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成语知识

2024-05-13

狐假虎威成语知识(精选15篇)

篇1:狐假虎威成语知识

狐假虎威成语的认识

【成语】:狐假虎威

【拼音】:hú jiǎ hǔ wēi

【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怪声怪气地说:你不敢吃我?我是天上派来的百兽之王。老虎听了不以为然。狐狸又说:不信你跟着走,看百兽见了我会怎样。说完狐狸大摇大摆地向前走去,老虎半信半疑地跟在后面东张西望。只见很多野兽见到狐狸来了都吓得跑了。老虎却不知道野兽实际上是怕自已而不是怕狐狸。

篇2:狐假虎威成语知识

【成语典故】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经问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篇3:用成语复习古汉语知识

笔者从多年来指导高三学生的复习中发现, 用今天同学们熟悉的成语来帮助复习古汉语知识, 效果十分显著。

大家都知道,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使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由于成语结构固定的特点, 又加之大部分成语来源于古代书面语言, 因此, 其中自然保留着古汉语所特有的语言现象。多分析研究一些成语, 既可以让学生确切了解成语的意义、用法, 丰富学生词汇, 又可以帮助学生从中了解古代汉语各种语言现象, 学到诸多的古汉语知识, 做到举一反三, 贯通迁移, 真可谓一举两得。

一.古今异义

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 变化最大的就是词汇。尽管古今词义已发展变化, 但其继承性也不容忽视, 成语中有些词仍保留着古义。如:

1.汤:热水, 开水。臣请就汤镬。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赴汤蹈·火) ;今义为“烹调后汁特别多的副食”

2.如:……的样子, ……似的。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 (《五柳先生传》) (突如其来) ;·今义为“像, 如同”。

3.行:将, 将要。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 (行将就木) ;今·义为“走”。

4.爽:过失, 差错。帘中掷一纸出, 即道人意中事, 无毫发爽。 (《促织》) (屡试不爽) ;今义为“·率直, 舒服”。

此类成语还有:不速之客 (邀请) 、走马观花 (跑) 、臭味相投 (气味) 、不刊之论 (削除、修改) 、扬长而去 (离开) 、不期而遇 (约定、约会) 、巧言令色 (美好的) 、缘木求鱼 (树) 、心广体胖 (安适、舒泰) 、抱恨终生 (遗憾) 、破涕为笑 (眼泪) 、·唇亡齿寒 (无、没有) 、亡羊补牢 (关牲口的圈) 、呼天抢地 (碰撞) 、久假不归 (借) 、大家闺秀 (富贵人家) 、楚楚可怜 (可爱) 、身体力行 (亲身体验) 、形容枯槁 (身体和面容) 、求全责备 (要求齐全) 、云集响应 (像回声那样应和) 。

二.通假字

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叫通假字, 这种现象就是通假现象。如:

1.反―返拨乱反正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2.被―披被坚执锐成归, 闻妻言, 如被冰雪。 (《促织》)

3.厌―餍贪得无厌暴秦之欲无厌。 (《六国论》)

4.惠―慧秀外惠中甚矣, 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此类成语还有:再接再厉、厉兵秣马、信口开河、一倡三叹、一暴十寒、余勇可贾、匪夷所思、受益匪浅、瑕瑜互见、图穷匕见、被发文身、厝火积薪、假公济私、博闻强识

三.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 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 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因此, 平时学习这类词应当有系统观念, 即建立某个词的词义系统, 全部了解其意义。这一工作做起来比较繁琐, 也十分费神。我们如采用“成语对应法”来帮助整理, 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1.兵

(1) 兵器、武器兵不血刃诸郎中执兵, 皆陈殿下。 (《荆轲刺秦王》)

(2) 军事、兵法纸上谈兵昔者, 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教战守策》)

(3) 用兵、策略兵不厌诈故上兵伐谋。 (《谋攻》)

(4) 军队、部队骄兵必败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论》)

(5) 战争、战乱兵连祸结兵旱相乘, 天下大屈。 (《论积贮疏》)

(6) 士兵、军人鸣金收兵得选兵八万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

2..

