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规范

2024-05-01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规范(共9篇)

篇1: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规范

大学校园文明规范

根据国家《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和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规范,为保证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使广大学生养成文明的学习、生活习惯,自觉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制定本规范:

1.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语言文明、举止规范;

2.遵守作息时间,准时上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服从辅导员的管理;

3.严格请销假制度。学生外出必须说明原因,经辅导员老师批准后方可离开学校,请假者返回学校应主动销假;

4.自觉遵守宿舍、课堂、食堂管理制度,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秩序;

5.学生在校园内不准着奇装异服,留怪异发型、发色,禁止在校园内穿吊带装、拖鞋、背心等服装出入公共场所;

6.公共场所严禁吸烟,校园内严禁酗酒、赌博;

7.禁止打架、骂人、起哄、寻衅滋事;

8.不准有传播、复制、贩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

9.禁止参与传销活动;

10.校园内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不准参与或组织邪教、封建迷信活动;

11.严禁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垃圾;

12.校园内不准进行经商活动;

13.不得损坏公物,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14.不得从事或者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损社会公德的活动。

篇2: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规范

1、尊师重教。尊重师长,热情为老师提供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主动向老师致敬。

2、谦恭礼让。礼貌待人,尊重他人人格,与同学和睦相处,团结互助,不争执、不积怨,相互关爱,相互尊重,不做损害同学感情的事。

3、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专心听讲,自觉维护课堂秩序。

4、诚实守信。自觉养成诚实公正的品行,不欺瞒、不造假、不做有违诚实信用的事。

5、自觉遵守学生公寓管理规定。按时熄灯就寝,不喧哗、不打闹,不影响他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爱护公寓设施,保持卫生整洁.6、自觉维护公共秩序。自觉遵守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的相关制度,服从管理,不滋扰、不拥挤、不起哄。

7、自觉遵守校园秩序管理制度。不打架斗殴,不赌博、不偷盗、不酗酒、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不观看、传播反动、淫秽书刊和声像制品。

8、仪表端庄、服饰整洁。在公共场所不得穿背心、短裤、拖鞋,衣着得体,不穿着奇装异服;举止端庄,谈吐优雅。

9、科学上网,文明上网。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不痴迷网络游戏,自觉遵守学校网络使用管理相关规定。

篇3: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与实践

在建设用地大规模改变调整的背景下,伴随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发展,如何把握机会,使校园规划能够更好地与教育理念相结合,并在建设中得以实施体现,是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所要关注的要点。

2. 大学校园的改扩建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度的加快,原非城市中心的校园,现如今已经成为城市繁华地带。校园周边土地资源有限,用地就近扩大可能性微乎其微。各高校扩大用地呈现迁址、建分校、原址扩容等多种形式。原址扩容,这种方式可用于原有占地较大的院校。对于一些老院校,土地资源利用并不高效。大量老旧低矮建筑散布于校园,对于这些建筑可以拆除,对用地进行重新规划,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有些高校教师住宅占用大量用地,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这部分土地也可逐步置换,转变为教学科研用地。这种方式是重点将要论述的一种老校原址规划模式,并以清华大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规划设计与实践研究。

3. 清华大学校园规划与实践

清华大学原为清代皇家园林,1914年由美国建筑师Henry K.Murphy完成了校园的早期规划,因此校园内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并存。校园总体规划应该怎样引导新单体建筑的选址及设计,既遵循历史建筑,又满足学校教学科研新的发展需求,使现有建筑与新建筑能够相依共存,传承百年老校的静谧与精髓;单体建筑又将怎样体现总体规划的指导;规划与建筑,建筑对师生的使用,师生对建筑的评价,后评价对总体规划的调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需要将规划方案与建筑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总体规划的思想,使校园更适应当代教育理念。

3.1 通过新建项目逐步调整功能分区

清华大学现状主校区分为六大功能分区:西北部教职工生活区;东北部学生生活及体育活动区;西部教学科研区;东部教学科研区;西南部教职工生活区;南部产业及教职工生活区。分区明确,但对一个占地306公顷的校园,这样的大分区将给师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可以看到东北部为校园最大规模的住宿区,而系馆、教室集中在校园的南部,住宿地点与上课的地点直线距离都有1500米左右。只有以新建项目为载体,将需要调整的功能融入其中,通过新建单体逐步调整功能布局。

