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沈阳师范大学专升本学前教育考试大纲

2024-04-23

2023沈阳师范大学专升本学前教育考试大纲(精选6篇)

篇1:2023沈阳师范大学专升本学前教育考试大纲

2013沈阳师范大学专升本学前教育考试大纲

2013沈阳师范大学专升本学前教育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指定教材

《学前心理学》陈帼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婴儿心理学》孟昭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幼儿心理学》高月梅、张泓,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幼儿教育概论》刘炎,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版; 《学前教育学》梁志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一部分 专业理论综合考试部分(200分)

《学前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

关于婴幼儿的发展

一、识记

婴幼儿心理学概念的界定; 婴幼儿发展的特征; 婴幼儿发展的表现;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理解

婴幼儿发展的有关理论; 研究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三、了解

西方关于婴幼儿发展研究的新近展; 婴幼儿发展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胎儿的发育与出生

一、识记

胎儿的感觉能力; 胎儿的环境与教育; 新生儿的状态; 新生儿的护理。

二、掌握

胚胎的三个阶段; 新生儿的一般特点; 新生儿的反射活动。

三、了解

受精及受精过程;

胎儿的出生过程及分娩中的问题。第三章

婴幼儿生理的发育

一、识记

婴幼儿大脑的发育;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的基本动作的发展。

二、掌握

婴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

婴幼儿动作发展中的个别差异。

三、了解

婴幼儿动作的训练。

第四章

婴幼儿注意的发展

一、识记

注意的概念及功能; 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 婴幼儿注意的品质及培养;

二、掌握

新生儿注意的发展; 婴儿注意的特点;

婴儿注意的发展及表现;

三、了解

注意与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注意的产生及机制;

第五章

婴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

一、识记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视觉敏度;

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 婴幼儿触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的发展;

幼儿观察的发展;感知觉经验和规律在婴幼儿园中的运用。

二、掌握

视觉敏度的测定; 婴幼儿听觉的发展; 婴幼儿味觉的发展;

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距离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的发展; 婴幼儿感知觉的培养。

三、了解

视觉的基本特性; 视力缺陷的观测方法; 婴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色盲;

听觉的基本特征; 胎儿及新生儿的听觉; 婴幼儿嗅觉的发展。

第六章

婴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识记

幼儿期儿童记忆发展特点; 幼儿记忆策略的发展; 婴幼儿记忆的培养方法。

二、掌握

记忆的概念及记忆过程; 再认和回忆;

三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特点; 元记忆及其内容。

三、了解 记忆的发生;

记忆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 幼儿元记忆的发展; 记忆与学习。

第七章

婴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识记

婴幼儿想象的种类;

想象在婴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想象发展特征。

二、掌握 想象的含义; 表象及其特征; 婴幼儿想象的培养。

三、了解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年龄特点。第八章

婴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识记

婴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判断、推理能力的发展; 幼儿理解的特点; 婴幼儿思维发展趋势; 幼儿创造性思维特点; 婴幼儿思维品质的培养; 婴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掌握 思维的概念; 思维的特点;

幼儿实物概念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过程的发展;

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

三、了解 思维的产生;

婴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表现;

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理论的假设。第九章

婴幼儿言语的发展

一、识记

婴幼儿词汇的发展; 婴幼儿对语法的掌握; 婴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

二、掌握 言语的概念;

婴幼儿语音的发展;

婴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了解

言语的发展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言语获得的有关理论;

婴幼儿前阅读能力的发展。

第十章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识记

婴幼儿情绪分化的有关理论;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二、掌握

情绪、情感的概念及区别; 婴儿的基本情绪; 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

三、了解

婴幼儿情绪的发生与分化; 情绪、情感与婴幼儿的生活。第十一章

婴幼儿个性的发展

一、识记

婴儿气质的发展; 婴儿气质类型;

幼儿性格发展的年龄特征;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二、掌握

气质、性格、能力的概念; 气质类型及表现;

婴儿性格的萌芽; 超常儿童能力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

三、了解

个性及个性的形成; 个性形成理论; 婴幼儿性格的发展;

婴幼儿一般能力发展特点; 婴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婴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 弱智儿童智力发展; 多元智能提出的依据; 多元智能发展阶段。

第十二章

婴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识记

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 依恋的类型;

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年龄特征;

影响婴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 同伴关系的功能。

二、掌握

幼儿社会性概念;

幼儿自我意识、依恋、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的涵义; 婴幼儿移情的发展; 性别角色与性别差异; 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

三、了解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婴儿依恋关系的形成阶段; 婴幼儿攻击行为的发展; 攻击行为的调节; 幼儿性别概念的发展; 影响性别角色的因素; 男女双性论与教育;

婴幼儿同伴关系的年龄特征。

《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历史发展

一、识记学前教育的概念。

二、了解学前教育与教育的关系。

三、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四、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和现代各种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二章

我国学前教育制度与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了解我国学前社会教育的早期发展。

二、识记我国现行的学前教育的性质,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方针和行政管理体制。

三、了解学前教育机构类型与工作任务。

四、理解学前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五、识记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第三章

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

一、识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涵、发展目标,理解及应用其教育要求及指导要点。

二、识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发展目标,理解及应用其教育要求及指导要点。

三、识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发展目标,理解及应用其教育要求及指导要点。

四、识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涵、发展目标,理解及应用其教育要求及指导要点。

五、识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涵、发展目标,理解及应用其教育要求及指导要点。第四章

学前教育课程

一、理解学前教育课程的界定及性质。

二、理解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理解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形式与来源。

四、应用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

五、应用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

六、应用学前教育课程的方案。第五章

托儿所的保育与教育

一、了解托儿所的物质环境设备。

二、理解婴儿日常生活的护理和教育。

三、理解婴儿动作及智力发展的教育。

四、理解发展婴儿社会性及情感的教育

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识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构成及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标准。

二、理解教师与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相互关系。

三、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意义及作用。

四、应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要点。

五、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特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分类,应用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步骤。

六、识记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涵义,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

七、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任务、内容。

八、了解幼儿社会化的界定及社会化策略。

九、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应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十、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构成,应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计划制定与组织。第七章

幼儿园的环境与制度

一、识记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二、了解幼儿园环境的构成、意义和功能,理解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原则与要求。

三、了解幼儿园物质环境的构成与要求,理解幼儿园户外和户内环境创设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四、了解幼儿园心理环境与教师行为方式的关系,理解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五、了解幼儿园生活制度与常规要求的意义、幼儿园生活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理解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基本方法。

第八章

教育的衔接与台作

一、了解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意义,理解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方法。

二、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的意义、内容,理解家园合作的基本原则和与家长沟通的方法。

三、了解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意义,理解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四、了解社区教育的概念与意义。

五、了解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理解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第九章

