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实习报告――西班牙之行

2024-05-12

旅游实习报告――西班牙之行(通用10篇)

篇1:旅游实习报告――西班牙之行

工作篇:

我到瓦伦西亚的第二天就见到了我的上司,一位二十八岁的小伙子,长得非常的handsome,也非常健谈。工作的第一天,他把一些主要任务跟我讲了一下,还把一些资料翻译成英文,让我初步了解我这两个月的工作任务,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去瓦伦西亚的农村检测机器,以喷洒农药和水的机器为主,因为瓦伦西亚盛产葡萄酒和橘子,所以这些机器是用于winetree和lemontree的,一星期五个工作日大概有三天会出门去检测,还有两天是把记录下来的资料也就是检测结果输入电脑储存。机器分为两种:Tanques和Turbos;Tanques是通过pistol进行喷水的,而Turbos是通过ventilator上的boquillas喷水的。对于每一台机器,我们都必须详细检查它的bomba,deposito,manometro,llaves,filtros,resionsonora,倘若测量结果超出了规定的指标范围,就必须让主人更换部分坏损零件,以便使机器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带来更多的收益。刚开始,我还不是很适应,毕竟这份工作还是带有很多体力成分的,瓦伦西亚的夏天也丝毫不受海风的影响,特别是午后更是酷热难耐。在太阳底下工作还是第一次,有时候连坐的地方都没有遮挡的,没过几天我就被晒黑了几圈。不过我的bo一直都比较照顾我,使我觉得其实许多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很多时候学会忍耐也未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再说还可以学到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说不定很快就能派上用场。怀着这样一份心态,我尝试着把工作做得更好,可以说在这两个月里,我学会的不仅是一些技术,更是一种对工作态度的把握与坚持。好友篇:

由于刚到瓦伦西亚的时候,当地的iaeste没有及时的帮我找到合适的住所,我被安排到一套公寓暂住。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位外国朋友-osman,一名来自土耳其的大学生。通过相互的自我介绍,我才知道他跟我同龄,由于同样是第一次出国,所以我们还是有很多话题可以聊。平时我们会一同去超市买东西,他也会邀请我吃一些他做得sandwich或是pisa,吃完晚饭一同散步在公寓楼下的小公园,从他身上我了解了许多关于istaul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同样我也非常自豪地跟他讲述中国的长城、故宫等令外国人留恋向往的名胜古迹,当然他对中国的文字也充满了神奇感,有空的时候,他还会让我教他几句中文呢。不过很快,我就被通知搬往另一套公寓住,那是iaeste给我安排的正式住处,于是怀着喜悦与留恋的心情,我搬走了。不过我还是经常去他那边坐的,在我搬出来之后又搬进去一个巴西的女生lana,她比我大一岁,非常热情,也是跟我一样是到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实习的,于是我们三人就从刚开始的相识到成为好朋友。

出游篇:

一次偶尔的机会,我跟osman,lana决定去巴塞罗那玩,于是我们买了星期六凌晨的车票,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目的地。我们参观了神圣家族教堂,这是一座世界近代建筑史上修建时间最长的教堂,是西班牙伟大的建筑家安东尼高迪的遗作。教堂的艺术装饰主要表现圣婴耶稣及圣母玛利亚等的故事。我们还去了巴塞罗那的繁华商业区-Ramblas街。这条街是巴塞罗那最有名的鲜花市场,大街两旁有许多花店,自19世纪开始,这里成为散步大道,是游人必去的地方。街道两旁的纪念品店、服装店、餐馆、酒吧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你可以随意挑选。当然我们也没有错过参观picao美术馆,Columbus纪念碑的机会。我们充分利用仅有的两天时间,使我们的巴塞罗那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室友篇:

我的室友是两名西班牙人,她们会讲很少的英语,而我又不懂西班牙语,因此我们平时的交流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是她们的热情常常使我感动,她们会拿着一本西-英词典,试着跟你交流,试图更加了解我,了解中国。特别在奥运会期间,她们更是关注中国的比赛,常常跟我一起替中国队加油,还记得那场惊心动魄的女排冠军赛,她们更是被中国女排运动员的坚强毅力所折服,不断地竖起拇指称赞她们,这种气氛使我觉得好像是在家里看奥运会一样,格外亲切。平时她们对我在生活上也是非常照顾的,周末我们都会去超市采购一些日用品,她们常常教我做一些西班牙的特色菜。

离别篇:

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很快就这样过去了,离别的时刻是令人留恋的。我深深地感到我已经喜欢上了瓦伦西亚这个城市,她的沙滩,她的葡萄酒、火腿肉和海鲜饭还有我的bo和朋友。我熟悉的那条大街,沿路的各家商店,我现在还能依稀记得。每到黄昏马路两旁你可以看到男女老少牵着自己的宠物散步,父母们推着婴儿车,子女们陪同着年迈的父母在露天座椅上聊天,等等。我想这些情景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它将成为我永久的记忆。