(1) 依照、根据因材施教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 (《核舟记》)

(2) 趁着、就着因势利导不如因而厚遇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3) 沿袭、继承因循守旧蒙故业, 因遗策。 (《过秦论》)

(4) 因为、由于因小失大后因伐木, 始见此山。 (《雁荡山》)

(5) 原因、机缘事出有因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

四.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 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 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 有的还变了读音。这是理解实词的一个难点, 许多学生在复习时难以把握。我们利用成语来加强理解, 问题则迎刃而解。

1.名词活用作动词

在古汉语中, 常见名词带宾语、副词修饰名词等现象, 这时, 该名词已活用为动词, 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如:

⑴乃使其从者衣褐, 怀其璧, 从径道亡。 (《廉颇蔺相如列传》) 衣:穿、戴 (衣锦还乡)

⑵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齐桓晋文之事》) 树:种植、栽种 (十年树木)

⑶其为书, 处则充栋宇, 出则汗牛马。 (《陆文通先生墓表》) 汗:使……出汗 (汗牛充栋)

⑷吾从而师之。 (《师说》) 师:以……为师 (师心自用)

此类成语还有:春风风人 (吹) 、莫名其妙 (说出) 、春华秋实 (开花) 、一鼓作气 (击鼓) 、沐猴而冠 (戴帽子) 、洞烛其奸 (照亮) 、兵不血刃 (沾血) 、不茶不饭 (喝茶, 吃饭) 、不法常可 (当作模式、法则) 、不翼而飞 (长翅膀) 、不胫而走 (长小腿) 、不经之谈 (合常理) 、不毛之地 (长庄稼、长草) 、不情之请 (合情理) 、汗马功劳 (使……出汗) 、生死肉骨 (使……长肉) 、祸国殃民 (使……受害, 使……遭殃) 、席地而坐 (以……席) 、草菅人命 (把……当作野草) 、鱼肉百姓 (把……当作鱼肉)

2.名词活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 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 而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如:

⑴其一犬坐于前。 (《狼》) 表比喻像……一样 (似的) (云集响应)

⑵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 表动作的频率每年 (月、日) , 一年年 (月月、天天) 地 (日理万机)

⑶卒廷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从 (道听途说)

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表动作行为的工具用 (口诛笔伐)

⑸操军破, 必北还。 (《赤壁之战》) 表动作的趋向向, 往, 到 (南来北往)

此类成语还有:狼吞虎咽、鲸吞蚕食、蜂拥而至、土崩瓦解、龙腾虎跃、风·驰电掣、日积月累、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世风日下、街谈巷议、管窥蠡测、风餐露宿、草行露宿、文过饰非、车载斗量、不可理喻、东奔西走、南征北战、旭日东升

3.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就是这个动词或形容词在句子中, 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如:

⑴入不敷出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

⑵追亡逐北追亡逐北, 伏尸百万, 流血漂橹。 (《过秦论》)

⑶弱肉强食弱固不可以敌强。 (《齐桓晋文之事》)

⑷取长补短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

此类成语还有:路不拾遗、继往开来、吊死问疾、百废待兴、驾轻就熟、被坚执锐、一见如故、推陈出新、忆苦思甜、喜新厌旧、弄假成真、因小失大、舍近求远

4.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里, 动词 (主要指不及物动词) 、形容词常常活用如使动。如:

⑴完璧归赵卒廷见相如, 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⑵一鸣惊人则斯役之价值, 直可惊天地, 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⑶安邦定国既来之, 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

⑷洁身自好其达士, 洁其居, 美其服, 饱其食。 (《勾践灭吴》)

此类成语还有:威武不屈、惊天动地、来之不易、降龙伏虎、望梅止渴、起死回生、丧权辱国、沉鱼落雁、羞花闭月、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全身而退、光宗耀祖富国安邦大快人心、坚壁清野、涸泽而渔、息事宁人

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宾语用如意动, 就是“觉得宾语动”, “觉得宾语怎么样”, 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⑴兵贵神速欲民务农, 在于贵粟。 (《论贵粟疏》)

⑵不远万里亲贤臣, 远小人, 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

⑶羞与为伍且庸人尚羞之, 况于将相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⑷先人后己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此类成语还有:幸灾乐祸不耻下问先公后私人贵自知亲贤远佞

五.文言句式

1.省略句

古汉语中, 句子中的某些词或某些成分经常省略, 如宾语“之”、介词“于”等, 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 应将这些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如:

⑴如坐 (于) 春风今以钟磬置 (于) 水中。 (《石钟山记》)

⑵无与 (之) 伦比引以 (之) 为流觞曲水。 (《兰亭集序》)

⑶掉 (之) 以轻心权起更衣, 肃追 (之) 于宇下。 (《赤壁之战》)

