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

2024-04-14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精选12篇)

篇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是本课的教学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正如人们常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够欣赏别人,改正自己自己的不足,就会进步得更快。

这篇课文是由两封信组成的,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因嫉妒他获奖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故写信向柯岩老师求教。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这篇课文的重点之一,就是理解柯岩老师的这段话,并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因为书信中张国强遇到的事情在学生生活中较为普遍,因此,我们设计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以起到一定的启迪和教育作用。同时也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有所感悟,真正理解。另一个重点就是课文的一个特殊体裁――书信格式。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一文体,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信的格式,我让他们去发现,去归纳书信的几大要素,并通过练笔巩固复习,经检测得知,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掌握较好。

篇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

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是本课的教学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正如人们常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够欣赏别人,改正自己自己的不足,就会进步得更快。

对于学生来说,前面已经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再学习本课就顺理成章了。由于学生准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在教学时,根据儿童的认知归路,以学生的探究为切入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由此找到榜样,学习他人,改正不足,完善自我,不断进步,为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同时也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有所感悟,真正理解。

篇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 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 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 因而疏远他, 感到很寂寞, 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 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老师的回信, 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 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 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张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 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 患难与共, 才能飞快地进步。张国强在信中提到的问题, 是学生在生活中时常可能遇到的, 因此, 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着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教师要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来展开讨论, 并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形成有效互动。同时, 根据课文后面的提示, 让学生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揭示课题

1. 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 数学中用来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用来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吗? (出示实物, 介绍尺和寸的相关知识。)

2. 故事激趣。

《尺和寸的故事》

在一个卖布的商店里有一把尺子。一天晚上, 尺大哥对寸小弟说:“你看你, 那么小, 每天跟在我的后面, 什么用也没有, 我真不知道人们要你干什么?”寸小弟难过地说:“其实我也有我的用处, 只是你没有发现……”

“闭嘴!没用的东西。快从我的视线里消失。”尺大哥愤怒地吼道。寸小弟伤心地从尺子上离开了。

第二天, 有客人到布店内买布, 客人要买六尺三寸红布, 七尺六寸白布, 九尺四寸花布。这下可让尺大哥犯了难, 心想:整尺的布好办, 可几寸的布怎么量呢?要是寸小弟在就好了。

3.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 听了这个小故事,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各抒己见, 初步感知课题的寓意。)

4.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现行的数学教学内容已经删除了长度单位中尺和寸的认识和学习, 而文中蕴含的道理又和这两个长度单位息息相关, 因此, 教学中加入尺寸方面的知识介绍, 能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题作铺垫。同时, 通过小故事的启发,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使学生能初步感知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自主阅读, 感知内容

1. 自读课文。

(1) 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事?是采用什么形式来写的? (引导学生认识第一封信是张国强同学向柯岩诉说自己的苦恼;第二封信是柯岩为张国强同学提出解决烦恼的办法和意见。)

2. 认识柯岩。

介绍柯岩: (出示图片资料) 柯岩, 满族人, 当代诗人, 作家。1929年生于河南郑州, 1949年开始文学创作, 从事多种文学形式的写作, 已出版专著50余部。最著名的诗歌有《周总理, 您在哪里》。柯岩原名冯恺, 柯岩是她的笔名。关于这个笔名, 柯岩解释道:“我们中国的古代人把绿绿的小树称之为柯;岩呢, 当然是大大的坚硬的石头。岩石上是很难长出树来的, 因此, 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树, 它的根须必须透过岩石的缝隙寻找泥土, 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 它的生命力必须加倍地顽强……我取它做我的笔名, 因为我知道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 决心终生根扎大地, 终生奋力地攀登, 从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上的小树那样富有生命力。”

3. 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生词, 学生开火车读, 齐读。)

4. 理解词语。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常用俗语和佳词, 相信细心的同学一定能结合词语的意思在课文中找到它们。 (出示词语意思, 让学生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词语。如:红眼病、碰钉子、摔跟头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旋律,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 放手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阅读, 认识本课生字词, 为深入自学进行铺垫;同时通过认识柯岩, 激发学生向名人学习, 为更好地领悟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三、深入思考, 明白道理

1. 品读张国强同学的信。

(1) 自读课文, 画出张国强同学叙述“苦恼”的句子。 (2) 思考问题。“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 (同学嫉妒张国强获奖, 因而疏远他, 这让张国强感到寂寞, 不知道怎样才好, 所以他就给柯岩老师写信, 在信中叙述了自己的苦恼。)

