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卷

2024-05-07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卷(通用11篇)

篇1: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卷

2、陶校长的演讲

一、填字:

Lian 锻(炼) 精(练) (连)接 简(练) (炼)钢

Ji 立(即)(即)使 (既)然 (及)时 奋笔(疾)书

Li (历)史 日(历) 鼓(励) (厉)害 激(励) 再接再(厉)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陶校长”是陶行知,他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健康是生命之本;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2、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演讲的主要特点:真实性、鼓动性。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写一句话。

1、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向困难低头。

2、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

我们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重视道德的修养,学做真人。

四、陶行知的名言。

1、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篇2: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卷

1、读书做笔记

2、随时使用工具书

1师恩难忘

1、作者:刘绍棠。原题《老师领进门》

2、本课重要词语:姥姥、炊烟、歇脚、念叨、恍如、惊醒、滋润、拐杖、春雨点点、恭恭敬敬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动听,使人爱听。身临其境:来到。亲身来到某种境地。.戛jiá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引人入胜:胜境,美妙的境地。把人带到美妙的境界。本课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植。培养。种植树木..需要十年,培养人才需要百年,形容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3、田老师:教学有方、关爱学生、才华横溢

4、形容老师的成语:为人师表、春风化雨、诲人不倦、桃李盈门

5、形容老师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本课表达了作者对田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7、“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田老师善于用故事来教育、吸引学生,正是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激发了作者对文学的兴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8、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9、一(座)亭台、一(枝)鲜花、一(缕)炊烟、一(首)小诗、一(段)故事、一(根)拐杖

10、多音字:正:zhēng(正月)zhèng(立正)

2陶校长的演讲

1、陶校长指陶行知。他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本课重点词语:否则、锻炼、堡垒、道德、需要、激励、鞭策、承担、值勤、源泉、专心致志、坚韧不拔、即使、既要

3、造句:即使明天下雨,我们也要去上学。...我们既要好好学习,也要好好锻炼身体。....

4、陶校长和同学们谈了哪四个问题?他为什么要谈论这些问题?

答:陶校长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是为了启发学生鼓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学做真人。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3古诗两首

1、《寻隐者不遇》寻:寻访。隐者:古代隐居山林的人。遇:遇到,碰到。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师傅就在这座山中,但山上云雾弥漫,我也不知道他具体在何处。

本诗中诗人情绪的变化: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作者:唐代诗人贾岛。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敬仰。

2、《所见》樾:树阴。意欲:心想。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大概是想捕捉那正在鸣叫着的蝉吧,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唱歌了。

《所见》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3、描写儿童的古诗句:《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练习1

1、带“风”字的古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诗中有画《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作者:清代诗人王士禛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默写全文。

2、本课重点词语:敞开、芬芳、描绘、云锦、微风、相聚、饱览、苍劲(jìng)、黄昏、无限、3、课题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是因为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让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亲近自然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襟,让我们健康成长。

4、作者:孙友田

5、本文修辞手法:拟人、对偶、首尾呼应、总分总结构

5装满昆虫的衣袋

1、法国昆虫学家和文学家法布尔: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迷恋昆虫、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2、本课重点词语:昆虫、纺织、观察、责骂、中毒、垃圾、殿堂、纵横、痴迷、鸟栖(qī)虫居、鼓鼓囊囊、怒气冲冲

3、课文为什么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

答:因为“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一个人只有执著地追求,才能成功。我们也要学习法布尔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4、小练习册15、16页阅读题。

5、多音字:zài满载而归 zǎi三年五载

6变色龙

1、作者:刘梦熊

2、本课重点词语:连续、准确、依然、判断、距离、介绍、腹部、香蕉、震惊、圆筒 名副其实:相称、相符合。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凶相毕露:完全。凶恶的相貌完全暴露出来。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指手画脚:指说话时手脚并用做出各种姿势。形容说话时放肆傲慢的样子。

3、第9自然段描写变色龙外形顺序:全身--头—身躯

4、表示看的词:端详、观察、紧盯、注视、窥探、观望

5、第10自然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6、表示速度快的词:刹(chà)那间、一刹那、转眼间、霎时间、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7、课文主要从外形、捕食、变色三个方面介绍变色龙的特点。

8、造句:老师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故事。

小红画画很好,真是为名副其实的小画家。

9、多音字:一模(mú)一样、模(mó)仿

伺(cì)候、伺(sì)机

10、变色龙又叫避役,会根据环境而改变自身的颜色,以求自身的安全。

11、如果你掌握了变色技术,你会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哪些方面? 答:我会用这个原理来制造坦克、飞机、大炮等军事武器上,为保卫祖国做贡献。

7金蝉脱壳

1、金蝉脱壳: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2、多音字:金蝉脱壳(qiào)、贝壳(ké)

3、蝉脱壳的顺序是:背—头—脚—尾

4、第4、5自然段背诵默写。

5、本课词语:搜索、枝丫、配合、协调、恢复、抽搐、柿子、趴在、花椒籽、颜色、枝繁叶茂、依依不舍、聚精会神、五彩缤纷

6、我觉得蝉尾出壳的情景最奇特动人。因为蝉尾出壳时这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让人惊叹不已。

