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2024-05-16

科技对教育的影响(精选8篇)

篇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出现了QQ、微信等聊天工具,也有了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不仅方便了大家的日常生活,还使得大家获取知识的途径又多了很多,但有阳光就必定会滋生出阴影,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很多坏处。

首当其冲的便是游戏了,游戏本来是为了让人们在学习或者工作完成后用来舒缓身心放松精神的,但可惜,现在的人却本末倒置。很多学生作业没有写完就去玩游戏,甚至偷偷摸摸的把手机带到学校去玩,为了玩游戏,他们不写作业、不听老师讲课、不吃饭、不睡觉,不仅自己的学习一落千丈,还因为熬夜和饮食不规律,使得自己的身体也出现了很多的毛病,比如胃病、近视、斜视等,看到他们自己承受的恶果,我的心里百感交集。

接着便是学习软件了,本来,学习软件是用来为学生提供参考的,可惜事与愿违。你们看,放学回家后,那些学生吃饱喝足去自己的房间写作业,几乎人人的身边都伴随着一部手机,什么小猿搜题、作业帮、做题好帮手……

不论是什么题目,难的还是容易的,自己会的还是自己不会的,全部一股脑的用这些学习软件去找解答,丝毫没有自己去思考和解决。结果显而易见,平时作业正确率非常高,结果考试后成绩却不竟如人意,很多家长疑惑,认为是考试失常,但事实果真如此吗?那真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诚然,科技的发展的确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事情,也让我们拥有了很多探索世界和与世界相互沟通学习的机会,但我们仍旧需要对科技进行严格的管控,否则,科技的发展,终将会是我们人类自取灭亡的罪魁祸首!

 

篇2: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从正面来看,科技对人的影响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提高了劳动生产力

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也可以从我们的看到的得出这样的结论,科技的东西代替了人力和畜力。比如犁地有了机器后,犁地的效率是提高了很多。汽车有了之后,汽车的载重和速度都是人所不可比的。正因为如此,几百年前的英国人培根说了一个著名的话:“知识就是力量”。

我们国家自从鸦片战争以后被西方的列强用他们的洋枪大炮轰打之后,痛定思痛,向西方学习他们的先进的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直到现在都是如此,还在向西方学习。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科技的东西进入家庭和社会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过去没有手表,现在有了手表,让人们有了时间的概念。再比如,原来煮饭通常是很麻烦的事,现在有了电饭煲之类的东西,做饭就很简单了。科技的东西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过去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是见微知着,大多靠想象,《老子》里说“不窥牖而见天道”,现在人们有了先进的交通工具,可以坐火车或者飞机汽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直接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因为科技的原因,所以人们感觉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小,地球逐渐被缩小到成为“地球村”。

以上是我对科技从正面来看归纳的几个方面,或许还有其他方面的,大家都来归纳。下面我说一下科技对人的负面影响。

1、科技造成了世界的混乱

比如说汽车的发明,汽车奔跑需要石油,所以人们知道了石油的宝贵,全世界都在争夺石油。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上的冲突,也是因为钓鱼岛周围的东海海域有够日本使用70年时间的石油。中东地区的争战也主要是因为石油。《老子》说“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说到底,就是科技的东西使人们的贪欲产生了,而贪欲正是造成整个世界动荡不安的原因。所以日本的思想家池田大作和金庸先生的对话中说:“要解决21世纪的问题,要用25前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

2、科技对人体的损害

战争对人的损害是毁灭性的,它是在短时间之类毁灭人,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科技对人的损害是慢慢的,人们不容易察觉。

我们吃的蔬菜,现在喷施了大量的农药,这些农药被我们吸收后,使我们的身体抗药性变差,现在的城市里医院很忙,很多人都为病床而苦恼。而在农村的乡镇上,也是走几步就有私人诊所。这说明现在的人们体质是变差了。而我们吃的肉,现在不是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吗?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吃肉怎么行?所以现在的人们放纵自己的口欲,大量吃肉。有了需要就有市场,科技的东西乘虚而入,催熟剂大量进入肉类的生产中,原来可能要一两年才出栏的猪,现在几个月就出栏了。肯德基用的鸡翅,现在据说一二十天就可以从鸡蛋变成鸡翅。而我们吃的水果,从树上摘下来的时候大多不熟,因为熟了就放不了几天,所以还没熟就从树上摘下了,商人要卖的时候再打上催熟剂。这些催熟剂到了人体之中,造成的损害是非常大的,最主要的是性早熟。现在中小学学生谈恋爱的特别多,而高中大学女生在寒暑假堕胎的也特别多,这些不能说和科技刺激人们的贪欲无关。

