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人教语文园地

2022-07-16

第一篇:四下人教语文园地

四下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

主备人:姜湾小学 游春

●教学目标:

①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②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③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④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②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 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1)师: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到人与自然关系越来越密切。人类从大自然中学到了许多,也受益许多。课前,同学们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资料搜集和整理。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今天,我们就开展一次“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汇报会,展示学习成果。请把你们搜集的资料展示并简单介绍一下。

2)学生自由发言。

二、激情引入,展开讨论

1)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2)师:同学们,听了上述报道,在结合你自己搜集的资料,有什么感受? 3)自主选择,小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①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②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全文,延伸兴趣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口头展示的形式汇报了综合性学习成果。内容丰富,给人很多启发。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学习,多研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有更多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更好地服务。推荐阅读《奇异的仿生学》《神奇的仿生学》。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目标:

1、可写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又可写活动经过或心得。

2、结构完整,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明确写作思路,写清发现或活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具体、生动地表达。 教学准备: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我们刚刚进行完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汇报,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和心得。这节课,我们以“大自然的启示”为题材,将你在活动中的发现或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与体会写下来。

二、自主汇报,指导选材

①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小组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②小结过渡: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三、例文引路,指导写法 1)写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发现

①例文:《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听读,思考:文章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一天下午,天气非常闷热,我在阳台上摆弄着爸爸的“心肝宝贝”——兰花,突然便看见一只小蜗牛爬上一片叶子。“蜗牛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爬行的时候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蜗牛的鼻子眼睛在哪儿?”这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做一做实验,弄清楚这几个问题。

“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我先把白菜、馒头、蚊子等分别放在抓来的几只蜗牛面前,他们大概都饿了,爬向自己喜爱的食物上去,只见蜗牛都选上了白菜叶子,吃了起来,对别的食品闻也不闻,不一顿饭的工夫,蜗牛把白菜叶子吃光了,这下可以判定:蜗牛是害虫。

“为什么爬行的时候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这个问题我先用一片叶子把蜗牛的引出来,然后用手轻轻地往头部下面一摸,没想到头立刻缩回去了,这可怎么办?我有点儿灰心了,这时爸爸向我走来,对我说:“怎么,这么一点小事就灰心啦!亏你长大还想当科学家呢?”我被爸爸这么一“激”又来劲了。一个办法从脑海中闪过。“有了,有了!”我手舞足蹈地叫起来。我用一块小石头,轻轻地把蜗牛的壳砸碎,取出蜗牛的身子,用手一摸发现了一个颗立状的东西,通过翻书、查阅字典,我知道了那是蜗牛的脚,那一条长长的细线是蜗牛的分泌物,它有助于蜗牛蜗牛爬行。

“蜗牛的眼睛、鼻子在哪儿?”我按照前一部方法,把一片白菜叶子放在地上又抓来一只蜗牛,这只蜗牛好像知道我的苦心,乖乖地让我看见了它的眼睛、鼻子、蜗牛的大触手和小触手,大触手是眼睛,小触手是鼻子。

通过这一连串实验,真是受益不小!我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长大要想有所发明,必须从小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问题。

②师生交流,总结写法:

以活动过程为序组织材料;以提出的问题进行过渡;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2)写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和心得

①学生畅谈小组活动的过程及心得的获得。

②师生交流,总结写法:

按活动的先后顺序写;抓住过程具体描写,详略得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四、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

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教学目标:

1、组织评议习作,修改习作。

2、让学生逐渐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文,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了,现在,我们就把它读一读,改一改。

二、评文指导,修改提升

①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②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教师做小结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

三、总结习作,提出建议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感受重点词语在情达意上的作用。

2、激发炼字用词的兴趣,培养字斟句酌的良好习惯。 ●我的发现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听后请你谈谈你的体会。

王安石改字的故事:王安石的一首诗中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过”而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总共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2、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现代遣词造句方面的案例。

二、主动发现,总结规律 出示例句

①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②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③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文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三、拓展应用,练习巩固

1、师: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2、教师出示句子,学生朗读体会。

一组:我感觉要是把头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我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二组:我家后园半亩空地种的花生收获了。

我家后园半亩空地种的花生居然收获了。

3、师生交流,说出不同。

●日积月累

①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②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③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④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 展示台

●课前准备

①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各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a.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报或黑板报。

b.“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c.“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d.“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在年级、校园内或社区内展出) e.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f.“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专栏。 ②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好各组小组长的作用。 ●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 ●推介成果