2. 联系生活谈看法, 说体会。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讨论交流个人的见解。)

3. 品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1) 默读课文, 思考问题。柯岩老师如何看待张国强提出的这些问题? ( (1) 对张国强获奖表示祝贺, 并推测出他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 是个能与人和睦相处, 平等交流的好孩子。 (2) 合理分析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 引导张国强寻找自身的不足。 (3) 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张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 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2) 交流互动。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这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进行总结。课件出示:柯岩饱含深情地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 潜移默化地向张国强渗透自己与人相处的方法;要学着发现别人的长处, 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 交朋友要知心交心, 患难与共, 保持良好的心态。)

4. 拓展延伸, 明白道理。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课文为什么用“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来作题目。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进一步感知课题所蕴含的道理。)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重点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交流加深对柯岩老师的回信的理解, 从中受到教育。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 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书信的书写格式。

四、讨论交流, 掌握方法

1. 讨论交流。

(1) 写信有哪些好处? (1) 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2) 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 可以用书信表达; (3) 有时候见字如见人, 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等等。 (2) 学生观察分析两封信的书写格式, 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2. 小结归纳。

课件出示信的书写格式。 (1) 称呼。把对方的称呼写在第一行, 顶格, 后面加上冒号, 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 正文。开头空两格, 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 就应该分段写, 写完一件事情再写另一件事情。每段起行空两格, 转行顶格。 (3) 结尾。正文完了, 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其中, “此致”“祝你”等字眼, 应该紧接正文之后, 或单独占一行, 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 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 署名。结尾写完后, 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5) 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 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3. 介绍信封。

课件出示信封格式, 学生观察后讨论交流。 (1) 在信封的第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字迹要工整, 地址要详细。写地址要由省、市、县、一直写到区、街和门牌号码。如果是寄到农村, 还要写上乡名和村名。在信封的左上角的六个方格里填上收信人所在区域的邮政编码。 (2) 在信封的第二行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可以根据收信人的身份, 在名字后面写“同学收”或“先生 (女士) 收”等。 (3) 信封的第三行写上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信封的右下角的六个小方格里填上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设计意图:书信作为一种从古到今的通讯方式, 曾经被人们所依赖。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 书信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但书信依然有着无穷的魅力。因此, 教学时, 引导学生对书信优点的探究,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作兴趣, 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书信的书写格式,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五、随文练笔, 课外延伸

1. 启发谈话。

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 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 随文练笔。

假如你就是张国强, 你该如何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呢? (学生写回信。)

篇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老师的回信,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张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张国强在信中提到的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时常可能遇到的,因此,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着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教师要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来展开讨论,并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形成有效互动。同时,根据课文后面的提示,让学生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1.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数学中用来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用来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吗?(出示实物,介绍尺和寸的相关知识。)

2.故事激趣。

《尺和寸的故事》

在一个卖布的商店里有一把尺子。一天晚上,尺大哥对寸小弟说:“你看你,那么小,每天跟在我的后面,什么用也没有,我真不知道人们要你干什么?”寸小弟难过地说:“其实我也有我的用处,只是你没有发现……”

“闭嘴!没用的东西。快从我的视线里消失。”尺大哥愤怒地吼道。寸小弟伤心地从尺子上离开了。

第二天,有客人到布店内买布,客人要买六尺三寸红布,七尺六寸白布,九尺四寸花布。这下可让尺大哥犯了难,心想:整尺的布好办,可几寸的布怎么量呢?要是寸小弟在就好了。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小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各抒己见,初步感知课题的寓意。)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现行的数学教学内容已经删除了长度单位中尺和寸的认识和学习,而文中蕴含的道理又和这两个长度单位息息相关,因此,教学中加入尺寸方面的知识介绍,能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题作铺垫。同时,通过小故事的启发,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能初步感知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自主阅读,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

(1)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事?是采用什么形式来写的?(引导学生认识第一封信是张国强同学向柯岩诉说自己的苦恼;第二封信是柯岩为张国强同学提出解决烦恼的办法和意见。)