3、科技改变了人伦的关系

人伦是人和人的关系,按照现在的说法,人和人的关系就是社会。五伦是父子、夫妇、朋友、君臣、兄弟。父子有亲,但现在是啃老族很多,现在有人说到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啃老族就是一族。夫妇有爱,现在的情况是夫妇之间离婚率很高。君臣有义,君臣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比如企业领导和企业职工之间的关系。但现在是君无义,臣不忠。很多泄露企业秘密的人很多。朋友有信,现在的情况是朋友往往也是自己要防范的对象,因为不小心朋友就是敌人。兄弟有序,现在兄弟之间为利益的事争吵不休,甚至出人命的都有。

追根寻底,还是因为科技的东西使人们的贪欲产生了。贪而不得,则生嗔恨,贪而有得,则生傲慢。佛家讲五火:贪嗔痴慢疑。贪排列第一位,人们产生了贪欲就使人性最纯净的东西被物质的东西所覆盖了。有了贪欲,就有烦恼。有了烦恼,在没有获得正确的解决办法后就是一种对他人对社会造成破坏的负能量。

4、对教育的破坏

科技使人们不再相信万物有灵,所以对人对物都没有恭敬心。在家里,家长因为贪欲的趋使,都忙着挣钱,对娃娃的教育放松了,而没有放松的家长,在教育娃娃上也没有正知正见,这些使师生关系恶化。现在即使美国这样的国家,在中小学阶段也是非常混乱的,吸毒暴力色情在他们的学校很常见,而在中国,学校里的混乱大家有目共睹。

从上面两个方面说到科技对人们的影响,很多人要问:那么怎么对待科技呢?《老子》里说了:“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儌”。对科技的.态度就是“虽有甲兵,无所用之”。科技的东西有了之后,不能在市场上出现。

篇3: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科技教育,经济系统,结构方程

科技进步不仅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 还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方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的高低, 是科技进步所需的必要物质条件和基础, 影响着科技进步的水平和速度。所以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影响关系。

结构方程模型[3,4]是一种综合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路径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的数据统计分析工具, 它可以用来解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一个或多个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能够测量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构方程模型具有不同于一般统计分析方法的优点, 可同时考虑和处理多个因变量、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含有测量误差、容许潜变量由多个观测指标构成、容许更大弹性的测量模型、可以很好地处理一个指标从属多个因子或因子间有复杂从属关系的模型、研究者可设计潜变量间的关系并估计整个模型和数据的拟合程度。本文构建经济-科教系统间的结构方程模型, 研究经济-科教系统间的影响关系。

1 指标选取

1.1 经济系统指标体系

经济子系统以其物质再生产功能为其它子系统的完善提供了物质和资金的支持, 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始终是发展的中心问题。在系统经济学中, 我们把经济系统定义为由经济元和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共同构成的整体, 经济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不仅在于注重经济增长数量, 更在于追求经济效益、改善经济结构、合理各种资金分配, 特别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生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依据文献关于经济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 参考国家及各地方发展规划中关于经济子系统指标选取理论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结合本文研究内容总结、归纳、拓展其指标, 并结合结构方程分析法定量选取指标体系。经济系统主要包括指标详见表1。

1.2 科技教育系统指标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 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源。科技教育选择以下指标并进行归纳见表2。

2 构建科技教育和经济子系统间关系模型

依据现有文献研究结合图1经济-科教关系图研究经济系统与科教系统

假设1:科技教育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正相关。

2.1 构建科技教育子系统对经济子系统的结构方程模型

2.2 科教-经济结构方程模型量表分析

2.2.1 科教-经济系统量表信度分析。

根据本次调研的有效样本, 通过SPSS12.0的信度分析, 科教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的信度检验见表3所示。

