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大学论文

2022-05-12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沈阳工业大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内容提要〕当前,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应成为提升沈阳市乃至辽宁地区全域旅游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如何做好工业遗产的有效保护,以及依托遗产创新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寻求解决发展的对策。〔关键词〕工业遗产创新工业旅游工业遗产的大规模出现和大规模被破坏使得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成为新的热门课题。

第一篇:沈阳工业大学论文

沈阳高校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文化成为城市的重要名片。大学发展于城市之中,既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也带动城市文化的发展。本文以沈阳市的高校为对象,研究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情况,进一步归纳整理沈阳城市文化发展的状况及特点,探讨高校文化和城市文化互动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大学文化 城市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城市文化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学根植于城市之中,大学文化的地域性色彩也愈发浓厚。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作为沈阳高校的重要代表,与沈阳城市文化之间的互动必不可少。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需要汇集社会各界的力量,不能单单依靠政府的推动和媒體的宣传,还需要每一个市民为文化核心竞争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人们群众是构建城市文化的推动者和创造者,是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因此鼓励城市居民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是城市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打造中,高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的文化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等都能为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提升提供保障,高校文化也应该更多的和城市文化进行互动,让城市文化逐渐发展成高校文化的有效载体和有力依托,从而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沈阳高校的学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如何能让学生在沈期间更好的了解沈阳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沿革、城市文化特色、城市价值取向和城市文化品牌,如何加深学生对沈阳这座城市的热爱,从而为沈阳市、辽宁省,乃至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复兴留下人才、留好人才、留住人才,这都是本文在调查研究中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和研究的目标。

一、城市文化和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涵

城市文化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特有的文化属性,是在这个地区独有的自然条件与历史环境的共同影响下,长时间沉淀积累而成的,是一种多形态、多元化、复合结构的综合体。城市的人文特征、历史沿革、传统习俗和发展特色都成为城市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更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应具备市民公认的价值取向、地域专属的文化特性、城市的自身发展模式、独特的历史文化习惯、吸引优质文化的能力、城市特有的荣誉以及城市文化的全方位发展等。

大学文化作为校园特有的文化属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是全体成员认同遵循并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观念、历史传统、行为方式、校风学风、师德师风、校园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综合。彰显大学文化的形式生动而具体,一般说来,可以是师生进行学术科研的过程和成果,也可以是师生第二课堂的文化活动,也可以是学生社团特有的各类活动项目等。其主要内容就是一所大学能传达给学生的精神内涵,以及全体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道德情操和优异品质。

大学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关系紧密又相对独立的两个体系。大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高校品质和内涵,是更好的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1],真正做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国成当中。只有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大学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才能够在大学历史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推陈出新,融入新的时代意义和时代内涵,所以,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大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的重要环节。

二、沈阳城市文化发展的状况及特点

1.新石器时代远古文化历史悠久

沈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新石器时代(距今7200余年)早期母系氏族公社聚居村落新乐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房屋遗址,出土文物中有石器、陶器、木器等,反映了早期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人类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以及人类当时的手工发展水平。

2.汉唐至满清时期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沈阳地区还发现了汉唐时期高句丽民族的一处军事性山城——石台子山城,还有辽代契丹人修建的无垢净光舍利塔、 叶茂台墓群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沈阳作为满清文化的发祥地,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清代古建筑群,最著名的有沈阳故宫、福陵、昭陵、慈恩寺、“四寺”“四塔”、太清宫等。

3.近代沈阳城市文化的殖民抗战印记

民国时期留存下的张氏帅府、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等历史文化遗存都是沈阳近现代化的历史证明,张氏父子在掌握东北军政大权后,在沈阳兴办教育,留下了有着鲜明历史印记的东北大学。沈阳火车站、中山广场、中街老建筑等都是沈阳沦为殖民地时期的典型建筑。

另外,沈阳的历史遗迹中有许多可以证明日本侵略者的侵华行径,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柳条湖爆破地点纪念碑、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等。

