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

2024-04-23

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篇1: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

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

树立什么样的选人用人导向很重要,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下面是东星资源网小编带来的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

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1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全国“两会”盛开之际,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面对新形势,我们的学习该如何深入,是每个党校学员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也同样进入新常态,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比如,领导下基层调研,必须轻车简从,作为服务人员,如何解决“简从”与工作“量大”的矛盾?不封路、不清场,作为协调人员,如何确保“顺畅”与“安全”? 杜绝文书会海,减少文件发放,作为抓落实的部门,如何处理“上面千条线”与“下面一根针”的关系?既要严格执行中央要求,又要扎实确保服务质量,这对我们智慧和能力来说是一场“大考”。可以说,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难度越来越大是我们工作的新常态。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以前是一个人的活两个人来干,现在是两个人的活一个人来干,这就是新常态。这对我们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学习、不提高,就难以适应新常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关键在于更新思想、改变观念,核心在于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素质。我们来党校学习充电,就是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积极适应新常态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新的学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崭新的姿态、蓬勃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在提高能力素质方面有作为、有收获,为更好地履职尽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坚定信心、“任性”前行

有钱不可任性,有权不可任性,但坚定学习的信心、决心和恒心,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可以任性。“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定学习在我心”。我们来党校学习,首先要解决好“想不想学”“愿不愿学”的问题,其次才是“会不会学”“学没学到”的问题。我们平时常谈及为什么来党校读研究生,有人言为了放松,有人言为了交朋友,有人言为了扩大人际圈。但我想,每个来党校的人,都是想提高自身素质的,就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样不言而喻。所以,我们可以任性地说,我们就是来学知识长见识的,我们更可以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信心百倍地走在党校学习的阳光大道上。

二、鼓足干劲、“奔跑”起来

新常态要有新状态,良好的状态是学习的动力,也是确保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能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来,专心学习,很不容易。既要珍惜机会,更要加油鼓劲,在宝贵的集中授课阶段如饥似渴地多充电、多汲取,争取满载而归,不枉此行。要树立快乐学习的理念,正确把握“度”的关系,既不虚度时间,又会张驰有度;既要学好课堂上的知识,又把每一个聚会、每一项活动、每一次交流都当作学习的机会,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增进友谊。奔跑吧,兄弟;奔跑吧,姐妹。只要我们鼓足干劲,相互帮扶,就能在党校的天地里跑出我们的青春。

三、讲究方法、“点赞”一片

会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决定了我们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学习的方法千万种,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但不论怎么学,都要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善于推陈出新。我们在工作中都知道,适时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既是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工作的有效方法。学习亦如此,不总结,就没有提高;总结不深入,思考不到位,就没有新意,更没有味道。去年年底我们都写了年终总结,也许很多人都深有感触,总结如果都写成一个版式一个模块,这样的总结有什么意思?同样是写总结,为什么有的人写得很客观很实在很生动,而自已也在说同样的话,但就是干巴巴的呢?道理只有一个,有没有真正沉下心去思考、去总结,决定了有无思想的高度和思考的深度,也决定了是陈词滥调还是耳目一新。有时我路过图书馆前思想者雕像,我常想:他在想什么呢?是在求“点赞”吗?其实,不管他在想什么,我们只要能像他一样地善于思考,善于学习,讲求方法,注重章法,多想办法,自会硕果累累,“点赞”一片的。祝愿同学们在新一年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2

今年,克州各组党员干部以好的作风、新的状态,准确把握内外环境变化的新趋势,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今年,自治区党委确定了“新理念、新状态,讲看齐、严要求,强‘三力’、善作为”的具体要求,号召和动员全疆上下切实增强看齐意识,紧张起来、行动起来,确保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开端。

全州各单位、各部门全面学习、深刻领会,把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坚决按照今年的目标任务紧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好,全面加强学习,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真正做到从严从实要求自己、严谨细致开展工作、精益求精确保实效。

州委提出要充分认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把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转化为做好克州工作的新方法、新任务、新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州各单位、各部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谨慎规避前进路上的风险点,精准发力,积极作为。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具体工作中,全州各级干部充分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多角度观察问题、系统性把握态势,让自身工作符合“新常态”、符合克州实际。

走进州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有一种全新的直观感受。工作人员更加热情积极,从进门引导到业务办理,让人倍感温馨。在更加细心服务的同时,每一个窗口单位都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业务水平,以新的状态迎接着每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

州工商系统在去年全面落实“先照后证”、“三证一照”、“一照一码”登记注册制度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出以新的举措,不断强化市场监管,努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州税务系统将税务事业发展放在全州发展的大局中去考量和谋划,紧紧围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门户建设等方面,进一步突出新作为,全面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税务部门在服务地方发展中的主动性,形成税收服务地方经济、经济发展促进税收的良性互动格局。

州宣传文化系统更以全新的精神风貌,努力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不断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一年之计在于春。州农口系统着力谋划和安排农牧业生产,全面抓好春耕备耕等工作。州发改委、住建局等单位以新的面貌投入到了今年的项目建设工作中,确保早日发挥效益。州安全生产部门以更严格的要求,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每一个系统、每一个部门,都以更加严格的要求,行动起来。

