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才专业技术资源调研报告

2024-05-06

文化人才专业技术资源调研报告(通用10篇)

篇1:文化人才专业技术资源调研报告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上蔡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长期以来一直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工作,全体同志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自觉实践党中央提出的关于人事、人才工作的“两个调整”战略,人才工作中心已由城镇延伸到农村。由国家在职人员扩大到农村基层。为配合此次我县“文化强县”活动的开展,我们抽调精兵强将,对我县各个乡镇文化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状况进行一次调查,报告如下:

一、文化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现状

上蔡县是一个拥有13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国扶贫重点开发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基础文化设施还相对落后,特别是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相对匮乏,与我们建设“文化强县”的要求还存在着一的差距。截止到目前,我县共有文化专业技术人才265人,其中图情类人才20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7.55%;文博类人才32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12.08%;出版类人才5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1.88%;文艺类人才126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47.55%;新闻类人才76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28.68%;网络类人才6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

2.26%。在现有的文化专业技术人才中,学历层次不均匀,大学此本科42人,大专119人,中专98人,高中及以下6人,研究生的数量是零。在年龄结构上,以中青年居多,40岁以下170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64.15%,41岁以上95人,占人才总量的35.85%。

二、存在的问题

1、文化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尤其是高级人才总量少;

2、农村基层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严重;

3、文化专业技术人才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4、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布局的还不太合理,突出表现在具有高级职称、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少,中、低级人才相对较少,图情类、出版类、网络类等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少,特别是社科类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人才短缺、人才棚架,、积压和浪费的现象并存的矛盾还较为突出。

三、对策建议

1、选才。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

一格选人才。

2、引才。坚持用文化事业集聚人才,大力发展我县文化产业,吸引相关领域的文化专业技术人才来我县干事创业,广开渠道引人才。

3、育才。以基础教育为重点,以高中阶段教育为突破,以高等教育为龙头。构筑我县完善的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培育体系。每年有计划的从各乡镇选出一定数量的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扎扎实实育人才。

4、留才。政府重视,从日常的生活着手,对待文化专业技术人才,要想他们之所虑,急他们之所难,帮他们之所需,营造出有利于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组人才干好事业的优良社会环境,努力搭建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并在紫荆上大力扶持,认认真真留人才。

上蔡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上还比较落后,观念上还比较陈旧,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创新的精神,真挚的感情,开明的政策,宽松的环境,优厚的待遇,结合我县“文化强县”活动的开展,选拔、培养出更好的文化专业技术人才,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文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我县“文化强县”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篇2:文化人才专业技术资源调研报告

建设的调研报告

根据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一安排,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XX县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发现和解决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XX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按照《全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提纲》相关内容对我县辖区内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名。在人员配置上,医疗卫生名,名,名,名;在人员的层次上,以上学历名,以上学历名,拥有职称

名,拥有职称名;在人员的年龄构成上,岁以上名,岁以下名;在人员的分布上,阿里本地名,区内其他地方的名,区外名。

二、近年来各行业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及使用情况

1.关于未来五年人才紧缺和引进情况。根据XX县地处边陲、气候恶劣、以农牧业尤其是畜牧业为主的实际情况以及XX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二四四”工作思路,未来五年,我县在医护卫生、农牧业、矿产勘探、地质、水利、旅游、新闻等行业空缺较大,其中农牧业需求植物育种专业、植物

1营养与施肥专业、农业生态专业、作物栽培与耕作专业、农业气象专业、兽医类专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等

名以上,矿产勘探类、地质类专业需求名以上,水利业需求农业水利专业、水利水电专业等 名以上,且要求具备较高程度的专业技术水平,新闻业需要播音与主持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等 名以上。

2.我县的人才引进情况。近两年来,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严格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坚持从战略高度、长远利益出发,每年都专题召开县委常委会议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突出加大了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投入。但目前我县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还存在着“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观念落后。少数部门和单位对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的认识不足,人才使用不到位,缺乏人才效益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和人才管理积极性。难以突破固有的人才工作框框模式,工作教条化,缺乏生机;二是“聚才”实力有限。受地理环境、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收入差距大等因素的影响,吸纳人才能力相对较弱,很多专业技术人才不愿留在这;三是人才机制不规范。全社会公开、公平的用人环境还未完全形成,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人才作用难以发挥。奖惩激励机制和责任风险制度不够完善,很多时候存在着“论资排辈、能

上不能下”的现象,削弱了青年人才的积极性。同时,没有形成人才交流互动的氛围,各自为阵,缺乏整体性,制约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协作发展。四是就业观念落后,在西藏这一个特殊的环境,很多就业者认为只有在行政单位才算就业,而对事业单位、一般的民营经济单位则积极不高。

3.对人才培养、引进方面的意见。经过我县认真的调查研究,认为在下一步人才的培养引进方面可以建立一个内养外引的长效模式。以本地区现有人才为培养和使用的重点,一是采取有效调整,优化人才结构,腾出职务,激发和提高现有人才;二是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有针对性地强化对紧缺急用人才的培训,并且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在职进修、脱产学习,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与研究,提高专业化技术水平;三是不断提高人才待遇和工作条件;四不不断建立和完善人才职称评定制度,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在培养本地人才的基础上则是可以采取调动、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合作等多样化形式引进人才,实行行政调动和柔性引进相结合、引进人才和引进智力相结合,多渠道开发、利用人才资源。