2.认识柯岩。

介绍柯岩:(出示图片资料)柯岩,满族人,当代诗人,作家。1929年生于河南郑州,1949年开始文学创作,从事多种文学形式的写作,已出版专著50余部。最著名的诗歌有《周总理,您在哪里》。柯岩原名冯恺,柯岩是她的笔名。关于这个笔名,柯岩解释道:“我们中国的古代人把绿绿的小树称之为柯;岩呢,当然是大大的坚硬的石头。岩石上是很难长出树来的,因此,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树,它的根须必须透过岩石的缝隙寻找泥土,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须加倍地顽强……我取它做我的笔名,因为我知道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决心终生根扎大地,终生奋力地攀登,从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上的小树那样富有生命力。”

3.学习生字。(出示生字、生词,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4.理解词语。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常用俗语和佳词,相信细心的同学一定能结合词语的意思在课文中找到它们。(出示词语意思,让学生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词语。如:红眼病、碰钉子、摔跟头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旋律,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放手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阅读,认识本课生字词,为深入自学进行铺垫;同时通过认识柯岩,激发学生向名人学习,为更好地领悟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三、深入思考,明白道理

1.品读张国强同学的信。

(1)自读课文,画出张国强同学叙述“苦恼”的句子。(2)思考问题。“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同学嫉妒张国强获奖,因而疏远他,这让张国强感到寂寞,不知道怎样才好,所以他就给柯岩老师写信,在信中叙述了自己的苦恼。)

2.联系生活谈看法,说体会。(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交流个人的见解。)

3.品读柯岩老师的回信。(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柯岩老师如何看待张国强提出的这些问题?(①对张国强获奖表示祝贺,并推测出他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是个能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好孩子。②合理分析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引导张国强寻找自身的不足。③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张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2)交流互动。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进行总结。课件出示:柯岩饱含深情地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潜移默化地向张国强渗透自己与人相处的方法;要学着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交朋友要知心交心,患难与共,保持良好的心态。)

4.拓展延伸,明白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课文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作题目。(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感知课题所蕴含的道理。)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交流加深对柯岩老师的回信的理解,从中受到教育。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书信的书写格式。

四、讨论交流,掌握方法

1.讨论交流。(1)写信有哪些好处?①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②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③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等等。(2)学生观察分析两封信的书写格式,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2.小结归纳。课件出示信的书写格式。(1)称呼。把对方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2)正文。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写,写完一件事情再写另一件事情。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3.介绍信封。课件出示信封格式,学生观察后讨论交流。(1)在信封的第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字迹要工整,地址要详细。写地址要由省、市、县、一直写到区、街和门牌号码。如果是寄到农村,还要写上乡名和村名。在信封的左上角的六个方格里填上收信人所在区域的邮政编码。(2)在信封的第二行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可以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在名字后面写“同学收”或“先生(女士)收”等。(3)信封的第三行写上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信封的右下角的六个小方格里填上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设计意图:书信作为一种从古到今的通讯方式,曾经被人们所依赖。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书信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书信依然有着无穷的魅力。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对书信优点的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作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书信的书写格式,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五、随文练笔,课外延伸

1.启发谈话。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随文练笔。假如你就是张国强,你该如何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呢?(学生写回信。)

设计意图:通过给柯岩老师写回信,既能促使学生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利于学生掌握书信的书写格式。

篇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1

本课是一篇书信体文章,讲了一个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里问题。张国强同学因为作文获了大奖而收到很多赞誉,但却因此失去了朋友。他认为是同学们出于嫉妒而疏远了他。柯岩老师一自己的成长经历深刻剖析了他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张国强同学排忧解难。这种事,在学生当中并不少见。为此,我设计了一节心里健康活动课。

首先,我从寓言故事《骆驼和羊》开始引入本次话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第二个环节,寻找生活中的长与短。“参天大树与青青小草”、“胖子和瘦子”、“优等生与差等生”等。从这些小事中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第三个环节,走进柯岩老师的成长故事,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以合作交流的方式,自主感悟柯岩老师的做人道理。有了第二个环节的体验,学生理解本文道理就水到渠成了。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的讨论为切入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由此找到榜样,学习他人,改正不足,同时也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有所感悟,真正理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2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它的结构很特别,是由两封信组成的。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成长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二是学习书信的格式及语言特点。