教师向相关少儿报刊推荐学生的习作与创意,抓住各级各类“科技节”“发明创新大赛”等时机推荐学生的突出成果

第二篇:四下语文园地四习作指导及例文

语文园地四

主题:看图写文(战争与和平)

要求:仔细观察照片,结合思考题,展开想象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提示: 1回顾课文,或通过影视传媒,了解战争情景,说出自己的感受。 2紧扣本组专题观察并想象,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3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并将修改后的作文读给家人听。

范文1

一张旧照片

提起旧照片,很多人都会想起自己童年时期快乐的情景。然而今天我要展示的这张旧照片,会让你想起60年前那场残无人道的战争。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了上海火车站,这张照片就是被当时记者拍下来的 真实情景。

这一天,上海南站和往常一样,涌动的人群川流不息,正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翁翁”的敌机声,还没等人们醒悟之即,“轰轰”几声巨响,顿时,火车站硝烟四起,建筑物坍塌了半边。“鬼子的飞机来了”“快跑呀、快跑呀”“爸爸、妈妈„„”哭声、喊声,顿时连成了一片,人们慌作一团,不知所措。可敌人的轰炸还在继续,天桥倒塌了,此时的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停止了涌动,一片片尸体倒在了血泊中,刚才还在喧哗的南站现已死一般的寂静,只是偶尔还能听见几声低微的呻吟。

“妈妈,你在那里。”“爸爸,我害怕„„”就在这寂静的片刻,突然传来了一个小男孩的哭喊声。他坐在铁轨中间,满身是血,正张着大嘴呼喊着。他看着眼前满身是血迹的父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不知父母为何一动不动,他也不知道从此以后即将成为孤儿,他更不知道今后该怎样生存„„

眼前的废墟,眼前的孤儿,不都是日本侵华战争在中国留下的滔天罪行吗?孤苦伶仃的孩子不已证明你们在中国的“东亚共荣”是谎言吗?

这张旧照片让我们无法抹杀掉每个中国人心灵的震撼,那一幕幕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让我们历历在目。

简评:文章从旧照片入手,引出了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作者通过细心观察抓住小男孩的外貌描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日军的仇恨,突出了中心,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范文2

废墟中的孩子

这幅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我国上海火车南站时的情景。啼哭的婴儿,倒塌的房屋,使我们不由得仿佛又回到了我们中华民族遭受欺凌的屈辱年代。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这时本应当是学生上学,工人上班,老人和孩子在房前屋后小憩和玩耍的时候。可是由于日军的狂轰乱炸,上海城内的学校和工厂很多已被炸毁,人们已不能正常的上班和上学。

这时的上海火车站,由于北站已成为战区,交通被切断,南站就成了交通的惟一出口,所以上海火车南站,人流拥挤不堪。忽然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日本敌机飞来投下大量炸弹。上海火车站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车站,天桥月台以及铁轨被炸得稀烂。站内的人们死伤无数,地上躺满了横七竖八的尸体。火光中,父母焦急的呼唤着孩子,孩子哭喊着寻找着亲人,炸伤的人们痛苦的呻吟着,废墟中幼儿悲惨的啼哭声更是让人心痛。几分钟前,这个婴儿可能还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撒娇,手里还玩着爸爸亲手为他做的玩具。几分钟后,侵略者的炸弹顷刻间将这美好的一切都毁灭了。敌机投下炸弹的瞬间,孩子的母亲努力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遮挡住纷飞的瓦砾和弹片,孩子的母亲被炸弹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侥幸活下来的孩子已认不出血肉模糊的母亲,他大声的哭喊着。可是眼前没有出现妈妈慈祥的笑脸,更没有爸爸平时那有力的双手来抱起他。孩子那稚嫩的哭声似乎在质问侵略者: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的残忍,夺走我父母的生命,夺走我幸福的童年,我这么小,我以后将怎样生活啊!

是呀,是战争使原本繁华的街市变成了废墟,是战争摧毁了人们原本幸福的家园,是战争打碎了孩子们童年的梦想。愿这样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童年,让世界永远充满幸福和欢笑。

简评:文章通过对图片内容的描写,把读者引入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文中重点描绘了敌机轰炸后,上海火车南站的悲惨景象。充分表达了倡导和平,反对战争的这一主题。语言朴实,表达真情实感。

范文3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和往常一样,许多乘客在候车室等候列车。这时,日本侵略军向车站投下了无数颗炸弹,顿时,火车站变成了废虚,天桥断裂了,铁轨扭曲了,残破的房屋,满地的砖瓦碎片,一片狼籍。这时,传来一个小男孩的哭喊声,他的父母和亲人都在“轰隆”的一声中,被炸弹夺去了生命。现在他已成了孤儿,今后的命运和生活不可想象。也许在那战乱年代,不会有人理他,他将流浪街头,甚至濒临死亡,再没有机会为死去的父母报仇雪恨。也许他会遇到好心人,把他抱回家,养育他长大。无论他的生活怎样,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整个中国人民都是无辜的受害者。