新作风、新状态;新作为、新境界。“新”贯穿在全州每一项工作的开展中,渗透到每一位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里。“新”在坚持创新发展,思想、关键、方法、措施的全面创新,让创新在全州上下蔚然成风,推动干部思想解放和经济转型升级。“新”在通过补齐短板化解突出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等同步发展。“新”在坚决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美丽克州建设。“新”在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区域一体化趋势,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新”在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让全州各族群众幸福指数更高……新在每一项举措,每一个细节。

在新常态的引领下,全州各级干部纷纷表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形势催人奋进,目标振奋人心,将会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新的精神面貌、新的工作作风,抢抓新机遇、为圆满完成各项预期目标任务而不懈努力。

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3

政治生态环境中的“新常态”出现,最高兴的莫过于普通老百姓。以前老百姓办事要看当官的脸色,甚至还要送钱送礼,一些基层部门经常出现老百姓办事找不到人的情况。这些政府机关部门的不良作风,随着中央反腐败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的推进,已经逐渐消失了。如今,到政府部门去办事,中要是上班时间几乎都能找到人,受理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好转了,吃拿卡要现象也销声匿迹。这样的“新常态”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其实,这种“新常态”是政府机关单位职能回归的结果,是风清气正从政环境表现。而这一切都与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所分不开。自从以来,中央反腐的力度不断加强,对腐败官员一视同仁,查处了一大批的腐败分子,彰显了中央的零容忍态度及坚定决心。同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整治懒庸散等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扭转广大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取得了显著实效,使“新常态”得以到来。

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主动适应这种正常的政治生态环境,不能总想着以前的隐形收入,甚至还对“四风”行为抱有念想,对中央打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持观望态度,总以为这阵风过去,一切又会回到从前。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在没有了好处的情况下,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消极应对中央的作风整顿行动。对于这类人群,一定要及时调整心态,尽快学会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开展工作,实现自己的“转型升级”,争取在新的条件下、按照新的标准要求,有更大的作为。

当前政治环境中出现的“新常态”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员干部应该清楚的看到,以前的歪风邪气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要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及权力观,端正思想,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务实清廉落到实处。有了良好的政治生态,更有利于开展正常的工作,更有利于有才干、想作为的人有更大的作为,更有利于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对于年轻干部来说,这也是个难得的机会,只要肯努力,有责任,敢担当,就完全可以大有所为。

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4

新常态是一场新考试。只有牢固树立认识新常态的湖北思维,始终保持适应新常态的竞进姿态,奋力展现引领新常态的湖北作为,我们才能在新常态下交出优秀答卷、迈上新的台阶。

我们要有解放思想之为。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让谋发展、抓发展的思维开放起来、活跃起来,学会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思维和方式推进发展。鄂州为什么能用一片土地引进一批企业竞争,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天门为什么能够通过吸引企业“倒插门”,实现传统产业的裂变重生?靠的正是市场机制的运作、市场经济的“魔力”。我们举办“市场大学”,学习“市场课程”,就是要切实打破束缚活力的条条框框,打破内陆地区的习惯思维,不断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争做新常态下抓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

我们要有改革创新之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气候已经形成,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适应新常态、抢占新机遇的“关键一招”,以改革激活动力,用创新驱动发展。我们在东湖、襄阳、宜昌高新区学习上海自贸区投资贸易便利化、行政体制改革、金融制度创新经验,我们通过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通过“科技十条”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其实质就是摒弃“等、靠、要”的传统观念,分享改革的巨大红利。没有打破桎梏的果敢行动,没有先行先试的积极探索,就会在新一轮的“改革窗口”错失重大机遇。

我们要有新本事之为。习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不能完全依靠老方法老经验,必须有新理念新本事。东风公司能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实现经营规模新跨越,华新水泥能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大势下通过电商创新战略逆势增长,说明只要我们有新的本事、新的应对,不仅能够爬坡过坎,还能抢占先机。新常态的到来,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有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主动置身于市场之中,向企业家学习,吃透市场经济原理和规律,探索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方法解决转型升级、开拓市场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主动置身于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熟悉掌握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领域的新知识,增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我们要有谋划之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培育新的需求增长点和区域增长带,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这为湖北扩大有效投资、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各地各部门要抢抓机遇、抓紧谋划,尽快启动“十三五”规划,确保先人一步,抢占下一轮发展的先机。武西铁路建设标准提高、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获批,都是我们积极谋划、积极争取的结果。抓投资、找项目,关键不在于有没有,而在于有没有积极作为、主动谋划的意识,在于敢不敢想、会不会钻、善不善做。

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5

新常态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体制机制矛盾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亟需_;财政实力、社保水平与民生需求矛盾突出,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和保障民生任务繁重;生态主体功能区要求高,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转型发展更为迫切。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区的开放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起始之年。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尤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尤其需要用纪律和规矩来形成加快发展的凝聚力、战斗力。

