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发展

2024-04-24

智慧养老发展(精选6篇)

篇1:智慧养老发展

发展智慧养老破解城乡居家养老难题

——马鞍山市博望区“互联网+城乡居家养老”样本观察

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日益加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等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大投入、扎实行动,积极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已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但在政策措施、基础工作、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与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老人养老需求,让广大老年人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日前,我们就做好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对马鞍山市博望区的城乡居家养老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特别就互联网科技嵌入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对博望区中爱城乡助老服务中心进行了跟踪式调查,期望提供一份“互联网+城乡居家养老”样本。

一、我国老龄化现状和发展态势

1、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

据测算至205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4.87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自1999年的10%增长到2022年的18.5%。之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到2030年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到25.3%。2044年将超过30%,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的平台期,2054年将达到峰值34.9%。21世纪下半叶,人口老龄化水平将一直在34%上下。人口规模庞大且高速膨胀、人口老龄化急速推进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

2、老龄化程度深健康水平低

据统计2010年我国高龄人口规模为1904万人,2023年将超过3000万,2033年将超过5000万,2049年将超过1亿,平均不足5年就增加约1000万高龄老年人,年均约增长210万人,高龄老年人是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群体,高龄化进展快速。与此同时,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口健康水平总体偏低,生活不能自理、慢性病患者、老年残疾的人口规模大。

3、城乡人口老龄化差异巨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亿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由于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21世纪内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和速度始终高于城镇。2018年农村老龄化水平达到30%,比城镇高10.44个百分点;21世纪30年代,当全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达到最快时,农村和城镇老龄化程度的差距也达到最大,相差12-13个百分点。21世纪后半叶,城乡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差距虽不断缩小,但城乡老龄化程度却在持续加重,2050年城乡老龄化水平分别为31.07%和40.18%,达到峰值,高于发达国家在21世纪中叶的老龄化水平。另外,安徽省与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四川、湖南等14个省份先于全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可以说,解决好农村的老龄问题是我省及全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之所在。

4、独居和空巢老人日益增加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年,逐步进入“421”的家庭结构,即一对夫妻要供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作为“421”供养关系中的中间代,无法抽出时间照顾年老父母,尤其是众多农村年轻劳动力人口进城打工,老年人口空巢率不断提高,“空巢化”现象日益突出。

5、“未富先老”发展与民生矛盾凸显

“未富先老”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是经济实力还不够雄厚(属于中等收入水平国家),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经济能力还比较低。二是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三是社会公平状况亟待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基尼系数超过国际社会公认的0.4的社会安全警戒线。

二、博望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概况

1、博望区老龄人口基本情况

博望区总人口18.5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从2012年的3.02万人增加到目前3.3万人,所占总人口比例由16.3%提高到17.8%。其中70周岁以上老年人1.48万,约占老年总人口的44.9%,80周岁以上老年人0.41万人,约占老年总人口12.4%。其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程度深很具有代表性。

2、博望区老龄人口分布情况

博望区自2012年9月经区划调整,在整合原当涂县三个乡镇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一个新城区,三个乡镇下辖社区3个和行政村37个。全区留守空巢老人分散居住,家庭功能严重弱化。

3、博望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全区已建成公办养老机构3家,床位628张,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近20张;建有民办养老机构1家,床位数50张;民办助老服务中心1家;在建社区照料中心1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0家;村(社区)助老服务站40家;农村幸福院3家。目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构建。

4、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全区建立了10家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及1家民办助老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根据条件设置了休息室、娱乐室、阅览室、助浴室、助餐室等功能室,免费向老人开放,同时,以服务中心为载体,向周边居家老人将助洁、送餐、精神慰藉等各项助老工作外输上门。

三、博望区智能化城乡居家养老快速发展原因探究

博望区成立时间晚,基础设施薄弱,在面对城乡养老重压力下,加大财政投资预算,将发展与保障民生两手共抓,保持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探索科技养老新方式步调一致,同时,智慧新城、智慧社区(农村)建设为智能化养老方式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其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服务”的模式推进全区养老体系建设进程。

1、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

“博望区智能化助老助残信息服务平台”包括紧急救援和呼叫服务系统、老年人基本信息和健康档案系统、加盟商和养老服务人员管理系统、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系统、在线结算系统等,同时和政府相关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对接。

平台凸显三个特点:一是结合实际,分类服务。根据注册老年人的年龄、体力状况,将老人划分为不同类别,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各类亲情式服务,期间,助老员到老人家,用呼叫终端报“开始”、“结束”,形成有效工单,再通过呼叫终端与老年人进行确认、入户回访等方式,对整个服务流程、质量及工单进行严密监管、核算、考核。二是企业服务,政府买单。结合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信息服务平台上整合了当地一批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加盟商。不定期回访、考核,有效净化、规范了家政服务市场,也助推了服务项目日益细化、规范。三是服务有价,爱心无边。信息服务平台安排相对固定的服务人员定期上门,除各类保洁、生活照料、餐饮服务等有价服务外,更注重对老年人进行精神抚慰和帮助,逐步建立起亲情式联系,从而使老年人在心理上更具安全感,在精神上减少孤单和寂寞。

