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建筑高层

2023-03-04

第一篇:沈阳建筑大学建筑高层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生态建设

沈阳建筑大学人文生态校园建设

人文生态建筑是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与交往的空间,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建筑的设计是以低碳发展为目标,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提高建筑性能,通过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优化能源系统、采用废物管理等措施,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促使人、建筑与环境和谐相融。

那么,人文生态校园是什么呢?

我们的时代正深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在大学建设中融入绿色理念以及气候变化责任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最终的目标是形成校园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正如有学者所说“一所大学就是一个社会意义上高度综合的生物有机体.它融汇理论和思想.进行创造、学习、发明和发展.但他还必须吸收自然资源并消耗资源.校园作为这一生物有机体的栖息地应是功能完各的、适于居住.但更应是能够赋予学者以灵感.能够在其中更有效进行创造、学习与发明的环境。”所以一个优秀的校园规划.应具各泛生态化特征。大学校园是一个社会意义上高度综合的生物有机体.在这个系统里.师生、植物、知识等相互融洽.形成和谐的生态系统。

一、在整体的布局

校区按类别划分为稻田地、草地、水体和文化4种斑块,各个斑块之间通过廊道连接。教学楼部分底层架空。校园中大片的草坪、绿萌延伸到网格状的内庭院之中,视野通畅,扩大了绿地而积,丰富了环境空间的层次,也打破了内庭院的封闭感。反映出较强的生态意识。规划对用地进行网格的划分,然后将绿色斑块与水体斑块集中放置在校区的中心,构建“绿色中心”,形成绿色与蓝色的“肺”,将中小型的绿色斑块按照面积大小与生态功能系统化的要求布置于校区的网格结点上。充分发挥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为学习、生活于其间的教师与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沈阳建筑大学总平面图

教学区采取网络布局结构,功能区与绿带相间布置,最大限度地将“中心绿色斑块”的生态环境向教学区渗透、延伸。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作为一个建筑类的专业院校,考虑到专业对知识广博性的要求,教学区采用80m ×80m的模数网格为基本中-元的网格形式,平而扭转45度形成一个整体,强调整体的交流和互动。建筑定位线形成网络建筑中一元以数量美学的原则,生长重复。中部围合公共活动空间,其间形态呈矩形,该模型建筑密度较高,“集中”有利于学科间的渗透交叉,师生交流与院系间资源共享。适用于学校中文理科基础究、艺术等学科组织交流。

由于网络本身的均质性,虽能有效地保证空间的秩序,但空间较难形成焦点。因此,从校园空间形态上,其动线的布局应有主辅次; 其围合型的空间内形式丰富多样。这样才能避免校园空间形态的中调和划一。

在功能布局上,整个校园以中心公共教学区为核心,其南侧为娱乐活动区,东侧为生活区。西南侧为实验区。一条沿带状池岸展开、起始于学院正门、终止于体育馆的景观中轴,将主建筑的正立而、学院标志塔、过街廊、图书馆、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绿萌碧草连同水而垂影等这些点睛之笔联系起来,形成一道精彩的风景线。配套服务设施(食堂、活动中心、公共浴室等)分散布置于生活区。

二、环境景观空间

在景观设计上也具有一定的新意。把稻田景观引入学校,为学校的生态性带来新的活力当然也符合现在所追求的原生态性也即是最大限度的还原地于景观特色。稻田新校区曾经是千亩稻田耕地,沈阳建大在新校区的建设中保留了一块稻田地,将稻田做成景观。通过将稻田引入校园,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使大田稻作既有生产功能,又能满足校园学习、美育和文化及农业劳动教育的等功能。其主要优点有:一是延续当地文脉;二是较种植草皮更具有经济效益;三是水稻一年四季的景观很不同,是一种动态的景观,具有趣味性,荞麦景观效果也不错。春夏秋冬,稻田不断变换景观,从稚嫩的秧苗到郁郁葱葱的秧秆再到沉甸甸的稻谷,让学子们欣赏如画风景的同时,更能领略到辛苦、收获和成功。稻田校园景观用当地的东北稻和荞麦等农作物为材料,营造出富有独特的现代感和乡土气息的稻田景观,让学生在一个现代城市环境中学习书木知识的时能感受自然的过程、四季的更替、作物的春秋和民以食为大的道理。同时还建立小型的生态园区.如鹿园、孔雀园等。

稻田景观 鹿园

三、人文景观空间

继承文化人文景观特性.力争把历史的记忆留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1948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建筑院校。60年的风风雨雨,老校区的一草一木,早已与老沈阳的印象交织在一起,深深烙在老一代学校师生的脑海中。新校区处于新开发的浑南区,虽然有更开阔的校园、更具时代感的建筑,但是难免会给人一种缺乏历史积淀的感觉。全新的场所里,没有了记忆中熟悉的背景,人们自然会产生一种陌生的疏离感。怎样在新校区中唤起人们对老校区乃至老沈阳城的回忆,加强人们对新校区的历史认同感,成了摆在设计师面前必须解决的课题。于是,在新校园的规划建设中,特意移植了老校区和老沈阳的一些建筑符号,从而增强了新校区的历史文化韵味。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要数“滚滚向前”和“老校门”这两者了。“滚滚向前”是位于新校区铁石广场。前的一组雕塑,由一个铁碾子和若干拉着它的人像组成。那绝不仅仅是一组普通的校园雕塑,它还是一组历史符号,她的每个组成部分都与学校的历史紧密联系着。

铁石广场 老校门

校门往往被隐喻为人们梦开始的地方。走进大学校门,多彩的大学梦就开始了;跨出校门,踌躇满志的学子们就开始为实现自己的事业之梦而打拼。多少年来,多少代沈阳建筑大学学子跨出老校门走向社会,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老校门成了人们对老校区印象中的代表元素。如今,她被移师新校区的龙泉广场前,继续唤起人们当初走过她面前时的珍贵回忆,也激励后人不辱母校赋予的使命,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脉,即以人与人的关系为主导的文脉。人脉的延续以人与人间的交流为基础。 1方格网络状的教学楼北方冬季较漫长,在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的设计中,建筑师有意把“人气”都聚到了温暖的建筑里边。新校区设计的创新就是各院系的楼宇以方格网的形式联系成统一整体。在这个建筑群内,任意两点间都是可通达的。有时,要到达一个目的地可以有多种走法:要去信息学院,你将“不得不”经过土木学院;要去艺术设计学院,你也可能碰巧经过建筑与规划学院。这种网状的空间组织手法,与传统的系馆相互独立的大学校园相比,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人流在不同学院大楼中交叉穿行,不同专业同学、老师间邂逅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从而也增大了他们交流的几率。个人交流面扩大了,集体融入感就加强了,校园生活变得更具有亲和力。

人脉的加强也促进了各学科间的交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增加了,各学院的特色文化、学术思想就通过人脉更广地传播开来。如果把教学区方格网状的廊道比作城市街道,那五彩缤纷的各学院沿廊展窗,就俨然成了沿街建筑丰富多彩的立面通过阅读墙面上展示的各学院宣传资料,通过“当地人”的交流,每个人都能从不同“地域”体会不同的“地域文化”,并且有所收获。

网状布局也有弊端,它增加了交通面积,增加了建筑造价和能耗,还导致容易迷路等问题。但从其贡献看,是利大于弊。诸如迷路等问题,可通过设立更直观的路标系统来解决。

2尺度宜人的半围合休憩空间

设计师在教学区建筑中有意安排了不少半围合的空间。后期在这些空间里摆上了茶几和椅子,挂上塑料藤蔓和壁画,有些还在附近设置了咖啡机等设施。就这样,一个个半围合的小空间变成了一个个茶座、一个个书报园地。冬天,同学们课间会捧着热咖啡在这里看报交流,一阵阵欢声笑语留驻在了这些小小的空间半围合休憩空间为使用者构建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交流环境,使人们在此可以作更深层、更长时间的交流。如果说“网络格”是在广度上增进了人们的交流,那么半围合休憩空间是在深度上对之进行了发掘。

四、行为空间

分区明确.居住生活空间、教学空间、活动空间完全分离.相互之间不产生影响:更为可取的是车行空间几乎不能进入教学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车行对教学活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整个交通线路在园区外围形成一个环.更显得具有围和感。

结论:

本文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建筑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二个层面对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蕴含的人文思想进行解读。 大学校园占地而积大,相对容积率不高,因而应该有效地发挥它的生态功能,使之成为城市大型公共绿地的有效补充。校园生态以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思想为指导,景观格局的形成与形态、空间异质性与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景观生态强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相互作用、与景观空间格局的相互影响,所以对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体的大学校园规划可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傅伯杰.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凹.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赵捍,李月辉.实用景观生态学凹.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陈伯超,徐丽云,王晓晶.沈阳建筑人学新校区设计解读 建筑学报.2005 [4]汤桦 建筑乌托邦 [M] 成都:贝森出版社,2004 [5]理想空间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5

目前.沈阳建筑大学的校园建设在原规划的大构思下不断完价.形成了良好的自然生态:中央水系对气候微调—宿舍、教学和运动场馆二大校园功能区围绕水系形成‘品”字型格局.水成为校园微气候环境的调节器。新校区将人工建筑、自然保留景观等结合的协调增加了校园自然景观生态的整体性与协调性。自然生态环境与校园人工空间是相互作用的。这样才能实现校园的功能效益最大化。

生物廊道通行顺畅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的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生态校园的特点。底层架空的教学楼群.使生物畅通无阻。这种设计手法.可以方便学生在廊道底下行走。上面为学习教学安静区。教学楼下面则是行走.通透的活动区.动静分离。微型生态园中央水系的东面是一个自然微型生态保护区.这里除了有自然的生态环境.还可以饲养一些小动物.保留了自然的生态面貌。水系与自然微型生态保护区所形成的自然环境.含有十分丰富的生态关系.同时也为自然界的生物提供了栖身的场所.畅想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

第二篇:沈阳建筑大学建设项目管理公司

第6期

月报

每月赠言: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本月进行的重要工作内容

召开2006年上半年经营管理工作会议

迎接ISO9001-2000认证审核工作

进行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第二批换证准备工作

下月主要工作内容

进行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第二批换证工作

进行涉外项目管理的前期工作

应届毕业生来公司工作状况的调查

工作与效果

●公司动态

8月2日,朱红副经理到星河湾工地指导工作,并与甲方共同检查监理工作

8月4日-6日,公司召开上半年经营管理工作会议,智德春、张万庆及朱红等领导、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各项目管理部经理及科技处财务部人员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共讨公司发展大业,会议的召开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8月11日,朱红副经理落实ISO9000认证准备工作。

8月14日晚,张万庆副经理及朱红副经理到铁岭工地指导检查工作。

8月14日-15日,北京埃尔维认证审核中心检查组一行三人对我公司进行了ISO9001-2000质量认证的审核工作。

8月29日,朱红副经理到黑牛豆奶工地检查指导工作。

8月29日,张万庆副经理和办公室刘革前往深圳市金田帝进出口有限公司洽谈涉外建设项目管理事宜,并达成初步协议。

●公司会议

2006年8月4日至6日,公司召开2006年上半年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公司智德春、张万庆、朱红、高福彬、高庆华、安永海、郭宪辉、刘革、刘利华、张悦梅参加了会议,项目管理部王立国、于淑芹、杨光、宗东战、王铁军、张希增、姜永力、宋舒、徐伟等参加了会议,科技处财务部史献民、徐国涛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副经理朱红主持,公司决定召开这次经营管理工作会议是公司上下统一思想、加强管理的需要,各项目部、各级管理人员都要有紧迫意识,通过总结上半年工作,调整思路,更好的进行工作,确保今年任务顺利完成。

会上各部门负责人及各项目管理部经理作了上半年工作的汇报,同时还就现场管理、公司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工作交流。

朱红副经理就项目部人员管理和财务状况发表了几点说明;

1,第一项目部张权的关系落在公司,要从项目部预留部分资金,从公司开资。

2,汤元甲关系落在公司。

3,宋舒、毕亚林项目部的人员将停办工资和养老保险等,原因是在公司的帐户上,没有款项。

4,公司目前具有国家注册人员不足30人,涉及合同鉴证人员的数量有限,各项目部必须从大局出发,也要聘养一些资格人员。公司对项目部有3名注册人员是最低要求,也是项目部工程负责的要求。目前,公司就没有注册的电气人员,队伍不健全,争取项目也难。

