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下语文练习卷

2024-04-18

苏教版四下语文练习卷(通用6篇)

篇1:苏教版四下语文练习卷

期终训练卷

一、看拼音写汉字。

cuī cùdài mànmái zàngyāo qǐngshù shǒu dài bì

()()()()()

shēng shūfányǎn zhān yǎngrân píngzhāo qì pãn bó

()()()()()

二、用“——”画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堤岸(dī tí)夺冠(guān guàn)..

情系祖国(xì jì)穿着(zhuó zháo)..

三、按要求写词语。

1.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惊涛()浪如()平地专心()()()()井然

()尽全力眼花()乱一尘不()欢呼()()

2.按照情境写成语。

(1)王文好像有难言之隐,想说又不愿说,他此刻的样子可以用这些成语来形容:、、。

(2)他的口才真好,说起话来、、。

(3)国庆节,街上行人真多啊!可以这样来描述:、、。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改成比喻句。秋天,柿子熟了,高挂在枝头。

2.扩句。(至少扩两处)小芳在看书。

3.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沟通了人们的心灵,()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4.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改在原处)

奶奶经常回忆她小时侯的往事。

5.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这难道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该做的吗?

五、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

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潇洒挺秀的身影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3%)

1.原来,塞特凯达斯瀑布是的瀑布,汹涌的河水从悬崖

上。是每年汛期,塞特凯达斯瀑布气

势更是,吸引了。

2.知己知彼。远水难救近火。海内存知己。

君子之交淡如水。豆角开花藤牵藤。

3.本学期学到的《》和《》这两首诗都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

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你能从中各选出两句描写乡村儿童形象的诗句默下来吗?。课外还学到

这样的诗句吗?至少写出两句:。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侯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

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侯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

本讲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

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开设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很薄的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

以后在南京矿路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侯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专心致志,决不可

三心两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同时要玩得有趣有益。

1.在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并把它们写下来。

()——()()——()

2.填空。

(1)鲁迅小时侯很能背书,是靠和。

(2)鲁迅小时侯喜欢读书,还喜欢和,而且弄得,说明

他玩也玩得。

3.仿照下面摘录描写鲁迅小时侯如何玩描画的有关词语的样式,在文中找出描写他种花有滋

有味的有关词语并写下来。.他喜欢描画:买纸→描人物、房屋→订成小册子。

他喜欢种花:()→()→()。

4.用“//”把文章分成两段。

5.鲁迅学习和玩耍的态度给你什么启示?联系实际谈一谈。

(二)北风乍起时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给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妈给你寄„„”

儿子只漫不经心:“不要紧,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他絮絮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

“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

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měng)。

乍:忽然。懵:糊涂。

1.读句子,回答问题。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

(1)“亲情”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这样的”指的是什么?

2.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读了这篇短文,你体会、领悟到什么?

4.假如你奶奶住在南京,当你听到未来一个星期南京每天最高气温为39℃的气象预报时,你跟奶奶打了电话。请把你“说”的内容写下来(不超过80个字)。

八、作文。

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是童年。童年发生的事情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你的童年一定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请你从中选择一件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400字左右。

篇2:苏教版四下语文练习卷

1、练习诵读《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了解跟“三国”有关的故事,进一步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2、写好“墓、恭、幕”三个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3、熟记描写诸葛亮的八个词语,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事迹。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学会主动关心别人。

5、练习写好毛笔字“猪、验”。教学时间: 四课时 课前准备:

师:如果你有什么苦恼或忧伤不便于当众讲出来,建议你写在小纸条上,让大家一起帮你想想办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你们了解吗?是哪几部?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三国演义》中写得非常精彩的一段,叫做“关云长温酒斩华雄”。(3)学生借助字典读通。

(4)有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注意正音:

(5)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看看文中的关云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6)学生练习诵读,要求能把关羽的神勇气概读出来。(7)指名交流,学生品读。

2、教学第二部分

(1)“三国”的故事实在精彩。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阅读《三国演义》,你们都看了吗?

(2)通过阅读,你们都了解哪些“三国”故事?

(3)出示:空城计

苦肉计

夜走麦城

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这些词语都跟“三国”故事有关,是人们经常说的,有的已经成为成语。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能不能简单说一说?

(4)在这些故事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练习讲这个故事好吗?讲的时候要抓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讲的具体、生动。

(5)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选出讲得最好的 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交流。

(6)每组派代表在讲台前讲故事,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并要带有表情。

(7)全班同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有没有讲错的地方?故事的要点有没有抓住?关键的地方讲得是否具体、生动?(8)教师归纳学生评议的意见,小结讲好故事的基本方法。(9)鼓励学生回去后给家人讲“三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奈”、“恭”、“慕”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贴,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知道学生写“奈”。提醒学生注意,字中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如同鸟翅。下半部分要呈上靠之势。

5、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6、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每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5、自由朗读。

6、同座位练习背诵。

7、指名读。

8、集体练读。

9、集体齐背。

10、指名背。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令自己伤心、委屈、痛苦或烦恼的事?在这样的时候,你希望有人来安慰你、关心你吗?

2、是的,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在这时候多希望有人向自己伸出友谊的双手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安慰他人,使他们的心情舒畅起来。

3、板书:学会安慰

二、创设情境,指导得法

情境:解小惠是班上的同学,她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家长对她的期望也很大。这一次考试,因为粗心,答错一题,没能取得满分的好成绩,她伤心得哭了。

1、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对解小惠进行安慰。

2、根据学生的发言,指导学生从同情、鼓励、找回自信等方面进行安慰;试着换个角度,从自身方面设身处地进行安慰,安慰时注意得体、语气委婉。

3、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一情境。

4、上台表演,全班交流。

(指明一学生扮演解小惠,另外其他几位学生扮演解小惠的同学,台下的学生充当导演,进行指导。)

5、妈妈安慰:试请学生上台表演。

6、自我安慰:听了这么多关心的话语,作为解小惠本人,她又应该如何来安慰自己呢?

三、选定情境,自由练说

导入:考试失手、竞选没有成功、亲人离别等许多小事都会影响心情。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消除烦恼呢? 出示情境,自由选择话题,小组合作,现场交流。

情境1:A同学是四(3)班的班长。这次参加大队委竞选,仅以三票之差落选了,她愣愣地坐在教室里发呆……

情境2:邻居王奶奶的儿子考上了托福,即将去美国留学。最近几天,王奶奶总觉得心里少了什么,很失落…… 小组选定话题,合作自由交流。

四、创设生活情境,融会贯通灵活交际

导入:针对同学们的生活、学习上的许多小烦恼,学校即将开通一条“小烦恼热线”,让大家能有机会倾诉一下心中的烦恼,更主要的是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我们的节目,来与有烦恼的同学们进行空中交流,从而达到安慰他们的目的。

1、选出嘉宾。

2、划分场内外观众听众,交待参与办法。

开始:(播放音乐)伴着悠扬的乐曲,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小烦恼热线”今天与大家见面了。你的心情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许多不顺心事。当你不开心时,不妨参与我们的节目,把你的烦恼说出来,我们会尽量帮助你的。

接进电话:

嘉宾与观众、听众交流,教师总结。…… 结束: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的节目接近尾声了,还有那么多朋友们想参加与我们的节目。希望与你们明天相约在“小烦恼热线“,感谢嘉宾的参与。

五、总结

让我们每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都去安慰有需要的人。

第四课时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反犬旁、马字旁。

2、指导

(1)出示范字反犬旁。

反犬旁由哪几笔构成?反犬旁形体有什么特点?

(2)分析“猪”字。

写右边的“者”有什么要求?

(3)出示范字“马”。

“马”做部首,字形有什么变化?

(4)小结:“猪”与“验”都呈左窄右宽之势。

3、练习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篇3:苏教版四下语文练习卷

一、现阶段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使用中存在的 问题

(一) 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际教学中, 很多教师更重视教学环节中的实施过程, 课后练习被视为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有的不分轻重, 题题落实;有的习惯在一个章节或专题教学完成后集中处理解决;有的一带而过简单化处理;也有的将之纳入课堂教学的内容中, 在课堂教学中顺带解决。

(二) 片面追求知识的消化和巩固或重复训练, 忽视了学生情 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和主动性参与性

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课后练习题中知识点的消化和巩固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的实现, 导致教学目标、学习主体的缺失和教学效率的低下。

(三) 片面追求练习评价的甄别和选择功能, 忽视了学生的个 性发展

有的老师在处理课后练习特别是那些开放性拓展性题目时, 习惯就题论题, 看重教学指导书提供的参考答案, 喜欢进行答案的正误校对, 而忽视了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对学习领域的拓展和创新意识的激发。这样的简单操作, 易使学生独立求知和主动学习的态度削弱。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置分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课后练习题大致分为“有关学习方式的建议”、“积累与应用”、“写作”三个方面。本文重点针对“有关学习方式的建议”中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三类练习题进行分析。

(一) 文本研习型题目的特点

苏教版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的文本研习的设计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教材中涉及的题目大都针对文本内容提出, 又与专题重点知识相联, 目的在于方便学生预习, 提升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研习延伸能力, 引导学生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材中的文本研习题也注重知识的重复和巩固:有些练习题注重在积累运用语言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 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这些题既注重知识的局部训练, 也照顾内容的综合概括。通过处理这种练习, 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总结概括中找出规律, 化繁为简, 变难为易, 将散乱的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教材的文本研习题还注重知识的延伸:有的课后练习题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自学习惯为目的。

(二) 问题探讨型题目的特点

苏教版教材课后练习的“问题探讨”主要围绕着对文本的阅读、表达、讨论、交流等方面展开。通过相关问题的训练,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进而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 同时在问题探讨过程中促进与他人的沟通交流, 提高合作能力。

例如:有关《安妮日记》的问题探讨型题目设计:

(1) 日记是生活的记录, 是与自我心灵的对话。为什么在备受迫害的情况下, 安妮仍然能说, “我必须执著于我的理想”?这表现了安妮什么样的精神境界?

(2) 安妮认为“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 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对此你如何理解?

(3) 《安妮日记》中有很多章节表现出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 选取你认为最有感染力的语段诵读。

(4) 读了安妮的日记, 你一定会有很多感触, 请给文前安妮的照片配一段说明文字。如果安妮有安息之地, 你将为她写一则什么样的墓志铭?