从表3可以得到, 科教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的Cronbach'sα值分别为0.752、0.761。所有的Cronbach'sα值均大于0.7, 可信。问卷整体的信度系数达到0.847, 说明关于这些指标提出的问题一致性比较好, 总体来说, 这份问卷的信度还是不错的, 删除任何题项后, α系数值都无显著提高。

2.2.2 科教-经济系统量表效度分析。

计算的结果如下表4所示, KMO=0.816>0.5, 球形检验值为0.000<0.001, 表明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科教-经济系统关系量表的10个题项, 经过主成分法提取出两个因子, 其累计解释方差百分比为50.348%, 表示两个因子能够基本反映样本的信息。经过方差最大旋转后的因子载负荷矩阵值大于0.5的题项被归为一类。可以得到, 因子分析法的分类结果和本研究预先假设的分类十分吻合, 验证了量表的区分效度较高。

2.3 科教-经济系统模型检验

科教-经济系统结构方程模型运行后得到的路径关系图及参数, 如图3。

通过软件LISREL8.7计算, 模型的拟合情况见表5。

3 结论分析

(1) 从上述结果分析, 假设科教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正相关关系得到支持, 且路径系数达到统计显著标准;

(2) 科技教育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路径系数为0.91, 表明科技教育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有很高的正相关关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 要注重科技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Romer, PaulM:1990, “EndogneousTeehnolOgiealChnage", JoumalofPoliticalEeonom, yVol.2:3一42.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若干年份.

[3]邱皓政, 结构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论、技术与应用[M], 台湾, 双叶廊有限公司出版, 2003.

[4]Fang P.The applying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the researchof ps-ychology[J].Psychology Science, 2001, 24 (4) :406-408

[5]Wold H.Soft modeling:The Basic Design and Some Extension[R]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University of Uppsala, 1980.

[6]Fornell C, Bookstein F L.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structuralequation models:LISREL and PLS applied to market.data[A]InFornell C, A Second Generation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M].NewYork:Praeger, 1982.2:289—324.

[7]刘小林, 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 统计与决策, 2007 (1) :64~65.

[8]郭亚军、董会娟、王扬, 区域发展潜力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172~174.

篇4: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数字科技;课程;教育改革

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量突增,获取信息也越来越容易。这对教师、学习者都是挑战,也是机遇。首先,数字科技让我们固有的学习环境有机会改变。例如目前趋于流行的MOOCS。一方面,我们可以走出四面都是墙的教室,可以在家、在公园、在咖啡厅甚至是在医院都可以自由地学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而且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实现。数字科技就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可能。

数字科技除了会影响我们的学习环境,也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内容。前面提到了“终身学习”,因为数字科技不只是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学习数理化、史地政这些“科目”,其实数字科技会渐渐地让科目的界限模糊,我们有机会在线上学习一些综合性和实用性的课程。

但是,数字科技下的学习环境也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例如,数字科技下的学习对网络依赖度较高,但如今,我们的网络信号覆盖还不是那么的普遍,例如很多公园里就没有网络信号。所以,如果要推行数字科技教育,政府需要投入资金提高网络的普及度,还要保证网络的质量。同时需要考虑的还有价钱,现在我们的上网费用还是偏高,特别是如果进行在线学习,需要大量的流量,如果成本太高,就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政府还应该与相关企业连手,下调网费,真正惠及民众,鼓励民众一起参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从中受益。

但是我们也应该思考可能带来的问题。当知识系统的建构相比于各取所用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更多时,在当今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课程的多元化是否会造成知识的碎片化?学习者是否会花大量时间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当然,数字课程可以帮学习者建立自己的系统,这需要强大的服务平台。例如,虽然学习者的学习可能是简单的各取所需,零零碎碎,但是如果平台可以整合学习者已经学过的课程,并就不同学习者所学的不同体系,给学习者提出建议,例如,当平台发现学习者的“学习拼图”中缺了一块的时候,可以给学习者发送提醒,建议学习者学习某课程。

在数字科技下,我们的“实体学校”和“实体教师”可能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但是,学校和教师可以转型。对于某方面课程感兴趣的学习者可以去到对应的学校,进行交流、讨论、做活动,在一起面对面的互动。当他们遇到在线上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去相应的学校找到专业的老师询问。毕竟网络还是有一定的虚幻性,长时间的使用网络还可能会让学习者心理有一些不适,例如孤寂、畏难等,这时候,回到学校,与专业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一起互动就会变得非常重要。这时,相同专业的大量教师得以聚集,一方面可以在与同事的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专业的突破和发展。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个愿景很美好,但毕竟只是理论上。课程有了,学生学不学?学生怎么学?如何评量?

