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治疗

2024-05-01

血红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治疗(共18篇)

篇1:血红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治疗

1、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饮水少,大量出汗等。

2、生理性增多:如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高原居民等。

3、病理性增多: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篇2:血红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治疗

2.平日早晚必须喝水,低盐低脂饮食

3.多吃蔬菜水果,查一查血脂、血糖、心电图等项目,看看有没有异常。

篇3:血红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治疗

关键词:升压器,故障,分析,堵塞

宁夏石化公司一化肥尿素装置蒸发系统的作用,是将来自低压循环系统的尿液进一步提纯,使尿液浓度达到99.7%以上、温度达到138 ℃左右,具备造粒条件,同时,将尿液蒸发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蒸汽冷凝和回收,避免NH3、CO2等少量未反应物对环境造成影响,进一步降低物料消耗。主要设备有一、二段蒸发加热器(401C、402C)、一、二段蒸发分离器(401CF、402CF)、熔融尿液泵(401J/JA)、一段蒸发冷凝器(702C)、二段蒸发冷凝器(703C)、二段蒸发后冷凝器(703LC)、最终冷凝器(705C)以及4个真空喷射器701L、702L、703LL1和703LL2,其中,702L又叫蒸发升压器,它具有提高出二段蒸发分离器二次蒸汽冷凝温度的作用。在设计上,它可以将该二次蒸汽的冷凝温度从29 ℃提高到42 ℃,为二段真空度的稳定创造条件。上述设备出现故障后,将给蒸发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明显影响,表现在尿液品质偏离蒸发造粒的要求。

1问题的提出

2008年8月份,宁夏石化公司一化肥尿素装置经历年度检修后,半成品尿素中水含量偏高,由检修前的0.2%左右上升到0.25%左右,甚至接近或超过控制指标的上限0.4%。见表1。2009年到2010年,半成品尿素中的水含量总体上呈上涨趋势,且解吸水解系统的负荷也明显上涨。2010年2月份,在装置100%的负荷下,解吸水解系统的负荷由以往的42 m3/h上涨到45 m3/h以上,超出了操作范围的上限45 m3/h。

由于半成品尿素中的水含量对成品尿素的粒度影响很大,因此,尽快分析问题所在,并采取应对措施消除成为摆在相关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2原因分析

2.1熔融尿液泵进口阀内漏

熔融尿液泵输送的尿液浓度在99.7%,其结晶温度约132.2 ℃。为了防止机泵在切换过程中尿液结晶堵塞设备影响正常操作,备用尿液泵通常用0.4 MPa的低压蒸汽预热。正常情况下,熔融尿液泵进口尿液的压力为0.095 MPa,出口压力在1.5 MPa。如果备用尿液泵的入口阀内漏,低压蒸汽(水)将进入运行泵的尿液中,造成成品尿素水含量偏高。考虑到以往曾经出现过类似情况,岗位人员将尿液泵进行了切换,但半成品尿素中的水含量变化不明显;停止备用泵蒸汽预热,半成品尿素中的水含量依然没有变化,这说明,熔融尿液泵进口阀不存在内漏。

2.2尿液泵进口夹套内漏

尿液泵进口尿液的压力在0.003 4~0.095 MPa之间,而尿液泵进口管线伴热夹套的蒸汽压力在0.28 MPa,如果尿液泵进口管线伴热夹套内漏,水蒸气很容易进入尿液中,引起尿液品质下降。2008年到2010年,相关人员多次怀疑该管线泄漏,多次切除蒸汽伴热夹套,从每次夹套蒸汽切除的效果看,半成品尿素中水含量变化不明显,尤其是装置停车后,在二段蒸发器压力高于夹套压力(夹套蒸汽切除)时,没有发现夹套内明显有工艺介质成分,从而排除了尿液泵进口夹套内漏的可能性。

2.3二段蒸发升压器喉管被尿素结晶堵塞

二段蒸发升压器喉管堵塞后,二段蒸发分离器402CF内产生的二次蒸汽进入升压器的阻力增加,会影响二次蒸汽的正常流通,造成二段真空度下降,成品水含量上涨,这是影响成品尿素水含量的常见因素。2008年到2010年,岗位人员大幅度增加了喉管冲洗的频率、延长了喉管冲洗的时间,从每次冲洗的效果看,喉管冲洗后,成品尿素中的水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总体上看,成品水含量仍然偏高;是不是喉管冲洗不彻底呢?尿素一部利用停车机会对冲洗后的喉管进行拆卸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尿素结晶物残留,这说明,二段蒸发升压器喉管被尿素结晶堵塞引起成品尿素水含量偏高的可能性可以排除。

2.4造粒喷头预热蒸汽切断阀内漏

为了保证造粒喷头切换后,造粒喷头的温度高于尿液的结晶温度,防止尿液结晶堵塞喷头,在尿液进造粒喷头的接管上设有0.9 MPa中压吹扫蒸汽。如果该蒸汽的切断阀内漏,在正常造粒过程中,蒸汽进入尿液,势必会对成品尿素中的水含量造成影响。为了确认该情况,岗位人员关闭吹扫蒸汽管线上的两道切断阀,打开两道切断阀之间的导淋阀,确认导淋阀无水蒸气流出,但成品尿素水含量仍然无明显变化,该影响因素得以排除。

2.5蒸发喷射器前滤网堵塞

蒸发系统有4个真空喷射器,其中,只有两个喷射器703LL1和703LL2进口有滤网,如果该滤网被机械杂质堵塞,将降低喷射蒸汽流通量,影响喷射器的抽吸效果,表现在二段真空下降和成品水含量上升。利用停车机会,相关人员对喷射器的滤网进行拆卸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异常。

