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安全短板透视

2024-05-26

中国网络安全短板透视(共6篇)

篇1:中国网络安全短板透视

网络安全的维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一步演进,世界各国再次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机遇期。身处改革关键期的中国自然也不例外,正如当年邓小平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在网络技术领域的发展,不仅将影响中国在这一关键时期的发展速度,某种程度上还将决定着中国在未来世界的话语权,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网络技术领域之中,网络安全是一个极为重要而敏感的部分。伴随着近期第三个“中国国家网络安全周”的到来,这一话题也再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喜忧参半

相信任何人都无法否认,互联网正在深刻地影响并改变这个世界。

适逢一年一度的g20峰会于杭州召开,由汕头大学国际互联网研究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互联网实验室、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机构联合编写的《g20国家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也新鲜出炉。报告显示,当前,全球网络用户已突破3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40%。其中g20网民用户达22.4亿,普及率为50.2%,高于世界平均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综合反映一个国家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互联网经济gdp占比”这一指数上,相关数据显示,英国、韩国、中国、欧盟、印度和美国的互联网经济占gdp比重分别为12.4%、8%、6.9%、5.7%、5.6%和5.4%,在g20成员中居于前六位。在互联网发展这一块,某种程度上,中国已经赶超了欧盟与美国。

有喜必有忧,联合国宽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近日发布的2016年版《宽带状况报告》显示,虽然中国是全球使用互联网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同时也是全球非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根据报告,尽管中国目前的互联网用户人数为7.21亿,远高于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市场印度的3.33亿网民。但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与领先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数据最能直观地说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2015年,中国家庭互联网普及率为54.17%,名列全球第35位;个人互联网使用率为50.30%,名列全球第90位;居民固定宽带签约率为18.56%,名列全球第57位;居民活跃移动宽带签约率为56.03%,名列第69位。

当然,差距同时也意味着发展潜力。今年6月21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在其网站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互联网正在蓬勃发展》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正在利用互联网在传统产业中进行创新;传统企业的巨头正在整合中国的互联网;任何一家大公司都有可能成为互联网科技公司;中国的科技企业可以无拘无束地发展,这是美国大企业做不到的。

此外,文章还称,中国企业将成为把互联网应用到其他生活和产业领域的先驱,西方在这方面则将成为一个追赶者。以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万科为例,万科正在开创性地将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和服务整合进有线智慧社区。万科希望建立可为居民提供花园、安全食品、旅行、娱乐以及医疗和教育服务的城市枢纽,而这些都能靠互联网实现。

而诸如阿里巴巴、腾讯之类的互联网巨头,其影响力早已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在看到潜力与便利的同时,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恐怕还是蓬勃发展的现状背后,国内网络安全领域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1994年,中国通过ncfc工程接入国际互联网,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中国的战略决策者也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时至今日,在单纯的网络技术与信息产业方面,中国的实力无疑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与之相对的,却是网络安全建设的严重滞后。

造成这一状况的,有多种原因。首先,是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中国的重要信息系统、关键基础设施中使用的核心信息技术产品和关键服务大都高度依赖国外,尤其是美国。在g20杭州峰会召开前的一个多月以及会议期间,网络安保300人的团队共击退3000多万次网络攻击。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网络根域名服务器为美国掌控;中国90%以上的高端芯片依赖美国几家企业提供;智能操作系统的90%以上由美国企业提供。中国政府、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领域的信息化系统主机装备中近一半采用外国产品。基础网络中七成以上的设备来自美国思科公司,几乎所有的超级核心节点、国际交换节点、国际汇聚节点和互联互通节点都由思科公司掌握。

这样的局面造成的后果就是,作为全球网络主导者的美国,在“以攻为主、先发制人”的网络威慑战略指引下,将网络情报搜集、防御性网络行动和进攻性网络行动确立为国家行动。而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美国方面的这类国家级、有组织的网络攻击也变得日益复杂,大有呈现由“软攻击”向“硬摧毁”转变的趋势,网络空间对抗自然也就日趋激烈。

早在2011年,由美国主导的对伊朗核设施进行网络攻击的“震网”行动,就已经表明,美国已经具备了入侵他国重要信息系统、对他国实施网络攻击的能力。中国自然也在攻击目标之列。

臭名昭著的“棱镜门”事件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2013年6月,英国、美国和中国香港媒体相继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提供的文件,报道了美国国家安全局代号为“棱镜”的监视并获取世界各国机密的秘密项目。中国有关部门经过了几个月的查证,发现针对中国的窃密行为的内容基本属实。

篇2:中国网络安全短板透视

尚重生

第一讲、序言

1.贫富差距是恐怖主义的根源

2.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特点:具有历史性

3.对当代社会问题的透视及案例分析需要解释的框架 理论的假设 4.九大社会热点问题:(1)腐败问题(头号问题)

(2)“三农”问题(极端重要 农业 农民 农村)

(3)下岗失业问题

(4)贫富差距问题

(5)犯罪猖獗问题(经济犯罪 黑社会犯罪 青少年犯罪)

(6)人口生态问题

(7)教育危机问题(教育行政化)

(8)道德失范问题(道德失范 信仰缺失)

(9)婚姻家庭问题 5.概括九大社会问题:

权力腐败愈演愈烈,贫富差距开始悬殊 下岗失业困难重重,农民增收仍很艰难 团伙犯罪日益猖獗,信仰缺失道德失范 婚姻家庭问题增多,环境污染趋于恶化 应试教育成为顽症

第二讲、社会问题概述

1.社会问题是什么?社会麻烦 公共麻烦

 国外社会学家对社会问题的定义(三种观点):

①社会问题是公众问题②社会问题是一种情景或情况③社会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或社会事件(客观存在)的存在

 国内社会学家对社会问题的定义(五种)

①社会问题就是社会全体成员或相当多的人,他们的生活或进步遇到了障碍,社会有些失序,开始没有安全感,原来正常的生活或者应该正常的生活越来越不顺利

②社会问题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综合现象,即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失调,社会的正常运行遭到破坏,社会难以协调发展

③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变迁或者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社会关系的变异和矛盾,这些矛盾的生成虽然是局部的,但其演变及后果具有全局性,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导致不同社会群体日益复杂的利益摩擦和关系紧张(例如:瓮安6•28事件说明当地的官民关系、党群关系、警民关系的紧张)④社会问题是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不合需要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这些事件或情况影响到多数人的生存与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不满和焦虑,它是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多方面的力量才可能解决的问题。(如腐败问题)

⑤社会问题是一种被许多社会成员所共识的公共问题。这种问题不仅妨碍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而且阻碍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样的问题是由社会本身的缺陷或功能障碍、社会关系失调和整合错位等原因造成的。(如环境污染)2.界定社会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论思想

看一种社会事件、现象、情况是不是社会问题,就是看它是否妨碍了社会的正常运行。看它是否损害或者破坏了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 看它是否符合某一社会的主导价值规范

看它是否引起了许多社会成员的困惑与迷茫、愤怒和焦虑

社会问题:社会有机体不正常的病态或失调的现象;是一种公共麻烦和公共障碍;一种消极的、否定的社会存在

由于社会系统存在着某种结构性的重大失调和一定程度的社会失范,社会全体成员或相当一部分成员的生存与发展出现了困难和障碍,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3.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特点?

