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办法

2023-05-29

第一篇: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办法

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办法

XX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人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专业人才管理,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视专业人才的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着力建设一支创新能力强、充满生机与活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实现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第三条 专业人才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开发为重点,以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为核心,以吸引、培养和用好人才为主线,以改善环境、落实待遇为保证,充分激发专业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二章 人才引进

第四条 人才引进原则

(一)公开、公平、择优原则;

(二)引人与引智相结合原则;

(三)计划管理、重点引进原则。 第五条 人才引进的条件

(一)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急需或工程技术专业全日制专科学历毕业生;

(二)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高级技师、高技能人才;

(三)具有公司所需的特殊技能人才。 第六条 人才引进的程序和方式

(一)公司各单位根据实际需求,向公司人力资源部上报人才需求计划并界定本单位的急需专业。

(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的引进由公司统一组织到相关院校进行招聘;

(三)对拟引进的公司外部各类专业人才,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后,符合公司引进人才条件的,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进行市场化招聘,考核(考试)合格后办理相关手续;

(四)引进高层次人才,既可根据本人意愿优先在公司选择任职单位,也可挂职或聘用,还可采取不离开原单位来公司兼职、咨询、进行科研与技术合作等柔性流动的方式。

第三章 人才培训

第七条 人才培训原则

(一)能力培训、自主培训为主原则;

(二)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原则;

(三)统筹规划、分级分类原则。

第八条 全面加强专业人才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业务能力培训,不断完善以培育学习力为核心的学习体系。根据培训目的、对象、内容确定合理的培训形式,立足校企合作,以公司内部培训为主。以全员岗位安全技术业务常规培训为基础,根据生产经营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建设,有重点地组织安排各类专项培训。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个人业务对口,合理选定培训人员,确定培训内容。

第九条 培训计划。人才培训按计划统筹规划。人力资源部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要求,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工作安排,牵头制定人才培训计划。

第十条 培训方式。根据公司实际,人才培训实行分级分类培训。培训项目归口实施,实行项目责任制。人力资源部统一指导协调,各培训项目业务归口部门为责任单位,负责协助落实。

(一)分级培训。公司主要负责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培训、主体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培训和安全资格、特殊作业人员

培训;各单位主要负责本单位人员安全、技术业务培训。

(二)分类培训。公司人才培训工作由分管领导负责,实行集中管理。部门按业务分工,谁分管、谁负责。

第十一条 监督考核。根据培训目标和办班要求,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培训考核成绩与培训期间的工资、奖金分配挂钩,培训考核成绩由培训组织部门通知员工所在单位,作为兑现培训期间工资、奖金的依据。

第十二条 信息管理。建立人才教育培训数据库,实行人才培训信息备案登记制度,将人才培训学习情况和考核结果,作为人才考核、使用、职称评聘的依据之一。

第十三条 费用管理。培训经费实行集中管理,培训计划与经费挂钩。

第四章 人才激励

第十四条 人才激励原则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二)事业激励与情感激励相结合原则;

(三)工作能力与工作实绩相结合原则。

第十五条 进一步完善人才选用任用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力度,大力培养优秀年轻专业人才,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

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第十六条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提高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待遇。公司引进的具有国民教育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见习期工资每月为1800元,大专毕业生见习期工资每月为1500元,中专毕业生见习期工资每月为1000元。

第十七条 高技能人才享受本单位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实行津贴制度的,每月任职津贴标准技师不低于200元、高级技师不低于300元;技师的岗位系数不低于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最低档,高级技师的岗位系数不低于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最低档。

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一律实行一年的见习期,由各单位指定专人按见习计划进行指导。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工作程序、本岗位的应知应会等。

通过社会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一定的试用期。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确定录用。

第十八条 规范和完善公司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杰出技术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每两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名、杰出技术人才 名,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 元、 元。

第十九条 积极推荐优秀专业人才申报由上级部门组织评选的各类学术技术称号,并做好入选专家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 进一步关心专业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畅通公

司与人才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不同形式听取专业人才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优秀人才、重点人才联系跟踪服务机制。与企业愿景有机结合,开展个人愿景和个人职业生涯计划设计,帮助专业人才实现愿景和设计目标。

