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诗词

2024-05-18

刘禹锡诗词(通用16篇)

篇1:刘禹锡诗词

插田歌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伫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潇湘词二首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雨中收。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闻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和乐天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春过也,笑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樽前。惟待见青天。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西塞山怀古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堤上行三首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日晚上楼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踏歌词四首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竹枝词九首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望夫石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金陵五题。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杨柳枝

杨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篇2:刘禹锡诗词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篇3:解析刘禹锡两首诗

点睛与精练

1.解释下列字词。

戟 () 销 () 将 () 铜雀 ()

2.按要求填空。

全诗最精彩、久为人们传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诗中的“锁”字好在哪里?

4.选出对诗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或两项 ()

A.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 如不是天时之利, 东吴政权必定覆亡。

B.抒发了诗人对前朝兴亡的无限感慨。

C.为英雄曹操的偶然失败鸣不平。

D.感叹自己生不逢时, 有志难展, 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

5.杜牧所咏的“赤壁”是哪个赤壁?由此可看出咏史诗的什么特点?探讨与思考

6.历史上往往不以成败论英雄, 你怎样评价周瑜与曹操?

拓展练习

西塞山怀古

王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7.解释下列字词, 并为加点字注音。

王 () 黯 () 然 ()

降幡 ()

8.按要求填空。

(1) 诗中直接写故事及其结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诗中的“山形”指的是________, “寒流”指的是________。

(3) 诗中由怀古而鉴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比较分析

咏史

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 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 钟山何处有龙盘?

9.将《赤壁》与这首诗相比较, 看看有何不同。

10.将《西塞山怀古》与这首诗对比一下, 找出相同和相异之处。

(参考答案见21页)

《解析刘禹锡两首诗》参考答案:

1.戟:古代一种兵器。销:销蚀。将:拿起。铜雀:台名, 曹操所建, 上居姬妾歌伎, 是曹操暮年行乐处。故址现在河北临漳。2.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3.一“锁”字, 除了说明“二乔”被掳后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外, 还表明这里重台密阁, 更有藏娇之意。4.A、B 5.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省赤壁市的长江南岸, 而杜牧所咏的赤壁却是湖北黄冈的赤壁矶。因此, 咏史诗并不一定与历史事实完全相符, 往往是借题发挥, 另有寓意。

6.略。

7.王 (jMn) :晋武帝时任益州刺史。晋伐吴时, 为龙骧将军。黯 (Sn) 然:昏暗的样子。降幡 (f Qn) :投降的旗子。8. (1)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2) 塞流;长江。 (3)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获秋

9.《赤壁》诗是说英雄成功有时出于机遇和偶然, 目的是慨叹自己生不逢时;而《咏史》诗则是说明“钟山龙盘”的险要地形不能拒敌, 即“国之存亡, 在人杰不在地灵” (屈复《玉生诗意》卷七) 。

篇4:论刘禹锡诗词创作的现实性

【关键词】诗词创作 现实性 真实性 人民性

刘禹锡在中唐现实主义诗人当中,可称得上是一位佼佼者。他的绝大多数诗篇,在反映中唐社会现实的某些方面,其深刻程度是同时代的好多诗人都无法比拟的。他的诗(词)创作,善用典实,透脱不滞,词采丰美,笔致流利,造境明丽清远,风神俊爽,气度恢宏,骨力豪劲,素有“诗豪”之称。他与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齐名,时谓“刘、白”。

他的诗(词)大致可分为四种:讽谕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词),每一种诗(词)都镌着深刻的现实主义印记。

一、讽谕诗和感遇诗的现实性

“歌诗合为事而作”。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必须书写他所处的时代,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是由作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创作视角所决定的。现实主义作品要求作家正视现实,忠实现实,无论现象是美好还是丑恶。“作品好象一面镜子,一路上,它既可照见天空,也可照见路边的泥塘。”

刘禹锡的诗歌准确地反映了中唐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永贞革新”、“淮西之捷”、“牛、李党争”、“甘露事变”等等,这些事件在刘禹锡的诗(词)中都有所反映,尤其“永贞革新”是以顺宗内禅而告失败的,“内禅”真相,无论是史学家还是文学家都讳莫如深,刘禹锡的诗作则揭露了顺宗“内禅”的内幕真相,使之大白于天下。又如李愬雪夜袭蔡州,生擒了叛乱军阀吴元济,平定了淮西叛乱,刘禹锡写了《平蔡州三首》,热情地讴歌了平淮战争的胜利,表达了他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主张,他在诗中写下了“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的诗句,记下了平蔡之役,这是诗人的史笔,其准确程度不亚于史家记事。

