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并轨与盒饭退休生活

2024-04-29

养老并轨与盒饭退休生活(共9篇)

篇1:养老并轨与盒饭退休生活

养老并轨与盒饭退休生活

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养老机制一直是近几年社会的焦点话题。日前,《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公布,期待多年的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的改革方案终于落地。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增收困难重重时,拿出这一既要“为养老金池蓄水”,又要统筹考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缴费、设置职业年金的决定,实属不易,展现了改革者的决心与锐气。

而《钱经》杂志曾披露一组数据,假设一个人的寿命80岁,50岁退休。如果按照现在的盒饭价格10元和4%的通胀率计算,30年后的盒饭价格要涨到32元,一日三餐都吃盒饭要花100元,30年的盒饭钱也要超过100万元。这样层次的退休生活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从去年开始,经济学界普遍议论的一个话题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可能会从前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进入到今后一段时间的中速增长时期。在这些制约因素当中,人口老龄化到来,人口红利即将消耗殆尽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大陆总人口数已达13.39亿,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未来3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人口老龄化使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养老压力。从在职和退休人员比例看,1979年中国开始市场改革时,平均每名退休人口对应约7名工作年龄人口,目前大概是三个在职人员养一个退休人员也就是3:1的数值。照目前趋势发展,到2030年,这一比例会降到2:1,到2039年,我国将出现不足两个纳税人供养一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进入“老龄社会危机时点”,而到2065年进一步降到1:1。

目前我国的养老制度面临诸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总体上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二是内部的多轨制差距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的养老金缺口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部分,一个是统筹账户基金挪用个人账户的部分,也叫空账。由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等牵头撰写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推算,到2013年末,中国养老金的缺口达到18.3万亿元,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从2017年起养老金要求的财政补贴将持续上升,至2050年将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与GDP的规模比较,报告称,在不改革的情况下,养老金缺口到2020年将达到0.2%的GDP,2030年达1.4%的GDP,2040年达3.1%的GDP,2050年达5.5%的GDP。而2014年12月28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2014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发布式上,作为《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向名义账户制转型》的分报告之一,名为《现行统账结合模式下隐形债务预测与测算》的报告称,以2012年为基准,社会统筹账户的隐形债务为83.6万亿元,个人账户的隐形债务为2.6万亿元,合计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下的隐形债务为86.2万亿元,占2012年GDP的比率为166%。

由于目前养老基金统筹层次在省一级,对当期支付有缺口的地区,财政部不得不每年向养老金缺口各省进行转移支付。据中国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各级财政开始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算起,补贴规模迅速扩大,财政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在,则相应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报告显示,在32个统筹单位中(31个省加上新疆兵团),2010年有15个收不抵支,缺口达679亿元;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虽然减少到14个,但收支缺口却高于2010年,2011年达766.5亿元。虽然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看,到2011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497亿元,但这种结余并不意味着社保基金没有面临极大压力,因为近三分之二的养老保险累计结余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根据《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如果不发生任何改革,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从2017年起养老金要求的财政补贴将持续上升,至2050年养老金缺口将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与GDP的规模比较,今后38年累积,养老金总缺口的现值(用名义G D P增长率作为折现率来计算)相当于目前GDP的75%,远高于环保成本,是融资平台和铁路债务对财政的压力的近20倍。

尽管大家对上述研究数据还存有疑问,但养老金缺口在加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养老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有这么大的缺口该怎么补?应该尽快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制,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实现养老金账户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需要调整我国的财政开支结构。目前社会保障支出占我国财政支出12%,远低于西方国家30%-50%的比例,即使是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比例也在20%以上。由于财政承担基本养老金支付的兜底责任,如果通过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而化解了养老金支付压力,也相应减少了财政资金的未来支付风险。财政之所以应出资弥补养老基金历史缺口,进而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也是保证财政自身持续支付能力的需要。另外,也可考虑增加社会整体财富,通过国有股转让、国有企业收益分红等手段,补足养老金缺口。

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挑战,不光是资金缺口,更在于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公平。说到底,养老保险是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首先要解决的是公平性问题。尽管近十年来,国家在社会保障等社会政策、社会立法领域进行了积极的调整和改革,对解决企业养老金偏低的问题也作了很多努力——比如,自2005年起,国家已连续多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养老金翻了一番,但因其基数过低,差距仍然很大,一些地方甚至呈现越拉越大。特别是当前仍然存在的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制度实行的“双轨制”,造成“两个高工不如一个机关勤杂工,三个高工不如一个小学教师”的怪现象,正如网友们留言所说:在职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单位职工待遇上有所差别,尚能理解;但是,退休后大家都是“社会人”,如果待遇差别过大,就违背了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原则,也不利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共有1亿多退休职工,其中8000万企业职工,2000万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前者养老金平均每人每月2000元,后者平均每人4000元。两者有两倍之差。养老金“双轨制”的不公平不仅体现在结果不公平上,更重要的是资金来源不公平,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金完全由财政给付,企业职工养老金的8%则由个人支付。

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的格言“人口就是命运”或许言过其实,但人口力量确实能持久影响国家前途。一个和谐的老龄化社会会让社会关系的各方面都达到和谐,让很多社会问题消弭于无形,从而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需要政府在养老上迈出更大的改革步伐。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此次并轨方案的下发,可以说是一次公平的回归,也有利于释放社会活力。不过养老金改革关涉面广,确定并轨方案还只是第一步,能否真正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的公平,并以此推动和完善国家社保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改革方案延伸至党政机关,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财政养老”的情况不再出现。消息一出,一些公务员就盘算起自己退休后的钱会不会减少,有些人甚至产生抱怨。其实出现这样的不适应,并不是“并轨后呆不下去了”,而是他们享受高福利的时间太久了。此前,在部分地区试点的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改革,试点了多年始终停滞不前。改革之所以无功而返无果而终,正是因为机关事业单位本属体制内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连体人”,改革试点要将他们切割出来,显然谁也不愿承担被切除出来的“阵痛”。本次改革堪称“化复杂为简单”“快刀斩乱?”,一举解开了多年解不开的死结。

当然,对并轨方案的确定也应理性看待。养老保险改革,实质是13亿人养老利益的大调整,要一下子要破除这么多年双轨制的积弊并不现实,养老金的缺口也需要巨额财政的支持,非朝夕间所能完成,还需要一系列后续改革措施的制定和约束。

篇2:养老并轨与盒饭退休生活

“扎堆儿申请提前退休”是真的吗?

