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忆我们的过去散文

2024-04-12

拾忆我们的过去散文(共8篇)

篇1:拾忆我们的过去散文

拾忆我们的过去散文

叶子落了一地。一地的忧伤。。

过去就是过去了,再也回不来了,总是走在别人的路上,心,究竟是落寞了。想起从前,那些诗词画意中所能感受到的,诗意,快乐,统统都找寻不见,过去的真的再也回不来了。我被所有人遗忘,在哪个角落,看不见阳光,更看不见方向,彷徨,迷惘,犹豫,站在原地不住的呆想,我的那些日子呢?那些只属于我的日子呢?方向也被遗忘,我是一株小小的稻草,一切都没有了,没有了。

到底是时间把我丢了,我在那个小小的角落,一个人品尝所有的孤寂,树叶落了,花儿谢了,他们都在随着我的心情过,可我还是觉得一个人的舞台太落寞。我是一只懒懒的鱼儿,想要追寻那些早已找不到的自由,只是心在停滞,停在不是现在的某段时间,也许是过去吧,因为我只有过去。

一直都在重复那句老话:时间流逝,凡美好的都或溜走。而我们试图创造美好的未来,美好?过去的东西都很美好,即使是忧伤的,彷徨的,只是心中舍不得丢,舍不得,停下来问问自己,心会痛吗?被现实和社会羁绊了的`心会痛吗?思想停滞,一瞬间,梦想破茧成蝶,期待蟾宫折桂,可还是被现实羁绊了心,摔倒了,。在那些充满灰色的日子里,什么都没有,只有我自己,看天,抑或是不停的走着,没有目的地,没有方向,只有一个人,走,不停地走,一些人和我走了一段时间就走了,还有一部分人和我一直走,就这样,走了一部分人,又有一部分人来到身边,欢笑,泪水,一起埋葬在沿途的一路风光。生活,一步一步让我们成长,而那颗早已疲惫的心终于按捺不住发出一声声呻吟,现实的沉重,我只想去逃避,理想被一层层浓雾遮盖,我们年少的心经得起惊涛骇浪吗?

想起谁与谁的擦身而过,无数次现实与理想重逢,没有谁对谁错,没有谁是谁非,总是在抱怨时间的飞快,却不曾紧紧抓住,不会一个人孤独,因为前方总会有阳光。天空总是那么蓝,蓝蓝的。下雨了,从来不会撑起一只孤独的雨伞。感激,生命与天地,捡拾起那些许记忆,就让他们永恒吧。就让我还能依稀记起的那些人永远地留在记忆中吧……

也许我们的心是总是没有读者,也许路开始一错,结果还是错,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力量我们别无选择,是啊,我们别无选择,一步一步都是我们见机行事走过来的,没有理想,我们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篇2:拾忆我们的过去散文

当天空依旧是那么蓝,云依旧是那么潇洒,我不应当伤心难过,因为失去你,并不是失去了整个世界.我的世界没有因此改变,但唯一缺少的,只有你的身影.

我的世界被丘比特下了魔咒,少了你,魔咒就会实现.我的世界将会变成一片死寂,没有色彩,没有笑容,没有蓝天,没有白色的云.我的心也会随着这一切消逝,在整个宇宙寻找你的倩影。

一月,飞扬的旋律

认识她,实在是一个意外。她家就住在离我家两条小巷的地方,在我外出求学前,我竟然不知道有她这个人。那天,无聊的我又开始了劲舞团,在游戏中认识了一个女生,那就是她.......整个一月,都在旋律与舞步中度过,她的出现,让我原本麻木的心脏有了跳动的感觉。

二月,绚丽的烟花

终于盼到了寒假,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家乡,见到了她本人,甜甜的笑容,飘逸的长发,就好像一朵娇嫩的水仙,只此一面,我发现,自己开始喜欢上她了,喜欢她的清新,喜欢她的毫无拘束的笑,喜欢她的全部...

三月,遥远的爱情

现实是残酷的,幸福是短暂的。和她待在一起短短一个月时间,就要分开了。相隔300公里的爱情,我们却特别珍惜,虽然只能用电话联络,虽然只能对着照片寄托思念,“因为陌生,所以勇敢。因为距离,所以美丽。”这都是些废话,没有爱过的人,不可能了解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痛苦。

四月,无尽的思念

时间好像被人用万能胶粘住了似的,过得好慢好慢,身在学校,思绪却飘飞到了她的身旁。每天都被无边的试卷和复习资料包围,要不是她的鼓励,我想我早已支持不下去了,唯一的放松,是与她的短信,好像JAY的---浪漫手机.....思念,没有一刻断过

五月,灰色的天空

还有最后一个月,就要离开待了的学校了,也可以回到她的身边,虽然日子过得很沉重,连呼吸都好像变得狠困难,过着食堂-教室-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天空都好像是灰色的,压得人快要疯狂,只要有她的短信和电话,自己就充满了斗志,叫她的名字似乎已经成了习惯,WLJ,这三个字好像是一个咒语,能让我变得轻松的咒语....

六月,平静的恋爱

终于结束了,终于回来了,终于可以天天牵着她的手,去想去的地方,****做的事,不用担心时间,不用担心成绩,一个月,释放了我们所有的.爱,向全世界宣布我们会相爱永远...如果可能,现在我愿意付出我所有的一切,来换回这甜蜜的一个月。

七月,永远的永远

让人痛苦的事终于来了,幸福果然都是短暂的,我们之间缺乏深深的信任,结果被有心人抓住了空子,告诉她我在外地还有女朋友,说我脚踏两只船。可笑的是,她竟然相信了,就这样放开了我的手,放弃了这感情,那永远,成了永远都不可能的永远.....