3.1.1 柔化功能分区

通过分析校园现状发现,东北部学生生活及体育活动区与东部教学科研区之间,存在大量有安全隐患的老旧建筑,需要拆除。拆除后此处用地将被赋予怎样的功能,怎样的新建筑可以将这两大功能区紧密连接。通过场地调研、各种论证最终确定了此地块的定位:书院。一个为全新的教育理念诞生的建筑,即学习、生活融为一体的功能建筑。新的书院建筑群大大拉近了生活区、教学区的距离,调整弥补了巨大尺度下校园功能分区的缺陷。

书院建筑群保留了老校园大部分参天树木,几乎是在原有建筑的基底上重新修建,保留了红砖、坡屋顶的元素,延续了时代的记忆。四栋建筑约4万平方米。地上六层,地下三层。2-6层为学生住宿部分,每层都为学生沟通设置了公共交流区域,方便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互动学习。每层也为老师配备了专门的房间,这样学生无论任何时间都能得到老师言传身教,确保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每栋楼的一层多为学生可以自我展示、互动的灵活大空间,通过景观楼梯与地下空间连通;地下一层与二层为学生活动区域,内部功能包括:图书馆、健身房、排练厅、琴房、多功能厅、研讨学习室等,学生的生活配套在楼内几乎就能完成;更贴心的是在地下三层还有为学生专门设计的储物间。

由于此区处于文物保护建控地带,限高为18米,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可以看到地下修建了三层,但地下的采光、通风等条件一点儿不差。设计师通过在楼的南北两侧增设窗井,地下一层顶板开设天窗,地下一层设置高大吹拔空间等设计手法,充分将自然采光与通风引入室内,提高人体舒适度(见图1)。

3.1.2 完善功能布局

追随着历史的脚步,校园不断向东扩展。在最近的研究中,食堂分布不均的现状跃然纸上(见图2)。通过定位所有的食堂,并以5分钟400米服务半径来测算,东区60多公顷范围没能覆盖到食堂。在未来的5到10年东区将建成多栋大楼,形成东部教学科研区,使校园教学中心分布东移,在东区设置食堂势在必行。考虑到食堂服务半径覆盖的均衡性有效性,可实施难度等诸多要素,在东区规划多个食堂选址,结合新建项目逐步实施,从而解决东部食堂功能缺失问题,为师生的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诸如此类,在新建项目中添加合理功能,通过一个个点位逐步调整老校存在功能分布既成事实但不合理的地方,通过微小的手术,打通整个校园,使学校不断顺应新的教学需求。

3.2 组群空间布局带动交叉新学科发展

高校的未来将担负起知识创造和传播的使命;培养研究与创新型人才将成为高校的教育重点。这也使得综合大学内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更为紧密。如何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将成为校园规划需要关注的问题。

组团式的布局将打破原来以院系为单元的相对独立、封闭的空间布局模式。相互之间联系紧密的学科将成为一个学科组团设计在一起。共同利用图书、教室、实验室等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缩短交通距离,创造更高效、节能的空间模式。新竣工并投入使用的李兆基科技大楼即是如此。

3.3 合理的交通组织

逐年增加的机动车使校园交通问题凸显出来。校园内机动车数量的激增,如何组织校内的交通显然成为校园规划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3.3.1 人车分流的设计理念

人车分流是校园规划的设计趋势。为了保持教学区的安静与安全,更好营造核心区的学术气氛,校园中心区设为非机动车区域或限制机动车的通行速度。机动车则行驶于校园的外围或各组团外围,从而将机动车给校园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清华大学利用假期对贯穿南北的明德路进行改扩建,为师生提供更安全的校园交通。明德路作为校园东部南北贯通的主要机动车道路,一直以来被视作校园的外环路。随着东部教学科研区的建成,此路段人流量大幅增加,人车混行存在安全隐患。现状道路呈现多种道路断面,部分路段有路中绿化隔离带但不连续,规划将其贯通,连续的绿化带给师生带来舒适,也使绿化景观得以延续;路旁有名贵树木,需要逐段调整线位,减小对现有树木的干扰,尽可能保留现状树木;道路扩宽影响周边建筑基础,需要对不能拆除建筑进行分析,设计近期、远期方案,逐步实施;当涉及现有地下管线时,结合新规划管线路由,局部移改。这些问题都要统筹考虑,衡量得失,最大程度按照规划思想,结合现状设计道路线位。经过反复多轮规划调整,最终形成扩路方案。道路全程机动车、自行车、人各行其道。并在机动车与自行车道之间形成了南北连续地绿化隔离带,道路全程绿树成荫,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关怀与尊重。

