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成都中院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2024-04-16

赴成都中院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精选6篇)

篇1:赴成都中院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关于学习借鉴成都中院经验进一步提升我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报告

院领导:

为进一步推动我院信息化建设,深化信息化技术在法院工作中的应用,根据院办公会精神,6月16日-17日,由吴振副院长带队,我院审务中心、信息中心以及业务庭有关人员共5人组成考察组,赴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考察学习该院的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都中院信息化建设情况

成都中院信息化建设坚持“全面支撑、建以致用、人本服务、互联共享”的工作理念,以工作需求为导向,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开发应用为关键,以全网覆盖为目标,着眼于建设科技型、智能化法院,不断深化信息化技术在法院工作中的应用,取得了管理刚性规范、司法决策科学、法官工作减负、质效持续提升的效果。

(一)突出审判权运行机制的信息化支撑

1、搭建审判运行平台,刚性规范权责运行。建设法官办案系统,实行诉讼信息材料的网上同步录入、诉讼电子档案的网上同步生成、案件办理的全网运行、办案流程的动态监控。建设院庭长监督指导系统,根据审判工作规律,依照梳理确定的171项院庭长监督指导职责,建立起点、线、面三维度的双向网上审判监督指导机制,既实现了监督指导有依据、权力有监督,管到位、不越权,又实现了对管理者管理质效的监管,做到了管理者的被管理。

2、搭建执行工作平台,分权制衡层级管理。建设应用执行办案综合系统,开发执行流程管理、分段执行控制、层级监管、案款台账、评估拍卖、强制执行措施管理等子系统,实行案件分段集约执行,分类层级管理审批,流程节点自动控制,重点环节专门监督,实现了执行权运行的分权制衡、流程控制、层级管理。

3、搭建案件评估评查平台,科学引导审执行为。建设案件质效综合评估系统,设置指标量化的数学模型,通过电脑自动提取办案系统的诉讼电子档案信息,自动生成各类审判工作的质效评估值。建设案件质量评查系统,依托网上办案所形成的电子卷宗,将评查内容和评查标准嵌入,实行案件质量的网上评查,智能生成质评结果。

4、搭建司法公开网络平台,主动接受全面监督。全面推进立案、裁判文书(递进公开诉讼证据资料)等6类审判执行信息面向社会的公开和对当事人的点对点审执信息公开,形成成都法院特色的审判公开6+1体系。按照最高法院关于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新要求,整合资源,升级改造,建立了全市法院司法公开网,实现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外,还独具特色公开立案排期、庭审视频、鉴定拍卖、证据资料等审判信息。

(二)同步推进司法政务和队伍管理信息化支撑

1、打造办公自动化平台。开发运用并不断完善办文自动化系统,全市法院各种公文的拟制、审核、签署、发布和公文的收发、传阅均通过网络进行。建成行政事务运行系统,实现了行政事务网上办理、记载和行政业绩评价考核的网上自动生成,外部来文可经领导批示后自动转为行政事务进行网上跟踪办理。针对审判委员会、院长办公会、党组会流程和特点,开发会务软件,从会前材料上传、会中审议记录,到会后决议决定的签发与传阅,全面实现无纸化网上流转并召开会议。

2、打造政务管理平台。开发目标考核系统,共享审判运行和法官业绩评价等系统数据,确保了目标考核规范、透明、高效。研发督查督办系统,即时动态管理督办案件和事项完成情况。建成行政后勤事务管理系统,规范车辆、财务和固定资产管理,管控物资采购、办公用品发放和设备编配,增强了后勤事务管理的透明度。

3、打造队伍管理平台。适应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要求,以动态真实客观的数据和信息记录法官、合议庭的现实表现;以审判业绩为核心,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法官个人考核评价;从审判质效、审判组织管理、案件合议质量等五个方面智能生成合议庭整体绩效。全面构建了由人事信息系统、法官业绩评价系统、审判合议庭绩效考评系统、行政人员业绩评价系统等7个子系统构成的全员覆盖、上下联动、互通共享的信息化队伍管理、服务体系。

(三)持续夯实提升信息化发展基础

1、连通纵横基础网络。加强法院广域网和各法院局域网建设,联通全省政法专网,建成成都法院网、司法公开网等4个互联网站。构筑了向上与省法院,向下与基层法院和派出人民法庭,横向与党政各部门和社会公众的信息数据资源共享、高清视频会议互联的纵横向网络平台。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建成功能强大、预防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为信息化建设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2、集成统一门户平台。建立成都法院办案办公集中统一门户,将所有应用系统按照“办公办事、审判执行、人事政工、纪检党建、后勤保障”等分类排布;将所有系统中需要审签、办理的事项汇集,按照“待签、待办、待阅”三大板块集中处理;将所有系统功能模块化,法官及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身岗位的不同,个性化创建便于操作的常用功能。通过系统的分类排布、事项的集中处理、常用功能的个性化设置,为法官及工作人员便捷应用信息化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撑。

3、建设信息资源中心。在全面实现网上办案、办公、办事和信息化管理基础上,在全国法院较早地建设了标准统一、储存规范、容量充足、数据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心,配套建设了决策智能支持系统,法官办案智能辅助系统(比案推简),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全面的智能支持,为法官及工作人员办公办案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智能支撑。

总体而言,成都中院以支撑审判权运行机制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应用,充分发挥了信息化“痕迹不可销、程序不可越、规则不可违”的特点,实现了审判权运行机制、队伍管理、司法政务等工作从传统向现代化方式的根本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他们的成效突出表现在:审判质效持续提升、司法为民便捷高效、服务大局科学有据。、法官工作得以减负、司法成本不断下降五个方面。

二、诉讼服务建设情况

成都中院搭建司法为民服务平台,促进诉讼便民利民。为确保“一心多点,全域覆盖,联网运行,就近服务”的诉讼服务中心体系发挥有效作用,配套开发诉讼服务中心软件,实现诉讼服务中心前台和法官办案平台的无缝对接。突破仅在诉讼服务领域提供服务的局限,以 线上线下立体化全天侯诉讼服务网络为统领,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全面整合诉讼服务、非诉服务、诉调对接和法治宣传“四项职能”,通过实实在在的47项措施,构建多渠道、一站式、综合性、多元化、全天候、立体式的司法服务网络体系。

1.硬件处理。将传统诉讼服务和审判辅助事务统一于“诉讼服务中心”大厅即服务前台,以“全程透明、集约办理、分流引导、便捷高效”为工作标准。设置方便当事人的服务窗口,就近原则完成所需服务。服务名称上体现当事人主义,如“文书领取”“递交材料”等名字替代“文书送达”等,从当事人的角度讲事,而不是法院的角度。

108项诉讼服务事务从审判剥离,打包推向前台,走向集中。通过事务剥离,让审判后台真正专心专业于审判,达到合议庭去事务化。引入社会化专项服务,如邮政送达工作让邮政专人派驻法院;外出送达专人统一处理;公告送达与报社专口对接。

2.服务理念。以当事人为中心,审判与服务前后台剥离,服务专项化并引入社会化服务。

线上:家门口的法庭,“实体店”—“连锁店”—“便利店”。成都中院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实体店”、法庭诉讼服务点“连锁店”、社区诉讼服务站“便利店”为载体,改变以往只在诉讼服务网络体系提供诉讼服务的做法,增加整合非诉服务、诉调对接和法治宣传职能,设立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志愿者服务岗,提供检察官和律师来院工作场所,公示108项程序性事务办理时限。线下:指尖上的法庭,“网店”式服务。除线下“实体店”服务外,成都中院整合线上服务,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统通信结合,打造“1234”终端服务,即一端、两微、三网、四公开,整合成都法院网司法公开网、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等互联网网络,以及APP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12368院长公开电话、公开信箱、公开邮箱、公开短信等院长四公开平台,打通“最后0.5公里”,真正将司法服务送到“家”,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准。

3.质量保障。统一归口,确保47项工作落地。

一是统一体系。全市法院形成统一的诉讼服务三级体系,即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基点、法庭诉讼服务点为支点、诉讼服务站为终端,其中诉讼服务点运行108项职能,诉讼服务点运行55项职能,社区诉讼服务站运行14项职能,拉开层级,满足不同群众的诉讼需求。

二是统一平台。全市所有法院均以成都法院网上诉讼服务中心为平台,“两微一端”的诉讼服务也是通过这个平台提供支撑,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化诉讼服务网络。

三是统一牵头。明确以诉讼服务为办公室为“总口袋”,具体细化47项工作措施的牵头领导、责任部门。

四是统一实施。整合工作由成都中院部署,全市两级法院整体推进。为了检测诉讼服务的效果,成都中院还以第三方测评的方式,每月进行神秘人调查、评查,形成报告在内网上进行公布。