三、进两年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

我县认真按照“走出去”、“引进来”、“贴上去”的方式,即:有关部门人员定期深入到各单位、各乡镇了解人才紧缺和人才培训的具体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积极联系地区部门

及职业技术培训部门,在现有基础上,组织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针对一些积极性不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针对乡镇基础薄弱,人才缺失,农牧民群众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现状,采取主动联系,积极上门的方式,引导其参与培训。近两年来培训次,其中2011培训次,2012培训 次,共计达到人次,使我县农牧民群众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了一门致富手段,专业技术人才得到进一步培养,在农牧业等方面的紧缺局面得到一定缓解。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对象的选择有一定的盲目性。部分单位在选派培训对象时,考虑欠周全,许多业务骨干没有被送去培训,而选派的对象有时存在基层较差,培训效果不好,或是不负责这一部分的工作,不能解决实际难题;二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不够,尤其是一些新分配的本科生,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弱,不能适应我县的实际情况;三是培训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特别是面对西藏经济发展起步慢、经济总量小、缺乏实体这一具体情况,应该优先选择一些具有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四是部分农牧民群众对培训的重视和认识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关注于误工补贴,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在下一步的改进方面:一是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宣传教育力度;二是大力开展进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教育,形成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要不断加强领导对其的重视;四是要拓宽培养渠道,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扩宽到依托西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等一批高等教育学府上。

四、针对我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

问题,提出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目前我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以下

问题:一是人才流失严重。区内向拉萨流动,拉萨向区外流动;二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三是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四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不够;五是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提供良性平台;六是人才分布和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七是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还不完善。经我县认真讨论研究,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要深刻认识人才是第一资源,要走“人才强区”,“人才强县”之路,建立健全培养人才“一把手责任制”;二是要不断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扩宽人才引进渠道,健全用人机制。要努力把从西藏走出去的优秀人才、毕业大学生又引进本区内,并主动出击引进其它人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三是要不断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要紧密围绕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发展规划,按照不同区域,确定专业、人才培养重点。选拨技术带头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先进地区进行培训,进行重点培养和跟踪管理。要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鼓

篇3:文化人才专业技术资源调研报告

关键词:非遗文化,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

非遗文化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 具有取材范围广、涵盖面宽, 全民性、实用性、娱乐性、艺术性浑为一体的特性, 其艺术性及实用性极具研究价值。在高校艺术教育实施进程中, 开发利用非遗文化资源, 将赋予艺术设计课程浓厚的本土文化气息, 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艺术创作更贴近生活, 贴近民间艺术。反之, 在高校教育的影响下, 注入了新鲜活力的非遗文化也将有序地向前发展, 因新知识新观念的渗入而开出璀璨的花朵。因此, 高校开发利用非遗文化资源应用于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是一个双赢互惠的决策。

一、非遗文化能为高校设计专业教学提供多方位体验式教学

所谓的多方位体验式教学, 是针对现有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 所进行的实践体验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的一种尝试, 在实施的过程中, 教学内容针对横向、纵向交叉领域的知识都有所涉及, 使学生最为广泛的接触与了解到多方位的知识点。设计专业的教学中非遗文化的参与, 可以优化原有传统教学中理论空洞, 实践薄弱的教学弊端, 旨在充分重视民间艺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注重从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实践项目和不同的教学指导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提供民间艺术方面的多方位体验式教学。

艺术设计类高等学校结合非遗资源, 将民间艺术带入课堂, 走进市场, 可形成极为有益的校企合作机制。例如, 将非遗文化安仁米塑引入高校, 安仁米塑的民俗文化及其艺术魅力可用于艺术欣赏教学中, 提高学生对本土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也可将欣赏课带到当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环境中, 与创作课和写生课相结合;也可让学生参与其中, 了解掌握安仁米塑的创作过程, 即传承了民间艺术, 又可与教学中涉及到的理论相结合, 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形式和方法制作, 使新的艺术作品更具时代感, 对安仁米塑进行新的创新衍生。这些不同的形式能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体验。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有益补充, 非遗文化的加入丰富了课内外教学活动, 同时, 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 给高校艺术类教育提供了多方位体验式教学形式的借鉴。

二、非遗文化能为高校设计专业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近年来, 将一些非遗项目引入大学, 让高校肩负起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 已经成为我国探索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新途径。在设计专业的教育实施中, 设计专业本身与实践的联系相当紧密, 要掌握非遗文化的精髓, 只有学生亲身体验, 才能更好的掌握。而要实现对文化遗产、民族传统工艺的全面掌握和传承, 必须要深入、细致入微地进行调查、统计和案例分析。例如, 安仁米塑、大布江拼布等非遗文化为装饰设计、服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各个方面的设计领域提供了元素、理念和信息等方面的宝贵借鉴与启示。