3.3.2 适合的道路疏密度

校园道路密度不能疏,学生上下课时段道路出现潮汐现象,道路疏导能力不够,将造成局部时段拥堵。紫金港校区东区道路网较为稀疏。整个校园只有一条主要环路,而且仅有三个通向校外的出入口与之相连。当自行车、汽车钟摆式往返于教室与宿舍之间时,校园交通拥堵现象比较严重。之后设计的紫金港校区西区增加了道路网密度。由两个主要环路和若干放射状道路组成,并设有八个与外界相连的出入口,有效改善了交通拥堵现象。清华大学现状东西向交通主要由至善路、清华路两条道路承担,东西向道路疏导能力有限。随着规划物理楼、生物医学馆、北体育馆项目的建设,将在至善路北侧新建一条东西向道路,增加东西向交通的路网密度。由于向东进出校门仅靠南端的东门、北端的紫荆门,两门距离约2000米,校门间距过大,师生出行不便,且双清路早晚高峰期极为拥堵。规划将在校园东侧外部交通条件成熟后,增开校门,缓解出行压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在老校区既成事实的前提条件下,快速、全部执行校园总体规划思想,存在很多限制条件,但通过制定详细计划,逐步调整还是能使总体规划得以实施。同时高校规划与高等教育的结合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政策指导高校规划的发展方向,高校规划贴切反映、执行了高等教育的思路。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规划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发展,同时所呈现出的新趋势也给校园师生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清华大学校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1:59

[2].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谢照唐.校园环境与校园规划.建筑学报,1991.3

篇4: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城市肌理;历史文脉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1-0130-02

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大批新学校、新校区在不断的建立。大学校园是培养高新人才的摇篮,是知识的殿堂,是人文精神的家园。校园孕育着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新老校区的整合,应使建筑在功能上的不足得到弥补,整合建筑内外空间,并使不同年代的建筑生动的融和在一起。

1现状概况

揭阳学院是揭阳市唯一的公办高等学校,设有30个专业,位于揭阳市榕城区仙桥紫峰山桂竹园风景区,南邻池漳公路,交通便捷。原校区占地面积300 a,因学院快速发展学校拟新征地1 000 a。整个校区东、南片区地势较为平坦,适合用于建设用地;而西北角地块现状为山体,地势陡峭、坡度大,不适合开发建设但可用于学院的植物实践基地及苗圃基地。

2规划理念及原则

2.1尊重自然、生态环保

基于用地现状地形的特点,尽可能利用现有丰富的水系,创造出青山绿水环绕的校园,同时满足校园规划的各项功能指标要求,达到工程的可行性、建设的经济性、空间丰富性的统一和谐。

2.2人性尺寸、适宜空间

摒弃近年来校园规划过渡追求大尺度、大空间的做法,强调适宜校园的人性尺寸和人性空间,自然蜿蜒的道路,水体自西向东延伸,移步易景,形成自然田园诗意般的校园风貌。

2.3时代特色、延续文脉

空间环境与建筑单体设计充分体现新世纪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大学园区的特色,突出自身的形象,突出校园各种不同功能区的自身特点,体现现代大学园区的丰富人文气息,延续原有校园建筑白色为主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脉。

2.4整体规划、滚动发展

实行整体考虑、长远规划、分期建设,提出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形成良性循环、滚动开发的机制。

3总体构思要点

3.1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

根据整个用地“哑铃”状地形特点,自然地将学院整体分为东、西两片区。东片区以现有已建学院部分为基础,再适度扩展延伸使其更完整。西片区依据地形地貌特点,充分挖掘已有丰富的水系,合理安排用地,满足各项功能需求。学院根据需求分为八个功能分区:教学办公区、教学实训区、教工生活区、学生生活区、文化活动区、体育活动区、专家生活区以及公园休闲区。

3.1.1教学办公区

教学办公区是学院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东区已建的主教学楼、图书馆、科学实验楼、综合行政楼和西区规划的各系教学办公楼。东区已建的主教学楼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西区的院系办公教学楼空间紧凑,尺度适宜,其中位于西区中心轴线的高12层的图书信息中心必将成为整个校园的地标性建筑。该区占地面积12.20 ha,约占整个校园用地的14.8 %,区内建筑总面积为95 000 m2。

3.1.2教学实训区

教学实训区集中布置在校园西片区的中北部,独立用地,这有助于避免实训活动对教学及生活的各种干扰。教学实训区占地3.20 ha,占校园用地的3.69 %,区内建筑总面积为40 000 m2。

