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农家乐考察报告

2024-05-04

成都市农家乐考察报告(共6篇)

篇1:成都市农家乐考察报告

成都市农家乐考察报告

(市局种植业科 黄维敏 王旭涛)

为借鉴农家乐旅游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12月22日—26日,省发展一村一品指导中心组织各地市一村一品办主任、部分农家乐示范村主任(书记)52人,赴四川省成都市对农家乐旅游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我市扶风美阳村、凤翔六营村、渭滨大散关村和市上及岐山县一村一品办共6人随团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成都市是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起地,在农家乐旅游的经营和管理方面成绩突出,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集体运作、农户参与”的农家乐旅游发展之路。截止2005年底,全市农家乐已达5596家,直接吸纳农村就业人员5.8万人,带动相关就业达29万人, 实现旅游接待收入7.3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收入16.3亿元。乡村旅游收入占远郊农民年纯收入的30%以上,占近郊农民年纯收入的70%以上。目前,已形成多种经营形态,且各具特色,主要包括:农家园林型、花果观赏型、避暑山庄型、花园客栈型、养殖科普型、农事体验型、川西民俗型。这次我们考察的重点是成都郫县农科村、锦江区三圣乡。

农科村位于成都市郫县友爱镇,占地4000余亩,人口2310人,花卉种植面积2300余亩。全村共有农家乐常年经营户30余户,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该村农家乐旅游兴起起于20世纪80年末,农户依靠种植花卉、盆景致富后,成功嫁接出农家旅游业,走出了一条一、三产业有机结合,农民致富不离土的新路。农户利用自家川派盆景、苗圃的优势,吸引市民前来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屋、购农家物,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农民得到了实惠,农家乐旅游逐步兴起。自87年开展农家旅游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总量己超过700万人次,旅游和花木的年收入一直保持在千万元以上。农科村集花木销售、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于一体,堪称将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融合之典范。先后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誉为“中国盆景之乡”、“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大型农民花园”。由于起步较早、特色脱出、效益明显,带动性强、推广价值大,因而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三圣乡位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的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总面积达12.8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余人,涉及五个村(红砂村、幸福村、驸马村、万福村、江家堰村),乡内农村区域资源丰富,农业文化底蕴深厚,农村生态景观优美,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从2003年开始,三圣乡深度挖掘农业文化内涵,以文化润色农业、以文化营造环境,以文化提升经营,充分利用花卉产业优势,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性的打造出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这“五朵金花”招牌,形成了春游花乡农居、夏观荷塘月色、秋赏东篱菊园、冬看幸福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的锦江四季旅游休闲旅游景观。五朵金花农家乐经营户320多家,2006年,接待海内外游客746.9万人,收入1.9亿元。如今的“三圣花乡”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二、成功经验

成都市发展农家乐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政府注重引导和扶持。农科村和三圣乡在农家乐的发展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扶持。农科村是第一个办起“农家乐”的地方, 为鼓励农民自办“农家乐”,当地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减免各项税收、进行财政补贴等措施,提高了农户经营农家乐的积极性。三圣乡“五朵金花”的打造,由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农民实施,采取“政府拿一块、银行贷一块、农户出一块”的方式,成都市与锦江区共投资1.2亿元,利用“花博会”的契机,改造三圣乡的五个村庄,乡村道路硬化和房屋立面改造90%的资金由政府投入。第二次改造区政府按人均35平方米的宅基地面积,每平方补助100元的标准投入,以买一把遮阳伞送一把遮阳伞,买一套餐桌送一张桌布等方式引导农民对设施升级换代。与此同时,工商、税务、卫生防疫、环保等部门最大限度的给予政策减免和服务支持,实行农户贷款“五户联保”,解决投资不足;并配套完善路网、通讯、引水、供电、供气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农民投资农家乐的困难少了、顾虑轻了、信心足了、积极性高了。

2、坚持高规格规划建设。农科村专门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农科村总体规划,从建筑风格、文化主题、饮食风味、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进行规划设计,按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进行功能配套,一户“农家乐”就是一个小景区,众多的小景区整合成农科村这个大景区,两者相辅相成,互为照应。县、镇两级采用财政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投入资金千万元,实施了整体提档升级工程和建筑单体风貌改造,改扩建旅游环线公路,进行供水、供气、排污等管网建设和旅游干线绿化、亮化、美化等景观营造,同时加大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村内道路平整干净,接待设施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三圣乡则严格按照A级景区标准对“五朵金花”的旅游设施、文化设施、配套设施进行打造。农户要进行房屋修整、改扩建必须要向政府审批,保证修整、改扩建后的房屋与整个景区融合。建筑风格在保持原有“农家习气”的基础上,突出川西民居特点,使其文化底蕴得到完全的保留和延续。

3、突出特色提升产业内涵。农家乐旅游依托的是当地的农业生态资源、乡村人文资源,发展农家乐旅游产业必须从当地乡情、民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开发,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

农科村农户本业是种植花卉、盆景,政府因势利导,引导农户利用自家川派盆景、苗圃的优势,吸引市民前来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屋、购农家物,农家乐旅游才逐步兴起。如今农科村旅游已归结为三个层次,即:观赏(观农家景、品农家菜、住农家屋),体验(种农家地、摘农家果、享农家乐),回归(回归大自然)。同时,他们又提出了 “五个坚持”,即坚持以自有花木生产基地为旅游观光景点不变,坚持以自有庭院为旅游接待场所不变,坚持以自身既做花木生产者又做旅游接待者不变,坚持历史文化自然注入保持浓郁的民俗氛围不变,坚持以本村农户为主鼓励外来投资共建农家和谐大景区不变,再次体现了“立足本地实际,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决心。农科村利用是西汉文学家、辞赋家、哲学家扬雄故里的文化品牌,积极挖掘扬雄文化,规划建设了扬雄文化博物馆、修葺子云亭,丰富农科村的旅游文化因素。

三圣乡在开发农家乐旅游时,同样坚持“保持乡村本色,凸现文化特色”的开发原则,依托原有花卉种植产业优势,创造性的打造出“五朵金花”,提升了乡村旅游品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在以农业文化为主题的“江家菜地”,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朴实的乡村文化,还可以亲身体验参与收种的乐趣;“幸福梅林”充分挖掘梅文化内涵,在景区内打造“精品梅园”、“岁寒三友”、“梅花三弄”等主题梅园,建设梅花知识长廊、咏梅诗廊和咏梅诗碑,跳“花重锦官城”歌舞,饮梅花酒、梅花饮料,吃梅花糕和梅花宴,整个幸福梅林充满了浓厚的梅花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崇尚自然,喜爱梅花的人观光休闲。“荷塘月色”优美宁静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著名画家、音乐家建设艺术博物馆、音乐厅,或租用农房开设画廊、摄影室、雕塑创作展示室、乐器工坊、音乐创作室等,进行创作交流、作品展销,乐器制作展示演奏,形成了艺术加工厂、艺术大卖场、艺术家聚集区合为一体的特色田园“艺术村”。三圣乡景区到处渗透着文化元素。每处景点、每个宅院、每个花圃、每条道路都是请艺术家、文学家再三斟酌起名。像“红花坞”、“梅花阁”、“岷山蕊园”等农家乐院名,无不充满诗情画意。

农科城、三圣乡不仅注重从经济上投入,改单

一、低档的农家乐为休闲、采风、娱乐、体验于一体的高档田园旅游,而且注重挖掘当地文化的外延,引导多元文化投入,在较短时间内培育起了以农民为生产源的新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这种以文化为灵魂、以农村为载体、以文化旅游为表现形式,由政府和农民共同创造的农村新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给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典型。

4、不断加强推介和宣传。好产品离不开强势的宣传促销。农科村加强与专业主题策划机构联系,对农科村进行整体包装和推介,相继承办了2005成都国际美食节、中国乡村旅游节、中国成都国际古蜀文化节、首届乡村风情游文化节等活动。三圣乡也全力争取和举办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主题活动,借助电视台、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进行强势宣传,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扩大,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纷前往观光体验。

5、探索建立集约化运作方式。农科村和三圣乡的农家乐旅游都兴起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和逐步规范,已经从单一农家乐型向乡村综合型、一般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从自然生态型向文化体验型转变。三圣乡在不改变村民原有生产习惯的基础上,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整体再开发和设计,范围扩大了,规模效益实现了。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参与支持下,已经形成了以公司为龙头,以100多家种植大户为纽带,以3500户松散型农户为基础的“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花卉产业模式。“花乡农居”由村委会组建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在原有花卉资源的基础上,把有限的土地集中起来,引进花卉种植的龙头企业,农民成了花卉公司的工人,实现了就地专业。“江家菜地”由村委会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耕地出租方式,将农民的自耕地出租给游客,游客认种一分地交800元管理费(其中200元交给合作社,进行田间基础设施维护;350元是农民工资;150元是土地流转金;100元是农资费用),可以自己来种植,也可以委托农民种植,收获的农作物由游客支配,也可以由村合作社代卖,收入全部归游客所有。乡村通过集中连片开发、打造产品集群,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和倍增效益,品牌知名度更加响亮。

