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数据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大学校园数据范文

“基于数据交换标准的综合数字校园研究与建设”汇报材料

一、 为什么选择“综合数字校园”的研究与建设

(一) 契合市教委以课题形式带动数据应用研究的思路

2008年9月,全市正式实行电子化的学籍管理工作。这意味着原有纸介质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思路正逐渐被系统、规范、便捷的数字化管理代替。

前期以市教委统一带动推进工作的发展模式,造就了传统到数字化的迅速转型。但是自上而下的推进形式存在不利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难以充分发挥学校自主性。学校是最直接的教育环境,学校的需求是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市教委鼓励各区县申请加入“北京市电子化学籍管理推广与应用”课题中,通过科研的形式探究如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开展应用。

(二) 数字化校园趋势

数字化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越来越深刻地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数字化学校是其发展的高级阶段,可以理解为成功的标志。从学校发展角度来看,数字化学校应该是信息技术环境与校园人文环境实现有机融合的阶段,是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各方面实现全面渗透的标志。数字化管理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就是将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充分加以数字化,从而全面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益和效率,有力地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信息化。

(三) 解决现有建设困境

很多学校都具备了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条件。可是多数学校采取观望态度,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需要技术专业力量的辅助。当前,学校借助外力的过程往往是使用公司现成的解决方案。这种做法的最大问题是公司提供的方案与教育实际、育人模式有很大的出入,而且限制了学校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区县看到了这样的现状,希望通过课题这种研究形式引领学校突破困境。

二、 研究内容和研究价值

(一) 研究内容

1.探寻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有效调控学校和公司之间的关系,强化学校作为需求提出者的核心地位,发挥公司作为技术力量的辅助作用。

2.拟定切合教育实际、健全、可行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3.设计一个解决方案突破各系统间数据交换的瓶颈问题。学校建设更关注可见的应用,

1 然而当前数字化建设的瓶颈是“难以实现各教育软件间数据的交换和使用”。所以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更关注难点问题。

(二) 研究价值

1. 建设思路的创新

本课题将探索一种更加切合于学校实际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将原有的“公司提出解决方案,学校参照建设”的被动模式转变成一种主动模式,这种主动模式是:区县通过调研、培训、校际间的互促互动等各种形式,促动学校提出适合于学校新型育人模式的综合数字校园的设计蓝图; 技术团队依据蓝图定制建设规划,并由相关专家对建设规划进行论证和指导,保证建设规划不偏离学校的需求;最后将制定好的规划提交给合作公司,实现需求产品化。

2. 数据交互的创新

现行的数据交换模式采用人工导入导出或是底层数据库取数据,前者工作量大全部依赖人工操作,后者又受限于应用程序的开发商。为解决这样的现状,我们研究互操作的模式。

互操作的研究的首要意义在于这种交换思路在目前的教育行业软件数据交互过程中是先行一步;另外对今后学校内数据交换具有指导意义。首先,基于《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标准》,关于“数据模型”的研究领域还是一个空白,课题研究可以为学校今后的工作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研究代理程序后,我们可以写入数字化校园标准中。今后学校可以要求公司在研发教育行业软件时提供代理程序,完成数据交换过程。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管理信息横向交换困难;避免重复建设和人力、资金浪费;同时有效缓解行业垄断的危险。

三、 研究思路与进度管理

(一) 研究思路概述

1. 针对于数字化校园整体建设的研究

三步走的思路:学校设计“蓝图”;技术团队定制“规划”;专家组论证,指导实施。同时信息中心记录过程,总结可推广的方案,根据现实情况定制管理办法。

2. 针对于数据互操作的研究

三阶段:①整理校园现行软件的数据规范;②规划学校整体业务的管理体系;③依据《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标准》,定义“数据模型”,研究数据互操作过程。

(二) 课题校管理

本课题计划4~5所学校参与成为课题校。这4所课题校中1所为“龙头校”,其他为“推动校”。“龙头校”先行研究本课题的核心问题,并提出整体建设方案。“推动校”在此过程中参与整体数字化校园方案研究与制定,并完成本校的规划。“龙头校”关于核心问题和建设过

