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诵》之《萤火虫》教学设计

2024-05-04

《日有所诵》之《萤火虫》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篇1:《日有所诵》之《萤火虫》教学设计

《萤火虫》教学设计

合肥市望湖小学

钟康云

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童谣的趣味。2.以诵读感受三言童谣节奏的明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0分钟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领读员带领全班复习以前所学。

1.导入:出示《萤火虫去许愿》这本书,这个萤火虫名叫——(亮亮),它帮助了——(小仙女),那如果这只萤火虫有困难,你们愿意帮助它吗?(愿意)这只萤火虫在《日有所诵》的第147页。2.老师范读《萤火虫》

3.老师领读,注意学生在后鼻音字以及轻声字的发音。4.学生自由读。

5.再用心齐读,想一想,萤火虫遇到了哪些困难或危险呢?

6.疏解意思,引读。(老师用左右手表示不同的动作)老师讲解:萤火虫遇到了哪些困难或危险呢? 引读:上天去——(雷打你)哦,这不能去 下地去——(火烧你)哦,这不能去 进洞去——(蛇咬你)哦,这也不能去 翻坡去——(猫抓你)嗯,这还是不能去 过河去—— 上树去——

这也不能去,那儿也不能去,那萤火虫只能去哪里?(小朋友的手里去)你要跟萤火虫做什么呢?

哦,原来,萤火虫并不是真的有危险,你们是故意这么说,是因为你们太喜欢萤火虫,抓不到萤火虫就把萤火虫骗来呀!那么我们就快快乐乐地读一读吧 7.男女生合作对读。8.同桌合作拍手对读。

9.其实,左手和右手也能合作,左手表示萤火虫的动向,右手表示它遇到的危险,教师慢慢示范,学生跟着老师边做动作边诵读。

10.稍快节奏的拍手背诵。(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决定是否再读再背)

11.你们喜欢萤火虫吗?很多诗人都喜欢,把他们写进诗歌里,你们看:(出示泰戈尔的《萤火虫》节选,老师范读,指名读,学生齐读)

12.出示李白的《咏萤火》,老师诵,老师起头,学生齐诵或吟)

13.老师问:同样是写萤火虫的诗,三首诗有什么不同吗?(字数的长短不同),读法上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自由读读,比比看。

14.指名学生说读法上有区别吗,三字童谣读起来有什么感觉?(节奏感强,可以打着拍子读,很欢快等)15.三字童谣的确具有欢快、节奏感强的特点,几乎所有的三字童谣都可以一边拍手一边读,我们试试看,拍手读《数字歌》《过山车》

16.出示学生邵诗原的三字童谣《新年到》,由邵诗原领读。17.教师小结:三字童谣不仅好读,而且还好写。你们都可以像邵诗原一样创作出这样的三字童谣,发表到本班的心语诗社。

18.今天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你可以用三个字来问好吗?想一想。向后转,一二三,一起说——。该跟老师们道个别了,一起说——。

篇2:《日有所诵》之《萤火虫》教学设计

朱家珑先生曾指出“诵读是最好的美容剂,读是身体各种系统的协调锻炼。”而《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低年级的孩子“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可见低年段的孩子养成诵读的习惯至关重要,尤其是那些语言精炼,有音韵,节奏明快的作品,更适合孩子诵读和记忆。

这个学期带着一年级的孩子读《日有所诵》,虽然孩子们识字不多,在诵读的过程中也遇到些困难,但孩子们对诵读非常感兴趣,一个学期下来,绝大部分孩子已经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

下面就谈谈一个学期的《日有所诵》教学的思考:

一、低年级培养孩子敢于开口,大声朗读的习惯,在反复的朗读中形成语感。

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重朗读就是强调以读为本。《日有所诵》正是通过反复诵读,了解文章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对低年级孩子而言,大声朗读文章有助于形成语感,是培养孩子们喜爱阅读、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在反复的诵读中注意能力的训练

不要简单的认为《日有所诵》就是反复的读,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可以做得细致些,孩子兴趣就会被一次次点燃,孩子的能力也会在训练中提升。

(一)在读中训练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做手影》时,当读完“电灯一关都跑了,电灯一开又来了”这句后,我组织孩子讨论:为什么“电灯一关都跑了,电灯一开又来了”?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激活了思维,不爱思考的孩子也被带着参与讨论。

(二)在读中训练说话

在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这是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日有所诵》的通讲课可以设计一两个这样的训练点,慢慢地培养孩子敢于大声读,敢于大声说。如教《大小多少》一课时,我就让孩子仿着说,正好也学了这样一篇课文,孩子们对数量词比较熟,访着说便不那么困难。

(三)在读中训练表演

儿歌形象感强,极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现特点。

(四)在读中训练记忆力

篇3:《日有所诵》之《萤火虫》教学设计

这些学困生, 一开始由于单词的不巩固和音韵知识的缺乏, 无法准确读出或写出部分单词。随着词汇的不断增多和文章内容的难度提高, 更多的单词不认识。由于不认识单词而丧失阅读朗读的兴趣, 进而导致英语理解力的下降, 不爱阅读, 长此以往, 拼、说、读、写各项能力都不能提高。

如何帮助学困生重拾学习英语的信心, “日有所诵”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日有所诵”的意义, 在于让这些学困生通过轻松的5~10分钟的阅读亲近语言, 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阅读中体验到乐趣。

具体为:日日不间断地诵读笑话、诗歌、故事, 使他们从中获得阅读的享受, 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得到知识的丰富和精神的熏陶, 最终爱上英语阅读, 享受英语阅读。

一、增强音韵意识

要使学困生有准备地阅读单词和理解他们所阅读的内容, 首先必须确保他们的音素感知。缺乏音素感知, 他们在获得字母编码的技巧和识别词语方面就会遇到困难。训练他们的音素感知能力, 对他们在随后的阅读技能的获得方面有明显的益处。

二、促进阅读流利

让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书, 不仅丰富语境的材料, 而且使学生词汇量增长有所保证。应尽量确保材料既具有挑战性有不会太难。学生朗读其训练材料的准确率应不低于90%。要用学生兴趣浓、生词少的书保证学生具有相当水平的背景知识, 并理解材料的文章结构和相关词汇。

(一) 模仿阅读

1. 教师示范

先由教师示范如何流畅地朗读, 一边朗读一边通过手势的上下连贯摆动来展示所读句子的语调升降变化, 或者一边朗读一边作出标记等, 以便示范句子语调的起伏, 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大声朗读, 在朗读的同时注意划分意群、语调变化和语言节奏。

朗读练习的焦点, 第一次集中在良好的表达上, 第二次集中在正确的停顿上, 第三次集中在措辞或语调上, 又或者集中在提高速度上。这种策略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流利朗读的不同内涵, 还能使学生意识到重复朗读一篇文章能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2. 合伴朗读

给学困生一篇稍高于其阅读水平的文章, 将他与水平高于他的同学分到一组, 让他学习同伴朗读时的语调、节奏、重读和速度。之后让学困生单独朗读, 请同组同学对其作出评价, 注意有所侧重。这样学困生会在继续朗读中得到锻炼, 不断提高。注意读完几段后两人就转换角色。

(二) 重复熟读某一篇章

反复练习朗读同一文本是帮助这些学生提高阅读流利技能的好方法。教师要先用较慢的速度每次朗读5~10分钟, 并录制下来, 然后学生跟读。几遍之后, 学生和着录音大声朗读。再将学生单独的朗读录下来, 与老师的进行比较。

(三) 直接反馈

可以通过测定学生阅读一定数量单词的文章所需要的时间来计算学生的阅读速度, 让学生把阅读成果绘制成图表, 从而看到自己的进步, 更受鼓舞。

三、运用阅读策略

教师不仅要牢固掌握他们教给学生的阅读策略, 而且要熟练掌握他们用来达到目的的教学策略。

好读者读单词又快又准, 他们确定阅读目标, 做课文结构组织的笔记, 阅读时理解, 在大脑中创建笔记和概要, 预测文章将会发生什么, 修改和评估他们阅读时的思想。总之, 他们是课文的积极处理者。

差读者缺乏好读者所具有的自主的单词阅读技巧。他们读得慢而且不准, 理解少数几个单词的意思, 很少监控他们的理解, 几乎不用好读者的有效策略。他们理解困难是因为无解码技巧, 无兴趣, 没做准备, 没有足够的帮助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和词汇。教这类学生利用致力于解决这些困难的策略会引领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因此, 要教学生一些可被运用的理解文章的策略。