第五章 人才流动

第二十一条 人才流动原则。

(一)市场化管理原则;

(二)稳定人才队伍原则。

第二十二条 内部人才流动的程序和方式。

(一)公司各单位空缺岗位需要补充人员,各单位应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报告,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调剂;无法调剂的,经审批同意可从人力资源市场招聘。

(二)因新中标工程需要或涉及公司整体利益,需补充人员时,各单位应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报告,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调剂。

第二十三条 内部人才流动的有关要求

(一) 公司内部人才流动,其工资标准及有关待遇按公司规定核定;

(二)内部人才流动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 人才调出的程序和要求。

(一)个人要求调出的,必须履行辞职手续;

(二)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的,须本人提出申请,经公司同意,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

(三)对擅自离岗给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将企业技术机密向外泄露的,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四)按《劳动合同法》或劳动合同约定符合解除劳动合同的,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

(五)公司出资培训的高层次进修人员、紧缺人才和对口单招大中专毕业生;享受公司安家费的大中专毕业生;接受公司资助取得学历的急需专业特困生,在公司服务不满协议规定年限个人要求调出的,根据其实际服务年限逐年递减进行折算,退还公司支付的安家费、培训费及其他有关费用。

第六章 专业技术职务管理

第二十五条 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原则。

(一)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

(二)评聘分离、注重实绩原则;

(三)专业一致原则;

第二十六条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的申报程序、条件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专业技术资格或执业资格的申报渠道。

(一)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其他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推荐、评审工作由公司统一组织;其他专业系列中级以下仍按国家规定办理,待取得资格后,由公司审核确认。

(二)专业技术资格或执业资格考试

通过参加人事考试部门组织的考试,待取得资格后,由公司审核确认。

(三)高技能人才的考评、聘任和政工职称的评审、聘任按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

按规定经评审或考试取得的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专业技术资格或执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人员须具备考试报名条件规定的最低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符合职称外语考试的政策规定以及其它必要的岗位聘任条件的,由公司办理聘任手续。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二篇: **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激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多出、快出优秀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青办发〔2005〕3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西委〔2004〕118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以下简称拔尖人才)是指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等工作,代表着当今**领先水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第三条选拔拔尖人才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严格标准、总量控制的原则,不受学历、职务、资历、身份、年龄的限制(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除外),以对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和现实政治表现为根本依据。

第四条对拔尖人才实行全出竞进的动态管理办法。每两年选拔一批,每批管理期四年;管理期满后拔尖人才资格自动终止,同时不再享受拔尖人才的有关待遇,可参加新一批拔尖人才的评选。

第二章选拔范围和条件

第五条凡在我市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均可参加拔尖人才的评选。

第六条拔尖人才推荐对象须是热爱祖国、政治坚定、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近四年来取得以下成绩之一者:

(一)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三种奖项中任何一种奖项的人员;

(二)获得山东省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三种奖项中任何一种奖项一等奖的前四位人员,二等奖的前三位人员,三等奖的前两位人员;

(三)获得**市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三种奖项中任何一种奖项一等奖的前三位人员,二等奖的前两位人员,三等奖的首位人员;

(四)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首位人员;

(五)获得一项以上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或三项以上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并已实施,且具有较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

(六)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方面成绩突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为**市精神文明建设赢得重大荣誉的;

(七)在教育、卫生、体育等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突出,在本专业领域享有较高声誉,被我市同行公认并被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定为专业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的;

(八)专业技能水平高,在各行各业职业技能操作中有被社会公认的绝招绝技,代表我市参加**市级以上技能比赛受到表彰,在**乃至全省、全国有较大影响,并取得突出经济或社会效益的;

(九)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在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成绩突出,并取得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

(十)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运用现代管理知识进行科学管理,有重大改革创新的管理措施,有反映其管理思想和经验的论文、综述或著作,所在单位管理水平及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指标达到**市同行业先进水平的。

第三章选拔方法和程序

第七条拔尖人才选拔工作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具体组织实施。选拔的程序是:

(一)宣传发动。通过网络、新闻媒体和下发通知等形式,广泛宣传选拔拔尖人才的相关政策,公布拔尖人才评选的标准、条件和方法步骤。

(二)逐级推荐。推荐人选采取单位推荐、学术团体举荐或个人自荐的方式产生。单位推荐和学术团体举荐的,由个人向所在单位或学术团体申请,核实材料后,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推荐人选。推荐人选确定后,要广泛征求单位职工意见,并在本单位显著位置公示三天,如无异议,由推荐单位和被推荐对象填写《**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荐登记表》,连同反映推荐人选成果业绩的原始资料及复印件等,经主管部门审核后一并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个人自荐的,可以由个人直接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资格审查。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市科技局等部门,根据拔尖人才选拔条件,对上报的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将审查合格的人员列为考察对象。

(四)组织考察。由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对考察对象的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成果业绩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根据考察情况,确定出评审对象。

(五)专家评审。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市科技局等部门对评审对象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并根据不同行业、专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各行业评审对象比例。同时,组建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专业评审组,对评审对象进行专业评审。评审工作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评审结果,评审对象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的确定为公示初步人选。

(六)社会公示。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公示初步人选进行审核并确定出公示人选,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征求纪检、监察、政法、计生等部门意见。

(七)组织审批。将公示无问题的人选名单,提报市委审议批准。

第四章奖励形式和待遇

第八条拔尖人才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颁发《**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誉证书。

第九条拔尖人才在四年管理期内享受以下待遇:

(一)自批准之日的下个月起,由市财政发给每人每月100元专业技术津贴;

(二)每年安排一次健康查体,安排休假15天;

(三)定期组织外出考察疗养。

第十条拔尖人才在管理期内,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不受单位的岗位数额限制,管理期满未能继续被评为拔尖人才的,须参加单位的岗位竞聘。

第十一条对拔尖人才申报的科研项目实行重点扶持,体现优先原则。同等条件下,拔尖人才申报的科研项目单位要优先申报、主管部门要优先审批、科研经费要优先拨付。

第十二条建立**市拔尖人才专项资金。由市财政按每位拔尖人才每年2000元标准拨付经费。其中,每人每年发放津贴1200元,其余800元作为拔尖人才管理、培训、查体等费用。专项资金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市委、市政府管理使用。

第五章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拔尖人才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市科技局代市委、市政府进行综合管理,所在单位负责具体管理。

(一)建立目标管理制度。拔尖人才根据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四年奋斗目标和办法措施,填写《**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考绩档案》,每年以书面形式报告工作、学习、生活情况。

(二)建立实绩考核制度。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负责对拔尖人才进行日常跟踪考察,了解掌握其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每年年底写出考察管理工作报告,报市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按照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对拔尖人才进行考核,凡经考核连续两年完不成目标任务的,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报市委、市政府批准,调出拔尖人才管理范围,并不再享受拔尖人才有关待遇。

(三)建立组织部门及领导干部联系拔尖人才制度。市委组织部、各主管部门和拔尖人才所在单位负责同志要与拔尖人才建立联系制度,经常进行思想交流,及时掌握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四)加强对拔尖人才的培训教育。将拔尖人才的政治理论教育和业务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从思想上、政治上关心其进步。每两年至少轮训一次,每次时间不少于五天。

(五)重视发挥拔尖人才的作用。定期组织拔尖人才开展科研攻关和送科技下乡等活动,鼓励他们多出、快出优秀成果,加快科研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

第十四条拔尖人才在管理期内,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理以及因个人过失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取消其荣誉称号和相关待遇。

第十五条拔尖人才调出本市或因工作变动等原因不再继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应及时报告市委组织部,并不再作为拔尖人才管理。

第十六条**市级以上拔尖人才直接列入**市拔尖人才管理范围,但不重复享受**市拔尖人才有关待遇。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七条外省市获奖成果项目和国外获奖项目不作为拔尖人才评审的主要依据,但可作参考。

第十八条对扶持和爱护拔尖人才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压制、刁难拔尖人才发挥作用者予以严肃处理;对弄虚作假骗取拔尖人才称号者,取消其荣誉称号,追回发放的津贴,四年内取消其拔尖人才申报资格。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市原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