学前师资培养与培训

一、了解托幼机构教育的特点与原则。

二、了解幼儿教师的资格认定工作。

三、识记幼儿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四、理解合格的学前师资的基本条件。

五、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培训的意义、培训机构、培训课程、培训实践以及性别问题,理解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形式。

第二部分 专业技能综合考试部分(100分)

《美术》考试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美术加试内容是素描静物写生。其目的是通过描静物写生的考试,测试出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能力,经过二年的培养,使之胜任学前教育工作需求。具体要求如下: 1.构图美观、舒适。2.形体比例准确。

3.透视关系、结构关系、明暗关系基本准确。4.画面整体关系协调,有一定美感。考试时间:90分钟

《声乐》考试大纲

声乐加试内容包括:“美声”、“民族”两种唱法,考生可根据自身的嗓音特点任选一种唱法,并考核考生键盘乐器的演奏水平。其目的是通过演唱,测试考生嗓音条件及现有演唱能力和水平,经过二年的本科培养,达到较高的声乐水平,胜任现代幼儿教育教学和课外声乐活动的辅导工作。

声乐考试30分,具体要求如下:

一、美声唱法:要求自选并完整准确地演唱一首中外声乐作品(带歌谱,不自带伴奏)。主要测试考生:

1、演唱方法是否正确以及运用的熟练程度。

2、音准、节奏、吐字及歌曲内容、风格的表达是否准确。

3、演唱中是否有很好的呼吸支持及声区的规范统一。

二、民族唱法:要求自选并完整准确地演唱一首中国民歌或创作的优秀民族声乐作品(带歌谱,不自带伴奏)。主要测试考生:

1、演唱方法是否正确以及运用的熟练程度。

2、音准、节奏、吐字及歌曲内容、民族风格的表达是否准确。

3、演唱中呼吸是否自如及音色甜美清脆。

三、键盘乐器展示(5分)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自选并完整准确地演奏一首器乐作品。

2、仅限键盘乐器,钢琴、手风琴、电子琴。

3、要求演奏的器乐作品应具有全国业余考级五级以上的水平。

4、除钢琴外其它演奏乐器自备。

以上两种测试总分为35分(声乐考试30分,键盘乐器展示5分)。备注少儿歌曲及通俗歌曲不在声乐选材之内。

四、考试形式: 声乐面试

《舞蹈》考试大纲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为培养高质量合格的幼儿师资,舞蹈考试在面试的基础上通过考生自选舞蹈作品和现场动作模仿的展示,测试考生的舞蹈基本素质和基本功。舞蹈总分为30分。考试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面试

5分

面试要求,考生体形匀称、身高适中、体态自然大方,无残缺。第二:舞蹈作品表演

25分

自选舞蹈作品主要以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儿童舞及流行舞等。音乐伴奏带自备。

具体要求:

1.动作协调、有韵律感、能体现出舞蹈的风格特点,并富有表现力。2.舞蹈动作连贯,服装适宜。3.时间3分钟以内。

篇2:2023沈阳师范大学专升本学前教育考试大纲

2015年黄冈师范学院普通专升本《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总分为100)

一、考核目标

考核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关于学前教育学的一般概念,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及主要理论观点和实施原则。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题型

1.选择题2.判断题3.简答题4.论述题5.案例分析题

三、总分 100分

四、参考教材

《学前教育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郑传芹主编,2014年9月版

五、考核内容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

一、考试要求

理解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内涵;了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理解学前教育的构成要素;理解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二、主要考试内容 1.教育与学前教育概念 2.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3.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

4.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劳动特点和职业角色特点 5.影响儿童发展的诸因素 6.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与儿童发展 第二章教育机构里的学前教育

一、考试要求

认识我国学前教育的性质和特点,领会我国学前教育的任务;了解我国教育法规体系,树立依法施教的教育理念。掌握有效促进儿童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学前教育的原则。

二、主要考试内容

(一)学前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1.学前教育的性质 2.学前教育的特点 3.学前教育的任务与要求

(二)我国学前教育法规及规章 1.《幼儿园管理条例》 2.《幼儿园工作规程》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三)有效促进儿童发展的基本条件

(四)学前教育的原则 第三章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问题

一、考试要求

湖北自考网()信息最齐全最实用的湖北自考门户网站。

了解学前教育课程的内涵、价值取向、学前教育课程编制原理等问题;能树立当代先进的课程观念,初步分析现实的学前教育课程。

二、主要考试内容

(一)学前教育课程概述 1.学前教育课程的内涵 2.学前教育课程的形态与结构 3.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编制原理 1.学前教育课程编制的依据 2.课程编制的基本模式 3.课程编制的基本过程

第四章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与组织

一、考试要求

理解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掌握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范围及其选择的要求;理解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了解幼儿园教育计划的内涵与类型。

(一)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 1.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 2.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表述 3.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制定的基本要求

(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1.正确理解学前教育课程内容 2.选择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 1.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及其组织线索 2.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 3.学前教育过程的组织 4.学前教育课程计划的制定 第五章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一、考试要求

了解并掌握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实质及影响因素;掌握不同类型教育活动设计过程及方法;明确学前教育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及具体步骤。

二、主要考试内容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 1.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实质 2.影响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因素 第六章日常生活活动

一、考试要求

理解学前儿童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及对学前儿童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学前儿童日常生活活动各不同环节的特点、指导方法及实施要点;理解学前儿童日常生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指导要点。

二、主要考试内容

(一)日常生活活动及其功能 1.日常生活活动及其特点 2.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

湖北自考网()信息最齐全最实用的湖北自考门户网站。

(二)日常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日常生活活动的组织 2.日常生活活动的保育与教育

(一)自由活动 1.自由活动及其特点 2.自由活动教育功能 3.自由活动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游戏

一、考试要求

理解并掌握游戏的含义、种类及其功能;掌握儿童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方法。

二、主要考试内容

(一)游戏活动及其功能 1.游戏及其特征 2.游戏的功能

(二)儿童游戏的条件 1.游戏的时间 2.游戏的环境与材料 3.儿童的自主

(三)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儿童游戏的水平分析与预设 2.儿童游戏的观察 3.儿童游戏的支持与指导 第八章教学活动

一、考试要求

理解学前儿童教学活动的内涵、特点及功能;掌握学前儿童教学活动的原则与方法;掌握学前儿童教学活动设计要点和教学活动方案的拟定;能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二、主要考试内容

(一)教学活动及其功能 1.教学活动及其特点 2.教学活动的功能 3.教学活动的方法

(二)教学活动的设计

1.儿童年龄特点与发展实际的分析 2.教学活动内容及其重难点的分析 3.教学活动目标的考虑 4.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 5.教学活动环境与材料的考虑 6.教学活动方案设计与计划的拟订

(三)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与指导 2.教学活动的反思与推进 第十章领域与主题活动