三、成都中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成都中院信息化建设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他们的经验可总结为六句话:“制度构建是前提、同步录入是基础、人机合一是关键、领导带头是根本、技术转化是难点、复合人才是保障。”

1、制度构建是前提。软件是制度规范的客观反映,成都中院始终坚持制度先行,精心设计制度规范,以制度规范为依托制定软件开发需求方案,实现制度决定软件,软件源于制度。探索构建审判权运行机制以来,先后出台了核心制度和辅助制度50余个,配套软件开发38个,确保了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始终在规范、有序、可控的前提下进行。

2、同步录入是基础。诉讼信息、案件材料网上同步生成是实现案件全过程监管的前提和基础。成都中院坚持伴随案件进展同步录入各类信息、上传各类材料,实现了案卷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同步生成,为管理者按照审判运行制度规定监督了解案件创造了条件,为实现案件全程管理打下了基础。

3、人机合一是关键。信息化能否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不在“建设”在“应用”。只有真正实现人机合一,应用好信息化建设成果,使法官及工作人员在应用中尝到甜头,才能增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动力,形成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良好发展态势。成都中院坚持建用结合,以信息化的有效应用检验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以良好的应用效果促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要我用”为“我要用”的根本转变,信息化工作面临的难点也历经了由“推进难”到“维护保障压力大”的根本转变。

4、领导带头是根本。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移风易俗、破旧立新、改变传统习惯的系统工程,有效推进的关键不在“下面”在“上面”。没有法院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难以取得实效。一直以来,成都中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在资金、机构、人才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一把手亲自督促督查,法院领导班子成员身体力行带头应用,公文网上签、案件网上管、事务网上督,带动和促进了信息化的深度应用。

5、技术转化是难点。信息化建设应用的难点不在“技术”在“政务与技术的转换”。为有效破解这一瓶颈难题,2010年,成都中院较早成立了信息化工作处,依托处级在编信息化部门的中枢作用,对内协调组织相关应用职能部门,提出与制度深度契合的软件需求方案,对外联系协调软件开发公司,精准把握制度精髓,将制度规范转化为“贴身管用”的软件。

6、复合人才是保障。人才是核心竞争力,成都中院历来十分重视信息化队伍建设,既注重培养锻造复合型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还着力提升院领导的信息化战略发展眼光。信息化工作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支善于决策指方向、身体力行重推动的院领导班子和一支懂信息技术、懂审判、懂管理、善协调的信息化工作复合型人才队伍。

三、我院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院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与成都中院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问题:

1、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目前我院与萝岗区人民法院合用审判大楼,大部分基础设施还是两院合用,如网络设备、立案大厅、电子公告大屏等,虽采用了技术手段进行隔离管理,但仍存在诸多隐患,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审判系统亟待调整。审判系统在审级设置上还没有将广州市基层法院的二审案件的上级法院完全理顺,具体存在问题:一是广州市基层法院知识产权二审案件,上诉到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诉讼费的网上缴纳还存在问题。二是广州市基层法院一审的电子文书无法同步上传到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审判业务系统,致使二审案件法官不能同步调阅一审案件的相关电子文书,给案件审理带来诸多不便。

3、中心机房亟待建设。由于法院刚成立,许多基础建设还需要时间,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还没有到位,部分基础的信息化设备如中心机房、核心服务器、网络设备的采购需走政府采购的流程,各项建设还需要上级法院和政府采购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4、技术人才亟待培养。信息时代人才就是主要生产力。法院各类信息系统的建立必然需要相应的人才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培养一批技术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势在必行。同时开展信息系统的使用培训工作,加强对法官、书记员等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建立健全相应的培训考核制度。

四、我院信息化建设和诉讼服务建设工作设想

成都中院信息化的成功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该从解决现实面临问题出发,在适用省法院系统的基础上开拓提升,以升级审判核心业务系统为突破口,学习借鉴成都中院的先进经验;同时充分发挥自 身优势和创造性,在相关领域突破领先,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在建院初期的一两年内建成先进、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系统。整个工作紧紧围绕为法官服务、为群众服务和为管理服务这三条主线开展核心业务系统升级建设,以及其他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工作,构建三大体系、建立三大机制,着力强化信息化系统功能的易用性与实用性,力求以准确、及时和丰富的信息量支撑审判管理与司法公开工作。

(一)理顺信息化工作脉络,集中力量升级审务信息化核心业务系统。为确保在省院系统基础上进行升级,建设现代化的信息服务系统,首先在省院系统现有功能的基础上,解决省院系统和广州中院系统的无缝对接问题;其次在省院系统上进行改进研发,提升系统功能;第三,进行新系统的适时适度研发并与省院系统衔接;第四,同时进行我院自有系统和设施的落实与改进。

(二)构建司法公开诉讼服务信息资源平台体系,全面助推科学工作机制的建立。借鉴成都中院诉讼服务的先进经验,建议我院建立诉讼服务中心,配备专门工作人员,作为我院内设的机构运作,建立相应的工作规范。实体诉讼服务与网上诉讼服务建设要齐头并进,力争年内初见成效。以我院外网网站和省院相关系统为基础,适度研发相衔接的应用系统,以司法公开为目标,建立高度整合的诉讼服务中心云平台。与省院12368系统对接的我院电话版诉讼服务中心,即融合云平台信息的“12368系统”; web版诉讼服务中心云平台,作为诉讼服务主体平台;开发诉讼服务中心云平台手机版,在方便的基础 上体现时代信息化;实现自媒体平台与各诉讼服务平台的融合协调,数据共享。

(三)找准近期工作重点,着力推进以下几项任务。一是实现上诉案件纸质卷宗和电子档案同步移送。该项工作首先要解决省院系统与中院系统的衔接技术,建议技术上由信息中心与省院、广州中院沟通解决,解决完成后具体落实建议由立案庭牵头推进,争取从2016年1月起实现。二是实现当事人可凭案件密码(优化方案为二维码)查询到案件所有的节点信息。建议由审务中心牵头推进,争取从2015年7月起实现。三是通过规范流程节点倒逼提高质效。建议由审管中心牵头调研,提出具体方案,争取从2015年8月起实现。

(四)基于“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开拓我院司法服务新纪元。在以上诉讼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上,面向知产法院三足鼎立局面下的更大突破目标,建议我院在以下几项工作上继续开拓创新:立足国际、促进交流的信息化建设,开发英文版和繁体版外网网站;鉴于知识产权法院管辖范围与职责,我们建议建立现代化的远程立案、审判系统建设;基于我院作为知识产权专业型法院,要建设体现知识产权专业性的业内云平台,方便检索、查询、管理、认证等功能;建立互动型媒体资源库促进业务研讨氛围,在知产法院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彰显我院在审判业务和理论思潮上的功能和地位。

信息中心 审务中心 2015年7月2日

篇2:赴成都中院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为学习借鉴外地法院先进经验,8月12日至8月17日,我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宗仁率部分主审法官和法官助理一行到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吉林大学法学院进行考察学习,就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队伍建设、人员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学习考察,解放了思想,拓宽了思路,受到了启发。

一、学习考察概况

(一)沈阳中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沈阳中院作为辽宁省省会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全省仅70%的知识产权案件。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沈阳中院善于结合本地区案件特点,探索出许多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新思路、新方法。一是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完善。该院相继制定《专利案件中止审理听证制度》、《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评选及公开办法》、《物证管理制度》、《关于知识产权案件专家咨询工作意见》等制度体系,使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更加规范。二是在探索多元纠纷化解机制上有创新。该院通过与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版权局等相关单位签署委托调解合作协议,召开委托调解工作座谈会等形式,委托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关先行调解了一批系列案件,成效良好。三是建立健 全知识产权专家咨询机制。该院从相关领域的中、高级教授及专门人才中选聘40多名专家成立知识产权案件专家咨询团,建立专家咨询制度。通过该制度,弥补了法官在专业技术知识上不足的短板,提高了案件审理水平和效果。

考察期间,沈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周维远会见了考察组人员,沈阳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曲阿翔主持座谈会并陪同考察组人员参观了该院办公大楼、院史馆,该院民四庭庭长、研究室主任、审管办主任、办公室主任及部分知识产权法官参加了座谈会。