练习2

1、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扁担挑水—心挂两头

2、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伽利略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

8成语故事

1、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主人公:楚国人

2、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主人公:战国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湣王

3、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主人公:南北朝张僧繇

4、本课重点词语:买卖、锐利、逼真、神韵、墙壁、腾空、张口结舌、自相矛盾、惊叹不已、画龙点睛、滥竽充数

5、《画龙点睛》默写全文。

6、造句:我总是认真完成作业。

上课时我们不要开小差,而要认真听课。

7、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滥竽充数、画龙点睛、自相矛盾、叶公好龙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三顾茅庐、望梅止渴、四面楚歌、完璧归赵

8、小练习册26页阅读题。

9推敲

1、贾岛:创作态度严肃认真,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韩愈: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宽宏大量。

2、《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形容静的词语:鸦雀无声、针落有声、宁静、安静

4、本课重点词语:推敲、和尚、沉睡、毛驴、妥帖、大街、闯进、礼貌、斟酌、月光皎洁、皓月当空、衬托、宽恕、即兴、犹豫不决

5、多音字:差(chā)别 差(chà)劲 差(chāi)人

参差(cī)

7、用“敲”字好的理由:①敲门表示有礼貌;②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③读起来也响亮些。

8、语文书课后第4题答案背诵。

9、小练习册第29页阅读题。

10、黄冈18课课内阅读题。

10嫦娥奔(bèn)月

1、嫦娥:美丽善良、舍己为民、机智勇敢

后羿:力大无比、为民除害、为民造福 逢蒙:奸诈贪婪

2、本课重点词语:蒙受、奸诈贪婪、药丸、企盼、迫不及待、疾步向前、树影婆娑、长生不老、接济

3、照样子写词语:飘飘悠悠、干干净净、平平安安、开开心心 碧蓝碧蓝、火红火红、雪白雪白、碧绿碧绿

4、多音字:济(jǐ)南 接济(jì)

5、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怀念嫦娥?

答:因为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勇敢、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吞下仙药,升天成仙,忍痛离开后羿,舍己为民。

6、黄冈第20页课内阅读、小练习册33页阅读题

12伊索寓言

1、《狐狸和葡萄》垂涎三尺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寓意: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2、《牧童和狼》寓意: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3、《蝉和狐狸》寓意: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4、本课重点词语:嘴馋、惊慌失措、一贯、说谎、粪便、戒心、葡萄、狐狸、垂涎三尺

5、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

答:第一次虚张声势,捉弄村民,拿村民开心;第二次狼真的来了,他害怕、紧张、着急而发出呼救声。

6、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

答:因为乌鸦在狐狸的花言巧语前失去了警觉,因而上当受骗;蝉对狐狸的赞叹保持警惕,并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机智地试探狐狸,使狐狸露出了尾巴。

7、伊索:传说是古希腊奴隶。出自《伊索寓言》的故事:《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

练习3

1、戏曲谚语: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2、默写《红灯记》选段。

3、默写《幸福》。续写:蜜蜂的幸福,在于把芬芳的花粉,酿成香甜的蜂蜜。死去了,给世界留下一丝甘甜,一抹清香。

4、《学会拒绝》答案背诵。

13在大海中永生

1、默写全文。

2、本文是一篇通讯,主要修辞手法:拟人、排比、对偶等。

3、邓小平爷爷:爱祖国、爱人民,骨灰撒大海

4、造句:我们衷心爱戴邓小平爷爷。奔腾不息的浪花涌向岸边。

5、“鲜花伴着骨灰”,有人说应是“鲜花拌着骨灰”。你怎么看?说说理由。答:“拌”是搅和、搅拌,过于直观。而“伴”含陪伴的意思,说明鲜花寄托着人们对伟人的尊敬和怀念。

6、邓小平爷爷的故事:《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7、本课重点词语:民族、爱戴、崭新、呜咽、篇章、痛悼、海疆、属于、共产党、香港、波翻浪涌、奔腾不息

8、在大海中永生的不是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爱国爱民的情怀,表达了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深深怀念之情。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全文默写。

2、高尔基:写信教子。前苏联作家。作品有《海燕之歌》《母亲》《童年》《在人间》等。

3、文中两处写到“美好的东西”,第一处指的是鲜花,第二处指的是真诚的关系,热情的帮助。

4、“给,永远比拿愉快。”“给”指给予,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指拿取,向别人索取。

5、读完信后,儿子一定会对父亲说:爸爸,我真高兴,这些花能给你和岛上的人带来这么多快乐。我知道您想我,我也想您,就让它们代替我陪伴您。我一定牢记您的嘱咐:给,永远比拿愉快。做一个播撒快乐的阳光天使。

6、高尔基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7、本课重点词语:妻子、脸庞、姹紫嫣红、休养、探望、栽种、红扑扑、彩霞、染红、阵阵芳香、欣赏