此类成语还有:跃然 (于) 纸上运筹 (于) 帷幄、贻笑 (于) 大方名满 (于) 天下、风行 (于) 水上流芳 (于) 百世、遗臭 (于) 万年拒人 (于) 千里、鹤立 (于) 鸡群饱 (之) 以老拳、不以 (之) 为荣、引 (之) 以 (之) 为戒

2.宾语前置

在古汉语中, 宾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 一般都在动词 (或介词) 的后面, 但有时为了强调宾语, 就把它置于动词 (或介词) 前面。如:

⑴毛将焉附 (毛将附焉)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为学》)

⑵尔无我虞 (尔无虞我) 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

⑶唯才是举 (唯举才) 唯弈秋之为听。 (《孟子·弈秋》)

⑷一以贯之 (以一贯之) 臣是以无请也。 (《扁鹊见蔡桓公》)

此类成语还有:何去何从、人莫予毒、时不我待、时不我与、唯利是图、马首是瞻、惟命是从、何罪之有、夜以继日、文以载道、一言以蔽之

3.介词结构后置

现代汉语中, 介词结构一般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等作用。而在古汉语中, 介词结构经常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如:

⑴重于泰山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

⑵持之以恒皆不可限以时月。 (《芙蕖》)

篇4:成语典故:狐假虎威等

这时一位叫江一的大臣站出来说:“我还是先讲一个故事吧。饥饿的老虎出去找食物,抓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能吃我,天帝派我来做百兽之王,你要是吃掉我,就违背了天帝的圣意。如果你不相信,我可以走在你前面,你在我后面跟着,看是不是百兽见了我都害怕。’老虎相信了狐狸的话,跟着它走,果然不管是什么野兽见了它们走来都吓跑了。老虎并不知道野兽们是由于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还以为是害怕狐狸哩!”江一讲完这故事后接着说:“如今国王有土地千里,军队一百万,而把军权交给昭奚恤,所以各诸侯国就惧怕他了,其实他们是怕国王的军队,好比百兽害怕老虎一样。”宣王听后,才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现在用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写作宝典:如何写好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填写完整,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这种作文形式的主要标志是作文题目中留有空缺,特点是有较大的开放度、灵活性,给人留下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又有一定的限制性。

写这类作文的前提是要按要求补全题目。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斟酌已给出的半个题目信息,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特长、写作内容等将其补全,成为全命题作文,巧妙地让陌生的新题变成自己熟悉的旧题,从容地完成一篇熟悉的作文。

二是注意审清题面要求,明确选材范围。

三是标题切忌大而空,要力求展示个性风采。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眉目”,好的标题能使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四是立意要鲜明、集中、新颖。如“生活因______更精彩”和“生命因_____更精彩”都是半命题作文,空缺处可以填名词、动词、形容词,如音乐、读书、挫折、爱等,也可以填短语,如得到关注、奋力拼搏、遭遇苦难等。题目一旦确立,就要善于从平淡的生活彩链中挖掘出最耀眼、最闪光的那一节来写,要写出精彩的一瞬、精彩的场面、精彩的心灵感悟。总之,要突出精彩,突出填写的词语,突出主题。

还有,表达的角度要巧。在突出主旨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悬念、插叙、呼应、对比等技巧,要设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行文中要注意反复点题。

篇5:狐假虎威成语故事

今天,我读了一篇《狐假虎威》的故事。狐狸用计谋逃过了老虎的大口,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真聪明。

在森林里,一只狐狸被老虎捉住了,在老虎准备吃掉它时,狐狸说:“我是上天派来统治森林的百兽之王,你要是吃了我,就会遭到上天的惩罚。”老虎不信,狐狸又说:“你要是不相信,我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跟着,保证所有的动物看见我都会逃走。”老虎将信将疑,就跟在狐狸后面,森林里的动物远远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领着老虎走过来,都感到十分害怕,果然纷纷逃走。糊涂的老虎不知那些动物逃走是因为害怕自己,以为大家真的是害怕狐狸,因此,急忙让狐狸安全离开了。

我觉得这篇故事里的狐狸很勇敢,很有智慧,而老虎虽然凶残却非常愚蠢。这篇故事令我懂得一个道理:当自己遇到危险时,一定要像狐狸一样保持冷静,有勇有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困难,保护自己。

篇6:成语寓言故事《狐假虎威》

狐狸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到处跑,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的,有时候运气好,可以遇到一些果实勉强饱腹,运气不好时只能饿着了。