① 确实是中国社会在高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发展的过程性(49建国以后毛泽东时代或计划经济时代后三十年逐渐出现的)

②具有极端的复杂性。因为:

一、当代中国社会浓缩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信息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所有问题。(后工业社会的问题,后现代社会问题);

二、各种社会问题是相互缠绕互相裹挟的,没有单独存在的,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群; ③演变趋于恶化

④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主体缺失(有解决问题资源的人怎样才能让他们解决问题)

第三讲、腐败问题

1.腐败的定义:公权主体违反公共规则的以权谋私的行为。2.腐败的要素:

①能够运用公共权力(特指 国家权力以及国家权力的延伸。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即“主权在民”)的主体

② 违反公共规则(公共规则可以是法律,规章或者约定俗成的习惯)的事实

e.g.公车私用

③ 谋取私利的行为(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可以感觉到的、造成危害的。只有想法、规划则不算腐败)3.中国目前腐败现象的特点和趋势

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刘丽英认为,当前腐败案件有八大特点:

(1)串案、窝案、案中案明显增多,腐败分子结成利益同盟,呈现明显的团伙性(2)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于一体(3)吏治和司法腐败严重

(4)经济发展的热点领域往往成为腐败案件的高发区(5)领导干部“傍”不法“大款”现象严重(6)作案方式和手段诡秘,更具隐蔽性

(7)一些腐败分子向国外、境外转移赃款赃物,涉案人员向外潜逃(8)查处与反查处,腐蚀与反腐蚀斗争相当尖锐激烈 决策腐败、豪华装修、勾结腐败 中国“一把手”腐败的特点:

 比例逐渐上升

 日益向高层化蔓延  腐败金额愈来愈大  大都沾染“色”的色彩  腐败的船湾不断增加  家族式腐败严重  资金外传

e.g.刘志华 原北京副市长,因生活腐化堕落被免去职务 腐败造成每年GDP的损失大概3%~5%(胡鞍钢)道理:反腐败必须要通过制度来进行

官商不分是国企腐败的重要原因

不同的观察者、研究者、亲历者对腐败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

①政治层面,所有的统治阶级在根本上都是反腐败的(例如:吉尔吉斯斯坦骚乱)

腐败会导致执政党执政的政府灭亡。在政治上,腐败影响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政治思想史研究者所面临的课题即如何使掌握公共权力的人远离腐败。

②从经济上说,腐败侵吞的社会财富客观上影响了社会的扩大再生产。经济领域的腐败影响了经济交易成本(腐败寻租)

③在文化方面(软性的精神文化层面的影响),腐败会导致一中腐败的文化(如官官相护的泛滥,价值观的颠覆)

④在精神上,腐败现象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理,人们将对腐败现象产生麻木和疲劳。对统治者而言,腐败长期得不到治理,会导致统治者内在的担忧和恐惧感。4.腐败的原因

 剩余产品的出现和人性邪恶

和生产资料私有制有关(历史上,对剩余产品占有的欲望,形成最初的阶级)腐败产生的人性根源是人类贪婪的本性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英)阿克顿勋爵  社会风气的混乱

 制度设计上的漏洞与宽松(有些权力设置自由裁量权很大e.g.罚款3~20万)腐败和反腐败是相互独立的。——尚重生

同体监督(通俗讲,一个外科医生动刀子割自己身上的瘤子) 权利的腐蚀性与人性的欲望(根源)腐败等于权力不受制约。——尚重生 5.腐败者的五种心里状态

 侥幸心理

 法不责众心理

 补偿心理(补偿心理、攀比心理,认为做官=发财)

 权势心理(嚣张到没有了常识,如王益。有常识:耕耘 收获) 冒险心理(当官的法盲)6.反腐败的对策选择(主要手段)

(1)反腐败的对策选择就是要通过一种精心的制度设计、制度的构建,使掌握权力的人做到不能腐败(分五半的公章,制衡制约)、不敢腐败(腐败了成本会很高)、不愿腐败(道德情操高)。

(2)有学者认为,还应加上末端反腐(终端反腐)使官员的动产不动产,官员及其亲属财产的“公示制度”而非申报制度。申报制度是不公开的。道德教育永远是反腐败的辅助手段。——尚重生 7.腐败者暴露的路径

 事主说出来  群众举报  同伙牵连  自己露出来  小偷偷出来

 涉黄人员供出来  凶手杀出来  办案吓出来

8.关于腐败与反腐败的异端邪说

 腐败必然论(哲学文字游戏,已发生的事实难道就是必然的吗) 腐败代价论(取消了人的责任意识) 腐败有益论  腐败繁荣论  腐败不可反论

 腐败合乎人的本性论  腐败商机论

第四讲、三农问题

1.农村 农业 农民

三农的概念后加问题,本身就反映了社会的病态和扭曲。——尚重生

为什么说是病态和扭曲的?几千年来,农村就是凋敝的,农民是弱势的,农业不能和第三产业相抗衡。历代王朝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2.封建制度是超稳定结构的三个指标:

 君主专制制度  小农经济  儒家文化

中国的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是农民能不能享受到国民待遇的问题,本质上是农民的政治地位问题。

农民如果不主动地争取权利(靠自己的博弈),三农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应该给中国农民素质发育的土壤、文化、制度。——尚重生 农民和政府讨价还价是正常的、妥当的、最佳的。——尚重生

只有通过谈判和博弈的利益均衡、话语权均衡的平衡才是真正的平衡。——尚重生 3.户籍制度的改革

户籍制度的改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政策。——尚重生

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将会影响中国各方面的事业。中国要发展要强大靠的最终还是农民。现代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应该是局部的现代化。所以地区的发展不均衡是一种病态的。不解决三农问题中国无法走向强大。

解决三农问题是需要一种良心和道德品质的。每年大约300亿元农业税。4.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发展不均衡

对农业的技术、产业、专业等各方面扶植不足。农业的基础设施严重缺乏。要解决农业问题,主要是加大政府的投入。5.农村问题

把应该投入在农村的公共产品视为应由农村自己承担的私人物品,导致公共设施严重匮乏。而且还存在政策和制度上的歧视、与城市不平等。需要政府的补贴,各级政府投入公共产品。6.农民问题(关键)

这个问题涉及人的权利、户籍、素质等多方面问题。

农民问题实际上是外在的贫穷、没有接受较好的教育和生存问题。——尚重生 农民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国家对农民群体的待遇问题。

大学生不愿意到西部、农村等偏远地带去,很大的原因就是待遇上的考虑。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

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是待遇问题。

在国家政策的强势引导方面应该把人才、资本往较偏远的地方吸引,前提是待遇。——尚重生 观念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引导,都是少数人的觉悟导致了一场变革时代的带到来。——尚重生 7.小结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的存在,在中国具有漫长的历史性。三农问题具有历史性

封建统治的结果是形成两极化的社会,一方面是君主权力,另一方面是草根阶级。 三农问题的解决面临着困境。(1)分散的小农的存在,是专制政权存在的经济基础;(2)分散的小农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稳定的兵源。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给农民分配土地是中国革命成功的根源。建国后三农问题不能根本解决的原因:(1)城乡经济的剪刀差(2)新兴政权需要前大的政治动员(3)国内政治形势严峻。(政治斗争的形式事实上是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年代的思维的延续。)(4)帝国主义的威胁(5)台湾国民党特务的影响(6)抗美援朝的影响  改革开放以后,解决三农问题的各种条件在不断地具备。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温家宝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有较强的实力来解决三农问题,但三农问题积重难返。农民的政治权利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因为它会引起社会的巨大变革和震动。第五讲、下岗失业问题