3.1.3教学生活区

教工生活区位于校园东区的西部,结合水体布置,环境优美,这有助于提高学院教、职工居住条件,吸引紧缺人才。教工生活区配套包括医院、幼儿园在内的相应生活服务设施。该区占地面积5.40 ha,占校园用地的6.23 %,区内建筑总面积为39 840 m2。

3.1.4学生生活区

整个学院共分为东区的学生生活一区和西区的学生生活二区。两个区内都包括学生宿舍与后勤服务设施用房。该区占地面积8.50 ha,占校园用地的9.80 %,区内学生宿舍建筑面积就为87 300 m2,后勤服务设施用房20 500 m2。

3.1.5文化活动区

文化活动区包括文化活动中心、会堂、剧场与文化广场,位于学院东、西两片区中心轴线交汇处,与朝阳广场、入口广场、大门构成东区的中心景观轴线;同时又与西片区的中央大道、水体、图书馆信息中心构成西片区的中心景观轴线,是东、西两片区相联的纽带。其中文化广场是结合丁日昌墓这一珍贵历史文化资源而设,从而有利于更好地突出和保护这一历史节点。

3.1.6体育活动区

全校分为两个学生生活区,根据活动场地应与学生紧密相联的原则,在东、西两片区各设有体育活动区方便学生使用。东、西两个体育活动区都配设标准运动场、篮球场等场地。该区占地面积11.64 ha,占校园用地的13.43 %。

3.1.7专家生活区

专家生活区位于校园区的西部,背山面水,环境优美。专家生活区位于水系的源头。水从这里发源,由西向东绵延几里,穿越整个校园,寓意智慧之水润泽莘莘学子。该区占地面积2.22 ha,占校园用地的2.56 %,区内建筑总面积为6 500 m2。

3.1.8公共休闲区

公共休闲区的设立对缓解学生紧张学习及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该区主要包括:东校区入口处的朝阳广场、西校区北侧结合现状山体设置的公园绿地。该区占地面积25.9 ha,占校园用地的29.8 %。

3.2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3.2.1校园路网

校园主入口位于东校区,面向池漳公路,东校区主干道采用井字形布置,西区干道则采用外环自由曲线形布置以更好的与地势地貌相结合。干道红线宽度既满足校园大流量交通需求,又要考虑到山地道路建设的经济成本。枝状的校园支路连接干道深入各个分区,与网状支路一起完成区内交通要求,构成校园道路系统。校园主干道注重沿路绿化建设,西校区的道路结合水系布置,形成新校区的滨水景观林荫带。校园道路用地面积9.75 ha,占校园用地的11.25 %。

3.2.2停车

为了将机动车交通对校园生活的干扰减少到最小的程度,校园内的机动车停车采用集中布置方式。住宅区停车通过集中停车场结合住宅底层架空解决。自行车停车以地面和建筑内部相结合解决,学生生活区内各组团中间部分宿舍均为底层架空停车。

3.3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校区绿地系统规划本着点、线、面思路展开,结合地形综合布局,绿地率超过40 %,同时充分考虑了揭阳城市文脉肌理,山水校园的特色在此十分鲜明。

3.3.1点:标志性建筑和广场

东校区教学办公区建筑群是东区景观体系的重要标志性地段,在校区的西部,图书信息中心是西校区的标志,由文化中心、水体、教学楼围合的景观长廊形成的一系列节点充分拓展了整个校园的空间。

3.3.2线:绿化带

绿化带包括沿校园中干道设计的景观带和滨河林荫带。多层次的绿化带与山体背景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校园景观,既减轻了相邻功能地块之间的干扰,有效地调节校园内的小气候。

3.3.3面:普遍绿化

整个校园以绿化为底,每隔200 m~300 m设置一个景观节点形成普遍绿化。紫峰山桂竹园风景区作为大背景,为整个校园定下了绿色生态的基调。

3.3.4建筑景观

东区已建教学楼群采用整体感较强的群体形式,依山而立。西区教学办公楼、实训楼采用庭院式围合布置,力求创造出宜人的空间环境。东校区已建楼为白色,为与之呼应,西区建筑色彩基调以白色为基底,再结合揭阳传统民居的特点,点缀些儒雅的灰色,将呈现稳重又具有揭阳地域特色的校园气氛。

