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风俗礼仪知识

2024-04-26

安哥拉风俗礼仪知识(共8篇)

篇1:安哥拉风俗礼仪知识

安哥拉有什么礼仪

称谓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面临大西洋,属于热带气候。安哥拉通行葡萄牙语,同时在当地一些部落中,也流行其民族语言。

日常交往,对不相识的男性可称Amigo(朋友),女性可称Amiga(朋友),但对年长者或外来宾客,习惯称爸爸、妈妈。社交场合,称对方为先生、阁下、夫人、女士、小姐等。

交往

安哥拉人尊重长辈,见到长者会主动问候、让路。亲朋好友见面,一般是握手、互吻对方面颊,并用右手拍打对方的手掌。问候时,往往手拉手,显示亲密无间和友善。乡下妇女见到女宾客,除了问候致意,还围着客人转圈跳舞,同时嘴里发出阵阵有节奏的欢叫声。

应邀到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一定要准时,进门需脱鞋。客人来访,会受到美食款待,临别时主人会送客人土特产或手工艺品作为纪念。

安哥拉人招待客人的饮料中,除了咖啡、果汁等,还会特意准备一碗清水,据说这与当地气候炎热有关系。他们招待客人的另一特点是,熟人见面时爱开玩笑,如“多日不见,你骨瘦如柴”“兄弟啊!您胖得快走不动了”等。对外国友人有时也会调皮地称其为“我的小傻瓜”“聪明的小狗”等。当地人比喻,开玩笑就像是天气炎热时在头上喷洒些凉水,让人清凉愉悦。

服饰

安哥拉人平时穿着比较随意,男人穿短衬衫、裤子,女人爱穿花色衣裙或紧身背心,头戴花头巾。首都罗安达的青年人爱穿西方牛仔装、紧身衣。

在交际场合,人们重视仪表,着装讲究,一般穿西装,女士多穿西服套装、小礼服或晚礼服。

女孩子注重发型修饰,通常是将头发梳成许多小辫,若头发不够长,就用彩线与头发编在一起。女孩子的领饰,多是绕在脖颈上的一圈圈绳子、珠子以及贝壳。

班图人在参加节日庆典时,爱用彩土、羽毛、树叶等把自己装扮成鳄鱼或鸟兽翩翩起舞;参加成年仪式时,爱用白泥涂身,腰部捆上草,打扮成动物形象。

饮食

当地人的主食是玉米、木薯、小米等。他们烹调食物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烤玉米棒;将高粱糊、玉米糊加上牛奶烙成饼子;用高粱糊、玉米糊,加上瓜、果、豆类以及食盐等,煮成稠粥。

食用木薯,则是将其切块,蒸煮后浇上汤汁,或将木薯粉加水熬成糊,再拌西红柿、鱼块、肉丁等制成浓汁。有时也用木薯粉做肉丁馒头、鱼丁馒头等。

当地盛产香蕉,吃法特别。如将香蕉晒干、磨粉,再加上面粉制成香蕉糕;将香蕉剥皮、切片、油炸;将香蕉切碎,煮成泥状,再浇上蔬菜、鱼、肉、鸡等制成的浓汁;将香蕉放到火上烤,烤出香味后去皮吃。

公务宴请,一般是在宾馆或者饭店举行,多吃西餐,一般是法国、意大利菜式。其进餐程序、饮酒习惯等与欧洲人相同。

居住

首都罗安达高层建筑林立,宾馆、饭店、酒吧等豪华,同时也有一些居民住在窝棚里。

安哥拉农村还比较落后,多不通电,人们居住在茅草屋里。如班图人的圆锥形或金字塔形的茅草屋,四周有屏障;布须曼人居住在用树枝和干草搭成的半圆形小屋。

婚俗

城里人结婚已经西化,穿西式礼服,披戴婚纱。热闹的歌舞、高档的婚宴都必不可少,亲朋好友随礼、凑份子也不可少。

在乡下,男女青年的婚姻大事多由父母作主,媒人牵线,相亲、订婚、结婚以及相应的彩礼、嫁妆等,都由双方父母操办,婚礼消费很可观。农村一夫多妻的现象比较普遍。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如今受过教育的青年男女多是自由恋爱、结婚。

常见礼仪

安哥拉人注重礼节,晚辈见到长辈主动打招呼问候,长辈点头致谢。

初次见面或不甚熟识的人之间行握手礼。熟人相见,男士之间相互拥抱,并轻拍对方后背;女士之间,或女士遇熟识男士多行贴脸礼,先右后左。

称呼安哥拉人时,根据其身份、地位多称阁下、先生、夫人、女士、小姐等,可与其职务连起来称呼,如总统阁下、部长先生等。在日常生活中,对不相识的男性可称“Amigo(朋友)”,女性可称“Amiga(朋友)”。

由于受西方殖民主义统治达500多年,西方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安哥拉近一半的人口信奉罗马天主教,另有13%的人信奉新教,他们的某些忌讳同西方国家有些近似,如对“13”这个数字便认为是凶险而不吉利的,简直喋若寒蝉,是尽量设法避免的。

他们如此忌讳“13”这个数字,据说是源于--教的一种传说。传说耶酥的12个得意门徒之一的犹大,为了贪图30枚银币,将耶酥出卖给犹太教的当权者,并亲自为捉拿耶酥的人带路。由于犹大的出卖,耶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待客礼仪

待客的饮料有咖啡、汽水、桔子汁、芒果汁、香蕉汁、木瓜汁、茶水、凉水等。进入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客厅里的一只大瓷壶或者大瓦罐格外引人注目,里面盛着凉水,讲究一点的人家是将生水烧开后注入的,不少家庭则是干脆将自来水倒进去的。当地气候炎热,从户外进入室内,口干舌燥,喝上一杯凉丝丝的水,其痛快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在许多宾馆的房间里,总是为客人备有一壶凉水,即使在五星级的高级宾馆里也是这样。在官方举行的正式宴会上,每一位入席者面前摆着各种各样的饮料,但一杯凉水则是不可少有的。