日本侵略者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杀害我同胞3500多万人。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罄竹难书,罪恶滔天,像这样的画面不计其数。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侵华日军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和在大屠杀中奋起抗争的我们民族的脊梁。

一位女作家说得好:“忘记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大屠杀。” 列宁告诫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判。” 让我们把警世的大钟撞得更响更响吧,让钟声时时唤起我们的民族精神,激励着青少年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一代,让钟声飘洋过海,振聋发耳,以史为鉴,呼唤和平,邪恶必败,正义必胜。中国人民,亚洲人民和世界人民决不允许被侵略、被杀戮的悲剧重演!

简评:通过简单对照片的叙述,引出了对照片的思考,发表感慨,语言尖锐,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思考!

范文4

沉痛的教训

这是一幅拍摄于1937年的照片。这天,日本侵略者在上海火车南站投下了大量的炸弹。顷刻间,使繁华的上海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图中的幼儿由于剧痛和惊骇大声的哭嚎着,他的亲人可能已被敌人罪恶的炸弹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上海火车站到处是惨不忍睹的景象。残垣断壁,炸毁的铁轨,倒塌的天桥,无助的孤儿,无不诉说着侵略者的残暴。

看到这幅照片会使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感到心痛。战争都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啊!大批饥饿的难民、失学的儿童,倒塌的房屋、失去双亲的儿童、无家可归的贫民、致残的身体。

图中的幼儿今后将如何的生活啊。可能因为战争,会使这个刚刚来到人世不久的婴儿过早的夭折,这个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东西他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看,带着惊恐、带着无助、匆匆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他幸运,可能会被好心人收养,可是失去亲人的痛苦,在孩子心灵深处将成为永远抹不去的痛。也有可能,他的父母只是被炸弹炸伤了身体,在今后的生活中,拖着致残的身体领着这个可怜的孩子沿街乞讨,孩子伸出的乞讨的手臂上,依稀可见弹片擦伤的疤痕。

是呀,这是中华民族屈辱的一幕,正是由于我们当时国力不够强大,侵略者才敢在我们的国土上如此嚣张。少年强则中国强,是啊,祖国的强大要靠我们年轻一代用勤劳的双手去建造。决不让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

简评:文章以图中因剧痛和惊吓大声哭喊的幼儿为主要的描写对象,对因为战争可能会对孩子未来的命运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种种设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个设想,来说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痛斥了侵略者的凶残,表达了希望世界永远和平的美好愿望。

【知识链接】

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写人

人的语言大致分为独白和对话两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互通信息、交流感情、表达思想观点都离不开语言,所以写人也离不开语言描写。语言描写通过对人物说话内容、语气声调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使读者能由此而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描写人物语言,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语言描写要准确,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 (2)语言描写要能够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色和感情。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能够帮助读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

(3)语言要精练。

有的人为了能够充分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不惜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人物语言,结果适得其反,令读者厌烦。

其实语言描写不能有话必录,拖泥带水,而应该挑选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的人物语言加以重点描写。

(4)语言描写要注意场合。

场合是影响人物语言表达的外部因素,同样一句话在某种场合可以说,而在别种场合则不能说,比如议论某种疾病的危害性,就不能当着正患此病的人的面。又比如说笑话也要看场合,有些很严肃的场合,如追悼会上,就不能说笑话。我们在进行语言描写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

(5)在描写人物语言时,可配以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从而使人物性格更鲜明、生动,人物形象更富感染力。

第三篇:部编版四下语文期末练习之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

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蕴含着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绿的。________“炫耀着”新绿,“不再胆怯的__________,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这些语言充满活力和生机。

2.很多诗歌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________”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识字加油站

1.根据提示写出诗人名。

(1)投江自尽,后人吃粽子,赛龙舟。

(     )

(2)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人,诗作有《春晓》等。(     )

(3)桃花源,采菊东篱下,田园诗人。

(     )

2.连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范仲淹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龚自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韩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杜甫

三、词句段运用。

1.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你悄悄地走来,带来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这边的山,像是镀上了一层金色。飘飘悠悠从上面飞下无数黄蝴蝶,在半空中盘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深黄的衣裳变成了浅黄,浅黄又变成了褐色。你看,它多像一个顽皮的小孩。瞧,那边的山上,高粱如醉,简直是一片红海,遮盖了半个天际,和霞光连在一起,红得像燃烧的火焰。这一黄一红连成一片,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温暖,让人甚至都忘了再过几天,寒冬就要来临了。

(1)找出描写颜色的语句画出来。

(2)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

春天的早晨,

怎样的可爱呢!

