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2024-05-05

科技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共8篇)

篇1:科技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科技发展的摘要:科学技术是改变发展中国家命运的重要手段,而其加快实现发展经济的同时,又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要实现科技发展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现代高科技广泛运用于战争使得技术优势成为各种威慑力量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国际关系的强权背后是技术强势的支撑,民族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选择,决定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和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发掘自主产业的发展潜力,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是是经济模式转变的重要方面。

关键字:科技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民族科技发展战略与模式

现今世界,科技处于新一轮革命的前夜,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需求拉动,知识和技术体系的内生驱动,科技和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科技呈现出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生动景象。

一、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科学技术是改变国家命运、开创美好未来、创造幸福生活必须依靠的强大力量。

(一)、科技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物质基础。

科学技术减少了发展中国家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化石能源高效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资源重复利用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技术,应用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上,降低能源与资源的消费,改善生态环境,使得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得到一定规模的开发。故而提高了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实现能源使用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改善。而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提高传统能源利用率,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等这些可再生能源技术,大大减轻了传统的化石资源短缺所带来的问题。

(二)、科技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威胁

1、科学技术加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发展也给环境与人类带来了无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加重了自然界的负担。人类对自然界逐渐失去敬畏的心,使得对自然的干预力越来越大,科技创新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地球资源的匮乏,加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加重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随着科技发展,人类的足迹扩大,森林资源不断减少,很多生物已可以为人类提供巨大的能源,但也可以在几秒钟就导致地球与人类毁灭;能源勘探与开发技术加快了人类对资源开发速度,掠夺式开发也使得多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海洋开发技术与宇宙开发技术,可能又会造成海洋与宙生态灾难亦未可知;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基因物种、转基因物种作为物种,可能会破坏原先的生态平衡系统,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克隆技术给社会伦理观念带来挑战;化工技术与化工产品给生态与人类带来的危害已经显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后果可能也是人类无法控制的。

2、另一方面,我们在生产与生活中使用科技产品越来越多,而许多科技产品会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细胞、人体神经系统和循环与免系统造成极大伤害。有统计资料表明,电磁辐射可能导致癌症发生。另外随着科技发展,科技

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淘汰速度越来越快,例如家电、手机、电脑、复印机、打印机、各种办公电子设备等电子产品使用寿命都在10年左右,并且呈缩短趋势,而目前这些电子垃圾又没有实现科学地回收利用,由于很多电子产品制造中使用了镉、汞、铅、铬、砷等重金属,如果这些电子废弃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其所含的铅、汞等重金属就会渗透到土壤和饮水中去,不仅会对生态造成极大破坏,而且经过动植物和人的食物链循环、蓄积,又会引发中毒事件发生。

可见,科学技术使得发展中国家加快实现发展经济的同时,又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科学技术又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建立低碳经济的进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以及国内外资源危机与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的增加,转变生产方式已经迫在眉睫,低碳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开发,能源与资源消耗的降低,生产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升级,并减少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以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二、广大发展中国家要立足本国国情和科技基础,适应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创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适应本国发展要求的科技发展模式,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

20世纪末以来,现代高科技广泛运用于战争使得技术优势成为各种威慑力量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国际关系的强权背后是技术强势的支撑,民族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选择,决定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和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一)、从科技发展史来看,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与国家技术进步的两种主要途径。各国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得政治和军事因素不再是国家间关系的唯一主导者,发达国家将制造业向国外转移导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发生了某些变化。将外资导向型经济发展带来的技术引进作为发展中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要途径并重视自身的科技积累和自主创新,应该说,这种战略部署是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相一致的,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高新技术和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密切相关,其发展已经不单纯是一项经济范畴的活动。作为国家政治战略意图的一种表现形式,西方发达国家不可能把真正的高新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将发展中国家崛起视为是对既定国际格局的挑战,正在试图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行压制,因此经常把技术特别是高端技术问题政治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分清科技发展的国家目标和企业目标。在企业运行的微观层次,可以继续坚持比较优势的技术引进,但是在国家战略层面,必须坚持大力发展战略产业。

(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数量型增长使得经济增长明显超前于科技进步。虽然技术引进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自身自主科技进步进程缓慢,统计意义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并不等同于企业竞争力的同步提升。新世纪开始后,由于科技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在全球化所导致的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下,在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单纯依靠消耗自然资源和发挥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来积累资本、换取技术、发展经济的做法已经落后于时代。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发掘自主产

业的发展潜力,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换的必要手段。

此外,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是由最短缺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原始性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是科技与经济获得重大发展和超越的前提,是决定国家间科技乃至经济竞争成败的一个重要条件,利用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个国家只有拥有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的现代科技工业体系,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追求实力和影响,获得国际政治中的战略主动权因为技术壁垒和反倾销的运用都是借助政府力量,其应对显然不能仅仅在企业的层面上进行,同样必须动用国家资源。我们不能以自由贸易和静态比较利益来指导国家产业的发展,应该通过高新技术的发展创造动态的比较利益。强化政府在科技进步中的战略决策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发挥政府作用,保持战略技术及产业领域的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同样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利用WTO规则中的“国家安全”例外原则,在公开、透明的原则下合理合法地保护国发展中国家发展科技是时代的需求。

故而发展中国家要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制定明确的科技发展战略,根据发展需求确定科技战略重点,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养,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茁壮成长,形成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大力加强开放合作,有目标、有重点地引进人才、智力、先进技术和管理,加强发展中国家科技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支持发展中国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联合研发机构的建立。为实现整个经济的现代化, 以及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引进奠定了基础, 也促进了民族科学研究基础的形成。

篇2:科技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摘要:

地下铁路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当地铁贯穿了一个城市,地铁将不再仅仅是交通的轨道,更是一个城市的血脉。从全世界范围看,地铁的修建,无疑将带动相关地区的发展,推动房地产的升值,促进商业繁荣,催生新的商圈。因此,地铁建设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进行地铁建设对商业房地产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将以西安市地铁的修建为背景,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地铁修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地铁建设对房地产的影响。