当前,我与区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差距大,建成全国先进自治州的任务重,这就要求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持续深化细化实化“三州战略”,大力实施“双轮驱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美丽广西建设。

毋庸讳言,我区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还存在作风不实、服务不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实践表明,只有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才能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守纪律、讲规矩,贵在自觉践行。面对新常态,每一个党员干部要懂得,与其他人相比,党员、干部必须遵守更多的规矩、接受更多的约束,树立制度敬畏,涵养法治思维,学会在约束下办事、在监督下用权,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本分。

守纪律、讲规矩是做好工作、干好事业的前提。党员干部要认真查找不符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表现,解决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等问题,带头严格自律。各级党组织要通过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教育活动,在党员干部心中划出一道纪律和规矩的红线,真正把政治纪律严起来,把政治规矩守起来,确保决策在各地落地生根。

守纪律、讲规矩是永恒的课题。作风建设只有在常抓、细抓、长抓上下功夫,才能走出“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怪圈。要通过深化改革立规矩,用制度和规矩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以实干的作风、锲而不舍的精神、一抓到底的决心,把各项工作抓出实效。

春光美好,须奋发有为;任重道远,当砥砺前行。我们要以新姿态适应新常态,以新作为推动新发展,谱写美丽新篇章。

篇2: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

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1

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从干部自身成长来讲,个人努力是内因,也是决定性因素;从组织层面上讲,干部的成长离不开组织培养,形势越变化,事业越发展,越要重视干部培养,提升干部的竞争力。

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直接关系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好坏。树立什么样的选人用人导向很重要,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如何树立好的选人用人导向?第一,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执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把执行《条例》和好干部“五条标准”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严格程序选拔使用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

要坚持公道待人、公正用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领导干部也是一样。因此,公道待人就是要善于发现和发挥好每一位干部的特色和优点,把干部用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使其特长充分体现出来、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要根据干部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素质、特长优势合理搭配班子,优势互补、劣势相消,各挥其长,增强班子整体战斗力。在公道待人的基础上公正用人,就是要摒弃私人恩怨、个人好恶,不以人划线,公正使用干部。

好干部是要用干部的长处,而不是用干部的短处,不是用他的缺点,这才是正确的用人原则。第三,要把倡导实干、突出实绩作为干部价值取向。领导干部要把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在谋事而不是用在谋人上,真正使干得成事的人有位子、想干事的人有平台、能干事的人有舞台,用实绩来衡量、评价、使用干部。同时,要鼓励改革者、支持探索者、体谅失误者、宽容失败者、鞭策平庸者、保护创业者、惩治跑官者,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干事创业环境。

要坚持在实践中锤炼干部。指出,干部多“墩墩苗”,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干部不经过千锤百练,很难在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实践是个大熔炉,是培养干部最管用最有效的办法。第一,要在基层一线锤炼干部。乡镇,是国家最低层的一级行政组织,与群众接触最为紧密,也是各项工作最具体的执行者,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是最能锤炼干部的地方,特别是要在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中来锤炼和发现干部。第二,要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干部。干部多经历一些大事要事、急事难事,也是一个成熟的过程。要注重在抢险救灾、应急处突、征地拆迁、维护稳定等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干部、锻炼干部,提升干部驾驭复杂矛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要在岗位经历中锻炼干部。要加强干部多岗位交流锻炼,增加干部的工作经历、丰富干部的工作阅历,继续加大部门和部门之间、部门和乡镇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干部交流力度,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增强干部队伍整体战斗力。

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好干部是培养出来的,同时也是管出来的,严是爱,宽是害,对干部管得严一点,管得紧一点,本质上是对干部真正的关心和爱护。一是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加强干部科学理论武装、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特别是要加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增强干部政治敏锐性,增强干部防微杜渐的意识。二是要从严管好干部。坚持严字当头,以严的态度、严的措施、严的纪律管理干部,引导干部懂规矩、守纪律,搞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根本上讲,还是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不断健全和完善干部管理监督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好从严管理干部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干部权力运行,发挥好制度的约束、规范和引导作用。三是要坚持谈心谈话制度。

一些干部身上的很多小问题、小毛病没人管,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大问题。要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警示教育,既管好“八小时以内”,也要了解“八小时之外”,时常“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时常掌握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动态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爱。

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2

今年,克州各组党员干部以好的作风、新的状态,准确把握内外环境变化的新趋势,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今年,自治区党委确定了“新理念、新状态,讲看齐、严要求,强‘三力’、善作为”的具体要求,号召和动员全疆上下切实增强看齐意识,紧张起来、行动起来,确保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开端。

全州各单位、各部门全面学习、深刻领会,把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坚决按照今年的目标任务紧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好,全面加强学习,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真正做到从严从实要求自己、严谨细致开展工作、精益求精确保实效。

州委提出要充分认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把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转化为做好克州工作的新方法、新任务、新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州各单位、各部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谨慎规避前进路上的风险点,精准发力,积极作为。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具体工作中,全州各级干部充分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多角度观察问题、系统性把握态势,让自身工作符合“新常态”、符合克州实际。