4.现代工业文化的兴衰沉浮

新中国以来,沈阳作为新中国现代工业的长子,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很多个第一,尽管许多国有大型企业如今已经关停,却见证了沈阳工业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催生了沈阳城市文化中非常独特的劳模文化,也就是如今我们着力弘扬的工匠精神,这也为沈阳城市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沈阳高校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情况调查分析

大学文化是一个由各类文化分支有机组合而成的综合体,不是单一的文化形态,也不是静态的物质存在。大学文化应该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构成,是内外结合也是动静结合。

本文的研究通过设计《沈阳高校学生对沈阳城市文化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并选择了两所沈阳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一所是以理工科为优势学科的东北大学,另一所是以经济、文史学科为优势的辽宁大学,向这两所高校的学生发放问卷,并随机和部分学生约谈,将回收的有效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并认真分析、归纳总结。

本次调查以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的在校学生为研究样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样本473份,其中,男性样本占57.08%,女性样本占42.92%,其中沈阳市本地生源占25.36%,其他各省市学生占74.64%。

1.沈阳高校学生对沈阳城市状况了解程度分析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得知,沈阳高校的学生对沈阳市城市状况十分了解的占28.11%,但其中沈阳市本地生源占25.36%,由此可知,外地学生对沈阳市的城市状况十分了解的只占2.75%,大部分学生对沈阳市城市状况的了解程度停留在一般了解和比较了解,这两个程度单元学生占比55.6%,超过调查样本的一半以上。说明学生们在沈阳生活期间,对沈阳市的了解程度尚可,在未来1~4年的学习剩余时间中,了解程度仍存在可提升的空间。

2.沈阳高校学生对沈阳城市文化的总体印象

有以上数据可以得知,沈阳高校学生对沈阳市的城市文化最深刻的印象是历史文化名城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城市,分别占调查样本的21.78%和22.83%,同时,沈阳高校学生对沈阳市在遼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十分认可。

3.沈阳城市文化对高校学生的吸引程度

在这一组数据的分析当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以文史学科见长的高校,学生更加关注城市文化中的历史文化因素,在访谈中我们得知,辽宁大学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和课余文化生活中,沈阳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起到了很重要的教学实例和文化证明的作用,高校文化重视对地缘文化的发掘和利用,让学生们对所在城市的特色文化也更加关注。而东北大学作为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对沈阳工业文化更加关注,历史文化和工业文化成为本组数据当中的排位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两组数据。由此可见,城市文化对高校文化的支撑,成为了高校文化得以发展的根基。同时,学生们对城市发展潜能的关注也是对自己为了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学习生活发展的关注,希望能将自己的发展根植于城市良性发展的巨大潜力之中。

4.沈阳高校文化和城市文化互动的理想模式

(1)大学物质文化和城市文化互动

大学的物质文化又称为环境文化,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校园文化。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湖水、草地、花都无一例外深刻地反映出大学的文化风格和精神风貌。

大学的物质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校园的历史遗址和文物建筑,这些都是大学文化的历史印证。深入挖掘大学校园中的文物建筑,以及建筑背后的历史沿革、校史变迁和时代精神,用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能更加真实、深刻地感受到一所大学的精神承载,这对学生的产生大学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沈阳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129 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 处,沈阳故宫、东陵、北陵、东北大学、张学良故居、新乐遗址、中山广场、沈阳天主教堂。其中,东陵、北陵和沈阳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除此之外,还有太清宫、慈恩寺、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8 处;辽宁大厦、辽宁工业展览馆、辽宁大学建筑群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85 处[2]。东北大学校园和辽宁大学校园都是沈阳市级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北大学的采矿馆、建筑馆,辽宁大学的机关楼、哲理楼,都是文物建筑,以这样生动的教材来感染和教育学生,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大学精神文化和城市文化互动

大学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对,是以一种内隐的文化形态,主要包括意识形态存在和人文精神。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文化传统、人文精神氛围、价值标准、师德师风、学风教风、道德观以及渗透其中的校训、校风等,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以上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沈阳城市文化中的历史文化和工业文化成为了同学们普遍熟知,深入了解的两个重要的部分,在探讨大学精神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的过程中,就可以深入挖掘这两个点。