再者, 非遗文化来源于民间, 是老百姓在自然状态下对生活劳动产生的对美的理解, 无论是永兴大布江拼布绣, 安仁元宵米塑, 还是湘南民居木雕, 在创作上的丰富联想;造型上的纯朴形态, 表现上时而夸张、时而细腻的技法突破了传统形体的拘束;饱满而协调的构图形式;强烈的对比度造就了明艳亮丽的色彩, 饱和度高的色调充斥着感官;多视角多维度形态的表现传递着情感的交流。这些艺术创作观念、表现形式能给我们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借鉴。非遗文化是人们创造的日常生活用具、民俗活动用品、文化传承用品, 它们源于生活, 源于对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 它们与自然和谐共处, 为人服务, 是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统一、是绿色和环保意识的体现。而这些, 正是设计的最高理念。在创作中, 非遗文化满足人的需要, 尤其是心理的需要, 更关注于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 这是非遗文化给我们的设计思维带来的又一启示。因此, 将设计教学带入田野, 带入企业也将更有效的扩广设计专业的教学平台。

三、非遗文化能为高校设计专业教学提供最直观的民间资源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非遗文化就是我们最贴近生活的民间艺术, 是普通百姓在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 它们往往体现了普通百姓朴素自然的审美追求。艺术教学的互动距离艺术越近, 与艺术越容易融合。因此, 在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近距离的、最直观的欣赏到民间艺术的美, 可以近距离的直接参与到民间艺术的制作, 对于艺术素材的收集与整理都保持着第一手资料的汲取, 对未来的艺术设计创作提供了最为滋养的温床。同时, 非遗文化滋生的土壤, 保持着本土最为原汁原味民间艺术, 这样良好的民间艺术氛围有利于设计类学生陶冶职业情操。在这片艺术的土壤汲取艺术灵感, 学生零距离的接触着最本土的艺术源泉, 潜移默化地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 创作出的作品富有人文气息, 带有深厚的民间民俗韵味。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宝藏, 是非遗文化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艺术设计“情境”。

人才的核心是能力, 而能力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之余, 将理论带入实践, 将是一个很好的检验能力的途径。将非遗文化作为教学实施项目, 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田野考察, 也正是符合了高校育人的教学目的, 以提高学生在田野实践中的执行能力, 例如对第一手资料进行采集、筛选、分类、归纳、存档等整理手段, 对素材进行细分、解析、运用、拓展的设计能力。高素质的设计师队伍需要更广阔的平台去思考去缔造, 而这些因素也使设计队伍更为迫切的需要更细腻更初始化的艺术源泉, 而非遗文化为此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作资源。

四、非遗文化是民间艺术与艺术设计学科相互融会贯通的纽带

多学科的融会贯通, 有利于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促进设计学科的学习, 扩展学生的设计眼界。艺术设计学科与非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安仁米塑本身可以归属于雕塑的学科范畴, 采用食物做材料, 由民间艺人通过自身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 创作出带有美好情感的祭祀用品, 亦玩亦食。其形态朴实、生动, 可以是单个创作, 也可系列成组创作。每个作品背后往往是根据民间故事或生活生产来塑造而成;颜色点染所需的食用色素则来自季节性的药用植物提取物为原料;作品上的图案源自于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和生物形态, 更为贴近生活, 传递人民的美好愿望。整个安仁米塑综合着宗教信仰、史学、文学、医学、植物学、天文、生物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同时, 安仁米塑同样影响到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 如产品设计、插画设计、图案设计、动画设计等设计领域。由此可见, 非遗文化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学科之间相互贯通的意识, 以极具创新意识的艺术设计学习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 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非遗文化能为校企结合带来新的契机

在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校企合作的推进下, 非遗文化介入高校教育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到了大批的传承人。同时, 也为民族民间工艺注入了现代艺术的设计创新思维。非物质文化渗入市场才有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更能延伸出不朽的艺术。湘南学院的办学定位为应用型本科, 确定了“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自我, 在壮大自身的同时促进地方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高校主动与企业或政府单位沟通, 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道路, 协同合作, 不断创新互动形式, 拓展合作内容将有益于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近年来, 在学院的支持下, 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与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 先后引入本土非遗文化走进课堂, 包含安仁米塑、大布江拼布、临武傩戏、苏仙传说、安仁赶分社等非遗文化, 推进了校企合作, 深化了产学研用合作教育, 强化了非遗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独特特色, 注重教学创新、实践创新, 构建个性化、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接受非遗民间手工技艺以及民间艺术形态的学习后, 能够将其直接或间接的进行知识技能的转化, 最终形成原创设计和思维, 通过企业研发, 使其产品注入市场, 形成有效的技能转换。

每年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中, 都有大量关于非遗文化素材的毕业设计作品展出, 这些极具非遗文化特点的作品常常是企业和商家所趋之若鹜的热点。学生的作品被企业、被市场认可, 也是对非遗带入高校艺术教育模式的一种肯定。安仁米塑非遗文化的运用,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米塑的制作技艺, 也因其朴实的外形、工艺的古老原始带给学生无尽的创作灵感。民间工艺和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 衍生出众多创新性产品, 所创作的作品即传统又新颖, 在市场的检验下, 深受市场的欢迎。同时, 掌握了非遗文化民间技艺的学生, 也是企业方急需的技术人才, 通过非遗教学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工厂企业, 甚至艺术大师的工作室, 独挡一面, 为高校的就业开辟了新的大道。

高等学校开发利用非遗文化资源正契合了当下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的时机。将非遗文化带入课堂的教学模式逐渐成熟完善, 将在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形成一个具体的思路, 多方位的教学体验促使“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更有效的发展, 并为实现高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 开发利用非遗文化资源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是适应新的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的需要, 更是高等学校开发利用非遗文化资源也是培养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成阳.“非遗”传承融入高校设计教育创新模式探索[J].大家, 2010 (10) .