地铁拉动生活,地铁引擎地产。

地铁的建设不仅能够大大缓解当前巨大的交通压力,而且将对房地产产生较大的影响。房地产一般会集中在城市人口聚集而且交通便利的区域,地铁的建设会改变地铁沿线商业房地产的区位条件,进而使沿线商业房地产增值。

借鉴全国其它城市,如香港、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铁已经投入运作使用的城市,地铁的运作所带来的郊应显而易见,近年“地铁上盖物业”、“地铁商圈”、“地铁生活圈”等概念不断出现。地铁拉着地产跑,地铁规划“一线”,带活地产“一片”,地铁站方圆1公里范围内,甚至,许多地产项目已纷纷打出“地铁牌”。这意味着,西安地铁自开建以来,一个围绕地铁形成的地铁“生活圈”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一、国内外城市地铁修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新加坡的地铁系统

新加坡的地铁系统称得上是世界最安全的地铁系统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盈利的地铁公司。新加坡在发展地铁时,就提出建设“一站式”或“户到户”的交通枢纽网络,争取做到乘客不出站就能中转到新加坡各个角落。政府实行公共交通优先,严格限制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倾斜政策;同时,政府还做了大量工作确保地铁的有效运营。例如,政府会出面调整现有公交车线路,以免与地铁线重叠,造成资源浪费,政府还有意限制地铁车票涨价,鼓励民众乘坐地铁。

2.香港的地铁运营模式

香港的地铁是国内最早在资本市场运作的地铁公司,其运营在各“地铁城市”中最为成功据说地铁开通后,上盖物业平均升值近50%,投资回报率达到15%。它的成功与香港地铁建设和城市规划的紧密联系,和房地产市场紧密协作是直接相关的。香港的地铁公司在世界各国的地铁大多赔钱的大背景下,能够赚钱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地铁沿线地产增值的优势。地铁使沿线各站形成许多新的繁华地区,沿线的地产也不断增值。香港每天大概是超过23万人次的流量。将整个在沿线的店铺还有地铁站的商业物业,全部带动起来。地铁公司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发展地铁与发展房地产业结合起来,这给地铁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解决了工程建设部分资金来源。另外,地铁公司历年出售物业所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地铁建设,成为香港地铁发展重要资金来源之一。

3.北京市的地铁效应

据了解,到2008年,北京地铁的总里程将达到280公里。先后开通的地铁、轻轨、八通线已经成为北京交通的一个重要符号、一个特殊标志。在北京堵车现状还没有彻底解决之前相形于路面交通的瓶颈状况,日常上、下班、出行的人们愈发感受到轻轨交通所带来的便利。地铁沿线周边的诸多新楼盘、二手房市场都呈现出活跃的态势。

4.广州地铁商机效应

广州地铁催生了巨大商机。最明显的是地铁沿线商铺、购物中心的迅速走俏。1993年广州地铁一号线规划刚一出台,沿线的商品房开发工程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同时,地铁沿线写字楼日渐走俏。目前,广州市地铁沿线高档写字楼项目达到50多个,占据了目前广州市高档写字楼物业近50%的份额。看到地铁物业的良好前景,不少有眼光的商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在建的地铁二号线沿线物业。广州地铁和周边商圈带动了城市的繁荣。

二、地铁建设对房地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1.地铁建设对地铁沿线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地铁可以说是一个大城市的命脉。地铁一旦建成,必将给所在城市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也将给地铁沿线开发的各区域板块带来无限生机。

2.地铁建设对城市周边房地产的影响

地铁的建设可能引发资本、人口向郊区的转移。可以预见的是,地铁对所在城市楼市的刺激是明显的。“涨价是必然的,不涨才是真正的新闻!”地铁的开通对城郊的房地产有较大的带动作用。但是由于地铁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所以,地铁沿线房价在近一年至二年内不会有什么大的涨幅。

3.地铁建设对城市居民购房标准的影响

交通问题将不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居民的购房范围将逐步扩大,会考虑选择地铁沿线的楼盘。主要的考虑有二点:一是生活交通方便。二是认为地铁楼盘可以升值。事实上,地铁在房地产开发中确实有“点金棒”的作用,可以令无人问津的区域变为楼市的热点。

4.地铁建设对其它城市配套工程的影响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交通方式一旦改变,人们的购物模式也将随之改变。随着地铁的开通, 在中转站点或大型地铁出入口,二、三级商圈也将因地铁而形成新的商业中心。

三、地铁对沿线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1.空间区位的影响

1)地铁站点具有磁力效应或漏斗效应。在理想状况下,离车站越近,房地产价格越高。因此,车站附近的房地产的价值高于位于区间的房地产,即对于投资者而言,最有价值的不是一条地铁线的本身,关键是出入口。

2)车站地区范围内的房地产,与所在区域其他类似房地产相比,前者比后者的价格要高出10%~15%。根据国外城市的经验,那些与地铁线路有一定距离,既方便出行,又不受干扰的房地产,才真正具有投资价值。房地产本身的价值越高,对噪音、振动的影响的敏感程度越高,甚至会超过对可达性提高的敏感性;如果沿线的住户属于低收入阶层,这个阶层对可达性的敏感程度会大于噪音、振动影响的敏感度,因而低收入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对噪音、振动的敏感程度一般不大。在沿线买房的消费者大多是中、下收入阶层的人群,沿线特别是线路两端地区的房屋,其档次应以中等偏上为主。真正的高档住宅区应与地铁保持一定的距离。

3)不同区位的土地,其房地产价格是不同的。因此,即使是同一条线路,位于不同区位的车站,其周边房地产价格的空间特征也是不同。已发展成熟的城市中心区由于原有区位条件已相当优越,在用地强度或性质未改变时,修建地铁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不是很明显;而接近城市的边缘地区,由于区位条件的改善幅度很大,土地集聚利用比较显著,故房地产价值的增长受地铁的影响非常明显。

四、西安市城市化发展趋势 【西安市经济背景运行】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737.1亿元,增长14.6%,地方财政收入125.33亿元,增长31.3%;2008年,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5%,即为1971.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比增长20%,即150.6亿元。

