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智力资源文化发展论文

2022-04-27

摘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当今国际社会促进国家向国际化大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精神支柱。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人才智力资源文化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才智力资源文化发展论文 篇1:

河北高校海外人才智力引进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河北高校海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成果显著,但同时,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河北高校引智工作仍面临诸多困境。因此,本文将对河北高校引智工作的特点及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河北高校引智工作新途径、新思路,使河北高校较快融入教育国际化潮流,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河北高校的整体发展水平,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河北高校 海外人才 智力引进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2017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河北高校海外人才智力引进问题研究”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RS-2017-31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落实邓小平同志的引智思想,认真执行双向引智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几年,河北省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势头逐年攀升,引进国外智力为河北省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河北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和输送科研创新项目的机构,同样需要适应时代需求,大力引进海外人才智力,提升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

河北省高校引智,具体指的就是长期或短期将国外知名专家聘请到高校举办讲学工作、联合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共同对学术专业人才及高级教师进行培养等,其主要意图旨在将外国的专业人才、先进的知识、学术及技能引进到高校,将优秀的教育及科学研究资源引进到高校,有效地推动河北省高等教育的革新与进步,为河北高校进行专门人才培养以及科学文化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持。河北高校引智工作是我省高校自身建设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对于高校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加大对学科及科研室的建设力度,努力使教学及科研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河北高校引智工作现状及问题

河北高校引智工作在近些年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果。从河北高校引智工作的发展历程可得知,河北高校引智工作由原来的聘请国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转变为更具现代化的双方联合、共同合作对高端人才进行培养的模式;由原来的只关注与国外的高校及研究单位共同合作,转变为同时重视与国内外企业相互合作的模式。虽然高校引智工作对河北省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仍有诸多不妥之处。

(一)河北高校国际化人才短缺。

河北高校人才总量明显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如复合型人才、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更为匮乏。这种现状影响了河北高校进行国际合作交流的参与度,制约了对海外人才智力的承接力。随着引智需求层次的提高,高层次海外人才成为引智工作的重点。因此,河北高校应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划办事,改善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环境。

(二)河北高校引智工作计划不明确。

1.在制定海外人才智力引进计划的过程中,河北省内的众多高校都只注重暂时性和权宜性的引进计划,而往往忽视战略性和长期性的引进计划。由于缺乏科学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计划,进而造成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发生错位现象,具体表现为:与高校自身发展的现实情况相脱节,引进高层次人才时过于盲目,一些高校学科发展亟需的高层次人才却无法被及时引进,而一些不是特别需要的人才却大肆引进,其最终出现了人才闲置的严重后果。

2.“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在引智过程中,有的高校为了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用人标杆定得过高,不切实际,从而造成选人范围缩小。此外,有些高校对待引进的人才就像齐王之于千里马,所知不可谓太急,奉之不可谓不优,使人才变成一个招牌,成为一种摆设。

3.重引才,轻培养。引才是为了用才,只有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对区域发展有所裨益。此外,假如只单纯重视人才的引进而不够关注人才的培养,那么这种行为是不恰当的。人才培养的意图旨在使人才得到充分利用,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三)河北高校引智工作服务和管理体系不健全。

1.诸多河北高校视外专管理为一般的人事管理,仅处理一些管理水平较低的一般事务性和工作程序性的事情。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限制性的因素多,需要国外学者及专家提供服务因素相对较多,将人才积极性进行调动的相关制度不完善,不重视外专内在潜能的挖掘,从而使得外专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受到抑制。

2.河北高校在引进国外智力的过程中,需要获得相关政策指导、引进渠道、国外智力源以及相关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咨询与服务。然而,现阶段河北省能够提供这类服务的公共机构比较缺乏。这些必要服务的不到位会影响河北高校吸收国外智力的效率和成本。

二、河北高校引智工作创新途径

外国学者和教师来河北省高校任职或讲学有助于河北省高校了解并学习国外重点学科发展的新动态以及国外先进的教学科研成果,有助于高校教师素质的总体性提高。

(一)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创新引智环境。

良好的引智环境是国际人才引进后工作持续稳定的有力保障。对于河北高校来说,其应做到使引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得到确保,应主动为专家提供扎实稳固的物质条件,同时还必须为专家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行之有效的引智工作应不但能引进人才,还能留住人才。当今,人才流动趋于全球化,河北高校面临诸多不利的引智因素,这要求河北高校在今后的引智工作中不仅要提高待遇,更要充分挖掘人才潛能,用好用活现有人才。“以事业留人,以良好福利留人”,更深入对机制和制度加以创新,采取积极措施提高现有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敢于投入必要的资金用以人才培养,更加关注对创新人文氛围的营造,努力提升人才的创新热情。