3.4竖向规划

3.4.1现状分析

学院校园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大部分用地自然标高在海拔8 m~28 m之间,地势较平坦。经过对地形地势的认真分析,以高程、坡度、坡向为限制条件,可知现状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68.17 ha。

3.4.2竖向规划目标

本次竖向规划的目标是提高整个地块的适宜建设用地比例,为市政工程建设创造合理的基础条件,为以后的各项建设节约大量的基础投资。根据山地的地貌特征,土方整理后的挖方地比填方地具有更为理想的基础承载力。因此力求将大多数建筑基础设置在承载力更为理想的挖方地上,而填方则主要集中在对基础承载力没有特定要求的大片运动场地及景观绿地上。

3.4.3土方平衡

竖向规划原则为削峰填谷,即将山地适当削低,挖方堆填于低洼地带,提高可用地比例,尽可能实现土方相对平衡,依照不同地段的高程和地势设计,巧妙安排各项用地。

4结束语

校园建筑创作不但应满足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更应强调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体现和弘扬校园自身的特色。这需要从校园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入手去不断挖掘,通过建筑的语言来塑造。大学校园植根于具体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从地方传统中寻根,才能使校园融入所在环境,形成校园鲜明的个性和地域特色。在新老校园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形成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展现校园建筑应有的典雅、简朴的品质。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 On the Jieyang College Campus Features

Zhang Yiying

Abstract:From the geographical and ecological point of view, combined with the topographical features of situation to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llege model.

篇5: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规范

(一)正文:汉字应采用《简化汉字总表》规定的简化字,并严格执行汉字的规范。所有文字字面清晰,不得涂改。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不得使用铅笔书写。正文内容层次序号为:

1、1.1、1.1.1……。正文内容一般为:

1、选题背景:说明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2、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对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5、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

(二)表格

说明书(报告)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如:表15),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表2.5),采用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

表格的结构应简洁。

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

表序和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无表题的表序置于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同一篇论文位置应一致)。

(三)图

插图要精选。图序可以连续编序(如 图52),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 图6.8),采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仅有一图时,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课程设计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应打印,无法打印时一律用钢笔绘制和标出。由若干个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出。图序和图题置于图下方中间位置。

(四)公式

说明书中重要的或者后文中须重新提及的公式应注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如:(45))或逐章编序(如(6.10)),序号排在版面右侧,且距右边距离相等。公式与序号之间不加虚线。

(五)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间和各种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写成99年。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0.50:2.00不能写作0.5:2。

(六)软件

软件流程图和原程序清单要按软件文档格式附在说明书(报告)后面,特殊情况可在成绩评定时展示,不附在说明书(报告)内。

(七)工程图按国标规定装订

图幅小于或等于3#图幅时应装订在说明书(报告)内,大于3#图幅时按国标规定单独装订作为附图。

(八)计量单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按国家计量局规定执行。

(九)排版与封面要求

1、排版

用word排版,具体格式如下:

版面要求: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3cm,右2.5cm; 字 体:正文宋体、小四,章节标题宋体、小三; 行 距:固定值20; 页 码:居中、底部。

2、封面

武汉轻工大学 《***》

(华文行楷,初号,加粗,居中)

(宋体,一号,加粗,居中)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宋体,一号,加粗,居中)

设计题目:(宋体,四号,加粗)

名_______________(宋体,四号,加粗,居中)学

院_______________(宋体,四号,加粗,居中)专

业_______________(宋体,四号,加粗,居中)学

号_______________(宋体,四号,加粗,居中)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篇6: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规范

一、论文印装毕业论文要用我校统一的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印刷厂可提供),并用计算机打印。排版用word文件,版面上空3.3cm,下空2.3cm,左空2.8cm(用于装订),右空2.3cm。打印正文用宋体或楷体小四号字(英语用Times New Roman 12),单倍行距(英语用1.5倍行距),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二、论文结构及要求1.太原理工大学统一封面2.毕业设计任务书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内容、时间与工作日志中任务书相符,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签字后生效。3.毕业设计(论文)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中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一)英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二)关键词(3-5个)4.目录(样式见附件三)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致谢、参考文献等。5.论文或工程设计说明书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前言或概述等)论文主体结论绪论应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文字简练、通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绪论和论文主体应分章排版。引用文献号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名词的右上角,按上标排版。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面不加“第×××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通行的题序层次大致有以下五种格式(实际使用可能有些小异)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第五种

