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报告

2024-04-28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报告(共8篇)

篇1: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报告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报告

为了加速经济建设的发展,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满足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我校遵照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结合行业现状和我校实际情况,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充分探讨和论证。

一、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预见性。面向当今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是专业得以发展的动力。把握社会需求状况,一方面要进行需求调查,另一方面还要进行需求预测,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依社会发展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做好前期准备。提升环境品质的需求已是当代社会,更是未来社会追求的目标。目前,我国环境艺术方面建设的层面主要是在室内设计和装饰、装修等内容上,装饰艺术教育也侧重于此。但随着时代发展,装饰艺术设计的内容将大大扩展,涉及的范围也将更加广阔,展望未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设计人才是装饰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

2.系统性。装饰艺术设计是一项极其综合的系统性行为,包含着与之相关的若干子系统。它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系统性特点和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装饰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

3.特色性。这里所谈及的“特色”是指办学特色。就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而言,不同性质、基础的学校都有各自发展方向和目标。从行业发展和管理的角度看,高等职业的助学院校在学生拥有两年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建设以室内设计为依托,侧重于建筑内环境设计、展览展示设计和模型设计与制作的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构成开办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办学特色。

4.创造性。创造是设计的灵魂。装饰艺术设计是创造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中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生命活力之所在。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上,要充分强调创造性的特点,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为主线的设计教育思想。

5.适应性。在装饰艺术设计方面,它所涉及的范围应该远比现在广泛的多,对知识面、知识结构的要求将更高,它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来适应并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社会的需求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面对未来的人才市场,要求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来自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广的专业知识面。抓住装饰艺术设计涉及面广,要求设计者适应性强这样的特点,高职院校及助学院校在制定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时要充分认识这一点,结合其专业的特点制定有效可行的教学计划。

结合装饰艺术专业的特点,提高职业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应根据社会市场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主。并以此为目标,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规律,师资结构、教材系列和与其相对应的实训基地。

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调查现状分析

在对开设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相关公司的调查中发现,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现行教学计划中,课堂教学的安排和现有教学体制的种种不足,学生课堂内容偏多,长期以来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务实性,其主要表现为,学生作业只重艺术表现,不重务实性设计;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缺乏主动的认知与贯通,缺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缺乏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由于对“装饰艺术”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学校性质和基础不同,使得在专业建设的定位和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着差异。其现状是把具有一定综合学科特点的“装饰艺术专业”仅定位在“室内设计”单一方向上,仅是偏重室内装修、装饰等美化室内环境方面。在这种教学体系培养下的学生专业面过窄,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佳,社会适应性不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以适应新环境和市场的需要。可以说,书本、教材、传统课堂是该学科的基础,但永远不会创造出市场需求的东西,而这些恰恰是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最需要学习的。所以,如何转换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和需求预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在未来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想使综合国力增强,一方面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够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重视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它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特性,高职教育的助学院校更应该摈弃重视层次、忽视类型,崇尚理论、鄙视技能的观念,确立能力本位思想。

1、室内设计的发展前景: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等世界关注的盛事都将在中国上演,这对我国城市建设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相关行业的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总部也都看好这一商机,大量涌入中国。我国的装饰行业已进入平缓增长而竞争空前的阶段。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买房、买好房、装修房”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中心话题。近年来,伴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装饰业持续升温,室内设计及装饰渐已成为新兴的热门行业。2005年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后,房地产业的发展回归理性,走上了一条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这也为装饰行业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发展空间。因此,如何抓住机遇,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装饰业应用型人才,成为目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当务之急。

2、展览业的发展前景

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将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这将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目前各行业都在学习熟悉WTO规则,研究讨论入世给本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展览业也不例外。从展览的环境、展览的设施、展览的种类、展览的规模、展览的水平、展览的作用、展览的影响等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亚洲的展览大国,并正逐步成为亚洲区域性的“展览中心”。我国展览业目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加入世贸组织将有力推动中国展览业更快的发展。在展览业成熟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展览业的产值约占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0.2%左右。而目前我国展览业的总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044%,发展空间十分巨大。总之,我国展览业发展的势头很好,速度很快,潜力很大,后劲很足,大有可为,也将大有作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展览业必将迎来一个更加光明、更加美好的未来。这种趋势必然要求加大专业会展人才培养的力度。

3、模型制作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城市规划业、建筑设计业、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师、房产商、展览商青睐模型形象直观的特点,势必促进建筑模型制作业进一步发展,而投资少、入行易的特点也将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建筑模型制作员行列当中,职业前景十分看好。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与企业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强烈感受到社会对装饰设计类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看到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先进设计理念的装饰设计人员,这在客观上为高等职业教学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为高职教育的助学院校提出更高的要求。

篇2: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报告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报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预见性。面向当今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是专业得以发展的动力。把握社会需求状况,一方面要进行需求调查,另一方面还要进行需求预测,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依社会发展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做好前期准备。提升环境品质的需求已是当代社会,更是未来社会追求的目标。目前,我国环境艺术方面建设的层面主要是在室内设计和装饰、装修等内容上,装饰艺术教育也侧重于此。但随着时代发展,装饰艺术设计的内容将大大扩展,涉及的范围也将更加广阔,展望未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设计人才是装饰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