走进州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有一种全新的直观感受。工作人员更加热情积极,从进门引导到业务办理,让人倍感温馨。在更加细心服务的同时,每一个窗口单位都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业务水平,以新的状态迎接着每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

州工商系统在去年全面落实“先照后证”、“三证一照”、“一照一码”登记注册制度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出以新的举措,不断强化市场监管,努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州税务系统将税务事业发展放在全州发展的大局中去考量和谋划,紧紧围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门户建设等方面,进一步突出新作为,全面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税务部门在服务地方发展中的主动性,形成税收服务地方经济、经济发展促进税收的良性互动格局。

州宣传文化系统更以全新的精神风貌,努力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不断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一年之计在于春。州农口系统着力谋划和安排农牧业生产,全面抓好春耕备耕等工作。州发改委、住建局等单位以新的面貌投入到了今年的项目建设工作中,确保早日发挥效益。州安全生产部门以更严格的要求,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每一个系统、每一个部门,都以更加严格的要求,行动起来。

新作风、新状态;新作为、新境界。“新”贯穿在全州每一项工作的开展中,渗透到每一位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里。“新”在坚持创新发展,思想、关键、方法、措施的全面创新,让创新在全州上下蔚然成风,推动干部思想解放和经济转型升级。“新”在通过补齐短板化解突出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等同步发展。

“新”在坚决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美丽克州建设。“新”在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区域一体化趋势,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新”在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让全州各族群众幸福指数更高……新在每一项举措,每一个细节。

在新常态的引领下,全州各级干部纷纷表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形势催人奋进,目标振奋人心,将会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新的精神面貌、新的工作作风,抢抓新机遇、为圆满完成各项预期目标任务而不懈努力。

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3

政治生态环境中的“新常态”出现,最高兴的莫过于普通老百姓。以前老百姓办事要看当官的脸色,甚至还要送钱送礼,一些基层部门经常出现老百姓办事找不到人的情况。这些政府机关部门的不良作风,随着中央反腐败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的推进,已经逐渐消失了。如今,到政府部门去办事,中要是上班时间几乎都能找到人,受理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好转了,吃拿卡要现象也销声匿迹。这样的“新常态”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其实,这种“新常态”是政府机关单位职能回归的结果,是风清气正从政环境表现。而这一切都与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所分不开。自从以来,中央反腐的力度不断加强,对腐败官员一视同仁,查处了一大批的腐败分子,彰显了中央的零容忍态度及坚定决心。同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整治懒庸散等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扭转广大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取得了显著实效,使

“新常态”得以到来。

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主动适应这种正常的政治生态环境,不能总想着以前的隐形收入,甚至还对“四风”行为抱有念想,对中央打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持观望态度,总以为这阵风过去,一切又会回到从前。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在没有了好处的情况下,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消极应对中央的作风整顿行动。对于这类人群,一定要及时调整心态,尽快学会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开展工作,实现自己的“转型升级”,争取在新的条件下、按照新的标准要求,有更大的作为。

篇3: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

主动顺应新常态认真总结新经验

成绩殊为不易,经验尤需珍惜。两年来,面对极为严峻的内外部环境,我区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上下功夫,采取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政策措施,团结和带领各族干部群众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打基础、促发展的大事,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以新思路适应新阶段新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潜在增长力下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及传统竞争优势趋弱 , 内蒙古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单一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自治区立足全国发展大局,在深化区情再认识和总结自身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主动适应新阶段新要求,提出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2014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形成了以持续、转型、协调、和谐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打造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为目标的新部署,实现了自治区发展实际与新常态新阶段新要求的高度契合,为我们在新常态下实现新跨越注入了强大动力 , 也为更高起点上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良好局面。

以新部署实现新发展新成效。为推动全区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自治区党委准确研判“三期叠加”背景下内蒙古的新变化新特征,科学谋划,瞄准重点,狠抓落实,做到了观念适应、认识到位、方法对路、工作得力,谋划部署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的重要战略地位,牢牢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内蒙古的定位,主动融入全国发展大局,自觉担负起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粮食、能源安全保障基地的责任,切实把守好家门、守好边疆、守好精神家园的要求落到了实处。同时,为推动全区经济工作上台阶、出实效,自治区注重问题导向,强抓薄弱环节,补齐短板,以重点突破实现整体推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推动民生改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住生态底线,力促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局面。新常态下,我区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要求,推出一系列稳增长、育动力、深改革、扩开放的重大举措,以降增速为结构调整、提质增效腾空间,以补短板为经济平稳增长强支撑,以调结构为经济持续发展增动力,以促改革创新为经济发展添活力,全年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经济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步伐加快,服务业稳健增长,非公经济发展活力逐步释放,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有所改善。同时,着眼补短板兜底线,大力实施重点民生工程,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展。