15艾滋病小斗士

1、本课重点词语:携带、仁慈、遭遇、病魔、怀孕、灾难、轩然大波、另眼相看、坦然、纤弱、呼吁

2、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

答:面对可怕的艾滋病,恩科西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坦然地面对生活。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3、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挺”字突出表现了恩科西惊人的意志力和顽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恩科西与病魔作斗争的艰难历程。

4、南非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 “痛切”是既悲痛又深切,表明曼德拉对失去恩科西的悲痛与怜惜之情。

5、恩科西呼吁: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艾滋病人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

练习4

1、金碧辉煌、卧薪尝胆、首屈一指、川流不息

2、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螳臂当车、滥竽充数、掩耳盗铃、买椟还珠、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3、篮球、君子兰、车篮、蓝天一支圆珠笔

16黄山奇松

1、课文第二段默写。

2、本课重点词语:荣誉、陡崖、屏幕、宾客、屹立、仰卧、盆景、千姿百态、充满生机、闻名于世 情有独钟:集中、专一。特别有感情。饱经风霜:充分。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3、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

5、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答:①生命力顽强。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特,长势像人。③黄山松千姿百态。

6、造句: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爷爷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智慧。

7、文章写送客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送客松伸出了长长的手臂,一边在给游客指路,一边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再见!欢迎你们再到黄山来做客!”

17黄果树瀑布

1、作者李有贵。原题《黄果树瀑布赞》

2、本课重点词语:杰作、哗哗、缝隙、折叠、隔壁、轰鸣、胸膛、沉醉、悬挂、掩映、气势非凡、山回谷应、远近闻名、银雨洒金街、裹挟(xié)、撩(liāo)过来

3、壶口瀑布从高处泻下来,声如雷鸣,动人心魄。

泉水咕嘟咕嘟往外冒。

一辆汽车疾驶而过,溅了我一身泥水。丝丝春雨洒落在草地上。

4、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是亚洲最大的瀑布。全文是总分总结构,采用移步换景法,善用比喻。

5、小练习册第54页阅读题。

6、一部杰作、一个平台、一道瀑布、一匹白练、一块岩石、一口绿潭、一座塑像、一片声浪、一架织布机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黄果树瀑布形态宽、声响大,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9、课文时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18莫高窟

1、默写2、3、4自然段。

2、本课重点词语:敦煌、尊敬、记录、琴弦、刺绣、腐败、帝国、举世闻名、坐落、断崖绝壁、安详、惟妙惟肖、啧啧赞叹、威风凛凛、精妙绝伦、宏伟瑰丽

3、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又名“千佛洞”。

4、课文段落提纲:一(1)莫高窟的地理位置。

二(2-4)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第二节:莫高窟保存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第三节:莫高窟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 画。第四节:藏经洞有六万多件珍贵文物。

三(5)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5、多音字:仿佛(fú)佛(fó)教

6、全文总分总结构。总领全文的句子是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总结全文的句子是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是过渡句,在课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7、造句:有些同学不仅不自己动脑写答案,还把老师的答案写错了。

8、仿写“壁画上的飞天”:有的驻足凝神,仰望银河;有的三五成群,窃窃私语。

9、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练习5

1、上海的金茂大厦可真高哇,高得快要顶到了天。早晨的雾可真大呀,眼前白茫茫一片。

小溪里的水清得很,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教室里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今天的雨下得真大啊,像用盆从天上泼水一样。蜂蜜甜得很,快把牙都甜掉了。

2、《边疆小夜曲》默写。

3、公益用语:生活中不能没有绿色!知识就是力量。水,生命之源!

爱花惜草,珍视生命。

小草青青惹人怜,劝君款款绕道行。

19天火之谜

1、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证明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2、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勇于挑战、坚持不懈

3、本文采用烘托的手法,用过去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而毫不畏惧的精神;用别人的嘲笑,来烘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己的观点的勇气和决心,使人感到富兰克林最终获得的成功既是来之不易的,也是弥足珍贵的。

4、造句: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进行视频通话已经不足为奇了。我考了100分,欣喜若狂地跑回家。

5、分段:一(1)雷暴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二(2-5)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了“天火之谜”。三(6)富兰克林根据发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6、本课重点词语:雷暴、劈开、爆炸、击毙、冷嘲热讽、揭开、拴住、钥匙、颠倒、倾盆而下 不足为奇:足已、值得。无稽之谈:依据、根据。安然无恙:病。怒发冲冠:帽子。雷电交加:同时。欣喜若狂:好像。

混为一谈:混合、胡乱。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本课重点词语:浙江、搬迁、抄写、锁门、诞生、扑面而来、鸿篇巨制:著作、作品。下落不明:清楚、明白。化为乌有:虚幻、不存在。名垂青史:流传。形容功劳或成就巨大,令后人缅怀。

博览群书:广泛地。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说明刻苦好学,知识面广。家徒四壁:只有、仅有。家里只剩下四面墙壁,形容十分贫穷。一袭破衫:量词,指成套的衣服。一套破衣服。奋(摇动、挥动)笔疾书:急速。形容挥动笔杆,急速书写的样子。