【西安市城市交通现状】

西安是全国六大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未来西安将建成面向国际的航空运输中心、国内重要的公路和铁路交通枢纽、西部最大的物流中心,构筑以高速公路、铁路为构架的路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城市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和交通一体化战略,支持城市多心化,分散老城区交通压力,形成“棋盘”加“环”加“放射线”的形式。主城区形成“两轴、三环、一高、一绕、六纵、七横、八射线加旅游环线”的道路网格局。

【城市人口的不断迅整扩张】

2007年西安市常住人口达到830.54万人,比去年增加了8.02万人,城区人口超过500万;根据有关部门测算,在人口增长幅度较小的情况下,到2020年总人口达到1200万。

交通绪塞的情况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西安市地铁交通线网规划发展

1994年,西安市提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4条线组成,线网总长度73.17公里,并纳入1999年经国务院批复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

2004年,西安市重新编制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其目标是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其它公交为辅助的多元化、快速、高效、环保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棋盘加放射型”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布局。

轨道交通线网远期规划由6条线组成,总长251.8公里。

二号线概况: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二号线(铁路北客站~韦曲段)工程北起铁路北客站,南至韦曲,沿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布设,线路经过铁路北客站、市行政中心、经济开发区、北大街、钟楼、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国际展览中心、长安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连接了将在2010年建成的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西安北客站、市行政中心和三个开发区。二号线作为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与一号线构成了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十字骨架。

二号线规划线路为陈家堡~韦曲,线路全长32.402km,共设24座车站。近期建设的是铁路北客站~韦曲段,正线全长26.4km,全线共设21座车站,其中5座车站分别与后期建设的其它轨道交通线换乘。最高行车速度80km/h,远期运能4.32万人次/小时。工程自2006年下半年开工,2011年全线建成通车。

规划工程进展

2006~2010年,建成铁路北客站~长延堡(含)段,长度20.3km,为一期工程。

2009~2011年,建成长延堡(不含)~韦曲段,长度6.1km,为二期工程。2036年前,建成铁路北客站至陈家堡段,全线贯通。

六、对房地产分类住宅的影响

1.品质提升:地铁不仅仅作为一种城市化的快速交通工具,更深一层的是作为一种地铁品牌,地铁口附近物业在某种情度上受益于地铁这一品牌的带动;再加上地铁周边汇聚众多繁华商业网点和生活配置等,地铁周边物业在品质上得以提高。

2.价值提升:地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地铁开通一片,带动一片”,地铁的动工对沿线在售物业或土地价格来说,都会使其有较大的增值空间。有资料显示,广州地铁于1993年开工,开工当年和第二年,广州地铁一号线沿线物业升值15%~25%,1999年一号线正式开通后,地铁沿线物业再次升值15%~25%。

3.二手租售市场被激活

根据目前已经开通地铁的城市经验,地铁沿线楼盘有着特殊的抗跌和保值功能,地铁口周边二手房未来的租售市场与投资前景看好。而地铁物业的投资保值升值作用,非常符合买家投资置业的心理。

4.地铁概念营销手法

近期上市的楼盘都打出了“地铁概念”,从地铁开建的消息传出后,“地铁概念”就成了西安地产界最为时髦的名词。西安地铁成了最近西安房产开发商的“拉客”手段,稍微靠近规划中的地铁线路的项目,特别是正在开工建设的二号线,房地产开发商都借势给贴上了“地铁”标签,“地铁”成了时尚、方便、快捷的代名词。

从城北的凤城明珠、雅荷春天、广丰花园、赛高国际、白桦林居、魏玛公馆、西安印象、海荣名城等,城内的宏府嘉会公寓、假日国际公寓、粉巷一号等,小寨周边的雁塔文化新天地、阳阳国际、慈恩镇等;再到城南的华城国际、名轩艺术城、启航029,到大学城区域的智慧城、悦明园、太阳新城等,地铁沿线或附近的楼盘都在争相的亮出“地铁牌”。

结语:目前,西安地铁正处于修建的初期,地铁的施工,给周边交通和居家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这些不便都是短暂的,更多的便利是在于地铁开通后,城市骨格的拉大,大关中经济的发展,对地铁沿线物业的带动,对市民生活出行的便利。总的来说,地铁将带西安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道路,为西安房地产的发展更是带来飞速的发展。

篇3:科技进步对网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网球,科学技术,网球设备

科技在网球赛事上的应用不胜枚举, 尤其是在大型网球赛事上已经离不开科技的介入, 如网球拍、鹰眼、传媒、网球场地, 网球鞋、甚至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喝的饮料都是科技的展现, 可以说这些高科技因素已经成为网球比赛的必须品,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型网球比赛。更重要的是网球科技的进步提高了网球运动激烈程度, 提高了观赏性, 能让更多的人同步观看精彩的比赛, 科技进步在促进网球的发展和普及方面影响深远。

1 网球装备的科技发展对网球运动的促进作用

1.1 网球的材质的科技发展

网球运动起源于12世纪时在法国流行的一种通过手掌击球的游戏。最早的球是用布或者皮革包谷的果核或者是用线捆布料而成的布球, 这种球很容易使运动员受伤。然而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 比赛用球也是随着网球运动发展而发展和革新的, 追溯历史发现最先发生改变的也是比赛用球, 最开始的网球是布裹球。随着时间的推移, 网球的外表逐渐由布改为毛皮和绒布。然而由于古代科技水平的有限, 网球在几百年的变化都没有太大。在18—19世纪由科技引发的工业革命, 为网球的材料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使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橡胶制作的网球。从根本上改变了网球的弹跳, 旋转和速度等技术性能。然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增长, 如今, 纳米材料也被应用到了网球的制作中, 橡胶中可能漏气的细孔被纳米材料牢牢堵住, 网球保持弹性的时间也比过去提高了一倍。网球内球胆加压使用电脑控制, 则使得网球弹性准备均衡。随着球的改变使得网球场地, 比赛规则, 技术打法等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同时球的颜色也是随着需求发展而来的, 网球最开始的颜色是白色。然而在1968年公开赛中, 球场上出现了彩球, 这种彩球比传统上的白球更容易辨认, 但导致网球变成彩色的并不是参赛的选手, 而是那些不用去球场看比赛而是选择在家里看转播的人, 随着更多的网球赛事的转播, 为了在电视屏幕上容易让人看清球, 经研究数种颜色后, “醒目黄”被选定, 1972, ITF批准这种球在职业赛中使用。直到今天网球颜色的使用也一直都是“醒目黄”。