6、实行规范化管理。成都市发展农家乐坚持“政府主导、集体运作、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为规范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使农家乐旅游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成都市专门出台了《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评分标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实施细则》、《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分与评定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成立了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通过评选星级农家乐,引导农家乐经营业主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农家乐旅游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农科村和三圣乡分别建立景区管理局——景区旅游接待中心——景区农家乐接待点三级管理服务体系,对景区设施、从业人员、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实施精细化、标准化的维护管理。邀请旅游、工商、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为经营者讲解服务规范、礼仪礼貌、饮食卫生、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文明诚信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不定期组织农户赴国内外进行参观考察,通过系统的培训,经营者诚信经营的意识得到了提高,经营行为更加规范,服务态度更加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作为统筹城乡综合经济改革试点镇的“三圣乡”,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农民利益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流转,以及全面农村社保、医保体系的建立。政府整体规划规定了三圣乡的所有土地,只能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不能搞建设性开发。三圣乡在土地流转方面的具体做法是:对农地土地出让权的转让协议,规定时间不等,并设上限(国家规定为30年)。使用年限满期以后,原则上政府对于甲乙双方的租赁关系是农民自愿流转给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再由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市场方再次流转。农民流转了土地,但是土地经营权并没有丧失。农民可以把土地经营权折算入股,每五年递增10%。可以通过分红来取得回报。三圣乡还着力构建农民经营和就业保障平台,变单一种植农作物收入为拥有“四金”的多渠道增收保障,即“土地流转、农宅出租的租金”,“经营农家乐或到村里龙头企业打工赚取的薪金”,“参与村集体经济、土地入股、建乡村酒店等经营企业可保底分红的股金”,“达到社保条件后按股领取的养老金或低保金”。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保障。

三、启示和建议

成都市农家乐是在花木生产基地上嫁接起来的旅游,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一、三产业就地融合方面,在实行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方面,在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都是一种成功的创新发展模式,对我市发展农家乐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我市农家乐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差。针对目前农家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结合这次考察的体会,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1、加强政府扶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完善促进农家乐旅游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为农家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从政策、机制、资金、财税、规划、培训等诸多方面给予支持,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的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标准,减免农户经营相关税赋等。指导帮助农民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环境。

2、科学规划布局。通过逐级规划,引导我市农家乐旅游有序发展,逐步改变目前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较小、分布散乱、经营单

一、层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市县农家乐发展规划要与旅游总体规划相衔接,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规划,充分考虑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的基础上,把建设休闲旅游设施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适度开发,有序发展,打造靓点。村级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自然人文环境,在房屋建筑,环境营造,活动设计等方面下功夫,做精“农家乐”品牌。要防止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上脱离农民主业,脱离朴素、自然、协调,紧紧依托特色产业,认真挖掘总结地方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使农家乐旅游与当地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开发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如北郭村围绕周文化、美阳村围绕佛文化,将民俗工艺品制作、林木栽培、插花技艺、农家劳作体验等与农家乐结合起来,提高农家乐旅游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让游客在“悦目”的同时,达到“益智”的目的。

3、培养树立典型。农科村和三圣乡的农家乐都是由村支书或主任带头开发,并取得成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我市在发展农家乐中,应注重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富有挑战精神、具有创造力的产业带头人,加强扶持,提升产业规模和档次,通过“能人”的示范带动,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本地农家乐产业快速转化升级。

4、进行规范化管理。结合发展一村一品,联系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地方性的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强化农家乐旅游的安全管理、卫生管理、诚信管理,为游客提供安全洁净、健康卫生的旅游和生活环境。引导农家乐经营户树立遵纪守法,合法经营的思想观念,以优质服务和风格独具的“农”家特色来吸引广大游客。同时也要为农家乐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当前特别是要加强对农家乐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包括旅游知识、服务规范、卫生防疫、消防安全等等,有利于农家乐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进一步抓好日常管理和经营。

5、打造农家乐品牌。以建立我市农家乐旅游品牌为目标,制定农家乐旅游宣传促销方案,把农家乐景点与周边的景区景点进行联合营销。在规模发展的前提下,引导农户寻求新的经营方式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大企业投资,进行整体包装、系列开发,农户以房屋或土地入股,参与经营,年终分红。联合旅行社共同推出农家乐旅游产品,形成“农家乐+旅行社”的合作模式。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结合各种文化节日,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做大做强农家乐品牌,使我市农家乐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篇2:成都市农家乐考察报告

市旅游局

为了学习借鉴外地农家乐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加快我市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步伐,市旅游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市旅游局、农业局及甘州区、山丹县等六县区旅游局负责同志对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龙泉驿区山泉镇、洛带古镇、郫县农科村等农家乐乡村旅游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重点对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

一、基本情况

成都市是中国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目前,成都市郊共有农家乐5596户,直接从业人员5.8万人,带动相关就业人员30万人,2006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7亿元。近几年来,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的“五朵金花”、郫县的农科村、龙泉驿区的万亩桃花果园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全国农业观光示范点,已经被培育成为高品位、多功能、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农家乐庄园。

(一)三圣街道办事处的“五朵金花”模式。

1、“一村一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推进产业布局特色化。锦江区充分利用三圣乡花卉种植的传统优势和地处城市通风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抓住2003年举办“中国成都首届花博会”的有利时机,将花博会周边的五个村庄在原来经营花卉的基础上,由政府统一规划,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幸福梅林”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种植欣赏,形成梅花产业链,梅花种植面积超过2100多亩、20余万株,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产业,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数量最多的梅花基地之一;“花乡农居”主要以花卉种植销售为主,形成了以发展小盆、鲜切花和旅游观光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级风景区;“江家菜地”以认种的方式,把传统种植蔬菜、瓜果和农作物变为市民和学生体验农家生活的休闲产业,实现城乡互动;“东篱菊园”以非洲菊为主打品牌,突出多种类的菊花和大规模的菊园,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实现了花卉设施化、产业化生产,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菊花培育基地和展示种苗成长过程的观光基地;“荷塘月色”则以池塘荷花、榕树成荫、川西小镇和田园风光为特色,成为艺术家写生、创作的基地,通过引进知名画家、自由画家,打造“户户都是画意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规划先行,城市化建设,推进农村建设景观化。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把农村建设与发展文化、旅游、观光、休闲等有机结合起来,多元化投资,适度进行景观打造,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是农房改造景观化。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建设标准,采取“农户出资、政府补贴”的方式改造农房,打造了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建筑群。二是基础设施城市化。按照整体规划,以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标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三是配套设施现代化。实现了农村户户通光纤,在行政村建成村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公益设施配套。四是景观打造生态化。打造湿地,新建绿地,保护原生态植被,建成微水治旱工程、农业文明记忆馆,迁建牛王庙,举办花卉时节、梅花节、菊花季节、荷花开了等节会活动,营造优美的人文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五是土地开发集约化。对土地严格监管,整合农宅,拆除违建,减少农房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山、沟渠、坡坎等土地修建配套经营性用房和会所,盘活土地资

源,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3、文化润色,产业支撑,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一是以品质打造品牌。以申报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和承办中国首届“乡村旅游节”为契机,采取政府制定统一标准并给予适当补贴,引导景区内的经营者对厨房、厕所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改造,对景区内的经营场所进行规范,使其与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相协调。通过开展“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和“干部入户,文明到家”等活动,帮助经营者提升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使其摆脱传统意义上“农家乐”的低水平经营,真正体现“五朵金花”景区的旅游品牌形象。二是以文化提升产业。从景区的错位互补和协同发展入手,加大对“五朵金花”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力度。通过打造“荷塘月色画意村”、引进“许燎原设计艺术博物馆”等手段,吸引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家扎根乡村,使“五朵金花”成为艺术家的聚集区和艺术加工厂、艺术大卖场,带动农民融入文化产业链。三是以项目促进发展。围绕花卉市场的改造提升,启动了“成都国际花卉产业园”项目,以上海大地公司为龙头,加大种苗组培室、设施化栽培和“飞地农业”的扶持建设力度,将“东篱菊园”打造成为垄断西南、全国甚至成为国际市场的非洲菊种苗供应地。以成都金港赛道项目为载体,积极培育发展汽车赛事关联产业和汽车后续市场,在丰富乡村旅游内涵的同时,促进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四是以旅游致富农民。鼓励支持观光道路两侧的农户,依托改造后的农房,采取自主经营、与别人联营、出租给有实力的公司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推出赏花、休闲、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游客的需要。2006年三圣乡的“五朵金花”300多户农家乐经营户,接待海内外游客747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亿元。

