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校园规划

2024-04-14

华中农业大学校园规划(共6篇)

篇1:华中农业大学校园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生态农业规划 农业生

态园规划方案

方案一: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

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

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

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

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科普教育功能区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

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二、生态园基础设施规划

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

态公园而建,宽~2m。

篇2:华中农业大学校园规划

大学的学习生活是人生中最为灿烂和美好的。为了使自己在大学四年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人生价值,我要定下我的人生目标:(学习好专业知识,考取研究生,毕业后寻求专业相关的工作……)。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决定为四年的大学生活做一个全面的规划:

大一,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简要介绍自己如何学习)

大二,稳抓基础,做好基础课向专业课学习的过渡。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时间准备英语四级考试。

大三,明确自己毕业后的发展方向(考研或者就业),为了自己的目标为之奋斗。(打算考研应加大力度学习专业知识,扩大英语词汇量,做好考研前的准备;选择就业则应提高求职技能,搜索与自己专业相关公司的信息,多参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活动,与同学交流求职的心得体会,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篇3:华中农业大学校园规划

知识经济与创新时代背景下,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纳入战略层面。大学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和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承担着创新知识与人才输出者的角色。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张,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众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新校区,多校区办学。如何规划和建设一个满足现代大学教育功能要求的校园环境,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进行了校园布局的优化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校园多校区布局优化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究其原因发现目前我国尚缺乏对高校校园布局优化和资源整合理论的系统性研究。因此,对高校校园布局优化和资源整合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吉林大学为例,对高校校园布局的优化设计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1 高校校园布局的关键影响因素

高校校园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自然环境、公共设施、政策支持、建设资金、人文环境等。第一,自然资源包括气象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例如避免校区周围存在污染区,地形地貌避免存在淤泥层、松土层等不良地质情况,远离泛滥的河川流域、地下水位不可过高等;第二,公共设施包括城市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气、市政、防灾规划等,校区周边要求交通便捷,与市区、新老校区间的联系要便利,并且有利于学生疏散、人才引进以及开展教学科研交流研讨活动,要求同时有多种运输方式;第三,政策支持主要指政府支持,在高等教育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启动并主导这一过程的主体必然是政府。在推进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初期,政府必然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投资者。高校的校园布局要想得以真正实现优化合理,离不开当地政府力量的支持,离不开政策的扶助;第四,建设资金是校园优化布局首先要面对的,土地的征地费用、拆迁费用、建设费用等都是校园布局中非常重大的资金开支;第五,人文环境包括文化环境、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社会风尚、社会价值观念、文化传承等。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先进文化,既是全体师生认同和信守的理想目标与精神支柱,又辐射着区域(周围)各社区不同行为体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精神面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起到超前与引导的作用,对校园的布局起到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2 吉林大学校园布局优化设计

2.1 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吉林大学是“六校合一”的大学,校园占地面积556公顷,校舍建筑面积近358万平方米,其中九项基本办学所需用房211万平方米。现有6个校区7个校园,分布在长春市的不同方位。

在校全日制学生6.9万余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2.4万余人,本专科生4.3万余人,留学生1 400余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11万余人(各校园办学规模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2中各校区的用地面积上看,中心校区用地180.6公顷(不含科技园),是适合大规模办学的场所,现有办学规模(近34 000学生)已经是超负荷的,和平校区用地161.4公顷,其中农场占86.8公顷,目前办学规模不超过5 000人,有扩大办学规模的可操作空间;按达到72 080名全日制在校生的办学规模计算,吉林大学九个校舍需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11.5万平方米(含图书信息综合楼,含各校区危旧房舍),缺口63.5万平方米。

2.2 吉林大学校园布局优化的必要性

2.2.1 校园布局不合理

学校在长春市内的7个校园分成距离较远的五片,散布于城区之中。不像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虽然他们也是合校大学,但校区都相互毗邻,便于集约利用土地房舍。吉林大学不同校区办学条件参差不齐,跨校区办学(通信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还涉及学院各专业分布于不同校区;地学、医学低年级本科生与本部主体两处办学)导致办学效益不高;不同类别房地资源配置的紧缺与闲置状体并存,有的甚至无法满足基本办学需求(如医学部学生宿舍仍有8人间);即使在中心校区、大学城学生生活区与校园主体也被城市干道分隔开来,存在交通安全隐患。零散分散的校园布局也引起了师生的不满。学校进行综合改革时强调,要科学实施校园规划编制,进行校园布局优化调整。

2.2.2 校园布局难以适应学校各项改革发展的要求

合校的初衷是发挥多学科相互交叉优势,促进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实现集成创新,但除各种因素外,多校区远距离分散办学无疑是与初衷难以适应的重要因素。其次,较小的校区(南湖校区、朝阳东区、前卫北区、朝阳校区、新民校区)往往缺乏整体校园文化氛围、均处于市中心位置而没有预留发展用地,且受城市规划限制立项建设新的楼舍难度很大。再次,合校14年以来,分散的校园布局和基建、房舍修缮、环境整治等方面尚存在不足,引起广大校友一定程度不满。最后,国家级重点学科科研机构的用房尚不能达到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的指标要求;处于用地面积较小的校区的学科带头人牵头的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发展受限。