名词解释:

1. 职称制度:职称制度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既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专业技术人才任用的基础。职称制度是我国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职称制度经历了长期发展过程,并伴随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而不断改革完善。

2. 千人计划:2008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决定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从2008年开始,用5~10年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中组部会同人社部、教育部、科技部、国资委、人民银行等部门积极建立工作体系,完善优惠措施,拓展引才渠道,指导、支持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金融机构等用人单位,已分六批引进151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作为中国目前最高层次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收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海外留学人员的普遍欢迎。在千人计划的带动下,各省区市和一些重点城市都制订实施了各自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全国的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3. 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增新和补充,拓展和提高其创新、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育。

4.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规范的总和。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们,由于有着共同的劳动方式,经受着共同的职业训练,因而往往具有共同的职业兴趣、爱好、习惯和心理传统,结成某些特殊的关系,形成特殊的职业关系,从而产生特殊的行为模式和道德要求。

简答题

1. 职称改革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1)职称改革必须坚持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职称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重大,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分步实施、分类推进、稳慎进行,才能不断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2)职称改革必须围绕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不断激发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更多的公共社会服务。

(3)职称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体现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特点,引导和激励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

(4)职称改革必须强化职称的评价功能,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断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规范评价程序,保证评价结果的公信力,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5)职称改革必须坚持积极稳妥、平稳推进。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专业技术人才的利益,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

2. 建立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造

就了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大中专学校一度停止招生,知识分子遭到批判,知识无用论在社会蔓延,造成严重的人才“断档”。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大批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但因老专家逐步退休,中青年专家青黄不接,严重短缺。针对这一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跨世纪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要求。为了落实中央决定精神,1994年,人事部专门召开了全国专家工作会议,就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决定组织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

“百千万人才工程”的目标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到20世纪末,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里,造就一批不同层次的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其中第一层次要有上百名能进入世界科技前沿,在世界科技界有较大影响的杰出青年科学家;第二层次是上千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保持学科优势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三层次是上万名在各学科领域里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显著、起骨干或核心作用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百千万”不完全是一个数量的概念,主要是通过“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实施,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学科和技术领域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队伍,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专业技术队伍的素质。

3. 当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有哪些?

答:

一、实施新一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二、建立大规模培养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体系

三、开展示范性高层次继续教育活动

4. 为什么要把职业道德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内容?

答:把职业道德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内容,有利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利于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行为,有利于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自我建设能力。

第四篇: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发布日期:2003-11-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以下简称市级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工作,根据《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选拔和管理专业技术优秀人才工作的通知》(青发[1992])16号)和《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开发工作的意见》 (青发[1999]23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级拔尖人才是指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代表青岛领先水平、为青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术、技术、管理、文化等领域中的带头人。

第三条 选拔市级拔尖人才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严格标准、总量控制的原则,不受学历、职务、资历、身份的限制,以对社会实际贡献和现实政治表现为根本依据。

第四条 对市级拔尖人才实行“全出竞进”的动态管理办法。每两年选拔一届,每一届管理期四年,管理期满即自动终止市级拔尖人才资格,同时不再享受市级拔尖人才的有关待遇,可参加新一届市级拔尖人才的推荐、选拔。

第二章 选拔范围和条件

第五条 凡在我市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参加市级拔尖人才的评选。推荐选拔

市级拔尖人才的对象重点是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中青年人才。推荐人选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贡献特别突出者,年龄可适当放宽到60周岁。

第六条 市级拔尖人才推荐对象应当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近四年取得以下成绩之一者: (一)获得国家

一、

二、三等技术发明奖和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以及获得国家部委、山东省、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首位人员;

(二)获得两项以上山东省、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首位人员;

(三)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并已实施,且具有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四)获得两项以上国家设计金质奖、银质奖、省优秀设计一等奖,并均取得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

(五)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或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5篇以上应用科学或两篇以上基础科学方面的论文,或在省级以上出版机构出版过两部以上专著、并被公认为具有较大科学和实用价值的;