这天,狐狸饿得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它冒着风险来到鸡场,抓了一只母鸡准备叼回窝。不料,冤家路窄,倒霉的狐狸撞见了老虎,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啊!它赶紧飞快地逃走,可它哪是老虎的对手啊,不一会老虎就快追上狐狸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狐狸看见前面有条大河,也来不及多想,心一横,身子一跃,等它睁开眼时,它已经跳过了河流。哇,看来瘦了也有瘦了的好处呀!它看看河对岸正发愣的老虎那胖胖的身子,灵机一动。

于是,狐狸得意地对老虎说:虎大王,上次我让您丢尽了脸面,真的不好意思啊。既然您过不来,那就拜拜啦!”狐狸狡猾一笑,故意向老虎招招手,转身装出要走的样子。

本来就已经恼火的老虎,听见这句话更加恼怒了,它气急败坏地扑了过去,可是它跳得不够远,一头栽到水里,老虎不会游泳,只好大声喊救命。在远处的狐狸幸灾乐祸地笑着,头也不回转身就走了。

篇7:成语寓言故事《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食其它动物,动物们都非常怕它。

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住。

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就耍了一个花招。它一本正经地大声对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来管理所有的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

老虎一听愣住了。

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

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

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四处奔逃。

老虎看着动物们都逃跑了,不知道野兽们怕得是自己,以为真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

篇8:“狐假虎威”教学生成与反思

从心理学角度看, 狐假虎威可以算是一种心理防卫方式。心理防卫方式最早是由早期精神分析学派提出来的。所谓心理防卫, 就是当人们面临困难、冲突、挫折时, 为了不至于在情绪上引起过分的痛苦与不安, 可以采用一些心理上的措施或机制来进行自我保护。心理防卫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有一种叫“认同”, 狐假虎威便是此方式的一种表现。

可“狐假虎威”是贬义词, 这是约定俗成的。课文第二自然段开头就有一个很重要的词语———狡猾。我想这个词语就为我们定下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一方 面学生领会到了课文的中心主旨,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初步引导他们能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事物。本以为这课可以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却听到了一个孩子的声音:“有没有搞错, 这样的狐狸也有人喜欢?”狐狸是狡猾还是聪明呢?教室里炸开了锅, “狡猾, 这还用说吗?”“聪明, 聪明……”干脆请大家重新回到故事当中去, 通过一场辩论赛去寻找证明观点的依据。孩子们迅速被分成了甲方乙方。

甲方:课文中有“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 说明狐狸在打坏主意, 不就是狡猾吗?

乙方:“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 把狐狸逮住了。”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 狐狸应该救自己。

甲方:“狐狸带着老虎朝森林深处走去,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没有真本事, 装成了不起的样子骗老虎, 就是狡猾。

乙方:不演得像一点, 老虎不相信, 还是要吃了它, 为了保护自己, 把老虎也糊弄了, 真是聪明。

双方僵持不下, 我顺势说道:“‘眼珠子骨碌一转’‘摇了摇尾巴’, 这样的内容你还在哪篇课文里见过?”“‘狐狸和乌鸦’”, 学生说。我个人认为, 在“狐假虎威”中再用类似的词语绝非偶然, 是为了突显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体验, 引导他们通过回忆、比较体会这些狡诈、做作的神态是狐狸惯用的伎俩。

是啊, 灵活的脑子用在正道上就是聪明, 用在歪门邪道上就是狡猾。如果这样分析, 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赶走百兽, 保护自己, 那有什么错呢?可是, 就作者写作意图来说, 这课还是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品析文字来体悟狐狸的狡猾的, 而非聪明。

通过辩论, 学生们有的认为狐狸是狡猾的, 有的则认为狐狸是机智的。不同观点的支持者, 依据文章中狐狸的形态及语言特点进行辩论。学生们都在辩论中展开思维, 明白了评价某一件事或一个人的时候要有充分的依据。

反思:

1.我们希望“甲方乙方”的出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曾多次提到多元的问题, 如“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 不能为了出现而出现“甲方乙方”。我们希望课堂中有不同的观点, 但不能因为过于注重多元化, 而使学生分散注意力, 产生错误的分析结果。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探究一些与文本本身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 课堂教学往往会滑向失控的边缘。

篇9:幼儿成语故事:狐假虎威

1、知道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

2、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不能欺负其他小朋友。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两张;动物图片:狐狸和老虎;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图片:小朋友看,谁来了?出示老虎和狐狸,请小朋友用好听的.……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

2、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不能欺负其他小朋友。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两张;动物图片:狐狸和老虎;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图片:“小朋友看,谁来了?"出示老虎和狐狸,请小朋友用好听的词来形容一下。(如:狡猾的狐狸、凶饿的老虎等)2、有一天,老虎抓住了狐狸,你们猜猜看,老虎会对狐狸怎么样呢?(幼儿自由讨论) 3、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两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听听,老虎抓住狐狸后,到底是怎么做的?:(1)听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老虎抓住狐狸后,狐狸会对老虎说些什么话呢?老虎会相信狐狸的话吗?请你找一找哪张图片讲的是这个内容?

