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表演剧本

2024-04-29

狐假虎威表演剧本(精选8篇)

篇1:狐假虎威表演剧本

《狐假虎威》课本剧剧本

纬五路一小 二年级语文

人物:狐狸、老虎、小猴、小马、小野猪、小松鼠、小天鹅、小乌龟、与小兔子、小鹿等,由小演员穿道具服装表演。

舞台布置:森林一角。大树、大石块、山花等错落其间。旁白:(上场,音乐渐起,森林小鸟声依稀可闻川。)

朋友们,你见过大森林吗?那儿有许许多多高大的树木,有红的花,绿的草,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发生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小故事。哎,听说过“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吗?今天,我来讲给大家听。

小白免:(在欢快的音乐中向内喊)小花鹿,小野猪,大家快来呀!

(众动物人从四面跑上)来啦!来啦!

小白免:今天天气真好,咱们在一起玩,好吗?

众:好,好,太好啦。

金色的阳光照大地,大森林里真美丽。

小鹿仰起乖乖角,小兔子点头笑嘻嘻。

野猪胖胖扭一扭,小马姐姐踢踏踢。

小猴高兴地翻筋头,小松鼠从东跳到西。

小伙伴们来团聚,一同唱歌做游戏,做游戏。小猴:(无意间)哎,大家快来看,那边是谁来啦?

众:啊,是一只大老虎,这可怎么办呢?

野猪:别慌,别慌,我看大家先躲起来,快快!(众藏起)

老虎:今天真是糟糕透顶,转了好半天,一点好吃的东西都没找到,饿

死我了,嗯,我先在这里等等看。(藏起)狐狸: 我是一只花狐狸,专门爱动坏脑筋,小动物看见我就害怕,今天出门散散心,散散心。

(乐停,老虎悄悄转出,突然发现狐狸,扑过去,一把逮住狐狸)老虎:啊哈,我可找到美味佳肴啦。

狐狸:(眼珠一骨碌,扯着嗓子对老虎嚷)怎么,你敢吃我? 老虎:(一愣)为什么不敢!我就要吃了你!

狐狸:(笑)慢!森林里面有规矩,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今天你要是吃了我,就是把老天爷的命令来抗拒,哼哼,有多大的胆子,我看你!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不好,不好,真不好!糟糕,糟糕,真糟糕,到口的东西吃不到,弄得我心惊又肉跳。狐狸:(得意地摇了摇尾巴)怎么样,我带你到百兽面前去走一遭,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老虎:(无可奈何地)行,行,咱们走着瞧!狐狸:我神气活现走在老虎的前面。老虎:我半信半疑地跟在狐狸的后面。

狐狸:(小声地)我要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老虎:我东张西望,心惊胆颤。

(众动物一个接一个小心翼翼地上场,凑在一起)小马:伙伴们,我看见老虎好像跟狐狸在一起。小鹿:它们在一起搞什么鬼名堂?(狐狸、老虎从一角先后上场)小兔子:狐狸来了!

小野猪:咦,狐狸今天好威风啊,大摇大摆的样子!小鹿:它肯定是搞什么鬼名堂!

小马:(发现大老虎)不好,大老虎来了,快跑哇!

(众动物八惊慌地)救命呀,救命呀!

狐狸:(狡猾地笑着对老虎)怎么样,你该服气了吧?看看,它们见了我就跑!老虎:(开始深深地佩服川阿,狐狸大上,这回我服你啦!我有眼不识泰山,请你原谅!(又向狐狸作揖)狐狸:是呀,你以后得听我指挥!

老虎:(又鞠一躬)以后,我一切都听你的!

狐狸:(又东张西望地,对台下轻声说)见好就收吧!嘿嘿,我找机会得赶快跑呀,别等它琢磨过味儿,一口把我给吃了!(狐狸趁老虎不注意,狡猾地逃窜)

老虎:,它怎么跑了?(忽然恍然大悟)原来,这狡猾的狐狸是借着我大老虎的威风,才把百兽吓跑的呀!我上当了,还以为它们怕的是狐狸呢!(咬牙切齿地)花狐狸—一看我怎么能饶恕你!

旁白:小伙伴们,看了小朋友们的表演,你一定对“狐假虎威”这句成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吧’!狡猾的狐狸就是凭借大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告诉大家,咱们可不能像老虎那样上坏人的当,更不能像狐狸那样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百姓啊!

篇2:狐假虎威表演剧本

国防科大第四附属幼儿园游戏课题组 黄嘉苗

一、引言

故事《狐假虎威》,语言通俗易懂,情节富有情趣,内容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且中班幼儿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表现欲也较强,喜欢童话故事,喜欢表演。《狐假虎威》恰恰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且本班幼儿已熟悉故事《狐假虎威》的内容,所以我选择并设计了这个游戏活动。并把语言故事《狐假虎威》改成了剧本,参照剧本内容指导幼儿表演游戏。

二、游戏目的

1、体会狐假虎威的含义,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习表演游戏“狐假虎威”,用相应的语气、语调和动作表现狐狸和老虎的形象。

3、与同伴相互配合,用动作和表情进行相应的交流。

三、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

熟悉故事主要情节,掌握主要人物间的对话。

2、材料投入

(1)狐狸、老虎头饰,小动物头饰(2)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长条椅子。(3)区角森林的环境创设。

(4)不同性质的曲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3、环境设置

幼儿、教师、家长共同制作与故事相关的布景。

四、游戏玩法

1、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角色,如老虎、狐狸、小鹿、狮子等动物,尝试用道具、服饰等装扮。

2、根据剧本运用语言、表情、动作来表演“老虎出场”、“狐狸出场”等情节(剧本附后)。

五、要点贴士

1、小组表演后,教师和小朋友共同讨论、分享表演经验。

2、游戏进行若干次后,孩子们会降低对游戏的兴趣,可以通过加入音乐、道具、场景等方法丰富游戏情节。

3、教师还可以和孩子、家长共同讨论、改编、丰富剧情表演。

六、游戏价值

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幼儿尝试自己制作舞台布景、头饰等道具,根据游戏情节需要选择不同曲风的曲子作为背景音乐,并和着音乐节奏用符合音乐氛围的动作、神态来表现相应人物的特点,提高了动手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幼儿在小组表演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增强了合作交往能力;多次表演后,幼儿通过不断创编台词、丰富剧情,提高了自信心,发展了创造力。

七、相关链接

狐假虎威的剧本

(一)时间:一天上午 地点:森林的一角。

人物:狐狸、老虎、小猴、斑马、小兔子、狐狸等,由小演员带面具头饰表演。

旁白:(音乐渐起)小朋友们,你见过茂密的大森林吗?那儿有许许多多的苍天大树,有红得像太阳的花,还有青绿青绿的草,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小动物们发生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小故事。

小兔子:(随着欢快的歌声跑着)小猴、小鹿大家快来玩啊!(这时动物们都跑了过来)

小鹿:(轻轻的说)大家快躲起来,老虎来了!(动物们都躲了起来)