(六)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在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成绩突出,并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七)在企事业单位从事领导管理工作,运用现代化管理知识进行科学管理,有重大改革创新的管理措施,有反映其管理思想和经验的论文、综述或著作,所在单位管理水平及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

(八)在宏观发展战略、重大建设项目和对外交流、招商引资中,提出具有重大价值的可行性论证、咨询、建议,或解决了重大疑难问题,并带来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九)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方面成绩突出,获国家、省(部)级表彰,为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赢得重大荣誉的;

(十)在政法、教育、卫生、体育等专业技术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被公认为专业学科技术带头人,并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的;

(十一)专业技能水平高,有被社会公认的绝招绝技,参加国家、省、市技能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

第三章 选拔方法和程序

第七条 市级拔尖人才选拔工作由青岛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市科委具有组织实施,推荐工作的程序是:

(一)通过新闻媒体,面向全社会广泛宣传选拔市级拔尖人才的政策、标准、条件和工作方法步骤;

(二)由单位、学术团体、同行专家或个人,向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推荐或自荐,各主管部门按照选拔条件提出初选名单,填写《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荐表》,并附推荐报告,一式三份报市委组织部。

第八条 推荐上报的市级拔尖人才人选按以下程序组织评审:

(一)审核材料。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上报人选的材料;

(二)专业评审。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市科委等部门对推荐人选进行分类,并组建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若干个专业评审组,对推荐人选进行专业评审;

(三)组织考察。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对通过专业评审的推荐人选进行政治表现、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全面考察。经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并向社会公示后,报市委、市政府审批。

第四章 奖励形式和待遇

第九条 市级拔尖人才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颁发《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誉证书。

第十条 市级拔尖人才在4年管理期内,享有以下待遇。

(一)自批准之月起,每人每月发放200元专业技术津贴,经费由市财政拨付。同时获省、市级拔尖人才称号的,其月技术津贴可重复享受;

(二)每年安排一次健康查体,年龄在55岁以上的可办理二类医疗保健;

(三)夫妻分居两地的市级拔尖人才,其配偶、子女可调入本地。配偶、子女属农业户口的,可办理“农转非”手续;

(四)每年安排休假20天,已有休假制度的单位不再重复安排,不足20天的可以补足;

(五)对市级拔尖人才的管理服务工作,市财政在资金上给予重点保障。市财政按每位市级拔尖人才每年6000元的标准一次性拨付经费。其中每人每年发2400元技术津贴,其余3600元为目标考核奖励、休假、培训、查体、因特网服务等有关费用。经费由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市委、市政府管理使用。

第五章 管理内容和措施

第十一条 市级拔尖人才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市科委代市委、市政府进行综合管理,各市(区)、市直单位协助管理;市级拔尖人才所在单位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一)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市级拔尖人才根据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和四年奋斗目标,以及办法措施,填写《拔尖人才考核档案表》,并每年以书面形式报告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

(二)建立实绩考核制度。按照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由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进行考核,并写出考核报告,报市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在管理期内的第二年对其进行全面考察,作为调整依据;

(三)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市委组织部、各主管部门和拔尖人才所在单位负责同志要与市级拔尖人才建立联系制度,经常进行思想交流,及时掌握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专家协会等各种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十二条 对市级拔尖人才在政治上给予关心爱护,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支持帮助,为其快出成果、多做贡献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宣传市级拔尖人才的先进事迹,提高其社会政治地位;

(二)加强市级拔尖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其学习政治理论,从思想上、政治上关心其进步,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发挥市级拔尖人才的参政议政作用,为各级党委、政府实施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四)组织市级拔尖人才进行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优先安排国内外专业学习考察;

(五)市级拔尖人才申报的科研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充分体现优先原则,做到单位优先申报、主管部门优先审批、科研经费优先拨付;

(六)市级拔尖人才科研成果的开发运用和学术著作的出版发行,列入重点计划,给予经费支持;

(七)曾当选过两届拔尖人才的,退休时授予“青岛市资深专家”称号,技术津贴终身发放;

(八)市级拔尖人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不受资历、学历限制,一般评聘为副高级以上(含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个别因岗位限额不能评聘的,由市人事局增补所需数额;