篇2:旅游实习报告――西班牙之行

提起西班牙,立即就会使人联想到西班牙的足球队,皇家马德里——世界一流球队,使许多中国球迷为之疯狂。当然它也使我想起西班牙的斗牛,毕加索的名画,佛拉明戈……我这次实习的城市是瓦伦西亚,它位于西班牙的东南部,东濒大海,背靠广阔的平原,气候宜人,四季长青,被誉为地中海西岸的一颗明珠。工作篇:我到瓦伦西亚的第二天就见到了我的上司,一位二十八岁的小伙子,长得非常的handsome,也非常健谈。工作的第一天,他把一些主要任务跟我讲了一下,还把一些资料翻译成英文,让我初步了解我这两个月的工作任务,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去瓦伦西亚的农村检测机器,以喷洒农药和水的机器为主,因为瓦伦西亚盛产葡萄酒和橘子,所以这些机器是用于winetree和lemontree的,一星期五个工作日大概有三天会出门去检测,还有两天是把记录下来的资料也就是检测结果输入电脑储存。机器分为两种:Tanques和Turbos;Tanques是通过pistol进行喷水的,而Turbos是通过ventilator上的boquillas喷水的。对于每一台机器,我们都必须详细检查它的bomba,deposito,manometro,llaves,filtros,resionsonora,倘若测量结果超出了规定的指标范围,就必须让主人更换部分坏损零件,以便使机器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带来更多的收益。刚开始,我还不是很适应,毕竟这份工作还是带有很多体力成分的,瓦伦西亚的夏天也丝毫不受海风的影响,特别是午后更是酷热难耐。在太阳底下工作还是第一次,有时候连坐的地方都没有遮挡的,没过几天我就被晒黑了几圈。不过我的boss一直都比较照顾我,使我觉得其实许多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很多时候学会忍耐也未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再说还可以学到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说不定很快就能派上用场。怀着这样一份心态,我尝试着把工作做得更好,可以说在这两个月里,我学会的不仅是一些技术,更是一种对工作态度的把握与坚持。好友篇:由于刚到瓦伦西亚的时候,当地的iaeste没有及时的帮我找到合适的住所,我被安排到一套公寓暂住。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位外国朋友-osman,一名来自土耳其的大学生。通过相互的自我介绍,我才知道他跟我同龄,由于同样是第一次出国,所以我们还是有很多话题可以聊。平时我们会一同去超市买东西,他也会邀请我吃一些他做得sandwich或是pisa,吃完晚饭一同散步在公寓楼下的小公园,从他身上我了解了许多关于istanbul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同样我也非常自豪地跟他讲述中国的长城、故宫等令外国人留恋向往的名胜古迹,当然他对中国的文字也充满了神奇感,有空的时候,他还会让我教他几句中文呢。不过很快,我就被通知搬往另一套公寓住,那是iaeste给我安排的正式住处,于是怀着喜悦与留恋的心情,我搬走了。不过我还是经常去他那边坐的,在我搬出来之后又搬进去一个巴西的女生lana,她比我大一岁,非常热情,也是跟我一样是到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实习的,于是我们三人就从刚开始的相识到成为好朋友。出游篇:一次偶尔的机会,我跟osman,lana决定去巴塞罗那玩,于是我们买了星期六凌晨的车票,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目的地。我们参观了神圣家族教堂,这是一座世界近代建筑史上修建时间最长的教堂,是西班牙伟大的建筑家安东尼高迪的遗作。教堂的艺术装饰主要表现圣婴耶稣及圣母玛利亚等的故事。我们还去了巴塞罗那的繁华商业区-Ramblas街。这条街是巴塞罗那最有名的鲜花市场,大街两旁有许多花店,自19世纪开始,这里成为散步大道,是游人必去的地方。街道两旁的纪念品店、服装店、餐馆、酒吧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你可以随意挑选。当然我们也没有错过参观picasso美术馆,Columbus纪念碑的机会。我们充分利用仅有的两天时间,使我们的巴塞罗那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室友篇:我的室友是两名西班牙人,她们会讲很少的英语,而我又不懂西班牙语,因此我们平时的交流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是她们的热情常常使我感动,她们会拿着一本西-英词典,试着跟你交流,试图更加了解我,了解中国。特别在奥运会期间,她们更是关注中国的比赛,常常跟我一起替中国队加油,还记得那场惊心动魄的女排冠军赛,她们更是被中国女排运动员的坚强毅力所折服,不断地竖起拇指称赞她们,这种气氛使我觉得好像是在家里看奥运会一样,格外亲切。平时她们对我在生活上也是非常照顾的,周末我们都会去超市采购一些日用品,她们常常教我做一些西班牙的特色菜。离别篇: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很快就这样过去了,离别的时刻是令人留恋的。我深深地感到我已经喜欢上了瓦伦西亚这个城市,她的沙滩,她的葡萄酒、火腿肉和海鲜饭还有我的boss和朋友。我熟悉的那条大街,沿路的各家商店,我现在还能依稀记得。每到黄昏马路两旁你可以看到男女老少牵着自己的宠物散步,父母们推着婴儿车,子女们陪同着年迈的父母在露天座椅上聊天,等等。我想这些情景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它将成为我永久的记忆。

[1]

篇3:旅游实习报告――西班牙之行

为了了解浙江人对“最美”现象的了解和态度及对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了解认同情况, 也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身边的“最美”事迹,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分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15人用15天的时间对身边的“最美”进行了调研。调研中, 笔者一行寻访了18名身边的“最美”人物, 同时也在杭州、绍兴、宁波三地街头发放“最美”调查问卷, 本次共计发放问卷510份,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84份, 回收率为95%。

一、“最美”与“最美现象”的内涵

1.“最美”与“最美现象”的定义

什么是“最美”, 什么又是“最美现象”?在本次调研中, 我们询问了很多人对于“最美”的理解, 他们也都纷纷表示, “最美”并不表示是一种美的顶点, 而更多的是对一类人或一种现象在精神层次上面的认同, 无论是“最美妈妈”、“最美交警”还是“最美爷爷”等, 其实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一种精神, 而不是完全用比较的用意去理解所谓的“最美”。因此, 在很大程度上, 文中所提及的“最美”其实是一种符合网民或者广大人民所认同的“真、善、美”, 而这种“真善美”往往也更多地体现在了一种在“危急、危险、危难”等关键时刻迸发的人性美, 比如“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前几秒钟的时间强韧疼痛, 将客车挺稳, 在瞬间用自己的生命保全了乘客的生命安全。

2.“最美”的特征

在调研的前期阶段, 我们也搜集了很多关于“最美”和“最美现象”的众多资料, 我们发现“最美现象”的基本特征往往存在现象主体、现象发掘、现象宣传、现象认同和最美精神几个鲜明的特征。在现象主体层面, 往往以平民人物居多, 无论是“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等等, 都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物, 而鲜有政府官员等非草根人物, 至少目前, 还没出现过“焦裕禄”式的“最美干部”, 什么时候能在最美人物的现象主体上能够有所突破, 也是本次调研过程中很多人都在关注的一个方面。