一、考试要求

湖北自考网()信息最齐全最实用的湖北自考门户网站。

掌握主题活动的含义、特点、功能、设计与组织实施的理论知识。

二、主要考核要求

(一)主题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主题活动及其特点 2.主题的选择与开发 3.主题活动的设计 4.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 5.题活动的展开与指导 6.开展单元主题活动的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区域活动

一、考试要求

掌握区域活动的功能及区域活动设计的最新理论。

(一)区域活动及其功能 1.区域活动及其特点 2.活动区的材料与功能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 1.区域活动与其他教育途径的关系 2.活动区域的设置与区域活动设计 3.活动区材料的投放 4.制定区域活动计划

第十二章学前儿童班级保教工作管理

一、考试要求

理解并掌握幼儿班级管理的内容、基本要求和方法。

二、主要考试内容 1.班级保教管理的内容 2.学前教育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 3.班级管理的方法

第十三章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和小学

一、考试要求

掌握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的内容与方法;理解学前教育机构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

二、主要考试内容

(一)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

1.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共育的任务 2.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共育的形式和内容 3.家园合作共育的注意事项

(二)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 1.幼、小衔接及其意义

2.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现状 3.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衔接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4.幼、小衔接的注意事项

第十四章学前教育典型课程方案简介

一、考试要求

了解并掌握五种教育方案的产生背景和理论基础。

湖北自考网()信息最齐全最实用的湖北自考门户网站。

二、主要考试内容

1.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2.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3.认知理论的学前教育方案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4.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及理论基础 5.元智能课程方案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篇3:2023沈阳师范大学专升本学前教育考试大纲

自考“专升本“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考试制度, 实现高等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的沟通, 是自考制度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 是教育事业改革创新的实际需要, 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及部分学有余力的在校生有接受继续教育, 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提升学历层次的愿望和需求, 而自考“专升本”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开放性教育形式, 正是适应了这种愿望和需求,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加快人才培养步伐,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出了贡献。然而, 自考“专升本”毕竟是一个新事物, 正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 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保证自考“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使这项工作健康、持续地开展下去, 我们应不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逐步探索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要使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自考“专升本”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保证质量是重中之重, 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保障体系[1]。主要涉及4方面: (1) 办学条件。举办自考“专升本”教育要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 如果缺乏设施、师资、资源、服务等基本条件, 就很难保证质量。为保证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水平, 在教学资源的供给方面, 高职高专院校应优先保证自考“专升本”教育。 (2) 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自考是一种“宽进严出”的开放教育形式, 对社会长线自考来说的确如此, 缺乏助学、教学这个重要的中间环节, 教学过程及其管理缺失。这也是社会长线自考的一大诟病。但对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的自考“专升本”教育来说, 应该是“宽进重教严出”。在自考“专升本”人才培养过程中, 实施全面、系统的教学辅导, 加强助学、教学及管理, 弥补中间环节的缺失。尤其是利用高职高专院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资源条件, 探索开展理工类、农医类等实践性强、实验实训教学环节比例大、过程管理要求高的专业的自考工作, 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3) 办学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自考“专升本”教育, 其管理是一个严格的可控系统, 必须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规范的考试制度、科学的管理体制, 并对每个环节进行评估和督导, 以保证教学和考试的质量。省、市自考主管部门和主考院校都应参与其中, 各司其职,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如果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监控措施, 质量将难以保证。 (4) 考风考纪。质量是自考教育的生命线, 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考风考纪是保证自考质量的重要措施。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自考“专升本”教育的考风考纪要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

2 实现高职高专教育与自考本科教育的有机衔接

高职高专院校自考本科教育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既要体现集知识、技能和素质于一身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达到本科教育的规格和层次;同时, 又要考虑与相同或相近专业的高职高专教育的有机衔接。按照甘肃省自考委文件要求, 应尽量使高职高专课程与自考本科课程统筹兼顾, 相互衔接。如果能制订出科学高效的教学计划, 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实现高职高专课程与自考本科课程的有机衔接, 则可提高教学效率, 优化知识结构, 缩短学生学习和考试的周期, 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但是目前高职高专在校生参加自考本科教育的教学计划 (考试计划) 完全沿用的是社会长线自考同层次同专业的教学计划, 其课程设置和结构与高职高专教学计划存在较多不协调之处, 使相互衔接存在较大困难, 导致出现专、本科重复课程太多, 两科课程考试时间冲突, 自考本科课程统考时间与该门课程专科开课时间倒置等现象。

要实现高职高专课程与自考本科课程的有机衔接, 一方面需要对高职高专有关专业在培养目标、学制类型、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展开调研;另一方面需要在省级自考主管部门的主持下, 对面向高职高专在校生开展的自考本科教育考试计划、课程设置和结构进行论证和适当调整, 在保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达到层次要求的前提下, 力求实现专、本科课程的有机衔接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创新性、高效性和可操作性, 避免“专本衔接”教学脱节, 减少教学内容的机械重复, 力求提高教学效率。另外, 也可酌情在自考本科课程体系中开设一定学分的选修课程, 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特长发挥及宽松的学习环境。以护理专业为例, 2011年卫生部颁布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新大纲。这是近10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变化最大的一次, 其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要求将使护理教学、护理临床工作等发生重大变化。如何通过教学传播护理新理念、新技术、新要求, 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自考“专升本”教育课程体系中专门开设新理论、新技术课程。现代护理观和健康观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理人员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 还需具备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2]。所以, 开设这些课程很有必要。由于受课程结构、学时等因素限制, 可将它们作为选修课。

3 加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自学考试作为一种以学历考试为主的国家考试, 它同全日制普通高校一样, 有关课程的实践性环节是培养目标和考试计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理工类、农医类等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和一些应用性学科, 要求培养对象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为实现培养目标, 要求学生除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外, 还进行实验 (实训) 、见习 (实习) , 接受专门的技能训练等,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业务技能和技巧。这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使广大考生通过学习成长为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必经之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承担自考“专升本”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容易形成一种习惯性思维和误解, 认为自考完全是应试教育, 自考生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通过考试。用这种思想指导工作和教学, 必然是重考轻学, 重理论轻实践, 重分数轻能力, 培养出来的自考生只会考试、缺乏能力。所以, 这种思想对实现自考“专升本”培养目标十分不利, 必须克服。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也是牢牢把握高等教育自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 在自考本科教育中坚持开展素质教育, 甚至是弥补高职高专阶段素质教育的不足, 使培养的人才既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具备就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又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具备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适应社会和环境能力。具体来说, 就是既能做事, 又会做人;既会学习, 又懂生活;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本领, 又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既有健康的身体, 又有健全的人格。