(二)长春中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长春中院从事知识产权审判时间较长,成绩突出,曾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该院集中管辖了吉林省全省的专利权纠纷、驰名商标认定、植物新品种权纠纷等案件的一审法院,同时是长春地区涉著作权、商标权、不正当竞争等其他知识产权案件的一审法院,是实行知识产权案件跨区域管辖的典型法院。该院在知识产权队伍建设和司法保护措施上亮点多、成绩好。一是知识产权审判队伍整体素质高。该院知识产权庭(民三庭)7人中,博士学历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5人,其中4人有出国培训或参观调研的经历,整体学历高、外语水平好。二是保护知识产权措施上方法多、点子好。比如,针对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对赔偿数额设定了最低额和最高额的问题,结合审判实 际,审慎突破法定赔偿额的上下限,调整判决赔偿数额的合理性。又如,针对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数额确定难的问题,善于运用举证妨碍制度,有力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再如,针对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于使用这一特点,该院重视通过调解工作促成权利人和侵权人的合作,而不仅仅不满足于赔偿协议的达成。等等。

长春中院副院长李缃凡主持座谈会,该院民三庭庭长、办公室主任及部分知识产权法官等参加座谈会并介绍了相关情况。

(三)与吉林大学法学院座谈的基本情况

吉林大学法学院是我国著名的法学院之一,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能力突出,为我国法学界、司法实务界、政商界等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考察组一行此次拜会吉林大学法学院,受到了法学院院长蔡立东教授、副院长李建华教授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姚建宗教授等老师的热烈欢迎。双方围绕知识产权法院建设、知识产权法学院建设、法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初步达成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与吉林大学法学院共建“吉林大学法学教育实践基地”的框架协议,计划将以导师培训、课题合作、学生实习实践、专家学者挂职锻炼等方式全面展开,通过两院交流合作,互补互助,起到促进我院专家型法官的发展壮大,锻炼提高高校教师的司法实务能力,和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知 识、素质、实践能力的作用。

二、考察学习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通过此次考察学习,我们对沈阳中院、长春中院和吉林大学法学院留下了深刻印象和认真思考,启发了我们的思维,拓宽了我们今后开展工作的思路。

(一)要进一步加强法院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我们处于创业初期,要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引领性,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作用。一是要加强落实司法责任制。通过总结前期工作,我院现已制定《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权力清单细则》,规范了行政管理权和审判管理权的边界,完全放权于主审法官,突出了主审法官在法院的主体地位,但为确保审判权被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我们将协同推进司法责任制的落实,使法官能在不受外界干预、独立办案的同时,又保护法官能做到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二是要加强审判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强审判工作态势研判,建立科学、高效的审判管理流程;加强审判流程节点控制,为下一步推进审判流程节点公开打好基础;推进落实庭审规范工作,建立标准化庭审模式;针对我院类型化案件多等特点,尝试在外观设计专利案件中推行格式化裁判文书写作,避免裁判文书过于冗长,节约司法资源。三是要尽快制定出台《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绩效管理考核规定》。要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机制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法院各类人员履职保障的 重要依据,是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法院工作的重要基础,加紧研究,尽早落地,合理规范法院各类人员工作量,并为下一步向有关部门争取绩效考核津贴做好准备。四是要着力开展“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制度制定。尽快研究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的沟通联动机制,形成诉调对接合力;针对知识产权类型化系列案件较多,探索引入行业调解组织,负责专业类型案件的调解工作;分析研究各类型案件工作难度,开展案件繁简分流,确保难案精审,简案快审,提高办案质效。

(二)要进一步加强法院队伍建设。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虽然我院遴选的主审法官和选调的法官助理等各类工作人员都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但是每个干警都已经在原单位的工作中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事风格,因此,我们在发挥差异性的碰撞作用下,需要加强队伍建设,尽快完成个体间的磨合,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为法院整体工作贡献力量。一是要加强主审法官队伍建设,形成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法官作风和品格。要在尊重法官个性和办案风格的前提下,进一步利用主审法官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培训,相互学习,兼容并蓄,形成具有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特性的专家型法官。二是要重视法官助理梯队培养机制。要根据人员情况和办案情况,适时调整办案团队的组成和分工,有计划选择一批优秀法官助理在协助法官办理案件外,参与到调查研究、综合管理类等行政工作中,为今后参与主审法官遴选或行政主管选拔打好基础。三是要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根据我院核定司法行政人员编制较少的现状,为减少纵向管理层级,增大横向管理幅度,我们已计划将司法行政事务和司法辅助事务按类区分,在综合办公室大框架下,平行设立政务中心(负责干部人事和纪检监察)、行政后勤中心(负责文秘机要和财务后勤)、审务中心(负责审判流程质量管理和综合调研宣传)、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化建设)、司法辅助人员协调中心(负责对法官助理和书记员考核、培训)和司法事务中心(负责案件保全、送达、庭审职庭等)等6个工作团队,接下来需要着手理顺各工作团队之间的关系,完成人员组合、队伍搭建。

(三)要进一步加强院校合作。要充分认识到法学教育、法学理论研究机构对法院人才培养、审判理论支持、办案力量援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争取在院校共建上取得突破。一是要加强法院人才培养。要通过与著名法学院校合作,将著名法学院校作为培养法院各类人才的基地,法学院校也把法院作为锻炼提高教师司法实务能力的重要场所,相互提升人员素质,共同进步。二是要加强与法学院校的理论研究工作。要充分利用法学院校在理论研究上的优势,加强对各类案件的研究,为审判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有针对性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法院学术水平。三是要加强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要提高对法学教育实践基地的认识,推进落实好实习法 官助理制度。由各法学院校推荐法学硕士以上研究生到我院担任实习法官助理,不仅是我院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也缓解了办案力量的不足,实现了双赢。

篇3:赴成都中院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按照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和凉山州委书记翟占一就成都、凉山开展区域合作的指示,以学习成都、资阳开展区域合作的先进经验,寻求搭建成都、凉山两地区域合作平台,开展与四川省机场集团合作开发原小庙机场国有土地为目的,2009年5月7日-11日,凉山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务副州长赵世勇,州委常委、市委书记邓显祥,市委副书记罗文全率西昌北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和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赴成都、资阳等地参观考察了成资工业发展区、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参观了南骏汽车产业园和四川阿波罗太阳能、天威新能源等企业;与成都市经委就开展区域合作进行了座谈,并与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就原小庙机场闲置国有土地合作开发以及与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开展区域合作共建工业发展区进行了洽谈。短短几天,收获颇丰,成都、资阳各级干部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工作干劲,高效务实的工作态度让我们深感差距巨大,压力倍增。特别是资阳市积极谋划,抢抓机遇,开展与成都的区域合作,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成都双流瞄准朝阳产业,抓住新一轮产业调整机遇迅速开拓新能源产业的做法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一、成都资阳开展地缘式区域合作情况

资阳市于2008年1月8日赴成都学习考察和沟通交流,双方达成了加强区域合作,联手打造“两湖一山”经济增长极的重大决策。资阳市迅速贯彻落实,将简阳作为资阳市融入成都经济区的桥头堡,仅用3个月时间就于4月8日与成都市签订了合作协议,标志着与成都的区域合作正式启动。

(一)成资工业发展区概况

成资工业发展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起步区10平方公里,目前土地要素指标基本解决,征地拆迁工作已开展,标准化厂房和安置区建设正在进行。为加强区域合作,推进成资工业发展区建设,建立了区域合作联席会议制度、重大工作(项目)专项协调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工作督促检查机制。

1、管理方式:受成都、资阳两市区域合作联席会的委托,以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为主体,成立成都资阳现代工业发展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分别由龙泉、简阳两地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党工委、管委会其他领导分别在龙泉、简阳异地挂职,从龙泉、简阳相关单位优选人员到管委会工作。管委会负责工业发展区内的规划、建设、招商、营运、管理等工作。资阳市负责解决工业发展区内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合法性、用地指标、环境容量指标和依法征地(含办证);负责按照当地同类用地性质的基准地价给予优惠依法供地;负责征地、拆迁、安置等工作,同时做好社保、就业等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

2、投资方式及分配

双方按照《公司法》共同组建成都现代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股本2亿元人民币,其中成都市出资70%,以现金出资,资阳市出资30%,以现金或实物资产出资,成都市控股。工业发展区内的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入、工业增加值、产值、创汇、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双方按5:5比例共享;区内的税收地方留成、土地经营等政府性收益,成都、资阳分别按7:3的比例共享。双方商定工业发展区建设前10年,所有地方财政净收益双方均不得分配,全部用于培育壮大工业发展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成资工业发展区目前的建设情况

成资工业发展区正式启动筹建工作以来,发展区开发建设得到了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省发改委已同意将工业发展区按省级工业开发区实施规划管理;省经委已同意将工业发展区列为全省跨区域合作共建工业园区示范区,并同意纳入2009年全省工业园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同时初审同意纳入2009年全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目前,成资工业发展区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一是规划取得初步成果,成资工业发展区各专项规划已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规划控制范围内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已经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资阳市和简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起步区水电气等专项规划编制已正式启动。二是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积极组织实施征地拆迁工作,已交付土地约1700亩,省政府批准用地达1400亩。实施起步区标准厂房、骨干道路、安居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工程项目总投资1.5亿元;标准厂房已完成1.3万平方米主体工程。三是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制定了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荐奖