2、配备一支养老服务队伍。

根据老年人数,按照一定比例配备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助老服务专员(其中包括专业化服务组织与政府合作或独立聘请的社工人员、整合有一技之长的社会志愿服务人员)。主要对老年人基本信息和服务需求、提供应急联动入户服务、协助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及信息化平台链接等事务。

3、联合一批加盟服务商家。

根据老年人急需的救援、家政、医疗、保健等服务需求,挖掘和筛选养老服务相关企业和机构,通过建立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实行标准化服务,逐步形成跨行业、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产业集群。通过企业市场化运行,对服务对象实行会员制服务与管理;通过企业市场化运行,对服务队伍实行员工制管理,为老年人提供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个性化的主动式服务,为居住在家里的老年人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4、开展多层次养老服务。

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为政府购买服务的老年人无偿提供居家养老信息呼叫终端(包括各类型呼叫终端)或健康幸福手环等设备、信息搜集、建立老年人基本信息和健康档案、紧急救援(应急求助)、定期回访、远程定位等服务;低偿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行,以及文化娱乐、学习教育、陪伴聊天、心理咨询、代购代办等服务。基本形成“低端有保障、终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格局。

四、博望区“互联网+城乡居家养老”样本观察

居住在马鞍山市博望区博望老街的唐继兰老人,子女均在外地,老伴自十几年前因病离世后,唐继兰便成了守候家园的独居老人,博望区中爱城乡助老服务中心自落地博望社区后,对独居空巢老人实施定期上门探望、精神慰藉,老人近况及时与其子女们沟通,提醒他们即使在外也要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这个中心根据唐继兰的信息,打电话提醒其在上海的女儿,老母亲78岁生日即到,其子女这才想到母亲的生日来临。但其子女称,因为工作忙回不来,很是无奈,也深表内疚。该中心在老人生日当天联合博望社区一道买来蛋糕,并与前来的志愿者们一起为老人过了个热热闹闹的生日会,生日现场,该中心工作人员利用电子服务屏给老人播放了来自上海女儿的隔空祝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其实,这仅是这家名叫中爱城乡助老服务中心为空巢老人服务的一个缩影。在博望社区,每天来这里下棋、打牌、做操、读书、绘画的老人有几十位,这些虽然空巢老人但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好的。对那些身体状况较差甚至卧床不起的老人怎么办呢?该中心也有办法,智能呼叫终端加上几十名中心招募的志愿者会免费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

该中心为民办非盈利性质,其场地租赁、健身设施、传呼设备等基本上为个人投建,中心工作人员一部分是投资人聘请的,一部分是招募的志愿者。创办这个中心的初衷,是想帮助照顾那些独居、空巢老人日常起居,慰藉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晚年生活不寂寞。“我以为关爱老年人的事业大家热情不高,没想到中心成立不到一年涌来50多名志愿者,许多还是60岁以上的‘夕阳红’,令人感动。”负责人如是说。葛金林为了照顾瘫痪的弟弟,40年如一日,终生未娶,被评为“安徽好人”,他听说社区有个义务关爱老年人的中心,特地跑来看看,“未成想这一看,我自己也成了志愿者了。”独居、空巢老人们每天聚集在这里无拘无束地聊天、娱乐、做保健,看着他们愉快,我也开心,葛金林说。

据了解,这个中心除了对来服务中心的独居和空巢老人进行日间生活照料,最大的亮点是运用“互联网+信息呼叫终端”的方式对那些因病、残疾或身体不便的老人进行远程照料,中心目前已经免费为360位老人的家中安装了居家养老信息呼叫终端,终端上设红(绿)按键,按绿键呼服务,按红键呼急救。另外,中心还为22户空巢老人在其子女的申请下安装了互联网远程视频看护器,其子女都是常在外地出差的“博望飞毛腿”。他们在家时间时间有限,在外心系家中老人,有了互联网远程视频看护器,实实在在的解决的他们的担忧,他们通过下载的手机APP随时随地查看家里老人生活情况,同时与助老服务中心形成委托契约,请他们不定期上门与家中老人聊聊天。在该中心,我们看见,只要有按键响了,该中心的服务台电脑上立即显示是哪位老人?家住在哪里?中心服务人员立马回应,在第一时间为需要的老人送医、送药、送饭、送生活用品等。“这个中心的电子保姆服务为博望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延伸,拓展了空间,成了名副其实的‘没有围墙的托老中心’。”博望社区支部书记刘道寿称。

博望区中爱城乡助老服务中心具有“虚拟养老”的样本性,在中国居家养老或是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根生蒂固,农村老人更是这样,这种“虚拟养老”方式正好顺应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观念,很容易为老年人所接受。对比养老院而言,“虚拟养老院”还会给老年人一种主动感、支配感,老年人可以随意挑选服务,可以对服务质量提出意见。而养老院则会给人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虚拟养老院”的投资很低,仅需在助老服务中心或者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上,嵌入智能化为老信息服务平台,将服务对象全部纳入信息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利用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的“O2O”和“云数据”功能”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券无纸化、电子化。从而让享有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老人只需按下终端呼叫器,就可享受家电维修、家政上门、陪聊陪护、生活购物等入户式服务,整个过程无需现金、无需找零、实时记录、充分体现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便捷。

