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重要指导思想

2024-05-09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重要指导思想(精选3篇)

篇1: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重要指导思想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重要指导思想。努力学习,钻研业务,使个人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俗话说有总结才会有提高,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大的成绩,现将我个人在本年度的工作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看多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所以我时常想起生命的宝贵,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应该在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所以我端正思想努力工作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二、业务水平方面

在很多人的眼里只有临床医生的压力大,风险高,必须医术精湛,以确保万无一失,其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现代化设备应用到了医学上,绝大部分医生在给患者诊断前,要依据医技科室提供的各种报告、诊断,然后结合患者症状来下定论,这样看,医技科室才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风险系数

才是最高的,生怕漏看,错看,而让自己的错误报

告误导医生诊断。用如履薄冰,来形容我的工作心

态丝毫不为过,对待每个患者的X光片,我不敢有

丝毫懈怠。也正是因为压力大所以我不断要求完美,力求在技术上更精湛,不因为自己的水平低而给患

者造成更大的痛苦,给医院抹黑。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必须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拓宽视野,让理论辅助、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但

理论与实践终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区别,很多时候

面对新的病情我从书中找不到答案,一筹莫展,科

室会诊大家的意见也莫衷一是,所以我必须去详细

了解病人的病情,想办法解开心中疑团,在不断的走、看、求教的过程中,让我清醒认识到,目前我们医技科室仍存在大量问题,急待解决。

一、客观上:设备落后、老化,致使成像清晰度低

影响诊断,片子拿出去也影响医院声誉。现在县境

内就我们在做消化道造影,但是我们的设备陈旧,影像清晰度差,漏诊、误诊的机会较多,直接影响

我们的诊断准确率和医院的声誉,我希望我们医院

也能引进先进的设备,虽然成本很高,但是我们医

院既然是县境内一流医院,就应该有高于其他医院的设备,先进的设备在日后一定会带给我们更高的回报,而不仅仅是经济效益。

二、主观上:科室成员水平不一,良莠不齐,又各自为政,这势必会影响工作。

首先团队意识不浓厚,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氛围有待于提高。在一个团队中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会攻克道道难关,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通过各种活动,听讲座学习,增强我们科室的团队意识。

不断完善服务 争做“三好一满意”标兵

随着“三好一满意”活动不断深入,我清醒地认识到仅仅满足于现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医师职责,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操作常规执行。具体做了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学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好一满意”,是放射人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为此,应

根据岗位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

第二,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热情接待患者,确定“以病人为尊”的宗旨。不管工作有多劳累,始终坚持把微笑挂在脸上,使患者一到科内就有亲切感。该科各岗位每天担负着繁重的接待工作,我们必须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耐心细致地做解释,想方设法为患者解决困难。

(三)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理念,丰富工作内涵

1.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服务中,倡导亲情化服务观念,在提供基本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

2.结合本科室的特点,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的服务,在做好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服务,促进放射检查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3.改进和优化病人检查流程,为患者提供及时、便捷的检查服务。

4.按医院创优要求,检查和落实各项检查及服

务工作。

5.提供个性化服务。主动为病人服务,开展咨询指导,尽可能为病人提供便利,协助病人解决困难,推出不同特色的服务措施。

(五)完善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质量

1.完善放射科质量考核标准,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从制度上保证工作的落实,让患者得到优质的服务。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创建计划、目标任务、实施措施和管理规范。

2.与临床科室联席,建立落实放射科工作质量问责制,建立专项质量考核制度,根据活动的进程分阶段进行检查和考核,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3.结合我科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采用表格化文书,确保充足的服务和检查时间留给患者。