(2)听故事后半部分

提问:小动物看见老虎会怎么做呢?为什么?哪张图片讲的是这个内容?我们一起来学学,狐狸是怎样走路的?(大摇大摆)老虎是怎样跟在后面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4、我们一起听录音来讲一遍这个故事。

5、这就是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狐狸很狡猾,借着老虎的威风去欺负别人,为非作歹,所以给这个故事取名《狐假虎威》(让幼儿认一认)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6、老虎没有吃狐狸而是把它放了,为什么呢?

7、教育幼儿不要向狐狸、老虎学习,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不能欺侮别的小朋友。

篇10:狐假虎威续写成语故事

很久以前,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有一天,老虎的肚子饿了,就四处找食物。可巧,他碰到了一只狐狸。老虎就扑了上去,把狐狸抓住了。

当狐狸被扑倒在地下后,眼看逃不掉了,就故作冷静地说:“住口!老虎,你好大的.胆子,连我也敢吃,我可告诉你,我是老天爷派来的百兽之王,是来管理你们的。你若是吃了我,看老天爷会怎么收拾你!”

听了他的话,老虎愣住了,想了一会儿,不相信地说到:“瞧你瘦弱的小身板,没有一点力量,说自己是百兽之王,你怎么统领百兽呢?”狐狸却说:“我可是靠智慧而非力量成为百兽之王的。不过,你要是不相信,就跟我到森林里去转一转,自然就明白了。”老虎心想:反正你也跑不掉,跟你到森林里走一趟又如何,看你有怎样的能耐。

他就跟着狐狸来到森林里。狐狸让老虎走在前面,老虎想自己全身都是肌肉,动物一定都会怕自己,可是大家看到它,却都当没看见一样,老虎很纳闷,因为以前小动物们都非常害怕他。正在这时,狐狸跳了出来,动物们看见了狐狸这个干巴巴的小身板,却都是撒腿就跑。老虎很是吃惊,他问狐狸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狐狸告诉他:“这是因为以前我都是跟在你的身后,动物其实并不是因为你才跑的,而是因为我。只是今天我一个不小心,叫你碰上了。”于是老虎真的相信了狐狸是百兽之王,他害怕老天爷会对他刚刚想要吃了狐狸的行为做出惩罚,慌忙逃走了。

篇11:成语故事狐假虎威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语故事狐假虎威读后感范文1

有一天,一只老虎在森林里抓到一只狐狸,准备吃掉它。狡猾的狐狸想出一个办法,狐狸就对老虎说:”我是上帝派来做百兽之王的,如果你吃掉我,上帝一定不会饶了你的。“老虎听了以后有点怀疑,狐狸赶紧就说:”我们可以到森林里看一下,动物们都怕我。“老虎听了以后感觉办法可行,就跟狐狸一起向森林里走去。一路上,动物们看见他们就赶紧躲了起来。老虎以为动物们都害怕狐狸才逃掉的,所以不敢吃狐狸就把它给放了。

由这个故事形成了成语”狐假虎威“,用来形容借助别人的势力、威风来吓唬别人,实际上掩盖不了自己虚弱的本质。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狐狸很聪明知道利用老虎的势力来吓唬动物们从而救了自己的性命。而老虎就有点糊涂了,看不出来动物们害怕的其实是它,从而被狐狸给愚弄了。

成语故事狐假虎威读后感范文2

今天,我用了五分钟的时间读完了《狐假虎威》这篇成语故事,读完这篇成语故事,我明白了一个很深的道理。

这篇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一只老虎正在找食物,看见了一只狐狸,它一把抓住狐狸就要吃,狐狸天生机灵狡猾,在这时候,狐狸想出来一个好办法,于是就对老虎说:”你不能吃我,因为我是上帝派来管理百兽的,你要是吃了我,会遭到上帝的处罚的。“老虎不信,狐狸又说:”如果不信就和我一起走吧,森林里没有不怕我的。“老虎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和你一起走吧。于是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小动物看见了都跑了,老虎想它果然是上帝派来的,不能吃它。