1.2 网球拍材质的科技发展

网球是一项优美而激烈的运动, 网球运动员的武器就是网球拍, 因此运动员对网球拍的要求特别严格。所谓有需求就有供给, 为了满足网球运动员对器材的需要, 设计师才会去寻求新的材料。网球拍由笨头笨脑的木质拍, 发展到制作精细的圆头拍, 因此网球球拍的发展经历了从木质球拍———铝合金———碳纤维———玻璃纤维———高级航天航空材料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国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研究、设计、制造网球拍, 网球拍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可以预测随着材料科学、物理科学的进展, 网球运动中球拍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被世人所重视, 如HEAD公司发明的球拍“压垫”、“镏金”技术, PRINCE公司基于力学、工程学和空气动力学的原理研制的03系列网球拍, 以及“水滴形”、“方头形”网球拍的发明与应用等等。所有这些科技的目的是差不多的:增大甜点, 加固拍身, 提高稳定性和舒适性, 并能减少运动伤害。另外还有一种智能网球拍, 它内置EDS动力芯片, 能够有效将网球撞击拍面所产生的力量转化为动能在击球的瞬间, 芯片的电子减震系统可以减少超过50%的初始震动, 将震能转化为细微电流释放, 并将余震以传统球拍两倍的速度减掉。网球球拍科技的发展给网球技术带来了飞跃的发展, 网球已朝着力量化、速度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网球技术肯定向着更快更准的方向发展。为网球选手提供了更为优秀的武器, 也推动了网球运动的普及。

2 网球场地辅助设施科技进步对网球的促进作用

2.1 网球场地的发展

如果说网球拍是是武器, 那网球场地就战场, 不同的战场就有不同的战术策略, 同时网球场地的不同也影响着网球选手在比赛时对技, 战术的发挥, 场地的不同主要是材质的不同, 一般把网球场地的分网球地毯场地、草地、硬地、软性场地, 网球场地自网球的长生而应用而生, 发展而发展, 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2.2 网球服装的发展

网球运动服也是伴随着网球运动应用而生, 从1877到现在的网球发展历程, 最开始对服装的要求还不是很高, 但是在19世纪晚期, 已经有专门为了比赛而穿着的服装了, 从男子比赛开始穿的长裤, 长衫, 并且戴着帽子到现在男子网球选手的服饰舒适, 清爽。例如2010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费德勒所穿的POLO衬衫采用的是超声波焊接, 凉快布料之间没有针线连接。而这种超声波焊接可以减少衣服上的缝头和西线, 从而达到减少衣服重量的目的, 使其在比赛时以清爽, 舒适的最佳状态面对比赛。但, 同时现在的网球服装也是时尚科技的潮流引领者。而女子服装则高是由原来的优雅, 贵保守发展到现在的质地轻且富有弹性的网球衫, 这样可以帮助球员在比赛时保持身体的凉快、干爽。现代女子网球的服饰在更加关注时尚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舒适, 弹性, 性能以便在网球比赛时发挥自己的水平。而网球运动发展至今, 运动服饰更是五花八门, 各式各样并引领网球运动的时尚服饰潮流。

2.3 电子系统对网球赛事公平的促进

当高科技的球拍问世以后, 球的速度过快导致裁判员用眼睛很难判断发球是否有效。这就削弱原有竞技规则难以保证的公平性。为了维护比赛的公平性, 将高科技电子设备服务于网球竞技。在1996年温布尔顿公开赛电子系统正式的取代司网裁判, 被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电子传感系统。2006年, 鹰眼应用于网球运动, 鹰眼的应用给网球运动带来了新的元素,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与网球运动的关系, 引入鹰眼作为裁判的辅助工具, 对网球运动的发展长生了巨大的影响, 先把把电视转播带入一个崭新的并且有助于技术的改进:加速了比赛的进程, 促进了比赛的公平性。黄道明认为:随着网球运动竞赛的迅速发展, 运动员对自身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精确, 在赛场上经常出现运动员与裁判为一个球的落点而发生争执。鹰眼技术的引入使网球运动竞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无论是对运动员还是裁判员, 还是球迷观众, 这项技术都为网球注入了新的元素。鹰眼技术在网球运动发展的应用, 它保证了比赛的公正判决, 但同时鹰眼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难以避免的:比赛中的情绪干扰, 赛程的连贯性, 赛场使用的公平性等。

3 信息传播科学技术对网球运动的促进

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中的代表技术, 是现代人类明文技术的基础。当前, 信息及时日益普及, 已经对社会的每一个领域都产生广泛的影响。网球赛事通过产业中科技成果的扩散, 使得网球运动以及网球文化得以传播, 发展, 普及, 网球这项运动得到发展使人们的娱乐方式生活带来了改变, 生活品味得到提升, 消费理念得到革新。在信息技术中, 对网球运动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传媒技术。传媒技术已经成为了网球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型赛事之前, 借助电视转播, 体育信息会波及比赛选手、教练、网球爱好者等, 使得选手参加比赛时, 商家投资赞助, 观众买票观看。信息是促进网球赛事进行的前提保证, 信息使得科技产品, 球员、观众在网球赛事中的聚和, 相聚在一起形成完成的比赛。在比赛过程中, 信息技术同样把赛事的精彩, 赛事的科技, 赛事的魅力传播出去, 扩散到世界的没一个角落, 让人们共同享受网球运动的精髓。

同时信息化路径能在短时间内做到最大宣传效果的科学途经, 我们经历了时代的变迁, 体验了科技的发展, 信息技术也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信息化路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形成的。因此科技的作用下, 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大型网球赛事的现场情况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分享。据CNN调查显示, 随着网球运动的不断普及, 网球的收视率逐年增加。这在促进网球运动的同时为科技在网球运动领域的应用提供完美的条件。

4 结论

网球运动的发展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科技创新不仅影响着网球本身, 也影响着赛事的革新、规则的改变和选手的发挥。可以想象,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 网球的世界必定会更加精彩。网球将比以前会有更多的变化。未来网球发展肯定是科技主导技术的发展, 科技促进网球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志翔, 等.学会打网球[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宫静.肌肉训练预防网球肘[J].医药养生保健报, 2005, 6.

