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风俗习惯礼仪

2024-05-04

捷克风俗习惯礼仪(精选8篇)

篇1:捷克风俗习惯礼仪

捷克人在穿着上比较讲究,正式场合都是西装或长大衣,天气寒冷时还戴帽,围较长较宽的漂亮围巾,妇女爱穿具有传统风格的黑色或深红色裙,一旦结婚,男子就把羽毛从帽子上摘下来。

捷克民族将玫瑰花视为国花,人们普遍忌讳红三角图案。受欢迎的谈话内容是体育运动等,不受欢迎的话题是政治问题和家庭琐事等。

每年新年开始,这里都要举行迎接新生儿的传统仪式。元月3日选出新年里的第一批婴儿公民,选中的将得到衣服和摇篮车等奖品。当地人的婚礼在教堂举行。这一天,新娘家门紧闭,等待由新郎及媒人所率领的迎亲队伍前来迎娶

篇2:捷克风俗习惯礼仪

捷克人认为可以没有好衣服,不可没有好风度。他们不但在与别人打交道时谈吐文雅,彬彬有礼,而且独处时也不随便,对举止轻浮的人非常讨厌,对公众场合搂肩搭背的现象也没有好感。

现代捷克人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姓和一个名,即姓,名各一词或一节,为了与自己同名同姓而且身份又相近者相区别,有人还要加一个中间名。称呼时,一般称呼先生小姐。见面行握手礼。

商务礼仪

捷克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它同世界上一百多家和地区有经济贸易联系,其具体外贸进出口业务由外贸企业负责。在当地进行商业会晤时,一般要提前多日约定。谈判前应有足够准备,谈判过程中应有耐心。

旅游礼仪

捷克千方百计发展旅游业,几乎所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都对旅游者开放,而且特别重视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他们待客彬彬有礼,喜欢不厌其烦地介绍这里的山川景物,名胜特色,历史掌故和风土人情,一般情况下可付给小费,或事先打听后再作决定是否付小费。

基本礼仪

喜丧习俗:

每年新年开始,这里都要举行迎接新生儿的传统仪式。元月3日选出新年里的第一批婴儿公民,选中的将得到衣服和摇篮车等奖品。 当地人的婚礼在教堂举行。这一天,新娘家门紧闭,等待由新郎及媒人所率领的迎亲队伍前来迎娶。

饮食习俗:

捷克人习惯吃西餐,他们吃早餐时,要有麦粥。而在晚餐时,一般都要有汤。但是,他们爱吃清汤,同时也特别爱吃用奶油做的各种点心。一般说来,他们在口味上与法国人相似,喜食以炸、焖烹的菜肴,同时他们也爱吃中国菜,尤其喜爱广东菜肴。在家里宴请客人时,往往会在请柬上注明“请自带餐具”。因此,客人须自带餐具赴宴。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特爱的酸白菜(Zeli)及沾酱,相当美味。捷克人嗜食肉类,水果蔬菜很少。捷克的国菜,可以说就是烤猪肉了(Knedliky及Zeli),炖煮的食品也是不错的选择。捷克人嗜酒,当地酿制的皮耳森啤酒(PlzenskyPrazdroj)相当知名,皮尔森啤工厂开放参观,爱酒人士不可错过。另外,摩拉维亚地区的葡萄酒也相当不错。捷克各地的Pub提供各式酒类,除了啤酒,还有梅子白兰地(slivovice)、草药苦酒(becherovka)等,都算得上口味特殊。

篇3:创新思路拓宽礼仪习惯培养途径

近年来, 学校积极开展礼仪教育, 培养他们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 礼仪教育的现状和实效是不容乐观的, 一些中学生不文明的现象屡见报端和网络, 引起广泛关注。人民网有一期以 “‘情侣’校园亲昵, 学校管理头疼”为题的特别策划, 报道了上海某中学两高中生在教室接吻等不文明现象, 诸如饭菜哗哗倒、红灯随便闯、草坪任意踏、墙上踩脚印、课桌刻情书……, 更是不胜枚举。

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学科, 它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 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堂虽然是学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但就礼仪教育来说, 单有思想政治课堂是远远不够的, 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 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所以, 必须拓宽礼仪习惯培养的途径,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让学生知礼仪, 习礼仪, 学礼、懂礼、用礼, 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为“礼仪之邦”再添光彩。

一、努力拓宽礼仪习惯培养的思路, 应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有一句话说得好:“眼睛所看着的地方, 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是的, 一个人能走多远, 取决于他能想多远。任何一件成功的事情背后都有一个正确的过程和方法, 更有一个正确的思路。要想高中生礼仪习惯培养取得实效, 必须从目标的确立, 方法的整合等方面着手, 拓宽思路, 积极应对。