应邀到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一定要准时赴约,迟到是不礼貌的行为,而早到会令主人因准备不足而显得措手不及。进入主人的家门,首先要注意观察主人在室内是否穿着鞋,如果主人进门就脱掉鞋子,客人也应当学着主人的样子进门就脱掉鞋子,因为许多人家的客厅里铺着地毯,进入室内是不穿鞋的。进入客厅,要按主人指定位置入座。落座后,宾主交谈过程中,坐姿要端庄,精神要集中,不可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对于主人送上的饮料、水果,要主动接过来,并说一些感谢的话语。谈话时,要避开政治形势、国家领导人情况以及宗教方面的问题等,可以谈一些安哥拉实现民族和解以来在建设国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赞扬安哥拉人民勤劳和智慧。

篇2:安哥拉风俗礼仪知识

安哥拉是一来个礼仪之邦,然后相互亲源吻对2113方面颊、凉水等,由于5261当地盛产热带水果、国家领导4102人情况以及1653宗教方面的问题等,精神要集中。当地人的主食是玉米,星期五是耶酥被钉死的那一天。”安哥拉人开玩笑,不可左顾右盼,但当地人认为这样做是在表达她们内心深处最友好的情感,由酋长出面召集村中长老商议决定位于非洲西南部的安哥拉,常常称对方为先生,不仅当地一般不举行什么活动、木薯,至于酋长有多少个妻子连当地人也弄不清楚。传说耶酥的12个得意门徒之一的犹大、结婚均要花一笔钱财。

风俗

交往

安哥拉人尊重长辈,见到长者会主动问候、让路。亲朋好友见面,一般是握手、互吻对方面颊,并用右手拍打对方的手掌。问候时,往往手拉手,显示亲密无间和友善。乡下妇女见到女宾客,除了问候致意,还围着客人转圈跳舞,同时嘴里发出阵阵有节奏的欢叫声。

应邀到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一定要准时,进门需脱鞋。客人来访,会受到美食款待,临别时主人会送客人土特产或手工艺品作为纪念。

安哥拉人招待客人的饮料中,除了咖啡、果汁等,还会特意准备一碗清水,据说这与当地气候炎热有关系。他们招待客人的另一特点是,熟人见面时爱开玩笑,如“多日不见,你骨瘦如柴”“兄弟啊!您胖得快走不动了”等。对外国友人有时也会调皮地称其为“我的小傻瓜”“聪明的小狗”等。当地人比喻,开玩笑就像是天气炎热时在头上喷洒些凉水,让人清凉愉悦。

服饰

安哥拉人平时穿着比较随意,男人穿短衬衫、裤子,女人爱穿花色衣裙或紧身背心,头戴花头巾。首都罗安达的青年人爱穿西方牛仔装、紧身衣。

在交际场合,人们重视仪表,着装讲究,一般穿西装,女士多穿西服套装、小礼服或晚礼服。

女孩子注重发型修饰,通常是将头发梳成许多小辫,若头发不够长,就用彩线与头发编在一起。女孩子的领饰,多是绕在脖颈上的一圈圈绳子、珠子以及贝壳。

班图人在参加节日庆典时,爱用彩土、羽毛、树叶等把自己装扮成鳄鱼或鸟兽翩翩起舞;参加成年仪式时,爱用白泥涂身,腰部捆上草,打扮成动物形象。

饮食

当地人的主食是玉米、木薯、小米等。他们烹调食物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烤玉米棒;将高粱糊、玉米糊加上牛奶烙成饼子;用高粱糊、玉米糊,加上瓜、果、豆类以及食盐等,煮成稠粥。

食用木薯,则是将其切块,蒸煮后浇上汤汁,或将木薯粉加水熬成糊,再拌西红柿、鱼块、肉丁等制成浓汁。有时也用木薯粉做肉丁馒头、鱼丁馒头等。

当地盛产香蕉,吃法特别。如将香蕉晒干、磨粉,再加上面粉制成香蕉糕;将香蕉剥皮、切片、油炸;将香蕉切碎,煮成泥状,再浇上蔬菜、鱼、肉、鸡等制成的浓汁;将香蕉放到火上烤,烤出香味后去皮吃。

公务宴请,一般是在宾馆或者饭店举行,多吃西餐,一般是法国、意大利菜式。其进餐程序、饮酒习惯等与欧洲人相同。

居住

首都罗安达高层建筑林立,宾馆、饭店、酒吧等豪华,同时也有一些居民住在窝棚里。

安哥拉农村还比较落后,多不通电,人们居住在茅草屋里。如班图人的圆锥形或金字塔形的茅草屋,四周有屏障;布须曼人居住在用树枝和干草搭成的半圆形小屋。

婚俗

城里人结婚已经西化,穿西式礼服,披戴婚纱。热闹的歌舞、高档的婚宴都必不可少,亲朋好友随礼、凑份子也不可少。

在乡下,男女青年的婚姻大事多由父母作主,媒人牵线,相亲、订婚、结婚以及相应的彩礼、嫁妆等,都由双方父母操办,婚礼消费很可观。农村一夫多妻的现象比较普遍。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如今受过教育的青年男女多是自由恋爱、结婚。

常见礼仪

安哥拉人注重礼节,晚辈见到长辈主动打招呼问候,长辈点头致谢。

初次见面或不甚熟识的人之间行握手礼。熟人相见,男士之间相互拥抱,并轻拍对方后背;女士之间,或女士遇熟识男士多行贴脸礼,先右后左。

称呼安哥拉人时,根据其身份、地位多称阁下、先生、夫人、女士、小姐等,可与其职务连起来称呼,如总统阁下、部长先生等。在日常生活中,对不相识的男性可称“Amigo(朋友)”,女性可称“Amiga(朋友)”。

由于受西方殖民主义统治达500多年,西方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安哥拉近一半的人口信奉罗马天主教,另有13%的人信奉-教新教,他们的某些忌讳同西方国家有些近似,如对“13”这个数字便认为是凶险而不吉利的,简直喋若寒蝉,是尽量设法避免的。