篇2: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重要指导思想

医疗质量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社会对医院的要求,是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医院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医疗市场和现代医学模式的影响下,诞生了现代医疗质量定义(美国卫生机构资格认证联合委员会提出的)为:在现有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医疗卫生服务可以提高满意结果可能性的程度和降低不满意结果可能性的程度 [1]。说明了现代的医疗质量概念向外延扩大,内涵更加丰富,它包括了医疗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益、对病人心理及其他医疗服务(营养、卫生、环境)的满意程度。“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患沟通”是我院近几年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三讲”,它是指导我院医疗管理前进的方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落实方便病人的具体措施,全方位地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是医院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我们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和行动贯穿于医院各项活动的全过程,把方便病人、有利于病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认真落实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具体举措。全院上下坚持挂牌上岗,开展微笑服务,规范职业道德语言,杜绝服务禁语。2002年5月份开展了门(急)诊(第一平台)规范化建设,简化和优化了门(急)诊的医疗服务流程和就医环境,为病人提供了优质、方便、满意的医疗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和患者的普遍好评。在门诊,进一步完善“值班院长制”和“服务承诺”,如利用大型电子屏来展示医疗服务项目、医疗宣传、健康教育及正确引导群众就医等;设立“导医服务站”,每天有多名护士负责指导病人就医,提供医疗咨询;设立“药师咨询台”,正确指导患者用药;设立“服务台”,免费提供开水、轮椅、担架,为重病人代办住院手续;在简化医疗流程方面,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挂号、收费、取药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并对各项检查单实行划价收费一次完成,简化了程序;在就诊高峰时及时增开有关窗口分流病人,消除了排长队现象,减少了病人等候时间;各种医技检查,随到随做,及时出报告,节假日门诊正常开放,解决了病人休息日看病难的问题。在急诊,开辟“绿色安全通道”,实行全程陪诊,保证病人在接诊、检查、交费、取药、治疗以及住院、手术等环节上安全、快捷、有效。在病房,转变传统的护理模式,全面实行整体护理,从基础护理、康复心理入手,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使病人得到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护理,增强了信任感和安全感。例如开展了病种健康教育,即以专科知识和病种为主的患者护理健康教育;根据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制定和完善了护理病历并进行了归档管理工作;制定了护理质量控制8项考核评价标准等。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我院从2000年初先后在门诊和住院部实行了“病人选医生”和“医疗费用清单制”的工作。此项工作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服务模式,职工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科室的整体医疗水平、引入竞争机制起到了良好效果。此外,还注重美化医院环境,投入资金装饰院内外的环境,例如灯光工程、绿化工程、改封闭式服务为开放式服务等,由于院内绿化覆盖率高,多次被评为“花园式”单位和卫生先进单位。以质量为核心,以技术为根本,是医院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3.1 保证门诊质量,提高急救水平我院在保证所有专科门诊正常开放的同时,认真安排落实好专家门诊,从而保证了门诊质量。医院在卫生行政部门支持下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一整套急诊、急救反应体系和规章制度,有一支全年365天24小时全天候的急诊队伍,目前西宁市任何路段发生救助请求,在120大型指挥屏障上可即刻显示并指令就近人员前往抢救,今后将逐步覆盖全省各地区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的医疗急救。建立了绿色通道,使急诊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治疗,以其设备先进程度来逐步实现了全省范围内的GPS卫星定位。并增建了18人位的高压氧舱,新增了全省第一辆监护型救护车。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全天备班,切实提高了急救水平。

3.2 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在继续强化“院长质量(行政)查房”、“三级查房”、“术前讨论”、“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死亡病历讨论”、“三查七对”等医疗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的同时,强化环节质量管理,重点突出对危重病人的巡查,及时组织会诊,执行住院、主治医师参加的一级值班制度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以上参加的二级值班制度,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

3.3 落实措施,不断提高科研、教学和临床技术水平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大力培养人才,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并通过引进特色人才、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诊治水平。例如,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医院先后对46个学科进行布局并加大投入力度,使医、教、研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老年病科、普外科、急救中心、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6个高起点、高水平在省内领先的学科和专业,在医院的重点支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和实验室一体化方案的实施,使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上规模、上档次。生殖中心技术娴熟,工作已进入临床妊娠阶段。在上级部门支持下经过国家评审已通过了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进一步提高了我院的社会知名度和拔高科研带教的能力。对重点建设的院、所、学科和项目,办一个就要成功一个。例如,医院数字减影DSA购置后已成功地做了许多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冠脉支架治疗冠心病,结束了省级医院未开展此项服务技术的历史,并为多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实行了射频消融术,在心律失常治疗方面又开辟了一条新路;医院远程医学会诊中心于2001年6月与北京301医院等医院建立了远程医学会诊系统,已解决重大医疗问题200余人次,同时开展了远程医学教育工作,并于2001年底与我省黄南州、海西州、玉树州及果洛州开展了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消化内镜专家诊疗中心购置了以色列产M 2 A型胶囊式内窥镜、韩国麦迪凯斯公司产最具国际先进水平的 13 C尿素呼气检查质谱仪、奥林巴斯240高清晰自动变焦电子胃肠镜,使青海省的广大胃肠病患者不出省门就享受到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无创性消化诊断仪器的检查,从而及时获得有效、合理的治疗;我院检验科参加的全国生化、免疫、血细胞、体液、细菌等室间质控,均被卫生部认定为优秀单位,达A级水平,全省质评名列前茅;近年开展的RH阴性背驮式肝移植、活体肾移植、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等一批“三新”业务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促进了人才成长。先后建立和完善了13个诊疗中心:青海省专家诊疗中心、青海省急救中心(含青海省120指挥系统)、青海省临床检验中心、青海省放射免疫检测中心、青海省干部保健中心、青海省肝胆胰研究治疗中心、青海省口腔治疗中心、青海省脑病研究治疗中心、青海省医学影像研究治疗中心、爱德基金会青海省眼科培训中心、青海省远程医学会诊中心、青海省消化内镜诊疗中心、青海省生殖医学中心。进一步确立了我院在本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的地位,提高了医院整体水平。全面实施“优质、高效、低耗、费用合理”的管理模式 我们在实施“优质、高效、低耗、费用合理”的管理模式过程中,把缩短平均住院日作为质量效益型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如医技科室及时检查,准确报告;认真做好住院病人的入院前各项准备;增加手术台数,满足临床及患者需求;后勤支持系统提高效率,及时服务;在开展家庭病床分流康复病人等方面挖掘潜力,使我院的平均住院日呈逐年下降趋势,例如2000~2002年平均住院日为14.61天,以“百佳医院”为标准 [2](普通病人小于16天)缩短了1.39天,以等级评审为标准 [2](普通病人小于18天)缩短了3.39天。我院还根据疾病谱的变化和医改后的医疗需求的变化,对部分科室现有的人员、床位、设备等生产要素的存量进行了调整,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了现有医疗资源优化组合的水平和中心化利用程度,增强了医院整体实力。此外,重点控制药品在业务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了业务收入的含金量;压缩药品及物资的库存量抓住各种物资的购销流程,完善购、存、领、用等环节,减少人为的增加成本和消耗;加强水、电、煤、气的管理,逐步实行全成本核算后分配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做了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篇3: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重要指导思想