目前运行的养老金双轨制是指,机关事业单位不用缴养老保险,养老金由财政支付,企业则由单位和个人按照一定标准缴纳,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却低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因此,“双轨制”一直备受诟病。养老金并轨,势在必行,虽然目前改革具体方案和时间表还没有公布,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担忧,收入和养老金可能出现大幅下滑。甚至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出现了老医生、老教授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扎堆儿申请提前退休”的现象。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有些地方出现一些提前退休的案例,但扎堆提前退休有些言过其实。北京一家中学负责人事的吴老师告诉记者,有些教师办理了提前退休,但只是个别现象。

吴老师:有一部分人先提前退,但目前还不是太多吧。主要是老教师身体不好的,正好又赶上养老金改革,比如50多的,差没几年的,身体不好的。

各行各业大不同

据他介绍,按照目前的政策,教师退休后,工资水平变化不大,有的人可能还高些。高级教师可能拿到七千多。和企业职工相比,少则相差一两千元,多则三千多。一些人担心并轨后收入受影响,所以很多符合条件的就抓紧办手续了。

而记者采访山东、河南、湖南、广州等地一些学校和医院发现,扎堆提前退休的情况也并不多。湖南张家界一位主治医生有自己的想法。

主治医生:如果专业技术人才,如果有些激励政策,也不在乎将来待遇老体制多多少,新体制少多少,比如从医老专家,他完全不会担心这些。

河南的孟女士也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眼看就到退休年龄,但提前退休是否划算还要好好想想,毕竟未来到底怎么改还不知道。

孟女士:提前退俺那地方本来工资就低,再提前退工资就低的更多。三十年工龄工资都不一样,20年工龄的工资还少,都是有杠杠的。

想要提前退,那可不容易

这也是很多人心里盘算的账本。所以去年,针对一些地方出现退休潮的报道,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做了回应。

李忠: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临近退休的人员,咨询了解相关政策情况,是对自身权益关切的正常反应,并没有形成所谓退休潮。

箭在弦上的改革,确实让一些人“心里没底”,盘算怎么抢搭‘最后一班车’。不过要想提前退休,也不是那么容易。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认为,提前退休并不是想退就能退,需要符合一定条件,而未来也不太可能出现提前退休潮。

张车伟:我们国家对提前退休的规定还是比较严格的,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人才可能提前退休,否则他是领不到养老金的。

北京的吴老师则介绍,提前退休一般通过病退办理,需要达到一定的教龄和年龄才可以。

吴老师:肯定不是想前退就能退,一个是年龄,一个是因病不能正常工作了,有医院的证明。北京这边是必须由区级以上医院的证明。

未来养老金水平不会大幅下降

而随着提前退休引发的关注和争论越来越多,很多原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单位对员工的申请更严格起来。山东的程老师和河南的孟女士对此深有体会。去年春天本打算办理病退的程老师因为工龄差一年就可以拿到90%的工资,学校建议等一年,结果这一等,再办手续就办不了了。

孟女士:卡得很严现在,山东那边原来有好多我这个年龄的老师,现在请假也不好请,想退休也不好退了。

针对并轨后待遇是否会下降的担忧,张车伟认为,会有相关配套措施,未来养老金水平不会大幅下降。

篇3:养老金并轨下延迟退休改革研究

一、退休制度的历史性及现行制度评析

(一) 退休的历史性及现行规定。

唐宋文集中首次提到退休一词。韩愈曾在《复志赋序》中提起:“退休于居, 作《赋志赋》”。《宋史·韩贽传》中也有记载:“退休十五年, 谢绝人世, 读书赋诗以自娱。”退休这一说法在古代来说, 就是在朝廷辞官后闲居在家, 颐养晚年。但是在古代比较特别的一点是, “退休”仅仅适用于官吏。退休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退休年龄, 《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又说“五十而爵, 六十不学, 七十致政”, 即70岁退休。

现行退休年龄的基本规定是: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 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 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10年的可以退休;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 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0周岁, 连续工龄满10年, 或者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 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 连续工龄满10年, 由医院证明, 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该退休。

(二) 我国延迟退休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法定退休年龄相对较低。经调查, 中国2014年女性平均寿命77.37岁, 男性平均寿命72.38岁, 而制定退休年龄时, 人民的寿命远远低于当前寿命水平。所以很明显, 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是没有适应社会发展的, 是不合理的;二是存在较大的退休年龄差距。退休年龄差距首先表现在性别上, 男女退休年龄相差太多。男女干部之间退休年龄差距为5岁, 男女工人之间的退休年龄差距为10岁, 但是随着女性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 以及女性寿命上的优势, 现有的法定退休年龄已经与现实不适合。女性的退休年龄完全有理由与男性一致。其差异性表现在不同工作的人群, 他们承受的工作强度存在差异, 干部的退休年龄比工人要高5岁, 现实情况是现在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 机器代替人力已经遮盖大半壁江山, 科学技术的进步解放了生产力, 同时也解放了劳动力, 体力劳动者相对过去而言, 工作强度明显降低, 提高工人的退休年龄也是必然趋势;三是社会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大。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很大部分都要靠财政买单, 从我国总量来看, 2013年基本养老保险支出为18, 470.4亿元,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为27, 916.3亿元, 2014年基本养老保险支出为21, 754.7亿元,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为33, 002.7亿元, 由此看出, 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占比非常大, 给社会保险基金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同时随着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养老保险像财政要的钱将越来越多, 当年保费收不抵支的省份数在不断增加, 国家财政势必为此买单。如此一来, 我国财政压力将不断加大, 而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能跟上社会养老保险支付规模扩大的步伐, 未来的养老金的支付问题在目前看来势必是对中国的一大考验。