在现象发掘层面, “最美现象”的发掘往往不是由政府主导发现, 而是由最为普通的人民大众所推出的, 如首先发现“最美路人”周冲的救人事迹, 不是由政府官方发现, 而完全是由于路人看到周冲救人的事迹在第一时间发掘的, 与以往官方主导的筛选塑造相比, 这种“最美人物”更加贴近于群众的生活, 也更乐意于被人们所接收。

在现象宣传层面, 最美现象的行为宣传得更加开放性。与以往道德模范的宣传主要依靠体制力量相比, 在“最美现象”中, 民众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参与到互联网这一开放系统中。报刊和电视媒体也不时转播着网民通过微博等方式发布的宣传信息和个人体悟。

在现象认同的广泛性层面。由于媒体对于最美现象的广泛宣传, 使得“最美”的现象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有些“最美”甚至连国外友人也深表感动。连美国《芝加哥华语论坛》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都称, “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警卫战士”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好人好事的出现, 使我们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在“最美现象”背后所蕴含的便是“最美精神”, 虽然业界对于“最美精神”究竟是什么尚未有定论, 但是不少论者认为, “最美现象”的实质是“真善美”的张扬, 在本次问卷调研中, 当被问及“最美系列给您的感动是什么的时候”有57.1%的人选择了乐于奉献, 有42.8%的人选择了舍己为人, 这也能够说明, 在人们心中, 善的精神是“最美”的核心。

3.“最美”与“最美现象”塑造

近来, 被民间称之为“最美××”的越来越多:有为救不慎落水的辽宁选手毅然放弃比赛的“最美运动员”马娇、有不谙水性却拼尽全力将2岁的溺水幼童, 最终使孩子得救的“彭伟平”、有用徒手接住坠楼女婴的“最美妈妈”、有捐献眼角膜的“最美女大学生”……或许, 这些人是寻常且平淡的, 但她们人性光芒闪耀的一瞬间, 却是感天动地而又无比艳丽的。道德存乎人心, “最美”来自民间。因此, 最美现象的塑造首先要善于在群众中发现“美”, 人民群众离“最美”最近, 也最有发言权, 人民群众贴近人民, 他们的故事是人民大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也最能打动群众的心。

其次, “最美”的塑造需要全社会有“美”的倡导。只有让主流道德在多元道德价值取向中成为主导, 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最美心灵”与“最美现象”实现“同频共振”, 让“最美现象”可亲可信可学, 让“美”发挥滋养民众心灵、净化社会风气、引导向上向善的作用, 才能让“最美”在社会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最后, “最美”的塑造主要在实践中培育“美”。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的是观念, 塑造的是精神, 树立的是风尚, “最美”需要做得扎实, 务求实效。必须坚持知行合一, 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深入开展全社会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引导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 身体力行、积小成大, 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为家庭谋幸福中提升人生境界, 着力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道德氛围。

二、“最美”现象报道见证了人性榜样的力量

1.“最美现象”报道抚慰了公民道德焦虑

人们命名“最美”, 是人们渴望“最美”, 人们传递“最美”, 是人们需要“最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 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如何能激发出向善的道德力量?我想, 最需要的就是一种传递路径。我们曾对身边的一系列事件失望过, 当“范跑跑”事件让大灾难中人性自私灰暗的一面显现得淋漓精致;当“楼脆脆”、“楼歪歪”以及各种食品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只看到了那些人为金钱和利益铤而走险、伤天害理的一面;当各类官员台上满口毛列邓、台下却不能自我约束, 继续着弄权滥权的贪腐行径的时候, 我们该用怎么样的心境去坚守自己心中的那份“爱”!特别是在三辆汽车从一个人的身上轧过时, 总觉得无论当事者的理由多么充分, 无论旁观者的眼神是否聚集, 无论这究竟是谁的过错, 我们感受到的只是丝丝凉意, 或谴责、或怒斥、或哀痛、或无奈……

当物欲的强光让人迷失, 当财富与权力霸占了一席之地, 当社会的价值取向被严重扭曲……静下心来想一想, 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社会, 是否更需要鼓舞人不断追求, 让生活变得圆满、真实、幸福的感情和动力呢?

古语有云“德不孤, 必有邻” (《论语·里仁》) 。“最美司机”吴斌的“完美一刹”让世人看到了令人动容的“职业精神”。“最美爸爸”黄小荣的“惊人一跃”让世人看到了现代社会的“侠骨柔情”。“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车祸瞬间的“惊险一推”, 让人看到了有别于“范跑跑”的另一种“高级本能”。“最美”的报道让人民触摸到了最为真实的感动, 也对自己的道德品质有了进一步的思索。在本次问卷调研的答卷中, 针对“您觉得目前浙江市民的道德水平如何?”问题时, 只有29.7%的答题者认为目前浙江市民的道德水平很好, 而68.4%的答题者则认为目前市民的道德水平只能算一般。

而在针对“您认为‘最美’报道的频频出现是因为什么目的”问题时, 89%的答题者认为是为了“唤起更多人的良知”。因此, “最美”现象报道对于扭转人们对社会整体道德状况消极悲观的判断, 让大家相信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灰暗, 以至拯救社会道德信仰危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最美现象”报道提升了公民伦理觉悟