2.系统性。装饰艺术设计是一项极其综合的系统性行为,包含着与之相关的若干子系统。它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系统性特点和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装饰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

3.特色性。这里所谈及的“特色”是指办学特色。就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而言,不同性质、基础的学校都有各自发展方向和目标。从行业发展和管理的角度看,高等职业的助学院校在学生拥有两年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建设以室内设计为依托,侧重于建筑内环境设计、展览展示设计和模型设计与制作的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构成开办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办学特色。

4.创造性。创造是设计的灵魂。装饰艺术设计是创造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中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生命活力之所在,调查报告《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报告》。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上,要充分强调创造性的特点,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为主线的设计教育思想。

5.适应性。在装饰艺术设计方面,它所涉及的范围应该远比现在广泛的多,对知识面、知识结构的要求将更高,它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来适应并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社会的需求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面对未来的人才市场,要求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来自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广的专业知识面。抓住装饰艺术设计涉及面广,要求设计者适应性强这样的特点,高职院校及助学院校在制定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时要充分认识这一点,结合其专业的特点制定有效可行的教学计划。

结合装饰艺术专业的特点,提高职业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应根据社会市场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主。并以此为目标,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规律,师资结构、教材系列和与其相对应的实训基地。

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调查现状分析

篇3:文秘专业社会需求情况调查报告

1 社会对文秘人员的需求情况

根据法国职业研究中心统计, 全世界目前有160余种职业, 秘书排在第六位。据北京市2002年第一季度公布的统计数字, 北京市文秘岗位需求数排在第三位, 岗位与应聘的人数比是1:6。由此可见, 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文秘仍将是个热门职业, 社会需求量大。实际调查的情况也是如此, 大多数公司认为文秘人员是经理主管们的左膀右臂, 是公司青睐的复合型人才, 中小型公司需要文秘人员3~7人不等, 大型单位需要的文秘人员会更多, 层次也会不一样。

通过调研, 我们发现文秘人员的职业岗位群发生很大变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文秘人员需求量在逐步递减, 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文秘人员需求量在逐步递增。大型单位分工较细, 文秘人员的需求量大, 多以行政秘书工作为主, 职责比较单一;中小型单位的文秘人员需求量小, 一般身兼多职。虽然中小型单位对文秘人员需求量小, 但中小型单位的数量呈增长趋势, 所以中小型单位的综合文秘人员的需求量总的来说是增长的。而且在经济、法律、医务方面也需要增加文秘人员来协助管理工作。

通过调研, 我们发现从事秘书职业的人员女性居多, 所占比例是97.9%, 男性占20.1%。但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 女性在中、初级秘书中占绝大多数, 而高级秘书则多数为男性。从事文秘工作性质中, 普通文员的占32.8%, 公务秘书的占23.7%, 商务秘书的占24.3%, 人事秘书的占4.1%, 私人秘书的占7.5%, 总裁助理的占12.9%, 其他的占3.7%。

经过分析, 我们认为现阶段文秘专业所针对的职业岗位群主要有“综合秘书” (办公室文员) 、“商务秘书”、“公务秘书”和“总裁助理”等岗位群体。“办公室文员”队伍迅速壮大, “商务秘书”逐渐增多, 当然也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做“公务秘书”。同时, 每个职业岗位群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变化也很大, 不断有新兴的岗位诞生。如“通讯秘书”岗位就是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才产生的。

调研发现大部分单位认为文秘人员应有专门的职业技能, 要经过专门的培训。目前, 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秘书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的人数呈现出增长的势头, 在社会各界, 尤其是用人单位很受欢迎。从调研情况来看, 社会对文秘人员的需求呈增长趋势, 秘书职业也已成为一个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化愈加明显的职业领域。

2 用人单位对文秘人员的技能要求

我们调研小组走访了具有代表性的用人单位, 针对“文秘人员应具备的能力”、“文秘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文秘人员应掌握的技能”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好的文秘人员最好具备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合作能力:懂得本行业的专业知识背景、办公室事务管理知识、应变能力、商务知识、法律知识。此次调查中, 认为文秘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凭, 形象气质好, 具备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 文笔好, 语言表达能力强, 能熟练使用电脑及各种办公设备。同时各单位还希望文秘人员具备业务背景, 如生产部秘书职位要求化工或理工科背景;涉外秘书职位要求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或高级口译证书优先。公关部门秘书职位要求具备公共关系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等。有些单位注重“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及“使用和维护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值得关注的是毕业生所表现出的实际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存差距, 有的差距还不小。

经过分析, 我们认为, 在新形势下, 文秘人员的关键能力应更全面, 从业能力应更细致, 关键能力和从业能力所共同表现出的综合职业能力应更强。这些能力可进一步分解为专项技能, 具体情况如表1。

3 文秘人员的职业发展前景

通过调研, 我们发现从事秘书工作年限的, 3个月以下的占13.5%, 1年以下的占19.3%, 1~3年占43.6%, 3~5年的占16.3%, 5~10年的占8.6%, 10年以上的占7.6%。据调查显示, 文秘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各个部门的基层员工, 了解来自第一线的信息反馈。和一般的部门主管比较, 和管理层天时地利的接近优势, 使得文秘人员又具备对公司整体战略部署更全面的了解和体会。从这点上看, 单位高层在决策过程中, 多会听取高级文秘人员参考意见。另外长期在领导身边, 可以学习领导的思考与处理方法。有的被调查者认为和领导一起出去应酬, 可以扩大交际圈, 积累人脉资源。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秘书职业所需要的是通才+管理人才+创新意识。秘书是一个富于挑战的职业, 作为文秘人员, 要想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出类拔萃, 就必须放弃保守被动的心理, 而应积极进取, 迎接一切挑战。