二、国内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的争议

延迟退休年龄事关政府与职工的双方利益, 政府部门期望适当程度地延迟退休年龄, 延迟社会保障福利支付, 以减轻养老基金对财政的压力, 而交纳了一定年限养老保险的职工则不希望如此, 他们甚至希望提前退休, 以较早享有社会保障福利。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引起了国内强烈反响, 同时围绕着是否应该在此时延迟退休年龄形成了赞成和反对的两大阵营。

(一) 赞成者的主要观点

一是延迟退休有助于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根据2015年1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未来,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和企业员工一样交纳社会保险, 这就意味着各级财政应当同时为其支付8%的养老保险金、12%的职业年金, 同时当前工资水平不降, 这无疑会给各级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因此只有适当延迟退休年龄, 延迟社会保障支付, 才能减轻财政压力。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专家郑秉文曾测算过, 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 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 减支160亿元, 减缓基金缺口则为200亿元, 由此可见, 延迟退休是减缓财政压力的重要手段。

二是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及增长预期寿命。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而同时我国现行退休年龄还是根据1978年《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方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方法》, 内地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0岁 (干部) 或55岁 (工人) , 女55岁 (干部) 或50岁 (工人) , 1981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仅为67.77岁, 而2016年这一数字已达到76.34岁, 在欧美国家, 相近的预期寿命下, 退休年龄基本已经达到65岁, 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延迟退休将成为必然。 (表1)

三是有助于提高公民文化教育水平。随着时代发展, 人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20世纪80年代初, 人们大多初中毕业, 以1981年为例, 若男干部18岁开始工作, 则其工作年限为42年, 养老年限为7年, 而到2016年时, 人们大多大学毕业, 若男干部25岁开始工作, 则其工作年限为35年, 养老年限为16年。据调查, 工作30年左右的劳动者最具有工作经验, 如果对这一部分员工进行强制退休, 则会使社会丧失一部分优秀的资源, 导致人才流失, 而如果延迟退休年龄, 可以让这一部分劳动者继续发挥所长, 甚至能帮助一些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更快地适应工作, 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二) 反对者的看法

一则可能增加就业压力。近年来, 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现象愈发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去年全国退休人口新增约800万, 如果延迟退休年龄, 则意味着将减少800万的就业岗位, 而与此同时, 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存在过剩的情况, 所以如果启用延迟退休政策的话, 势必会再次加剧就业的紧张形势, 导致更大一部分人失业, 甚至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

资料来源:《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与2015年统计快报

二则可能导致劳动者利益损失。延迟退休对于劳动者来说, 需要缴纳更多年限的养老保险费, 而同时, 领取退休金的年限减少。在其看来, 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却换来更少的报酬, 造成他们利益的损失, 所以劳动者在主观上并不希望延迟退休。

三、国外延迟退休制度分析

同样在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就业问题凸显的情况下, 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国家实行了延迟退休的政策, 给我国政策的研究制定提供了借鉴经验。

(一) 美国弹性退休制度。

在1983年, 美国国会就提出了渐进式退休制度, 这个制度分为三个层次。提前退休:年满62岁就可以开始领取退休金, 但只能领取到70%;正常退休:根据出生日期的不同, 美国社会保障局设定了渐进式的正常退休年龄, 比如1937年及以前出生者, 退休年龄是65岁, 1943~1954年间出生者, 退休年龄是66岁, 1960年及之后出生的人, 退休年龄是67岁, 在正常退休年龄退休者可以全额领取退休金;延迟退休:在全额领取退休金的基础上还能获得奖励性的收益。这样的自愿性渐进式制度允许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退休时间, 同时奖励性收益又极大地鼓励了其延迟退休。

(二) 法国现行退休制度。

法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使得本国养老金长期收支不平衡, 于是法国在退休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 退休改革法案于2013年12月18日国民议会通过, 2014年正式起效。法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 实际退休年龄为59.4岁, 法国法令规定工作年满40年可以领取“全额养老金”, 即退休前工资的80%, 规定从2020年起至2035年, 逐步延长领取养老金的年限, 最长至43年。如此看来, 法国其实也在变相推迟退休年龄, 减轻养老金支付压力。

(三) 韩国的退休制度。

韩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2014年6月2日曾提出:韩国男性实际退休年龄为71.1岁, 女性退休年龄为69.8岁, 与法定年龄比较起来, 韩国人要比法定退休年龄多工作10年左右。另外, 韩国65岁以上的人才有机会享受老年人福利。韩国的《朝鲜日报》中是这么阐述韩国人退休后还要工作的原因的:养老储备薄弱。从上述数据可以明显分析得出韩国现阶段实行的退休制度并不完善, 延迟退休也是必然趋势。

四、我国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改革必须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

根据腾讯网调查, 超过百万的受调查者中, 高达91%的受调查者反对延迟退休, 只有9%同意。反对者大多是大学毕业生、待业者、私营企业主、一线工人等, 而同意者则大多是公务员、大学教授、技术人员等具有高学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高质量人力资本。笔者认为, 延迟退休年龄并不会挤出年轻人 (特别是大学毕业生) 就业。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增长趋势较为显著, 增长速度惊人, 加之岗位有限, 大学生就业压力随之增大。大学生们认为, 当人们退休了, 才会有新的岗位空出, 大学生便有了机会补充其空缺, 所以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势必会延迟岗位空出的时间, 会恶化本来就业压力就很大的局面。