问题1、2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问题3训练学生的筛选信息和朗读的能力, 问题4考查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写作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 在处理问题3时, 刻意安排学生讨论, 通过反复的朗读, 体会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而墓志铭的写作交流和朗诵, 更是调动了很多同学的悲伤情绪, 感受到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

(三) 活动体验型题目的特点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根据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苏教版教材在课后练习中有意识地增加了活动体验的内容, 以期学生能在对文本的阅读、鉴赏、评价中, 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体验文学带来的不同感受, 进而提高语文素养。教材中设置了一些指向性非常强的题目, 例如:

(1) 如果有条件, 集体观看《辛德勒名单》, 围绕“人性和兽性的冲突”的主题, 组织一次讨论。

(2) 借助网络和图书馆搜集有关苏轼和柳宗元生平的资料, 思考他们的人生遭际和自然感悟之间的关系。

有些活动体验型练习题还刻意引导学生扩大视野, 增大阅读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借助课后练习, 精心设计, 多向拓展。将书本和课外阅读、语文单科活动和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 多向拓展。如:阅读“刘姥姥进荣国府”“刘姥姥进大观园”, 将它们与“林黛玉进贾府”进行比较, 讨论交流不同的眼睛所观察到的不同的生活风貌、人情世故。

可拓展成:阅读“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锦衣军查抄宁国府”片段, 讨论交流在黛玉和刘姥姥眼中, 贾府在环境布置、生活特点、人物性格、人情世故等方面有什么特点?你眼中的大观园是怎样的?

还可拓展成:请你从建筑学或室内设计学的角度谈谈大观园。

这样拓展阅读范围设题, 既让学生看到了奢华鼎盛时期的贾府, 也了解到“呼啦啦似大厦倾”时的贾府, 还可以在阅读中去了解中式建筑及室内陈设的特点, 进一步促进学生探究兴趣, 激发他们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而且, 在互助合作的讨论交流中也能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三、对运用和处理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把课外课后练习当成课内课后练习的追加。课外课后练习应当是知识的发展的深化, 是学习能力的改善, 是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 应当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劳动现象, 发展个人的爱好的需要, 满足和发展个人的多方面的智力需要。”语文教师应:

(一) 应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地选择练习题

不必将课后练习题题布置, 逐一落实。布置给学生的练习题应根据教学实际选择, 应少而精且目的明确, 要尽力让所选题目都能为教学目标服务, 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服务。为此教师必须结合备课, 亲自做课后练习题, 进一步领会教材的精神, 发掘教材和习题的联系, 了解习题的难易度和解题方法, 选用合适的, 删改不合适的, 增补空缺的。

(二)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分层布置课后练习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 如果否认学生个体的差异, 势必会造成“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发生。可以在布置与实施过程中根据练习题的内容、要求和难度, 采取分层策略,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性地去做。如文本研习, 可设计预习和巩固练习两种形式, 每生必做, 以保证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都得到发展;问题探究性练习, 分为个人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 题型灵活多样, 偏重理解、想象和创新解答, 能力强的学生可选择独立探究, 其他人可选择合作探究方式。

(三) 立足文本练习题, 适当补充, 以满足学生兴趣需要

教学实践证明,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因此可针对学生的兴趣需求来适当补充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样化课后练习。如书面文字形式或口头表达形式的;识记性的或操作性的;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形式结合的;甚至观察思考与调查探究等多层面进行, 目的是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丰富和积累愉快而幸福的学习经历。也可根据内容难易程度选择练习, 通过做批注、圈划要点、口头概括、书面表达等方式进行, 尽最大可能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要求。

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的平台, 更是教学资源宝库。要想利用好这些资源, 老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吃透教材, 把握重点, 改变教法, 并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才能让课后练习题体现出更多的效用。

摘要:课后练习题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合理安排课后练习布置、有效实施课后练习是一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但长期以来, 语文课后练习的低效反馈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本文通过高中语文课后练习现状进行分析, 并结合教学实践对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课后练习的特点进行分析, 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进而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后练习,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培俊.中美中学语文教科书作业设计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1.

[2]张如意, 黄之能.高中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 2013 (2) .

[3]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语文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7.

篇4:苏教版四下语文练习卷

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不同寻常的体验活动,有兴趣吗?心情怎样?(担心、激动、兴奋……)

2. 这就是体验。这节课学习写一次体验活动。(板书课题:记一次体验活动)

【设计意图】 体验作文重在写出体验活动中的心理感受。上课伊始,谈谈心情,既让学生心理放松,又暗合体验作文的习作重点要求。

二、 学习写法

1. 自读例文,思考:① 这篇例文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② 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句子写得比较好?好在哪里?用笔画一画,注一注。

2. 检查交流

(1) 例文写了什么事呢?(“护蛋”的体验过程)(板书:“护蛋”)它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板书: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根据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归类引导。

(2) 出示第一组句子:

① 我们听到这消息觉得很好笑。

② 可经历了第一天之后,我就觉得这是一件难做的事。

③ 心想,这样放到口袋里就会万无一失了。

④ 真不知道,明天这只鸡蛋的命运会怎样!

上面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些句子直接表达了小作者在整个活动中的感受)

(3) 出示第二组句子:

① 第一天早上,我给准备好的鸡蛋足足裹了四个“保护层”。第一层是保鲜袋,第二层是软海绵,第三层是双层纸巾,最后一层是一个小布袋。

② 来到学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鸡蛋。

③ 送语文本的时候,由于是下课,走廊里走来走去的同学很多,好不容易才走过了“危险区”。下课时,为了鸡蛋的安全,我一直坐在座位上。

④ 我赶紧退出“包围圈”,乖乖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做起了“小母鸡”。

上面这些句子又描写了什么?(描写人物行为)。能看出“我”内心的想法吗?(能,小心谨慎等)

3. 文章还描写了什么?(其他同学的言行)一次体验活动,为什么要写其他同学呢?(使“我”的内心感受更深刻,使文章更生动)

4. 这篇例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趣味。如“保护层”“万无一失”“危险区”“小母鸡”“包围圈”等。

5. 小结:要想写好一篇体验作文,不仅要按一定顺序写好过程,更重要的是写好活动中的感受。感受既可以直接表达,也可以通过描写自己和同学的行为来体现,还可以描写其他同学的言行。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好例文,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明白,要写出每一步的体验过程和感受;其次,让学生了解掌握写体验感受的方法以及使用语言的技巧。

三、 明确要求,展开体验

1. 明确活动要求。当一回盲人。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双目失明的人,他们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咱们今天就来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盲人找座。即蒙上眼睛,走回座位。请遵循“三不规矩”:不准偷看;不许说话;不能忘记体验。

2. (学生活动、音乐响)蒙上眼睛,现在的你不再是原来的你,而是一名盲人,要寻找自己的座位……

3. (采访)刚才你眼睛蒙上毛巾时,有什么感觉?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位置的?中途有什么意外吗?有些什么想法?

4. 摘掉蒙眼的毛巾,回到光明中来,观察自己此时的位置,请表达一下你的感受。

四、 练写体验

1. 刚才同学们在体验过程中思考的肯定要比交流的多得多,提起笔,开始习作,注意:着重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 反馈交流。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评议,围绕体验感受,评议习作描写。

3. 是啊,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盲人是多么的不幸,我们一定要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课后,同学们可以再修改完善本篇习作,也可以写你喜欢的其他体验活动,重要的是按一定顺序写好过程,真实地表达体验中的情感。

【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始终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出发,让学生愿意作文,乐于作文,做生活的有心人。

篇5:最新苏教版四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晓“提手旁”的形态特征与写法,探究“提手旁”在不同汉字中的书写变化规律,并通过练习掌握“提手旁”的书写方法,写好含有“提手旁”的“抱”“持”“授”。

2.培育正确的毛笔书写习惯,感受书法文化,初步感悟汉字的形态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提手旁”的写法。

2.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抱”“持”“授”这三个字的写法。

三、教学准备

1.带有“提手旁”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

2.带有“抱”“持”“授”三个字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3.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看图猜动作

1.(抱)

2.(持,表示拿住,握住)

第 1 页,共 44 页 3.(授,表示给予,一般用在授奖、授勋章、授旗等方面)

(二)初识提手旁

1.咱们猜的这些汉字,都和手部动作有关,所以它们有一个相同的偏旁——“提手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多宝塔碑》中“提手旁”以及含有“提手旁”的字的写法。

2.瞧(PPT出示)“提手旁” 由哪些笔画组成?属于哪种形态的偏旁?(PPT出示:“桃”中的“木”字旁为长方形(瘦长)、“盘”中的“皿”字底为长方形(扁平)、“河”中的“氵”为弧形)

(三)探究提手旁“基本写法”

1.要写好瘦长、挺拔的“提手旁”,就要先写好短横、竖钩、提画,再把它们组合在一起。那么,短横、竖钩、提画的写法,你还记得吗?(PPT出示)

拿起笔,老师说,你来写。

先活动一下手腕:顺时针、逆时针画圈; 注意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握笔姿势:指实、掌虚、腕平、掌竖。(播放音乐,学生写)

2.(1)这三个笔画组成了“提手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呢?读读课文第1页的“写法提要”,边读边思考边书空,疑惑之处标个小问号。

第 2 页,共 44 页(2)读懂了什么?(短横向右上稍斜——关注了倾斜角度;竖钩从短横的中间稍偏右处穿过——关注了位置;提画起笔比横略左伸,从竖钩的中间穿过)

(3)有疑问吗?(预设:竖钩为什么不在中间,而要从短横的中间偏右处穿过?)

(板书演示:如果提手旁是一个单独的字,竖钩本来是写在中间的。当它作为偏旁时,一般在左边,要给右边的部分让出空间,不仅整体变瘦长了,短横的右边也变短了一截,书写的时候,就变成了竖钩从短横稍偏右处穿过。你看,这是一个多谦让的提手旁呀。)

3.(1)让我们看看书法家书写视频——【播放视频】(2)看明白了么?

(3)老师写,你来看。【实物投影:教师范写】边写边说要点。4.(1)该你们写啦!还是要注意姿势哦!