现实主义作品必须按照客观世界固有的面貌,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真实地、逼真地反映客观生活,描写生活中已经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事物,也就是说,诗人对于形象表现的态度是客观的再现,而不添加自己的脱离于对象的意志,达到追求真实的目的,刘禹锡正是实践了这一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

刘禹锡被贬朗州时期,运用“讽托幽远”的手法,创作了大量讽谕诗和感遇诗(政治寓言诗),这是刘禹锡的一大创造。他的这些诗作不仅塑造了 饕蚊、昏镜、飞鸢等形形色色的群丑形象,而且塑造了白鹭、秋荧、明镜等光明磊落、洁白无瑕的形象。特别是“翁悴沮而追昨非之莫及”,以朱丝崩断,瑶瑟无声为喻,深刻地讲明了对被剥削者要实行某些让步的道理,这是告诫统治者“苛政猛于虎”农民被搜刮得“力屈形削”了,再对其“役之无艺”,必须要引起反抗。诗人就是这样明白地告诉执政者必须实行宽缓的政策,用让步来和缓矛盾,巩固唐政权。他的这些“主张”,在“永贞革新”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实践,历史也有定评,是有进步意义的。

二、怀古诗的现实性

刘禹锡的怀古诗(词)作遵循着生活本身的逻辑,写出了他当时社会生活的现实,那其中也包含了他的理想与爱憎。在刘禹锡的作品中,怀古诗的份量不大,却是艺术上精湛而思想最为深刻的。他以其深邃的洞察力、深切的感染力去认识生活,对待历史,使之达到了借古喻今,以古鉴今的目的。这是对一个有着坎坷经历的封建士大夫在其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借助怀古诗托物言志,表达“忧国不谋身”,“心如砥柱”不畏强权,英勇斗争的有效方式。

刘禹锡有着政治家的胆略、哲学家的智慧和文学家的才气,他的怀古之作,之所以千古流传,固然有其“使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作品积极的现实主义思想,在于他总结了“治国、平天下”的经验教训,为唐王朝政权的巩固提供了历史借鉴。不止这些,诗人还自诩“知兵者”,要作治国安邦的政治家诸葛亮,指点现实社会的是非,以图执政者悔悟,改革弊政,削平战乱,“重见天宝承平”了。

三、民歌体诗(词)的现实性

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是必须关心政治,体察劳动人民的生活的,这在表现手法上,要求采用写实的方法,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高度的逼真感。刘禹锡的民歌体诗(词)创作适应了这种要求,是吸收借鉴光辉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他自己切身的生活经历相交融的产物。“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长期被贬谪在边远的地区,这给了他较多的接近下层社会的机会,他的一些民歌体诗(词)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如《竹枝词》和《浪淘沙词》等作品。他善于学习吸取民间文学艺术,用它们来丰富、提高自己的创作,并在探索中获得了巨大成就。

篇5:刘禹锡诗词全集

1、《抛球乐》

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2、《踏歌词》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

3、《踏歌词》

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4、《踏歌词》

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5、《潇湘神·湘水流》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

6、《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7、《杨柳枝》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8、《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草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9、《杨柳枝》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人家。

10、《杂曲歌辞·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11、《杂歌谣辞·步虚词》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成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帝。

华表千年鹤一归,凝丹为顶雪为衣。

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12、《插田歌》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伫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

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

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

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

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

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13、《昏镜词》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

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

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

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

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14、《途中早发》

马踏尘上霜,月明江头路。

行人朝气锐,宿鸟相辞去。

流水隔远村,缦山多红树。

悠悠关塞内,往来无闲步。

15、《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篇6:刘禹锡的诗词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篇7:刘禹锡诗词的独特魅力

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在那里过了十年谪居生活后,被召回长安。初回京师,游玄都观,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表现了他的傲岸不屈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人用桃花比喻朝中新得势力的权贵,用看花人比喻那些趋炎附势、奔走权门之徒。一句“尽是刘郎去后栽”更是令他的政敌难以忍受,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们,你们哪一个不是我刘禹锡被排挤后才爬上去的!此诗传出,执政者当即以“语涉讥讽”再贬刘禹锡等为远州刺史,实际是靠镇压永贞革新起家的宪宗不愿起用他们,因为起用他们则意味着自我否定。刘禹锡以诗获罪,三月又远去连州。