(二)加快海外人才智力信息平台建设,多渠道引进人才。 河北高校应通过制定实施更具吸引力和突破性的引智政策,积极创造各种便利条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引进海外智力与先进技术。此外,由于管理体制的不顺,加之缺乏极有力的经费支持,河北高校尚未建立起适应当前引智形势和需求的人才信息平台。但随着河北高校引进海外人才数量的迅速增加和引智工作的逐步推进,建立高校海外人才信息交流平台迫在眉睫。借助信息平台,可以有效地提升河北高校在海外人才供需对接方面的效率。

(三)科学规范,实现海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的计划性。

海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要求学校将学科发展规划作为主要出发点,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现实情况,从而花费最低的成本将学校所需的高端人才引进来。高校尤其应考虑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将学科的发展战略规划作为参考方案,进而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计划有效地制定出来,在这之中,不但需要具备权宜性特征的短期计划,而且还需要一个具备科学指导意义的长期计划。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为基本原则,防范人才盲目引进的问题出现,将科学的学科人才梯队建立起来,强化创新团体的建设,快速开展科学有效的研究。

(四)改进管理,实现引智效益最大化。

1.认真处理好国外专家的管理工作,使国外专家在中国的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得以充分施展,努力做到人才的充分利用。外专管理工作是一项有特定任务和特定时期的特殊管理。河北高校必须明确外专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改进管理办法。将外专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力,努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外专的个人潜能,使外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引智效益最大化的效果。

2.实现引智与提升、创新三者的相互结合。在海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合理推进的前提下,河北高校应着眼于对高校原有专家及技术人才的培养,强化创新能力及自主研发能力,认真做好引进、吸收与创新之间的联系。

3.抓好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然而,假如科学技术单纯仅在高校实验室中反复操作,它并非是生产力,唯有步入产业系统,再步入市场中,才可以转换成有效的生产力;只有抓住成果转化和推广工作,才能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河北省各高校只有在海外引智工作上不断创新,解决引智难题,突破引智瓶颈,才能为高校师生提供能及时学习并了解国外优势学科发展新动态的平台,才能推动各学科、各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才能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才能进一步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海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的大力推进有助于优化河北高校师资结构,提升河北高校教育科研水平,充分发挥河北高校地区智库作用,从而促进河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化北,梁伯枢.新时期引智实践与理论创新[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2]马文婷.高校引进外国文教类专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

[3]吴帅.海外人才引进机制与政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朱国仁.挑战与创新:构建新经济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M].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张勇.高校人才引进模式博弈均衡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报,2006,(10).

作者简介:

梁静(1986-),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作者:梁静

人才智力资源文化发展论文 篇2: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当今国际社会促进国家向国际化大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动一带一路发展 的精神支柱。西安市做为文化古都,历史资源尤为丰富,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产业,推动西安文 化产业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成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针对西安文化产业的调查,对西安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思考,并作出分析: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力度不高,企业发展不完善规模无 法做大以及人才智力资源仍有欠缺等众多问题。并针对所提出问题在企业的科技融合,政府支持以及人才保留 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西安  文化产业  发展  对策

西安,作为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古城,也是享誉中外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地,悠久的城市发展史和建都史,使其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大量的文化古迹,罕见的稀释珍宝,是文化产业产生的优渥土地且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近几年大西安的文化发展举世瞩目,也让这座城市焕发新颜。随着互联网与文化融合程度的提高,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安发展必不可少的中间力量,同时也推动了西安市各行业的加速发展。

1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1 文化产业前景可观,连年增值

自03年西安市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以来,党和政府联手抓西安的文化发展。一方面从教育入手,狠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使得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借助科技技术,推动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西安经济的稳步发展。努力做到“两手抓,两加强”,制定政策,培育企业,整合资源,拓展市场,推动西安文化产业迅速发展。近年来,西安市政府,文化局严格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着手解决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攻克发展难关,弥补薄弱环节,坚持文化产业的支柱性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迄今为止,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文化产业连年增值,GDP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见表1)。对西安市的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2 文化产业结构逐步完善

西安文化产业增速明显加快,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发展日渐密切,将旅游文化、科教事业等行业打造成现代化文化产业,依托西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国家倡导实施的“一带一路”政策,发挥定位优势,建立起以曲江新区为代表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融合现代国际创新发展新趋势,打造国际化文化大都市;其次,发挥区位优势,强化西安服务的辐射范围,加快培育发展轴带和增长极点,构建“一圈三轴三带”的总体格局。截止目前为止,西安市现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2个,国家级产业文化基地9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38个。连续多年举办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就西安市目前整体文化产业发展来看,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稳中增长,发展前景广阔,新型文化产业所占比重有所增加,集群效应逐步呈现,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1.3 西安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发展机遇