第一,沈阳又称为“盛京”,作为满清王朝的“陪都”,是满清文化的发源地,深入挖掘沈阳城市文化中的满清文化元素,通过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来教育感染沈阳高校的学生,在大学文化活动的设计中,也可以用满清历史文化为导向。

通过传统文化品牌活动,沈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进校园,组织高校学生到沈阳故宫、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张氏帅府等地参观学习,用历史文化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深深根植于城市文化的精髓,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坚持,沈阳地区的大学所拥有的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将打上沈阳印记,沈阳地区大学整体面貌、育人水平、办学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都会发生变化。

第二,沈阳作为新中国现代工业的长子,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那个历史时期的工业文明给沈阳留下了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在沈阳几乎每个家庭都会与工业或多或少地保持着某种联系,工业文化遗存至今在沈阳市和沈阳人民的生活中都留有印记。尽管那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已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结构的调整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应该从历史的辉煌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财富。

沈阳的劳模精神就是沈阳工业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崇尚劳动、崇尚创新是劳模精神的核心,这也与新时期倡导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专注耐心、严谨坚持、淡泊名利、优质卓越,这些特质既是劳模品质,更是工匠精神。沈阳作为标准的重化工业城市,工业化大生产是其主要生产方式之一。工业化大生产时期,沈阳劳模成为全中国劳动模范的典型代表,建国以来仅在铁西区就有 107 名全国劳动模范。这些劳模传承着沈阳工业文化的魂魄,是沈阳工业文化的杰出代表。

无论是劳模精神还是工匠精神,都是全社会应该崇尚和追求的道德品质,这些精神内核需要成为大学生求学观念、就业观念、科研观念当中的核心价值观,讲述劳模故事,挖掘劳模精神,学习劳模精神,邀请劳模进校园,和劳模面对面交流,探讨如何给工业化大生产时期留下的劳模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身边的榜样对学生的引领和感染将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手段。

5.高校毕业生留沈意向调查

在这一组数据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沈阳高校的毕业生已经明确留在沈阳或者去往其他地区发展的人数占比不高,占比63.64%的在校生在选择未来发展地区时仍处在观望状态,这就说明高校毕业生在选择未来就业目标地的过程中还会再进一步考量城市发展、个人发展等综合因素。

6.影响高校毕业生选择的因素

从上表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地点选择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城市的发展潜力、城市的人文环境、居住环境(房价、设施、位置、管理)、个人情感兴趣的影响,其中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都来自城市发展的状态与环境。据研究,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受到人口特征、家庭背景和就读城市的影响[3]。由此可见,就读城市在留住毕业生人才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而沈阳市乃至辽宁省范围内的人才外流问题,就应该是各界综合考虑的重点问题。

五、沈阳高校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沈阳高校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研究項目中,我们走访了很多在校学生,调研了沈阳高校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特点,发现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沈阳市缺乏鲜明的城市文化定位

城市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内在素养与外在风貌的综合展现,需要鲜明的城市文化定位,围绕鲜明的城市文化定位进行长期、统一、持续的建设,让城市文化的定位更加鲜明清晰,成为市民普遍认知并且接受的城市综合印象,从而围绕城市文化定位进行宣传建设。沈阳市作为城市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应该确定更加鲜明的城市文化定位,避免千城一面、城市发展趋同。

2.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对城市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沈阳高校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对城市文化资源的利用较少,学校组织的参观学习、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等活动应该更多的贴近城市,让城市文化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资源。进一步组织推广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东北大学学生以张氏帅府博物馆为载体,对老校长张学良的人物生平进行研究,通过校史剧的方式挖掘文化资源。

沈阳高校与沈阳这座城市文化之间的互动不可或缺,只有深刻地了解沈阳的城市文化底蕴,认真地利用好沈阳的文化资源,才能使学生产生更深的归属感、荣誉感,才能使高校的大学文化有坚实的地缘基础,对城市文化的发掘对于大学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将继续推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12-08/conent_5145253.htm#1.