我的感受是,我们要学习狐狸的聪明机智,但不能学习它的欺骗,要看清本来的面目。

成语故事狐假虎威读后感2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叫《狐假虎威》。他讲的是一个老虎捉到了一只狐狸,但是狐狸很狡猾,它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来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说:”你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于是老虎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起向山林走去。森林中的动物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吓的分分多路逃命。狐狸洋洋得意的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他自己,反而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之王面前大都了一回威风。

我们应该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成语故事狐假虎威读后感范文3

今天我看了一篇《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一天,一只狐狸不小心被凶猛的老虎抓住了,老虎张开大嘴巴刚要吃狐狸时,狐狸不慌不忙的说:”我是上帝派来当百兽之王的,你敢吃我吗?“老虎听了半信半疑。狡猾的狐狸又说:”你要不信,陪我去森林里走一走吧。“于是狐狸走在前,老虎跟在后面来到森林里,小动物们看见老虎来了,吓得四处躲藏。可是笨老虎却蒙在鼓里,心想大家果然是害怕狐狸。狡猾的狐狸得意得笑了,趾高气昂地说:”你相信我说的话了吗?“可怜的老虎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借别人的威风来逞强,做事要低调,在遇到危险时要斗智斗勇,生活中学习上也要多角度想想。想想平日在家里,一不如意总是爱发脾气,经常让家人生气伤心。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不爱动脑筋嫌麻烦。为此爸爸妈妈教育我,应该自己学会处理问题,不能总是依赖大人,今后我要做一个爱动脑筋遇事冷静的好孩子。

成语故事狐假虎威读后感范文4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寓言故事,其中去我最喜欢《狐假虎威》这篇寓言故事。

《狐假虎威》主要讲了一只老虎遇到了一只狐狸,老虎要吃了它,狐狸骗老虎说:”我是百兽之王,你不能吃我。“随后狐狸带着老虎从森林里走了一圈,当时野兽们全吓跑了,老虎以为狐狸真是百兽之王,也吓跑了。

我为老虎的无知感到悲哀,同时也会觉得狐狸在危急时刻能急中生智救自己,也的确很聪明,但是像狐狸一样欺骗别人,我相信最终没有好下场。而像老虎一样没有自信的人,最后也可能一事无成。

我们生活中也有像狐狸和老虎这样的人。有的人天天骗人,最终骗走了大家对他的信任;有的人过度逞强,把自己说的多么好,日久见人心后被大家识破并疏运;还有的人缺乏自信胆子小,惧怕一切困难。

大家不要做狐狸和老虎这样的人,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诚实、谦虚、还要有自信心,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王者。

成语故事狐假虎威读后感范文5

清晨,蔚蓝色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我坐在书桌旁边欣赏着一篇优美而又好听的故事——《狐假虎 威》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只狐狸在树丛中慢慢走着,突然,一只老虎从大树背后跳了出来。张开血盆大口要吃狐狸。狐狸一动脑子,摆出一副趾高气扬的姿态说:”老虎你要知道,我可是天上的神狐!“老虎奇怪的问:”如果你是天上的神狐为什么不在天上,而在地下呢?“狐狸狡猾的说:”因为森林里的动物们没有首领,上天派我来做百兽之王,管理所有的动物!“老虎还是不信。狐狸就说:”百兽见了我没有一个不逃跑的。“于是,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跟着它向密林深处走去。所有的动物一看到他们,都惊慌失措地逃走了。而愚蠢的老虎还不知道动物们怕的是自己,就让狐狸走了。

我明白了:我们要擦亮眼睛,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成语故事狐假虎威读后感6

在上小学期间,我读过许多课外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狐假虎威》,《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狐狸,因为以前我的心里狐狸是很狡猾的,可是在这个故事中狐狸却很聪明。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有:凶猛的老虎,狡猾的狐狸,还有许许多多地野兽们,他们都很凶猛。

故事主要写的`是:一天,老虎捉住了狐狸,狐狸无法自己逃脱,就耍了一个花招。他训斥老虎说:”我是天帝派来管你们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命的命令。“老虎听了愣住了。狐狸说:”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老虎半信半疑,决定跟着狐狸去一趟森林。森林里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来,后面还跟来一只打老虎,都吓得四处奔逃。老虎还真以为他们害怕狐狸,于是慌忙逃走了。