(1)西安与深圳同做为“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与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推动我国走向世界的大舞台,西安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举行了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重大文化艺术活动,近几年来,这些以絲绸之路为主题的重大节会落户西安,增进了西安与国际化接轨。西安特色文化走向世界,西安年,最中国等一系列活动更是感染区域广泛,西安特色建筑,特色小吃,特色活动享誉中外,推动了沿线国家文化的交流借鉴。一带一路创建了西安文化交流创作的新高地,提高了西安的国际影响力,使得西安文化不断输出,成为世界瞩目,同时增强了西安的文化自信。

(2)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使得西安抓住了“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等一系列机遇,激发了西安的生产力。一带一路下的西安对外开放经济强劲,此战略下的西安外企企业对外贸易占主体,民营企业的进出口额快速增长,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产量输出也有所增加,更是带动了西安外贸产品不断优化,外贸企业更加多元化。2018年西安净出口贸易总值达到3303.87亿元,占全省的94.3%同比上一年增加了29.58%,外贸依存度达到39.57%,高于全国5.6%,西安的外贸依存值证明了西安的开放广度,深度在不断地持续扩展,对外经济取得了高质量发展,真正成为了内陆改革的新高地。

2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西安作为文化古都,文化底蕴浓厚,又作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各行各业与文化融合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与此同时一些发展问题也接踵而来。

2.1 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低,创新力度小

目前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科技技术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企业缺乏长远的规划目标,缺少与欧美发达国家相竞争的文化产品,知名品牌企业相对较少,造成文化产业科技含量较低,消费者的满足程度降低,使得启动和引导家城市文化消费的新领域难以更好的推动实施。

2.2 产业化发展缺乏经验,企业规模小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市场机制的完善关系着企业的战略规划,这是评判文化产业发展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西安文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虽企业所占市场比重有所增加,但大型企业的数量较少,大多为小规模企业,且在市场中分散经营,并未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整合好上下游资源和引进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工作是西安文化产业有待解决的问题。旅游,生态,科技等都是西安文化中的优势资源,但在文化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大中型企业形成了“文化+”的发展格局。企业产业化发展不到位,市场规模小,导致文化产业的发展缓慢,这更是西安文化发展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2.3 文化产业人才市场匮乏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的是引领思想发展的创新人才,但是西安市文化发展产业的推动人才依旧与发达城市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领军人物,领头企业数量较少,人才技术的培养工作力度不够。文化产业是创意型产业,人才的需求是是重中之重,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所需资源,目前,这一领域的人才空缺巨大,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优秀专业人才无法得到物尽其用,人才得不到更好的工作环境,企业无法更好的留住人才。

2.4 融资体制落后,资金供给不足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西安市自2006年设立了“西安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迄今为止,财政支持资金已经达到5000万元,但专项资金有限,产业涉及范围太广,无法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而多数企业主要依赖政府的财政补贴支持,自身融资能力不足,产业意识不强。导致多元化商业性融资不足,与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相比市场发展和投资项目上欠缺经验。形成的融资壁垒严重阻碍了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3  西安文化产业未来提升的建议

3.1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发展

积极的文化政策在促进市场机制结构优化的同时,也可以鼓励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增加文化企业的劳动力:增加相关就业职位,减轻就业压力.《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等一系列纲领的发布,虽有力的促进了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单从文化创意产业总值和人均产值来看,西安与深圳,上海等城市的差距仍较大,致使文化资源并未实用到位,政府宏观管理欠缺,文化企业,尤其是微小企业的竞争压力较大,缺乏积极性

3.2 培育文化大品牌,延伸陕西传统文化产品价值链

西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所以古都特色明显,近年来西安注重旅游发展,但传统文化仍然缺乏突破,使得更多资源无处利用,西安不仅要做到传承历史文化,更要做到推陈出新,打造西安风格,国际化,都市化的文化品牌。西安华阴老腔,秦腔,手工艺,特色餐饮的潜力更是要大大挖掘,更新突破,做好延伸小产业的产业链,做出产业特色,融合科技,利用现代化手段为影视,动漫,网络,数字虚拟等注入科技支持,更可发展孤独色彩。