2.3 吉林大学校园布局优化设计方案

由于合校等历史原因,各校园分散在城市的不同方位,零散分散的校园布局给吉林大学的科研、学科、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整合和管理都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为实现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与管理,现对吉林大学校园布局优化方案进行设计,并探讨影响高校校园布局的关键因素对各方案的影响程度,从而分析各方案的可行性。

方案一:围绕中心校区规划,实施部分学院南迁工程,在中心校区建立完整的人文、社科、理学、工学和信息学部,稳定基础园区的办学规模。实施南湖校区的置换工程,将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学院现有前卫北区部分、通信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将迁入中心校区,建设邮电通信大楼、“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大科学工程楼、工程技术中心组团大楼(含化学、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体育馆、学生宿舍等,投资来源一部分通过社会力量捐助,一部分通过校区置换,另一部分争取教育部“十三五”国拨基建投资支持。

中心校区南侧有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些生产企业的用地、用房,如果随着“长春新区”对生产企业布局调整,将这些企业迁出,学校购置其房产、土地,中心校区用地面积将会增加,而原有企业用房也较适应机械、交通、材料、制药等学科的科研实验需求,完全可以通过修缮后改做教学实验用房,学校的工学部和药学院能够迁入,通过原校区功能调整补偿购置土地、房产的投入,也是中心校区规划和布局优化可以选择的方向之一。

方案二:实施新学部建设工程。围绕农学部和新兴交叉学科学部(研究院)在和平校区的规划布局,展开校园规划建设工作。和平校区不计算农场占地73.3公顷,能够支撑万人左右的办学规模,校区的规划建设应在“十三五”期间申请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地方政府的政策和经济支持并争取社会力量投资,作为基本建设的重点校区。

从政策支持、公共设施、自然环境、资金支持、人文环境五个关键影响因素来看,方案一由于调整范围、规模较大,在政府批复、土地购置、校舍建设均存在一定的压力,在迁址方面存在较高的人文困难,例如校友情结等;方案二由于目前已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在政策、土地方面则相对容易实现,然而在公共设施的建设等方面仍需经历较长的时间(见表1)。综上所述,在吉林大学校园布局进行优化时,分散零散的布局向相对集中的一个或两个校区收缩,是艰难而又必须做出的选择,可以考虑两个方案进行组合,交叉进行,锲而不舍,这样不但可以弥补各关键因素对方案的不利影响,还能够实现基建管理的多方协同,例如资金迟滞可在不同方案间进行有效流通和分享等。

注:★代表关键要素对各方案的制约程度,即★越多表示该方案实施的困难越大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张,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众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新校区,实行多校区办学。如何规划和建设一个满足现代大学教育功能要求的校园环境,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吉林大学为例,对高校校园布局的优化设计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大学校园,布局优化,吉林大学,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淑梅.高效、异质、整合式空间——当代大学校园空间规划设计[D].开封:河南大学,2011.

篇4: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城市肌理;历史文脉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1-0130-02

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大批新学校、新校区在不断的建立。大学校园是培养高新人才的摇篮,是知识的殿堂,是人文精神的家园。校园孕育着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新老校区的整合,应使建筑在功能上的不足得到弥补,整合建筑内外空间,并使不同年代的建筑生动的融和在一起。

1现状概况

揭阳学院是揭阳市唯一的公办高等学校,设有30个专业,位于揭阳市榕城区仙桥紫峰山桂竹园风景区,南邻池漳公路,交通便捷。原校区占地面积300 a,因学院快速发展学校拟新征地1 000 a。整个校区东、南片区地势较为平坦,适合用于建设用地;而西北角地块现状为山体,地势陡峭、坡度大,不适合开发建设但可用于学院的植物实践基地及苗圃基地。

2规划理念及原则

2.1尊重自然、生态环保

基于用地现状地形的特点,尽可能利用现有丰富的水系,创造出青山绿水环绕的校园,同时满足校园规划的各项功能指标要求,达到工程的可行性、建设的经济性、空间丰富性的统一和谐。

2.2人性尺寸、适宜空间

摒弃近年来校园规划过渡追求大尺度、大空间的做法,强调适宜校园的人性尺寸和人性空间,自然蜿蜒的道路,水体自西向东延伸,移步易景,形成自然田园诗意般的校园风貌。

2.3时代特色、延续文脉

空间环境与建筑单体设计充分体现新世纪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大学园区的特色,突出自身的形象,突出校园各种不同功能区的自身特点,体现现代大学园区的丰富人文气息,延续原有校园建筑白色为主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脉。