智能化养老系统是一种高科技集成的养老服务平台,可以承载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人力做不好、人力做不到和人力不愿做”的多样化服务,对于提升各种方式下的养老潜力和水平,具有巨大的整合和提升作用。因此,智能化养老是对传统养老服务方式的一场革命,代表先进的养老方向,必将极大地减少人力资源投入,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改善老年人生活,对于低成本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是解决中国城乡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

五、关于加快发展城乡居家养老的几点建议

各级政府要为城乡居家养老专业服务组织落地服务创造条件、提供补贴性资金支持、让专业化服务组织良性运营、老年人享受到优质服务。

1、强化资金扶持。

一是各地政府要以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建立立卡的贫困人口、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中的老年人,以及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为基数,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方案,发放养老服务劵。鼓励各级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第三方机构开展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绩效评价等工作。逐步提高购买服务标准,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定。二是省级财政补贴。省级财政可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完成优秀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落地的县(市、区)政府予以分档奖励。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各地政府为主,省级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补助。

2、保障运营场所。

对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进行网格化布 局、标准化建设,整合优化现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向养老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免费提供或协助其低价租赁、甚至由政府提供服务场地。推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模式。鼓励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线下服务实体网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学习娱乐场所等,完善功能性设施设备。

3、各类保障机制。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发改、卫计、民政、老龄、财政、人社、住建、税务等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力。二是强化行业监督,建立健全行业评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引进第三方机构,对各类专业社会助老服务组织及政府购买的服务开展质量和绩效评价。

关注科技就是关注未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服务事业和产业,是未来我国化解老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综合判断人口老龄化及老年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态势的基础上,倡导和发展智能化居家养老,成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国家养老方式创新、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路径选择。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中,科技使得智能化养老越来越成为引领未来养老方式变革的重要支撑。

篇2:智慧养老发展

我省有老龄人口1100多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18%,高龄化、空巢化较为突出,如何养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智慧养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能够实现个人、家庭、社区与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在社区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使老年人在不离开所熟悉的生活氛围、亲属子女能够随时探望的情况下,获得专业的照料、同龄的伙伴、舒适的环境,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伴。

大力发展嵌入在社区的微型养老机构。在社区里建设拥有20至30张床位的微型养老机构,服务内容涵盖日间照料、康复治疗、短期托管、上门服务,可将养老服务带到居民的周边、身边和床边。养老机构配备老年无障碍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随时掌握老人的行动定位、紧急求助等信息。养老机构还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营养师指导、临床教授咨询、社区医疗联动、社会活动互动等多种服务。

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机构责任保险。为消除老年人出现意外的后顾之忧、减轻养老机构面对意外的经济负担,可试行养老服务机构责任保险,即养老机构在从事养老服务活动中,因过失导致意外事故,使得老人遭受人身损害,其中养老机构承担的责任赔偿由保险公司支付。该保险由保险公司、养老机构和家属三方协商,养老机构承担的责任在保险范围约定的情况下由保险公司负责,如多次出险则相应提高保费。

研制推广智慧养老自助送餐机。很多居家养老的老人由于行动不便,做饭、吃饭问题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头等难题。尽管很多社区内设立了老年餐桌,但毕竟只能解决一部分老人的吃饭问题,而没有设立老年餐桌的社区,或者独居、高龄、行动不便老人较多的社区,智慧养老自助送餐机就大有用武之地。智慧养老自助送餐机是嵌入在社区里的微型养老机构的有益补充,能够帮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社区养老的便捷和方便。这种使用便捷的智慧养老服务终端在北京已投入实践,老人只要提前一天订餐就能在自家楼下取餐。售餐机所售食物全程采用冷链物流,菜品经过科学的营养配比,严格保证卫生和安全。

尝试虚拟养老,组建社区虚拟家庭。爱心人士可自愿认养社区老人并与其绑定账户组成社区虚拟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各位爱心人士只需要正常消费,合作商家都会从消费额中拿出3%的金额放进社区养老公共钱包,用于补助这位老人。对于爱心人士而言,没有多花额外的钱,就能帮老人、做善事;对受助老人而言,所需要的养老服务可以用社区公共钱包里的爱心善款来支付,经济负担大为降低;对于商家而言,让渡小部分利益,可以换来好口碑和更广的客源——这种“三赢”助老模式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篇3:智慧养老发展

(一) 智慧养老是破解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世纪难题的根本之道, 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已经超过2亿, 全国7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 随着“四二一”家庭的大量出现, 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

欧美国家在解决老年人照料问题时, 曾采取对老年人集中供养的方式, 即建立敬老院、护理院等。但由于这种养老方式投资大成本高, 且不利于老人与亲人交流, 容易造成情感缺失, 于是, 很多国家提出了让老人回归家庭的号召。目前, 居家养老已经成为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养老的主要方式。

鉴于欧美国家的经验和我国老年人口庞大这一实际, 依靠建设敬老院、护理院等解决大量老年人养老问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 居家养老应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养老国策。

但是, 如何实现老人各自居家分散居住与社会化养老服务之间的有效衔接, 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智慧养老有望破解这一日趋尖锐的世纪难题。