我们的纸笔测验、标准答案一直被大众所诟病,但是由于所谓的公平所限,又很难找到更好的评量方式。而数字科技的浪潮就给我们的评量带来一次变革的好时机。

首先,评量有机会并且有必要成为过程性的评量。我们可以在课程的进行中对学习者进行互动提问,这可能表现为出现问题让学习者回答,问题要尽可能有深度、与时俱进,这也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要求。除了在课程中跳出的问题之外,课程还可以设置少数需要在学校面对面完成的评量任务,比如期中、期末,课程的评量需要学习者去到指定的学校(前面提到的作为“大本营”的学校)。

同时,我们鼓励多元化的评量方式,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评量,例如数学课可能就需要纸笔计算,但是例如摄影课、烹饪课等,我们就要鼓励实作评量。如果需要教师与学习者的当面评量,这时候作为“大本营”的学校也显得非常重要。

另外,我们的评量可以不只限于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借评量的机会让学习者进入到真实情境中,与社会进行互动。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习者对于评量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调到了社会的力量,让社会也参与到教育中来。因为在推行在线教学的初期,可能会有很多家长和社会单位不接受,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持怀疑态度,可能会出现学习者拿到了数字学习的毕业证书也没有社会单位愿意聘用他。在评量中邀请社会力量进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社会对于在线课程的认可度,或许还有利于学习者今后的工作。例如,可以让学习者在课程最后根据不同的学习等级进行不同程度的见习和实习。但这需要与社会单位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这或许也是未来老师的任务之一。教师是某方面的专家,可以提供给相关社会单位以免费指导,以此为学习者的见习和实习争取机会,这也促进了社会中民众的交流与互动。同时,教师可能需要在学生见习和实习的时候进行指导和观察,避免学习者由于学习不到位给社会单位造成麻烦。

篇5: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在现代社会,科技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济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在目前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下,经济唯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国情分析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举例说明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结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国民经济 可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

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占有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迫在眉睫。

因此,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就提出把科技进步提高战略高度来认识。1996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李鹏总理就谈到“面向经济建设,加快科技进步”这个话题时,说道“在当代条件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的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目前我们发展经济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国经济社会走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无论是提高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还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都必须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决定了技术进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环境长期高强度开发和利用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化,已经使我国的资源与环境状况不堪重负。我国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必须走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使技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科技发展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技进步速度加快,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地发展,以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据统计,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产值,1995年达到8000亿美元。1996年增为1万亿美元,目前已远远超过钢铁、石油等传统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也是科技大国,科技进步在促进美国经济增长中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以信息技术为例,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促进了美国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还降低了通货膨胀,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得以持续的主要动力;长期以来,日本重视人才、科技进步和经营管理,重视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是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关于科技进步对日本经济增长的作用,1990年日本经济白皮书中分析,1970——1989年,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8%,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为1.5%,仅次于资本所作的贡献;1980——1989年经济增长率为4.5%,技术进步的贡献为1.7%。总的来看,发达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一般在6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功能贡献率较低,不足50%。这说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科技进步推动的,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要是靠资本和劳动投入推动的。

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巨大,其涵义在1999年8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因此,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科技进步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决定着先进生产力的性质、方向、结构和水平。