融冶的风,

飘扬的衣袖,

静悄的心情。

秋天的田野,

怎样的美丽呢!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日积月累。

1.诗是人类向____________的信息,诗给人类以____________的勇气。

2.诗和音乐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是______________的自然流露,它源于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语文园地

一、1.独特的感受 想象 风、雨、水、阳光

小草 小白菊

2.回忆 母亲的深深依恋

二、1.(1)屈原 (2)孟浩然 (3)陶渊明

2.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龚自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范仲淹

三、1.(1)带来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 像是镀上了一层金 飘飘悠悠从上面飞下无数黄蝴蝶

深黄的衣裳变成了浅黄,浅黄又变成了褐色 高粱如醉,简直是一片红海 红得像燃烧的火焰 这一黄一红连成一片

(2)我体会到了深秋的美丽以及作者对秋天的热爱。

2.示例:红红的高粱, 金黄的稻谷, 喜悦的人们。

四、1.未来寄发 朝向理想

2.生命全在节奏

3.强烈感情 宁静中回忆起来

第四篇:人教版四下语文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一、单元简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

4.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三、重难点 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4.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2课时。

具体安排: 《古诗词三首》 3课时《桂林山水》 2课时《记今画的双龙洞》 2课时 《七月的天山》 1课时《语文园地》 5课时

五、教学措施

教学时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七月的天山》中的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

第二单元

一、单元简析

本组教材以“以诚待人”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中彩那天》《尊严》,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还有一个语文园地。《中彩那天》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使我们懂得了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万年牢》告诉读者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实在。《尊严》讲了一件石油大王哈默罕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更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将心比心》虽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能给人心灵的震撼,告诫人们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四篇文章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朴实,但内容生动感人。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修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9个词语,会读会认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4.感悟人物形象,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并能付诸行动。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运用课文中获得的阅读方法去阅读有关选学课文,搜集发生在身边的有关诚信的事例,加深认识,并付诸行动。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2课时。《中彩那天》 2课时《万年牢》 1课时《尊严》 2课时《将心比心》 1课时《语文园地》 4课时

五、教学措施 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在受到精神熏陶,情操陶冶的同时,也能提升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与延伸会丰富学生的见闻,增加学生的积累。

1.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查阅图书及调查访问等方法收集和整理有关“以诚待人”的资料。

2.组织学生召开“以诚待人”资料交流汇报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资料展示出来,并给予一些鼓励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的热情。

第三单元

一、单元简析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本组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31个词语,会读会认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四、课时安排 《自然之道》 2课时《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课时《蝙蝠和雷达》 2课时 《大自然的启示》 1课时《语文园地》 4课时

五、教学策略

1.加强学科整合意识,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2.通过师生共同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深入感受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并从自然中受到启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一思想。

3.创设情境,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综合素养。 4.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章,更深刻地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六、课前准备

1、搜集人类与自然关系方面的有关材料。

2、制做多媒体课件。

3、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等

第四单元

一、单元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二、学习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课前准备

1.收集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2.从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3.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三、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夜莺的歌声》 2课时《小英雄雨来》 1课时《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课时《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课时《语文园地》 4课时

五、教学措施

1.应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发表各自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心得,加深阅读体验,学生如有疑问也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解答。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

2.教师和学生一起推荐一些书籍和文章,学生课余自主阅读,以故事会、读书会或演讲会等形式汇报读书收获。

3.围绕这个主题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的交流了解目前世界局势的发展,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4.以朗读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始终,在朗读中理解诗句意思,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感情,在朗读中熟记自己喜欢的诗句。

六、教学准备

有关的歌曲,有关的电影、电视。

第五单元

一、单元简析 本组的专题是“热爱生命”,安排了四篇与生命有关的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活。本组课文以散文为主,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细心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整个单元的教材各个版块被“热爱生命”这一生命文化主题给密切联系在一起。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径、畅”等17个生字,认识“袅、滥”等12个字;练习积累词语,要求会写会用其中的三十一个词,认识、记忆25个。认识三个多音字:重chónɡ、弹tánɡ、铺pū

2.学习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3.了解盲人是怎样来了解世界的;了解人体器官移植的知识;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生命现象。

4.积累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名句。 5.继续练习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6.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三、重难点

1.体会生命的权利、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珍爱自己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培养关心热爱自然界一切生命、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

2.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课时安排

《触摸春天》 2课时《永生的眼睛》 1课时《生命 生命》 2课时《花的勇气》 1课时《语文园地》 4课时

五、教学措施

1.引起学生对“热爱生命”这一主题的关注。 在学生讨论、发表自己对这则消息看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谈到的“应该珍惜生命”的基础上,引导归纳出“要热爱生命”的主题,引出课文中的导语。

2.浏览整组课文。 思考:这一组课文,主要谈了哪些关于生命的故事?哪些内容写出了我们过去不曾知道的事情?你喜欢哪一篇,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关于谁的生命故事?