1.确立高中礼仪习惯培养的层次目标

在高中礼仪习惯培养目标的确立方面, 不能用传统的“标准件式” 的统一目标, 不能按成人化的“超标”或“超高”的要求。我们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 确立高中生礼仪习惯培养具体明确的年级目标, 在每个年级目标中确立“底线目标”、“弘扬目标”、“追求目标”三个层次目标, 坚持从“底线”目标做起, 注重“弘扬”, 激励 “追求”, 完善礼仪教育目标体系, 使礼仪教育目标更贴近学生生活, 更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及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更具导向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2.提高高中礼仪习惯培养的可操作性

在高中礼仪习惯培养内容的确立方面, 要贴近学生生活实践, 研究探索、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训练活动方案, 力求具体而可操作, 就是说, 别人拿过来照着学、照着做, 一样能取得实效。在实施礼仪教育中, 我们根据各年级礼仪习惯培养的目标层次确定相应的内容要求, 并根据这些目标和内容, 制定了《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安排建议》, 分年级从教育目标、活动主题、活动形式等方面, 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以提高高中生礼仪习惯培养的实效。如高一上学期1—4周, 主题为“社交与合作”, 班会活动有:自我介绍, 我心目中的老师 (班级、同学、 朋友等) , 社交礼仪与规范, 人际关系与人格完善。还要以“礼仪”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举办报告会等。

3.采取多育整合的方法, 重视体验对学生礼仪习惯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纪教育等虽然在教育目标、教育基础、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都有所区别, 但在总目标上是一致的, 礼仪习惯培养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整合几大教育力量, 促进其协同与合作, 合力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具体方法方面, 我们要克服“注入式”或“填鸭式”的灌输与驯服的弊端, 不能把学生当成“我讲你听, 我导你行, 我令你行”的“机器人”或 “工具人”, 而是根据人的成长、发展和价值的诉求, 由“规训化”走向“人本化”。

人无时无刻不处在情感体验过程中, 这种或简单或复杂的情感体验过程也是人的内心世界的情绪过程。它是人对自己的需要、动机和爱好是否得到了满足及满足程度的情感体验过程, 这种体验对于学生礼仪行为的内化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关怀是道德成长的温床, 关怀式的礼仪教育注重实践、尊重学生的生命与感受、强调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以身作则的道德意义, 是一种能够切实培养礼仪习惯的礼仪教育。

二、努力拓展高中生礼仪习惯培养的新途径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为了向青少年学生施加德育影响而组织进行的各个不同方面的活动和工作。它是德育工作在教育对象那里取得效果的基本渠道, 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桥梁。高中生的礼仪习惯也必须从传统的教学途径、活动途径、班主任工作、家庭社会等校外途径中, 本着“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贴近社会”的“三贴近”原则, 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 努力拓展礼仪习惯培养的新途径。家庭和社区也要承担起高中生礼仪习惯培养的责任, 确保“三教合一”, 切实增强高中生礼仪习惯培养的实效。

1.礼仪课程引领

课程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 也是有效进行礼仪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是高中生礼仪习惯培养的主渠道。所以要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 努力构建充满生命性和时代性的校本礼仪课程, 通过课堂教学落实“知识与技能, 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使学生懂得古今中外礼仪知识, 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 习得基本的礼仪行为, 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同时, 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鲜活生动的案例, 进行有效的学科渗透, 并积极有效地组织好综合实践活动。

2.主题活动训练

百闻不如一见, 百见不如一试。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 不能仅靠说教, 需要依靠礼仪的践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加强高中生礼仪习惯培养的主要载体。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训练学生, 严格地、反复地训练。 定期组织主题班会、参观访问, 如参观外事部门、宾馆酒店, 让学生在活动中实地体验礼仪的重要性。

师生模拟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礼仪实践场景, 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 让学生习得礼仪。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礼仪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体验礼仪规范, 从而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3.日常生活渗透

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建设良好的礼仪环境,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日常交往, 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娱乐, 整个校园生活都是礼仪教育的课堂。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是学校引领老师和学生发展的旗帜, 是学校办学历史中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 也是学生礼仪习惯养成的土壤。外显的文化环境, 如庄严的升旗仪式, 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广告牌、标语牌等, 都是学生礼仪习惯形成的养料。而内隐的精神追求, 如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制度规范、校风班风学风、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等等, 都是培育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种子。我们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 构建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 形成优质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 以此促进学生礼仪素养的发展。

4.典礼仪式濡染

开学与散学典礼、毕业典礼、18岁成人典礼、重大节日喜庆典礼等仪式, 可以让学生习得良好的礼仪。在台湾的一所高中, 每年新生入学的开学典礼, 学校都会请所有的任课老师在主席台上就座, 而校长则站在主席台下, 代表背后的全体新生及其家长, 向主席台上的老师行 “拜师礼”, 共同表示对老师的敬爱。而每年的毕业典礼也举行“谢师礼”, 校长、毕业生和家长身着节日盛装, 共同感谢老师培育学生的辛劳, 使学生永远记住学校和老师的培育之恩, 并终身以母校为荣, 为母校争光。这样庄严肃穆的典礼, 给学生、家长和老师留下的印象何等深刻, 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5.家校、社校互动

