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风俗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黄梅风俗范文

黄梅县 丧葬风俗

黄梅县

丧葬风俗

黄梅人常把老人的自然离世说成是“回老家”,把“丧事”看着送老人“归去”隆重操办,并称之为“白喜事”,体现了豁达的“死亡”观。

备葬。

旧时,富豪人家自选基地,读书人自写墓铭志,给自己做斋;一般的也给自己烧点纸钱,更多的还是备棺材、备寿衣,多数是敦促子女准备。旧时,“寿木”品种很多,“十个兜”、“十二元”、“芭茅缝的”、“顿缝的”、“简材”等,前两种是富贵人家、有身份的老人用的,“简材”则是极贫穷家里的老人用的。老人“倒床”之前,有的还备好“兜”、“被”寿衣寿鞋、头巾布。这些东西现在一般不备,有专门商店,临时再买。

丧葬,自然死亡(即寿终正寝)与非自然死亡的不同。

(一)寿终正寝的

黄梅人把去世的人咽下最后一口气叫“落平”。在长辈病危时,小辈们都要守侯在床前。这叫“送老”,作为尽孝的标志,就是远在异地的也要想方设法赶回家,给长辈送老。由于某种原因没有赶回家“送老”的,会歉疚遗憾终身。“落平”后,家族中年纪稍长者给亡人“小殓”和烧床草。小殓是给亡人洗浴、穿寿衣、外黑内白,鞋子是软底,帽子黑色,方形如口袋,腰间系子孙带,一岁阳寿一股。穿上纸钱,至少要100个。城镇人让亡人现代着装、化妆,之后,把遗体移到椅子上坐着,头枕钱纸,脚下垫块土砖,手捏饭团和鸡蛋,有的地方把遗体放在门板上躺着,脚朝门口。面前放张小桌子,上面摆上油灯、香炉、鱼肉饭茶酒等祭品。烧床草时,要量升把米,抓把茶叶,均匀地撒在床草上,然后点火,省得今后“叫饭”。

老父老母一般要在室内停放三天,亲戚、朋友、同堂族人、闾里沿邻“烧热香”,孝子跪拜相陪,现在人还送一点现金,叫香纸钱。“烧热香”的人越多,主家越有脸面。主家要着人报丧,报丧的人一定要在亲友家里吃顿饭,不吃饭的至少要喝一碗茶,端一下人家的碗底,这期间不能扫地,不能进行环境整理。

1、进材,正规叫“入殓”,由家庭中或村里的年长者来办理。至少3人。先在棺材底部铺一层石灰,多少随意。并用白纸包石灰做几个灰枕,之后,用“兜”托着遗体,盖上被,抬在棺材里,倒上石灰后,给亡人洗脸,水用饭碗盛着,洗脸布是孝子荷包,洗后将碗摔碎,这叫“摔盆”,然后盖上棺材盖,最后将一捆长约尺许的木片柴和一钵米饭放在盖上。推行火葬后,直接把遗体抬到殡葬车里,鸣鞭送行,路上丢纸钱,把遗体推进炉里时,亲生人会喊:“××,快跑,火来了。叮嘱亡人避火。骨灰装在骨灰盒里或罐子里,现在,一般都是火化后将骨灰盒放在棺材里,也算“入殓”。

2、封棺。是丧事中最为重要最为隆重的一环,请道士念经,旧时,富人家还要观灯,做斋。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破四旧,多以生产队为单位开个追悼会,80年代后又用道士,本世纪有的人既用道士,又开追悼会。

封棺前,要请道士看日子,定时辰,特别是办孝服,孝服由穿在身上的孝衣、搭在头上的头巾和孝鞋三部分组成,白色,孝衣不锁边,不缝扣子,长至脚跟。头巾,孙子辈的为红色,重孙辈的为绿色,孝子着孝服用单股粗草绳拦腰系住,搭头巾时,先在较窄的一边两角系上“麻”,将这边从额前包过,换到脑后用“麻”系住,这就是“披麻戴孝”。服孝期间,男人不准理发,女人头上不戴花,一直到满七。

道士提前来,做灵牌、安位。如果亡人还有长辈,灵牌纸就用蓝色,写表文,向天界、地府报告死者的籍贯、姓名、生卒年月、生平简介,跟介绍信相类,写孝单,对在世的家族成员、姻襟表亲,姓甚名谁,与死者的关系,由亲到疏,一一登记造册。缠“杖”,就是“哭丧棒”,竹棍或木棒,长1尺5寸左右,缠上白、红、绿三色纸条。

扎幡 封棺开始,道士换上法衣,就是戴上礼帽,穿上黑色的长褂,孝子孝女们穿上全套孝服,男子手执哭丧棒,所有参加葬礼的人(包括出力的、放炮仗的)都戴上头巾,焚香烧纸鸣鞭后,道士边敲锣边念经,(较富裕的人家要用多个道士)。孝子多次跪下、爬起,念完“孝单”,便放炮封棺。封棺毕,便是出殡,一般为12人,或16人,主家发毛巾或力士鞋,出殡前要备好龙杠,放好“力”,开好井,备好下葬的石灰,封棺一结束,出力的头扎白巾,一涌而上,一声“来呀,喔呵呵。”将棺材捧至堂外,扎好龙杠(上乡是抬丧,龙杠扎在棺材下边;下乡是拖丧,龙杠在上),长孙骑在棺材上。