交流介绍。

总结归纳:整组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些生命现象和人们热爱生命的故事。 3.进行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4.布置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以后的课文学习和实践活动。

第六单元

一、单元简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编排了二篇阅读文章,二篇略读课文。《乡下人家》主要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歌》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的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二、教学目标

1、读写生字生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积累。

4、感受乡村的美好生活,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三、单元重点难点

单元重点: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运用各种方法认识生字,理解生词,积累词汇。

单元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乡下人家》两课时;《古诗词三首》两课时:《牧场之国》一课时; 《麦哨》一课时;日积月累一课时;写字一课时;写作两课时;

五、教学措施

1.识字前可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由小组长组织学习,做到人人参与,字字落实。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字形。

2.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乡间的美之后,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家在农村的同学深入了解自己家乡最值得自豪的景物,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城里的同学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园农家,体验乡村生活,共同搜集农村风光的图片,农村儿童生活趣事,农家自制玩具或写农村的小诗,以便为后面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学习做好准备。

3.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重点描写了雨后的哪几样景物,体会作者巧妙的拟人化手法,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乡间小路雨后的清新与生气。

第七单元

一、单元简析

本单元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屑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主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二、教学目标

1.识字方面,本单元要认识21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2.《鱼游到了纸上》中,“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文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可抓住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场景来理解。

3.《父亲的菜园》要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园的,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4.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把一个人的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写出来,又要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

四、课时安排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课时

26、全神贯注 1课时

27、鱼游到了纸上 3课时

28、父亲的菜园 2课时语文园地七 2课时.

五、教学措施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第八单元

一、单元简析 本单元以民间传说好寓言故事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普罗米修斯》,略读课文《文成公主进藏》《渔夫的故事》。本单元的故事情节生动、充满智慧,学生会感受故事的愉悦性的同时受到启迪。 语文园地中以发挥想象编个寓言童话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要求能自由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并要写清楚、语句通顺。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3.学习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要充分注意到体裁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涵的哲理和情感。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来,要求能自由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并要写清楚、语句通顺。

四、课时安排

29.寓言两则 2课时 30.文成公主进藏 1课时 31.普罗米修斯 2课时

32.渔夫的故事 1课时 语文园地八 3课时

五、教学措施

1.应重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阅读,感受罗丹忘我的工作精神,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教师可参考以下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2.是以读为主线,按照预读准备、自读探究、交流研讨、回读整合(四个环节组织学习。

3.求认识的6个生字,课堂上要安排时间,了解学生的巩固情况。生词要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去理解。

课后的“资料袋”要与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和拓展阅读结合起来。

5.课文多为描述性的语句,适合有感情的朗读。应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五篇: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渴望的课文。《夜莺的歌声》赞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的智慧和勇敢。《小英雄雨来》赞扬了我国抗日战争中少年儿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精神品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唤》表现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呼唤。《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表达了对和平的希望和企盼。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口语交际中召开新闻发布会,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国内外的新闻。“习作”安排的是看照片,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本单元语文活动,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

学情分析:

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应在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上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材料。

目标导向:

知识和技能

1. 会写28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 2. 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句子。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句子理解思想感情,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真切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激发他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

按“课文-----口语训练----习作-----活动”的顺序组织教学,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质疑探究。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11~~15课时教学。其中精读课文4~~6课时,略读课文4~~6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

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了解背景

1、播放夜莺的叫声。问:什么声音?(板书“夜莺”) 随即简介夜莺鸟

2、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森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那样悠扬婉转。但夜莺宛转的叫声,在一场战争中却有着特别而深刻的意义。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3、看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估计会有:夜莺是什么?夜莺的歌声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以“夜莺的歌声”为题?为什么称这个小孩子为夜莺?„„)

二、初读,自学交流

1、轻声读课文,从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中你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进行思考。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文中的生字词,你能读准吗? 木屑 呻吟 婉转 轻蔑 拧下来 尘埃

2)要写的生字中,有些比较难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学习:

2 滚 ——喂 毁

三、梳理,感知内容

1、在读课文中,你们知道什么?