(一) 说出思维过程

一些有阅读困难的学生往往不知道, 出色的读者通常反复阅读某部分以便更好地去理解文章。成功的读者在意识到理解困难的时候, 会停止阅读而回到不明白的地方, 以比较慢的速度重新阅读, 然后再次检查是否理解了。然而, 读写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不懂得应该采取什么方法。

教师可以示范说出思维过程, 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这种方式。高水平读者阅读时通过思考来获取文章大意, 学生可以从了解高水平读者的思路中获益良多。了解高水平读者的思维过程可以帮助有阅读困难的学生学会如何思考, 如何调整自己的理解, 以及阅读时如何适当地运用自我更正策略。

(二) 帮助学生提高想象力

好的读者常常能把文中提及的场景、角色及动作在脑中形成影像。而学困生往往难以对所读内容形成联想。对此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稍作停留, 在大脑中构想所读内容, 让他们阐述自己对背景任务的理解, 或勾画一个特定意义的场景。

这些学困生, 由于渐渐掉队而失去成功的动力, 在追求成功时, 他们就像熄火的火车, 他们经常被指责为“懒”。但有些学生只是存在记忆力障碍或输出障碍。对这些学生, 必须有足够的热情和细心, 要学会运用各种心理效应, 开启他们的心锁。如果老师急功近利, 一味地期望通过阅读使他们考出满意的分数, 只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必须真诚地关怀他们, 为他们未来的成长而努力, 为他们亲近语言, 获得语言学习的乐趣而感动。

篇4:为什么要日有所诵?

人是用耳朵学习语言,而不是用眼睛。那些入神地阅读的人其实是在入神地倾听;那些奋笔疾书的人,其实在口若悬河。最好的文字不是诉诸眼睛和头脑的,而是诉诸耳朵与心灵的。

随着音的波动而颠倒沉醉的时刻,是学习母语的最佳境界。诵读,也是借助于母语的脐带,从宇宙汲取生命能量的最好途径。

2.为什么要开诵读课?

诵读(反复朗读或背诵)是深入阅读。在记忆、感悟和理解遇到困难的地方,诵读比默读更能撑展我们的能力——因而也更费神耗力。

在当下,相比于儿童发展的需要,限于课本的诵读无论是文本质量还是篇幅数量都是远远不够的。在当下,关于语文教学的主张流派纷呈,乱人耳目——当此际,不告诉同行及家长童年诵读的关键性、重要性是不负责任的。

3.为什么要日有所诵?

“你的班上,难道就没有特别不聪明,特别不爱背的孩子吗?”有老师问。

“没有!或者说,作为教师,我不能说有。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有一批孩子,只半个学期下来,就发生了近似于脱胎换骨的变化。那是从外在的言行举止到内在的气质神态的悄然更新。有一个与从前全然不同的自我正在他们的身体里苏醒——我主要指的是那些借读生。我认为,诵读是主要的原因。”

刚刚读到的蒙台梭利的这句话,让我激动到了不能自己。因为这样一个在“连续活动”中悄然发生的庄严而伟大的过程,我正看见,我正亲历——我正一手导演。

4.为什么要反复地读、完整地读?

《蝉》、《秋夜喜遇王处士》、《于易水送人》(三年级“日有所诵”课文)……范读,带读,简单讲解。边听边看“注释”里的词语解释及背景介紹,理解于是不难,朗读于是轻松。

然后是来来回回地读:全班齐读、小组赛读、小组轮读,两句两句地轮读。五六遍后,不少人隐约能背,便不耐烦读了。也有那等烧包的家伙,为了显摆,只三四遍就合了书,仰着头,大张旗鼓地试背——瞪眼鼓腮,费劲吃力。

5.怎样看待背了又忘记?

日有所诵。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周一周过去,孩子们往往随背随忘。

我中学时代曾经那么优秀的数理化,如今基本交还老师;我30多年来曾经那么投入地沉醉、抄写和背诵过的诗词曲赋,真能烂熟于心、永志不忘的,较之总量,实在是百不及一的极少部分——可是你能说,那样严谨的理科训练对于我没有用吗?你能说,忘记了的背诵都是白费心力吗?我又怎能因为绝大部分的迟早忘记,而终止沉醉、激动的背诵?

最好这样说:侥幸能有的思考和劳动的能力,是精神之野长成的一片林莽。

最好这样说:侥幸能有的清新、健劲的状态,是精神之野畅流着的一道长河。一条河流的形成,需要整个大地的完整与健康——记得的,可以发声道出的,是河面映出的天光云影;而忘记的,则是难溯的源头,以及远方、更远方的青山、绿地和旷野。

忘记的有多少,悄悄地、在黑暗处滋润着根部的营养就有多少;忘记的有多少,汩汩地、有风无风都令河水清澈畅流的力量就有多少。

没有所谓忘记!记得不记得,曾经的感动和念诵,都已融入血肉。

日有所诵的意义,岂止在于增长知识,积累语言!

篇5:日有所诵周记

兴庆五小 陈静

开学了!送走了六年级的孩子,新接了一个班,从一年级带起。经过了一天的熟悉、常规教育,周二早上,我开始了一年级第一单元的日有所诵。我告诉孩子,每天早上到校后,我们都要进行诵读,孩子们手中还没有书,我先拿着自己的书向他们介绍了封面,带着读了“日有所诵“这四个字。这一单元的五首儿歌分别是:《数字歌》《过山车》《飞飞,跳跳》《小猫拉车》《做手影》。我先范读了一遍数字歌,然后我读一句,学生读一句。又加上动作,读了一遍。第二首过山车,我问孩子:你们坐过过山车么,今天我们来读一首儿歌看看坐上过山车是什么感觉。接着我读一句,孩子读一句,加上动作又读了一遍。第三首飞飞跳跳也是领读一遍,带动作一遍。学第四首小猫拉车,我直接带着孩子一句一句地读。当读到“老虎拉车“一句时,孩子们还没张口,有一个小男孩就先接了一句:谁都不坐。我笑着看了看他,他也满脸笑意,看着我说:老虎拉的车,谁敢坐上去啊!其他小朋友也都笑了,多聪明啊!有了这种心领神会,我们又读了一遍。最后一首做手影,正好班里幻灯幕布打开着,我和一个会做兔子手影的小女孩在幕布前面做了两个手影。之后的周三到周五,每天早上我都带着孩子诵读这五首,正着读,倒着读。有时用正常节奏通读一遍,有时加上动作来一遍。有时用比较快的速度读,如第一首数字歌,节奏可以快,可以慢。还可以一问一答式。四天的时间,孩子们已经都会背了!

一年级最乱的时候莫过于站队的时候了,每天都要排好久,站好后小嘴巴还是不停地说。从周三下午开始,路队一走起来,我就起头读这五首,说来也很欣慰,小手一起拉着走路队,小嘴巴里一起念日有所诵的儿歌,软软的童声,稚气的脸庞,说话的声音没了。呵呵,连数学老师也说,每天下午就这样边走边读吧,挺好!其实我心里也是很美好的一种感觉,如果一上学就开始每天读拼音,讲 常规,孩子多累啊!幸好有日有所诵,让早上的时光如此充实。让孩子们早上能在琅琅书声中浸润心灵。嗯,这就是“输入“和“输出“所达到的一种平衡吧!

一年级日有所诵第二单元记录

兴庆五小 陈静

日有所诵的书来了,孩子们人手一本!看着崭新的书本,看着孩子们拿着书有模有样读着的那个样子,我笑了!我觉得我们这一届一年级孩子多幸福啊!从头开始,日有所诵!

第二单元共五首儿歌:《什么大》《门》《有条蚯蚓真可笑》《大小多少》《牵牛花》。刚开始我担心一年级孩子不会读,都是我读一句他们手指着书跟读一句。

第一首没做任何讲解,读完两遍后,让孩子带着动作又读一遍。我相信在读到:“我用手掌捂眼睛,哈哈---天和地不见了。“这一句时,孩子们用手捂住眼睛的那一瞬间,儿歌神奇的想像已经让孩子的心灵有所共鸣!