(2)跟随老师的提示写“提手旁”:逆锋起笔,短横向右上稍斜;竖钩从短横的中间偏右处穿过;提画起笔略左伸,从竖钩的中间穿过。在空白米字格中练写3个。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圈点优秀。

(4)【实物投影:呈现学生作品,优秀、中等各选2张】与例字相比写得怎样?(围绕“写法提要”的要点展开点评。)

(5)就这样,将自己写的“提手旁”与例字比较,发扬优点,矫正不足,水平定能不断提升!试着再写1个。有进步,可以给自己画个圈。

(四)探究提手旁“因字而变”

1.刚才,我们研究了“提手旁”的基本写法,然而,在不同的字中,“提手旁”的形态并不相同——打开课本“观察与发现”栏目。都是含有“提手旁”的字,第一部分选自《多宝塔碑》,第二部分由不同名家书写。仔细观察,比一比,你发现了这些“提手旁”有什么不同?说给同桌听一听。

第 3 页,共 44 页 2.预设:(备注:学生能说到一两点,体会到“提手旁”不同即可)A.欧体:左尖横,竖画中间略细,提画左伸很多,且起笔较重,对比强烈。(欧体一般重心略偏左,平中见奇)

B.柳体:藏锋起笔,下笔略重,竖画直,钩画平直钩出。整个字看起来非常遒劲。(柳体吸收了欧颜优点,加以创造,有“颜筋柳骨”之称)

C.赵体:提手旁粗细均匀,圆润流畅,有连笔。

D.颜体:同是颜体的“授”,写法也不一样。因为颜真卿书写年龄不同,状态不同。

小结:不同的书法家,特点不同;即使同一个书法家,在不同的阶段,写的字也不同。如果你能去了解书法家的生平,在写字的时候,就更容易读懂笔画背后的故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再来观察这一组字“抱、持、授”中的“提手旁”,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点? PPT出示:

相同:“提手旁”都是形态瘦长。不同:

——抱:提画左伸。——持:提画让右不出竖钩。

——授:竖画略细,提画左伸,从竖钩中部穿过。

4.含有这三个“提手旁”的字,书写时又得注意什么呢?(观察,指名说)——整体:左窄右宽

——单个字来看:抱:右部横折钩省写钩。竖弯钩伸展,行笔由轻到重。

持:右部三横有长有短,间距大致相等。

授:右部上收下放,中部的左点避让提画。5.(1)每个字是怎么书写的?来看书法家刘有林老师的书写过程。

第 4 页,共 44 页(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要点)

(3)看着要点,试着在练习纸第三、四竖列写写“抱、持、授”。各写两遍。(巡视,发现优秀)

(4)师生共评:(点评围绕“提手旁写得怎么样?”“字形把握怎样?”)(5)再写一个,老师给进步的同学画圈。

(五)感受书法文化:《等慈寺碑》

除了《多宝塔碑》《勤礼碑》,唐朝还有许多著名的碑帖流传下来。《等慈寺碑》,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打败了王世充、窦建德后,在作战处修庙并为阵亡将士祈福的事。虽然不知道书写者是谁,但书法规整俊秀,结构严谨,也是初学楷书的同学的范本。里面也有“提手旁”的字,同学们可以比一比,和颜体字的“提手旁”有什么不同。

今天这节书法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的“提手旁”及含有“提手旁”的三个字的写法。(PPT再次出现本课写的字)“提手旁”在不同的字中形态也各不相同。希望同学们回去后能勤于练习,细细揣摩,课就上到这,下课。

2.左耳旁与右耳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左耳旁与右耳旁的写法,初步掌握左耳旁与右耳旁的形体特征。2.通过观察探究和描红仿影练习,感悟左耳旁与右耳旁在具体碑帖中的位置和笔画的细微变化,初步掌握典型例字“降”“階”“邪”的书写方法。

3.继续培养对比观察、先关注共性再关注细节的读帖习惯。

4.了解“笔断意连”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意义并在学习中强化运用。

第 5 页,共 44 页

二、教学重难点

写好“左耳旁”,写好带有“左耳旁”的字。

三、教学准备

1.带有“横撇弯钩”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

2.带有“降”“階”“邪”三个字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3.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唤起手感

1.猜谜:两只小蘑菇,长在山两边,声音听得着,互相看不见。谜底:耳朵(PPT 出示)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偏旁就和“耳”有关,却又不完全一样。出示课题“左耳旁和右耳旁” 复习旧知,唤起手感。

(1)笔画分解。左耳旁和右耳旁形态相似,由两个笔画组成——横撇弯钩和竖。

(2)练习写横撇弯钩。还记得横撇弯钩怎么写吗?咱们给小手热热身。提醒姿势:

正确执笔:指实、掌虚、腕平、管直。调整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老师范写,边写边讲解:

起笔与横画同。行笔至转折处,先向右上轻提笔,然后向右下按笔。回锋向左下行笔,边行边提。至弯处,向右下边行边转,带有弧度。至钩处回峰向上,然后提笔出锋钩出。

第 6 页,共 44 页 学生练习写两个。

(二)初识形态,了解写法

1.了解左耳旁和右耳旁的位置及含义。PPT出示左耳旁、右耳旁的演变过程。

左耳

好似盘山的石阶,现在含有左耳旁的字多与山中石阶有关。例如降、险等。

右耳

表示民居、村镇,含有右耳旁的字多与都城、城镇、地名有关。例如邪、邻等。

2.了解左耳旁的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左耳旁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反馈写法提要:

◆左耳旁上部笔画紧凑,形体窄长。◆弯钩不宜写大。◆竖画为垂露竖。

(2)PPT显示辅助线,又发现什么? 反馈:左耳旁的横撇弯钩上宽下稍窄。(3)教师范写。

边写边讲解(适当减缩):从米字格左上格中间位置偏左藏锋起笔,向右上略倾斜方向行笔,笔画不长,大约占左半格的三分之一。然后稍顿笔调转笔锋折

第 7 页,共 44 页 笔向左下轻轻撇出,撇尖应该在横起笔的右侧下部,不可以太长。笔断意连写弯钩,先露锋向右下略行笔,然后向左下轻顿笔,轻巧向左上出钩。整个弯钩小巧玲珑,要为左部竖画的书写留有余地。笔锋在空中继续自然行走至竖画的起笔处开始藏锋写竖。竖画要稍长,末端略向左上提锋再向右下轻顿回锋收笔,是垂露竖。

(4)学生在空白米字格中练习写两个,教师巡视,圈点优秀。提醒执笔和坐姿要正确。

(5)呈现作品,根据要点反馈。

(三)探究含有左耳旁汉字的写法

1.我们知道了左耳旁该怎么写,下面我们来看看含有左耳旁的汉字该怎么写。

观察、交流书写要点。

出示“降”,降:右边部分是倒写的“步”,本意从山顶往山下走。

2.思考:书写“降”时应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3.交流总结:

降:

避让 :“降”左窄右宽,左耳旁上部两笔横撇弯钩偏上,以给右边部件腾出 充足的位置。

穿插 :右部折文的长撇穿插到左耳旁的弯钩之下,撇捺舒展。回忆左耳旁要点:

左耳要点:左耳旁上部笔画紧凑,形体窄长。弯钩不宜写大。竖画为垂露竖。我们发现,左右两边,互相配合,浑然合一。

4.范写。

教师边范写边讲解(适当减缩):

第 8 页,共 44 页 左耳旁写完后,笔锋空行至右上与左耳旁起笔相同高度,从竖中线略偏右处藏锋起笔写短撇,短撇指向左耳旁横撇与弯钩中间的空隙处,形成穿插。然后笔势回转,从短撇的起笔略偏下处搭笔写折文的横撇,横短撇长。撇画略带弧度向靠近左耳旁的弯钩稍下方向撇出,笔锋顺势空中流转,至短撇的中间处写捺画。捺画角度和长撇基本对称,行笔稍重,至横中线略偏下处出捺脚。笔锋回转从折文下部竖中线偏左处露锋起笔写短横,横短而细,基本斜跨在横中线上。接着写下部的短撇和横画。最后下笔略重写悬针竖。注意悬针竖的位置应该偏在两横画的右侧,处于右旁部件的重心线上,且不宜写长。整个字注意穿插避让,富有整体感和变化美。

5.学生在空白米字格中练习写两个,教师巡视,圈点优秀。6.反馈学生作品。

(四)探究左耳旁因字而变,学习书写“階”

1.我们学习了含有左耳旁的字的基本写法。但是,在不同的字中,左耳旁的形态又各有不同。出示PPT “陈、附、階”。

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交流归纳:

相同处:三个字都是左耳旁的字,结构上都是左窄右宽,且左耳旁的横撇弯钩都偏上,而垂露竖劲挺有力,左挺。

不同之处:左耳旁在笔画粗细、连断、横撇弯钩内的留白等方面略有变化。3.学习写“階”

让我们再来写一个含有左耳旁的字“階”,这是“阶”的异体字。仔细观察“階”。(PPT出示)

(1)你觉得在书写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階”的左耳旁写法大体与“降”相同。但起笔横撇与第二笔弯钩间的空隙略大。右部的“皆”上大下小,“比”左低右高,左轻右重,竖弯钩省略钩。注意笔断意连,布白匀称和谐,错落有致。

第 9 页,共 44 页(2)教师范写。

边写边讲解:

左窄右宽,长短相当。左耳旁写法与“降”字相同,右上部左低右高,两竖的起笔略有不同。上部紧靠左耳,下部的“日”略微右倾。“阶”与“降”的左右两部分都有相互支撑之势。

(3)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书写。

(4)互相欣赏。圈点优秀。

(五)探究右耳旁写法,学习书写“邪”

1.右耳旁与左耳旁有什么区别呢?怎样才能写好右耳旁的字呢?

(1)出示书上“观察与发现”下方四个含有右耳旁的字:邪、部、都、郎。对照左边,说说右耳旁的用笔和形态特点。

交流总结 :

右耳旁在字的右侧,书写笔顺和左耳旁相同,但在偏旁形态、位置高低和竖画收笔方法上都有变化。右耳旁比左耳旁在整个字中所占位置偏大,横撇弯钩内部的留白位置因笔画略长而显得比左耳旁舒朗,最后一笔多用悬针竖。

(2)出示书上提示:

右耳旁和左耳旁一个居右,一个居左;一个是悬针竖,一个是垂露竖;一个“耳朵”大,一个“耳朵”小。

再看辅助线,发现什么?和左耳相反,右耳旁上稍小,下大。2.学习写“邪”。

(1)出示“邪”,读帖。

观察“邪”,读一读“一点通”,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2)小结要点。

左右宽窄相当。左让右,竖折、撇笔画向左伸出。右耳旁弯钩向右下伸。

第 10 页,共 44 页(3)教师范写。

边写边讲解:

左右宽窄同,左高右低。左部的牙第一笔为左尖横,竖折、横画与撇画向左伸,竖钩不可过长。右耳旁弯钩部分向右下伸出,与左边的撇对称,显得字更为充实。竖为悬针,力送锋尖。右耳悬针最低。

(4)学生练习。

(5)交流反馈。将自己的字与范字比较,保留优点,找到不足,再写一个。如果写得好,给自己画个圈点赞。

(六)书法文化

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些有意思的书法常识——“笔断意连”。“笔断意连”素为行草书的形质、楷书的性情所在。(出示文字PPT,图文配合)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左耳旁和右耳旁的书写,左耳旁写得短、高,右耳旁写得长、低,希望大家课后多多读帖、读读练习。