1.“下岗”与中国公有制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相关。“下岗失业”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色彩。

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造成效率低、浪费严重,从而导致物质的短缺。(蛋糕做得很小,导致物匮乏)

谈经济管理不能去产权化、不能去所有制。——尚重生 2.中国在意识形态上,导致了下岗失业问题方面的困境。失业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市场经济是伴随着失业大军的。庞大的失业人群的存在,是市场经济存在和运行的必要条件。有效的社会保障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失业是伴随人口数量增减永远存在的问题。4.就业高峰

 知青返城(70年代末期)

伤痕文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要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大量的农民工进城(80年代) 大学的扩招(21世纪以后)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工作的叫做待业青年。大概在2000年开始扩招。现在在校大学生有2000多万(通过招生渠道的)。技术含量越高,资本越密集,不需要太多人力。

一线的工作需要有知识的人,但是有一定知识的人不愿去一线干辛苦的工作。——尚重生

要反思“面子文化”,不能因为自己是名校出来就有虚荣心。在大学是精英并不代表会成为社会的精英。

年轻人要心存高远的理想,但不能有虚荣心。生存第一。——尚重生 5.下岗失业的正面及负面效应

(1)下岗失业的正面效应(这样讲是有严格限制的)

 下岗失业的“正面效应”是就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而言的。

 下岗失业的“正面效应”是就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个社会效益的提高而言的。(通过裁员来提高效率、减少内耗、减少推诿是正确的。)

 下岗失业对少数具有再择业、再创业能力的人来说,是人生走向新的成功的一次机遇。总结:不能笼统地、抽象地谈下岗失业的“正面效应”,而只能在一定的参照意义上来确定下岗失业的非消极面。

下岗失业对具体的个人而言,是一场不幸的灾难。(2)下岗失业的负面效应

 下岗失业给下岗失业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了生活上的困难和精神上的痛苦。 下岗失业往往伴随着其他相联系的悲情的“生活事件”(比如家庭稳定。下岗失业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生活事件,而会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庞大的失业人口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定时炸弹。6.下岗失业的原因

 需要就业的人数与就业岗位的供给落差太大。(基本的原因) 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失业  从本体论上讲,“所有人都要有工作”的理念需要被颠覆(现在人类生存资料的生产,只需要少部分的人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女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 决策者的失误和腐败(一些国有企业、垄断企业的腐败导致失业)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机器排挤工人)7.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

 对极端弱势群体政府给予帮助(政府购买岗位给这些人) 政府把零散的下岗失业者组织起来进行手工劳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可以吸纳低技术劳动力的)还是需要大力发展

 劳动者通过再学习和再培训来提高素质。政府承担这些培训费用但应加强管理。

 对就业人员加强就业(或者创业)观念的教育、启蒙。要给自己在这个社会中定位,不能一直游离在社会之外。

根据自己本身的能力来选择求职道路。——尚重生 8.我国下岗失业的原因:  产业结构的调整  就业岗位不足  就业者观念的误区

当今社会的大学生就业,需要各种各样的就业方式。——尚重生 社会经验 江湖意识

大学生就业需要“男子汉大丈夫”的精神。——尚重生 9.创业问题

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和愿望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尚重生

大学生创业的关键是政府应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扶植,大学生也应做好创业前知识、心理、情感等各方面的准备。

大学生创业应该多向成功的有经验的企业家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是自己少走弯路。——尚重生 人的成长性

高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不被社会所青睐的。

创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为时尚早,还需从最基本的礼仪和细节做起。——尚重生

第六讲、贫富差距问题

1.贫富差距问题复杂性的表现

 贫富差距具有普遍性  关键是贫富差距的程度

 在这中国社会,不同的人对其认知不同

贫富差距问题是客观事实和主观评价的统一。

 不同的群体之间对贫富差距问题看法具有极大的差异性

对贫富差距态度、认知、心里感知等方面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

2.中国贫富差距的表现

 城乡之间的差距(改革开放初期,差距为1.4:1现在为6:1) 行业之间的差距(主要是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

垄断利益集团除了提供确保国计民生的产品和保证国家在基础供应的安全之外,还能与政府进行博弈。它是市场经济的竞争者也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地域之间的差距

地缘学说认为,当某些地方经济高度发达时,就会在政治上提出主张。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距

3.贫富差距问题

收入不均衡是常态现象。收入分配本身就具有差异性。不可能是均衡的。先天的不公平称为:持有的不公平。凡是持有的不公平人们是能够接受的。由于制度的设计、安排,由于腐败和非法的剥夺是人们不能接受的不公平。

在非持有的不公平领域,有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值得研究;非持有的不公平,对社会的演变和发展是非常危险的。

人类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几乎是困扰人类社会所有问题的根源。(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之一。针对不特定对象的凶杀案件是恐怖)

贫穷是走向反社会道路的重要原因。

贫富差距问题可能滋生部分人的反社会情绪,也可导致绝对贫困之后的怪相。4.中产阶级存在的重要性  中产阶层是社会存在的稳定器  中产阶层是社会消费的主体  中产阶层是社会时尚的主要群体

 受到良好教育的人群是未来中产阶层的生力军 只有中产阶级才能代表社会的良知和公正。中产阶级的成长通道狭窄的表现:  中产阶级队伍的萎缩

 大学生不能成为中国的精英阶层

每个人应该为他人迈入中产阶级而感到自豪

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用狭隘、嫉妒的心态看待收入的差距。逆境成才在当今时代已经不合时宜。

逆境成才是一种例外,大多数人应该是顺境成才。——尚重生

一个社会只有越来愈多的人致富了,个人的生活才会有安全系数。社会底层状况不断改变、财富不断增加的社会,是一个良性社会。要站在中产阶级的视野来看待问题。

问题青少年是因为有个问题的家庭,问题家庭的主要问题是贫困。

贫富差距问题既关系到人民生存状况和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又关系到制度的公平、正义与否。改革开放的举措本身就是为了解决贫困问题。吉尼系数反映贫富差距

计划经济是万恶之源。——尚重生

计划经济是批条子的经济、物质极为短缺 在物质极端短缺、匮乏的基础上,是不能建构社会的高点道德的。——尚重生 中国这个国家,不改革,不开放,所有的路都是死路。——邓小平改革开放,优于计划经济年代。

我国城乡的、地域的、不同人群的贫富差距,可以直接感觉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公共设施的丰富多样,近年发展很快。

不同的利益集团(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非常大。超大型的利益集团,与政府的关系十分微妙、复杂。(第一可能就是政府指定的这个游戏规则;第二可能绑架政府;第三可能收购政府;第四可能本身就和政府有“血缘”关系)所以说,我国的政府与垄断行业是一体化的。

真正盘剥中国人民的是超大型的利益集团。对垄断行业高收入的治理,不能去制度化。

对垄断企业高管的“任命制”本身就存在着不公平。

文革与自然灾害都是我们民族的伤疤。要善意地总结历史

5.收入分配研究的复杂性

一、很难对其进行学理分析

当某些问题存在时,要在学理上说清它的存在,是需要被认定的。

当一个问题存在时,将它说清楚,进行有根据的严判,是一种非常巨大的学术劳动。

要真正了解清楚贫富的状况,以及计算出贫富的差距,在某种意义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尚重生

二、每个人的实际收入与支出是随机的、零散的、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不可统计性。