2 程的经验总结定期与“推动校”分享交流。

课题校的选择意向:一六

一、师大二附中、西城外国语、西单小学、三里河第三小学

(三) 进度管理

课题预计从2009年3月正式启动,2010年5月结束。08年10月至09年1月准备,09年3月开题,09年4月至11月完成课题主体任务,09年12月至5月总结结题。

四、 课题支撑

(一) 领导重视、机构保障

1. 课题组

区教委牵头,组织由中学学籍办公室、小教科、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参加的区级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由总课题组、专家组评价。

课题组成员:李燕玲(负责人)、梁波、郭郁葱、方光志、谢晓、毛茂

2. 课题校

需要课题校的校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建立完善的课题校组织机构,并安排人员负责具体实施课题任务。

课题校领导重视是本课题成功的关键和保证。首先,数字化校园的设计体现学校办学思想,且与学校整体规划相一致。领导重视程度直接与数字校园规划深度、应用广泛度相关联。其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独立完成的,而是牵扯到几乎所有校内的业务部门。学校领导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亲自挂帅成立校内专项组织机构,组织、协调工作保证定期召开各部门协调会议,及时解决调研和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总而言之,如果没有领导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成功是难以想象的。

(二) 经费支撑

课题过程中培训、聘请专家、专家论证等环节涉及费用。课题部分的经费由课题组承担。为了保证课题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已经通过中学学籍办公室提出课题经费的申请。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实施费用由学校承担。

(三) 制度保障

为保证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课题组将按阶段制定相应研究方案、进度计划、管理制度,以及激励机制;与此同时,课题组牵头定期召开阶段工作会议落实课题相关工作。

课题校应依据课题组整体安排制定本校的课题研究方案和相关管理办法,按时参加课题活动,定期向课题领导小组提交上一阶段的工作报告。

第二篇: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数据

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报告(一)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有很大变化!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期间是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

在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

本调研报告针对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其看法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实地调研,通过对学校各年级各层次同学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其他高校的调查报告,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在总体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因此,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在这过程中又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已是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等多方面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 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

1、消费状况调查数据

(1)家庭平均月收入。

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23%,1000元~5000元占67%,5000元~10000元占7%,10000元以上3%。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4%,来自农村的占96%。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这在我们学校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2)月平均消费金额。

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9.5%,500元~1000元占72.5%,1000元~2000元占14%,2000元以上占4%。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4%,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

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

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0%,有计划消费的占32%,想花就花的占54%,选择其他的占4%。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

每月饮食开支在300元以下的学生占10%,200元~400元占48%,400元~600元占32%,600元以上占10%。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而这些数据与其他地区(如北京、上海)相比又是很低的,这主要是因为绵阳地区物价水平相对较低。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一直存在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

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

本次调查遗漏了恋爱开支,但据我们调查过程中口头了解到: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电话费。

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20~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20%,30元~50元占38%,50元~80元占36%,8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

(9)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

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8%,10元~30元的占21%,30元~50元的占39%,50元以上的占3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多。(10)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还有很多人选择外出观光旅行,可见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11)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消费。

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同学是选择在学校周边的商业区购物。

(12)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每月支出是否有预算有计划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为42%,男同学则为37.1%。

(13)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

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家庭较贫困的学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

(14)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

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2)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3)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 ”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4)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5)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二、问题的解决思路及办法

1、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引导

(1)家长应从自身做起,改变不好的消费观念。

家庭教育在注重孩子德,智,体多方面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孩子消费观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要摒弃那种和别人比气派要面子的思想。家长们应该交给孩子一种朴素简约优惠实用的消费理念,让其逐渐养成自力更生、不铺张浪费的好品质。

(2)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3)社会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是大学生不良消费习惯形成的根本。

因此,社会应该逐渐调整整体消费结构。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的支的消费方式也应该逐步改变,从而引导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方式趋于合理!