智慧养老就是指利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 研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 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智慧养老解决方案可以极大地提升社区为老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 智慧养老产业可串连起一条庞大的产业链, 牵动现代信息产业和传统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 涉及到上游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射频传感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GI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远程医疗技术, 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嵌入式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等高科技产业, 下游的医疗卫生、家政服务、急救服务、老年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体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心理慰籍等服务业。并由此串连起一条庞大的产业链, 带动现代信息产业、智能机器人和传统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三) 淮安发展智慧养老产业已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 淮安市软件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已初步形成“一核” (淮安软件园) 、“四特” (淮阴软件科技产业园、浙大网新科技园、洪泽软件产业园、清河动漫科技产业园) 的软件产业发展格局。

以国际安博园、中国移动 (淮安) 呼叫中心、中兴4G智慧产业园等为核心的淮安“智慧谷”, 已经列入淮安市“十项重点工程”之一。目前, 已有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 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华东分院等5家科研机构落户。投资70亿元的国际安博园项目、投资45亿元的中兴通讯4G智慧产业园、投资40亿元的中国移动呼叫中心、投资15亿元的世迈科技等一批高端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未来, 淮安智慧谷将成为苏北智慧技术研发的重要策源地, 成为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科技产业园区。淮安智慧养老产业完全可以嵌入到淮安智慧谷中, 成为淮安“智慧谷”中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鲜明特色的核心产业之一, 并形成彼此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淮安发展智慧养老产业的重点领域

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立足淮安, 面向全国”的原则, 淮安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重点, 应主要聚焦在以下几方面。

(一) 老年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开发

老年人可穿戴智能设备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智能腕表可提供老人的定位情况, 提醒吃药、测量血压、监控睡眠;糖尿病人专用腕表, 可定时测量血糖等指标;集成腕表, 可监控各项生理指标。老人可穿戴智能设备, 就如同一个如影随形的家庭保姆, 它不仅能悉心照料看护老人的衣食住行, 还能了解一般保姆发现不了的健康问题。

(二) 老年人安全管理和健康管理智慧产品的开发

老年人安全管理智慧产品, 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救、一氧化碳监测、坠床监测、出行行踪监护、心脑血管异常报警、运动安全报警、健康风险报警等智慧解决方案。老年人健康管理智慧产品, 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睡眠监护、视频会诊、远程医疗、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保健、心理护理、用药提醒等智慧解决方案。

(三) 智慧养老云服务 (系统) 平台的开发

重点开发以现代通讯、CIS、GPS、智能呼叫、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为技术依托, 以“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服务及支援中心”为核心, 以“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 以“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增值服务”为基本服务内容的智慧养老云服务 (系统) 平台。

三、淮安发展智慧养老产业的主要路径措施

(一) 开辟“园中园”, 全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智慧养老产业领域的领先企业、领军人才。通过在中兴4G产业园或淮安智慧谷开辟“园中园”, 规划建设淮安智慧养老产业园, 并以此为载体, “筑巢引凤”, 面向国际国内开展招商引资, 全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在智慧养老产业相关领域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领先企业、领军人才, 充分利用产业内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间的有效协作, 不断促进技术聚合与技术扩散, 充分发挥领先企业、核心企业对智慧养老产业链的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 推动智慧养老产业的集聚发展。力争到2020年把淮安智慧养老产业园创建成国家级科技产业园。

(二)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资金筹措机制, 加大对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投入和支持。相比美国、英国等国家, 我国政府对养老产业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养老服务具有公共产品性质, 借鉴美、英等国家经验, 一定要以政府为主导, 才能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提供居家智慧养老服务, 需要政府相应的智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三) 鼓励淮安软件园和淮安智慧谷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共同打造智慧养老产业链。“智慧养老”符合未来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的方向, 淮安各级政府应对从事智慧养老产品或技术开发以及参与社区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建设的企业给予税收和融资方面的一定支持, 鼓励淮安软件园内更多优秀高科技企业投入到智慧养老事业中, 共同打造具有行业标杆地位和全国影响力的淮安智慧养老产业链。

篇4:智慧养老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摘要: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焦点问题,随着以物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这一新兴养老方式被提出,并为人们所关注。文章对智慧养老的概念及优势、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从政府、公众、产业的需求出发,提出了我国发展智慧养老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智慧养老;养老体系;顶层设计

一、 引言

隨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目前属于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预计2025年老年人口将超4亿,我国将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空巢老人”“未富先老”等现象随之而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协同和共生等特性,使得人们在面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时,自然而然的转向了现代信息技术,“智慧养老”应运而生。文章通过对智慧养老的概念、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策略对策等方面的梳理,从政府、公众、产业的需求出发,提出了我国发展智慧养老的对策建议。

二、 人口老龄化带来问题

从宏观层面来看,不断加快的老龄化进程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直接使得国家在养老金、医疗保险和养老服务等方面面临不断攀升的人、财、物压力。另一方面,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导致我国人口的高流动性,间接阻碍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因此,在“十三五”这一新时期,采取有效方式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从结构上优化养老金制度并做好相应的财务准备已经迫在眉睫。