老虎:(愤怒的吼叫着)今天什么也没抓到饿死了。

旁白:(音乐声音低沉)狐狸昏昏沉沉地走过来。突然,老虎一下扑到狐狸。

老虎:哈哈,真肥啊。(老虎口水都流了下来)

狐狸:(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你不能吃我,老天爷让我管理动物,你吃了我,是违反老天爷的命令,如果你不信,你就跟我后面走,看看动物们见了我怕不怕。

旁白:老虎信以为然。就跟在狐狸后面走。

小白兔:(狐狸大摇大摆的走了过来)看,狐狸那么神气,去看看。

小鹿:(动物们都去看了)大家快看,老虎跟在狐狸后面。

旁白:这时动物们都飞快跑掉了。

狐狸:你看,动物都跑了。

老虎:(垂头丧气)你是我的首领,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狐狸:(小声的在心里念)我还是先走吧,再不走就要被老虎吃了。(狐狸悄悄的走了)

旁白:小朋友们,你们可不要像老虎一样上坏人的当,最主要的是不要像狐狸一样骗人。狐假虎威的剧本

(二)时间:一天上午 地点:美丽的大森林里

人物:老虎、狐狸、百兽(可以是多个小动物)

布景:森林里草木茂盛,阳光明媚。

幕起:一只老虎在找食物。这时老虎见一只狐狸正在悠闲地散步,就一把扑上去,把狐狸 抓住了。

老虎:哈哈,有美食啦!

狐狸:(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大胆老虎,竟敢冒犯我,该当何罪?

老虎:(非常诧异,最后哈哈大笑)“冒犯”你?我还要吃了你呢!我告诉你,别在这儿耍花 招!

狐狸:你难道不知道吗?(非常严肃,背着手)天帝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大家都要听我的。你要是吃我,就是对天帝的 大不敬!

老虎:我才不信呢!谁不知道你是森林最狡猾的人,天帝怎么会派你做首领呢?

狐狸: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身后。咱们在森林里走一圈,看看见了我敢不怕吗?(说着,狐狸带着老虎向森林深处走去)

百兽:(见狐狸身后跟着老虎,小声议论)老虎来了!大家快跑啊!(纷纷逃走)狐狸:(偷笑)你看,百兽见了我都逃走了。我才是百兽的首领!老虎:(失望的离开)

篇3:狐假虎威表演剧本

《大学语文》教学地位曾经到了边缘化,近几年在有识之士的不断呼吁下,作为母语教育的大学语文教学逐渐重视。“在培养大学生谋生本领、专业情感、科学精神、思想方法、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人脉资源、健体能力及培养现代文化人格之前,大学生首先必须具备说和写的能力,必须能够用口语语言和文字语言准确、简练、流畅、清晰、充分、周密地表达自己要表达的一切”[1]。作为一门通识课,这是大学语文的天职与使命。

《大学语文》有两个教学方向:一种是沿袭中学语文的篇目式教学的路子(国文),以文学作品为主,很少顾及写作;另一种采用应用文写作教学,很少或完全不用精读的范文。两种模式都有弊端。

随着中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深入发展,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文字能力得到了提高。若大学继续采用篇目式教学,名家名篇都已做了介绍,部分学生通过课外读物自学,大学里再进行篇目式讲析,容易理解成一般赏析课,学生认为可上可不上,不加重视。第二条路,虽然培养了一定的应用写作能力,但其他能力,例如:阅读、演说等能力得不到提高。比如,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就表现出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声音颤抖,细若游丝,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等。

我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定在:诵读(阅读名篇)、演说(职场沟通交流能力)和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注重培养三方面能力。

近几年,我校在教学模式上推行合作性教学改革方案。概括地说,合作性的教就是基于问题或项目进行的教学方式,要求由主讲教师与几名指导教师组成团队分工合作,进行课程教学、主持小班讨论,注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学习惯[2]。

合作性学是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从而强化学生的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

在推进合作性学习的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组尝试开展“重温经典,演绎剧本”的合作性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重温经典,展示文学素养及表演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在演绎、欣赏文学剧的同时,关注社会、发现生活、体悟人生,培养诵读与演说能力,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读—思—编—演”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字词知识教学和内容理解,教师讲,学生听,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领悟课文,获得知识,教师必须摆脱纯知识教学的束缚,以导学、精讲为主,让学生自学,深入课文,理解作品。对于语文教学中的经典篇目,可以开展演绎剧本的合作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作品的阅读与理解。

当然演绎文学剧本是合作性教学实践,不同于艺术院校表演系的表演,是专业的艺术表演。

文学剧的特点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当做文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即“情境设置”。具体做法如下:

先给学生明确任务,剧本要求:剧目可以取自于语文教材中和篇目,也可适当“放大”,如投射到历史题材,或关照现实生活,或从其他文学体式改编均可;选材的主题要思想正确,内容健康向上,趣味纯正;以话剧为主,独幕剧、多幕剧也可;要求戏剧结构合理、冲突集中,人物性格鲜明,有幕场,适于演出。

小组内部需对编剧、导演、主角、配角、服装(大学社团借)、道具(自制)、音控(配乐)等各项环节进行合理分配。要求做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晰;感情投入,表情生动;动作合理,表现到位;时间控制合理,服装、道具、音乐运用恰当等。

其实,现在许多学生有智能手机,拍摄或配音等多媒体的技术应用较频繁。学生对此活动是较感兴趣的。

接下来是学生参与的一系列环节活动,具体如下:

读:按选材找到相关文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作品阅读。学习小组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合作伙伴,我们经过实践,建议演绎剧本的小组6至10人为宜,如果少于6人学生就会觉得任务重,角色难以分工完成,如果超过10人,个别学生事不关己,浑水摸鱼,搭便车,不亲历演绎,没有达到合作教学目的。当然选择小组的同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之间性格和知识能力的互补。在“读”的环节中,学习成员间要求互相提出问题,其他成员回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思:这是文本的深层阅读,需要“潜心会本文”,“钻进去”,“披文以入情”,反思、追问、存疑、释惑,甚至要与篇目中的角色同喜怒哀乐,产生情感共鸣。要思考这篇文本通过怎样的故事情节,描写了什么典型人物形象,什么样的人物人性和人物命运,这里需要读者对人性和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总之,要求各小组学生以文本细读作支撑,和文本“交谈”,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语文阅读不只是课文重点语句的认读,经典名篇的阅读更重要的是人文熏陶。

编:从文本中“跳出来”,改编文学剧,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加强指导。指导学生的“编”,既可以忠实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又可以根据主题需要和表演需要增添人物,增删情节,如续编故事等。鼓励各小组不拘泥于课本,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大胆构思。指导学生文学剧对话不只是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还可以通俗易懂,以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便于观众接受。如果经改编的剧本能传达出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那便是一种超越书本的创造活动。

演:小组学生排练自己改编的剧目,人人参与,人人体验,群策群力。从设计PPT中的背景,从亲手制作道具,从借适合职业的服装到主次要演员安排等,在“演”的实践中,小组成员互相切磋、互挑毛病、互相鼓励、设计装扮、互相促进。同学们通过一次次排练和演出,加深了对原作的认识,更深刻地诠释了篇目。“演”的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表现自我热情,有助于理解文本主旨,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能力。