3.立刀旁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立刀旁”的运笔方法及结构特征。

2.通过观察“立刀旁”的构造,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写字兴趣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对书法运笔之美和结构之美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第 11 页,共 44 页 1.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立刀旁”的写法。

2.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利”“判”“前”这三个字的写法。

三、教学准备

1.带有“立刀旁”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

2.带有“利”“判”“前”三个字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3.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走进名胜书迹:《天下第一关》欣赏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去山海关看看。(播放山海关PPT配乐)2.边看照片搭配文字,解说。

3.怎么样,大饱眼福吧!有机会可以去走一走,接下来我们准备上课。

(二)复习笔画,初识立刀旁

1.同学们,我们先来练习一下颜真卿《多宝塔碑》中基本笔画的书写,拿起毛笔做做热身运动,握笔书空画圆,再画画三角,下面老师说笔画,你来写笔画。注意坐姿(学生齐说要点: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握笔姿势注意(学生齐说要点:指实、掌虚、腕平、管直)听仔细了!(学生写,老师简单点评书写)

(1)竖画:短竖

垂露竖逆锋起笔

悬针竖直落笔

(2)竖钩:逆锋起笔,行笔,钩平出

(3)横画:左尖横

写完提醒学生:收笔,坐正

第 12 页,共 44 页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偏旁——“立刀旁”,“立刀旁”就是由上古兵器刀的象形字演变而来,(盘古斧图片)瞧,“立刀旁”就像这把大刀一样锋利而孔武有力,所以刀字旁的字多和兵器有关,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的“立刀旁”是怎么写的呢?(生观察)

3.师评价:注意短竖上移,最有力的部分在头上,竖钩写得还很挺拔,对呀就像大刀的刀柄一样,直直的,这样才有杀伤力呢!

4.我们来读读“立刀旁”的要点。(老师和学生配合读)

5.想着这些要点,来看看书法家是怎样写这个字的?(播放视频)6.老师也来范写一个:(师范写)首先是逆锋起笔,短竖靠上,竖钩粗壮有力还要挺拔。

7.下面请你们来试试,写之前自查是否调整好坐姿(生齐说):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执笔姿势(学生齐说):指实、掌虚、腕平、管直。写的时候头脑中可要有威风凛凛的大刀形象啊!好,开始,在米字格中练写两个“立刀旁”。

8.点评两张(一张优,一张良)。

(三)比较和探究含有“立刀旁”汉字的写法

1.“立刀旁”写得不错了,那把它放在含有“立刀旁”的字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出示“利、判、前、烈”)

同学们,看看上面两个字的“立刀旁”和下面两个字的“立刀旁”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呢?先看看字形,长、短、直、曲,笔锋藏还是露呢?发现了吗?

(1)左右结构的字和上下结构的字中“立刀旁”是不一样的。

(2)(利、判)立刀竖钩写得长而粗壮有力,甚至比左边部分还要长些,左右结构中“立刀旁”有支撑整个字的作用,所以不仅竖钩要粗壮有力而挺拔,连短竖都要写得粗壮有力而挺拔呢。(前、烈)上下结构的字,“立刀旁”虽然也写得粗壮,但是却没有那么挺拔,因为没有起到支撑整个字的作用,是和其他部分配合支撑整个字的,所以上下结构的字中“立刀旁”要短一些。

再来看看“立刀旁”的笔画有什么变化呢?

第 13 页,共 44 页(3)还要注意起笔有变化了,(前、烈)“立刀旁”起笔直落因为有上部笔画,来,咱们试试,跟着老师练一练(练竖画直落)。而(利、判)“立刀旁”是逆锋起笔,更有力量。

师总结:瞧,我们中国书法可真有意思呢,同样的部件在不同字形结构中就会发生变化,在左右结构的字中,“立刀旁”撑起了整个字,所以该有担当的时候就要挺身而出,在“前”和“烈”字中立刀作为配角,藏起了锋芒,该谦让的时候就要谦让啊!有趣吗?汉字书法藏着许多道理呢!

2.“利”和“判”都是左右结构,左半部分都要写得左放右收,下面我们来看看书法家是怎么写的。(播放视频)

咱们写字的时候就要多观察,一看字形,二要看如何落笔,如何运笔。注意了细节的变化,你就把握了毛笔书写的真谛。

3.好,带着你们的火眼金睛,开始书写,在空白米字格中练写2个。教师巡视、圈点优秀。

4.(张贴黑板:呈现优秀、中、良共3张)与例字相比他们写得怎么样呢?(我们可以围绕两个方便展开点评:1.“立刀旁”的书写。2.字的整体间架结构)谁愿意当小小书法点评家?

5.就这样,将自己写的“利”和“判”与例字比较,好的地方继续保持,不好的地方咱们改正过来!试着再各写1个。如果有进步,不要谦虚,给漂亮的字画个圈。

6.带着观察的眼光自己写“前”字,生书写,(结束张贴)老师点评(关注字形、细节写得好的同学,关注学生的竖画起笔写得要低调,没有逆锋起笔,头部没有大大的墨团):小小的方块字,隐藏着大乾坤呢!

(四)探究立刀旁“因体而变”

1.刚才,我们研究了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立刀旁”字的写法,不同书法名家“立刀旁”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看看这组字。

2.(PPT展现欧体“利”、颜体“判”、柳体“利”、赵体“利”)谁来说?同

第 14 页,共 44 页 一个“立刀旁”,在欧体中是瘦腰,在颜体中变成宽腰、暗钩,在柳体中是宽腰,竖钩变垂露竖(力到笔尖,仿佛插地的刀柄一样),在赵体中是瘦腰,重心下移,我们也发现四个字体中“立刀旁”的短竖在字中位置决定重心。

有趣吧?书法的魅力正在于此!课后可以自己找到不同的字体再去探究。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4.欠字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欠字旁”的写法,初步掌握“欠字旁”的书写要领。

2.通过描红、仿影、临写,体会“欠字旁”在汉字中不同位置的形态变化,写好“欲”“资”。

3.初步了解张旭的书法风格,感受书法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欠字旁”的书写要领,体会“欠字旁”的形态变化。

三、教学准备

1.课件、笔墨纸砚。2.“欠字旁”练习纸。

3.“欲”“资”描红、临写的作业纸。

四、教学过程

(一)欠与欠字旁对比,学习“欠字旁”

1.认识“欠字旁”

(出示:欠字)师:这个“欠”字由哪几笔组成的?当“欠”作为偏旁时,会变成这个样子(课件:欠字旁),“欠”字变为“欠字旁”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第 15 页,共 44 页(整体变窄,捺画变长点)

过渡:咱们来学写“欠字旁”,先来观察一下写好“欠字旁”要注意什么? 2.学生观察,总结要点。

(1)学生观察(指导学生由整体到部分观察),总结要点。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出示:上收下放,撇勾平行,捺变长点。(3)咱们来一起欣赏书法家是如何书写“撇折”的(播放书写视频),提醒:学生左手当纸,右手当笔书空,注意体会运笔时笔尖方向的变化和提按的变化。

3.学生练写,感悟“欠”字旁的写法。

师:请你拿起笔也来练一练“欠字旁”。“练字先练姿”,学生做好写字的姿势,强调:头正、肩平、臂开、足安;指实、掌虚、腕平、管直。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1)播放音乐,学生描红、临写各1个。教师巡视提醒:描红盖红不露红。

(2)评价学生作业,根据写法提示评价。针对描红、仿影只要看学生是否做到了:描红盖红不露红,仿影重影不出影。

临写的评价要点:a.上收下放做到了吗?b.两个笔画平行了吗?c.捺画变点做到了吗?还有什么建议吗?

4.学生再临写一个。

5.再次评价学生作业。(根据口诀评价,重在表扬进步之处)

过渡:在不同书法家的笔下“欠字旁”的书写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二)观察与发现,强调“欠字旁”书写的一般规律

1.出示:四种书体的“欠字旁”,学生观察,思考:“欠字旁”的书写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指名回答,总结:欧体的欠字倾而不倒,颜体的欠字方正厚重,柳体的清瘦娟秀,赵体的灵动活泼。赵体竖撇起笔位置与颜体、柳体、欧体不同。这四种

第 16 页,共 44 页 书体在书写欠字旁时都做到了“上收下放,撇勾平行,捺变长点”。(课件出示)

(三)学习“欠字旁”的形态变化

过渡:欠字与其他部件组成汉字时,可能会出现在汉字的哪些位置?指名回答。

1.出示“欲、资”,学生观察。你发现欠字在右部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当左侧笔画少时则欠几乎保持原形,注意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当左侧笔画较多时,欠变窄小,末画变长点。

2.师:欠字在右上部时,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

总结:欠字在右上部时,变得宽扁,是哪些笔画发生了变化?(竖撇和点画,竖撇变斜撇,捺画变得稍平)为什么要这样变呢?(为下部让出空间)

过渡:我们先来学写“欲”。3.学写“欲”。

(1)读帖。(师)欠字在右部时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字形窄小,捺画变点)古人云:意在笔先,字居心后,说的就是读帖的重要性,读帖要有顺序,从整体到部分。写好“欲”整体上注意什么呢?(左宽右窄、穿插避让)写好“欲”字还要注意什么呢?

观察“欲”,总结写法:左宽右窄,穿插避让,点画粗重,左右平衡。

(2)咱们来一起欣赏书法家是如何书写“撇折”的(播放视频),老师提醒:学生左手当纸,右手当笔书空,注意体会运笔时笔尖方向的变化和提按的变化。

(3)播放音乐,学生描红、临写各1个。教师巡视提醒:描红盖红不露红。

(4)评价学生作业,根据写法提示评价。(同位互评,在你认为写得漂亮的笔画上圈上圈。)。

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要点进行评价。

(5)学生再临写一个。

第 17 页,共 44 页(6)再次评价学生作业。(指名根据口诀评价,重在表扬进步之处)

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习“欠字旁”在右上部的字。(课件出示“资”字)。4.学写“资”字。

(1)指名回答。(师)欠字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书写这个字还要注意什么?