如果说,刘禹锡在被贬十年后能写下这样富有战斗性的篇章是很可贵的话,那么更为可贵的是,他因写《戏赠看花诸君子》被贬十四年后,重回京城,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锋芒不减当年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时的玄都观,百亩庭院已半是青苔,往日那灿若红霞的千树桃花已荡然无存,代替它的是不足以观赏的菜花,那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而上次因看花题诗被贬的刘禹锡却又重返长安,旧地重游!作者还是用桃花比新贵,用种桃道士比喻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就连皇帝也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刘禹锡作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表示丝毫不为十四年前因诗得祸而悔恨,不会因屡遭贬谪而屈服,而为再题笔赋诗而欣喜,而且说题为《再游……》是为了“以俟后游”又一次显示了他的傲岸不屈。但是,这个“再游”又引起执政者的“不悦”。他又被派出长安,到东都洛阳做“太子宾客”这一闲散的官。

(二)追求执着、意志坚定

在唐代,像刘禹锡这样有“宰相之器”的诗人,被贬时间之长且又不消沉绝望者,是较少的。刘禹锡在他的许多诗篇中都表现了他不怕失败,坚持革新的坚定意志。他在《浪淘沙》其中这样写到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这里借“银河喻指政治清明的理想境界。黄河喻指当时黑暗现实,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直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今’二字大有弦外之音,隐含着往昔无限事……此词为诗人久历**之后所作。黄河风狂浪激,万里泥沙险恶,混浊喻黑暗的现实,‘浪淘风簸’又可理解为作者长期遭受挫折,打击的坎坷生涯。末句‘同到牵牛织女家’则喻渴望朝政清明之日,能与远贬异地的革新派朋友再回长安,聚首一道的坚定信念和急切心情。

在《浪淘沙》其八中作者还这样写道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开首两句以坚定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现象。或者说,谗言如浪深,迁客却未必是沙沉。遭受不公正待遇的迁谪之客逆境中也不都会如沙沉江底。也有的还会努力奋争搏击不已。联系刘禹锡的`政治生涯看,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人的谰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他在此词前两句已明白表露了他的坚强意志,接着又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历尽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所知。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反映。

很多诗人有自己的政治理想,比如李白,他“欲上青天揽明月”,也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更多地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并且想的更多的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借此来逃避现实,摆脱苦闷。与刘禹锡相比,李白多了一些对社会的失望,而刘禹锡则比李白多了一份坚定与执着。刘禹锡可谓“真金”,令世人景仰。

(三)奋发自励的乐观精神

刘禹锡虽备受打击,长期谪居,却坚强不屈,直面现实,勤奋进取。他在《昼居池上亭独吟》中写到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这首诗形神兼备地写出了刘禹锡的高尚情操。“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作者通过看和想,很受教益。“蜜蜂”繁布金房,垒构玉室。咀嚼华滋,酿以为蜜,一生何尝偷闲?对于敌害,它们群起而攻,万死不辞,临战何尝退却?诗人从蜂的勤奋勇敢中受到启示,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诗人又崇尚“鹤仪形”,勤奋修德,心存社稷。虽然诗人的理想和现实有矛盾,作者也深感苦闷,但他仍借饮酒,清琴陶冶性灵,表现了诗人直面现实,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而李白面对现实,则往往表现为“举杯消愁”、“但愿长醉不愿醒”。

刘禹锡这位有“宰相之器”的诗人,被贬前后共达二十三年之多,“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身处逆境的他并没有意志衰退,却依然不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他逆境不衰的最好写照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篇8:刘禹锡的“天真”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是匈奴族后裔。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历仕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19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贞元九年(793)考取进士,任监察御史等职。由于他对当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参与了王叔文的改革运动,遭遇失败,以致人生坎坷,多次受贬。刘禹锡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之为“诗豪”。