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多层面评价

在教师点评之前,我们的做法是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1. 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要求注重以下环节:

尊重他人:是否认真聆听他人阐述,理性、客观地对待不同意见,是否认知并感谢他人的贡献。

交流技巧:是否向组内成员阐述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和他人有误解的地方,并尝试解决。

责任完成:是否积极查找相关学习资源,对资源进行鉴别与评价,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组指定的任务,是否对自己和团体学习结果负责。

自我认知:是否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如何弥补缺点与不足的方法,面对他人公正的负面评价而不过度自卫或责怪他人,对合理的建议能加以评论,是否每次有进步等。

2. 小组互评

按参与分担任务的贡献度加以评价,指标主要是考查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是否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愿望,注重合作学习,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体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在团队中是否经常与同学讨论,并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等。

3. 教师点评

教师在安排学生汇演或在课堂上交流后,要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现场点评与总结。

量化的指标:可以结合剧本方面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结构、戏剧语言方面评级,并结合舞台方面的吐词是否清晰、表现是否生动、时间控制、服装和道具的配合等环节进行考评。

此外,根据学生个体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设立精神层面奖。例如: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要充分肯定学生出色的表演,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文学诵读的美育活动。

四、借用MOODLE平台加以传播交流,强化文学美术活动的影响

许多学校有MOODLE等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当学生的文学话剧表演环节完成后,把他们的表演照片、视频花絮等上传到MOODLE平台上,这项活动最受学生喜爱,学生非常关注自己的“舞台形象”,其他班的学生也会来“围观”,以此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

“重温经典,演绎剧本”,学生参加文学剧的演出,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深入把握文学剧中的人物性格。通过学习任务的分工合作,融洽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团队的凝聚力。

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再加上观众又是“自家人”(参加演出的是自己熟悉的同学),台上演得认真,台下看得投入,语文课堂上不时传来欢声笑语,这种合作性教学方式有助于发掘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参与意识,能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和欣赏高雅艺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白延庆.大学语文教程:中国当代文学选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2.

篇4:没有剧本?那来一场即兴表演吧

在北京东城区的方家胡同,每月某个周六晚,都会有一支名为人民即兴公社的本土即兴表演工作坊在这里大显神通,并让每个观看者捧腹而归。因为即兴戏剧很讲究沟通与合作,所以现在工作坊创办人胡韵已经将她的即兴表演运用到了公司培训及拓展训练上。无剧本、团队合作、心理治疗、自我发现、喜剧、正能量……都是关于即兴戏剧的关键词,它与普通戏剧最大的不同,除了观众的直接参与和互动,还有它是一场完全无计划的表演。

什么是即兴戏剧?

胡歆:即兴戏剧是没有剧本的表演。我们平时看的话剧都有本子,演员需要背台词。而即兴戏剧所有的主题都来自观众。比如观众这次来看表演,他出一个题:我想看“叫蓝色大海”。那演员现在就要开始马上自编自导自演,有时也许只是演一个道具。即兴戏剧是跟观众互动很强的一个表演形式。

即兴戏剧怎么玩?

胡歆:形式其实很多,但共同点就是都由观众出题。比如命题小品。它由观众来指定演员的身份、背景、所见所想。比如观众说演员甲正在一个森林里,他看见了黄飞鸿;或者观众决定演员当前所在的场景是学校,人物角色分别是保安、小区住户和情侣。那游戏开始后,演员就要根据被设置的条件开始表演,并且要注意在想象自己角色的剧情时,需要考虑到其他演员如何接演。

另一种形式是命题台词,由观众写一些句子分配给演员,每个演员拿到的可能是一句口号或某段广告语,然后根据拿到的命题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有时我们会请观众只给动作命题。比如请三个观众上台随便摆三个动作,然后由三个演员从这三个动作开始一段故事。无论动作有多离奇,演员都得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经验和现场发挥的能力,去现场合作完成这个小品。演到一半时,主持人还可能会斩断情节,并叫上出题的三个观众,请他们再给出三个动作,作为故事接下来情节的起点。

总之不论遇到多奇怪的命题,演员都要随机应变地去完成。所以它就是一个脑筋急转弯,考的是表演能力和现场合作能力。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却不能商量。

即兴戏剧是一门表演专业吗?

胡歆:其实在中国的戏剧学院就有一门课叫即兴技术,这门课的目的是训练演员在突然忘词时如何即兴发挥,但因为中国院校比较保守,所以它并没有被拓展开。在国外,即兴戏剧大概50多年前就已发展起来,尤其是在美国。

玩即兴戏剧有什么技巧吗?

胡歆:它有一个中心思想叫:“yes and”。“yes”的意思是,比如你提议今天去吃火锅,我就要说“好”,这就是“yes”,接下来我要往后加“and”。比如“我知道哪家火锅特别好吃,还有什么特色”。然后下面的对话重复这样的“yes”和“and”。

这个中心思想能让人发现的问题是,我们在与人沟通时,往往不喜欢对别人说“yes”,所以“yes”是教会你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先肯定别人的态度,再给出自己的提议。在这样的基础上合作才能很好地继续。

当你站在别人的立场的时候你有可能会想得比他更远。而我在最开始接触即兴戏居时,就发现自己是一个不喜欢“yes”的人,别人跟我提什么意见我都觉得了肯定是来找岔的。

你是如何喜欢上即兴戏剧的?

胡歆:我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留学,当时我学法语,老师用即兴戏剧教我们口语和当地文化。那时我发现即兴戏剧除了打开我语言和表演的能力外,还打开了我个性方面的自我意识。我发现了自己未被发觉的一面,因为整个即兴的过程类似自我对话,它能让你跳出来看自己。这让我成长了很多。它带给人的不止是艺术,还有一种治愈的能力。

亚洲人往往都过于谦虚内敛,大家通常都不喜欢张扬,所以很多人在刚开始玩即兴戏剧的时候,都很约束和不信任自己。我在给企业以即兴表演来培训的时候我就发现他们连做热身动作都扭捏不已,但多参与几次游戏后他就会知道,其实你做什么动作都没关系,唯一不接纳你的人只有自己。不过与此相反的,是那些自信心过强的表演狂,他们总滔滔不绝,不给别人表现机会。还有一些总想独揽全局的人,他们总想“帮助”别人处理所有事情,结果则是让身边的人都失去了成长的机会。这些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都会暴露出来,每个人都会有所领悟。所以即兴戏剧能让人在交往中学会平衡。

所以即兴戏剧还被用于心理治疗吗?