我的感受是:我觉得老虎很笨。狐狸很聪明,我们要向狐狸学习。

成语故事狐假虎威读后感范文六

今天,我读了一遍叫狐假虎威的故事。

在当时楚国最强大的时候,许多国家的文武百官都怕楚国的一名大将,楚王感到很奇怪,所以有一位大臣就给楚王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着一只饥饿的老虎,他看见有一只狐狸正在一个洞口,老虎立即扑过去,正当老虎准备咬死狐狸的时候,狐狸却说:“哼,你敢杀我,要知道天地早已命我为百兽之王了,假若你敢杀了我的话,你就会得到严厉的处罚。”老虎听了犹豫着。狐狸见老虎半信半疑的样子就对老虎说:“要不这样吧,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那些动物怕不怕我。”老虎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就小心翼翼地跟在狐狸的后面。狐狸就大摇大摆地走在前面,那些动物见了果然四处乱逃。就这样,可怜的老虎被狐狸骗了,老虎根本不知道,自己才是百兽之王,动物其实怕的是自己呀!

所以只是楚王才明白,原来那位大将掌握了楚王的兵权,所以其他人才怕他,实际上,只不过是狐假虎威罢了。

篇12:成语故事狐假虎威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则寓言故事叫《狐假虎威》,这个故事是围绕着狡猾的狐狸和傻傻的老虎展开的。故事中,这只狐狸被老虎抓住了,在快要被吃掉的时候,狐狸狡猾的说:“我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之王。”老虎不相信它的话,于是狐狸为了证明森林里面别的小动物都害怕自己,于是就走在前面,带着老虎在森林里转悠。别的小动物看到了它们,吓得拼命逃跑。老虎这才相信了狐狸的话,放走了它。傻老虎怎么也不会明白,别人的动物害怕的其实是它自己,狐狸只不过是假借自己的威风而已。

《狐假虎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些仗势欺人的人,人们不是怕的是那个人本身,而是其背后的“势”。他只是逞英雄,而不是真正的英雄,一旦外衣消失了,那就就是人人喊打。

篇13:寓言故事成语狐假虎威及后传

糊里糊涂地在森林里逛了一圈后,他空着肚皮回到了山洞里。他心事重重地躺在自己柔软的床上,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回忆着刚刚发生的一幕幕情景。他越想越奇怪,明明我才是森林之王啊?可动物们看见狐狸为什么会逃跑呢?那只小小的狐狸难道真是老天爷从天上派下来的吗?可如果他真是老天爷派来的,应该比我厉害多了,怎么我没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他呢?这中间一定有问题,可问题出在哪儿呢?

正当他百思不得其解时,他的一位老朋友??一只老狮子来看望他了。见老虎闷闷不乐地躺在床上发呆,老狮子就开玩笑地对老虎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我们的兽中之王,英勇的老虎今天是怎么了?”老虎就把刚刚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狮子。狮子听后,说:“孩子啊!你上当了,那只狐狸本来是斗不过你的啊。但是他巧妙地运用了自己的智慧,给你设了一个‘圈套’,你就是掉进了那只狐狸设的‘圈套’。其实,狐狸是借助你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对付这种无赖,办法非常简单。”说完,对着老虎的耳朵嘀咕了几句,心急的老虎立刻冲出了山洞,找狐狸算帐去了。

在山洞的不远处,老虎一眼就看到了那只狡猾的狐狸正在啃一块香喷喷的肉骨头。老虎装着很崇拜狐狸的样子走了过去,恭恭敬敬地对狐狸说:“狐狸呀,你多么了不起啊!在那么多的动物中只有你是老天爷派来的,我多么佩服你啊!”狐狸听了这番话,心里乐开了花,但表面上还装着若无其事地对老虎说:“这算什么啊!想当年我在……”老虎已经没耐心再听他吹牛了,猛地一跃,扑了上去,用他的利爪按住了狐狸。狡猾的狐狸正吹得高兴,突然被老虎重重一击,他一下就蒙了。不过,他很快就恢复了他的本来面目,他可怜夕夕地对老虎说:“虎大哥,是我不好。谁不知道你是森林之王啊?看你的毛发多么漂亮,看你的眼睛多么明亮,看你的爪子多么锋利……老虎啊,你才是老天爷派来管理我们百兽的。”

听了狐狸的赞美,老虎心花怒放,抓着狐狸的爪子也慢慢地松开了。狐狸直起身来,对老虎说:“假如你还不相信你是森林里最棒的,那我们就来比赛跑步吧。我敢保证你一定能得第一名。”老虎被狐狸吹得有点飘飘然了,毫不犹豫了地答应了参加这场比赛。为了确保老虎不失信,狐狸定下了一个规则:“假如老虎赢了,就放过狐狸。”老虎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老虎发令后,就头也不回地冲了出去。狐狸呢,对着老虎的背影哈哈一笑,转身跳入了树丛,迅速消失在森林中。老虎呢,跑到半路时,回头一看,连狐狸的影子都没看见。他对着出发点大喊了一声:“狐狸,你还是斗不过我吧。”