收入统计复杂性的表现:

(1)每个人大量随机的支出行为,与不可统计性收入。存在非法收入(灰色收入)。中央和地方,在财政收入与税收制度上存在“博弈”现象。

(2)客观存在的贫富差距,是不可明知的(康德的怀疑论、人的不可知论)(3)个人收支来源的过程存在逃税现象

(4)各行业部分普遍存在“小金库”现象(体外循环)

三、在贫富差距问题上的心理感知和心理认知 主体认知差异

四、贫与富是变化的

五、人们的财富既有财产构成,又有货币构成,以及不确定财富因素。总结:在这个问题上统计的数据具有的特点:不准确、模糊的、过时的

在某种意义上,社会调查在现场看到的贫困,触摸到的贫穷,证明了当代贫富差距的存在。可以通过家庭的不动产,看出其实际收入状况。只有通过不同的调查渠道,才能了解我国当今的贫富差距到了何种程度,作为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所在。

贫富差距,在一个国家长时间的存在,对统治阶级的统治与治理而言是非常严峻的现实。稳定与长治久安,是任何统治集团所追求的目标和愿景。现在的利益格局,有某种固化特点。

当代大学生既应有实际操作能力,又有管理能力。

6.就业的问题与矛盾: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与否; 就业问题的关键:制度设计要妥当与科学

人的观念要变革(精神发育、成熟的过程)

在收入分配上,大学生毕业后的贫穷,不全是社会与政府的责任。与大学生自身的选择也有关系。大多数人是要从点滴做起,而非一蹴而就。打破固化利益闭路的根本措施:观念的变革

7.妥当的收入差距,有积极的社会作用

社会建构对人能力评价的科学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贫富差距则是积极的、有益的 正常的社会,存在贫富差距,富裕阶层会起到激励和示范作用。

但妥当的收入差距仍然有消极方面:贫富差距问题,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全 一个社会存在贫穷的人,是不人道、不安全的,无法做到长治久安。

8.贫富差距在我国现代存在的原因

 历史的传承(例如:沿海比内陆或西部地区发达。

内地和西部经济发展较慢的原因:信息闭塞;地理条件恶劣)

形成区域间贫富差距的原因:

① 政策性的倾斜,资金投入的不均衡。国家的投入、制度性的安排、财政的转移,对一个地方贫穷或富裕的程度有质变的作用。② 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不足

③ 部分国有企业的腐败,直接导致一个地区老百姓生活的贫困。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 ④ 工资制度的不合理

工资制度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高者愈高,低者愈低

工资相对公平,但是要以能力而非权力为原则。或者按照绩效原则。低工资反映民生问题。分配差距造成民生问题。

中国现状:国强民不富。中国GDP全球第三,煤炭、钢铁产量世界第一。

中央财政雄厚,地方财政财力不足

⑤ 收入分配体系不完善

⑥ 房地产经济和高房价(高房价正在消解未来的中产阶级)

第七讲、犯罪猖獗问题

1.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立法会涉及到人性、自由、人权

按照现代犯罪心理学、犯罪行为学的研究,每个人都可能有犯罪的倾向。人性的变量、不确定性、复杂性是无法考量的。

来揭示人性是什么,科学与信仰相互补充。此外还有哲学:罗素 《数学原理》。还有艺术、伦理、道德。

形而上永恒问题的存在,充分证明了科学、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的有限性。不可知论、怀疑论的深刻是以人的有限性为基础的。人类的认知是有限的,人类精神世界却是无限的。“激情犯罪”,是很多犯罪行为者的普遍解释。

当对犯罪猖獗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首先要认识到人类对犯罪问题研究的有限性、局限性。教育事实上是在改变人的观念,塑造人的价值观和内心世界。教育需要一定的资质。教育别人时有没有反思自己。教育的观点是需要被证明的。2.关于犯罪的解释

马克思主义认为,有了阶级和国家以后,就有了犯罪的出现。

一般把犯罪理解为一种反社会的行为,这种行为蔑视社会文明的规制、道德、法律,挑战社会秩序。一般来说,不遵守社会规制以及明文规范,但没有给他人和社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的行为,叫做违法。但还不叫做犯罪或者需要惩处的犯罪。

对犯罪的定义、犯罪的考量、犯罪的界定并不是十分明确的。

近代提出的“人权”的概念,即使是犯罪者,应有最起码的人权。

犯罪问题的存在、高犯罪率与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不应用线性思维来思考。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状况和犯罪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多需分析的变量。经济的发展、贫富的差异,与犯罪有着复杂的联系。

对犯罪问题的认知,除了界定的复杂性意外,一些经济发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具体的怀疑、质疑和分析。

3.中国目前的团伙犯罪的特点: 智能化、高科技化、文雅化、知识化 4.当代中国犯罪得出复杂体现: 犯罪手段、犯罪形式国际化 5.犯罪的多样性体现在: 涉毒犯罪急剧增多,涉黑犯罪不断增长,敲诈勒索触目惊心,黄色犯罪屡禁不止,经济犯罪日益猖獗,盗窃犯罪来势凶猛,假币犯罪屡见不鲜,贩卖人口肆无忌惮,信息犯罪逐步升级,犯罪主体多元化。6.犯罪的原因:

 犯罪灵魂说:人类犯罪是因为灵魂出了问题。 犯罪颅像说:通过研究人的颅骨来解释犯罪行为  犯罪快乐说:认为犯罪行为发生时是快乐的  犯罪原罪说

 生来犯罪阴阳论人类学  经济学定论

 亚文化群论:人都是归属浴某一群体的。当一个人无法归入社会主流群体之时,必然会归入社会的一个亚群体。

一般来说,处于亚社会群体中的人更容易走向犯罪。 文化冲突论:文化的冲突导致犯罪行为发生

 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家庭结构对犯罪者有一定影响。

 犯罪生态学理论认为:内分泌失调,染色体不正常,体型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导致犯罪。 犯罪的另外其他论点:潜意识论、追求目的论、追求惩罚论、模仿论、标签论 7.改革开放后,当代中国犯罪的一般原因:

一、改革开放后,社会利益结构巨变调整,使得社会的利益格局失衡(是当代中国犯罪的一个诱发和刺激因素)

二、市场经济下,人们过度地最求经济利益,突破了道德边界。

三、社会分化、功利文化、生活观念得物质化的影响为犯罪提供了温床。

四、显规则与潜规则的矛盾冲突,是构成犯罪的另一原因。

价值体系的冲撞,社会在价值层面的非一元化,使人们的精神层面出了问题。

五、传统的社会控制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滞后

对青少年、少儿的教育,应当是公民教育。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并规范受教育者的行为 智力差异是人天生的,把所谓的优异生集中起来,其实并不太科学,压力过大。当代人的一种生活状况:精神空壳化,情感荒漠化,人生意义丧失 适度的贫穷,可能最容易产生生活的意义。

在社会治安方面,除了硬件的投入,人的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

大学生要有管理、治理这个社会的理想、目标,比如进入公检法或者部队等。犯罪肖像的勾画推理是无限的 破案要靠知识 智慧 脑力

8.中国目前经济犯罪的类型特征和原因

中国犯罪分为:经济犯罪 青少年犯罪 黄赌毒犯罪 对犯罪主体的可能性进行划分,可分为:

经济犯罪 黑社会犯罪 黄赌毒犯罪 青少年犯罪

经济犯罪在改革开放后呈高发趋势,犯罪主体是取得利益便利的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特点:

(1)犯罪主体的行为限制较少。

财务一支笔制度给经济犯罪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可能性。财务方面,多人管理比一人管理更为安全。

财务一支笔的签字行为,可以发生在任何场所而没有限制。

(2)犯罪行为比较隐蔽 对经济犯罪的打击一定要决绝。在经济领域主要是靠预防。

9.黑社会犯罪(我国学界、民间承认存在)

对当代中国黑社会犯罪,要关注犯罪发生的土壤。黑社会组织利用了公共部门职能的缺失。10.黑社会存在的原因:

(1)在政府职能未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地方,出现黑社会。(2)黑社会的出现,是有保护伞的。(警察、工商管理部门、政协委员等等)黑社会势力在经济上强大以后,就会向政治权利方向发展。

(3)黑社会犯罪在很多犯罪区域、场所存在着模糊的“黑白边界”。

当代中国黑社会犯罪的高智能化、智慧化、技术化、隐蔽化,使打黑的界限难以界定。当代中国黑社会犯罪的复杂性,折射出了中国国情的复杂性。不断增多的城市游民,是城市黑社会成员的主要来源。黑社会是代际更替的。

11.警察队伍的职业化特别的重要。

为社会提供秩序的人,应该是这个社会的精英,应该是这个社会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群体,应该对这个职业产生神圣感、庄严感。警察与法官同是“弱势群体”。

法官现在案结事了

在一个没有走向真正法制的社会,没有谁活得是有尊严的。——尚重生 法制要成为一种信仰。

12.关于青少年犯罪(我国很严重)中国青少年犯罪的总特点:

 犯罪人数增多  犯罪低龄化

 犯罪手段残忍化、成人化  犯罪行为难以治理

加入青少年犯罪的人员主要有:辍学较早者

网瘾青少年

父母离异者

留守儿童

孤儿

过分被溺爱的青少年

从小沾染不良习惯(抽烟、喝酒、打架、上网)的青少年也容易走向犯罪 过早地把青少年区格化,容易导致青少年形成犯罪群体。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干预。

父母的关爱对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外地打工者子女)十分重要。 挽救青少年,就是挽救民族的未来

 挽救青少年,使其受良好的教育,能降低犯罪率。对一个社会的治理来讲,始终存在犯罪分子和政府争夺青少年的问题。在犯罪源头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要对青少年进行真诚、友爱的关心和交流。14~16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叛逆阶段。13.阶级分析方法认为:

公有制体制下的社会主义,不易产生犯罪 14.犯罪的根源之一:(1)贫穷(一般上)

贫富差距,导致犯罪以及犯罪率的提升。(是科学的说法)(2)剧烈的社会变动

高考制度的改革,1977恢复高考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领域,社会生活领域,社会工作领域的体制都在剧烈变革。

劳动者创造了美,但是自己变得丑陋;劳动者创造了财富,但是自己陷入了贫穷。——马克思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1844年《经济学手稿》

社会的剧烈变化,使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不适应,心里平衡被打破,成为犯罪的一个根源。(3)社会的不公平、制度安排不正义 显失公平、公允(譬如高考制度的安排)

一个社会的制度安排、制度设计,特别是对资源的划分如果显失公平,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正义的、不道德的。———尚重生

(4)人口的流动,产生匿名效应

宗教信仰的不同,是犯罪的另一根源。

有暴力文化传统(成王败寇)的地区和人,是犯罪的一个根源。——尚重生

中国人的仇恨,有记忆和暴力基奠。枪杆里面出政权(对暴力的一种崇拜。只适合中国)

第八讲、人口与生态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在中国,是一切麻烦的根源。——邓小平(1)中国实际是一个文盲和半文盲充斥的国家。(2)人口的结构:中国已提前进入老龄社会。

(3)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口基数过大,导致八零后人数多、就业难。现代社会需要完善社会养老体制(4)人口分布不合理

给人类造成真正灭绝性危机的是水,而不是石油。

人口的流动性问题,也需要规划。在人口流动性规划同时,要调整产业结构。产业转移

应该将春节作为更精神性的节日。中华民族缺乏精神的节日。——尚重生

中国的人口问题,很难得到有效地治理。到2050年才能实现零增长。中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资源很缺乏

当谈论中国问题,中国国情、中国社会现实的时候,不能忘记庞大人口的硬约束。渐进式的变革与消解社会问题。

人口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较好的处理,社会管理不好,人口的庞大也会导致一种造反、暴力或革命的局面。

中国的稳定的关键在农村、在农民,中国要出问题就出在农村。确保农业的良好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邓小平文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历届领导人对“三农问题”都十分关注。城镇化、城市化的过程要有序推进。1.人口的风险:(谈到这个问题一定要有更宏观的视野)(1)人口的风险在于就业。

城管为了城市市容之类的,反就业的做法。“一刀切”管理小商贩的方法导致部分就业萎缩。官本论的思想对学、商、技术的蔑视,是反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不利于中国庞大人口问题的解决。(2)人口的风险在于就业。目前我国创业环境不好。创造这种良好环境需要政府扶植。创业需要扶植,没有创业,就没有就业。(3)人口的风险在于游民涌现 当代中国的新型游民包括:无固定职业者、自由职业者、大学生蚁族

蚁族的生存环境、蚁族的生活方式会改变蚁族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会倒向“反社会”。

强调“和平与发展”就在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需要一个稳定、和平、安全的周边环境。我相信中日两国人民的后代,有能力、有智慧解决钓鱼岛问题。——邓小平2.生态环境问题(要靠可持续发展)

对生态环境而言,庞大人口的生存和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能耗创造的GDP是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的六分之一。所谓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简单的、消耗能源、破坏生态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现在的发展方式是 “断子绝孙”的发展方式 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代际公平

我国的能源结构:火力发电占百分之七十

风力发电、水电、核电占百分之三十

科技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能力,是解决经济发展瓶颈的有效之策。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也走了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道路。面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需要反思发展道路与治理模式。

宁要青山绿水,也不要毁坏青山绿水的GDP和发展。——朱镕基(宁愿不发展,也要青山绿水。当发展就是破坏时,不如不发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要不要吃转基因大米,是一个哲学问题,一个宗教问题。可能会造成基因突变

第九讲、教育危机问题

1.教育“危机”,是真正的危机。九十年代的教育危机主要为:资金短缺

中国的教育,是从贫穷中走出来的。目前教育的投资还没达到GDP的4% 教育危机的深层根源:教育资金危机(存在知识与权力的问题)秦始皇:焚书坑儒

2.当对教育危机进行思考时,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基本理念直接关系到教育应该怎么办,教育应该怎么管,教育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教育是要立人。——鲁迅

还有许多名人十分重视教育。教育关乎人的性情、人格、情操、内在品质、人的快乐。

教育最初是深刻和庄重的。教育是一种冒险行为。教育对教育主题的资质有很高的要求。三观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教育的第一个问题:对教育主体进行的怀疑和“批判” 教育要培养教育的对象,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教育要培养受教育对象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怀疑和批判能力,以及独立的人格。

尚重生的观点:使教育的对象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思维思考,有一定的独立怀疑和批判能力,是教育的真谛之一。

教育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独立的怀疑和批判精神。3.中国对孩子的教育: 听话教育、潜规则教育 教育需要反思

中国高等教育面临很多困局。4.教育面临的困局: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纠结、困局。