(九)市级拔尖人才在管理期内一般不办理退休,因身体健康原因或个人申请除外。管理期满的市级拔尖人才退休后,退休费补贴到本人退休时标准工资的100%。

第十三条 市级拔尖人才犯有严重错误,或因个人过失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取消其荣誉称号和待遇;管理期内的市级拔尖人才,连续两年不能完成工作计划,奋斗目标中期考察不称职的,调整出市级拔尖人才管理范围。

第十四条 为加强市级拔尖人才之间的联系、沟通,充分发挥拔尖人才的整体智力优势,成立青岛市高级专家协会和拔尖人才服务中心,支持和帮助市级拔尖人才开展科研活动,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第十五条 市级拔尖人才调出本市或专业工作有变动,以及有其它重大变故的,其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应及时报告市委组织部,并征得同意。

第十六条 中央、省驻青单位的省级拔尖人才直接列入市级拔尖人才管理服务范围。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外省市获奖成果项目和国外获奖项目不作为市级拔尖人才评审的主要依据,但可做参考。

第十八条 在评选市级拔尖人才的基础上,向国家推荐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向山东省推荐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第十九条 对扶持爱护拔尖人才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对利用评

审市级拔尖人才之际,压制、刁难人才者或弄虚作假骗取市级拔尖人才称号者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十条 各市(区)、市直各单位和中央、省驻青单位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本单位、本行业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工作办法。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篇:秦皇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试行)

(2003年11月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以下简称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拔尖人才主要是指经选拔在我市从事科学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开发与转化、经营管理、文教卫体等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拔尖人才选拔工作应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控制总量的原则,不受身份、技术职务和资历的限制,以对社会贡献和政治表现为依据,严格按照选拔条件和规定程序进行,确保质量。

第四条 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具体工作由拔尖人才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负责。

第五条 对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选拔一次,管理期限为三年。

第二章 选拔范围和条件

第六条 凡在我市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未脱离专业技术岗位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在专业技术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党政机关干部,均可参加拔尖人才的评选。已列入市管干部的,不再作为拔尖人才的评选对象。选拔拔尖人才,以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年龄一般不超过52岁;对贡献大、名望高、身体健康仍从事其研究领域工作的专家学者,年龄可放宽到57岁。

第七条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近三年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主要研究人员;获国家星火奖、专利奖、发明创造奖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的主要研究人员;

2、承担国家基金项目或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科研课题的主要主持人或课题负责人,参加国家或省(部)重大科研、技术、工程项目(正在进行或已完成)实施的主要人员;

3、获省(部)级科学技术省长特别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前三位人员;

4、以第

一、第二作者在国外杂志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并被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索引)检索的论文一篇,或以第一作者在国家一级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二篇,或独立撰写正式出版过专著二部,或参编国家计划的教材二部,本人撰写在10万字以上;

5、获两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前二位人员。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获一项国家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优秀教学成果奖或获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教育工作者;

2、直接培养的在校学生在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二等奖以上或在全国中学生学科联赛中获一等奖的教师;

3、直接培养的在校学生在全省中学生学科联赛中获二项一等奖的教师;

4、获一项省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或两项省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的负责人(主持人)及获省级荣誉称号的教育工作者;

5、培养出打破全国记录的运动员的教练员或直接为国家培养(两年以上)输送(三年以内)优秀运动员(在国家大型运动会或锦标赛中获金牌)的教练员。

(三)在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2

1、在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省重点工程中解决了重大理论或关键性技术、疑难问题,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人员;

2、在市以上重点工程建设、重大技术改造、引进项目中,担任设计、施工方面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四)在农业技术方面有下列成绩:

从事农业栽培、农产品加工等相关技术研究、应用、推广或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获得一项三等以上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或一项二等以上省山区创业奖或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人员。

(五)在医疗卫生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在医疗卫生(含计划生育)方面,技术或成果填补了省级以上本专业空白,并得到了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的人员;

2、在医药科研中,发明研制新药、特药,被省以上卫生或医药药品监督部门认定,属省内首创,疗效显著,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主要研究人员。