5,截止7月末,大多项目部在公司的财务帐户都是负数,只有姜永力、于淑芹项目部略有余额。

张万庆副经理就组织机构、项目部与公司的利害关系等发表了意见;

公司发展到今天,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成果,是市场的培育和建筑大学的支撑的结果。企业如何发展和壮大,除了经营方式,还有是大家共同努力,按照学校的要求,公司将转制,走向独立,将真正面对市场。

1,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

作为一个企业,要有良好的机构和人力资源。在这个队伍中,项目经理和总监更为重要,要提高综合能力,要加强自身建设。同时,要发挥其他人员的作用,不能单打独斗,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好。

2,要有负责的工作态度。

3,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

4,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

5,要与公司保持密切联系。

这里首先要接受公司领导,其次是及时反馈项目部情况。

智德春总经理就会议主要内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说, 这次会议,大家都做了精心准备,也在会上做了发言,从各个角度谈了态度。公司召开这次会议,考虑到许多方面要相互沟通。

今年年初,公司调整了经营思想,提出项目管理责任书的要求,随之,有六个附件,在座的都履行了手续。目标责任书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一定的法律责任,对于强化管理责任、调整人力资源、落实工作关系、经营指标的实现都有一定的要求。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样子。因为是刚开始实行,大家还不太适应,但管理部门有了主动意识,承担起了责任,也出现了项目部不满意的地方,要大家调整心态,端正、摆正自己的位置。

1,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共同发展。

公司组建项目管理部,是公司发展的需要,公司承担了经营和管理风险,要保证正常运转,必须有管理,有责任。

1)各项目部是公司的组成部分,关系不是合作,而是一体,没有外部之说。

2)公司与项目部的关系是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公司的规定和要求都具有严肃性、纪律性,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公司指令下级要坚决贯彻和执行。

3)项目部对公司的要求有异议,可以反馈,职能部门要及时反应和解决。

4)公司的各项规定,不是管死大家,不信任大家,是一种组织管理行为,是在按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把握局面的一种管理。各项目部的财务管理也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

5)各项目部对公司的要求要及时反馈,包括财务报表,经营情况。8月份开始,经营部开始清理帐目,希望我们的工作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而不是掩着盖着,如果那样,我们将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2,还有一个问题要说给大家,就是诚实办事。

各项目部使用公司印章,要按照要求严格用印,但绝不许用项目部印章代替公司印章,另外,沈阳市下发了新的监理细则,对监理市场及人员进行了规范,包括刚刚公示的八条禁令,我们要认真对待,上岗人员注册、劳动关系的补办要抓紧,经营部、办公室要落实好。

2006年8月11日下午,在公司会议室召开总经理工作例会,智德春、张万庆、朱红、刘革、刘利华、高庆华、高福斌、郭宪辉参加了会议,会议议题是迎接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审核工作。

会议由智德春主持,8月14日和15日,北京埃尔维质量认证中心审核工作小组将来公司进行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审核工作。这次会议是审核工作的准备会议,由总工办汇报准备情况和在会议期间各部门的工作分工。

高福斌:通过对质量手册的修订和与李辰欲的多方面沟通,总工办又与相关部门进行了

落实,将目标进行分解到各部门。目前,公司基础工作已经完成。在会议期间,有工作会议、材料审查、现场考察等若干内容,办公室、总工办、工程部、经营部都安排了相应工作,要按时准备好。

张万庆:这次审核工作尽管人员比较熟悉,但各项准备工作必须按照要求去做,标准不能低,要认真重视此项工作。

智德春:会议期间,公司员工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各项准备工作要充分、有提前量。办公室负责接待工作,总工办负责审核工作,首次会议要隆重热烈,要有气氛。各部门要及时沟通情况,确保会议期间严肃和顺畅,不能出现差头和问题。

8月14日至15日,北京埃尔维质量认证中心组成了以高级审核员李辰欲为组长的审核组,一行3人对我公司自2006年3月1日质量手册换版后运行半年以来的工作进行了认证审核。此次审核的目的是评价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有效是否持续保持和改进,以确定是否决定推荐认证注册资格。

8月14日上午8:30,认证审核首次会议在公司会议室召开。审核组长李辰欲主持会议,科技处处长周静海同志、公司领导层、各部门副部长以上干部、各部门与体系运行有关人员和审核组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审核组组长李辰欲在会上宣读了审核计划,在计划中明确了此次认证审核的目的、审核依据、审核范围、审核组的分组情况、审核的日程安排等有关事项。首次会议之后,审核组成员在公司陪同人员的协助下,利用两天时间,对公司领导层、总工办、工程部、办公室、经营部、招标代理中心、建赏欧洲项目监理部、国际饭店项目监理部依据审核原则和审核计划进行了现场审核。审核工作始终在紧张、和谐、有序的气氛中进行。

历时两天的审核结束后,审核组与公司领导层就审核情况进行了交流,并于8月15日16:30召开了监督审核末次会议。会上审核组组长李辰欲代表审核组宣读审核报告并宣布了

此次认证审核结论:“沈阳建筑大学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建立并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能持续保持和改进,推荐认证注册资格”。

公司总经理智德春作了总结发言,智总首先代表公司对审核组3位审核员两天来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给予的指导表示感谢。他说,此次认证审核为公司提供了一次全面检查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们学到了审核组老师们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其次,他要求各部门要认真地对待所发现的问题。大家要认识到没有开具不合格的部门并不代表工作就非常到位了,开具不合格的部门也不代表工作不好,由于时间紧,又是抽样审核,没有触及到的部门要举一反三,自查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问题。他要求本次监督审核开出一般性不符合报告的部门,尽快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予以关闭。最后,他要求大家要正确认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他说,公司付出了很大的精力搞了质

量管理体系,就是要做到规范管理。我们是沈阳市第一家进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监理企业,我们要做就要扎扎实实地去做。

各部门在末次会议后,针对审核组开出的不合格报告及指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了不合格项产生的原因,制定了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预计到8月25日所有监督审核中开出的不合格项将全部关闭。

2006年8月30日下午,在公司会议室召开总经理工作例会,智德春、张万庆、朱红参加了会议,刘革列席了会议。会议主要是讨论承接涉外工程项目管理事宜。

智德春先就这次涉及境外项目的工作想法进行阐述,进行海外项目是公司向外发展和拓展业务的需要,万庆等前往深圳进行面谈,加大了我们对项目的了解,公司有机会到境外,有钱赚,为啥不干。对此,领导也向处里做了汇报,希望得到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会上,介绍了深圳金田地公司情况和双方合作意向书的内容,张万庆、朱红也就此发表了意见,大家希望能够促成合作,并安排办公室进行下一步工作。

会上,还就近期经营工作进行了讨论,会议要求,公司的正常工作还要继续进行,对于较大工程,公司要下大力量去争取,创品牌,积累工作经验更为重要。会议要求,继续催促应进款项及早进帐,同时,研究催要欠款的措施和办法。另外,招标代理工作停步不前,没有业务和市场,要采取措施改变现状。

●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刘革陪同张万庆经理到深圳洽谈有关孟加拉国达卡达拉吉商业大厦项目管理事宜,并达成初步协议。

及时传达学校本科教育评估的各项要求。

进行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第二批换证工作,本次涉及汪忠明一人。

办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申报工作。

按照学校要求,继续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经营部

新签订监理合同星河湾一期工程、沈阳新荣电力有限公司科技园工程,辽宁中医药大学学生第二食堂和教学楼消防改造等工程协议。

编制投标文件11项,其中沈阳市化学工业区路灯(一期)中标。

本月进款13笔,总金额为88万元;管理人员工资6万元;管理成本10万元。

●工程部

对沈阳建筑大学西院办公楼拆迁现场进行检查安全工作。

参加辽沈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检查通告会。

参加东北MOTO新城项目监理部甲方召开的有关安全的监理例会。

严格控制各项目监理部工程现场相关报表使用公章情况,积极配合建设方进行现场验收工作。

● 总工办

8月14日-15日埃尔维质量认证中心对我公司进行质量体系审核,共发现2个不符合项。我公司已于8月24日整改完毕。审核小组认为我公司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推荐认证注册。预计9月初证书可颁发。

编写“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内科病房楼工程”、“沈阳市金融学校新校区建设工程”、“沈阳工业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一标段)”、“沈阳工业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二标段)”、“公安部东北警用武器装备应急物资储备库工程”、“抚顺市国税局综合业务用房及附属楼工程”项目投标用监理大纲六份。

编辑、整理现行有效的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用国家法律、法规、规范电子版。

8月17日,为迎省检到格林生活坊工地检查。

8月18日,到国际饭店项目监理部现场解决混凝土问题。

为有问题的监理部、监理人员做技术咨询服务。

● 招标中心

整理上半年招标工作资料,并存档。

参加了沈阳市建委针对招标代理行业召开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动员大会,会议上贯彻上级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精神,并全面部署了市建委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按照要求,我公司招标代理中心本月全面进行自查自纠工作,并制定了确实可行的方案。

多次往返到营口市洽谈招标代理业务,并新签订两项招标代理合同。

● 预算中心

8月9日-10日在行政学院参加广联达平法讲座课程学习。

解答各投标单位关于《新华社辽宁分社二期工程》工程量清单提出的问题。

8月17日整理大剧院项目有关材料,进行收尾工作。

8月26日参加沈阳市定额站举办得工程造价人员普法教育,知识更新的培训班。

本期编辑:赵贞丽

第三篇: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工程记录

沈阳建筑大学(以下简称沈建大)新校区规划设计从2000年6月招标开始至2000年9月确定方案,始终吸引了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仅是恰逢世纪之交的一场强者之争,而且从更深层次上激起了当代建筑师和规划师的思辨。不能不承认,沈建大新校区的建设是对新世纪大学模式探索的一种回应。新世纪的大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新型的办学模式会给我们的校园规划设计带来哪些影响?大学城之路是否可行?新型式大学建立起来运营情况究竟如何?期间又发生了怎样的变更?在这里,还是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来关注沈建大新校区建设。对“生成和使用”过程的客观记录,将逐一解开人们心中的疑问,同时引发我们关于中国大学校园建设的发展问题更深层次的思索。

一、背景概况

沈阳建筑大学(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始建于1948年。历经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它面临着与许多老校相似的问题,如学科设置发生变化,规模扩大,要建新图书馆、体育中心和校舍等。面对这些问题,是就地发展还是另辟蹊径?实践证明,有限的基地已经不能从实质上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所以学校做出了建设新校区的决定。

经反复论证,新校区所选用地位于沈阳市浑河南岸的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为沈阳大学城规划用地的一部分。基地地势平坦,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长660米;交通条件比较好:南临沈抚铁路,东临张官河,西为开发区的规划次干道(此路上空将设有向北跨浑河,通往市中心的高架轻轨线);可达老校区的公交线路224路直抵新校区门口。从新老校区联系方面,老校区东院距离新校区用地较近,有利于土地置换过程中的过渡。

2001年8月16日,沈建大新校区建设正式破土动工。迄今为止,一期工程(教学单元、学生宿舍、运动区、室外景观场地及配套设施)已于2002年12月16日竣工,目前已有30万平方米的建筑投入使用,入住学生达1.1万人。预计全部工程将于2005年年底完成。

二、竞标方案

共有六家单位参加新校区方案的投标,它们分别是:德国GMP建筑设计公司(以下简称“GMP”)、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以下简称墨尔本大学)、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院和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新校区规划设计投标方案的评述在2001年第12期建筑学报中由陈伯超教授已做了详尽介绍,在此我们不再赘述。