2、多音字:挣(zhèng)脱 挣(zhēng)扎

3、反义词:诞生—逝世

4、近义词:流芳百世—名垂青史

5、谈迁:厄运打不垮、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意志坚强、治学刻苦、信念坚定

6、小练习册65页阅读题。

7、“厄运”的意思是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文中指谈迁多年心血写成的《国榷》书稿被偷,下落不明。谈迁打不垮的信念是立志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8、默写: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9、励志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10、《国榷》明朝编年史,共104卷,428万4千字。

11、课文中多出运用数据的好处:用这些具体的数字,更能清晰地表现出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更能突出地表现出其美好的品质。

21诺贝尔

1、诺贝尔:瑞典科学家。热爱科学、无私奉献、锲而不舍、勇于创造、不怕牺牲

2、诺贝尔诞生于1833年10月21日的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于1896年12月10日下午4点半逝世。诺贝尔奖于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点半,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3、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诺贝尔爆炸油的液体炸药—黄色炸药固体炸药—雷管—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4、大练习册90页第七题(课内阅读题)

5、小练习册第70页第四大题阅读题。

6、本课重点词语:瑞典、摩托、逝世、机械、铁锤、砸碎、装置、实验、艰苦、爆炸、威力、运输、劈山筑路、荒山野岭7、100多字的《诺贝尔小传》

8、诺贝尔奖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曾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莫言等。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1、同义词:滴水穿石、精卫填海、水滴石穿、愚公移山、日积月累、绳锯木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孜孜不倦、接连不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本课重点词语:同上。本草纲目、自谋生计、商贩、迷恋、权益、勉励、炉火纯青、翻山越岭、半途而废、接连不断、微不足道

3、多音字:给(jí)予 送给(gěi)

4、滴水穿石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5、不教一日闲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李时珍:《本草纲目》爱迪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画技炉火纯青。

7、背诵读后感。

8、黄冈44页第八题课内阅读。

篇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卷

一、顺序观察让写字教学得心应手

古人云:“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黄庭坚说:“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微,则下笔随人意。 ”长期的写字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写不好字的症结不在手上,而在眼上。 有些学生不读帖,拿起笔就临写,有些学生观察范字不认真,一眼看过,眼没有看清范字的精微之处,手自然临不好字。 可见深入仔细地观察范字是准确临摹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让他们在大量的观察范字的实践中,培养观察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 课堂回放】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今天要写的字,边读边看,它们是什么结构的字? ( 出示:)

生:左右结构的字。

师:比较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大小比例,这些左右结构的字还有什么特点?

生:“ 歇”字左边宽,右边窄,其余的字全部是左边窄一些,右边宽一些。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写左窄右宽的字。 同学们,根据左窄右宽的字左右两部分的高度,你能把它们分别归到这三类当中吗?

( 出示 :)

生:( 观察归类) 左高右低的字有“ 恍”,左低右高的字有“ 姥、 叨、醒、滋”,高度相等的字有“ 炊,杖”。

师:同学们,看完结构,我们来看偏旁和笔画:以“ 滋”为例,看看左面三点水的笔画有什么特点?

生交流:第二个点画比第一个点画的位置偏左一点,点画和提画之间有呼应。

师生总结形态特点:三点水要想写漂亮,三个笔画的起笔连起来像一个小圆弧。

师:第一笔撇折位置在哪?

生:左上格中心点位置偏右下一点点起笔。( 师边讲解边范写, 生书空)

师:这是左低右高的字,右面部分“ 兹”的第一笔“ 点”写在什么地方?

生:比三点水的起笔“ 点”要略低一些。

师:观察笔画位置你有什么收获?

生1:起笔的定 位很关键 ,它决定着 整个字在 田字格中 的位置。

生2:第一笔的位置确定了,后面的笔画,可以以第一笔作为参照找位置。

生3: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位置,决定着笔画的形态,所以要看准笔画位置。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遵循观察的有序性:

1.从整体到局部

通过要求学生观察字的整体结构, 观察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观察左右两部分的高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逐步观察,( 宏观上,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微观上, 又有左高右低,左低右高。) 此次观察,使学生对字的结构有整体准确地把握,做到下笔之前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为学生进一步观察、 临写做好了铺垫。

很多学生在临写时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但写出来的字不是胖了,就是瘦了,或大或小,究其原因,是对范字的结构观察不到位造成的。“ 书画同源”,画家往往是先通过观察分析,画出物象的轮廓, 然后再进行细节上的刻画, 宋代的著名画家文同画竹尚且要做到 “ 胸有成竹 ”,学生下笔之前更应该对字形结构有整体上的把握 。 左右结构的字我们可以用上方形的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字的整体结构特点。 左右结构的字在汉字中占的比例最大,两部分的位置和大小关系可以说是此消彼长的。 这两部分总是在宽窄高低中求平衡。 以此类推,上下结构的字形分析要点是“ 比比宽窄,中心对正”,包围结构的字由外部和内部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位置和大小关系摆好了,整个字就美观了。