高中生礼仪习惯培养也要做到“三教结合”, 避免“三脱节”和 “三不一”教育。“三脱节”即学校礼仪习惯培养没有得到家庭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有效配合, 家庭与学校未能达成默契, 也没有较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作保障。例如, 学校要求学生讲文明礼仪, 遵守社会公德, 而家长却不同步要求, 甚至做出坏的榜样:学校要求学生遵守交通规则, 家长却带着孩子闯红灯, 而交警也没能及时有效制止;学校教育学生不乱扔垃圾, 家长却让孩子随地乱扔果皮……“三不一”是指学校、 家庭、社会对学生礼仪习惯培养的要求不一致, 甚至截然不同, 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表现也截然不同。

学校开展礼仪教育, 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落实到社会生活中。因此, 学校应争取家庭、社区的支持与配合, 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当代高中生是祖国建设和民族振兴的生力军, 培养高中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从而把他们培养造就成具有崇高理想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代代相传。教师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 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引导者, 必须重视礼仪教育, 必须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全球各国、各民族的礼仪, 培育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文明素养和民族精神, 做“可爱的中国人”, 做“可爱的世界人”。

培养高中生的良好礼仪习惯, 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引导, 结合公民道德建设, 整合学校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教育, 充分认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努力创新思路, 探索新的途径, 才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余维武.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礼仪教育.教学与管理[J].2006, (8) .

[2]王怀玉.底线伦理:未来公民的道德根基.中小学教育[J].2008, (5) .

[3]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169.

[4]李宜江.优化中小学德育途径的策略.基础教育研究[J].2007, (7) .

篇4:好习惯,从礼仪课开始

近日记者采访了作为全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现场会观摩学校之一的太原四十八中。记者走进校园,正值课间操时间,青春活泼的气氛感染着我,更令人惊奇的是,整个课间操,全校16个班,近千名学生竟是在无任何口令的前提下和着音乐有序完成集合、踏步、广播操、自创操、眼保操、踏步回班一系列活动。

“没错!这就是我校以‘养成教育’为中心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大特色!”四十八中政教处李勇主任自豪地告诉记者,“‘养成教育’我们从细节做起,规范学生一日常规。学习习惯从课前-晨读-上课-课余,行为习惯从到校-课间-离校-自习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学生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接着李勇主任介绍了该校通过礼仪课实现养成教育的实践:

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应该以德为先,而德育教育应该首推礼仪教育,因此在教学中礼仪课有必要而且应该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设。

在我们学校开设礼仪课程,有其迫切的必要性。首先,从社会现状看,现在的孩子们多是独生子,在父母的过分呵护下多了许多骄纵与蛮横,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文化的不断提高,家庭经济条件明显改善,很多学生过多的沉迷于物质方面的享受,而忽略了自身精神素养的提高。第二,我校的生源情况特殊。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很多学生出身于农民家庭,而由于旧城改造,这些家庭又相对比较富裕,很多家庭靠房屋出租收益很高,因此许多家长赋闲在家,以打麻将为乐,这给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不健康的家庭环境。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市场做买卖,往往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育。因此许多孩子的品德教育成为空白。加之,城乡人员成分复杂。周边环境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学校开展礼仪课程,进行礼仪教育,实践礼仪行为,引导学生正确地待人接物,改正平时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而弥补学生精神素养方面的缺失,提高学生道德自觉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完善独立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优良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礼仪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初中生可塑性大,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把示范、明理和训练结合起来使之生活化、具体化、趣味化、形象化。

太原四十八中在三年的礼仪教学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有特色:

学校把礼仪课程分为十大块,并根据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和各学科的特点进行分工:第一讲《形象概述篇》由语文组负责,教育学生如何能形象完美,展现充满魅力的好人格;第二讲《形体礼仪篇》由音体美组负责,教给学生要形态端庄,潜修富有涵养的好风度;第三讲《语言礼仪篇》由语文组负责,教育学生要谈吐得体,练出平和沉稳的好言辞;第四讲《仪表、举止礼仪篇》由外语组负责,引导学生要举止大方,彰显适度协调的好风纪;第五讲《衣着、仪容礼仪篇》由外语组负责,教会学生要修饰自然,力求雕而无痕的好装扮;第六讲《校园礼仪篇》由各班主任负责,教育学生要尊师爱友。做谦恭温良的好学生;第七讲《公共礼仪篇》由政治组负责,教育学生要文明礼貌,做素质高雅的好公民;第八讲《家庭礼仪篇》由信息组负责,教给学生要孝亲敬长,做受人欢迎的好少年;第九讲《民族礼仪篇》由历史组负责。让学生学会入乡随俗,做友善各族的好兄弟;第十讲《国际礼仪篇》由外语组负责,教育学生要不卑不亢,做温文尔雅的中国人。每一讲由负责组的教师共同编写教材同时负责本讲的教学,其他组的教师进行观课议课,从而不断完善教材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最后由各年级组进行整合,再取长补短,查缺补漏。