3、出殡送葬。引路幡走在最前面,接下的是祭轴挽幢,孝子伴棺两侧,碰上沟坎挡道要下跪行礼,亲友跟在棺材后面,最后一个是丢纸钱的。最近20年,走在前面的引除引路幡外,还有花圈;旧时只打锣,现在是吹洋鼓洋号。 出殡路上,出力的都要触角,说是越“触”越“发”,“触角”时孝子要下跪,不“触角”主家会不高兴。现在,大多数人家要游柩,就是抬着棺材故意绕远,棺材经过人家门前,都会“接香”,孝子要向“接香”人家跪叩大礼,给礼品,现在一般是一条毛巾,一包香烟。现在,出力的人会“敲杠”,向送葬的亲戚朋友要点钱,这种作法不带普遍性。

下葬有很多程序。

暖“井”,摆“王“字,抢“暖盘”,道士“喝断”,然后才封土掩埋。上世纪50年代以前,有的人家对老人的棺葬先停葬。两三年后正式下葬,叫“葬坟”。下葬后的第三天复土(又叫“峦坟”),子女们要带着工具,把新坟堆高堆大一些,讲究的人还在坟上栽两棵松、柏,对老人的新家进行整理。

4、送油和叫茶。亡人离世的当天晚上,孝子和亲属要去村土地庙送油,带油把和草墩子去,草墩子中间穿根棍子。烧香纸放爆竹后,从原路回家,连续两次。叫茶在第三天晚上进行。打扫整理亡人房间,床要铺平。先去土地庙,烧纸放鞭后,孝子带头呼叫三声:“××回来喝茶”,其他人随之,返回后,分别在灵位前、房间里、堂屋里,凡是亡人在世时生活的地方,都要放上茶碗加茶;最后一次在家里大门口,孝子抱着灵牌要梯子上呼叫,进屋后,将所有的茶碗倒满。

5、做七。七天为一“七”,共七个,

一、

三、

五、总四个“七”要请道士“做七”。“五七”由出嫁的女儿做,以女儿为主,请亲属吃饭,所有开支由女儿承担。“七七”之内,孝子不能进行理发、修面打扮自己,不能参加如看戏之类的娱乐活动,不能去三朋四友家串户和交游,这叫做“守七”。如果七个“七”中,没有一个碰到农历日期中缝七的日子,孝子们要为父或母出去讨“七”,穿上全套孝服,手捧笸箩,挨家挨户乞讨钱米,给亡灵做“七”。

满七之后,一切都恢复正常生活。孝子要“叫饭”,一日早、中两餐,直到灵位“上祖宗”为止。“上祖宗”就是请道士把安在家里的“灵位”请到祖宗牌位上,亡人从此成了祖宗。老父老母要在家座位三年才“上祖宗”,年纪稍轻的一年就“上祖宗”。老父老母在“上祖宗”之前,还要做百日、做周年。

6、烧馨香。新年的正月初一至初三,亲戚朋友到亡人灵前烧香,主家年前要买灵屋,写好挽联,旧时,老父老母要在家座三年,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黄纸,第三年用绿纸。现在大多数人家只贴一年。后两年干脆什么都不贴。烧馨香的东西不准带到别人家。

(二)非自然死亡

丧规有:不到死亡年龄的,小伢叫夭折,跑了。父母虽然伤心,但前来劝慰的人却是咬牙切齿,骂死孩子是“扯谎(黄梅话读“拆呸”音)的”、“游河僧”,简葬之。“死于非命”的,吊死的要请道士解吊,“烧梁”把亡魂解救出来。溺水死的要“接亡”。就是请道士从水里把亡灵度上岸,接回家,女人难产或月子里死的,澡盆、雨伞、梳妆盒都要送到坟地。 丧葬禁忌;在外面死的人不能进屋。时、日相克的出殡时回避。棺材从堂屋抬出放下及棺材放到墓穴时刻要避开,不能让棺材压着自己影子。出殡时,不能在他人门前停棺,不能走回头路,不能走错道,打引路幡的不能回头看。墓穴不干上、为欺邻。产妇死不进祖坟山,不能埋在路边。

(三)丧葬新俗

近20年遗体大都经过火化。戴黑纱替代披麻戴存,骨灰盒存放公墓。曾有一段时间,开追棹会代替道士封棺。

追悼会的仪式是一般是:(1)某某某同志(大人)追悼大会现在开始;(2)奏(放)哀乐、鸣鞭;(3)全体肃立。(4)向某某某同志(大人)遗体致敬,三鞠躬。(5)默哀三分钟,默哀毕。(6)献花圈。(7)致悼词。(一般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歌颂其美德,激励后人)。(8)代表讲话。(9)亲朋故旧宣读祭奠文字。(10)主持人宣读唁电、唁信和送花圈、挽幛者名单。(11)家属代表讲话。(12)礼成。(程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