一、……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篇……1.……

(一)……

一、……第一节……第一章……1.1……1.……

(一)……

一、……第一节……1.1.1……(1)……1.……

(一)……

一、……1.……

篇7:燕山大学毕业设计中期报告规范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学院(系):年级专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毕业设计中期报告内容提纲:

(1)对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进行说明,按开题报告中的要求,哪些部分已完成,哪些尚未完成。

(2)简要说明毕业设计具体实施方案,查阅的主要文献资料、设计思路、图表绘制、设计方法进展情况。

(3)对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是如何克服解决的,在实践能力方面有哪些提高。

(4)毕业设计的下一步工作如何安排,写出具体的时间进度表。

(5)撰写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安排和打算,列出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进度表。

(6)对指导教师及学院管理的意见及建议

注:中期考核成绩占毕业设计总成绩的20%,要求报告长度不少于1000字,字迹要工整。

注:

1、正文:宋体小四号字,行距22磅。

篇8:某大学校园建筑设计

一、校园建筑现状

某大学校园占地面积约132万m2, 共有建筑56栋, 其中教学及辅助, 面积43.2万m2;生活及配套建筑, 面积27.6万m2。

新校园建筑采用大量先进设计理念和技术, 设计了中央空调系统, 大大改善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环境, 但由于建设时间紧迫、周期短、设计经验不足, 新校园建筑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使用过程中陆续出现, 主要反映在建筑能耗剧增, 导致需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工作。本文拟从绿色校园建设的角度, 对地区大学校园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为今后该地区大学校园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避免重复同样的设计错误, 以推动绿色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校园环境设计

校园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场所, 也是陶冶性情的生活环境, 应具有典雅、庄重、朴素和自然等特点。绿地、建筑、道路、水面、景观等构成了校园环境的物质要素。

校园环境设计整体效果良好, 校园内植被多样, 环境优美, 建筑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但室外温度、湿度、风环境会影响建筑内的环境的舒适度和建筑空调系统等的能耗。该校园的突出的问题就是校园内一定面积的路面采用了不透水地砖, 尤其是图书馆前面的大面积广场, 直接导致夏季地表温度较高, 影响其上行人的热舒适性, 且会加大室内空调负荷。有些防滑地砖雨天防滑效果差, 引发多起行人雨天摔伤的案例。应充分考虑采用透水地面, 种植洼地等技术, 使地面积水能快速渗到地下, 以调节改善校园热湿环境。

三、建筑设计

本地区属夏热冬暖地区, 夏季漫长且炎热, 冬季短暂而温暖。建筑设计必须充分满足防热、通风、防雨要求, 总体规划、单体设计、构造设计应开敞通透,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以利建筑被动降温。建筑物应避免西晒, 宜设遮阳, 或采取水平和垂直绿化措施。在建筑小区和城市道路两侧设置骑楼或形成中庭等传统做法对此十分有益。

1. 围护结构采用轻质材料、建筑架空用于通风

校园建筑采用轻质材料, 浅色外墙, 大部分建筑都采用了首层架空的方式, 大大改善了建筑物的通风。本地区夏季多雨, 首层架空还为学生提供了雨天的活动场所, 学校结合校园文化建设, 还在某些架空首层开设了朗诵角、英语角等, 效果良好。

2. 外遮阳

校园大部分建筑设计中都考虑采用垂直及水平遮阳板等外遮阳措施, 或把遮阳与外围护结构做成一体。不足之处是图书馆、教工活动中心两栋代表性建筑未做充分的建筑遮阳。同时由于这两栋建筑都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 形成了温室效应, 夏季严重加大了空调的负荷, 导致能耗很高。目前校方已考虑对图书馆中庭 (大面积玻璃) 进行改造, 以降低空调能耗。本地区夏季长、温度高, 建筑设计切忌使用大面积玻璃造成温室效应, 应严格控制建筑外墙特别是屋顶的开窗比例。

3.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非常适宜于本地区, 在传统的建筑中被广泛使用。校园建筑自然通风状况总体良好, 其中图书馆由于建筑面积大、可开启外窗面积小, 自然通风效果不理想, 加上中庭的温室效应, 在过渡季节仍需开启空调, 加大了建筑能耗。行政楼外墙开窗面积虽大, 但外窗可开启部分面积小 (大部分为不可开启外窗) , 教师多反映自然通风效果不理想, 校方也开始考虑将某些不可开外窗改为可开启外窗。教学楼和办公楼厕所外墙可开启外窗面积小, 导致必须长时间开启排风机, 未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上述问题在今后的校园建筑设计中都应引起重视。