但是, 事实并不是这样, 2013年我国65岁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为9.7%, 2003年我国65岁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为7.5%, 1982年我国65岁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为4.9%, 相比之下, 伴随着老龄化的愈演愈烈, 我们没有了人口优势, 人口二次红利可能消失。鉴于此, 延迟退休正好可以增加劳动供给, 总体经济会随之增长, 进而拉动总需求, 从而增加劳动力需求。相反, 延迟退休必定会增加财政对社保的转移性支付力度, 间接增加青年的社保负担和税收负担。所以, 延迟退休年龄是不会挤出年轻人 (特别是大学毕业生) 就业的。

当然, 我国现阶段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改革应正视下列核心问题:一是公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智力劳动者比例较低。根据2013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编制的2013年全国受教育程度情况调查分布图, 我国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公民只占全国公民比例的6%, 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公民占全国公民比例的8%, 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公民占全国公民比例的20%, 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公民占全国公民比例的13%, 还有3%未上过学, 由此可见, 我国人力资本收益较低, 延长劳动年限的意愿不强;二是医疗水平偏低。一国的医疗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该国的人均预期寿命的长短, 医疗水平越高, 则该国人均预期寿命相应也越高, 但是我国的医疗水平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如果贸然延迟退休年龄, 只会降低国民整体福利水平。

基于上述两个假设均为成立, 但是不意味着未来10年后或者更久的将来也不符合。纵观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 国家的发展, 我国也一定可以达到上述条件。当公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 智力劳动者比例很高, 根据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模型, 受教育程度越高, 人们就愿意接受更长的劳动年限, 进而支持延迟退休年龄。同时, 医疗水平普遍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显著增长, 国家的社会保障压力日益增大, 财政压力增大, 税收负担随之增大, 为了减轻税负, 国民就会渐渐接受延迟退休年龄。

五、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改革实施建议

(一) 选择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先行试点。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大专及以上人口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说明这些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 接受延长劳动年限的意愿更强。所以可以在北上广等人力资本存量较丰富的地方率先施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改革。与此同时, 也并不是这些城市的所有行业的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都高, 盲目在所有行业实施, 风险太大, 所以建议在北上广等地区的一些技术含量高或者劳动力资源受教育程度高的行业进行试点, 例如:高校教师、程序员、公务员等。

(二) 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建议使用弹性退休制度, 也就是说根据人均预期寿命拟定一个合适的退休年龄, 公民可根据自身需要自行确定自己的退休年龄, 可以小于官方公布的退休年龄, 也可以大于官方公布的退休年龄。对于按时退休的公民发放标准养老保险金, 但是对于低于官方退休年龄退休的公民发放的养老金少于按时退休的公民, 相应的高于官方退休年龄退休的公民发放的养老金高于按时退休的公民。这样既可以鼓励公民延迟退休年龄, 减小财政压力, 还可以避免“一刀切”给公民造成的一时难以接受的局面发生。

(三) 预期实现的目标。

在上述条件和建议都落实之后, 最终我们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当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时, 官方发布的男 (干部) 的退休年龄延长至67岁, 女 (干部) 的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 男 (工人) 的退休年龄延长至62岁, 女 (工人) 的退休年龄延长至60岁。

参考文献

[1]赵志泉.后危机时代国际退休年龄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 2012.5.

[2]卢纯佶, 程琳敏.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几点思考[N].中国劳动保障报, 2015.3.17.3.

[3]刘鸿娟.退休年龄改革[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13.

[4]李慧.延迟退休不可“一刀切”[N].光明日报, 2015.3.26.15.

[5]金刚.后危机时代国际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 2010.2.

篇4:养老并轨与盒饭退休生活

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农村养老保险向城镇养老保险逐渐过渡并实现统一,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吴江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在2004年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之初,就开通了农保与城保的互转通道,为并轨之路埋下伏笔。2009年吴江开始正式大规模实施农保与城保的并轨政策。目前已经有超过12万的农村居民实现了农保与城保的并轨,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待遇。但是由于很多农村居民参保意识淡漠和城乡二元发展结构惯性的影响,吴江要在短期内实现全面并轨还将面临一定的困难。本文将从农保并轨的过程,并轨中遇到的瓶颈以及思考与建议三个方面来浅析吴江农保与城保的并轨之路。

一、吴江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养老保险并轨的发展历程

为了提高吴江农村居民的养老待遇,加快推进吴江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吴江政府一直致力于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吴江农保并轨城保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宏观指导,提出并轨的思路。2004年《吴江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及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中提出要让农保和城保相互衔接,便于人员流动。这一规定开通了农保与城保互通渠道,但是对如何互通,以及相关待遇等方面并未作出详细的规定,只是一个宏观的思路。

第二阶段:具体指导,细化并轨政策。首次具体指导并轨的政策《吴江市农村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在2006年出台。该办法对农保和城保的如何互转和接续、缴费比例、相关待遇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第三阶段:鼓励并轨,大规模实施并轨政策。在经过5年的政策研究和实际调查后,吴江在2009年开始大规模实施农保并轨城保政策,与之并行的还有土保置换城保的政策,即《吴江农村养老保险接轨城镇养老保险实施细则》。为了鼓励更多的农土保的人员加入到城保的队伍中,《细则》规定在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期间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标准继续参加城保险的并轨人员给予一定的续保补贴。在随后的四年时间里,吴江每年都针对并轨人员出台相关的政策来鼓励农保人员实现并轨。

从一个想法到具体的政策出台,再到大规模的实施,吴江农保与城保并轨在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中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问题的存在。