2.6蒸发喷射器动力蒸汽压力偏低

喷射蒸汽的动力蒸汽设计为0.4 MPa低压蒸汽,该蒸汽压力偏低,将会影响喷射器的抽吸效果,岗位人员将二段蒸发喷射器703LL1/LL2的动力蒸汽改为0.9 MPa中压蒸汽,成品水含量依然没有明显变化,基本上可以排除动力蒸汽不足对成品尿素水含量的影响。

2.7二段蒸发温度指示偏高

二段蒸发温度指示偏高,将造成成品尿素中水含量偏高、Bi含量下降,如果温度过低,将会在二段蒸发下液管视镜处发现明显的尿素结晶。岗位人员将二段温度缓慢调整到133 ℃,发现二段蒸发视镜处的尿素结晶明显增多,这同以往的情况相同,同时,在相同的操作温度下,成品尿素中的Bi含量无明显异常,另外,岗位人员又联系仪表人员用标准温度计对二段温度的可靠性进行确认,确认二段温度的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排除了二段温度偏高对成品尿素水含量的影响。

2.8二段蒸发真空指示偏高

二段真空表指示的可靠性指导着相关人员对问题的查找和判断。二段真空的设计值是0.003 4 MPa,银川当地的大气压是893 kPa。正常情况下,二段真空的操作范围只要在-83~-89 kPa之间,成品中的水含量就能控制在0.25%以下。由于二段真空表容易被尿液结晶堵塞,仪表人员在真空表处引入少量冲洗水,引起真空度显示值同比下降2~3 kPa,但不会对成品水含量带来明显影响。2008年到2010年,为了确认真空表的可靠性,仪表人员更换了现场一次表和仪表变送器、停用了真空表冲洗水,没有发现二段真空偏离正常的操作范围。

2.9二段蒸发加热器内漏

二段蒸发加热器402C壳侧是0.9 MPa的中压蒸汽,管程是待加热的尿液,壳侧介质压力比管程介质压力约高1.0 MPa,如果该换热器内漏,蒸汽将进入尿液,成品尿素中的水含量必然上涨。2009年,相关人员利用停车机会,排空二段蒸发加热器壳侧的加热蒸汽,适当提高管程工艺介质的压力,没有发现管程的工艺介质进入设备壳侧;随后,又利用设备小修的机会,对二段蒸发加热器拆开后单独进水试漏,仍然没有发现该设备有泄漏迹象。

2.10一、二段蒸发冷凝器换热效果差

以往曾经发生过由于岗位人员操作不当,造成一、二段蒸发器尿液进入一、二段蒸发冷凝器中,尿液结晶堵塞管道,引起一、二段蒸发冷凝器换热效果下降,二段真空度下降,成品水含量上升。为了消除对该影响因素的怀疑,岗位人员对一、二段蒸发冷凝器进行了热煮:排尽一、二段蒸发冷凝器702C/703C内的冷却水,稍开一、二段蒸发器冲洗水,全开一、二段加热蒸汽阀和升压器蒸汽阀,关闭一、二段蒸发器下液阀,使一、二段蒸发冷凝器温度缓慢上涨到140 ℃,稳定30~40 min。热煮后,二段真空度和成品的水含量没有明显变化。2009年,相关人员又利用设备检修的机会对一、二段蒸发冷凝器的列管(冷却水侧)进行了清理和确认,没有发现影响换热效果的明显结垢。并且,在设备检修前后,成品尿素中的水含量依然没有变化。

2.11二段蒸发分离器及其相连设备外漏

如果二段蒸发分离器及其相连设备外漏,首先表现在二段真空下降。实际上,二段真空一直在正常操作范围,因此,二段蒸发分离器及其相连设备外漏的可能性较小。尽管如此,2009年到2010年,相关人员利用设备检修机会,对二段蒸发分离器及其相连设备进行水压试漏,除在二段蒸发升压器蒸汽接管处发现法兰少量泄漏外,其余部位均没有发现明显问题。

2.12蒸发喷射器故障

影响一、二段真空的喷射器有4个:一段蒸发喷射器701L、升压器702L、二段蒸发喷射器703LL1和二段蒸发后喷射器703LL2。701L、703LL1和703LL2结构简单,外观尺寸较小,拆卸方便,已经进行了多次拆卸和检查,均没有发现明显问题;702L外观尺寸较大、同时位置远离地面,拆卸比较困难,一直没有对它拆检。2010年年初,岗位人员发现解吸水解系统的负荷偏高,在前系统负荷达到100%时,解吸水解系统的负荷达到45 m3/h以上(设计值38.6 m3/h)。岗位人员希望关小二段蒸发升压器蒸汽阀,以便在不明显影响二段真空度的同时,降低解吸水解系统负荷。结果发现该蒸汽阀在某一个阀位(开度在2~3扣,总开度有10扣)时,成品水含量会明显下降。而此阀在以往一直处于全开位置,因为该喷射器喷射口的流通面积只有28 cm2,而蒸汽总管的流通面积有80 cm2。根据以往的操作经验,蒸汽切断阀的开度对蒸发系统真空度及喷射蒸汽流通量无明显影响。通过这次操作并结合其他影响因素的排查,相关人员判断,蒸发升压器异常是成品水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2010年年底,利用装置停车检修的机会,对702L进行了拆检,发现702L底部焊缝开裂约75%,开口处最宽达4 mm(见图1),这样,喷射蒸汽进入702L后,从开裂处进入二段蒸发分离器喉管,再进入冷凝系统,造成解吸水解系统负荷偏高;同时,喉管处水蒸气的分压增加,给二段蒸发分离器水的分离带来不利影响。

3处理和防范

问题查清后,处理也就很容易了:将升压器开裂处进行打磨补焊,回装后,成品尿素水含量恢复至0.2%~0.25%之间。

篇4:血红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治疗

关键词:行政管理支出;行政成本;官僚;官僚理论;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7—0074—02