篇14:寓言故事成语狐假虎威及后传

“百兽之王?狮子?”“不,是狐狸。”“狐狸是百兽之王?你这个百兽之王,却上了狐狸的当!他借你的威势吓走了百兽!可笑你还蒙在鼓里,要是传出去,你今后怎么立足?”东北虎捂着肚皮笑得直打滚儿。老虎一声怒吼,把几块巨石都震了下来。

狼正好路过,他热心地打听:“虎兄弟,什么事惹你如此生气?”换作平日,老虎断不屑与狼称兄道弟,可现在他一心想报仇。狼笑道:“兄弟别急,我刚遇到那只敢招摇撞骗的狐狸了,他看来也好久没吃东西了,复仇的机会到了!你照我说的办……”

老虎饱餐一顿后,找到奄奄一息的狐狸假笑道:“尊敬的上天的使者,您几天没吃了吧!饿肚子怎能当百兽之王?我带您去饱餐一顿。”“‘人为财死,狐为食亡’,罢了,为了活命,就算是龙潭虎穴,也只能孤注一掷了!”狐狸喃喃自语。

狐狸跟老虎来到一个大房子前,房子上钉满了格子。老虎说:“瞧!里边都是肉!”一看到诱人的美餐,饥肠辘辘的狐狸激动得浑身颤抖,不知道哪来的劲,他一把推开老虎,跑了进去。“哒!”只听一声巨响,笼门关了。原来,这是捉狐狸的笼子。

狼从草堆里窜出来:“没想到你也有这么一天!可怜我一家都死在你的魔爪下。你恶贯满盈,死有余辜!”“我早该想到老虎不会饶过我!”狐狸后悔莫及。忽见一老鼠经过,便大叫:“大哥,帮我开开笼子!我有办法帮你除掉猫!你从此就可以逍遥自在了!”

老鼠一直为躲避猫的追捕烦心不已,听说可除去眼中钉,哪怕叫它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他撮嘴长啸:“兄弟们,来!”顿时几十只鼠兄鼠弟爬上笼子把锁撬开。笼子开了,老鼠说:“该帮我们除猫了吧?”狐狸道:“你得先让我吃饱!吃饱了才有智慧!”

狐狸抹抹油亮的嘴,满意地打了个饱嗝,就开始了灭猫行动。狐狸带着一大群老鼠来到猫的家,说自己久仰猫的大名,现在大家安居乐业,猫实在功不可没,因此,特地捉了这些老鼠以表寸心。不过,他要和猫玩个游戏,他要把猫绑起来,蒙上眼睛,喂猫生吃老鼠。猫很高兴有这样的美事,再说,他一向以除鼠英雄自居,就不怀疑狐狸的用心了。猫让狐狸绑他,还说越结实越刺激。狐狸把猫捆得严严实实,又给猫蒙上眼布,然后咬住猫的喉管,猫大叫一声,死了。他应该想到,狐狸从来没安好心。

狐狸把猫头砍下扔进狼的家中,告诉黑猫说它兄弟被狼杀了。黑猫果然在狼那里搜到尸体。黑猫要求狮子严惩凶犯。狼见到了狐狸很是惊讶!只听狮子怒吼一声:“大胆!”光天化日之下竟杀害小猫!推出去!斩!”就这样,狼死了,狐狸报了仇。狼百口莫辩,可铁证如山,谁也不会信他。临死前,他看到狐狸得意的眼神,似乎在说:“跟我斗,还没有谁赢过我!”狼终于明白是谁栽的赃,可一切都太晚了……

★ 寓言故事狐假虎威

★ 寓言故事狐假虎威的寓意

★ 寓言故事成语精选

★ 寓言故事成语

★ 成语寓言故事《洛阳纸贵》

★ 成语寓言故事《鸿雁传书》

★ 成语寓言故事《退避三舍》

★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 成语寓言故事:随遇而安

篇15:二年级语文《狐假虎威》知识点

词:威风、摆尾、纳闷、大摇大摆、东张西望

重点句子:

1.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2.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3.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4.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5.老虎信以为真。其实他受骗了。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主要内容:

上一篇:职工代表大会成立大会流程下一篇:2022过元旦优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