但凡真正的诗人、作家、艺术家,都有几分不谙世事不通世俗的“天真”。这种“天真”,一方面使他们能比一般人更敏锐地感知人世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创作出纯朴率性、近乎天籁的完美的文艺作品;另一方面,这种“天真”,又使得他们与世俗格格不入,遭遇世俗的排斥和打击,甚至被某些俗人所嫉恨和算计,他们的人生轨迹,也因此变得曲折而多舛。刘禹锡就是这样的典型。

刘禹锡在当时的文坛,绝对是重量级人物。他的《陋室铭》、《乌衣巷》都是流芳百世的名作。但刘禹锡也是一个相当“天真”的人,做人颇不圆通。刘禹锡的“天真”,在他的《陋室铭》里有明显的表现。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可是,他的“天真”给他惹了不少的麻烦。这一点,从刘禹锡创作《陋室铭》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

《陋室铭》是刘禹锡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时所作。刘禹锡被贬至和州任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的级别可以在衙门里住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姓策的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而且嫉贤妒能。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落井下石,对他“关照”有加。加之刘禹锡为人“天真”,不肯也不愿与势利小人套近乎,在策知县这里,自然得不到丁点好处,反遭多方刁难。策知县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县城南门江边一套三间的房子里。三间三厦的屋子缩水为三间,搁在别人身上肯定郁闷,可“天真”的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郁闷,反而很高兴,特地撰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屋门两侧,联曰:“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刘禹锡此举可把策知县气得够呛,本想整你,你却在这里“观白帆”,还想着要与朝廷“争辩”。好嘛,再给你紧紧。于是,策知县又下令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房子也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房子位于德胜河边,白帆是观不着了,可房子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这在“天真”乐观的刘禹锡眼里自是别有一番风趣。刘禹锡随遇而安,得了这一间半房子,也没有计较,悠然自得地住下,而且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居门上:“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再次给刘禹锡调房。这次,他把刘禹锡的住房调到了城中,而且只给了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破落蜗居。就这样,半年时间里,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得斗室。“天真”的刘禹锡根本不计较住房待遇方面的落差,更不会向势利小人屈膝。他依然自得其樂地读书作文,并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写下了《陋室铭》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还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

豁达的“天真”

刘禹锡的“天真”可以说是透入骨髓的,这种“天真”使他不管身处怎样的困境都能乐观豁达、不屈不挠。而他的乐观豁达,又往往让他备受打击。刘禹锡参与的王叔文的改革在保守派的百般阻挠之下失败了,支持王叔文改革的8个官员,都被当做是王叔文的同党而遭到打击。皇帝下诏,把韦执谊、刘禹锡、柳宗元等8人一律降职,派到边远地方当司马,历史上把他们和王叔文、王伾合起来称作“二王八司马”。其中,刘禹锡被派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做司马。朗州离长安很远,那时候还是荒僻落后的地区。要是换了一些想不开的人,心情是够难受的。“天真”的刘禹锡相信自己的作为是正直的,真理在自己这一边,遭贬了也不那么懊丧。到了朗州,除了办公以外,他常常游览山水,写写诗文,在诗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的疾苦。这一去就是10年。日子一久,朝廷里有些大臣想起他们来,觉得这些都是有才干的人,放在边远地区太可惜了,就奏请宪宗,把刘禹锡调回长安,准备让他留在京城做官。

刘禹锡回到长安,看到长安发生了很大变化,朝廷官员中,很多新提拔的都是他过去看不惯、合不来的人,心里很不舒坦。不舒坦就不舒坦,放在心里就是,可刘禹锡“天真”啊,“天真”的人藏不住事。京城里有一座有名的道观叫玄都观,观里种了一些桃树,春天观里桃花盛开,招引了不少游客。有老朋友约刘禹锡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回来以后他就写了《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很快就传到了朝廷的权贵们那儿,他们从诗里读出了刘禹锡的“不服气”,也读出了他对朝廷后来提拔的权贵的嘲讽。这一下子自然就惹出了麻烦,他又被贬往连州(今广东连县)做刺史。以后,刘禹锡又被调动了好几个地方。过了14年,裴度当了宰相,才把他调回长安。

刘禹锡重新回到京城,又是暮春季节。换个有城府的人,仕途如此坎坷,经过百般磨难好不容易回到了京城,该夹着尾巴做人了吧。可刘禹锡却旧地重游,又去玄都观里看桃花。这次,种桃的道士不在了,观里的桃树没有人照料,有的被砍,有的枯死,满地长着燕麦野葵,一片荒凉。他想起当年桃花盛开的情景,联想起一些过去打击他们的宦官权贵,一个个在政治争斗中下了台,而他自己却顽强地坚持着。想到这里,他就又写下了《再游玄都观》,抒发他心里的感慨: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首诗一传开自然又被认为是牢骚之作,3年后,皇帝又把他贬到外地当刺史去了。