二、教学内容有特色:

礼仪课的教学注重社会实用性。教师们从生活中选取案例做为教材的主要内容,将社会需求的最新动态及时反映到教学内容上,将最新的案例生动鲜活的呈现在教学课堂上,将同学们周围的生活迁移到日常教学中。如把网上最新发布的内容挑选出来,把同学们生活中的种种表现拍摄下来,放到课堂上共同探讨,采用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礼仪就在生活中,细节决定成败,礼仪塑造完美。

三、教学方法有特色:

四十八中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选择适宜于形象思维方式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讲练式教学法:即按照礼仪课程的教学体系,把讲授知识、模仿练习和人际交往实践结合运用。如在课堂教学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礼仪进行综合阐述。通过图片、音像和示范等方式展示标准礼仪,要求学生进行站、立、行、蹲姿、引导客人、介绍、握手等具体礼节规范的训练,安排他们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互相纠正。共同提高。在训练过程中突出听、看、做、练等需要亲身体验的关键环节,在轻松自如中加深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受学生们喜爱。

2、讨论式教学法:教师讲课时把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礼仪问题或者身边发生的事例编成思考题,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课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概括点评,这一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即使是错误的,也在辩论中明白了错误所在,这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尤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讲授交际礼仪的意义和作用时,教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和校园里的违背礼仪规范的现象,并提出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辩论和演讲。这样做使学生从浑然不知的当局者变为清醒的旁观者,许多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和小节,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就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强烈的对比,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印象十分深刻。

3、情景模拟式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有关的场景,其中蕴含了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悬念,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如在讲授“日常交际礼仪”章节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要求每组以平日生活为蓝本,自由编撰一个生活情景剧,在情景模拟中要运用见面、称呼、介绍、握手、交换名片、电话等日常交际的礼仪规范,并注意展现自身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课上大家现场点评,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非常投入,使抽象的理论变成了直观形象的体验,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此外,在礼仪修养教学中还广泛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收集改编了几十个交际礼仪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促进学生创造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

展。

四、教学手段有特色:

学校尝试采用多种实践性教学手段,通过多种实训形式的立体化结合。广泛采用角色扮演、情境创设、观摩讨论等模拟实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开辟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零距离对接式的实训模式,以真实的礼仪服务任务作为实训项目,让学生参与学校有关接待、迎送、颁奖、典礼等活动,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爱因斯坦

看一个学生有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并不是看他是否见到师长要问好、是否见到垃圾拾起来,而是要看这个学生整体的精神面貌。

想想如果现在提到你的母校,你便感到自豪,那母校一定有种精神的力量在鼓舞着你,即你的母校并非只教给你科学文化知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那么四十八中就是了不起地使她的每个学生都养成了好习惯。

四十八中刘薇校长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我们希望‘播下良好习惯,收获自觉行为’。初中学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但同时也是矫正不良习惯,进一步养成优良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习惯会成为学生优良素质和能力的生长点,会成为他们成功人生的助推剂。初中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已经养成了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但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还未定型,因此这一时期,仍然要继续巩固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每个学生由于家庭教育差异、生活环境差异、个体性格差异等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采取养成主体差异性、养成目标差异性、评价制度差异性等系列做法,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从‘他律’走向‘自律’。”

在采访中刘薇校长总结的4句话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德育的入口是规范,德育的关键是细节,德育的终极是习惯,德育的难点是坚持。

“日记是道德的长跑”,日记是攻克德育难点的最佳工具,有关日记对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论述不胜枚举,下面我们来看两篇学生日记,从中感受太原四十八中的养成教育。

9月9日晴

邬娇

昨天我当引导员的时候,向老师问好,老师向我点头致意,我内心忽然有了一股充足感,感受到了行为规范的意义。

纪律和规范是我们平时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我们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学习是很难进步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我约束,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自律意识。对学校、班级和个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能够正确处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与矛盾冲突。在学习方面,一定要独立。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独立完成作业,而且要自觉,自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包括做好复习预习工作。在行为上,我们应该以日常行为守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礼貌,做到爱护公物,在外表上,我们应该以简单大方,干净整洁的衣着表现出学生朴素的本质。

行为规范和自律的养成是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下决心努力去做,长期坚持才能收到实效。

太原四十八中学0906班

9月10日晴

史雯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也不例外。接下来,我就写写我每天的好习惯吧!