一、我国行政成本的现状

多年来,行政成本问题一直都是西方公共行政学和公共经济学重要的研究课题。改革开放至今30年的时间里,我国行政成本呈现急剧扩张的趋势,已经成为政府管理和公共财政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引起政府领导人、专家学者和民众的高度关注。有学者指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而且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还在大跨度上升,平均每年增长23%。[1]还有学者指出:从1986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由20.5元到498元,增长23倍;而同期人均GDP增长14.6倍,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12.3倍和12.7倍。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86年的10%到2005年的19.2%,20年间增长将近一倍,超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5.6%的标准。[2]

二、我国行政成本偏高的原因——基于官僚理论的分析

造成我国行政成本扩张的原因是复杂且多维的,从官僚理论分析,有以下原因:

第一,官僚垄断。尼斯坎南认为,官僚机构和政治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边垄断”,分别代表公共产品的供求双方。[3]官僚作为“卖方”垄断者,是具体组织提供公共产品的唯一单位。官僚机构为了预算资金而向政治家承诺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造成的预期结果,因此,政治家决定了官僚的预算。在政治家与官僚的博弈中,最终结果取决于权力的分配和两方在交易中的影响。虽然政治家拥有立法权和法律赋予的其他权力,但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官僚提供的有关信息。因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官僚在提出预算请求时,政治家往往没有充分的信息对官僚的预算请求提出异议。因此,官僚机构总是可以获得最大拨款。

我国政府行为具有明显垄断性质,资助方的人大对政府机构的行政过程缺少必要的信息和知识,而且因为没有可供比较的现实基础,所以人大对垄断性政府机构进行审查通常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种高度垄断的行为,使得政府在与人大的博弈过程中占据明显的优势,政府的预算总是能够达到最大的满足,这就势必造成了我国行政成本偏高的现状。

第二,官员利益最大化。西方公共选择学派和新制度学派就指出政府行政成本扩张的一个原因就是政府官员也是普通人、“经济人”和个人利益的追逐者,他们具有自发的扩张行政成本的内在欲望。“政府机构和人员的行为出发点和目标既不是公共利益,也不是政治家确定的政治目标,而是官僚和官僚机构自身的利益,其对自己活动的考虑是以经济的自我效用来衡量的。”[8]这是尼斯坎南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中的假设。并且尼斯坎南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可以通过方程式表示为:

B=aQ-bQ2, 0≤Q<a/2b(1)

C=cQ+dQ2, 0≤Q(2)

B≥C(3)

式中,B、C分别代表在预算期间,官僚机构所能获得的潜在总预算和最低总成本。其中Q代表官僚机构产出水平,a、b、c、d均是常数。(1)、(2)和(3)就构成了官僚机构的完整模型。

后来Jean-Luc Migue和Gerard Belanger在该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官僚会把预算节余作为自由支配的预算纳入自己的效用函数,也就是说官僚会将预算和支出之间的差额用于自己的消费。尼斯坎南认同了这样的假设,同时他又指出,官僚力图使其任意决定的预算最大化,这个任意决定的预算就是总预算与政治家的预期产出的最低成本之间的差额。官僚希望最大化其预算规模,就是因为那能提供给他足够的资源以满足自己的最大化效用。因为官僚们不能把任意决定的预算主张为个人收入,他们一般就把这个差额以服务于其利益的其他方式给予花费。这种任意决定的预算的某些部分用来服务于官僚机构,如用来增加新的员工、享受公家报销的各种活动、布置奢侈的办公室,或者增加员工的工资和津贴。这种思想通过单个官僚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如下:

U=Yx1PZ1(4)

式中,Y是官僚从其职位中得到的现值收入,P是其职位的非货币化的一种额外补贴,x和Z为参数。

报酬结构的确定函数为:

Y=Qx2(B-C)Z2(5)

P=Qx3(B-C)Z3(6)

在这两个式中,Q是官僚机构的产出,(B-C)就是官僚机构的“任意决定的预算”。

把式(5)和(6)代入(4)并进行简化,可以得出:

U=Qx(B-C)Z(7)

可见官僚的效用取决于官僚机构的产出和任意决定的预算。所以,官僚会力争最大的预算去生产尽可能多的产量,并且,会在最大的预算与最大余额上谋求平衡,尽量多的争取预算,以便能够获得尽量多的任意决定预算,从而满足自己的最大效用函数。

我国行政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行政管理支出,如果把政府部门看作是生产公共物品的公共部门,行政管理支出便是生产公共产品的成本。结合我国情况,有的学者提出作为“人民公仆”的政府人员应该属于“公共人”的范畴,但“公共人”的定位又需要严格的制度基础,所以这一条件在我国并不完全具备。在我国的公务人员队伍中是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经济人”的,他们利用任意决定的预算建造豪华的办公大楼、布置奢侈的办公室、购置豪华公务车和公费旅游等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推动本部门行政管理支出不断扩张进而造成政府行政成本偏高的主要力量。

第三,官僚组织扩张。不管是否真正存在服务的需要,官僚组织都有一种内在的扩张倾向。西方学者认为官僚组织寻求扩张的原因包括:(1)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也更容易保留它的最有才能的现有人员;(2)官僚组织的扩张通常都会增加其领导者的权力、收入和名望,因此,他们鼓励官僚组织扩张;(3)扩大官僚组织规模可以提高组织绩效,扩大官僚组织生存的机会。[4]由于官僚组织的行为缺乏内在的补偿机制,从而使官员无力根据边际成本来衡量未来的边际收益,而且大多数官员面对的激励结构是鼓励他们增加支出而不是减少支出。戴维·毕瑟姆也认为,对于高层的官僚而言,增进他们实质性利益的唯一途径,是组织的扩张,而不是组织的效率。[5]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大,一方面原来承担的职能难以完全退出,另一方面又新增加了许多新的职能。相对应的,在政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就是旧的机构没有撤销,新的机构又不断增设,政府人员也随之不断增加。在这些情况下,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肯定会进一步增大。