[3]王希升, 刘占捷.网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篇4:科技发展对人全面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科学技术;生存;影响;发展

科技带使人们取得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然而人们却忽视了精神方面的需求。人的发展失去了控制,当人只把科学技术作为获取超额利润的工具和手段的时候,人就会在科学技术创造的巨大经济利益面前成为物的奴隶。科技不仅控制了人的身体自由,也妨碍了人的精神自由。科技让人成了丧失尊严、人格和价值的某物。

1 科技进步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科技革命对社会进步的推动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现代科技对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代科技进步对社会的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先对生产方式的影响从生产力进而影响到生产关系的。主要表现在:第一,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生产中最重要的、第一位的构成要素。第二,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第三,科学技术促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

其次,现代科技进步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通过改善我们生活的条件来实现的。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现代人的生活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后,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由于思维方式是由我们的存在方式来决定的,科技进步通过改变生活环境进而改变思维方式。近代科技进步把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救出来的同时,使人们的思维摆脱了传统的狭隘性和落后性。

科技落后的现状是当前制约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最大障碍,改变这种现状的办法之一就是推动科技发展。然而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2 科技负面效应对人全面发展的影响

科技负面效应是指人类在运用科技改造和控制自然而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对主体消极的、威胁主体生存与发展的现象。科学技术负面效应事实上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以及人自身出现的冲突与矛盾,它直接造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自身的发展失去了控制,使人丧失了价值和尊严,甚至成为"非人"。人在依靠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现代社会中,日益感到人的创造物以一种外在、异己和敌对的力量反作用于人自身,人失去了个性和作为人的丰富性和完整性。科技的负面效应对人自身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2.1 主体性丧失。在现代社会中,人受制于自己的创造物而被物化、异化,从而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发展的全面性。科学技术作为工具体系,其运行机制具有程序性、机械性、自动性等特征。人们运用科学技术需按其固有的系统和规律去组织社会生产,从事实践活动。这样,人就会被纳入一个技术系统并受制于它,而变成为技术系统的一个要素。科学技术硬性化地要求人们按照技术系统所要求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去发挥人的作用。人在利用技术进行机器大生产的同时却失去了主体性,失去了自主活动的自由,成为附属于机器的奴隶。工人从事一种机器操作,重复同样的动作,单纯地运用身体的某一局部的功能,不仅扼杀了人的创造性才能,而且使人丧失了自己发展的全面性,成为从事机械、单调活动的无以展现自身各种创造才能的片面的、畸形的人。

另一方面,网络技术异化加剧了人自身主体性的迷失。现代网络技术为人们展示了一个神奇、华丽而又虚幻的网络世界,日益增多的"网虫"、"网痴"沉迷于虚拟的世界中,把网络看成是生活的全部,除了生理上的基本需求还离不开现实之外,网络生活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什么家庭亲人朋友、工作学习奋斗,什么生存意义、价值,统统迷失。他们甘愿抛弃自身的主体性而去做虚拟世界中的一个奴隶。

2.2 道德缺失。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但没有使人类的道德水平取得较大的进步,而是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当今科学技术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还要多、还要强的生产力,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使社会进入了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时代。但是,在市场经济形式下,商品交换原則使人开始变得惟利是图、自私自利,甚至是为富不仁,人的良心已被契约所代替,关心的只是如何通过自己对他人尽责任、义务来换取自己的权利的实现。

人们在追逐物质财富的过程中,让社会充满了铜臭味,使人情冷漠、血缘亲情松弛。人们在心理上倍感孤独、忧郁、无聊、焦虑和恐惧,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而递增。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是以良心为基础的,道德行为出自个人的良心、良知和道义感。道德行为不在结果,而是在于过程本身;道德是以思想、信仰、理想为基础、以崇高为价值指向的,因而是超越功利的,追求功利的行为不是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总是要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与追求利己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3 结语

科学技术是中性的工具, 它本身无所谓善恶。科技原本是人类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却消解了人的主体性,疏离了人性,这势必造成科技对德性的排挤,物质对精神的压抑。社会作为人的有机构成,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因此,我们需要全面把握科学技术的两重性,正视科技的负面效应,科学地发展科技,合理地应用科技,有效地预防和克服科技的负面效应。这需要我们改变只从私利出发去应用科技,而忽略人类总体利益以及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和行为,正确规定科技的价值取向,树立科学的科技观,注重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导科技向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发展,以促进人类自身的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晓升.价值的冲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篇5:科技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国税共同愿景”是指在国税这个组织中全体成员所追求的共同愿望。形成共同愿景,是激发组织及其所属员工价值在取向一致基础上奋发向上的愿望或理想。国税文化则是国税精神、国税价值理论的高度体现。

本人认为,国税共同愿景就是要更好地打造国税文化,形成国税精神。国税精神是国税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国税文化的灵魂,国税精神是税收价

值观、奋斗目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高度浓缩、升华和集中反映。

新时期国税文化的建设,就是要以学习、创新、超越为追求目标,在建立共同愿景下构筑和完善国税文化,建立一支爱岗敬业、严格执法、公正廉洁、优质服务、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干部队伍,为税收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一、共同愿景与国税文化的现状

我们知道,个人愿景是人们心中或脑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与之相对应的“共同愿景”是指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

组织的共同愿景,来源于个人的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形成国税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使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愿景。每个人的愿望不一定一致,也不可能一致,有的希望自己的事业有所成就,有的希望工作生活环境好,有的希望管理模式现代化等等,只有诸多的个人愿望所形成的共同愿望才是全员的奋斗目标,并且需要通过规范管理来实现。

国税文化也一样,国税精神、国税价值观的实现,在很多方面都与管理有关,世界上的任何管理最终目的都是相通的,无论行政管理还是企业管理,管理的基本对象都是人和物,只是企业管理侧重于企业利润,行政管理侧重于工作效率。