(2)引导观察,总结要点:欠在右上形趋扁,撇缩点展让空间。上宽下窄横画匀,撇点舒展是支点。

(3)学生描红、临写。

(4)评价学生作业。(师:展示作业,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资”字优点和缺点,着重评价“欠字旁”的书写)相信有了悉心的观察与比较,同学们的字会越写越漂亮的,还有一个“欢”字,课后同学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己练写。

(四)欣赏名家名帖,完成对书法文化的传承

1.师:写累了吧?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两幅传世佳作(课件)。你们知道这分别是什么书体吗?(指名)这幅草书刚柔相济,千变万化,神采飘逸;这幅楷书端庄严谨、笔力精湛。你们一定想不到,这两幅风格迥异的作品竟然出自一人之手。(课件)他就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是一位极有个性的书法家,被历代书法家尊称为“草圣”。

2.欣赏。张旭为什么能在草书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呢?苏轼说:“自古未有不善正书而工于草者。” 可见,张旭的楷书功底是他草书的坚实基础。作为初学者我们要从写好楷书入手。

(五)总结

同学们,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一种追求美的艺术。只要我们用心书写,汉字也可传情达意,一幅书法作品可以有诗的意境、画的色彩、舞的节奏、歌的旋律,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成功就是比别人多坚持一点!

第 18 页,共 44 页

5.反文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反文旁”的写法,初步掌握“反文旁”的书写要领,写好含“反文旁”的字。

2.学习合理安排笔画,养成观察揣摩的习惯。3.了解书法名胜兰亭,培养热爱书法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反文旁”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2.纸、笔、墨汁、砚台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字?出示“文”,它和哪个偏旁看起来比较像?出示“攵”,仔细观察,哪里长得像?学生交流。

其实“攵”和“文”只是单纯外形相似,因此得名。二者读音和意思完全不同,反文旁,读作Pū,是手中持物敲击的意思。现在多作为偏旁使用。

2.《多宝塔碑》中,有很多带有“反文旁”的例字。如:教、敞、散(出示)。观察“攵”多出现在例字的哪边?写法上要注意什么?

总结出示:形体窄长、收左放右,两撇形态方向各不相同,捺画更加舒展有力。

3.进一步总结:由独体字变为偏旁使用,突出合体字的主体部分,偏旁的书写要做到穿插收放,左右呼应,使合体字重心平稳,结构和谐。

(二)学习“反文旁”的写法

第 19 页,共 44 页 1.下面我们就来写写“反文旁”,先来描红两个,体会“反文旁”的形态变化。

2.讲评,通过描红练习,你们有没有发现写好“反文旁”的诀窍,那就是每一笔的起笔位置很重要。观察每一笔的起笔位置,交流一下。

3.师总结。再来仿影两遍,反复感受“反文旁”的书写诀窍。

4.我们来看一看书法家老师是怎样书写的,伸出手一起书空。(播放视频)5.下面我们来试着写一写,把“反文旁”临写一遍。6.讲评,再来写一遍。相信这次你一定有所进步。

(三)练习“教”字的写法

1.写好“反文旁”,我们再来试着写一写带有“反文旁”的“教”字。出示“教”,整体观察“教”的左右两部分有什么特点?

出示:左高右低、左右宽窄相同。

2.再来局部观察“教”字的左边哪一笔与右边哪一笔形成了呼应关系? 出示:左部撇画长、右部撇画展。

3.再整体观察例字的收放关系,左半部左放右收,右半部左收右放,中间笔画穿插,使整个字:字心紧凑、重心平稳。

4.下面同学们就来描红一个仿影一个,体会“教”字的结字规律。5.看书法家是怎样书写的,出示视频。6.下面我们就来试着临写一遍。7.有针对性地讲评。

(四)比较欣赏

1.“反文旁”的书写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例字的特征来书写,如“变”字的繁体字,上下结构,“反文旁”出现在字的上部,它的形态就不是形体窄长,而是变得宽扁了。(出示“变”)因此我们学习书法要学会仔细观察,用

第 20 页,共 44 页 心比较,找规律求变化。

2.出示欧、颜、柳、赵体中带有“反文旁”的例字。

总结:尤其是不同书家书写的“反文旁”的字,更是体现了鲜明的个人特色。欣赏例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师进一步总结:欧体俊秀,颜体厚重,柳体刚劲,赵体灵动。

3.作业纸上还有两个带有“反文旁”的例字,课后按照先整体再局部的观察方法,讨论总结出书写要领,并自由练习书写。

(五)文化渗透

1.同学们,你了解这件作品吗?出示《兰亭序》。

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他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书法圣地“兰亭”创作的。

2.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兰亭,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地方,就像兰亭序中描述的那样,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流觞曲水,映带左右,虽无丝竹管弦之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有时间大家一定要去这美丽的书法圣地看一看。

6.提土旁与王字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提土旁”的写法,初步掌握“提土旁”的书写要领。2.通过描红仿影,比照土部在不同位置的细微变化。

3.对照学习“提土旁”的方法自学“王字旁”,学习举一反三的习字方法。4.了解古代灿烂的书法作品以及它们经历的劫难,培养热爱、传承祖国文化

第 21 页,共 44 页 的良好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提土旁”和“王字旁”的写法。2.观察和体会“提土旁”和“王字旁”在不同例字中的细微变化。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2.纸、笔、墨汁、砚台等。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提土旁”写法(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土”与“提土旁”)

1.外在形态上的区别(出示PPT1):

(1)变化最大的笔画是:“提土旁”末笔是“提”,“土”末笔是“长横”。(2)外形变化:“土”外形扁方,“提土旁”外形窄长。2.笔画细节:

(1)观察横与竖的位置关系:竖画从横画的中部穿过(出示PPT2)。(2)观察提画的收笔位置:提画收笔与横画收笔做到“右齐”(出示PPT3)。3.师生共同总结提画的书写要领(出示PPT4):(1)竖画从横中间穿过;(2)提画右部收齐。

4.观看书法家如何书写“提土旁”(出示PPT5):(1)观察第一遍书写视频时,师提示书写要领。

(2)观看第二遍书写视频时,师提示通过手部的动作体会用笔的提、按。5.练习书写“提土旁”:

第 22 页,共 44 页(1)描红、仿影、临写各一个。

(2)师提示双姿,并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3)展示学生作业并点评,重点关注:外形窄长、竖从横画中间穿过、提画右部收齐等三个方面是否做到位。(对书写优秀的及时用红笔画圈,及时表扬)。

(4)再练习一遍。

(二)学写“地”字

1.选美比赛(出示PPT6,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找出书写最漂亮的一个“地”字)。

2.说一说其余的两个为什么不漂亮。

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提土旁”作为左偏旁在与其他部件组合成汉字时,应处在右面部件的中上部书写,靠上或者靠下书写都会影响字形美观。

分析“地”的整体结构(出示PPT7)。

(1)通过观察明白“提土旁”与“也”占位大小,同时注意“提土旁”笔画相对较粗壮。

(2)通过观察、对比明白“也”部左上笔画紧凑、竖向笔画分布均匀,同时明白竖弯钩向右伸展、出钩指向正上方。

4.总结“地”书写要领(出示PPT8):

(1)左窄小右宽大。

(2)“土”部笔画粗,短横向右上斜。

(3)“也”左上紧收,竖弯钩向右伸展。

5.观看书法家如何书写“提土旁”(出示PPT9):

(1)观察第一遍书写视频时,师提示书写要领。

(2)观看第二遍书写视频时,师提示通过手部的动作体会用笔的提、按。

6.练习书写“地”:

第 23 页,共 44 页(1)生描红、仿影、临写各一遍。

(2)师提醒书写要领并巡视做好个别辅导。

(3)展示学生作业并结合书写要领师生共同点评。

(4)再临写一遍。

(5)同位交换,认真观察,在你认为临写的最好的“地”字下面做上标记。

(6)展示学生作业,及时用红笔圈画优秀作业。

(三)学写“王字旁”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提土旁”,如果再给大家一个横画,你能把“提土旁”变成哪个偏旁?(生:王字旁)

1.观察“王字旁”形态(出示PPT10)。

结合提土旁进行比较分析,王字旁的书写要领:首横中间起笔写竖,其余笔画书写与“提土旁”类似。

2.生自行描、临“王字旁”师巡视作指导。

(四)学写“现”字

1.分析“现”的书写要领(出示PPT11):

(1)告诉学生“現”是“现”的繁体字。

(2)观察“王字旁”与“见”部的位置关系、大小占位。

(3)观察“见”部撇画的起止,知道笔画的穿插。

(4)总结“现”字书写要领:

①左窄小右宽大;

②王字旁横短,略向右上扬;

③“见”撇画与王字旁形成穿插,竖弯钩行笔舒展,向上出钩。2.出示PPT12,观看书法家书写“现”的视频。

第 24 页,共 44 页(1)观察第一遍书写视频时,师提示书写要领。

(2)观看第二遍书写视频时,师提示通过手部的动作体会用笔的提、按。

3.学生练习写“现”,师巡视指导,并对学生作业整体情况适当点评。

(五)观看“三希堂”相关视频资料(出示PPT13)

(六)出示PPT14 1.观察“提土旁”“王字旁”提画的方向。2.得出结论:提画指向字心。

(七)出示PPT15 展示含有“提土旁”“王字旁”的例字,告诉学生:偏旁是构成汉字的精灵,他们会出现的不同的位置,课后请同学们翻阅字帖、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含有“提土旁”“王字旁”的汉字,并加以练习。

下课。

7.戈字旁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戈字旁”的特点和写法,写好含有“戈字旁”的字,做到运笔准确,结构合理。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分析与比较的能力。让学生在习字的过程中做到认真临摹,细心书写。

3.不断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第 25 页,共 44 页 掌握、运用“戈字旁”的结字规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发现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相约在书法课堂,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戈字旁”的字。

1.出示:“戒”字。

“戈字旁”是用“戈”字做偏旁的称谓。含“戈字旁”的字多与兵器或战争相关。在一个字的右半部分出现时,“戈字旁”通常是一个字的主要部件,其中的斜钩是这个部件的主笔。

2.想一想:你认为要写好“戈字旁”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学生回答)

(二)讲解示范 1.出示“戈”字。

想一想:戈字看起来是斜的,但是要想在写的过程中做到重心平稳,还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

2.观看“戈”字书写视频。学生练习写4个。小结:

(1)“戈字旁”应注意斜中取正。

(2)横画轻灵,斜钩是主笔,较长,要稍带弧度向右下方行笔,不可过斜。(3)撇画右上端与横画距离比较近,点画靠近横画。

(三)分析指导

第 26 页,共 44 页 1.出示“或、战、戊”的碑帖拓片,比一比三个字中的“戈字旁”有什么不同?