从微观层面来看,老年人口的增加还带来了家庭结构的变化。现有家庭在以下六个方面均面临巨大挑战:“4-2-1”的家庭结构模式让老人无人照顾、年轻人压力重大的矛盾凸显,“老有所养”受冲击;“医养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老年人“看病难”“报销难”“养护难”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老有所医”受阻碍;目前的养老模式和养老机构较少顾及老人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从而使一些老人在退休后产生“精神贫困化”的症状,“老有所乐”被忽视;当前未能真正从老年人的认知结构、知识背景、情感动机和现实需求等角度深入探索老龄教育的发展理念、内容和形式,“老有所学”受阻碍;目前很多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住条件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都存在较大的隐患,相关法规和政策缺乏,“老有所住”遇窘境;目前养老制度、养老政策和相应的养老模式和结构都无法很好地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年人的智慧、经验和才干无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老有所为”难实现。

三、 智慧养老的定义及优势

1. 智慧养老的定义。“智慧养老”最早是来自英国的生命信托基金会,起初也被称为“智能化家居养老”,意指通过物联网等技术随时随地、全方位监控老年人的各种信息,让老年人在家就过上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如通过地面安全传感器,可以在老人摔倒的时候发出警报等。而后很多学者对“智慧养老”的概念进行了延伸,如郑世宝(2014)提出智慧养老的概念,指出智慧养老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开展综合性、线上线下、医养融合、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左美云(2014)强调智慧养老从衣食住行、娱乐、健康等方面为老人提供全面的服务,在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不忘帮助其体现自身的价值与尊严。

现在的智慧养老更多的强调智慧、更加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层面、也更加注重多个主体(老人、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的协作。因此,智慧养老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结合传统家庭、社区、机构养老等养老方式,将各方紧密联系起来,满足老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致力于为老年人打造更加健康舒适、安全便捷环境的新型现代养老模式。

2. 智慧养老的优势。传统养老的主体主要是家庭、机构和社区。以家庭为核心的养老即家庭养老,老人在家中自我照顾、由子女照顾、请保姆照顾或由专业服务组织定期提供上门服务。但是该模式存在老人自理有安全隐患、子女忙于工作而照顾不周、专人照顾服务费用过高等问题。以养老机构为核心的养老即机构养老,老人在养老机构接受统一的养老服务,难以实现个性化需求。以社区为核心的养老即社区养老,社区以家庭为单位,合作养老机构承担养老服务责任。在该模式下,老人服务消费意识不足,导致有些服务少有老人问津,服务提供商在运营初期存在严峻的生存问题。而“智慧养老”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构建的高科技集成平台可以应用于任何传统的养老模式,对其服务进行整合和改善。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智慧养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服务能力方面,利用信息技术的集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从多个层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智慧养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适老化智能设备,可以解决护理人员不足及护理费用过高的问题,提高了服务工作的水平,降低了人力和时间成本,实现服务的优质和高效。同时,依托社会公共信息平台或单独建设的智慧养老系统,将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和企业、社会组织进行对接,为老人提供精准便捷的服务,实现服务的供需平衡。此外,通过对涉老数据的收集,建立老人基本信息数据库,为政府给予老人相关补贴、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提高政府为老服务能力。

在服务形式方面,运用实惠便捷的包对点服务形式,从家庭及社区层面创新社会保障形式。传统养老的服务形式主要有点对点、包对包两种。点对点服务形式,即老人在家接受钟点工或保姆的上门服务,该服务形式针对性强,能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但成本较高,且需要较多的人力。包对包服务形式,即将老人集中在一起,提供统一的养老服务,该服务形式可以实现规模效应,但服务较为单一,众口难调。“智慧养老”打破以上两种服务形式,运用相关技术将养老信息集成到一个载体,该载体同时连接个人(点)和服务终端(服务包),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为老人提供多样化选择,实现“自助式”服务。

在服务内容方面,满足老人多层次需求,从个人层面落实社会保障内容。传统的照护和医疗等方面的服务普遍位于需求层次的低端,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服务内容已经难以满足老人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智慧养老”的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助老”范畴,同时兼顾“孝老”和“用老”,让老人摆脱被“监控”、被“服务”的束缚感,通过“嵌入”的方式进行智能提示来提供友好的养老服务,让老人实现被尊重的需求。“智慧用老”即通过网络技术及社交平台,利用老人的经验智慧,使老人发挥余热,做到“老有所为”,实现老人的自我实现需求。

“智慧养老”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顺应“互联网+”的浪潮,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物联网、移动计算等现代科技技术,建立起连接老人、家庭、社区、机构及政府的适应性系统,是现代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四、 发展现状

1. 发展情况。

(1)国外智慧养老的发展情况。英国、美国等国家已率先進行了有关智慧养老项目的实践,并获得一定的成效。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就有很多门诊都安装了“远程医疗”网络,服务对象的三成都是老人。投入使用后有效的提高了服务效率,并减少了护理费用。英国则使用了机器人护士,服务于家庭或社区。不仅可以完成日常护理,还能够与老人互动,为老人提供咨询建议。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将智慧的理念运用到老年公寓的建设中,通过在家具、地板中植入芯片等方式实现老人生活远程监控。“机器外套”是日本一所大学专门为行动困难、肌肉萎缩的老年人设置的,现已被普遍推广。