唐朝有种社会风俗,举子在考试前都要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给朝廷有名望的官员,请他们看后为自己说几句好话,以提高自己的声誉。襄阳有个名叫牛僧孺的读书人,这年到京城赴试。这个牛僧孺,可算作刘禹锡的“粉丝”,一到京城,他就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来见刘禹锡,请他赐教斧正。刘禹锡“天真”大发,他没去想人家请他赐教斧正也许只是客套,竟然毫不客气地当面修改起牛僧孺的文章来。当然,刘禹锡作为久负盛名的文坛前辈、文学大家,能亲自修改牛僧孺的文章,对他创作水平的提高是有好处的。可是,这个牛僧孺并不是个真心向学的人,而且又非常自负,此番老刘只挑刺不夸奖,让他大失所望,也很“受伤”,他从此对刘禹锡记恨在心。后来牛僧孺官运亨通,最后当上了当朝宰相。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禹锡与牛僧孺相遇在官道上,两个人便一起投店,喝酒畅谈。酒酣之际,牛僧孺写下一首诗,其中有“莫嫌恃酒轻言语,曾把文章谒后尘”之语。这时,“天真”的刘禹锡才知道自己当年当面改牛僧孺的大作有多么的欠考虑。后来,刘禹锡还跟他的弟子提到这件事,说:“我当年一心一意想扶持后人,谁料适得其反,差点惹来大祸,你们要以此为戒,不要好为人师。”

其实,刘禹锡改牛僧孺的文章,既是“天真”率性之为,也反映了他为人真诚的品格。也正是这种“天真”和率性,造就了一个才华俊逸、风格脱俗的大诗人。倘若刘禹锡只是个凡事打哈哈、说好话的人,我们今天又怎能读到他的那些俊秀隽永的诗文。刘禹锡的“天真”并没有错,错的是病态的世道,容不下这种“天真”,容不下这份来自人性深处的美好。

刘禹锡屡遭贬谪,白居易很为他抱不平,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其中有“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一方面称赞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同时也为其不幸的命运而感叹。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54岁的刘禹锡从和州刺史任上返回都城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会时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可以说是“天真”的刘禹锡大半生的总结。■

篇9:刘禹锡的经典古诗词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2、《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3、《纥那曲》

踏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4、《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6、《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7、《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8、《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

9、《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10、《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篇10:学阮公体(其三)刘禹锡诗词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

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译文】:

历史上的贤人达士意气豪迈,忧国忧民而不谋自身利益。

读了近千年的历史记载,感情上与古人相通。

【赏析】:

刘禹锡认为,过去许多有德才的贤人,凭借着为事业献身的勇气而努力奋斗,他们所忧虑的是国家兴亡,而不是个人的安危利害。

纵观几千年的历史,诗人从“昔贤”身上汲取力量,与古代的.贤者心心相印。权贵之门,有“仁”有“义”;他们的心,又“苦”又“辛”。这就揭露了当时权贵们所标榜的“仁义”的虚伪性。

篇11:刘禹锡诗词创作的现实性

刘禹锡诗词创作中的现实性,是他所处的特定社会环境和特定的创作视角所决定的。他的诗词作品正视现实,忠实现实,反映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人生,准确地反映了中唐时期重大的政治事件。

刘禹锡在中唐现实主义诗人当中,可称得上是一位佼佼者。他的绝大多数诗篇,在反映中唐社会现实的某些方面,其深刻程度是同时代的好多诗人都无法比拟的。他的诗(词)创作,善用典实,透脱不滞,词采丰美,笔致流利,造境明丽清远,风神俊爽,气度恢宏,骨力豪劲,素有“诗豪”之称。他与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齐名,时谓“刘、白”。

他的诗(词)大致可分为四种:讽谕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词),每一种诗(词)都镌着深刻的现实主义印记。