2.学生观察,各抒己见。3.小结:

“或”字中的“戈字旁”首笔横画较短,斜钩斜度较大,点画在横的右上方,横画与撇画中间留有较大空间;

“战”的戈字旁斜度小,基本是直立形态,横撇相距较近,点画紧靠横画; “戊”字中的“戈字旁”横画较长,撇画的收笔较长,点落在横画右端,斜钩的收笔在整个字的最低位置。

(四)习字指导

分别观看视频后练习写4个,强调重难点。

每个字的“戈字旁”分别处在米字格的什么位置? “戈字旁”与字中的其他部分是怎样搭配的?

小结:三个字的“戈字旁”的首笔横画都是左低右高的形态,斜钩的起笔在竖中线或稍偏左的位置,收笔在右下格的斜线上向上出钩,整个斜钩稍带弧度。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同时注意讲清笔画的运笔过程及笔画之间的搭配要领,然后

第 27 页,共 44 页 指导练习。

(五)比较发现 1.出示图片:

观察欧、颜、柳、赵四体中的“戒”字,感受楷书四大家对“戈字旁”的不同处理。

小结:

欧体的“戒”字中“戈字旁”斜钩倾斜度较大,撇较短,最后一点变成短撇; 颜体的“戈字旁”比较端正,钩画较长,点比较大,落在横画的右端; 柳体的“戈字旁”显得精干,钩、点较小,斜钩的弧度较小;

赵体的“戈字旁”显得灵动飘逸,钩、点也比较小,但看起来笔墨味浓厚,能够显现出笔画之间的书写连带关系,行书的意味较浓。

2.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字来练习,写出不同书体的“戈字旁”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国的书法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大家要认真练习,将我国的书法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第 28 页,共 44 页

8.木字旁与禾字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木字旁”的特征及写法,并以“木字旁”为例,归纳出“禾字旁”的写法。

2.练习写好含有“木字旁”和“禾字旁”的字。做到运笔正确,结字合理。3.欣赏我国的传统书法文化,感受《礼器碑》的艺术美。

二、教学重难点

练习写好含有“木字旁”和“禾字旁”的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木字旁与禾字旁》。

2.你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让我们通过一种有趣的方式来给“木”找朋友(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材”字的构字)。

3.这些“木字旁”的字基本上都与树木、木材有关系。

(二)学习“木字旁”

1.学习书法,“读帖”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以“材”字为例,一起来“读”它的用笔(板书:读用笔)。

2.写好“木字旁”的笔画,你有哪些建议?(技法略)

3.说得好不如做得到,谁有勇气来写写这个字?(指名书写、师生共评)4.读帖,不仅要读用笔,还要读结体,看看这四个字,你有哪些发现?(师生共同总结:木字旁在左窄长、在上扁宽)

第 29 页,共 44 页 5.临帖练习。

(三)学习“禾字旁”

1.“木字旁”与“禾字旁”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谁来说说它们的异同?(师生共同总结)

2.范写“程”。

3.师生共同总结:“禾字旁”在左窄长,在上扁宽。

(四)主题练习1.读帖、临帖。2.作品展示,师生共评。【板书设计】

木字旁与禾字旁

读帖

读用笔

读结体

在左窄长、在上扁宽

读异同

9.走之底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走之底”的特点和写法,写好含有“走之底”的字。

2.通过描红练习,把握“走之底”与其他部件的搭配规律,在书写时能够做到间架合理,字形美观。

3.通过对“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欣赏,感受行书的美。提高对书法的审美能力。

第 30 页,共 44 页 4.培养学生耐心观察、细致分析、用心书写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走之底”的特点和写法,把握“走之底”与其他部件的搭配规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猜字,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你们可以猜到这个字是什么字吗?怎么发现的? 这个字就是“近”。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和“近”部首相同的一类字——走之底。出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

1.活动一:揭示“走之底”

观察第37 页的“近”字,想一想“近”是什么结构的字?“走之底”是由哪个字变化而来?含有“走之底”的字大多与什么有关?书写“近”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指导总结:“近”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部首是“走之底”。“走之底”由“辵chuò” 字变化而来。含有“走之底”的字大多与移动、行走相关。在书写时,“辶”的平捺起笔高度与被包围部分的底部大体齐平,出捺舒展有力。

2.活动二:师范写“走之底”

边写边口述要求,请学生练习四个,反馈。

“走之底”由三个笔画构成,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点画顺锋稍向右上起笔后折笔轻顿,调整笔锋向左收笔,要写得圆润饱满。

(2)横折折撇的起笔与上点相同,轻顿后顺势往下作折弯状。横折折撇与

第 31 页,共 44 页 点之间的距离较大。

(3)最后的平捺向右伸展,逆锋起笔后稍向右上倾斜,行笔至横折折撇收笔处再向右下方行笔,带有波势。出捺脚时要驻笔轻回再顺势出锋,捺脚不能上翘。“走之底”平捺的起笔要比前两个笔画起笔的位置稍往前。

教师示范时应特别让学生注意观察“走之底”第二、三两笔书写的连贯性,体会“走之底”富有动感的笔画特点。

3.活动三:观察与发现

出示《多宝塔碑》中带有“走之底”的“道”“迁”“造”三个字。观察:三个字的“走之底”在造型上有什么异同?再指导学生感悟“走之底”与其他部件的搭配规律。

总结:“道”与“造”的“走之底”有两个点,“迁”的“走之底”有一个点。平捺都向左右伸展,收笔处的捺脚锋芒毕露。“走之底”与另外部件的搭配要做到疏密得当,穿插有致。

4.活动四:学写“走之底”的字

(1)观察三个字,写好它们的关键是什么?

近:左下包右上。“斤”收小。“走之底”的点离横折折撇稍远,横折折撇向右下斜,平捺一波三折。

道:左下包右上。被包部分向中心线靠拢。“走之底”多加一点。“首”两点左低右高,下部两边竖较直。

造:左下包右上。“走之底”多加一点。“告”的第二横向左伸,下面的“口”两侧内收。

(2)练写三个字 5.活动五:欣赏与发现

出示欧体、柳体和赵体中的“道”字,欧体的“道”字比较平正,平捺较平;柳体的“道”字显得刚劲,棱角分明,平捺的捺脚尖细锐利;赵体的“道”字给

第 32 页,共 44 页 人柔美的感觉,笔画灵动,连带明显,转折圆润而富有笔墨气息。

6.活动六:碑帖欣赏

了解《兰亭序》笔法精妙,运笔流畅,字法灵活多变,同字异形,姿态各显,气象万千等诸多特点。由于《兰亭序》的真迹已经失传,我们所见到的都是唐代或以后的摹本或临本。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国的书法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大家要认真练习,将我国的书法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10.心字底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心字底”写法,初步掌握“心字底”书写要领。2.通过描红、仿影练习,体会“心字底”在字中的形态、位置以及卧钩与点画之间的关系,感知“心字底”的线条美。

3.通过观察,了解“心字底”在不同字中、不同书家笔下的细微差别和明显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了解浯溪碑林,欣赏部分石刻,感受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心字底”的写法。2.观察和体会含有“心字底”的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等。

第 33 页,共 44 页

四、教学过程

(一)碑帖欣赏

1.出示图片,欣赏。

2.简单介绍《大唐中兴颂》的艺术特点:刚正雄伟,气度恢宏。

过渡:这么美的字,怎么带回家?以前没有相机,就用“拓碑”的方法,做成拓片、拓本,这样就便于人们临摹学习了。

(二)认真读帖

现在技术更高了,把这些拓下来的字放到了米字格里,更方便我们学习了。1.出示图片“心”和“思”,观察心字和“心字底”的区别,“心字底”长什么样儿?

引领学生观察第 43 页上半部分的“思”字,想一想 :“心字底”由哪几个笔画构成?“心字底”在这个字中占什么位置?让学生在读帖中明晰 :“心字底”一共有四笔,分别为左点、卧钩、挑点和右点 ;“心字底”一般出现在字的底部,属于地载型部首。

2.“心字底”和汉字“心”有什么区别?

“心”因为独立存在,所以平衡稳重 ;而“心字底”因为要与上面的部件和谐组合,需要压扁自己,降低中点,使得三点形成一条斜线,如一行飞上蓝天的大雁,动感十足。

结合交流,随机出示心字底“写法提要”:心字底形状宽扁。卧钩为主笔,起笔后顺势向右下作弧线行笔,向左上出钩。三点左低右高,在一条斜线上,相互呼应,笔势连贯。四个笔画形成的空隙基本均匀。

(三)习字指导

1.怎样写好“心字底”?

“心字底”中卧钩的弧度难以把握。强调尖锋起笔,强调右边出钩前向上翘起,钩稍长。

第 34 页,共 44 页 出示:首点卧钩起笔收笔平。三点左低右高均匀空。2.怎样写好“思”字?

交流,围绕例字书写要点:①思:上部偏左,扁小,心字底宽大,能承载上面的部件。

卧钩笔画粗重,三个点画基本处于一条直线,左低右高,互相呼应。出示:上紧下疏写紧凑。心字舒展稍偏右。3.学生描红一遍。表扬书写正确的。

4.教师示范书写。讲解书写要点,提醒学生注意“田”偏左,中间一竖在竖中线左边。观察越仔细,书写才能越到位。

5.学生书写练习2遍。教师巡视指导。

6.实物投影点评,用红笔标注,强调注意字里的空白处。7.学生再次练习1遍,表扬优秀。

(四)巩固练习书写特点

怎样写好带“心字底”的其他字呢?

1.出示“忽”“忍”。写好带“心字底”的字,关键要让学生明白上下部件间的和谐组合。让学生借助“一点通”自己观察、自主发现,自我总结例字的书写要点;然后,教师通过将上下部件分别连线成四边形,帮助学生明晰上下部件为了整体紧凑和谐,都作了细微调整。

2.“忽”字强调上部居中,笔画向左倾斜,“心字底”卧钩向右下弯弧较大,三个点画排在一条向右上的斜线上,右点收笔出锋。字的重心在“心字底”的挑点上。

出示提醒:第二撇起笔、横折钩收笔、“心字底”第二点,基本都在竖中线。3.“忍”字上部部件稍窄、居中,下部部件较宽。上下部件应注意避让与嵌合,“心字底”的挑点不易太往上,右点稍往右上占位,收笔出锋,填补上部部件留下的空间。

第 35 页,共 44 页 出示提醒:第一撇起笔、横折钩收笔、“心字底”第二点,基本都在竖中线。4.看视频,教师示范书写“忽”。

5.看投影,教师示范书写“忍”,提醒学生要一笔写成,笔笔到位,不要反复涂写。

6.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实物投影点评,用红笔标注。表扬优秀。

(五)比较发现

学会观察,学会读帖,这是写好字的重要一步。

1.出示教材第 44 页上半部分提供的“感”“忽”“忍”“應”四字。观察“感”“忽”“忍””中的“心字底”有什么不同?