第二首《门》:我问孩子,“你们都见过什么门呀?“有的孩子说家里的门,防盗门。有的说餐厅的旋转门,还有一个孩子说车门!哈哈,真有意思!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些门吧!领读,孩子用手指字。这首的下面有注解,我想是否要重点讲一下。就把中间那几句从大小,颜色,材质上分了类。再读。

第三首《有条蚯蚓真可笑》,领读一遍后,我问:这条蚯蚓是什么呀?孩子异口同声:鼻涕。同时把头转向了班里的一个孩子,一个爱流鼻涕的孩子!这孩子也挺不好意思的,赶紧掏出了纸巾。又读一遍,还加了些动作。

第四首《大小多少》领读两遍。采用问答式师生又读一遍。

第五首《牵牛花》我个人特别喜欢。每次读时都会忍不住带上动作。当读到:爬到瓦顶吹喇叭。这句时,我做一个吹喇叭的动作,孩子们就直接读:嘀嘀嗒,嘀嘀嗒。我读:谁愿跟我上天耍?孩子们举着手兴奋地说:我愿跟你上天耍!在每天早上晨诵时,每当读到这首时,他们都会加上这句!

一周很快过去,每天早晨都在日有所诵中度过。一位姥姥告诉我,孩子每天中午拿着日有所诵给她教,她边做饭边读,她很高兴孩子自己会读那么多。呵呵,多好的老人!多好的孩子!

琅琅书声,朗朗乾坤。多好,日有所诵!

一年级第三单元日有所诵记录

兴庆五小:陈静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三周过去了。上周一周进行了第三单元的日有所诵。此时回顾记录的同时,耳畔又响起了孩子们读书的声音。

第一首《落叶》:我问:孩子们,一年有几个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孩子们说完后,我说: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秋天的树叶是什么样的吧!我读一句,孩子们读一句,然后齐读。读到:就像一群蝴蝶,张开翅膀追追。孩子们带上动作。

第二首《墙头草》,初读时我心里有些嘀咕,小家伙们能理解吗?果然,一开始读题目,班里就有一个孩子问:什么是墙头草?我没做回答,示意孩子们先跟我读。刚读完一遍,还是那个孩子,脱口而出:这墙头草也太没用了吧!我内心一阵喜悦,多聪明的孩子!不用我再说什么了。再读一遍,孩子们表情上有一丝理解的感觉,我说:我们可不能做墙头草这样的人哦!

第三首《半半歌》真的是笑着读完的,每个孩子满脸,满眼都是笑意,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声音里都充满了笑意!不用我提问,有人说:他为什么叫半半呀?立即就有人回答:因为起得太晚了呗!师生合作又读一遍,再齐读。我还把这首教给了上幼儿园的女儿,她也很感兴趣!第四首《黄豆荚》先给学生解释了一下什么是黄豆荚,还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形,告诉孩子们黄豆荚就是豆乖乖们住的房子。领着读了一遍,齐读。周三早晨感觉孩子有些疲倦的时候,我问孩子见过快板吗?我们举起小手一起做打快板的动作,然后边“打快板“边读:黄豆荚,真可爱,里面住满豆乖乖……读到最后一句,重复,并强调后三个字。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

最后一首《金花银花》领读,齐读。因为中间一句:嘀嘀嗒,嘀嘀嗒,又顺便复习朗读了《牵牛花》。

看着同事们写得记录,高年级孩子都在仿写,好羡慕!同时也自我鼓励:一定要心平气和!静下心来与一年级的孩子一起感悟,一起成长。牵着蜗牛散步,此时的我,不正是这种状态吗?

一年级第四单元日有所诵回顾记录

兴庆区五小 陈静

一年级第四单元的篇目有:《看月亮》《螃蟹》《浇麦歌》《小蘑菇》《小金鱼》

《看月亮》我问:前段时间我们刚过完中秋节,那天你看月亮了吗?它是什么形状的?月亮的形状总在变化,咱们来读这首儿歌吧!我一句学生一句。并在黑板上画了一根线,娥眉,圆月的样子。再读。

《螃蟹》:我们来猜个谜语吧!我读一遍儿歌。有几个孩子猜了出来。我们一起读一读吧!齐读。带上动作,语气稍夸张地又读了一遍。《浇麦歌》:感觉这首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我大概介绍了下农民种小麦,用水车给麦子浇水等知识,也许学生还是不大明白,但反复读了几遍,也还算比较顺畅。

《小蘑菇》这首非常简单,最喜欢他们读最后一句:你老撑着小伞----干啥?那个“干啥“两个字读得干脆利落,问的语气都出来了。

《小金鱼》这首在朗读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续编,我说:四条小鱼水里游。有的学生说:开开心心吐泡泡。我接着五条,一直到十条。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游着游着肚子饿。游到最后睡着了。……不管答案是否理想,已经在开动脑筋,已经有了思考 和参与,这也是一种进步吧!

一年级第五单元日有所诵通讲记录

兴庆五小:陈静

十月八号上班后的这一周只有三天,九天长假过来,我怕孩子们状态不佳,没有进行新的内容,只是复习诵读前四单元。到周五了,我利用午默的时间进行了第五单元的通讲。《小手的话》拼音已学得差不多了,我让他们自己拼读,并指名一个孩子读了。我问:小手还会表示别的话么?孩子们一时没反应过来。我用右手在脑袋旁绕了几圈,问,手在说什么?孩子们回答:要动脑筋!我把手放嘴边嘘了一下,问手在说什么?孩子们回答:请安静!不说话!我说小手还会说好多好多话呢,要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哦!我们再读一遍吧!

《穿裤歌》基本上有孩子能自己拼出来,我只是纠正了几个发音。读了两遍,问:两个裤筒像什么?两列火车指什么?学生回答出来后,我鼓励学生每天穿裤子时嘴里都念一念这首儿歌。

《一个蛤蟆一张嘴》读了两遍后进行续编,说了三个,四个蛤蟆,到底是一年级,反应并不那么快,只有极少的孩子能接上。不过,在这样接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倒是很高!能感受到他们的开心!

《鼓》读了两遍,本打算过,我又忍不住多讲了几句:这个鼓啊,肚里空空,还说懂懂。这叫不懂装懂!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我们可不能像鼓这样。平时一定要多学知识,不能让肚里空空啊!

《吃瓜歌》教读了一遍后,师生进行了接读,先是我来问学生答,感觉没尽兴,我又让学生问,我来回答。读到最后一句:吃了 瓜,不识瓜,就是一个小傻瓜。我们都笑了。铃声也在此刻响起,今天的日有所诵通讲结束。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记录

兴庆五小:陈静

一年级第六单元内容有《大山爷爷》《小猴邮自己》《海水》《露珠睡觉》《找朋友》

对教材的感悟:

《大山爷爷》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白云是大山的帽子,树木,花草的绿色是大山的衣服。公路是缠在腰上的皮带,瀑布是挂在脖子上的领带!想象力是多么奇特而又丰富!谁还能象大山这样帅气,谁还能拥有这样美丽的装束?大山多美!

《小猴邮自己》让我们看到了一只渴望回到大自然的小猴,它怀念美丽的森林,怀念曾经的自由和幸福。它不喜欢待在被束缚起来的动物园里,城市的热闹与喧哗不适合它。但小猴的想法与贴上邮票邮自己一样不可能实现,“你要邮啥呀?我要邮自己!多么强烈的呼声!关爱动物,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些触动,思考……

《海水》两个小节,采用问答式,表现出海的辽阔,渔民的辛苦。《露珠睡觉》每句四个字。两个小节。把叶子比作睡床,风吹来想象成在它耳边打哨,吓得露珠滚落下来,消失了。多么有趣!我仿佛也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找朋友》一首民间童谣,很适合孩子玩游戏时诵。学这一单元的时候,拼音也已学完,我每次先让孩子们自己拼读,对于读不准的音及时纠正,有的孩子拼读能力强,能很快读出来,带动大家一起读。但老师还得领读,否则孩子拖音还是很重的。周五通讲其实主要解决了读通顺,读正确这个层面。在一周五天的朗读中,由于孩子每天的状态不同,为了读得更带劲,我又进行了一些不同的引导:如当孩子们要读《大山爷爷》时,我会让他们想象大山的美丽。我问:谁给大山做帽子?谁又是它的领带?啊,壮观的瀑布都是大山爷爷的领带,它简直太帅了!下次爬山时你们要好好欣赏一下美丽的大山呀!读《海水》时,师生进行了合作朗读,师问,生答。生问,师答。让学生体会不同语气,读好问句,陈述句。并指导读好:笑着来回答。通过语气的处理读出“笑“的感觉。读“我的怀里抱着天“问:天有多大?海水能把天抱在怀里,你感受到什么?再读。同样读“因为渔民流了汗“告诉孩子我们吃的鱼,虾等是渔民们的辛苦劳动换来的,从中体会他们的辛苦,也记住了海水是咸的!这两篇情感上的引导都是发现孩子读得有些无味和疲惫时加进去的,这样一引一悟,孩子们读得又带劲了些。《找朋友》琅琅上口,加上动作,孩子们都很喜欢。

一年级第七单元通讲记录

兴庆五小:陈静

第七单元的内容有:《躲影子》《小鼓》《中秋节》《摇篮》《一个锄头两面光》

《躲影子》里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猫,它胆子好小,看到影子跟着它,吓得赶快往屋里跑,却发现影子没了!它去哪了呢?小猫好奇怪啊!让学生拼读,然后齐读。通过领读:撒腿就跑,赶快藏好,感悟小猫的胆小。通过读:偷偷一瞧,影子没了!体会小猫的好奇!可喜欢学生带着表情一起读:影子/没了/这一句了。眼睛睁得大大的,语气很夸张,相互看看,好像都在想:影子哪去了呀? 《小鼓》每句就两个字,三个字,节奏很明确,学生自己拼读后就能读出来。师生又合作读一遍。又把前面学的《鼓》背了一遍,区分了鼓和小鼓的不同。鼓:走到哪里,都说懂懂。小鼓:不懂,不懂,真不懂!诚实的小鼓!并鼓励孩子现在不懂没关系,我们就是要通过学习而懂得更多!