4 充分发挥主考院校的主导作用

自考“专升本”教育, 以省自考委为主管, 主考院校为主导, 高职高专院校为主体。作为主导方, 主考院校应积极参与到自考“专升本”教育的办学过程中, 发挥对试点专业教学的全程指导和监督作用, 确保自考“专升本”教育规范运行、科学发展。就目前情况来看, 主考院校的主导作用有不同程度的发挥, 但发挥得还不够。按照3方职责界定, 主考院校应做好以下工作: (1) 指导高职高专院校制订教学计划, 加强试点专业建设。从高职高专院校及自考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专业特征, 合理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2) 发挥主考院校在师资力量、学科建设和教学水平等方面的优势, 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开展教学示范和学术指导, 发挥教学促进和带动作用。 (3) 履行教学运行和质量监管职能。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自考本科教学过程的督导和监管, 同时落实自考“专升本”工作实施细则的拟定、高职高专院校自考教学条件和招生宣传材料的审核、教材的选用、课程考试大纲的编写、实践环节及毕业论文 (设计) 的指导与考核、过程性考核的监管、试题评审和试卷评阅、开展助学工作评估等环节的职责。 (4) 有计划地对高职高专院校承担自考本科教学的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5) 本科教育校园文化的传播。针对高职高专院校自考生缺乏本科阶段校园文化的熏陶、环境育人存在缺陷的现实, 注重开展一些文化传播、交流和对接活动, 提高自考生人文素养。

5 改善就业环境, 推动自考生顺利就业

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参加自考“专升本”教育, 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增强就业能力, 拓展就业空间, 更好地实现就业。省、市自考主管部门应从广大考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从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自考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 积极开展促进自考生就业的工作, 并将其作为今后推动自考教育发展的一个着力点。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 与地方人事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通过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为自考毕业生开创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 杜绝人才招聘、录用过程中出现“歧视行为”。近年来, 全国部分省、市出台的推动自考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已发挥了巨大作用。如2003年江西省人事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国家承认学历非在职毕业生就业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4], 为江西省自考毕业生通过江西省人才流动中心办理就业手续, 享受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待遇开辟了绿色通道。2005年广州市推出的“政府购买服务”的措施使广州广播电视大学、自学考试以及成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均可享受政府提供的人事公共服务。近年来, 江苏省在高职高专院校积极推行自考“专接本”制度, 与甘肃省自考“专升本”制度在培养目标和管理程序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但是在毕业生享受待遇方面却有很大区别。2009年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下发的《“专接本”工作实施细则补充规定》中指出:“普通专科学校在籍学生在专科毕业后两年内, 获得自学考试‘专接本’毕业证书的, 可凭该证书到原就读的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申请办理本科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5]截止目前, 甘肃省自考“专升本”毕业生还没有机会享受到这一项政策待遇, 高职高专毕业生通过拼搏虽然拿到了自考本科毕业证, 但就业还要靠普通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另外, 省、市自考管理机构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成立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 并把就业指导工作日常化。各级政府人事管理部门、自考管理机构要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步伐, 建立自考毕业生信息库, 实现与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联系和对接。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及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作用, 切实做好自考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及时向自考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择业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 指导和推动自考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摘要:甘肃省教育厅、自考委面向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推行的自学考试 (简称“自考”) “专升本”制度是自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与创新。为保证自考“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使这项工作健康、持续地开展下去, 必须探索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优化课程结构, 对学生加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发挥主考院校的作用, 促进自考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自学考试,专升本

参考文献

[1]马尚玮, 马元让.对自学考试应用型专业教育办学条件、质量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3) :51~54.

[2]李铁红, 陈忠义, 秦德英.护理专升本自学考试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护理杂志, 1999 (10) :207~208.

[3]张君第, 贺庚英.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策略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 2009 (2) :162~165.

[4]江西省人事厅.关于做好国家承认学历非在职毕业生就业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S].赣人字[2003]175号.

篇4:2023沈阳师范大学专升本学前教育考试大纲

[关键词]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升本;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041-02

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就明确提出:“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面向更大区域配置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由此广东省职业教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急需一大批既懂专业技术又懂职业教育的师资人才。

2010年,受广东省教育厅重托,作为开辟广东先行先试的职教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三个试点单位之一的五邑大学,从当年的专升本招生中,以单独组班方式构成一个两年学制的机械工程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师范专升本班(以下简称职师班),这种模式与国内专门培养职教师资人才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四年制“本科+技师”的模式相比,有自身的特点:生源更优,培养人才的周期更短,能为各类中职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快速补充急需的职教师资。[1]本文以五邑大学机械类专业职业技术教育专升本为例,对此类模式下如何构建课程体系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机械类专业职师班办学目标的分析

广东省教育厅将职师班的岗位目标明确指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巨大市场,强调培养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高素质教师。鉴于此,我们走访相关的行业企业、中职中专了解需求,为了使学生可以尽可能的得到更多的就业渠道,五邑大学机械类专业职师班将办学定位于培养“中职教师+企业工程师”双师型高素质人才:一方面熟悉相关教育法规并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系统掌握机电装备与产品的设计、制造、自动化生产的理论及方法,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既能就业于中等职业学校或其他教育培训机构承担机电类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也能进入各类制造业企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

二、机械类专业职业教育专升本课程体系的构建

众所周知,一个专业的办学能否成功、培养的人才能否达到预期规格,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或专业目标)实现的系统。[2]因此将“职业技术性”和“师范教育性”作为主要特征,五邑大学机械类专业职师班的课程体系设计为三大模块(如图1所示),每个模块或者子模块下包含对应的课程群。

1.工程技术课程模块。

该模块包含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两个子模块,着力拓展和提升学生在机电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所设课程既要考虑学生在专科阶段已具备的基础,又要考虑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反映出本科层次的培养规格更高、基础更厚、口径更宽。因此在“增补+强化”的指导思想下设置一定分量的侧重理论性学术性的课程,如工程力学(即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子技术、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等,为学生今后从事研发性的技术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同时还设置了机电系统实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等一系列有助于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专项实践课程群。

2.师范教育课程模块

该模块包含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个子模块,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职业教师的素养以及教书育人的能力。该模块中开设了教育学、教学心理学、班级管理与教学艺术、现代教育技术等理论性课程,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树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观念。此外,再加上为期14周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实践、教育实习等实训专项环节,学生自己制作教案登台讲课,协助实习单位班主任管理班级,从而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3.人文科学素养课程模块

高等教育的任务当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某个具体专业的知识或掌握一门具体的职业本领,高等教育在为经济社会输送高端人才的同时也肩负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人才的特殊使命。[3]学校层面建构的通识课程体系,包含上百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课程,涉及艺术、人文、经济、管理、工程等等门类,课程短小精悍,学习者凭兴趣自由选择,这对于职师班学生扩大知识面,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持续性发展能力大有裨益。

三、机械类专业职业教育专升本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的关系

李克强总理在《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和举措》中指出“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对照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可以看到,对此类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包括:教育知识、专业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知识;要求具备的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实训实习组织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教学研究与发展能力。而机械工程师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则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产品测绘与工程制图能力、数控装备操作与编程能力、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这四项属于基础工程能力)机械设计与制造能力(核心工程能力)等。显然,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的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工作分析方法,描述了胜任各种职业所需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4]对照上述职业标准,五邑大学机械类专业职师班的课程体系基本实现了合理对接。两者关系如图2所示。

四、结语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带来的职业技术人才需求旺盛,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应用型高校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培养职教人才的工作。在这方面五邑大学勇于先行先试,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力求将“职业技术性”和“师范教育性”作为主要特征,既注重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又注重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视野,将专科起点的学生经过两学年的学习和实践,培养为具有本科学历的职业教育师范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初步认可,也为同类院校进行这方面的办学提供了经验参考。

[ 注 释 ]

[1] 罗文华.对“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116-118.