2、在校大学生应提高自身意识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

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

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

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

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四、调查总结

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总的来说是现实的、合理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应是当务之急。

大学四年,如金岁月,学习是主题。然而消费问题也非常重要。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识,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因此,在大学校园,应该积极倡导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费。因此,在大学校园,应该保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优良传统,不应盲目攀比,恣意享乐,应该积极倡导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费

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报告(二)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

2、1年级。

2、方法:

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

二是网络问卷调查。

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

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

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

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03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

28、4%,男同学则为

37、1%。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

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

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

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

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

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

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

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

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

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

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标签: 市场调查报告暑假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三篇: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随着大数据元年的到来,大数据已经开始冲击着各行各业,并影响着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大数据时代将改善学习的核心要素,给大学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由单向度反馈转向多向度反馈,为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供必要的前提。同时大数据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还将面临技术层面、学生个人隐私及预测结果的正确运用等多方面的挑战。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机遇;挑战

1.大数据时代的实质

早在2011年5月,麦肯锡公司发布的《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报告中指出:大数据的规模以及其存储容量正在迅速增长,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中,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成为可以与物质资料和人力资本并论的生产要素。正如马克思。所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大数据的演进与生产力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关系,大数据将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同时,用于大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包括云计算、数据仓库、Big Table等日趋成熟,使大数据的整合、处理、管理、分析成为可能。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时代元年”,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正式开始。进入2013年“大数据”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每个行业的经营模式、生产模式、管理模式等正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各行业带来了改革的契机。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中指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大数据时代不仅仅包含着各种类型数量众多的数据,更重要的是代表了快速取得并有效利用有价值资料的能力。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由于定量研究是建立在假设和有限的抽样数据的基础上,使得定量研究复杂而缺乏准确性,大数据时代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它可以让纷繁复杂、单调枯燥的数据变成可以说话的信息,它的实质不仅在于大量的占有数据,更多的是提供了预测性和前瞻性的信息和知识。淘宝、京东等众多购物网站可以根据顾客的浏览历史数据判断出顾客的喜好和最近的需求;沃尔玛等跨国连锁超市可以实现从啤酒、尿布、日用品等全系产品销售数据的分析,以此实现准确的物资仓储储备;美国洛杉矶警局利用各类案件的大数据的分析来合理安排巡逻车和布置警力。这些无疑不是大数据预测性的体现。大数据的预测性帮助我们在特定的背景下提炼出数据潜在的规律,从而指导实践,提高效率。

2.大数据时代给大学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

麦肯锡公司发布的《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报告中指出:大数据的有效应用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潜在价值。运用在教育领域也势必通过多种方式创造价值,第一,在大学教育中,让原本互相分离的部门之间更加容易的获得相关的数据就可以使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育回馈等实现并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第二,随着大学创造并储存更多数字形式的教育数据,应能够通过对比实验,提供更具有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第三,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细分,可以精确的制定更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第四,在大学教育中利用大数据可以提供算法研究进而形成成熟的分析方法,可以改善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实现教育决策的风险最小化。大数据在大学校园里是无处不在的,网络、计算机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大学生的社交活动、在线学习,日常的信息管理等都成为大数据的主要来源。这些大数据在技术支持下将为教学本身提供数据驱动的检测,同时也给大学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首先,大数据时代的大学教育,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学都发生在数字的环境中。大学教育所依赖的教学工具,电子教科书、数字化讲坛、甚至是大学本身都将是大数据获取的平台。在这个数字平台中,大学将收集以往无法收集或即使收集起来也没有反馈的数据,如大学生在线课堂的反馈、网络课程的中途退出、电子教科书上的标注、图书馆的借书记录等等都将被记录并进行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大数据有能力将数据的生成、处理分析、利用分隔开来分类利用。其次,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可以实现符合每名学生的个体需求,而不是为一组类似的学生定制的个性化学习。传统的大学教育系统是基于平均水平的设计的教学方案,那么一定会同时伤害位于正态分布曲线两侧的学生。大数据时代学生将在各自的多媒体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互动,老师给的教学回馈也将是具有针对性,真正实现维克托.迈克.合恩伯格所说的:实际上是“一个尺寸适合一个人”的方式。最后,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通过概率预测优化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等具体内容。在大学教育这个数字平台,将更全面的发挥“预测”这个大数据最重要的功能,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对学习内容、学习的方式和时间进行精准的安排设置,提高整体效率。