《中秋节》:这一篇似乎安排的有些靠后了些,不过前面读过《看月亮》,这次又了解了老北京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我问孩子:还记 得中秋节是什么时候吗?我们在这个节日可以干什么?北京的孩子们怎么过中秋呢,来一齐读一读!学生交读。穿新袜,换新鞋!多高兴!也跟奶,也跟姐,上趟前门逛趟街!多幸福!你们感觉开心吗?再读一遍。

《摇篮》:同学们喜欢坐摇篮的感觉吗?赶快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内容简单,两个小节。每小节前两行三个字,第三行七个字。指导了一下“当“的发音。让孩子们想象在海上船是摇篮的感觉,学生说:好舒服呀!几个孩子闭着眼睛,面带微笑,伸开手臂好像要拥抱自然的感觉,好陶醉哦!再读一遍。

《一个锄头两面光》先让孩子自己拼读。齐读。然后师生接读,我读:一个锄头,学生接:两面光。前四句我读前四个字,学生接后三个字。五六句,我问:姜味?学生接:辣。我:蒜味?学生:香。我:萝卜?学生:甜得像冰糖。哇,好甜啊!这么多菜,还要感谢这把两面光的锄头呀,它的功劳可不小!再次齐读。倒着再读一遍。

一年级第八单元通讲记录

兴庆五小:陈静

第八单元有以下几篇:《稀奇真稀奇》《蝴蝶飞》《拉大锯》《老虎门前耍大刀》《小蚱蜢》

《稀奇真稀奇》孩子们先自己拼读了一遍,读得快的同学先哈哈大笑起来。我问你们为什么笑了。他们七嘴八舌地说了一句他们认为最可笑的句子。我让他们齐读了一遍,我带上动作边比划边说:麻雀才这么点,能踩死这么大的一只老母鸡啊?接着,我伸开手臂告诉孩子三尺六有多长,他们瞪大眼睛:蚂蚁这么长啊!我稍显夸张地读:八十岁的老爷爷坐在摇篮里。教室里又是嘻嘘一片,小眼睛相互望望,都透着笑意。我说:你们有什么话想说么?有学生说:这首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不一样。很奇怪。我告诉学生这叫“颠倒歌“。多有意思呀!颠倒歌中描绘的事物多稀奇呀,再读一遍。

《蝴蝶飞》很轻快,很活泼的一首童谣,让人仿佛透过文字就能看到孩子追蝴蝶的画面,很美,很让人陶醉。孩子们自己拼了一遍,就能整齐地读出来了。我问:谁在追蝴蝶?学生说:小朋友在追。我说你们怎么知道?有的孩子很大声地说只有小孩子才最爱抓蝴蝶。我笑着看着他们,我们也一起追蝴蝶好不好。我与孩子们师生合作读了一遍。读到:飞远啦。这句时我的语调也突出了一些,孩子们感觉到了我的变化,他们也用很有默契的语调回了我一句:不见啦。读完最后一句:变成一朵花。有几个孩子已经把手放在下巴下,头歪了一下,做成花朵绽放的样子。好可爱!

《拉大锯》刚一说完题目,学生就读开了。看来这首民间童谣真是耳熟能详啊!但是仅限于会读,孩子们好像并没有多么喜欢。我领着读了“接闺女,接女婿“这句,让学生读好轻声。并问:谁是姥姥的闺女?谁又是姥姥的女婿?学生们都不知道了,有的乱猜,还有说自己的。我说,你们都是姥姥的小外孙。他们都笑了。我说:谁的妈妈叫姥姥。他们一起回答:妈妈的妈妈叫姥姥。我说:所以,妈妈就是姥姥要接的闺女,而爸爸就是姥姥的女婿呀!孩子们睁大了眼睛,似懂非懂。我让再齐读一遍,这次读得可带劲了,尤其是后面几句。嗯,有兴趣就好!长大些这些关系应该会小懂的。

《老虎门前耍大刀》读完后,他们自己就说了,又是一个颠倒歌呀!齐读。

《小蚱蜢》自己拼读。给“跷“正音。强调几个后鼻音。师生接读。每次读到:头上跌个大青包“这句时,都会声音很大,也许孩子们感受到了小蚱蜢因骄傲所付出的代价吧!

八个单元结束了,一学期过半,日有所诵也进行到了教材中间。七个单元的内容孩子们能正着,倒着流畅地朗读,背诵。本周周五早上我进行了检查。孩子们不看书,我说题目他们带上动作和表情背诵,他们对这样的方式很感兴趣,他们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也让我很惊喜。铃声响了,有种意犹未尽之感。听着孩子们读书,确是一件幸福的事。有时恍惚中感觉这才是一个老师真正想做的!如果教育就是这么单纯,多好!

一年级第九单元记录

兴庆区五小:陈静

第九单元的篇目有《钓鱼》《海龟》《灯塔妈妈》《梳子》《盖花楼》。前四首都提到了妈妈,尽管内容不同,表现方法不同,但同一个主题,也让孩子在其中感受到了母爱,亲情,温馨而又感动。

现在,孩子们的拼读已经很熟练了,每次我一说题目,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读开了。自由拼读一遍后,齐读。非常整齐。第一首《钓鱼》,孩子们对钓鱼很熟悉,很有生活体验。我引导学生读:你的妈妈在等你,鱼儿的妈妈在等它。钓鱼的人回家了,家人不再为他担心。从小鱼的角度来思考,天黑了,它们也该回家了。

《海龟》这首儿歌的四字式结构读起来很轻快,每行最后都有个叠词:妈妈,扒扒,沙沙……学生边读边笑。我大概讲了讲海龟孵蛋的过程,与学生分读了两句。我读写海龟妈妈孵蛋的句子,学生读小海龟出生的句子。突然间我都有一种被感动的情绪,人如此,动物如此,母爱,就是这么伟大!亲情,就是最温馨的。再读。有了前两首的铺垫,学习第三首《灯塔妈妈》,孩子们的情感已经到位了。读完一遍后,我问学生灯塔是干什么用的。他们说:给船照亮的。我让学生听我读:睁着眼,到处瞧……这一句,问学生,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说:灯塔妈妈很着急。我说:每个船都是灯塔妈妈的孩子,他们回不来,灯塔妈妈非常牵挂。再读一遍。我们也祈祷每只船都能平安归来。

《梳子》读完一遍后,有的孩子就做起了梳头的动作。母女互相梳头,多么有爱!读完第二小节后,学生进行了续编,好像没怎么引导,自己就说开了:笔是本子的梳子,梳着本子的头发。飞机是蓝天的梳子,梳着天空的头发。汽车是马路的梳子,梳着马路的头发。板擦是黑板的梳子,梳着黑板的头发。

把这四首通读了一遍,开始第五首。盖花楼,节奏感很强,把孩子们陷在母爱,亲情中的情绪拉回到儿童的生活中,没做过多讲解,自己读得很好。读到最后:碰着小孩就是你。相互指着,笑着。

一年级第十单元记录

兴庆五小陈静

第十单元的内容有《鸭子》《风》《小老鼠》《什么虫儿空中飞》《猫咪的胡子》

《鸭子》与前面学过的《海龟》在表达上很相似,都是采用四字结构,每行结尾几乎都有一个叠词。在读之前,我先让学生描述一下鸭子的样子,交流之后再读一遍。由于这样的表达形式孩子已有所接触,所以读的时候节奏感很好。我说:别看小鸭子走路姿势不好看,可你们看它在水里游得是多么快呀!我们再来读一遍吧。齐读。