学习略读课文,老师要敢于放手,才有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过,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我还是提炼出了两大问题:一、张国强为什么要写信给柯岩?二、柯岩是如何分析这一问题的?然后,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和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果从整篇文章来看,重点应放在第二个问题。但我认为,如果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张国强的问题并不是出在别人身上而是出在自己身上,就不能理解第二封信的深意,更不能了解柯岩在回信中的那种真诚、委婉、耐心。所以,当学生汇报第一个问题后,我请他们谈谈从这封信中,他们了解到什么。有的学生说,他了解到张国强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因为他的作文获了奖;有的学生说,他了解到张国强有点自以为是,因为他有了点成绩,就以为别人都嫉妒他;有的学生说张国强看不起人,因为他说别人没什么了不起的。至此,其实学生已经化身柯岩,对张国强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这就为学习第二封信做好了铺垫。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信的格式,我让他们去发现,去归纳书信的几大要素。同时,布置了一道作业:张国强收到柯岩的信后,他会怎么做呢?效果又怎么呢?展开想象,并以张国强的身份给柯岩回一封信。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由于花了较多的时间在内容的分析上,所以缺乏拓展阅读,这在略读课的教学中可以说是比较大的遗憾。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是本课的教学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正如人们常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够欣赏别人,改正自己自己的不足,就会进步得更快。

这篇课文是由两封信组成的,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因嫉妒他获奖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故写信向柯岩老师求教。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这篇课文的重点之一,就是理解柯岩老师的这段话,并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因为书信中张国强遇到的事情在学生生活中较为普遍,因此,我们设计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以起到一定的启迪和教育作用。同时也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有所感悟,真正理解。另一个重点就是课文的一个特殊体裁——书信格式。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一文体,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信的格式,我让他们去发现,去归纳书信的几大要素,并通过练笔巩固复习,经检测得知,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掌握较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4

上完了这篇课文后之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教师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教师还应根据文后的提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从课文中发现的书信的格式、写法。

2.对要求认读的词语,应让学生多读几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大意。

3.本文的课题富有哲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举例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

4.课后,可以建议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5

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是本课的教学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正如人们常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够欣赏别人,改正自己自己的不足,就会进步得更快。

对于学生来说,前面已经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再学习本课就顺理成章了。由于学生准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在教学时,根据儿童的认知归路,以学生的探究为切入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由此找到榜样,学习他人,改正不足,完善自我,不断进步,为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同时也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有所感悟,真正理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6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是由两封书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写给柯岩老师的信,另一封是柯岩老师的回信。本课的教学要求是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因为这样做没有可比性,而且也改正不了自己的缺点,也就不会进步了。这篇课文重要的一点要让学生学会书信的写法,而这篇文章中恰恰出现书信和回信两种格式。这样,带着例文学习写信和回信的要求,学生的兴趣很高,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写信的格式。而且我想本次习作也不用多费心了,学生基本上都能抓住来信的要点,来充当知心姐姐帮助王虹解决问题。不足之处:对要求认读的词语,没有让学生多读几遍,没有结合上下文理解大意。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是由两封书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写给柯岩老师的信,另一封是柯岩老师的回信。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二是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流。写回信的书面训练跟这篇课文整合设计在一堂课中,其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读和写、积累和运用的真正结合;另一点就是为学生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问题提供一次真正的机会。

学习略读课文,老师要敢于放手,才有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在课前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先从自身去找长、短处,当学生知道了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自然就会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更好的理解了。

在课堂上,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我还是提炼出了两大问题:

一、张国强为什么要写信给柯岩?

二、柯岩是如何分析这一问题的?

然后,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和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因为学生已对自己的长、短处有了充分地认识,在交流中,学生的发言很热烈,也有各自的见解。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书信的格式,我让学生先在书上标下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的位置,课后,让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就这样,我顺势把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还有习作教学整合在一起来进行,有例文带着的学习,学生的兴趣很高,而且本次习作也不用老师多费心,学生基本上都能抓住来信的要点,来充当知心姐姐帮助王虹解决烦恼。写信的格式也掌握得较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8