学习需要兴趣。中国素质教育的方针,在操作层面变成了真实的应试教育。高考制度的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高考制度是可以改革、探讨的。

高考题量的增加,并不能在本质上有助于人才的选拔。语文考试需要改革。语文需要阅读量。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困局,必须要以高考在细节与流程的真实改革为主线。分数问题,高考应该取消加分制度。在高考制度下人人平等。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考试的内容而非如何考试。(2)教育公平与教育差别 教育有某种公共产品的属性。

教育公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还表现在投入的公平上。就差别而言,教育是培养和固化差别的。据统计,在青少年当中,“天才少年”只占到3% 智力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它散落在不同的群体与地域之中。

学校通过合并、调整、挑选优秀师生集中教育方式是不公平、不道德的。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的格式化、区隔化、差异化是错误的。一中等重点院校的键值是为了集中师资优势,培养人才。“一中制度”在教育上祈祷的正面效果远远低于负面效果。

不合理的教育流程、规制、细节与环节背离了孩子快乐学习的基本原则。“逼迫式教育”并不适合所有人,是因人而异的。

要培养学习内在的快乐,使受教育者领略到知识之美、科学之美。快乐学习是:精神上的快乐学习。知识有一种庄重美。(3)高等教育的产业化

教育不应产业化。教育应该是一种公共产品。民办学校要办好,政府的作用是非常之重要的。现代人类开始把感情金钱化、数量化。(4)教育管理的标准化和高度行政化

过度的管理,会使教育走向高度流程化、标准化、衙门化。

教育改革不要忽略一个问题:谁是教育主体的问题,谁是教育的主人。在目前情况下,一切高等教育的改革,都会变成对教师的整肃。

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医生,终极目标是让老百姓治的起病,并且有人给他们治病。在教学领域,学生最有发言权。体制内教师和体制外教师。(5)教育的自主权

教育应该以放权为主,以集权为辅。

纵向集权太多,横向分权不够,是教育困局问题的根源之一。教育拨款的背后,是教育的自主权问题。教育的自主权而难题一直没有被解决(6)教育领域的腐败

国家公共权力是腐败的,在其他领域都会反映出来,国家权利是腐败的源头。5.走出中国教育困境的选择(1)讲究教育公平

即便面对复杂的国情,还是需要讲究教育公平。教育不能“差钱”,要优先发展教育。(2)打破教育“差钱”的恶性循环(3)逐年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4)教育改革应在一种总体的设计中,推进素质教育,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教育改革的难点在于:教育改革事实上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教育改革涉及到政治改革和意识形态。现在谈教育改革不如说流程的改革。

第十讲、道德与信仰问题

1.目前中国的道德状况令人堪忧。

道德问题、宗教问题,都涉及到生命伦理,涉及到对生命的敬畏与尊敬。2.在生命差距化、等级化生命观的基础上,不能构建真正的伦理道德和信仰。当代中国的社会道德,高于计划经济年代与文革时代。改革开放后,当代中国的社会道德是进化的,仍处在向上进化的过程中。3.道德是复杂的。道德进步必然是曲折、坎坷的。

整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纯化,是基于制度设计和制度存在的。社会道德不正有其源头。4.道德失范的原因:

(1)94年开始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先天不足。

经济上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型过程,给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经济的土壤。

(2)社会制度不健全,法制水平低,政治文明程度低,是道德失范的基本原因。法律是最底层的道德

(3)党风、政风、军风不正,官德低劣,是道德失范的直接原因。

(4)我国长期在道德教育上的空泛化、道德的虚伪,是道德失范的社会原因》(5)信仰缺失,是当代中国道德失范的深层次原因。

(6)以人整人、人斗人、人陷害人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运动,所导致的对善良道德情感的破坏,及其所造成的道德匮乏,是我国目前道德失范的历史原因。没有信任交易成本是非常大的,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背叛出卖的结果,损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

第十一讲、婚姻家庭问题

对于婚姻与家庭,当恋爱结婚的时候,我们并不懂,等到我们懂得时候,我们已经不再年轻。在情感、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问题上,每一个人都是需要学习和成长的。

没有人在婚姻家庭问题上是博大精深的,是全知全能的,没有人有资质明确恋爱与婚姻的范式。——尚重生

人总是处在成长当中的,是变化的。

很多年轻学生的两性观、恋爱观、情感观、婚姻与家庭的观念完全存在误区,是不科学、不合理、不妥当的。

婚姻问题是需要关注、思考、求索、学习和成长的。人只能离动物性越来越远,而不能完全取消动物性。婚姻与家庭内在困境:

(1)社会文明的要求与动物本能之间的矛盾。

(2)人都是孤独的,在需要婚姻和家庭的同时却更加孤独。

通过婚姻和恋爱来解除孤独与寂寞是有限的,甚至无效或者使得孤独感增加。

(3)在婚姻经验的积累与传承方面,不能通过生理与心理交接和遗传,需要躬亲实践。(4)婚姻的真相是平淡,人们却需要激情。激情的存在,是生理现象。

家庭的真实是责任,但人们追求的是洒脱。

(5)对幸福生活的愿景,与婚姻的现实之间的差距。婚姻的真相是平淡的,情感与物质的困境。物质必定是两性关系处理的前提条件。

恋爱既要重视物质,又不能归于物质,不能唯物质。

在婚姻与两性关系的处理方面,应坚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原则。情感从何而来?共同走过一段糟糠之路,共同努力。而当代很多人的恋爱观出现错误。不重情而重利。婆媳之间是策略式的感情。(7)不正确的婚姻观念

在婚姻的嫁娶方面,没有标准的模式可参考。在于个人的选择是否合适自己。传统的婚嫁观念,要女性自立、自尊、自强。

篇3: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复苏“短板”

但一些问题正隐隐浮现。中国纾困方案导致的投资增长, 有可能令本已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 而资金的注入已经在催生资产泡沫。

中国采取刺激性措施的动机十分简单。中国没有遭受西方那种金融危机, 但却受到了其次级债效应的明显影响, 导致出口骤减。2007年, 中国出口增幅为25.7%, 出口对GDP之比高达36%。而去年11月份, 出口同比下降2.2%, 且此后一路下滑。今年5月, 出口同比骤降26.4%。出口下降对GDP增长幅度的拖累作用可能达到了3个百分点。如果计入间接影响, 对中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的拖累甚至可能超过了5个百分点。

中国政府的反应非常迅速。2008年11月, 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人民币 (合5800亿美元) 的经济刺激方案, 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落实。刺激药方的“剂量”很足, 为2008年GDP的14%。

中国有能力负担如此规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过去10年来, 中国的预算赤字很低, 2007年还出现了预算盈余。因此, 即使推出了刺激方案, 中国的债务可能也仅占GDP的20%左右。政府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不过, 这就带来了第一个问题。刺激方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基础设施投资。长期以来, 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 进入21世纪以来, 这部分投资的增速一直高于GDP增速。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在短期内创造需求、在长期内创造供给的双重功效,在一般情况下,投资率的上升短期内将迅速创造出过度需求,随后,经济将从过热阶段转向产能过剩。相应地,通胀压力也会为通缩压力所取代。

2003年年底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抑制经济过热。由于过热主要是由固定资产投资的迅速增长引起的,产能过剩也随之不断增加。但由于外部需求强劲,产能过剩局面并未立即显现。不幸的是,政府未能有效控制住投资过热。譬如,政府2004年曾试图遏制钢铁行业的投资热,当时中国的钢铁产能为4亿吨。而到了2007年,钢铁产能已突破6亿吨。只是当出口暴跌之后,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才以一种令人瞩目的方式显露了出来。