第二篇:黄梅

黄梅——中国佛教禅宗重要发源地 发布日期:2011-06-13

1、丛林兴衰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印度,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传入中国,东晋时传入黄梅。东晋咸和年间(326—334),高僧支遁(204—366,陈留在今河南开开封市南)游历江南后,来黄梅蔡山首建江心寺和摘星楼,并在寺前栽种白梅一棵(世称“晋梅”,又称“二度梅” )。东晋著名高僧慧远(334—416,佛教净土宗创始人)在主持庐山东林寺时,曾与大诗人陶渊明结友渡江北上,到黄梅创建张家湖柘林寺。梁武帝时,印度高僧菩提流支来黄梅广福山董家城创建“菩提寺”,后卓锡于多云山广福寺。不久印度高僧千见报宝掌和尚来黄梅紫云山创建道场,后人称为“老祖寺”。佛教禅宗四祖道信继承三祖僧粲衣钵,于唐武德七年(624)春,来黄梅双峰山(亦称西山)创建“幽居寺”,现称“四祖寺”。在道信住持下,修建殿堂阁楼达800多间,名胜古迹80多处,僧众一千多人,是当时中国佛教寺观规模最大、僧徒最多、香火最旺、声誉最高的名刹之一,也是全国首聚僧众集体定居传法,过团体生活,实行农禅双修的典范寺院。历代有许多大德高僧、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中外游客,慕名前来浏览朝拜,并留下无数题额和诗篇。禅宗五祖弘忍,承四祖道信衣钵于唐永徽五年(654),从西山来到东山,创建“禅定寺”,后名“东山寺”(亦称东山禅寺,现称五祖寺)。在其极盛时期,修建殿堂楼阁达1000多间,僧徒1300多人,轰动华夏,“四方清益,日逾千计”,香火十分旺盛。

黄梅佛教最盛时期是唐、宋。唐代全县各地大兴土木,立宇造像,出现“十里三座庙,无路不逢僧”的盛况。全县有寺、庙、庵、堂、阁等约400座,(其中黄梅县城周围就有30多座),僧尼2000多人。全县 2.9万多人,约有2万人信奉佛教。宋代,黄梅佛教又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南宋高宗赵构称帝,大力弘扬佛教,大光宝刹,黄梅庙宇亭阁,星罗棋布。据统计,全县有大小寺庙500多座,僧尼3000多人,庙田、山林8万多亩,收藏佛经典籍3000多卷。宋末因遭兵灾,寺庙毁坏严重,香火萧条。元朝崇尚佛教,黄梅佛教又获生机,各地被毁的庙宇重新修复,法席再振。元末遭兵灾,大部分殿堂被毁,僧尼被迫还俗或流落他乡。明朝,太祖常称释迦之道,佛教再度兴起。全县被毁的庙宇大部分又修复一新,计400多座,僧尼2000多人。正德年间(1506—1521),部分寺庙又遭兵灾被毁;嘉靖年间(1522—1566),又整修一新。特别是万历年间(1573—1619),佛教出现兴旺景象,各地寺庙不仅得到修复,不少进行了扩建,后又被毁。崇祯初年,各地寺庙,再次修复。明末战争频繁,几经劫火,香火萧条,僧尼逃散。清朝既崇儒重道,又尊崇佛教,全县各地庙宇又得到修复。其中康熙年间比较兴盛,计有大小寺庙460多座,常住僧尼3000多人。咸丰四年(1854),各地寺庙又遭兵灾。同治年间又陆续重建,到清末香火还比较旺盛。民国年间,全县庙宇几经劫难,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屡遭国民党军队的破坏,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县仅存破旧不堪的寺庙的寺庙100多座,常住僧尼约500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并先拨款维修一些重点寺庙。佛教界人士提出爱国爱教与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主张,组织僧人开展学习和生产运动。经地土改,寺庙废除了地租剥削,有劳动能力的僧尼,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或社会服务工作,逐步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经过民主改革,寺庙废除了封建特权,使很多僧尼陆续返回,过上正常的宗教生活。1958年“大跃进”时,全县有些寺庙、庵堂被改为工厂、学校、医院、商业用房或职工和居民宿舍,寺庙个数减少。新中国成立初期,县城内有寺庙庵堂8处,僧尼6多人,至60年代仅存3处。这些寺庙的老幼僧尼,均依靠国家付给的寺庙房租定息维持生活。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左”的思想干扰,正常的宗教活动被禁止,部分寺庙被封闭,不少佛像、经典、法器被砸烂或焚毁,大部分僧尼被迫还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政策又得到落实,僧尼纷纷返回寺庙,修复庙宇,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黄梅五祖寺被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国家先后拨款500多万元,募化1000多万元,修复和兴建了一批殿堂楼阁,使五祖寺、四祖寺等一批寺庙面貌一新。

新中国成立后,佛教工作基本由县委统战部管理。1984年8月,成立“黄梅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负责管理全县宗教事务。