2.先结构后笔画

当学生把握了一个字的结构后, 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向偏旁和笔画。 通过对偏旁和笔画的位置观察, 学生的观察有了落脚点,树立了学生书写汉字的“ 位置意识”。 所谓“ 位置意识”指:整个字的起笔定位、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定位。 有了“ 位置意识”,学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对照、比较,找出不足、纠正不足,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

“ 格 ”是外围界限 ,而“ 局 ”正好就是指外围之内的各个局部的安排。即在“ 格”内的布局,就是各个笔画,各个部件的总体安排。笔画定位即利用“ 田”字格或米字格,九宫格里的线确定笔画位置。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要想把字写正,不歪斜,就要充分利用横竖中线。 横中线可以帮助学生把横写平,关注竖中线可以帮助学生把字写正。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田字格时,要想到田字格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要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如要想写好三点水,就要联系偏旁形态观察到三点水像个小圆弧,这样学生脱离了田字格,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就会牢记于心

二、标准练习让写字教学目标明晰

在系统细致的观察之后,描红、仿影、临写是教材提供学生练习写字的三种有效形式。 通过这三种形式的有效练习达到独立书写的目的。

1.描仿:描红盖红不露红,仿影充影不出影

描红仿影,是用笔对着范字的红色深浅阴影一点一画地去描, 要求描写的字的笔迹与范字的笔画完全重合。 通过描红仿影可以让学生对所描红字的妙处体会得既真切又细腻, 是理解和体验的过程,需要手脑并用,对初学写字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描红前,教师要边范写边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边书空边体会。“ 描红盖红不露红,仿影充影不出影”,是对描红仿影的基本要求。 每个笔画一笔写成,不要回描,描红后立即仿影检测和巩固描红的效果。 这一过程,教师的引导要侧重于让学生明白:描红不是机械地描摹笔画,边描边思。 描红的过程是体会运笔的过程,一边描写一边体会字的简洁结构,每个笔画的位置和形态。 仿影时,要求提高,要做到笔画到位,线条流畅。

2.临写:心手一致,手笔一致

临写,就是照着范字依样画“ 葫芦”,要求笔画写得像,并注意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 有了观察做基础、描红做练习,学生在临写生字时,就多了许多亲切感。“ 起笔定位,笔画的形态,位置意识, 运笔方法”等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 我们需要提醒学生在临写时,在通过写得像与不像的比较中去检验自己是否学得有所进步,检验自己写字时是否掌握了写字的用笔方法。 后一个字比前一个字要有进步,向“ 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努力!

3.独立书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繁琐的“ 法”的讲解灌输只能换来学生的无趣和厌烦,它真正需要的是润物无声的“ 法”的润泽,精彩纷呈的“ 美”的启迪和发自内心的“ 趣”的培养。 把生字写正确、端正、美观,只是这节课的一个基本的目标,要创造性地挖掘教材,教师还要提升学生的技能,引导学生把握此类结构的字有何共性的特点。

【 课堂回放】

师:通过观察、描红、临写、你发现左窄右宽的字结构上有什么规律? ( 出示:)

教师用直尺沿着左偏旁的右侧笔画画竖直线。

师生交流:左偏旁的右侧笔画收在一条竖直线上。

师生总结: 因为要使左窄右宽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 布白均匀,结构美观,就要求左偏旁的笔画,遵循“ 收右放左”的规律。

生:对呀,左偏旁收右放左,是为了给右半部让位,这样整个字看起来既匀称又美观。

这一规律的发现,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汉字当中竟然存在这么神奇的规律! 在临写其他左窄右宽的字的时候,学生得心应手。叶老曾说:“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要使学生写好汉字,交给他们写字方法最重要。 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对每一个具体字的认识和练习上, 而应当注意归纳总结字与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去认识和掌握一类字写法的共同点,触类旁通,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多元评价让写字教学长足发展

《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指出 :“ 激发兴趣 ,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书写水平”,是各个学段书法教育评价的共同目标,所有评价方法都要以此为根本出发点, 要以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个目标来衡量评价方法的优劣。 因此发展性评价应该成为中小学书法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式。

1.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书写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持之以恒地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养成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写字活动的重要保证。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多用名人勤练书法、持之以恒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用拍照片的方法,展示学生正确的坐姿、握姿;用小组比赛,评选“ 写字之星”“ 小小书家”的方式调动他们练习书法的热情。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够听到学生的声音。 “ 同位之间交换作业 ,在你认为最满意的生字上画上一个红圈圈 。 ” 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互相评价的活动中来,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相互评价中逐步提高写字修养。 观察学生的书写,会明显地发现,学生的字迹由生硬变得流畅,笔画逐步舒展,位置也把握得更加准确。 因为学生在看、练、评的过程中,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对字的认识,不断巩固自己对字的形态的把握。 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获得进步,品尝成功的喜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深入评价,形成初步的审美观,提高书写水平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以线条为媒介的艺术。 各种不同的线条组成绚丽多姿的空间, 在行笔时又好像飘动的音符, 有高低黑白,有抑扬顿挫,极具欣赏价值。 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能够恰当地品评作品,也是提高写字水平的一种手段。 教师在学生临写时, 可充分利用实物投影仪, 及时反馈学生的书写情况, 在对照中观察,在评价中完善,评一评佳作好字,评一评败笔,尤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纠正和引导,如:“ 笔画不能粘连”“ 左右开张”“ 中间空灵”。这样的评价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书法知识的渗透,审美观念的引导引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鉴赏能力,促进其书写水平的提高。

篇4: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卷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篇5: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卷

能有感情地朗读本组课文:回答课后问题: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词及“练习5”中的练习题。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16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文中的“三种松树”都有什么特点?