[2] 鄢晓.研究型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从课程体系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4(2):69-74.

[3] 邓光,曹雨平.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70-73.

[4] 李乃忠.基于职业标准的电工实习课程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9):75-76.

篇5:2023沈阳师范大学专升本学前教育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616 科目名称:教育学基础适用专业: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

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法学、学前教育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制订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修订日期:2016年9月

《教育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教育学基础考试是为沈阳师范大学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级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 教育学基础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试卷结构说明

一、考试分数及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1、教育学基础约100分

2、中国教育史约50分

3、外国教育史约50分

4、教育研究方法约50分

5、教育心理学约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1、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简答题8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

4、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5、案例分析题1小题,共35分

教育学基础

一、绪论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四)教育的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征;近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六、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学校教育制度

学制的概念与要素;学制确立的依据;各级学校系统;各类学校系统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七、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教师的概念与类别;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二)学生

学生及学生观;学生群体

(三)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的涵义

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学习经验;

(二)课程的组织 1.课程目标的涵义 2.课程标准的涵义 3.教材的涵义与作用 4.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2)活动课程

九、课堂教学

(一)教学与教学理论 1.教学与教学论(1)教学的涵义

(2)教学本质讨论的主要观点

特殊认识说;发展说;层次类型说;交往说(3)教学论的涵义

2.教学思想及理论的发展

《学记》;“产婆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学的教学阶段论;布鲁纳的“发现法”。

(二)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概述

(1)教学原则的涵义(2)确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2、教学原则的阐释(1)教学的目的性原则(2)教学的积极性原则

3、教学的伦理性原则(三)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概述(1)教学目的的涵义(2)教学目标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分类

(1)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

(2)上海青浦县教学目标的分类

(四)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涵义(2)教学设计的意义 2.设计教学方案的环节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1)教学方法的涵义(2)优良教学方法的特征 2.主要的教学方法(1)讨论法(2)研究性学习(3)情境教学(4)程序教学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概述

(1)教学评价的涵义(2)教学评价的功能 2.教学评价的类型(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

(七)教学组织与管理 1.教学组织的演变(1)个别教学

(2)班级授课制度(3)分层教学 2.课堂管理

(1)课堂管理的涵义(2)同步学习的管理(3)分组学习的管理

十、德育

(一)德育概述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三)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的要素;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德育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五)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

(六)德育途径

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

(七)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

中国教育史

一、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西周的教育 1.西周的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 2.六艺教育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道德教育;教师;历史贡献

二、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稷下学宫

(二)孟轲的教育思想

“性善论”;论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大丈夫”的理想人格;论教学

(三)荀况的教育思想

“性恶论”;论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学习过程与思想方法;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四)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中庸》、《学记》

三、秦汉时期的教育

(一)汉朝的学校教育 1.“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2.太学 3.鸿都门学

(二)察举制度

(三)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四)王充的教育思想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一)学校教育

国子学;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

(二)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儿童教育

五、隋唐时期的教育

(一)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二)韩愈的教育思想

论人性与教育的作用;论学校教育;论师道

六、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一)北宋的三次兴学

三次兴学;“苏湖教法”;“三舍法”;积分法

(二)书院 书院的产生;《白鹿洞书院揭示》;宋朝书院的特点

(三)宋元时期的科举制度

(四)蒙学的发展

蒙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蒙学教材的种类和特点

(五)朱熹的教育思想

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朱子读书法”。

七、明朝的教育

(一)明朝的书院 东林书院

(二)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儿童教育

八、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一)清朝的官学制度 六等黜陟法

(二)颜元的教育思想

“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实学”的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九、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一)洋务学堂

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

(二)洋务留学教育 幼童留美;派遣留欧

(三)“中体西用”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的演变;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十、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一)维新教育的渐次推进 京师大学堂;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二)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

(三)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作用和宗旨;论学制: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四)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五)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留学教育的勃兴

十一、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一)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

(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十二、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

(一)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

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二)1922年“新学制” 七项标准;学制体系与特点

(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十三、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一)杨贤江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本质;“全人生指导”

(二)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三)梁漱溟的教育思想

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

(四)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五)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

(六)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育才学校;“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十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一)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

(二)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

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

外国教育史

说明:

本外国教育史考纲根据目前国内主要高等院校外国教育史专业教材编写,包括了外国古代教育、中世纪教育、近代和现代教育的主体内容,适合于高等院校教育学各专业学习外国教育史课程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

巴比伦的学校;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学校;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 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二、古希腊教育

(一)古希腊学校教育制度 1.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2.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3.古希腊教育学校教育内容与道德教育?

(二)“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

(三)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苏格拉底方法”。

(四)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学习即回忆”;《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五)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灵魂论与教育;教育作用论

三、古罗马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四、西欧中世纪教育

(一)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二)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宫廷学校;骑士教育。

(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四)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五、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一)拜占廷的教育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二)阿拉伯的教育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六、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的内容与基本特征

(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弗吉里奥的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 维多里诺第 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 伊拉斯谟的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 拉伯雷的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

(三)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七、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二)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三)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四)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五)论教学原则

八、英国近代教育

(一)英国近代教育管理体制与学校教育制度

(二)教育思想:洛克、斯宾塞论教育。

九、法国近代教育

(一)法国近代教育管理体制与学校教育制度

(二)教育思想 1.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2.爱尔维修、狄德罗的教育主张

十、德国近代教育

(一)德国近代教育管理体制与学校教育制度

(二)教育思想

1.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2.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幼儿园教育理论。3.第斯多惠论教育

十一、俄国近代教育

(一)俄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二)教育思想:乌申斯基论教育

十二、美国近代教育

(一)美国近代教育管理体制与学校教育制度

(二)贺拉斯曼论教育

十三、日本近代教育

(一)日本近代教育管理体制与学校教育

(二)福泽谕吉论教育

十四、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实践活动与论教育目的

(二)论教育心理学化

(三)论要素教育;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十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一)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二)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三)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十六、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一)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新教育运动的主要特点。

(二)进步教育运动

进步教育运动始末;进步教育实验: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特点。

十七、英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一)《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二)《费舍教育法》;《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