励办法、入园企业规范化服务流程、项目入驻标准、项目入驻审查等规章制度。组团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开展大型招商活动,洽谈企业逾100家,有意向入驻的近30家,已签订项目9个,总投资规模

7.49亿元。四是融资工作有效开展。主动与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省信用联社、农行、农发行、工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合作洽谈,积极争取信贷支持。目前,农行锦江支行1亿元贷款资金已到位;农行锦江支行2.8亿元新增贷款已完成相关要件;农发行龙泉支行4.5亿元贷款正进入评估论证阶段。五是民生工程获得好评。大力开展园区群众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按政策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2008年投入资金60余万元,组织实施了教育助学、文体惠民、扶贫济困、社会保障等10项惠民实事。200910项民生工程正有序实施。

二、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是四川省重点开发区,是西部唯一集航空、铁路、公路、航运为一体的开发区。园区总体规划面积48.1平方公里,规划定位为“一区两城”,即21平方公里科研教育新城与27.1平方公里工业新城,现已开发建设面积35.1平方公里。目前,科研教育新城已初具规模,工业新城按照成都市工业集中区“一区一主业”规划,将重点发展以新能源产业为龙头,新材料和机电一体化产业为支柱的主导产业,全力打造成为成都市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截止4月30日,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共签约引进项目206个,协议引资约358亿元(亿元以上的项目63个,5亿元以上的项目13个,30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现已入驻(供地)项目177个,协议资金约250亿元,到位资金约106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81个,在建项目60个;已形成光伏光电产业集群、机电一体化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绿色食品产业等四大产业集群。

三、考察的收获和启示

(一)关于工业经济区域合作

此次考察,我们与双流县委、县政府本着“资源共享、联合开发、产业互补、互惠双赢”的原则,达成了在西昌市西北部依托西昌北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建立成都凉山工业发展区的初步意向。双方将依托成都的资金、人才、信息、技术优势和凉山丰富的光热资源、矿产资源、农畜产品资源和中药材资源,加快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重点抓好以下产业合作:

1、光伏、光热、风能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先期启动100兆瓦的光热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

2、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开发以铜、铅、锌、钒钛、稀土为主的高附加值下游产品及终端产品的精深加工;

3、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先期启动航空食品开发,带动苦荞、马铃薯、牦牛等优质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

(二)关于工业发展区管理模式

经考察,在发展区的管理模式上外地工业发展区的成功经验是创新工业区管理体制,建立和实行加快推进工业化定期例会制度,明确各部门(乡镇)职责,落实部门负责人和服务事项,严格实行考勤制度、督查督办制度,建立了“强化职能、事权统一、运行高效”的运行机制。工业发展区管委会与乡镇、部门的职能职责明确,管委会负责工业发展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工作,相关部门的职能通过多种形式基本下放给管委会;乡镇负责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计划生育、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务和公共事业;为加快开发建设,均搭建了投融资平台即成立工业发展区投资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投资、融资和发展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关于原小庙机场国有土地合理利用

经与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协调,双方本着“互利互惠、实现双赢”的原则,初步达成了共同开发原小庙机场1436亩国有土地的意向。下一步,双方将进行对接,商洽合作开发的具体事宜。

四、迅速拉开成凉区域合作序幕,迈出成凉合作实质性步伐

根据州委、州政府与成都市委、市政府就开展区域合作,共建工业发展区达成的合作意向和初步设想,为尽快落实相关工作,我们建议:

1、5月31日前,由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西昌北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就共建工业发

展区的相关事项作沟通对接,开展前期工作。

2、6月30日前,借鉴成都市和双流县在工业发展区建设上的先进经验,成立共建的工业发展区管委会、投资发展公司。

3、7月31日前,发挥成都市双流县的人才、技术优势,启动工业发展区的总体规划和5平方公里起步区的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

4、8月31日前,启动起步区的征地拆迁和100兆瓦的光热太阳能发电站项目选址和环评工作。特此报告

篇4:赴河北学习考察情况汇报

按照县委领导干部赴邯郸市党校学习理论、体验实践活动计划安排,我很高兴参加了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学习提高的很好的机会,到邯郸党校后,觉得他们党校的老师很有水平,授课很有针对性,所以效果很好。下面我就个人的在此次学习考察中的几点体会向组织进行汇报:

一、邯郸市基本情况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邯郸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全国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享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城市,1997年城市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50位。邯郸交通便捷。京广铁路纵贯南北,邯长、邯济铁路横跨东西,形成十字铁路枢纽;京深、荣兰两条国家主干线公路,京深高速公路、青兰高速和大广高速交汇于邯郸,邯临、邯大、邯邢等6条省级公路交汇于市区,形成五纵五横的公路网络。

(1)经济发面: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787亿元,增长11.5%;全部财政收入303亿元,增长22.85%,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59亿元,增长29.3%,全市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顺利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2012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农业方面:邯郸产业经济基础雄厚。农业综合生产条

件优越,是全国确定的小麦,棉花、玉米等5种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小麦、棉花常年产量达200万吨和8万吨,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形成了鸡泽辣椒、临漳獭兔、馆陶蛋鸡、魏县鸭梨等10个特色产业之乡。

(3)工业方面:邯郸境内已探明矿物资源多达40多种,其中煤炭和铁矿石储量分别达到40亿吨和4.8亿吨,被誉为现代“钢城”、“煤都”。邯郸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为全国重要的冶金、电力、煤炭、建材、纺织、日用陶瓷生产基地。邯郸商贸物流发达,形成了一大批轻纺、汽贸、建材、钢铁等流通企业,建成了一批辐射全国的大型批发市场。

(4)生态园林建设方面:按照“赵都+绿网”、“绿化+文化”的总体要求,继续保持和发展“小游园、行道树、穿城河、棋盘路”的城市特色,用三年时间将全市的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三项指标分别提高到54%、38%和12平方米以上,创建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精心组织好赵王城遗址公园和渣山公园建设,彰显古赵文化内涵;完成对丛台公园、滏阳公园、龙湖公园、赵苑公园和沁河带状公园等现有城市公园的改造完善工作。结合路网建设、旧城改造等再建街区小游园100个,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休憩娱乐活动空间。邯郸市还将加大拆墙建绿工作力度,由主干道向次干道和小街巷延伸。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成语典故、古赵历史等文化特色将镶嵌其中,有效提升城市园林景观文化品味。2009年完成城区及周边河道水域整治。另外,在水网改造中,邯郸市要充分发挥滏阳河、沁河、渚河、输元河、支漳河穿城而过的独特资源优势,对邯郸市城市建设中实现在强力推进南湖、北湖公园建设的同时,积极谋划东湖、西湖建设,建设改造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民有渠、团结西干渠、高级渠,建设好广府古城外

围永年洼淀。营造“五河穿城、四湖叠映、河湖相通、碧水萦回”秀美水景,实现河河有清水、处处有水景。

(5)路网新格局建设方面:邯郸市要利用三年时间,构建更为高效、快捷的路网新格局。主城区路网建设以拓展中轴线、连接卫星城、整治小街巷、建设样板街为重点,到2010年形成外有高速绕城、中有环路贯通、内有主干道连接的城市道路网络。

三年内要完成18条城市主次干道改造工程,翻建道路146.6万平方米,改造便道29.8万平方米;在进一步巩固提高现有小街巷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完成剩余60条小街巷综合改造任务,进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县(市、区)要继续推进城区道路建设和小街巷改造工程,实现城区人均道路面积13平方米,城市亮灯率达到95%以上。

二、考察学习的具体感受

第一,党校老师讲解水平高,老师们所讲的内容很符合实际,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号召力,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第二,学习内容丰富。外出参观考察时间虽短,但安排紧凑,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主旋律,通过观摩考察,让我们在内心奏响了提速前进的最强音。

第三,学习形式多样。在邯郸市的观摩活动,让我们领略到了该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亮点;外出考察,把目光投的更远,奔赴先进单位和经济最前沿,做到了内外兼顾,远近结合。

第四,气氛热烈。我们考察组怀着饱满的热情,通过参观学习,收获颇丰,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激发了自己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第五,收获显著。这次考察学习,目睹了邯郸市的巨大发展,感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浓厚氛围,学习了他们推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们的感触很大,体会很深,开拓了工作的思维,增强了工作信心,激发了工作干劲。

三、学习考察的几点启示

(1)必须牢牢抓住第一要务。最近几年全国各地都一直发展的很快,河北省邯郸市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地成绩,但他们始终不满足、不松懈,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即使现在已处于一个较高的平台上,他们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推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劲头一刻也没有放松,奋力拼搏的精神丝毫没有减弱。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必须时刻紧抓不放。