篇3:安哥拉风俗礼仪知识

男女双方布置展容, 准备宴席, 安排认识, 侧重考虑接送嫁妆。

早晨, 男方请有功之臣——冰翁吃饭, 上午冰翁带男方捏制好的面塑娃娃 (象征男亲家的孙男女, 女亲家的甥男女) 到女方带长命锁, 锁洋有三十元、五十元、一百元数量不等, 根据家庭经济而定。冰翁在女方家吃午餐, 下午随嫁妆一行回到男方家。女方的嫁妆一行由礼房带队开衣箱, 冰翁及随行人员一路上鞭炮轰鸣, 好一派热闹景象, 行至男方家门附近, 双方鞭炮齐响, 遥相呼应, 相互联络。男方接回女方的嫁妆要在插屏前展现一阵子。然后, 由礼房先生带领新郎到长命镜前揭起镜帘一瞥, 即可看见新娘的音容笑貌。长命镜由新郎亲自抢回洞房, 其它嫁妆由开箱人开箱, 男方礼房同新郎家人对照清单一一核对, 方可全部搬回洞房, 钥匙暂由新郎母亲保管。

女方一行贵客来后先待茶, 期间由新郎父亲亲自为他们看茶, 客套数言, 畅谈片刻, 便可安排就餐。坐定后, 新郎父为贵客斟酒满盅, 照礼进行。餐毕, 女方开箱人认识男方爷奶父母, 要给见面礼 (多少临时商定) 客套数言, 女方来客便辞别而去。晚饭后, 双方都由四名全范男女为新郎捏岁岁饺子, 数量比岁数多几个, 捏单不捏双, 意思是祝愿他们长命百岁、白头到老。

二、嫁娶当日 (良辰吉日)

嫁娶拂晓, 新郎新娘都是鸡鸣起床, 穿好衣服便开始在盘中抓大钱, 迷信的说法是抓得越多, 以后挣得越多。

早餐, 新郎新娘陪家人吃家宴。举婚后同家人一块生活的机会相对少了, 因此头天晚上新郎新娘有意跟父母睡在同一个炕上, 感受双亲的温馨。与此同时, 冰翁由男方安排一席美餐款待。牵线搭桥劳苦功高, 真是深情难忘。旧时有种说法, 当三次介绍人, 即可长生不老, 这也是对介绍人的一种鼓励。嫁娶启程前, 双方礼房各自落实迎亲人员、送客, 男方一般是哥哥放炮, 双方打灯笼的人一般是外甥。若本族中没有, 则在亲戚中选定, 因此为“上客”, 嫁娶到了对方, 谁都不敢小瞧。送客中的下书人, 一般是新娘的哥弟, 也属上客, 这些人按旧礼包裹都和其他人有别。

新郎启程, 先在插屏前披红戴花穿皮鞋戴手套, 然后由礼房引导踩四脚 (左上右下, 先青龙后白虎, 最后面向插屏示礼 (鞠躬) 方可上车、上轿。上轿时应向四方示礼 (鞠躬) 坐车轿内) 。男方迎亲回门是根据吉日喜神方向, 按既定路线返回家门口进行的一种仪式 (邀鸡蛋、龙凤饼、喝红糖水、照镜整容、开“开心锁”) , 办理完毕便径直娶亲。新娘上轿时, 由哥哥抱上, 鞭炮引路至车轿内坐定 (意思是哥哥抱妹妹, 好活一辈子) 。上轿后朝前抛一个掰开的馍馍, 下车轿时朝后抛一个掰开的馍馍, 旨在打点亲事途中的不详之物。娶亲回来, 新娘下车轿要“四色礼”或“下车钱”, 在车轿上坐一会, 名曰:“坐富”, 四色礼、下车前兑现才下车, 真是:坐富、坐富, 坐一会就富了。女方送客、待茶、就餐的同时, 礼房可顺便将包裹之事处理妥当。下书人给喜烟一盒, 喜钱6 元, 其他人统一给喜烟一盒, 喜钱5 元, 此标准在东南塬通行。

晚上的合欢席, 兄弟妯娌陪坐, 最好是成双成对。

三、嫁娶次日

男方迎亲家, 女方请新郎。女亲家到男亲家后, 有男亲家看茶。茶毕, 礼房引女亲家看新房, 目的主要看婚前商定聘礼是否到位, 有无为难之事。

女亲家就餐, 由新郎的老亲, 舅舅、姑父、姨夫陪坐。上菜安座后, 男亲家斟酒满盅, 按旧礼, 每上一个菜, 亲家先分菜给其他人, 方可动筷品尝, 厨师叩喜、加菜女亲家掏尝份, 现在在餐前一并处理, 即点到为止。女亲家餐罢, 两亲家座谈。一个说:“俺家闺女欠教养, 望亲家担待。”另一个说:“儿子从小娇生惯养, 不懂礼体, 愿你们指教。”女亲家同女儿走前, 男亲家要把女亲家礼品对调一样, 礼房要把女亲家陪客的包裹办理妥当。喜娘辞别婆家, 应同所在的亲属, 包括公婆在内, 一一告别, 言谈举动要留个好印象。女亲家走后, 礼房安排冰翁、新郎应邀赴宴, 厨礼房喜烟、喜糖、尝份、亲家礼品, 如果有老亲家, 礼品准备两份, 以及对方面上散发的喜烟喜糖, 冰翁的备用钱一并备齐, 即可让新郎、冰翁启程赴宴。冰翁、新郎到女方后, 等待已久的一伙年轻人、小孩子一拥而上, 争抢着要喜烟、喜糖, 人人有份, 待认亲、午餐之后一并处理。认亲就餐最好保证新人衣冠整洁, 女方认亲同男方大致相同, 有所区别的是认亲始终总是新郎一人, 站立插屏前, 且多数亲戚当日辞行, 为扩大新郎认亲面, 当日女方即可进行进行认亲仪式。

婚期过后, 两亲家还有一次慎重往来, 即确定是“四来六走”还是“十来十去”现在多数是“四来六走”。从此, 新郎新娘双方来去就随便了。

摘要:晋中平遥东泉是平遥东南塬风俗文化的典型代表, 无论是历史古迹还是风土人情, 都极具文化价值。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访谈老人的方式调查东泉婚事礼仪对当地人生活习惯、行为道德的影响, 对提升、发掘、认识晋中风俗习惯、深入研究山西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篇4:安哥拉风俗礼仪知识

关键词:卫风;风俗礼仪;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I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161-03