这四个字都有“心字底”,但形态各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心字底”的大小、宽窄,笔画的粗细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 :“忽”“忍”字的“心字底”宽大,笔画相对比较粗重,能够承载上面的部件 ;“感”“應”的“心字底”相对扁小,占位靠下,笔画较细,整体被上面的部件覆盖。

2.出示教材第 44 页下半部分提供的欧、颜、柳、赵四大名家书写的“息”或“恩”字。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笔下的“心字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 :教材呈现的欧、颜、柳、赵四大名家笔下“息”或“恩”字的心字底形状扁宽,都属于“地载式”部首,占字的高度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左右,三点均可以向右上连成一线,中点向右上出锋,与右点相呼应。

不同点:欧体、颜体“心字底”笔画较粗重,柳体、赵体“心字底”笔画相对纤细;欧体、颜体“心字底”左点与卧钩起笔齐平,柳体“心字底”左点略低于卧钩起笔,赵体“心字底”左点高于卧钩起笔;欧体“心字底”左点重心略倾斜往左下,颜体、柳体、赵体“心字底”左点重心几近垂直向下 ;欧体、颜体、柳体卧钩弧度较大,赵体卧钩弧度较小。

(六)布置作业

第 36 页,共 44 页 1.完成练习页上的练习。(出示)

2.在《多宝塔碑》中找找其他带有“心字底”的字,仔细观察后练练。

11.皿字底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皿字底”结构和书写要领,初步掌握“皿字底”字的写法。2.通过描红练习,进一步感受“皿字底”字的结构。3.养成仔细观察基本笔画写法的习惯。4.初步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皿字底”结构和书写要领,初步掌握“皿字底”字的写法。2.通过描红练习,进一步感受“皿字底”字的结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房四宝、习字纸等。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音乐:轻入座,纸毡平;使用砚,要细心;水先加,墨调匀;沿内侧,笔掭定;搁好笔,气息宁。

(一)欣赏

中国书法魅力无穷。瞧,这些字写得多俊秀呀!现在老师考考小朋友们,看谁的眼睛最亮。这些字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出示板书:(皿字底)

第 37 页,共 44 页

(二)教学“皿字底”

1.举例“皿字底”

(1)孩子们,你们还能说出哪些“皿字底”的字?

(2)孩子们举例:盘子的盘,盆子的盆,盒子的盒。

(3)教师小结:是的,在中国汉字中,有很多字都是“皿字底”的字,这一类字写出了汉字的庄重广博。

2.分析“皿”的字形

孩子们,下面我们来分析下“皿”的字形特点。

(1)学生观察分析“皿”字形特点。

(2)同桌互相分析“皿”字形特点。

(3)教师小结:“皿”字纵向笔画相对较短,横向笔画相对舒展,呈现出外围扁方的字形。字呈扁方,两边竖画内收,中间笔画分布均匀。

(4)教师示范:下面看老师范写“皿”字,教师在投影仪上书写范字“皿”字。学生看演示。跟着书空,这类字不是绝对的方形。

观察、比较、思考,这就是我们读帖的方法。仔细读帖是写好字的第一个秘诀。现在,看老师来写一写,要一边观察一边揣摩。

(5)现在请同学们看准字帖临摹。描一个写一个。

(6)师生点评。

3.总结写法提要

(1)孩子们,“皿”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点呢?

(2)孩子交流讨论。

(3)教师小结:形体扁宽、间距均匀、上开下合、底部较长。

教师顺势示范上下结构“盖”字。

第 38 页,共 44 页 学生书写,并点评,投影仪展示。

(三)比较与欣赏 1.比较四种字体

(1)下面这几个字都是“皿字底”的字,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3)简单介绍欧、颜、柳、赵四种书体。

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颜是颜真卿,柳是柳公权,赵是赵孟頫,欧是欧阳询。

颜真卿的楷书具有庄严雄伟的气派,他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在结构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圆。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感,兼以笔画重,力足中锋,更增加他那气势宏大、圆润浑厚的美感。

柳体用笔斩钉截铁,骨力遒劲,有“颜筋柳骨”之誉。世人评述他的《神策军碑》“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其生平第一妙迹。

欧书于平正中见险绝,形态端庄刻厉而不板滞,紧密刚劲而不局促,是从汉隶及魏晋楷书推陈出新的结果。

元代赵孟頫,独创赵体书法,其风格圆润绮丽,后为清乾隆帝所推崇。明代书家以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享名最盛,其行书风格透逸。

2.欣赏字体,学生说说不同。

3.小结:欧体撇画洒脱,颜体折画粗壮雄健,柳体清瘦俊朗,赵体则显得润泽秀美。

(四)习字指导 1.分析字形

盖:上部窄小,下部变宽。皿字底的四竖间距匀称。底横较长,向右上斜,收笔重顿。

第 39 页,共 44 页 温:三点水旁窄长,笔断意连,右边日小。两边竖稍内收,皿扁宽,托住上部。

盛:横折钩变为横撇两笔。成的左撇稍长,斜钩最长。皿字底较小,藏在成字里。

2.观看“温”“盛”的书写视频。

3.学生临帖描红,练习。描两个,写一个。描红时尽量描写重合,一笔写成。4.根据笔画位置,结构关系来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主要看“皿字底”字的特点有没有做到?

5.学生展示书写作品,教师小结。

(五)拓展书法常识

碑帖欣赏:黄庭坚《松风阁诗》 故事分享:黄庭坚《荡桨与书道》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不仅学会了观察“皿”字的字形特点,还学会了书写“皿字底”的字,学会了临帖三到:眼到,心到,手到。要写一手漂亮的好字,可不是一时一刻的事,这需要我们仔细琢磨,坚持练习,才能把字写得更加漂亮、美观。

(七)板书设计

11.皿字底

形体扁宽 间距均匀 上开下合 底部较长

第 40 页,共 44 页

12.火字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火字旁”字的结构和书写要领,初步掌握“火字旁”字的写法。2.通过描红练习,进一步感受“火字旁”的字形结构。3.养成仔细观察基本笔画写法的习惯。4.初步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火字旁”字的结构和书写要领,初步掌握“火字旁”字的写法。2.通过描红练习,进一步感受“火字旁”字的结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房四宝、习字纸等。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音乐:轻入座,纸毡平;使用砚,要细心;水先加,墨调匀;沿内侧,笔掭定;搁好笔,气息宁。

(一)谈话导入

中国书法魅力无穷。瞧,这些字写得多俊秀呀!现在老师考考小朋友们,看谁的眼睛最亮。这些字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出示板书:(带有“火字旁”的字)

(二)教学“火字旁”的字

1.举例“火字旁”的字

(1)孩子们,你们还能说出哪些“火字旁”的字?

孩子们举例:烧、灯、火、灰、炒、灿、烟、烦、炭、炖、烂、煤、烁„„(2)教师小结:是的,在中国汉字中,有很多字都是带有“火字旁”的,第 41 页,共 44 页 这一类字写出了汉字的修长优美。

2.分析“火字旁”字形特点

(1)孩子们,“炳”就是典型的字,咱们以这个字为例来分析下“火字旁”的字形特点。

(2)学生观察分析“炳”字形特点。(3)同桌互相分析“炳”字形特点。

(4)教师小结:“炳”字左窄右宽,火字旁上紧下舒,左放右收,右部“丙”略宽,横折钩方正有力。

(5)教师示范:下面看老师来范写“炳”字,教师在投影仪上书写范字“炳”字。

学生看演示。跟着书空。

观察、比较、思考,这就是我们读帖的方法。仔细读帖是写好字的第一个秘诀。现在,看老师来写一写,要一边观察一边揣摩。起笔与竖画相同;行至竖画末端,微微向左下行笔;稍顿,回锋向左上行笔,边行边提;出锋收笔。

(6)现在请同学们看准字帖临摹。描一个写一个。3.总结写法提要

(1)孩子们,“火字旁”的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点呢?(2)孩子交流讨论。(3)教师小结: ①注意字形特点。②横向笔画布白均匀。③两侧竖画竖直内收。④中竖在竖中线上。

(三)比较与欣赏

第 42 页,共 44 页 1.比较四种字体。

(1)下面这几个字都是火字旁的字,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同?(2)学生交流。

(3)简单介绍欧、颜、柳、赵四种书体。

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颜是颜真卿,柳是柳公权,赵是赵孟頫,欧是欧阳询。

颜真卿的楷书具有庄严雄伟的气派,他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在结构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圆。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感,兼以笔画重,力足中锋,更增加他那气势宏大、圆润浑厚的美感。

柳体用笔斩钉截铁,骨力遒劲,有“颜筋柳骨”之誉。世人评述他的《神策军碑》“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其生平第一妙迹。

欧书于平正中见险绝,形态端庄刻厉而不板滞,紧密刚劲而不局促,是从汉隶及魏晋楷书推陈出新的结果。

元代赵孟頫,独创赵体书法,其风格圆润绮丽,后为清乾隆帝所推崇。明代书家以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享名最盛,其行书风格透逸。

2.欣赏字体,学生说说不同。

3.小结:欧体撇画洒脱,颜体折画粗壮雄健,柳体清瘦俊朗,赵体则显得润泽秀美。

(四)习字指导 1.分析字形。

火:“火字旁”是由独体字“火”变化而来。带有“火字旁”的字多与火相关。“火”字结构能力很强,可作左偏旁,也可以放在右、上、下等部位。牙:竖折的横笔外伸。竖钩粗壮,略偏右。撇画劲挺,不超出上横。

2.观看老师示范书写过程。

第 43 页,共 44 页 3.学生临帖描红。描两个,写一个。描红时尽量描写重合,一笔写成。4.根据笔画位置,结构关系来评价。主要看“火字旁”字的特点有没有做到。5.学生展示书写作品,教师小结。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不仅学会观察了“火字旁”特点,还学会了书写带“火字旁”的字,学会了临帖三到:眼到,心到,手到。要写一手漂亮的字,可不是一时一刻的事,这需要我们仔细琢磨,坚持练习。

篇6:苏教版四下语文练习卷

出卷: 审核:

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分道扬镳(biāo)吝啬(sè)B.萧萧瑟瑟(sè)黑黝黝(yōu)....C.玲珑剔透(tī)籁籁(sù)D.消声匿迹(nì)惬意(xiè)....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三四月间细雨霏霏的西塘,是品味江南古镇的最佳季节。