一、充分认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是维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体现,增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自觉性

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从理论上讲,公共文化服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科学的发展观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及确立文化自信心、自豪感,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的功能;公共文化提供文化场所、阵地和产品,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功能;通过文化活动与实践,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承担着培育人文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功能;通过文化产品的创作,承担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原创力的功能等。公共文化产品的公众性、公用性,决定了它必须以政府部门提供为主。

西宁市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就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同时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群众路线的根本理念。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就是要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权利,满足其最基本的文化需求。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们对精神财富的需求会在经济发展一定程度后相应上升,对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我们知道,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同生存权、发展权一样是国家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利。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程度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程度的标志之一。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证全体民众享受到基本的精神文化产品服务,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是对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的基本要求。只有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从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有效地建立,进而才能确保西宁市每一个市民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权利,才能满足每一个市民最基本的文化需求。

二、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进一步提高工作实效,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准绳,始终牢记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是检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效的根本标准

凡是群众期盼的事坚决做好,凡是群众反对的事坚决不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为群众最贴近的民心工程、与群众接触最紧密的百姓工程、与民生关系最密切的民生工程,要时刻把群众的需求放心头。只有这样,才能让民生工程真正惠及百姓、造福于民,民心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信任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涉及设施建设、文化活动、服务保障、基层创建、组织队伍等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实质就是直接为群众提供服务,只有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难,才能真正为群众提供好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才能真正体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均等化和普惠性,从而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工作中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吸取群众智慧,从谋划每一项工作到建设每一处设施,都要先思考百姓的需求、征询群众的意见,努力把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要坚持创优创新,进一步拉高工作标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社会形态的转型、群众需求的增强,尤其是一些深层次、系统性、历史性矛盾和问题的不断显现,要求各项工作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应对挑战。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领导者和实践者,要继续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站在全市全局的高度,突出重点难点问题,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谋划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全局性、制度性、系统性的惠民政策和举措,充分调动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把提高效能的理念落到实处。要坚持不断改进作风,努力塑造为民务实清廉形象。我们常说,作风是完成各项工作的政治保障,改进作风和作风制度建设永无止境。要严格遵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各项措施制度,大力纠正“四风”,自觉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以实际行动塑造党员的良好形象,以良好的工作实绩取信于民,努力提高群众公共文化福祉,为不断深化西宁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实现社会快速发展的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三、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为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奠定基础

提供有效服务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目的。同时也是切实按照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文化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编制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文化馆建设标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文化馆建设标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西部)标准》,落实西宁市图书馆、市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用地,尽快将能够代表和体现西宁市发展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使之成为西宁市的地标性建筑。尽快制定吸引民营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相关政策,为全市民营文艺团体、民间文艺社团和农民自办文化产业提供服务平台,实现多种文化资源和文化项目的有效整合,努力实现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享共建、效益双赢。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都要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标准建立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反馈机制和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服务内容及量化指标,落实公共文化机构经常性开放和免费服务。要保证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群众受众率和参与率达到同类城市的先进水平,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居民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社区文化活动,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结合,保持文化活动旺盛的生命力,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文化需求。要加强对城市弱势群体的关怀,要在外来务工人员密集的区域设立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免费服务,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在农村和社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四、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公共文化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体系,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发展要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水平

规范的管理服务需要专业化的文化队伍来实现。西宁市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使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素质上、专业上都能够与示范区建设需求相适应。要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编制建设,配齐配强村(社区)文化专干。要结合公共文化服务要求和特点,加大公共文化专业人才、志愿者和业余文化骨干三支队伍建设力度,确保每个社区、每个村庄都有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常年开展的文化志愿服务。同时,要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文化队伍培训教育机制,加强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培训、参观考察、文化交流等方面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公共文化专业人员的资格评审和聘任机制,打造具有西宁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现代科技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大力加强互联网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以市图书馆数字化改造为龙头,加快市图书馆与各地公共图书馆、活动图书馆、各高校图书馆的联网步伐;加快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和移动多媒体系统建设,推进城市有线电视和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改善和提高广播电视覆盖效能。将有线电视网络资源作为政府推行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载体,提供阳光政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旅游、生活信息等公共信息,开展影视剧点播、网络游戏、电视购物等互动业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公众信息需求。

文化植根于人民群众,来源于实际生活,反过来服务于大众,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其核心内容。只有注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而形成高品位的西宁城市文化,才能把西宁真正打造成为优秀的文化城市。

上一篇:考生文明诚信考试承诺书下一篇:“十二五”发展规划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