“最美”的报道让人们从“最美”事迹中看到了人性的光环, 也让大家对于自己人生的价值有了新的思考, 在问卷调研中, 80%的答题者表示自己愿意向“最美”人物学习, 同时也愿意积极动员身边的人学习“最美”, 他们认为, 这样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具价值。陈独秀探讨“救国之道”时曾断言, “伦理的觉悟, 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他强调的“伦理觉悟”简单地说, 就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最美现象”让人们更加明确了人活着的意义不是所谓的金钱、财富、权力和享乐, 这些东西并不能让自己感到幸福快乐, 道德的高尚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目标。因此, “最美现象”对于启发人们的良知, 淡化人们的功利追求, 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引导人们追求崇高的人生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说:“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 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最美现象”的涌现, 让世人看到, 只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平凡人也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人同样也可以成为英雄, 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3.“最美现象”报道淳化了社会风俗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说:“态度、价值观和信念等被笼统称为‘文化’的东西, 在人类经济进步的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 尽管层出不穷的“最美”, 虽有溢美之嫌, 却是社会大众真情实感的流露与表达, 体现的不仅是社会道德认同, 更是社会和谐所需, 从另一个侧面映射出善行的稀缺与社会对善行的渴望。鲁迅曾在《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中说道:“我们从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在笔者看来, 这些平凡的“最美”人物就是当今社会的“道德脊梁”。社会公众对善行者不吝惜“最美”的赞美, 媒体不遗余力的宣传, 有利于社会道德的构建。当善行成为经常性的行为, 我们就会感到这个社会正走向“最美”, 我们也能深深体会到“最美”的宣传对于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等都的重要意义。曾国藩强调:“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向而已。……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 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 则众人与之赴利。”“最美现象”的涌现激发了民间向善潮流, 改善了社会人际关系, 给社会道德风尚注入了一股强有力的“正能量”, 使得整个社会有一个较好的道德氛围和健康的道德生态。

三、对以“最美”报道传递榜样力量的理性思考

1. 节制使用“最美”, 避免过度报道

从“最美教师”到“最美司机”, 再到“最美爷爷”和“最美运动员”, 近来社会涌现出一批感人至深的好人。每涌现一个感人的英雄, 媒体就喜欢冠之以“最美”, 几乎每个职业都已经发掘出各自行业的“最美”了。毋庸置疑, 那些美好的行为令人感动促人奋进, 不过, “最美”之类的符号用多了, 就容易让人产生道德审美疲劳——物极必反, “最”字用多了, 就让人没感觉了,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如有人抱怨的, 现在一看到“最美”, 甭管事迹多么感人, 首先就没有感觉了。更让人担心的是, 这容易在社会上滋长一种道德浮夸风, 大家沉浸于

“最美”包围的氛围中, 产生一种“道德完美”的幻觉, 对现实产生不切实际的认知和判断。现实是无法用“最美”去掩饰的, 信心也无法借助某个词语就能提振。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 需要有一点一滴去积累、去培养, 而无法在“最美”的动人幻想中实现高歌猛进的道德跃进。也许对那些英雄的壮举, 我们实在找不出更好的词来形容我们受到的震撼和对他们的景仰, 于是习惯性地选择了“最美”这个词。确实, 无论是吴斌, 还是张丽莉, 他们的行为让人震撼, 再高级的形容词、再高调的赞美都不为过。但这种千篇一律的、套路化的“最美”, 已经沦为一个虽然很大却很空洞的符号, 恰恰表达不出我们真正的赞美。当然了, “最美”在语言学上也是不合适的。没有最美, 只有更美, 人类在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追求中, 是没有止境的。对英雄之举, 需要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赞美, 而不是无节制地唱高调, 过度高调显然就是“不着调”了。

褒扬行善者, 贬斥为恶人, 本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但被不断放大的道德标签, 也给“最美”的花瓣蒙上了几缕暗淡。一味地渲染“最”字、过多的溢美之辞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产生诸如“道德浮夸”的担心和忧虑。因此, 善待“最美”就要提防滥用“最美”的道德标签。我们在渴望美好道德的时候, 也千万别让喷井的“最美”起了负作用。

2. 发掘“草根”最美, 关注平凡付出的感动

吴菊英、吴斌等“最美人物”, 从事的行业各不相同, 但无一例外都是“小人物”, 却一次接一次地激发社会的“正能量”。这其实代表了一个可贵的社会信号。一方面, 媒体越来越“喜欢”捕捉这样的“小人物”, 媒体的关注不仅会让“小人物”的价值得到放大, 更会让小人物的“善和美”得到进一步认可和放大。另一方面, 公众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小人物”的一言一行, 喜怒哀乐, 这种“变化”也是公民崇尚善、美、德, 让社会向善迈进的一种标志我们的媒体这方面也有着特殊责任。

但是仍然有许多“最美的人”平时没有被媒体发现, 没有被大力宣传。以“最美”司机吴斌为例, 吴斌在客运公司工作十年, 安全行驶一百多万公里, 相当于绕地球近三十圈, 从没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和旅客投诉, 但就是这样一个好人, 我们的社会在其生前没有给予任何的荣誉, 媒体也从未对他的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的精神予以宣传报道, 直到他因为一场意外才被外界给关注。是的, 如果没有当天那场飞来意外, 什么“乘客卫士、长运楷模”、什么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都不会属于他。“艳色天下重, 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 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 贵来方悟稀。”的确, 如果我们的媒体不能尽早地发现太多活着的吴斌, 让更多的人了解活着的“最美”人物, 那么以最美报道来传递榜样的力量也许从中更多地夹杂的是一种悲伤。

为什么在远嫁胡人之前, 我们不能发现王昭君的美丽?为什么只有在英雄陨落之后, 我们才能够甄别所谓的“最美”司机, 这是目前所有媒体报道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也是让“最美”的正能量得以传递更加深远的重要因素。

3. 理性报道, 彰显“最美”人物质朴本真

“最美人物”报道要想深入人心必先打动人心, 要想打动人心就要让人物回归本真。今天的典型人物, 不再是“高、大、全”和“十全十美”, 而是要把人物放在时代背景下、社会准则中来看。这些“普通人”的典型来自寻常百姓的生活中间, 贴近生活, 贴近百姓, 而报道只有让普通受众感到平实、亲切, 具有很强的可学性, 才更能激发受众的共鸣。

为了吸引眼球, 很多媒体往往喜欢在在违背人物意愿和新闻规律的情况下, 使典型人物被任意拔高, 落入“高大全”的巢穴, 这些“最美”报道往往不仅无法打动群众, 反而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和非议, 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媒体丧失了公信力, 使媒体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不能和谐统一。在本次问卷调研中, 针对“您对雅安地震中穿婚纱的记者有什么看法?”问题中, 有82%的答题者选着了“虽有作秀嫌疑, 但情由可原”而只有不到3%的人认为她“最美记者”当之无愧。