篇4: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报告

关键词:涉外护理  社会背景  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224-01

1 专业设置的背景和依据

1.1 时代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286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全国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达到1∶1~1∶1.2。我国的医护比达到1∶1。每年需要培养各层次护士15万人。纲要还指出,要加强我国护理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护理服务理念、专业技术经验、教育和管理模式,积极争取与国际社会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201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常务会,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和措施。一是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二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三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是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五是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也曾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新一代人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1.2 行业背景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据业内专家介绍,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如護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德国更是于2013年7月开放对第三世界国家护士的输入。

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以及外资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2 涉外护理专业设置的人才需求分析

2.1 涉外护理人才的数量需求分析

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一方面由于老龄化加速,护士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护士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本国女性在就业途径拓宽的情况下不愿从事相关职业,“护士”短缺也成为近年来长期存在的“医疗难题”。为此,一些发达国家开出高薪甚至“全家移民”的优厚条件,在全球“争抢”资深护士。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2006-2016年间,美国对护士职位的需求每年以20%以上的幅度递增。目前,美国护士年缺口12万,预计到2020年缺口将达50万。除了提高薪酬水平,吸引国内年轻人加入护理队伍外,美国应对护士短缺的“杀手锏”是利用优厚的待遇和“移民绿色通道”吸引高层次护理人才。

在英国,护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完善的体系和很高的护理水平,其注册护士被世界广泛认可。近几年,随着英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加上年龄化原因造成的自然减员,美国从英国招聘大量注册护士等原因,英国护士正以每年11%的速度在流失。数据显示,英国医疗保健系统目前护士缺员2.5万名。

由于受到海外高薪和其它优厚待遇的吸引,离开英国前往海外工作的护理人员越来越多,2012年甚至达8000多人,创历史新高。被大量“挖墙脚”后,英国也开始从国外招募护士,亚洲和非洲成为他们的首选。据统计,近年来英国每年的新增护士,一半来自国外。

面对新兴的市场需求,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却是我国国际化护理人才十分匮乏。我国涉外护理专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有不少大专院校设置了相关的专业和专业方向,但相当一部分是从传统的护理专业演变而成的,其知识结构已经不适应护理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教育部的统计显示,我国目前设置涉外护理(或相关)类专业的学校数目和我国护士出国数目的比较也可以看出,我国的涉外护理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国际护理人才市场的需要。

2.2 涉外护理人才的质量需求分析

我国的涉外护理专业尚没有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真正与国际护理对接的、得到护理界公认的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国内的护理教育沿用医学的教育模式.呈现出近医学,重视学生医学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我国护士护理理念和人文情感上的严重欠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应当具有建立在本土文化基础上的国际意识,具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和习俗的能力,具备国际化知识结构和提高适应国际交往和竞争需要的能力素质。根据调查,在当前情况下,医护伦理及法律法规、多元护理文化这三种知识是国际化护士最需要具备的。

(1)国际护理市场需要懂法的护理人才。

与国际护理对接,我们培养的护士医学基础知识不缺,临床技能不缺,缺的是医护伦理的深入研究和法律法规的常识。所以,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就应当接受该方面知识的灌输。

(2)国际护理市场需要熟悉心理及精神护理的护理人才。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以及全球性的老龄化趋势,今天护士的功能已不再单纯是医生的助手,工作对象也不光是疾病与病人,更多的是在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因此,心理及精神护理的知识是一个国际化的护理人才所必备的

(3)国际护理市场需要精通多元护理文化的护理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世界人口流动频繁,跨国界的科学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这些现象意味着跨世纪的文化必然是多元文化,跨世纪护理人才必需掌握多元文化护理,即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病人的需求,按照不同特点提供高水平、全方位的护理。

因此,我们应当改变护理教育理念,不仅仅着眼于国内市场,同时兼顾国外市场,形成特有的护理教育理念和护理教育模式以及相关的护理教育方式方法,将有利于打造护理特色专业品牌;架起与国际护理市场对接的直通车。让护理教育真正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让护理人才真正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S].

篇5: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报告

一、模具技术的发展动态

我国模具工业从起步到飞速发展,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近几年来,我国模具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工业产品品种多样化、个性化越来越明显,产品更新越来越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模具工业的市场特征可归纳为四个字:“快”,就是市场对产品更新周期要求越来越快,相应地要求制模周期短。“精”,对模具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产品精度达0.005㎜精密结构件。“多”,模具生产通常为单件生产,品种、规格多,重量小到几克,大到几十吨。“高”,要求生产的效率高,以求降低生产成本。

用户对模具工业要求交货期限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这就给模具设计与加工技术提出了发展方向:

①CAD/CAM/CAE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AutoCAD Cimatrom、UG、Pro/E Solidworks Mastercam软件应用广、升级更新快。以色列Cimatron公司推出的Quick系列产品,能在统一的系列环境下,使用统一的数据库,完成产品设计,生产三维实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动分类,生成凸凹模并完成模具的完整结构设计,能方便地对凸凹模进行自动NC加工。