深入认识新常态培育发展新动力

新常态下的内蒙古,经济发展已经逐步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变化:增长速度由数量型高速增长向质量型中高速增长转变;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结构优化由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转变;发展动力由传统增长点向新的增长点转变;比较优势由主要依靠初级资源和低成本优势向更多依靠技术、资本、管理等高级资源组合转变;产业空间由资源型产业主导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拉动转变;发展任务由单纯追赶型向既要追赶、又要转型的双重任务转变。面对这种新趋势、新特征,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科学把握,积极作为,才能抢占先机,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新常态的内蒙古,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其内涵和发展条件发生了变化,对我们的发展思维、发展模式、发展思路乃至发展心态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主动适应、顺应新常态,需要打破掣肘发展进步的“路径依赖”, 放下对经济增速的纠结 , 冲出传统思维和“资源陷阱”的藩篱束缚,转变以粗放高速增长换取业绩,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繁荣等发展方式,深入认识新常态下的增速适度、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客观要求,通过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区经济在新起点上获得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才是发展第一要务的根本。

新常态的内蒙古,关键是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从区情和市场、产业发展趋势看,今后一个时期我区主要新动力源将来自以下方面:

新动力来自“五大基地”建设的纵深发展和优化升级。清洁能源产业优化空间在于围绕“清洁”和“输出”,搞好资源 转化和综合立体清洁能源输出通道建设;现代煤化工产业优化空间在于围绕“示范带动”和“有序推进”,强化产业升级示范和产业链后续延伸;有色金属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优化空间在于围绕“新型”和“现代”,推动有色产品向终端化、装备制造向高端化延伸发展;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优化空间在于突出“绿色、安全和品牌”,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优化空间在于突出“草原文化和北疆特色”,推动旅游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

新动力来自投资新增长点的培育。在新常态下继续发挥投资的引领作用,关键在于挖掘投资新的增长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增长点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中。对我区而言,民生性、公共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 , 已有产能的优化升级,教育、文化、健康、旅游等消费领域以及生态环保建设投资都具备较大增长潜力。

新动力来自消费新增长点的激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围绕老人服务、婴儿服务、健康服务三大消费领域,大力发展家政服务消费;围绕消费行为现代化、快捷化需求,加快发展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网络消费;围绕中高收入群体消费需求,积极发展享受与发展型消费;围绕休闲娱乐消费需求,努力扩大文化体育消费;围绕健康消费需求,积极发展健康消费;围绕区位和资源优势,拓展特色消费品产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开发适销商品和服务,将开拓出我区消费增长的巨大空间。

新动力来自全区各族人民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的进一步激发。近两年,中央和自治区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等改革,降低准入门槛,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创业兴业热情,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全区人口中有六成以上劳动者,如果都投入创业、创新、创造,将产生巨大推动力,成为我区经济增长重要支撑。

新动力来自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改革的覆盖面将更广,内容将更加丰富深入。已出台的改革方案将得到加快落实,简政放权、政府机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将得到重点推进和落实。自治区本级权力清单的建立,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电力市场化改革及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扩权强县、水权交易流转、电力自营区等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将进一步激发全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动力来自对外开放水平的全面提升。国家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将对加快我区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融入周边区域发展,提升“五大基地”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形成重大利好。创新与中俄蒙合作机制、深化三方经贸技术合作、产业合作、人文交流的深入,也将推动我区向北开放再上新水平。

适应新常态促进新发展

2015年是全面 深化改革的 关键之年, 也是我区 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准确认识、深入认识、全面认识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是做好我区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需要我们牢牢把握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8337”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民生保障和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内需支撑,力促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增长是新常态时期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一项艰巨任务。实现经济稳中向好,关键需要我们在扩大社会有效需求上下功夫。要坚持强化基础性和产业性投资、扩大社会和居民性消费,力促“三驾马车”能够协调均衡地拉动经济增长。坚持国家宏观政策取向,把握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积极围绕提高投资效率,支持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影响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挖掘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改善性住房、教育文化体育、电子商务等领域消费潜力,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新格局。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新常态下,我区经济已经处在转型发展、深度调整、整体提升的关键时期,做大规模、提高素质的任务都很繁重,务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结合”的要求,把内蒙古发展放在全国大局中思考和谋划,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去谋篇,将转方式有效融入到调结构、资源转化升值、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及改革开放之中。把“五大基地”建设作为引领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把“改革的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通过创新驱动调整优化要素结构,着眼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结构。以节能减排倒逼高耗能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不断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积极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

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建设农牧业强区。新常态下,要求我们把“三农三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要以农牧业稳定增产、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农牧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统筹做好“三农三牧”工作。要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努力实现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牧业发展路子。要抓特色优势农牧业不放松,加快推动实施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设施农牧业发展和现代种业创新,促进全区农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要抓农村牧区改革不放松,力争在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等标志性、关联性的改革举措上取得突破。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新常态下,用改革的办法促进效率和公平将成为自治区施政的着力点,需要我们突出改革重点,突出抓好习总书记鼓励我区先行先试的三项改革任务,加快推进行政审批、财税金融、投资价格、国企国资、农区牧区等重点领域改革。同时,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强对改革推进过程中具体问题的研究,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切合实际、收到实效。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局,推进铁路、公路、能源通道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拓展发展空间、争创发展优势。拓宽领域谋合作,着力开辟优势产能对外转移通道及能源资源获取路线,加快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搞好与周边省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在创新与俄蒙经贸、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机制中实现互利互惠。