3、造句:

二、复习第17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答:课文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什么特点,然后连起来简要地说一说。

3、找出文中有引号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引号的用法。

三、复习第18课

1、背诵课文第2至4自然段。

2、了解莫高窟的特点。

3、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复习“练习5”

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2、诵读《边疆小夜曲》。

3、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五、作业:

1、听写词语。

2、词语搭配

记录

形象

精美的语言

描绘

故事

精彩的计算

反映

生活

精炼的壁画

描摹

生活

精确的演出

第六单元 复习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课后的问题;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及“练习6”中的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19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第2、3、4自然段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课文是怎样将它们联结在一起的?

3、造句:

4、理解富兰克林为了做成实验的可贵品质。

二、复习第20课

1、了解课文内容。

2、回答课后第三题。

3、感受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三、复习第21课

1、学习字词。

2、体会诺贝尔的精神。

四、复习第22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滴水穿石”的启示。

2、说一个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3、多音字:给

五、复习“练习6” 诵读《浪花与礁石》。

六、作业。1、听写词语。

2、把下列句子写具体:

(1)漓江的水多清啊,()。(2)这座大楼真高啊,()。(3)校园里盛开着()花朵。

(4)我一直()参加班级各项活动。第七单元 复习目标: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回答课后的问题;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及“练习7”的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23课。

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解释下列词语:

发配

八十万禁军教头

流配

依草附木

3、多音字:

二、复习第24课

1、背诵文中第5自然段。

2、学习字词。

3、回答课后习题4、5。

三、复习第25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讲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

3、造句:暂时

凝视

四、复习第26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说一说。

五、复习“练习7”

1、读背“朝代歌”并说出所知道的各个朝代的名人。

2、背诵第5题的12个成语。

六、作业:

1、听写词语。

2、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纯:纯净,不含杂质

纯粹,单纯

篇6: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

A、一年 B、一周 C、一个月

2、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 )。

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3、牛顿通过( )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4、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 )正确。

A、铅笔变长了 B、铅笔变细了 C、铅笔向下折

5、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孔越大像越清晰 B、和光的行进无关 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

6、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亮,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

A、一个灯泡 B、一根导线 C、一节电池

7、下面哪些物品中,不能接触磁铁的是( )。

A、透明胶带 B、塑料贴片 C、磁带

8、人体吸进和呼出空气的途径( )。

A、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

B、鼻腔→喉→支气管→肺→气管→鼻腔

篇7: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

2、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3、把镜组合在一起可以制成简易望远镜。

篇8: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卷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 藉外论之”, 后人解释为“寄寓之言”。寓言常常借简短生动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 被称为“穿着外衣的真理”。针对寓言的文体特征, 本课设计从语文的角度, 采用想象、表演、品悟、复述、创编等多种形式, 引领学生进入寓言情境, 感受寓言的言意特色, 玩味寓言的言语方式, 学习寓言的个性表达。如此依体而教, “是什么就教什么”, 寓言教学才更有个性, 更有语文味。

【教学流程】

一、唤醒记忆导入

1. 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吗?谁讲给你听的?你知道他为什么给你讲这个故事吗?

2. 这也是作者伊索写这个故事的目的。谁来简单地介绍一下伊索和他的著作《伊索寓言》?

3. 这一课, 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三个故事, 分别是——《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 通过耳熟能详的故事《狼来了》唤醒学生的记忆, 强化认识寓言是一种故事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 激发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

二、多样方式品读

1. 展开想象读故事—— 《牧童和狼》。

(1) 《狼来了》其实就是——《牧童和狼》。 (出示:“狼来了!狼来了!”) 故事里, 牧童最后悲惨的结局其实与他的叫唤有关。他前后叫了几次?每次叫唤时, 他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相同吗?请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答案。

①交流:前面几次叫唤时, 他心里会怎么想?

②最后一次喊叫呢?你能想象当时的情形吗?他的表情、他的叫喊声。

③小结:想象让简短的寓言故事更丰满具体, 更生动形象!