(2)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情况。我国的智慧养老也得到了政府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推动,已有很多优质的智慧养老项目得到实施。如全国老龄办计划在全国推进“智能化养老试验基地”建设,并批准筹建全国智能化养老和全国老龄智能科技产业园;乌镇联合中科院物联网研发中心引进椿熙堂项目,拟建设惠及全镇的“物联网+养老”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长沙韶山路社区上线了“康乃馨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智能终端和体检设备为老人提供远程高科技养老服务;常熟市建设了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出“CCHC持续照料社区”模式,打造“医养康护”四位一体的养老体系;内蒙古自治区也积极行动,以“互联网+”为抓手,构建“一台五网”智慧养老应用体系,通过为老服务热线对接需求与服务,实现多样化养老。老年信息科技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方兴未艾,动力十足。

2. 存在问题。

(1)规范化管理机制、统一信息化标准缺失。智慧养老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及规范的管理机制就会造成养老服务参差不齐、资源利用率低下、重复建设等问题。因此,需要有完整规范的标准体系提供保障,而从当前来看,不仅不同省份的智能养老产品差异很大,就连同一省份不同地区的差异也非常明显。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相关资源的浪费,使得经验的总结和分享没有规范化,不利于推广,同时也制约了养老服务信息化产业发展。

(2)老龄社会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方面力度不够。目前智慧养老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当前的研究主要局限在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智慧医疗领域相关的产品上;智慧养老的系统和平台虽然由政府主导,但大多数还是分而建之、分而治之,并没有从全局进行规划和设计;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也存在譬如重复建设、多头管理、无人问津、沟通不畅、体制桎梏等问题;另外,我国养老领域还存在政策缺位、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方面力度不够。

(3)养老信息化建设滞后,智慧养老面临技术发展障碍。当前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刚刚起步,物联网、信息安全等相关技术还处在萌芽期,甚至在某些技术方面仍相对空白。在智能终端上的体现尤为明显,有些终端检测存在误差,售后服务滞后,不能很好的满足要求,同时信息安全方面也面临巨大挑战。

(4)优质智慧养老项目覆盖面过窄。通过比较养老信息平台的覆盖面,可以发现当前已推广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设备配置以及技术水平相对有限。烟台、南京、北京等地的智慧养老项目有些仅仅覆盖了部分小区和福利院,多种类似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统等优质产品完全可以大范围推广,使更多老人受益,但事实却仅仅覆盖一小部分人群。由此可见,智慧养老的优质项目推广范围有限,并未得到真正的推广。

(5)智慧养老项目普遍缺乏专业团队。在当前的智慧养老项目中,缺乏专门负责的团队进行持续推动,难以很好的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很多涉及技术的专业知识,削弱了专业化。此外,对于如何科学有效接近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等问题,也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才能制定出更加具体、可靠的方案。

五、 发展对策

1. 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化的标准建设、规范先行。建立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是推进智慧养老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为老服务发展的保障。从业务需求的角度看,相关标准规范应涵盖智慧养老事业、智慧养老产业和智慧养老服务三个方面。从项目实施的过程看,需要制定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维护做出制度性和流程性的规范;从项目覆盖的技术角度看,需要制订所涉及的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物联/互联技术等做出技术性的标准和规范;从项目的层次结构上看,需要形成信息基础设施层标准、信息数据资源层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层标准、信息应用系统接入标准;从项目整体性上看,需要形成总体建设运营标准、信息安全保障规范和标准规范的评价体系。

2. 进行顶层设计,建立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不仅仅包括信息系统的建设,还涵盖了体制机制改革、标准制定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资源能够在智慧养老的概念下有效的对接。其实现路径为:

政府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和集中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智慧养老云平台,汇总全国老年人各项基础信息到一个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为老龄事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实现涉老数据的集中和贯通,形成智慧养老的数据基础;

针对政府管理的需要,建设现代化的全国性老龄信息决策服务系统,对老龄信息数据传输、存储、管理、监控和统计分析,实现数据加工处理、动态指标分析、个性化推送,帮助各地老龄决策机构能够充分利用该平台出台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老龄政策,解决我国及各地所面临的老龄化挑战,为区域性或全国性养老规划提供科学性指导。

针对老年人个体的需要,为老年人的具体养老需求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网站、自助服务终端、无线终端设备等渠道,为老龄群体及其家属提供养老信息实时查询功能;基于智慧养老政务平台和行业平台,开发医疗、保健、教育、娱乐等各种养老服务应用,增加养老产品选择的多样性,提升养老服务的便捷性。

针对养老产业的需要,为老龄产业发展的需求提供技术支撑和相关服务,开放平台接口,推动产业智慧升级,形成智慧产业生态系统,鼓励老龄产业相关企业、组织和个人开发应用系统接入平台提供海量应用;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了解养老服务行业现状,为行业管理、质量监控以及督导等提供支撑,为行业资质认证、专业队伍建设等提供依据,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