(三)《1944年教育法》;“罗宾斯原则”;《雷沃休姆报告》

(四)《1988年教育改革法》

十八、法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一)《费里教育法》

(二)统—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中学课程的改革

(三)《阿斯蒂埃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四)《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教育改革法》。

(五)《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课程宪章》。

十九、德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一)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二)《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三)《高等学校总纲法》

二十、美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一)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八年研究”;初级学院运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史密斯一休斯法案》。

(二)《国防教育法》和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生计教育、“返回基础”: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

(三)杜威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的目的;论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二

十一、日本现代教育的发展

(一)20世纪初期至2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敕语》、《大学令》

(二)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四)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二

十二、苏联教育的发展

(一)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效。

(二)《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三)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

“综合教学大纲”、“劳动教学法”;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1958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以后的教育改革。

(五)苏联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的《教育学》、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二

十三、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分析教育哲学;终身教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1.教育研究的历史发展 2.教育研究的意义 3.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二、教育研究问题的选择 1.好的教育研究问题的标准 2.如何选择一个好的研究问题

三、教育研究的设计 1.好的研究假设的标准 2.研究变量的概念 3.如何减少研究误差

四、教育文献法 1.教育文献的含义 2.教育文献的意义 3.如何写文献综述

五、教育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和含义和步骤 2.访谈调查法的含义和步骤

六、教育观察法

1.教育观察法的含义和类型 2.教育观察法的实施步骤

七、教育实验法 1.教育实验法的含义 2.教育实验法的设计与实施

八、教育行动研究法 1.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 2.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

九、教育比较研究法 1.教育比较研究的含义 2.教育比较研究的程序

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论

1、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二 心理发展与教育

1、认知发展与教育

2、人格发展与教育

3、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三、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2、认知派的学习观

3、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4、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四、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及其作用

2、学习动机理论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五、学习策略

1、学习的认知策略及其训练

2、学习的监控策略及其训练

3、学习策略的学习与指导

六、知识学习

1、知识的分类及获得机制

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3、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4、知识的转化与迁移

七、技能学习

1、技能的实质与类型

2、有关操作技能形成的理论

3、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4、影响技能形成的主要条件

八、规范学习

1、纪律形成与教育

2、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3、品德的发展

九、教学策略

1、教学准备策略

2、教学实施策略

3、教学监控策略

十、问题解决教学

1、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策略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十一、创造性培养

1、创造性的发展与鉴别

2、创造性的培养

十二、教师心理

1、教师职业发展与职业心理素质

2、教师职业角色与威信

3、教师的专业成长

十三、学生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

1、认知差异与教育

2、人格差异与教育

十四、课堂管理与教学互动

1、课堂秩序的建立与维持

2、课堂教学互动的主要模式与实施策略

十五、教与学的评价

1、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2、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

篇6:2023沈阳师范大学专升本学前教育考试大纲

秘书学

第一章: 绪论 考查要求:

1、要求学生识记秘书与秘书学的概念;

2、掌握秘书古今中外秘书的涵义;

3、了解秘书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征。考查重点:

秘书、秘书工作、秘书学的含义; 现代秘书的职业特征;现代秘书的职业特征;现代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难点:

秘书工作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变迁对秘书含义产生的影响;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考查内容:

一、秘书

1.秘书的涵义(古今中外);

2.秘书的层级;

3.秘书的类别;

4.现代秘书的职业特色。

二、秘书工作 1.秘书工作的涵义; 2.秘书工作的必要性; 3.现代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 4.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三、秘书学 1.秘书学的含义; 2.秘书学的兴起与发展; 3.秘书学研究的方法与方式。思考练习:

1、什么叫秘书学?它研究的对象及性质?

2、秘书学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在80年代的中国兴起?

第二章: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考查要求:

了解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和沿革,就会知道我国现在秘书工作的机构设置,工作性质及对秘书人员的要求,有它的历史渊源。继承和发扬我国秘书工作的优良传统。

重点:秘书产生的基本条件及秘书工作的产生 难点:

古代秘书工作沿革 考查内容:

一、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1、秘书出现的基本条件;

2、秘书工作的出现。

二、我国秘书工作的发展

1、秘书机构的沿革;

2、文书工作的沿革;

3、我国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思考练习:

1、最早的公文汇编和公文体例?

2、封建王朝使用的公文名称?

3、我国最早的文书材料和档案? 第三章:秘书工作机构的职能与工作要求 考查要求:

了解秘书工作是辅助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处理信息、综合情况、协调关系、管理事务,以保证本系统高效能运转的综合性服务工作。秘书机构是秘书工作的组织形式,担负着秘书人员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是领导机关的综合性辅助部门。本章要求掌握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任务、要求,并相应地了解一些秘书机构的设置原则及组织形式。重点:

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作用要求 考查内容:

一、秘书工作的性质及特点

1、秘书工作的基本性质;

2、秘书工作的主要特点。

二、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2、原则(要求)。

三、秘书工作的任务和作用

1、秘书工作的基本任务;

2、秘书工作的作用。思考练习:

1、举例说明秘书工作的特点?

2、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3、何为“四转变”“三服务”? 第四章:秘书的素养 考查要求:

让秘书工作的主体——秘书人员要了解本身应该具备那些要件才能胜任秘书工作。要求掌握和了解秘书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素质等。

第一节 秘书人员的知识结构 考查要求: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秘书应必备那些文化知识和如何合理架构秘书的知识结构,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解决有限的时间和无限的知识的矛盾,更好更快更捷径地打好秘书工作的基础。重点:

秘书的最佳知识架构和架构方法

难点: 架构方法 考查内容:

1、知识结构的含义及重要性;

2、秘书人员的最佳知识结构;

3、建立最佳知识结构的方法。思考练习:

1、秘书的基础知识和辅助知识对秘书工作有和作用和意义?

2、从自己今后秘书工作的方向试谈谈你如何进行知识架构? 第二节

秘书人员的能力结构 考查要求: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秘书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要求重点了解和培养秘书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特殊能力。重点:

专业能力和特殊能力 难点: 能力结构 考查内容:

1、秘书的一般能力;

2、秘书的专业能力;

3、秘书的特殊能力。思考练习:

1、秘书一般应具备那些能力?

2、能力架构方法?

第三节

秘书人员的职业道德 考查要求:

了解作为一定政治集团及领导者服务的秘书人员,根据其政治性强的特点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才能很好做好辅助服务工作。重点:

秘书的职业道德的具体内涵

难点: 秘书的政治性 考查内容:

1、什么是职业道德

2、秘书职业道德的内容 思考练习:

1、简介秘书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

2、秘书为什么要有埋头奉献,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 第四节

秘书的心理素质 考查要求: 着重了解作为一个合格的秘书,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了解秘书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以及如何培养最佳心理素质才能胜任秘书工作。重点:

秘书身上几种常见的心理素质

难点: 培养方法 考查内容:

1、什么叫心理素质?