二、吴江农保并轨城保中遇到的瓶颈

(一)农村居民并轨意识淡漠

随着农村养老保险的引入,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参加了农保,但是与城保相比,农保的待遇很低。尽管吴江政府一再出台鼓励并轨的政策,但是仍有很多农村居民不愿加入到并轨的队伍中。这一方面是因为要实现并轨必须缴纳一定的养老保险金,农村居民收入总体偏低,很多人无法承担高额的并轨费用。另一方面是受长期以来家庭养老模式的影响。我国农村几千年来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封闭的自然经济体制使得土地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谋生手段,也成为社会继承和世代交替的重要内容。这就形成了家庭养老的养老模式。再加上我国传统的儒家孝道思想的影响,家庭养老在农村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很多农村居民受这一因素影响都不愿意以参保的方式来养老,更不要说实现并轨了。

(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惯性的影响

二元经济结构是阻碍农保并轨城保的主要因素,也是直接造成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在建国之初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国家为了积累更多的初始资本,不得不以牺牲农村发展为代价,优先发展工业。这一发展总战略使得各地纷纷建立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思路,吴江也是如此。“农村—农业”“城市—工业”的二元经济结构逐渐形成。尽管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从中央到地方也越来越重视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但是二元经济结构的惯性影响仍然存在。在这种二元经济结构惯性的作用下,农村养老保险水平远远低于城保,给并轨带来一定的困难。

影响农保与城保并轨的因素还有很多,法律法规的缺失、养老基金个人账户缺口大,社保信息化体系不健全等等。这些因素都成为并轨道路上的绊脚石,阻碍着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

三、吴江农保并轨城保的思考与建议

(一)强化农村居民的并轨意识

增强农民居民的并轨意识,让更多的农保人员纳入到城保的队伍中,不仅可以有效扩大社保的覆盖面,还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的发展。

作为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并轨政策的宣传力度。要把宣传工作落实到每个村,选择农村居民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宣传方式,例如印发一些以漫画形式为主的政策宣传图,在电视台播放一些并轨政策的宣传片,让农村居民了解并轨的好处及办理方法。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社会养老保险这一公共产品的质量,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并轨带来的益处。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通过续保补贴,并轨补贴等经济手段鼓励农保人员并轨城保。二是要不断提高城保的养老待遇,从而刺激他们实现并轨。三是要提高办理并轨手续的服务质量。

作为农村居民,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应把目光放的更长远一些。不能仅仅满足于农保的享受,有并轨条件的应当尽早实现并轨。同时要摆脱完全依靠家庭养老的旧模式、旧观念,要勇于尝试社会养老保险的新养老模式。笔者认为参保的养老方式和家庭养老的方式实质上并不冲突。子女可以承担起父母参保需要缴纳的费用,这样既保证了父母在到达退休年龄时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也减轻了自己未来的经济负担。

(二)提升农村居民并轨的经济承受力

农民手里没有钱,就不会考虑并轨的问题。只有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农民富裕了,才会考虑参保的问题,才会愿意实现农保并轨城保。那么如何提升农村居民的经济承受力,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吴江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其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全国范围也是位居前列。但在吴江农村还是有许多经济发展的潜能没有被充分挖掘。作为政府应当有敏锐的发展观将这些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把搞活经济作为支撑点,用创新思路来积极探索吴江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体制。在这一基础上,大幅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参保、并轨的经济承受力。

其次,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随着吴江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农村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农业劳作中脱离出来,进入城镇的第二、三产业中。这些年轻人虽然学历不高,但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很强。如果接收一定的培训,就可以成为城镇企业劳动力量的主力军。据调查,在吴江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是普通劳动者的1.9倍。因此,作为政府应当针对这部分人群出台相关的免费培训政策,来鼓励他们参加一定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

最后,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农村居民就业是提高他们收入水平,摆脱贫困的最佳途径。政府应当打破城乡二元化的就业格局,创造城乡劳动者的平等就业的良好环境。同时针对农村居民的特殊性,建立相应的就业援助体系,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在实现全面并轨的道路上,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例如完善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机制,加强社保经办人员的队伍建设,完善城乡统筹养老保险的信息化建设等等。并轨之路复杂而漫长,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实现了农保与城保的全面并轨,我们才能完善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障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乐居吴江”。

篇5:养老金并轨 延迟退休年龄新规

“因为企业之间本身的差距也非常大,有的企业经营非常好,有的企业很差,所以不同企业为职工交的年金不可能一样,补充的一块是不是有上限和下限?这样是不是可以控制退休收入差距?”杨震说,希望国家出台新政策,能使得社会矛盾得到缓解,不要产生新的社会矛盾甚至扩大社会矛盾。

对于养老金改革,黄细花代表说,决策部门一定要将政策尽快落地,人社部作为政策制定者,不能只从自己角度,或者从少数部门的角度考虑问题,应该更多地考虑到老百姓、弱势群体的利益。

延迟退休 建议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马凯23日作报告时说,将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改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抚养比。

昨日,苏晓云委员审议时说,目前企业员工退休工资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旦发不出退休工资,影响会很大。他说,这一问题应立足于体制内解决,尽快实施企业员工推迟退休,“现在工人男的55岁退休,女的是50岁退休。企业的干部,男的是60岁退休,女的是55岁退休。从身体状况和平均寿命来看,60多岁、70岁看起来就像50多岁的人,身体还很好。”

苏晓云建议,把企业员工的退休年龄男性提高到65岁,女性提高到60岁。“这样多收五年(养老保险),少发五年(养老金),从身体状况来讲,没有多大影响。这个办法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解决问题的办法。”

吕祖善委员说,现在提出渐进式地延迟退休,应该是一个不得不采取的办法,也是必须采取的办法。延迟退休年龄可能增加新就业的压力,要合理安排两者之间的平衡。

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建议实行弹性退休制度,“规定一个法定最早退休年龄、一个正常退休年龄和一个最迟退休年龄,让自己选择,如果选择延迟退休,退休金可以增加。如果只规定延迟退休,我相信100%的人都会反对的。”