4. 屋顶绿化

本地区夏季时间长, 太阳辐射较强, 屋顶的隔热对建筑空调能耗影响较大, 可采用隔热屋顶或绿化屋顶等技术。在屋顶进行绿化或采用屋顶花园等形式, 既可改善屋顶的热工性能, 又能美化环境。改善校区热、湿、声、光、空气品质等微环境, 在国外校园建筑中已被广泛采用, 也非常适合本地区的气候特点, 在今后绿色校园建设中可大力推广。

四、空调设计

1. 空调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 校园内的建筑包括行政楼、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等设置中央空调应是一种发展趋势。校园建筑采取何种空调方案, 是设置中央空调还是采用分体机等局部空调方式, 是全部建筑设置中央空调还是部分主体建筑设置中央空调, 须在规划阶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慎重考虑。当前也存在教学楼设置中央空调但用不起的案例。

校园建筑基本都设置中央空调系统, 改善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条件;同时由于大学城采用区域供冷系统, 各建筑以区域供冷系统的冷水作为冷源, 省去了空调冷水机组和冷却塔等大型设备, 节省了建筑面积、减少了设备噪声和维护保养工作量, 是较合理的空调供冷方案。

若校园内较多建筑确定设置中央空调, 区域供冷应是一种较好的方案, 可减少单体建筑制冷主机和冷却塔等大型设备, 节省用房面积、设备数量及维护管理费用。目前不同规模区域供冷系统在我国发展也很迅速, 部分项目经济效益明显。在校园整体规划时是否采用区域供冷系统应统筹考虑, 科学论证。

校园建筑空调还应与机械通风、自然通风相结合。各建筑在设计阶段仅考虑了空调系统, 而未充分考虑利用过渡季节的机械和自然通风, 导致后来校方不得不在所有教室和部分办公室加装风扇。一些教室和办公室可开启外窗面积较小或位置较高, 都影响了自然通风的效果, 人为加大了空调的使用时间, 今后校园建筑设计中应注意避免。建筑设计要确保足够的可开启外窗面积, 且可开启外窗不宜布置过高而妨碍正常开启。

2. 空调计量收费

学生公寓空调设计阶段考虑到计量收费问题, 每个宿舍都设置了计量仪表, 但由于系统设计、设备施工和设备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计量收费系统最终被证明并不适宜学生公寓。学生属特殊的空调使用群体, 不同于商业用户, 更适宜的收费方式是按学年对每个学生进行收费。目前学生公寓收费计量系统基本没有使用, 导致大量计量仪表废置, 希望在今后的校园公寓空调设计中引起重视, 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3. 自动控制

校园建筑中央空调系统末端装置均可通过温控器进行室温控制, 但不能对末端设备进行集中控制, 由于使用者节能意识薄弱, 许多空调房间室温过低。针对这一问题, 学校在2009年先后投入65万元对图书馆中央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 空调末端采用DDC控制方式, 由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统一管控室温, 在会议室等部分区域加装了无人传感器, 确保在无人使用时自动关闭风机, 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五、照明设计

1. 节能灯具与灯具悬挂高度

照明是建筑能耗的重要部分, 校园建筑照明设计的主要问题就是未选用节能灯具, 且灯具悬挂高度过高增加了灯具数量。投入使用后, 校方进行了改造, 降低灯管高度并拆除部分灯管, 节能效果明显。

2. 控制方式

照明系统的控制方式非常重要, 学校对校园路灯控制系统进行了相关改造。采用自主研发的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控制路灯灯泡电压, 并根据学生人流量大小, 分别采用220V、200V及180V对路灯照度进行控制, 从而在保证照度合理分布的基础上节约了大量电能。这种根据人流量和时间控制电压来达到深夜减少照度的控制方式对单体建筑的走廊也是可行的。

六、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绿色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将其作为评分标准。

1. 太阳能利用

可考虑在屋顶或车棚顶部设置太阳能光伏板, 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就近使用, 如用于建筑周边道路的夜间照明。采用本校自主开发的太阳能喷灌技术, 利用太阳能进行绿化喷灌, 以降低灌溉能耗。该技术经试点效果良好。

2. 空气源热泵技术

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 采用太阳能热水加空气源热泵系统, 以充分利用太阳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 降低热水能耗费用, 减轻学生负担。

3. 雨水回收

本地区降雨丰富, 在校园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可考虑将雨水回收利用, 用于绿化灌溉或卫生间厕所冲水等, 一方面可显著降低灌溉用水量, 另一方面可减轻市政管网压力。