B.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C.上海世博会开幕后,上海警方便衣行动突击队就进驻园区,确保游客安全。D.通过三年的艰苦建设,使无锡人民享受到地铁交通的便捷舒适。3.下列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妻子:妻子儿女 B.绝境:没有出路的地方 C.乃:竟然 D.无论:不要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2分)

A.2010年4月23日是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社会各界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读一本好....书”的倡议。

B.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每一位中学生责无旁贷的责任。....C.楼房鳞次栉比,公路平坦通畅,河流重现清澈,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景象。

D.春节期间,在泰州老街、桃园、望海楼等景区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让人们流连忘返。....5.下面对名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到沧州后,被高俅安排看管草料场。不久,草料场被烧,林冲为躲避仇人追杀,雪夜上梁山。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在他身上凝聚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用心

爱心

专心 C.贝多芬身患重病,耳朵失聪,可是他告诉自己“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凭着超凡的毅力和执著的精神,他坚持从事音乐创作,写出了不少传世之作。

D.在慧骃国,格列佛看到这里的党派之争是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的;在小人国,格列佛发现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6.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2分)长嵌沟景区内紫红色砂岩上的中山峡谷地貌与茂密的亚热带原生常绿阔叶林交织而成的红尘地貌森林景观保存了罕见的古韵纯真的自然风光。A.中山峡谷地貌与亚热带原生常绿阔叶林交织而成。B.中山峡谷地貌与亚热带原生常绿阔叶林保存了自然风光。C.长嵌沟风景区内的森林景观保存了古韵纯真的自然风光。

D.长嵌沟风景区内的中山峡谷地貌与原生常绿阔叶林保存了古韵纯真的自然风光。

二、阅读与赏析(共50分)

(一)(3分)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7.阅读上面这首诗,完成题目。(3分)(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此诗第二句写雨景,运用“如烟”的比喻,绘出了雨的形态。

B.第三、四句写农事繁忙,“才”、“又”两字的搭配使用,不说“忙”而读者已感受到忙的气氛、忙的节奏。

C.《乡村四月》写江南农村初春的风光及繁忙的农事,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D.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语言质朴、清新。(2)简析“闲人少”在诗中有何作用?(1分)、答:

(二)(10分)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用心

爱心

专心 终不反。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只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间行以去,止于陶,自谓陶朱公。8.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尊周室”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B.祭以尉首 C.扶苏以数谏故 D.策之不以其道 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文段主要写范蠡两次辞官的经过和原因。

B.范蠡离勾践而去,是因为勾践是个不能与大臣共患难同享福的人。C.范蠡归还相印,散尽家财,是个淡泊名利的人。D.范蠡从商经营有方,治国深谋远虑,颇负盛名。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①范蠡事越王勾践 事: ②间行以去 去: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自与其徒属乘舟浮海以行……(2分)译:(2)齐人闻其贤,以为相。(2分)译:

(三)(6分)饮食不宜过烫

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

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人体体温在37℃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43℃,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

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用心

爱心

专心 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

研究发现,人体在37℃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37.2℃,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60℃。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左右。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

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

清淡温凉吃美味,食不过烫保平安。

12、文章用四句诗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13、划线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明它的作用。(2分)

14、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中“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四)(7分)没有阅读力,何来阅读率

郝铭鉴

①这些年来,关于社会阅读率的调查,有关部门做得很认真,很细致,逐年公布。每次都会引起一阵惊呼,建立中国读书节的倡议也随之提出,一浪高过一浪。毫无疑问,这一调查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从中可以看出社会的文化变迁,看出民族的精神走向,为出版计划的制订、文化政策的调整,提供重要的参照系。然而,我们应该明白,阅读力是阅读率的基础。没有阅读力,何来阅读率?所以, 阅读力比阅读率更值得关注。

②所谓阅读力,笔者认为,是指对文字为主的精神产品识读、理解和消化的能力。阅读力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当今阅读力的现状为何?个人不敢妄加判断,但我也不想讳言,确实看到了一些“不祥之兆”。

③比如,在中学教材里,鲁迅正面临挑战。他的文章虽不如“谣传”那样“大幅削减”,但确实“有所调整”。《药》啊,《为了忘却的纪念》啊,这些传统篇目已淡出视野。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据说是因为中学生“读不懂鲁迅”。校园里流行的一首顺口溜便是证据:“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当年鲁迅的文章一经刊载,读者奔走相告,先睹为快;而今鲁迅却成了一种障碍,一种压力。世事变迁,让人感慨系之。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有种种原因,但阅读力的下滑,应该算做一条吧。

④比如,在不少“选秀”场合,经常会传出语文笑话。古人说过,“读书必先识字”,今天的年轻人,也许外语说得很溜,汽车开得很酷,电脑玩得很转,恰恰是“识字”这一环节成了弱项。什么叫“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做出租车的车费;什么叫“狡兔三窟”———抓一个狡猾的兔子要挖三个洞……这类让人喷饭的答案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可以说是喜剧;出现在一群人身上,则成了悲剧。凭借这样的语文水平,阅读自然便成了奢侈。

⑤比如,出版市场上“图”书大受青睐,不仅有动漫、绘本,还有“画说”、“图解”。我们迎来了一个“读图时代”。出版物形态的改变,反映了出版技术和出版观念的进步,我们是应该举双手欢迎的;但是从阅读主体来说,则不能一概而论,不排除其中有阅读力下滑的因素。有些人之所以读图,是因为他们只能读图。传统的阅读习惯正在慢慢消失:读图代替了读文,读屏代替了读书,读博客代替了读经典,读故事代替了读思想……于是,“轻阅读”“浅阅读”“软阅读”成了流行风景。阅读率虽在保持,阅读力却在萎缩。

⑥笔者以为,保护阅读力、提升阅读力也应该是一项当务之急。阅读力当然是在阅读实践中形成的,问题是这种阅读实践不能被娱乐牵着鼻子走,而应该是一场知识挑战,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种思想训练。让我们从认真读书开始吧。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和网民聊天时,曾说了这样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⑦“多读书吧”,温总理的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阅读的明天。

(选自2009年12月11日《解放日报》,略有改动)

15.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分)16.第②段中的“不祥之兆”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分项列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⑥段引用了温家宝总理的话,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4分)《淡竹》 苏沧桑

①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②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③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一般踌躇满志。④银杏,不惜褪去了一身浓艳,企图和蓝天的高洁媲美。

⑤兰花,像极薰衣草,所有的花都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⑥浮萍无根,却有心机,幻想挣脱随波逐流的命运。

⑦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 ⑧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⑨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尽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依附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献媚,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⑩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⑾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坚

用心

爱心

专心 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⑿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⒀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里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⒁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⒂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干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⒃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岳飞、辛弃疾……

⒄他是我们身边那些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上的丰衣足食。

⒅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选自《散文》,有删改)18.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他可以很入世:(2分)⑵他也可以很出世:(2分)19.划线句“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既说淡竹是“空”的,又说淡竹是“满盈”的,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20.阅读③—⑧段,请你分析作者写作这几段的意图。(3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21.阅读全文,请你揣摩文中 “淡”字的丰富意蕴。(4分)

(六)(10分)

2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2)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3),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4),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7)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谢大光《鼎湖山听泉》)(8)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杨朔《画山绣水》)(9)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10)且壮士不死即已民,死即举大名耳,?

三、表达与交流(共68分)

(一)(8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你对“同情”的理解,就同情在道德成长中的作用,写一段议论性的话,表达你的思想。字数80字左右。

中国古代儒学大家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所谓“恻隐之心”,就是同情之心。周国平说:“中国和西方的哲学家都非常重视‘同情’这个本能。认为它是人性中固有的因素,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起点,而且把同情视为道德的基础。”

(二)(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开端即开始,万事万物皆有起始。春,是一年四季的开端;晨,是一日生活的起始,努力走出失败的阴影,也许迎来的是成功的曙光,也是一种开端,迈开艰难的第一步,会

用心

爱心

专心 迎来习惯成自然的收获,这也是一种开始。开始蕴含着希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开端”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江苏宜兴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诊断性练习卷答案 1.A 2.C 3.B 4.B 5.D 6.C 7.(1)C(2)烘托了江南农村初夏农事的繁忙。

8.A 9.B l0.①侍奉,辅佐②离开 ll.(1)私自与他的部属乘船渡海而去。(2)齐国人听说他很有才能,让他做卿相。

参考译文:范蠡侍奉越王勾践,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越军向北进军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来尊崇周室。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范蠡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私自与他的部属乘船渡海而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范蠡乘船飘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在海边耕作,父子合力治理产业。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齐国人听说他很有才能,让他做卿相。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自称陶朱公。

12、(2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了热饮热食的危害,自然地引出了下文(说明对象)。

13、(第一问2分):①举例子、②列数字(第二问2分。选项不给分,但不写选项扣0.5分)答案略

14、不能删去(1分)。因为“可能”一词说明癌症除了与热饮热食有关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果去掉“可能”就排除了其他因素,与原文不符(2分)。

(四)15.“没有阅读力,就没有阅读率。”或“阅读力比阅读率更值得关注。”或“阅读力是阅读率的基础。” 16.(1)在中学教材里,鲁迅正面临挑战。(2)在不少“选秀”场合,经常会传出语文笑话。(3)出版市场上“图”书大受青睐,不仅有动漫、绘本,还有“画说”“图解”。17.提倡全民读书,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量。

(五)18.⑴给人类的现实生活带来物质上的帮助。(2分)(答“生可以……竹篮”得1分)⑵指它能够超越实用的藩篱,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和享受。(2分)(答到“给人类带来精神的享受,愉悦人的性情,陶冶人的情操,解除人的疲乏,消释人的苦闷”等可得1分)19.不矛盾(1分)。“空”,指竹心是空的,是实写(1分);“满盈”,指竹的精神充实而美好,是虚写(1分)(答到“指它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上的丰衣足食”,“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或者答到“坚持”“豁达智慧”等关键词也可)20.运用稻子、银杏、兰花等植物与淡竹形成对比(或反衬)(1分),突出竹的“不弯腰”、用心

爱心

专心 不“费尽心机”的气节,表现淡竹的“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豁达智慧(2分)。(如果答“突出他是植物中的另类”“ 突出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得1分)21.淡竹的颜色淡(1分),他淡泊名利,看淡生死(坚守气节,不弯腰,不屈服,远离金钱、名利、权势)(2分),表现出作者对热心功名者的鄙视与唾弃,对坚守气节、淡泊名利者的赞美与讴歌,呼唤人们注重心灵的丰衣足食,保持心灵的自由快乐。(1分)23略 24.略

用心

爱心

上一篇:穷则独善其身的作文下一篇:酿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