八月独自的旅行

篇3:拾忆我们的过去散文

2010年1月22日, 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 活动方案开宗明义地指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 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要求各医院夯实基础护理, 丰富服务内涵, 提高护理质量, 并将整理床单位、洗脸、梳头等列入基础护理服务规范, 彻底转变护理工作中“重专业、轻基础, 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

或许, 可以这样说, 由此, 中国护理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层面。

自“本刊策划”《今天, 我们怎么做护理》之七, 《我们的过去、我们的情怀、我们不忘记》 (上) 刊发后, 一些专家型学者与管理者愈发对此栏目进行关注, 让人无法不感激、无法不动容!

从爱情到事业:护理情缘让我的人生充满光彩

“今天我们怎么做护理”这个话题, 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护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早在一百多年前, 南丁格尔创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 护士的队伍由小到大, 学历层次由低到高, 护理的内涵由单一到整体, 经历了一代又一代护理人的努力, 护理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科, 也是一门多元文化相渗透的新学科。今天,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越来越被人民所关注, 护理在卫生保健领域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本人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 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后护理专业的迅猛发展, 对护理这个专有名词更有着特殊的情感。

1977年, 恢复高考的那一年, 我从原湖南医学院现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在那个高扬着理想主义的年代, 面临着“成家”和“立业”双重任务的我, 踌躇满志地踏上了洋溢着青春热血的医学教学之路。在教学和临床医疗的过程中, 我深深体会到医护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特别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理念, 使我越来越意识到护理工作的高尚和献身这项伟大工作的护士们的美丽--她们无私奉献, 她们技艺精湛, 她们更有着纯洁如天使般的耐心与爱心。

恰逢此时, 我有幸遇到了我的人生伴侣———一名美丽善良、技术娴熟的儿科护士。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结为夫妻, 我对护士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也对护理专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1981年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我的儿子出生了, 他选择了一个对我有着特殊意义的时刻来到这个世界, 冥冥中似乎意味着什么。如果说“成家”是姻缘, 那么“立业”则是情缘, 都注定了我这辈子与护理的不离不弃。

1995年我被调职到原湘雅卫生学校任校长。当时湘雅护理教育还只有中专全日制培养和大专自学考试的职业教育, 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师资薄弱、教学设施陈旧等诸多问题, 而且当时的招生规模很小, 生源仅限于湖南一省, 招生人数非常有限, 每年只招80人, 毕业生大多数都自产自销, 留在了湘雅医学院的三个附属医院。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 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的工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打针发药, 做医生的助手, 还肩负了健康评估、用药指导、健康教育与管理等卫生职责。而中专、大专层次的教育显然不能满足当前更高层次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以及未来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于是, 我为自己任职期间定下了工作目标, 即:护理招生要走出省门, 面向全国;护理毕业生要走出校门, 扩大交流与影响;护理教师要走出国门, 进修深造。

汗水与智慧推动了一项项既定目标的实现。在同年, 我校顺利招收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护理本科生。1997年原湘雅卫生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在校学生由200多人上升到了1000余人, 毕业生也在全国不同省市扎根发芽。适应医疗卫生需要和医疗市场需求的办学思路, 使我校的护理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的发展也为护理教育走出国门提供了契机。

1996年到1999年间, 我率领几批教师先后到新马泰、美国等地进行学术考察与访问, 为护理师资队伍的下一步建设寻找思路。2000年, 湖南医科大学与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大学, 并成立中南大学护理学院。在此平台上, 2002年我与相关医学团队先后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进行考察学习, 并先后与美国耶鲁大学、美国雅礼协会、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等名校和国际组织有了合作。

我们积极地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方法, 有效地提高了我院的护理师资水平, 并于2000年被卫生部批准为护理硕士培养点;2004年又获批为护理博士培养点。我作为国内首批社区护理专业的博士生导师, 深感责任和使命的重大, 深深地认识到, 只有抓好护理教育的发展, 才能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2001年, 护理学成为了中南大学重点学科和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建设专业, 并且经过3年建设期于2005年顺利通过了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评估, 成为湖南省重点专业, 2008年又成为湖南省特色专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由我主讲的《社区护理》课程, 继2005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及2006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后, 2008年又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护理科研, 是护理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重要方面, 更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的杀手锏。我国护理高等教育发展比较晚, 如本科教育比美国晚了整整60年。最近十几年, 我国护理开展了硕士教育、博士教育, 但是科研能力和科研质量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差距。但后起之秀有直接汲取前人经验之优势, 站在巨人肩上可以望的更远, 于是, 我们在护理研究生培养与护理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与国际合作的理念, 并开展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在实践中提升能力。迄今为止, 我院与国际欧盟组织、美国耶鲁大学、美国雅礼协会、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等先后开展了几十项科研合作项目。就在去年年底, 我率领艾滋病防治科研小组赴美国参加了由美国国立卫生署 (NIH) 资助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的启动仪式, 该项目已经在湖南省逐步展开。

科研发展带动整个学科大步向前。以往的护理工作者往往埋头于扎实的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 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而这两种意识正是护理教育中亟待加强的。最近几年, 我率领护理专业研究生和护理研究者, 开展了护理创新思维的培训, 先后申请护理专利6项, 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授权。

长期以来, 我国护理学一直隶属于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 其学科定位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和广泛的认同, 这就导致了在护理教学和护理实践中的一些乱象, 如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当、课程设置不能反映护理学科的人文属性等。但是随着全国护理教育发展的整体向前, 护理学由原来的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 即将跃居和临床平级的一级学科--这种改变充分体现了护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其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已经得到社会各方的广泛认可, 之后的护理研究生学位将不再是“医学硕士或医学博士”学位, 而将成为“护理学硕士或博士”学位。护理学在不久的将来亦会开展博士后教育。