七、结语

篇9:对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研究

大学校园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的主要场所,校园公共空间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他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校园设计应充分考虑现代大学生行为特点,既能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又能提升校园的空间环境质量。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下,校园公共环境设计有了更多新的要求和体验,两者关系互相影响,相互依赖。本课题的目的是在现有环境设计理论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对大学校园设计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完善,为将来做这方面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在研究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的关系中,以城市设计的理论为基础,结合相关理论包括: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概论等一些涉及到环境和行为关系的理论。以辽宁工业大学校园为例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和课题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得出第一手数据材料,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变化和一定的行为模式特征后,进一步把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趋向,研究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对校园公共空间设计长生哪些方面的变化。以此为基础,对现代大学校园的发展和未来趋势的现有蓝图进行分析,为校园设计建立一套有效的体系和设计理论。

经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总结了关于校园公共空间应具有多元化、公共化、秩序性、开放性的设计要素,特别是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指出适宜的校园公共空间是促进形成学生们学习生活和交流的空间诱因,在一定程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模式。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满足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通过设计人性化的校园公共空间能够增强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促进学生的交流并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气氛。论文最后辅之以辽宁工业大学新校区的规划设计方案,作为对本文研究结论应用的尝试。

1研究的意义

在当代高等教育规模飞速发展,大学校园承载能力不足,适当地进行扩建活动以适应人流量的增长。在校园设计中,在空间利用率、用户保养和空间尺度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校园外部空间作为在校生活的用户的重要场所,应该是是最有活力的地方之一。学生发生在校园外部空间的活动是校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成公共记忆的地方。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为校园营造良好的氛围,营造出丰富的校园生活,学习空间会从教室扩展到整个校园空間中去。因此,对校区外部环境空间设计亦应考虑给予受足够的关注度。通过学生行为的变化对于本校园功能设计的影响,提出这一研究课题,力求通过课题研究对校园设计方面的理念进行一个较全面的整理并根据现在学生行为发展变化进行一定的补充。

2高校校区研究的必要性

根据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现状。有一些高等学府需要进行扩建新校区或建成新的高校。校园是青年学子放飞希望与梦想的地方,是青年人集中聚集的区域。它的规划关乎着校园气氛和教学环境的质量。通常的方式是引入城市设计的做法来设计校区。在这个过程中侧重的不是单纯的景观规划和混凝土建筑物的设计,应当是一个有组织方向的规则,在人的潜意识里人人可以参与在建筑单体与单位空间的使用走向和设计流程中来。对于校园内的空间应考虑其建设的年代性,使不同年代的建筑在同一个校园平台中和谐共存,应用新建建筑功能上的优势来弥补其他建筑的不足,连贯整合建筑内外部空间,打造出一个不仅具有时代感而且能保留校园建筑所特有的精神缩影和文化内涵。本课题研究目的是改进功能主义规划原则的不足之处,呼吁对人的行为习惯应给予关注并深刻理解,并力图为设计者、行为学者和日常使用者之间架设起联系的桥梁,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把视觉信息分析做为工具,探讨使用者在既定环境中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交流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改变,从而提出改造,的评价体系和设计程序,在教学研究与现实设计中进行应用。

3大学校园研究的特殊性

大学园区建设区别于常见的单体建筑设计,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首先,他是单体的建筑营造方式,而是多个上万平方米的建筑单体,依照不同功能和用途进行的建筑空间整合,其次,它不会受到社会政治、人民经济因等素的影响,而是使用方式相对单纯,占地面积广阔的综合设计,校园建设不能单单只的从平面分区规划出发,也不应该只侧重于单纯的建筑设计上。通常情况下好的园区设计应该是综合上述两点的同时,再综合对建筑外围的景观形态和特情感空间设计的融合。由于其在功能上要满足多种需求,应当把建筑、环境空间和人充分的考虑进审计元素中去,使大学校园成为有机而完整的综合体。

4大学校园环境研究的紧迫性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被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大学不仅要承担教学科研的基本任务,更要成为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场所。对积极发展的认识,大学所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强大,大学校园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今,大学校园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大学建设校园工作刻不容缓,当前,我们要更加重视大学的功能、职责和观念的转变,科学合理规划校园空间,以此努力提升校园的空间环境质量,不断促进大学校园的良好发展。

上一篇:妈咪:莲藕炖腔骨下一篇:镜面对称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