3.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

(1)单向度反馈向多向度反馈的变革。在传统大学教育中,反馈随处可见,课后作业、课堂参与、出勤率、论文及考试成绩等分数,都是学校及老师给学生及家长的反馈,但这种反馈几乎都是单向度的,即由教师和学校指向学生和家长。这些分数代表着学生在学校的学业表现,同时社会及用人单位也依赖这些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指标。现行的教育反馈只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打分,然而校方却很少评价自身,更不会全面和系统的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评估,也不会对采用的教科书、测验和课堂讲解等教学内容和手段是否对学习有益进行衡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正在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大学将能够收集到过去无法获取的学习数据,并用于学习过程的处理。大数据还能使用新的方式组合数据,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提高学习理解和学业表现,同时将分享给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以改善教育系统,完成校方与学生的双向反馈。在传统大学教育中,学生在阅读教科书过程中,有的段落和篇章进行了反复阅读,那么是因为其讲述的内容丰富有趣,还是晦涩难懂,都无从可知。学生是否在特定的段落进行了标注及笔记,为什么这么做?学生是否在中途就已经放弃了阅读?如果是,放弃的位置是在哪里?这些问题传统方法无法给出准确答案。直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才找到可行方案。当教科书出现在电脑上,上述的信息不仅可以采集还有可以进行处理,可是实现学生、教师、出版商之间的反馈。在传统大学教育中,也有专门的审核委员会对大量教材进行审核,但委员会的评估工作往往存在局限性,他们可以对内容的精确程度进行检验,并与公认的教学标准进行比较,但是缺少了解教材是否对学生有效的实证方法。在大数据时代,教科书出版商通过分析电子书平台上的综合数据分析,清楚地分析教科书中的有效内容和无效内容,以此作为完善写作的基础。在过去,教科书信息的反馈是单向的,即从出版商到学校,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反馈是多项进行的,实现与校方、学生、教师、出版商的多项反馈。

(2)大学教育组织结构的变革。大数据时代大学的教学环节必然与大数据技术紧密相连,传统教育机构的组织管理机构势必作出调整与适应。

第一,大学教育将出现新的职业分工,大学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在教学中应用必须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完成。由一位对冲基金分析师创建的可汗学院,大数据成为了该学院运作的核心。截止2013年年底,这个非盈利组织共有50名员工,其中有10人专门从事数据分析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因此,专业的数据管理人员,数据分析人员,数据开发应用技术人员必将成大学教育中的新成员。

第二,大学组织管理机构的重组。数据之所以在大学教育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数据能够迅速反映知识在各个环节传递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发生的状况,具有数据价值的时效性。校方的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数据、老师教授过程的数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都会第一时间被收集、分析、挖掘。

分析的结果也会实时呈现出来,如果还是通过传统的直线型或智能型的组织结构模式,很难在有效的时间内将数据分析结果快递下去。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信心的快速响应及传播的要求,扁平化的大学组织管理机构将成为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趋势。

(3)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至今为止,大学的教学方式虽然进行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可以进行诸如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的学习,但从本质上看并没有什么不同。学生们接受相同内容的课程学习,使用同样的教材,做着同样的习题。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给大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大数据时代的预测性和前瞻性,为大学教育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行前提。在大学校园,能够借助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及分析。学生普遍使用的QQ、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站、图书馆、网络课程、在线教育平台等可以记录并分析学生的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家庭背景、考试成绩、学习过程等等。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完成学生各自的思想教育,还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大数据能够实现学习知识的扁平化,不需要把学科的知识按照专业、科目、年级进行严格划分,而是构建学科知识库,通过大数据来分析和预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向每名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内容,恰当的课程进度,适宜的辅导教师及准确的课程形式。正如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同行》一书中举的案例:在可汗学院,教师通过控制面板取得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也在系统中发挥积极作用。学生每一次与系统的交互都被记录下来,这些是数据用于分析,并向教师、学生及家长提供学习情况的反馈。