[2]叶洪光, 张元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人才培养——以西兰卡普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1 (02) .

篇4:文化人才专业技术资源调研报告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现状 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262-01

一、基本情况

我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2006年度经教育部备案和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2007年秋季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目前已经有人力071班(31人)、人力072班(30人)、人力081班(37)、人力082班(33)、以上班级已毕业,人力091班(36)、人力092班(40),人力101(39)、人力102(32),人力1101(38)、人力1102(32)共计3个年级217人。

二、调查与分析

(一)学生现状。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江西省内。由于入学前学生对所选专业并不了解,因此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会表现出迷茫的状态,但是大部分学生在经过专业老师的耐心指导与自己的不断摸索之后最终都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了很深刻的认识,而且对从事人事工作也有比较大的兴趣。

(二)师资状况。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老师主要还是熊斌勇、魏丽红两人,其他老师都不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攻老师。分别有外聘的邓舸、欧敏等一些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

(三)人才培养方案现状。

第一,从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具体培训要求是让学生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接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等专业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可是,在我院的教学计划中,学院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没有给予学生提供专业技术训练。

第二,从课程结构来看:我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占毕业总学分的16%,而核心专业课只有4门,总计12学分,仅占毕业总学分的8%。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及核心专业课较少,学分偏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实践实习内容基本没有。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与需工作经验的专业,需要学生亲身去企事业单位中体验,参与和感受人事工作。而此项内容的空白无疑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第三,从具体课程结构看:绩效考核与薪酬福利两个模块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模块,特别是薪酬福利这一模块。在专业必修课中,我院给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了一门《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课程,3个学分,共48个学时。本应该开设两门课、学时为96学时的课程现在合成一门开,这对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方面必将会造成专业基础掌握度不够的不良影响。同时,《管理心理学》本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也是从事人事工作必须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之一。但是学院没有开这门课程,我院这样的开课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后果,也使我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大打折扣。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造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目前的状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不仅仅是单个原因的偏差。因此,我们要想解决目前的难题,真正让学生满意,让学院对日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满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这就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1、明确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及专业要求尽快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在新的教学计划里面应该明确规定学生专业技术的锻炼方向与具体实施方案,增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习实践内容。另外还应该增设《管理心理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2、在学生方面,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入学教育和平时的专业指导。让学生一进校门就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同时,专业老师也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指导。此外,还应开设更多的实践锻炼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

3、在教师方面,首先学院应增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老师,加强院聘教师的力量,切实给学生专业的教学与指导。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招聘专业老师过程中不仅要在学位上对专业老师进行严格要求,还应要求专业老师具有从事人事工作的相关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其次,学院应严格控制院外聘老师的准入标准。把不能提供优质教学的老师排除在校外。最后,鼓励我院讲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老师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锻炼实践,增加自身实践工作经验,这样不仅对教师授课水平有所提高,还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相关知识。

4、在教学管理方面,首先要建立教师满意度奖惩制度。我院的教师满意度测评是考核与评价教师教学的标准,但是在对于这方面的奖惩制度还是单一的,应该根据结果进行奖惩,这样一来既可以激励表现好的教学工作者,也可以给表现不好的教学工作者带来压力,要求其上进。其次,还应该充分发挥督导的作用。让督导多出动,监督授课教师的讲课质量并提出可行性意见。最后,学院应加强调停课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个人原因会出现调课的现象,避免给学生及教学带来不良的影响,学院应加强此方面的管理,让我院的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陈明.高等财经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07.6

[2]纪宝成.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篇5:文化人才专业技术资源调研报告

3.1素材库建设

素材库建设主要包括一些科技类论文、网站前端核心代码、PHP程序设计核心代码、CSS/DIV样式代码、JavaScript代码、网站特效、各种网络考证资料,等等。字体、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各种素材。还包括最流行、最新的相关的软件,各种技术手册。

3.2试题库建设

根据不同课程对题库进行分类,针对有些课程的一些知识性、概念性比较强的内容,采用标准化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这样的题库需要一定的量,才能确保在标准化测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将标准化题库导入在线测试系统或者课程资源平台用于课程章节目标测试之用。

3.3课程标准建设

首先要精准地界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关键作用,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线和核心。再根据每门核心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又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项目组将通过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来严格制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在制定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力求定位准确、目标具体、设计科学、考核有效。

4结语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我们将乘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打造一流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参考文献:

[1]梁海霞.高职院校共享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07).