2、禅门法要

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史称菩提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但是禅宗并不是从印度传来的。印度佛教中并没有一个禅宗的派别,也没有哪一个派别在思想和实践上与禅宗一样,禅宗完全是中国佛教的产物。达摩传道二祖慧可,慧可传三祖僧璨,一直是采取“一僧一庵,一衣一钵,随缘而住,不恒其所,行无轨迹,动无彰纪,诲以禅教”的游化乞食为生的传统戒行方式修炼。这个时期没有也不可能形成宗派,从禅学理论和教派源流上说,只能虽中国禅宗的前身。禅宗真正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有影响的宗派体系,则是从四祖道信晚年住西山时开始的。道信改革达摩以来的传统戒行禅法,推动印度禅中国化,并逐步发展成为宗派,使西山成为声誉最高的名刹之一,出现了“诸州学道,无远不至,日以数百,月以数千”的辉煌局面。为了保障僧众集体修禅,他极力创导农禅并重的禅风,告戒弟子“努力而坐,坐为根本,能作三五年,得一口食塞饥肠”。这充分说明道信大师及门徒,不是靠官府供给或施舍来维持生计,而是自耕自给,自食其力,这样,不但解决了僧众吃饭问题,而且还有助于僧众养成劳动习惯,锻炼体质,弱化对社会的依赖意识,减轻百姓负担。道信的禅学理论高深。他积极主张戒修相兼,楞伽经和般若经相解,渐修与顿悟相连,从而把禅宗理论推向一个新阶段,使其门徒渐渐地发展形成为一个僧众团体,具备一个宗派的基本条件。

道信在选择法席继承人问题上,慧眼识中眼随他二十多年的弘忍。唐永徽二年(651),道信将衣钵传给弘忍,是为禅宗五祖。弘忍是一位富有很深禅学理论造诣而又重于实践的禅门大师。他继承和发扬了四祖道信提倡的定居传法,农禅并重的禅风,广开禅门,接引众品,集徒数千,影响很大。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对达摩的禅法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唁张“即心即佛”、“见性成佛” 的顿司修持观。改革传统的繁琐禅修方式,创造出一套最易为下层人民接受的简易通俗的禅学理论。他的专著《最上乘论》是中国禅宗第一部理论著作,为开创“东山法门”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禅宗在中华大地广泛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为禅宗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禅门后继将他的禅法称为“东山法门”。“东山法门”是禅宗形成的标志,在佛教史上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座里程碑。

“东山法门”的禅学理论和实践的特征是:

(1)有独特的理论基础。“东山法门”时期的禅学理论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其独特之处,一是深化了“心传”理论。“即心即佛”,“无须外求”“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这是弘忍禅学思想的基础。二是发展了禅修理论。弘忍的《最上乘论》,对禅修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他认为禅修过程是一个不断舍妄归真的过程。他只强调守心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他把“行住坐卧”,一切劳作都看成是禅的修行。“守本真心”,万变不离其宗,是他教人入道的要门,也是他禅学思想的核心。三是革新了顿悟的理论。他指明顿悟是探索持的必然归宿,没有顿悟,修持就失去目标。顿悟的目标是“得自本心”,“见自本性”,因此东山时期的顿悟说,较之以前几代祖师在内容上有新的突破。四是创立了“明心见性”不说理论。即“心、性、佛”的概念交通为一,无须长期的修行,只须明心见性,就能顿悟成佛。这是弘忍“东山法门”的要旨。

(2)有规模宏大的传法基地。道信和弘忍创建的规模宏大的四祖寺和五祖寺,为中国禅宗的形成提供了稳定牢固的传法基地。十方丛林、天下名刹,全国各地的求法者十之八九自东山禅匠传任。出现了“中国无寺不禅,禅世门徒发源于东山”的局面。可见当时山已成为天下禅门的中心,为后代禅宗门徒按照禅宗的规定和风格,集居传法,弘扬禅业,起了典范作用。

(3)有一套得力的弘法措施。五祖弘忍继承和发扬四祖道信的禅风,进一步对禅门的旧习和教规、教义进行大胆改革,采取重大举措:实行农禅并重,走自食其力的发展道路,为过团体习禅生活、定居传法、“农禅双修”创造条件。其意是使禅修者不限于寺院那样的特定场所。可以贯穿于全部日常生活之中。坐禅是行禅,劳作也是行禅。他的这种主张是对禅学理论的发展,深受广大禅众的拥护和官府的赞赏。尤为重要的是在法嗣承继问题上,他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旧习,不依众意传衣钵于上座神秀,而潜授顿教和衣钵于行者慧能,表明弘忍重顿悟而不重渐悟,这创建和发展禅宗开辟了一条光辉的道路。

(4)有一个独立的组织体系。禅宗之所以能形成发展,长期兴而不衰,就是因为有一个独立的组织体系在发挥重大作用。禅宗初祖达摩将印度禅学传入中国,经慧可、僧璨传播,有所发展。至道信有大的突破,至弘忍则轰动全国,传到国外,传法门徒数以万计,涌现出一大批弘扬禅法的俊秀门徒,组成庞大的组织网络,以五祖寺为中心,分布全国各地。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宗派能像禅宗那样门徒之多,骨干之优秀,庙宇林立,分布地域之广,影响之大。更为突出的是,弘忍大师培养了十大优秀门生,分为七家:一南宗慧能,二北宗神秀,三嵩山老(慧)安禅,四资州智诜禅,五南山宣仆念佛门禅,六潞州法如禅,七江宁法持禅,其中慧能和神秀两大师,对禅宗的传播作出的贡献最大。他们继承“东山法门”,创立南北两宗,门徒发展至数十万,组成庞大的传法队伍。慧能创立的南宗又分五家七宗,传遍神州大地及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至今不衰。

“东山法门”的创建,标志着中国禅宗的形成和壮大,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佛教界人士一致公认“中国化禅宗,初创于道信,形成于弘忍,发展于慧能”。黄梅四祖寺,特别是五祖寺是中国禅宗的发源地。