从这次招投标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6个方案分别在不同层次和角度上,体现出各自对新世纪大学办学模式和现代大学校园建设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新的校园不仅是扩大校园空间,更在于改革目前的管理模式—使之更有利于后勤社会化,有利于设施设备的开放使用,有利于新教学运行机制的建立。其中以“中深”、GMP、墨尔本大学的方案表现较为突出。前二者均在设计中运用了模数化设计手法,功能分区明确,便于达到方案的整合性,并利于可持续性发展;所不同的是“中深”的方案基于资源共享的思路,将整个教学区统一于显性的80米×80米网格中,而GMP在保持院系相对独立性的前提下,将整个校园的规则和变化统一于一种“隐性而非物化”的网格中,反映出了对发展、适应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其单体建筑设计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墨尔本大学则以城市设计的手法去设计校园,从什么是大学开始及对什么是沈阳的大学、进而什么是沈阳的建筑大学,逐一发问,他们提出校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谨慎对待扩展和密度问题,并尽可能保持与校园内自然因素的平衡;方案注重校园特性、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采用开放的交通模式。但很遗憾的是,后二者的方案由于经济上和技术上和中国国情、地情、校情存在着一定差距,而使得校方不得不忍痛割爱。其他三个方案(上海现代、沈建大、中国建筑研究院)虽然也在探索大学校园时代性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它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解决功能要求和追求构图与形式美上,虽然方案较为成熟,但似乎在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对校园设计的影响方面略显薄弱。

三、中标方案

2002年9月,沈建大新校区规划方案招投标落下帷幕。经专家组评审,最终确定由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资深建筑师汤桦主持设计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该方案整体规划分区明确,主要由教学实验区、学生生活区和运动休闲区三部分组成。教学区设计思路区别于传统的“院系独立设置”的做法,运用模数式设计原则,以80米×80米的网格为基本单元形成网格式平面,令各学院(系)相对独立又共处一楼,模糊、淡化了建筑个体概念,以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并实现教学设施的资源共享。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除地面交通外,以一长廊“横跨水域,飞架东西”、贯穿整个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成为校园规划的结构主干。这条全长为756.31米的“建艺长廊”不仅仅是一条通道,在靠近教学区的部分,它与教学楼的内部空间结合成一体,布置有教室和制图教室。长廊二层为室内空间,给师生在恶劣的天气里提供了一片“人造晴空”;三层露天,晴朗之时同学行走其中,可以充分享受到阳光、空气,环顾四周,开阔的水景使人心旷神怡。位于校区东北角的两座高层学生公寓,打破规划方案中普遍的水平线条,成为了校区的竖向视觉焦点,在那里新校区的风貌可尽收眼底。同时从城市设计角度来讲,高层也成为了一个地区的景观要素和构图中心。

谈及设计初衷,新校区规划总设计师汤桦说,考虑到沈阳6个月的漫长冬季,在设计这样的一座大学城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应与传统上分散的布局、院系独立设置的做法不同,希望把校园建筑设计成一种集约式的空间形态,这样学生进入到房子里就很温暖。这是他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另一方面,瞬间的灵感还来自于他对基地的初次印象,当时用地上惟一的参照物就是场地南部的沈抚铁路,还有铁轨上冒着浓烟的火车飞驰的动人场景;基地上农田强烈的“块、线”肌理,给场地带来某种方向性,加之长形的用地本身具有一种沿着东西向延展的趋势。于是他在设计时,试图在形式上建立一种与场地上的火车、铁轨、田埂的内在呼应关系,长廊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火车的“隐喻”,体现出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城市面貌,以及设计师对原有地貌的尊重。这种思想反映在形式上,构成了“点、线、体”系统—交通筒首先构成“点”的元素,再用“线”性的玻璃廊子把它们连接起来,最后将体块构成附加其上。每个体块就是一个功能空间(教研室,教室等)。这三种构成要素,实际上体现了三种密度的组合,“筒”被期望得尽量结实,像锚固的点;“线”则体现运动,希望尽可能通透,采用玻璃连廊;教室等“体块”按照功能要求开窗。

四、方案变更

教学区:设计初期,格网没有旋转45°。方案进行中,考虑到东北气候对南向的需要,旋转45°,可以平衡最不利的北面朝向,让房间都有阳光射入的可能。

实验区:起初认为它位于校园边界,是教学区边上L形体量的结构部分,采用不同于教学区的布局模式,后来为了加快建造速度,就采用与教学区相同的形式作法。

博物馆:起初规划任务书并没有要求,是项目进行过程中添加的项目,因此设计的想法就直接让它游离于原规划体系之外,处理较为个性化,使之成为整个校园肌理中的特定景观。经过反复论证,位置定于中心景观轴一侧,临近水面。同时紧邻教学区,方便联系。

学生生活区:起初是自由的村落式布局,希望恢复原有村落的肌理,也希望在教学区的特定教学功能完成后,学生在生活区能够获得轻松自由的生活氛围,就像在一个缩小的城市中活动一样。后由于朝向以及功能问题放弃。其主要问题是:原来的布局方式难以避免出现东西朝向的房间;另外,村落式的规划布局尺度较小,较为分散,管理不便。

. 图:实施方案总平面图

图:校园局部透视 项目合作

该工程的施工图配套是由东北设计院(教学区)和沈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学生生活区)来共同完成,总体上保证了构造做法符合当地冬季寒冷期过长的实际情况。主要的技术处理紧紧围绕在“保温防寒,减少能耗”的重心上,比如考虑到“长廊及其首层教室和教学楼以及核心筒的玻璃窗面积大,大面积玻璃窗对于北方寒冷的气候耗能较高”的问题,技术上采用了中空玻璃、苯板和保温性能比较好的塑钢窗;“教学楼墙面饰带原设计为钢板,考虑到会造成锈蚀污染,所以经协商使用氟碳铝板”等。

施工方面,教学区的网络式模数化的布局理论上可以满足快速施工建造的需要,而实际施工过程中,设计者很遗憾地发现:由于国内缺少工厂统一大规模预制标准化构件的前提,施工采用现浇方式,这种想象中的效率没能实现。

五、景观规划设计

新校区景观设计由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完成。整体设计体现了设计师对已有规划及现有场地的认知,着重表现在对已有规划中建筑、场地等元素的提炼与概括上。

绿荫掩映下,延绵的缓丘、隐约可见的铁艺栏杆在保持了校园的私密和安全性的同时,向城市展现了亲切友好的姿态,表达出新世纪开放式教育的理念。在校区内部,建筑、道路、植物、水体等一系列元素在一种网格秩序的控制下,共同创造了校园空间的肌理。始于西北、止于东南部体育中心的大片完整的理性化水面,和从东北到西南的一条稻花飘香的绿线共同组成一个景观的“十”字形结构。它是校园最主要的视线通廊和景观绿带,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运动休闲区组合在一起,又分隔开来。配合着步行系统,“十”字形景观带被营造成为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世外桃源”。在这里,绿树掩映,水波荡漾,同学们或低声吟读,或促膝长谈。在炎炎夏日,人们通过栈桥能近距离接触到水,感受到自然的勃勃生机;冬日,水面结成冰场,又成为了学生的休闲娱乐之所,其乐融融。横跨东西的“建艺长廊”为欣赏开阔的水面提供了完美的空间视角。高40米的太阳能生态钟,跃出水面,向人诉说着沈建大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学区建筑首尾相连,围合成九个相对封闭的院落空间。院落中的“九宫格”广场是对建筑群空间的结构抽象。作为一个空间场所,也是标志性的实体,从行为和视觉上对整个庭院产生了强有力的控制作用。

六、文脉延续

目前的快速建造,常常带给我们一个问题:新校区建设即便做得再好也会缺乏一种历史感—精致下无法传达历史的优雅气质。我们不禁感慨欧美的名校中,历史使建筑本身散发出那种令人感动的人文气息。

新校区建设时,校方和设计师同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极力塑造一个高文化环境的同时,有意识地创造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场所和建构实体,从而引发师生的历史认同感,并赋予新校区以人文精神。设计者保留了许多老校区的符号,众多承载着师生记忆的东西,被应用到各个设计细节中,如老校门、斗拱、壁画、地砖、碾子、课表板;另外,老校区的旧砖、桌椅也被“移师新区”。学生生活区长廊入口的铁石广场上,一组名为“滚滚向前”的群雕格外引人注意,设计者围绕来老校区的铁碾子做文章,将老校区建设时的历史场景重新展现在师生面前。场景设计中共有十几个学生在拉磙子,人物塑像会在每届学生毕业时增加一个,直至把它完成。毕业生对此很有感情,已成为学校留影纪念的必经之处。大门部位的路牙石,是拆下的沈阳城市道路的路边石,它们是当年完全以手工制成的剁斧石,收回它们并用于地面铺装,同时也是对城市历史的记忆。景观设计中恢复了该场地中的原有稻田,体现出对原有地貌的保护。

七、调研实录

正当我们对封闭型校园的幽闭、构成型校园的僵硬和功能型校园的平庸发出无限感慨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沈建大、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郑州大学、广州大学城等富有特色和创新意识的校园规划设计,它们针对面向21世纪的开放、多层次、教学互动的教育模式,以崭新的大学校园规划理念做出自己的探索。目前,沈建大新校区建设已经初步完成,对它的评论和关注也正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设计阶段转为使用阶段,人们更加关注着这些设计中新的探索和尝试是否真的行之有效。

为此,本杂志对沈建大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调研中,我们采用直接观察法、晤谈法,主要是采访了当初的评审组专家、专业教师,并随机采访了一些在校学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新校区建设阐述了各自的看法。 1.大学城建设

2000年8月,全国第一所大学城—东方大学城投入使用,一个全新的事物在非常短的时间中,迅速地发酵、催熟,直至形成大学城建设的热潮,各地大学城项目纷纷上马。但是建设大学城应该具备哪些条件?除了积极的意义,同时我们不得不接受:城市中心高校纷纷外迁,入驻大学城,造成城市中心区绿地率下降,容积率增大,从而带来了城市活力降低的现实。与此同时,随着校园规模的扩大化,动辄几千亩地的大学城建设使得“城市孤岛现象”愈发明显。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规划专家评论会上,马国馨院士也曾经谈及这个问题,“大规模的校园建设,自成一体,城市不方便,学校也不方便。目前,在保持校园内部的人车分流方面的主要做法是:外面一环形机动车道,里面是步行系统,比较下来机动车道路密度不够绕行很多,对于消防、供应等使用都很不方便”。

所以,大学城应该具有良好的城市尺度,虽然校园相对的独立性对城市造成的割裂是无可避免的,但在设计时应当尽量保持城市总体格局的完整性,真正建成开放型的、资源共享的大学园区。

采访中,师生普遍认为:在当前大学城热潮中,有些地区的大学城选址远离大城市,不仅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而且通讯设施落后,更重要的是它们不能提供大城市应该提供的大学发展所需具备的各种条件,因此这些地方并不适合建大学城。针对目前的沈阳浑南大学城,较为遗憾的就是:大学城的气氛没有营造好,没有一个完备的外部设施环境,故吸引入驻的学校较少,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并没有实现。还有教师提出,大学城内的成员似乎应该不单单通过内部的整合达成统一的系统,还应当注重形成与周边社区持续地进行的物流、人流、信息流的充分交换,其运作模式应更像一个城镇。当然这将会是一个长期运作的过程。

综上,一个成熟的大学城首先应该有宏观的管理机构来进行整合,这样才能确保其够积极面对建设中的各种不可预见性干扰因素。其中“城主”的作用不可或缺,它需要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构筑完备的基础配套设施环境,来吸引大学入驻,其中包括良好的道路交通系统、管网设施、公共的学生宿舍、图书馆和教工宿舍、中小学、商场超市等等。这样有效地避免了重复建设,从真正意义上达到资源共享。 2.总体布局

高校校园的规划模式总是与其所处社会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以及高等教育模式发展相适应,它从13世纪的封闭型校园模式开始,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后的“功能分区型”、19世纪以后美国为代表的“自然交往型”,直至20世纪规划模式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网络型、智能型、网格型、传统型、组团型等众多类型均有所体现。高校规划模式的选择一定要因地制宜。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应该何去何从?采访中,陈伯超教授、鲍继峰教授以及部分专业教师就沈建大新校区网格型规划模式的优缺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陈伯超教授认为,“传统手法由于院系相互独立,减少了学科间的交流,而教学区网格式布局,淡化了个体性,将教学区整合为一个大的学习单元,促进了同学们在行进中的相互交流,更加接近了现代大学的办学方向,是对新世纪大学模式的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鲍继峰教授认为,“校园规划应该和学校今后的教学发展密切相关。现代教学网络化设计思想对推行真正的学分制发展很有利,减轻了学生课间的„奔波之苦‟,利于选课”。