②模具制造中大量采用先进高效加工方法,加工中心与数控铣床、尤其是高速铣削(HSM)、多轴联动机床在模具加工中得到日益普及;慢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LS WEDM)因能进行精密模具加工,将成为今后市场的热点;电火花加工机床(EDM)在模具加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地位;快速原型制造和快速制模技术(RPM/RMT)日益成熟。

③制造业中三坐标测量扫描仪、激光跟踪仪等显示出“现代测量技术”融入产品设计(逆向工程)、制造、质量控制和检验的全过程,向高速度、高精度、高适应性、数字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模具的需要不断增加,模具的精度、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中、高档模具比例将不断增大,所需品种越来越细化。随着产品个性化,传统的制造设备、手段更多地被各类数字控制设备所取代,模具CAD/CAM/CAE/PDM技术将得到广泛的运用。

二、模具行业中应用型人才需求调查

进入21世纪,模具CAD技术逐步普及,企业对模具设计人才产生了从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的深刻转变,模具专业的毕业生从大多数从事模具设计到只有少数人才能从事模具设计工作,而更多的毕业生必须走向模具制造等操作型岗位。由于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快速发展,操作各类数控加工设备进行模具零件制造成了模具专业毕业生重要的从业岗位群。

因此,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从过去的以模具设计为主转变为只有少数人在模具设计岗位上,而更多的是在模具装配岗位、模具加工制造岗位、模具制造管理岗位、调度岗位上。

三、围绕行业岗位需求,开展调研工作

我们的调研工作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开展,一是模具专业的毕业生和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群,二是完成这些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应具备哪些能力,三是模具加工行业的对人才新要求与课程的影响等。

本专业必备掌握模具制造工艺与设计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模具制造和维修能力,具有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维护技能,具有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工作创新精神,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1.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的模具加工、装配、维修试模工作,也能参与一般的模具制造行业的设计和试验工作,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训,按专门化的培养方向分别可以担任以下岗位群的工作:

(1)模具制造的数控加工人员;

(2)模具制造的普通机床机加工工人;

(3)新产品开发中模具、工装夹具的开发设计人员;

(4)车间技术员,车间工艺员;

(5)模具钳工;

(7)模具维修工;

(8)塑料模具生产制品行业的挤出工、注射工;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布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模具企业要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是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能综合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综合素质良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他们主要从事:①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压铸模设计,CAD绘图;②模具制造:CNC编程,模具加工工艺设计与工艺准备,数控机床操作,线切割机床操作;③模具钳工:模具及冲压与成型设备装配、调试、维修等。因此,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着眼于面向模具企业从事模具设

计、模具制造工艺设计与工艺准备、模具数控加工、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钳工)工作;面向冲压与注塑加工企业从事设备与模具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工作;面向模具、冲压与注塑加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引进开发、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其它机械制造企业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工作。

2、毕业生的知识结构需求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向,我们经调研分析认为,模具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应包括:

公共基础模块:是指毕业生从业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应掌握的常规性、前瞻性知识,如人文、数学、外语、体育艺术、计算机应用等。公共基础模块的知识既是本专业学生整个知识结构的基础,又是学习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将来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模块。

机械工程基础模块: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群需要所必须掌握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如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等知识。

模具制造模块: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模具制造必须的专业知识,包括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制造工艺、模具数控加工、模具CAD/CAM等。

模具设计模块:培养学生从事冲压、塑压、压铸产品工艺设计与模具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

模具CAD/CAM技术:掌握当前模具行业设计与制造中广泛运用的典型软件,如:AutoCAD、Pro/Engineer、UG MasterCAM等。

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拓展模块:指为了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在教学计划中引入了新知识、新技术课程,以及加强人文管理知识的传授。

以上各个模块相互衔接,涉及模具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到操作整个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是从事模具行业工作所必备的知识。

被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在构筑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框架时,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专业知识为核心,优化技术理论知识,使得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技术理论知识应广而简,专业知识要专而精,针对性强,专业知识面和视野要拓宽。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融合与转化,有效地更新知识,为专业增添当今科技成果的新内容,达到传统知识与高新知识最佳过渡,同时还要注重打通知识与能力和技能培养之间的“接口”,使毕业生能真正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3、毕业生的能力结构需求

从调查分析结果得知,模具企业、毕业生普遍要求加强模具设计能力和模具加工制作全过程的能力,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尤其是掌握先进的设计与制造软件(如Pro–E、UG等)的使用方法。在模具制造过程中,数控加工(含数控切削加工与数控电火化加工)在模具制造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要重视数控加工程序编制与加工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其次,需要重视模具加工、装配、调试等模具工艺过程实施能力;冲塑设备工艺准备、调试、维护能力的培养。模具企业以及毕业生对模具人才专业能力需求如下图所示。

4、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环节的建议

模具行业现已成为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随着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水平的发展,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群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应将当今科技发展对模具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作为重点加以考虑。调查中,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认为急需增强的能力如下图所示。

在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问卷调查和走访中,毕业生认为应加强机械加工实习、钳工实习、数控加工技术实习、模具拆装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不少毕业生认为应取得某一工种或多个工种的技能操作等级证书,以此形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特色和优势。