一、讽谕诗和感遇诗的现实性

“歌诗合为事而作”。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必须书写他所处的时代,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是由作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创作视角所决定的。现实主义作品要求作家正视现实,忠实现实,无论现象是美好还是丑恶。“作品好象一面镜子,一路上,它既可照见天空,也可照见路边的泥塘。”

刘禹锡的诗歌准确地反映了中唐时期的重大事件。“永贞革新”、“淮西之捷”、“牛、李党争”、“甘露事变”等等,这些事件在刘禹锡的诗(词)中都有所反映,尤其“永贞革新”是以顺宗内禅而告失败的,“内禅”真相,无论是史学家还是文学家都讳莫如深,刘禹锡的诗作则揭露了顺宗“内禅”的内幕真相,使之大白于天下。又如李雪夜袭蔡州,生擒了叛乱军阀吴元济,平定了淮西叛乱,刘禹锡写了《平蔡州三首》,热情地讴歌了平淮战争的胜利,表达了他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主张,他在诗中写下了“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的诗句,记下了平蔡之役,这是诗人的史笔,其准确程度不亚于史家记事。

现实主义作品必须按照客观世界固有的面貌,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真实地、逼真地反映客观生活,描写生活中已经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事物,也就是说,诗人对于形象表现的态度是客观的再现,而不添加自己的脱离于对象的意志,达到追求真实的目的,刘禹锡正是实践了这一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

刘禹锡被贬朗州时期,运用“讽托幽远”的手法,创作了大量讽谕诗和感遇诗(政治寓言诗),这是刘禹锡的一大创造。他的这些诗作不仅塑造了 饕蚊、昏镜、飞鸢等形形色色的群丑形象,而且塑造了白鹭、秋荧、明镜等光明磊落、洁白无瑕的形象。特别是“翁悴沮而追昨非之莫及”,以朱丝崩断,瑶瑟无声为喻,深刻地讲明了对被剥削者要实行某些让步的道理,这是告诫统治者“苛政猛于虎”农民被搜刮得“力屈形削”了,再对其“役之无艺”,必须要引起反抗。诗人就是这样明白地告诉执政者必须实行宽缓的政策,用让步来和缓矛盾,巩固唐政权。他的这些“主张”,在“永贞革新”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实践,历史也有定评,是有进步意义的。

二、怀古诗的现实性

刘禹锡的怀古诗(词)作遵循着生活本身的逻辑,写出了他当时社会生活的现实,那其中也包含了他的理想与爱憎。在刘禹锡的作品中,怀古诗的份量不大,却是艺术上精湛而思想最为深刻的。他以其深邃的洞察力、深切的感染力去认识生活,对待历史,使之达到了借古喻今,以古鉴今的目的。这是对一个有着坎坷经历的封建士大夫在其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借助怀古诗托物言志,表达“忧国不谋身”,“心如砥柱”不畏强权,英勇斗争的有效方式。

刘禹锡有着政治家的`胆略、哲学家的智慧和文学家的才气,他的怀古之作,之所以千古流传,固然有其“使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作品积极的现实主义思想,在于他总结了“治国、平天下”的经验教训,为唐王朝政权的巩固提供了历史借鉴。不止这些,诗人还自诩“知兵者”,要作治国安邦的政治家诸葛亮,指点现实社会的是非,以图执政者悔悟,改革弊政,削平战乱,“重见天宝承平”了。

三、民歌体诗(词)的现实性

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是必须关心政治,体察劳动人民的生活的,这在表现手法上,要求采用写实的方法,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高度的逼真感。刘禹锡的民歌体诗(词)创作适应了这种要求,是吸收借鉴光辉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他自己切身的生活经历相交融的产物。“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长期被贬谪在边远的地区,这给了他较多的接近下层社会的机会,他的一些民歌体诗(词)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如《竹枝词》和《浪淘沙词》等作品。他善于学习吸取民间文学艺术,用它们来丰富、提高自己的创作,并在探索中获得了巨大成就。

篇12:刘禹锡和《陋室铭》

和州知府姓策,策知府是个见利忘义、妒贤嫉能的小人。他看到刘禹锡得罪了不少权臣,又不得势,就有意落井下石。按照当时的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策知府只在城南门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这三间小屋面临大江,推窗便可看到浩瀚的江面,刘禹锡反倒十分高兴,并欣然在自己的房门上悬挂了这样一副对联: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这三间小屋的喜爱之情,也表明了自己的心志。这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府,他命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面积由三间减小到一间半,想看看他如何再观白帆。这一间半小屋位于德胜河的边上,附近是一排排杨柳。刘禹锡看到这些景色,欣然提笔,又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仍旧在这一间半小屋里读他的诗,写他的文。策知府见刘禹锡仍无动于衷,更加怒发冲冠。他和书丞商量了好久,便又在城中为刘禹锡选了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逼他搬家。