经济增长是一个明确的可度量的指标,它被定义为本期的国民总产出相对与上期的总产出所增加的百分比。决定一定时期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人力资源、可利用的物质资源、管理效能、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等。研究经济增长,就是要在分析各经济变量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求出各变量的均衡增长路径,进一步研究稳态增长问题。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西方经济学家对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亚当斯密把劳动力看做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他认为,人均产出的增加主要取决与投入生产中的劳动力劳动数量和质量,而生产规模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资本的积累和土地的使用。他强调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同时也注意到,技术进步对经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技术创新理论中,熊彼特是技术创新理论的创立者,他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解释经济增长,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经济从一个均衡状态向另一个均衡状态的移动过程。经济的均衡状态是通过企业家的创新来打破的。所谓创新就是企业家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建立起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格哈德.门茨继承和发展了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经济长期波动的主要动力。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罗伯特.索罗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他认为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遗漏了两个重要的因素: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和生产要素本身就是一个生产投入要素,而不是传统经济增长理论问为的只是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只能其部分的辅助作用。5.新经济的发展模式表现为新的制度与新的记述的密切结合。新经济的主要动力来自创新思想和技术,而其运行机制则体现出了风险、不确定和持续变革等基本特征。

技术差距理论认为在技术成为公共产品且可迅速扩散、劳动力可完全流动的前提下,每个国家的发展都会是一个相似的稳定状态即为增长的趋同。

在现代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

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可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应先法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科技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三个要素,其中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人类用大自然的恩赐来发展经济的空间是有限的,但科技可以用人类的创造发明来获得新的资源,创造新的物品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因此,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是无限的。据估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美国20世纪上半叶为45%,80年代达到80%。20世纪初,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5%—20%靠采用新技术取得,80年代以后。有60%—80%要靠采用新技术取得。

其次,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科技创新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可以使用传统产业获得新的生命力。例如,电子技术用于炉窑技术改造,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消耗,使水泥、化肥等行业获得显著进步;我国印刷业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了铅字,进入电子时代。

再次,科技创新将导致新的经济体出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经济的日益密切结合,引发了新的产业革命,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的出现不仅受现代科技革命,而且还受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其变革的力度、速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包括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等。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现代电子通讯产业的发展,改变了贸易模式、生产销售模式和就业模式,是人类的经济生活更加便捷和丰富多彩。

结论: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改革开放以前,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全都是凭票供应,作为大多数人来讲,能住上普通的房子、粮食够吃,家里能买得起收音机、电视机几乎是奢望。现在住楼房,水、电、气、暖,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此,我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的成果,更要学习掌握科学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岩.《三千年大赢家》台湾新书谈未来科技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资料信息,1995

[2].刘满凤.地区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

[3].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6.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篇6: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0.引言

近年来,党和国家多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水平。那么,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水平的影响如何?本文基于1991一财政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测度指标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误差修正模型和VAR模型等分析方法对此进行实证研究,为完善财政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水平稳步提升提供重要依据。

关于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创新绩效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了论证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Gnllches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测算了杂交玉米技术对美国玉米产量的影响。Akino、Masakatsu和YujiroHayami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农业品种改良研究的社会回报率比发达国家高。Rob-ertEEvenson通过对全球375项农业科研投入回报率进行综合研究得出:全世界农业科研投入回报率高达49%。Mclntire在对农业科技投入主体结构进行研究后认为,发达国家非财政农业科技投入超过政府农业科技投入,且农业科技公共投入增速有减缓趋势。David、Hall和Toole?在回顾1957年以来30多篇有影响力文献后发现,多数学者认为公共农业科研投入和私人科研投入呈互补关系。国内方面,樊胜根[分别采用可变系数模型和固定系数模型测算了中国农业科研投入效益,认为中国农业科研投入收益率高达44%?169%。董成森认为,只有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整合农业科研资源,才能有效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水平。吴林海、彭宇文认为,只有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才能提高农业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李洪文、黎东升对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上述研究对本文厘清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但从政府的财政角度,选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绩效主要测度指标,系统使用协整检验方法与误差修正模型、VAR模型等方法研究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创新绩效的文献较少,本文对这方面进行研究,以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

1.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测度指标与测度方法

1.1测度指标

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原则,本文选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测度指标。其中,某一年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具体用当年农业科技进步率除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得到?。而农业科技进步率是在当年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中扣除由新增投入量带来的总产值增长率之后的部分。因为在正常年份,农业总产值增长主要来自两方面:_是由生产投入量增加带来的农业总产值增长;二是由科技进步直接导致投入产出比重提高,进而带来农业总产值增长。本文将由农业科技进步带来的总产值增长率称为农业科技进步率。