在讨论中,有教师谈到网格型教学区优越性还表现在:其可以充分适应学校院系机制的转化和教学规模的变动。现在的办学模式需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规划模式一定要做到灵活多变。一定时期内有的专业要求扩大,有的要缩小,比如建筑系由1万平方米扩大到1.5万平方米,机械系由1万平方米缩小到4000~5000平方米,对此网格式格局就可以毫无痕迹的做到。另外,模数化设计可以满足快速施工的需要,也便于今后的弹性发展。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经调研结果显示,网格型布局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1)外部交通室内化 相应交通面积增多,有效使用面积系数降低。

(2)教学区楼内交通识别性差,对新生来说需要靠地图来进行定位,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同学的活动范围。今后可能需要在二次设计时,利用廊子自身不同的色调、内部装修、细部处理来增加识别性,并应尊重各学院的个性化设计。

(3)室内联系不便,本应四通八达的网络XX通在局部位置,由于双向采光的阶梯教室大空间的出现,而变得不畅通,造成绕行现象。

(4)网格型平面形成的内置化、均质院落存在一定的通风问题,师生反映尽管一层南北向架空,但是夏季里庭院内仍温度较高,所以在今后的设计中,底层架空高度和院落进深需要经过严格地量化计算。

(5)功能分区,目前看来新校区规划分区很明确,教学实验区、学生生活区和运动休闲区三部分划分得较为严格,虽然从功能上讲,结构清晰、便于管理,但同时给学生们带来一个问题—各区间距较远,通行的时间较长,因此在实际生活中,略有不便。如规划中,食堂、超市是在生活区内集中布置,由于教学区和生活区距离较远,师生很难在课间操的时间加以利用。试想功能单元适当分散开来,可能方案会表现得更加人性化。

3.校园交通

校园交通系统是校园空间的骨架,它不仅承担了人流、车流的组织、疏通的责任,而且起到辅助划分功能分区的作用。交通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校园规划的优劣。

[校门]

校园规划设计有四个入口,分别在浑南主干道上(位置适中,与景观水面、体育中心同轴),另外三个设于新校区用地东西两侧的规划次级道路上,分别服务于实验区、学生生活区和运动休闲区。目前处于建设初期,学校只在教学区长廊开口处设置一个校门,位置偏向西侧教学区,离学生生活区较远。调研中,学生普遍反映:高层学生公寓处的校门应该开放,以方便同学轻松到达224公交车站,使路径更加便捷。

[道路]

新校区规划的室外交通受规划思路的影响,有其特殊性:由于整个教学区是个大网格,交通室内化造成了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内部道路体系,外环环路把整个教学区环起来,最后与学生生活区和运动休闲区相连,成为各功能之间的联系纽带。长廊成为教学区到学生生活区的步行系统的惟一元素。

在沈建大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道路系统目前使用状况良好,12米宽的环形干道平时并不拥挤,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流量较小。长廊利用率较高,人流通行量大于地面交通,宽度适宜,尚不拥挤。只是在高峰期(学生上下课、就餐前后)时略显拥挤。同时也发现两个问题:第一是自入口到学生高层公寓段环路人车混行现象严重。主要是由于单个校园出入口造成了环路人车流量分布不均。入口至高层学生公寓段是从校门到办公区再到生活区的必经之路,人流、车流非常集中,存在不安全隐患。但随着今后高层公寓附近的入口开放,估计情况会有所好转;第二是环路方向感较弱,另外,因为一些必要的设施而有较多转折,在可达性方面尚存在问题。但总体来说,尚不影响校园几个大的功能区的正常使用。

[长廊]

是教学区和生活区主要的交通联系。由于功能分区的明确划分,长廊承担了来自教学区的大量人流,功不可没。从存在的意义上来看,这条号称“亚洲第一”的长廊功能性更为显著,它为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遮风挡雨,其次才是其标志意义。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同学们通过长廊到达教室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这与他们认为理想的10分钟步行时间相比,有52.8%的同学表示还可以接受,也有5.7%的同学表示“在20分钟以下,没问题”。长廊宽8米,长756.31米,内设置座椅、提供网络插口、展览空间,供学习、交流之用。实践证明8米的廊宽,空间并无浪费,只是内置功能有待进一步整合。在采访中,同学提出是否可以考虑局部空间的收放,以提供停留空间的设想,比如增添一些小型表演的场所等。也许你会疑问,长时间步行会不会有视觉枯燥感。经调查者亲身体验,人行走其中,长廊南向有开阔的视野:远处的学生宿舍区塔楼高耸,运动场上同学们虎跃龙腾,中央水带微波粼粼,近处有九宫格庭院的动态风景,能够让人在观赏间忘记行走的疲劳。但也有同学提出:人为规定的行走路线是否不太人性化;把设计者的意愿强加在了同学身上,有些人并不愿意走那么远的路到食堂,或者觉得“生活质量下降”,使他们因为没有其他的选择,而感觉心理不太舒服。

[停车空间]

在沈建大,主要体现在停车空间的位置规划方面。目前学校规模不大,长廊尽头就在学生宿舍边上,自行车使用并不普遍。现在教师停车后进入教学楼大概需要7分钟,最远10分钟,这个距离相对较远,似乎设计时应该在教学区500米范围内设置一个停车场来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在校门附近也应该增设自行车停车场,解决校门到宿舍间距离遥远给同学们带来的不便。

4.生活、运动设施

运动设施

目前,学校内足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均已建成,游泳馆和风雨操场正在建设中,基本体育运动设施较完备,基本可以满足使用。在实地调研中,调查者发现了由于校内车行量较小,在傍晚时分,常有同学在环路上从事小型体育运动,如打羽毛球、排球、五人足球等。交谈中,同学们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运动场所布置得过于集中,认为应该分散设置。特别是在学生生活区应该布置零散的活动场地。

生活设施

规划中,设计者在靠近学生宿舍区的长廊端口处,结合长廊首层设计了一条室内商业街,其中功能齐全,小商品琳琅满目。目前,同学反应良好,认为日常生活需求基本可以在校内解决。

在住宿条件方面

学生生活区有后勤集团统一管理,秩序井然。住宿标准,本科男生4~6人一间,研究生2~3人一间,博士和留学生1人一间。高层学生公寓配有中央空调。同学们普遍反映,住宿条件令人满意,同时表达出对宿舍内公共活动室的需求,研究生希望宿舍楼内配备自修室,便于研修。

5.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作为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丰富着学生的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丰富。

大学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面对的人群是特定年龄阶段的、从事高层次学习和研究的高素质人才。故校园景观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用者的年龄、职业、生活背景、个人喜好等都是影响设计的重要因素。面对当今20世纪80年代的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已经和以往相比发生很大的改变。所以应该更加关注新时代学生群体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警惕由于建造周期有限,而造成校园规划追求速成的大效果的倾向。景观不应该是用来展示和炫耀的“橱窗”,而应充分体现无微不至的关怀。

沈建大新校区景观设计采用自相似性的手法,延续原有规划网格秩序,采用几何构图的处理手法。采访时师生普遍反映:对于工科院校来说,纯几何构图式的景观有点过于理性,虽与建筑协调性强,但是缺少人情味,似乎柔性化的处理少了些。绿化配置,缺少层次感,应该考虑有不同种类(色彩、高低、花期)的树种和遮阳设施的设计。树木的栽种方式,也由几何引线定位,似乎太过机械,流于形式。目前无树阴的大面积铺装在烈日下让人望而却步;第二,由于人主要在长廊中通行,地面交通人流量很少,中央景观带似乎只是长廊行进中的一种动态风景,实际利用率不高。师生对稻田景观的创意表示基本满意,认为稻田有三种含义:一是延续当地文脉;二是较种植草皮更具有经济效益;三是水稻一年四季的景观很不同,是一种动态的景观,具有趣味性。另外荞麦景观效果不错,仅是在管理方面尚存在问题,比如蚊虫、气味等,有待进一步解决。

庭院

教学区建筑首尾相连,围合成九个相对封闭的院落空间。建筑首层局部架空,形成四条时断时续的带形院落空间。在九个形状界面极为相似的院落空间中,设计者保持了庭院基本结构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原有秩序感,通过两条步行路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沿建筑而行,贯穿各庭院,强化了庭院的方向感也将各庭院紧密联系在一起。步行路成为各庭院的骨架,每个庭院由三部分组成:“九宫格”广场、步行道、下沉广场。九宫格是对建筑群空间的结构抽象。采访中师生反映:目前的景观设计似乎停留在形式上,庭院较适合观赏,不适合停驻。

分析原因,鲍继峰教授认为,“教学区是网格化布局,绿化也追求几何构图,感觉上直来直去,缺少停留的空间。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看,庭院设计应以如何留住人,如何吸引人为主要目的。设计师应该营造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的几种不同的活动空间,为同学们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人的行为心理常希望自己坐在一个背后有依靠或者有树木遮挡的地方。目前座椅的位置和布置方式不太人性化”。另一方面,陈伯超教授提出“在网格化教学单元围合出的均质空间里,庭院应该突现个性化设计”的观点,“它们应该反映出不同的专业性质,比如给排水专业的庭院,铺地可采用管道图案;工民建专业的庭院,可以采用受力的裂纹之类的纹案;机械专业的庭院则可能采用齿轮的铺底图案。雕塑也是如此,应反映专业特点,走在庭院内能够直接感受到这是到了什么馆”。

节点

老校门门柱的形体带有汉阙的传统符号,曾经与老校区的主楼一同作为老校区的象征。它记载着沈建大的历史,承载着莘莘学子的昔日记忆。新校区建设时期,老校门的四座门柱也迁移至此,成为新校区景观之一。珍藏四座门柱,体现了沈建大追求文脉的意识。采访中,师生们对此做法表示认可,表示学校需要历史,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创造新的校园文化。另外提出:老校门作为景观,目前没有观赏区域,其前广场较为局促,似乎放在博物馆广场上更为适宜。

八、调研问卷及分析

为了使成果更进一步具有普遍性和实践指导意义,我们面向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郑州大学新校区的学生发出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共210份,收回率95.4%,调查问卷涵盖了六方面的内容:大学城建设相关问题、校园的总体布局、校园的道路交通状况、学习空间使用情况、学生生活环境状况、校园人文精神建设。

其调研结果有时出乎意料,但亦感受益匪浅,统计数据表明: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对高等教育规律性的认识和高校使用者真实需求的理解上尚有一定的偏差。我们需要及时地掌握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使设计更加人性化。

1.大学城建设相关问题

从城市规划角度来说,大学城选址是重中之重。调查问卷结果已经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1)对城市区位的调查

35%的学生表示由于新校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不能经常利用城市中心的文化资源,但还可以安排一些特定时间集中去;31%的同学则抱怨由于交通不便,根本无法利用;26%的学生认为虽然路途遥远,但交通尚方便,如果必要,可以实现;8%的同学则表示学校提供的资源已经足够,无需另寻途径。调查中发现,研究生和博士生对于城市中心文化资源共享的需求较为突出。

(2)对学生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的调查

较之以前,新校区普遍处于市郊,偏离城市中心。这对同学的出行时交通工具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调查中71%的学生出行主要靠学校附近的公交系统;11%的学生使用自行车;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4%的学生会选择出租车作为出行工具;另外14%的同学表示不能确定。

(3)对学生去城市中心周期次数的调查

42%的学生表示2周会去一次市中心;28%的学生1个月去一次;22%的同学1周可以去一次;而3天左右可以去一次的同学只有8%。

调查结果说明:选址的优化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校园与城市的交通联系、师生的生活质量以及对城市资源的高效使用。

2.校园的总体布局

(1)对校园功能分区评价的调查

在关于校园布局评价的调查中,功能分区是出现频次较高的词语。功能分区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效率和品质。在对现有校园功能分区的评价的调查中,仅有11.9%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功能分区明确,非常合理。另外,88.1%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地提出该校功能分区存在问题。在这些人中,认为生活区与教学区距离过远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6.7%;认为功能太整合,没有关注零散的交往和运动场地的占26.8%;而认为功能太过单纯,缺少各功能间渗透和融合的学生占14.6%。