持续有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新常态下,按照总书记“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要求,在统筹做好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民生工作的同时,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持续增加民生投入,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百姓安居和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等重点民生工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着力推进高质量就业,加大困难家庭人员就业帮扶制度,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继续推进社保扩面提质和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和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深入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发展双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区的宝贵资源,也是发展优势。新常态下,按照打造祖国北疆生态文明风景线要求,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要在“洁”上下功夫,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广利用低碳技术,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在“治”上下功夫,深入推进水污染、大气污染、重金属污染治理,解决好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在“建”上下功夫,继续实施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在“改”上下功夫,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生态环境考核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排污许可、排污交易与总量减排相结合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以及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机制。

篇4: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

2月5日,在广东省中山市的“两会”会场,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讲了一个小故事:2013年7月1日、2015年1月1日,薛晓峰两次收到署名为“中山一老者”寄来的邮件,邮件中除了两封手写书信外,便是厚厚五大本文集,文集内容是薛晓峰到中山市工作五年以来讲活和政务活动的报纸剪报。五本文集堆起来有一尺高,文集封面上用毛笔工工整整写着“衙斋卧听萧萧竹,盼是百姓幸福声”、“成功不必在我任期”等警语。书信内容则是反映的市民身边的民生问题。薛晓峰说,“两次捧读信件,两次热泪盈眶。我们有多好的市民啊!有这么好市民的支持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理由不把中山的事情办得好上加好?!”

到2015年2月,薛晓峰就任中山市委书记刚好四年,也是他到中山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小康》杂志记者近日就中山市在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升级、依法治市、新时期镇域经济发展创新等问题,对薛晓峰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采访。

提前一年完成了原定三年目标

薛晓峰说,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中山市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

薛晓峰向记者展示了2014年中山经济发展的主要“成绩单”:2014年,中山市狠抓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市经济创新发展、优化发展、集约发展实现新突破。一是经济增长稳中有进。去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23亿元,比上年增长8%,增速逐季提升。人均生产总值8.9万元,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1.6亿元,增长11.6%。二是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百亿级企业达9家;十亿级企业超百家;实现超百亿产业集群10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个,提前一年完成原定三年目标。新增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目前上市挂牌企业达27家,是2010年前的3.4倍。三是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2014年,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2.5:55.3:42.2。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增速位居珠三角第3位。193个亿元以上项目中工业项目占五成,从一季度25家增至全年95家,投资额从10.5亿元增至106.1亿元,净增十倍。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获省“优秀”等次,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考核、环保责任考核均排全省第二。

薛晓峰告诉《小康》杂志记者,下一步,中山市要在经济增长“换挡”期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为广东“不仅在地区生产总值上支撑全国,结构调整也要支撑全国”作出应有贡献。

2015年狠抓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薛晓峰说,中山市2015年将狠抓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建设实体经济强优城市。近年来,中山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四换”新战略,皆取得了显著成果。

“腾笼换鸟”,就是采取“建库+资金”双配套的模式,在全市建立产业转移企业库,由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产业转移专项资金,限期就地转型升级或异地转移发展。目前,全市采取此种方式共转移、关停企业3500多家(平均投资强度44.7万元),同时新增企业近1400家,平均投资强度近5400万元,较之前大幅提高120倍。“机器换人”,就是鼓励企业购买先进设备、改造现有生产流程、加强技术攻关,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减员增效。“机器换人”工程实施3年以来,全市规上工业从业人员累计减少近16.3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约20%。“空间换地”,就是逐步建立促进闲置土地利用的经济调节机制,加快清理全市“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去年全市通过盘活1950亩闲置用地成功解决了9个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问题,预计项目产出可达1700多万元/亩。“电商换市”,就是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建设中山美居“伊电园”、中山智城、亿通天下电商产业园、隆都金融商务城、古镇电子商务产业园、蜂巢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电子商务项目。市“电子商务示范镇(基地)”沙溪镇有35%以上企业设立了网络销售渠道,去年实现网上销售额逾15亿元;小榄镇成立全国首个产业集群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目前在线电子商务企业逾1.5万家,年销售额逾10亿元。