篇6:园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园艺技术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都市园艺应运而生。

一、申请增设专业的主要理由

1、开办“园艺园艺”专业是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需要,而进行的一项专业调整改革。

在城市化水平日趋提高的中国,创立和发展都市园艺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紧迫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的国家经济建设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客观上要求都市园艺与之相适应。随着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将导致大城市的不断扩张,加紧了其对周边农村人口和区域的渗透,使农村与城市在生态、经济、社区等方面表现出逐步融合的趋势,客观上导致了都市园艺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增加了发展都市园艺的紧迫感。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的不断扩张,一部分原属园艺作物的绿色空间将不断地被城市或城市郊区所取代,人口、建筑物、交通尤其是工业会加速集中,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空间的渴望,在都市发展园艺业就显得更加紧迫。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使都市园艺成为新的消费时尚。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消费习性及生产观念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体验自然田园生活将成为新的消费时尚。这种消费倾向的变化,将会对都市园艺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都市的发展,要求都市中的园艺要相应的配套,都市园艺是现代都市不可或缺的元素,都市园艺是现代都市的标志之一。从都市园艺的类型、模式以及潜在的市场空间来看,其需求的相应的专业人才空间巨大。2009年教育部新增设的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专业44种,都市园艺专业就是其中之一,这也说明了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2、开办 “园艺技术”专业是我省园艺行业人才的需要。

我省对都市园艺建设人才的需要量很大,特别是本科和高职专科毕业生,由于我省只有个别院校设置了园艺专业,且每年毕业生数量有限,因此,我省这方面的人才多数来源于发达地区院校,而外省都市园艺专业的人才还不能满足全国大中城市的需求,且都市园艺植物又具有地域性差异强的特点,使外来技术人员难以适应本土的都市园艺建设之中,我们有必要培养自己的都市园艺建设者。目前我院园艺技术专业是我省院校中设置较早的院校,我省目前园艺建设行业的很多人才就来源于我院培养的专业人才,相信在此基础上“园艺技术”专业的开设更将为我省都市园艺行业培养更多更好的行业人才。

3、开办“园艺技术”专业是林业类院校调整办学方向和提高教学竞争力的需要。

高职院校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吸引力,就必须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基础优势,寻找符合当今社会潮流,具有时代特色的办学方向。我国林业正处在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轨的过渡时期,林业领域正孕育着一场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变革,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正日益多元化,林业资源的概念有了新的内涵,它同人的生态定向、生态环境、城市景观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使林业资源开发向更高产业层次转化成为可能,开办“园艺技术”专业能够将林业资源和林业经济的传统办学优势,转化为培养林业转型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的优势,这是林业转型的需要,也是林业职业院校办学思路转型的需要,是林业院校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所在。

4、开办“园艺技术”专业能够保持该专业教育的入学和就业的人才供求两旺。

传统园艺教育面临市场就业和生源质量的巨大压力,这与几十年一贯制传统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利用现有优势将传统长线专业改造成为当今社会经济新兴的热门专业,必将形成林业院校人才供求两旺的良好局面,高职高专教育尤其是农林高职高专才能办出活力和动力。园艺技术专业从申办开始我们就依据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训练。河北省省会及各城镇的城市规划及城市化一度比较落后,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好转,城市规划及都市园艺力度逐渐加大,对园艺技术人才的需求容量巨大。与该专业人才需求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和部门包括: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都市园艺生产与管理部门、园艺场、花卉生产和销售企业、园艺高新科技园区、观光农业园区、森林公园、种苗公司、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农业旅游企业、园艺产品检验检测部门等。目前,这类与都市园艺建设相关的单位和部门人才奇缺,难以适应都市园艺和城镇发展的需要,所以该专业的设置较好地适应了这一发展需要。

二、园艺技术人才需求预测

目前,在北京、上海、湖南、广东、辽宁等沿海地区和都市园艺发展较快地区已有多年办学经验。但河北省都市园艺(观光农业、城郊农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都市园艺都已起步,而且发展初具规模,但苦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只好高薪从外省聘请技术人员指导,但外省技术专家又不能很好融入当地乡土,使都市园艺行业发展受到制约,走了不少弯路。我们通过深入都市园艺企业调查,得出如何培养既具有都市园艺技术,又深知当地自然条件特点的技术人才就成了众多都市园艺投资者的迫切需要和都市园艺行业亟待解决问题。通过调查我们还得到不少地方政府都把现代农业技术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要大力发展,大力扶持,而都市园艺又是现代农业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得到越来越多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扶持,所以说都市园艺行业在山西转型发展期间会有广阔舞台。此外,在调查当中各都市园艺经营者体现了对人才的极度渴求,初步调查显示每年需求都市园艺行业人才在80——100人,我们相信随着我省转型跨越发展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都市园艺行业会不断发展壮大,对于都市园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篇7:文化人才专业技术资源调研报告

摘要:该文根据高职院校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软件技术专业,探索并实践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方法、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建设等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2-2819-03

Research 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ity

LI Zhong-yue

(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Shengyang 110122,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im and market demand-oriented,this paper explores and practices of all aspects of the mode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talent training scheme adjustment method,curriculum system,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based on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Key words: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course system; teaching mode; teaching resources

软件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广泛开设的一个传统大众化专业,所谓传统意味着历史资源的积累,大众化代表着难于创新。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如何培养符合现代IT企业需求的一线技术人员,在现代软件行业就业压力较大的前提下,寻求更大的就业竞争力,这就要从人才培养的源头抓起。广泛调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摸清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定位,踏实做好专业建设,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法宝。形成“职业情境、项目主导、三阶段技能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技术专业以应用型、技能型的“软件灰领”培养模式为主线,以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模式为辅线,学历教育与岗位技术培训相结合,提出三阶段技能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为职业素质养成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第二阶段为职业能力提升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第三阶段为职业岗位规划阶段,重点进行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的提升。探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随市场需求的动态调整方法