卫风因产生的时代有殷民的聚集,商文化的遗存,在周礼勃兴的时代独具一种二元文化色彩。“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1],这种商周二元文化在卫地诗风中留下深深的痕迹,挖掘其丰富内涵对先秦文化及生活的研究都有重要价值。

一、先秦卫国的历史背景

对于卫国的具体范围,一些研究者给出了他们的结论:王静悦在其文《〈诗经·卫风〉独特风貌之成因》中得出卫国是西周初期很受重视的一个诸侯国,具有较为重要的政治地位[2]。陈艳霞在《地域文化与〈诗经〉邶、鄘、卫三风研究》中对邶、鄘、卫的地域进行了界定,最终建立的卫国是在三监设置时的邶、鄘、卫基础上建立的[3]。卫地大致来说,包括今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一带,淇河之间,属殷商旧都文化圈的覆盖范围。班固《汉书·地理志》有明确地记载:

河内本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鄘、卫是也。

邶,以封纣子武庚;鄘,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4]。

由此可知,邶、鄘、卫本属殷王朝朝歌一带的王畿之地,因周武王灭殷后将原殷朝王畿之地一分为三,朝歌以北为邶,朝歌以南称为鄘,朝歌以东称为卫,经过历史演变最后统称为卫。因此,“卫风”从地域来说应包括邶、鄘、卫3国的民歌。

据《水经注·淇水》记载可得知淇水是一条贯穿卫国的大河,而邶、鄘、卫3地风诗中都有对淇水的描述,如《邶风·泉水》《鄘风·桑中》《卫风·淇澳》。这说明周初时期的邶、鄘、卫的确在今河南境内或其周边地区。

王静悦在《〈诗经·卫风〉独特风貌之成因》中认为卫风形成的独特,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关系密切[5]。从史籍所记载的情况看,春秋较早兴起的商业经济基本都集中在东部地区。《周书·酒诰》中称商业鼻祖殷商民族牵着牛远出做生意,开创了古老商业的先河。《卫风·氓》中“抱布贸丝”场景的描写,也表明当时卫地商人的活动及商业活动的广泛。另外,清代魏源在其《诗古微》卷九中对卫地及周边各国的商业情况都有确切的记载,这都说明在周王朝趋衰时期,郑、卫一带的商业经济是很繁荣的。

以上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繁华的商业经济与重要的社会地位等各方面的因素,展现了卫国较为广泛的社会图景,这些因素影响并促进了卫风的礼仪风俗的产生和发展。

二、《卫风》中的卫国祭祀风俗

历史上对卫国的研究多注重它的靡靡之音,而忽略了诗歌中深层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没有全面的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全景。祭祀,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平民百姓的一件要事。如《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6]商朝曾经是一个神权至上的时代,商王既是部落首领又是群巫之长。如《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7]在卫国,祭祀的过程中也涉及到殷商遗俗。

(一)桑林祭祀

为了建国初期国家的稳定,周人尊重不同诸侯国之间的祭祀风俗。《礼记·王制》云:“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8]周人虽然在政治上取代了殷在中原的统治地位,但在文化上仍落后于殷人,“周因于殷礼”说的就是周文化对殷文化的承袭,使得邶、鄘、卫3地更好地保留了殷文化的成分。周代继承了殷人的这种占卜习俗,《邶风》《鄘风》《卫风》当中都有关于卫周人占卜的记载。《左传·闵公二年》中记载,齐桓公立戴公的弟弟文公,修建楚丘城以复兴卫国。

殷商中最典型的祭祀标志就是桑林。桑林也就是桑社,桑社之神是宋的先妣高禖,其职司“会男女”。《墨子·明鬼》云:“燕之有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9]所以,“桑中”是男女结合的传统处所。高禖神在上古人的信仰中是掌管结婚生子的女神,桑林一直以来又是十分神圣的宗教场所。

殷人所有的歌舞聚会活动,又和他们的宗教活动深深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不能不关注卫诗中有关舞蹈与桑林的描写。《邶风·简兮》就涉及到了万舞:“简兮简兮,方将万舞。”[10]《鄘风·桑中》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11]都表明乐舞是娱神求雨的手段,桑林是精神寄托之处。

《鄘风·桑中》《鄘风·定之方中》虽然所表现的主题并非桑林,但都有桑林这一殷商祭祀文化的印记。尽管它们从一个角度传递情感,却能从多个层面反映生活。这里所表现出的卫国生活,就呈现出商俗周礼交融的复杂性。

(二)舞乐祭祀

《邶风·简兮》中涉及到的万舞“简兮简兮,方将万舞。硕人俣俣,公庭万舞”[12],使我们注意到桑林祭祀中呈现出的以舞娱神、以色诱神的特点,从而使得我们更加关注卫诗中关于舞蹈的描写。李勇在《卫地风诗与商周礼俗研究》中就考察《简兮》万舞的渊源,他认为:“《左传·隐公五年》:‘考仲子之宫,将万焉。仲子者,公之祖母,考其宫用万舞,可知万舞与妇人有特殊关系。”[13]

《简兮》显示了万舞是周代典型的乐舞,还展现了周代卫地文化中独有的殷商文化的遗存。万舞并不是周人的独创,它借鉴自商朝。在商代,求雨活动有两种,一种是以舞祁雨,一种是焚巫求雨。二者都有巫师的参与,《说文》中训“巫”为“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14]。王晖《商周文化比较研究》认为:“以‘无形之舞来解释巫实际就是无衣之形,亦即以裸体引诱阳性的神灵降临而为雨。古人认为天地絪缊交合则降雨滋润万物,男女交媾而生万物;这二者之间是可以相互感应的。”[15]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诗经》《左传》中所记载的万舞场景都有女人的参与、都有爱慕或者说暧昧之情,这种男女相诱的舞姿是从殷商祭祀求雨活动中沉淀下来的。

三、《卫风》中的婚恋及服饰习俗

《汉书·地理志下》记载:“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16]班固所云,音乐和民俗都有涉及。从卫风中的男女爱情诗中可以窥见卫国的婚恋风俗。