胡歆:是的。因为是即兴发挥,你可能在上台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要干嘛,不知道要说出什么台词,也不知道会做出什么动作,而一旦表达出,往往便是你潜意识的东西。它能激发出你的灵感,也能让人回到最初的本我状态。所以我们其实都是把即兴戏剧看作是玩游戏,因为人只有在回到游戏状态时才能打开自我。

现在即兴戏剧已经有了心理剧的分支。虽然我跟心理学一点关系没有,但最后也发现这很类似一个自我成长的团体,有着神奇的治疗能力。而且因为这些游戏都是喜剧式的,你看别人表演时很开心,就会想尝试,这种突破会让你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篇5:小品表演剧本

主持人:

做客嘉宾老师:

男嘉宾:

女一:

女二:

女三:

女四:

女五:

教师口语表演剧 地理科学二班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欢迎大家来到由地科二班赞助播出的非诚勿扰大型相亲节目的现场。我们只提供邂逅不包办爱情,如果你还单身,并且期待一个难忘的邂逅,赶快报名参与我们的节目吧。这里依旧有我们的老朋友最具人气的时代批判专家。(打招呼)铁打的舞台,流动的美女,下面我们将有请出今天五位亮丽的单身女生。有请。

五位女生依次上台:1号、2号、3号、4号、5号

主持人:欢迎你们。好我们这里的规则很简单,一切喜欢不喜欢,yes or no 都在你们手里的这块牌子上。如果五位女嘉宾都选no,那么男嘉宾将出局,反之,则进入男生反选的权利。如果各位都准备好了,让我们有请今天的第一位男生。

男生上台,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xx,来自重庆巫溪,今天来寻找我的真命女子,你可以不用漂亮但美丽,你可以不用太优秀但出众,我相信没有最好的只有更适合的。女三灭灯。

主持人:三号女生为什么把灯灭了呢?

女三:因为我觉得他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还有他笑起来嘴巴是歪的。

男一:嘴歪有那么讨厌吗?

女三:没有啊,就是感觉很奇怪啊,为什么不能好好笑呢?

李老师:美国有个前总统叫克林顿,你看他每次上新闻嘴都是歪的,所以这事不要介意。主持人:对啊,你看我们的老师嘴巴也是歪的,照样挺有魅力的嘛。

主持人:好,我们来对他进一步的了解。

男一:我这个人做事踏实,有幽默感,特别爱讲冷笑话。

女四:说到讲冷笑话,我们得比拼一下了。

主持人:那我们就先请四号女嘉宾讲一个了。

女四:一小学生躲在厕所里吸烟,被老师发现后,带到了办公室。老师问:“为什么要吸烟?”

学生低下头,心情沉重地说:“钓鱼岛问题没解决,心情很郁闷!” 老师说到: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男一:这位女嘉宾讲得用意很深刻啊,我甘拜下风。

女四灭灯。

主持人:我们看一号女嘉宾有问题要问。

女一:请问你有房子有车吗?

男一:房子有,跟父母一块住,车子也有,自行车一辆。但是我想经过我一番努力之后,这些都是我的必需品。

主持人:男嘉宾说了现在有自行车,你愿意和他一起骑自行车逛街吗?

女一:算了,我还是坐在宝马里面哭吧。

女一灭灯。

女二:你这也太拜金了吧。

女一:不是我拜金,是现实太残酷了。

女五: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女三:哥虽然不在江湖,但江湖却流传着哥的传说,男嘉宾,我支持你。

主持人:我想说的是婚姻不是交易,爱情也不是商品,无法标价售出。我们不能用房和车来衡量自己的幸福度。

李老师:拜金本身没什么不对,得需要自己去奋斗,但如果是仅仅希望通过找一个多金男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而自己又不愿意在经济上努力地,我想这是要批判的吧。

主持人:好,我们看现在为男嘉宾留灯的是二号和五号。想问一下,男嘉宾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女朋友?

男一:身高在160cm以上,一定不能太胖。能够照顾我的生活,能给我做饭洗衣服,还有就

是一定要听我话给足我面子。

说完,女二和女五把灯灭了。

主持人:很抱歉,男嘉宾,场上所有女生都把你毙掉了,我来帮你问问,女二,为什么在他说完这句话后你就把灯灭了呢?

女二:对不起,我想说明一下,别人都说我胖,其实我只是瘦的不明显。另外,我想告诉男嘉宾,虽然你身上喷了古龙香水,但我还是能隐约闻到一股人渣味儿。

女五:我觉得他太大男子主义了,听他后面说的话,我就觉得他欠抽,主持人能给我找鞭子吗?别以为你长着一张西门庆的脸,就可以追求姐,姐可不是潘金莲。

李老师:在相亲节目中,我最讨厌听到的就是,我想找到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能够照顾我。主持人:对,我特别想问她们是生活不能自理还是三岁以下的小孩啊,我们找伴侣能够互相帮助,心灵上的一个寄托者。

篇6:双簧表演剧本

道具:椅子一把,无线话筒两支,还有瓜皮帽、假发等

甲:领导安排我表演一个节目,真是把我为难了。你说唱歌吧,喜欢跑调,你说跳舞吧,动作又不配套,你说演小品吧,演的又不好笑。我想了一个节目,需要一个观众上来帮一下忙,就是念一下稿子,很简单。有没有那位愿意?(乙上台)

乙:我行吗?

甲:你贵姓?

乙:我姓朱。

甲:我说朱啊,这样叫不礼貌,小朱啊,你晓不晓得什么叫双簧啊?

乙:是不是一个在后面说,一个在前面做的那个„„

甲:就是就是。

乙:那看过。

甲:你要跟我帮忙,就是演后面那个念词的。

乙:那简单。有词没有?

甲:有,我早就准备好了。(递词)你熟悉一下词,我化个妆。(旁边化妆)

乙:(念词)改革开放喜事多„„

甲:行了,可以开始了。我坐到椅子上,你躲在椅子后面,我一拍巴掌,你就开始。

(各就位)

乙:改革开放喜事多„„

甲:呃呃呃,我巴掌都没有拍,你是朗就开始了?重来。

乙:好。

甲:(拍掌)

乙:改革开放喜事多,移动天线架山坡,娃们的手机给到我,五湖四海我随便拨。过新年真不错,满屋里挂的是年货,大鱼大肉我吃多了,我就是想吃喀欢喜坨。

甲:(打手机状)

乙:喂,是不是挨巴子呀?你到城里跟儿子引娃引的想斗了吧!快喀回来沙!回来搞么事?回来炸欢喜坨我吃。喂,你还把那惠峰酒跟我带几斤回来,喂喂喂,你还把那炮竹跟我带喀回来。

甲:(放下手机)

乙:交通方便汽车快,老伴很快就回家来,糯米粉子我准备好,就等你来上锅台。炉火熊熊油烧开,欢喜坨香飘屋内外。

甲:(拿吃)

乙:哎呀,好烫!„„真好吃。还吃一个„„哎呀,„„还吃一个,哎呀,还吃一个,哎呀,还吃一个„„

甲:(烫得受不了)停停停,你想烫死我啊?

乙:你不是说欢喜坨好吃吗?我想让你多吃几个。

甲:刚炸出来的,把我的嘴都烫夸皮了!

乙:好,下面我注意喀。

甲:再来,注意啊。(拍掌)

乙:吃完了欢喜坨,我还想把酒喝,京山惠峰酒,味道真不错。没的人陪?我来跟儿子打个电话。甲:(打手机)

乙:喂!儿子,你能不能回来陪我喝酒啊?安?你们移动公司在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忙的很那?那就算了,我对斗镜子喝!