护理学科的建设也必将细化, 如护理学升级为一级学科;目前拟定的二级学科有社区护理学、临床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等。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将更加明确, 如培养高级临床护理专家、开业护士、护理管理者、护理研究者等。因此, 护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将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护理事业的发展长路漫漫, 我们护理人仍需“上下求索”。未来即使雄关如铁, 我们也准备随时跨越。即使这一路荆棘满地, 我们也要一往无前。巴金说: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 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 却在暗夜里燃起火炬, 给人们照亮道路, 使他们走向黎明。作为一名护理学科的教师, 我这半生最大的骄傲就是培养了一批纯洁的白衣天使, 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贡献, 而更骄傲的是我拥有了一辈子的护理情缘。

从个人成长中自我完善, 在护理事业的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

护理是一项以心灵沟通心灵, 以生命温暖生命的崇高职业。2011年的到来, 意味着自己在护理岗位上走过了20个春秋。20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不算长, 但对于一个人短暂的职业生涯来讲则是超过了一半时间, 回首往事, 无限感慨, 静心梳理, 思绪万千。

还清楚地记得, 1986年8月24日, 18岁生日那天, 我收到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高级护理系的录取通知书, 在那一刻, 兴奋得简直忘乎所以, 因为, 我最希望进二医大, 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因为我们是二医大第一届护理本科生, 学校格外重视, 配备了最好的医学系老师和护理专家担任教学。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 护理界老前辈安之璧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医疗与护理好比是鸟的两个翅膀, 只有这两个翅膀都发达起来, 鸟才能飞得更高更远。”由此可见护理事业的重要性。

鸟贵有翼, 人贵有志!, 就在那天, 我立下誓言, 要将自己毕生精力贡献给祖国的医学护理事业。

1990年大学毕业, 我踏进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成为我院、也是浦东新区第一个具有本科学历的护士。作为一名本科生, 虽然自己拥有一个令许多同行刮目相看的学历, 然而甘为人先, 争强好胜的个性, 令我永远不会是原地踏步。我利用业务时间不断学习, 在工作中不断探索, 让自己练就真本事, 好让自己成为对社会、对患者有用的人, 所以从不沾沾自喜, 从不有半点骄傲之心, 凡事从小做起, 从我做起。

我先在内科工作了一年, 1991年参加了内科CCU的组建工作, 1992年调入急诊室工作。繁忙的工作加上本人努力, 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有了突飞猛进提高。1993年3月在“二级甲等医院”评审中, 以优异的操作技能、理论水平和应急能力获得市考核人员的赞扬, 为医院争得了荣誉。1993年, 我参加了一起67名氯气中毒病人抢救, 因工作出色受到新区、市卫生局领导的赞扬, 还被评为浦东新区1993年度十大好事之一。

1993年7月, 我担任了急诊ICU护士长, 开始走上护理管理岗位。1999年3月调入护理部工作, 2000年取得副主任护师职称, 2005年担任护理部主任, 2006年取得主任护师职称, 成为了上海市最年轻的护理正高。

临床八年多的实践, 对我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它让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让我体验了护理人员的艰辛磨难, 让我理解了护理工作的意义所在, 为我担任护理部主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在这20年的护理生涯中, 我不仅开始了自己人生之航, 也饱尝了甜酸苦辣, 也突破了自我思维模式, 诠释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 医学的进步, 护理事业的地位已经确立, 从而也培养了很多高学历的护理人员, 但是她们毕业后总觉得自己在临床上做基础工作很冤枉, 觉得自己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我认为这种思想的产生固然与她们自身的素养有关, 但根本的还是与我们教育体制有关。我们的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缺乏在思想观念转变上的教育, 没有让学生真正去理解护理的内涵, 没有注重个人对护理职业热爱的培养, 没有对学生心理素质承受能力的培养, 所以一旦进入临床工作, 自然会产生偏差、产生失落, 同时导致护理人力资源的流失, 严重影响队伍的建设和工作的正常开展, 这也是我们护理教育要值得思考的问题。

有位领导说:“有作为才有地位, 有成绩才有威信”。在过去, 人们对护理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护士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而护士所能完成的技术性工作也只是打针、发药, 为此, 护士的地位显得低下, 人们随便谈起护士, 一出口就是“小护士”, 这不仅挫伤了众多护士的积极性, 更大程度上阻碍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护士姐妹们凭着顽强的精神, 保持着自尊、自强、自立、自信, 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 改善知识结构, 提升护理品质, 更好地服务于病家。护理门诊的开设为有所作为的知识型护士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使她们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这对护理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一大进步, 为护士打开了一扇充满光明和希望的窗口, 有助于树立岗位成才思想, 进而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 同时也应验了“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财富”这一伟大真理。

在2000年, 我院率先开设了上海市第一个免费的护理门诊。护理门诊由大专以上学历的副主任护师和资深的主管护师坐堂, 对门诊病人及家属给予生活上的指导, 传授科学实用的护理技巧, 填补了由于医生在有限问诊时间内不能向病家面面俱到地作介绍这一缺憾,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病家的需求。经过实践, 倍受病家的青睐, 其带来的社会效应远远超过预期目标, 而且在病家的心目中树立了护士的新形象。现在, 我们的护理门诊已经对病人进行了信息化管理, 达到了持续跟踪,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指导, 及时诊治的目的, 大大提高了护理门诊质量。

2010年年初, 卫生部在全国推出了“三贴近”、“三满意”为目标的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让护理在回归中得到价值的体现。2010年5月, 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在上海召开, 我们抓住这个契机, 由医院首届“十佳员工”获得者、新区“迎世博形象大使”、急诊ICU护士长邵蓉向全院护理姐妹们发起“迎世博、护理使人类更健康”倡议, 号召大家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和谐发展, 通过“外树形象, 内塑素质”, 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人性化服务, 共同塑造了护理人员文明友善、诚信宽容、积极实践、乐于奉献的新形象, 进一步扩大了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影响力。