【建议】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其训练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已经形成或者本单元获得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略读课文是课内检验或者巩固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重要凭借。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敢于放手。针对这篇自读课文,在实施上设计者特别建议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本单元或者近几个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什么,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阅读的方法,这样有利于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训练。二是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去读去思考。当然,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必要的提示和指导是不可少的。学生课内读书提倡有目标的自主性,反对无目标的自由化,无目标的“自主”不仅不能达到训练目标,还容易使学生养成漂浮的读书习惯。教师在阅读中的科学、合理的提示是阅读的方向而不是阅读的圈子。三是要进行有效的交流,有效的交流要做到四个适度:交流的内容适度,教师的指导适度,学习小组的形成适度,不同的学生目标的达成要适度。四是要注意拓展。在这个设计中,安排了读《再寄小读者》(或《寄小读者》)和《给颜黎民的信》以及帮张国强写封回信。这样安排,意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不要作过多、过高的要求。最后一点建议是:因为书信中张国强遇到的事情在学生生活中较为普遍,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以趋起到一定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反思】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教师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9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它的结构很特别,是由两封信组成的。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是本课的教学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正如人们常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够欣赏别人,改正自己自己的不足,就会进步得更快。

对于学生来说,前面已经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再学习本课就顺理成章了。由于学生准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在教学时,根据儿童的认知归路,以学生的探究为切入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由此找到榜样,学习他人,改正不足,完善自我,不断进步,为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同时也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有所感悟,真正理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1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张国强在信中提到的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很有可能遇到的,因此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在教学时,我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对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理解,我请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每个组汇报的侧重点不同。有的组是从字面上理解的: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了。有的组理解得更深入一些:这个名言告诉我们人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我们应该取长补短。还有的组能联系实际:比如我们班的班长,她虽然很优秀,但是她也优缺点;浩浩虽然缺点很多,但是他也有优点,所以我们应该取长补短。

学生们交流得很好,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没有人云亦云,这点让我很高兴。我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给学生介绍了这句话的出处。这句话出自《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我简单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随后我给学生讲了历史上的一个典故:甘戊出使齐国,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是个小的间隔,你自己都不能渡过去,还能到君主那里去游说吗?”甘戊回答说:“不对。你不了解,事物各有它的长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让他们侍奉君主,却不可以叫他们带兵打仗;骐骥J这样的好马,能日行千里,如果把它们放到屋子里,让它们捕老鼠,还赶不上一只小野猫;;干将可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木匠用它做木工活,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现在用船桨划船,让船顺着水势起伏漂流,我不如你;然而游说各个小国大国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学生通过这个小故事更深刻的理解了: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有自己的长处,每当遇见别人,我们就应该去发现并学习他的长处,而并不是发现他人的短处并去嘲笑、讽刺。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书信的格式,我让学生先在书上标下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的位置,然后请学生到黑板上前演示,其他学生纠正。学生通过两封信的对比,知道了结尾写致敬祝福的话应根据辈份不同有所不同。

篇6:《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学反思

苯彩谑保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课堂效果还可以。

教师还根据文后的提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从课文中发现的书信的格式、写法,学生自己发现的比老师的讲解要记得牢。他们发现后,老师指导如下:

(1)称呼。把对收信人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怎样称呼,要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而定,一般说,当面怎样称呼,信上就怎样称呼。有时可以在称呼前面加“敬爱的”“亲爱的”这样的词语。

(2)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部分。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您好!”“你身体好吗?”如果写的是回信,可以写“×月×日的来信已收到”等内容。如果来信中提出一些问题或要求代办的事,可以先把问题回答清楚,或者把代办事情的结果告诉对方,然后再写自己想说的话。如果说的事情多,就应该分段写,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结尾的写法,根据对象而定。如果给长辈写信,可以写“敬祝近安”“敬祝健康”;如果给平辈写信,可以写“祝你健康”“祝你工作顺利”;如果给晚辈写信,可以写“祝你进步”“望你努力学习”。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可以带姓,也可以不带姓(熟悉的人可以不写姓)。有时可以在名字前面加上称谓,如“弟、儿、侄、妹”。如果加称谓,一般不带姓。如果是给单位或组织写信,姓名要写齐全。

(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如果在信里问候别人,一般在署名和日期之后,另起一行,写上“请代向××问好!”“××并此问好!”

如果信已经写好,但是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完,可以写在信的后面。先写一个“附”字,后面加上冒号,写完补充的话以后,再加上“又及”二字,“又及”后面加句号。

最后要求学生用表格的形式把格式表示出来:

称呼:

问候语

正文内容(把你想到的、看到的、做到的写出来。)

祝你

怎么样

署名

日期

课后,鼓励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篇7:一年级《日有所诵》教学反思

朱家珑先生曾指出“诵读是最好的美容剂,读是身体各种系统的协调锻炼。”而《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低年级的孩子“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可见低年段的孩子养成诵读的习惯至关重要,尤其是那些语言精炼,有音韵,节奏明快的作品,更适合孩子诵读和记忆。