甲:(放下手机)

乙:我先把镜子擦干净。哈,哈。

甲:(哈气,擦镜子)

乙:感情浅,添一添,感情薄,喝可乐,感情有,喝白酒,感情厚,喝高度,感情好,尬碗搞,感情深,一口清!

甲:(出现醉态)

乙:喝了一碗又一碗,喝了一碗又一碗。呃,这舌头是„„是朗不听话了?地球真„„真的在转咧!天„„天上还„„还有星星咧!哎呀,要„„要解手了!

甲:(夹尿状,起身走)

乙:一斤酒,照样走,歪歪扭扭到门口,拉开门了就解手。哎呀,手一解,人都轻省了一大截也。

甲:(回原坐)

乙:来,继续喝!喝了白酒喝啤酒,一杯一杯下了肚„„只听老婆一声吼:是那个把尿屙到冰箱里了!哎呀!我刚才去解手,把门一开,是看到门里头有个感应灯咧„„

甲:(拉出乙)呃呃呃,未必我就醉的怎个鬼了!

乙:喝多了把尿屙到裤子里的不是人吧!

甲:你这样说,严重影响现代农民的形象!

乙:我再注意一点啊。

甲:再来。(拍掌)

乙:过大年,真热闹,家家户户贴对联,老老少少放鞭炮。现在城里不准放鞭了,我们乡的还是一敞的。我叫挨巴子把孙娃子玩的那雄炮,跟我带了蛮些子回来了,我拿出来放的玩罗!

甲:(拿出打火机)

乙:你郎们消边喀,这鞭响的很勒!

甲:(点鞭,扔鞭)

乙:嘶„„

甲:(掩耳)

乙:叭!有意思,再来一个。

甲:(点鞭,扔鞭,反复两次)

乙:嘶„„,嘶„„,嘶„„

甲:(没有嘶声后,把鞭检起来看)

乙:叭!

甲:(倒地)

乙:拐了!(拿出手机拨打)120吗,请你们赶快到绿林镇鸳鸯溪来,一个老顽童受伤了!(将甲背起)你既然心有余力不足,何必喝酒放炮竹啊!(背甲下)

双簧《乐急生悲》

开场白:今天由咱们两表演一个双簧,说到这双簧呀可有意思了,它要求一个人在前面表演,另一个人在后边说台词,从远处一看呀,跟一个人似的,这就要求两人的表演要非常的有默契,非常的配合,要不然双簧就不叫双簧了。赶紧,赶紧,化化装,正所谓人陪衣服马配鞍,人不到成不漂亮,这人一到成以后,咱们在看看,还不如不到成呢!接下来给大家带来的是我们的一个新作叫《乐急生悲》,希望大家喜欢!

甲:生命城可贵,爱情价更高。为赚人民币,情愿变人妖。我还没有自我介绍,我姓赵,人送外号赵人妖,在场的朋友们以后见到我直接叫我小名就行了,问我的小名叫什么,告诉大家记住,我的小名叫人妖。我是人妖,我是人妖,我真的是人妖吗!(停停停!你给我出来,我怎么在你嘴里出来就成人妖了,我是叫人妖吗?

乙:对不起,从来,从来!

甲:我姓赵,我叫赵智翔,媒体说我长相很特别,脸型长的像拖鞋。就因为这个,好多歌手都因为这个原因为我反唱了一首大家特别喜欢的流行歌曲,从而迅速走红,啊!什么歌这么有影响力,就是王蓉唱的那首歌《我不是赵忠翔》。谢谢!(停!人家王蓉唱的是这首歌吗?人家唱的是《我不是黄蓉》,这什么文化水准就在这表演呀!从来啊!)我的工作是搞推销,推销产品有绝招,话言巧语直唠叨,最后不行就撒娇。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体啵棒,吃牌牌儿香,一辈子从来没有进过医院,昨天我出去跑推销,瞄上一个,说了老半天就是不买我的产品,我跟他耗了三百多里地,终于推销出去一瓶在广西财经学院首届推销小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参赛作品里提到的产品——脑黑精,为了庆祝推销成功,于是一口起连吃了50个咸鸭蛋,刚吃到一半,就得了阑尾炎。呀哟!医生呀!割阑尾呀!好多钱呀?

乙:2000!

甲:2000!呀!医生呀!2000你那个刀子就不要往阑尾上割了!你直接往这里来就的了!我把这整条命送给你算了!

乙:那你说好多钱吧?

甲:最多80!

乙:80呀!好!80就80!

甲:哎呀!便宜呀!2000被我还价到80!要不说买什么都要还个价呢!80款钱割阑尾!我昨天剁那个鱼头都不止80呀!明天我要把全家人喊来集体一起割阑尾!给你80大夫!快点!快点呀!乘热呀!

乙:乘什么热呀!又不是打铁!我这是在动手术!准备好呀!啊!对了,问一下你要打麻药吗?

甲:哎呀!你这是要杀猪是怎么的呀?如今杀猪都要打麻药呢!你怎么不把我这个人给杀了!

乙:你只有80块钱!哪里有麻药打了?

甲:打麻药了!怎么不打麻药了!不打麻药我叫声都会把我叫死去了咧!

乙:打麻药!那就800块钱一针!

甲:800呀!医生你这是打麻药呢?还是打XO呢?

乙:进口麻药!局部麻醉!

乙:大夫,那一个牌子的麻药这么够力呀?

甲:含笑九泉牌麻药,打完以后,就和死的感觉一样,没感觉了。

乙:医生,打听一下有便宜一点的吗?

甲:便宜的有到是有!效果就不敢保证了!喊醒就醒过来的了,而且该麻的地方不麻,不该麻醉的地方长期麻醉的呀!外一以后影响你的生理机能和婚姻生活,我是不负责任的呀!

甲:啊!打进口的,打进口的医生呀!打含笑九泉牌的麻药,便宜货副作用太大了!我背不起!

乙:好!打一针!还痛吗?

甲:哎呀!到底是钱是钱,货是货呀!喊麻就麻了!

乙:下面准备开膛了啊!征求一下你的意见,这个手术刀还要消毒吗!

甲:医生呀!刀子都没有消毒的呀!

乙:消毒费要500块钱的呀!

甲:那就不用了!我带了打火机来了!你把那个刀子在那火上烧两下是一样的呀!

乙:你这个病人满灵幻的呀!

甲:那没有办法!碰上你这样的医生不灵幻不行呀!

乙:下面开膛!哎呀!哎呀!出血了!哎呀你这个血满多的呀!飙好高!你要止一下血吗?

甲:当然要止血了!怎么不止血呢医生?

乙:你是用止血纱布呢还是用抹布呢?

甲:医生呀!你还有拿抹布止血的呀!

乙:那止血纱布要500块钱的呀!

甲:哎哟!随你好多钱哟!先把血止住哟!要了我这条老命了!

乙:对!你有这个态度我就好办了!先给你把血止住!把伤口打开!把阑尾找出来,一刀割掉!祝贺你!手术圆满成功!最后问一句!你还要缝起来吗?