2.4整体规划、滚动发展

实行整体考虑、长远规划、分期建设,提出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形成良性循环、滚动开发的机制。

3总体构思要点

3.1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

根据整个用地“哑铃”状地形特点,自然地将学院整体分为东、西两片区。东片区以现有已建学院部分为基础,再适度扩展延伸使其更完整。西片区依据地形地貌特点,充分挖掘已有丰富的水系,合理安排用地,满足各项功能需求。学院根据需求分为八个功能分区:教学办公区、教学实训区、教工生活区、学生生活区、文化活动区、体育活动区、专家生活区以及公园休闲区。

3.1.1教学办公区

教学办公区是学院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东区已建的主教学楼、图书馆、科学实验楼、综合行政楼和西区规划的各系教学办公楼。东区已建的主教学楼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西区的院系办公教学楼空间紧凑,尺度适宜,其中位于西区中心轴线的高12层的图书信息中心必将成为整个校园的地标性建筑。该区占地面积12.20 ha,约占整个校园用地的14.8 %,区内建筑总面积为95 000 m2。

3.1.2教学实训区

教学实训区集中布置在校园西片区的中北部,独立用地,这有助于避免实训活动对教学及生活的各种干扰。教学实训区占地3.20 ha,占校园用地的3.69 %,区内建筑总面积为40 000 m2。

3.1.3教学生活区

教工生活区位于校园东区的西部,结合水体布置,环境优美,这有助于提高学院教、职工居住条件,吸引紧缺人才。教工生活区配套包括医院、幼儿园在内的相应生活服务设施。该区占地面积5.40 ha,占校园用地的6.23 %,区内建筑总面积为39 840 m2。

3.1.4学生生活区

整个学院共分为东区的学生生活一区和西区的学生生活二区。两个区内都包括学生宿舍与后勤服务设施用房。该区占地面积8.50 ha,占校园用地的9.80 %,区内学生宿舍建筑面积就为87 300 m2,后勤服务设施用房20 500 m2。

3.1.5文化活动区

文化活动区包括文化活动中心、会堂、剧场与文化广场,位于学院东、西两片区中心轴线交汇处,与朝阳广场、入口广场、大门构成东区的中心景观轴线;同时又与西片区的中央大道、水体、图书馆信息中心构成西片区的中心景观轴线,是东、西两片区相联的纽带。其中文化广场是结合丁日昌墓这一珍贵历史文化资源而设,从而有利于更好地突出和保护这一历史节点。

3.1.6体育活动区

全校分为两个学生生活区,根据活动场地应与学生紧密相联的原则,在东、西两片区各设有体育活动区方便学生使用。东、西两个体育活动区都配设标准运动场、篮球场等场地。该区占地面积11.64 ha,占校园用地的13.43 %。

3.1.7专家生活区

专家生活区位于校园区的西部,背山面水,环境优美。专家生活区位于水系的源头。水从这里发源,由西向东绵延几里,穿越整个校园,寓意智慧之水润泽莘莘学子。该区占地面积2.22 ha,占校园用地的2.56 %,区内建筑总面积为6 500 m2。

3.1.8公共休闲区

公共休闲区的设立对缓解学生紧张学习及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该区主要包括:东校区入口处的朝阳广场、西校区北侧结合现状山体设置的公园绿地。该区占地面积25.9 ha,占校园用地的29.8 %。

3.2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3.2.1校园路网

校园主入口位于东校区,面向池漳公路,东校区主干道采用井字形布置,西区干道则采用外环自由曲线形布置以更好的与地势地貌相结合。干道红线宽度既满足校园大流量交通需求,又要考虑到山地道路建设的经济成本。枝状的校园支路连接干道深入各个分区,与网状支路一起完成区内交通要求,构成校园道路系统。校园主干道注重沿路绿化建设,西校区的道路结合水系布置,形成新校区的滨水景观林荫带。校园道路用地面积9.75 ha,占校园用地的11.25 %。

3.2.2停车

为了将机动车交通对校园生活的干扰减少到最小的程度,校园内的机动车停车采用集中布置方式。住宅区停车通过集中停车场结合住宅底层架空解决。自行车停车以地面和建筑内部相结合解决,学生生活区内各组团中间部分宿舍均为底层架空停车。

3.3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校区绿地系统规划本着点、线、面思路展开,结合地形综合布局,绿地率超过40 %,同时充分考虑了揭阳城市文脉肌理,山水校园的特色在此十分鲜明。

3.3.1点:标志性建筑和广场

东校区教学办公区建筑群是东区景观体系的重要标志性地段,在校区的西部,图书信息中心是西校区的标志,由文化中心、水体、教学楼围合的景观长廊形成的一系列节点充分拓展了整个校园的空间。

3.3.2线:绿化带

绿化带包括沿校园中干道设计的景观带和滨河林荫带。多层次的绿化带与山体背景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校园景观,既减轻了相邻功能地块之间的干扰,有效地调节校园内的小气候。