综合上述能力分析,我们认为,能力的培养要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突出实用性实践技能,要定位于专业所覆盖职业岗位群在新技术新工艺方面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为方便学生从事技术性操作岗位,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制定教学方案时可采用“宽口径”与“专业化”相结合、“毕业证

篇6:社会工作专业需求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走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特定的时期里,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人与社会的诸如下岗职工、贫富分化、青少年犯罪,人口老龄化等等不适应的问题。如果没有很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它们会对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造成一定的隐患。社会工作坚持以“助人自助”作为宗旨,按照专业伦理的规范,在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利用各种专业技能、知识和方法,帮助在社会中有需要的个人、家庭、团体、组织和社区等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并以此起到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以“服务”为中心的社会工作在这种形势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社会工作对“助人”精神和理念的倡导,对协助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就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政府对社会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早在2004年9月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就首次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与此同时,在这个决定里面也与时俱进地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概念,对社会建设作出了重大战略布署,从此把社会建设方面的工作提升到了国家的总体战略筹划之中,在社会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 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第一次将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写入党的文件,对社会工作人

-1-才队伍建设作出战略部署。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再次将社会建设提上议程,更加着重强调了“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五有”的提出,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发展需要。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也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因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社会建设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对社会建设的强调,并将其在国家的战略方针上置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就说明了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建设,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务院2009年初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做到全体人民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打造全国高水平、高品质社会事业发展示范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进步。”

在2010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人事司(社会工作司)关于《民政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报告》中指出,“由人事司配合中央有关部门研究起草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已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议通过,进入审批阶段;即将发布的由我部参与制定的《2009——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将社会工作人才列为国家第六类人才,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这就说明了国家关于社会工作方面政策的一个新突破。

-2-此外,人事司还“组织召开了“全国城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大会”;组织开展了第一批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地区、试点单位的检查评估和试点示范城区、单位创建活动,评选产生了首批试点示范区和单位;同时确定了第二批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目前,全国已有163个试点地区和260个试点单位,形成了覆盖各省(区、市)和各主要领域的社会工作试点网络。开展了社会工作人才服务‘三保’、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灾后恢复重建等课题研究,制定了《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实施方案》,指导各地组织社会工作人才做好对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的帮扶工作,举办了‘灾后恢复重建与社会工作研讨会’及‘灾后重建社会工作培训班’,参与编写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灾区生活志和社会赈灾志。”

综上,由于我们正处于转型时期,针对这个时期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敏锐的意识到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其提到国家的大政方针上。由于社会工作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并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预防并解决人与社会已有的矛盾和问题,并倡导社会的公正,以此维护社会的稳定。作为运作和推动社会福利体系发展的社会工作,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同时,社会工作也在于培养能够同时具备一般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工作方法技能德才兼备的人才,只有增加在社会工作方面的人才,并让其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这才能更有利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基于社会工作对解决社会问题的如此重要的作用,党和政府也对社会工作方面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

2、社会对社会工作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里各个阶层的关系也日趋复杂。不仅如此,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到社会里利益要求也相应多样化,从而使到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矛盾也随着发生,贫富悬殊差距日益增大、就业困难逐渐凸显、由此产生的个人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多。因此,政府在这种现状下已经无法有足够的资源去满足大众对社会服务的需要,因此,作为社会政策的传递者,社会工作就在 社会层面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以服务的方式填补了政府服务的不足,并可以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对大众有所帮助,化解计划的社会矛盾,使各项福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改善民生问题,增强人民的社会满意度。不仅如此,通过社会工作在社会里发挥的作用,政府能够逐渐将各种职能专业化,有助于实现“小政府、大社会”。

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中,一方面社会工作人才严重匮乏。比较与其他国家,美国、瑞士的社工占总人口比例的2%,日本占总人口比例的5%,加拿大占2.2%,连香港地区的注册社工也占1.7%。而统计表明我国民政系统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只有45.3万。这在我国十几亿人口中占的比例极其之低。

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工作人才严重需求。2006年12月12日曾庆红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讲,“我们要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高度重视选拔经济建设人才那样,高度重视选拔培养社会工作人才。”近年来很多地方已经着重开展社会工作建设。

上海浦东1997年开始引入社工,2000年上海成立社会工作培训中心,2001年上海招聘司法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开始实施。而且很多大城市也有相应的行动。“国内第一家社会工作职

-4-业学院——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根据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和民政部的有关调查和预测,提出在2020年前实务领域的专业社会工作技术应用性人才需求状况是:学校社会工作者8-10万人;企业社会工作者2万余人;医疗社会工作者1万余名;老年社会工作者2万余名;社会事务工作者1万余名;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者2-3万名;矫治社会工作者约2千人。这样,在2020年前中国的社会工作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至少需要16-19万人。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的专家认为这种预测是十分保守的,因为许多方面的需求没有计算在内,如:残联、工会、团委、妇联、残障人学校、孤儿院、戒毒所、监狱等,以及农村社区所需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因此他们的结论是:到2020年中国共需要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20万左右。”