2、重点解决:“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或者“‘夜莺的歌声’在故事中有什么作用?

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4、汇报,通过学生的回答归纳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吸引敌人 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麻痹敌人、传递情报 最后部分“从孩子的嘴里„„”——执行新任务 板书:

吸引敌人

夜莺的歌声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执行新任务

5、看板书用你的话说说可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师总结: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这歌声,是文章的线索。

四、小结

读了课文,机智灵巧的小夜莺相信已经栩栩如生地印在我们脑海里。那他是怎样巧妙的引诱敌人/麻痹敌人的呢?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味。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感知,掌握学情

二战,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各国人们奋起抵抗法西斯的保卫战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夜莺的歌声》就是其中的一个。(板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板书:诱敌-带路-歼敌-再诱)

小夜莺给你什么印象?(机智、勇敢)

默读课文,找出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画起来,联系上下文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它体现了夜莺的什么特点?把你的理解在句子旁边作标注。(划句—体会—交流—深读)

二、 品词析句,感悟品质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

语言描写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4 ★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蘑菇。这里只有……‛

2、

神态描写

过度:从人物语言可以看出人物的品质,我们还可以通过神态、动作、甚至外貌的描写去体会,来继续汇报。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快活是什么含义?真的很快活吗?)

3、

动作描写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顽皮的小孩!其实,小夜莺是在麻痹敌人,也在向游击队传递着敌情。

三、

迁移拓展阅读

有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故事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德国兵被一网打尽。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还有许多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敌人都智斗勇,课文中的小夜莺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个英雄中的一个,让我们到阅读天地里,了解更多少年英雄的故事。

五、

小结

战争中,苏联儿童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的家园。同样,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也涌现了许多的少年英雄,下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中少年英雄的故事。

14 小英雄雨来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

5 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1.《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儿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板书:小英雄雨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初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四、研讨品读

1.激趣: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明白了。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出示问题: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 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2.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

3.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五、拓展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六、作业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被他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所感动,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课后请大家要以下的作业中任选两项完成。

1.点击‚资料袋‛,了解战争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伤害。 2.仔细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3.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

使用意见: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利用网络搜

集、处理信息。

过程与方法:借助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味课文 ,读中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深刻含义,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①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②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③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④过渡: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①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②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③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

二、

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7 ④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④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⑤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⑥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

二、

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①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

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②默读课文

五、

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

③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b.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c.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④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数据资料: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

8 100万儿童成为孤儿。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⑤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⑥(出示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要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⑦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

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指导实践,升华情感

①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

②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和平的期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③学生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一段。

●课外延伸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心愿!

使用意见: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的教学的重点

9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出示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二、初读感知

1、朗读阅读提示,想想阅读提示要求我们解决几个问题?

2、自学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弋‛的读法。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巡弋:(军舰)在海上巡逻。

不速之客: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祈盼:祈祷、盼望。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轻声读文第一到四节,圈出作者所描写的地方。(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2、课文描写了四种自然景物,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表:略

3、把原来和现在的放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

4、从这样的对比中你意识到什么?(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5、在课文中几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五、学习第五节

1、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2、文中的‚春天‛指的是什么?诗歌表达了什么?

3、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4、诗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5、指导朗读第五小节。

6、出示《儿童和平条约》,全班齐声诵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10

六、总结

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我们希望,我们祈盼,我们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祈盼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享受春天与祥和。

板书设计: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

使用意见: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品、比了解比喻修辞在表达情达意上的起到的效果,了解比喻的特点。 2、通过寻找、讲成语故事了解中华灿烂的文化,学习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成语。 3、在“拓展延伸”中了解历史并适时对学习进行德育(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比喻句中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2、了解成语含义。3、战争资料交流。 教学难点:

1、比喻的特点。2、成语的运用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分组查找成语资料及战争资料。 教学方法:

学习交流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拔为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具体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后说发现。

2、比较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问)

3、全班指名交流。第一句把雨来写成泥鳅的样子,滑溜溜的就象泥鳅一样,特点突

11 出,显得生动、形象,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所以第一句比第二句好。 用“小鸭子”来形容小雨来的善游,惟妙惟肖地勾画出雨来的可爱。

用“鹰的爪子”形容日本鬼子的双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凶残、有力,表达了憎恨。 用“恶狼般的眼睛”形容法西斯的目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危急,表达了憎恨。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用比喻的手法应该注意什么?(1、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2、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5、课堂拓展训练:用比喻手法写十五的月亮。(教师点评:要突出特点带有感情的为好。如比成月饼表达思念与团圆。)