3.3.3面:普遍绿化

整个校园以绿化为底,每隔200 m~300 m设置一个景观节点形成普遍绿化。紫峰山桂竹园风景区作为大背景,为整个校园定下了绿色生态的基调。

3.3.4建筑景观

东区已建教学楼群采用整体感较强的群体形式,依山而立。西区教学办公楼、实训楼采用庭院式围合布置,力求创造出宜人的空间环境。东校区已建楼为白色,为与之呼应,西区建筑色彩基调以白色为基底,再结合揭阳传统民居的特点,点缀些儒雅的灰色,将呈现稳重又具有揭阳地域特色的校园气氛。

3.4竖向规划

3.4.1现状分析

学院校园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大部分用地自然标高在海拔8 m~28 m之间,地势较平坦。经过对地形地势的认真分析,以高程、坡度、坡向为限制条件,可知现状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68.17 ha。

3.4.2竖向规划目标

本次竖向规划的目标是提高整个地块的适宜建设用地比例,为市政工程建设创造合理的基础条件,为以后的各项建设节约大量的基础投资。根据山地的地貌特征,土方整理后的挖方地比填方地具有更为理想的基础承载力。因此力求将大多数建筑基础设置在承载力更为理想的挖方地上,而填方则主要集中在对基础承载力没有特定要求的大片运动场地及景观绿地上。

3.4.3土方平衡

竖向规划原则为削峰填谷,即将山地适当削低,挖方堆填于低洼地带,提高可用地比例,尽可能实现土方相对平衡,依照不同地段的高程和地势设计,巧妙安排各项用地。

4结束语

校园建筑创作不但应满足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更应强调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体现和弘扬校园自身的特色。这需要从校园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入手去不断挖掘,通过建筑的语言来塑造。大学校园植根于具体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从地方传统中寻根,才能使校园融入所在环境,形成校园鲜明的个性和地域特色。在新老校园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形成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展现校园建筑应有的典雅、简朴的品质。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 On the Jieyang College Campus Features

Zhang Yiying

Abstract:From the geographical and ecological point of view, combined with the topographical features of situation to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llege model.

篇5:当代大学校园规划

计所能弥补的。从 另一个方面来讲,物质环境的优劣对一个大学整体质量 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当我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空间结构分析

摘 要:校园空间结构是控制校园环境特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优秀大学设计实例的基础上,结合设计实践工作,对大学校园规划中典型的空间结构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并扼要分析了各种类型空间的主要特征,希望对校园规划设计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带来一点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校园规划;空间结构

大学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建筑群体,其本身价值的体现要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大学的精神价值往往高出其物质环境的影响作用。第一所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距今已有800余年,牛津、剑桥、哈佛等许多名校也有数百年

们赞叹斯坦福大学在学术领域杰出成就的同时,又怎

能不为那米黄色砂石墙面、红瓦屋顶、罗曼式连拱廊和朴实大方的四方院所倾倒。正如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Jordan在他的开学献辞中所说的“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诚然,大学的文化性是极为重要的,但毕竟一个大学的规划要落实到设计图上,尤其对于我国这种特殊的情况,设计师们所关心的更 多是如何创造出富有吸引力的空间,如何在竞赛中获得胜利。即使常常被指责为流于形式,大学的空间构图,仍然是设计师通常所考虑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大学是一种功能复杂的建筑群体,校舍建筑、运动场地、道路、绿化等环境要素将整个校 园分隔 围合成若干类型的空间,比较典型的有 礼仪空间、教学空间、集会交往空间、交通空间、运动空间、生活空间以及纪念性空间等,各种空间类型相互依存,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校园空间结构可以理解为校园各种不同类型空间具体的组织模式,它是确定校园空间环境特征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设计者构思的重要手段。日本建筑师高桥靛一曾经从空间结构的角度来探讨大学校园的规划问题,将校园按照空间组织模式分成五大类一体型、分割型、结合型、复合型和分散型。何人可先生在《高等学校校园规划设计》一文中,将“具有相当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校园发展规划类型”分成线性型、网格型、中心型、分子型四种发展规划。《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则分成了辐射型、分区型、分子型和线型。设计实践中的校园空间往往是多种结构的复合体,并非可以按照空间结构截然分开,往往一个设计实例兼有多种结构特征。但是出于研究方便的考虑,本文尝试将各种校园空间结构分解到最基本的形式,并就几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模式进行探讨。

一、线性空间结构

线性空间结构指校园空间沿一定的线性元素扩展而形成的布局方式,常见的线性元素有绿带、广场、干道、水体、廊道和街巷等。线性的布局方式具有良好的宏观控制能力和扩展能力,有利于形成完整的景观环境,恰当运用轴线转折的手法可以使线性布局具有良好的地形适应性,在校 园规划中被广泛采用。