要想维持可观的经济增长率,同时避免大面积失业情况的出现,中国政府只剩下了一个选择:用国内需求来取代急剧萎靡的外部需求。从短期来看,刺激国内消费的难度很大;投资需求成了唯一的选择。经济刺激方案的后果是:2009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同比上升36%,而中国的投资率可能已突破了GDP的50%。

政府十分清楚,中国经济一直饱受产能过剩之苦。这正是刺激方案中政府投资之所以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而非兴建新工厂的原因。不过,一个以投资为中心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仍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仓促上马及执行中监督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而这股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的预期收益也不容乐观。

应动用更多的资源,构筑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使家庭消费能够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支出也应有益于私人投资,并有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但许多地方政府却在压挤这些企业,以弥补税收不断下降的影响。

面对外部需求突然减少导致的产能明显过剩,中国政府正想方设法稳定出口增长。退税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出口激励政策。但不幸的是,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由于美国对其经济失衡进行调整——特别是消费减少——出口市场萎缩的状况难以改变。

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的结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的被动调整,而非主动调整。中国不妨加大消除内外价格扭曲的力度,以减轻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尽管中国的危机管理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复苏,但在结构性调整方面的成就仍喜忧参半。

现在来谈一下第二个问题。2009年上半年,银行新增贷款7.3万亿元人民币,超出全年的官方目标。信贷增速高得惊人,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的情况亦是如此,相对于GDP的增速创下了历史新高。其结果是,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

诚然,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放缓,中国应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中国并未遭遇流动性不足和信贷危机,其货币乘数一直也基本稳定。中国不必像美国那样动用直升机漫天撒钱。

流动性过剩已导致资产泡沫再度抬头。目前阶段,由于产能过剩,通胀暂时还未构成威胁。不过,鉴于广义货币供应量为GDP的160%以上,当遭受内部或外部冲击时,形势随时会发生变化,且变化速度可能会很快。全球政策制定者都在关注美联储的下一步举措。中国货币当局或许也需要思考其退出战略。

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复苏,中国必须在危机管理和结构性改革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如果中国无法解决其结构性问题——包括对出口的依赖、高投资率和收入差距悬殊——将不太可能保持持续的增长。无论是进行结构性调整,还是制度性改革,本轮危机都为中国提供了良机。果断采取必要措施,符合中国和整个世界的利益。(摘自:《经济参考报》2009年10月14日编辑:张小玲)

篇4:中国网络安全短板透视

诺基亚对TD的重要性,从它在中国市场有多少手机用户就可窥一斑。一直以来,终端都是TD发展的短板之一,而业界也一直认为,什么时候诺基亚生产TD手机了,这一国产3G制式才能成熟起来。

10月27日,这种期盼终于成为现实。这一天,对诺基亚和中国移动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经过2年多的拉锯战后,前者终于在北京推出首款TD终端(诺基亚6788),并宣布成立TD研发团队。此举有望打破TD积弱的格局,一扫阴霾,推动更多手机厂商参与到TD手机的研发中来。

需要指出的是,终端并不是TD的唯一短板,网络以及数据业务都是其薄弱环节。中国移动要想改变这种格局,依然需要作出很大努力。

诺基亚兑现承诺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曾在一次大会上质问诺基亚什么时候推出TD手机,而诺基亚的高层也回答得很利落:什么时候TD成熟了,诺基亚就什么时候生产TD终端。在外界看来,他们之间似乎存在着难以修补的裂痕。

诺基亚与中国移动因为在互联网策略等方面存在竞争,一度被业界误读为有难以化解的纠葛。从2007年开始,诺基亚推出TD手机的消息就不绝于耳,而中国移动也多次敦促诺基亚尽快生产TD手机。今年2月,中国移动高管还亲赴芬兰诺基亚总部,洽谈双方的合作事宜。

不过,2009年10月27日,一切质疑和猜测都被打消。康培凯在发布会上表示:“TD是中国成功发展3G的核心,我们将全力支持这一制式。”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诺基亚6788系深度定制产品,内置了中国移动的系列服务,也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诺基亚6788采用Symbian平台,配备500万像素摄像头,能为用户提供更快的互联网连接和下载速度,预计将于今年125上市。届时,诺基亚的粉丝们将可体验高速的无线互联生活,

“基于对中国市场和用户的深刻理解,我相信诺基亚能够为中国TD用户带来切实满足他们需求的解决方案。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与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合作,将有力地促进TD在中国的发展。”在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看来,双方的合作是一种双赢。

而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闻库也表示:“诺基亚首款TD手机的发布,丰富了用户的选择,对TD产业有积极影响。”但他同时认为,一款产品还不够,需要诺基亚推出更多TD手机产品。目前,TD终端数量为88款,远远落后于WCDMA的560款和CDMA2000的174款。

记者了解到,诺基亚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推出更多的TD手机,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推动TD标准在中国的发展。目前,诺基亚在中国有1.8亿多用户。中国是诺基亚重要的研发基地,诺基亚已累计售出10亿部在中国研发的手机。

“自今年年初发放3G牌照以来,如何推动更多的厂家生产TD手机,一直困扰着我们诺基亚推出ITD手机,对TD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点不仅是中国移动的看法,也是中国消费者的期盼。”鲁向东表示,“我希望诺基亚能够与中国移动及其渠道紧密配合,尽快将这款手机提供给消费者。”

但在通信专家项立刚看来,TD手机的发展需要符合3G时代用户的使用需求,单从诺基弧这款TD手机的配置来看,2.8英寸屏幕还很难满足用户浏览移动互联网的需要。

引发鲇鱼效应

诺基亚首款TD手机揭开神秘面纱,不能看作是一款普通机上市那么简单——它对整个TD产业链都是一大鼓舞。TD产业链环环相扣,去年TD芯片厂商凯明的倒闭,展讯的受挫,以及一些手机厂商压缩对TD的投入,对这个产业都是巨大的打击。

就连鲁向东也表示,“这款手机的意义不同”它有可能是TD回暖的信号,也将为这个产业注入强心剂,行业从此峰回路转。

诺基亚发布TD手机意义重大,从这次出席发布会的高层就可见一斑。除了工信部、科技部高官到场祝贺,诺基亚和中国移动的高层都亲自出马。而就在同一天,诺基亚TD研究中心也正式揭牌成立,这将大大提升诺基亚TD手机的研发实力。“诺基亚十分有战略眼光,此举也对国内TD生产厂商起到带动作用。”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对诺基亚在京设立TD研发团队表示赞赏。

事实上,诺基亚的举动已经引起鲢鱼效应。10月28日,摩托罗拉一款TD手机在网上曝光,其采用了移动Ophone平台设计。据记者了解,摩托罗拉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将会推出7款基于Ophone和Android平台的TD手机,而索尼爱立信也预计明年推出TD手机。

市场调查机构赛诺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TD手机销售创历史新高,达14.46万台,较8月份的6万台,增长138.1%。以酷派、中兴、海信为代表的国产手机,继续保持TD领域的领先优势。业内人士分析预计,TD手机销量12月份可望达50万台。