6、举例子: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或平时积累的比喻句,想一想,有哪些是这样的句子。

7、小结:刚才我们不仅学习了这些词句,而且理解了这些句子的感情,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带着美感把这些句子读一遍。

(二)、教学“日积月累”

1、自己读读 “日积月累”的词语,要求把字读准确。 2、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3、交流成语的意思以及成语故事

4、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5、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造句)。(教师点评:成语运用是否符合词语本身的意思及语境)

6、读读记记成语。

7、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8、小结:我们刚才说了很多与战争有关的成语,那么,同学们,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想想“宽带网”里讲了什么?

2、提问交流英雄的故事,谈感受。 3、列举当今世界不太平的例子。

4、导入和平主题,帮助学生人小树立热爱和平的思想。 5、小结:我们向往和平,我们能做点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比喻修辞的好处,懂得运用比喻要抓住事物特点,要表达特定感情同学们以后在写作中要多多模仿,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第二积累了好几个成语,了解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含,同学们课后还要进一步学习领会并运用;通过了解“宽带网”的知识,大家和平的意识得到了提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五)、作业

1、收集爱国名言

2、自选“日积月累”中的三个成语造句,或写一段话

3、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收集成语故事的习惯。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提问导入

①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

②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时都能了解到国内和国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事情。

那就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 ●前期准备

①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你们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a.要选一个灵活、机智、知识丰富、口才突出的新闻发布会主持人。

b.发布的新闻要有意义。

c.发布的新闻稿要结构完整,简洁明了,能够吸引人。

d.作为发布人要对自己所发布的东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e.新闻发布人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富有感染力。

②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的这几点对于开好一个新闻发布会很重要,待会儿我们的小小新闻发布会就以上述这五点来作为评比标准,看看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中,哪些同学表现最突出,我们就可以评他为“最佳新闻发布人”,同时我们还要评出今天的“头条新闻”“热点新闻”“最佳新闻”等。我知道大家都收集了很多的资料,但光会收集资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会整理资料。现在,我们就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大块来自由组合,共同整理一下手头的资料,争取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有好的表现。

③学生根据“时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日常生活”“其他”这几大版块自由组合,交流、讨论、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召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①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②每个版块的三个代表分别发言。每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

③评价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④总结刚才新闻发言人的优缺点,再次准备。

⑤新闻发言人发言。

⑥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热点新闻”等。

⑦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师生总结

①通过今天的小小新闻发布会,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

②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为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小小新闻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经常进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语文园地四·习作”——看图作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看图能力,细心观察,从中提取此次作文的核心信息。

2.当堂完成情景描写练习。

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利用文本提供的资源,激起学生对和平的关注和向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些人物吗?(演示课件)

有战争年代时苏联的小夜莺、中国的小雨来、朝鲜战场中的黄继光,还有一位中国的小朋友,他以自己的亲身感受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经历也不同,但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相同点,同学们在学习时发现了吗?

二、看图悟情

1.回顾中国的历史,侵略者的铁蹄曾使这片神州大地蒙羞。世人震惊的南京大屠杀,使得多少中国百姓骨肉分离,流离失所。一位外国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幕幕令人心酸的情景。(出示图片,从各个角度演示图片)

2.看到这张照片,第一眼看到了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1)小男孩的衣着

他肯定是没有亲人的关心了,衣服都破了,光着两条腿,太可怜了。这个孩子刚刚经历了一场灾难,炸弹就在他的身边爆炸,此时已经分不清身上哪里是泥哪里是血。

(2)小男孩的动作

生:孩子的小手,他大概是太害怕了,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只有他一个人,他的两只手因为害怕都紧紧地攥在一起了。多么无助的孩子,

(3)小男孩的神情

他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恐惧,他张着嘴正在拼命地哭喊着。 他会哭喊着:“妈妈,您在哪儿?怎么不来抱我,我害怕极了!” 他会大声喊:“妈妈,我要回家,我不要在这里待着!” 他会大声喊:“妈妈,我疼,我想回家,你到底在哪儿呀?” 他的妈妈在哪儿?他的家又在哪儿呢?有同学对这张照片有了解吗?