2、几种秘书常见的心理素质

3、培养秘书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思考练习:

1、秘书人员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

2、秘书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方法? 第五章:秘书的社会活动与人际关系 考查要求:

1、了解社会活动、社会地位、社会角色、角色意识、人际关系的内容与方式等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2、熟悉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3、重点掌握与理解秘书处理与领导、同事其他业缘关系的特征、方法与原则。重点:

1秘书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准则;

2、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难点:

秘书处理与领导的关系的方法。考查内容:

一、秘书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地位

1、秘书的社会活动;

2、秘书的社会地位。

二、秘书的角色意识

1、社会角色和角色活动;

2、秘书的角色意识:

三、秘书人际关系的内容、方式与准则

1、人际关系的内容与方式;

2、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四、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

1、秘书与主管上司的关系;

2、秘书与一般同事之间的关系;

3、秘书的其他业缘关系。思考练习:

1、怎样做才能提高进言的效果?

2、为保证领导集中精力抓大事,可从哪些方面为领导挡驾?

3、试述处理好人际关系的秘诀。

4、秘书应如何处理与领导、同事、来访者的关系? 第六章:日常工作(上)考查要求:

着重了解办公室里每天有哪些例行工作要处理及怎么样去处理,懂得办公室工作的一般程序,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处理办公室事务的方法技巧。打理好办公室业务,做好秘书的基本工作。了解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重点:

美化办公室的细则 正确使用电话 难点:

为领导安排约会的原则 考查内容:

一、美化办公室

1、办公室管理的重要性;

2、办公室的布局与布置;

3、办公室布置的基本原则;

4、办公室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二、正确使用电话,掌握邮件收发的方法

1、电话接打;

2、邮件收发。

三、接待工作

1、接待工作的类型与方式;

2、接待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3、接待工作的程序和内容。

四、学会为领导安排约会

1、必备日历和备忘录;

2、安排约会的原则;

3、安排约会要注意的细节。思考练习:

1、美化办公室的原则?

2、如何正确接、打电话?

3、如何处理领导拒听的电话?

4、如何注意安排约会的细节? 第七章:日常工作(下)考查要求:

1、了解督查工作的作用,和原则与程序;了解值班工作的形式和任务。

2、掌握保密的意义、内容和要求;掌握公章介绍新的保管和使用。重点难点:

1、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2、印章的保管和使用;

3、介绍信的保管和使用。考查内容:

一、督查工作

1、督查工作的作用;

2、督查的工作原则和程序。

二、保密工作

1、保密的概念与意义;

2、保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三、印信工作

1、公文的样式、种类和刻制;

2、公章的保管和使用;

3、介绍信的报关和使用。

四、值班工作

1、值班工作的组织形式;

2、值班工作的任务;

3、值班工作的制度与要求。思考练习:

1、督查工作应遵循那些原则和程序?

2、秘书保密工作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3、秘书应怎样管理并使用港和介绍信?

4、秘书为什么要做好值班工作? 第八章:信息与调查研究 考查要求: 在了解信息的概念基础上重点掌握秘书应该具备的信息观念,信息工作对秘书工作的重要性;了解秘书收集信息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在掌握秘书收集信息的程序和方法的基础上,获得秘书信息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重点:

1、信息对于秘书工作的重要性;

2、信息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难点:在了解信息基本概念、信息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基础上,能够形成信息工作的实践能力。考查内容:

一、秘书的信息观

1、信息概述;

2、秘书的信息观念。

二、秘书收集信息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1、主要内容;

2、信息的形式;

3、信息的渠道。

三、信息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1、要求;

2、程序。思考练习:

1、什么叫信息?

2、信息有哪些主要特征?

3、信息工作的基本要求?

4、举例简述信息工作的程序 第九章:秘书写作 考查要求:

了解秘书写作的一般概念;掌握秘书写作的内容、特点、过程和表现手法;掌握秘书写作的原则和要求 重点难点:

1、秘书写作的内容与特点;

2、秘书写作的原则与要求。考查内容:

一、秘书写作概述

1、秘书写作的内容;

2、秘书写作的特点;

3、秘书写作的过程;

4、秘书写作的表现手法。

二、秘书写作的原则和要求

1、秘书写作的原则;

2、秘书写作的要求。思考练习:

1、秘书写作有哪些特点?

2、秘书写作的过程、步骤是怎样的?

3、秘书写作有哪些原则和要求?

4、秘书怎样才能写好业务信函? 第十章:文档管理 考查要求:

了解秘书部门调查研究的特点和内容及几种常用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具备一定的为领导辅助决策的能力。重点难点:

1、秘书调查研究的内容;

2、秘书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方法。考查内容:

一、调查研究的概述

1、调查研究的含义;

2、调查研究的类型;

3、秘书调查研究的特点和内容。

二、社会调查的内容

1、全面调查〈普查〉;

2、非全面调查。

三、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1、搜集材料的方法;

2、研究材料的方法。

四、调研的程序和步骤

1、确定调研课题;

2、明确调研任务的基本要求;

3、确定调研对象、类型和方式;

4、收集有关材料;

5、拟定调研项目和题型;

6、制定调研计划;

7、组织调研力量;

8、组织调研;

9、研究调研材料;

10、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思考练习:

1、秘书调查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2、举例说明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 第十一章:会议工作 考查要求:

“办会”是秘书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秘书助手作用的重要体现。秘书应了解会议的要素,及如何加强对会议的管理。掌握好会议全过程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开好会服务。重点:

1、会议工作的要素;

2、会议工作的原则;

3、会议工作的作用;

4、回忆过的程序和方法。难点:

通过对会议工作的程序与方法的了解,真正转化为会议的实际操作能力。考查内容:

一、会务工作内涵、分类和作用

1、会议的含义;

2、会议的要素;

3、会议的性质;

4、会议分类;

5、会议的作用。

二、会议工作的原则

1、周全考虑,充分准备;

2、严密组织;

3、周到服务;

4、确保安全。

三、会务工作内容:会前准备、会中服务、会后整理。思考练习:

1、会议的要素有哪些?

2、会务工作总的要求是什么?

3、会议由哪几个阶段构成?

4、简述会前准备的内容。第十二章:信访工作 考查要求:

了解信访工作的相关知识;掌握信访工作的程序和方法。重点:

信访工作的原则、程序要求。考查内容:

1、信访工作概述;

2、信访工作程序方法。思考练习:

1、什么叫信访?

2、信访工作的原则?