人才培养方案要随着行业、企业的发展进行调整,尤其是软件技术发展迅速,伴随着产生新的岗位及新的人才需求。项目组根据对行业企业的调研走访、对毕业生的跟踪反馈和专家的指导意见,并融合多年教学经验与对行业的了解,研究人才培养方案随行业、企业调整的方法,如图2所示。每年暑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评价,评估毕业生就业质量,并对用人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对我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寻求校企合作机会、搜集毕业生对我专业建设的建议等。在年末召开专家专业建设研讨会,论证调研结果,听取专家意见。在第二年初调整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本次项目调研结果及专家论证意见修订了本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调整方案如下:

1)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细化了就业岗位群,如表1所示。

表1 软件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

[就业范围\&初始岗位群

(毕业3年内)\&发展岗位群

(毕业3年后)\&软件开发

(web应用程序、手机软件开发、网站开发、应用软件)\&程序员\&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

(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手工测试和自动化测试)\&软件产品测试员\&测试工程师\&软件技术支持

(软件实施、软件维护、数据库系统维护)\&软件支持技术员\&技术支持工程师\&其它软件相关

(软件需求调研、软件文档编写工程师、软件销售、软件售后服务及培训、软件客服)\&相关业务员\&相关主管\&]

2)从基础素质和专业素质两方面详细描述了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从基础素质和专业素质两方面细化了人才培养规格。基础素质包括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等。专业素质包括具有软件开发能力、软件测试能力、软件技术支持能力等。

3)根据职业认证的知名度,行业的认可度,选取了适合在校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按照种类和级别进行分类,如表2所示,将学历教育与技能认证培训相融合。构建“基于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依据“职业、系统、开放”的理念,按照软件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分析、整理软件企业典型职业活动工作过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进行重构,工作场景通过学习领域来体现,构建了“基于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篇8:文化人才专业技术资源调研报告

1 形成“职业情境、项目主导、三阶段技能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技术专业以应用型、技能型的“软件灰领”培养模式为主线,以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模式为辅线,学历教育与岗位技术培训相结合,提出三阶段技能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为职业素质养成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第二阶段为职业能力提升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第三阶段为职业岗位规划阶段,重点进行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的提升。

2 探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随市场需求的动态调整方法

人才培养方案要随着行业、企业的发展进行调整,尤其是软件技术发展迅速,伴随着产生新的岗位及新的人才需求。项目组根据对行业企业的调研走访、对毕业生的跟踪反馈和专家的指导意见,并融合多年教学经验与对行业的了解,研究人才培养方案随行业、企业调整的方法,如图2所示。每年暑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评价,评估毕业生就业质量,并对用人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对我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寻求校企合作机会、搜集毕业生对我专业建设的建议等。在年末召开专家专业建设研讨会,论证调研结果,听取专家意见。在第二年初调整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本次项目调研结果及专家论证意见修订了本年度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调整方案如下:11

1)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细化了就业岗位群,如表1所示。

2)从基础素质和专业素质两方面详细描述了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从基础素质和专业素质两方面细化了人才培养规格。基础素质包括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等。专业素质包括具有软件开发能力、软件测试能力、软件技术支持能力等。

3)根据职业认证的知名度,行业的认可度,选取了适合在校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按照种类和级别进行分类,如表2所示,将学历教育与技能认证培训相融合。

3 构建“基于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依据“职业、系统、开放”的理念,按照软件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分析、整理软件企业典型职业活动工作过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进行重构,工作场景通过学习领域来体现,构建了“基于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中根据软件产品工作过程梳理三条技术主线:WEB应用程序开发、安卓系统上的应用程序开发和软件测试。整个课程结构可分为基础类课程模块、人文素质选修课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实训模块;描述了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并对核心课程做出描述。

4 采用LPT教学模式

在“语言类”课程上采用“LPT”教学模式,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lecture(教学)、practical(实践)和tutorial(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主要通过小型案例的方式介绍基本知识点,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该部分基础知识的使用方法。实践教学布置两类实训任务:一是与教学案例类似的实训任务,观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二是布置难度高于教学案例的实训任务,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情况。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与易犯的错误进行归类总结,同时也提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部分知识的常用方法。

5 打造全方位教学资源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资源多数为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实训指导书等上课必备资源。本次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学校课程资源包保准,完善了专业课程资源。具体有:教学资料、学习资源、特色教学资源、课外作业、课外训练、题库等。在核心技术课程与综合实训课程上,与企业工程师一起研发课程资源,引入企业的案例及相关技术文档。

通过软件技术教学资源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开放式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同时教学资源建设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信息资源共享、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共享教学资源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获取最新的技术、行业产业信息、专业资源、课程资源、项目资源和实训案例等,促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高技术应用能力、教学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资源的建设可以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软件技术专门人才。

6 总结

行业企业对于职业岗位上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是职业教育存在的源头,也是专业定位的基础。该文依托项目,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研究了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资源包建设。根据高职高专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宗旨,立足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以培养高素质,综合型软件人才为目的,积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专业改革发展的目标。