(2) 可现在他再撕心裂肺地喊叫, 在人们听来都与前面几次是一样的。那是因为—— (出示寓意: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 也没有人会相信。生齐读)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中常会有一些空白, 给读者提供了想象空间。本段教学, 紧扣牧童前后几处叫唤浓墨重彩, 想象当时的情形, 体会特定情境中特定人物的情感色彩、心理感受, 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寓言情境, 触“言”感“意”, “意”由“境”生。想象, 让学生感受到了寓言鲜明的形象性。学生越是具体而完整地感受故事形象, 就越能深刻领会寓意。)

2. 变换角度读故事——《狐狸和葡萄》。

(1) 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个故事。

(2) 出示: (狐狸) 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 但是白费劲。

①请用刚才的“想象法”丰富这个故事的情景。

②狐狸够葡萄是不是就这几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想尽办法”去想象和感受狐狸为吃到葡萄而费尽心思)

③在讲述故事时狐狸用的这么多方法是不是都要讲出来、讲具体呢? (引导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最大特点——短小而精练)

(3)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都失败了, 狐狸感到“无望”, “无望”就是——绝望, 感觉没有了希望, 所以他只好转身离开, 边走边回过头来说—— (出示:“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 不好吃。”)

①这句话狐狸是带着怎样的心情, 用怎样的语气说的?你也这样说说。

②指导朗读:加上语气词“哼”, 读起来会更有嫉妒时酸溜溜的感觉。 (学生练读, 指名读)

③言由心生, 这句话让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狐狸?现在你又会对它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语气词“哼”走入狐狸的内心, 品味出它的酸葡萄心理)

④所以, 作者这样说—— (出示寓意:有些人无能为力, 做不成事, 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你读懂了吗? (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4) 小结:换角度去读寓言故事, 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认识和感受。

(设计意图:不同的人读同样的寓言, 会有不同的认识。本段教学, 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所描绘的形象和表达的故事寓意后并没有止步, 教师继续引领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和品味。如此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 注重多向思维训练, 启发个性表达、独特见解, 能使学生在模仿概括新寓意中创造、积淀言语智慧, 其效果远远胜过学一则寓言只明白一个寓意的教学, 学生会越学越聪明。)

3. 借助表演读故事——《蝉和狐狸》。

(1) 这个故事中也有狐狸,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

(2) 故事里的狐狸是怎么夸蝉的?先轻声读读它的夸赞, 再想象它当时的表情、动作和语言, 待会表演出来。

①学生表演练习。

②师生共评:狐狸当时是这样夸的吗?眼神是这样的吗?表情、声音、动作呢? (引导学生用崇拜的眼神、满脸堆笑的表情、甜甜的甚至发腻的声音、前倾谄媚的举动来表演狐狸)

③小结:表演, 能使寓言故事“活”起来。

(3) 蝉有什么反应, 上当了吗?读读书上的描写。 (出示:蝉察觉其中有诈, 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 狐狸以为是蝉, 猛地扑了过去)

①理解“有诈”。

②当狐狸看到有东西从树上落下时, 它会怎么想?

③当它扑过去, 发现只是一片树叶时, 它又变成了什么样儿?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它的样子。

(4) 出示:“朋友, 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 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 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①这时蝉说话了, 它当时和狐狸是怎么说的?读读想想, 在它的话语前加上恰当的提示语, 然后再读读, 读出蝉的语气。

②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蝉?它为什么没有像《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那样上当呢?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蝉的智慧)

③所以故事最后写道—— (出示寓意:一个聪明的人, 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④从蝉身上你还获得了哪些启示, 你还想说什么?请用句式“一个聪明的人, 总能……”说说你的感悟。 (引导学生对比被骗的乌鸦进行思考和总结)

⑤这又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你从它身上又获得什么启示?也用一句话精练地总结一下。

(5) 一则寓言能让我们悟出这么多独特的感受, 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正如《伊索寓言》的译者所说—— (出示:《伊索寓言》之所以能有如此的生命力, 就在于它使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读者, 在阅读每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的同时, 能获得不同的启发和智慧。生齐读)

(设计意图:表演是一种深受学生喜欢的游戏式学习方式, 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文学习方式, 适合寓言故事的教学。用生动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再现故事, 能使学生内化文本语言, 与人物情感产生共鸣, 对寓意自然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体悟。借助表演, 还可启发学生抓住文本的矛盾处、微妙处、关键处, 察言会意、涵泳品味、明意赏言, 从而收获不同的启示。)

三、复述寓言故事

1. 《伊索寓言》真有意思 , 请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则寓言绘声绘色地复述出来, 复述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等。

2. 学生复述, 师生评议。

3. 读了这三则寓言故事, 你觉得《伊索寓言》有哪些特点呢?