(一)一定额度内的自由恋爱

《左传·闵公二年》有卫迁楚丘和帝丘的记载:“僖之元年,齐桓公迁邢于夷仪。二年,封卫于楚丘。”[17]帝丘又称濮阳,因在濮水以北而得名,生活在卫地的人喜好声色娱乐的本性难改,因此3地的风诗多为桑间濮上之咏,使得邶、鄘、卫3地出现了像《邶风·静女》《鄘风·桑中》和《卫风·木瓜》之类描写男女之间自由恋爱的经典之作。

虽然可以接受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恋爱,但成年人的行为却有了一定的约束,成年人的恋爱有了一定的规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听从父母的命令、媒妁的束缚。据《周礼·地官·媒氏》所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如书......司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18]

即使两个人男才女貌、金童玉女般般配,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仍要遵守一定的礼仪制度,聘请专门的媒人。如《仪礼·士婚礼》所记的“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是聘婚时的必要程序。《卫风·氓》就比较完整的展现了婚姻礼仪。男主人公急于结婚,女方理智的告诉他要良媒聘娶:“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19]由此可知,父母、媒人的意见十分重要,甚至居于首要考虑的因素。

(二)封建制度下的收继婚

李勇在《卫地风诗与商周礼俗研究》中讲到了收继婚制。所谓收继婚,指的是“寡居的妇人,可由其亡夫的亲属收娶为妻”[20]。具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平辈的收继婚和长辈的收继婚。收继婚要求婚姻双方既要有亲属关系,又不能是血缘至亲。周代习俗中的收继婚在古籍中的记载很多是隐性,但从收继婚的发展史看,从原始时期到民国时期,这一现象都延绵不断。

细读《邶风·柏舟》会发现诗中女子的身份是一名贵族之女,又因周代贵族的婚姻多和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加之“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和一些史籍,可得出此诗明面上是女子的自嗟命运,其深层隐藏着收继婚的习俗。

收继婚作为中国自古就有的婚姻现象,和周礼讲究“君臣父子”的和谐有序的伦理道德格格不入,但是却和殷商旧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卫诗中涉及的一些诗篇,既表达了周礼的好恶倾向,也在客观上记录了卫地存在的收继婚事实。

(三)《卫风》中的服饰习俗

服饰是人类伟大的创造,它记录了人类的变迁,从最初的草裙装到唐装到现代化无国界的各种各样的服饰。《诗经》中所表现出的服饰与最初人们为了蔽体避寒,逐渐具有了性别、阶级、社会地位、身份的文化内涵。

《诗经》中的服饰和远古时期相比,有了很大的革新和进步。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了上衣下裳之分。如《邶风·绿衣》中便有“绿兮衣兮,绿衣黄裳”[21]。二是服饰的种类丰富多彩。如《卫风·硕人》中的“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邶风·旄丘》中的“狐裘蒙戎,匪车不东”等等。三是注重服装的搭配。当时除了衣服的款式种类繁多外,人们还重视对服装的搭配及其佩饰的选择,尤其是当时的女子,很注重通过各种佩饰把自己打扮的妖娆动人。

这些佩饰除了添增美感之外,更多的是以中国文化内涵的承载者出现的。这些积淀主要表现为它使服饰出现了性别之分,使饰品也具有了性别,同时又蕴含着年龄符号的服装佩饰。饰物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如一些美玉珍珠。《卫风·淇澳》中云:“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22]这些美玉珍珠,既起到装饰男主人公外在美的作用,同时也是标识亲疏、区分尊卑的符号。

服饰和语言一样也是一种符号,从原始社会人类发明它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的美化,到服饰深深的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符号,并记录了时代的风俗变迁。

四、卫国风俗的意义价值

《诗经》是一部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源头阶段的诗歌总集,是一部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学作品。它所显示出来的永恒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本身的鲜活生命力,而这生命力又直接根源于其中蕴涵的丰富的社会民俗。

卫地风诗产生于周朝礼乐文明时代商周巫祀文明而兴的时代,所以它深深的烙上了周朝和殷商两地文化的印记。卫诗总共有39首,邶风19首,鄘风10首,卫风10首,其中婚恋诗占一半左右,因此卫诗中的爱情诗让后世极为熟知,却往往会忽略掉其他诗歌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习俗。

从卫诗中的民俗入手,以探究其中的文化内涵及意义。淇卫之滨、桑间濮上,我们可以看到自由欢快的恋歌、古老的习俗,也可以看到一个个幽怨闺妇的身影。这些礼仪被我们遵守了两千多年,至今仍然留有痕迹,媒人的职业仍然存在、父母的意见仍然很重要。服饰发展到《诗经》时代,已经不再仅仅为了遮体避寒,越来越多服饰的出现,使其逐渐蕴含了内涵。卫诗中涉及到的服饰的诗歌主要为《邶风·绿衣》《鄘风·君子偕老》《卫风·硕人》等,比较集中的阐述了当时的服饰礼制。卫国原始殷商故地,殷商时期的凡事必先占卜的宗教传统留下了烙印。

民俗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在周王室日渐衰微,各地地域文化日益兴盛,作为殷商故地的卫国,在这一历史潮流的影响下,凭借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殷商风俗文化的画卷,留下了绵远流长的殷商余韵。

卫国的风俗习惯在整个先秦历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中华民族整个发展长河中一枚璀璨的明星。通过对卫国风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战国时期的风俗及其发展变化,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影响。

——————————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68.

〔2〕〔5〕王静悦.《诗经·卫风》独特风貌之成因.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1):85-88.

〔3〕陈艳霞.地域文化与《诗经》邶、鄘、卫之风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

〔4〕〔16〕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135,92.

〔6〕〔17〕左丘明.左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8. 93,71.

〔7〕〔8〕礼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6.62,58.

〔9〕墨子.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2.35.

〔10〕〔11〕〔12〕〔19〕〔21〕〔22〕余冠华.诗经选[M].北京.中华书局,2012.27,43,36,35,27,47,26.

〔13〕〔20〕李勇.卫地风诗与商周礼俗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0.

〔1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0.89.

〔15〕王晖.商周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22.

〔18〕周公旦.周礼[M].北京:中华书局,2008.83.