《风》:一年四季,都有风,我们来读这首 儿歌,感受一下四季风的不同特点。学生自己拼读。我和学生接读,然后又采用问答 式对读了一遍:我说:春天里,什么风多?学生:春天里,东风多。依次问,答。加强对四季风的印象。也让学生对每个季节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再次齐读。

《小老鼠》,学生已很熟悉,读了两遍,气氛很好,没做讲解。《什么虫儿空中飞》,一首问答歌。让学生在问与答中增长知识,获得快乐。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的兴趣。学生读后,我问学生答。男生问女生答。女生问男生答。几次问答后,学生已很熟练。再齐读一遍。

最后一首《猫咪的胡子》很有意思,很富有童趣。读完后,我问学生:猫咪长胡子是干什么用的?学生一起说:抓老鼠。一年级的孩子能说的也就这么点了吧。我也没有再多说。我说那猫咪自己是怎么说的呢?学生读:没有胡子像娃娃,老鼠见了不害怕。齐读。五首再倒着读一遍。

一年级第十一单元记录

兴庆五小陈静

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是:《郁金香》《东西街》《盆和瓶》《唱的是山歌》《小蜘蛛》

《郁金香》:我告诉学生,郁金香是一种很美的花。并出示了几张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感受。开始读。一遍后,指着字齐读了一遍。我很欣慰,现在他们的朗读能力提高了很多,好多字都认识了!读得有模有样,节奏把握的也很不错。我省好多力了呀!呵呵。已经在书上学过了比喻的方法。我就问儿歌中把郁金香比作了什么?学生说:酒杯。我说蝴蝶蜜蜂怎么全喝醉了呀?学生说:花太香了,它们都陶醉了。我说:这么美,这么香的花,不仅吸引了小昆虫,同样也吸引了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遍吧!《东西街》:读完一遍后,学生笑了。抢着说,这是一首颠倒歌!哈哈,他们现在也挺厉害呀,读完就知道了。我们用比较夸张的语气又读了一遍。

《盆和瓶》:我问学生以前会读绕口令吗?有个男孩读了《扁担和板凳》,但效果不好,没说完。我让学生自己先认读这首绕口令,读了几遍才读通顺,看来还是有些陌生。我又领着一句一句读,发音才算准确了。又齐读了一遍。让男女生分读了一遍。我提出要求,加快语速,孩子们读快了,但也出错了,在读错中也感受到了绕口令的妙不可言处。

《唱的是山歌》又是问答式,而且是自问自答,与前面所学《海水》相似。读完后,我问学生答,学生问我答。很喜欢与他们对读的这种感觉。我还进行了这样的语句练习:我问:小河从哪里来?学生说:小河,从山里来。我问:小河到哪里去?学生说:小河,到海里去。

最后一首《小蜘蛛》,富有童趣,读来琅琅上口。读完一遍后,我说:小蜘蛛为什么要甜甜美美把歌唱?有学生就说:它要吸引小昆虫。我说:看来,这不仅是一只本领强的小昆虫,还是一只——学生说:聪明的小蜘蛛。我说:它成功了吗?学生齐读:小昆虫,心发痒,都想上去躺一躺,哎呀呀,上了当,成了蜘蛛口中粮。好喜欢从孩子们嘴里读出的感觉:哎呀呀,上了当,成了蜘蛛口中粮。再次齐读。

一年级日有所诵第十二单元通讲记录

兴庆五小:陈静 本单元的内容有:《羊,羊》《鸡和蛋》《妈妈的爱》《高高山上一条藤》《什么歌》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前两首。《羊,羊》共有四个小节,每小节结构,句式相似,写出了羊,鹿,象,驼,这四种动物的特点。读了一遍后,我让孩子们带上动作来一遍,孩子们边读边用动作做出羊的胡子,鹿的角,象的大长鼻。到表现骆驼的驼峰时,用动作不好表现,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个简笔画。师生配合又读了一遍。我问,还有哪些动物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呢?孩子们的思维也挺活跃的:燕,燕,小燕子,尾巴像把小剪刀。雀,雀,大孔雀,开屏变成大扇子。蟹,蟹,小螃蟹,手拿两把大剪刀……

《鸡和蛋》我用提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学们,你们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学生们七嘴八舌,我说咱们来读儿歌,从中找答案吧!学生们马上读开了,先读完的孩子都笑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让孩子说了说感受,再读。

《妈妈的爱》两个小节,两个比喻,形象写出了母爱的博大,包容,无私 妈妈的爱像草原,孩子就是草原上的小羊。妈妈的爱像蓝天,孩子就是飞翔的小鸟。多贴切的比方!作为母亲,我是非常感动于这样的表达的。小羊,小鸟,无论你怎么奔跑,怎么飞翔,始终都在妈妈的保护下,在妈妈的目光里,怀抱里。师生配合朗朗一遍。

《高高山上一条藤》,真不好读,也不好分析,只有教读了。一句一句交,读通了读顺了,在以后的反复朗诵中慢慢品味吧!

最后一首《什么歌》,孩子能很快读好,纠正了两个“结“的发音。齐读一遍。师生一问一答再来一遍。

一年级第十三单元日有所诵通讲记录

兴庆五小 陈静

本单元的内容有《好朋友》《树叶不让说》《海上月亮》《老鼠抬花轿》《谁会》

第一首《好朋友》我问学生:你的好朋友是谁呀?我们来读读这首童谣。读完后同桌相互勾勾手,一起再念一遍这首童谣。我说:我们每天和同桌一起相处的时间最长,如果能和同桌成为好朋友,和谐友好相处,是能带来很多快乐的。

第二首《树叶不让说》读完一遍后,我问学生:树上叶子不让说什么呢?孩子们举起了小手,我找了几个孩子发言,邓宏轩说:树上有个鸟窝,不能告诉别人,要不就把鸟蛋摸走了。我说:谁最喜欢摸鸟蛋呀。张杨说:调皮的小孩最喜欢摸。是呀,所以树叶长的又绿又多,他又盖又遮,别人就看不到鸟窝了.你们觉得树叶怎么样呢。车辙说:它太有爱心了。马梓萌说:它真善良呀。卢梦雨说:它喜欢帮助别人。再次齐读一遍。

第三首《海上月亮》因为读过绘本《月亮的味道》孩子们知道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所以读完一遍后,就有学生说:小鱼真有意思,那是月亮的影子呀。交流后再次齐读。

第四首《老鼠抬花轿》学生自己拼读后,我们师生又合作读了一遍。我说猫怎么还来贺喜呀。马天怡说:它是来吃老鼠的。那猫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通过交流明白是老鼠自己把猫吸引了过来,他们又吹号又放炮,这么大的动静谁能不知道呢.哎,他们一高兴把自己的敌人都给忘记了,真是自讨苦吃。

第五首《谁会》民间童谣,读来琅琅上口,学生很喜欢,节奏把握也很好。

一年级第十四单元日有所诵通讲记录

兴庆五小 陈静

本单元的内容有《跷跷板》《小花鼓》《一个毽》《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黄狗上课》

这一学期好长呀,放假推迟了,其实很多孩子都有些疲惫的感觉了,最近班里感冒的孩子比较多,天气冷,每天八点天还没完全亮,孩子们就要开始读书,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真是个挑战。这一单元仿佛也迎合了学生的状态和心思,选编的内容都比较轻松,有趣。让孩子们在诵读中快乐了起来,精神也好了许多。

前三首都比较快乐有趣,贴近学生生活,自己拼读后,就能整齐地读一遍,没做过多讲解。第四首与书上内容重复了,不过我们还没学到那一课,前段时间刚好下了场雪,那天大课间学校安排孩子们赏雪,一年级的孩子乐坏了,尽管天气冷,但玩的非常开心。我让孩子们回顾了那天玩雪的情景,然后再开始读这首儿歌。读完后,我问,谁都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鸡画的是什么?小狗画的是什么?小鸭,小马画的是什么?它们是用什么画的?那小熊干什么去了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小熊睡着了。再次读。

最后一首《小黄狗上课》真是太有意思了,读了一遍后,我说小黄狗为什么没听明白老师讲什么?学生用了儿歌里的句子回答了我。我说,我看看我们班有没有这样的小黄狗,学生们立即坐的端端正正的。真可爱呀!最喜欢的就是一年级小孩的这一点了,特别听话,特别想表现自己!再次齐读,我说,你们可不能做这只三心二意的小黄狗呀!学生们都笑了。