行政单位规范化管理的特点就是要把所有人的所有一切都纳入制度当中来管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制度管人,如我们现行的征管质量管理办法、岗责体系考核办法等等,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对人的行为、流程进行规范和约束,并且在实际运行中起到了提高征管质量和办事效率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发现,虽说制定各种管理办法的初衷都是好的,但由于个人管理理念的不同,对制度理解程度的不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也还存在一些沟通障碍,被管理者常感到是“让我做”或“不得不做”,消极抵触情绪不可避免,这样,也不同程度制约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共同愿景,就是要将诸多的个人愿景加以提升,通过汇集各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改变被管理者的“要我做、”“不得不做”状况,达到主动参与、真情投入的管理效果,进而用集体的力量去实现共同愿景。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彼得.圣吉在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指出:“一个缺少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的组织,必定难成大器。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大家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

所以说,共同愿景是一种能唤起人们的希望,激发组织成员热情和干劲的文化理念,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让组织成员为之奋斗。

二、共同愿景对国税事业发展的影响

建立一个共同愿景的过程,其实就是组织成员之间讨论和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互动,真诚地和对方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团队中建立起共同愿景,这是提高团队凝聚力的最佳途径。

沃尔玛公司重视员工与领导、员工与员工之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提出并贯彻门户开放政策,员工只有充分了解业务进展情况,才会产生责任感和参与感。员工意识到了自己在公司里的重要性,才会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共同愿景是建立在个人愿景基础之上的,体现出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个人愿景的力量则来源于个人对愿景的深度关切,而共同愿景的力量则来源于共同的关切,所以发展个人愿景,形成共同愿景,实现组织愿景,这样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创造力。

愿景的哲学意义建立在“你想成为什么,所以你能成为什么”,而不是“你能成为什么,所以你想成为什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支拥有伟大愿景的团结队伍,一个协作的团队,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和实现永续经营的基础。

单位也一样,要让每一个职工都能领悟到团队精神的魅力,首要的工作就是培育他们的集体共同愿景。一个没有愿景的团队成员不会成为优秀的员工,一个没有愿景的团队是没有希望的团队。如果一个成员不认可这个共同的愿景,即使有千万种规章制度或要求,他也可能不会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完美。

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地生存下来,最重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职业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这个组织的文化。

“国税文化”就是国税机关共同愿景的体现。国税文化就是实现制度与目标的思想保障,是税务机关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是国税部门的内在源泉。

国税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是以组织精神为核心,以组织文化理念、组织价值取向、组织文化形态等精髓为主要内容,以组织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为支撑,以组织文化符号为标志的复合体系。

从税收实践角度来看,随着税收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文化的层次上来认

识和把握税收工作已是一种必然,更是税收工作能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国税文化是国税机关在税收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国税干部行为规范、国税团队形象和国税工作管理的总和。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就是以良好的国税文化塑造人,以高尚的情操影响人,以科学的知识启迪人,以伟大的精神感染人,以严谨的作风带动人,以优雅的环境陶冶人,以良好的团队意识凝聚人。

国税文化建设,既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创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体现,也是国税事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国税文化是广大国税干部共有的价值体系,是国税机关进步与发展的标志,是推动国税事业发展的原动力。

国税文化通过渗透到各个活动过程中,实现价值转换来保证国税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加强与推进国税文化建设,是加强税务管理的有效保证,是增强国税事业动力的必要途径,国税机关必须弘扬与自己相适应的国税文化。

三、建立共同愿景下国税文化的设想

1、建立具有税收特色的共同愿景。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税务部门作为聚财为国的经济部门,其发展思路、观念、模式必须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

我们必须运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从培植税源着手,通过招商引资、帮助企业加快发展、运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等手段将税收工作做大做强,将国税文化的内容用目标加以量化和细化,使规划、实施、考核、评价纳入目标管理体系,鼓舞和吸引各个岗位的干部职工为实现目标努力并承担职责,确保国税文化主体功能的充分发挥。

2、培育具有税收特色的价值理论和团队精神。税收精神理念是国税文化的集中体现,发挥精神的力量、信念的力量,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对干部进行管理,是税收文化的独特功能。

我们要通过个人学习、家庭学习、团队学习,使全体税务工作者持有的价值观符合团体的价值取向,使个人追求与税收事业的奋斗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形成对内感召群体、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对外严格执法、公正廉洁、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税务形象。

3、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宽容人,重视依靠人、培养人、完善人,以激发人的热情,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提高人。

一个单位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与贯彻以人为本精神是密切相关的,比如说,各项制度的订立,就必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经过基层科室反复讨论通过后,领导者才能决策并正式行文下达,同时注意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修改完善,使群众从内心改“要我做”为“我必须做”,并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在用人上,领导者要善于调查研究,充分依靠群众,为才是举、任人为贤,将德才兼备的人才选上领导岗位,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使各项工作的推动得以保证。

4、实行科学的激励引导机制。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一种“卓越激励培育法”,就是把企业价值观的要求与社会目标紧紧相连,激励员工为之奋斗。国税文化建设也离不开科学的激励和引导,“有能者委以职,有功者授予禄”,这就能给予干部以强大的鼓舞力和感召力,要可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拉大干部奖金考核力度,真正实行能者多得、风险利益并举。

5、营造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物质文化建设是国税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既能陶冶干部职工的情操,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实现干部职工的自我价值。要通过各种创建活动及文体活动,调动干部职工参加的积极性,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篇6:科技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人文本位传统是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之一.重德思想导致了近两千多年来科技意识的淡薄;人文价值观的取向,在总体上决定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方向;同时传统经学文化关于道德价值和人生修养的.思想使中国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人体生命科学.