在生活中,其实我并不是很注意我的好习惯,只是因为偶尔想想自己的好习惯,才不经意间想到的。

老师们常说,学习不能光是学习,也需要休息。每当我放学回家时,上了一天课,已经很累,赶紧写作业吗?不是。这时,我会把今天学过的课程全看一遍,然后把第二天要上的课看一遍,找出相同与不同。然后把第二天的用书本整理好。然后再预习上课讲的内容,最后写作业。我几乎每天都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有:一、可以借此机会休息一下。二、提前整理第二天要用的书和本。三、可以使书包减轻重量。(不是每天都要把所有的书本带上,那样会很重。)四、这样写作业不会困。五、提前做好早晚要做的事。

根据以上的判断,我认为这是个好习惯。这个好习惯既是个好的学习、休息的方法,又是可以长期坚持的简单的事情,真是两全其美、一举两得呀!所以我要坚持下来我每天的好习惯。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好习惯,只要能坚持下来。就会受益终生。

篇5:捷克的习俗礼仪

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czechoslovakia),位于欧洲东部,是个内陆国家.面积12..7万平方公里.人口1560万,捷克族占决人口的64%,斯洛伐克族占总人口的30.8%.主要宗教是罗马天主教,天主教徒约占全国人口的70%.首都布拉格(praha).捷克和斯洛伐克语为国语.贷币克朗Koruna.,捷克和斯洛伐克有”支之国”的美称”

1981年10月28日独立,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6年3月又被希特勒得国占领.直至1945年5月9日全国解放.1990年4月20日又改名为捷在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宪法于1960年公布.联邦国会分民族院及两面三刀共和国选出等数休表组成的人民院.人民院按人口比例分配席位,直接民选。总统由联邦国会选举。1949年10月6日与我国建交,中捷两国于1950年建立贸易关系。

捷克和斯洛伐克经济比较发达,工业有一定的基础,已有150年历史,是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之一。尤以机业突出,其次是玻璃品、鞋类、酒等也较著名。主要矿产次源有煤、铀、玻璃砂、花岗岩等,森林次源较丰富,但主要工业原料和很大一部分能源须依进口。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208亿美元,人均5480美元。

捷克和斯洛伐克人在起居方面,有早起早睡的良好习惯。一般说来,他们通常要住宽敞适、卫生设备齐全的房间,穿着也较讲究。

按照当地人的商务活动,随时宜穿保守式样的西装。会政府官员,须先订约会。各经济机构均为国营,现有外贸企业103个,其中,直属联邦外贸部领导的专业公司53个,经济单位自营外贸企业和公司50个。这些贸易组织各司其职,负责一特定会同务谈羊一般较拖拉,叭有耐心的人才能做生意,应邀到捷克和斯洛伐克人家里做客,要上礼物和鲜花、葡萄酒、威士忌或法国白兰地。

在捷克和斯洛伐克,一要在物、美术、军事设施和机场拍照,不要给和军人拍照。捷克和斯洛伐克人认为红三角形是有毒的标记。

捷克和斯洛代表克人在食上习惯吃西餐。他们吃早餐时,要有麦粥。而在晚餐时,一般都要有汤。但是,他们爱吃清汤,同时也特别爱吃用奶油做的各种点心。一般说来,他们在口味上与法国人相似,喜食以炸、焖烹的菜肴。他们特别上与法国人相似。

当地的节日,1月1日元旦、2月25日劳动人民胜利纪念日、5月1日劳动节。各银行营业时间从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上午至下午4时。

商务活动,每年9月至次年5月最宜往访。每年6月8月是传统的`休、度季节,这段时间外国商人最好不要去捷谈生意。大城市及度胜地水安全。

捷克和斯洛代伐克是个内陆国家。贷运通常是通过欧洲其他港口进行的,其中主要包括安特卫普、汉堡、勒阿旨尔、特的里格尼亚等。

海关规定,免税香烟250支或雪匣40支、或烟草200克,酒1瓶。本国贷币禁止出入境,但对经互会成员国另有规定。公民往返经互会各国,可出入不超过500克朗的本币。经互会各国公民去捷克和斯洛伐克,出入以600克朗为限。外币入不限,入境时申报数额,可如数携出。

篇6:芬兰风俗习惯礼仪

芬兰美食具有西欧,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的风味。餐桌礼仪是欧洲的。早餐可以是相当丰盛的。午餐通常在11点至13:00之间进餐,这通常是一个工作时间少于一小时的午休时间。曾经很长的商务午餐已经减少到90分钟或2个小时。晚上在家用餐大约在17.00-18.00之间。在大多数餐厅,晚餐从18.00开始供应。许多餐厅在实际关闭前大约45分钟就停止提供食物,因此值得在预订餐桌时检查服务时间。音乐会和戏剧表演通常从19.00开始,观众们在餐厅22.00休会。

餐厅菜单和家庭烹饪很少涉及西方游客不会熟悉的食物。营养意识的增强使曾经繁重,肥腻的芬兰人的饮食减轻了,更好的餐馆可以满足各种饮食需求。数量不断增加的民族餐厅增加了选择范围。晚上,啤酒和葡萄酒会与餐厅的食物一起喝醉,但如今在午餐时间,啤酒和葡萄酒几乎没有特色。