3、佛事活动

佛事活动种类繁杂,一年四季都有,主要是:

浴佛法会

又叫佛生会。相传释迦牟尼诞生于农历四月初八日,黄梅每年各寺庙都要于这一天举行隆重法会,纪念佛陀诞生。此外二月初八为佛出家日,二十五日为佛涅槃日,腊月初八为佛成道日,各寺院都举行纪念仪式。特别是腊月初八这天,寺庙用大锅煮腊八粥,很多信徒都千方百计赶到寺庙来吃,据说吃了可以消灾延寿,现已成为黄梅民间风俗习惯。

观音会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菩萨诞生日,六月十九日为观音菩萨成道日,九月十九日为观音菩萨出家日。这三天,黄梅各寺庙都要举行隆重的法会,信教群众成群结队前往寺庙烧香,礼拜观音菩萨。尤其是二月十九日参加法会的人最多,有是寺庙达数万,十分热闹。

四祖、五祖庙会

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和十月二十三日,分别是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诞生日,届时寺院举行盛大的庙会。住持僧率全体僧众及信徒居士集结在祖师殿或真身殿,鸣钟击鼓,焚香礼祖,念佛唱经。鄂、赣、皖三省邻县,很多信教群众像过节日一样浓妆打扮,成群结队前来参加庙会,整个西山和东山人山人海,一片欢腾。庙会渐渐地形成既是佛教盛会,又是物资交易大会,在黄梅长期流行。

传戒法会

四祖寺和五祖寺历来为中国原地区佛教传戒中心,千百年来,前来西山和东山受戒的门徒达数十万人,遍及国内外,历代佛教门徒以持四祖和五祖之戒为荣。

祈祷法会

四祖寺和五祖寺每年都要在寺庙举行祈祷世界和平法会,祝愿世界和平,祈祷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赈灾活动

黄梅是水旱灾害多发地区。若遇到水灾和旱灾,四祖寺、五祖寺的僧人都积极捐钱赈灾,救济受灾百姓。若遇大灾,全县各大寺庙还要举行施粥活动:每天煮一大缸粥,放在庙门前,供过路的灾民食用。寺庙还出资兴办学校,招收邻近贫穷百姓子女和孤儿入学,学费由寺庙支付。

另外,四祖寺和五祖寺每年还要举行达摩忌,缘日拜,圣节,三元放灯,端午节,重阳节,年节,大斋会,结夏,五参,朝夕二座等佛事活动。

4、地位影响

黄梅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禅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唐代以来佛教的主流,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称“蕲黄禅林甲天下”,“大事问黄梅”就是例证。

历代封建统治者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而提倡和扶持佛教。黄梅不少寺庙的修建,都受到历代帝王的加封和敕建。唐贞观十七年(643),太宗三次派使者到黄梅四祖寺迎道信入宫,加封国师,就殿供养,均被推辞。第四次诏以“若禅师不来,斩头将来”相威逼。道信“秉金刚之道力,坚铁骨而孤骞”,引颈待刀,不面君颜。太宗感其志坚,下谕嘉慰,并赐紫衣。其弟子弘忍,受其衣法,是为禅宗五祖。另一弟子法融,行其允许,自成一家,称牛头宗第一祖。道信坐化后,因其生前“瘥疾之功著异”,唐大历九年(774),代宗追谥为“大医禅师”。弘忍于唐永徽五年(654)离西山,到东山创建道杨,开坛说法,创立“东山法门”,佛法大宏。出其门下的徒高僧不下百人,其嗣法弟子,不仅有慧能和十大弟子,见于史册的名徒高僧还有28人。他们各化一方,遂使东山法门传播全国,乃至海外。 五祖寺的香火历来十分旺盛,敬香的人年以数万计,香宾遍及本省和安徽、江西两省的大部分县市,还有广东、广西、湖南、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等省香客、信徒络绎前来朝山拜佛。

历代游五祖寺的名人众多。唐代有宰相裴度,诗人白居易、张祜,茶圣陆羽。宋代有诗人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元代有丞虞集。明代有康王朱远绍,荆王朱维庭,兵部尚书汪可受。新中国成立后,有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4.12.13),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1978),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1984.12.13),武汉军区司令员张才千(1978),国家经委主任张劲夫,新华社社长穆青(1983),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陈康(1985.5),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赵辛初(1985.10)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日本著名作家水上勉(1979.6.7)等前往浏览。

东山法门的禅学思想,由道信酝酿,弘忍创立,经慧能进一步发展,形成中国独特的佛教哲学理论,对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有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唐宋以后的哲学家,无论哪一派都受到禅宗心性论的影响,连反佛的儒家正统人物,也因受禅学家思想的影响而投到禅宗门下。晚唐思想家政治家裴休就是如此。宋明理学,虽以孔、孟(孔丘、孟轲)之道为本,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禅学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的。程(颢、颐)、朱(熹)理学与弘忍禅学在哲学基本观点上是一脉相通的。宋人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提出“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使其成为后世封建统治阶级所取法的官方哲学。晚清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改良派人物,在不同程度上都以禅宗的慈悲、平等、无常、无我,普渡众生的思想武器与封建顽固势力作斗争。

禅宗对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也十分深广,如禅对诗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禅写诗、以禅读计,以禅评诗三个方面。此外,禅宗思想对中国绘画、雕塑、语言文字、建筑、音乐、舞蹈、风俗等诸多方面都十分广泛的影响。