(2)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我们的共同感受是,所到之处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又快又好,除有国家政策支持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思想解放。先进思想、先进理念用于经济建设中不是“依瓢画葫芦”,而是用更高的眼界看待事物。多年来,他们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进取,孕育了“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他们意识超前、思维敏锐,善于捕捉、把握和用好了机遇。事实证明,观念变则行为变,行为变则习惯变,习惯变则命运变。我们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激活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3)必须始终重视发展规划。去过的地方,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发展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清晰,都有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项目规划,规划和设计档次高、品位高。

(4)构建大都市,必须彰显亮点。结合邯郸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特征,邯郸市完善了“1+8”组团式都市区发展规划,构筑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集中规划建设生态水网、五仓区改造、火车站周边综合整治、文化艺术中心、赵苑周边景区、广府景区、龙湖景区、邯武快速公路、环城高速、文化商步街等标志性地段、标志性景区、标志性建筑,塑造一批彰显特色、独具魅

力的城市亮点。

通过考察学习,大家一致认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心动更要行动。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滚滚浪潮中,乘风破浪,奋起直追,为建设和静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学习感想

通过此次外出参观学习,对自己思想触动很大。邯郸市的发展成效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与邯郸市的在各个方面确实存在较大的差距。这虽然与体制和机制性有很大关系,但通过比较,我们更是在思想观念上与他们有更大的距离。邯郸人敢想敢干,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进行了突破与创新。**县在发展中遇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如果安于现状,无所作为,那必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差距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回避。对此,必须多看被人的发展,思考自己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压力感。

观念决定着思路,而思路又决定着出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落脚点在创新发展思路上。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只有把这个总开关打开了,才能把**县的发展提到一个高平台上。

当前,我们必须以第二次开展思想大解放活动为契机,以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先导,重点解决了我们脑子里存在的“自满、自足、自负”和“畏首、畏尾、畏难”情绪,进一步提高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工作中的闯劲和工作执行力,提高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我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树立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对照标杆认认真真找差距,挖根源,通过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坚决摒弃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想法和做法;二是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并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三是要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忠实努力,敢于创

新,不仅能按上级的“规定动作”做,还要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想出新方法,找出新路子,以创新观念应对新困难,解决新问题。

五、今后要做的工作

(1)搞好传达学习。要通过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坚决破除传统落后的思维模式,打破狭隘的局部利益思想观念,增强整体意识,发扬敢闯敢冒、敢想敢干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结合实际的路子。

(2)强化服务意识。可以从邯郸市的发展看到政府的工作就是服务,因此我们必须增强为企业和人民服务的理念,全面营造“亲商、富商、亲民、富民”的服务氛围,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优化发展环境,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提高政府的管理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做到“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篇5:赴市直机关工委学习考察情况汇报

9月12至14日,市直机关举办了群团干部培训班。按照培训班日程安排,经工委领导同意,为期3天的市内集中培训结束后,又组织赴_进行学习考察。现将赴_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考察团情况

赴_学习考察团共由19人组成,其中工会主席、副主席13人,团组织、妇女

组织负责人各3人。9月20日,在工会与妇女工委主任陈建勋同志带领下,考察团来到了_市直属机关工委。市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况由志同志接见了考察团一行人,市直机关工委助理巡视员、原工会联合会主席周有兴同志,工会联合会女工委主任陈琪同志,市直机关团工委万书记参加座谈会并交流了相关工作经验(市直机关妇委会主任因事未能参加座谈会)。座谈会上,周有兴同志、万书记分别介绍了市直机关工会联合会有关情况及2005年市直机关团的主要工作。

二、_市直机关群团工作情况

(一)市直机关工会联合会组织建设方面

市直机关工会联合会由选举产生,五年一选,共有3人组成。共有会员近7万人,下属基层工会组织270个,其中直管工会组织132个。面对工会联合会工作人员少,整个市直机关工会工作繁重的实际情况,工会联合会采取了工会组织片区管理模式,把直属工会组织分为6个片区进行运作,每个片区相对固定。片区设1正3副4个组长,各组长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并明确了片区协作组职能任务,专门制定了片区工作各项制度,通过片区承上启下、交流互动,使整个市直机关的工作得到迅速落实。为了保证片区工作正常开展,在经费问题上,工会工委通过工会工委拨款、收取片区单位经费、单位轮流负责活动经费3个途径,有效解决了片区经费问题。(按照_《市直机关党建工作协作组工作制度》规定,市直机关共青团、妇女组织也相应采取划分协作组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

(二)工会联合会的几项主要工作

1、维权工作。工会工委提出了“五个维护”的工作目标。①维护干部职工的经济利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根据各单位情况,改善、优化办公条件、工作环境;二是逐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三是维护干部职工休息休假的权益,采取个人休假与集体休假相结合的方式,如工委在个人休假方面,由况书记带头休假,市财政局在集体休假上,由工会统一安排,每个处室安排1/3的人员集体休假,2/3的人员正常上班,轮流进行,保证了个人休假与完成工作任务的协调统一;四是送温暖献爱心、推行健康查体制度(男职工每年一次,女职工每年两次)、不定期组织外出学习考察活动等。②维护干部职工的民主权利,对内部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一律交由职工讨论,由工会主持,广泛征求干部职工意见,然后付诸实施;二是本单位工作安排、年度工作计划,征求单位职工意见,以便于工作决策;三是对单位内部重大事项,如干部提拔、任职等,进行公示,征求意见;四是协助机关党委参与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收集反馈信息,督促落实。③维护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接受教育培训方面,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理论培训、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进行;在学历教育方面,制定奖励办法,如党工委根据实际情况报销部分学费;按照党工委的意图和干部职工的意愿,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主要分三个层面进行,一是整个市直机关一年组织2—3个大型活动,二是片区每年组织活动不少于3次,三是各单位因地制宜组织组织。④维护女职工的特殊权益。一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二是鼓励女职工自学成才,岗位成才;三是协助组织部门加强对女干部的培养、使用。⑤维护干部职工的社会权利。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按照全国总工会关于劳务工入会问题的有关文件要求,首先从思想上明确了劳务工是我们的阶级兄弟,只要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本人提出申请(口头或书面均可),或通过用人单位工会动员,本人同意就可以加入工会组织,一旦入会,则政治待遇相同,经济待遇视情况具体由各单位自定,但是提出了“劳务工生病住院探望、直系亲属死亡慰问金、生日费”应一视同仁的三个方面,鉴于劳务工的流动特点,进一步规定,凡是劳务工与用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在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工会关系即凭会员证转到新到单位或原乡镇。通过以上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劳务工入会问题,目前市直机关的劳务工95以上已经加入了工会组织。二是落实国家和市里关于职工劳动保护的有关规定;三是鼓励会员积极参加家庭所在社区建设。

篇6:赴成都中院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安排,由市政府研究室组成考察小组,带着“如何把金昌市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安宜、舒适、幽雅、祥和、文明、美丽的现代工业化生态园林城市”这样一个课题,于2005年5月25日,先后赴包头、大连、烟台、威海、青岛、成都、绵阳等市就城市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考察学习,实地参观了城市广场、住宅小区、步行街等项目,所听、所看、所谈深有感触,倍受启发,他们加强城市建设的超前思路、战略眼光、宏大气魄和显著成效给我们考察组的每一名同志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此次考察,我们日夜兼程,希望能在较短时间内多了解些情况、多学习些经验,每到之处都受到当地政府办公厅(室)或研究室的热情接待,达到了增进交流、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促进工作的效果。

主要做法与经验

这次考察的几个城市,都是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很高、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居环境俱佳的城市。我市虽然与大连、烟台、威海、青岛、成都等市的不可比因素很多,比如在自然气候、区域位置、体制权限、财政收入等诸多方面具有客观条件上的差异,但他们超前的发展理念、创一流的境界、高度重视环境的意识、规划的标准、管理的经验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尽管包头市与我市相同地方较多,也是西部地区一个资源型工业城市,在自然气候、区域特色方面存在一定的可比性,但在城市建设、管理和绿化、美化、亮化等方面,我们与他们存在着一定差距,值得学习的经验很多。这几个城市,在城市建设上虽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但在规划、建设、经营与管理的主要思路和举措上共性很多:

(一)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强化规划的综合调控和龙头指导作用。所考察的这些城市,都对城市规划就是生产力的认识十分深刻。他们认为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失误是历史性的失误,规划的损失是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都把搞好规划作为抓好城市建设的首要工作和头等大事。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城市规划领导机构,对城市中心区、重点地段、重要街区等能够集中反映和突出城市风貌特色的“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建筑群、标志性建筑物”以及主要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进行认真谨慎的研究决策,并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有效地避免了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大连,大到整个城市总体规划,小到每栋房子的建设、装璜设计,都由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审定,可见对规划的重视程度。二是聘请国内、国际一流专家参与规划设计。大连、青岛、成都、包头等城市特别重视城市规划与设计,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各方面的报建项目都要经过比较,反复修改,反复审查,严格评选,优中选优。威海的海滨公园、烟台的城市规划等都曾面向国际招标、征集方案,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规划的优化和科学性。三是规划设计注重体现独特的风格,“不求最大,但求最好”。他们认为一座有魅力的城市,必然是有特色的城市。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他们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突出山水特色,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建造人文景观,并融汇多种建筑风格,形成了城市和谐统一、富有韵律的风格。青岛的香港路、烟台的海滨路和天马广场、威海的海滨公园、大连的星海和海之韵广场等一批民心工程和精品工程,明显地提高了城市建设的品位,塑造了自己特有的城市风貌。四是严格规划审批管理。为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规划审批权高度集中,各区各部门无权决策,并成立了专门的规划监察队伍,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和违章建筑进行严肃查处。

(二)精心抓好设施配套,建设适宜人居的城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力度,是这些城市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城市面貌、树立城市形象的有效手段。一是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大连市按照“一不颠簸、二不塞车”的标准,相继建成了10多条城市主干道和10多座立交桥,对交通标志、标线、路灯等全部进行了更新改造,形成了良好的城市交通运行体系。威海市通过对滨海南路的改造,形成了集交通、游览、娱乐、休闲于一体,规模宏大、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海滨风景线,荣获了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二是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考察的几个城市具有相似的绿化思路:“把城市建在花园中,而不是把花园建在城市中”,都把增加城区绿化面积当作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来抓,按照城市规划要求,严格实行国家绿化标准,不打折扣。在新城区建设中,宁可少建一栋房子也要确保绿地面积,沿河布绿,沿路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使花成带,绿成片,树成景;花卉、草坪、绿岛、造型树塑造了一道道优美的风景线,把城市建在了园林中,把小区建在了花丛里。大连市认为绿地、花园、道路、高楼、广场,就是城市的音符,如果搭配得当,就会奏出一曲美妙的交响乐。为此,1993年,大连市提出“大干苦干三年,基本绿化大连”的口号,按照建设花园城市的目标,打破传统绿化模式,不断提高绿化水平。同时,提倡现代造园风格,在公园绿地设计上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通过树、花、草的组合,大搞生态园林;在规划设计上,充分利用大连的自然景观,把公园绿地有机地与山、海相连起来,形成大环境生态园林建设;在品种引进上,大胆从国外引进先进花草品种,如从北美引进了冷季性草种,使大连市冬季也能看到绿色的草坪。通过“改造公园,恢复绿地;搬迁企业,新辟绿地;统一规划,扩大绿地;整治小区,建设绿地”以及大树进城和创建花园式单位等措施,把市区绿地的点、线、面串联起来,形成了大的绿色生态体系,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城区绿地覆盖率达44%。包头市坚持实施园林绿化工程,道路两旁都建成了宽幅绿化带和防护林带,绿化覆盖面积5000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大片的防护林、大片的绿地广场,形成了“绿色染包头、鲜花满钢城,半城楼房半城树”的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花园景观,成为“塞外园林第一城”,并于2002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威海市坚持以绿为主、以美取胜的建设方针,推行森林式绿化和城郊一体化绿化,塑造大园林、大绿化的格局,重点抓好公园建设、城乡结合部绿化和大树栽植,实施“绿线”管制制度,营造出了人与自然有机融合的意境,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5%,人均占有公共绿地达到17.5平方米,2003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在绿化资金筹措上,大连、烟台、威海、青岛、成都等市采取多渠道筹措,除了从城市维护费、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费等渠道出资用于绿化外,还注意调动区财政和社会各方面的潜力,如按1∶6比例挖掘区财政的潜力,交通部门负责高速公路的绿化,开发单位负责新建小区的绿化等。在城市园林绿化上,这些城市的确做到了“规划一片,建设一片,绿化一片”,并将城市绿地规划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服务。三是大手笔包装城市。考察的这几个城市之所以美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城市包装上下了大手笔。在住宅小区开发建设上都本着“新的要建好,旧的要改造好”的思想,对新建住宅小区一步到位健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推行物业化管理,体现了现代风貌。对旧的住宅小区实施系统地整治改造工程,进行绿化、亮化和美化,使其变为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花园小区,并实行了物业管理。在大连、成都、包头等市,我们参观的每一个住宅小区,都是集建筑、绿地、雕塑、喷泉、假山池沼、小桥流水于一体的花园式小区,有欧式风格的,也有中式风格的。对旧楼房有的进行了立面整体改造,有的通过“戴新帽”、“穿新衣”进行了包装,使其换上了新貌。大连的主干道两侧的旧房由政府投资,统一造型,统一色调,统一风格,将原来的平顶楼加盖一个欧式风格的屋顶“新帽”,外墙全部进行清洗粉刷和装饰,并且每年要刷新一次。同时全部拆除临街临道砖混围墙,拆掉防护窗和“楼笼”,把所有临街的窗户改建为一个个精品景观,精心塑造城市形象。走在大连的街道上,就仿佛置身在欧美发达城市。几乎是同出一辙,包头等市推出的“洁美改造工程”,从政府驻上海办收集的材料上了解到上海市推出的“涂脂抹粉”工程都是对旧城区房屋进行刷新和包装,使旧房换上了新颜,城市也就随之亮丽起来。四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大连市1993年以来,共完成住宅投资380亿元,竣工住宅面积2900平方米,城乡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9平方米,市区200万居民中有100万搬进了新居。特别是通过房地产开发和级差地租,使市民直接受益120亿元,迁入新居的百万市民中有45万没花个人的钱便获得住房。包头市积极构筑住房保障体系,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最困难的群体——无房低保户,启动了廉租房制度,政府补贴80%的租金,让无房低保户住上了廉租房,改善了居住条件,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5.8平方米。五是开展城市环境整治。考察的这几个城市非常注重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他们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污染治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搬迁、拆除、取消和拒绝了一大批污染企业、工程和项目。包头虽然是一个重工业化城市,但是很难找到污染重灾区这样的形象,到处干干净净,空气十分清洁。威海市先后实施了“碧海行动、蓝天行动”,开展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效果,污水处理率达到71%、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煤气普及率达到98%、集中供热率达5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优于国家标准。六是实施亮化工程。这几个城市都很注重灯光夜景的规划建设,用亮化来美化城市夜景。在亮化设计上,体现了高雅得体、美观大方、繁华有序的原则,把亮化与景观结合起来,建设光的环境,光的世界,每个城市都有较为完整的灯光夜景系统,使亮化成为城市的主要景观和亮点。同时他们在公共绿地上,设置了不同色调的灯光以表现和突出绿化的夜景观赏效果,整体形成了“白天看园林绿化,晚上看灯光夜景”的全天侯亮化特色。大连的每个区都成立光环境办公室,负责对景观灯进行管理和维护;主次干道都用108盏白炽灯围绕一柱而组成的槐花灯来进行亮化,灯的造型既有古典的情调,又有现代的气魄,还体现了大连的城市个性,使夜晚的大连明亮如昼。烟台、威海、青岛的景观灯都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灯箱、轮廊灯、射灯、霓虹灯、照明灯,一街一品,一楼一景,五彩缤纷。成都的三环路就是一道靓丽的灯光景观线,每座立交桥的灯光各不相同,一桥一景,与道路两侧的灯光和绿化带相互掩映,显示出成都的繁华有序。