三、控制我国行政成本的对策

第一,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政府行政垄断。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总体上是一种垄断性行为,在总体意义上,虽然无法改变这种垄断性质,但可以在局部领域打破垄断状态,为政府行为引入竞争机制。在可以引入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领域,让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一起竞争;在不可能引入私人部门的领域,划分小公共任务执行单元,有多个小单元部门进行竞争。[6]设置多个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与政府展开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政府的行政垄断。

第二,建设透明政府。“整个预算过程就是集中有限的能力创造最大化的效果,以减少无知对预算的影响。”[9]现代政府往往需要执行多个政策,它们的性质极其复杂。政府机构运作的复杂性,导致了预算部门获取信息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机构信息公开的程度影响了其获得预算的结果。建设透明政府,在制度上要求政府机构公开有效信息,降低预算部门获取信息的难度。

第三,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在行政成本产生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来控制行政成本。需要建立一整套合理完整的法律,对预算管理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使预算做到有法可依。在行政支出方面,除人大、审计、监察和纪检等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外,还应提高公众的监督地位。通过多方立体的监督,有效遏制官员为了本部门或个人自身利益而最大化其预算规模的状况。

第四,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在预算方面,要把以往的部门预算改为项目预算,预算的着眼点也不再是按部门、按人数和按人均等分配资源,而应该按项目、按某项产品和服务需要谁完成、需要多少成本等分配资源。成立预算论证委员会,对年度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成立预算追加听证委员会,对数额较大或涉及面较广的预算追加实行听证制度。

第五,进行行政绩效评估。对政府机构管理过程中投入和产出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柏金森定律”有一结论认为,官员会为了自己的部门利益,为了在新的财政年度争取更多的预算,因此一定要在旧年过完之前,将剩余的资金全部花光。[7]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与行政成本相关的行政绩效评估,“柏金森定律”的这一结论才会在政府部门中普遍存在。要改变现行主要以政治指标考核评价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工作绩效的做法,把行政成本作为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科学设定行政成本的控制目标,以行政成本与行政效果的比例大小和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为基本标准,考察政府和行政人员所承担职能的实现程度。

参考文献:

[1]刘声,潘圆.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年均疯长23%.任玉岭委员:降低行政成本限制政府机关异地开会[N].中国青年报,2006-03-06.

[2]唐铁汉.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4).

[3]威廉姆·A·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4]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戴维·毕瑟姆.官僚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6]刘玉兰.降低行政成本:西方国家的改革和启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3).

[7]国光.官僚机构为何自我膨胀[J].领导文翠,2007,(2).

[8][美]威廉姆·A·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文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9.

[9][美]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中文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65.

篇5:血红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饮水少,大量出汗等。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生理性增多:

如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高原居民等。

3、病理性增多:

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不必太过于担心,可在身体状态较正常的情况下(无明显失水,避免出汗等)再查一下血常规,核实检验结果。

4.疾病

篇6:当兵血红细胞偏高的原因

(1)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

(2)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子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

(3)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胎癌等也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导致上述的结果。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血液疾病。

篇7:球蛋白偏高的原因

偏高原因

1、α1球蛋白:α1球蛋白的测定对判断肝炎患者的严重和预后有参考价值。当肝脏发生炎症时,α1球蛋白就会偏高。α1球蛋白的偏高表明病情较轻,如果减少,说明病情偏重。

2、2球蛋白:α2球蛋白主要反映肝炎病变的严重程度。在病毒性肝炎初期,α2球蛋白的值没有什么变化。当是肝癌时,α2球蛋白就会偏高。这是因为a2含脂蛋白,胆汁郁积时,特别是慢性病例,血脂增加时,a2球蛋白偏高的情况就会出现。推荐阅读:转氨酶高的原因

3、β球蛋白:β球蛋白偏高的情况多出现于胆汁郁积性肝病变。

4、γ球蛋白:γ球蛋白在所有的肝胆疾病时都偏高,偏高的程度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当是病毒性肝炎时,γ球蛋白会中度增高;重型肝炎时,γ球蛋白可明显升高;慢性肝炎时,γ球蛋白的平均值随病型而异;肝硬化r球蛋白普遍偏高,尤其在晚期或进行性失代偿肝硬化,γ蛋白偏高严重。

偏高危害

球蛋白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细胞外生成,它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系。球蛋白正常值为20-30 g/L,球蛋白偏高通常是因为机体受到外来病毒的侵染,免疫系统就会来对抗外来病毒,从而导致球蛋白出现增高这种症状。

当人体肝脏发生病变,肝细胞有炎症时就会导致球蛋白的偏高。对于患有肝炎或是肝癌的患者,如果球蛋白出现偏高就表明肝脏病情进一步恶化,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时,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增高;对于乙肝患者出现球蛋白检测值超出35.0,则说明肝脏有损伤。如果病程越长,病情越重,病变活动越频繁,球蛋白的值就越高。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很容易就会有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变成肝癌。

篇8:血红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治疗

关键词: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

1. 引言

近年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 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也更加密切。2008年, 我国取得了全年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新纪录, 外贸依存度达到58.19%。应当如何看待这一偏高的外贸依存度, 其原因、问题与风险如何, 都成为了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2. 我国外贸依存度偏高的原因

2.1 贸易伙伴不平衡加大了对外国的依赖

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的几十年里, 并没有在一开始就采取比较完善的国别地区政策。以2008年为例, 欧洲仍然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也继续是欧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一年, 中欧双边贸易总额达到了4256亿美元。同时, 作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的美国与我国的双边贸易额也达到了3337亿美元, 位居第三的日本与我国也有2668亿美元的贸易额。仅仅从我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贸易额的数据来看, 这三个国家或地区与我国的贸易额总和2008年就达10261亿美元, 相比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 占比达到40.1%。