在多年的护理管理中, 我一直都在提倡“快乐生活, 快乐工作, 快乐服务”的理念, 每年会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 2010年“5.12国际护士节”, 我们就举行了“迎世博, 亮出你的风采———护士才艺展示”活动, 所展示的烹饪才艺、十字绣、手工制作、魔术、小品、歌曲、舞蹈、T台秀、乐器弹奏、手语表演、木兰拳等, 除将大家的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外, 同时也把大家的潜能统统发挥出来了, 既弘扬了南丁格尔精神, 又增强了护士姐妹们的凝聚力, 展示了护士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自信心, 从而推动了工作的积极性。

2010年2月, 我牵头组织了“滴水潭”诗友会, 由30多名医护人员参与, 其宗旨是以生活为源头, 以诗见智、以诗见仁、以诗会友、以诗沟通、以诗馈赠、以诗抒怀、以诗励志、以诗升华。诗友会成为大家交流的平台、发挥的舞台、沟通的桥梁、畅想的空间、心灵的港湾, 真正做到了快乐生活、快乐工作。

我们一直在倡导无私奉献, 推崇责任和爱心, 只要患者给一个微笑, 我们就会忘记辛劳;领导给一点支持, 我们就会加倍努力;社会肯定一点成就, 我们就会一生勤勉, 我们的护理团队是一支值得尊敬的优秀团队。

但在现行的体制保障和机制补偿的前提下, 护理人员被社会、被群众、被同行所尊重的程度、所接受的形象、所认可的价值远远不如医生, 付出的多, 得到的少, 与国外也有着明显的差距。护理队伍的素质建设不够、专科护理人员的培养不足、绩效工资的分配等原因, 直接导致了护理人力资源的流失、严重影响了护理事业的发展。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于举步维艰的护理人员来说无疑增加了更大的压力,

我们渴望护理事业向着专业化、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化迈进, 由此, 我们一直希望社会对护理事业多一点宽容和理解, 更希望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 通过制度来保障。

沐浴先贤的精神光芒思想护理的方向与未来

“今天我们怎样做护理”这样的命题, 是一个关爱人生命的终极课题, 需要也值得我们终其一生的智慧、坚韧和勇气去面对。

有了人类就有了护理, 护理是照顾人生老病死的活动。而使护理成为照顾人生命的职业则起源于上个世纪的西方。正如孔子为中国知识精英建立忠孝仁义礼恕和天下己任的儒家人格理想, 英国的南丁格尔以其对人类痛苦的深刻怜悯和对生命的巨大热爱, 为护理的法定身份、专业定位、教育体系、职业操守建立起精神丰碑。

我们要认清护理的专业位置

我们无法回避“护理是什么”, “护理不是什么”这样古老而现实的问题, 其实,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乎于护理的存亡、方向和发展。但为什么今天仍然有个别政府部门、医院管理者和医生对护理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存在疑惑?为什么护理界内部仍然有对自身专业的不准确定位, 为什么“南丁格尔不担心外界对护理的误解, 她担心的是从事护理的人自暴自弃, 自毁形象” (《南丁格尔传记》) 。

护理必须确立自身的专业地位, 才能在医疗团队的搭配上发挥正确的功能, 才能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把护理摆放到应有的、正确的位置。这不仅仅关乎护理队伍个人的得失, 而是关乎亿万病人的福祉。

护理是医院最重要的功能

有了医生和护士, 才有了医院。医生从事医治疾病, 护理的第一职责是照顾病人, 两者是互助、互利, 不是谁取代谁, 不是互相冲突。

国内外医院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 病人住院不单是诊断、治疗的需要;即使是诊断治疗而言, 护理也在其中发挥重要的角色功能。护理参与了医疗服务全过程, 包括检查、检验、用药、手术、复苏都离不开护理;或者说, 护理搭建了医疗服务的基本平台, 护理对患者24小时的临床照顾, 对病情的动态观察、记录和描述, 既反映了疾病变化转归, 反映治疗护理成效, 也为获得更好的医疗结局提供了最直观的、第一手的信息;护理还要“临”床照顾处于疾病状态的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南丁格尔说过, 护理就是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健康状态。

护理的最高境界是教会病人自我照顾

护理走在生与死、疾病与健康的轴线两极, 护理的终极目标是使人健康;护理的最高境界是教会病人自我照顾, 帮助患者获得健康, 直至不再需要护理的照顾。

护理也不是在一个病人身上花太多的时间, 那样会形成照顾上的麻木和病人对护士的过度依赖, 甚至可能导致病人无法承受护士不在身边时的焦虑。为病人提供超出他需要的照顾, 反而会弱化他的体能或功能的恢复。为病人提供恰当的、适度的照顾, 考量的是护理的尺度、分寸和剂量, 从提供全照顾、半照顾护理到患者完全自我照顾, 需要基于对患者疾病、治疗、转归、康复的评估和正确认识和把握。

把对医学的认识落实在护理的观察和专业的判断中, 这是护理获得病人信任的基础, 也是护理与医疗、护理与病人互动的基础。而要实现这样高品质的互动, 就要坚持专业的高水准, 坚定不移的把护理带上科学的、专业的高度。因此, 我们说, 护理一方面要让病人获得好的治疗成效, 另一方面要避免因为住院、卧床、手术、创伤性治疗、高危技术或医疗护理行为不当而带来感染或其他可能的伤害。

《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中的50张专科护理单都是为避免住院期间的感染或其他伤害而设计, 包括如何评估和发现患者可能居于高风险的内外环境, 如何采取科学专业的措施预防控制及至减少伤害。