篇6:养老并轨与盒饭退休生活

养老金并轨还需时间表路线图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的改革终于有了确切消息,“并轨”意味着公平。形成于特定时期的养老金双轨制,其中的不公平因素,一直以来饱受诟病。年复一年,社会对养老制度改革的呼唤声持续升温。现在,改革的钟声终于敲响,社会的关注度和公众的反应,足以说明改革顺应时代潮流。

养老金并轨,能否“并”出真正的公平,公众深为关切。公众期待在养老制度破除“双轨制”的同时,能够有一个并轨改革的“路线图”,让公众在改革的时间表上,看到“双轨制”曾经造成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的过程,直至完全并轨,实现养老问题的全面公平。人们还期待,以养老金“双轨制”为起点,凡是阻碍社会转型、影响社会发展活力的类似双轨制度都能响应改革。既然各种“双轨制”都是对公平的伤害,建立并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维系社会公平的最大化,让所有人能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就更加显得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梅剑飞)

社科院建议:三年内养老金并轨

中国社科院2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建议,改革退休年龄前应该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2015至2017年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制度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2018年开始延迟退休年龄。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25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说,“适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

中国社科院发布这份《全面深化改革二十论》对“延迟退休”有着专题研究。报告指出,当前,无论是从国内形势还是从国际形势来看,中国延迟退休年龄已经势在必行,但是,改革退休年龄前应该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

对于改革的时间表,这份报告建议,2015至2017年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制度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2018年开始延迟退休年龄。

报告建议,未来中国退休年龄将有两类:一是职工养老保险的养老金领取年龄,二是居民养老保险的领取年龄。

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

第一步,2017年完成制度并轨时,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

第二步,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

居民养老保险的男性退休年龄目前和职工养老保险的男性退休年龄相同,女性退休年龄(60岁)则比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养老保险(50岁或55岁)更高。

篇7:养老并轨与盒饭退休生活

关键词:退休,养老,保险,并轨

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制度安排, 很大程度上,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成功与否取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成败, 而养老保险制度既要富含效率, 同时也应兼顾公平。然而,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之间由来已久的巨大差距一直遭受到民众尖锐的抨击, 有失公平,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并轨, 也不被大多数事业单位职员所理解, 并轨进程缓慢, 公务员也被排除在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之外, 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当前, 大多数人对于“并轨”是不理解, 因而难以赞同。本文从宏观层次, 浅议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对于并轨中的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意义

1. 从国家财政来看,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 可以为国家

减轻财政负担。第6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 比2000年人口普查时上升2.93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社会逐步迈入老龄化、退休人口比例持续增长, 且国家每年为此承担的支出已超千亿, 占财政预算比例逐年升高, 较于稳定的经济增长来说, 长此以往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当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职员以及公务员收入水平较高, 完全可以负担起养老金缴纳, 对自身福利减少不大, 较之全国庞大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员群体和公务员群体, 可为国家减少一笔相当可观的社会保障支出。与此同时,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 为保证养老制度持续有效, 提高退休年龄已是必然举措, 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有利于这一政策缓步实施, 减轻政治压力。

2. 从统筹管理来看,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职工养老保险

制度并轨, 有利于全国统筹管理, 规模扩大以降低管理成本和缓解缺口。尽管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建设已卓有成效, 但距离全面彻底的实现全国统筹, 以及解决实际中出现的各种可能问题, 还有一段时间, 事业单位职员和公务员群体的加入为平衡地区间的基本养老金账户提供助力, 已退休的事业单位职员和公务员并不在改革范围之内, 而在职事业单位职员和公务员的加入、依法缴纳养老保险, 可在改革初期提高抚养比, 提供大量的养老金积累, 解决改革初期大量“老人”空账运行问题, 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打下坚实基础, 有利于制度的可持续。

3. 从社会问题来看,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 事业单位

职员和公务员同企业职工一样依法缴纳养老保险金, 体现义务公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 缩小不同退休人员巨大的待遇差别, 体现收入公平,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尤其是公务员和企业职工退休后待遇的巨大差距, 容易引起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矛盾, 近几年, 国家逐年提高企业职工退休金待遇, 但仍与公务员群体天差地远, 更因此而遭受民众尖锐抨击, 并轨后, 待遇差别将缩小, 缓解矛盾。

4. 从人才资源来看,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职工养老保险

制度并轨后, 两者间的转移接续阻碍大为减小, 养老待遇差别缩小, 有利于人才的流动。按照产权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并轨后的好处之一就是降低人才资源的“交易成本”, 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向。因此, 当前的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 由于不包含公务员群体, 那么, 即便是在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 也将造成人才的固化, 难以流动。

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难点

1.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对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职工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就是削减自身福利, 这也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因而在改革上必然存在自上而下的阻力。

2. 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 并不应仅仅是向企业养老保险模

式对接, 而是应与公务员群体、企业职工养老机制三种类型改革形成联动、对接。改革与并轨, 并不只是制度革新问题, 同时也是社会问题, 处理不好, 不但不能解决问题, 还容易引起更大的矛盾。当前人社部对于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就引起了职员与公务员之间的矛盾, 也造成了民众对于政府满意度的下降。

3.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以及其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

轨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现在才处于初期阶段, 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改革与并轨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 也是从一部分先改革先动手做起, 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 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 导致公平的缺失, 改革和并轨中遇到的阻力, 也可能导致新旧政策的连续和过渡中产生新的问题。

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对策

1.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 首先在

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就要做到一体联动, 不可分割改革。否则, 可能造成事业单位职员与公务员之间的矛盾, 引起较之现行双轨制更为剧烈的矛盾。所以,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向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变时, 应当是一体联动的, 这是一个总的大前提, 也是必要的条件。