(2)对理想中校园生活模式的调查

45.7%的学生对功能分区型校园情有独钟;

34.3%的学生向往“书院式”校园布局(以院系为单位,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等集中在一起,方便易达)。调查中也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校园模式,例如:①“告别纯粹的功能分区,主要功能适当的分散”;②“向居住区规划学习,使人口规模、基础设施按一定服务半径来分配”;③“相似性质院系按照组团布局,教学生活试验形成小的生活单元,再环绕一个大的景观绿地或者开放交流空间布置”等。这些建议可以作为今后规划设计的参考。

3.校园的道路交通状况

(1)对所在校园交通结构的评价调查 如图显示,37.1%的同学表示自己所在校园的道路方向感明确;29.5%持相反的态度,认为交通混乱,方向感较差;22.0%的同学认为校园交通可达性强;还有11.4%的同学表示学校交通真正实现了“人车分流”。结果表明,大多数同学认为方向感是校园交通的首需解决的问题。其次是“交通便捷,利用方便,已实现道路的高使用率”。

(2)对校园中理想道路宽度的调查

虽然我们不能笼统地说一个学校的主干道的宽度应该多少,实际道路宽度应根据学校的规模、人流量、车流量的大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我们在调研中还是设计了这样的题目,以期对今后的设计有实践性的参考价值,统计结果如下:

主干道:10~15米;次干道:6米左右;人行道:1.5~2.5米。

(3)对所在校园自行车停放状况的调查

目前学生的校内交通工具还是以自行车为主,故自行车的停放问题依然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它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校园环境整齐化。调查问卷中显示出的焦点问题,主要是停车场的位置、数量。53.8%的学生提出学校有组织停车,收效良好,但是数量不能满足要求;35.2%的同学认为,有组织停车,数量能够满足使用;还有11%的学生反映校内无组织停车,秩序混乱,有待改善。存在自行车停放问题比较严重的区域,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学生公寓区、教学区、运动区、实验区。

另外,中国城市快速发展阶段,校园规模不断扩大,巨大的环境和空间尺度,往往超出了使用者合理的步行范围。调查者中有76.4%提出学校应该配备校园巴士,以提高通行效率,加强各功能区的交通联系。

4.学习空间的使用状况

(1)对学生自修地点的调查

学生自修地点的使用频率由高向低依次为:图书馆、专门教室、宿舍。学生对自修教室数量较大的需求与目前校园提供的有限数量间有很大的差距。

(2)对学生生活区到教学实验区合理通行时间的调查

人性化的校园设计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根据学生的行为规律,尽量减少无效路程,提高交通效率。对于宿舍和教学单元的通行时间,50%的同学认为10分钟较为合理;33%的同学认为是15分钟,还有14%的学生认为20分钟以下可以忍受。

5.关于生活环境的调查

(1)运动娱乐设施

数量和多样化的需求仍是学生讨论的焦点问题,50.9%的学生认为学校运动设施不够,不能满足高峰期的使用;37.6%的同学认为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只有11.5%的同学认为情况令人满意。

在关于体育设施多样性的调查中,71.7%的同学认为功能太过单一。需要增加网球场、游泳馆等设施。

对于体育运动场地的布置,63.2%的同学认为应该分散、灵活布置。尤其是在学生生活区有零散场地的布置,便于同学就近使用。

(2)理想的住宿条件 关于理想的住宿人数的调查:

58.1%的同学认为4人一间较为合理;28%的同学认为应该2人一间;7%的同学同意3人;4.6%的同学认为应该是6人。还有2.3%的学生认为1人。理想的朝向为南向、北向。

关于卫生间位置要求的调查:69.4%的学生认为卫生间应该内置,另有30.6%的同学提出卫生间应该分层统一设置。其中存在性别差异特征,女生对环境卫生更为关注,普遍认为卫生间应该内置;男生则有一部分人认为分层统一设置,更卫生、更便于管理。

配套功能的需求调查:

6.校园人文精神建设

(1)关于校园建筑风格的调查

19%的同学认为所在校园建筑风格和谐统一,34%的学生认为校园具有现代感;而32%的同学认为太过理性,缺少人文气息,15%的同学提出新校区过于呆板和单调。这体现了学生多元化的心理需求和对新环境的认知程度的差异。同时,意见反馈中有同学反映出大学校园趋同化的问题。

(2)关于校园中标志性建筑的调查 同学们心目中标志性建筑依次是:图书馆、教学楼、博物馆、体育馆。

(3)关于建筑色彩的调查

无论从采访还是调查问卷方面,同学普遍认为教育建筑具备自身特点,应该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典雅、素净、端庄的色彩应该是主色调。可以适当的点缀活跃的色彩,以活跃气氛。

(4)关于理想中的人文环境的调查

同学在选择理想中的校园人文环境时,按照要求程度从第一位到第四位依次是:①有展览、演讲、交流的场所;②校内有古树、传统意味的庭院空间;③具有历史积淀和表现艺术家情感的雕塑;④年代久远的校园建筑。

(5)关于休息座椅的调查 调查中,有77.1%的同学反映:校园内供人休息的座椅较少,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数目及位置都缺乏人性化考虑。

(6)关于几何式景观绿化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64.1%的同学认为几何化的景观绿化形式可以接受。另外,32.9%的同学表示纯几何构图式景观化设计太过理性,抹杀了浪漫的情绪,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反馈意见里,同学们提出目前校园景观绿化缺少层次和种类上的变化,在今后的设计中应该引起注意。

(7)对于校园中心引进水面景观的调查

64.8%的同学认为学校需要水环境景观设计,它可以令校园充满活力,增加空间层次感。有24.3%的同学提出引进水域维护较难、费用较高的问题;调查中,另有同学对“校园中心区域设置大面积水域,会增加无效路径”的问题提出质疑。同时,规划中引进水面一定要注意当地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避免大面积开挖造成的浪费。

结果表明,学生渴望交流,向往开放、自由、富有文化气质的校园环境。但是这在快速建设的校园,场所感和环境精神的建立很难一蹴而就,它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究竟如何在“物化”的建筑环境中渗入精神的内涵,这一点需要引发规划师、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更深层次的思考。

调查已告一段落,但是我们对中国大学校园建设的发展问题的思索和讨论仍将继续下去。这里我们并不旨于评判孰是孰非,因为任何一个方案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它受到太多的因素的影响。每个方案作为一种对现代大学规划模式的探索,均有其参考和借鉴价值,我们应该综合地评价它,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希望寄予未来,我们期望有更多更优秀的作品诞生。

第四篇:沈阳建筑大学博物馆解说词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博物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惟一的建筑综合类博物馆。博物馆集收藏、研究、展示、教学服务为一体,设有中外建筑展厅、地方建筑展厅、馆藏展厅、精品建筑展厅以及模型收藏、创意空间和建筑论坛等建筑学术交流和科普基地。本次展览设中外建筑大观、沈城的今与夕铜艺与建筑、全国历届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精品获奖珍藏等专题。其中有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的铜雕沈阳故宫大政殿,有铜雕故宫大正殿龙椅宝座,有获得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的300个建筑项目的600多幅图片,有上世纪20年代沈阳满铁附属地的全景图等珍贵图片和资料,有经历了70多年沧桑的历史文物东北电影院“老壁画”,有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建筑材料特种钢材,还有世界知名建筑的各种构件和模型等。

各界人士热心支持博物馆建设,通过捐赠不断丰富博物馆馆藏。

该校党委书记张福昌在开馆式上说,学校的建筑博物馆不仅是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素质教育的基地,还是社会的建筑科普基地、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基地。学校将与政府和社会各界一起担负起保护、传承和创新建筑文化的职责,把建筑博物馆建成教育、科普和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品牌。

您好!欢迎您来到模型藏书吧展区。在这个展区内我们为大家展示的主要是我校建筑学专业学生亲手完成的优秀作品,以及我们馆藏的珍贵书籍。 您可以先看一看这张地图,这是我们学校的总体规划平面图。

(简单介绍一下校园的总体规划,然后指着博物馆的位置解说) 这里就是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沈阳建筑大学博物馆。 您一定好奇为什么一个博物馆会坐落在大学校园里吧? 这要从沈阳建筑大学的办学理念谈起。沈阳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建筑为特色,追求“大建筑,大土木”办学理念,立足于服务社会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多年来,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建筑类人才。如今,建筑博物馆的正式开馆及对外开放,更加彰显了一所大学对社会的责任。正如我校党委书记张福昌教授在开馆仪式上所说,我校将继续用全新的办学理念、勤奋的工作态度、开拓的创新精神努力去培养建筑的文化与精神,培养出一流的世界建筑大师和建筑精英,让校园更富有魅力,让社会更加和谐,让建筑更加承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

建筑博物馆是集学科研究、珍品珍藏、精品展示、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教学实验为一体的重要基地,建筑博物馆面向社会的开放不仅促进建筑科学知识的普及,而且也为沈阳城市和辽宁地区增加了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

作为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博物馆,这里不仅仅用于展示珍品,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自由研讨、学习交流的场所。

您看,就这个博物馆设计的本身而言,就是一个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上面的结构是井字梁结构,而旁边就是桁架结构。而这个展区的布置有一点大英图书馆的韵味。这些楼梯可供参观使用现在,请大家把目光移向这里。2009年为了庆祝建国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在全国举办了建筑创作大赛,这是300个获奖作品中的精品,是第一手资料,对于同学们的专业学习给予极大的帮助和启迪。

下面请大家顺着我的手指方向看,这就是模型作品展区。为大家展示的模型均出自我们的同学及学长之手,模型的制作是建筑学专业培养人才的基本功,可以从理性和感性上帮助我们认识空间,认识建筑。

一件件作品技艺精湛,它们不仅凝聚了师生的心血,而且展示了建大人才培养的质量。如果20年之后我们重回母校,回眸自己的作品,那时将会无限的感慨与骄傲!

大家也会留意到这张桌子,而这张桌子呢,平时主要作为大家学习和交流的场所,在这里可以边做模型边向学长们学习,看看这些作品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这个投影仪,可以让我们坐在这里,就能看得十分清晰。现在这个主要是作为我们展区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西方建筑方面的历史。而平时不用于参观的时候,将来很可能就是我们学生互相交流方案,互相学习的平台。

再看看这里,这里陈列的是建筑类精品书籍。而这个D1杂志呢,是我校老师和同学共同努力出版的杂志,这是第一本。现在我们D1杂志社的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准备下一期的出版。

走到这里,第一展区的参观到此就要结束了,更为珍贵的收藏将会在下一序列的展区里陆续展开。现在我带大家到下一个展区。

我们手边的是建筑博物馆的接待台,这是由中国台湾的建筑设计师钟兆康老师设计的,(介绍设计特点)

前方就是“中外建筑大观”展区,下面将由我的同学为您做进一步的介绍··· ···

模型藏书吧展区

作为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博物馆,这里不仅仅用于展示珍品,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自由研讨、学习交流的场所。就这个博物馆设计的本身而言,就是一个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上面的结构是井字梁结构,而旁边就是桁架结构。而这个展区的布置有一点大英图书馆的韵味,这些楼梯可供参观使用。 2009年为了庆祝建国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在全国举办了建筑创作大赛,这里摆放的事300个获奖作品中的精品,是第一手资料,对于同学们的专业学习给予极大的帮助和启迪。

紧挨着获奖作品的是模型作品展区,这里为大家展示的模型均出自我们的同学及学长之手,模型的制作是建筑学专业培养人才的基本功,可以从理性和感性上帮助我们认识空间,认识建筑。一件件作品技艺精湛,它们不仅凝聚了师生的心血,而且展示了建大人才培养的质量。如果20年之后我们重回母校,回眸自己的作品,那时将会无限的感慨与骄傲!