护理是除诊断治疗外, 一切增进病人健康的行动

南丁格尔认为与护理关系最密切的知识是医学、公共卫生和统计学。在台湾学者张文亮撰写的南丁格尔传记中, 我们看到南丁格尔在1858年用统计图表报告了不同地区医院的英军死亡率;同年, 她还设计出医院管理的“标准表格”, “从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 医院管理的严谨或疏忽, 用数字来表达医院手术的死亡率、各种疾病的治愈率、各阶层百姓的患病率。”显然, 南丁格尔并不认为护理是简单的清洁服务, 护理要重视病人皮肤的清洁, 因为把从皮肤排出的有害废物清除掉, 不让有害分泌物堵塞病人的毛孔, 可以使病人的身体和皮肤都获得相当大的生命力。

在南丁格尔的《护理札记》中我们看到, 南丁格尔研究皮肤清洗的方法。她用今天称之为临床科研设计的思路, 比较三种为病人擦身的清洗方法, 用冷水并且不用肥皂、用冷水且用肥皂、用热水且用肥皂, 结果发现第一种几乎不能够把任何脏东西真正洗掉, 而第二种要好一些, 第三种相比之下就要好得多。她总结出“ (关于擦洗的方法) 你只需要用一杯热水、一张粗燥的毛巾并且用力擦洗就能够使你自己变得干净。”即使在今天看来, 这些方法及其思维方式和循证实践的科研方式仍然是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典范。

我们要打造护理作为一个学科的领域

今天的护理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岗位, 但要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康复医学一道成为医学发展的几大支柱, 仍然需要确立护理的学科地位。而确立护理具有临床一级学科的地位, 似乎还不仅是从政府部门发一纸文件那么简单, 重要的是要有至少与临床同步发展的教育体系和稳定的人才队伍, 要有自身专业的领域及在专业领域内确立的临床实践、研究和教育范畴, 要建立专业领域内二级或三级学科体系。

护理需要与多学科融合, 形成自身专业的领域

护理要与临床医学的各三级学科融合, 与公共卫生和感染控制融合, 与预防保健学融合, 与老年医学融合, 与康复医学融合, 通过融合形成临床护理的二级或三级分支学科, 比如老年护理专科、糖尿病护理专科、中风护理专科、骨科护理专科、肾脏病血液透析专科、重症监护专科 (成人ICU、新生儿NICU及儿童PICU) 、感染控制护理专科、临床肿瘤护理专科、精神病护理专科、社区护理或出院后患者延续服务专科、助产专科、高级外科、急诊专科、手术专科、造口伤口专科、消毒供应专科等。

护理需要对各专业领域的临床实践进行探索

宏观上讲, 那些增进患者健康、减少患者住院、降低患者治疗费用的专业知识都应该进入护理学科的实践范畴。就某一个专科而言, 建立专科护理技术规范和专科护理临床实践指南就是界定专业实践范畴的合法诉求, 这些技术规范或临床实践指南在告诉我们, 这些是护理的专业行为, 独立于医疗或其他医学范畴, 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的、值得尊重的, 并且具有专业和经济价值的护理行为。

护理需要建立专业规范和指南

护理的专业规范或指南除了对护理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同时也在表达一种声音, 就像《护理管理工作规范》在表达护理参与医院管理的合法地位、话语权和责任;《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基础篇) 在表达基础护理对于搭建医疗服务基本平台, 满足患者住院后接受检查、治疗、手术过程中所需的主要护理行为的专业和技术内涵;《临床护理文书规范》 (专科篇) 在记录护理对患者住院过程中伴随检查、治疗、手术及患者自然病程而出现的病情变化及护理的观察、干预行为, 同时也在表达患者因住院、医疗行为或自然病程中可能产生的高风险及其护理所采取的预防控制, 在表达护理对保障病人安全、医疗安全所做的贡献。没有了这些专业的声音和表达, 护理是简单了, 但同时也失去了对自身专业价值的肯定, 及争取到更大的社会支持的机会。护理在工作的场合被人尊重的程度, 是与其自身为患者、为医院、为医疗所做的贡献呈正相关的。

护理需要确立专业地位和稳定队伍的政策

护理的政策也关乎护理的前途和命运。1865年英国国防部哈丁顿爵士 (Lord Hartington) 议院炮轰南丁格尔的护理改革, 说护理和公共卫生浪费了大量的公款和国防预算, 借此南丁格尔提出管理护理、公共卫生和医院的单位从国防部转移到内政部, 从此医疗体系隶属内政部管理。之后, 面对有人提出护理就是打扫卫生, 最好与内政部的狱政司合组的议案, 南丁格尔提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分类应该从市政服务类, 划分到医学专业类, 因为护理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从而从法律上保证了护理人员的法定身份。

在我国, 严尉然、林菊英等护理前辈为护士争取到获得高等护理教育的机会, 从卫生政策法规的高度, 为护士争取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地位, 护士可以和医生一样做到主任护师的高级职称位置;还为护士争取到10%的护龄津贴, 在护理岗位三十年护士, 可以获得卫生部颁发的荣誉证书、证章等等。在今天看来, 这仍然是一个护理队伍得到国家和政府重视的表现, 也是稳定护理队伍的重要举措。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稳定护士队伍, 护理事业才能持续发展和进步。我们今天该做出怎样的真正有益于专业发展、队伍稳定的护理政策, 是我们今天的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 我们需要以受命于天的坚持、坚韧去提升护理, 造福百姓。

后语:

此时, 时光已经进入了2011年3月了, “本刊策划”《今天怎么做护理》至此已经是第八期, 我们从《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无陪护理”》, 到《零陪护、全程护理与崛起的广东护理》, 到《让护理与护理过程具有温暖与尊严》, 到《我的人生、我的专业、我的职责我做主》, 再到《我们的过去、我们的情怀、我们不忘记》, 我们与读者一起经历了从微观到宏观, 从现实到过去到未来, 从感性到理性, 这样一个富于多维感的追踪与审视的过程。

其中, 有广东的彭刚艺教授2篇文章。彭刚艺教授对护理事业探究的那份坚持, 让我钦佩不已, 而从她所展示的崛起的广东护理, 到通过对护理学科奠基人南丁格尔精神的深刻领悟, 给我们的启示是全方位的、是深刻而具有厚度的;当然, 那些敢于直面护理实践之中种种不足, 但却依然以奉献之心踏踏实实履职的临床工作者, 也令我由衷地感到了护理这个团队无愧于天使的称谓:执着、纯洁、勇敢、大气!