甲:医生你打算让我膛着出去是怎么呀!趟出去那要招苍蝇呀

如此双簧

道具:椅子一把,化装白油彩,浸满水的手绢一条

(开场,甲从舞台右边上场,至舞台中央)

甲:在元宵佳节之际,我向大家拜个晚年,祝各位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根据需要改)

乙:幸会!幸会!大家好!大家好!

甲:你谁呀?跑这来瞎搅和!

乙:我姓黄,今天来给大家表演一段双簧。

甲:双簧?学问可大的很!

乙:还有大学问?你懂么?那到要请教、请教

甲:那当然,双簧就是一人说,一人做,要做到“说学一人”。

乙:还真有这么多学问,我俩表演、表演?

甲:好,那试试?

乙:老黄我今年三十三,体重超过三百三,为什么这么重,我也不知道!今天中午菜真好,又有肉来,又有汤,我吃一口肉,我喝一口汤,我吃一口肉,我喝一口汤,我吃一口肉,我„„哎哟,肚子痛,我牙痛,我腿痛,我头痛,我脚痛,我背背背背背。

甲:痒就挠挠呗!

乙:错啦,你不能说话。

甲:在下去,我都背过气了!

乙:要不,咱俩换换。

甲:换就换,谁怕谁呀!

乙:我得先打扮、打扮。

甲: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人不打扮,他就不好看,打扮好了,哼、哼、您在看。

甲:唉呀,帅呆了。

乙:好了„„这回瞧你的了。

甲:我说什么你学什么,可别,我说的你学不上来。

乙:你说什么,我就学什么,哪有来不了的?

甲:看,他这一拍巴掌就全得听我的了,我叫他干啥,他就干啥。

甲:不信?我这就给您试试

甲:站起来,闭上眼,伸出右手,伸出大拇指,往回指,把嘴张开,放在嘴里,咬,咬,使劲咬。

乙:去你的,我神经呀,我。

甲:你不是听我的吗?

乙:听你的!我今天演一次,咬一个指头,下一次演出,再咬一个指头,多几次,我的手就成光竿司令了。

甲:别发火么!我只是试试你能不能演,现在正式开始。

乙:来吧。

甲:看我怎么整他。(对观众说)

天上的太阳——大、大、大啊

地上的我——热、热、热啊

我掏块手绢擦擦汗,喝杯凉水清清火,脱掉外套吹吹风,扯开领带透透凉;

寒风吹,雪花飘,冻的我直跳,我咋了,不烧啊,稀里糊涂的,该打。

甲:我伸出右手,打左脸,伸出左手,打右脸。

甲:伸出右手,打左脸.甲:伸出左手,打右脸,„„„

甲:伸出右手,打左脸,伸出左手,„„

甲:回来,还没演完呢!

篇7:民间文学表演剧本

人物:董永儿子两个同村的小孩吴刚大神三个仙女玉皇大帝

第一幕

字幕起:(哀婉的音乐)话说当年董永与小七恩爱一场,最终天各一方咫尺天涯。相传,小七离开之前,为董永生下一个孩子,留于世间,自此董永父子相依为命。这一日,恰是旧历八月十五,董永外出有事,只剩小儿一人在家玩耍、、、、、、(音乐停)

小儿:(从门口入)今天老爸又出去卖灯笼去了,留我一人在家,又没有人和我一起玩儿,太无聊了。待我出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玩儿的。

(同村两小孩在门的对面,作高兴玩耍的样子,不时发出高兴的笑声。)

小儿:咦,那不是隔壁的张三和李四吗?我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吧!(高兴地向两小孩儿跑去)张三儿,李四儿,你们在玩儿什么呢?我们一起玩儿吧!

(两小孩抬头看了一眼,露出不快的神态)

张三:(冷冷的说)没玩什么。

小儿:(笑嘻嘻地)没玩什么还笑得这么高兴啊!

李四:对啊,我们就是笑某些人是山里来的野孩子,连妈妈都没有,也不知道的从哪里蹦出来的呢。

(张三李四大小,小儿低头难过)

张三:对,我们才不和野孩子玩儿呢。我们去那边玩儿。李四:好,我们走。

(张三李四退)

(音乐起,悲凉)

(小儿一人独自悲伤,泪流不止)

小儿:(边哭边说)我不是野孩子,我不是野孩子。我有妈妈,我有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儿啊。(音乐停,小儿掩面哭泣)(吴刚从教室右侧后排上)

吴刚:(边走边说)哎呀呀,太造孽了,太虐心了。我堂堂八尺男儿都要泪流满面了。且让我破例帮他一次吧。也不枉我与小七同事一场。

(吴刚走到小孩儿旁,拉着他的手)

吴刚:小董永啊,快别哭了。我是你吴刚叔叔啊。

小儿:(抬头,疑惑状)吴刚叔叔,我不要。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又大哭起来)

吴刚:(对观众)哎,还是不要小孩儿的好,这,这多麻烦啊。(对小儿)好好好,别哭了,我带你去找妈妈好不好。

小儿:(停止哭泣,期待的)真的真的,我真的有妈妈。你真的能带我找到妈妈。

吴刚:(怜惜的)傻孩子,你当然有妈妈了,而且你妈妈每天都在看着你呢。来,叔叔告诉你怎么找妈妈。

(小儿靠近吴刚)

(吴刚从身上拿出一双鞋子)

吴刚:看,这就是飞天鞋,你等到晚上月圆时分穿上它,就可以见到你妈妈了。(说完快速退下)

小儿:(惊喜的)谢谢叔叔,谢谢叔叔。

(小儿拿着鞋子焦急地等待,同时字幕起:经过焦急漫长的等待,太阳终于落山了,圆圆的月亮升了起来。)

第二幕

小儿:(在门口,高兴地)月亮终于升起来了,我可以见到妈妈了。(穿好鞋子,瞬间到了门的对面。同时,门对面有三仙女在高兴地玩耍,作跳舞状。桌子上准备好假的苹果、石榴。板栗、花生、核桃。月饼等道具。音乐起,欢乐的)

小儿:(惊讶的)这是哪儿啊?(四下张望)

(三位仙女簇拥过来)

仙女一:姨外甥来了,欢迎欢迎。

仙女二:快来尝尝我们仙界的苹果、石榴。

仙女一:还有板栗花生核桃。

仙女三:(小儿的母亲)(亲切的)孩子,你受苦了。是妈妈不好,没能好好照顾你。妈对不起你。

小儿:(大哭)妈妈,妈妈。

仙女三:孩子,快来尝尝妈妈亲手做得甜蜜蜜、香喷喷的仙饼。小儿:(吃了一块)太好吃了,谢谢妈妈。(高兴的)(正当所有人高兴的时候,玉皇大帝从教室右侧后排上)

玉皇:(严肃的,拍着桌子)停、停、停、停。你们都在干什么啊?要在造反了吗?(所有人转头看玉皇,害怕状)还把这凡人孽子带上天庭,好大的胆子啊!吴刚何在不??