[2]朱佳.沈阳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研究,沈阳大学硕士论文,2015,1:10-12

[3]朱迪,北上广还是二线?—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96-102.

作者简介:贺翔(1974年-),男,汉族,副教授,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杨明凤(1983年-),女,汉族,讲师,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姜媛(1990年-),女,满族,助教,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学。

作者:贺翔 杨明凤 姜媛

第二篇:依托工业遗产创新发展沈阳工业旅游的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 当前,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应成为提升沈阳市乃至辽宁地区全域旅游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如何做好工业遗产的有效保护,以及依托遗产创新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寻求解决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创新 工业旅游

工业遗产的大规模出现和大规模被破坏使得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成为新的热门课题。现代工业兴起与发展对沈阳的崛起有重大意义,见证沈阳工业进程的工业遗产是其城市宝贵的历史财富和文化资源。沈阳工业遗产较好、较完整地展现了我国建国以来工业发展的整个脉络,反映城市工业发展的整体特征。

工业遗产旅游是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克服以往传统旅游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和城市生态的威胁,本研究尝试以大都市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以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开发的综合交叉学术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内外经验借鉴,选择构建适当的开发模式,尝试从对工业遗产的城市设计引导与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两方面进行开发利用,突出城市景观、文化、形象等多方面的生态化表现特征,最后提出实现的途径以及规划、保障措施,以增强工业遗产旅游的特色、开发可持续性,构建特色的工业旅游城市。

一、沈阳旧工业区改造与工业遗产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即将步入高速城市化的历史阶段,但高速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扩张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城市内部更新的问题。而工业产业曾经作为城市发展历史进程中拉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之一,急需更新,尤其是城市内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因此,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更好的保护城市内的工业遗产和工业历史地段,是当前城市更新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沈阳市在我国重工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其老工业区的改造受到国家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工业企业相对集中铁西区的改造搬迁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保留了我国工业发展的一些印记。现在的沈阳工业文化园既“1905创意文化园”原是沈重集团的二金工车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炉钢水就是在这里炼出,同时这里曾经创造出的“共和国第一”多达40多个。然而,2009年5月18日这个值得沈重集团永远记忆的日子,最后一炉钢水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也成为了沈阳市唯一的文化创意街区。这里有着沈重集团原有的建筑主体框架,与北京的798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里现如今云集了各式的餐厅、酒吧、咖啡厅,以及许多文艺手工小店,不定期举行的展览和音乐会也为此增加了诸多文化艺术元素。同时,每逢八月举行的“创意市集”活动吸引了众多创意达人汇集于此,酣畅淋漓的展示着技艺与创意。

中国工业博物馆是与沈阳故宫博物院齐名的沈阳第二个国家级的博物馆,在沈阳铸造厂的翻砂车间原址建造,所有设备都原封不动地留了下来。2012年5月18日开馆。现建有机床馆、铸造馆、通史馆、冶金馆、汽车馆、铁西新区十年成果展等展馆。沈阳是模仿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做法保留遗迹供后人参观,但原沈阳的工业区不仅在铁西区,这里主要是日伪时期日本打下的基础,另一个集中区是大东区,这里是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现在工业遗迹一处难寻。

近些年来,许多城市加大了对部分工业遗产的保护力度,工业遗产数量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也呈现了逐年增加的趋势,极少数经普查认定后的工业遗产保护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然而,我们仍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还有更多未经认定的工业遗产被破坏,大量工业历史地段遭到面目全非的改造,而它们一样是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工业遗产。

二、对沈阳工业历史遗存改造与再利用的思索

沈阳市对于旧工业区更新改造工程起步较早,自21世纪初就已然进入了全面的实施阶段。经过历时几年的大规模拆建改造工作使得原来的旧工业区发生了彻底改变。然而,改造之初在针对旧工业区更新的价值判断、改造方式的选择及实施办法的确定等方面缺乏细致而周到的准备,导致了诸如人文缺失、文化断裂等问题与弊端在改造过程中一一显现。借鉴沈阳对工业历史遗迹的改造与再利用的得与失,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1.欲探讨以生态为核心的沈阳工业区更新改造方式,需要在充分了解沈阳市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深挖其工业区的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探索延续其文化的有效方法。从空间、环境、人文和历史等多角度入手,充分指导原有建筑的保护和适应性再利用,有效改善和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区域空间结构的整合。同时,有效制定切实可行的更新改造方案,也会成为国内其他城市关于更新改造旧工业区提供借鉴。