摘要:该文根据高职院校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软件技术专业,探索并实践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方法、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建设等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

篇9:文化人才专业技术资源调研报告

关键词:高校离退休 专业技术人才 资源开发与管理

在离退休人员中,一些人员只是因为年龄达到了退休年龄,但精力仍然充沛,且他们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强大的专业技术技能,比如在高校离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应用,才是让他们的离退休生活更加有意义的重要做法,并且要将他们的经验、技术用来指导新的学术进步。因此本文重点对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相关开发与管理应用问题展开分析。

一、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基本情况

(一)高校离退休人员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步伐加快,每年都会有大规模的适龄工作者面临离退休问题,对于高校来说,同样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离退休人员,这从高校对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开展上就足以证明。从前,一般高校的离退休人员管理相关工作是由专门的离退休工作处负责的,但是现在高校的离退休工作处已经在每个学院开设。

(二)专业技术人员在高校离退休人员中的比重情况

在高校的离退休人员中,拥有教授、副教授等职称的人数多,并且不乏享受国家以及省部级特殊津贴的专家,乃至中科院、工程院的院士,他们之中,近7成的同志都身体健康,能够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力量。所以学校对很多教授进行了返聘,让他们重新活跃在擅长的科研工作上。

(三)国家提倡开发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

国家为了更好的发挥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制定出台了相应的意见、办法,如2005年的国务院牵头制定的各部委《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之后给地区相继出台了地方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实施细则,这对于高校来说,是重大的利好消息,为发挥离退休教职工的作用提供了指导,也是进行相关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开发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战略意义

(一)能够缓解社会的养老问题

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让有能力的高校离退休专业人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是能够为缓解养老问题发挥重要推动作用的。一方面,高校具有专业技术的那些离退休人才,能够通过“以工养老”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能够为社会减轻一部分的养老压力,虽然每个高校里面离退休专业人才总量占全国离退休人员的数量总额不高,能够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不大,但是这将形成新的一种养老模式,能够供其他行业领域参考借鉴,是能够带动各行各业的养老模式新突破的成功典范。

(二)能够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余力

在高校毕业离退休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占了很大份额,他们有余力来为高校建设、发展做出贡献,并且能够实现更高的人身价值,所以充分开发和管理应用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能够体现2个层面的战略意义:一是从离退休人员自身来看,是能够让他们的人生价值更好发挥的重要依托;另一层面则是让他们长时间积累的专业技能、高校工作经验都能够有所发挥,不会产生资源的浪费。

(三)能够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拥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等经验,在他们离退休之后学校能够完成工作质量与他们相当的人员,还是比较少的,因此让他们在离退休之后,学校返聘回来,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能够为学校培养更多的栋梁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这点来看,充分开发和挖掘高校离退休人才的专业技术技能,一方面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得到鼓舞和启发,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另一方面能够让学校的教学工作质量上一个台阶,同时帮助学校培养下一代的优秀教学工作者。

三、开发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措施

(一)发挥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教学经验

在长达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中,高校那些离退休的工作人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深知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如何从培养学生的角度制定更好的教学计划,如何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改变教学方法,如何顺应社会的发展创新教学路径……因此,在开发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时候,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教学经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二)发挥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科研经验

在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工作中,他们在高等级期刊发表了数量众多、高质量的优秀学术论文,带头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课题,出版了多本学术书籍,取得了多项的技术专利。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资源开发和应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科研经验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以科研能力的提升来强化高校的学术水平。

(三)发挥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指导经验

高校离退休人员在工作中,积累了指导企业技术发展、提供政府决策咨询建议、转化科研成果的丰富经验,他们能够为专业领域的公司、政府部门进行指导、提供建议。

四、保障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有效开发和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规范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办法

高校离退休人员被返聘回学校之后,应该与离退休人员和在职员工区别对待,所以要从指定规范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办法开始。首先,每个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发展特点,对特殊的人才进行特殊管理;其次,要在管理办法中,规定出离退休人员重新返回工作的补偿办法,以及相应的报酬绩效;第三,要在管理办法中对返聘的离退休人才进行工作约束,要给他们制定一定的目标。

(二)实施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奖励机制

要鼓励更多的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返回到工作岗位上,为学生、学校和社会做出贡献,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一方面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体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制定专业技术人才在离退休之后回到工作岗位的奖励机制,要与他们原有受到的奖励办法相区别开来,并且不能有冲突。

(三)搭建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平台

在高校依托各学院建立起来的离退休管理处,搭建起全校的为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次服务的平台和网络,尤其是在提供生病就医方面,为他们减少后顾之忧。并且提供专业技术人才问题咨询和信息共享的服务,形成长效的服务平台机制。

(四)整合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

在一个高校,可能存在一个学院有很多离退休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另一个学院很少的情况,这是原本学校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不均所造成的。所以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就要在各个学院之间进行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整合,让这些资源充分为学校服务。

五、结论

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必须进行二度开发和管理应用,这不仅是改善社会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方法,也是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顺利实施的途径。本文分析后,得出四点结论:

一是当前我国高校的离退休人员中,存在着高比重的专业技术人才,并且这些专业技术人才还有能力开展工作,能够被充分的应用起来,因此开发管理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必要且迫切。

二是进行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的,表现在缓解社会的养老问题、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余力、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等层面。

三是在进行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的时候,可采用的办法有四个,分别是发挥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教学经验、发挥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科研经验、发挥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指导经验和发挥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学科建设经验。

四是为了更好的开发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要从制定规范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办法、实施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奖励机制、搭建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平台、整合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等措施上进行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奕.浅谈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1)

[2]王祥义.论高校离退休人才资源的开发[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楚蓉蓉.高校离退休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2014(6)

篇10: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XX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职务结构逐步优化,到2007年底,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9.77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52.75%,成为XX市人才队伍的主要力量。

1、专业技术人才总量逐年递增

自2001年底至2007年底,XX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由15.22万增长到19.77万人,总量增长3.98万人,年均增长约为8.7%。其中,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由6.7万人增长到11.08万人,在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占有主体地位。

2、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学历逐年提升

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全市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逐年递增,从2001年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17.37%增长到2007年的29.11%。其中,研究生学历人数从1103人增加到1717人,占总数的0.87%。

3、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主力军

在全市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才占71.46%,已经成为该市专业技术队伍的主力军。

4、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专业技术能级结构不断优化

XX市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担任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逐年递增,专业技术职务能级结构不断优化,2001年初,XX市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684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4.5%,聘任中级职务的有42945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28.22%,高、中专业技术职务的能级比例是1 : 6.3。到2007年底,全市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12090人,增长了76.6%,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6.12%,聘任中级职务的有63352人,增长了47.5%,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32.1%,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能级比例调整到1:5.2。

5、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XX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极大地推进了全市“双高”(高职称、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到2007年底,除了执行国家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制度,百千万人才工程,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培养制度外,XX市还先后启动了人才强市百千万人才引进集聚行动计划和人才强市百千万人才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全市已拥有6名国家级高层次专家,73名省级高层次专家和315名市级高层次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0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03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477人,高级职称人才1.2万人。另外,我市国有事业单位有博士学位人才59人,硕士学位人才613人。

6、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

专业技校人才的培养对于增强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07年底,XX市事业单位有34505人参加了各种培训,占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5.75%,国有企业有2178人参加了培训,占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9.1%,通过多年的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学历得到明显提升,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7、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事业单位是专业技术人才最为密集的地方。2007年底,XX市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人才67467人,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34.13%,如何盘活和用好这些人才,很大程度上决定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XX市从2003年开始,逐步启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以聘用制作为基本用人制度,用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逐步建立有利于专业技术人才合理使用和科学评价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激发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热情,自我提高的个人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人才之间的竞争步入良性轨道。

8、非公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快速发展

非公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XX市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非公领域人才数量也快速增长。2001年初,全市非公经济领域有专业技术人才28180人,到2007年底发展到110814人,增长了393%,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的56.06,已成为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主力军。

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XX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与苏南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人才密度低

近年来,XX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保持了较快增长。2007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19.77万人,人口总量为459.25万人,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才的比重是430人。苏南地区的专业技术人才密度为838人每万人口,苏北地区的专业技术人才密度为261人每万人口,从数字对比,可以看出,XX市专业技术人才处于江苏中等水平,远低于苏南地区。

2、高层次人才队伍中缺乏领军人物,难以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XX市按人才规划纲要,培养、聚集和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仅有6名,2007年底,全市“双高”人才总共有1.2万人,仅有二名“两院院士”,博士学位人员也只有59人,缺乏科技领军人物,难以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3、专业技术人才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和专业分布结构不尽合理,影响区域和行业经济的发展

专业技术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要有较合理的结构和分布,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推动区域和行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从区域结构看,XX市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县以上中心城市,乡镇及以下人才量很低,且近90%为中小学教师和卫生人才,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人才则少之又少,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处于低量,第三产业内部的行业分布也不均衡,其中科学研究、金融管理等行业的人才偏低。从专业分布看,教育、卫生、会计、行政管理等类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九层左右。而研究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的比例不到10%,影响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

4、人才管理和评价机制不活,制约人才作用的发挥

虽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但人才活动和人才作用的发挥仍然受诸多因素制约,由单位人走向社会人还需要一个过程,人才就业渠道难以拓宽特别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不活,创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技术人才的隐性流动和能力的充分发挥。

三、“十一五”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展望

“十一五”是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XX市将抓住和充分利用这个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1、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把人才建设提高到关系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走人才强市道路,真正把XX变成人才的磁场,形成以人才推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提升人才的良性循环,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2、加快发展人才总量和专业技术人员总量

“十一五”是XX经济社会稳步快速的发展时期,能否实现XX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是关键。针对人才总量小,发展速度较缓的现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重点应加快发展人才总量,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一是加强基础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确保接受高等教育人数逐年增多,加快人才成长速度。二是抓好人才储备工作,减少人才浪费和防止人才流失。三是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制度,继续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引进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四是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深化职称改革,不断推进各类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梯次发展,进一步提升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继续开展专家选拔工作,不断壮大专家队伍,努力建设一支以高级专家为骨干的素质较高、总量适度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展望

上一篇:作文教学课题研究下一篇:我的暑假记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