篇4:旅游地理(西班牙)

西班牙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南部的国家,与葡萄牙同处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及安道尔公国接壤。它的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的休达和梅利利亚。其北濒比斯开湾,西邻葡萄牙,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东北与法国、安道尔接壤,东和东南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7800公里。境内多山,是欧洲高山国家之一。服务业是西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包括文教、卫生、商业、旅游、科研、社会保险、运输业、金融业等,其中尤以旅游和金融业较为发达。由于气候宜人和多历史文化古迹,旅游业发达。国外旅客年达390万人(1983)。旅游业是西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农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甜菜、油橄榄、葡萄、柑橘等。橄榄油产量居世界前列。乳、肉畜牧业和捕鱼业发达。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输出工业品、柑橘、橄榄油、葡萄酒和软木等。输入石油、棉花、机器等。著名旅游胜地有马德里、巴塞罗那、塞维利亚、太阳海岸、美丽海岸等。

西班牙旅游业一直兴旺发达,长年不衰,是因为它拥有许多有利条件。主要是西班牙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西班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三面临海,距欧洲大陆较近,交通十分便捷。西班牙大部分国土气候温和宜人,阳光明媚,风景绮丽。西班牙历史悠久,古城、王宫、教堂、城堡和其他文化古迹遍布全国各地,是探胜访古的好去处。西班牙有古老的文化传统,别具特点的民族风俗,如闻名世界的斗牛和粗犷奔放的弗拉门戈舞,能使追求异国情趣的外国游客大开眼界。西班牙旅游部门充分利用了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在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开辟了许多旅游区。

西班牙旅游业所以能兴旺发达长年不衰,除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个基础外,重要的是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采取多种措施发展旅游事业。首先,50年代西班牙政府就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振兴经济的重要决策。在1962年设立了“旅游国务秘书处”,开展各项旅游业务,协调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其次是重视旅游业投资。部分由政府投资,主要是鼓励私人投资和引进外资,把重点放在游客较多的地区。并有计划地兴建宾馆、饭店,修筑公路、铁路,扩建和新建机场,为游客提供方便的交通条件。在宾馆建设中,除建少数高级宾馆外,60~70%是三星级以下的普通宾馆和客栈。此外还有大量家庭旅店和简易帐篷供旅客使用。第三是采取低价竞争的办法招徕游客。特别是宿费,一般低于欧洲其他旅游国家的20%,有的甚至低1/2。第四,西班牙旅游部门认为,光靠自然条件和传统的游山玩水的旅游形式是不够的,要增加新的旅游内容和花样,才能更多的吸引游客。因此他们根据外国游客的年龄大小、情趣爱好和生活习俗增添了许多旅游花样,如老人旅游、体育旅游、航海旅游、狩猎旅游和定居旅游等。西班牙有20多家狩猎公司,每年从狩猎旅游中获取几亿美元的外汇。近年来,西班牙又在大力发展定居旅游,在全国各地兴建别墅和公寓,以适中的价格卖给或租给外国人,其中主要是退休的老年人,让他们在西班牙安度晚年,同时从他们身上得到大量外汇。第五,西班牙旅游部门十分重视旅游宣传,这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西班牙旅游部门每年从旅游收入中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出版旅游小册子,以介绍游览项目,长年不懈地开展丰富多采的宣传活动。并在经济比较发达,生活水平比较高的国家,西班牙开设了近30个旅游办事处。并从1981年起,西班牙每年举办一次马德里国际旅游博览会,博览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参加的国家越来越多,有力的促进了西班牙旅游事业对世界的吸引力。

旅游王国 面积50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4000万的西班牙,1990年接待世界各方游客超过5230万(其中外国旅游者达3430万,仅次于法国和美国);旅游外汇收入达180多亿美元,相当于其出口总收入的41%;全国在旅游部门就业的人数达130万,其中直接为旅游服务的就有77万。西班牙已成为居世界第三位的旅游大国,并赢得“旅游王国”的美称。西班牙的旅游业一直是西班牙发展最快的部门,成为西班牙经济复兴的重要支柱,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对西班牙弥补巨额贸易赤字,维持国家收支平衡以及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西班牙最能吸引外国游客的则是它的“阳光”和“海滩”,其中最著名的是“太阳海岸”。

“太阳海岸”位于西班牙的南部,北依青翠起伏的安达卢西亚山脉,南临波光粼粼的地中海。这里气候属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湿润,夏季干爽而不太热,年平均气温约18℃左右,少云雾而多晴天。以马拉加旅游城为中心,向东西各延伸160公里的海岸地带,即旅游胜地“太阳海岸”。这里一年晴天达300多天,几乎终年阳光明媚。这对西欧一些常年多云雾多阴天少阳光的国家来说,阳光对他们具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太阳海岸不但阳光明媚,而且海岸平坦宽展,海滩广布细砂,海水平静湛蓝,水温常年在20℃左右,泳季长达半年以上,是日光浴和海水浴最理想的地方。目前这一带旅馆林立,餐厅遍布,游乐场所繁多,成为西班牙最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