(二)农科村农家园林型模式。

成都市郫县农科村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盆景之乡的核心地带,是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全村有旅游接待景点100个,可同时接待游客1万人,该村农民年人均收入突破4万元。据了解,当地农户的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出售自家种植的盆景。售价从几十元到十几万元,能够满足家庭、公司、会所和高档饭店等各类消费者需求。二是依托自家的园艺美景经营“农家乐”项目。农家小院里设臵秋千、滑梯、转圈椅、台球、茶座等,供游客休闲娱乐。这种经营机制非常灵活,有游客时可商,无游客时可农,从事旅游服务和务工务农两不误,不但利用了闲散劳力,而且可将农副产品直接作为商品出售,这种“农家乐”即成为销售盆景苗木的经营平台,也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消费场所。

(三)龙泉驿风景旅游区观光果园型模式。

龙泉驿风景旅游区,位于成都东门外龙泉驿区,是成都市的花木、水果生产基地,以水蜜桃为主导农业产品,以花果山为美名,以万亩观光果园为旅游主导产品,住农家屋,吃农家饭,摘农家果。该区域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以“桃花文化”为主题,春季赏花节为主要载体,已形成影响颇广的成都世界桃花节主题旅游活动。

二、主要经验

(一)政府支持是关键。为了打造“五朵金花”,三圣街道办事处所在的锦江区政府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搭建融资平台,吸引民间投资,改善农村环境,建成了市民休闲的开放式公园,成功走出了一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路子。从“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农科村来看,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能够最先在这里诞生,其中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科学引导起到关键性作用。郫县集

中交通、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先后投入2600多万元,改扩建农科村旅游环线公路,完善供水、供气、排污等基础设施,绿化、亮化、美化景区。龙泉驿风景旅游区,政府投资修建盘山环行观光公路、桃花诗歌广场、诗歌墙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文化配套设施。五朵金花、农科村和龙泉驿风景旅游区的实践证明,政府的参与支持是农家乐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

(二)产业支撑是基础。所考察三地均以花果为主导产业,花果基地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客观环境,旅游发展促进了花果产业的发展。由花果产业嫁接发展起来的旅游业,既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三产业就地融合的创新模式,又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更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功范例。目前农科村花卉种植面积已达210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7.5%;村内有5家园林绿化企业,年产值2800多万元。村内成立了花木协会,帮助农民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组织花木生产和销售。“组织+协会”的发展模式,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三)科学规划是前提。考察组所考察的农家乐项目大多是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不仅特色突出,而且环境优美和谐,市、区政府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新村建设规划,起点高,档次高,为农家乐的有序发展把握了方向。

(四)规范管理是保证。加强农家乐的管理,规范农家乐经营所需手续,是引导农家乐健康规范发展的根本保证。成都市政府在这方面采取了得力措施,先后发布了《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和《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两项地方标准,明确了办证内容、手续和收费标准。在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工作中明确规定市、区(县)两级评委会职能,市评委会具体受理四星级、五星级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的等级评定,三星级以下由区(县)评委会受理,并报市评委会备案,聘请专家撰写导游讲解词,并由专业导游进行讲解。

(五)人才培养是根本。为了提升农家乐行业管理水平,四川组织了大规模的培训班,直接培训乡村旅游业务骨干1000名,带动培训各地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0万人次。自2005年以来,成都先后办班300期,培训从业人员5.3万人次,有力的提升了农家乐发展质量、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把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在领导力量、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针对我市农家乐园普遍还存在的档次不高、特色不显、内容不丰、规范不力、服务不周、规模不大、品牌不响等问题,政府制定相应奖励政策,合理引导,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进一步调动农家乐经营业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的良好氛围。

(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市“十一五”期间一个新的旅游增长点来培育,坚持科学规划,邀请民俗旅游规划专家,尽快编制我市农家乐旅游总体规划和相关乡镇村农家乐详细规划。规划要突出地方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及文化特点,建筑风格要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风格显明,布局合理。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把农家乐旅游村入口建筑、农家乐经营户房屋作为重点,从水、电、路、环境等方面着手,硬化道路、绿化村庄、净化庭院、美化房舍,实现农民人居环境改善的全面突破。

(三)因村制宜,抓出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和示范户。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旅游农业格局。我市粱家墩镇、新墩镇、长安乡等乡镇交通方便、区位条件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绝佳条件,而且农家乐旅游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当前,要积极引导、扶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游

客接待能力,提高档次和水平,发展农家乐示范户,打造我市农家乐旅游强村。

(四)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形成浓厚舆论氛围。根据客源市场和旅游活动的变化情况,特别是结合“假日旅游”的规律和特点,找准目标市场,重点进行宣传促销,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旅游部门要适当推介自然景点、乡村旅游一日游线路,将乡村旅游与大旅游融为一体。对在农家乐旅游乡镇、村、户建设经营中涌现出来的示范村、带头户、带头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使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农村、农户自觉参与到农家乐建设工程中来,带动全市农家乐旅游的快速发展。

(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旅游、农业、劳动等部门联合制订农家乐培训计划,抓好教育培训、经营管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针对农家乐操作员工进行岗位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农家乐管理人员进行经营管理培训和业务发展培训,提升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篇3:成都市农家乐考察报告

关键词:农家乐,农民市民化,就业技能,城市融入,城乡一体化,创收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与其他国家不同。受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和户籍等制度性约束, 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或季节性在城市中务工, 除少数农民工转化为城市居民外, 大部分进城农民始终处于城市的边缘, 难以真正地融入城市[1], 形成了“农民工”问题。而通过城市规模扩大等方式简单并入城市的农村居民城市融入程度不高, 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 城镇化率和城市融入程度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也是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有效转移的难点。在中国, 无论是占据地理位置优势的城市近郊, 还是离城市几十公里的农村, 无论是山清水秀的旅游景区, 还是普普通通发展传统农业的一般农村, 无论是东部, 还是西部, 无论是北方, 还是南方, 几乎都能见到农家乐。其中, 成都市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2], 其农家乐更是中国农家乐的典型代表。农家乐的存在和发展对农民市民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 笔者采用书面问卷调查和问题式面对面访谈等办法, 对成都市近郊的84家农家乐、共254名从业人员 (含雇主和员工) 进行了调查, 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农家乐从业人员的来源、经济收入情况、农家乐从业人员受城市的影响程度及其转化为市民的意愿等。调查显示, 成都地区的农家乐发展历史长, 类型多样, 农家乐不仅是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是农民观察城市人的前哨, 是农民与城市人交流的平台, 同时还是农民进行市民见习的场所;成都农家乐大多为“家族式企业”, 从业人员大多是城市近郊的农民, 他们与城里人接触频繁, 受城市影响大, 比一般农民更具市民素质, 其对农民市民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一、农家乐为农民提供了多元就业岗位

虽然大部分农家乐的经营规模不大, 但由于其数量较多, 而且一般都是集餐饮、娱乐于一体, 成都市周边的农家乐还兼营苗圃和花卉, 因此, 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3]农家乐不仅为业主及其家人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 而且还直接和间接地为附近的其他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经调查, 成都市农家乐提供的就业表现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农家乐雇主的家庭成员中劳动适龄人口一般都有2—4人, 但其主要就业取向是与家庭成员一起在自己开办的农家乐工作生活 (见表1) ;二是一家农家乐的开办, 不但解决了农家乐老板及其家人的工作岗位, 同时还能较长时间或季节性地为其他农民提供3—5个甚至更多的工作岗位 (见表2) 。经调查, 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于2002年因地制宜地开发建设的花乡农居、东篱菊园、幸福梅林、江家菜地、荷塘月色等“五朵金花”, 带动了当地“农家乐”旅游的迅速发展。迄今为止, 三圣乡的农家乐总数已达335家, 其中星级农家乐占到总数的80%, 每年到三圣乡旅游、观光的旅游者多达数百万人次。[4]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位于成都市西南面, 是蒲江县区域中心镇和茶产业特色镇, 目前成佳镇共有农家乐15家, 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余人次。据测算, 乡村旅游每增加1个直接从业人员, 可间接增加5个就业岗位[5]。而成都市农家乐数量目前已经达到6千余家, 按每个农家乐平均有8个直接从业人员计算, 其提供的相关产业就业岗位可达到近24万个。这对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2010年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期[6], 农家乐对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根据笔者的调查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根据笔者的调查资料整理。