(来源:《黄梅县志》)

第三篇:黄梅调‘春晓’

文档仅供参考

大班艺术教案 黄梅调‘春晓’

活动目标:

1、感受黄梅戏曲调清新婉转的特点。

2、学习用“填词”的方式改编戏曲,并能尝试为新词创编带有戏曲特点的动作。

3、萌发幼儿喜爱黄梅戏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黄梅戏《打猪草》中《对花》选段的原唱及伴奏音乐。

2、供幼儿学唱歌曲的图谱。

3、黄梅戏《打猪草》的表演视频。

4、幼儿已听过黄梅戏曲调。

5、幼儿已熟悉掌握多首五言古诗。

活动过程:

一、听黄梅戏

放录音《打猪草》选段,让幼儿感受原曲。

1、小朋友,这是一首什么曲子?(黄梅戏)

2、黄梅戏是什么地方的剧种?(安徽)

3、这段黄梅戏的名字叫什么?(《打猪草》中的《对花》)

4、你们喜欢听吗?为什么觉得好听呢?

(幼儿自由讲述,引导其感受黄梅戏的特点:抒情、优美、流畅、动听、委婉清新、细腻等。)

二、哼唱黄梅戏

1、你们想看黄梅戏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吗?如果你发现里面有你熟悉的地方就大胆地跟着哼一哼,好吗?(欣赏黄梅戏《打猪草》的表演视频。)

2、恩,小朋友学得真像!现在石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唱。(跟着伴奏音乐哼唱“啦” 。)

三、学唱黄梅调《春晓》

1、教师填词范唱黄梅调《春晓》

看你们唱得这么高兴,我和徐老师也来一段,欢迎吗?听听我们唱的和刚才《打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猪草》中的《对花》有什么不同。(曲调一样,歌词不一样。)你喜欢哪一句?

2、学习歌词

a、出示图谱,师:看,石老师唱的歌词在这呢!我们一起来把《春晓》朗诵一遍。

b、师:在唱古诗前,我还唱了一句话,你们听出来了吗?(学古诗,唱古诗,我们一起来,唱古诗。)最后一句唱的什么?(的儿喂呀,的儿喂呀,的儿喂呀,的儿喂呀喂尚喂。)

c、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d、配上音乐朗诵歌词。

e、男女对诵歌词。(按红色、蓝色男女对诵)

3、配上音乐学唱黄梅调:春晓

a、现在我们来跟着音乐唱一唱吧。(幼儿跟琴慢速学唱。)

b、跟着音乐伴奏演唱。

c、师生对唱。

d、幼儿分组对唱。

四、鼓励幼儿为古诗创编表演动作。

a、我们欣赏的这段黄梅戏有几个人唱啊?(两个)男的叫生,女的叫旦。他们在演唱的时候,一边唱还一边怎样的?(做动作)那你们刚才欣赏的时候有没有学到一些漂亮的动作呢?

b、好,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遍,一边看一边学,好吗?(幼儿随意站位,边欣赏录象,边学动作。)

c、请幼儿上台示范动作,大家学。(学动作时,念唱古诗,提醒女孩子可以用手帕做道具。)

d、有了漂亮的动作还应该有音乐配上,来!我们一起来表演。(随音乐表演黄梅调:春晓)

五、幼儿配对表演黄梅调:春晓

1、教师演旦,幼儿演生对唱表演。

2、女小朋友演旦,男小朋友演生,自由组合表演。

六、结束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今天我们把古诗《春晓》编到黄梅戏里去了,喜欢吗?我知道你们还会很多古诗,下回我们再一起来编一编,唱一唱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大班 愉快的小菜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说、唱、表演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乐感、节奏感及喜欢乐于参与音乐游戏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用形象的动作表现歌曲。 难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觉,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小菜园图片、琴

四、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根据我们正在进行的“多彩的秋天”下“秋天的蔬菜”小主题预设的。前期,我们已经进行了秋天的树叶、水果、郊游等环节,幼儿已经对秋天有了许多的经验,本次活动前面我们也学习了两首歌曲,幼儿对音乐元素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旨在从音乐节奏、演唱的声音、表演的动作等方面对幼儿的音乐能力进行提高,并在其中整合语常活动、生活活动及根据本班情况适时的进行规则意识的提高等。希望能在活动中幼儿的反馈能够给大家一定的价值。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节奏训练]——[表达表现]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前两天我们去买菜做了蔬菜汤,蔬菜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歌表演《蔬菜汤》

1)幼儿集体演唱,指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

2)分声部分角色演唱,注意副歌的适时进入,声音的和谐。

(二)、节奏训练:

小白兔要带我们去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

1)脚 脚 脚 脚,手 手 手 手 要求:整齐,动作协调。

2)脚手手手,脚手手手 指导幼儿思考:怎样走不会跌倒?(左右交替换着走)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三、表达表现: 表演唱《小兔的菜园》

1)小白兔带我们来到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出示菜地图片铺在地上。幼儿角色扮演小白兔 2)小菜园有什么?我们要做什么动作?