西班牙根据旅游资源的不同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六大旅游区。其中第一个区即东南旅游区,此区包括了上述的太阳海岸。第二个区是巴利阿里群岛旅游区,该群岛位于西班牙东海岸外的地中海中,这里不但有阳光、海滩,而且以亚热带海岛风光著称,被称为“地中海的浴盆”,是游客最多的一个区。马略卡岛上的帕尔马是主要的旅游中心。第三个区是东北旅游区。包括比利牛斯山东段、埃布罗河谷地、布拉瓦海岸和阿萨尔海岸带。山地秀丽,并是冬季滑雪的好场所。沿岸海湾和岬角交错,气候宜人,风景如画,被称为“金色海岸”,是观光休息的好场所。另外有许多著名建筑,如巴塞罗那的哥特式大教堂、毕加索美术馆等。巴塞罗那、巴伦西亚是重要旅游中心。第四是中西部旅游区。位于西班牙内陆高原,以文化古迹众多为特点,首都的皇宫和附近的耶科略修道院、阿维拉的古城墙、托莱多哥特式的主教大教堂等,都是观光的胜地。马德里是最主要的游览中心。第五是西北旅游区。位于西北部山区和比斯开湾沿岸地带。山地夏季凉爽,沿岸景色迷人,是西班牙著名的避暑胜地。海岸东端的圣塞瓦斯提安被称为西班牙的“夏都”。每逢夏季,南部和高原内陆的游客来此避暑休假,甚至政府官员也迁此地办公。另外还有不少古迹可供参观。主要旅游中心是圣塞瓦斯提安。第六是加那利群岛旅游区。群岛位于非洲西部大西洋中,距非洲西海岸约130公里,是一群火山岛,以火山和热带风光为特色,是西班牙近年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地区,游客以冬季为最盛。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的伊比利亚半岛上,约占半岛面积的85%,除半岛部分外,还包括地中海上的巴利阿里群岛和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面积共50.4万平方公里,是南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3918.7万(1990年),主要是西班牙人,少数民族有加泰罗尼亚人、加里西亚人和巴斯克人等。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大多数人信奉天主教。

位置和自然条件 伊比利亚半岛东临地中海,西滨大西洋,北部以比利牛斯山脉为界同法国相邻,西南邻葡萄牙,南端隔14公里宽的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这里是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咽喉,又是欧洲通往非洲的陆上走廊。

西班牙海岸线长达3140多公里,一般比较平直,仅西北部多天然良港,东岸与南岸良港不多,其中卡塔黑纳港为地中海优良的天然港口。

地形以古老的高原为主,北部有东西绵亘的坎塔布连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南部为安达卢西亚山脉。中部的梅塞塔高原是一个为山脉环绕的闭塞性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60%,平均海拔约为600~800米。由于山脉逼近海岸,沿海平原很窄,仅在东北部的埃布罗河和西南部的瓜达尔基维尔河的中下游,有稍大的平原。

西班牙的西北部和比斯开湾沿岸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湿润多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梅塞塔高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阳光充足,年降水量只有400毫米左右。南部和东部

为地中海式气候,但因常受撒哈拉气团的影响,气温较高。总之,西班牙只有30%的地区为湿润区,而70%都是干旱区,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需要灌溉。自然地理

气候:中部梅塞塔高原属大陆性气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属海洋性温带气候,南部和东南部属地中海型亚热带气候。西北部较湿润,内陆和东南部较干燥。月平均气温从北到南:1月9.4-10.3℃;7月19.1-28.1℃。年降水量一般350-500毫米,山地高达1,500毫米。中部的马德里地区属于高原气候,夏季干热,冬季干冷。东北部的巴塞罗那地区则为最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常年气候温和湿润,夏季较炎热干燥,降水以冬季为主,一年能保证有250天以上的阳光。

经济

西班牙是西欧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于1998年5月成为首批加入欧元的国家之一。目前,西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旅游业是西班牙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2005年接待外国游客5560万人,较前年增长6%,净收入460亿欧元,较前一年增长1%。全国共有各种旅馆17402家,床位约151万张,入住率53.58%。全国共有7751家旅行社。2004年就业人口122.6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7.2%。著名旅游胜地有马德里、巴塞罗那、塞维利亚、太阳海岸、美丽海岸等。

旅游业是西班牙第一大产业,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国GDP的12.1%,提供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数的11%。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均居世界第二。西班牙之所以成为世界旅游强国,一方面其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地处近距离的周边客源市场;另一方面,其在旅游管理、宣传促销、环境保护、产品开发、法制建设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旅游发展的路子。旅游资源

西班牙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共有六大资源。第一种资源是阳光和海滩。上帝特别偏爱西班牙,无偿赐予充足阳光和绵延千里的海滩。西班牙全国海岸线总长度为4000公里,其中海滩总长度为1930公里,并有120个欧洲一流海滩。西班牙地处西南欧,濒临大西洋和地中海。全国许多旅游地区气候温暖,阳光明媚。据西班牙官方最新材料,目前,西班牙海滩是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西班牙海滩2005年吸引的外国游客占旅西外国游客总数的79.1%。

第二种资源是大量的海岛。西班牙有两大群岛,都是旅游胜地。一个是坐落在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该群岛有7个大岛,其中大加那利岛、特内里费岛和兰萨罗特岛等岛屿都陆续被开发为旅游地。笔者作为新华社常驻西班牙记者曾经多次访问过加那利群岛,印象最深的海滩就是大加那利岛南部的白色海滩。那里的沙子白如雪,沙滩非常宽大,大约有数百米宽。那里的天特别蓝,万里无云。另一个群岛是地中海里的巴利阿里群岛。其中以马略卡岛的海滩最为漂亮,被称为“黄金海岸”。到这个群岛旅游的大都是德国人和法国人,因为地理距离比较近,可以节省旅游费用。

第三种资源是名胜古迹。西班牙全国到处都有古代遗迹。西班牙是继意大利(40处)之后全球第二大人类遗产国家。目前,西班牙有世界人类遗产38处。首都马德里和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古迹较多。其中比较著名的人类遗产有:马德里的圣罗兰索·德埃尔埃斯科利亚修道院(西班牙王室墓葬所在地)、巴塞罗那的米拉府(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之父安东尼·高迪的作品)、托莱多古城、卡塞雷斯古城、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塞维利亚大教堂(世界第三大天主教堂)、巴塞罗那的圣家族教堂(这是高迪的巅峰之作)、古埃尔公园(堪称高迪最经典的作品)和马德里附近的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大学及古城区等(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是西班牙大文豪塞万提斯的出生地)。

第四种资源是古代文化和现代体育资源。据西班牙官方数字,西班牙的文化和城市旅游吸引的外国游客占游客总数的15.2%。西班牙旅游部门开辟了数条“堂吉诃德之路”的旅游产

品。所谓“堂吉诃德之路”,是指小说《堂吉诃德》里的主人公堂吉诃德当年沿着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向南的卡斯蒂利亚--拉曼查地区冒险闯荡的线路。皇马俱乐部是世界一流足球俱乐部。该俱乐部的足球场就在马德里市区。这里已经成为到马德里旅游者必访之地。那里陈设着皇马俱乐部的历史图片以及历年来在世界大赛中所获得的奖杯。

第五种资源是国际会议和展览。西班牙经常举行大型的国际会议和国际展览。马德里有一个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国际展览中心。每年在这里不间断地举行许多展览。大量的会议和展览参加者以及远道而来的参观者都是可观的旅游资源。马德里市每年财政收入的13%来自国际会议和展览。据西班牙驻华大使馆提供的数字,西班牙的会议旅游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的会议旅游收入占旅游收入总数的10%。巴塞罗那和马德里早已入选世界十大会议旅游目的地。

篇5:西班牙如何发展旅游业?