1.传统的对称轴线设计

明确的轴线是群体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法之一,也是大学规划设计中很常见的一种空间结构方式。传统轴线往往采用严格对称的布局方式,形成严肃的学术气氛,这在现代大学设计观念来看,似乎庄严有余而活泼不足。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学建设模仿苏联,对称轴线几乎成为这个时期大学设计的标准语言,直至今

图1 安徽大学新校区规划方案

日,在许多校园中还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影响。我国新近规划的许多大学,大概是出于营造校园气势的需要,还在使用严格对称的校园中』白区,但设计师们总是力求通过环境和建筑单体的处理,减弱建筑群的纪

念性。安徽大学新校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实施方案(东南大学规划设计院设计)以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来控制整个校园,主轴线通过对称获得了明确的中心感。摩尔事务所提交的国立台北大学设计方案中的教学区设计采用了严格对称的轴线设计,多少给人单调死板的感觉。

图2 摩尔事务所设计的中国台湾东华国立大学

2.现代的自由轴线设计

古典对称式校园轴线强调校园的封闭性、连续性及对称性,注重轴线设计的开始、发展、起伏、高潮、结尾,其特征是一种封闭式结构。这种设计固然对于校园环境的整体控制和中心的确立作用非常明确,但是与大学强调 自由多元发展的学术氛围并不十分合适,也和当代规划与设计理念产生了冲突。当代大学规划

设计努力利用环境因素来打破单调的对称轴线,营造自由活泼的校 园空间。丰富多变的绿化设计、结合地形的建筑形体变化、自由水体的 引人往往是活化校园空间氛围的最常见手法.图3 SWA设计的中国台湾台北国立大学校

美国摩尔·卢贝尔·郁代尔事物所和台湾赖朝俊建筑事务所合作完成的台湾东华国立大学规划方案(获奖方案之一),虽然采用了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但仍然力求运用水体打破对称轴线的呆板,取得 了良好的空间效果。他们完成的台湾高雄国立技术学院规划图5河北廊坊医专新校区规划

更加清晰地体现了自由轴线的设计观念。董丹 申设计的上海大学,完全摒弃了古典式轴线,采用由斜向轴线双环相扣的清晰结构和“曲水绿岛”为主题的环境景观形成的 自由轴线构图,几何轴线和 自由流动的线条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建成以来,其出色的校园布局和优美的环境设计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天津中天元正事物所中标的河北廊坊医专新校区规划在采用轴线设计的基础上,追求更加活泼的空间构图。非对称 自由轴线的设计在当今大学规划设计中非常多见。

或许是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群规划观念的影响,我国建筑师完成的许多设计中或多或少都带有对称、重复、垂直等古典手法的痕迹。国外建筑师的作品对于轴线空间的理解要更加广义和概念化, 甚至仅仅是以概念性的虚轴线而存在。在法国建筑师马卡里·莫尼(法国SCAU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国际公司)设计的珠海大学新校区中,两条成角度的轴线结合地形 自然相交,建筑成为确定轴线的惟一因素,而一条虚轴线仅仅以时断时连的连廊加以表示。

3.鱼骨式布局

一种线性空间结构由独立的线性元素将几个并列的子元素联结成为一个整体,线型元素担当整体的公共交通联系空间和公共交往空间或者礼仪空间,因为

大学(Hiroshima City University),校园主体部分由三个系构成,通过交流廊呈扇形状布局结合为一个整体,结构清晰,一目了然。法 国建筑事务所(Architecture Studio)设计的阿尔比·卡尔慕的矿务大学和德国建筑师奥托·施泰德勒(Otto Steidle)设计的德国乌尔姆大学都采用这种空间结。

上海松江大学城一期规划投标中,华东院提出的方案以线性的核心绿化空间贯穿整个基地,成为校园的联结纽带。四所大学分别串联在基地上,其间有大面积的绿化隔离带,绿带上的中央图书馆起到了统帅全局的作用。整个大学城的空间结构明确清晰,自由活泼,图6上海松江大学城华东院方案

这种线型空间结构类似于鱼类的骨骼,所以有的专著形象地将其称为“鱼骨式”布局。

日本佐藤综合设计事物所(AXS)设计的广岛市立

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方案。

4.开放的线性空间 “开放式”大学是当代大学设计理论所关注的一个热点。其实就欧美大学而言,许多大学本身就是融合于城市的,根本没有明确的大门和 围墙来限定校 园空间。由于我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出于安全管理方面的考虑,大学建设一直是一种封闭的空间格局,开放性的提出是我国建筑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于大学发展方向的一种新的探讨,至于这种“开放”是否适宜以及程度如图7丹下健三设计的约旦雅莫克大学

