。通过防火墙、CA认证、数字水印、电子签章、权限控制等计算机新技术,从技术上保证数据的安全,利用网络实现档案的法律效力,实现远程为利用者提供快捷、准确数字化档案的目标。

1.在局域网上应用

在局域网内,档案在建和成果数据库所有接待人员都有检索权限,对只进行目录数字化的档案实行现用现扫描全文的方法使之达到已全文数字化的档案一样效果,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数字化档案利用替代档案原件利用、计算机打印件替代复印机复印件、电子签章替代手工盖章、接待人员和利用者不接触档案原件的目标。从而起到了运用数字档案高效利用、保护原件的作用。并积累了利用者凭加盖电子签章的数字档案打印件办理社会保险的成功案例,其数字化档案的法律效力得到认可,为档案馆参与电子政务开辟了新途径。

2.在互联网上应用

利用档案网站,通过CA证书等安全手段,不但实现了领导远程数据上传的审批,主要是开展开放档案远程查询、下载、打印。特别是把CA证书发给立档单位或使用单位档案室,为CA用户远程提供档案证明和数字化档案法律效力的体现,减少异地现场查询的不便,使档案馆参与电子政务成为现实。

五、加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行政管理

档案数字化涉及档案馆内部许多部门,加强组织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同样适合档案数字化与利用服务工程。各个档案馆涉及档案数字化加工和利用的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不尽相同,但应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在计算机环境下,把数据录入、鉴定、数字化加工、整理、数字化档案利用形成一个流水线,打破内部行政分工界限是发展趋势。无论是采取那种组织形式,优化人员组合重新分工在所难免,各个档案馆在组织实施方面有所不同是必然的。

1.加强计划管理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针对实际的调研和论证,运用科学方法预测,制定科学配置各种资源进行档案数字化的总体规划和年度专项计划,通过计划谋求管理系统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决策目标三者在动态上的平衡,实现管理决策所制定的各项目标。

2.强化组织实施

实施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档案数字化建设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技术含量高,涉及到许多因素,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实施特别强调解决问题的及时性。通过创新行政管理与技术管理相互作用的新机制,实施有效的组织、指挥、协调、激励工作,保证档案数字化的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3.增强管理的技术含量

档案数字化的建设过程贵在控制,重在管理。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数字化,任何一个逻辑错误,都会给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带来麻烦或隐患。在互联网上公开不真实、不准确的档案,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的流水作业,上一道工序一定要为下一道工序负责,各道工序工作量的对等与匹配同样重要,这必然要求行政、技术、质量管理的网络化。实践证明,建立数字化进度数据库、数字化质量反馈库、档案利用登记数据库,给局馆领导和相关人员分配使用权限,通过技术手段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入档案数字化建设,实现全程管理、适时控制,达到强化数字化档案质量保证体系的目的。 档案数字化与利用服务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从理论上解决的问题很多,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的问题也不少,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与实践。

上一篇:高中历史学期教学计划下一篇:公众人物形象危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