2.2 过分鼓励发展加工贸易

近年来, 我国外贸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一般贸易方式的增长速度逐渐落后于加工贸易方式。加工贸易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各地纷纷鼓励建设。加工贸易过程实际上是外国资本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进行的简单生产的过程, 劳动附加值低, 进口出口量大, 属于“两头在外, 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

2.3 国内需求增长缓慢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内需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国内消费增长缓慢, 所以许多企业不得不谋求国外市场。一般而言, 小国由于国内市场狭小, 发展外贸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因而, 其外贸依存度较高。而大国一般拥有很大的国内市场, 通过扩大内需同样可以发展经济, 因而外贸依存度不会太高。然而我国却并不符合这一规律,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十分罕见的拥有小国外贸依存度的一个大国。究其原因, 就在于内需不足。

2.4 过度吸引外资与利用不当

我过长期以来为吸引外资而采取了许多鼓励措施, 这就使得外资在中国取得了“超国民待遇”。2008年, 全年一共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7514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924亿美元, 增长23.6%。08年全年吸引的外资总额中, 制造业吸引外资金额就占到了吸引外资总额的近54%。制造业已经成为目前投资的最大热点。08年一年, 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14109亿美元, 占全年全国进出口总额的55.08%。这一比例已经大大超过了我国自己企业的进出口额。

3. 外贸依存度偏高所反映的问题与风险

3.1 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我国目前已逐渐呈现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经济发展一旦依靠于外贸, 就必然发生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争夺资源的情况。国内各种资源, 包括劳动力资源、资金、技术等等都会逐渐向出口部门倾斜, 国内贸易相对缺乏必要的发展资源。长期来看, 内贸与外贸发展速度的差距将扩大, 资源分配失衡。

3.2 出口快速增长引起国际反感与贸易摩擦

由于对外贸易额近年来以惊人速度增长, 如此迅速的出口增长, 很快超过了进口国的市场承受能力和相关产业的承受能力, 进口国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被突破, 那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感、抱怨情绪就难免产生;与此同时, 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上不断取得市场的时候, 也会对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构成竞争压力, 在相互挤压之中贸易摩擦、冲突往往容易产生。

3.3 不利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

当前我国外贸依存度居高不下的最大原因就是加工贸易的占比太大。中国在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过程当中, 耗费大量的资源和环境却分得了国际价值链上利润最低的一个环节———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随着这一环节在中国的逐渐扩大,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加工工厂”, 而在具有优势竞争力的新产品研发和销售两个环节上非常薄弱。

3.4 财政收入难以保证

进出口贸易会产生关税与增值税等, 这些是构成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目前, 我国财政收入中, 进出口贸易所得已占到了三分之一, 随着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继续升高, 我国财政收入对外贸的依存度也会相应升高。这样就会使我国的财政更大程度地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波动风险加大。

3.5 可持续发展战略受到挑战

大国经济对外贸的过分依赖, 必然导致经济运行平稳性不足。进口过度依存外贸, 就意味着生产原料受制于外国;出口过度依存外贸, 又意味着销售市场依靠于外国。这种局面一旦固定, 会使我国的产业毫无独立运转的能力, 更不用说如何壮大发展了。

4. 结语

综上所述, 面对偏高的外贸依存度, 面对经济贸易领域的各种问题, 以及面对国民经济正在承载的诸多风险, 中国必须立即实施全面有效的经济调控措施, 在控制外贸依存度再次上升的同时, 解决经济运行的一些障碍, 从质和量上提高外贸水平, 为中国经济贸易的长期健康、持续、科学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旭宏.我国外贸依存度分析和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 2005, (9) .

[2]许统生.我国外贸依存度分析[J].当代财经, 2003, (4) .

[3]曹娟.外贸依存度提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 2005, (10) .

篇9:锅炉飞灰含碳量偏高的原因及处理

关键词:锅炉;飞灰含碳量;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1.前言

吕四港电厂#1、2、3、4炉是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制造,由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提供技术支持的超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直流锅炉。锅炉是单炉膛结构,炉膛尺寸(宽,深,高)19.268/19.230/19.453。设计煤种神府东胜煤,燃烧器采用摆动式上下浓淡分离直流燃烧器,分六层布置,四墙切圆燃烧。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正压直吹式。

2.飞灰含碳量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燃烧理论和实际运行经验得出,引起飞灰含碳量偏高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燃烧时炉内氧量不足;煤粉细度不合适;配风方式不合理;燃煤品质;燃烧时间。这几个因素相互影响互相制约。为了找出一个合适的工况来指导运行,我们对这几个因素一一加以分析。

2.1烟气氧量

煤粉随着热一次风进入炉膛后,一方面由于卷吸高温烟气的对流加热作用以及高温火焰和炉壁的辐射作用,使煤粉很快着火燃烧,初始时由于氧气充足,燃烧速度由化学反应控制,到燃烧后期,由于氧气不充足,燃烧速度由氧气的混合速度控制。在缺氧状态下,碳粒发生不完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造成碳粒不完全燃烧,加大了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因此,保证一定的过量空气系数是必需的。根据经验,此系数应在1.15~1.3之间,折算成烟气氧量是2.6~5。

吕四港电厂#1、2、3、4炉设计烟气氧量为3~5,但由于实际燃用煤种和设计煤种有差别,因此为了保证安全,氧量一般被取下限。为了摸清具体情况,不同工况下我们作了变氧量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通过试验,我们找出了每台炉的最佳氧量。并在实际运行中按照负荷曲线进行调整。