所考察的这些城市,在设施建设与改造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抓精品、抓内在质量。他们的路街整洁,行道树整齐划一;绿化高档,构思精巧;亮化富有特色,设计更具创造力;小区优美,设施齐全;尤其是他们的广场更加宜人,在这些城市中,我们参观的每一个广场都是花园的王国,每一处花园都会令人产生立体的诗意,碧绿如染,大气而不奢华、自然而不造作,文化氛围浓厚,有人,有鸟,有飞鸽,有雕塑,有音乐和喷泉流水等,洋溢着一种特有的大自然韵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在包头的银河广场上小鹿时不时地转悠在休闲观光的人群中,体现出一种幽静、祥和的气氛。同时,这几个城市对新建工程,一砖一石都精挑细选,一瓦一棱都精雕细刻,一草一木都精养细护,特别是对新栽植的树木管护精细,为了防止大风摇动,用三角木架将其固定下来,做到件件是精品,处处有文化,丰富了城市的内涵。大规模地城市建设与改造,使这些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高效益经营城市,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从推进制度建设入手,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对城市政府可调控公共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积极开展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经营,是所考察的几个城市在加快城市建设中最显著的特点。一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增加城建投资来源。政府的最大财富是土地,城市国有土地既是一种宝贵资源,又是一笔巨大资产。经营好、管理好这笔资产,发挥其最大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从几个城市的实践看,对城市土地进行经营,最重要的就是要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供地、统一管理,以实现城市土地增值,变土地资源为土地资本。大连、成都、青岛等市都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将新增建设用地、征而未用的闲置土地、市区“退二进三”的企业用地及因环境改善将要增值的土地全部纳入储备范围,由政府统一征用、统一供地,做到“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同时,他们严格用地审批程序,对经营性开发建设的项目用地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建立划拨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地价管理,确保城市土地的增值。青岛市通过土地有偿使用,成功地走出了以地生财、以地兴城的路子,在财政没有投入的情况下,依靠市场运作启动了东部新区,直接推动全市经济增长730亿元,还拿出近3亿元支持老城区改造。威海市通过修建海滨大道和海滨公园,熟化了沿路2000亩土地,使土地增值高达2亿元以上。大连1994年开始收取土地出让金,一级地按每平方米800元收取,由于环境的不断改善,到1999年上涨到4000元。也就是说,5年间,大连地价上涨了5倍。二是在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实行有偿使用,通过出让基础设施投资经营权、公用事业经营权、拍卖冠名权、征收垃圾清运费等办法,聚集了可观的城市建设资金。成都市2002年一次性拍卖6条公交线路的特许经营权,出让收益1240万元,同时减少了政府购车、车站设施建设等3000多万元的开支,一进一出,政府实际上实现了4500多万元建设发展城市公交的受益;2003年,又成功出让了新开设的14条公交线路的特许经营权,收到出让金2950万元;另外,还对出租车、加气站、自来水厂等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和城市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冠名权以及户外广告占用空间资源特许经营权广泛实行拍卖,积累了大量城市建设资金。青岛通过拍卖冠名权,建起了澳柯玛立交桥、海信立交桥及海尔路等。威海市采取转让冠名权的办法,由市港务局、电业局投资建设了4万平米的“海港公园”和7万多平方米的“海源公园”。大连市通过广泛招商引资,直接利用外资进行城市建设;按照“直接受益、合理负担”的原则,采取统一规划、各自负责的办法进行城市绿化等,都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形成了城市建设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总之,他们把经营城市的理念已贯穿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为了推进城市建设,大连、青岛、烟台、成都、绵阳等市都成立了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主体——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充分发挥了政府“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四)注重标本兼治,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坚持建管并重、标本兼治原则,充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实施高效能管理,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一是科学管理。大连市采取专业队伍、巡警队伍、清洁队伍三结合,宣传教育与落实责任制相结合,对城市环境的治理实施了“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对城市管理工作直接介入,实施了坚强的领导和严格的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城市道路清扫及时,所有划片包干路段全部实行一包到底、全天保洁,很难找到卫生死角。威海市通过努力,建立起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综合管理,群众参与,社会监督,协调高效,市、区、街道、居委会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机制,制定了一系列城市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开通了城建服务热线,特别是充分发挥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综合调度和协调督查作用,使城市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大连、烟台、威海、青岛、绵阳我们看到,不管是宽路窄路,不管是熙熙攘攘的大街,还是偏僻幽静的小道,都搞得干干净净,看不到一个纸片、一个烟头。二是集中管理。各城市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建了城市综合执法管理机构(比如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局、城市管理委员会等)和队伍,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独立行使城市规划、市容环卫、卫生防疫、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及市政设施等各项城市管理职能,彻底改变了过去各单位分头执法,分散管理的局面,许多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迎刃而解,城市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三是人性化管理。大连、青岛、烟台、成都、包头等市在居民小区管理上突出人性化。一方面,强化环境卫生管理,实行日清日扫保洁制度,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强化监督考核,对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容器化收集,坚决杜绝居民小区出现积存垃圾,同时加大了噪音治理力度,消除小区噪声,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注重推行物业化管理,各城市都成立有物业管理机构,不断健全完善物业管理市场准入制度,实行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建立完善“分等定级、质价相符”的物业管理收费机制,规范物业管理行为,对新建住宅区一步到位推行物业管理,旧住宅通过改造配套后都积极推行了物业管理,为小区居民提供了包括房屋及相关设施维修养护、小区保安、环境清洁、绿化养护、居民生活服务等系统配套服务,并且物业管理类型由住宅扩展到了商城和工业园区等。同时,重视做好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并规范其行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四是综合整治。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适时开展城市综合整治活动,效果较好。综合整治的重点主要是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改造建筑物,改造、配套城市道路,整治住宅小区和城郊结合部,统一标准、突出重点、提升档次、体现特色,展现出现代城市的风貌。同时,这几个城市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上,采取了投资、建设与管理三分离制度,将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三个主体分离,使他们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制约。

感受与体会

考察的这几个城市都不把城建城管看成一般性的工作,而是看成对外开放的硬环境、硬任务,在他们眼里,环境效益就是投资效益,投资效益就是经济效益,优美的城市环境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竞争要素,他们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的“三高”方针,完全渗透到城建城管的方方面面,使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实实在在的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我市与他们在观念上、运作的机制上、风格特色的突出上和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上等都存在着很大差距,需要我们认真反思、体会和学习。特别要学习他们那种“不求大,但求精”的精品意识和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这是一个城市建设和管理上水平的重要思想基础。要学习他们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说了就算,定了就干,按期完成,再大的困难也不变。要学习他们管理细、要求严的工作态度。从栽什么样的树种、安装什么样的路灯这些细微之处入手,各级领导亲自抓,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使城市的环境年年有新变化。要学习他们在城市绿化、美化、净化等方面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规划、设计、管理要一流,才能有一流的绿化、一流的亮化、一流的净化。要学习他们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城市。高效益经营城市,可聚集城市建设资金,高水平管理城市,可提升城市形象。要学习他们不仅舍得投入,而且对投入资金要严格把关、严格监督,确保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效益。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深刻认识到良好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可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加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启迪着我们的思维,强化了我们对一些观念的理解和领悟。

(一)发展城市就是最好的发展经济。这次考察的几个城市,他们城市建设框架的拓展,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居民居住质量的提高,既是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也为经济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刺激和拉动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是城市发展的直接动力,城市的发展需要经济力量的支撑和推动,同时也对经济发展产生着强大的反作用。一方面,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土地和各类资源的有效经营和运作,能促进城市资源的合理升值,并带动工业和商贸业的繁荣,产生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城市建设的推进有利于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人口集聚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地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反之,城市规划建设的滞后将会严重阻碍城市功能的有效发挥,阻碍产业和人口的数量集聚和质量提升,严重影响城市综合经济效益的增长。从这一意义上讲,发展城市就是最好的发展经济。

(二)城市形象就是最好的综合实力体现。现代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竞争,还突出地表现为城市形象的竞争,城市形象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标志。这次考察的几个城市向人们展示良好城市形象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着他们的综合经济实力,也很好地展示着他们的文明素质、环境质量、观念意识、政府管理等方面的水平。人们感受大连、成都、烟台、青岛、威海、绵阳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来自对这些城市良好形象的视觉感受。这种良好的视觉感受造就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创业决心,造就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契机,增强了这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促进城市发展是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城市发展是包括城市建设在内的所有城市工作的最终目的。城市建设必须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制定明确、切合实际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保证城市建设紧紧围绕这些战略目标进行,为实现这些战略目标服务,才能使城市沿着健康的轨道快速发展。大连市把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其功能定位为技术先进的工业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东北亚的商贸、金融、旅游、信息中心之一,围绕这一发展目标,大连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功能的全面提升;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加快改造旧市区,全力建设新市区,拓展和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显示出了年轻城市多姿多彩的风貌,体现了城市建设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宗旨。

(四)改善和优化城市环境是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环境营造就是改善和美化环境,这是城市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21世纪的城市不仅需要有完美的公共设施,还需要有更加美好的环境和更加开阔的空间。营造城市环境主要是发挥公共投资的作用,提供满足需要的公共物品,如道路、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等,以利生产、生活。营造城市环境重在处理好人工建筑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建设现代化园林城市。要大规模、高水平地绿化、美化、净化城市,使城市成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和流动的风景线。特别是绿化,它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支撑点,是城市综合环境素质的重要内容,城市现代化程度越高,绿化标准也应当越高。要建设一个安宜、舒适、幽雅、祥和、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就必须从建绿、增绿,建设园林城市着手,这样才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营造城市优美环境还要在防治城市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狠下功夫,治理烟尘、消除噪声、处理污水、减少污染物排放等。城市环境的改善,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未来经济发展更具深远意义。