4.交流、总结特点:故事短小精悍、生动有趣;主人公大多是动物, 但讲述的是人类的故事;结尾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揭示寓意。

5. 作业:把寓言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父母听。

篇9: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卷

一、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

(一)口算中的错误

10.6-8=9.8

3-2.8=1.8

5-3.9=4.4

这三道口算题的错误之处都在于学生没有将数位对齐计算。

(二)笔算中的错误

第一题的错误原因是得数中间的0未写,而学生的解释是“上课时老师不是说可以利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吗?”是啊,这位同学将小数中间的0和小数末尾的0理解成同一概念了。可以看出学生对“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没有学好。

第二题的错误原因是在得数的整数部分的十位上也写了0,问学生这样做的原因,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就是凭感觉做。做数学题最怕的就是凭感觉,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不思考随意做的做题习惯。

第三题的错误原因是被减数百分位上的数不够减,就把减数百分位上的9直接移下来。这类题是被减数小数位数小于减数小数位数的题,错误比较普遍。

(三)简便计算中的错误

8.44-(5.44+2.8)

=8.44-5.44+2.8

= 3+2.8

= 5.8

整数加减法中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即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这个性质学生熟记于心,但运用起来却不得心应手。在把括号摘掉的时候括号里的加号总是忘了变成减号,因此导致错误。

3.06-0.18+0.82

= 3.06-(0.18+0.82)

= 3.06-1

= 2.06

这道题目学生极易和上一题利用减法的性质解题混淆,尤其是当看到后两个数加起来的和是整数时,学生就很容易出错。再加上题目中的要求是怎样简便怎样算,因此,学生就坚定地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

7.5+4.9-6.5

= 7.5+6.5-4.9

=14-4.9

= 9.1

在移动数的时候要带着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针对这个错误,笔者对学生说:“每个数前面的符号就像是数的孩子,在移动这个数的时候一定要记着将它的孩子一起带走,并保持该运算不变。”

4.9+0.1-4.9+0.1

= (4.9+0.1)-(4.9+0.1)

= 5-5

= 0

这种类型的题目(包括乘除法中类似的题目)学生是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的,可能这也和每个人的视觉效应有关吧,对称在这儿起了不小的坏作用。

二、对策思考

传统的计算教学采用的基本模式是:从基本训练—例题的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巩固练习、重复操作—形成计算技能。学生因计算的枯燥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对于计算教学来说,什么才是更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还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计算本身,在课堂教学中,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寻找解题方法,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显得更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研究表明,计算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在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计算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因此,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情境。如可以采取“帮助小兔找回家”“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的游戏形式进行算式与得数的连线;也可以设计一些闯关的竞赛类的题目,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还可以设计“啄木鸟医生”“小马虎的作业”等纠错练习,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和校正错误的能力。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避免因为单调的计算而产生的枯燥、乏味的感觉。当然,将一组基本练习融合在一定情境中,也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二)注重计算的算理理解

在重点探究算法时,要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初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也并不急于得出计算法则,而是让他们继续尝试,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感受小数的计算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计算这样的题目,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三)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并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算理,也不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重要。

笔者认为,学生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1)审题清。学生在计算中由于没有看清数字,而出现计算错误。有时会把数看错,如把123看成128,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前后颠倒等,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看清题目的习惯。(2)书写明。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学生在计算时,有时因为字迹潦草、分辨不清而误看,如6和0、1和7、3和8;有时因为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而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习惯。(3)计算细。计算时一定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一定要弄清运算顺序,看清运算符号。(4)检查真。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乘和除等之间的逆运算关系。

(四)注重习题的层次性

计算是一种技能,需要在一些有层次的练习中加以巩固与熟练,并且掌握一定的规律,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计算的速度。设计计算练习时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模仿性到再造性,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既要考虑立足于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又要在不断变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避免重复、机械、大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坚持计算每天一练

设计准备题,做到每天一练。在每节数学课前候课的5分钟里,笔者每天出2道计算题,或10道口算题在黑板上,让学生养成习惯,铃声一响,就拿出准备好的专门的计算练习本做题。第二遍铃声响起时,教师讲评,对容易出错的题在黑板上板演,同时同桌交换批改,有错误课后订正。

一位教育大师曾说过: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数量,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笔者认为,计算教学只有将计算源头的错误纠正,态度端正,才能得来解题的“清如许”,才能让个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怕数学,爱上数学,并一天一天地成长、进步。

篇10: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卷

①3.41×100×2 ②3.14×100+2 ③3.14×100+3.14×2

2、食堂运来10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现在可以烧多少天?正确的列式为:( )。

①40÷(40÷1-5) ②1000÷(1000 ÷40-5) ③1000÷(40-5)

3、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5倍,高扩大5倍,面积( )。

篇11: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卷

1.因为运动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所以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慢慢恢复。

2.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3.人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呼吸(20 次)左右,心跳(80 次)左右。

4.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5.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6.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呼出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7.我们要呼吸是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一切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东西,同时需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

8.(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9.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10.测肺活量的方法:深吸一口气吹大一个气球,测气球最宽处的周长;或将装满水的塑料瓶倒立,吸一口气后用吸管向水里吹气,排出的水量就是肺活量。

11.肺活量大对健康的好处是: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能够胜任比较大的体能消耗任务。

12.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扫地前洒水)、(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不要吸烟)。

13.(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14.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位于(左胸部),在胸骨后面,肋骨内侧。

15.(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16.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相同)。

17.(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18.(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19.保护心脏的方法有:(经常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

20、实验题:收集两袋人呼出的气体,在其中一袋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摇晃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实验说明:(呼出的气体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21、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

上一篇:元旦晚会学校领导致辞下一篇:军校新闻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