一年级第十五单元通讲记录 兴庆五小 陈静

本单元的内容有《大象鼻子当滑梯》《小蜗牛》《谁的耳朵》《小贝壳》《小蚂蚁背米》

第一首,学生读完一遍后,我们回忆了以前学的:象,象,大白象,鼻子像个擀面杖。我问:这次大象的鼻子可以干什么呢?学生说:当滑梯,可以让小动物在上面玩。我们都来当这些小动物,一起在大象鼻子上滑滑梯吧!学生们读前几句。“阿嚏“咦,发生什么事了?大象打喷嚏了,哈哈,小动物们呢?学生接着读。“小鸭飞进小河里,小鸡飞进玉米地“这下小动物们还开心吗?滑梯虽好玩,可要当心别把它弄痒哟!再读一遍。

第二首,学生自己拼读,读完后我问:你们想说什么?张仲仪说:小蜗牛可以背着房子去旅游,真好!吴子轩说:它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美景吧!车辙说:我觉得它很有爱心,帮助小蚂蚁。瞧,这些孩子已经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了。你喜欢这只小蜗牛吗?学生都喊:喜欢。它爱帮助别人,它很善良。再读一遍。

第三首:是一首问答歌,语文书上学过比尾巴,结构非常相似。所以,我问如果给这首民间童谣换个题目,可以改成什么?学生异口同声:比耳朵。自己读一遍。师问生答再来一遍。再次齐读。第四首:读完一遍后,我说你们都是海边的小贝壳,我问你们:你的年纪并不大,为啥皱纹多又多?学生答: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我突然间意识到,现在的孩子认识录音带吗?呵呵,又不太好解释。我问:小贝壳,你喜欢大海唱歌吗?竟然有个孩子说不喜欢。因为太吵了!孩子的心灵总是和大人不一样,我没想到会有孩子说不喜欢。我当时反应也比较快,说:怪不得你长了那么多皱纹,原来你是只不快乐的小贝壳!又对学生进行了一下引导:如果我们的心情是快乐的,那大海的歌一定很好听!再读一遍。最后一首,读完一遍后,孩子们都被贪吃的蚂蚁弟弟逗笑了!虽然贪吃,但是它诚实,可爱!再读一遍。今天的通讲结束。

一年级第十六单元通讲记录

兴庆五小 陈静

进入最后一个单元了!本单元的内容有《雪姥姥》《盖楼房》《滑冰》《贴窗花》《九九歌》

第一首,把雪称为姥姥,姥姥的形象永远那么温馨,慈爱。所以,从题目看就暗示了本首一定包含着爱心这一主题。读完一遍后,孩子们知道大雪下了一夜,山上铺满了雪,那是雪姥姥给大山爷爷盖 的棉被。田野也盖上了厚厚的白雪,那是雪给田野穿的棉袄。我告诉孩子:这场大雪一下,明年一定是个丰收年!我们再读一遍。第二首,先让学生自由说说平时堆积木都会堆些什么?再自由读一遍。堆积木总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再读一遍。

第三首,冬天到了,你们最喜欢什么?学生:下雪,打雪仗。滑冰。我:那我们就一起去滑冰吧。自己读一遍,正音。我问:滑冰场像什么?生:好像一张大唱片。我问:滑冰的孩子像什么?生:好像唱针来回转!开心吗?我们带着这份快乐再读一遍。

第四首,快过年了,你们家会准备些什么?有些地方喜欢贴窗花,我们来了解下。自己读,正音。窗花好看吗,你最喜欢哪一个?学生自由发言。多美的窗花,为过年添了很多喜气!再读一遍。第五首:是一首时序歌,为学生讲解了相关知识,了解什么是九九。再通过读每一九的句子了解天气情况,初步感受从冬至后的八十一天中的天气和自然景物的变化。再次齐读。车辙小朋友又为大家唱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倒着再读一遍。

篇6:读《日有所诵》有感

——读《日有所诵》有感

四(3)班张远博

四年级了,我的书包里又多了一本《日有所诵》。每当我翻开它,那些有趣的儿歌、童

谣,轻灵的散文诗,含蓄的哲理小诗,韵味盎然的古诗便轻轻地掠过我的指尖,滑过我的心头,使我忍不住一读再读,陶醉其中。

“随着一声欢呼/一个滚圆的雪球/琅琅向你/飞去/经不偏不倚/落在你/含苞待放的/笑靥上”读着美国非马的《雪仗》,字里行间跳跃的欢呼声,尖叫声,嬉笑声激荡在我的心头,那是多么欢腾的,热闹的场面呀!快乐在寒冷的空气中飞扬,笑靥在洁白的雪花中绽放。哼,上个星期六我们这里也下了一场大雪,看着空中漫天飞舞的那一大朵一大朵的雪花,我开心极了!我傻里傻气地在窗外放了个小红桶,准备等上满满的白雪,和爸爸,妈妈来个屋内大雪仗的,哪知道等了半天,却等来了小半桶水,嘿嘿,真是太狼狈了!下一个下雪天,我一定冲进小公园,让滚圆的小雪球,琅琅向你——我的爸爸、我的妈妈,飞去。不偏不倚,落在你们,含苞待放的,笑靥上。

“带上画箱/带上木凳/带上《琵琶行》/带上贝多芬„„”哈哈,嘻嘻,嘿嘿,“带上贝

多芬”?还带上贝多芬呢!画画跟贝多芬有什么关系?太有趣了,太好笑了!我反复地在妈

妈面前读这句话,不停地咯咯笑,像个小疯子。妈妈却把我拉到她的面前,兴味盎然地问我:

“你知道贝多芬是什么人?”

“嘿,那还用问,当然是音乐家。”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老妈。

“那贝多芬有名的曲子,你知道哪些呢?”

“我就知道《命运交响曲》”我有点不好意思。

“那也行呀,妈妈觉得‘带上贝多芬’,就是叫醒自己的耳朵,走进大自然,去聆听生

命的交响乐。”妈妈循循善诱。

我似懂非懂,但还是不自禁地敬佩顾城,这样的诗句是出自怎样的奇特想象,这样的诗

句又给读者怎样的快乐!我不由得在妈妈面前又炫耀起自己特别喜欢的另外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虽然我不明白其中的内涵,但我就特喜欢其中那强烈的黑,以及寻找光明的信念。

“只要小小的一枚树叶/就能把伟大的/秋的森林/长久保持在心里呢”,一枚小小的树叶

心里,能长久保持秋的森林吗?小小的树叶也有心吗?这不是像我们人一样了吗?多么的形象呀!如果我有这样的一颗心,不也能把整个世界长久保持吗?

„„

篇7:《日有所诵》读后感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以明月为线索,隐显明暗交错,处处咏月,同时也处处在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起笔突兀高远,是对人生宇宙这里的深沉思考。接着写欲脱离尘世而升上仙界,但又恐怕“高处不胜寒”,表现出对现实的热爱与眷恋。表面是写仙凡之念,实质是作者出世入世思想矛盾的曲折表现。下面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贯串着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波澜起伏,跌落有致,最后以旷达的情怀收束,给人以鼓励和启迪,人情味十足,感染力极强,是咏叹中秋的明月的千古名篇!

篇8:小学一年级日有所诵

云对雨,雪对风。

花对树,鸟对虫。

山青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小小的船》 叶圣陶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篇9:日有所诵读后感

暑假读了《日有所诵》这本书,让我的脑海里又增添了许多好词好句。这本书分为十五个部分,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第三部分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到底有多大:山林里大象可算大,大卡车也装不下。

如果和高山比起来,唉,就像点点蚂蚁房上爬。头顶上的高山可够大,白云朵朵头上挂。要是和地球比起来,呦,不过是烧饼上的小芝麻。脚下的地球真是大,江河湖海都是它的小花褂。要是和宇宙比起来,嘿,不过是沙漠里的一粒沙。

这段话语言很流畅,用词也很搭挡,诗歌通过层层递进的排比方式,突出了宇宙的广大。诗中的比喻充满童趣,生动自然。

篇10:日有所诵 一年级教案

第一单元《数字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导入主题

1、(出示《日有所诵》)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桌上都有一本书,把它举起来,告诉大家书名是什么?你们喜欢读这本书吗?