根据北京市在2002年和2003年的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用人单位统计,“2002年直接提出要社会工作、社区管理毕业生的将近40家单位;2003年仅1月底的农展馆招聘会就有近20家单位。”2008年11月21日,广东省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现场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民政厅厅长刘洪在会上表示,到“十一五”期末,全省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将全面推进,珠三角地区民政部门公益性社会服务类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比例将达到30%,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将达到10%,全省民政系统社会工作者数量将达到1万名。再用3-5年时间,全面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珠三角地区民政部门公益性社会服务类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比例将达到50%,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将达到30%,全省民政系统社会工作者数量将达到3万名。可以看出,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缺口仍然相当大,目前对社会工作人才的输出远远不能满足于社会需要,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社

-5-会工作是具有远大的前景的。

3、我院学科建设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呼唤。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最早是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然而,由于1952年院系调整,社会工作被取消。在此后的三十年里,国家都要依靠政府和单位系统来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一直到八十年代,当时任民政部部长的崔乃夫提倡民政工作系统引进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人才,这样,社会工作才逐渐得到恢复。虽然,我国在之后的社会工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相比国外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情况,甚至比较和大陆临近的香港和台湾,大陆的社会工发展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在美国,著名的南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都设置了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在香港,香港大学、中文大学、浸会大学等也都设立了社会工作系。台湾的台大、台师大、政大、东海大学等等,同样有这个专业的设置。而且,他们均对当地社会源源不绝的输出大量的社会工作人才。

近年来,在中央的高度重视,政府的积极推动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下,许多著名大学都纷纷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诸如北京大学设立了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均设立了社会工作学系;在我们广东省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商学院、广州大学也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等等。而且,各个高校在社会工作这个专业里设置了社会政策、社会事业、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立法、公共卫生等学制与课程,推动了这个学科的建设。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社会工作的高等教育非常重要。只有提高对社会工作高等教育的重视,更

-6-多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才能从数量上与质量上更好的为社会输送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综上所述,合格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无论从政府重视方面还是从社会需求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要求,甚至在学科建设方面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设置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不论从市场需求还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来看,都是可行且必要的。

篇7:人才需求社会实践报告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基层单位的人才需求状况,了解他们在人才招聘、人才使用、人才培养等过程中的办法、问题与意见,掌握各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人才规格结构、学历层次,7月23日,机械工程学院“基层单位人才需求调查”实践小分队先后达到无锡、镇江、泰州等地,对当地基层单位的招聘情况展开调查。 在招聘会现场了解到,企业共提供岗位6000余个,涉及包括文员,销售员,工程师,公关等在内的专业门类280余种,毕业生需求达到3200个。从学历分布情况看,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2%,本科学历占30%,大专及以下学历占48%。从专业门类看,工科类需求依然十分强劲,占需求总数的52%,其中,电子类、机械类、机电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人才最受欢迎。除专业技术人才外,部分规模企业在现场还提供了总数超过1000个一线岗位,如操作工、服务员、营业员、钳工、铣工、冷作工等。

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作为吸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企业,则较受冷落,很少有把关注的焦点聚焦到企业,征询企业对毕业生的看法或总结企业的聘人之道。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方面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上远远滞后于大学生及企业的对其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毕业生顺利就业。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把招聘大学生作为充实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受调查者所在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71.17%),偶尔一两年不招聘大学生企业比例为12.52%.调查显示,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的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表示对所招聘大学生感到“满意”的比例为11.93%,表示“一般满意”的比例为47.91%,表示“一般”的比例为29.93%.整体上看,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调查显示:35.39%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28.03%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大学生人数有所减少,25.45%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基本不变。

在企业看来,大学生对企业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认为大学生要求的薪酬福利合适的比例仅仅约有5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对自己第一份薪酬的期望和 企业所能给与大学生的薪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招不到人,而大学生又就不了业的局面。

在困扰大学生求职因素上,企业人士和大学生有一定相同点,都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大学生求职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大学生的选择

有一定区别。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

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其次为“潜力”,第三为“品德”。而“专业技能”、“专业成绩”、“社会经历”等相对不重要。这个结果和大学生所认为的结果有很大不同。

企业对毕业生素质及能力的要求中,首先是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其次是毕业生的“专业水平”,第三为毕业生的“品德”.这与毕业生对自己素质及能力要求的最大不同在于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要求远远高于毕业生自己对“品德”的要求。

在企业人士看来,首先大学生要提高“专业知识”以符合企业要求,其次是“实践经验”,第三为“心理素质”.在众多给大学生的建议中,建议最多的是要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许多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无法适应岗位要求,一样需要培训,而很多企业亦不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更多的工资。尤其是一些小企业,没有能力等待一名大学生完成角色转换。相对而言,大专生拥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及操作能力。”一家建筑企业的招聘人员直言。

从网络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发现,理工科毕业生普遍找工作比文科生顺利。人才市场对理工类技能型人才需求较大,提供最多就业岗位的企业最青睐的是机械、自动化、化工、IT等理工类人才,而文秘、法律等文科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小。记者了解到在去年底的毕业生招聘会上,理科生中大多数人在年前就搞定了工作,而至今未落实工作的以文科生居多。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学生三个层面共同努力。首先,政府应积极制订大学生就业的科学政策和有效措施,避免大学生盲目就业。其次,学校的专业和课程安排,不但要迎合社会需求,还要开拓创新,具有前瞻性。同时,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和增加实践经验外,一定要调整好、平衡好自己的求职心态。只要这三个层面积极、协调地运作起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就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有效缓解。”