2.作为我国工业城市的典型代表,沈阳工业的建立、发展与兴衰就是我国工业发展、演变的缩影,这里的工业区承载了大量产业工人的生产、生活。因此,沈阳这座蕴含着具有工业文化特色形态的城市更新改造应同德国对鲁尔区的保护与改造一样,得到高度重视和充分尊重。然而,如今的沈阳面临着工业历史被膨胀的经济建设无情斩切和摧毁,产业工人和居民的情感受到伤害,工业文明的痕迹在现代化都市的建设中日渐消失……历史不容忘却,挖掘沈阳旧工业区的历史文化和积淀,探索区域复兴的有效方式,使其兼顾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好选择。

3.工业遗产旅游是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克服以往传统旅游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和城市生态的威胁。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经验借鉴,选择构建适当的开发模式,尝试从工业历史遗产的城市设计引导与工业历史遗存的旅游开发两方面进行开发利用,实现对城市景观、文脉、形象等多方面的生态化表征,最后提出实现的可能路径及其规划响应(规划管理)、保障措施等,以增强工业遗存旅游的特色性、开发可持续性以及其对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的指导性,尤其是把握城市文化脉络与城市生态的融合,构建特色的旅游城市。

三、对沈阳工业遗产创新发展工业旅游的建议

1.以工业历史遗产为切入点,拓宽旅游城市相关研究。工业历史遗产的开发与利用作为旅游城市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已经引起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随着产业结构亟需高级化与合理化、生态文明理念应当全面贯彻落实、老工业基地必须走向全面振兴等的日渐深入,以工业历史遗产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建设势在必行。

2.人文与自然结合。突破以往旅游城市建设以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旅游为主要特征的范式,从城市本身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人文生态系统同时存在的属性出发,更加关注旅游城市中人文生态系统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并以工业历史遗产这一特殊资源为出发点构建工业遗产为特色的城市人文环境,尝试对沈阳市人文生态系统视角下的旅游城市建设进行实践。包括构建从旅游资源评价、开发程度诊断、开发模式分析与应用等角度完善旅游城市人文生态系统建设理论;从上位规划解读、规划形象定位、空间布局、规划响应等角度完善沈阳生态旅游城市的实践内容。

3.多视角下的多重理论梳理总结。从旅游城市、工业历史遗产、城市更新、工业旅游等方面总结以工业历史遗产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建设基本概念,从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文化景观论、有机更新论等方面阐释基本理论,通过对国内外工业历史遗存生态开发与利用理论与实践梳理总结,建构依托工業历史遗产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建设的理论框架,包括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模式和具体思路等内容,这对于国内外相类似城市工业历史遗产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发挥着科学的指导性作用。

(作者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宋 爽

作者:齐欣

第三篇:沈阳铁西工业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研究

【摘 要】工业遗产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专项的工业旅游、遗产旅游,近年在我国逐步被重视起来。沈阳铁西工业区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工业产区,拥有丰富的工业资源、大量的工业遗产,潜藏着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巨大潜力。因此,研究、保护和利用沈阳铁西工业遗产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沈阳铁西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

【关键词】沈阳铁西;工业遗产保护;旅游价值;开发对策

一、沈阳铁西区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分析

1.社会价值

保护沈阳铁西工业遗产不仅是为了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对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认识与了解,更是对民族历史完整性和人类社会创造力的尊重,是对传统产业工人历史贡献的纪念和其崇高精神的传承。

2.历史价值

沈阳解放后,国家把沈阳规划为装备制造业基地,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仅“一五”时期,沈阳铁西建设项目就近1500个,共建成重点项目50多个,为沈阳工业生产和技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经济价值