何才妥当,我们这里不做探讨,仅仅介绍利用校园线性元素来和城市发生密切联系的一种设计思路。

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Kenzo Tange)。对于大学中“学术轴”和“社会轴”的运用是其独创的空间设计手法。在约旦雅莫克大学规划方案中,丹下提出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方案。一条称为社会轴线(Social Spine),把大学校园和周围现有城市及规划市区在东西方向上联系起来。各种设施供学生使用,同时可以对社会开放。另一条轴线称为学术轴(Academic Spine),沿轴线布置各个学院。两条轴线的交点是大学的中心设施,这样,大学就通过“社会轴”的存在而和城市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而“学术轴”也保证 了其校园的相对独立。丹下的另外一件作品巴林阿拉伯海湾大学(Arabin Gulf University)再现了这种轴线关系的存在,仅仅规模较小而已。

二、核心型空间结构

核心型布局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类大学校园空间结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有一非常明确的内聚性很强的校园中心区域,其他建筑元素围合它而存在,形成一种内向型的大学校园空间。校园的中心区可以是校园标志性建筑、建筑群、集中绿化、水体和广场等要素,诸多建筑及环境要素围绕校园核心呈放射状或环抉布置,有的学者将中心环境以绿化为主的核心型空间结构称为“绿心型”结构。这类校园布局中』合明确、环境统一、条理性强,容易形成校内环形交通,有利于人车分流和保持校园环境的安静,但在使用时应注意采用丰富的手法来打破单一放射状所容易形成的呆板和过强的纪念性。

美国PCF事务所三巨头之一亨利·柯布(Heny Cobb)和华东院浦东分院合作设计的上海中欧国际 工商学院采用的是一种内聚围合的空间结构。校园以亚洲资讯信息中心作为整个校 园的核心,教学中心、宿舍、服务性房间分别布置在四周以形成围合,敞廊将各单体建筑串联成富有活力的校园群落。路易·康(Louis I.Kahn)设计的印度经济管理学院,以图书馆为核心,建筑呈45°角斜置的方式布置成串,平面上以图书馆一教室一学生宿舍一教师宿舍成放射状向外分布。深圳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的上海华东大学嘉定校园规划也是这种内聚的校 园布局中比较成功的作品之一。

图8 路易·康(Louis I.Kahn)设计的印度经济管理学院

三、分子型空间结构

明确的“组团”存在是这种结构的典型特征。分子型结构可以理解成为由功能相近的建筑组成相对独立明确的组团,通过一定的交通方式和校园中心发生联系,形成主从明确、结构统一的整体。由干这种结构类似于化学中的分子结构,所以有些专著将它称为“分子型”结构。在大学中,各个不同的学院或者较大的系,往往具有 自身独立的结构并和校园中』自联系相对较弱,同时由于网络技术的成熟,避免了大量的人流交通,这些学院可以相对独立地布置在校园中。因此,分子型空间结构由于结构明确,功能符合大学校园的要求,受到很多设计师的关注。

英国的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校园是传统校园中典型的分子型布局。波特曼事物所(John Portman and Associates),设计的印度商学院在宽裕的基地上(250公顷)设计了由四个独立的学生宿舍组团围合中央教学区而形成的大学园区,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宗教图式意味,不过总让人感觉有流于形式和构图之弊。天津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燕山大学西校区规划中标方案中,六个组团围绕中央绿化景观公 园布置,通过步行学生街有机的联系起来,各个学院各 自独立而又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利于实现一种“大开放,小封闭”的格局。一方面取消围墙限制,学校的公用建筑如图书馆、体育馆、试验楼,在保证正常使用前提下服务于社会,可避免城市重复建设 另一方面,各个教学单元组团内部实行科学严格的管理,相对封闭起来,保证校园治安和正常的教学活动不受干扰,这时每个组团又形成了单独的封闭的小校园。

四、网格式空间结构

建筑设计中,选用标准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基本单位的设计方法,称为模数设计。模数设计扩展到校园规划中,产生了模数化和网格式的大学校园布局。模数的布局设计往往采用间距近似,呈网格状分布的道路网作为交通的骨架,相应网格中布置校园的主要建筑或者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这种设计方法是一种严格的理性主义设计方法,体现了科学和理性的严谨。早在20世纪50年代,密斯·范·德·罗所主持的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IIT,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校园规划中就采用了模数网格来控制校园空间结构,规划的布局和单体设计是按照24英尺(约7.7米)为模数的方格网来规划的,高度统一以12英尺图9燕山大学西校区规划中标方案

分子型空间结构可以归结出以下几种主要特征:

1..校园结构条理清晰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建筑组团形成了分主从、有层次的校园结构,产生 了校级公共空间—学科组团级公共空间—系级公共空间这一完整的教学建筑体系,各级别的服务关系非常明确。

2..结合地形 良好,易形成园林化的教学空间环境分子型结构摆脱几何关系控制下、的任硬和呆板,在平面布局上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能够顺应基地的地形和地势,灵活地表达设计内容。在基地的容积率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类似于公 园的布局效果—一个个“景点”掩映在绿树丛中,形成一座可以服务于城市,供市民休闲并提高自身素质的文化的园林。