2. 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逐步向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要像企业职工一样承担缴费义务, 同样实行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一样的统账结合财务机制, 退休金也分解成基本养老保险金与职业年金, 采用双层结构代替单一层次, 分别对应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和企业年金。适当降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 使之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接近, 逐步实现大范围的全国统筹, 辅之以职业年金, 力争做到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和公务员退休待遇不降低, 在公平的同时, 也兼顾效率。在可行性上, 以2012年深圳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新进人员的养老制度改革方案为例, 深圳市人社局局长王敏表示, 经测算, 在几个参数基本确定的情况下, 改革后的事业单位职员养老金和现行的退休待遇大致相当。与此同时, 还应放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与工资增长挂钩的机制, 代之以与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办法一样的机制, 减少两者差距, 促进制度并轨。

3. 健全完善《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 在事业单位改革养老

保险的基础上纳入公务员群体, 逐步推出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方案, 依法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2008年3月, 国务院发布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决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之后人社部于2009年1月公布《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但近年来改革进程缓慢, 甚至停滞不前。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专家看来, “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 并不该仅仅是向企业养老保险模式对接, 而是应与公务员群体、企业职工养老机制三种类型改革形成联动、对接。在对事业单位实行改革的同时, 《社会保险法》等对公务员体系的养老保险改革语焉不详, 这正是山西等5个试点省市多年来难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 我国至今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有关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条文, 因此, 健全完善《社会保险法》, 将公务员群体纳入进来, 以法律为依托, 严抓落实, 必然能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4. 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中, 还应贯彻“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

法、中人选择过渡办法”的原则, 也就是说, 老一代人无论是在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在企业, 都不能待遇差距过大, 而应当根据贡献、职级别与工龄等享受相应的待遇, 新参加工作者无论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员还是企业职工, 都应当按照同等的标准参加保险, 并享受平等的待遇, 而中人则可以凭其自愿选择, 如此以尽可能减小改革的阻力, 促进制度融合, 最终实现制度并轨。

参考文献

[1]赵艳秋.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及并轨研究[D].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篇8:养老并轨与盒饭退休生活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社保中人;双轨制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起始于计划经济时期,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职工实行的是基本相同的退休制度。随后,伴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进入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为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秉承着改革循序渐进的原则,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率先进入社会化的改革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大的改革,仍旧停留在单位管理的阶段。由此形成了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双轨制”格局。

这个格局形成的本身是有其历史发展的客观原因。但是,这个格局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利于社会公平以及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客观环境来说,国有企业也由原来的统收统支逐渐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这一背景下,如果依旧延续双轨制的养老保险体制,势必会背离制度设计的初衷,对社会效率造成巨大损害。因此,我国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2008年3月1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但是这项试点工作在实践中并未取得应有的预期,改革受到很大阻力。那么改革中的阻力源自哪里,改革如何顺利推进,这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从2008年的试点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我国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文件。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这项决定对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的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立的一项重大突破。《决定》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待遇水平与缴费相关联,建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等。

《决定》颁布前,旧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的基本退休费;二是属地化的生活补贴,即替代绩效工资的部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用由财政或单位承担,单位不堪重负、效率低下,特别是一些基层事业单位甚至已经无法足额支付,只能靠贷款“恶性循环”。并且,根据退休费是按“最终工资”的一定比例分档计算的,难以充分体现工作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贡献,对在职职工很难起到激励作用。

从2008年的试点工作展开到2015年的《决定》颁布历经了近8年的时间,从时间上也可以看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推进并不是十分顺利的。总结过去改革的经验,主要有几个方面的难题:公职人员传统观念和内部结构问题;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法律滞后;改革方法存在难题等。

具体来说,在公职人员内部普遍而广泛地存在“铁饭碗”和“吃公粮”的传统观念,他们作为既得利益团体势必会阻碍制度改革的运行。同时,国家行政人员既是改革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是改革的对象,这样的双重身份也使得他们很难彻底执行相关的方针政策。另外,在机关事业单位内部也存在“老人”“中人”和“新人”的不同群体,针对不同群体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而不能笼统改革,损失任何一个群体的利益。

此次新颁布的《决定》也明确了这三种不同群体的缴费方法,对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的稳定起到关键作用,也进一步推进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并轨。《决定》指出:改革前与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改革前已退休人员即“老人”应当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改革后参加工作人员即“新人”应当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人员即“中人”应当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其次,个人账户常年空账运行形成庞大的隐形债务问题,尤其对于是改革前不缴养老保险费的公职人员,他们的个人账户如何做实和计算也将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另外,我国东西部、城镇农村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突出矛盾,如何建立健全养老保险金发放的筹资机制以及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也是养老保险统一的又一项难题。

为降低改革成本、提高改革成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应当放眼全球,认真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作为目前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最成功之一的新加坡,它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也同样经历了从独立到统一的过程。新加坡刚建国时,公务员养老也是政府财政包办,个人不需要缴费。随着新加坡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自1972年开始,新入职的公务员也需要交纳养老保险并加入公积金制度。年龄不一样的职员所需要交纳的公积金费率也不同。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是集养老、医疗、投资、住房、教育等于一身的多功能社会保险制度,这种制度安排本身就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1]

养老金缴费比率远低于总缴费率,且公积金达到一定比例和缴费年限可以由职工进行规定项目的投资以保值增值。这对于我国个人账户养老基金以及企业年金有效投资模式的选择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实现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也是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强大动力。

对于现阶段我国所处的环境,顺利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以及实现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目标需要做到五个同步。[2]五个同步具体所指如下:

“五个同步”是:其一、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避免单独对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引起不平衡。其二、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在优化保障体系结构 的同时保持待遇水平总体不降低。其三、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在增加工资的同时实行个人缴费。其四、待遇确定机制与调整机制同步完善,退休待遇计发办法突出体现多缴多得,今后待遇调整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工资增长等因素,并与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统筹安排,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其五、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防止地区之间出现先改与后改的矛盾。这五个同步的协调作用才能实现改革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柏林.外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6):44

篇9:城乡养老并轨开行

2月7日,春节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下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下称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称城乡居保)。消息一出,引来热议。