(4)科学的教育决策方法。教育决策方法一定会紧跟大数据时代发展,利用大数据的科学方法分析决策活动,改变以往的依靠经验进行判断,采用大数据的新技术和方法进行决定,保证决策的精准性和可靠性。第一,大数据时代使决策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更加科学。现代决策理论创始人伯特.西蒙认为在决策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信息,信息是合理决策的生命线。大数据的信息平台为信息的收集提供了基础,大数据的数据处理技术让信息变得更加有效。决策者可以根据收集和处理过的信息,及时掌握问题的本质,做出科学的决策,同时在其后的反馈中发现决策方案的偏差,做出调整,保证教育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第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方法。以往的教育决策往往是按照决策人的经历和主观判断做出的,而忽视问题的复杂性、环境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教育决策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和新问题,传统的定性分析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定量分析则可以弥补定性分析在微观上的弱点,对备选方案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可以提升备选方案的可比性,做出科学的判断。

4.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的面临的挑战

(1)大数据技术层面的挑战。大数据技术层面的挑战既包括计算机等硬件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包括大数据人才缺乏的挑战。2012年10月,美国教育部发布的《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的报告中指出大数据在教育应用的技术挑战主要有3个方面:第一,大数据的应用基础是首先拥有大量的数据样本,那就会涉及到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储存和整理的问题,包括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云计算的技术挑战;第二,大数据在大学教育中应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大数据的核心环节,那必然要面对数据分析技术的挑战;第三,数据兼容性的挑战,大学教育中的数据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不同数据在不同的存储系统中有着各自的编码和格式,造成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可能无法共享问题。人才短缺的挑战也不容忽视,麦肯锡公司预测美国到2018年将缺乏数据分析人才14万~19万人,这些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固有的数学能力和专业知识,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面对中国大学教育大数据的挖掘及使用较晚,能够驾驭大学教育大数据的数据工程师也必将成为稀缺人才,从而制约着大数据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

(2)大学生个人隐私及信息的挑战。在大学教育中,我们一方面享受大数据时代带给我们的便捷和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同时我们也在大数据的采集中为此付出了代价。每名学生在数字化的校园已经变得完成透明,课程内容、学习的进展,甚至于晚饭吃的什么都被一一记录下来,每个人似乎没有隐私可谈。虽然有一些国家和法律对已经颁布了一些隐私保护法,来防止对个人信息的全面采集和长期储存。这些法律通常都会要求数据的使用者公布数据采集的对象及用途,并且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后才可以使用。大数据的价值在于数据可以重复利用,但在搜集数据的初期通常不会考虑数据的下次利用。个人的教育信息是特别敏感的,它深入到每名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在教育中,可以允许通过个人数据改进学习资料、学习工具,学习方法等,但如果要使用这些数据来预测学生未来的能来,必须有更加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那么如何保护好每名学生的个人信息,让数据的使用机构为自己的滥用行为承担责任。在这个道路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清除很多的障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理性对待概率预测。在大学教育中,大数据的预测将无处不在,它会以所有人为对象进行教育数据的全面收集,用于对未来的学习进行预测。比如斯坦福大学的吴恩达教授发现在一门机器学习的课程中,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做错了“计算成本”的线性回归,但经统计分析在浏览过编号为830的论坛文章的学生中,则有64%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有学生再犯这个错误时,就不需要学生的自行判断而是依靠大数据的预测为驱动手段,系统将自动推送这篇文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在大数据时代诸如此类的概率预测比比皆是,那这些概率的预测是否会限制学生学习的自由选择,并最终影响到学习的效率的提高。就如上面的例子,如果没有大数据的预测和驱动,有些学生可能只需要将相关知识遗忘的部分进行简单的温习,而不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大篇幅的阅读。如何利用旧的个人数据进行预测,预测的结果也必须理性的看待。大学生作为每个个体,都要不断的成长、发展和变化,而收集到的数据却始终保持不变,这些数据只能显示在数据收集的那个时期学生一些学习状况,那么未来的预测是否也要加入这些数据的影响呢。也就要求数据分析人员积极谨慎地对待这些数据,客观的判断这些数据信息与现在的学生是否存在着关联的关系。正如维克托?迈尔?合恩伯格在《大数据同行》一书中讲到:“全面教育数据带来的首个重大威胁,并不是信息发布的不当,而是束缚我们的过去,否定我们进步、成长和改变的能力。”