2.2煤粉细度

在锅炉煤粉燃烧中,对流热交换强度和氧气向粉粒表面的扩散强度与颗粒直径大小成反比,所以尽管细煤粉颗粒使紊流交换强度降低,可是,分子扩散交换及对流交换强度增强,煤粉单位重量的表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煤粉的着火、混合与燃烬。有试验表明,煤粉燃烬时间与颗粒初始直径的1~2次方成正比。即T=K€住?~2其中K为常数值。但是,随着煤粉细度的提高,制粉单耗也是呈指数级上升,而且煤粉细度的提高还会引起炉膛出口温度升高。因此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最小值是试验的目的。通过对各煤种试验以及在1号炉上的实践,可以得出最经济煤粉细度经验公式如下:

R90 =5+0.6(100-Ayz)€?00€譜r;Ayz=100€譇y€鱍dwr。

R90为筛孔宽度90微米的筛子筛选的煤粉。

Ay—应用基下的灰分。

Vr—可燃基下的挥发分。

Qdwr—煤粉的低位发热量。

按上式算出的煤粉细度再作修正后即为最经济煤粉细度。

吕四港电厂#1、2、3、4炉设计煤种神府东胜煤,由于其挥发分为36.44%,故煤粉细度采用了较大值为14~18%。实际煤种比设计煤种差,通过计算,提高旋转分离器转速,调整煤粉细度为10~14%。调整前后试验结果比较如下:

2.3配风方式

吕四港电厂#1、2、3、4号炉都采用四墙切圆燃烧技术,每只角风口布置相同,具体如下:

在实际运行中,如果没有油枪运行,油枪层即随二次风逻辑开关挡板。燃烧器层随燃料风逻辑开关挡板。煤粉在炉内燃烧过程大致分为着火、燃烧、燃烬三个阶段,在着火阶段即是加热一次风和煤粉;燃烧阶段即是二次风混入,煤粉和氧气剧烈反应阶段;燃烬阶段即是碳粒燃烧阶段,配风即是二次风如何混合的方式,二次风混入早了,即增加了着火所需热量,延迟了着火时间,混入迟了,造成缺氧燃烧,减少了燃烬时间,同时二次风的混入时间问题还会对NOx的大小产生直接影响。

吕四港电厂刚投运时,由于忽视了辅助风挡板的作用,结果挡板开度处于混乱状态,炉内燃烧切圆无法形成。飞灰含碳量大得惊人,最高达到11%。后来在公司领导的重视下规定了挡板的调整范围。在此基础上,我们运行中进行了各种配风试验,试验包括挡板全开、正宝塔、束腰、倒宝塔等方式。从试验结果中得到了各种煤质的最佳配风方式。飞灰含碳量也下降到5%以下,下降幅度达到55%。

正宝塔配风就是将下几层二次风挡板开度大于上几层二次风挡板开度。倒宝塔配风反而行之。束腰配风就是将上、下二次风挡板开度大于中间的二次风挡板开度。

2.4燃煤品质

锅炉燃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燃煤品质,我们这里只讨论几个重要指标,从中可以看出对燃烧的影响,即:

燃料着火特性判别指数和燃料燃烬判别指数。

燃料着火特性判别指数可以用应用基挥发分来判别:

Vy=Vr€祝?00-Ay-Wy)€?00

Vy—应用基挥发分。

Vr—可燃基挥发分。

Ay—应用基灰分

Wy—应用基水分。

通过上式可以反映出灰分、水分对着火稳定性的影响,具体值如下:

Ay ≤4.9 4.9~14 14~19 19`23 >23

分类 极难稳定区 难稳定区 中等稳定区 易稳定区 褐煤区

燃料燃烬判别指数用下式来判别:

FZ=(Vf+Wf)2€證f€?00

Vf—分析基下的挥发分。

Wf—分析基一的水分。

Cf—分析基下的含碳量。

具体值如下:

FZ ≤0.5 >0.5~1.0 >1.0~1.5 >1.5~2.0 >2.0

分类 极难燃煤 难燃煤 中等难燃煤 易燃煤 极易燃煤

根据上式,我们可以在煤进厂后对煤进行大概估计,并针对各个煤种进行相应的燃烧调整。吕四港电厂加强了煤质监督之后,燃烧情况大有好转。

2.5燃烧时间

煤粉进入炉膛到离开断膛的时间段称为在炉内停留时间,这个时间同样分为着火时间、燃烧和燃烬时间,这个时间越长,煤粉燃烬度越高,但是一台锅炉设计完成之后,其尺寸也被确定,不可能再作多大改变。但是燃烧时间与煤质也有相当大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关系进行燃烧调整。它们具体关系如下:

T=V/M

V=3600€?73€譗d€譵€住譖

M=273€譗€鱒€譜Y€譚

V—炉膛容积 m3

M—烟气量 m3 /s

P—炉内绝对压力 Pa

Qd—燃料低位发热量 KJ/Kg

M—煤粉和火焰之间相对速度的系数。向上流动时取0.96,向下流动时取1.04

—火焰在炉内的充满度,一般取0.7~1.0

VY—烟气容积 N m3/Kg

T—炉内温度 K

Q/V—炉膛容积热负荷 KJ/m3h

3.结束语

通过对影响飞灰含碳量的因素分析及采取相应措施,1号炉飞灰碳量由试验前的5~8%下降为1.7~3%,下降幅度为55%。由于飞灰含碳量的降低,供电煤耗也下降了3~5g左右。由于飞灰含碳量的降低,粉煤灰综合利用前途也光明起来,当含碳量低于5%时,可以收取一级灰。由此看来,降低飞灰含碳量具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而这些还不包括锅炉热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效益。

参考文献

篇10:球蛋白偏高的原因

当人体肝脏发生病变,肝细胞有炎症时就会导致球蛋白的偏高。对于患有肝炎或是肝癌的患者,如果球蛋白出现偏高就表明肝脏病情进一步恶化,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时,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增高。对于乙肝患者出现球蛋白检测值超出35.0,则说明肝脏有损伤。

如果病程越长,病情越重,病变活动越频繁,球蛋白的值就越高。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很容易就会有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变成肝癌。