这个学期带着一年级的孩子读《日有所诵》,虽然孩子们识字不多,在诵读的过程中也遇到些困难,但孩子们对诵读非常感兴趣,一个学期下来,绝大部分孩子已经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

下面就谈谈一个学期的《日有所诵》教学的思考:

一、低年级培养孩子敢于开口,大声朗读的习惯,在反复的朗读中形成语感。

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重朗读就是强调以读为本。《日有所诵》正是通过反复诵读,了解文章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对低年级孩子而言,大声朗读文章有助于形成语感,是培养孩子们喜爱阅读、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在反复的诵读中注意能力的训练

不要简单的认为《日有所诵》就是反复的读,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可以做得细致些,孩子兴趣就会被一次次点燃,孩子的能力也会在训练中提升。

(一)在读中训练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做手影》时,当读完“电灯一关都跑了,电灯一开又来了”这句后,我组织孩子讨论:为什么“电灯一关都跑了,电灯一开又来了”?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激活了思维,不爱思考的孩子也被带着参与讨论。

(二)在读中训练说话

在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这是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日有所诵》的通讲课可以设计一两个这样的训练点,慢慢地培养孩子敢于大声读,敢于大声说。如教《大小多少》一课时,我就让孩子仿着说,正好也学了这样一篇课文,孩子们对数量词比较熟,访着说便不那么困难。

(三)在读中训练表演

儿歌形象感强,极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现特点。

(四)在读中训练记忆力

篇8:教育教学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关键词:主体地位,主导地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平等,和谐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教学活动作出以下表述: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教学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所为”。

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动手外,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证明等活动过程, 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此过程要求“有所不为”,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教育学上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有所不为即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一个容器, 连续传递知识, 把自己当成教官, 始终监督学生;有所为即教师让学生成为活跃主体, 主动学习思考, 应该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做, 自己管自己, 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展开:

一、正确理解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但不能过分强调这种主导作用, 要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 组织学生折纸实验, 这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即“有所为”。同学们折叠出不同的美丽的轴对称图案, 看着他们自己的作品, 学生们往往会产生一种快乐, 充满了成就感, 从而产生对知识的渴求, 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并与其他同伴自主交流, 激发兴趣。在学习“勾股定理”时, 组织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 即教师的“有所为”, 学生很容易能拼出教科书中的两个图, 学生自己去思考, 从而得出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即教师的“有所不为”。当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 组织学生利用两个圆的相对运动, 这是老师的“有所为”, 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教师的“有所不为”, 这样学生对得到知识的过程也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创造教学的和谐氛围

学生虽然知之甚少, 尚未成熟, 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 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无原则服从自己, 只要求学生, 不习惯被要求;对学生习惯居高临下的思想教育, 不习惯平等交流;在管理上习惯发号施令和管理监督, 这些都是“有所不为”。为了学生的教育管理, “有所为”之外提倡“有所不为”迫在眉睫。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对于学生来说, 当他们取得了一些成绩, 也得到了一些进展, 也有一些不错的表现时, 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 当老师表扬他时, 他会更加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当学生有缺点, 有毛病, 违反了纪律时, 我们应当尊重他们, 及时采取适当的方式, 冷静指正学生的问题, 而不是大声指责、训斥学生, 这样他们会很感激, 信任老师, 并愿意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 反思之后, 类似的情况很少出现。多找学生亮点给予表扬, 少去放大学生的缺点, 让学生满意自己的教学, 让教学气氛更和谐。在教学中努力做到语言准确、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 更好地运用互动课堂, 让教学更加合理, 有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教师和学生在道德上互相促进, 言传身教

孔子曰:“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在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时, 在现实生活中总是要求学生如何如何, 但自己却不能做到, 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即“有所不为”。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 道德需要道德的儒化, 老师的声望在于他的人格魅力, 老师做到心到意到, 用感情去感化学生, 努力去与他们沟通思想, 交流感情, 使学生不仅知道我应该做的, 明白我自己应该怎么去做, 同时, 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相互信任, 这是教育工作者的意志被转换为受教育者自觉行为, 即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实际上是一种管理, 这是一个更高形式的管理, 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达到的目标。