这一展区中央摆放了一张桌子,桌子的形状是根据我们这一展区的外形做成的,平时主要作为大家学习和交流的场所,在这里可以边做模型边向学长们学习,看看这些作品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这里设置了一个投影仪,可以让我们坐在这里,就能看得十分清晰。现在这个主要是作为我们展区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西方建筑方面的历史。而平时不用于参观的时候,将来很可能就是我们学生互相交流方案,互相学习的平台。中外建筑大观西方建筑区

这个位置有一个世博专题,图片是以上海世博为主的,中国馆和一些外国特色展馆。从第一届世博会的资料,到中国第一次参加世博会,再到中国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这是一个过程,我们在这里做了详细的介绍。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 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是以斗拱为原型。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

演艺中心--外观造型宛如从天而降的太空“飞碟”。演艺中心内观众席的设置,可根据演出需要和观众容量,选择四千座、八千座、一万二千座及一万八千座等类型,可谓“伸缩灵活”。舞台则可以根据不同演出内容,进行三维组合,还可适应超前卫的“三百六十度空间”演出,整个场馆设计为中国内地所罕见。

沙特馆--"丝路宝船"带有浓厚的沙漠风情和阿拉伯神话色彩. 阿联酋---网格结构织出流动沙丘.让参观者有幸在沙丘里住一回. 阿联酋馆作为上海世博会最大的展览场馆之一,运用了许多最新的科技,展示一个由被动变主动的城市环境、展示一个富有人文精神的城市、展示阿联酋致力于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城市未来的设想。整个展馆设计都体现了传统阿拉伯文化和现代都市的完美结合。

波兰馆 -----将民间传统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展馆像一张剪纸板折叠出抽象造型,墙体布满精致的缕空花纹.白天,阳光透过空隙洒进馆内,在地上剪出“花纹”;夜晚,灯光从花纹中映射出去,在夜空中剪出立体花样。光影瞬息变化,让静态的建筑呈现轻歌曼舞的灵动之美。

英国馆 ----亚克力触须打造“种子圣殿”。"让自然走进城市"为主题的英国馆,通过种子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种子圣殿"是英国馆的核心部分,顶端都用特殊工艺浇灌进了不同类别、形态各异的种子,起风时六万根亚克力“触须”会随风摆动,飘逸婀娜;周边还有"打开的包装纸"形状的区域,共有三条用于展示的走廊通向种子圣殿.绝大部分种子都是存活的,而且今后取出来依然能够种植. 展板的右边是同学亲手独立完成的模型有日本的明石大桥和法国巴黎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帕特农神庙的模型也是同学自己手工做的模型,帕特农神庙特别讲究“视觉矫正”的加工,使本来是直线的部分略呈曲线或内倾,因而看起来更有弹力,更觉生动。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腊国宝”之称。

古罗马时期的建筑,这里有介绍罗马大斗兽场,这座庞大的斗兽场在血腥味最浓的鼎盛时期是始终座无虚席,最狂热的场面比比皆是,但却从未能像今日作为一座废墟那样打动人心。这里还有对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详细介绍,圣索非亚大教堂的特别之处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圣索非亚大教堂是2008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伊斯坦布尔的起跑点。哥特式建筑里有介绍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它与1901年正式完工,并于1904年对公众开放。据称,教堂正门与巴黎圣母院的正门很相似,正门的一扇圆花窗几乎一模一样。彩色玻璃窗上绘有栩栩如生的圣经故事和南澳的古往今来。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一词原指不规则的,怪异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1]艺术风格。法国古典主义时期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宫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为当时欧洲各国所效法。

中外建筑大观展厅近现代建筑

这部分主要展出的是西方现代建筑发展的历史,普利策建筑奖和中国传统建筑。第一个展区展出的是四位著名的建筑师:,格伦皮乌斯主张建筑的功能和服务,代表作包豪斯校舍;密斯范德罗建筑理论是“少就是多”他的作品大量运用玻璃和钢,代表作萨伏依别墅“故事”朗香教堂“故事”; 莱特是一位田园风格建筑师,强调有机建筑理论;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

这些形象逼真的模型都是我们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 “光之教堂”,他是安藤忠雄三部曲中最著名的一个。被称为二十世纪最美的一个教堂。是亚历山大灯塔,世界公认的古代七大奇观有两个在埃及,一个是名列七大奇迹之首的吉萨金字塔,另一个就是名列第七位的亚历山大灯塔(The Lighthouse of Alexandria)。它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纯粹为人民实际生活而建,亚历山大灯塔的烛光在晚上照耀着整个亚历山大港,保护着海上的船只,另外,它亦是当时世上最高的建筑物。 只不过后来经过很多事变和地震,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接下来这些展板展出的是普利策奖的获奖作品。普利策被称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当时代表了建筑的最高成就。1979年由凯越基金会设立,用以褒奖那些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环境做出贡献的建筑师。这五块展板展出的是历年获奖者,以十年为一块展板。

转过这个转角展出的是清明上河图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因此,《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在清明上河图上方是一个1:1的斗拱。这里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展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构造方式及特点,中国这些传统建筑自成一体,形成了一定的中国特色,中国古建以木材为主,形成了斗拱结构,榫卯sǔn mǎo结构:主要是连接作用;斗拱结构:主要是支撑作用。

中国民居的建设与所在的地区有关,东北华北地区中庭很大,这样冬天可以引进阳光,南方建筑注重防晒,各个不同的地区民居有不同的特点。接下来是中国的园林,说到中国的园林,它有商周的园囿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各种各样的形式,不但影响这中国,对外国园林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园林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区等。承德避暑山庄就是一个著名的皇家园林,至今保存完整。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北京故宫整体规划图,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东北电影院老壁画 东北电影院是由日本人在1938年建造完成。当时在整个东亚,是最大的电影院,所以最初名为新大陆电影院。解放后才被正式命名为东北电影院,曾经是老沈阳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如今这幅壁画也有70多年历史了,70年中不乏跌宕起伏。他经历了战乱的年代和动荡的岁月。时光冲刷,岁月洗涤,如今依然颜色鲜亮美丽,完整的呈现着他的艺术价值。

这幅壁画的面积是4X4米,由一万块以上的马赛克拼贴而成,走近点儿观察,可以发现他无论是颜色的搭配和过渡还是整幅画面的构图,都十分具有艺术感染力。各位如果有摄影爱好者,您可以试着把避免眩光的自动模式关掉,在左侧和右侧稍蹲下拍摄,您可以发现十分有趣的眩光式的波纹,不同的角度,波纹有不同的流向。如果采用的是广角镜头,开大光圈,还可以出现十分有趣的立体球面效果。人眼并不能发现,手机和卡片机等自动拍摄的相机也不能出现这种艺术效果。这也是这幅壁画最有意思的地方之一。在1938年,日本人建造这幅壁画的时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使用什么样的手法才能出现这种有趣的艺术效果的呢?据推测,应该是在拼贴马赛克的时候,采用立体刷涂的方式,每一个小正方形小格的釉面厚道不一,在不同的角度才能反射出不同的光感。出现不同的十分规则的光纹。而人眼不能看见的原因,可能是大脑自动处理了各种数据,汇集到一起,把这个细节忽略掉了,非专业相机也因各种自动模式对于画面的处理,不能表现这一细节,只有手动的专业相机,能够看到这个有趣的现象。

这幅壁画周围四边的暗黄色接缝。这幅壁画由日本建造完成,所描绘的内容大致是古埃及贵族的一个小生活场景。现在大家观看这幅壁画也许并没觉得具有冲击力,但在文革时期,这幅壁画十分具有争议,很多众说纷纭,有人说这幅画开放大胆,荒淫无度。有人说这幅画表现的是奴隶与贵族阶级,十分不符合当时的国情,宣扬的是落后腐朽的思想等等等等。由于当时在这幅画的四周,镶嵌着毛主席语录,还贴上了毛主席像,这幅壁画周围四边的暗黄色接缝就是这么来的。所以虽然争议颇多,红卫兵还是没敢把他砸毁。实在应该庆幸啊,建筑的化石没有在当时陨落。

在2003年,太原街整体改造拆迁,东北老电影院也拆掉了,这幅壁画已经计划着炸毁。这里展出的还有当时老东北电影院的照片,还有著名收藏家詹洪波先生收藏的东北电影院放映的最后一场电影的票根。还有这两张照片记录了这幅壁画整体搬迁过程。我们学校的专家和领导们听闻此事,跟他们提出建议不要毁坏幅壁画,因他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经过努力多次多方协调,终于保存下来,暂时存放在了沈阳文化宫的历史遗迹处。5年之后,我们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博物馆建造完毕,又将这幅壁画搬迁到我们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之所以说这是镇馆之宝,我相信不仅仅是因为这幅壁画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他还体现了我们建筑博物馆,我们沈阳建筑大学的精神。建筑是有生命的,建筑也是有记忆的。我们学习建筑,建造建筑,也尊重和热爱建筑。建筑不仅仅攸关于衣食住行,在实用性和美学价值之后,还是一种文化。成千上万年后,书籍可能早已毁坏,文字甚至都已经失传,但是建筑,作为石头的史诗,是最坚固的文明记录者,在一砖一石中,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在漫长的岁月之后,依然见证着文明,记录着文化。我们建筑博物馆,就是在展示这种文化,宣扬这种文化,向社会公众传递着这种文化。这才是这幅壁画所体现的最核心的价值。这里展出的还有当时老东北电影院的照片,还有著名收藏家詹洪波先生收藏的东北电影院放映的最后一场电影的票根。还有这两张照片记录了这幅壁画整体搬迁过程。

沈阳今昔对比

首先,大家看到的是我们学校区的模型。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1948 年,在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中,历尽起伏波折,特别是建校的前三十年间,校址多次迁移,隶属关系数度改变。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战场上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保证战争的需要,也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工业发展奠定基础,1948年4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军区军工部党委决定建立一所军事工业学校,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由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何长工担任名誉校长,11月,何长工亲自到沈阳为学校选址,学校由哈尔滨迁至沈阳。辽沈战役结束后,1949年3月,学校分为预科和本科,预科学制1年,本科4年。几经变迁,曾先后改建为东北建筑工程学校、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辽宁省建设学院等。1977年7月,教育部下达(77)教计字221号《关于建立辽宁建工学院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同意你省(辽宁省革委会)所报将辽宁省建筑工程、辽宁省建筑工业两所学校合并改建为辽宁建工学院。自此,组建了辽宁省唯一的高等建筑学府——辽宁建工学院,学校恢复本科办学,1978年被确立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4年7月,学校更名为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是当时建设部的4个直属重点大学之一。2000年,学校在全国高校办学体制调整中划转辽宁省,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建筑大学”。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沈阳建筑大学协议,实行省部共建。经过恢复调整和改革,学校由一个单科性学院发展成为土建类学科专业齐全,以土木建筑、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主要专业为特色的、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理法学等学科的建设部直属的唯一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其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城市规划和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等主干专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教育质量评估,标志着学校土建类学科整体水平居于国内前列,部分学科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两个模型记录了我们学校发展的历史,勾起很多我校的很多校友的回忆。

我们这一个展区的四周展出的是沈阳老照片与现在的对比,差不多是一样的地方不同时代的不同景象,这些可以看到沈阳的快速发展。

里面一部分,中央展出的是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图书馆门厅的地砖,它的原品是用马赛克拼成的,而我们这个做的是一个复制品。“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图书馆”旧址,位于南京南街和南一马路交叉口处(沈阳市和平区南一马路10号)。这座比较少见的西班牙式建筑风格的图书馆和很多至今留存下来的“满铁”机构一样,成为日本人侵占东北的一个伏笔。它多年来一直作为沈阳铁路局图书馆使用,是沈阳市第一批不可移动的文物之一。

然而,这个带着历史记忆的老建筑因迁移(复建的地点将选择在和平区南三马路)而消失于我们的视野,是保留历史信息还是留下“历史的赝品”?随之而来的争议使这座87岁高龄的老建筑打破寂静,成为各家媒体曝光的焦点。

早在1905年以前,日本就对中国东北怀有侵略之心,尤其日俄战争以后,更加夜郎自大,不可一世。他们从沙俄手里接管了南满铁路及其附属地,组建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这个看似一个关于修筑铁路的公司,实则是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策划与进行的准军事组织。目的在于控制东北交通动脉,并不断沿着交通干线,扩展殖民统治范围。同样,“满铁奉天图书馆”的筹设,表面观之不过为一传播世界文化及辅导社会教育机关而已,但就其内在的实质而言,已经远离了图书馆本应有的品格,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侵略研究所与阴谋补给源。