1.2测度方法

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学术界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生产函数法。其中,最常用的是C一D生产函数,其基本形式为:

其中,Y代表产出,A。代表技术水平,K代表资本投入,L代表劳动力投入,a为资本对产出的弹性系数,卢为劳动力对产出的弹性系数。在利用该函数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时,首先分别利用可量化资本K和劳动力L样本数据,算出资本和劳动力增长率对产出增长率的贡献率,然后将剩余量作为科技进步率对产出增长率的贡献率。用这一方法测算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较为模糊、不够准确,因而实际应用较少。

(2)增长速度方程法。利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将总投入等于总产出,然后将农业总产值作为因变量,将物质费用、劳动力、耕地和时间变化4项指标作为自变量,构造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按照这一方法,某一时期农业科技进步率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公式为:

其中,s表示农业科技进步率a表示农业总产值增长率4、c、d分别表示物质费用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和耕地增长率,y分别表示物质费用对产出的弹性系数、劳动力对产出的弹性系数和耕地对产出的弹性系数,s表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由于第二种方法较第一种方法更为直接,更能准确测算出某一时期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故本文选取第二种方法测算我国历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利用上述公式进行具体测算时,采用前人研究成果,将a、、、y的值分别取0.55、.20、0.25。

2.数据选取与研究方法

2.1数据选取与处理

本文重点研究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为此,需选取以下数据:

(1)财政农业科技投入数据。具体用财政支农支出中的农业科技三项经费支出代表财政农业科技投入,所需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用历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取得的财政农业科技投入数据进行调整,用调整后的财政农业科技投入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为方便起见,将财政农业科技投入用ASI表示,具体数据资料见表1。

(2)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指标数据。根据前文分析,本文选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测度指标,同时结合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第二种方法,需选取以下数据:①农业总产值。具体数据直接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考虑到价格因素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影响,在得出1991-20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后,再除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1990年=100),统一换算为1990年价格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②农业物质费用。首先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找出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然后再分别乘以当年已换算为1990年价格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③农业劳动力。本文直接选取《中国统计年鉴》中1991一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中的数据资料;④耕地面积。考虑到数据可获得性、连续性、完整性,以及部分农村土地闲置的现状,本文以农作物播种面积代表耕地面积,具体数据依然是选取《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1991一2012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数据。在得到以上数据的基础上,可计算出1991一201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分析问题方便,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用ASP表示,具体数据资料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991一2012年,财政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整体上均呈增长状态。在计量分析时,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还需对财政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数据取自然对数,取对数后的新变量分别用LASI、LAEG表示。

2.2研究方法

在计量分析中,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比较适合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含有N个变量,滞后是期的VAR模型表达式为:

其中,Y,=(;V1t,;y2t,…■,;y?)T,Yt为NX1阶时间序列列向量,U,?nDOM)为NX1阶随机误差列向量。

3实证结果

3.1变量单位根检验

根据计量分析要求,在对时间序列变量数据进行分析前,先对各项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以避免直接回归分析造成的伪回归结果。运用Eviews7.0软件对ASI、ASP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5%显著性水平下,LASI、LASP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但经过一阶差分后都变成了平稳时间序列。

3.2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

对于两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通常采用Engle一Granger两步法进行。因此,利用Eviews7.0软件对LASP与LASI进行协整回归,得到如下结果:

通过DW检验上下界表,在5%上下界水平下,样本容量为22,解释变量为1个dL=1.24,du=1.43。由DW=0.8261可知,模型存在严重的`正自相关性。为消除正自相关性对模型估计结果的影响,引入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滞后因素,建立如下模型: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由DW=1.5656可知,模型已消除了自相关性,且在5%显著性水平下,各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本文由滞后一阶回归方程求LASP与LASI之间的关系。LASP与LASI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根据上式所示的(1,1)阶分布滞后回归方程为:

本文利用ADF单位根检验残差序列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知,在5%显著性水平下,残差序列较为平稳,故变量LASP与LASI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由式(8)得到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长期弹性系数为0.1952,表明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长期效应显著。由式(9)推导过程可得LASP与LASI之间的短期

由式(12)可知,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短期弹性系数为0.8 1 7 5,反向修正系数为-1.6 1 5 7。这一结果表明,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短期影响更为显著,从而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定量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的有效作用较低。因此,只有连续不断地增加财政农业科技投入,才能确保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有效提升。

3.3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在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之前,需先确定VAR模型的最大滞后阶数。因此,首先运用AIC和SC准则选择最大滞后阶数P值,经Evlews7.0软件输出后,AIC值和SC值均在滞后1期达到最小值,因此可确定最大滞后阶数为1,即要建立的是VARC1)模型,在此基础上可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图1是根据VAR(1)模型形成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横坐标轴代表响应函数追踪期数,本文设为,纵坐标轴代表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响应程度。图中实线表示响应函数计算值,虚线围成区域表示两倍标准差置信带。

图1(a)反映的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对自身变化的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图1(b)反映的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对财政农业科技投入的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图1(c)反映的是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图1(d)反映的是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自身变化的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

本文重点研究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因此主要考察LASP对LASI的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以及LASI对LASP的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首先考察LASP对LASI的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

从图1(b)可以看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对财政农业科技投入标准信息的扰动响应。从第1年开始一直为正,且在第5年之前,这一正响应持续增加,到第5年之后,这一正响应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这表明,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水平提升作用在短期内一直在增加,而在长期内基本保持不变。因此,为保证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水平的持续、稳步提升,必须不断增加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其次,考察LASI对LASP的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从图1可以看出,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标准信息的扰动响应从第1年开始也一直为正,且在第5年之前,这一正响应持续增加,而到第5年之后,这一正响应基本未发生改变。这表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会对财政农业科技投入产生积极影响,且这一积极影响在短期内一直在增加,而在长期内基本没有发生改变。

4.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4.1主要结论

根据前文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财政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但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科技创新绩效的短期影响更为显著。通过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水平的影响作用在短期内持续提升,而在长期内基本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要保证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水平持续稳定上升,必须不断增加财政农业科技投入。

4.2对策建议

(1)努力提升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科技创新绩效的长期效应。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在短期内对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水平的能力较强,但在长期内基本没有发生作用。这势必会对财政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水平提升的整体能力产生影响。因此,应不断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实现财政农业科技投入长期效应,以追求财政农业科技投入效应最大化。

(2)积极发挥农业科技三项经费对农业科技创新绩效的规模效应。经过对相关数据梳理发现,1991一2012年我国农业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支农支出的比重每年均在1%以下,甚至有些年份在0.6%以下。由于所占比重严重偏低,农业科技三项经费总体规模偏小,导致其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方面难以发挥规模效应。因此,应积极提升农业科技三项经费在财政支农支出中的比重,扩大农业科技三项经费规模,最大程度上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水平。

篇7: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鉴定技术如何使影响珠宝业信誉的重要依据及因素,要想保证珠宝鉴定水平的不断提升,则必须借助新的技术、新的科技。如利用显微镜技术或借助矿物的光学原理来进行细小微粒的鉴别,保证了珠宝鉴定更为可靠;使用蓝锥矿进行结果校对,使得结果更为准确;借助锥光镜来进行宝石中透明包体中的光学图形进行一定的解释,使之结果更为科学合理;从热导性的基本原理出发,鉴定天然或合成的祖母绿等等。在当下使用较多的主要为可见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紫外荧光技术、拉曼光谱技术等。以光纤光谱仪为例,在其发明以前,仅仅使用手持式分光镜进行测量,查看宝石对可见光的吸收程度并不是那么容易察觉与实现,也很难准确地判断出到底是何种宝石以及是否存在人工进行处理的情况,这对于准确判断高端珠宝的价值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而在光纤光谱仪出现后,借助可见光吸收光谱的技术得以使用,主要集中观察在可见光范围内,珠宝吸收光谱所呈现出来的光谱变化情况,着重是红光波段,用来准确区别珠宝是否人工染色,能够更为便捷地区分红蓝宝石、翡翠、天然钻石等等。