如, 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不迟到, 不早退, 我就每天坚持按时上课、下课, 从不迟到半分钟, 不拖一分钟课;要求学生不吃零食, 不乱扔纸张碎片, 我从不在教室吸烟, 不乱扔粉笔头, 即“有所不为”, 每当走进教室, 发现废纸、粉笔头之类的, 亲自捡起来放进废纸篓, 这是“有所为”;要求学生不说脏话丑话, 我首先尊重学生, 文明待人, 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求学生完成作业, 我首先做到精心备课, 细致地批改, 亲自检查每一个学生的作业;要求学生积极, 一切工作创先争优, 我保证自己所授的这一科每次成绩都很突出。

我们在教育和教学中应当把握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只有把握好了, 师生关系才会融洽, 教学氛围才会浓郁, 我们的教学水平才会更好的发展, 教学成绩才会更加优异。

参考文献

[1]张东兴.老师有所为有所不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

[2]蒋克品.教师也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浙江科学教育.2012-1

篇9:《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教学设计

教学类型:新课

教材选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

授课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有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多的好朋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词。

②熟读课文内容,懂的课题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熟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所说的意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课文了解书信的格式,树立正确认识自我的认知观。

教学重点:

树立正确的认识自我的认知观。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弄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书信的格式。

突破方法: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书信的写作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 信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课文

1.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分享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的事,就给著名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一封信吗?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封书信。看看信里写了什么内容,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板书课题: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来源于《楚辞.卜居》是说由于应用的地方不同,一尺也有显著短的时候,一寸也有显著长的时候。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通读课文

2.我会读:指名读认读生字词。

mèi mò mù xī huàn fěi yú

昧 寞 睦 析 患 匪 逾

3.我会理解:

冒昧:不顾是否适宜(而打扰别人),多用做谦词。

疏远:关系、感情上有距离,不亲近。

和睦相处:相处融洽友好,不争吵。

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

受益匪浅:匪,非、不。受到利益,得到好处不少,即得到很多好处。

年逾古稀:逾,超过。古稀,一般指七十岁。年逾古稀,年龄超过七十岁了

红眼病:在课文里指看到国强取得好成绩非常羡慕而嫉妒。

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

摔跟头:比喻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4.听读课文(课件播放配乐朗读)交流获得的信息。

5.教师指导,学生探究课文。

(1)张国强在给柯岩的信中,说同学们是否出于嫉妒而不和他交朋友,你们有什么看法?

(2)在柯岩的回信中,我们接受了哪些信息?

①“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不能由于一点小成绩而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② 要发现别人的长处,改正自身的缺点,不断地吸取好的东西,这样一个人才会不断的进步。

③如果一个人能不断地像别人学习,而不是瞧不起别人,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话,那么在他的周围,朋友是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少。

④从柯岩老师的分析中判断出张国强同学朋友越来越少可能是他获奖后有些趾高气昂,所以朋友们都远离了他。

(3)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钻研、探究很认真,也很有实效,我向你们表示祝贺。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切不可骄傲自满,目空一切!

三、通过学习这两封信,看看书信在格式和语言上有什么要求?

(学生讨论后,教师做适当归纳)

(1)书信的格式:

①称呼。把对收件人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怎么称呼,要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而定,一般说,当面怎么称呼信上就怎么称呼。有时可以在称呼前面加上“敬爱的”“亲爱的”这样的话语。

②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写信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部分,正文开头空两个格,通常是先问候语,如“你好!”“你身体好嗎?”如果写的是回信,可用“X月X日的来信已收到”等内容。如果说的事情多,就应该分段写,每段起行空两个格,转行顶格。

③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结尾的写法,根据对象而定。如果给长辈写信,可以写“敬祝近安”“敬祝健康”;如果给平辈写信,可以写“祝你健康”“祝你工作顺利”;如果给晚辈写信,可以写“祝你进步”“望你努力学习”。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紧接正文之后,或是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字,“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④署名。先署名,后写日期。在信中右下角,各占一行。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拥有更多的朋友,还学会了书信的格式,大家可以尝试着写一封信。

篇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篇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宁夏中卫市第五小学

王习东

【设计理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别于其他传统课文,它由小学生张国强和大作家柯岩的信构成,形式新颖活泼,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由于这篇课文属于略读课文,因此本人在设计和对学生实施指导时,充分地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而且自读和指导的重点放在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中。在学生自读理解的同时,引导、提示学生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读课文。通过自读,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掌握书信的格式。