西班牙如何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现在是第三产业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世界旅游大国的冠军、亚军和季军,一直被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这三个国家占据着.,西班牙接待了7700万名观光客,约是全国人口的两倍,旅游总收入高达920亿美元,而且86%的观光客都是二度或多度造访的`.西班牙的旅游资源并不丰富,不像意大利和法国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比起世界旅游资源最丰富的中国来,更不能望其项背.

作 者:钱星博 作者单位:刊 名:国际市场英文刊名:WORLD MARKET年,卷(期):“”(6)分类号:关键词:

篇6:西班牙发展旅游业的经验

(1)重点打造海滨休闲度假产品,创品牌效应

发展海滨旅游,主打阳光、海水、沙滩的旅游产品,是西班牙的旅游优势,又是其发展旅游的一大显著特点。最负盛名的海滨旅游地是沿地中海岸长达300公里海岸线的阳光海岸。这里常年沐浴在阳光和地中海温和的海风中。陆海空所有交通工具构成了便捷舒适的交通网,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使太阳海岸成为西班牙乃至世界的海滨旅游目的地。这里得天独厚的海岸包括一连串广阔的迷人的沙滩、半掩藏于山崖间风景优美的海湾、十一个水上运动码头及垂钓地点;温和的气候、极少的雨量与海风气息,营造出适于亚热带植物的生长环境,沿海岸线40多个高尔夫球场等,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万游客。

西班牙除重点打造太阳海岸这一完备的旅游目的地外,还大力开发岛屿的旅游资源。伽纳利群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地。

(2)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旅游产品多样化

对西班牙的考察给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旅游离不开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要靠文化来支撑。

西班牙政府从上世纪90代已经认识到光靠发展阳光、沙滩传统的单一产品难以适应竞争和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要,便开始注重对其它旅游产品,尤其是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西班牙有世界人类遗产37.5处,居世界第二(仅比意大利少1处)。斗牛、弗拉门戈舞、民间节日活动等给所有旅西的游客留下难忘的印象;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教堂、古城是西班牙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无疑也是西班牙最具吸引力的特色文化之一。西班牙有九个人类遗产城市群在世界上享有重要的地位,这些城市中不仅有保护完好的自然景观,更有许多名胜古迹和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建筑,以及风格各异的生活方式。西班牙的城市风格充分体现了西班牙文化的多元化特点,这些拥有丰富的历史和艺术财富的城市,如阿维拉、托雷多等城市等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前往观光。

(3)重视旅游宣传推广,强调整体促销和联合促销

西班牙政府非常重视旅游宣传推广,设有专门的旅游宣传促销机构,即西班牙旅游促进会,其在国外设有31个驻外旅游办事处。对促销的投入很大,2003年,西班牙旅游局的预算为9400万欧元,其中境外宣传促销费用4300万欧元,占预算的46.4%。2004年宣传促销经费比上年增加了12.2%。今年,还投资400万欧元支持西班牙旅游门户网站。各大区政府也加大旅游宣传的投入,如安塔路西亚大区今年的旅游投入为1.31亿欧元,占大区总预算的2%,主要用于宣传推广、新产品开发、基础设施三部分,其中50%用于宣传推广。

(4)实施旅游质量计划,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

篇7:旅游随笔写作:武汉之行

对于武汉,不是特别喜欢,主要还是没有同学朋友,缺少情感纽带。另外因为我的俗气,感觉吸引我的景点不是很多,黄鹤楼只是几座复建多次的楼阁而已,远观还比较霸气,近看则有点无趣,更不想气喘吁吁的爬上去。

有时候人觉得也很奇怪,就拿我来说,每到一所学校,就极自然地将之和自己的单位比较;每到一个城市也习惯拿她与南京比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珍惜拥有的,还是寻找优越感?其实,你喜欢不喜欢,她都在哪里,反正有人喜欢。你喜欢你呆的地方,说到底,因为这里有你的家,有亲情而已,更多的是习惯。

在武汉的最后一天,大家决定去湖北省博物馆,可以说是一拍即合。走进门前广场,就看见董必武那将军体题写的“湖北省博物馆”几个鎏金大字,我们也没能免了俗气,一起合影留念。

游人特别多,我跟在一个游团后面“蹭导游”,否则来到这种地方,会觉得像白痴一样,无聊到极点。终于看到了历史书上的越王勾践剑、曽侯乙编钟,这两件文物与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称为该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每到一个地方,我和女儿一样,都喜欢去一下当地的博物馆。这是一个地区的缩影,上下五千年,通过这一件件物品得以展现,这是一个地区的前世今生,也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在湖北省博物馆里,听到一位父亲在和她的女儿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来博物馆,说明社会真的在进步。衡量一个地区民众素质高低的标准,就看该地图书馆、博物馆的人流量。听了这位的话,认同该父亲观点的同时,觉得自己的素质也不低哦!

想到三次来武汉,觉得也挺有趣的,每间隔十年,第一次是乘船来的、第二次是坐汽车来的、第三次是搭高铁来的,下次何时我能怎么来呢?