此期, 是我们的《今天, 我们怎么做护理》的收官之作, 作为策划主持, 不舍与不忍, 遗憾与感谢的情感荡然与胸。不舍, 自然是这个命题所带来的思辨性的魅力和众多的参与者的热情;不忍, 即, 在很多的时候, 即使对某些问题有不吐不快的冲动, 但还是没有对作者的思路进行打搅;遗憾, 自然是感觉有些纸上谈兵, 力不从心, 但还是相信正义的力量, 相信作为有责任感的媒体的力量;感谢, 即, 作者与读者对我的包容与支持, 当然, 这实际上也是《当代护士》的感谢———真诚的作者、热心的读者才是媒体的幸运!

来自中国首批护理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南大学护理学院

院长何国平教授的声音

来自上海市护理学会常务理事、医学学士, 主任护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江萍的声音

篇4:历史:我们共同的过去与未来

2015年8月23日下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会堂正式开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宣读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并发表重要讲话。主题演讲开始之前,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主席玛丽亚塔·希耶塔拉提议全场起立,为被极端武装“伊斯兰国”杀害的叙利亚考古学家哈立德·阿萨德肃立默哀。在风云变幻的现代世界,历史学家并没有置身世外,而是为我们守望着文明,诚如2015年1月22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新闻发布会的布告所言:History, our past and future,即:历史,我们共同的过去和未来。

本次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演讲主题是:自然与人类历史。意大利佛罗伦萨人文科学研究所的安德里亚·贾尔迪纳在“罗马世界的帝国主义、经济及生态”的主题演讲中,引用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自然史》中的话:“山是大自然自己出于牢固维系地球框架而做出的内部零件,与此同时,也使她制服了河流与大海的暴力,大自然用自己做的最坚硬的物质去遏制她最不安分的因素,而我们去开采这些大山并心血来潮地运走它们……”令人深思人类活动与自然秩序之间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夏明方在“寻家之旅:人与自然的生态联姻”中,借用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与妻子——著名女画家管道昇的爱情故事,“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来形容人与自然的悲欢离合。

8月24日白天,大会分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和“书写情感的历史”两个主题会议举行,我参加了后者。会议的召集人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情感史中心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情感史高级研究中心,看来对国内学者而言稍感陌生的情感史,在国外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捷克帕拉茨基大学Radmila ?va?í?ková Slabáková博士的“自我文献的情感与记忆:从来往信件到口述历史”提到,使人耳目一新,她以日记、信件和口述记载为研究对象,抓住其中的悲伤、痛苦等感情,揭示出记忆情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牛津大学出版社参加了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文化展示长廊,其中就有2015年刚从德文被译成英文的Jan Plamper的《The History of Emotions: An Introduction》,由于与该主题会议的议题极为相关,我就购买了此书,粗翻此书的图片,有小布什流泪的照片,看来即使细微的情感变化,也进入了情感史捕捉的视野。国内学者熟知的西方史学史研究者、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王睛佳也在2015年8月23日《光明日报》第6版发表“当代史学的‘情感转折’”,介绍了情感史在西方的发展概况。后来,在会议茶憩,我又碰上Slabáková博士,我向她展示了我刚买的《The History of Emotions: An Introduction》,她说她已经看过这本书了。我问她:“情感史研究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研究有什么区别?”Slabáková博士说:“弗洛伊德主要研究的是梦境,对情感史研究很有帮助,但是现在情感史研究已有多种路径进行探索,不仅仅是梦境了。”我接着问:“博士,您在研究中使用了著名人士的日记,那么您会不会也使用身份较低人物的‘自我文献’?”Slabáková博士回答道:“由于著名人士的文献保存较多,所以在研究中会首先关注,但是身份较低人物的文献也会在情感史研究中运用。”

晚间会议的题目为:“价值的转变与转变的价值:口述史中全球视野下的社会变迁”,芬兰议会图书馆议会口述史档案馆Joni Krekola的“内部代议制民主:芬兰资深议员口述史访谈的特色”令人印象深刻,芬兰资深议员口述史访谈项目针对刚离职的议员,访谈人数众多,不仅对历史研究,而且对现实政治都有所裨益。

8月25日白天,大会依然分为两个同时举行的主题会议,分别是“世界史中的革命:比较与关联”和“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我同样参加了后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Adam Kosto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数字发展:中世纪欧洲外交史料”,他在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外交史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后,发现了新的问题。在提问环节,我问道:“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是为了保护文献,还是为了更便利地利用文献?抑或对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后,能有些新的发现呢?”Kosto教授以自己熟悉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外交史为例进行了回答。罗马大学的Silvia Orlandi教授对我的问题进行了补充回答,她说:“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兼具三个目标:即,保护文献,更方便地利用文献,以及发现新的问题。”Orlandi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古希腊与拉丁文铭文欧洲网络数据库(EAGLE):数字时代的古老铭文”。会后,我与Kosto教授聊起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他向我推荐Carol Symes教授的《A Common Stage: Theater and Public Life in Medieval Arras》,说此书对public space有独到见解。在本场主题会议举行期间,总有一个高大威猛的欧洲男士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对档案的数字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可是等会议结束时,就找不见他了。

