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醛企业五年规划

2024-04-12

糠醛企业五年规划(通用6篇)

篇1:糠醛企业五年规划

糠醛的前景和规划

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活跃的高技术产业,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都将生物产业列为跨越式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国家生物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按照创新型工业道路的要求,大力发展生物基产品,实现对石化原料的部分替代。特别明确提出,支持以科技与农林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大力发展聚乳酸、生物乙烯等生物材料和1.3丙二醇、1.4丁二烯、糠醛等单体材料。可见,国家对发展糠醛等生物基材料,作为产业发展战略已安排到了重要日程。糠醛是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基础化工产品,可以替代石油合成许多重要化工产品,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下游产品十分丰富。

作为生物产业重要发展项目——糠醛,它有许多优势:一是原料相对充足,可变废为宝;二是应用广泛,前景乐观;三是市场广阔,空间巨大;四是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循环发展;五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特别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堪称绿色化工产品,是典型的循环经济项目,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篇2:糠醛企业五年规划

近年来, 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高技术产业化政策, 在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提高企业研发水平、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 国内已经有学者从高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竞争力以及管理能力等角度进行了一些研究。李维胜提高出了一套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1]。刘力钢等对知识创造与高技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2]。陈红川等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3]。夏京文等采用统计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从挤出效应和溢出效应角度分析FDI对我国内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4]。潘雄锋等构建了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分析了1996-2005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 并对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动因给予解析[5]。庄亚明等研究了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实力指标的内涵与计量特征, 构建了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实力指标的测度方法[6]。秦臻等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结构优化指数等指标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7]。邓龙安从产业技术范式演进理论出发, 研究了高技术产业主导范式扩散下企业运营管理模式[8]。王爱国等通过对柔性的一般涵义、控制维度和柔性管理的分析, 提出了高技术企业实现其战略管理模式动态化的必要支撑条件[9]。然而, 关于高技术产业化政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方面尚未有专门的文献进行研究。因此, 本文结合某五年规划期间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支持的企业运行数据, 就产业化政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为优化我国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实施思路、完善高技术产业化政策做出贡献。

2 样本期内高技术产业化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原始创新、继承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 提高产业自主发展能力, 是高技术产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为了全面了解高技术产业化政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 本文对某五年规划期间实施的产业化项目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在1 251份有效问卷中, 99%以上的项目已开工建设, 其中, 建成投产的有947项 (包括达产项目556项) , 占76%;尚未建成投产的有292项, 占23%, 项目总体实施比较顺利。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涵盖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能源、海洋九大领域;项目总投资1 070亿元人民币, 其中国家安排资金88.82亿元人民币, 占总资金的9%, 国家资金拉动度达到11倍以上。

在1 251项示范工程中, 有75.9%的项目是依托自主研发, 近20%的项目技术来源于合作开发, 国外引进的技术不到5%。其中, 在航空航天、信息、先进制造等重要的战略性领域, 项目自主研发特征最为显著 (见表1) 。

注:多项选择, 有重复计算。

从项目的技术性质看, 所支持项目依托专有技术的比重最高, 接近50%;依托发明专利的比重接近40%, 实用新型专利约25%, 外观设计专利不足10% (见表2) 。这充分说明国家产业化支持的项目大多数都依托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注:多项选择, 有重复计算。

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与合作, 有效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 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在1 251个调查样本中, 有超过80%的企业认为通过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实现了技术突破;有40%左右的企业认为项目实施后在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工艺、改进产品性能方面的效果比较显著;有近1/3的企业认为项目在改进品种质量方面的效果较为显著;有1/4的企业认为项目对降低能耗、物耗的效果显著 (见表3) 。

样本期间, 在建成投产的947个项目中, 数据有效的项目有888个。这888个项目总投资678.9亿元, 样本期末, 实现总产值11 272亿元, 增加值是3 434亿元;样本期初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是7 948亿元和2 026亿元 (见表4) 。与期初相比, 按照不变价计算, 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分别是3.82%、7.16%。表4还揭示, 在产业化支持的各个领域中, 信息领域已建成投产的318个产业化项目承担企业样本期末实现总产值7 836亿元, 增加值2 258亿元, 分别占各自总量的69.5%和65.8%, 占有主导地位, 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信息产业的重视, 以及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生物领域已建成投产的213个产业化项目承担企业, 样本期末实现总产值662亿元人民币, 增加值227亿元;新材料已建成投产的98个产业化项目承担企业, 样本期末实现总产值590.79亿元, 增加值186.59亿元。产业化工作对各领域内优势与重点企业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扶持, 其辐射牵引效益十分可观。

注:多项选择, 有重复计算。

3 高技术产业化政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政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 从企业竞争力以及管理水平两个角度, 使用以下实证模型进行验证:

其中, fcomp为实施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前后企业竞争力的变化, manag为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前后企业管理水平的变化。解释变量中ltrinvest代表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投资总额。size代表企业规模, 其值为scale1 (大企业) 、scale2 (中型企业) ;ownship为企业所有制形式, 其值为ownship1 (国有企业) , ownship2 (民营企业) 等;tech是控制衡量项目技术的变量, 其值包括techoi (技术来源) 等, lfirmage为企业年龄。在回归过程中, 采用Ordered Probit和Ordered Probit+2SLS (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法) 进行估计[10], 估计结果列于表5中。

注:Standard errors in parentheses;***p<0.01, **p<0.05, *p<0.1;在模型回归中还控制了项目技术性质、技术水平、企业所属地区 (省份) 和行业的影响, 为节省空间并未报告。

根据估算结果, 本文得到如下几个重要结论:

第一, 高技术产业化政策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从表5中的数据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 在实施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后, 专项投资与企业竞争力显著正相关, 说明企业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投资越大, 企业竞争力就越强。因此, 可以说高技术产业化投资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这对于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 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难以改善高技术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表5中的分析结果来看, 虽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最终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但是企业的管理水平并没有因此得到提高。可能的解释是:一方面, 高技术产业化政策更多体现在对具有市场潜力高技术项目的投资支持上, 但是对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并没有提出更多要求, 而且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不是朝夕之功, 需要在长期的企业经营管理中, 不断进行改善和总结;另一方面, 政府所资助的高技术企业84%为中小企业,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管理粗放等状况, 企业将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作为主要目标, 而没有在获得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助的同时, 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因此, 在进一步高技术产业化资助中, 要重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这也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并降低产品成本/价格水平, 从而更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竞争力。

另外, 我们还得到了其他一些结论: (1)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要比其他企业更能提高竞争力; (2) 中型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最快, 大型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最大; (3) 企业年龄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管理水平具有正向影响, 但是其影响并不显著; (4) 技术来源不同对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影响也不同。

4 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企业调查数据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化政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实施也显著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却并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根据以上结论, 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 继续推动高技术产业化政策实施, 扩大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覆盖面。高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实施, 扩大了高技术产业化的投资需求, 引导了社会资源投向高技术产业化工作, 形成了以项目为载体, 政府资助金为引导, 企业投入为主体, 银行贷款和其他资金广泛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投融资体系, 充分发挥了高技术产业化政策引导投资, 以点带面、优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通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于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了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 从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 高技术产业化政策对企业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 一些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以及资源、环保、节能等重要领域的产业化亟待加强, 大型企业及特色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得到扶持, 这都需要国家进一步扩大高技术产业化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 扩大产业化工作的覆盖范围, 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技术企业竞争力。

第二, 引导企业关注自身建设,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政府引导高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实施虽然获得了较大成效, 但是从实证结果来看, 企业管理水平并没有得到改善。对于高技术企业来说, 通过高技术产业化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增加企业利润收入, 并通过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然而, 企业最终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 不仅需要高技术产业化后形成技术能力和产生经济效益, 还需要企业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 使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水平, 同时在市场同类产品中其价格水平更有竞争力。因此, 对于高技术企业来说, 不能过于关注短期的经济效益, 而要在产业化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成本管理能力, 培育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 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强化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管理, 把企业管理水平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在实施产业化专项过程中, 建立动态评估机制, 对企业加强监督, 并对项目实施后的效果进行总结评价, 最终全面提升高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维胜.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J].开发研究, 2010 (5) :146-150.

[2]刘力钢, 隋鑫, 安曼.高技术企业知识创造与可持续竞争优势[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1) :100-105.

[3]陈红川.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J].软科学, 2010 (8) :21-23.

[4]夏京文, 李驰.FDI影响我国内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 (5) :18-22.

[5]潘雄锋, 刘凤朝, 杨玲.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J].科学学研究, 2009 (1) :52-58.

[6]庄亚明, 穆荣平, 李金生.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实力测度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3) :137-143.

[7]秦臻, 秦永和.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为例[J].中国软科学, 2007 (4) :102-108.

[8]邓龙安.高技术产业主导范式扩散下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研究[J].软科学, 2009 (6) :111-115.

[9]王爱国, 刘惠萍.高技术企业动态战略管理模式的支撑条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5) :128-133.

篇3:区域发展“五年规划”对比

总体目标

十一五: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部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十二五: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政策框架

十一五:

对四类主体功能区,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和人口管理政策五方面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

十二五:

建立健全“新”的区域政策体系框架,研究制定符合主体功能区理念的区域政策体系,提高区域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优化开发区,严格限制污染,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对重点开发区,增强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能力;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增加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鼓励生态移民。

国土开发

十一五: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十二五:

推动形成多极带动的国土开发格局,积极培育若干带动力强的发展轴带,引导重点城市群(带)集聚发展。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线,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产业体系,形成若干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增长极。

区域联动

十一五:

提出要“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健全四个机制:健全市场机制,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帮扶欠发达地区;健全扶持机制,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十二五:

提出“积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破除不利于市场一体化的行政性规章和管理措施;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立法:完善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东部开放

十一五: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

十二五:

对东部地区来说,要做好区域发展的领头羊和对外窗口——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加快海洋开发步伐,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部崛起

十一五:

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支持山西、河南、安徽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支持发展高技术产业: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

中部地区要成为中国各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内核——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提升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推进重点经济带(区)加快发展,加强两型社会建设。

东北振兴

十一五:

重在产业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加强铁路通道和跨省区公路运输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与毗邻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十二五: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仍是关键——加快发展先导产业和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西部开发

十一五:

大打“交通牌”。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实行重点开发,建设出境、跨区铁路和西煤东运新通道,建成“五纵七横”西部路段和8条省际公路,建设电源基地和西电东送工程。

十二五:

篇4:有线电视网的“新五年规划”

“三网融合”规划犹如国务院当年安排的一场“华丽派对”, 如今当事的三方无疑已经“爽约”。这些年来, 电视和电信这两家属于同一阵营的“兄弟单位”斗得不亦乐乎, 最后广电部门凭借其政治优势占了上风, 如愿以偿拿到了内容集成分发播控权, 然而私底下, 电视与电信却各自与“外人”互联网打得火热, 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而与之相互融合。

5年前, 广电网完全不具备与电信网整体融合的条件, 连“全国一网”和数字化、双向化改造都未完成。

5年间, 电信与互联网的发展突飞猛进, 电信由2G进入了4G时代, 互联网进入了移动和智能化时代, 而电视传媒业还在传统业务及行业内缓慢进化, 与电信业与互联网业的差距也急剧拉大。截至2014年底, 我国手机用户达12.86亿户, 手机网民达5.57亿,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占比达85.8%。2014年, 电信业的收入超过了10000亿元, 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性、先导性产业;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540亿元, 超过了电视广告市场规模,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广告市场;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数只有2.31亿户, 全国广电网络收入只有822亿元, 不足电信业的8%。

5年后, 广电网还将实现“全国一网”这个初级目标作为下一个5年的奋斗目标,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仍然很难, 这与电信、互联网的差距恐怕真要差十万八千里了。信息传媒技术更新换代一日千里和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 5年实在太久了, 这5年不知会有多少目前还很潮的技术、业务菁英和企业被“拍在沙滩上”。国网公司拿着今天的“船票”真能登上5年之后的“客船”?

如今, 如果用市场手段进行整合, 让注册资本仅有45亿元的国网公司吞下分散在各地的资产总值达1500亿元的各级有线网络公司, 似乎完全不符合市场逻辑和经济社会中的人际原则, 因而最终还得靠行政手段 (所谓的“行政+市场”手段实在太矫情, 其实是变相的强买强卖, 本质上是行政手段) 。此番国务院似乎下了决心, 专门批准成立了国网公司, 就像在原中字号企业“中国有线”的屋顶上又加盖了一层“上层建筑”, 来强化行政力量和力度, 并将有线电视网整合由部门和行业行为升格为“国家行为”。

应当说, 用行政手段进行“全国一网”整合早已错过了当年广电管办合一、行政力量极盛的最佳历史时机, 这些年来广电业及有线电视网产业内部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情况实在太复杂, 已有8家A股上市企业, 歌华有线、天威视讯、华数传媒等标杆性企业的业务范围、资本结构、主体禀赋都已与传统有线网络企业有很大不同, 整合的风险和操作难度无疑比以前更大了。

因此, 高层有必要组织负责任的一流专家对国内有线电视网络产业和“国干网”的现状及产业价值重新进行评估, 而目前“分散突围”的现状未必不是一种出路, 譬如一些地方有线网络公司就已在资本市场和新兴市场闯出了路子。

篇5:糠醛企业五年规划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12月8日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5年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两步走”战略。按照该规划的“两步走”战略,到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规划提出发展智能制造十大重点任务,包括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攻克关键技术装备;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等。

摘要:<正>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12月8日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5年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两步走”战略。按照该规划的“两步走”战略,到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篇6:糠醛企业五年规划

《规划》指出, “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处于补齐短板、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遵循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 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要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规划》提出, 到2020年, 全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 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规划》确定了5方面发展任务:一是创新强农, 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推进供给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培育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动力。二是协调惠农, 着力促进农业均衡发展, 推动产业融合、区域统筹、主体协同, 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跃升。三是绿色兴农, 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推进农业发展绿色化, 实现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开放助农, 着力扩大农业对外合作, 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提升农业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五是共享富农,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推进产业精准脱贫、特殊区域农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

《规划》围绕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提出了完善财政支农、创新金融支农、完善农业用地和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等四方面重大政策, 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对外合作支撑、特色产业扶贫等14项重大工程。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 也是我们国家农业发展的方向。能否实现农业现代化, 决定了今天和未来能否更好地保障老百姓吃饭, 决定了我们能否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也决定了广大农民能不能够同步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十三五”农业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已经明确, 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 认真履行职责, 抓好贯彻, 组织好实施。

上一篇:符文工房2人物喜好下一篇:恍惚高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