(吴刚从教室左侧后排上)

吴刚:参见玉帝,吴刚在。

玉皇:你这逆臣,竟然私自把这凡人小儿戴上天庭,无法无天了。今日朕要罚你去月宫砍伐桂树,桂树不断,你不得回来。哼。吴刚:玉帝,吴刚今日所做之事,但求问心无愧。玉帝要罚,臣领命便是。(吴刚退下,生气状)

玉帝:(对小儿,呵斥)你过来,即刻把鞋子脱下,我送你回去,以后永远不得上天。如若再犯,定不轻饶。

(小儿怯怯的把鞋脱下)

(玉帝做施法状)

仙女三:儿子,儿子。

小儿:(边向门一侧退,边叫喊)妈妈,妈妈。(小儿退)

玉帝:你们几个还看什么,还不快快回去,无法无天了,我还没老呢。

三仙女:是,父皇。(齐下)

小儿:(好似做了一个梦,突然惊醒)妈妈,妈妈。Wo9shi做了一个梦吗?但为何如此真切。我的妈妈。还有那好吃的仙饼。(退)字幕起:多年以后,董永的儿子做了大官,便命令辖区内的人民都摹仿着做那种饼子,摆在月亮下,表达对亲人的思恋之情。因

这种饼子想一轮圆月,因此叫做月饼。

所有演员上台

独白:这就是月饼起源的传说。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月饼是中秋节的代表食物。月饼的起源来自民间传说,是民间文学中一抹亮丽的色彩。所以,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月饼时,不要只想着月饼的美味,也要了解它背后的文化意义。我们不能把中秋节变成了月饼节,我们要传承的是对亲人的浓浓思恋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

篇8:狐假虎威表演剧本

关键词:戏剧翻译,《推销员之死》,表演

Death of a Salesman (1949) 作为美国现代悲剧作家阿瑟·米勒的成名作, 在美国上演取得骄人成绩后, 在1983年被搬上了中国的舞台, 并对中国话剧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在, 在国内能看到的有三种译本, 包括:1971年姚克的译本, 1980年陈良廷的译本和1983年英若诚的译本。姚克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翻译家和剧作家, 由他率先将Death of a Salesman译入中国。姚译本忠实原著, 琅琅上口, 但由于姚先生在译本中使用了许多非常地道的北京话, 北京以外地区的读者理解有困难, 因此读者范围相对有限。本文要进行比较的对象是, 国内研究Death of a Salesman的学者较多采用的陈良廷译本 (以下简称“陈译本”) 以及为搬上话剧舞台而“量身订做”的英若诚译本 (以下简称“英译本”) 。笔者将在从戏剧翻译的特点出发, 剖析两种译本的区别。

一、戏剧翻译的特点

(一) 戏剧语言的特殊性

一部戏剧作品既可以被视为文学作品, 同时又是舞台艺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刘金龙、高莉敏, 2010:96) 。因而一部戏剧既要关心其作为书面文本的效果, 又要考虑其作为舞台剧本的效果。但笔者认为, 戏剧被创作出来, 最大的目的是为了他日搬上舞台以表演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因此相对而论, 大部分剧作家更看重的是未来观剧的观众而非单单通过阅读剧本获得感受的读者。试想, 历史上哪部名留青史的戏剧作品不是通过演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呢?戏剧的这种特殊性必然导致了其语言的特殊性。

“戏剧语言既不同于小说、散文语言, 又不同于一般诗歌语言。比之于前者, 它更像诗, 即使是用散文写成的剧, 它的语言也应该是诗化、充满着诗意的;比之于后者, 它又更具有小说的描绘性、通俗性、口语化、个性化。它是兼有二者特点而又与二者都不相同的第三种文学语言”。 (汪榕培、王宏, 2009:142) 即便单单从阅读感受而论, 戏剧与小说就有着明显的不同, 读完一部小说, 读者往往在脑海中构筑成了一个丰富而又独特的世界, 作家在创作时也十分留心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而读过戏剧剧本过后, 读者往往会有“不完全、不彻底”之感, 甚至某些地方“不知所云”。究其原因, 是因为“戏剧文本在阅读时是不完全的, 还未得到完整展开, 因为只有在表演时, 文本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Bassnet, 1991:120) 。这便是戏剧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文本的特殊之处。剧作家在创作时就是抱着他日上演的目的, 使用了一种与其他文本不同的语言习惯和结构, 既要做到给表演者以提示又要有发挥的空间。

(二) 戏剧翻译的特殊性

基于戏剧语言的以上特殊性, 无论是戏剧创作还是戏剧翻译都有不同于处理其他文学文本的特殊之处。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 (Susan Bassnett) 在《仍陷于迷宫中——对翻译与戏剧的再思考》一文中首次正式提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 (Performability) ”。 (Bassnet&Lefevere, 2001) 根据可表演性原则, 话剧译本不能只是好的文学读本, 更应该是舞台表演易于操作的蓝本。为了能够译出这样的译本, 译者不仅要处理其与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也要面对与未来观看此剧的观众的关系。对于这种关系, 王卫平和乌兰在《试论英若诚译<推销员之死>的艺术成就》一文中, 创造性地用一个模型进行阐释:

D=director导演S=spoken language口语

A=audience戏剧观众R=reader读者

T=translator译者P=playwright/author作者

W=written exit书面语1=原语2=目的语

从上图可以看出, 剧作者P的原作W1可以直接由本国语言的读者R1阅读, 也可以导演为口头形式S1的戏剧, 操原语的观众或者听众A1可以直接享受舞台上的戏剧。但要将戏剧传达给操目的语的读者R2, 必须由译者将原作W1翻译为目的语的译本W2;操目的语的导演或译者将译本W2改编为口语形式的目的语剧本S2, 再由演职员演绎为目的语的戏剧, 最后戏剧S2才传达给目的语的观众A2 (王卫平、乌兰, 2005:64-67) 。经过这样几番“接力”, 最后呈现的戏剧作品在目的语国家上演时要做到与原语国家上演的效果一致的确是非常困难的。译者在翻译戏剧作品的过程中, 倾注的经历不见得会比剧作家在创作时耗费的少, 像玛丽安 (Maryann) 在谈到戏剧翻译时曾说“译者必须置身于剧中, 犹如亲临其境, 亲历其事, 亲睹其人, 亲道其语, 亲领其甘, 亲受其祸, 亲享其福, 亲得其乐, 亲感其悲” (转引自汪榕培、王宏, 2009:147) 。

二、两种译本的比较

1978年米勒首次访华, 当年的《外国话剧资料》杂志的第1期刊登了梅少武所写的长文《阿瑟·密勒 (米勒, 引者注) 的六个剧本》, 同期刊登了陈良廷译的《推销员之死》的剧本 (熊婷婷, 2007:56-60) 。1983年, 阿瑟·米勒第二次访问中国, 赶在他来之前, 英若诚用六个星期的时间重新赶译了该剧的舞台剧本。当时, 已经有了姚译本和陈译本, 为什么他都没有采用呢?对此, 英先生坦言, “现在的译本不适合演出”。他希望达到这样一种效果, “语言节奏上保持米勒的风格, 但是意思上又设法寻找晓畅、活泼、上口的北京话, 力图在风格传递上保持原作神韵、在语言表现上又增加民族乡土味儿” (吴戈, 2006:7) 。以下我们不妨从译文的增补、删节和口语化的角度, 通过具体例子来看英先生的译本是否达到了他期盼的效果, 而陈先生的译本又有何不同。

(一) 译文的增补和删节

例1.LINDA:Well, you’ll just have to take a rest, Willy, you can’t continue this way.