因此要求同学们在选择专业时应该进行认真地分析、判断,摸清就业市场的“行情”,同时还要对未来的就业“行情”的变化进行预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性,防止将来陷入就业的困境。要成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跨越,必须对专业选择,就业前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科学分析与全面衡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确定专业与职业,作出自己最佳选择,否则,一招失算,遗憾终生。

大城市、大单位仍然是大学生们就业的首选目标,一些找上校门招聘的中小企业很难成功。来自人才市场的统计分析显示,正是这种偏好大城市、大单位的择业心态,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一些用人单位招人难的“两难”局面。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社会问题,有人把这归结于高校招生规模连年扩大。但又有调查结果显示,城市中小企业、贫困落后地区的人才缺口仍然很大,要招到高校毕业生很难。这种“两难”局面的形成,与高校毕业生择业心态不符合实际有密切关系。 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人认为,大城市、大单位发展空间大、成功机会多、生活条件好,而小地方、小单位工作、生活条件差,观念陈旧,发展空间小,成功希望渺茫。应当说,这种认识有一定道理,但缺乏发展的眼光。 实际上,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

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待遇差别已经逐渐缩小,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和吸纳劳动力的重要力量。相反,由于大城市、大单位人才需求相对饱和,中小城市、小单位反而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制约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正在逐步消除,基层同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高校毕业生应当认识到我国就业形势的这种发展变化,合理设计自己职业生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已经彻底消除了大学学历的神秘色彩,造就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大学生们应当冷静认识形势,调整择业心态,自觉放低身段,勇于到小地方、小单位去锻炼成才。学校、家长应当对青年学生择业进行正确引导,消除他们对大城市、大单位的盲目崇拜和对基层、小单位的就业“恐惧”,鼓励他们把自我成才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走自己的成才之路。

以下就我们调查过的一些城市,结合网络报刊杂志所得数据作一些调查总结: 无锡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中部,北靠长江,南濒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西离南京183公里,东距上海128公里,是江苏省省辖的一个沿海城市。

无锡是中国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的旅游胜地,江苏省重点发展的特大型城市,,地区生产总值23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2825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5.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4.1亿元 ;外资、民资投入占全部投入八成以上,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消费拉动效应放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9.2亿元,增长18.9%。全市商品市场成交额突破千亿元,百亿元市场增加到6家。对外贸易争先进位,进出口总额218.5亿美元,增长51.9%,其中出口110.2亿美元,增长50.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升至34.3%。全年完成协议注册外资65.1亿美元,增长30.1%;到位注册外资32.6亿美元,增长20.6%;外经营业额1.2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8个。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业,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为36.4%,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增至85.6万人。培育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机制。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初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城镇新增就业约1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近1.9万人,促进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万人。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改进企业工资支付制度,全面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和农业税改革措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8元,增长16.7%;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7230元,增长14.2%;年末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210.8亿元,人均超过2.7万元,比上年末增加3100多元。

目前无锡市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短缺;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外向型人才十分紧缺;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旺盛;高级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无锡市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显示,电子信息、机械、电气、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教育、医疗卫生、船舶、城市建设、纺织、规划、现代物流、投资及经营管理、经济与金融保险、外语、动漫产业、创意产业、环保产业、新能源与再生能源等20个领域143个专业岗位,将是无锡市开发紧缺急需人才的重点。其中,“双高”人才———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具有高级职称以上任职资格者十分紧缺。部分企业由于急缺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拥有一定学历的技师和

高级技师将大受青睐,在《目录》中的需求中1784名大学专科主要是技能型人才。

镇江

近日,镇江市人事局发布调查报告显示,今年镇江市人才需求为2.18万人,预计“十一五”期间镇江市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13.05万人。记者就此采访了镇江市人事局副局长魏弘扬,详细解读了该份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镇江市“十一五”期间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13.05万人(未来5年镇江市人才需求的平均年增长率约为9%)。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八类专业是:(1)机械设计及制造;(2)市场营销;(3)服务业管理;(4)电子技术及软件;(5)汽车及零部件;(6)现代物流;(7)化工;(8)与镇江市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相关的专业人才,如新材料、光电子、生物医药等。

报告表明,未来5年,镇江最急需的十类人员是:(1)既精通管理或专业技术、技能,又能熟练运用外语交流的人员;(2)拥有国际认证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证书,具有本专业(行业)丰富从业经验的教学、医疗、科研机构的领头人;

(3)重大项目的统筹规划及组织实施者;(4)具有国际商业头脑和全球化经营能力的优秀企业家;(5)能够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产品研发人员;(6)既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又拥有实践经验,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工、技师、服务师等;(7)既有一定专业背景,又有丰富营销经验,能够迅速打开市场,取得良好销售业绩的营销人员;(8)精通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管理能力和良好从业道德的职业经理人;(9)专业型的旅游技术、策划人员和实用型的旅游服务人员;(10)具有实战经验和较高素质的专业咨询人员。

“十一五”期间,镇江市人才需求将呈现以下五大趋势:

1、主导、优势产业人才集聚能力将继续增强。包括机械、化工、造纸、电子信息、新材料、电力、交通设备、食品等在内的主导、优势产业,集中了镇江市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龙头企业,它们得到政策、资金和社会环境的大力支持,人才集聚吸纳能力将大大超过一般用人单位。