二、农家乐为农民提供了多元劳动创收的途径

农家乐的发展在解决农民就业的同时, 也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农家乐雇主家庭经济状况来看, 经营农家乐虽然是他们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占家庭总收入的71.43%, 但这并不是他们的全部收入来源。农家乐雇主家庭一般在经营农家乐的同时兼做务农、种花养树或其他经营活动, 他们的家庭经济收入在村里大多处于中上水平 (见表3) 。农家乐的发展在增加农家乐雇主自己多元创收机会的同时, 也给村里的农民或其他农民工带来了多元创收的机会。调查显示, 农家乐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更重要的是其发展还对农村部分农民增收脱贫有重要作用。“院心园”农家乐的女主人孙丽一家5口, 有4人在农家乐做事。“院心园”旺季一天可接待400多人就餐和50—60人住宿, 一天就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平时还请了5个人帮忙, 客人多时, 孙丽也下厨。男主人徐世君说, 他们从1997年开始经营农家乐, 因为优质服务、特色菜品等因素, 回头客较多, 因此每年有7万至8万元的纯收入。现在, 他们除农家乐收入外, 花卉苗木每年还可收入2万至3万元。[7]

资料来源:根据笔者的调查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根据笔者的调查资料整理。

从农家乐员工家庭经济状况 (表4) 来看, 员工在农家乐的务工收入只占其总收入的46.47%, 他们还有其他收入来源, 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在村里并不差, 处于中上层水平的占到了67.06%, 这说明在农家乐务工只是其劳动创收的一种方式。对“小院毛毛菜”农家乐员工刘长清的访谈也证明了这一点。刘长清是位50多岁的老农民, 人很随和机敏, 除了忙乎自己的庄稼地外, 他还骑着自行车去约三里路外的“惠园”农家乐帮忙种植花卉苗木, 或者去约五里路外的“时代塑料包装厂”帮忙搬运物品, 到了晚上和周末, “小院毛毛菜”农家乐的生意好些, 他便来帮忙招揽客人、上菜和收拾碗筷。由于与“小院毛毛菜”农家乐主人熟识, 他帮忙后就在这里吃饭, 工资按次数计算, 大家并不斤斤计较, 做到了互惠互利。笔者在农科村村委会了解到农家乐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重要方式、农民增收的一种重要来源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1982年以前, 农科村仅有80多户人家, 以种水稻为主, 人均年收入仅180元。后来, 村里人慢慢开始种植花卉、苗木。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 村里有4家尝试做起了农家乐, 收入明显增加。在他们的带动下,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 农科村有了100多家农家乐。现在, 农科村全村686户人家, 共有农家乐接待户100余户, 常年经营农家乐的有39家, 村民人均旅游纯收入突破4万元, 年旅游接待收入达到1600余万元。[5]从成都公众信息网的资料来看, 成都市农家乐的兴起, 为当地旅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近年来, 成都市发展乡村游实现接待收入7.3亿元,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收入16.3亿元, 已使200万人脱贫。据蒲江县公众信息网资料显示, 随着乡村旅游收入和花卉产业的发展, 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 短短五年时间就实现了收入翻番, 从2003年的4190元提高到2007年的8402元。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 农家乐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解决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就业、帮助农民增收脱贫、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保护和美化环境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 胡锦涛同志1996年9月17日到农科村视察时, 称赞“农家乐”为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 (资料来源:郫县农科村景区管理局) 。

从资本积累方面来看, 农科村超过42.86%的人认为自己现在是在积累经验;超过27.43%的人认为自己现在是在存钱, 等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自己去创业, 或者也去开一家农家乐, 或者去做其他事;只有不到9%的人对未来还没有打算。因此, 农家乐是一个很好的农民进行资本积累的场所。在这里, 即便失败了, 也不会倾家荡产, 一无所有。据郫县公众网的数据显示, 农科村的不少村民除了经营农家乐, 还种植花卉苗木, 而且种植花卉苗木的收入比经营农家乐的收入高, 约占6成左右, 全村花卉苗木种植的年收入高达3400余万元。“静香园”园主刘建开始只经营农家乐, 几年后除经营农家乐外, 还种植金弹子、银杏、紫薇等多种珍贵树木, 每株能卖到十几万到几十万元, 而且还不愁销售。北京奥运村曾买了他一株桂花树, 刘建一下就收入50万元。温家宝总理曾说,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要有多种途径, 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是一条重要路子。可以这样说, 利用家乡当地的风土人情开办农家乐就是一条风险低、容易积累资本的重要创业路子。

三、农家乐为农民提供了技能锻炼机会

调查还发现, 农家乐老板在经营农家乐的过程中, 不断听取顾客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探索经营方式, 不断改进管理方法, 不断摸索菜品的配制方法, 不断更新特色拿手菜, 不断美化农家乐, 这不仅吸引了更多顾客光顾农家乐, 增加了农家乐的收入, 而且对农家乐老板来说也是一个增强自身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 这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捷径。同样, 农家乐员工在农家乐务工的过程, 既是一种提供服务、收获工资的劳动过程, 也是一种学习经营管理方法、锻炼技能的过程。无论对农家乐老板还是对农家乐员工来说, 这种学习和锻炼方式成本很低, 不需要很多的资本投入, 不需要走很远的路程, 不需要专门拜师学艺, 更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可以边学边干, 边干边改进。经过农家乐的洗礼, 一大批农民工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他们不仅开阔了视野, 更新了观念, 而且懂得了管理经营, 掌握了许多业务技能和知识。

资料来源:根据笔者的调查资料整理。

从农家乐工作所需技能的调查情况 (见表5) 看, 认为从事农家乐工作需要专门培训和不需要专门培训的比例较接近, 其中认为不需要专门培训的比例稍高, 这说明农家乐工作的门槛很低, 并不需要特别的素质和技能。从获取农家乐工作技能的来源看, 有超过61.76%的人认为只需要边干边学即可, 但也有三分之一多的人认为通过专门培训可以做得更好些。从从业资格证书需要情况来看, 认为不需要的占27.65%, 没有获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书的占52.35%, 两项共占80%, 也就是说, 有80%从事农家乐工作的人没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 这说明从事农家乐工作不需要专门的技能培训和从业资格证书。但农家乐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回头客, 才能有更高的利润, 因此, 农家乐需要在特色方面不断创新。用一位资深农家乐经营人士的话来说, “这里蛮锻炼人的”。

四、农家乐为农民提供了提高素养的平台

素养包括社会文化素养和社会心理素养两方面。社会文化素养是一种交流与沟通的能力。正如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说的那样, 文化就像空气, 是无形的, 但又时时刻刻影响着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人。它随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情感状态和行为方式。良好的社会文化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对知识进行学习、思考和消化的漫长过程, 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尚的文化素养是高品质人生的必要前提。社会心理是人们自身所持的一种内在心理状态, 是对社会客观事实的一种折射, 其往往表现为社会认知、评价和预期等内容。它既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好坏的重要指标, 也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8]。社会心理素养是一种人际交往与沟通的素质, 它更多地强调心理承受能力、情绪的调节能力, 更多地指人们的内在德行和举止修养。积极的社会心理素养包括良好的道德品格、健康的心理素养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情趣, 不讲粗口、不骗人、不占小便宜、守礼、谦和、宽容。只有理解和尊重才能真正做到宽容, 才会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极强的适应能力, 才会快乐地面对生活。英国著名作家罗斯金曾说:“人的思想是可塑的, 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 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 聆听一支妙曲, 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与我国古语“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说的是同一个道理。也就是说, 一个人的良好素养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培养形成的。

农家乐为从业人员及其家庭成员提供了一个提高社会文化素养和社会心理素养的平台。从农家乐的从业人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看, 总体情况是比较和谐的, 这为城里人与乡下人打破隔膜, 进行平等交流与沟通创造了良好条件。由表6可知, 67.32%的农家乐从业人员喜欢与游客摆龙门阵, 53.94%的从业人员很留意城里人的语言行为, 喜欢与家人聊城里人语言行为的占46.85%。这种文化之间的长期碰撞, 一定会擦出火花, 并且会出现融合。农家乐从业人员与游客摆龙门阵, 是一种交流方式, 是一种观察, 同时更是一种智力支持的获取, 城里人前卫的思想能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留意城里人的语言行为, 可以使他们不断更新自我, 不断向城市文明靠近;通过与家人聊城里人的语言行为, 可以让他们不断进行尝试, 不断改变自我, 使他们更加亲近城里人和城市文明。这种观察与亲近不是简单的“邯郸学步”, 而是一种选择。这种观察与亲近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使农民不断向城市居民靠拢, 为农民的市民化提供了过渡期和平台。