3.3 大力培育和引进专业人才

西安是坐“青春之城”各大高校云集,“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支持院校和企业成立创意企业人才培养基地,政府可适当加以财政支持或是人才支持,意在成功培养,吸引和留住西安人才。政府及其各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这批人才队伍,致力于人才开发,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按照规定标准给予项目配套奖补完善系列措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4  结语

西安市要发展为“文化强市”,并使文化产业成为西安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发挥西安市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同时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政府要不断完善落实对文化行业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人们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并将现有西安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提高,与国际接轨,创造国际大品牌,做好一带一路下的开放前沿城市,实现西安的“文化文化丝路高地”。发挥西安青春之城的优势,加大高校人才培养,不断培养好一代又一代的“智力资源”。惟其如此,才能使这古老之城发挥其特有的魅力,依然能不废江河万古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走出一条文化兴市、文化强市的康庄大道,实现西安的盛兴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少虹,齐晓威.邯郸文化产业现状、优势及发展路径研究(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文法系,河北邯郸 056005)[A].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2] 李茜,张舵,孙杨.《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思考》[A].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0.9.

[3] 杜戌.《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西安文化產业发展现状及比较》,新西部:理论版,2014.10.

[4] 鄢小莉.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之路思考》李琳,赵江——《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路径选择》[A].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作者:包媛媛 张胜兰 王蓉

人才智力资源文化发展论文 篇3:

论高等学校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

摘要:高校成人教育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成人教育面临着困境。也存在着发展机遇。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观念,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其继续教育培训功能,以其独特的多样性的方式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关键词:困境;机遇;创新;定位;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成人教育依托优质的高校教育发展,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实现社会化、大众化的重要渠道,是高层次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停滞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本文试就成人高教面临的境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高校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近年来,成人教育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阻碍了成人教育的发展。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有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也有成人教育自身运作的内在原因。

普通高等教育扩招,挤压了成人教育的生源空间,成人学历教育招生计划也在逐年缩减,生源逐年滑坡,部分成人高校出现了教育教学资源、设备闲置的现象。一些成人高校为了求生存争发展,展开了不正当的生源竞争,甚至用一些虚假广告、违规的承诺和经济手段招揽生源,造成了招生市场的混乱。

一些成人高校发展定位不甚清晰,对成人教育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办学思想出现偏差,把成人教育看成是创收的手段,忽略了办学质量,曾一度出现乱办班、乱收费现象,扰乱了成人教育的秩序,降低了成人教育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信誉。

有的成人学校教学层次单一,以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没有承担起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任务。

一些成人高校的运作机制、教育形式、教育手段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一些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中,还存在教学设备相对落后、教学资源被挤占、选派到成人教育中任教的优秀教师数量较少的现象,这些都使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不到有效保证,整体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

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成人教育的发展。但也应看到,前所未有的好条件也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国已开始进入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智力的需求,社会发展要求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体系。在这样的社会体系中,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为成人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在某个年龄段的层面上,随着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成人教育的生源有逐年减少的现象,但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提出,在更多的层面上和更广阔的范围内,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将越来越强烈要求通过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进行知识更新,接受学历和非学历高等教育,以适应就业、上岗、转岗的能力需求。从这方面看,成人高等教育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层次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的双重任务,生源又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发展空间极其广阔。

我国政府将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素质提到重要日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不是人才资源大国,人力结构的低层次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极大削弱了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素质成为我国一项基本战略性国策。作为对各类高中后在职、从业人员进行多种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在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及各类专门人才的进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成人高等学校肩负重要使命。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历史性任务,必须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作用,特别是成人高等学校有广阔的前景和用武之地。

人民群众的生活由温饱向全面小康转变的过程,会有更为普遍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在未来社会,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不断提高知识文化水平必将成为人民群众的内在要求,是人们未来一种重要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终身教育也必将成为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内容。

综上所述,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潜在的危机,但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谁能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加快改革和发展,谁就能在未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培训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二、促进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创新教育教学观念是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面对机遇与挑战,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创新教育教学观念为统领,树立起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就找不到走出困境的路径,也办不出人民满意的成人高等教育,学校也得不到较快发展。

首先,教育服务观的转变与创新。教育服务观是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核心内容,它關系到办学的宗旨和根本目标。树立先进的教育服务观,一是要树立为培养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服务。高校成人教育必须深入地方人才市场和各部门、行业、企业,实地考察调研,深入了解各部门、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质量标准都必须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结合得越紧密,服务的质量就越高。二是专业教育与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教学和科研上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调整专业,在巩固基础研究的同时,着力加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努力使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立足地方、贴近地方、服务地方。三是进一步明确教育和服务的关系,突出以人为本,强调为学习者服务。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人才,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是学校的根本职责。只有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体现成人教育的办学宗旨,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也才能有自身的地位和发展空间。