3. 加大优质智慧养老项目的推广力度。当前,有很多优质的智慧养老项目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广,受益范围小。要分析出这些优质项目的关键点以及使用条件,树立典型进行推广,借助媒体等方式将经验分享出去。政策上支持或购买企业自主研发的优质产品,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加大优质产品的推广力度。

4. 加大人才引进及专业团队建设。需要组建、培养专门的团队负责项目的推动与实施,团队中需要包含技术人员、行政人员、医护人员甚至是心理医生的专业成员,形成专门化的团队,从适应辅导、心理辅导等方面出发,真正做到了解老人、满足其需求,实现智能化养老。

5.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发展。为推动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政府在政策上、税收上给予相关企业优惠,支持其发展,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同时,要整合社会资源,针对科技实力落后的省、市等地,实现省际间互助,推动银发产业的发展。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和市场的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政府投入不足与监管力度不够并存;另一方面,老龄产业市场化发展严重滞后与市场规范制度缺乏并存。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成为阻碍中国老龄服务体系健全与完善的桎梏。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在建设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定位,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建设、公众参与的建设模式。

六、 结语

总体而言,我国的智慧养老正在迅速发展,其未来的趋势呈现出规模化、智能化、定制化以及全面化的特点,但现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能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以为老年人物质和精神健康服务为目的,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全国性带智慧养老云平台,整合聚焦和深度开发,优化养老资源配置,形成集约、高效、合理的养老体系,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杨燕绥.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D].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 尤元文.老龄问题与养老工作资料选编(第1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3] 王永梅.网络社会与老龄问题:机遇与挑战[J].学术交流,2014,(8):40.

[4] 郑世宝.物联网与智慧养老[J].电视技术,2014,38(22):24-27.

[5] 左美云.智慧养老的内涵,模式与机遇[J].中国公共安全,2014,(10):48-50.

[6] 张丽雅,宋晓阳.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业中的应用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5): 170-174.

[7] 全国老龄办.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R].北京:华龄出版社,20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协同视角下社会化搜索的形成机制与实现模式研究”(项目号:71473114)。

作者簡介:朱庆华(1963-),男,汉族,江苏省镇江市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白玫(1979-),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博士生,烽火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篇5:智慧养老

1、什么是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提出,当时称为“全智能化老年系统”,即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在自己家中过上高质量高享受的生活;又称“智能居家养老”,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面向居家老人开展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其核心在于应用先进的管理和信息技术,将老人与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等紧密联系起来。

2、智慧养老相关政策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都有相应的条款提到使用信息化提升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表明养老产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逐渐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2015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九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22日,《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重点,完善服务设施,加强服务规范,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鼓励养老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化养老、健康等领域关键标准制修订,完善养老服务。

3、国内外智慧养老现状

国外现状:

美国及日本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市场化养老机制,其中,“养老地产+金融+专业服务”模式。

美国是世界各国中率先开始老龄化相关技术研发的国家。预计到2030年,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20%。一方面美国大力推行“老年保健计划(Medicare)”,把医疗保险纳入老年人的医疗照护制度;另一方面,美国积极推进老年人的健康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即QoLT技术,包括穿戴式技术、体域网、体感网技术、无创伤、无意识测量技术、服务机器人技术和各种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等。针对美国人居住分散的特点,从1999年开始,美国各大城市陆续建立了老年人移动医疗服务车队(移动医联网)。目前该医疗服务车队已经覆盖了美国50个州,1000多个城市,包含12500多个分支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的养老照护和医疗保健服务。

日本是亚洲、也是世界各国中最早进入老龄化和超老龄化社会的国家。2013年,日本的老年人已超过3000万,占人口的比例超过25%,是世界上养老压力最大的国家。在制度上,日本实行“国民养老金”制度,也就是人人有养老金。同时,日本着力打造“30分钟养老护理服务社区”,即在距离大概30分钟车程为半径的社区内,建设配备小型养老护理服务设施的新型服务社区。从技术上,日本充分利用其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上的优势,推行小规模多功能型机器人辅助养老护理和社区为老人登门访问看护;还用有线电视回传信道,开展社区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日本早期家庭主要监测项目为血压和心电,现在已增加更多的体检项。日本充分发挥其在机器人研发和制造领域的优势,开发了多种针对老年人照护的服务机器人,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实现辅助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居家生活质量。

欧洲各国也先后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面临非常严重的老龄化和退休压力。欧洲各国在努力推行“个人基金养老”制度和延长退休年龄养老制度。此外,欧洲多数国家也正在推广“网络医生”制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以法国为例,法国有1/5的诊所医生已经能够使用名为“e医生”的远程医疗系统为老人提供远程健康监控和紧急救助服务。欧洲正在研发和推广“智能生物医学服装技术”,这是由纺织、生物医学传感器、移动通信等组成的综合技术,可实现对致命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病等疾病的控制和预防。

新加坡也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据其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7月,其老龄化人口已经超过了20%。新加坡建立了当前世界上最健全的养老体系,包括由养老金制度、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保障形式构成的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出一项针对老年人的“康乐计划”,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查、信息咨询、日常护理,举办社区老年活动等;逐渐推广“老年医疗远程计划”。目前,新加坡和上海市正在进行国市之间的合作。