2、在这本书中有很多的儿歌!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妈妈经常给我们唱儿歌,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读儿歌。儿歌就这样渐渐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快乐!伴我们一起成长!今天这节阅读课,我们大家一起就来读儿歌,唱儿歌。

3、你们都会读哪些了儿歌?

4、把你喜欢的儿歌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二)、汇报展示,集体共赏。

1、学习《数字歌》,跟读、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2、说一说:我来说说儿歌的意思。

3、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4、赛一赛:谁记得最快。

第二单元《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儿歌吗?从开学的时候起,老师就希望你们天天能够把《日有所诵》放在书包,有空的时候拿出来读一读。老师希望小朋友都能喜欢上儿歌,如果大家能背上几首儿歌就最好了。

2、开学到现在你会背了哪些儿歌呢?指名说。

3、学习《门》,这首儿歌从大小、颜色、材质、动作四个方面帮助孩子们辨别各种各样的门。

4、领读三遍,拍节奏读,读熟的基础上,学生站起来带动作读。

5、提问:从这首儿歌中,你认识了哪些门?从大小、颜色、材质、动作等方面去辨别。

6、说一说:你还知道那些门?

第三单元《落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导入主题

1、落叶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吗?一边读,一边要想象着“秋风”“树叶”和“蝴蝶”的样子。“吹吹”“飞飞”“追追”可要读出运动的感觉来!

2、正确:读准字音,不添不漏。

3、流利:句句连贯,不急不慢。

4、响亮:放开声音,不闷不藏。

5、节奏:注意标点,不拖不连。

6、如果想象着画面、带着表情来读,那就更棒了。

第四单元《螃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你们喜欢《日有所诵》这本书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儿歌。

2、学习《螃蟹》,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出示童谣内容:猜猜这是什么东西这么厉害,还拿着两把大剪刀?

4、出示题目《螃蟹》,领读三遍,齐读两遍。你知道什么季节的螃蟹最好吃吗?仲秋时节的螃蟹最好吃,肚子里满满的蟹黄……肥美的蟹肉……那么,这几天正是仲秋时节,回家吃什么?“螃蟹!”

第五单元《吃瓜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四、教学过程: 儿歌:吃瓜歌

1、生活中,你知道些什么瓜呢?

2、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3、通过图片展示瓜类果蔬并说所展示果蔬的特点。

4、对读的形式记果蔬特点及短文。

5、男女同学对读。

6、齐读短文。

第六单元《大山爷爷》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四、教学过程: 儿歌:大山爷爷

1、真是快乐无比啊!儿歌不仅有趣,有的还能让我们获得美的享受呢!

2、出示“大山”的照片,提问:这是什么?

3、一首有关大山爷爷的儿歌送给大家。(学生自由读儿歌。)

4、这首儿歌里的大山爷爷漂亮吗?(漂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你知道爸爸的帽子、大衣、腰带、领带是怎样的吗?

6、那大山爷爷的帽子、大衣、腰带、领带都是什么呀?(你可真会读儿歌)

7、瞧,这就是大山爷爷的白云帽子(出示白云围绕着大山的图片)美吗?谁来读好这一句? 再看,这就是大山爷爷的——齐答:绿色大衣(出示大山上绿树成荫的图片)好看吗?谁来读好这句话?

咦?那为什么大山爷爷的腰带是公路呀?(出示盘山公路的照片)指名解释,你可真会发现,请你来读好这句话。

哎,这是大山爷爷的什么呀?(出示大山中的瀑布)真特别,你来读。

8、看来大山爷爷真美呀,让我们看着这美丽的图片一起来赞美下大山爷爷吧!

第七单元《中秋节》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四、教学过程: 儿歌:中秋节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是几月几日?

2、中秋节有些什么节庆习俗呢?

3、学习民间童谣,了解传统文化。

第八单元《打醋买布》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绕口令《打醋买布》,理解绕口令的主要内容。

2、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顾、醋、兔、布。

3、尝试加快语速进行朗诵,在不断挑战的过程中感受绕口令的乐趣。活动准备:

PPT《打醋买布》 老爷爷、小兔子、老鹰头饰各一个。活动过程:

1、游戏:百家姓,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名字么?那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姓名?下面老师就要向小朋友提问题了。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

2、出示老爷爷、醋、布图片,学生学习朗诵绕口令第一句。师:你们的笑声引来了一位老爷爷,你们看看他姓什么?爷爷今天准备上街买东西,你们看看他要买些什么?出示PPT,学生跟读。

3、出示老鹰和兔子的头饰,引发学生猜想。学习朗诵第二三句。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动物?动物和老爷爷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大胆猜想发言,教师出示PPT带领学生认读。

4、辩论活动:你认为顾爷爷能抓到鹰和兔么?为什么?

5、出示绕口令第四句,以此宣布最后结果。

师:没了鹰和兔,爷爷什么都没得到,还发生了倒霉的事,猜是什么?

6、学习完整朗诵绕口令。

7、情景表演《打醋买布》

第九单元《走路》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儿歌中的生字。2、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会读书,爱读书的良好习惯。3、充分发挥想象,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书,了解各种动物走路的姿势。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励、兴趣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阳光灿烂,许多小动物都跑出来做游戏了,他们正在捉迷藏,小朋友,请你找一找,都有哪些小动物?(图片展示)大虾、鱼儿、海蜇、螃蟹、河蚌、老鳖、乌贼。

今天,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快看老师写课题吧!

板书课题:走路

二、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1)自己认读生字。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3)出示字卡,开火车认读生字。(4)字卡出示指名认读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读儿歌。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你们遇到不认识的字或难读的字,怎么办?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的。

(2)指名读。一边听读,一边看书,想一想这首儿歌写了什么?(指名读文,读后指名说)(3)指导朗读。这首小诗写得真好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自己大声读,可以和同桌合作读,还可以和老师一起读。

第十单元《萤火虫》

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童谣的趣味。2.以诵读感受三言童谣节奏的明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0分钟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领读员带领全班复习以前所学。

1.导入:出示《萤火虫去许愿》这本书,这个萤火虫名叫——(亮亮),它帮助了——(小仙女),那如果这只萤火虫有困难,你们愿意帮助它吗?(愿意)这只萤火虫在《日有所诵》的第147页。2.老师范读《萤火虫》

3.老师领读,注意学生在后鼻音字以及轻声字的发音。4.学生自由读。

5.再用心齐读,想一想,萤火虫遇到了哪些困难或危险呢? 6.疏解意思,引读。(老师用左右手表示不同的动作)老师讲解:萤火虫遇到了哪些困难或危险呢?

引读:上天去——(雷打你)哦,这不能去 下地去——(火烧你)哦,这不能去 进洞去——(蛇咬你)哦,这也不能去 翻坡去——(猫抓你)嗯,这还是不能去 过河去—— 上树去——

这也不能去,那儿也不能去,那萤火虫只能去哪里?(小朋友的手里去)你要跟萤火虫做什么呢?

哦,原来,萤火虫并不是真的有危险,你们是故意这么说,是因为你们太喜欢萤火虫,抓不到萤火虫就把萤火虫骗来呀!那么我们就快快乐乐地读一读吧 7.男女生合作对读。8.同桌合作拍手对读。9.其实,左手和右手也能合作,左手表示萤火虫的动向,右手表示它遇到的危险,教师慢慢示范,学生跟着老师边做动作边诵读。10.稍快节奏的拍手背诵。(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决定是否再读再背)11.你们喜欢萤火虫吗?很多诗人都喜欢,把他们写进诗歌里,你们看:(出示泰戈尔的《萤火虫》节选,老师范读,指名读,学生齐读)12.出示李白的《咏萤火》,老师诵,老师起头,学生齐诵或吟)13.老师问:同样是写萤火虫的诗,三首诗有什么不同吗?(字数的长短不同),读法上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自由读读,比比看。14.指名学生说读法上有区别吗,三字童谣读起来有什么感觉?(节奏感强,可以打着拍子读,很欢快等)

15.三字童谣的确具有欢快、节奏感强的特点,几乎所有的三字童谣都可以一边拍手一边读,我们试试看,拍手读《数字歌》《过山车》 16.出示学生邵诗原的三字童谣《新年到》,由邵诗原领读。17.教师小结:三字童谣不仅好读,而且还好写。你们都可以像邵诗原一样创作出这样的三字童谣。

第十一单元《盆和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四、教学过程:

儿歌:盆和瓶

一、出示盆和瓶,引发幼儿的兴趣,读准字音“pén”“ píng”“ pèng”

1、读准“pén”“ píng”

师1: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秘的袋子,你们猜一猜里面装着什么?