当年的奉天,沈阳站、太原街一带是日本人的天下,如今中山广场一带就是核心区之一。从“满铁奉天图书馆”所处的位置,也可以看出其在日本人眼中的重要程度。最初,建一座图书馆的计划始于1910年,11月在当时的奉天小学校内开设阅览场,由于规模范围甚小,不断改址扩充。1915年4月移入站前综合事物所二楼;1917年6月,改称奉天简易图书馆;1920年4月始改称“奉天图书馆”并动工修建,设计者:满铁奉天公务事物所的笼田定宪和小林广次,占地面积:8767.05平方米,建筑面积:1543.94平方米。新馆共耗用工费83025元,于1921年9月建成,12月迁入办公,1925年9月建成后楼四层书库。

满铁奉天图书馆最为令人惊奇的是后边的四层藏书楼。据曾经进入过该图书馆的王泽音回忆,四层藏书楼除了外墙壁,内部是一个巨大的四层钢架结构,包括楼梯、楼板、书架在内连成一体,由螺丝将之与墙壁固定在一起,这个建筑结构让王泽音极其震撼。“书架是1929年从美国购置的,虽然过了七八十年但是接缝处仍旧特别严密。”作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图书馆,馆藏书籍数量之巨大而且涉及面之广,可谓卷帙浩繁。据肖振美馆长介绍说,从“满铁”时期的书到后来作为铁路图书馆,图书共有30万册,分类登记打包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如今这些包好了的书都成箱堆放在馆内。

日本人把“满铁奉天图书馆”作为了解东北乃至中国的渠道,广泛收集各种资料为日后的侵略战争做准备。作为满铁会社的业务服务,平时是为殖民活动提供资料,而到了战时,则为军方提供情报。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东北政府所在地临时迁往锦州,而日本军队仍然紧追不舍。一个夜晚,一位关东军青年参谋来到奉天图书馆,查找中国出版的辽西地图,该馆平日积累的中国东北各地地方志此时派上了用场,那上面的地理形势,虽然描画得不够科学,但山川古迹、庙宇佛阁,都标志得清楚,让那个查找者,亦即关东军青年参谋高兴得拍案呼叫。

对于“满铁奉天图书馆”要迁移复建,许多文保爱好者有自己的看法。王泽音的话表达了很多人的心声,“以目前我们所拥有的技术看,确实可以使用原有材料达到跟原建筑一模一样的效果,但是这个建筑是‘满铁’留下的侵华罪证,如果改变了地点,其作为证据的历史价值就消失了。”另外,从艺术的角度讲,每个时代的建筑风格都是无法模仿的。“就比如,古人进行的皇陵建筑,建筑者是怀着崇敬的心态工作、雕刻的,即使是同样的花纹可以仿制,但是建筑师的心态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所采用的手法就会不同,无法还原旧有模样。”

铜雕与建筑展区

这一展区墙上挂的是石大师曾经做的户外作品,由于无法搬进室内展出,只好采用一些图片供大家观赏了,有岳阳楼的作品还有峨眉山的金顶,还有就是铜雕工艺在现代建筑上的应用了。这边展出的还有石大师在创作故宫时的工作照,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石大师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

我们正中央最显眼的就是这个铜雕的故宫大政殿了,这座高1.9米的铜雕沈阳故宫大政殿耗铜达8吨,它是沈阳顶级雕塑大师石洪祥十年心血的结晶,与真品比例:1:10,耗时10年。采用了铸、锻、錾、镂雕、浮雕、蚀刻等十余种传统工艺。由4万多个饰件组成,每个部件都可拆卸组装。这个铜雕作品开创了铜复制工艺的先河,这一作品正式雕成并在沈阳故宫与市民见面。目前石洪祥准备将此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整座“微缩”大政殿上,除八角亭式建筑外,四面与铜制楼梯相连,其中朝南的主梯上刻有两只金龙,二龙相戏栩栩如生。在这座大政殿的雕梁上,这些龙纹雕饰,其中位于正南的两条升龙,将头探向了正殿前额上的火焰明珠,较文物原型更显逼真生动。这座大政殿完全采用手工制作,运用铸、锻、錾、镂雕、浮雕、蚀刻等十余种传统工艺,使得这件铜雕作品与大政殿几乎一模一样。

曾获得全国美展特等奖、全国雕塑最佳奖的石洪祥十年前迷上了大政殿,“至少有一年多的时间,石大师对大政殿上的每一片瓦、每一个吻兽、每一扇窗户和门,乃至于梁上的每一个纹饰,都进行细心地研究和临摹。此后,石洪祥倾其所有购买黄铜铜料,按照1:10的比例,将大政殿进行“微缩”,大政殿通高19米,它的“微缩”全高1.9米。在这座由4万多个饰件组成的“微缩”大政殿上,每个部件都是可以拆卸组装的。这座铜雕塑,一共耗费8吨多铜,最终用到这座成品上的还剩3.8吨,中途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扔掉了多少次做得不好的半成品。在这座铜雕塑上,最难做的是48扇门,只是手锉48扇门就耗时两年多,这些门都是可以开启的。它们都是用两毫米厚的钢板制作,门上的每个棂子都要用手锉才能锉出,因此,仅这一项就耗时达两年多。在制作雕塑过程中也有很多遗憾。比如像那对升龙,有资料记载它是有龙须的,可是石洪祥大师找不到相关的影像资料,看不到龙须的走向,最终不敢妄自雕出它来。据了解,由于这座铜雕塑开创了铜复制工艺的先河,记录的又是世界遗产大政殿,因此石洪祥大师正在准备资料,希望能将其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旁边摆放的是一些相关的建筑构建,是放大了故宫大政殿的,包括承重结构和装饰作用的构建。

此展中,最让人关注的作品是一件惊世的铜雕《沈阳故宫大正殿龙椅宝座》,精湛的铜雕工艺,古色中透着贵气,沉稳中透着奢华,让现场参观的人们感到震撼。这把铜质龙椅宝座以沈阳故宫大正殿内龙椅宝座为原型按1:1比例手工锻造而成,铜雕龙椅不仅展现了清代文物的原貌,还把锻铜工艺发挥到了极致。龙椅通体高1.86m,座高0.78m,宽1.62m,座前脚踏高0.35m。宝座上雕有形象生动的13条蟠龙,从中间向两侧扶手处逐渐走低,宝座上盘绕的蟠龙,首尾相连、盘根错节、须发直立、形态逼真。坐椅的前后面是双龙戏珠浮雕图案,其他诸如莲瓣、火珠、如意云头等相应的装饰纹样,遍布宝座全身。皇帝的尊贵和高尚的地位透过这把龙椅表现的淋漓尽致。石洪祥用了7年的时间,以他超人的耐力和意志,打造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把也是唯一一把纯手工锻造的铜雕龙椅宝座,其仿真程度经多方专家认定已经达到90%以上。这对传承清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体现了锻铜工艺的极致,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石洪祥大师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2009年被评为中国金属艺术工艺大师。多年来石洪祥先生潜心钻研我国青铜的文化,数十年来制作了上百件青铜工艺作品。谈起创作这把铜雕龙椅宝座的初衷,石洪祥说,他在创作铜雕大政殿时就被殿中的这把龙椅的精美造型和威严气势深深吸引。在测绘大正殿外形的同时也大量临摹了许多龙椅宝座的草图。后来,在沈阳故宫的帮助下终于将龙椅宝座上的细节特点都一一详尽地记录下来。由于选用了铜金属材质制作,这把龙椅又具有保存时间长、不易变形的特点,更是由于长达7年时间的推敲、测量、完善,这把龙椅宝座的仿真程度经过多方专家认定已经达到90%以上,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问及为什么要选择铜雕清文化作为艺术创作载体,石洪祥说,作为一个雕塑家,他有责任托起中国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通过雕塑保护好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紧挨着龙椅的是一个铜镜,古铜镜具有的独特神韵和魅力,主要表现在铜镜背面的装饰纹饰。这些纹饰图案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从历史人物、典故到神话传说,从几何图形到动、植物以及神化、异化了的珍禽异兽,从自然景观到世间的诸事万物,均囊括其中,包罗万象。

据专家介绍,古铜镜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制作年代。战国、唐代铜镜价格最高,其次是汉代铜镜,宋、元、金时代的铜镜价格较低,明、清时代的铜镜价格更低。按大小分,200毫米以上和50毫米以下的铜镜比较珍贵。按品种分,战国的“山”字镜、菱纹镜,汉代的规矩镜、神兽镜、画像镜,隋唐的瑞兽葡萄镜、花卉镜、花鸟镜、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等均是铜镜中的珍品。

纵观4000多年的铜镜发展史可以发现,历代铜镜均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传承与发展体现在其形制、纹饰题材和制作技巧的变化上。铜镜虽小,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却十分丰富,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

石洪祥先生还将向我校博物馆捐赠铜制岳阳楼空间解析作品。铜雕“大政殿”完成之前的10年时间,石洪祥把全部心血都花在了上面,为了能够精确复制大政殿的原貌,他对大政殿上的每一片瓦、每一个吻兽、每一扇窗户和门,乃至于梁上的每一个纹饰,都进行细心的研究和临摹。他先后500多次来到沈阳故宫进行实地考察,积攒下的门票足有一尺多高。由于他的行为无人理解和支持,他每次到故宫就像做贼似的,偷偷用望远镜观察天花板的雕花纹饰。有时怕别人注意,上午来中午出去,午饭后再买票进来,可是这样的花费太高,后来干脆一开门就带两个盒饭进去,到闭馆时再出来。夏天还好,冬天有几次因为太投入,等到觉得饿了,打开饭盒的时候,饭已经冻硬了。石洪祥在故宫一待就是一天,拿着纸笔工具量量画画的引起了派出所和保卫部门的注意,两次将他带走询问,说起这段经历,他脸上的笑容带着淡淡的苦涩。

在不断超越自己中,石洪祥一步步攀上艺术高峰,不久后再次在全国雕塑界引起轰动、让同行刮目相看的是他的铜雕《天坛》问世。问及为什么要选择铜雕古建筑作为艺术创作载体,石洪祥说,与其他雕塑作品很难保存的弱点相比,很多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出土之后,仍然器形完好,闪烁着深邃厚重的光华。沈阳故宫和北京天坛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北京的天坛始建于公元1417年,500多年来,天坛经历了多次重修和改建;沈阳故宫大政殿始建于1625年,是沈阳故宫最早、最具特色的建筑,也是清王朝建筑史上最灿烂的明珠之一。但由于它们都是木石结构的建筑,难免年久经不起风雨的侵袭,作为一个雕塑家,他有责任托起中国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通过雕塑保护好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如今,石洪祥立志挖掘整理青铜文化传统工艺。“青铜文化在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如司母戊大方鼎、越王勾践剑等都是青铜文化艺术的代表作。古代青铜文化传统工艺极其丰富,我们运用到现代作品上的还不到0.1%,因此,青铜文化传统工艺亟须研究、整理,使其重新焕发光彩。”石洪祥如是说,为了这一目标,他的肩上又多了一层责任。

六十年建筑奖

从中央的坡道上去,首先来到的是我们的六十年建筑奖展区。

"梁思成建筑奖"是授予我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该奖以我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家和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命名,以表彰奖励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做出重大贡献和成绩的杰出建筑师。自2001年起,本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设梁思成建筑奖2名,梁思成建筑提名奖2至4名。每位梁思成建筑奖获得的人员,将从《梁思成奖励基金》中获得1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同时颁发获奖证书和奖牌。获得梁思成建筑提名奖的人员,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牌。希望通过"梁思成建筑奖"的设立,激发我国建筑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努力繁荣建筑创作,为提高我国建筑设计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看到的这几幅照片是我们国家建国前十年建造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建筑,包括有名的“十大建筑”,还有首都剧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此次大奖共评出300项获奖作品,它们都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作品。往下看可以感受到我国六十年的发展有多么迅速,我们的生活环境在这六十年里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建筑创作大奖是目前我国建筑界最高奖项,每过一段时间就会举办一次,所以我们的展品也是不断更换的,大家可以经常来参观。