篇11:尿酸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1.多喝水,每日保持1500~3000毫升,少量多次喝完,以助尿酸排出。

2.禁酒,酒精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严格戒酒,啤酒加海鲜绝对禁止。啤酒本身含有酒精,会使尿酸的排泄受到影响;而且酒精氧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物质,使尿酸增高。海鲜含嘌呤和蛋白质,大量摄入蛋白质会使我们人体处于一种微酸的环境,这样会促进尿酸结晶的形成;另外,短期大量摄入海鲜,大量的嘌呤会使尿酸急剧升高。虽然我们饮食因素只占尿酸的10%~20%,但是短时间内大量吃海鲜导致尿酸急剧升高,再喝酒影响排泄。

3.避免大量进食高嘌呤食物,像花生,牛肉,猪肉,海鲜,如动物的内脏、沙丁鱼、金枪鱼,豆类及发酵食物等;鱼虾类、鲜肉、豌豆、菠菜、酒等!避免吃炖肉或卤肉。

4.每天饮食中蛋白质的量应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克左右,动物内脏心、肝、肠、肾、脑和肉汤等以及沙丁鱼、虾、贝等海鲜都应少吃。蛋白质以牛奶、鸡蛋为主。

5.饮食中蔬菜水果牛奶不限量,少吃盐,每天应该限制在2克至5克以内。

6.每日的饮食结构中,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可选用精白米、富强粉、玉米、馒头、面条等。

7.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受寒、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

8.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

9.少吃脂肪,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

篇12:总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一、总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总蛋白有两部分组成,其白蛋白和球蛋白,正常情况下,白蛋白和球蛋白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总蛋白也保持一定的数值范围,白蛋白和球蛋白则保持一定的比值,但在疾病状态下,由于白蛋白、球蛋白的含量发生变化,白/球比值和总蛋白的含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时,由于病毒的持续存在,导致免疫系统的增生,球蛋白的持续增多,如果这时肝脏的功能还比较好,能够合成足够量的白蛋白,以这时的化验结果往往是白蛋白正常,球蛋白增加,总蛋白也增加,白/球比例可正常或轻度下降,公式表示:T=A+G(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

在慢性肝炎早期肝功能还较好时,即表现为球蛋白的升高,则公式表示:T↑=A+G↑

肝病进一步步发展至晚期,或肝硬化时,因肝功能恶化,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白蛋白开始减少,球蛋白进一步增加,白/球进一步下降,总蛋白可以正常,也可以升高,在公式 表示:T=A↓+G↑ A/G↓

二、总蛋白偏高的原因的分析,总蛋白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总蛋白偏高的原因1、生理性升高:剧烈运动后也会引起总蛋白偏高。

总蛋白偏高的原因2、是由于某种病因引起的偏高,常见的原因有:

1.自身免疫性疾病

2.m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3.慢性肝脏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酒精性肝病,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等;球蛋白偏高程度与肝脏病严重性相关。

4.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疟疾等。

根据以上总蛋白偏高的原因的分析,应该指出的是虽然白蛋白和球蛋白都是血液是的重要蛋白质,但白蛋白和肝脏的功能状态更为密切,它主要反映了肝脏的合成能力,如果白蛋白尚能保持正常,说明肝功尚还有一定的储备能力,这时即使是球蛋白升高,导致的白/球比下降也不能认为是肝功恶化。如果白蛋白明显下降,低于35克/升,则提示肝功较差,储备能力不足,是肝功能恶化的表现。有人认为凡是白/球下降均是肝硬化的表现,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如果白球降低是由于球蛋白升高引起,那么只能说明免疫系统增生,还不能说明肝功恶化,并非严重肝病或肝硬化的表现。

篇13:挖掘机液压油温偏高的原因

油温偏高的原因可能有:油温传感器失灵;液压系统压力太低,系统工作时经常溢流;散热器堵塞;回油单向阀故障。

1.串联单向阀2.并联单向阀3.散热器4.回油滤芯5.吸油滤网6.液压油箱7.管路滤芯8.透气滤芯

现场检查:作双泵溢流动作10 min后,油温由25℃升至66℃,此时用红外测温仪进行测量(如图1所示),主泵进油管E点处油温也是66℃,与仪表显示相符,可判定传感器无故障;测量挖掘机各动作时,系统压力能达到规定值,均正常。再测量液压油散热器进、出油口A点与B点温度时,发现两处基本没有温差,且仅为26℃,低于仪表显示温度近40℃。分析可能是液压油散热器3或串联单向阀1堵塞。

测量系统回油压力,在D点测量回油压力仅为0.04 MPa (正常为0.3 MPa),分析并联单向阀2也可能有故障,测量C点温度为64℃,与仪表显示温度基本相符,最终判定液压系统回油没有经过散热器而直接回到油箱。

故障前、后油温如图2所示,a为故障时温度,b为正常时温度。

篇14:总胆固醇偏高的原因及治疗

总胆固醇偏高的治疗--到医院进行治疗。引起总胆固醇偏高的原因很多,例如阻塞性黄疸、肝细胞受损,饮食不当等。总胆固醇偏高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脑血栓、中风等,肝硬化。总胆固醇偏高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会诱导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患者出现总胆固醇偏高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找出病因积极治疗。

专家提醒,乙肝患者也经常会出现总胆固醇偏高的现象,当乙肝患者总胆固醇偏高的时候,往往提示着肝脏的损害和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不含总胆固醇的食物

日常饮食中其实有许多不含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硬壳果类,如杏仁、核桃;五谷类、蛋白,水果类 果酱、果冻;此外,还有蔬菜类、花生、花生酱,植物性油脂及人造奶油、面筋、豆类与豆浆、豆腐等豆制品。尤其多吃水果,水果含果胶,也能降低胆固醇。