篇8:福建之行之红色旅游感想

4月6日至9日,局里组织了“红色旅游”之中国行,本人有幸参加了福建古田之行,满怀着对革命先驱的无限崇敬,认真地参观了 “红四军司令部旧址”、“周恩来、朱德故居”、“红军街”、“红军井”、“厦门经济特区”等景区。这一路的参观考察学习,竟如同一次党性教育的心路历程,让我心潮澎湃,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这次红色之旅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关于参观革命圣地发展现状的一些感想

泰宁陈家大院曾是朱德、周恩来率领的红军总部机关驻扎地。1933年,朱德、周恩来在这里运筹帷幄,取得了第三、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泰宁也一度成为中国革命的军事指挥中心。这一路,让我们切身体会到这些红色小城的深沉魅力,体验到她们在走过悠久的历史之后,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虽然革命圣地却受到地理状况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较慢,当地的群众生活水平并不高;但是恰恰相反的革命老区淳朴的民风民俗,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身上,我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一种淳朴的民风——群众都非常地支持组织上的工作,并且对于依然艰苦的生活环境没有抱怨,坚信在党的领导下,生活条件会越来越好。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坚定和淳朴的民风哟,我深深地被其感动,并且从中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一种蓬勃的力量,似乎就要破壳而出,建设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革命圣地,而这种精神和力量,恰恰就是红色教育的真谛所在——坚定的信念和踏实的作风。我想,我们平时工作学习,何尝不需要这样的精神呢?我相信,在继承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之后,我们能够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投入到工作中去,克己奉公、多作贡献,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一定会搞的更好。

二、关于参观特区经济发展现状的一些感想

厦门,一片神奇的热土,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初到厦门感受到是的一种大城市的气息,现代化楼群拔地而起,高标准备的绿化到处可见,城市干净又文明。取得的这些成绩主要还是厦门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发展,真正体会到了,邓小平先生所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在这样一个熙熙攘攘的闹市区,现在的我们能够想像到经济特区建立之初的荒芜吗?据介绍,当时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的领导和工程师在地瓜地里实地考察工作时,每人手里都要拿着一根竹棍,因为那地里常有老蛇出没,拿木棍就是要防止被蛇咬。

如今,走在湖里大道上,随处可见两侧林立的通用厂房,这些就是在30多年前为厦门经济特区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的最早的引凤之巢,第一家外资企业、第一个投资的台商、第一份外单的签订都诞生在这里,它们记录和见证了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每一步。

江山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共同体。厦门特区的发展之快,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特区在发展经济初期,厦门市委市政府首先要把交通作为发展经济的起点,从国外引进资金和技术,建设厦门大桥、海沧大桥等,大大改善经济特区交通难状况,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现在厦门市委提出以港立市,工业兴市,建设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的方针,为厦门市现代化港口的建设、现代工业的飞跃发展和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篇9:旅游实习报告――西班牙之行

当地时间9月12日晚,刚刚结束对世界旅游组织拜会的海南政府代表团,在马德里专门宴请西班牙旅游业界,向当地介绍海南国际旅游岛最新发展情况,希望此次短暂的西班牙之行能够学习到当地成熟的旅游发展经验。

“海南是中国一个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中国最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海南丰富的人文及自然资源都令人向往!”晚宴上,世界旅游组织内务部主任Jose Blanch向西班牙旅游业界热情宣传和推介海南,希望更多西班牙游人能够到海南实地考察、体验和感受这个美丽海岛的魅力。一周前刚刚才从北京回来的西班牙旅游部前旅游参赞Antonio La Morena是一个在中国生活工作了五年的“中国旅游通”,他告诉西班牙旅游界同仁,海南独特的热带海岛文化非常令人神往,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海南休闲度假,海南正在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我到过海南很多次了,这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地方!”西班牙旅游记者协会副主席Juan Francisco拿着海南旅游地图,非常熟悉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自己曾从海口到三亚,又从三亚到五指山,无论是东线的滨海旅游还是中部独特的民俗旅游,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还是有很多西班牙人不太了解海南岛,海南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海南自然风光很美丽,人文风情也很独特,应该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旅游目的地!”晚宴上,滚动播放的海南旅游宣传片,让很多没有到过海南的西班牙游人开始希望更多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据悉,去年省旅游委与世界旅游组织合作,首次组织市县旅游委(局)负责人和旅游管理干部赴西班牙开展旅游专项培训和综合营销取得丰硕成果。今年10

篇10:旅游实习报告――西班牙之行

莫高窟,它是祖国大西北的一块美丽的地方,洞窟开凿时间,长达一千多年。洞窟中有许多壁画,这些画都跟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整个洞窟让人觉得十分庄重。

去参观的那一天,天气非常晴朗,万里无云。坐摆渡巴士去往洞窟的路上时,我看到莫高窟离我越来越近。终于,在我迫不及待的心情中,莫高窟,到了!

我们跟随一位讲解员,开始了我们的莫高窟之行。

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洞窟进行参观。

我的脚刚踏进去,我便被里面的壁画震撼到了,洞窟的四周是“4佛”, 佛像的面部表情,没有一个是相同的,面对洞口的墙壁上,有几只飞天,它们就像在仙境中飞翔一样,动作非常舒展,非常生动,仿佛就在我眼前。它们上下飞舞着,口中发出悦耳动听的歌声,在仙境中,它们十分开心。

随后,我们去参观了藏经洞。在藏经洞中,有晚唐河西都僧统洪洪䛒的真容塑像,在他后面的墙壁上画着一棵菩提树,一名女子,还有一个包。讲解员开玩笑说:“现在十分流行的女子手提包,在几百年前就很流行了。”

最让我感兴趣的,便是一个叫“东方最美微笑”的雕像,这是一位女性的雕像,她的嘴角有一抹淡淡的微笑。突然,讲解员用他特制的手电筒从下往上照她的脸,雕像微笑的幅度一下子变大了!慈祥的表情,美极了!

我们又参观了几个洞窟,里面都非常美丽!

莫高窟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很值得大家去参观喔!

作者:初一 吕天一

上一篇:大学生寒假实践报告范文下一篇:帮助别人,救是帮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