根据歌曲和幼儿共同设计小白兔的动作。第二段引导幼儿将翻土、种植、浇水、除虫的动作表现出来。

3)我们要把菜地怎样设计才不会踩坏蔬菜? 和幼儿共同设计菜地的摆放。

文档仅供参考

第四篇:走进黄梅戏

《走进黄梅戏》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戏曲欣赏: 《夫妻观灯》 念白练习:《打猪草》

戏曲学唱及表演练习: 《夫妻双双把家还》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黄梅戏的部分知识;

2、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表现手段;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片段,并能够适当表演; 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材分析: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黄梅戏《打猪草》由“二小”组成,人物是陶金花、金小毛,一个打猪草一个看竹笋。陶金花在打猪草时.拔草用劲过大,不小心碰断了金小毛家两根竹笋,慌忙用草将笋盖上,这时,在树上看笋的金小毛看见了,认为她有意偷笋,踩破了她的篮子。小姑娘哭着拉他去见妈妈,要他赔篮子。金小毛无奈,将舅母让他买盐的二百文钱赔她,她知道底细后不要金小毛赔了,说:“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金小毛又把断了的竹笋一起送她,陶金花提不动,又帮着她送到家里。一路上边走边唱盘歌《对花》,什么花都问遍了,终于回到家中,金花妈妈不在家,金花打了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招待小毛,小戏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在封建礼教统治森严的情况下,男女青年这种自由交往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剧中所表现的青春的活力、逗趣的语言和优美的曲调,使人如沐春风,具有亲切感人的魅力。《打猪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毫无造作,从唱词到表演都再现了生活的真情,犹如田野吹来的风,清凉爽快,沁人心脾。 《夫妻观灯》中的王小六和王妻,两人在正月十五去看灯,只见人山人海,各种花灯造型惟妙惟肖,场面好不热闹。一路上夫妻俩说说唱唱,历数各种灯名,描述各种观灯人的不同神态,十分生动风趣,整场戏表现了表年农展丰收后的喜乐心情和生活情趣。观众看了有亲切感。 《天仙配》本片根据同名黄梅戏改编。云海深处,玉帝的小女儿七仙女在仙宫过着孤单寂寞的日子。一天,大姐等姐妹七人去拨开云雾,见到人间男女婚嫁、勤劳耕作的生活,十分羡慕。七仙女看到为葬父而卖身为奴的董永忠厚老实,遂生爱慕之情。下凡后,七仙女与董永结为夫妻。为赎丈夫,两人同去傅员外家做工。做工期满,夫妻返家过着幸福的生活。天庭知道七仙女私自下凡,将七仙女捕回天庭,董永痛不欲生。这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叙述了七仙女下凡的曲折经历,融合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向往美满爱情的善良愿望,以及对封建专制统治者的仇恨和控诉。在美丽动人的七仙女和勤劳忠厚的董永这两个形象身上,集中了劳动人民的高尚品格,体现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该片的一些经典性唱段,饮誉长久,流传不衰。音乐和舞蹈、特技和神话描写的自然结合,为本片添加了浓郁的艺术气氛。该片参加 1954年华东区戏曲会演,曾获剧本奖、导演奖、音乐奖和优秀演出奖。饰演七仙女、董永的演员严凤英和王少舫,均获演员一等奖。本片还曾获1956年文化部颁发的优秀舞台艺术片二等奖。[ 教学重点:通过学唱黄梅戏、创编等手段初步了解黄梅戏这个剧种。 教学难点:黄梅戏装饰音的演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道具、自制课件,微机室,表演台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黄梅戏知识及其中《天仙配》《夫妻观灯》相关内容。

2、教室里面放一些戏曲演员的用品。戏服,戏冠等创设出情境。 教学过程:课前在教室里播放《对花》 发放歌谱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 欣赏《夫妻观灯》 5分钟

1、说内容

师:这节课老师先给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看完后告诉老师这段唱的什么? (生答:看花灯时十分热闹拥挤,描写不同观灯人的神态) 师:说的真好![图片]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活动,老百姓在元宵节的晚上全家都要到街上看花灯猜灯谜。虽很拥挤,但阻挡不了人们看花灯的热情! [显示歌词,带学生读一读]

2、说表演

师:你觉得演员表演得怎么样?(真实活泼)我们也站起来表演看灯人的神态,比比谁学的像。(师生表演)

3、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表演的比老师好!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戏吗?这是黄梅戏《夫妻观灯》的片段。

(生答,老师出示课题) 师:你会唱黄梅戏吗?你了解它吗?(生答) 师:我们安徽有天下闻名的黄山和黄梅戏,并称“二黄”。做为安徽人,你们感到骄傲吗?我们更要了解安徽的文化,当有外地朋友来,你可以自豪地向他介绍咱们安徽的黄梅特色啊。对不对。那我们赶快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三、黄梅戏方言特色 [教师边演示边介绍] 5分钟

师:黄梅戏原名“黄梅调”。 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就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等地。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以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用安庆地区方言去唱和说。咱们同学有会说安庆话的吗?老师会说但说的不是特别地道,我给你们请两位小老师。

(观看视频《打猪草》) 师:他们说什么呢?这是黄梅戏《打猪草》中的^对面,在戏曲中这叫“念白”,老师给你们解释。[教师解释后教学生说陶金花的“念白”] 师:老师来演金小毛,同学们演陶金花。(教师和学生表演) 师:同学们说黄梅戏念白还真是像模像样的呢!说明大家很聪明!很有语言天分!