WILLY:I just got back from Florida. (Miller, 1994:6)

林达:得了, 你非歇会儿不可。威利, 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威利:我刚从佛罗里达回来。 (陈良廷, 1980:13)

林达:哎呀, 威利, 你就是该休息一阵子啦, 再这样干下去不行。

威利:我刚从佛罗里达休养回来。 (英若诚, 1999:17)

陈译本遵循了原文, 直译成“我刚从佛罗里达回来”, 这也遵循了米勒要给读者留下理解空间的初衷, 而英译本增加了“休养”二字。对于原语观众来说, 佛罗里达州是很熟悉的疗养胜地, 很容易理解威利为什么这样回答林达叫他歇一阵子的要求。但对80年代的大部分中国观众来说, 可能难以理解, 所以加上“休养”使意思明确。

例2.There’s little attachment on the end of it.I knew right away.And sure enough, on the bottom of the water heater there’s a new nipple on the gas pipe. (Miller, 1994:42)

在橡皮管的一头有个小附件。我马上就明白了。果然, 在烧水的煤气找底肚上有个新的小喷头接在煤气管上。 (陈良廷, 1980:63)

管子的一头安着个接头儿。我一看就明白。他打算用煤气自杀。 (英若诚, 1999:78)

此处是林达向儿子描述威利如何有自杀的打算。英译本删减了部分台词, 主要是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陈译本则完整地译出了原作, 但这段用作舞台表演, 显得有些拗口, 观众也不容易听懂。

例3:How can I insult him in that way? (Miller, 1994:42)

我怎能那样侮辱他呢? (陈良廷, 1980:63)

我要是当面说, 他的脸往哪放呢? (英若诚, 1999:78)

此处是儿子问林达为什么不直接把煤气管子拆了以阻止威利时林达的回答。英译本采用了增词法, 加上原句没有的“当面”, 强调了林达矛盾的情绪, 也更符合我们中国人的表达习惯。

(二) 从译文的口语化角度

两种译本的语言风格也有较大的不同。英译本“北京味儿”较重, 在当年《推销员之死》演出的中文剧本的封页上, 英先生曾这样写道:“至于《推销员之死》, 因为原剧用的是四十年代末纽约的中下层社会的语言, 其中不乏某些土语, 因此译文中也大胆地用了不少相应的北京土话。这样做是否得当, 自然还需要观众的批准。” (英若诚, 1999:1) 据说, 米勒在导演该剧时就要求说, 要把它演得美国味十足, 办法就是把它演得中国味十足。可见他对英若诚的这种译法也是很赞成的。而陈译本更多地遵循原作, 努力向读者展示著者所表达的意思。从翻译策略角度来看, 也可以发现英译本多用归化, 陈译本多用异化。从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就可看出区别。

例4.You are counting your chickens again. (Miller, 1994:44)

你蛋还没孵, 就在数鸡啦。 (陈良廷, 1980:65)

又是八字没有一撇, 就想发财。 (英若诚, 1999:80)

此处是威利讽刺儿子太异想天开。英语原句出自谚语“Don’t count chickens before they’re hatched”。陈良廷先生采取直译, 是典型的异化;而英先生恐怕是担心观众一时不习惯这种类比而改成了我们更为熟悉的“八字没有一撇”。笔者认为, 这两种译法都是非常恰当的, 陈译法保留了原文的“精髓”, 而英译法则是为适应戏剧表演时“瞬时性” (一句台词观众只有机会听一次) 的特点。

例5:Maybe it was the coffee. (Miller, 1994:5)

也许是咖啡作怪。 (陈良廷, 1980:7)

说不定就是那杯咖啡闹的。 (英若诚, 1999:14) 例6.And then all of a sudden I’m goin’off the

road! (Miller, 1994:6)

不料一下子我竟离开了车道。 (陈良廷, 1980:8)

车子老往轱辘外面甩。 (英若诚, 1999:15)

例7:I’m fat.I’m very—foolish to look at, Linda.I didn’t tell you, but Christmas time I happened to be calling on F.H.Stewarts, and a salesman I know, as I was going in to see the buyer I heard him say something about—walrus.And I—I cracked him right across the face.I won’t take that.I simply will not take that.But they do laugh at me.I know that. (Miller, 1994:24)

我胖了。看上去我真是——一副蠢相, 林达。我没告诉过你, 圣诞节那会儿我凑巧上斯图尔特公司去, 我刚进去看个买主, 碰到认识的一个推销员, 听到他说什么——矮胖子。我啊——啪的打了他一耳光。我咽不了这口气。我就是不肯咽这口气。可是他们当真在笑我。这点我知道。 (陈良廷, 1980:38)

我太胖。相貌太蠢。我没你跟说, 林达。圣诞节那会儿我去见F.H.斯图尔特, 正好有一个我认识的推销员也在。我一进门儿的时候他们正拿我开心呢, 说我是大狗熊, 我当时就给他一嘴巴。我不吃这个, 我说什么也不吃这个。 (英若诚, 1999:45)

以上几个例子当中, 英先生使用的语言像“闹的”“往轱辘外面甩”“给他一嘴巴”“我不吃这个”等, 都带有明显的“京腔”。笔者认为, 最精彩的例子应该属下面一句:

例8.There was a man started with the clothes on his back and ended up with diamond mines! (Miller, 1994:27)

他一个人光带着随身衣服出去闯天下, 结果开到了钻石矿! (陈良廷, 1980:43)

你看看人家, 俩肩膀扛一个脑袋, 最后是几个钻石矿到手啦! (英若诚, 1999:52)

三、结语

英译本对话剧《推销员之死》在中国的成功上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与英先生本人丰富的话剧翻译、表演经验密不可分;而陈良廷先生作为我国优秀翻译家, 其译作更贴近原文, 作为文学研究对象价值很高。两种译本各有千秋, 为广大后人研究《推销员之死》一剧、一书, 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素材。

参考文献

[1]Bassnet, Susan.Translation Studies.London:Methuen, 1980rev, 120.

[2]Bassnett, Susan&Andre Lefevere.Constructing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Miller, Arthur.Death of a Salesman.New York:VikingPress.1949, 2nd Version.

[4]陈良廷.阿瑟.密勒剧作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5]刘金龙, 高莉敏.戏剧翻译的文化之维[J].中外戏剧视线, 2010 (4) :95-99.

[6]汪榕培, 王宏.中国典籍英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7]王卫平, 乌兰.试论英若诚译《推销员之死》的艺术成就[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5 (2) :64-67.

[8]吴戈.英若诚、阿瑟.米勒——中美戏剧交流的两个“推销员”[J].中外戏剧交流, 2006 (7) :56.

[9]熊婷婷.从功能派角度看话剧翻译兼评推销员之死的两个译本[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7 (1) :56-60.

上一篇:高中作文:被遗忘的责任作文800字下一篇:面试技巧:如何让HR注意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