资料来源:根据笔者的调查资料整理。

五、农家乐为农民提供了接受文明洗礼的平台

农家乐是农民接受城市文明洗礼的前哨, 更是农家乐从业人员及其家庭成员接待城里人、接触城市事物、接纳市场经济, 不知不觉进行自我检验和调整的天然平台。在这里, 每天的耳濡目染使他们深受其益, 他们正慢慢地、悄然地融入城市文明。在这里, 城市人带来的尊老爱幼、男女平等、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观念以及现代时尚的物品正悄悄地渗透到农村。相反, 乡下人耿直、纯朴的气息也在反哺着城里人。农家乐更像是一个大家庭, 城里人和乡下人都在此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资料来源:根据笔者的调查资料整理。

从调查数据来看, 农家乐从业人员自认为现在的身份是城市市民的虽然只有3.17%, 但不能小看这个数字, 这正是农民融入城市的星星之火;自认为现在的身份是半个城市市民的已经占到了31.75%, 再加上选择说不清的占15.87%, 已经有近50%的人正在悄悄向城市融入 (见图1) 。相比较而言, 越年轻、文化程度越高、劳动技能越多、从业时间越长的农家乐从业人员城市融入度更高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 农家乐从业人员对城市生活方式更加熟悉, 这可以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和适应城市生活, 并从心理上认同城市社会。同时, 其较强的适应性有利于其较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在城市中尽快找到归属感, 并尽快转化为城市市民。

六、结论

通过调查与分析可知, 农家乐是城乡交流的大平台, 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更是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的重要阵地。除少数城里人独资或合资来农村租用土地开办农家乐外, 多数农家乐的雇主和员工是当地的农民, 更多的农家乐从业人员是一个家庭的成员及其亲朋好友和邻居, 他们在一起工作生活, 共同获取多元劳动收入、锻炼就业技能、适应城市生活、培养市民素质, 他们是农民中市民化程度最高的群体之一。因此, 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家乐的发展在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农民素质方面的巨大作用, 主动转变管理理念, 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 大力扶持农家乐健康持续发展, 使农民在经营农家乐的过程中锻炼就业技能, 提高文明素养, 获得较稳定的收入和保障, 以加快农民市民化的进程, 提高城市化水平, 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耀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进城的产业链构建的实证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3) :80-84.

[2]刘娜, 胡华.成都市郫县友爱农家乐现状剖析与发展思路[J].国土经济, 2001 (1) :43-44.

[3]赵静.关于旅游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以重庆市为例[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1 (2) .

[4]董鹏, 李凯, 袁艳平, 刘立军, 马晓河.我国生态农村建设之探索[J].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5) .

[5]徐彬, 揭筱纹.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N].光明日报, 2007-5-8 (010) .

[6]张华, 李晓阳.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时代, 2011 (20) :18-19.

[7]农家乐政策.2009年全国首次农家乐乡村旅游调查分析经营情况[EB/OL].http://www.hinjl.net/bbs/showtopic-29.as-px.

篇4:都市休闲流行——“农家乐”

显而易见,“农家乐”的优势在于一个“农”字,“农家乐”为游客充分展示其特有的田园风光、古老风情和农家民俗,地方特色浓郁。同时,也可亲身感受新农村建设的万千气象。对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农家乐”更多透着重返故里的亲切和贴近自然的清新。

万泉河椰寨

“椰寨农家乐”是万泉河畔一处优美独特的旅游景点,距琼海市中心12公里,占地面积200亩。“椰寨农家乐”再现了海南农村固有的民俗风情。它是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和当今人们寻求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时尚而开辟的新型旅游项目。

从琼海市嘉积镇万泉河旅游码头坐上万泉河的游船,逆水而上,约半小时,便登上当年琼崖革命斗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椰子寨。这里已辟为富有特色的椰寨农家乐旅游点。“椰寨农家乐”大门是用竹子搭成的,两旁书写着醒目的对联:“君知民何乐,垄田丰盛喜”,道出了村民兴办这个旅游景点的初衷。沿着椰林间弯弯的小道往村里走,一边观赏沿途景点,古老的水车、风车、戽斗,斗牛场,还有石雕的牛、羊、猪等,一边领略万泉河畔田园风光。有的游客兴趣来了,踩一踩水车,拉一拉戽斗,体味当年农民怎样车水、戽水的情景,还可在椰树下的石板上对弈,其乐融融。

这里更是一处精致的乡村风情园。走过200多米的步行街,沿着万泉河边,踏着鹅卵石道,穿过一片绿荫,你可看到一个美丽的村庄——下望坡村。村前是槟榔园,村后是果园、田园。全村的房屋错落有致。在庭院外围圈养了鸡鸭鹅。房前屋后清洁干净,居家厅室一尘不染。

“椰寨农家乐”以其独特的河畔风光、民族韵味,赏心悦目的八音民乐欢迎游客的到来,让人倍感亲切和新鲜。在这里可以踏水车、摘水果、尝小吃、看表演,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会令人流连忘返。您还可以入乡随俗,探访农家,攀谈农事,和农民同吃、同乐、同劳动,做一天“中国农民”,体验现代中国农村的惬意生活。

西山明月湾

苏州东山、西山是太湖上的两颗明珠,在每年的节假日里总是游人如织。

西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依山傍水,山不高但清秀,水不深却辽阔。青峦翠嶂,玲珑星岛,太湖大桥,形成了山、水、桥、岛相连的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组合,具有典型的江南山水的清新秀丽。区内景点遍布,石公山、林屋洞、雕花楼、明月湾古村、东村古村、包山禅寺等等,闻名遐迩。度假区内还是古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区内盛产碧螺春茶、白沙枇杷、杨梅、太湖大闸蟹、太湖银鱼、莼菜等名特产品,素有“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天天有鱼虾”的美誉。

风景秀丽的西山明月湾古村,相传因吴王夫差携西施常在此赏月而得名。明月湾古村落呈明代棋盘格局,深宅高院,布于全村,现存的房屋大多为清乾隆年间所建,如礼和堂、瞻瑞堂、凝德堂等,都有精致优美的石雕、砖雕、木雕,是江南地区清代建筑的代表。在明月湾,家家户户门边、后院都种了果树,当石榴成熟的时节,橘树也已经挂了果,偶尔可见一些散养的鸡鸭悠闲地在草丛中觅食,让人恍惚产生来到世外桃源的错觉。以前,农户自己在沿太湖一线,搭建的有些凌乱的休息凉亭已经全部拆除,改建成了别具一格的木制廊架、廊棚,古朴别致,形成了沿太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坐在廊棚底下,感受太湖上吹来的清风,吃着农家菜,品着碧螺春,而正对着的就是太湖三山岛,让人心旷神怡。

更多精彩的采摘活动带给人们轻松与自在。太湖西山花果山盛产青梅,以及个大、肉厚、多汁、味甜的枇杷,还有百吃不厌的杨梅。一起爬那座吴中最高峰,一起钓龙虾,一起品尝采摘的乐趣、丰收的喜悦,一起访古探幽,访一访西山古十景。

湖南益阳

湖南益阳农家乐产品结构比较齐全,依托其特色资源开发出了花乡、竹乡、湖乡、渔乡、樵乡农家乐“系列套餐”。

花乡农家乐庭院内均以花卉苗木为主。杨梅山庄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内有10棵年近百年的杨梅树,组成了一幅梅园“太极图”,自然天成,园内绿树红花散布两侧,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在桃江竹乡农家乐,吃的是竹宴,用的是竹具,观的是竹海,还有当地人编的竹制品,全都离不开竹。位于桃花江镇长竹村的竹韵山庄古朴典雅,文化底蕴深厚,颇具特色。

在沅江湖乡农家,游客可赏洞庭景,吃全鱼席,驾舟撒网垂钓,宿湖边小楼,尽享江南水乡渔家生活……

在吉首市德夯风景区内,峡谷深壑,瀑布飞泻,苗寨里筒车、水辗、古渡、小舟,伴以古色古香的苗家吊脚楼,好一派田园诗情。苗寨还开发了一些民俗旅游项目,如拦门对歌、敬酒、篝火晚会等,游客可亲手榨油、造纸、织布、碾米等,充分体验古老的湘西民俗风情。在苗寨,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苗家饭菜,苗家酸鱼、桃花虫等都别具风味。

在晚上,游客还可参加篝火晚会,大鼓、对山歌、抢草垫、吹竹叶、各种苗族舞蹈、篝火舞会等精彩节目,让游客大开眼界,尽兴而归。

威海市荣成

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这就是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海草房。

荣成市俚岛镇烟墩角村,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是一座民风淳朴的渔村。整个村落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有着天然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优势。这里存有胶东渔村传统建筑民居——海草房,这些海草房成排联片,较好地保持了历史的“原汁原味”,是体现胶东海滨民居特色、保存较完整的海草房村落,也是国内难得的生态民居活标本。