作 者:朱方长 黄正泉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刊 名:船山学刊 英文刊名:CHUANSHAN JOURNAL 年,卷(期):2003 “”(3) 分类号: 关键词: 

篇7:科技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摘 要:金融对于一个国家是非常重要的,金融行业的稳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笔者就市场经济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并主要从市场经济对金融行业的规范性、金融行业对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发展中金融行业出现的问题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市场经济 金融行业 影响

对于金融产业而言,简单的讲就是资金与银行的合作关系,可以说,在现代社会,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除了工业生产的经济之外,我们基本上很难再找到其他与经济相关的非金融领域了,所以金融业几乎渗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商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方面都能遵循市场的需求,并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的重新配置资源,这种非人为因素的操作使得人民的需求对市场的需求更加的合理,这对于金融行业的规范是很重要的,避免了金融业被人为操作的可能性,所以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金融产业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明显的,尤其是在规范性方面,目前,金融产业主要包括银行保险业、信托产业、证券投资业和租赁服务业,这是目前最普遍的金融产业了,而这些产业看似和百姓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放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关系和影响程度就是明显的,具体表现在:

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让整个社会的货币和物质交换更加符合人民的需求状况。对于市场经济而言,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对于任何商品而言,人民需求旺盛程度越高,产品的销售也就越好,而对于同一类产品而言,产品的质量决定了产品的销售渠道和消费者的群体数量,所以对于同一类产品而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也受到消费群体的影响,这本身就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对于金融行业而言,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虚拟货币支付和现金支付更加的频繁和庞大,这对于金融服务行业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当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以为无论是虚拟货币支付还是现金支付,都需要有庞大的服务团队来为各种交易提供保障,比如说在目前银行服务当中的电子汇兑,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时期,往往支付方在完成转账之后,需要好久才能到账,而现在及时转账及时到账,让许多交易变的更加的快捷,且过去大多数商家都需要为完成一笔交易在银行排队等候,而现在通过网络交易,可以瞬间完成,这都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金融服务行业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从业务的种类到业务的范围也都在随着人民的需要不断的完善。如果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那么势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负担,这是任何一方都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金融服务行业而言也是一种推动和促进。

金融业的发展也显示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态势。在大多数百姓的生活中,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升,百姓在理财方面越来越关注,所以金融行业当中的投资债券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在一项居民理财现状调查中,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都知道通过银行或者债券公司来把自己空闲的资金保值或者想办法让他们升值,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认为存银行符合自己的需要,还有已部分人坦言自己没有过多的空闲收益。这说明大多数人度知道理财的重要性,都希望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更多的收益,这是金融产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各种投资服务项目才应运而生,对于到底是先出现了这些服务项目还是先有了人们的.需求观念转变,笔者认为是先有了这些服务项目,往往这些金融服务项目都有一定的市场前瞻性,在市场还处在萌芽阶段,人们在这些方面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的时候,这些项目的出现,让一部分人眼前一亮,有了更多实际的想法,这些想法也从原来的朦胧状态变成了真实可见的、可以实施的想法,所以我们说金融业的发展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对这些项目的需要,当然,如果市场的发展在前,而金融服务产业的发展滞后,那么市场的发展要想注入新的活力就会变的更加困难。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金融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满足市场的要求,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总体态势是好的,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具体包括:伴随着服务项目的不断增加,快捷和高效成为这个行业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人们越来越发现,安全成为影响金融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尤其是金融业当中的网络服务项目,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相关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从信息泄露到各种诈骗,这些原本和普通百姓没有联系的事件都在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而层出不群,这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也对金融服务行业的操作规范和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广告式的金融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百姓往往在选择中很难甄别,在现有的很多金融服务类项目中,各种虚高的广告让消费者很难对服务内容有彻底的了解,这也导致许多金融纠纷案件的发生。

笔者相信,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让金融业的发展内容更多,服务也更加人性化和到位,反过来讲,金融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则,任何一个服务项目的推出,反映出的是这个项目在市场中的需求比例和需求层次,只有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项目才能最终生存下去,这也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征。所以,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需要有完善的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而金融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必须有同等程度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二者之间必须达到一个动态平衡,谁偏离了方向都会对对方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涛.我国部分地区金融深化问题实证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篇8:科技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一、科技全球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

科技全球化对我国的科技发展, 既是严峻的挑战, 更是难得的机遇。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 在科技领域形成争抢人才的挑战。当今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核心是高端科技领域尖子人才的竞争。中国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争抢人才的重点地区, 科技精英成了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争夺的主要对象。设立在中关村中科院自动化所旁数百米远的微软中国研究院就曾宣布斥资8, 000万美元, 招纳100名顶尖华人计算机专家。英特尔、朗讯等大型跨国公司也纷纷仿效, “门”对“门”的与中科院打起了人才争夺战, 人才争夺之激烈程度可见一斑。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符合国际规则的人才本土化战略, 利用其独特的创新文化, 尊重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 形成了“鼓励成功, 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吸引了一批科技精英加盟, 致使我国人才流失严重。而人才流失将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科技知识创新与转化方面的距离。人才流失是发展中国家科技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 对我国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形成挑战。当今我国科技界虽然在高温超导、纳米材料、杂交水稻、航空航天技术、汉字识别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受到世界科技界的关注。但总的来说, 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还相对落后, 科技竞争力还有待提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为了尽快缩短与世界科技差距, 曾在较长时期内鼓励引进技术和设备, 包括鼓励以合资方式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但是, 无论是合资还是引进技术, 都未能带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让出了市场, 却难以换来技术能力的提高, 反而使企业陷入技术依赖的被动局面。最为典型的是汽车工业, 目前90%的轿车是合资企业生产的外国品牌车, 几家全面合资引进国外汽车技术和装备的企业, 至今没有培育出一款像样的自主汽车品牌。由于技术输出方和引进方既是一种合作关系, 将来又可能成为一种竞争关系, 欧洲国家明文规定, 出口中国的技术必须保持十年以上的差距, 所以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引不进来的。我国多年的实践也已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技术交易过程中, 处于技术垄断地位的跨国公司总是掌握着主动权。市场换技术是技术模仿国的一厢情愿, 我们如果继续沿用“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推进技术进步, 必将难以承受大量引进技术的巨额成本。由于科技资源主要向发达国家集中, 发达国家成为科技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许多科技领域占有优势甚至垄断地位。据德国出版的《欧览》杂志2005年第9期报道:2004年, 德国巴-符州机械行业委托一家研究机构在中国进行了一项调查, 结论是中国企业普遍缺乏高质量研发人员, 能承担研发任务的优秀人才往往被用来开发市场和扩张业务, 研发水平落后欧洲一代到两代, 技术开发水平薄弱的中国机械制造业在近期内无法成为欧洲的竞争手。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进入有可能使我国技术路径依赖甚至出现技术空心化现象, 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宁愿花钱雇佣外国的设计和工程咨询公司, 而不愿花时间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即为明证。2003年《洛桑报告》中人口多于2, 000万的30个国家和地区科技竞争力指标排名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研发总量支出水平仅与韩国、意大利相当, 人均研发支出则显然远远落后, 在参评的3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4位。低研发投入使得我国科技产出能力也有待加强。