在晚宴上,主持人根据需要确定座位顺序。尊贵的客人坐在女主人的右边(如果是男生,则坐在主人的右边)。这是大多数芬兰人所畏惧的座位,因为希望荣誉嘉宾在饭后对主人表示感谢。直到每个人都被送达为止,客人才可以开始用餐;通常,主人会在用餐开始时举杯敬酒,祝他的客人hyv??ruokahalua,芬兰人好胃口!除非用餐时间严重延迟,否则在此之前,客人不宜喝酒。

芬兰人很少在用餐时发表演讲,但他们是在正式场合发表演讲。在这种情况下,演讲将在课程之间进行。用餐期间,主人可以举起他们的眼镜并进行眼神交流,以敬酒宾客,或宾客彼此敬酒。吐司喝完后,将玻璃杯放到桌子上时,应再次进行目光接触。

一顿饭通常以咖啡作为结束,并在餐后或之后随即提供餐后饮料。如果主持人允许吸烟,那么这是抽出雪茄和香烟的时候,除非主持人当然早些时候已经允许或建议这样做。离开餐桌时,宾客应在有机会时向主人简短地感谢车费,无论尊贵宾客是否这样做。

芬兰人均每人每年消耗的纯酒精量略高于10升,接近欧洲平均水平。饮酒习惯主要遵循斯堪的纳维亚和欧洲的习惯。考虑到芬兰人确实有喝酒的声誉,民族特色比人们想象的要少。确实,暴饮暴食是相当普遍的,就像整个北欧和英国部分地区一样。

但是,近年来,与烈性酒相比,葡萄酒和啤酒的消费量增加了,结果,更加有节制的饮酒行为变得越来越普遍。午餐时间饮酒在商业世界中不像从前那样普遍,在公共部门中极为罕见。

根据社会经济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地区,酒精消费量有所不同。中欧或地中海人饮酒习惯的影响主要在城市中产阶级年轻人和稍稍受过高等教育的芬兰人中可见。

葡萄酒和其他酒精饮料的进口和销售很大程度上受国有的Alko组织控制,私人只能在Alko商店购买酒精饮料,中强度啤酒和苹果酒除外,可以在食品商店购买。阿尔科(Alko)是葡萄酒和葡萄酒的主要购买者,在葡萄酒和股票方面,包括顶级品牌在内的所有品质,都具有地域代表性。许多餐馆直接从国外供应商进口自己的葡萄酒。

在家庭中,通常将葡萄酒用于周末用餐,但为客人准备的饭菜或在餐厅用餐通常会涉及葡萄酒。通常-就讲瑞典语的芬兰人而言-几乎总是-在餐前先喝杜松子酒,小杯伏特加或伏特加酒。这被认为是冷鱼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小龙虾来说绝对必要。讲瑞典语的芬兰人习惯于在每次烈酒响起之前先喝一两行喝酒的歌来振奋这一场合。大型晚宴有任命的主持人,主持人确定两次射击之间的间隔并主持演唱。讲芬兰语的芬兰人喝酒的礼节不太复杂,也没有那么结构化,尽管芬兰也有杜松子酒的歌曲。烈酒通常会伴有矿泉水或啤酒,通常也可以随餐食用。啤酒也可用来缓解桑拿浴带来的口渴。

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接触芬兰的饮酒习惯。即使您的邻居也不必一口喝一杯烈酒。因此,足以将玻璃杯举到自己的嘴唇上而无需吞咽就足够了。用餐时要求矿泉水或不含酒精的酒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在任何情况下,午餐通常都伴随着非酒精饮料,并且通常提供非酒精饮料。禁酒也得到立法的支持;在芬兰,酒后驾车的血液酒精含量很低,处罚也很严厉。

风俗习惯

在与芬兰人初次接触交谈不宜讨论宗教信仰和政治,体育、饮食和天气是最普遍的话题。芬兰人在与某人第一次见面时无论男女均先握手道姓名,他们也施接吻礼,但一般是在亲人及蜜友谊之间。吻唇礼一般只在情侣及夫妻间。

芬兰人在社交活动中,有“讲风度、重修养、喜新奇、好自由”的民广告传统。他们招待客人一般都很热情随便。客人光临,他们除要请吃饭外,有的还会按当地的乡风民俗习惯,主动邀请客人一起去洗蒸汽浴。芬兰的赫尔辛基人热情好客,招待贵宾往往爱摆鱼食宴。宴席开始,主人满面笑容地将桌上盖着的白布揭开,桌上露出精美的盆中放着一个很大的、形状似公鸡的、黑褐色烤面包。这个面包里装的是鱼及猪内等。其味道之美,会令你赞不绝口的。他们爱喝啤酒,同时也习惯向客人反复敬酒,以示他们的热情诚恳之心。他们酷爱艺术、喜好读书,也很重视体育活动。他们时间观念较强。与客人交往量,一般都习惯准时赴约。不过不要安排在六七月份去芬兰作商务旅游。