1937年“八一三”事件之后,8月28日正午,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炸死了正在车站等车的市民200多人,伤者不计其数。一个浑身是血的小孩,坐在被轰炸过的铁轨上号啕大哭。一位供职于美国报系的中国摄影记者赶到现场,在已经成为废墟的站台上拍摄下了这个幼小的幸存者。 看来这张照片中的唯一人物牵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4)周围的环境

这里原来是上海火车站,应该是非常热闹的地方,可现在到处是残垣断壁,到处是瓦砾,我想远处肯定还有爆炸声,小孩的父母可能就在这场爆炸中死了,而且他可能就亲眼看到了这一切,眼看着亲人死去,是多么痛苦呀。

三、写话传情

1.师过渡:有人也称照片为凝固的历史,让我们根据大家刚才的交流,把我们从这张照片中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让所有有同情心的人都记住这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吧。

2.生独立完成片段,师巡视。 3.同桌交换阅读,互相提出意见。

4.推荐汇报。

一看到这张照片,那个小男孩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他是那么无助,一个人坐在冰冷的铁轨上,身上的衣服已经破成一条条的了,早已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脸上、身上青一块红一块,已经分不清哪里是泥哪里是血,他就这样坐在这里,五分钟,十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他大声呼喊着:“妈妈,妈妈,我怕,我疼,你怎么还不来接我呀!哥哥,姐姐,你们怎么那么狠心,把我一个人扔在这里呀……”

感动我们的不仅是语言更是叙述中浓浓的深情。

师:每个同学都出声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看看你的这份深情表达出来了吗?有不满意的地方请马上修改。

四、情感升华

15 1.师过渡:这张名为《中国娃娃》的照片,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巨大反响,它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战争中的平民的处境,也使隔岸观火的美国民众了解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从而促使许多美国人开始同情并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师:看到这张照片,除了对儿童的同情之外,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战争太残忍了,让许多人死去,没有了家。

生:有什么事非要打仗,只有像希特勒那样的疯子才会喜欢打仗。

师:只有远离战争,人们才能过上快乐的生活。

3.还记得这段话吗?《一个中国孩子的心声》 4.师:这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心声,我们呢?

生:我们要维护世界的和平,让战争远离我们。

生:我们可以多进行体育比赛,通过另外的方式来进行竞争。

师:同学们的愿望是多么美好,让我们用心浇灌“和平之花”,让爱满人间。(出示一组图片课件:孩子们在海洋中、沙滩上、树林中欢乐游戏的情景)

五、教师小结,布置习作 1.布置习作。

和平是我们所向往的,和平也是人们获得幸福、快乐的根本。今天我们由一张照片说起,谈了很多,说了很多,就请你利用下节课的时间把我们刚才聊的也记录下来,完成一篇习作。 2.理清结构。 3.确定题目。

师:那为这篇作文命个题吧。《夜莺的歌声》全文紧紧围绕夜莺的歌声来写,那我们这篇作文呢?

生:可以从小男孩的哭声来写。

师:想得真好。其他同学也应该根据自己作文的特点,像这位同学一样,拟个合适的文题。就让我们把对和平的向往之情寄予这真切的语言之中吧。

习作例文:

一张旧照片

提起旧照片,很多人都会想起自己童年时期快乐的情景。然而今天我要展示的这张旧照片,会让你想起60年前那场残无人道的战争。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了 上海火车站,这张照片就是被当时记者拍下来的 真实情景。

这一天,上海南站和往常一样,涌动的人群川流不息,正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翁翁‛的敌机声,还没等人们醒悟之即,‚轰轰‛几声巨响,顿时,火车站硝烟四起,建筑物坍塌了半边。‚鬼子的飞机来了‛‚快跑呀、快跑呀‛

16 ‚爸爸、妈妈……‛哭声、喊声,顿时连成了一片,人们慌作一团,不知所措。可敌人的轰炸还在继续,天桥倒塌了,此时的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停止了涌动,一片片尸体倒在了血泊中,刚才还在喧哗的南站现已死一般的寂静,只是偶尔还能听见几声低微的呻吟。

‚妈妈,你在那里。‛‚爸爸,我害怕……‛就在这寂静的片刻,突然传来了一个小男孩的哭喊声。他坐在铁轨中间,满身是血,正张着大嘴呼喊着。他看着眼前满身是血迹的父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不知父母为何一动不动,他也不知道从此以后即将成为孤儿,他更不知道今后该怎样生存…

眼前的废墟,眼前的孤儿,不都是日本侵华战争在中国留下的滔天罪行吗?孤苦伶仃的孩子不已证明你们在中国的‚东亚共荣‛是谎言吗?

这张旧照片让我们无法抹杀掉每个中国人心灵的震撼,那一幕幕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让我们历历在目。

例文一从旧照片入手,引出了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作者通过细心观察抓住小男孩的外貌描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日军的仇恨,突出了中心,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陕西省农工贸技校下一篇:数学微课比赛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