TD是否已经走出寒冬,迎来春暖花开?目前尚缺少足够的证据支持。在国内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对3G手机的扶持和补贴力度是最大的,包括6.5亿元专项扶持资金以及在全国推出“0元购机”的补贴政策。以深度定制手机酷派F69为例,其零售价为2580元,中国移动话费补贴高达2580元,采取全额补贴的形式,消费者只要预存2580元话费即可。

王建宙表示,中国移动计划每年在TD手机补贴上不超过80亿元,但由于竞争激烈,上半年已用51.6亿元,预计全年补贴将在120亿元左右。“高额补贴对TD用户的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有行业人士对《IT时代周刊》表示,“一旦补贴力度减弱,新增用户数量将会下降。中国移动在TD上要想取得可持续增长,必须坚持终端与网络两手抓。”

等待尚未结束

TD终端匮乏一直困扰着中国移动,很长一段时间内,TD手机只靠国产厂商在支持,后来虽然有三星、摩托罗拉、LG加盟,但除三星外,其他公司的研发力度都十分有限,摩托罗拉则因受业绩影响而力不从心。手机业界“盟主”诺基亚的缺席,TD终端缺了一块板。诺基亚的加盟,将掀起TD阵营新一轮良性竞争高潮。

近日,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巡视员张新生透露:截至2009年10月底,工信部已颁发199张TD终端入网许可,其中,88张为TD手机,28张支持HSDPA。在很多人看来,这些数据意味着TD正在走上快车道。

但TD之父李世鹤却不这么认为,他在谈及TD发展时指出:现在TD的瓶颈不是终端,还有网络和业务的问题。而有TD手机厂商也对《IT时代周刊》表示,中国移动频频指责TD终端问题多,事实上只是一个借口。尽管TD终端不甚完善,但网络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一网络覆盖不足,使终端的问题被放大了。

“现在,中国移动在加紧网络建设,但刚络优化比网络建设花的时间要长很多。”李世鹤认为,“当初2G网络初建时,效果也并不好。TD的网络优化,再快也要两三年,用户还需耐心等待。”同时,他认为,数据业务匮乏也是TD的瓶颈之一,目前的数据业务大部分还是2G时代遗留的。

不过,中国移动正在加紧对数据业务的布局,其应用商店Mobile Market已于8月上线,10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应用已达1683项。网上商店的推出,将极程度上缓解TD数据业务匮乏的难题。

篇5:中国园林行业短板分析

2011-09-08 20:22:38|分类: 花卉产业…………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为了解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的发展情况,指导并预测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风景园林网每年向全国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发放调查报告,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形成了《中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即将发布的2008-2009调查报告对于我国中国园林行业特征与发展机遇做了分析,并指出了我国园林绿化行业的一些短板。

与国际园林行业的比较

我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在这里诞生的东方体系已有四千年历史,从宋至清,是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期,其间名园举不胜举,我国的东方园林对自然的模仿手法传到了西方,对欧洲园林的发展和现代园林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现代园林行业发展相对较晚,通过经济发展的带动,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就目前的规模与发展程度看,同国外相比仍存在着一定差距。像美国等西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总体目标是追求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与高水平的生存环境、景观质量,特别重视人的生存环境质量的“质”,而我们才刚开始注重环境质量的“量”。

国外先进园林相对我国而言,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有着高程度、完善合理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在新优品种、新材料、新产品开发上有着成熟的经验,而我国的园林行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而且,在园林行业市场化操作上国外日趋完善和成熟。例如,美国的园林景观工程产业已经成为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美国园林苗圃协会数据推算,2007年美国园林景观产值达到582亿美元,其中,58%的产值来自于园林维护保养,35%的产值来自于园林工程建设,7%的产值来自于园林设计。

园林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

一个行业的标准化程度,代表这个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目前在我国建设部已颁布的近1200个标准当中,涉及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不到20项,仅占1.7%。有些标准随着行业的发展,许多内容已经满足不了需要,随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快速发展,建立健全园林绿化行业标准成为当务之急。

缺乏专业化的行业协会和中介咨询机构

从我国园林行业看,目前基本没有或尚缺乏能统合各方面实力,代表各方面利益与要求的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作为政府、市场、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具有政府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园林企业的发展要依赖整个行业的进步。我国有待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化的园林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帮助园林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缺乏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效益的系统研究

目前,我国的园林行业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还处在有认识无评价或有评价无计量的状况,多数单位对绿化的效益还停留在从概念到概念的水平上。中国园林行业应从法制和管理上推行绿化环境效益的评价、计量,以便比较具体地反映绿化的经济效益,促进园林事业健康发展。

注重园林建设,轻视养护管理

养护管理也是我们园林行业发展中特别欠缺的一个环节。在我国很多城市绿化建设中,经常可以看到“重建轻养”现象,能有上亿元的建设投入,却不考虑日常维护上的投入,使得辉煌一时的国际或国内“一流”,维持不了“一流”的水平,发挥不出“一流”的效益。

总体上,园林大型企业不多、管理薄弱

篇6:中国网络安全短板透视

该公司招聘负责人赵女士称:“今年参加了几个招聘会,看到招聘企业多,找工作的人也多,但是公司收到匹配的简历只有两份。”

甘肃是西部的劳务输出大省之一,自春节以来已组织数场大型招聘会,企业的招工热情遭了“冷遇”。技工短缺尤为突出,一些赶订单的企业急得团团转,没招满工的企业也不敢接大订单。

包头红岩机械公司在春节后也遇到了“招工难”。该企业负责人感叹,公司打着每月每人收入3500元的招牌在不少招聘会上招工,仍然招不够,过去缺工人的只有东南沿海,现在连四川、甘肃这些地方也在闹“用工荒”。以前也就年节前后工人少点,现在恨不得一年到头要打招聘广告。

记者发现,虽然各地“用工荒”情况不同,各类企业的用人需求不同,但相对于普通、简单重复劳动的用工,多数企业和工厂更需要有技能的工人、经过一定培训的各类服务性人才。

兰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曾对当地404家用工规模超过100人的企业调查表明,2015年企业对劳动者学历要求出现了显著变化。

数据显示,要求高中及大专以上学历53.23%,比2014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对持初级证书的需求达到了20.1%,首次超过了两成,预计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将成为常态。

尽管市场上缺乏技能人才,但职校毕业生难受欢迎。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造价专业学生韩丽近日穿梭在各大招聘现场,原以为可以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她发现自己与市场提供的相关技术工种专业匹配程度差距很大。

“企业缺人才,真正专业技术类的实战性人才太少,毕业生难以很快达到实战要求。”天津一家物流公司的负责人认为,初级员工已趋饱和,他们愿意招聘有二三年从业经验的职工,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相对更为急迫。

一边是“用工荒”,另一边是职业教育难以“大展拳脚”。甘肃省人力资源市场交流部部长王川梅认为,现在企业招技工大多倾向于3年至5年以上的熟练工,这不仅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准入门槛提高,同时也反映出企业用工与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了差距。

“近年来民办高中也开始盲目扩招,不到普高提档线的学生都上了高中,留给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的生源非常有限,生源质量堪忧。”多位职业院校的负责人反映,职业学校大多经营混乱,导致学生流失严重,甚至部分职业院校忽略“内涵”建设。

王川梅认为,技工荒的出现不只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而且是整个教育培养机制与市场的需要和具体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断裂,不仅市场的正常需求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满足,还产生了文凭挤压效应。

上一篇:大学四年自我鉴定范文下一篇:梁实秋的散文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