3..建筑设计兼顾共性和个性分子型结构是建立在规划结构层面上的一种统一,建筑组团和单体设计则相对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有比较充裕的设计表达空间,可以更好地表达建筑个性特征,产生明确的识别性。

4.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观念的体现各个教学单元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增减,而不会对校园整体功能和空间构图产生不利的影响 而且,各个教学组团可以分期建设,分批投入使用,整个校 园始终相对完整,这也是针对大学建设周期长而提出的一种积极的解决思路。

5.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开放性”的实现考虑到我国内向型的民族传统居住习惯和维护校园治安等因素,我国大学校园 只能保持适度的“开放”。分子型布局

(约3.65米)为模数。虽然这种方法局限性非常大,往

往不适合灵活多变的教学功能,但是融合了巧妙构思的设计仍然可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网格式布局在建筑空间上有许多自己的特色:

(1).对于面积很大的校园而言,格网化设计便于对空间和景观进行宏观控制,形成统一完整的环境体系。(2).方网格道路间距相近,交通没有明显的中断,这对于校园内部合理组织交通,形成车行环线,以及合理进行人车分流有很大的好处。

图10 沈阳建筑大学中标方案

(3).由于网格图形的连续性,使得这种布局可以不断扩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4).网格式布局是一种低层高密度的设计,可以在用地比较紧张的城市大学使用。但是,这种布局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4-1各个学院往往存在人数、面积需求的差异。如果强求建造外形和尺度基本相似的建筑单体,结果会造成部分单位面积过剩而部分单位面积紧张的现象。

4-2由于方格网构图上本身的均质性,校园空间中往往 缺少环境的核心和焦点。

4-3 新近的许多设计多加人一定自由灵活的手法,使得整个校园严谨之中富于变化,更加同高校的环境气氛相适应。

1.以建筑、绿化和广场构成的连续网格

这种布局以网格线作为控制建筑位置的定位基线,中部围合出矩形的公共活动空间,多数校园采用矩形和方形的网格,也有的采用三角形、六边形或八边形。

巴黎塞瑞大学以连续的建筑群形成了网格,同时依据地形的特点在局部用一些特殊的建筑,如让·努维尔事务所和建筑工作室合作设计的阿拉伯世界学院,打破单调的布局,并将不远处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作为对景纳人校 园中。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设计的中标方案 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 司 主教学楼群采用了80米x80米的网格。

2.以道路构成网格,建筑填充其中

这种布局以道路网格来限定校园空间结构,其间围合出面积相当的多块用地,或布置建筑,或设计广场,或营造绿化。

台湾华东大学校园规划竞赛五个获奖方案之一的台湾大元建筑事务所提出的方案中,将圆形道路内划

图11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校

分出了按照九宫格排列的正方形用地,并以3/4圆形作为建筑用地,而另外的1/4开辟成了公 园,用来打破了单纯网格几何形式的单调。卡塔尔大学(Unversity of Qatar)采用了正八边形的基本单元。八边形的房间便于安排方形的风塔和采光塔,使房子吸热量至最少并且对传统的伊斯兰几何形式来说,有一种宗教图式意味,表现 了一种继承上的创新。

3.整体控制下的自由网格

这种结构以网格为骨架,自由选择部分单元格作为建筑或者室外空间,形成 自由有机的校园空间和多层次的交往环境,完全摆脱了格网本身的僵化和呆板。Shadrrach Woods 和 George Andilis,Josic三位建筑师共同合作,于1963年参加柏林自由大学设计竞赛提交的方案,在模数网格基础之上极尽所能地加以变化。方案以一组从东北走向西南,距离约200英尺(约61米)的平行道路为骨架,另一个方向按照不同的功能要求划分适 当的建筑用地,规整中不失 自由,功能也较合理。日本建筑师本理显(Riken Yamamoto)

设计的日本琦玉县立大学构思同上例可谓异曲同工。校园中部采用了7.7米为模数的 自由网体系,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交往空间,校园环境既统一又富于变化。

五、有机发展的空间结构

以上我们讨论的几种空间结构,其共同的特点就是都由明确的几何关系来控制构图,有时会显得过于僵化。首先,大学本身是一种功能复杂的建筑群体,如果强硬地将不同的功能用死板的几何关系来控制,未免舍本逐末。其次,大学的选址往往在风景区,地理环境的限制非常大,如果强以几何构图来要求设计,不但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再有,现代设计理论往往重视打破传统构图陈规的束缚,追求活跃奔放、灵活多变的空间形式,而将轴线、序列等传统设计手法视为栓桔,力求突破创新。种种原因,呼唤更加 自由的大学设计。

1.园林化布局

有些大学设计,基地条件优越,能够利用天然的环境资源,营造 自然化的空间效果。往往还借鉴许多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形成了一种公 园般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常常被称为“园林式布局”。