3、信访工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第十三章:沟通与协调 考查要求:

了解沟通协调工作的内容、原则和要求;掌握沟通与协调工作的程序和方法。重点难点:

1.协调工作的内容; 2.秘书协调的原则、方法;

3.秘书纵向关系协调中的几个方面。考查内容:

一、沟通的含义、作用、特点与方式方法

1、沟通的含义、作用与特点;

2、沟通的类型和方法;

3、沟通的障碍和克服方法。

二、协调的含义、作用、特点与方式方法

1、协调工作的内涵和作用;

2、协调工作的特点;

3、秘书协调工作的具体内容;

4、协调工作的方法;

5、原则。思考练习:

1、什么是协调?

2、举例简述协调工作的内容

3、协调应遵循的原则?

三、主要教学参考书(一)选用教材:

陆瑜芳编著:《秘书学概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二)参考文献:

1、袁维国主编:《秘书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

2、董继超主编:《秘书学教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2月

3、王金夫等编:《商务秘书》,百家出版社,1994年6月

4、向国敏编著:《现代秘书学与现代秘书实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

5、陈合宜编著:《秘书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

6、陆瑜芳:《秘书走向职业化的第一步》,《秘书》,2000年1月

基础写作

一、考试要求:

考题应体现“易—较易—中等—较难—难”的区分度。一般情况下,“易”占15%,“较易”占20%,“中等”占30%,“较难”占20%,“难”占15%。

二、考查内容 原理部分 第一章 绪论

考查要点:理解写作的概念,特征,构成,基本规律及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考查内容:写作是一种信息处理的方式,以文字符号为工具;写作是一种精神生产的方式,以智能运用为;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以实践训练为基本方式。写作系统由写作客体、写作主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四个部分构成。写作的基本规律为:意化律,序化律,形化律。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是:丰富社会阅历,加强主体修养,积累文化知识,加强写作练习。考核要求:领会绪论中所讲的写作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材料采集

考查要点:了解和掌握采集材料的途径和方法。考查内容:材料是为写作需要而收集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材料可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事实材料和虚化材料,本体材料和背景材料。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是主题的基础和支柱,是安排结构的依据。采集材料的途径和方法有:观察,感受,调查,阅读。鉴别材料时要总体分析,确定类属;鉴别真伪,分清优劣;研究价值,发现意义。选择能表现主题的材料,选择典型的材料,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使用材料时,顺序要贴切,详略要得当,材料和观点要统一。

考核要求:记识材料及相关的概念,区分材料类型,学会收集和使用材料。第三章 主题提炼

考查要点:理解主题概念,学会提炼主题。

考查内容: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意向。主题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和时代性。主题决定文章的优劣,是全篇的统领。主题可以逐步形成,可以突然获得,可以随时产生。提炼主题时应广中求佳,活中求深,异中求新。主题可直接表现,可间接表现。主题要正确,主题要深刻,主题要集中。考核要求:记识主题及相关的概念,学会提炼主题。第四章 结构安排

考查要点:结构的含义与基本形式,基本单位及组合方式。

考查内容:结构指文章各部分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而成的序列形式。文章结构可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层次和段落。结构的组合方式有纵式、横式和纵横交错式。结构的基本要求:形式要匀称,衔接要紧密,节奏要鲜明。考核要求:记识结构及相关的概念,区分结构层次,学会组织结构。第五章 语言使用

考查要点:全面理解学习语言的途径,学会语言使用。

考查内容: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语言的表现形态有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清晰语言和模糊语言,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语言要准确,简洁,生动。学习语言要通过训练思维、吸收口语、多读多作、写作实践等途径。

考核要求:区分语言的表现形态,学会综合使用语言。第六章 思路拓展

考查要点:学习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考查内容:写作中,思路起着开掘主题、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考虑表达等重要作用。思路运行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联想与想象。写作中的创造性思维有放射扩散与聚焦收拢,异化变形与逆向突破,夸张放大与缩微变小。考核要求:弄清思路运行方法。第七章

表达方式

考查要点:表达方式的区分和使用。

考查内容: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描写有人物描写(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环境描写(自然景物、社会环境、场面)。抒情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可分为立论(完全归纳法,科学归纳法,演绎推导法,比证推论法),驳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说明有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考核要求:记识五种表达,综合应用五种表达。第八章 消息

考查要点:学会消息的写作。

考查内容:消息有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消息。消息的要素是: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消息的特点是:

1、内容真实;

2、迅速及时;

3、篇幅短小;

4、结构独特。消息的结构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结尾五个部分。考核要求:记识消息的类型、要素、结构,会写消息。第九章 演讲稿

考查要点:演讲稿的写作。

考查内容:演讲稿的种类可分为政治性、社交性、学术性三类。特征是:特定的对象性,强烈的鼓动性,独特的艺术性。

考核要求:掌握演讲稿的种类、特点和写作要求,并学会写作。第十章 学术论文

考查要点:了解学术论文的写作。

考查内容:学术论文的种类可从性质和目的两方面分类。特点是科学性和创新性。学术论文写作要做好选题和资料收集工作。论文结构分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序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等几部分。考核要求:学术论文的结构安排。第十一章 广告与说明书(根据专业选学)考查要点:掌握广告与说明书的写作。考查内容:广告可从不同角度分类,它体现了客观性和主观性、实用性和艺术性、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广告的结构分标题、正文、口号、随文、商标与牌号几部分。三大媒体广告是报刊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说明书有宣传性、知识性、实用性三方面的特点。结构分标题、正文、尾项三部分。考核要求:弄清广告、说明书的特点、作用及结构安排,并学会写作。第十二章 调查报告

考查要点:调查报告的作用、类型及结构。

考查内容:调查报告的作用是:提供经验,反映情况,研究问题,提供处理依据。它的类型可分为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两类。调查活动和材料研究。结构分题目和前言、正文、结尾三部分。

考核要求:熟悉调查报告的作用、特点及调查方法,学会写作。第十三章 计划与总结

考查要点:掌握计划与总结的写作方法。

考查内容:计划的种类有学习计划,生产计划,工作计划,总结的种类有综合性总结,专题性总结。计划和总结的结构可分为前言、正文、结尾三部分。考核要求:熟悉计划和总结种类和结构,并学会写作。第十四章

行政公文

考查要点:熟练掌握公文的格式,学会常用公文的写作。

考查内容:公文是法定的机关和组织处理公务事件的文书。现行通用公文的种类是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公文的格式由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组成。掌握会议通知、任免通知、表彰通报的写法。

考核要求:公文的概念、种类、格式,会议通知、任免通知、表彰通报的写作。第十五章 信体文书

考查要点:熟练掌握信体文书的格式,学会常用信体文书的写作。

考查内容:信体文书有特定的格式要求、语体要求和表达技巧,要求能够分析典型范文,掌握求职信的写作。

考核要求:信体文书的格式,求职信的写作。

三、教材及参考书目(一)选用教材为:

任遂虎主编《大学写作训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二)参考书刊:

1、刘勰《文心雕龙》(现代译本,版本不限);

2、《写作》杂志,中国写作学会会刊,武汉大学主办;

上一篇:车站课程设计下一篇:山西师大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