奥运专题

首先大家看到的就是当时由设计师汤桦设计的我校新校区的中标方案。但在施工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改动,这面墙上所展示的就是他的效果图,大家可以比较着看一下。这里就是我校的长廊,它也是亚洲第一长的长廊。教学楼采用了网格式的设计,各个馆这件都是相互连通的,设计非常有创意。 在往前就是一个奥运专题的展出。整个这一区域属于奥运系列,有沈阳的奥体中心和奥运会主办场的一些东西。展示在正中央的就是沈阳奥体中心的一个模型。正对着这个模型的是鸟巢外部钢结构的一部分,取下来放到这里。大家可以看到那块红色的小区域,他所对应实际尺寸就是这边这块钢铁大小。这块钢铁是由上海宝钢运来的。

这里展出的还有北京四合院胡同。大家都知道,北京的旧宅大多有一定程度的损毁,许多有特色的民居一也已经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现代化的建筑,失去了老北京质朴的文化气息。那么北京的菊儿胡同就是将古典的四合院格局和现代的材料合理的融合,既体现了老北京的特色,也融入了现代的元素,四面房屋,中间庭院的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人民内敛的性格特点,因此获得了世界各地建筑认识的好评,他同样是中国在国际上获得的第一个建筑大奖。

校区规划模型展示区

这里展出的是我校在建立新校区之初投标入围的三组规划方案,首先大家看到是由我们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校区规划方案,而中间的则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的,接下来的是当时被一致看好,由德国GMP公司设计的方案,由于造价过高的原因搁浅了。我们最终选用的是由汤桦设计的,拥有亚洲第一长廊之称方案,他的模型展在馆藏展厅中有具体的展现。

现在大家看到的大木作(柱,梁,斗拱,等承重部分)就是凝结着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光芒的斗拱,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国特有的承重结构,更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承接上部支出的屋檐的重量,且传给下方的柱子。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保真妙的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今年中国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来自斗拱,它是一个传递了两千多年的历史符号,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我们博物馆的馆徽设计灵感也来自斗拱,整体的形状就是抽象出来的斗拱,而每一个网络方格的设计也代表着我们沈阳建筑大学无限生长网格式的建筑体系。

接下来我们进入的是建筑历史典藏区,这些展柜中陈列的是近代收藏家詹鸿阁先生和一些古物爱好者捐赠的。这里的城墙是明代城墙遗址。“当年辽阳的古城墙犹如铁桶一般易守难攻,素以高、厚、坚固而著称。自古就有“铁打的辽阳”的说法。对面的这个空间主要展出一些奉天昭陵的图片和一些遗迹的构件,它们都是十分有纪念和收藏价值的。继续往前走,玻璃展柜里的是詹鸿德先生专门给我们建筑博物馆提供的收藏照片,展现了中国近代和西方的一些建筑。老沈阳们都可以在这些照片中找到过去的影子。接着,大家可以看到这些我们用来分隔空间的板上都是一些对建筑的简介,包括建筑结构,材料,构件等,如果有对贝聿铭大师的旋转楼梯很感兴趣的,可以在这里观看一下介绍。

中堂展出的是几个经典的大型模型,中间的这个小区是人杰水岸的模型,它位于沈北新区,它的设计体现的是一种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利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例如太阳能引用、可移动外层等,创造了新型的低碳住宅,使我们的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里都有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观众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挨着它的这边是远洋和万科的几个小区模型,大家在参观时,可以更关注他们的整体规划和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这在楼盘的模型制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它的的右手边展示的这些图片是世界知名建筑师的作品,有我们熟知的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还有我非常喜欢的Philip Johnson的作品,这个作品是建于八十年代中期,是一座结合现代与古典的建筑,大家可以明显看到他设计的顶端部分是哥特建筑风格的,巧妙的体现了建筑的高大。

顺着这面墙大家走入的空间是我们建筑博物馆的报告厅,报告厅的墙面保留了学校的外墙砖,这个设计令人们在这里感受到了校园的气息,这里的圆桌,是为了使大家在这进行一些学术活动。

第五篇:沈阳建筑大学优良学风(进步)班申报材料

优良学风班申报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无机1004班

2010年10月14日

——无机1004班

一年来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基本实现了我们最初定下的各项目标。在这一年里,我们褪去了青涩,学会了成长,年轻、活泼,带着团结、自律、自强和永不言弃一路走来。无论我们相识在哪个季节,无论我们相知时间的长短,同样的追求和梦想让我们坚信:共同的奋斗会造就出优秀的无机1004班! 35个年轻的生命,35颗跳动的心,共同的信念使我们凝聚在一起!面对学习,我们不骄不躁;面对挫折,我们勇敢前进;面对过去,我们问心无愧;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这就是我们,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朝气的无机1004班。

下面将在大学这两期年我们班在班风建设中取得成绩总结如下:

一、学风建设方面

在学风建设方面,无机1004班级的同学在经历初入大学的迷惘后,开始有目标地、系统地、有效地投入到紧张的大学学习中,自我定位、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约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结伴上自习,共同探讨问题、相互鼓励、经常交流学习心得已蔚然成风。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大多数的同学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而不会学习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从困境中走了出来,适应了大学特有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在寝室里就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的为出国深造而努力准备雅思考试;有的为进外企而拼命学口译;有的为做个全方面的人才而认真学驾驶;有的为了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利用周末时间修会计、修管理„„

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大家都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着,我们相互鼓励,相互竞赛,谁也不怕苦、谁也不喊累、谁也不服输!

无机1004班优异的学习成绩是有目共睹的。11~12年这两个学期中,我们的成绩在不断地进步。从专业课成绩看,11~12上学期班级里各科平均分在80分以上的为15人,占全班人数的43%,在年级上也是佼佼者。然而在下学期的课程一般都比上学期难的情况下,下学期平均分在80分以上的人数却仍旧保持在10人,实属不易。与此同时,挂科率大大降低。我班上学期所有科目的平均分是76.70分,在同年级各专业之间也是名列前茅;同样,各科成绩的优良率也位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且陈肖、王秀丹、姜瑞双几位同学的平均分在级部名列前茅。全班上学期共有1人获得一等奖学金,5人获得二等奖学金,10人获得三等奖学金,2人获得社会工学奖学金;下学期共有7人获得二等奖学金,6个三等奖学金,2个社会工作奖学金。在同级来说成绩颇佳。

11~12下学期通过班级学习小组活动,我们聚集了成绩优异的同学给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结对子“一帮一”,指导学习方法并且进行补习,他们在成绩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本学期成绩进步十名以上的同学有12人。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班的成绩,建设良好学风,在每逢期中期末时,班级内部举行“小老师补习”活动,有各课的学习能手,向其他同学传授学习心得并帮助解惑答疑,帮助同学们更好的领会掌握专业知识。班级同学保证上课出勤率,认真完成作业,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受到任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除专业学习外,无机1004班在业余学习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截止到本学期,英语四级通过人数已达26人次,通过率高达74.29%(很多同学早在大一时候便通过了四级考),并有大约9%左右的同学通过了英语六级。此外,13位同学报考并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二级,通过率达40%,还有部分同学校外学习了会计电算化和工程造价,还有个别同学已经取得了助理翻译师资格证书。

二、素质拓展方面

在搞好学习的同时,我们没有忘记自己是材料的一分子,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各项社团活动,集体活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非凡的精神风貌。在“新生篮球赛”中我们同学更是团结一致,午休时间,你可以看到努力练习的同学们;晚上,你同样可以看到同学们精神振奋的练习球技。虽然只拿到年级第四名的成绩,但是我们努力过,拼搏过,这使得我们的集体凝聚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至少诠释着我们激昂的青春,我们应当为青春喝彩!

除了体育方面,我班级同学 还积极参加院级、校级有关科技、文化方面的活动。在参加校团委指导下举办的科普知识竞赛中,我班刘丹阳、曲文靓、石俊杰获得了此次活动的二等奖。同时,刘丹阳在担任材料学院励志成才委员会副会长期间,获得“团学干部”、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励志之星”等称号;曲文靓不仅仅多次获得奖学金,而且一直担任学生记者,担当起班级、学院的通讯员,让大家及时有效地了解和掌握学校各方面的信息;石俊杰在担任宣传部副部长期间,多次获得社会工作奖学金以及学生会“优秀委员”等称号。在新生辩论赛中,牟月同学获得了“最佳辩手”称号,此外,她还获得了浑南新区环保演讲大赛优秀奖、校十佳主持人、材料学院演讲比赛一等奖、文法学院演讲比赛二等奖;陈美玲担任院组织部副部长的同时担任学生记者,曾获得优秀委员称号、理智点亮人生演讲比赛三等奖、感恩征文二等奖、建设大浑南演讲比赛纪念奖。除了他们之外,郭思杰获得了优秀部长、优秀团干部等称号,陈顺钦、邢芸颖获得了优秀副部等称号。

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班级很多同学积极参加国家级的数学建模和创业大赛。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陈顺钦,获得了辽宁省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选拔赛中获得二等奖、在第八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三等奖、东三省的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同时我班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第十七届科技文化节竞赛之——“智理航数学建模大赛”活动,并取得不错的成绩,陈顺钦组获得了此次活动的一等奖,陈肖组获得了优秀奖。

此外,英语学习在我班进行的也是如火如荼。陈肖、陈冬禹、周洋等同学在学院组织的英语短剧配音大赛中获得了季军,其中陈肖获得了“最佳发音奖”。

周洋在校级社团龙之梦英语晨读社团中担任领读,同时还是该社团的宣传部部长,积极参加各类校级的英语活动比赛,曾获得建筑大学第十届英语社团文化节英语才艺大赛演讲比赛三等奖、新东方举办的沈阳市八所高校联谊才艺大赛一等奖、沈阳市13所高校联谊的英文电影模仿大赛三等奖等荣誉奖项;陈冬禹不仅仅喜爱学习英语,积极参加英语活动,还努力学习日语,现在基本上可以与日本人进行简单的对话。

这些荣誉都是大家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的,充分说明同学们积极投身于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在学习至于,大家也不忘记发展自己各方面的爱好,拓展自己课外知识。

三、思想建设方面

无机1004班除搞好日常学习和班级活动外,思想上也积极要求进步。目前我班全班35人全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有11位同学先后分两批评选上了积极分子。两年里,我们班已经有1人被发展成为中共党员,并在大二上学期荣获五星级党员。而且,在大二上学期我班有两名同学主动参军,为国效力。其他同学们认真参加团日活动,积极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在院红歌合唱比赛中,我班同学积极参与,展现了新一代青年的活力面貌。

为进一步加强班级思想建设,无机1004团支部组织开展了多次主题团日活动,其中,在第一学期时,恰逢流动采血车驻扎我校期间,我团支部就此开展团日活动,活动中我班有10人献血,体现了我班同学高度的思想觉悟。另外我们还有各种思想建设团日活动,比如“树立正确荣辱观,创建和谐校园” ——以辛勤劳动为荣(劳动节为我们辛苦的辅导员们打扫办公室)、学习“八荣八耻”主题班会、“践行团员先进性,向于川同志学习”、“建诚信校园,迎和谐全运”等主题团日活动。

我们不仅把思想建设开展在课堂理论上,还践行在行动上。清明节我班积极分子在党员带领下到烈士陵园扫墓,随后又慰问志愿军老战士宁殿云同志,听他讲述革命英雄事迹。事后,我班先进党员姜瑞双积极联系我院马列主意学习协会,共同邀请宁爷爷来我校开展“温故红色记忆,传承英雄精神”讲座,并聘请其为我院名誉校外辅导员。

其他节假日我团支部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如在铁石举办读书节活动,虽然当时室外温度很低,画面上可以看出,难掩我班同学的热情。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我班同学的思想水平,同时同学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奉献他人的乐趣。

经过我们全班人一年努力,定期开展团支部活动学雷锋,弘扬雷锋精神,最终荣获院级雷锋团支部的荣誉称号。

四、结束语

再辉煌的历史只能代表过去,我们无机1004班将继续随世而运,问新潮,纳新声,积极而又沉静地学习他人而又不失自我地迈开新步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相信同学们在今后新的岗位上一定能取得新的成绩。我们盼望明天,期待新一轮的太阳因为激情使然。大风起兮云飞扬,团结让我们以不朽的激情迎接新的挑战,谱写更炫美的大学生活!

上一篇:实验学校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食药监行政执法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