28日下午,我参加了国际历史学会直属组织之一——国际公共史学联合会的第三场会议,题目是“数字化公共史学”,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Patrick Moore演讲的题目是“历史类应用软件《下个出口的历史》的多面孔:教室与社区”,介绍了将智能手机app应用于公共史学的案例。提问环节,我讲了一个小故事,并提出我的疑惑:我认识一个民间收藏人士,他收集有千余件抗日战争时期的物品,每次访客到他家里,总要穿上日军制服,挥舞日军武器,他们认为这就是抗日战争,可是由于收藏者是退伍军人,文化水平不高,他竟不能释读已收藏的一块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石碑,所以有些错误的知识在他们中流传。因此我问:“公共史学的领导者是历史学家、历史教师,还是收藏家?公共史学的目的,是要告诉人们一些关于历史的知识,还是要传播正确的知识,进而有新的发现呢?”围绕这个问题,一些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想不到,一位日本学者也参加了这场会议,他就是日本东北大学的小田中直树教授,会后,他主动找到我,讨论我在会议期间的提问。小田中直树教授来自日本的仙台,于是我们就聊起曾在仙台求学的鲁迅先生,以及他的名作《藤野先生》,教授对这两人都很熟悉,侃侃而谈,让我长了不少见识。

28日晚,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已近尾声,许多国内外学者已经离会,但是以“历史和伦理”为题的晚间会议依然吸引了大批听众。会议召集人为韩国学者,主题发言人为德国学者,题目是“历史学的跨国转向——新的伦理挑战”,四位评议人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土耳其和日本,这种使多国学者参与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该议题的跨国性。会议的间歇,我偶然碰上国际历史学会主席玛丽亚塔?希耶塔拉女士,以及国际历史学会秘书长罗伯特·弗兰克先生,便请求与他们合影留念,他们爽快地答应了。

8月29日中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闭幕式,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圣昆仑音乐厅举行,中国历史学会主席张海鹏教授自豪地说,中国兑现了2010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第21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时的承诺,办好了这次大会!

篇5:拾忆我们的过去散文

像苍老一样希望,像青春一样绝望。

不要难过,你看,一棵树就从来不哭。

你还未来,我怎敢来去?

世间即使多可怕,总留下你依然让我值得牵挂。

我愿有你,别无他求。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篇6:拾忆散文

从一阵寒意中醒来,拉开窗帘,氤氲如烟的清晨告诉我,第一场秋雨如约而至。

签名从“夏至未至”更新到了“一叶知秋”,拈起一叶萧瑟,缠绕在鼻端的却依旧是清新的栀子气息,一如当年我们离开的校园赠给我们最后的纪念。

今年的夏天特别长,特别热,热到万物憔悴,热到空气凝结,热到由不得人不期盼着夏天赶快过去。而在心心念念的凉爽终于赶走夏日的焦灼之后,恍然发现,又是愁煞世人的一秋。

走在路边被秋雨染得潮湿的石子行道上, 高高大大的白杨树已然疲倦于时光的无情流转,无奈地落下一片片卷曲枯干的茂盛。这样的植物,看起来最坚硬,却最经不得一丝一毫的凄风苦雨,哪怕是最开始的清寒,都足以让它放弃一整个夏季茂密的骄奢。

难道是因为不够坚强?

我想这与信念无关,不过是因为它太过适合夏日的绚烂,在清冷的秋日,茂密多少是有些不合时宜的,只有飘零,更能装点这个季节的风韵。

仰头看到天空积满泪水的云翳,突然想起多年前相似的场景,不过那时头顶上不是白杨,而是南国随处可见的冷杉,挺直如剑般拔向同样阴郁的天空,冷杉是一种特别矛盾的树,它有最挺拔的躯干,却有温柔细腻如含羞草般的叶,每当秋风起时,卷起一地如美人睫般的细叶,由不得心底不溢满泛滥成灾的温柔。那时的我,还当垂髫,却也明白,秋天是同其他季节不同的, 所以我总是耐心地看着茂密的冷杉渐渐凋零了所有的风姿,消瘦的枝干映着鸽灰色的天空,一如一副素描般素净。当雁字成为这幅素描中偶尔多出的风景时,我知道,是时候穿上妈妈织的厚厚的大毛衣了。

街角甜点店的`老板好像是周杰伦的忠实歌迷,每天循环往复的播着他的歌曲,从晴天放到青花瓷,再到雨下一整晚,平时听起来也不过觉得依旧很好听,偶尔不匆忙的时候还会刻意放慢脚步,跟着哼一哼,然而在这样的时节里听起来,一字一句一节拍,都是回忆里不可或缺的元素,由不得人不跌进回忆中。

作为一个聆听者,我觉得他是成功的,不在于他有多么才华横溢,不在于他身价万千,只在于他是无数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的老小孩们最单纯的青春回忆之一。然而他也老了,前几天无意掠过娱乐新闻,照片上的他早已不是那个不够帅气却足够青春的少年,外形俨然沉稳帅气,但是依旧无法掩饰他眼底显而易见的疲惫。

但是我依旧相信,他还是那个含糊的唱着可爱女人、眼神有点痞气、发型有点难看、喜欢穿黑色背心秀着自己还不够结实的肌肉的男孩。

我是念旧的,特别是对于时间,而太过念旧的我却比常人更要冷漠许多,因为害怕回忆的美丽足以摧毁满目疮痍的现实,所以我蛮横地将所有回忆封印,成日嘻嘻哈哈没心没肺,一副勇往直前的模样,而我深知,哪怕只是一句似曾相识的诗句,一首尘封记忆的老歌,一本页脚卷曲的笔记,都足以让我彻底被回忆淹没。