篇8:科技信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科技兴, 则国家兴。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温家宝2004年3月在国家科学技术大会上也曾讲到“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科技创新是企业应用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 采取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产品质量, 并生产新的产品, 提供新的服务, 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格。

1 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中心, 从典型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技术驱动与应用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运算能力、性能价格比继续按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支持信息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现在每个芯片上包含上亿个元件, 构成了“单片上的系统” (SOC) , 模糊了整机与元器件的界限, 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设备的功能, 并促使整机向轻、小、薄和低功耗方向发展。软件技术已经从以计算机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转变。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的相互渗透使得芯片变成“固化的软件”, 进一步巩固了软件的核心地位。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功能通过软件来实现, “硬件软化”成为趋势, 出现了“软件无线电”“软交换”等技术领域。嵌入式软件的发展使软件走出了传统的计算机领域, 促使多种工业产品和民用产品的智能化。软件技术已成为推进信息化的核心技术。随着互联网上数据流量的迅猛增加, 特别是多媒体信息的增加, 对网络带宽的要求日益提高。增大带宽, 是相当长时期内网络技术发展的主题。在广域网和城域网上, 以密集波分复用技术 (DWDM) 为代表的全光网络技术引人注目, 带动了光信息技术的发展。宽带接入网技术多种方案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鹿死谁手尚难见分晓。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和建立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之上的移动互联网技术, 正向信息个人化的目标前进。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也是一个持续的热点。一方面电视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 (PDA) 等家用电器和个人信息设备都向网络终端设备的方向发展, 形成了网络终端设备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打破了计算机上网一统天下的局面;另一方面,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电子媒体、网上娱乐技术日趋成熟, 不断降低对使用者的专业知识要求和经济投入要求;互联网数据中心 (IDC) , 网门服务等技术的提出和服务体系的形成, 构成了对使用互联网日益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使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进入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 从而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形成。

2 科技信息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进展, 世界对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长, 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对于各个国家、地区、企业、单位、家庭、个人都不可缺少。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撑当今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基石。在这种情况下, 信息产业成为世界各国, 特别是发达国家竞相投资、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部门。在过去的10年中, 全世界信息设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长率是相应的国民生产总值 (GNP) 增长率的两倍, 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其中美国经济在近1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中, 年均GDP增长3.6%, 而电子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为1.4个百分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支撑和信息产业的带动是不为过的。信息产业本身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 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一些发达国家信息经济领域的增长超过了GNP的50%, 美国则超过了75%, 2000年全球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高达15000亿美元, 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3 科技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

信息技术代表着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的作用得以发挥, 使人们能更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从而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运行效率。就传统的工业企业而言, 信息技术在以下几个层面推动着企业升级:a.将信息技术嵌入到传统的机械、仪表产品中, 促进产品“智能化”、“网络化”, 是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重要方向。这项工作往往被称为“机电一体化”。b.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网络设计技术可显著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c.利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或工业过程控制技术实现对产品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 可明显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成品率;d.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 统一整合调配企业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 实现整体优化。e.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 进行供销链和客户关系管理, 促使企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的升级, 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力武器。

4 科技信息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广泛使用, 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结构与经济效率, 而且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载体的多样性, 使学习者可以克服时空障碍, 更加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速度。特别是借助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 将开辟出通达全球的知识传播通道, 实现不同地区的学习者、传授者之间的互相对话和交流, 不仅可望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 而且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宽松的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远程教育的发展将在传统的教育领域引发一场革命, 并促使人类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信息网络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 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 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渗入到社会各个角落, 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电子出版以光盘、磁盘和网络出版等多种形式, 打破了以往信息媒体纸介质一统天下的局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交互式界面的采用为文化、艺术、科技的普及开辟了广阔前景。网络等新型信息介质、为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传播, 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提供了崭新的可能性。网络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 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也就必然会对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种新的适应网络时代和信息经济的先进文化将逐渐形成。

摘要:信息技术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二十世纪人类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 并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航空、原子能等高技术领域和高技术产业。结合实际, 针对科技信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上一篇:晚上开会经典美文下一篇:重庆健康产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