澳大利亚也面临老龄化的问题,据介绍,到2012年,其65岁以上老人有260多万,占人口总数的12%。澳洲联邦政府主导推行了一项家庭和社区养老计划,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的必要护理,使老年人能够实现家庭和社区养老。黄金机会计划,即远程医疗、电子病历,利用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娱乐设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国内

国内现状:

北京市:

2016年4月,“老街坊”社区养老服务站经过5个月的试运营,开始正式营业。服务站服务内容包括长期护理服务、日间托老服务、餐饮服务、家政服务、健康管理服务、远程诊疗服务、上门服务等。2016年5月,北京市民政局公布了《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十条政策》。天津市:

天津共有7家养老机构、7个社区、3个行政区被列为首批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单位和地区,天津启动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通过“线上接受申请,线下提供服务”的模式,让居家养老的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利的服务。老人可以电话呼叫、网络预约所需服务,平台即向就近的会员企业下单,将服务送上门。平台在技术上还将不断升级,服务内容继续扩容,陆续实现求助呼叫、跌倒警告、远程监护、生理监测、视频通话、家庭安防等全方位养老服务。

上海市:

2014年,上海市引入家有爸妈信息化养老平台,在这个平台搭建试运完毕后,2016年,家有爸妈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正式运营。中心里可以实现长期护理服务、日间托老服务、餐饮服务、家政服务、健康管理服务、远程诊疗服务、上门服务等

山东省:

栖霞区先后出台了《栖霞区关于大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栖霞区2015-2017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栖霞区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扶持办法》等文件,明确到2017年底,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化为辅助”的功能完善、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云南省:

2014年,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湖南省:

2016年3月,湖南首个智慧养老系统启用,长寿老人家智慧养老系统同步启动,该系统利用最新医疗器械技术和软件系统,能够对社区老人通过量血压,测脉搏、体温、血糖等,建立老人生命体征数据库,为老人健康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根据检测到的大数据特征,定期组织医院为老人进行针对性的免费体检,组织医护人员为老人提供定向义诊。

广东省:

2016年5月,南海首家享受政策扶持的民办养老机构文华养老公寓挂牌

浙江省:

2015年,南湖区还开设了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网,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建立全区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基本信息、身体状况、家庭现状和优待证信息。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智能养老现状:一些地区已经开展相关基础性工作。自治区成立了内蒙古“12349”便民为老信息服务中心;多地开展了“12349”便民为老信息服务;包头市开通了“96200”呼叫中心;呼市的“8989966”社区服务热线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生活帮助、主动关怀等多样化、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河南省:

2015年11月,珠江路延安社区以“互联网+智慧养老”为模式的智能养老服务中心,家政保姆、专业护工护理、远程健康医疗等这些服务都在此社区得到实现。

自主研发智慧养老云平台的三开科技董事长冷泓昊将向全国100家中小型养老院免费赠送智慧养老云平台系统,目前已有分布在全国19个省市的养老机构,参与使用智慧养老云平台

四川省:

四川省眉山市启动“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承诺打造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多样智能的居家养老服务。

4、智慧养老发展趋势

在养老模式上,又可以分为社区模式,机构模式和虚拟模式。社区模式指的是社区居家养老,以社区为平台,每个老人都居住在社区内,社区建立社区医疗保健站、托老所、养老院、护理院、照料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通过志愿者、政府人员以及老人形成沟通交流环境,实现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机构模式指的是养老服务机构,包括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以及社会民办的一些养老机构,这些机构拥有自己的生活、医疗等服务方式,通过将老年人集中在一起方便进行照顾;虚拟模式则是在智慧养老大环境下所兴起的一种养老模式,由政府向家政服务企业购买养老服务项目,为特困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具有长期护理服务、日间托老服务、餐饮服务、家政服务、健康管理服务、远程诊疗服务、上门服务等功能,从而解决老年人的生活所需。往往这几种模式都不是单一出现的,然而在中国老年人居家为主的惯性思维下,虚拟模式往往更容易得到老年人们的认可,通过使用终端设备对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指标予以监控,并且根据老年人每天不同的状态进行不同的调理,让老年人做到“未病先治,已病早治,无病防治”。

篇6:智慧养老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采用了Zigbee、医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和理念,以健康养老机构的实际管理和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建立了一套成熟完善的智能化健康养老信息管理体系。体系涵盖了健康养老机构的日常基本信息管理,老人的安全监护、健康监护、外出看护、以及关怀服务等一系列功能。

博康“智慧养老”解决方案,通过前端智能设备、安防监控系统、各种实时传感设备,以及后端信息平台和监控呼叫中心的系统集成实现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健康养老智慧服务体系。

解决方案优势多种健康安全信息采集终端,实时感知老人的健康和安全状况

综合信息平台采集健康监测数据,结合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和医嘱,实时指导护理人员全面关注老人的健康

综合信息平台采集老人安全监测数据,结合视频监控、位置信息以及各种传感数据等的综合智能分析,指导监控中心及时给予老人安全监护和关怀

提供呼叫中心功能,为老人提供呼叫救援、代拨电话、代购物品等服务

上一篇:《灯光》语文教案下一篇:2020教师师德考核个人工作总结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