有不少报告显示,摄取燕麦也能降低胆固醇。许多研究显示,燕麦其实和豆类同样有效,如果每天在低脂饮食中添加两三杯燕麦片,其降低胆固醇的效果较仅采取健康饮食还好。

篇15:导致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1、肝癌是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μg/L,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据了解发现约有80%的肝癌病人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

通常以400μg/L为标准,高于此数值应该考虑肝癌的可能性,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经升高,所以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家族中有肝癌病人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定期的检查。因而,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提醒一点的是:不能仅仅靠借甲胎蛋白偏高的指标来诊断或排除一种疾病是不可靠的,因为肝癌的发现未必都需要甲胎蛋白偏高,有一些肝癌可以是甲胎蛋白值正常的,故应同时结合其他血清学检查和B超、CT、PET/CT等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才可增加诊断可靠性。

2、妊娠妇女和新生儿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一时性升高,因为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份,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妊娠期妇女甲胎蛋白是会明显升高,一般在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其仍旧低于400μg/L,约在产后3周后渐渐恢复正常水平。

3、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非恶性疾病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道闭塞,畸形胎儿等甲胎蛋白可出现升高,然而起升高的幅度比较小,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4、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生殖细胞肿瘤有关,据资料显示大约50%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患者其甲胎蛋白(AFP)呈阳性;一些其它胃肠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病人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除此以外,若甲胎蛋白大于25μg/L的男性病人还要考虑睾丸癌的可能。

5、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300μg/L,与肝细胞癌不同点为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续增高,经治疗后降低以至恢复正常。

篇16:球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2、球蛋白存在于所有动植物细胞和体液中,球蛋白成分复杂,α-球蛋白是肝细胞产生,当肝脏出现炎症时肝细胞坏死,α球蛋白就会升高;-球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病程越长,病症越重,球蛋白会越高。

3、在慢性肝炎时,α-球蛋白和-球蛋白都会升高,其中以-球蛋白升高为主,慢性肝炎时肝内的淋巴细胞增多,产生的抗体就多一些,也就是肝功能球蛋白偏高一些,该院是北京省肝病重点专科医院,是最专业集检查、治疗、保健、用药、咨询以及肝病科普于一体的肝病专科医院,是患者检查和治疗各类肝病的首选之地。

★ 淋巴细胞偏高的原因

★ 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 癌抗原偏高的原因

★ 儿童尿酸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 白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 胆汁酸偏高的原因

★ 谷草转氨酶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 体检尿素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篇17:柴油机燃油消耗率偏高的原因

1. 燃油温度低

柴油机燃油消耗率与柴油温度、柴油机进气温度以及测试时的环境温度密切相关。随着柴油温度下降,其黏度不断提高,密度不断增大,体积不断变小。反之,柴油温度提高,其黏度不断下降,密度不断变小,体积不断增大。燃油喷射量由柱塞容积决定,当柴油密度增大时,喷射入汽缸内的柴油质量也就增加,由此便造成柴油机燃油消耗率上升。反之,则燃油消耗率下降。

为了简化测试工作,我们忽略进气温度和环境温度,只对测试用柴油温度进行限定。

首先,采用可靠的恒温手段,将测试用柴油温度控制在22℃,启动柴油机并逐步加载到额定功率,待柴油机转速稳定在额定转速后,测试柴油机燃油消耗率为224.3 g/kW·h。

然后,将测试用柴油温度提升并保持在34℃,在柴油机额定功率和额定转速工况下,重新测试,其燃油消耗率为218.2g/kW-h。

由以上测试可以看出:柴油温度提升12℃后,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下降6.1 g/kW.h。上述测试结果,说明柴油温度对柴油消耗的重要性。而实际应用中,柴油机燃油供给装置不具备温度控制功能,燃油温度随空气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可导致其燃油消耗率上升。

2. 磨损过度

柴油机在使用过程中,其各零部件会产生磨损、变形和腐蚀,从而使零部件原尺寸精度、几何形状和各项技术性能有所改变,由此导致柴油机技术性能逐渐下降,燃油消耗率也不断上升。

新出厂或大修后的柴油机在最初的磨合试运转阶段,由于其各配合表面接触不良,造成的摩擦功率损失较大,所以燃油消耗率也比较高。柴油机通过磨合期使用以后,可达到最佳工作状态,燃油消耗率便稳定在一个较低范围内。

3. 燃油质量低

燃油质量低也是导致燃油消耗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柴油黏度对柴油机供油量、雾化质量和精密偶件润滑影响较大。

若柴油黏度过小,将使柴油机供油系统内漏量较多,有效供油量减少;反之黏度过大,则会使有效供油量增加、油耗上升,造成燃烧不完全和排气管冒黑烟现象。

黏度过小的柴油油束易扩散,细微度好,但燃烧时离喷油器较远的一部分空气不能与油束有效混合,从而造成空气利用率降低;黏度大的柴油情况正好相反。所以要求柴油具有适宜粘度,以利于形成均匀的可燃混合气。

柴油机供油系统的柱塞、出油阀、喷油嘴体等精密偶件主要靠柴油润滑,若柴油黏度过小,会造成上述精密偶件相对运动阻力增大、磨损加剧。

4. 维护保养

篇18:胆红素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1、直接胆红素偏高,若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不能正常转化为胆汁,或是胆汁排泄受阻,都会引起直接胆红素偏高,引起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常见病因有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2、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3、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4、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

5、红细胞破裂因素:肝脏的损伤,可导致乙肝患者肝脏内红细胞的大量死亡而发生破裂,当肝脏代谢功能不足以使得其转化为直接胆红素时,可引发溶血性黄疸症状。

6、肝细胞病变因素:当乙肝患者体内肝细胞发生病变,亦或者胆红素不能够转化为胆汁时,可导致肝脏肿大、肝内胆管受到压迫而造成胆汁排泄受损,引发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

上一篇:结核病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下一篇: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