(六)在新闻出版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成绩显著,获国家级新闻作品评奖活动一等奖或连续三年来每年在国家级报刊(台)发表头条文章二篇以上的新闻工作者;

2、获二项省级新闻作品评奖活动一等奖的专业人员。

(七)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在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的全国性有届次的权威性评奖活动中获三等以上奖项者;

2、在省政府、省委宣传部、文化厅、省文联主办的全省性有届次的权威性评奖活动中获二等以上奖项者。

(八)在管理科学方面取得下列成绩:

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首创或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有重大改革和创新,使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单位经济效益居全国、全省同行业领先水平,主要产品获国际、国家、

3 省(部)级奖,企事业单位通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本人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或二次市级荣誉称号的优秀管理者。

(九)在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完成科技项目产业化一项,项目投资额500万元以上或转化高新技术成果二项,累计成交额200万元以上的;

2、在省(部)级以上的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技术能手(标兵)称号或在企业技改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工人。

(十)获国家、省以上优秀专家称号的各类人才。

(十一)在律师、公证、刑侦、审判、检察、交通管制或其他行业中做出突出贡献,被公认为专业学科技术带头人,并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的人员。

第三章 选拔方法和程序

第八条 选拔拔尖人才,采取组织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法。

第九条 拔尖人才的选拔程序:

(一)公布条件。宣传选拔拔尖人才的指导思想、标准条件和方法步骤;

(二)个人申请。由单位、学术团体向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推荐,同时提交能够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实绩的论文、著作、获奖证书等原始材料(管理型人才涉及经济效益的材料,要有财税部门的证明)。

(三)人选初评。各县(区)、市直企事业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根据选拔范围和条件对人选进行初评,初评时要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对被推荐对象进行考察,科学、公正、准确地确定初选人员,并将初选人员申报材料和论文、著作、获奖证书等原始材料,报送市委组织部。

(四)专家评审。市委组织部将初审后的人员名单按专业类别分别送交各专业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由综合评审委员会确定预选人员。

1、专业评审委员会组成:

为了使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公正、准确,评选设六个专业评审委员会,分别是:

(1)应用科学和理论研究专业评审委员会;

(2)教育体育专业评审委员会;

(3)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专业评审委员会;

(4)农业专业评审委员会;

(5)卫生医疗专业评审委员会;

(6)文化艺术专业评审委员会。

对上述六个专业评审委员会没有包括进去的专业,由市委组织部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定向组织专业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各专业评审委员会由二十人组成,市委组织部负责聘任各评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随机抽取五至七名评委进行评审;综合评审委员会由各专业评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组成,主任由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担任;专业评审委员会的职责是对上报材料进行真实性和专业水平的认定,确定本专业范围内拔尖人才人选,人选按拔尖人才名额的120%确定;综合评审委员会的职责是依据总量控制兼顾专业覆盖面的原则,按照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对人才的需求,对各专业评审委员会评选的人选进行综合平衡,确定预选人员。

2、评委的选聘条件: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政治立场坚定,能够认真贯彻实施党的“科教兴国”战略;

(2)在本学科领域中有一定造诣,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专业人员状况,具有高级职称或荣获过“秦皇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以上荣誉称号;

(3)作风正派,为人公道,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在群众中有较高声望;

(4)非本批拔尖人才候选人。

3、评审:

各专业评审委员会在认真审查核实参选人员有关材料、证件的基础上,对有关论文、论著的学术水平和奖项的级别、位次等予以确认,

5 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排列人选名次,逐人写出专业评议报告;综合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平衡后,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入围人选排列位次,确定预选人员,由新闻媒体予以公示。评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评委出席方能召开,人选获得应参加评审评委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方为通过。

(五)确定人选。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对预选人员的政治表现、思想作风、专业水平、群众基础等方面进行考察,逐人写出考察报告,经市委组织部部务会通过后,报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会审批。

(六)市委、市政府命名。

第四章 管理制度

第十条 目标管理制度。在管理期内的拔尖人才根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出在管理期间的工作目标、计划和具体措施,认真填写《秦皇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考绩档案表》,每年以书面形式向市委组织部报告一次业务工作、政治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