(三) 使我国企业面临更大的研发压力。在科技全球化进程中, 知识产权制度会在全球普遍推行。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将进一步加强跨国公司在技术供给方面的自然垄断地位, 在技术转移方面将出现更多的限制性行为, 迫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引进适用技术。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近公布的一则消息: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 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 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虽然我国已是贸易大国, 但我国货物出口的55%是加工贸易, 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到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90%左右来自外商投资企业。据统计, 自1985年专利法实施以来, 外国企业在华申请专利达14万件, 是国内企业专利申请量的6.4倍。在光学、无线传输、信息存储、移动通信等高科技领域, 外国申请专利比例高达90%以上。这种“专利圈地”现象不仅抬高了我国引进技术的成本, 而且极大的挤压了我国企业的自主开发空间。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 牢牢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 而我国企业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只能获得微小利润, 却消耗了大量资源。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西方7个发达国家的5.9倍, 是美国的4.3倍和日本的11.5倍。我国企业于是面临更大的研发压力, 知识产权争端也更加频繁。

二、科技全球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有利影响

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两面性。在认识到技术全球化给我国科技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 也应该看到其在客观上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 科技资源跨国界流动有利于缩小科学技术差距。

从绝对规模上来看, 无论是发达国家投放在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开发支出规模, 还是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流动规模, 其数量在近些年都有相当大数量的增加, 客观上促进了科技资源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在这个过程中, 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科学技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发展中国家有可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 充分发挥后发性优势, 从而进一步缩小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科学技术差距, 并最终完成科技赶超使命。巴西、墨西哥、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功赶超说明发展中国家是有可能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经济技术跨越的。从长远看, 科技全球化为中国建立面向市场、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科技体制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研发管理的学习效应也日益显著。

(二) 研发活动全球化提升了我国研发水平。

国际投资理论认为, 外资进入会加剧一国市场竞争, 但在竞争压力下, 东道国厂商会更注意新技术的研发。在此过程中, 外资企业对当地职员的培训和技术外溢会提高当地的研发水平。外国企业进驻中国的过程就是中国企业研发水平提升的过程。科技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研发资金和技术获取的范围不断扩大, 科技全球化外溢效应不断显现, 使我国加快了大型实验设备的建设, 改善了实验手段, 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提高了科研水平。

(三) 科技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科技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发展中国家青年学生到发达国家留学, 科技人员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交流, 对提高科技人员水平有很大促进作用。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研发机构, 客观上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研发储备人才。而且,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在我国的设立, 还促进了我国重视人才的观念以及人才竞争机制的建立与发展。

三、科技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科技发展的应对之策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科技全球化的浪潮中, 与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一样, 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中国的科技政策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必须加强对科技全球化关注, 调整科技发展战略, 及时制定和实施有力的科技政策, 积极应对科技全球化的挑战, 趋利避害, 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现阶段, 我国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

(一)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积极参与科技全球化进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科技全球化发展浪潮中, 必须有针对性、有重点地与外国开展科技合作, 在某些领域实现经济技术的跨越发展。事实上, 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实了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有利于提升我国产业科技发展水平, 更多的获得发达国家技术开发溢出效应, 这是我国获得先进技术供应的一条捷径。

(二) 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在科技全球化浪潮中, 我国正面临着科技人才全球化的重大考验。对此, 我们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以人为本, 实施科技人才战略。一是要吸引优秀人才, 并保持人才良性流动态势。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 并为他们提供一切可能保障条件, 吸引其回国创业;二是要稳定好现有人才, 培养现有人才, 实施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三是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实现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三)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国家创新体系是由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制度网络, 他们资助或从事研发, 将研发成果商品化, 并推动和影响新技术扩散。诚如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所言:制度重于技术。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以市场为导向, 构建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自主创新, 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其中, 原始创新的作用最大。但是, 实现原始创新的难度相对也大。加强自主创新, 并不是要求一切都从头干起, 而是要从实际出发, 充分利用对内合作、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推进科技创新,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大胆进行原始创新。企业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是要发挥企业作为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受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的作用。只有以企业为主体, 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 有效整合官产学研的力量, 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四) 搭建平台, 为企业参与科技全球化进程营造良好环境。科技全球化有利于我国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学习研发组织管理经验, 企业通过在国外研发投资, 对企业把握全球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脉搏, 利用国外丰富的科技资源开发出适应国内和国际需要的产品, 从而对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我国企业在规模、技术、管理等方面与跨国大公司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参与科技全球化的过程中会遭遇许多壁垒, 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 通过搭建合作平台, 营造良好环境, 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这也是科技全球化背景下, 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 也是我国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加速发展, 实现振兴崛起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世纪日趋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 我们必须进一步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把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现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作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 充分认识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合理部署科技力量, 加强技术创新,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科技人才流失, 科技水平与企业研发能力受到发达国家的严峻挑战, 因而我国科技要发展应进行战略调整, 采取体制改革,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与引进等相应对策, 来提高应对科技全球化的能力。

关键词:科技全球化,市场换技术,挑战,机遇,对策

参考文献

[1].蒋珠燕.苏南地区自主创新与国际竞争力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6

[2].吴敬琏.制度重于技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2

[3].陈清泰.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思考[N].科技日报, 2006年1月24日

[4].黄晓霞.科技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对策思考[J].社会科学辑刊, 2004, 4:168~170

[5].傅建球.科技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J].桂海论丛, 2002, 6:66~68

上一篇:创意企业宣传册下一篇:五月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