薛晓峰表示,2015年,中山市将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四换”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平安法治建设获国家最高奖项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市,是2014年全国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施政重点,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薛晓峰对中山市2014年以来的依法治市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薛晓峰说,近两年来,中山市反映城市法治程度的有关数据呈现出“四降四升”的良好态势:信访案件数、群体性问题数、不稳定因素数量以每年15%左右的比例逐年下降,全市刑事发案数更是下降50%以上;而反映通过法治途径解决纠纷的行政复议案件数、法院立案数、仲裁案件数、人民调解案件数则以10%左右的比例上升。全民治安、全民禁毒、全民防“医闹”、全民除“三害”(毒赌黄)等工作得到中央领导、中央政法委与公安部的肯定并向全国推广。中山平安法治建设荣获国家最高奖项,连续5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三捧“长安杯”,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薛晓峰说,中山市依法治市取得如此佳绩,主要归功党委、政府在四个方面的努力,即一是依法规范行政权力。坚持把严格依法规范和制约公共权力摆在法治中山建设的突出位置,推进法治惠民“十项工程”,深入改革和优化公共权力运行机制。二是按法治框架化解基层矛盾。建立法治化、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成立73个“诉调对接站”,建立医疗纠纷等行业性专业调委会400个,各村居都有律师担任法律顾问,近三年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近3万宗,其中2万宗案件经过法院司法确认。三是坚持法治与德治两手抓。2011年开始,中山在全国率先开展为期五年的全民修身行动,旨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的积极作用,引导市民修养身心、涵养德性,力促崇德向善、明礼诚信的观念润物无声、落地生根、入心入脑。全市各类道德模范不断涌现,“中山好人方阵”不断壮大,共评出“中山好人”166人,其中10人荣登“广东好人榜”,2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四是推动全民参与法治建设。坚持在社会治理领域中走群众路线,从政府单向管理转变为政府、社会和群众协同治理。中山市两年多来,未发生一起“医闹”事件,在全国率先成功创建“无医闹城市”。

nlc202309041905

争取全省第一批有立法权地级市

如何做好依法治市的下一步工作,薛晓峰告诉《小康》杂志记者,2015年重点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经过积极争取全国人大、省人大的支持,中山市目前争取成为全省第一批立法权地级市的工作进展顺利。中山市将抓紧研究全面梳理市人大规范性文件,着手制定立法规划,制定有关立法的议事规则制度,全面建立起市委、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积极争取地方立法权。

第二,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正公开、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真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三,严格贯彻罪刑法定等法律原则,进一步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建设,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第四,不断提升化解矛盾的“法治因素”,深化完善矛盾预警、利益表达、沟通协商、救济救助等机制,通过各种方法引导群众通过听证、调解、仲裁、复议、诉讼等法律手段化解纠纷,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等法律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公共事务决策全链条参与、重大社会难题治理全覆盖参与、群众共同性需求组织化参与,以及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动员等工作机制,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第五,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健全完善“大普法”工作格局,深化“六五”普法工作,做到基层矛盾发生在哪里,普法力量就下沉到哪里,普法宣传就跟进到哪里。大力开展法治修身,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引导社会各方依法依规共同参与推进法治中山建设,促进全市人民自觉守法用法。

第六,加强党委对本地区法治建设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和统筹协调,把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法治建设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敬畏法治、信仰法治、厉行法治,为法治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由“行政区经济”转向“经济区经济”

与全国其他同级城市相比,中山市的行政区划有其特殊性:地级市直管镇,中间没有县(区)层级。而中山市的专业镇在全国也是“名声在外”,专业镇经济多年来一直是中山市经济的基本支撑。近年来,中山市提出“新型专业镇”的概念,在此概念的指导下,中山的镇域经济发展有哪些新突破,未来如何做大做强?对此,薛晓峰向《小康》杂志记者进行了重点介绍。

薛晓峰说,近年来,中山市充分发挥“地级市直管镇”的扁平化管理优势,引导区域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成为全省专业镇分布密度最高的地级市之一。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专业镇16个,拥有3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专业镇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72%、贡献税收达65%。专业镇经济曾为中山带来无限活力,更为中山市摘得“广东四小虎”的称号立下汗马功劳。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中山市委提出,要将创新专业镇发展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阵地,将建设新型专业镇作为落实主题主线的主战场,找准定位,创出亮点,死抓不放,狠抓落实,闯出一条独具特色而又卓有成效的贯彻落实主题主线之路。

薛晓峰说,2014年10月,中山市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把创新专业镇发展作为今后若干年贯彻落实主题主线的主战场,闯出一条新型专业镇发展之路,努力争当经济新常态下全省创新专业镇发展的开路先锋。这一创新发展理念,自去年以来得到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与部署。在今年1月22日召开的中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审议通过《关于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由此确定了省内首个系统化的新型专业镇创新驱动工程,包括科技创新工程、模式创新工程、组织创新工程、集群创新工程、要素资源集约创新工程、产城融合创新工程、生态环境创新工程和人才创新工程,形成产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联动发展的新模式。

其中,科技创新工程主要从提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提高企业智能智造能力进行,如在如何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方面,注重从广度和深度延伸产业链条,并提出采取政府补贴、市场运作原则实施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工程,运用产学研结合模式组建专业镇协同创新网络,开展联合攻关。

在这个过程中,中山提出了“经济区经济”的概念,这是相对于传统的“行政区经济”而言的新理念。《意见》提出的优化产业空间举措,正是要打破传统镇区行政藩篱,举全市之力优化项目、土地等要素资源配置,进而推动“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着力打造“两区四带多集群”的产业格局,让“一镇一品”格局向“多镇一品”、“多品一带”聚变。“两区”是指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高新产业集聚区;“四带”是指北部五金家电产业带、西部灯饰光源产业带、中部现代服务业产业带和东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这就是中山新一代建设者孜孜以求的现代产业空间格局,旨在以此推动专业镇实现产业规模和效益同步提升、产业升级和城镇转型相互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互包容。