师2:(出示盆子)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呀?读准“pén” 师3:(出示瓶子)这是什么呀?读准“píng”

师4:你在什么地方还见过盆子和瓶子?他们是用什么材质做的?(教师书写板书)

2、读准“pén pèng píng”和“píng pèng pén”

师1:刚才老师来给你们上课的途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想听吗?请小朋友认真听,然后把你听到的告诉老师。教师小声说出:盆碰瓶 和 瓶碰盆,让学生大声说出

师2: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示 “盆”“瓶”“碰”“瓶碰盆”“盆碰瓶”

二、出示图片,感知绕口令

师1:出示图片1(桌子上有个瓶子)谁能告诉老师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注意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表示)【黑板上贴图片1】 师2:出示图片2(盆子里面有个瓶子)同上【黑板上贴图片2】 师3:让学生闭眼睛听,师将瓶子和盆子相互撞击,发出声。让学生描述

(“乒乓”一声响)【黑板上贴图片3】

师4:师示范动作,学生猜语义。(不知是瓶碰盆,还是盆碰瓶)(动作一:不知道

动作二:瓶碰盆

动作三:还是

动作四:盆碰瓶)

【黑板上贴图片4、5】

三、示范朗诵,学习绕口令

1、播放绕口令《盆和瓶》两遍

(第一遍学生听,第二遍小声跟读)

2、学习绕口令,纠正读音 游戏:黑白颠倒

玩法:学生和老师作为两个群体,当老师大声读句子时,学生就得小声去读,当老师小声读时,学生就的大声去读。(玩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确定)

四、以游戏的方式,练习熟读绕口令

1、给绕口令编动作

2、以跳皮筋的方式读绕口令。

3、让学生打节奏读绕口令。节奏要注意由慢到快,一字一拍。也可以进行男女生比赛。

第十二单元《高高山上一条藤》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四、教学过程:

一、把绕口令编成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中的内容。

二、教师放慢速度念一遍绕口令。

三、让幼儿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由慢到快地练习绕口令,重点练习发好后鼻音:“eng、ing、ong”。

四、创设游戏情景。

1、游戏由2~4人进行,幼儿以轮流方式一人念一句绕口令,一边念,一边将右手伸出去,用拇指和食指往前一小朋友的手背,依次爬上去,若右手不够,可用左手接上去。

2、轮流念绕口令做动作,注意倾听同伴的语言,自己也要快速接念,不使游戏中断。

3、由教师扮“风爷爷”,发出“风吹了”和“风停了”的指令,让幼儿做铜铃摇摆等动作,并念该句的绕口令,反复练习几次,让幼儿感到绕口令的乐趣。活动延伸

请幼儿的家长组织家庭“绕口令晚会”,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语音的敏感性。

第十三单元《老鼠抬花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教学过程: 儿歌:老鼠抬花轿

1.观看图片,感知鞭炮什么时候会放,并认识鞭炮发出的声音。(1)你们看到了什么?

(2)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放?(3)鞭炮是什么声音?

(4)在结婚的时候还会有什么声音呢?(吹喇叭)

2、观看视屏,初步感知、理解童谣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1)你们看到了什么?(2)现在老师这有一个首好听的儿歌,让小朋友们听一听。等一等老师会请小朋友来回答问题,要听仔细了。

3、教师念诵歌,并提问:

(1)小朋友刚刚听到了什么?(放出图片)

(2)幼儿说出一个内容,教师用儿歌的句子来帮幼儿补充。(3)小朋友现在我们把这几句话连在现起念出来。(加上动作,并且可以多重复几遍)

4、请幼儿想一想,这时被老猫听见了,老猫会怎么样做。(1)老猫给老鼠贺喜,那小朋友想一想猫是怎样给老鼠贺喜的?(用儿歌的句子来帮幼儿补充)

(2)小朋友现我们把老猫来贺喜连起来念一下。(也可以重复几次)(3)现在我们要把前面老鼠娶亲和老猫贺喜连在一起,念一下。(加上动作,并重复几遍,看着图)

第十四单元《雪地里的小画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时你们的心情怎样?(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师:小马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个生字(出示:马),你们认识它吗?(生认读“马”字。)师:他们还悄悄告诉我,他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板书课文题目)(认识“雪”)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1)学生自由读字。(2)指名读字。

(3)教师指导认识偏旁“虫、目”。(4)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许多记住这些字的好方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3.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好方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2)指名读字卡。(3)开火车读词卡。(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2.同桌互听互读。3.齐读课文。

第十五单元《大象鼻子当滑梯》

图片导入

出示教学一体机,进入“芝麻开门”环节,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猜测大象和滑梯之间的联系。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畅所欲言。——图片里面有什么?(大象、滑梯)

——大象和滑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联系?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导入儿歌

——老师带来一首儿歌《大象鼻子当滑梯》,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吧!跟我读一读

出示教学一体机,进入“跟我读一读”环节,师幼一起欣赏画面(不点击播放按钮)。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画面里有哪些小动物?

——仔细观察大象,他在干什么?(打喷嚏)——小鸡飞到了哪里?(玉米地)——小鸭飞到了哪里?(小河里)

点击儿歌题目《大象鼻子当滑梯》,播放儿歌,幼儿完整欣赏儿歌。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大象为什么打喷嚏? ——小鸡为什么飞到玉米地? ——小鸭为什么飞到小河里?

小鸭和小鸡把大象的鼻子当作滑梯,从大象鼻子上滑了下来。结果,滑的大象鼻子痒,“阿嚏”打了个大喷嚏。大象鼻子一喷气,小鸡飞进玉米地,小鸭飞进小河里。这首儿歌非常有童趣,儿歌里的小动物就像我们身边喜欢奇思妙想和冒险的小朋友一样。朗读儿歌

集体朗读,师幼跟随一体机课件朗读。分组朗读。跟我跳一跳

出示教学一体机,进入“跟我跳一跳”环节,引导幼儿欣赏律动。幼儿自由模仿律动。集体表演律动。

教师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方地进行表演或者创编,并作简单评价。字宝宝乐园

出示教学一体机,进入“字宝宝乐园”环节。通过课件认读字宝宝:象、鼻。

点击“下一个”按钮,进入游戏环节,玩游戏巩固认读字宝宝。请幼儿按顺序领取幼儿用书,在儿歌中找出字宝宝:象、鼻。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

教师将字卡贴在黑板上,请两名幼儿站在黑板前,全体幼儿一起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儿,摸摸那儿,默默X字就回来。”两名幼儿摸一摸指定的字,先摸到者为胜。活动结束

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幼儿合作整理物品。活动延伸

将小字卡投放到阅读区,供幼儿游戏使用。

第十六单元《九九歌》

一、从实际入手,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从操场经过,你们说,外面的天气怎么样啊?(很冷)。我也觉得很冷。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编写的农谚《九九歌》。它和冬天有一定的联系。(跟读课题)。还有一个采蘑菇的小兔子,它的蘑菇篮子中有许多小蘑菇。是要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与课前的铺设相呼应。小兔子看到了你们学习得那么认真,它也想跟你们活动活动。但是,它不小心把蘑菇篮子中的蘑菇给弄丢了,我们来帮忙吧!(设计思路:这是课文后的一个练习,用flash的形式变换平面教学为立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更加地融入教学中。)

三、反复练习,游戏巩固。

1、师领读。

2、指名读。让学生做小老师。

3、开火车读。

4、游戏。

四、朗读背诵的训练

1、师在学习生字结束后,领读谚语

2、拍手读谚语

3、男生女生一句一句读

4、看图试着背诵读 附:相关资料:

农谚:农谚是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对时间、季节的气象条件及万物变化的历久观测所得的经验的概括,通常作为他们终年耕种作息的依据。浓谚一般为通俗的韵语形式,便于记忆,对于传播生产经验和农业气象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各地浓谚非常丰富,如华北黄河流域一带关于播种和收获的农谚有:“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九九歌》也是农谚之一。

九九歌的来历:南朝梁代《荆初岁时记》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岁寒。”意思也就是说从冬至那天起,每九天为一个“九”,数到“九九”共八十一天,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后,“九九歌”便开始在民间流传。到了明代出现了“画九”,清代又发展为“写九”。无论是“数”、“画”还是“写”,都是以“九”为标准数字,巧妙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现象和天气征兆,反映冬季九九中的气候变化规律。

上一篇:贝克汉堡西式快餐厅值班经理手册下一篇:六年级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优秀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