沈阳铁西工业遗产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工业产品,像有轨电车、民国相机等。而如今人们的旅游方向越来越偏向旧建筑、旧物品,这些东西反映出不同城市的特色和历史。可见沈阳铁西工业遗产在未来将获得不言而喻的经济效益。

4.审美价值

在对沈阳铁西工业遗产的保护探索中,沈阳现已建成由机电馆、重装馆、铸造馆等组成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具有较高的参观游览价值,是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机器美学的直接表现,对中国工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二、沈阳铁西工业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的现状

(一)部分遗产已纳入文物保护体系

据初步统计,沈阳市铁西工业区有26处工业遗产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有2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省级非物质遗产6处,国家级非物质工业遗产1处。

(二)政府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近年来,沈阳市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对工业遗产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保护和旅游开发。在政府的组织下,并先后建成中国工业博物馆、铸造博物馆、建设大路工业雕塑走廊、重型文化广场、工人村生活馆等一批宝贵的工业遗存。

(三)多处建筑已进行不同程度地旅游开发

2008年,由沈阳市旅游局发起,有鞍山、本溪等8个城市参加,沈阳工业旅游走上区域联合之路。此外,沈阳市铁西区还开通了工业旅游专线,把铁西区内的10多户代表铁西乃至沈阳装备制造业实力的老企业连接起来组织旅游线路。

三、沈阳铁西工业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的主要问题

(一)对工业遗产的认识不正确

工业遗产的价值往往被人忽视和扭曲。一些城市规划者认为,从生产领域淘汰下来的东西是废弃物,应该将它们彻底拆除清理。导致很多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丧失,并无法复制。

(二)工业遗产保护资金严重不足

工业遗产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在我国乃至东北地区却存在严重的资金不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昔日厂房和设施成为平衡开发成本的牺牲品,遭到了拆除和损毁。

(三)工业遗产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

铁西工业旅游起步较晚,2007年铁西区旅游局才刚刚成立。所以,对铁西工业文化的整理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当政府意识到要开发工业旅游时,有的厂房及遗址已经破损不堪了,在实物、图片、声像、文字等资料收集方面也很困难。

(四)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开发层次偏低

沈阳铁西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品种齐全,但是其旅游的潜力并没有被真正发挥出来。目前沈阳市对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正处于由粗放式浅层开发向精细型深层开发转化的探索性阶段。

四、沈阳铁西工业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工业遗产宣传与教育

工业遗产博物馆及工业遗产地都是宣传工业遗产价值和保护事业的重要场所,应广泛吸引广大群众参观游览。使不同年龄、学历背景、职业背景的人群都能了解到工业遗产。

(二)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作用

沈阳市的各级政府应该学习无锡、上海等地经验,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把工业遗产保护及旅游利用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恢复等结合起来,通过工业遗产的再造,使城市建设更具特色,使旅游利用更具活力。

(三)科学开发原则下突出旅游产品特色

对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本着“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在旅游产品的设计组合上,要利用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的资源优势的契机,深入开发工业旅游、生态旅游、会展旅游、体育旅游等多项旅游产品。

(四)加强立法保护工业遗存

工业文物只有认定工作做在先、定得准,才能保证有价值的工业遗存得到保护、开发和利用。当前,应把工业企业在搬迁过程中对工业文物的保护工作提到日程上来,并尽早确定不可移动的工业文物名单。

参考文献:

[1]牛成喆.浅议工业遗产旅游开发[J].商业时代,2007,05.

[2]陈伯超.沈阳铁西工业区及其改造的现状与前景[M].城市环境设计,2007.

[3]王慧,韩福文.试论政府在东北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中的作用[M].城市发展研究,2009,16(7):113-118.

[4]邢怀滨,冉鸿燕,张德军.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5]韩福文,佟玉权.沈阳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01.

作者简介:张萍(1992—),女,河南安阳人,现就读于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2011级旅游管理(旅游英语)专业。

作者:张萍

上一篇:电子专业职称论文下一篇:公务员报考热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