其次,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终身教育的思想不仅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也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理念。要转变过去那种学校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传统观念,树立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教育的新观念。高校成人教育要适应这种时代发展变化,以它独特的多样性的方式来满足不同

人群的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另外,在人才培养质量、教育管理模式等方面,也都需要创新观念,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引领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找准学校发展定位是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高等教育是一个系统,各高等学校都在这个系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具备不同的功能,承担不同的任务。每一所普通高校中成人教育都应根据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发展需求和本校的教育资源、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确定自己的办学层次、类型、主要功能、培养对象和目标。只有当其成人教育与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发展相适应,与学校的定位、目标、任务相近时,才能得到社会认可和学校的支持,才能发挥学校的优势,有所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应面向继续教育,面向新农村建设,面向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面向非学历教育。

1.适度保持稳定的学历教育规模。虽然我国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离较高程度的大众化还有较大距离,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高等学历教育的需求,特别是还不能满足农村适龄青年的需求。近年来,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的比例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专科毕业生想继续深造,唯一的途径是进入成人院校本科学习。另外,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还可以发挥学校优势,发展多层次的、特别是高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进一步完善包括专科、本科、双学位、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体系。

2.要使继续教育和高层次岗位培训成为高校成人教育的重点。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参加工作的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采用、新岗位的出现,需要不断进行高层次的岗位培训。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看,我国高层次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这块新生领域将是继续教育发展的重点。因此,要充分发挥普通高校中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培训功能,开展针对行业、企业急需的各类高层次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高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留得住、用得上,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下移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重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范围应逐步向县以下区域转移。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招生对象应主要面向农村,深入农村,为“三农”服务,为县域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为此,成人高等教育的函授教育辅导站、远程教育学习中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助学机构等要向下延伸,把课堂办到基层的社区和企业单位以及农村。

4.要积极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在成人高等教育以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整体构筑中,还要在职业技术教育上下工夫,培养的人才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定向性和职业性,要把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与国家的学业标准挂钩,通过专项职业培训,发给学员专项职业资格證书。

(三)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专业设置是高校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的桥梁和纽带。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新的知识和技术层出不穷,新的专业技术岗位不断涌现。为适应这一发展变化,就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一是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j成人高校要了解企业和社会有关部门的需求,认真做好专业设置的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预测,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在学校专业布局规划基础上根据实际调整和设置专业。二是要主动加强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联系,加强与地方政府、地区行业的紧密联系,充分征求他们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并据此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三是拓宽学校与企业、行业部门合作的渠道。成人高校的生源多数来自于企业和行业,这就使成人高校与企业、行业联系得非常紧密,成人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与行业、企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合作,使专业设置更加贴近实际,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四)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根据社会需求做好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和修订工作。专业教学计划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核心是调整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符合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课程设置要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要,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要注意吸取最新科学技术成果,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和现代性;要有适当比例实训课的安排,把实训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

2.配备优秀教师任课。成人教育的特点是在职、业余、函授、自学,自学为其主要学习方式,因此,配备优秀教师任课对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派优秀教师任教,虽然课时少,但归纳、总结、提高,夯实基础,授之精华,启迪创新,可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要选聘那些师德优秀、知识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热爱成人教育事业的教师担任主讲。

3.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基本理念,是高校成人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从各方面加以保证。一是做好教师备课工作,组织教师集中备课;二是认真做好期中教学检查,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做好期末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抓好命题、考试、评卷和试卷分析等环节,对教学质量作出准确估计和判断;四是组织督导和有关学科负责人经常听课,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意见,组织学生对授课教师进行反馈测评,在教学质量监控、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定期举行教学质量信息通报会,向教师反馈信息,提出要求,以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另外,还要建立适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4.采取多样性和开放性的学习形式,不断提高学习效果。成人高等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必须适合成人学习的形式和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应采取函授、业余、自学、远程教育等适应方便在职人员学习的形式,这样可以减少工学矛盾,降低教育成本,受到人们的欢迎。还可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习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学到的知识更及时应用到工作之中,受教育者学习效果突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5.不断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保证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使成人教育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大投入,积极改进教学设备和设施,要引入当代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与手段。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展远程网上教学,积极利用现代化远程教学技术。各成人高校应充分利用、发挥各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势互补形成网络,共同提高,资源共享,打造现代化教育的平台。

作者:杨崇真

上一篇:贸易自由需求影响毕业论文下一篇:医学院人才培养医疗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