“这个蛋糕本来并不诱人,只是很多人误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强调,决定中所指的“城镇居民”,并非居住在城镇的全部居民,而只是“城镇未就业群体”。

目前,中国公共养老体制至少四轨并行,按照参保对象分为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城镇企业职工、城镇未就业群体以及农民,此次并轨的是后两者。

新农保建立于2009年,替代了之前的“老农保”,针对农民设立,而2011年试点的城居保,针对城市18-60岁处于工作年龄但没有工作的居民。

“由于新农保和城居保两种制度极为类似,又是先后设立,而且城居保的参保人数较少,两种制度的合并和统一其实并不存在操作难度。”唐钧说道。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中国经贸聚焦》表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只是养老金并轨的第一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具有最强的缴费能力,却至今仍未加入社保,这既不利于社保公平,也不利于社保可持续发展。”

唐钧表示,中国公共养老体制远不止四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工、农民、城镇未就业群体、军人和农民工的养老体制各不相同,现在将农民和城镇未就业群体合并了,“虽然意义不太大,但也是一个进步。”

二者统一操作不难

虽然国务院刚刚做出“全国统一”的决定,但事实上,有些省份在2011年城居保起步之初直接就将两种制度合二为一。

据国家统计署2012年发表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透露,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有683个县将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实施了城乡居保,另有新农保参保人2.11亿人,城居保参保人625万人。

一年前,人社部的“统计公报”就已经将两种制度数据合并统计:2012年末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面开展国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年末城乡居保参保人数4.84亿人。

这两项制度的参保人群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没有长期稳定的工作,更没有固定单位。在保险制度的设计上,这两项制度也非常相像,比如都设立了个人账户,个人向账户里缴费,缴费公式也类似,其中新农保每人每年缴费从100-500元不等,共有5档选择,城居保每人每年从100-1000元有10档选择。两种制度养老金发放公式也类似,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而且都是到60岁开始每人每月固定开始领取养老金。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1月24日表示,全国已有15个省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分别是: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山东、天津、北京、重庆、湖北、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宁夏和甘肃。在国务院做出“全国统一”的决定后,不少省份迅速出台本省实施细则。

待遇不足低保一半

对于将近5亿的参保人而言,他们更关心养老金标准是否上调。

山西市场一袋25公斤的普通面粉售价都在80元以上,而当地一位农民的月养老金仅65元,还不足以买一袋面粉。每个月的养老金对他们来说,只能是聊胜于无。

2013年底,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透露,当前中国城乡居民养老金月人均81元。民政部数据显示,2013年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保障标准为373元,月人均补助252元,总计月人均可拿到625元。农村低保年人均保障标准为2434元,月人均补助111元,合计月人均可得到313元。

与此相比,养老金还不及城市低保金的1/7,是农村低保金的1/3,甚至很多地区的农村养老金仍维持在每月55元的领取水平上。

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发放标准由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39(即全国平均寿命71.6减60后乘以12个月)计算得出,个人账户包括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和其他来源的缴费资助,账户储存额每年参考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而基础养老金则由政府全额支付,国家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

本刊记者查阅各省新出台的城乡居保实施细则,发现多数省份的基础养老金虽然较国家标准有所上调,但增加部分由当地财政承担,因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上升幅度仍然有限,维持在100元以下。如内蒙和甘肃为每人每月60元,广东和山西为65元,福建和宁夏为70元,重庆则为80元,浙江为100元。也有部分省市仍维持国家标准的每人每月55元,如湖北。

尽管各市可根据本省最低标准上酌情增加,但相对来说依然非常低。而基础养老金超过100元的省份寥寥可数,其中最高的是上海,今年1月1日起上调为每人每月540元,涉及46万城乡居保参保人。

在2009年新农保启动之前,国务院确定中央财政对农民基础养老金补助标准为55元,依据是2008年农村低保人均每月补助50.4元。2011年试点的城居保,基础养老金也是55元。现在国家对农村低保人均补助已经翻倍,而基础养老金标准一直未变。

到目前为止,关于城居保和新农保合并的细则尚未出台,合并后养老金会否提高还是个悬念。唐钧提出,希望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能够增加,“因为从2009年到现在,物价上涨不少。”他表示,政府财政收入不是问题。中国财政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GDP增速,更远高于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012年中国社会保障与就业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10%,远低于欧美、日本等国30%的比重,占GDP的比重仅为2.43%。

打破城乡二元路径仍待探索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只是养老金并轨的第一步,因为这两类人群养老金给付水平不高,这一步操作相对简单。”董登新表示,社会保险全国统筹、养老金并轨是一个“三部曲”。

在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下,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具有最强的缴费能力,却至今仍未加入社保,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财政承担,养老金平均替代率高达80%以上。而企业职工不但需要缴纳养老金,且养老金平均替代率不足50%,这种不同的制度安排不仅有损公平与效率,也无法适应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人口流动、身份变换的现实需要。

因此,实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并轨,意义尤为重大。董登新认为,“这第二步改革只要政府带头,操作也无难度。这两大群体合并,是有公平的制度基础的。政府是改革的决策者,它应该有推動力,否则改革无法进行下去,更何况,他们不吃亏。”

“养老金并轨难度最大的是第三步: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因为这两类人群收入差别太大,并轨操作比较困难。”董登新说道。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社会蓝皮书》中显示,2012年城镇职工人均养老金2.09万元,新农保为859.15元,两者养老金水平相差24倍之多。长期潜伏在城乡之间的鸿沟日益显现。

过去,农民对养老问题远没有收入问题敏感,主要是因为手里有土地,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部分农民逐步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涌入城市,却无法在城市享受到公平的社保。

唐钧认为,将新农保设计的低成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展到“城镇居民”,并将两种身份的养老制度合二而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来解决“新移民”未来的养老问题。

上一篇:斗殴及群体事件的应急预案下一篇:如图在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