江南大学中标方案由近年来在大学校园规划设计领域颇有建树的华南理工大学设计院设计。方案将原有 自然水体 自由合理地组织进校园,营造出了具有真正“园”的意义的大学空间。建于浙江临安的浙江林学院依山而建,随地势自然布局,同时还依靠自身的专业优势,大力发展校园绿化,科学选择植物种类和种植方式,将校 园建成了一个真正的大植物园。

2.追求动态构图

随着现代构图理论的发展,强调稳定、协调,讲求轴线、韵律的构图手法,已经被追求动 态 均 衡 的 构 图方法所超越。汉 莎·扬事务所设计的天津民航学院方案,总体规划设计从构图上讲是基于汉字的“人”字,“人”字墙体将基地分为运动场区、住宿区和学术区。教学建筑全部串接在一起而形成条状褶皱,并顺应地势走向形成连续性校园空间,多样化走势与不规则的外部空间给人以新颖的时空感受。

3.山地环境的灵活处理图

大学建设选址多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地区。我国自古就有“依山林、择圣地”的选址建校的传统,岳麓书院处于湖南岳麓山下,白麓洞书院则选址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这 种思想在近代校园建设中也多有图12 江南大学中标方案

反映,1929年建校的武汉大学,选址于湖北武 昌东湖之滨以路咖山为主的丘陵之中,主要建筑布置在三座小丘的顶峰,依山傍水景色极佳。美国Merritt学院,位于加里福尼亚州东奥克兰山上,可以俯瞰奥克兰市和 旧金山湾,视野开阔,景色壮观。山地大学景观优美,气候宜人,而且其建设对于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虽然地域辽阔,但是山岭及丘陵地多,平原和缓坡地带只占,人均耕地面积仅约1000平方米。因此,在校园建设中不占良田,尽量利用山坡、荒地和丘陵地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在地形条件限制下,僵化的几何构图基本上失去 了作用。

吉安卡罗返路卡罗设计的意大利乌尔比诺喀布契尼大学城,建在古城附近的喀布契尼山上。整个大学城由四所学院及一所古老的修道院组成,不同的学院在建设时根据地形的特采用了螺旋式和放射性的不同的建筑布局。类似的还有澳门东亚大学,以迭落的院落来解决高差带来的建设问题,功能和形式完美结合。

以上我们讨论的是当代大学空间结构设计的几种主要类型。必须强调的是,空间结构和构图不是僵死的规范,而是一种组织建筑群的方式,或者说设计的一种思路,也可以是我们进行设计时的一个出发点,我们应该科学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讲,采用一种科学的空间构图会使校园各个部分的组织更加完整和成熟,更具有条理性,会大大增强校园空间的表现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可否认的是,空间构图往往是设计师们重点考虑的方面,也是投标中评判方案优劣的非常重要的方面,虽然往往有人以“流于形式”相指责。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单纯从构图出发,而忽视功能要求,忽视大学本身意义的深刻理解,仅仅从平面图上来理解一个大学的做法也是极不可取的。对这种设计和实际相脱节的情况,我们探讨空间构图的问题,既是希望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利用形式美学的原则和空间构成研究的宝贵成果,创作出更加动人的大学校园空间,也是希望对“构图”的问题取得正确的理解,摒弃一切从形式出发的做法,更好地理解大学设计真正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 2002版

[2] 关镶邺, 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建设 ,世界建 2009 [3] 何人可, 高等学校校园规划设计 建筑师 第86期 [4] 周逸湖、未泽方 ,高等学校建筑 规划与环掩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陈乐迁 山地大学校园 世界建筑

[6] 王文友, 空间文化.个性.情趣,关千高等学校校园环境的思考 规划师

[7] 罗森 ,大学校园规划当议 建筑师, 第68期

篇6:华中农业大学校园规划

一、专业学习计划

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个专业,虽然并不是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一个,都应该要认真的去学习,掌握好专业方面的知识。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管好自己不要玩手机,如果控制不住的话就不要把手机带到教室里面去,这样就能够认真的听讲了。除了在上课的时候要认真的听之外,下课之后也要花时间去消化自己在上课的时候学到的知识,掌握好这些知识。在期末考试之前认真的复习,让自己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二、工作技能学习计划

现在在公司工作都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办公软件,但在此之前自己是从没有接触过这一方面的东西的,所以在大学这几年的时间里自己要花时间去了解和熟练这一些软件的使用,这样在毕业之后就不会因为不会使用这些软件而降低了自己的工作速度了。现在学习这些对我自己也是有帮助的,很多课程的作业也需要用到这些软件,如果自己能够做得好的话作业的分数也一定会比较的高的。

三、等级考试方面

在有时间的时候多去报考一些考试,比如计算机二级和四六级考试,以及其它的一些考试。自己的计划是在大三之前就通过四六级的考试,四级是一定要过的,但六级有时间的话也要努力一下,能通过就最好了。还有普通话的考试,虽然不知道之后能不能用上,但总比需要的时候再花时间去考要好得多的,多有一些证书对我自己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四、实习计划

上一篇:硬件电子工程师下一篇:招生就业办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