半年时间,搬了三次家,刘禹锡却心如止水,恬淡平靜。为了表明自己的心志,也是对这些奸邪小人的讥讽,刘禹锡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在《陋室铭》中,刘禹锡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很像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更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示他对那些灯红酒绿的生活的鄙弃,他的这种安贫乐道的胸怀和高洁傲岸的节操,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在当时的确难能可贵。

素材点击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刘禹锡面对二十多年的不公正待遇,没有郁郁寡欢,消极度日,借酒消愁,而是依然心如止水,恬淡平静。这种博大的胸襟和境界,令人折服。

2.安贫乐道,高洁傲岸。刘禹锡安于清贫,坚守清贫,“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苦为乐,以乐其志,志趣得到彰显,人格得到升华。

篇13:刘禹锡/中国古典诗词赏读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刘禹锡》选取了刘禹锡二十八首代表作品,内容包括诗人小传与作品赏析两部分。对每篇作品的赏析,又分为题解、句解、评解三个章节:题解交代创作背景;句解用现代语文对诗词进行逐句意译,对某些难懂的字词作注释;评解部分则提要钩玄,对作品特色进行点评。

中国古代经典诗篇把汉语升华到至美至纯的境界,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这些作品是联接所有炎黄子孙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无论身在国内,还是身在海外,优秀的诗歌对读者的.感召力都是相通的。《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刘禹锡》系以各位诗人、词人单独成册,书中每人只选取了二三十首代表作品,以使读者了解古典诗词的体裁形式特征,体味其韵律之美。所选作品都是历史诗苑中的名仲奇葩,情高意真,风格多样,反复吟颂,能受到浓郁的艺术熏陶。 本册为《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之《刘禹锡》。

【图书目录】

诗人简介

秋风引

秋词(其一)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平蔡州(其一)

竹枝词(其一)

……

【图书内容】

诗人简介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4] ,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平蔡州三首

蔡州城中众心死,妖星夜落照壕水。汉家飞将下天来,

马箠一挥门洞开。贼徒崩腾望旗拜,有若群蛰惊春雷。

狂童面缚登槛车,太白夭矫垂捷书。相公从容来镇抚,

常侍郊迎负文弩。四人归业闾里间,小儿跳浪健儿舞。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路傍老人忆旧事,

相与感激皆涕零。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九衢车马浑浑流,使臣来献淮西囚。四夷闻风失匕箸,

天子受贺登高楼。妖童擢发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南峰无火楚泽间,夜行不锁穆陵关。策勋礼毕天下泰,

猛士按剑看恒山。

篇14:刘禹锡诗词:八月十五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译文】

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

暑气已退,天地清净,秋色澄明,万物清丽。

满天繁星隐藏了光彩,让给月色,金风水露反射出耀人光芒。

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诗词鉴赏网权威发布孟浩然诗词大全:《留别王维》,更多孟浩然诗词大全相关信息请访问诗词鉴赏网。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赏析:

当权者能相助的实在罕有,知音者世上确乎难求。应试落第,

求官受挫,又难得知音,使孟浩然深感怀才不遇,不胜酸辛;于

是决心从此杜门不仕,归隐山林。

诗词鉴赏网权威发布刘禹锡诗词大全:《竹枝词》,更多刘禹锡诗词大全相关信息请访问诗词鉴赏网。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诗画欣赏

【诗文解释】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词语解释】

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

【诗文赏析】

篇15:刘禹锡诗词

《江令宅·南朝词臣北朝客》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赏析】

篇16:刘禹锡怒写《陋室铭》

刘禹锡于唐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后经斐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交谊颇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亦并称“刘白”。据史载,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通判。

按唐时规定,他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但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给他小鞋穿,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对此,刘禹锡不以为意,反而根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

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山清水秀。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于是,他又撰写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闻讯后,更加恼怒,又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

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3次。激愤之中,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遂一气呵成了一篇短文《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门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反思集下一篇:坦然面对生活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