全村现有居民六百多户,整个村落分新区和旧区两部分,旧区以二百多户海草房群为特点。

近年来,烟墩角村依托区内丰富的渔业资源以及大天鹅、花斑彩石、海草房等原生态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开发了渔家民俗、赏雪观天鹅、生态休闲等渔家乐旅游项目。

目前经营旅游接待的已有二十多户,一次性可接待游客三百多人。客人在这里可以吃住在渔家,四季可以观赏花斑彩石,在浅海赶海。冬春两季赏天鹅、拍摄天鹅美景。夏秋可以坐上渔家的舢板入海垂钓,与渔民一起乘船远航,观赏养殖物(海带、裙带、扇贝、牡蛎等)的生长、收获、加工过程,体验渔家生活的乐趣。目前,烟墩角村已初步形成了集游览观光、海岛垂钓、赶海休闲、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农业旅游区。

篇5:赴四川考察农家乐旅游的调研报告

为借鉴农家乐旅游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搭建山东农家乐经营管理者的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我省农家乐旅游的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7月初,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联合省旅游行业协会,组织我省部分农家乐经营者、投资者和村委有关负责人赴四川成都,以普通旅游团游客的身份,对农家乐旅游项目进行了实地专项考察。去年,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曾赴四川就乡村旅游专题拍摄了4期节目,播出以后得到了一致好评。这次《旅游365》栏目也随团进行了拍摄,该专题节目分两期于8月初在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陆续播出。

成都是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起地,在农家乐旅游的经营和管理方面成绩突出,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集体运作、农户参与”的农家乐旅游发展之路,对我省的农家乐经营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现将几天来的考察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农家乐旅游考察的基本情况

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对于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考察重点是成都郫县农科村、锦江区三圣乡(现为三圣街道办事处)两处。

农科村位于成都市郫县友爱镇。该村农家乐旅游兴起起于20世纪80年末,农户依靠种植花卉、盆景致富后,成功嫁接出农家旅游业,走出了一条一、三产业有机结合,农民致富不离土的新路。农户利用自家川派盆景、苗圃的优势,吸引市民前来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屋、购农家物,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农民得到了实惠,农家乐旅游逐步兴起。目前,全村共有农家乐接待户100户,日接待能力1万余人次。农科村也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3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国盆景之乡”、“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大型农民花园”。

三圣乡(现为三圣街道办事处)位于成都锦江区,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乡内农村区域资源丰富,农业文化底蕴深厚,农村生态景观优美。三圣乡深度挖掘农业文化内涵,以文化润色农业、以文化营造环境,以文化提升经营。充分利用花卉产业优势,变单一的鲜花生产为吸引市民赏花休闲的旅游活动,大力发展花卉观光休闲产业,创造性的打造出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这“五朵金花”招牌,形成了春游花乡农居、夏观荷塘月色、秋赏东篱菊园、冬看幸福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的锦江四季旅游休闲旅游景观。五个风格相异,定位不同的产业生产、观光休闲园区互为良动,和谐统一。

二、农家乐旅游考察的几点体会

通过实地考察,总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1、坚持“政府主导、集体运作、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农科村和三圣乡在 “农家乐”的发展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农科村村支书带头开发农家乐,当地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减免各项税收,进行财政补贴等措施,提高了农户经营“农家乐”的积极性。三圣乡采取“政府拿一块、银行贷一块、农户出一块”的方式,一

方面地方政府出政策,农民经营“农家乐”进行的农户改造给予相应补贴,工商、税务、卫生防疫、环保等部门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减免和服务支持,实行农户贷款“五户联保”,进行小额贷款,解决农户投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对贷款的监管力度,保证专款专用。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农民投资农家乐的困难少了、顾虑轻了、信心足了、积极性高了。

2、坚持“高规格规划建设、低价格游玩消费”的发展理念。旅游发展规划先行,好的旅游项目离不开科学合理、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农科村专门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农科村总体规划,从建筑风格、文化主题、饮食风味、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进行规划设计,按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进行功能配套,一户“农家乐”就是一个小景区,众多的小景区整合成农科村这个大景区,两者相辅相成,互为照应。县、镇两级采用财政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投入资金千万元,实施了整体提档升级工程和建筑单体风貌改造,改扩建旅游环线公路,进行供水、供气、排污等管网建设和旅游干线绿化、亮化、美化等景观营造,同时加大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村内道路平整干净,接待设施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三圣乡则严格按照A级景区标准对“五朵金花”的旅游设施、文化设施、配套设施进行打造。农户要进行房屋修整、改扩建必须要向政府审批,保证修整、改扩建后的房屋与整个景区融合。

农科村和三圣乡都位于市郊,消费群十分明确,均为城市居民。两地始终坚持“低价格游玩消费”的理念,虽然已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3A级甚至4A级旅游景区,但与其他农业旅游示范点和A级景区相比,这两处景点完全是开放式的,不收取任何门票。农科村更是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型农民花园”。游客在此食宿消费十分实惠,一人60元就可以吃三顿丰盛的农家饭,住一晚农家院。如此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游客的进入门槛,通过丰富“农家乐”的内涵,推出花样多变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吸引着城市居民乐此不疲的来此休闲消遣。

3、坚持“规范管理、强势宣传”的发展措施。“农家乐”虽然起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但并不说明“农家乐”给人的印像就是住房档次差、环境卫生脏、经营管理简单粗放。为规范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使农家乐旅游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成都市专门出台了《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评分标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实施细则》、《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分与评定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成立了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通过评选星级农家乐,引导“农家乐”经营业主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农家乐旅游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农科村和三圣乡通过建立景区管理局——景区旅游接待中心——景区农家乐接待点三级管理服务体系,对景区设施、从业人员、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实施精细化、标准化的维护管理。邀请旅游、工商、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为“农家乐”经营者讲解服务规范、礼仪礼貌、饮食卫生、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文明诚信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不定期组织农户赴国内外进行参观考察。通过综合、系统的培训,农家乐旅游经营者诚信经营的意识得到了提高,经营行为更加规范,服务态度更加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好产品离不开强势的宣传促销,农科村和三圣乡同样认识到这一点。农科村加强与专业主题策划机构的联姻联系,对农科村进行整体包装和推介。相继承办了2005成都国际美食节、中国乡村旅游节、中国成都国际古蜀文化节、首届乡村风情游文化节等活动。三圣乡也全力争取和举办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主题活动,借助电视台、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进行强势

宣传,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扩大。

4、坚持“因地制宜,营造品味”的发展方向。农家乐旅游依托的是当地的农业生态资源、乡村人文资源,决定了支撑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农业产业和乡村文化必须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打造农家乐旅游产品,要从当地乡情、民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开发。农科村农户本业是种植花卉、盆景,利用自家川派盆景、苗圃的优势,吸引市民前来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屋、购农家物,农家乐旅游才逐步兴起。如今农科村又提出了发展“五个坚持”,即坚持以自有花木生产基地为旅游观光景点不变,坚持以自有庭院为旅游接待场所不变,坚持以自身既做花木生产者又做旅游接待者不变,坚持历史文化自然注入保持浓郁的民俗氛围不变,坚持以本村农户为主鼓励外来投资共建农家和谐大景区不变。再次体现了“立足本地实际,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决心。农科村利用是西汉文学家、辞赋家、哲学家扬雄故里的文化品牌,积极挖掘扬雄文化,规划建设了扬雄文化博物馆、修葺子云亭,丰富农科村的旅游文化因素。

三圣乡在开发农家乐旅游时,同样坚持“保持乡村本色,凸现文化特色”的开发原则,依托原有花卉种植产业优势,创造性的打造出“五朵金花”,在以农业文化为主题的“江家菜地”,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朴实的乡村文化,还可以亲身体验参与收种的乐趣;“幸福梅林”以梅花文化为主题,将开发梅花茶、梅花酒等系列产品,深入挖掘梅花的文化价值。“荷塘月色”引进现代艺术理念,吸引众多艺术家在此开设画廊、音乐工作室等,打造以绘画、音乐为主题的独具特色的田园“艺术村”,提升片区的艺术文化内涵。在景观设置突出文化品味,建筑风格在保持原有“农家习气”的基础上,突出川西民居特点,使其文化底蕴得到完全的保留和延续。

5、坚持“集约化运作,追求规模效益”的发展思路。农科村和三圣乡的农家乐旅游都兴起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和逐步规范,已经从单一农家乐型向乡村综合型、一般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从自然生态型向文化体验型转变。