他们偏爱白色,并视白色为和平、纯洁、公正和祖国大地白雪长存的冬天的象征。他们昵爱铃兰花和绣球菊。因为它给人们带来欢乐和优美的环境。故此,人们还喻铃兰为国花。

芬兰人绝大多数信奉(路德宗),还有少数人信奉伊斯兰教。芬兰人忌讳“13”数的“星期五”,并视其为不吉祥的数字与日期,认为其会给人们带来厄运和灾难,因此人们都不愿意接触这些数字和日期。他们很忌讳交叉式的握手或交叉式的相互谈话。认为这两种方式均属不礼貌的范畴。在与客人攀谈时,一般都不愿相互间的距离过近。若按他们的待客心理习惯,距离则以1.2米左右较为适当。

芬兰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禁食猪肉,忌讳使用猪制品,同时也忌讳谈论有关猪的问题。芬兰人在饮食上不习惯吃稀奇古怪的海味品;也不爱吃姜和香菜;一般人也不吃动物内脏。

如果你应邀去芬兰人的家中用餐,最好不要忘记给女主人送些鲜花。

晚宴上有大量不同品种的酒。如果你酒量不大,须小心谨慎。此外,芬兰与所有别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一样,法律严禁酒后驾车,这是务必严格遵守的。

礼仪文化

芬兰人含蓄而朴实。严峻的气候条件,美丽的自然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使芬兰人形成了极有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

他们喜欢用“sisu”这个无法用其他语言翻译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民族性格,大概是指芬兰人善良诚实、遵纪守法、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以及坚韧顽强的精神和异乎寻常的耐性等特点。

享受节假日被认为是每个人的权利,节假日相对较多。每逢节假日(包括周日)所有商店闭门谢客,连公交车班次也不及平时一半。

桑拿(Sauna)是芬兰国粹,全国约有192万间桑拿房,平均每3人拥有一间。

篇7:彝族风俗习惯礼仪

彝族是一个文武并重,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长幼之间,谁长谁幼,谁大谁小,不仅论年龄,还依据父家谱蝶或母系谱蝶的长晚来定,不许喊错。在特殊的公共场合里,就坐排位要以辈数大小排列,长辈在场时发言不准抢先。彝族有“客人长主三百岁”之俗话,凡有客人来,必须让位于最上方,至少也要烟茶相待。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牲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夹菜、泡汤。

民俗文化

节庆

清晨,同姓家族聚于长者家祭祀祖宗,晚上共同在平坦的地方燃起篝火欢歌欢舞,此乃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良机。之后,各户持火把燎烤庭院、房屋四周、田头地角、果木树旁,不断将炒过的枯松木香面撒在火把上,发出爆鸣声并散发清香味,以“灭灾驱鬼”。大多节日与汉族相同,但在除夕晚上要“吃黑饭”,初一至初三不做农活,三天所用之物必须在除夕前准备好,吃饭越晚,准备的东西越多,说明来年生活越幸福。春节期间,青年喜欢进行丢包、打陀螺、荡秋千、打磨担秋等娱乐活动。

婚俗

彝族婚姻基本是一夫一妻制。一般在本民族内通婚,但也不禁止与其他族通婚,姑表优先婚配。青年男女可自由恋爱,但结婚必须得到父母同意,需经说媒、吃“合意酒”、“订婚酒”等过程。迎亲时,男家事先用锥栗树枝和青树叶搭“青棚”,迎接新娘进门后,即在“青棚”下设宴招待宾客。第二天为正席,亲戚朋友以鸡、肉、酒、蛋、米祝贺。第三天为新娘和新郎回门日,女家请亲朋好友吃“团圆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施后,姑表优婚已杜绝,现多为自由恋爱结婚。

文化习俗

服饰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式样。

历法

彝族十月太阳历以12届相轮回纪日,3个属相周期为一个时段(月),即36日为一月,30个属相周为一年。1年10个月,360日,10个月终了,另加5日“过年日”,习称“过十月年”,全年为365天。每隔3年多加1天,即闰年(闰日),为366天。

据考证,彝族的向天坟,其实就是古人用以观天象星斗的天文台,与彝族太阳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彝族十月太阳历是悠久神秘的古老历法,它与中国儒、道、阴阳学说有深厚的渊源关系,至今还有许多“密码”有待破译和研究。

宗教信仰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

烤茶相亲习俗

烤茶是我国高山峡谷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由于气候寒冷干燥,缺少蔬菜,故常以喝浓郁热茶的方法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所谓“每日必饮三次茶”。烤茶种类多样,咸甜苦辣,人生百味,既是艰苦劳作的能量之源,也是节庆待客的灵性之物。