篇5:壮族风俗礼仪知识

籼米

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主食。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大米有籼米、粳米、糯米等品种。平时用于做饭、煮粥,也常蒸成米粉(类似面条,有汤食、炒食之分)食用,味道鲜美可口。

粽子

粳米、糯米可泡成甜米酒即醪糟(方法与汉族同)。营养丰富,在冬天常吃,能起御寒滋补作用。糯米常用做糍粑、粽子、五色糯米饭等,是壮族节庆的必备食品。

玉米粥

玉米有机玉米与糯玉米之别,机玉米用于熬粥,有时也煎成玉米饼。玉米粥乃山里壮族人最常吃的。有些地方还有吃南瓜粥的习惯,即先将瓜熬烂,加玉米面煮熟即可。糯玉米磨成面后,可做糯玉米粑,或捏成鸡蛋大小的面团(内可包有糖、芝麻、花生等馅料),再用水煮熟,与其清汤同吃,相当于汉族元宵、色味俱美。

糍粑

甜食是壮族食俗中的又一特色。糍粑、五色饭、水晶包(一种以肥肉丁加白糖为馅的包子)等均要用糖,连玉米粥也往往加上糖。

墨米酒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服饰文化特色

壮族的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在桂西乡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还保存着自己民族服装的特点。如广西西北部,中老年壮族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宽脚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腰,下身穿褶裙和绣花鞋,喜戴银首饰;广西西南部龙州、凭祥一带的壮族妇女,至今仍穿着无领、左衽的黑色上衣,头上包成方块形状的黑帕,下身穿黑色宽脚裤子。

古代壮族曾流行过文身、凿齿等习俗。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就曾提到柳州峒民(壮族古称之一)尽是文身人。宋代史书《太平寰宇记》也记载说今贵港市一带的妇女出嫁时要凿去一颗牙齿,古称“凿齿”。现在,这些风俗只在偏远的局部地区有零星流传。

宗教信仰

壮族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壮族民间信仰多神,崇拜天神、雷神、土地神、巨石神、树神、蛙神、花婆神以及祖先神灵等。魏晋以后,随着道教和佛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壮族宗教信仰体系在其影响下发生了变异,形成以原始的麽教为主,融道教和佛教为一体,信仰多神的“宗教”,并出现了半职业性神职人员——师公。

篇6:挪威风俗礼仪知识

挪威人非常喜欢握手。无论何时,当陌生人相会,总要握手及互道姓名。同样地,当以后遇见了不怎么熟的人,也得在招呼时及道别时握手,挪威人唯一不太礼貌的态度出现于奥斯陆繁忙的街道上;人们似乎会互相推挤,而且不常道歉,所以若是有人碰撞了你之后却不道歉,只要不是撞得很重,就不要生气;比较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尤其当你驾车时),行人穿越马路时的冲刺及跑跳,他们既不顾交通标志,也不顾斯堪地那维亚人是世上公认最守秩序的行人这个事实。

挪威的风俗习惯很有些奇特之处。在挪威最流行的是红色,女孩的大衣、儿童的滑雪衫或是男人毡帽的镶边全是红色;挪威人的饮食大都很简单,圣诞节的圣诞晚餐吃烤饼;平常日子多喜吃海鲜品、肉肠、熏鱼、酸菜及各种乳制品。

挪威人有一种奇特的礼节,即人与人谈话时要保持固定的距离。

认为谈话双方相距1。2米左右是最佳的合乎习惯的距离;否则超越或不足该国人的习惯距离都要被看作是不礼貌的举动,会使谈话气氛冲淡或出现不愉快的拘谨;守时是挪威人的特殊习俗,不守时不但失礼,还视为不守信用,万一因某种原因不能守时,应先打电话,说明原因,取得谅解。

风俗礼仪

挪威人很热爱大自然,喜欢户外运动。一年四季,无论雨雪风霜,随处可见跑步锻炼者。夏季挪威人喜欢到市郊的森林中散步、野餐。也许带着帐篷、睡袋,鱼竿和小狗穿过森林长途远足,以此度过大部分时光。冬季挪威人喜欢到山上滑雪,滑雪运动在挪威受欢迎和普及的程度,比中国人喜欢打乒乓球有过之而无不及。挪威人对大自然有着深深的眷恋。他们普通的生活方式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们的各种行为都受到大自然的启迪,同时大自然也给了人们以灵感和勇气。

挪威的风俗习惯也很奇特,在挪威最流行的是红色,女孩的大衣、儿童的滑雪衫或是男人毡帽的镶边全是红色。挪威人还有一种奇特的礼节,即人与人谈话时要保持固定的距离。认为谈话双方相距米左右是最佳的合乎习惯的距离。否则超越或不足该国人的习惯距离都要被看作是不礼貌的举动,会使谈话气氛冲淡或出现不愉快的拘谨。守时是挪威人的特殊习俗,不守时不但失礼,还视为不守信用,万一因某种原因不能守时,应先打电话,说明原因,取得谅解。

若第一次拜访或应邀出席家宴,客人如能带去一束花或糖果作为礼物送给女主人,那将是非常受欢迎的。在吃饭期间,客人应向主人祝酒,但这只限于客人在6位以下的时候,如果超过6位,就不可以向女主人祝酒,因为如果客人都向女主人祝酒,无疑会使她喝醉。散席时,务必向女主人正式道歉。

挪威人也爱喝啤酒、葡萄酒和威士忌,在饮酒时若进行敬酒的话,有一套复杂的注目仪式。举起杯子,凝视着对方的眼睛,然后说,互碰玻璃杯,再一次凝视对方的眼睛,之后一饮而尽或者慢慢啜饮比较好,因为酒的价格不低。

挪威号称“女权国家”,尽管并非所有的方面都“名副其实”,在大公司和大企业里做总裁、当董事长和业务主管的女士“风毛麟角”;在郡市等地方政府中掌握“财经、人事、工商”等要害部门实权的女士也不多见。另外在有些行业,妇女在同工同酬、晋级加薪、职业培训等问题上,还经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甚至在有些家庭,“大男子主义”还比较盛行,虐待妇女儿童的事情不时发生。但是从总体上讲,或者进行国与国之间的一些横向比较,挪威妇女解放确实取得了不容忽视的进步,妇女地位的提高,不仅仅表现在强调“人人平等”、“种族和性别平等”的法律条文上,更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在挪威有过生活经历的人,甚至一些初来乍到的访问者,都会不同程度地留下这样的印象:挪威妇女比男士更喜欢“抛头露面”,甚至包括一些正式的社交场合。