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面临以上3个方面的挑战,还要面临一些其他挑战,其一,在大学教育中大数据意识及大数据观念淡薄,缺乏一些数据公开和数据共享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导致虽然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但对数据的保存、利用不够。其二,如何确定数据的可信性,在大学校园数据无处不在,社会的数据、通过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和网络空间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并不都是可信数据。大数据在大学教育中面临的挑战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涉及技术层面,有些涉及政策层面,还有些涉及大数据本身,面对这些挑战,教育者只有前瞻性地思考应对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的策略,才可以利用好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推动大学教育的变革。

第四篇: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

12月11日下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副主任何鸣鸿,计划局局长孟宪平,管理科学部主任吴启迪、常务副主任李一军、副主任高自友,新闻中心主任张香平等参加了会议。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常务副校长刘伟、副校长高松以及发展规划部、科研部、社科部、图书馆等部门的领导和相关领域的学者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标志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的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管理科学领域迄今为止支持力度最大的项目。在未来五年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在数据采集、数据管理与服务、智库建设三个方面给予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资助和支持。

在启动会上,基金委宣布成立了由国内外著名管理科学专家组成的“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指导专家组,负责“数据中心”项目的科学规划和学术指导。专家组组长由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及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李海铮担任。

在启动会上,“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项目总负责人李强教授作了“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项目的总报告,国家发展研究院张晓波教授、赵耀辉教授和经济学院刘伟教授分别对本项目资助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CHARLS)”以及“智库建设”等子课题的建设方案进行了介绍。几位项目负责人还回答了指导专家组提出的问题。

根据几位项目负责人的介绍,在今后的五年中,管理科学数据中心将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资金支持为契机,以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等方面的队伍和技术为基础,以北京大学目前两个具有国际水平和通用价值的大型追踪调查项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为主,建立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为管理科学等领域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在此基础上,建设开放性的研究平台,汇集国内外学术力量,利用中心收集的数据,就国家经济管理重大需求领域开展有数据支撑的、跨领域交叉学科研究,发挥国家智库的作用,为中国政府决策科学化提供支撑。

报告结束后,专家组对报告的内容进行了讨论。专家们高度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建立管理科学数据中心的意义,并就数据中心未来数据收集项目的整合、平台共享的效率、智库共享服务等问题提出反馈意见。

项目汇报和讨论结束后,王恩哥发表了讲话,他感谢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的支持,对指导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肯定。他表示,北京大学将会以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管理科学数据中心的领导和支持,促进管理科学数据中心更好、更快地发展,在今后的几年中交出一份令基金委和国内外管理科学学者满意的成绩单。

杨卫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形势下,加强数据收集和数据服务成为发展管理科学以及提高政策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适应科学发展和政策研究的需求,探索支持数据收集、数据服务平台的新方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的建立是基金委第一次对数据平台项目进行资助,希望以这次资助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科学研究的方式。杨卫希望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收集高质量的数据,服务管理科学和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服务国家的政策研究。

最后,杨卫和王恩哥共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揭牌。

第五篇:福州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线性表

数据结构原理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线性表

一、问题描述 1.实现ADT表

2.设表的Reverse运算将表中元素的次序反转。扩充用数组实现表的结构List,增加函数Reverse(L),将表L中元素的次序反转,并要求就地实现Reverse运算。

二、算法描述

从i=0开始,将表中第N个元素与N-i-1个元素调换即可

三、核心代码

void ReverseList(List L){

ListItem tmp; int i; for(i=0;in/2;i++){

} tmp = L->table[i]; L->table[i] = L->table[L->n-1-i]; L->table[L->n-1-i] = tmp; }

四、运行结果

上一篇:戴望舒诗赏析范文下一篇:大学英语辩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