编辑/余弘阳

篇5: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

一、坚定信心、“任性”前行

有钱不可任性,有权不可任性,但坚定学习的信心、决心和恒心,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可以任性。“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定学习在我心”。我们来党校学习,首先要解决好“想不想学”“愿不愿学”的问题,其次才是“会不会学”“学没学到”的问题。我们平时常谈及为什么来党校读研究生,有人言为了放松,有人言为了交朋友,有人言为了扩大人际圈。但我想,每个来党校的人,都是想提高自身素质的,就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样不言而喻。所以,我们可以任性地说,我们就是来学知识长见识的,我们更可以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信心百倍地走在党校学习的阳光大道上。

二、鼓足干劲、“奔跑”起来

新常态要有新状态,良好的状态是学习的动力,也是确保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能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来,专心学习,很不容易。既要珍惜机会,更要加油鼓劲,在宝贵的集中授课阶段如饥似渴地多充电、多汲取,争取满载而归,不枉此行。要树立快乐学习的理念,正确把握“度”的关系,既不虚度时间,又会张驰有度;既要学好课堂上的知识,又把每一个聚会、每一项活动、每一次交流都当作学习的机会,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增进友谊。奔跑吧,兄弟;奔跑吧,姐妹。只要我们鼓足干劲,相互帮扶,就能在党校的天地里跑出我们的青春。

三、讲究方法、“点赞”一片

篇6: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

自今年5月和7月总书记提出和重申适应新常态这一重大理论概念以来,“新常态”一词成为当下中国的新词、热词、高频词。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我们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吏治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常态”。对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充分认识、积极适应,争取新的作为。

一、抓铁有痕,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极大勇气和决心全面彻底地惩腐肃贪、狠刹四风、激浊扬清、标本兼治,一系列雷霆万钧的举措,澄清吏治,提振人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的认可与坚定支持,成为吏治新常态。之所以称之为“新常态”,是因为一系列措施已经逐步常规化,官场的清新状态趋于稳定化。

新常态下,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党性标准更高,宗旨意识更强,工作要求更实,作风纪律更严,制度约束更紧,氛围风气更清新。事实上,吏治新常态正深刻改变着广大党员干部的言行,在我们身边不知不觉中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搞形式少了,求实质多了;讲享乐少了,作奉献多了;随意散漫少了,按章办事多了。个人工作和生活中,“潜规则”干扰少了,工作的精力多了;迎来送往应酬少了,干事创业时间多了;党员干部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候,回避少了,主动承担多了等等。

吏治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是作风建设抓铁有痕的结果,是政治生态改变优化的表现,是广大干部群众期盼的状态,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创新作为的良好契机。

二、端正态度,思想行为走出“老误区”

吏治新常态是民心所盼、众望所归。然而,有的党员干部对这种新常态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首先,从思想认识来看,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这股清新之风只是一阵台风,刮过了就会“涛声依旧”。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党中央正风肃纪的决心和毅力,事实上这种“新常态”完全不同于以往,更不是一场“运动”,而将是长期、常态化的存在,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状态。其次,从个人心态来看,有的党员干部对于这种新常态出现了难适应、不习惯的状态。有的感叹工作标准太高、要求太严、工作节奏比以前快了,“压力山大”;有的抱怨禁令太多、福利取消、收入减少,感觉“越来越不自由,越干越没意思”等等,出现了观望等待、焦虑埋怨等情绪,期盼狠抓作风建设举措快点结束。再次,从行动作为来看,有的党员干部抱怨“为官不易”,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消极应付,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等等。

凡此种种,虽然只是少数现象,但其影响和危害却不容小觑。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讲,能不能适应吏治新常态是当前面临的新考验,能不能尽快走出认识误区和纠正行为偏差将关系到事业成败。因此,我们要坚决摒弃那些蒙混过关的思想、法不责众的心态、打擦边球的侥幸,尽快结束那种庸懒散奢的不正常“状态”,步入群众期盼和满意的“新常态”。

三、敢于担当,勤廉奉献争取新作为

在新常态下,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充分抓住新的机遇,积极迅速调整心态,勇敢地把责任扛在肩上,奋发努力创造新业绩。

一是要打消顾虑,坚定信心。面对新常态,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持续发力的恒心,彻底丢掉作风建设一阵风的幻想,进一步坚定对中央正风肃纪的信心,打消顾虑,主动调整思维、心态和行为,积极适应这一新常态,迅速在新常态下来谋划和开展自己的工作;要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拼搏奋斗。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成果,持续改进作风,积极作为,当好“大管家”,扎实做好管理服务保障工作,为全市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党员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相关文章:

党员新思想新作为心得05-04

适应新常态范文05-21

适应新常态心得体会04-19

党员新担当新作为感想11-10

适应新常态激发新活力03-04

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03-04

学习适应发展新常态09-02

转变观念适应新常态09-06

适应新常态演讲稿07-16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08-26

上一篇:老路上的老光阴散文下一篇:传媒办宣传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