第十一条 实绩考核制度。市委组织部对拔尖人才的日常工作进行跟踪考察,管理期内对拔尖人才进行一次考核,主要考核其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实绩及其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各单位、各部门每年对拔尖人才进行一次工作目标考核。对完成工作目标的发给全额津贴,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没有完成的视情况减发津贴。

第十二条 联系制度。市委组织部、拔尖人才所在部门和单位领导与拔尖人才建立联系制度,经常交流思想,掌握情况。所在部门每年就拔尖人才的管理情况向市委组织部报告一次。定期召开不同类型的拔尖人才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十三条 调整制度。在管理期限内,有以下情况之一,由市委组织部审查,报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取消其拔尖人才称号和本办法规定的待遇:

1、因个人原因给国家或集体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

2、有严重违纪行为;

3、有违法犯罪或参加反动(邪教)组织行为;

4、经考察发现不适宜继续作为拔尖人才管理。

第十四条 档案制度。市委组织部建立拔尖人才档案和信息库。记录拔尖人才的实绩考核结果和调整情况。

第五章 管理内容

第十五条 给予拔尖人才政治上的尊重和保护。

(一)发挥好拔尖人才参政议政作用。必要时邀请拔尖人才参加有关专业研讨会;大力宣传拔尖人才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

(二)培养选拔复合型拔尖人才担任领导职务。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复合型拔尖人才要大胆提拔重用。

(三)做好拔尖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关心他们政治上、思想上的进步。定期组织拔尖人才学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树立求实、创新、协作、献身的良好职业道德,激励他们在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十六条 合理使用拔尖人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对拔尖人才的工作,应根据其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其特长。对专业不对口的,要有计划的逐步予以调整。

(二)尽量减少拔尖人才的社会兼职,使其专心致志地从事本职工作。确因工作需要兼职的,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三)无特殊情况,拔尖人才的工作岗位不得轻易变动。调出本市工作的,必须事先报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再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七条 帮助拔尖人才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拔尖人才进行国内外的学术、技术交流。在安排出国考察或选派出国留学进修人员时,优先从年轻拔尖人才中挑选。

第十八条 为拔尖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一)拔尖人才申报的科研项目,在同等条件下,本单位优先申

7 报,各级主管部门优先审批,科研经费要确保专款专用。

(二)以拔尖人才为主承担的工作任务,配备助手和其他人员时,应尽量尊重拔尖人才本人的意见,以形成最佳群体结构。

(三)拔尖人才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所在单位和有关部门在政策、经费等方面予以优惠。

(四)拔尖人才可优先申报推荐专业技术资格,优先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九条 改善拔尖人才的生活条件。

(一)市财政按管理期内拔尖人才的实际人数拨付管理经费,根据组通字[2000] 23号文件精神,每人每月发给技术津贴费150元。享受政府特别津贴和获国家、省优秀专家称号的人员,不重复享受此待遇。管理期内去世、已调离本市及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后又未被单位续聘的,从离岗之日起不再发放津贴。

(二)拔尖人才夫妻两地分居的,可根据本人要求将其配偶调到拔尖人才所在地。

第二十条 关心拔尖人才的身体健康。

(一)卫生行政部门每年组织拔尖人才进行一次体检。体检费、医药费由拔尖人才所在单位负责。

(二)每年为拔尖人才安排10天以上的休息疗养时间。学习考察与休息疗养可以结合在一起,由市里统一组织,经费由拔尖人才所在单位实报实销。

第二十一条 连续两次评为拔尖人才的,由拔尖人才所在单位一次性奖励5000元;拔尖人才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并被本单位续聘的,继续享受规定的保健待遇至届满为止。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对扶持、保护拔尖人才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压制、刁难甚至打击拔尖人才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查处,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二十三条 优先从拔尖人才中向上级推荐省管优秀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人选。

第二十四条 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制定选拔管理拔尖人才的具体办法,并报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五条 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由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文档系网络所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本人定尽快处理!

上一篇: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标准下一篇:在阳光下成长诗歌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