挪威人非常喜欢握手。无论何时,当陌生人相会,总要握手及互道姓名。同样地,当以后遇见了不怎么熟的人,你也得在招呼时及道别时握手。

挪威人唯一不太礼貌的态度出现于奥斯陆繁忙的街道上。人们似乎会互相推挤,而且不常道歉,所以若是有人碰撞了你之后却不道歉,只要不是撞得很重,就不要生气。比较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尤其当你驾车时),行人穿越马路时的冲刺及跑跳,他们既不顾交通号志,也不顾斯堪地那维亚人是世上公认最守秩序的行人这个事实。

给小费很简单。旅馆会加进服务费,一般不会再给小费。餐厅通常也把服务费包括在内,给不给小费由客人决定。然而照习俗,小费要给消费额的百分之五到十。计程车司机也按此例。习惯上不会给理发师小费。

挪威忌讳“13”和星期五,故不要谈“13”和星期五的话和事。室内不要戴帽子,也是挪威的习俗。不要惊吓河鸟,因河鸟是挪威的国鸟。挪威人民非常爱这种鸟,政府规定不准捕捉或损害河鸟。

信仰文化

挪威人主要笃信新教路德宗(信义宗),另有少量的天主教徒,外国移民给挪带来了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

篇7:爱尔兰风俗礼仪知识

有着“翡翠岛国”之称的爱尔兰,田园美景举世闻名。随着爱尔兰政府推出各种各样留学优惠政策来吸引国外的留学生,爱尔兰留学近年来越来越热,中国大陆掀起一股爱尔兰留学的热潮。初到爱尔兰的留学生要尽快的适应当地的风俗人文礼仪等,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爱尔兰礼节和饮食吧!爱尔兰的饮食与英国的饮食大体相似。面包、马铃薯、蔬菜、牛肉等是家庭饮食的主食。说到马铃薯,烹饪方法丰富多样,而蔬菜呢,烹饪方式比较单一,以水煮为主。

都柏林作为首府,靠近海边的优势就很明显啦,有很多新鲜的海鲜,海鲜料理也让人垂涎三尺。这些年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多,爱尔兰在饮食结构上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法国、意大利等其他国家的饮食方式都被引进到爱尔兰。

在和别人约会上,商业上的聚会最好要事先约定,但要知道的是爱尔兰人不大有时间观念,可能会有迟到。

此外,留学爱尔兰有一点要谨记,一定要避免谈论宗教或政治。大多数的爱尔兰人信奉罗马天主教,还有少数人信奉新教。“13”、“星期五”在他们的眼中是令人沮丧的数字和日期。

在握手礼节上,爱尔兰人还比较忌讳交叉式握手,或交叉式同时与几个人的谈话。他们认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举止。他们忌讳见到单只的喜鹊,因为那意味着有倒霉的事要发生了。但是你如果见到两只喜鹊,那就预兆着会有喜事来到你的面前。

在于爱尔兰人交谈时,他们不愿意他人询问自己的过去、工资、年龄以及婚姻状况,这些 都属于个人的隐私范畴,不希望别人来干预和过问。

另外,他们一般都很注重效率,无论是在工作还是休闲,他们的工作就是工作,休息就是休息。所以,公私是很分明的呀。

礼仪习俗

交际

爱尔兰人性格外向、开朗,待人真诚、友好、宽容,打招呼、问候人总是面带微笑。见面、告别,握手示好,目视对方。与亲朋好友相见,往往是亲或贴面颊。初识客人,敬称对方“先生”“夫人”“小姐”以及“博士”“教授”等,认识之后,会以较为亲切的名字相称。交际场合,在自我介绍之后,一般会送上自己的名片。

应邀去爱尔兰人家做客,可给女主人送鲜花或巧克力。不过,百合花只适用于宗教节日,而白色花朵只适用于葬礼,不可用于日常交际送人。如应邀赴宴,还可带名贵葡萄酒或乳酪。他们过生日和过圣诞节时,往往赠送礼品。收到礼品,通常会马上打开,与客人一起欣赏。男士尊重妇女,“女士优先”已成为共识。

饮食

爱尔兰人的主食是面包,而牛奶、土豆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喜欢清炖牛、羊、猪肉等,搭配胡萝卜、薏仁、蔬菜与洋芋。食谱中海鲜丰富,如牡蛎、龙虾、三文鱼等最为常见。特色菜有腌牛肉配卷心菜、培根卷心菜以及土豆饼配熏三文鱼(在土豆饼上放熏三文鱼,再放一层奶酪)。早餐,上班族多是牛奶、玉米或麦片粥以及果汁、咖啡等饮品。午餐由于时间紧迫,通常以三明治为主,或在酒吧点几道小菜,配上一杯爱尔兰黑麦啤酒。晚餐是正餐,通常是肉类、蔬菜和土豆。

爱尔兰饮食与英国相似,喜欢将调味品放在餐桌上,由就餐者自行调味。家宴通常包括3道餐食,即冷盘、主菜、甜品,此外,还会有奶酪拼盘、红酒以及咖啡或茶等饮料。主菜通常是肉类或鱼类,配上各样蔬菜和土豆条、土豆泥等及调味酱汁。

蜜月

“蜜月”一词,爱尔兰人使用得最恰当、最名副其实。新婚夫妇刚结婚,头一个月是蜜月,世界很多国家仅取其“甜蜜”之意而已,基本上与蜂蜜不搭边。而在爱尔兰,蜜月(Mina meala),却与蜂蜜(meala)大有关系。从婚礼开始,在以后的一个月之内,新婚夫妇每天都会享用以蜂蜜为原料酿制的蜂蜜酒。婚礼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亲友们向新人赠送蜂蜜酒,甚至连酒杯也一起送上。爱尔兰人相信,喝这种酒,不仅能保证婚姻幸福、甜蜜、美满,还可以增强夫妻的生育能力。