前几日特别忙碌的时候,遇到一个一直很照顾我的姐姐,她跟我打个招呼后,认真的说:瑶,你有黑眼圈了。我笑着说我一直都有黑眼圈啊。她特别温暖的仔细看了看我的脸色,叮嘱道:别太累了。我笑着应了,却依旧不以为意,晚上回去洗完脸对着镜子看了半天,才确信自己从来不是那种可以体力透支却在面容上毫不改变的人,憔悴显而易见。然而琢磨了半天,终究觉得不仅是气色改变,自己和当初学生时代的容貌已然不同,多了什么少了什么我也不知晓,流光一点点的磨砺中,我竟然从没发现自己早就不复当年了。

然而我是如此的害怕,如果有一天自己都认不出自己的面容,我凭借什么才能找回自己呢。

篇7:茶水拾忆,淡笔人生随笔散文

我静坐在习惯的习惯,只是静,静静地点上一只香烟。我的姿势雕刻在两只沉默的手指,手指间,似乎有所期待,表现出来的略微有些忧伤;不,也不完全同意这种描述,我的描述也不完整。其实,我很愉快那种指尖上的静音,静静地,把自己的心情置入另外一种空间,放来放去,无拘无束地自流,阻断到哪里,我也不再去细想。

今天,是周未。也无大概要紧的事去做,唯一的,是写一写诗句与文章。我把这种自讨嫌的字音烦恼,劳役自己。大概这样去说,也算有一种基本的准确。

我的字稿,反黑反暴的痛句,自不是,左不是,右不是,是不能看作一种患有臆造烦恼症的,也不能看作是陌生生活,感染了孤独症的。我的字音字义,如若剔除笨拙的不恰当,还是比较浅析清澈的;正气正义的棱角,散发着善的气味,虽有毛刺的不适感,我想我还是很爱它们的,即使看作成一种病态的写作,视我为来自另异域的`怪人,造了力量、勇气、抗争的命运曲,不入耳的韵味,诡异而让人难受。可我认为,如若单从这一点来说,是点了穴位的,灸了病灶的。

如我的字稿没有其它补充的不是。自是,见到了我,见到了我的真人,见到了我的真实人生遭遇,见到了我抗争的意志与勇气,见到了散落声音的那种忧伤与叹息。

简笔几句,如是,这样的心愫……。

我静静地,静在竹竿去打捞水波的波心。那是多么地,清幽而黯然…….。

一声尖叫,茶壶嘴的声音,裂开。

篇8:骑楼拾忆

一个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走在这片天幕下。

“妈妈, 妈妈, 为什么这里的房子下面都有这么多的暗暗的阳台啊?”小女孩甩开大手, 好奇地指着问。

妈妈笑了, 说:“傻瓜, 那些暗暗的不叫阳台。那是叫‘骑楼’。”

“哦, 是骑楼。”

雨恨云愁, 吧唧吧唧的雨飘然而至。密密的雨丝织成一袭柔润的薄纱, 伴着丝丝凉意, 轻盈地披覆下来。飒飒的清风中夹杂着雨的无尽歌吟……

妈妈赶紧拉着小女孩的手往对面骑楼里跑去。小女孩抓紧妈妈的手, 调皮地用小脚蹬了一下地上浅浅的水洼。

置身于这个口中所说的“阳台”, 身后是一间间早早关上了门的各式各样的电器铺, 小女孩滚动着大眼睛抬头细看着这里的一丝丝历史蛛迹。骑楼下, 人渐渐多了起来。作为历史老师的妈妈给小女孩讲起了骑楼的故事。

“你看, 这个在楼房与楼房之间, 跨着人行道而建的, 在马路边相互联接形成的这条自由步行的长廊, 就是骑楼。它分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我们现在就在骑楼底避雨了。当然了它还可以防晒。”

“哪它为什么要叫‘骑楼’, 而不叫‘阳台’啊?”

“你抬头看看它是不是骑在一楼之上呀?所以它就叫骑楼。在闽南语中叫它‘亭仔脚’, 在我们广东话中也可以引伸为‘露台’。你看身后一楼就是一些小商铺, 二楼呢就住人了, 懂吗?”小女孩“嗯”了一声忙点头。

“其实啊这个骑楼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是我们岭南商业街的一种特有建筑。它的形式有很多, 就好比如有仿哥特式﹑南洋式﹑现代式、中国传统式等等。真是太多了, 我也记不清。”妈妈笑了笑说。

雨越下越大了, 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态势。密集的雨线仿佛把天地连成了一体。飘落的雨点滴落在手心上, 像是轻轻的深情的一个吻。一切就都凝滞起来, 地老天荒的感觉如潮水般漫涌。更多更多的人纷纷卷起裤腿撩起裙角挤进了这小小的长廊里、骑楼下。她俩稍稍往后退了一步。

人群中有刚下班的中年男子、年轻女子, 有拄着拐杖的老婆婆, 有刚从学校回来的母亲和孩子, 还有扶着手推车的孕妇, 里面还有一个熟睡的宝宝呢……他们有的在抖落着身上的雨水, 有的只是静静地站着, 有的则浏览着手机, 更多的是焦急地等待着。

此时人群中一个电话响了。哦, 是那年轻女子的, 可是手推车就在旁边。里面的小宝宝可能听到了铃声, 小小地挪动了一下身体。女子意识到了, 用手捂住了一边腮帮, 声音压得很低很低。孕妇则以微笑相报。骑楼下, 举手投足间, 一股暖流流进了心田, 拂去了丝丝的凉意。

骑楼下, 雨幕中, 别有洞天。

学校:广东佛山市南海桂城中学;导师:聂长河

上一篇:三角形的证明期末复习下一篇:以 独自 为题作文6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