4、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柯岩的资料(包括多媒体的图片材料),收集其他名人志士给少年儿童的书信。查字、词典并结合课文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和简介柯岩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给谁写信?为什么写(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没写过信的同学,可让其说说“你或者父母收到过别人的信吗?信中都说了些什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一封家书》。

2、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封书信,一封问一封回。

(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3、简介柯岩:

(如果是多媒体或图片资料,教师应进行播放)。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大家拿出来看看(学生出示资料)。

柯岩,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已出版专著50余部,最著名的诗歌有《周总理,您在哪里》。

(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可以说得更丰富一些。)

4、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作“尺短寸长”。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书信导入,能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一种亲近感。通过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既是对辛勤劳动了的同学的一个肯定和对大多数学生的激发,又帮助学生认识了柯岩,为深入自学作了一些铺垫。)

二、自读自悟

1、出示导读提示:

师:同学们,这是由两封书信组成的略读课文,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这篇课文,并有所收获。自读的时候,下列问题或要求也许对同学们会有所帮助:

⑴ 张国强同学在信中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⑵ 柯岩在信中是如何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的? ⑶ 说一说:怎样做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

⑷ 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者问题(请简要地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学生自读的时候要给足时间,同时老师要参与其中并提示一些方法。

(设计意图:这篇略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在于让学生读懂信的内容。但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问题的引导是不可少的,因此老师与同学一道设计了一些引导题,而且有些引导题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问题⑷),这样,有利于满足不同的学生。)

三、交流讨论

可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再全班进行。交流中,老师要作一些精辟的概述和引导:

1、交流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交流时,要读(读有关的原文)和说(说自己的理解)结合,问题⑷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所以要作必要的启迪和挖掘,但又要区别对待。

2、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你妒嫉过别人吗?别人妒嫉过你吗?通过学习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

有代表性的让学生交流,要尽可能的说得具体一点。

3、通过学习这两封信,看看书信在格式和语言上有什么要求?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适当归纳。)

⑴ 格式:

① 称呼(顶格写,后面加冒号,怎样称呼,依人而定,称呼下面加问候语)。把对收信人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怎样称呼,要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而定,一般说,当面怎样称呼,信上就怎样称呼。有时可以在称呼前面加“敬爱的”“亲爱的”这样的词语。

② 正文(将要叙述的事情和说的话写清楚,格式按常规的行为格式)。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部分。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您好!”“你身体好吗?”如果写的是回信,可以写“×月×日的来信已收到”等内容。如果来信中提出一些问题或要求代办的可以先把问题回答清楚,或者把代办事情的结果告诉对方,然后再写自己想说的话。如果说的事情多,就应该分段写,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③ 结语(单独一行并空两格写上祝语,内容因人而定)。正文完了,结尾应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结尾的写法,根据对象而定。如果给长辈写信,可以写“敬祝近安”“敬祝健康”;如果给平辈写信,可以写“祝你健康”“祝你工作顺利”;如果给晚辈写信,可以写“祝你进步”“望你努力学习”。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④ 写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两行写)。

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可以带姓,也可以不带姓(熟悉的人可以不写姓)。有时可以在名字前面加上称谓,如“弟、儿、侄、妹”。如果加称谓,一般不带姓。如果是给单位或组织写信,姓名要写齐全。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6)如果在信里问候别人,一般在署名和日期之后,另起一行,写上“请代向××问好!”“××并此问好!”

(7)如果信已经写好,但是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完,可以写在信的后面。先写一个“附”字,后面加上冒号,写完补充的话以后,再加上“又及”二字,“又及”后面加句号。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交流讨论”的内容很多,但又很有必要,重点是交流对柯岩老师的回信的理解与收获。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认识书信的格式。)

四、快乐达标

1、一锤定音(用“──”标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冒昧(mèi wèi)嫉妒(dù hù)

寂寞(mù mò)

受益匪浅(fēi fěi)

告诫(jì jiè)

患者(huàn chuàn)

和睦(huó hé)

年逾古稀(yú yū)

2、、按要求改写句子:

⑴ 青蛙唱歌。

扩句:

⑵ 彬彬每天都要到院子里玩沙子.

缩句:

五、作业

给你的好朋友写封信,交流一下对成长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讨教:作文获奖──嫉妒、寂寞

从自身找原因

回复:

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书信格式:1、称呼

2、正文

3、结尾

4、署名和日期

篇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

1时。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上一篇:我和书包作文下一篇:冬期施工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