四、欣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并学唱第一段 20分钟

1、介绍背景 初听

师:黄梅戏最为大家熟悉的演员或者是剧目你们知道有哪些吗?最为大家熟悉的《天仙配》中的两位主角严凤英和王少舫老师可以说是黄梅大师。下面三位是继他们之后的杰出的表演艺术家。

黄梅戏中的很多故事都是表达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向往美好感情的愿望。

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听过的吗?黄梅戏《天仙配》就是根据《牛郎织女》的故事改编创作的。

[出示图片、播放《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伴奏] 师:我来请咱们班说故事最好的同学来讲故事。 想听听他们一路唱什么吗?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视频] 以上就是《走进黄梅戏》音乐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五篇:黄梅五小安全自查报告

“安全大于天,生命重如山”这是我校从领导到老师的一条坚定信念。学校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坚信师生安全事关稳定大局、责任重于泰山。开学初,我校开展了办公室、教室、食堂以及教学设备设施等全面性的安全工作大检查。进一步贯彻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现将我校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校园安全工作自查

1.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及落实方面自查

制度是落实的保证,我校力求做到完善规章,明确岗位,职责分明,严肃纪律,责任到人。制订并不断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多项应急预案,建立了安全工作档案。学校实行了领导、教师值班制度,制定了学校安全检查督导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使学校安全教育活动制度化。 2.门卫管理方面自查

我校有详细的门卫值班管理制度,有专职人员进行24小时不间断门卫值班,对来校人员、车辆进行出入登记,落实良好;有完善的巡查制度及足额的保安人员,统一配备了服装,警用器械;从周一到周五,天天有校级领导带班,中层领导值班,在学生就餐及上学、放学等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重点时间段进行值班。有力的保障了校园内无安全事故发生。 3.饮食管理方面自查

学校食堂有健全的一系列制度,落实详实。炊管人员均持健康证上岗。食堂设施配备良好,操作间及餐厅整洁卫生,食品采购、加工全部定点,保证食物不过期不污染。学生饭菜实行每天留样,以备检查。学校饮用水水质合格,饮用水质量无问题。

4.校舍安全情况自查

我校所有建筑物均为新建,不存在危墙,危房等安全隐患。每座教学楼两侧楼梯均设有上下楼安全提示,施工区域和教学区域之间设有隔离带。 5.学校周边安全情况自查

我校为新校区,位于城郊,学校周边不存在网吧和娱乐场所,学校周边安全状况良好。

6.学生乘车安全管理情况自查

我校一律不允许不具备营运资格车辆停放在校门口接送学生,同时定期组织开展以交通安全、乘车安全为主题的班会,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安全乘车,平安返家。

二、存在的主要不足

1、交通安全:校前道路窄小,停靠车辆多,造成学生出入不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每天上放学由于各种车辆随意停放和交错运行,常常造成胡乱堵塞的恶劣局面,人人怨声载道。再加上路面没有硬化,一到雨天,便泥泞不堪,一不小心滑到和满身污泥是常有的事。

2、校医:学校没有医务室,没有专业的校医,必要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医护作用不明显。

3、校园周边环境:有一些流动小摊贩到学校路口销售小吃食品,占据本就窄小的道路不说,还给学生的饮食安全带来了风险和隐患。

三、应对的措施及办法

1、加强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强化自查、自管力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按各自分工负责好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强化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如《安全教育制度》、《校舍及财务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安全工作报告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使具体行为人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操作,对存有不安全隐患的地方要求专人控管,做好预防工作。

2、对学生强化安全教育。开学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自救自护常识的培训,让每一位学生都掌握一定的安全自救自护知识;日常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出黑板报、班主任晨会、夕会、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红领巾之声等形式,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渗透,班主任利用每周一活动课时间上一节生命健康和安全教育课。加强对学生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的实际培训。

3、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层层安全责任追究制。每学期,校长与分管副校长、班主任签订责任书,明确职责,提高责任人的安全责任意识。

4、加强值日检查和监督指导。每天值周领导、值日教师不间断地巡查,维持课间秩序,指导学生行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实行“值日护送”的安全管理措施。学校门口道路、车辆嘈杂,学生往返途中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为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实行“值日护送”的安全管理措施,每天都安排学校值周领导和校保安一起在校门口值班,疏导车辆、人流,维持秩序,护送学生过马路。

6、进行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学校每期定时组织人员对教室、楼道、消防设施设备、输电线路、实验仪器、多媒体设备等进行全面排查,杜绝安全隐患。

7、举行紧急疏散演练。针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以及学校教学楼突发火灾等紧急情况,我校每学期举行安全逃生演练活动,提高师生的防范自救能力,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8、实行错峰放学和分层去食堂就餐。避免全校学生一窝蜂集中带来的压力和安全隐患,确保放学和就餐有序运行。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黄梅风俗范文】相关文章:

黄梅县生辰风俗范文06-11

黄梅风俗docx06-21

黄梅介绍范文05-16

黄梅理工范文05-16

黄梅浅谈范文05-16

兰溪风俗范文05-16

风俗习惯范文05-16

国外风俗礼仪范文05-26

仙桃婚嫁风俗范文06-03

阿昌族风俗范文05-18

上一篇:海码课堂范文下一篇:红安事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