2、技能型人才将成为人才需求的重要部分。随着镇江市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加之前几年对技能型人才培养不够重视,导致这类人才比较短缺,因此,拥有较高素质和丰富经验,具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走俏。此外,用人单位对电脑技能和外语能力的要求也将逐渐提高。

3、成熟型人才将成为用人单位引进的重点。出于节省培训成本和降低用人风险的考虑,用人单位对年龄在35岁以下、年富力强、有一定工作经验、掌握相关专业技能、能够很快进入角色独当一面的成熟型人才将更加青睐。

4、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将快速增长。随着镇江市打造现代服务业基地目标的稳步推进和实现,未来几年内,现代服务业对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旅游、物流等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

5、具有国际背景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随着镇江市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外企及规模型民营企业对具有国际背景和世界眼光,拥有持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逐渐增长,了解国际市场规则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拥有国际认证职业资格的专家学者、掌握国际高端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等,

将成为这类用人单位竞相争夺的对象。

数据显示,镇江市各类人才需求总量约为2.18万人,比增长11%,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按需求数量排序,镇江市当前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十个专业大类是:机械类、经济管理类、电气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土建类、化工与制药类、金融财会类、教育培训类、医疗类、交通运输类,其中,机械类、经济管理类、电气自动化类分别占需求比例的26.28%、13.78%、11.42%。 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十大类岗位是:生产/运营/工程类、销售类、计算机/互联网/通讯类、市场企划/广告类、物流/贸易类、教学/科研类、服务类、财务/金融类、医疗/护理类、行政/人事/后勤类,其中,生产/运营/工程类、销售类、计算机/互联网/通讯类分别占需求比例的51.60%、7.45%、6.68%。

按紧缺程度排序,镇江市当前人才最紧缺的五类专业是:机电工程类、机械制造类、贸易营销类、经济管理类、电子信息类;最紧缺的五类人员是:生产/技术/工艺工程师、熟练技术工人、营销经理/主管、企业高层管理者、项目管理人员。

泰州

“十一五”是泰州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新跨越的五年。据市有关部门的预测,到,全市人才需求量达38万人,其中公共管理人才8.8万人、企业管理人才6.2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8万人、技能人才5万人。

目前,全市人才拥有量为24.1万人,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仅有4143人,是南通、扬州的60%。

据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市对人才特别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将持续加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将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从重“学历”转向重“能力”。为此,我市将实施四大人才开发项目:公共管理人才开发项目,“十一五”期间,每年举办1至2期公共管理(MPA)教育班,安排100名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参加进修学习,每年组织30名以上党政领导干部赴港(国外)学习;企业管理人才开发项目,对重点支柱产业的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国民经济、法律等知识培训,组织50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外著名高校、企业集团进修学习;专业技术人才开发项目,以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为基地,开展教学、实践“双师型”专业技术人才开发;技能人才开发项目,主要以数控技术培训基地和应用电子技术培训基地为重点,开发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同时继续加大各类人才的引进力度,构筑跨越式发展的人才高地。

这次调查让我们受益匪浅,通过调查,大家深刻体会到当今社会人才竞争的激烈,了解了基层企业在用人机制和对人才的要求,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篇8: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报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一方面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 另一方面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够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重视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 它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特性, 必须摈弃重视层次、忽视类型, 崇尚理论、鄙视技能的观念, 确立能力为本位的思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定位在: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 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应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 以教学改革为核心, 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 注重提高质量, 努力办出特色。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 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人才的素质, 要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 把对学生而言外在的知识和感受内化为学生个人内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 从而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新时期企业、行业要求人才不仅应有良好的文化基础, 有过硬的岗位技能和能力, 还应有良好的职业品质和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将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职业对劳动者和人才的普遍要求。近年来, 各级政府调整、重组教育资源, 采取多种措施, 积极发展高职教育, 但是目前教学过程中, 在培养模式、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都还没有充分体现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高职的社会声望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度远未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新的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 装潢广告行业持续升温,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渐已成为新兴的热门行业, 专业设计人才偏少。因此, 如何抓住机遇, 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 成为目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当务之急。

通过对我省的社会调研、与企业的交流和讨论, 我们强烈感受到社会对装潢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 看到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不仅势在必行, 而且非常迫切。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2 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长期以来, 装潢广告行业鱼龙混杂, 从业人员良莠不齐, 正规装潢广告公司人才市场占有份额相对较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使人们对艺术审美理念正发生着改变。随着近年来国家的宏观调控及装潢广告行业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 装潢艺术设计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批规模小设计水平低的公司将被重组兼并。个性化、时尚化、正规化、专业化的装潢艺术设计公司正逐渐占领市场的主流阵地。因此, 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先进设计理念的装潢艺术设计人员, 这在客观上为高等职业教育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根据我省其他高校近年来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情况分析和省外相关大专院校调查显示,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因此,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摘要: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遵照教育部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 结合行业现状。为此, 组织相关教师对我省装潢艺术设计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

关键词:装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何萍《, 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1年, 第1期, 51

[2]姜大源《, 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驱动模式》, 职教论坛, 2002年, 第3期, 23

[3]王天行等《, 中美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主体比较研究》, 2005年, 第12期, 61

[4]袁振国, 《教育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

上一篇:至邦文具连锁店招商手册下一篇:老团员重温入团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