三圣乡在不改变村民原有生产习惯的基础上,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整体再开发和设计,范围扩大了,规模效益实现了。“花乡农居”由村委会组建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在原有花卉资源的基础上,把有限的土地集中起来,引进花卉种植的龙头企业,农民成了花卉公司的工人,实现了就地专业。“江家菜地”由村委会牵头,实行耕地出租方式,将农民的自耕地出租给游客,游客可以自己来种植,也可以委托农民种植,收获的农作物由游客支配,也可以由村合作社代卖,收入全部归游客所有。乡村通过集中连片开发、打造产品集群,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和倍增效益,品牌知名度更加响亮。

三、此次活动策划的总结

1、策划准备充分,活动目的明确。这是山东首次由旅游媒体运作的农家乐主题旅游活动,活动由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主办,由农科频道《旅游365》栏目承办。活动旨在为山东农家乐管理经营者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齐鲁城乡旅游的和谐发展。从前期开始,活动就在农科频道、大众日报、齐鲁周刊展开大规模宣传,得到了省内观众和农家乐行业的热烈反映,短短一周多时间,就接到200多人次的报名咨询。

此次活动,考察团成员主要来自山东电视台《旅游365》、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秘书处、山东火炬投资集团、临沂蒙阴县桃花源村、还有《旅游365》的8名幸运观众。他们各自代表山东的媒体、农家乐行业管理者、投资者、经营者、游客,分别从自身的角度体验观察成都农家乐,汲取有益于山东农家乐发展的经验。活动让山东农家乐行业的各个角色真切体会了成都农家乐的方方面面,也为《旅游365》的农家乐考察节目有了丰富的视角和素材。

2、注重体验互动,追求考察实效。考察团成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分别代表山东省农家乐行业的各个角色,从自身实际出发考察,深入到了四川农家乐发展状况的各个角落,并得到了第一手的材料和准确的判断,对自身的农家乐项目建设获益匪浅。并且,他们的收获感受,在山东省具有一定代表性。

来自临沂市蒙阴县桃花园村的村支书石运法说:“这次考察让我深受鼓舞,尤其是郫县农科村的发展,对我启发很大,应该说我们村的基础很好,发展的希望更大,我们村背靠蒙山,山青水秀,瓜果不断,农科村的管理经验、经营模式都很值得学习。”

来自济南的旅游房产投资商杨敬东,正在济南南部山区开发一万亩的旅游项目,考察完成都三圣乡农家乐后,感慨道:“三圣乡的五朵金花起点这么高,做得这么好,我很吃惊,一个4A级的景区竟然不收费用,经营状况还这么好,一年几百万的客流量很了不起,三圣乡模式对我启发很大。”

3、旅游主题活动更有宣传实效。这次活动最早是由《旅游365》发起策划的,一开始就从实际活动的策划组织着手,追求媒体宣传的最佳效果。实践证明,以活动带报道,比纯粹的媒体报道更加丰满,更有实效。

四、对我省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省“农家乐”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差。针对目前“农家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结合这次考察的体会,下一步应着重做好我省农家乐发展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政府主导力度。成都农家乐旅游成功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发挥其主导作用。据了解,三圣乡“五朵金花”的打造,成都与锦江区共投资1.2亿元,利用“花博会”的契机,改造三圣乡的五个村庄,乡村道路硬化和房屋立面改造90%的资金由政府投入。第二次改造区政府按人均35平方米的宅基地面积,每平方补助100元的标准投入,以买一把遮阳伞送一把,买一套餐桌送一张桌布等方式引导农民对设施升级换代。与此同时,区政府调整支农资金,强化了对“农家乐”的支持,“农家乐”星级评定全部免费等等。而我省多数地方政府对农家乐旅游的扶持措施不多、力度不大。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农家乐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也处于缺失状态。建议进一步完善促进农家乐旅游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尤其是切实抓好已有政策的贯彻落实,为“农家乐”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创造良好条件。从政策、机制、资金、财税、规划等诸多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的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标准,与减免农业一样减免农户经营“农家乐”的相关税赋等。各有关部门也要积极帮助农民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环境。

2、加强管理,规范服务。成都市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规范了农家乐的经营管理,极大的促进了农家乐旅游的健康发展。据了解,目前我省只有少部分市出台了相关文件,如临沂市曾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工作的通知》,日照市就

民俗旅游曾出台了《日照市民俗旅游管理办法》、《日照市民俗旅游户标准及星级评定办法》等等,多数地方仍然缺少对农家乐旅游的全面规范性管理文件。建议政府尽快制定地方性的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强化农家乐旅游的安全管理、卫生管理、诚信管理,为游客提供安全洁净、健康卫生的旅游和生活环境。引导“农家乐”经营户树立遵纪守法,合法经营的思想观念,以优质服务和风格独具的“农”家特色来吸引广大游客。同时也要为“农家乐”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当前特别是要加强对“农家乐”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包括旅游知识、服务规范、卫生防疫、消防安全等等,有利于“农家乐”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进一步抓好日常管理和经营。

3、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农家乐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通过规划引导,保证当地农家乐旅游的有序发展,逐步改变目前我省“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

篇6:成都考察学习报告

桑成宝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学习

1、基本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教育核心素养的内容: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1)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2)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1)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2)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二、学校在核心素养中的角色

1、学校在传统教育中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校承担的是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尤其是在考试作为基本的选拔制度的背景下,学校更多承担了,知识的传递者,甚至是知识的灌输者。相对于国家的教育指导理念与教育的本质来说,学校的是知行不一。知行不一实质就是说一套,做一套,认识与实践自相矛盾、互相否定。具体表现为: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追求,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重分轻能的现象;课堂教学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但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言堂仍较普遍;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恶评不断,但仍以考试作为唯一手段、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对学生苦、学生累、学生书包重、学生作业多的批评声不绝于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对素质教育的战略地位、核心目标、基本规律、重点要求、工作路径未能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解,以育才教育取代育人教育。具体表现在:育人片面化,以智育代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才轻德;育人特殊化,以少部分尖子生、特长生代替全体学生;育人形式化,课堂教学改革重形式轻实效,不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背离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育人盲目化,校训校规原则空洞,没有凸显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育人简单化,以开展体音美的活动等同于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仅满足于墙壁文化呈现,把社会实践仅仅局限在军训、农训或志愿者服务等少数有限的集体活动中。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尴尬的角色,自己作为教育的推动者,而用一种扭曲的手段曲解自我作用。

2、学校如何改变思维 在以考试制度为背景下,学校做出一些变化非常的难,尤其是在高中选拔的作用 大于一切,在高中教育阶段,全面实施核心素养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是在初中和小学把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可能的。尤其是在小学,考试往往是反映学校的检测能力,甄别和选拔能力比较弱,实施核心素养会有很大的实施空间。

核心素养与知识和技能相比有非常大的区别,知识和技能知识核心素养的体现。核心素养是人的全方位的教育,能够塑造和培养学生自身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的品格,突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所具备的能力。学校要以人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实施多方位的评价策略,全方位的培养和引导学生,发展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在成都学习过程中有几所学校是这样做的,他们有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有自己学校的特色,有全方位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方法,能够在应试的基础之上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四所学校的教学理念的阐释

1、棕北中学

棕北中学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国际化教育。棕北中学以国际化教育为特色,打出创一流名校与国际接轨。在与国际接轨的理念的引领下,学校通过校园建设塑造与国际接轨的校园文化,对老师进行国外交流和培训,通过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校合作,共同营造为学生营造一个与国际化接轨的范围。

2、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小 康永邦校长的“五指教育”,即尊重孩子的个性为基础,承认孩子的之间的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生态校园,做现代教育。让每个学生“长得高、立得稳、跑得快、坐得住、看得远、行得正、懂得爱、想得通、管得住、处得好”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目标,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切实的50分钟大课间,全员兵乓、全员网球、全员跳绳、全员快跑,学生大课间结束全员喝开水、全员吃水果等有效措施为学生健康提供保障;通过年年都有时节课程”、“月月都有主题课程”、“处处都有活动课程”、“人人都有自开课程”、“素质课程超市”等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学校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课程保障;通过人人都是小干部,人人都是小主人,人人有奖状,个个都自信。

3、成华小学

尚美教育,以“爱相伴、美相随”为学校校训,以美术为基础,打造美的育人文化,为学生提供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美的素养。学校20多年来坚持修养与能力是不可以“速成”和“打造”的,学校将秉承“以美育人”的办学理念,让教育的边际不断扩大,让美的追求不断延伸。让每一个成华小学老师都以温和和从容的态度,尊重人性,遵循规律,牵着孩子的手,让孩子从起步的每一阶段都能踏踏实实感受到“美”的存在,让他终身都能与爱相伴,与美相随。