服饰

社交场合,男士穿西装、打领带,女士穿套装或裙装。出席晚间招待会时,多穿晚礼服。不过,短裙是爱尔兰男性民族服装,常以其传统手工布为材料制成。在一些仪式上,他们爱穿绿色或者橙色的短裙。他们的短裙与英格兰等地男裙的区别在于,这里的裙子以方格布为主。爱尔兰女性传统服饰是毛织斗篷加披肩。斗篷用缎带系在前面,形成一个蝴蝶结。女性的裙子以麻布为主,多为绿色。女青年结婚时,一定会置办一件红色厚实的斗篷,以象征吉祥,而扎在头上的围巾,向脑后打结。

由于爱尔兰人喜欢绿色,当地人也喜欢戴绿帽子,特别是3月17日,爱尔兰国庆节这一天,大家更要戴绿帽子。帽子形状不尽相同,有礼帽状、高筒状,也有的干脆戴一个绿色假发状的帽子。

习俗

爱尔兰国旗由绿、白、橙3色组成。绿色代表生命和力量,也是爱尔兰多数人信奉的天主教的代表色,白色象征希望,橙色代表新教派。这3色配合,即希望天主教徒和新教派之间兄弟般的团结。

篇8:一例安哥拉兔子宫蓄脓诊治

1 病例简介

1.1 病史和临床症状

安哥拉兔团团,3岁,雌性,5 kg。主诉:最近1周发现兔子尿血,外阴有血色分泌物。厌食,精神沉郁。体温:39.5℃。

2 临床检查

2.1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结果部分指标异常,见表1。

2.2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仰卧保定,腹部剃毛,均匀涂抹耦合剂后,于脐部扫描,当探头和腹白线平行纵切时,呈现出少量长条形的不均匀性暗区,子宫体内也呈现出粗大管状液性的回声。

X射线检查:X光片显示子宫较正常子宫略有增粗,界限清晰并呈中等密度的阴影。

3 诊断治疗

3.1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确诊该兔为子宫蓄脓。

3.2 治疗

采用保守疗法,即连续3 d皮下注射缩宫素(3 U/次)、拜有利(0.5 m L/次),效果不佳。与主人协商,施子宫卵巢摘除术。

病兔术前禁食禁水4 h以上,进行诱导麻醉后安置面罩,使用呼吸麻醉机挥发异氟烷维持麻醉。仰卧保定,腹部剃毛消毒。于腹白线处依次切开皮肤等各层组织,打开腹腔,即可见两侧充盈膨大的子宫角。将子宫角牵引至腹腔外,用灭菌纱布隔离子宫周围。双重结扎卵巢悬吊韧带,切断卵巢悬吊韧带,对侧重复操作。牵拉出子宫体,作结扎摘除内含脓汁的子宫与卵巢。切口断端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后,涂擦碘酊,仔细观察无出血后,纳还腹腔。缝合腹膜及各层组织、皮肤,关闭腹腔[1]。

术后护理:静脉滴注甲硝唑40 m L及头孢曲松钠200 mg,连续5 d。术部于术后第3天、第5天检查刀口生长情况,并换药(即伤口涂布碘伏和红霉素软膏),术后第7天拆线。患兔采食良好,病愈出院。

4 讨论

子宫蓄脓是由于细菌进入子宫并产生化脓性炎症,由于子宫颈阻塞,使脓汁少量排出或不能排出,致使脓汁蓄积在子宫内而引起的。外阴有脓性分泌物排出的为开放型子宫蓄脓,没有则为闭锁型。开放型可用缩宫素等药物加强子宫收缩促进脓汁排空,然后进行冲洗、抗菌治疗。但从临床统计来看,保守疗法效果有限。闭锁型子宫蓄脓禁用缩宫药物,因为闭锁状态下子宫收缩,会使子宫内压力增大导致破裂,危及动物生命[2]。

4.1 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以及血常规和影像学基本能确诊本病。其中影像学诊断对子宫蓄脓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3]。常用仪器为X射线和B超。子宫蓄脓的B超影像特点为蓄脓扩大的子宫腔呈散射回波。子宫内滞留有多量内容物时,呈水平上升的回波。X光片显示从腹中部到腹下部子宫有不同程度增粗,有的呈旋转香肠样均质像,有时出现似妊娠中期的子宫角念珠状膨大像。在使用X射线进行诊断时要注意与腹膜炎、腹水、早期妊娠等作鉴别,某些病程长的病例X光片中,由于子宫异常增大,子宫边缘不清晰、腹部呈现大面积的中等密度均质影像,此时应反复比较正位片和侧位片,并结合B超影像进行综合判断,并注意鉴别腹水影像。分泌物涂片染色后镜检可见大量细菌,这基本与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数升高相对应。

4.2 治疗

手术是治疗子宫蓄脓最为有效的方法。兔子在施行手术时要注意几点:1)麻醉时需使用麻醉面罩,而不使用气管插管,因为兔子容易应激和受伤,同时常存在潜在的肺脏疾病,容易发生呼吸抑制、难以进行气管插管。兔麻醉常因唾液分泌过度,导致呼吸堵塞,因此术中应密切监测呼吸状况。2)兔子的生殖系统包括悬吊韧带、子宫角等都比较细,比较难找出,在手术过程中需仔细探查辨认。3)术中牵拉操作时注意力度,避免扯坏柔韧性低的子宫角或子宫体。4)切除蓄脓子宫时必须使用一次性创巾隔离子宫,同时在子宫与腹部切口间填充灭菌纱布,以免脓汁污染刀口。5)进行子宫切除术时,应避免子宫内脓汁流进腹腔引起腹膜炎。

术后护理时需注意:1)兔子对抗生素较为敏感,需注意抗生素种类的选用以及用量,本病例笔者选用拜有利等药品控制感染,效果良好。2)兔子“咬针”的现象非常严重,应注意防护。3)如术后疼痛反应强烈,可使用痛立定或布托啡诺等药品止疼,但不可过量及频繁使用[4]。

参考文献

[1]SARA J,BUSCH D.小动物外科手术护理技术与概念[M].李林,赵玉军,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何英,叶俊华.宠物医生手册[M].2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袁占奎.小动物软组织手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上一篇:员工外出比赛心得体会下一篇:仪式之礼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