据说在当地,若学不到一手烤茶技术,到姑娘家烤不出好茶,老丈人会认为你没本事,而不愿将姑娘嫁给你,因此,当地小伙十五六岁就要学烤茶,都有一套自己的烤茶绝招。

篇8:创意活动为礼仪习惯的养成探讨

关键词:创意活动,大学生,礼仪习惯

我们以“博爱领航人生,礼仪文明成就梦想”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大学生在礼仪文明方面不断的变化发展。他们不再“不合时宜”,对行为文明、仪表文明、语言文明、环境文明、安全文明等文明礼仪的认识慢慢增强,逐渐变成了一个懂礼仪、知文明的好大学生。反思这些年来的工作,我们认为要想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受益,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理科学、规划有效。学生工作是一项烦琐而重要的事情,在整个过程中,必须要管理科学,规划有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工作的发展,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地成长起来。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在学生工作中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这有助于学生工作管理的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实现,有助于为学生工作目标提供制度和组织保证。有了科学的管理,还必须加强整个规划的有效性,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成为主人,深刻体会其中的道理,逐渐成熟。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围绕“博爱领航人生,礼仪文明成就梦想”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做到了管理科学、规划有效,形成了院系领导参与、团总支学生会主办、各教学班为单位的三级管理体制,在这个体制中形成了相应的工作职能,做到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在这个科学管理机制下,对每项活动的安排都要做评估,只有通过评估后,才提交团总支分会讨论,团总支分会根据各个提案,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既要考虑学生学习任务的实际情况,也要考虑学校学生工作的安排等等因素,认真规划好每项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应的工作安排。据此,我们在九月份安排的活动相对要多一些,而在其他月份,我们基本是一月一活动一总结。以下为我们的大致工作安排表:

从上页表格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活动具有循序渐进的模式,首先从活动过程来说,可以让大学生在了解、体会、思考、总结等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其次从参与者而言, 我们注意榜样的作用,首先把学生干部的礼仪习惯整理好, 在让他们去带动其他同学,如此起到帮扶作用,更有助于活动效果的巩固。这些活动的安排完全体现出管理科学、规划有效的原则,这为我们后来顺利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

第二,以生为本、形式多样。学校工作的核心当以人为本,这既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又是学习管理的最终归属。以人为本的开展活动就是要求我们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 力求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发展人、依靠人,注重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科技日益发展的社会,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中不仅是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新特点, 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内在要求。

以生为本,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在整个活动中,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发展大学生,让他们逐渐成长。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必须要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如何让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让很多老师、学生干部头痛。但是经过我们的摸索,我们发现,这其实也不是很难的事情。我们的活动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要有创新。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聘请了知名专家给学生培训,开展了趣味横生的服装大赛、妙语连珠的辩论赛、婀娜多姿的大学生风采大赛等等具有创意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调查发现,学生的参与度越来越高。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系学生对学生工作的关注度支线上升,甚至有学生直接到团总支询问活动安排。以生为本,开展形式多样的具有创新性的活动,是学生工作的一种创新活动。它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者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双向互动的作用关系,其实质是突破了传统学生工作模式中单纯地以管理为主的工作方式,而转化为以服务为中心的工作方式。

第三,制度保障、监督到位。制度是一种刚性的行为准则,它对于制度范围内的所有人的行为都有着十分有效的约束作用。要想让学生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长期受益、不断成长,学生工作就必须要用制度来规范和保证。制度一方面可以明确院系各部门和各类人员的职能、责任、工作范围、工作方法、工作途径等,使学生工作有章可循、 行则有制、动不逾矩,另一方面制度还可以对全体参与人员的行为进行指导,对那些不从学生需要出发的行为进行约束。通过制度建设可以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自治力度, 让制度保障学生的权利,让学生在与自身相关的活动中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通过不断的完善的制度保障使学生的行为由被动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在制度的指导下,让我们的大学生逐渐成为一个个有知识、有文化、懂礼仪的合格人才。

有了制度保障,如果缺乏合理的监督,制度也许会成为一张白纸。我们在活动过程中加强了监督工作,形成了多种监督方式。从院系领导,到团总支成员,再到班级干部,各层次的监督机制已经形成,遴选了一批工作负责、责任心强的同学做督察员。在具体的活动中主要形成由团总支学生会负责,各督察员监督的机制。我们还加强工作考核体系的建立, 完善各级督察员的工作职责规范和考核制度,进行半年、年度考核,进行督察员要求自查和组织考核,考评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挂钩。同时完善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专心工作、 责任心强、专长突出的督察员以及活动中表现优秀的人员我们都要给予表扬。

第四,转变学生工作理念。旧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性、专业性和管理性,刚性的学生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刚性的学生管理模式现在很难满足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理念的转变直接关系的学生工作的效果,亦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发展。依据现有的形势,高校学生工作理念应当由过去赶鸭子的刚性管理转变成服务性管理。让学生工作真正做到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相统一、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统一、管理性和服务性的相统一。既要管理学生,又要关爱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既要关爱他们的学业,也要关爱他们的学习以及心理。

上一篇:春前六日作,春前六日作陆游,春前六日作的意思,春前六日作赏析下一篇:写我的语文老师小学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