4、高新区和平路学校

其核心教育理念是“和融教育”,于建校长通过学校的体系化建设,把学生教师课程社会融为一体,是一所体系化完善,功能各个方面都比较强的学校。“和融教育”涵义:是一种追求生命可持续的教育;是一种追求生命全面而个性成长的教育;是一种追求生命高品质的教育;是一种追求生命过程愉悦和谐的教育;是一种追求生命与环境交融共生的教育,其核心思想为“九年一贯,和融共生”。

5、思考与总结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一个理念性和宏观的问题,作为学校的一份子,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关键。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会有不同的方法。作为高新区的学校,物质比较丰厚,本部学校山东省实验小学教学体系完善,如何利用两者结合的特点,进行学校的资源优化利用,这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四所学校的教师人力资源的优化

1、教师的考评制度

棕北中学教师考核制度没有过多的讲解和介绍。成都电子科大附小,教师以知识分子考核的荣誉激励为主。在考试方面学校给教师划定界限,考试不能低于平均分5分,及格率不能低于98%,优秀率不能低于10个百分点。教师的绩效工资差距不大。

成华小学的教师,无具体介绍。观感比较人性化,为学校3位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室。

成都市高新区和平学校,教师考评制度非常完善,具体细则在和平学校的材料中有具体细则。学校各种规章制度非常体系化,尤其是教师的考核制度,通过日常工作、荣誉获得、考试与特别贡献相结合的制度对学校教师进行考核和评价,规章制度完善,体系合理,实施的力度和可行性都非常大。尤其是学校把财权和人事权部分到教研组进行综合考核,笔者觉得很特殊,但是实践性。

2、教师的学习培养活动与专业发展

棕北中学的教师培养制度是,让外语教师走到国外去交流,至少一年,而且同时引进国外教师。在其他教师专业方面引进优秀的专业教师,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成都电子科大附小,把教师的培养放在首位,尤其是在养生和教师健康培训方面有着很有效的方法。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对教师实施奖励,鼓励教师出成绩,出效果。学校中层领导以培养教师作为工作的重心。教师专业发展方面,1-3年的教师每年入格课,3-5年青年教师展示课,每学期一节优质资源课程入学学校优质资源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成华小学,教师鼓励发展,没有听到和观察到具体的实施方案,在简单的寻走以及拜访之后,成华小学以名师带徒弟的方式培养教师,形成非正规性而且积极有效的措施,此方法在美术教师培训之时显得非常明显。

程度高新和平学校培养新教师的方法,实行积分制60分教师毕业,从新教师升级为青年教师。新教师的积分的内容包括,上优质课、公开课、各类听课、发表的论文等,进行赋分量化,通过老师结对活动帮助新教师成长。成立教务处与教研处,强化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研质量。

3、小结

教师的积极性的调动与教师的培养是学校的第一要务,只有教师在学校里有归属感,才会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进行专业培养,有效提供给教师发展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水平提高以及归属感的增强,会对学校工作提供积极的动力,从而顺利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也能够获得长足的发展。

五、学校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1、家校沟通的时间以及方式

棕北中学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进行基本的家长交流,其中包括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学校的建设活动,在学校公共场合(学校史馆)进行亲子互动的照片摆放。

成都电子科大附小,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与方法非常全面。在学校层面,开学前一周进行家长培训,每月一次家长会,每年一次家长资格证的考试和颁发(由校外专家进行考核)。每学期四次家委会主席联系会,在班级层面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家长会的安排。

成华小学,学生入学前家长培训前置,提供幼小衔接帮助;学校组织隆重的开学典礼,由于班级比较多可能分批次;每学年校长亲自两次家长培训;每学年校长组织两次家庭与孩子亲自活动;每学期与家长一起展开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在五、六年级进行家长有关青春期的培训;学校组织小升初的家长学生培训;隆重的毕业典礼。

高新区和平学校,家校沟通也是比较有特色的,2、家校沟通的体系建设 对家长进行培训,获得家长的理解,能够充分发挥学校与家长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学校的各项教育改革的顺利完成。四所学校的家长体系建设大同小异,都是把与家长沟通作为基础工作,在基础工作至上扎实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增加家校之间的了解。

家校沟通的方式有很多,家长会、家庭亲子活动、家长培训都是常见的家校沟通的方法。社会机构与学校合作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进行培训和引导也是非常常用的方法,提高家校沟通是学校重要任务之一。

3、总结家校沟通的成功模型

总结四所学校,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的方式,笔者总结了个基本的模型,搞好入学新家长培训,润滑学生在校期间家长观念,稳定每学期的家长培训计划,提升有教育潜质的家长,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的力量。

新入学家长具有首因效应,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学校期间,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能力的提升,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进行家长培训,促进学生学习的立体化。形成稳定的家长培训体制是制度保障,每学期2次家长培训,2次家长会,1次家庭亲子活动,形成制度保障。学生表现好的同学的家长可以作为榜样的力量进行分享,家长之间更加容易沟通,家校之间的沟通会更加有效。

六、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1、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与安排

学校课程、校本课程、社会课程为课程体系三大内容,其中学校课程为普通知识传递课程,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的课程。三个学校基本是按照高效课堂的原则,学生做好预习,教师做好备课与课堂反馈,进行阶段性的知识掌握评价。校本课程多为依据教师的能力、家长资源、社会资源进行课程资源的挖掘从而形成体系,四所学校侧重点有所不同,社会课程由于外出实践,安全等问题难度较大有较少的涉猎。

棕北中学课程的整体规划为,基础课70%、拓展课20%、特色课10%,根据学生的能力划分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学生只有在基础课提高了的基础上才能有跟多的选择。

成都电子科大附小的课程安排以月份为主,1-2月为传统文化月、3-4月为科技文化月、4月英语文化月、5月为音乐文化月、6月为美术文化月、7-8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月、9月为阅读文化月、10月为体育文化月、11信息技术文化月、12为数学文化月,依照月份为基础进行整体的课程设计。突出重点,完善主题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中间会有经典的校本课程穿插进行。

成华小学学校特色课程美术课程在8-10周结束国家课程,8周学校自主课程,最大程度培养学生尚美的能力。

高新区和平学校,在国家课程基础之上实施特色体育课程:1-3年级4+1+1(体育舞蹈);4—7年级3+2(中考课程)。

2、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考察与考评

特色课程的开设与考评我们学校基本相似,学校成立课程委员会,对课程进行评估。

3、学校校本课程的展示

主要在学校活动中展示,运动会、元旦、十一等节日进行特色活动展示。美术作品会利用学校的文化墙进行展示。

七、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

1、主题中心建设

棕北中学,以校史馆为基础的国际化建设。通过校史馆,把学校的国际化的进程,和学校的取得各种成就作为校园文化主题中心建设。

成都电子科大附小,中心广场为“五指雕塑”,根据学校的教学理念,把五指雕塑作为学校的文化主题中心,学校角角落落都是乒乓球桌子,体现学校的以“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的教育特色。

成华小学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非常细致(有图为一些细节),主题中心是各种各样的“美”字,以及学校的教学理念“爱相伴,美相随”。教学楼内墙壁上是学生的美术作品,各种各样,以外框装裱的形式存在。校园外出有文化角落建设“c型龙”、陶罐、鱼缸等角落文化建设。

成都和平学校与传统学校没有差异,大门进入有一小广场,路上挂着校训。

2、教室内容规划

教四所学校教师内容与我校大同小异,都是展览学生的作品,学生的作业,以及作业记录板。与我们不同的是教师内绿色植物比较多。

班级指示牌通知板建设的比较有特色。

3、功能室使用情况

功能室都在使用,尤其是美术教室美术材料齐全,与我校大同小异。

4、小结,学校的主题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理念的客观载体是实实在在体现在学校的环境中。文化建设能够最为直观的表现学校的教学成果,也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学生的三观。

八、学校的特色发展 依据学校自身条件进行充分的发展,走的是一条核心素养下的自我特色之路,也充分体现了萨特的他人即地狱的哲学。

1、棕北中学的国际化教育。

2、成都科技大学附小的五指教育理论。

3、成华小学的尚美的发展。

4、高新区和平路学校的和融和教育体系建设。

九、总结

1、教育理念的提出,与学校特色的建立。学校教育理念是学校整体力量的目标,在成都之行中,四所学校目标明确,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所侧重形成鲜明特色,棕北中学依据学校家长的特点主打国际化,成都电子科大附小主打运动教育,成华小学主打美术教育,和平路学校主打九年一贯制的融和教育。每个学校都是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寻找突破口,实施名校战略。

2、人力资源的优化,人力资源是每个学校中心工作,提高学校教师家长的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是每个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这几所学校都把教师的培养与专业提升作为出发点,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家校沟通提升家长的积极性。真正向人尽其才的方向推进。

上一篇:中学校友聚会主持词下一篇:中国人民银行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