(五)加强城市经营是提高城市建设效益的基本途径。城市是个超企业的经济实体,不仅要有科学的管理,还必须有与管理相结合的经营。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必须有科学经营的观念,向经营要效益,通过经营挖潜力,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浪费。城市经营的首要环节是盘活土地资产,实行城市土地的有偿使用,变土地资源为土地资本。城市经营的重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城市级差地租效应,搞好城市用地置换,改善用地结构,促进产业效益和土地效益综合提高。城市经营的基本方式是适度超前,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改善投资结构,消除历史瓶颈,保障和带动产业顺利发展。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要出“精品”。在经营城市中,要保证项目审批、土地出让、资金使用高度集中,并通过市场机制的办法,开拓投融资渠道,多元化投入,严格把握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成本。

(六)提高城市建筑的文化品位与特色是城市建设的突出要求。城市建设是一定城市文化背景下的建设,它体现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任何城市建筑都是一定社会文化的积淀和表现,只是反映的优劣有所不同。现代化城市必须是现代文化发达的城市,必然要求城市建筑体现城市奋发向上的精神。为此,要提高城市建筑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创造有特色的文化景观,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这其中,要注重广场文化和标志性建筑文化的体现。特别是标志性建筑文化,对提高一座城市的知名度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使人们提起它就能想到这座城市,而提起这座城市,也会让人们想到这个标志性建筑。要改变过去城市建设长期形成的隔离、封闭、阻塞、灰暗的印象,实现“通、透、亮”,体现现代城市的文明、和谐和发达。

(七)城市居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是城市建设的成功要素。城市建设与广大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而居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又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条件。因此,城市建设必须以人为本。背离这一根本目的和出发点,脱离生活实际,搞华而不实的东西,是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的,一切建设都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无法进行。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参加城市建设活动。由于城市建设有立有破,一项符合长远的整体利益的项目,有时也会违背居民的暂时利益,损害一部分居民的个人利益,这就要求政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赢得大多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八)强化政府职能是加速城市建设的基本保证。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强化是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一是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的思想如何,是能否很好地履行政府职责,建设好城市的关键因素。二是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指导方针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它可以使包括城市建设在内的各项城市管理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三是要有科学的规划。规划是建设的依据,建设是规划的实践,“纸上一条线,地上几千万”,科学规划就是最好的科学投资。所考察的这几个城市总规的科学编制,住宅小区的完美设计,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和各类项目的高标准规划,使城市众多亮点的产生有了最可靠的基础,尽可能地避免了低档工程、遗憾工程的出现,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可见规划是城市的剧本,良好的剧本打造出良好的城市形象,打造出高品位的住宅小区、公园广场和各种有生命力的城市景观,更为城市产生着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所以,良好的规划本身就是城市最好的财富,真正地把科学规划作为最好的科学投资来看待和把握,用大精力和大财力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这是城市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四是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如何将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将纸上的图画变为流动的风景线,这一切就靠一个字“干”。说干就干,规划好了、决策定了,就付诸实施,拖拉、扯皮是政府的大忌。

思考与建议

通过这次考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近年来,我市确立的“以人为本、生态立市”,“规划权上收、管理权下移”等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完全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理念,目前,我市形成的良好城市建设和发展框架,为今后城市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次考察,也使我们认识到我市在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上都与这些城市没有可比性,特别在城市的规划理念、建设的标准和管理的层次以及经营的水平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营造良好环境的意识,从金昌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西部安宜、舒适、幽雅、祥和、文明、美丽的现代工业化生态园林城市和全省一流中等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长期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大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力度,不断提升城市品味,形成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突出镍都特色,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龙头和蓝图”,是政府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建设中不仅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城市,而且必须要牢牢把握规划的主动权,充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要依规划办事,从我市来说,作为一个戈壁滩上兴起的资源型工矿城市,要建设好、发展好城市,就必须立足于我们的市情,搞好城市规划设计,依据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城市。

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按照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使规划思路和群体建筑风格既体现城市风貌,又洋溢现代气息,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需要,体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搞低水平的重复规划建设,没完没了地改造,要给后人多留遗产,少留遗憾,达到百年不落后,50年不翻腾。首先,要以新的理念尽快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增强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调控与指导作用。其次,要加快城市各个点、线、面、环上详细规划的制定工作,扩大详细规划覆盖率,使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再次,要依据总体规划,编制出绿化、道路、亮化、供电、给水、排水、通讯、闭路、网络等市政工程和城区改造的专业规划,使区域内的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尤其要正确处理好设施建设分步到位和一步到位的关系,对因资金限制等客观原因不能一步到位的,仍然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决不能降低档次,要留有充足的发展空间,但对过路地下管道设施必须做到超前规化,提前预置,一步到位,避免年年挖年年建的严重浪费现象。

二要突出城市特色规划设计。城市特色是城市的生命。规划设计城市,既要看到我们金昌是祖国的“镍都”这块品牌,也要看到我们金昌是全国的严重缺水城市和污染城市之一这一实际,同时也要看到我们金昌还有不少的人文资源和自然特色优势。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本着“不求大求全,但求好求特”的思想,坚持历史与现实、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大做骊靬文化、古丝绸之路文化、西路军历史文化、戈壁矿城文化等文章,用足用活我市的人文资源和特色自然资源,对城市进行整体形象设计,使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既体现现代风格,又体现自然生态特色,既符合历史文化传统,又突出矿区文化、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特别是规划新建的公园、广场以及雕塑等要体现城市文化品位,利用建筑艺术和浮雕等手段彰显文化底蕴,提高城市文化品位;规划新建的楼房等建筑物在外观上要有风格特色,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避免单调、呆板,没有活力,形成金昌特有的城市风貌。无论是重要地段详规,还是标志性建筑的设计等都要面向国际、国内社会招标,广泛征集设计方案,反复比较,反复论证,优中选优。通过引进先进的规划理念,最大限度地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三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从近年来我们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和新格局考虑,建议要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要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符合我们城市发展的需要。大体上市区的空间结构可按五块功能布局:城市南部是镍都主产业区,要通过不断改造和美化、绿化、净化矿区,加快建设科技广场、龙泉景观带,下大力气改造现有小区、道路和其他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实行矿区和住宅区分离,建成集矿山开发、观光休闲和配套服务为一体的主导产业区。城市东部是接续产业区,按照统一规划,融合开发的原则,加快“两区一基地”(即:东湖景区、东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这一区域建成一个以新兴工业为主导,高科技开发、观光休闲、生态节水相配套的“东湖开发新区”,充分展现未来金昌市的现代化都市风貌。城市西部是高档次生态住宅区,要结合城郊四村“村改居”和城市化,将西郊土地统一征用、规划、开发,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同步建设“西郊时代广场”和高档次的生态住宅小区,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西部地区一流的“别墅花苑”。城市北部是社会服务区,要依托现已形成的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设施,以及绿色长廊、四号果园和金盛华城、恒昌花园的的开发建设,由政府、驻金企业、部队及单位和个人携手共同开发,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以“北部世纪公园”为龙头,社会事业竞相发展,地企、军地协调促进,尾矿坝生态利用,集度假、旅游、观光、住宿、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最佳和谐发展区。由以上四个区域做支撑,以多年发展起来的城市中心区域为基础,形成以人民文化广场为核心,以机关集中办公为主体,社会服务相配套的城市行政、文化、商贸中心。同时还要按照金昌、河西堡、永昌三点一线点轴经济带发展的要求,布局好永昌县城及河西堡等小城镇的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的整体建设水平。

四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要按照规划权上收收到位的要求,切实强化城市规划局的职能,坚持规划审批一支笔制度,加大违章建筑的拆除力度,既要保证城市规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强制性和权威性,开发区、城乡结合部都必须纳入城市统一规划,服从统一管理。要实行规划公开公示制度,规划审批前,要公开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根据市民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对于重要的规划特别是重要路段规划一定要在较大范围内论证,多听专家的意见,多听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同时,要加大对城市规划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城市规划深入民心,并自觉地接受群众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增加透明度。要改革规划审批程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三结合的规划决策体制,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二)注重以人为本,加快城市建设和改造步伐

在城市建设与改造中一定要强化精品意识、质量意识,体现以人为本。要按照“生态、文化、智能”的理念,以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突出特色,精益求精。重点要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要着力抓好一批重点标志性工程。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东湖景区工程项目、科技(图书)馆项目建设步伐,支持金川集团公司抓紧启动金川科技广场项目和“龙泉景观”工程项目,尽快规划建设北部的“世纪公园”和西郊“时代广场”,建设一批符合金昌区域特色和人文风貌的标志性建筑,不断拓宽居民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知名度,让广大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城市建设的成果和环境优化的实惠。

二要加强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重点要加快以环城路、金川路、天津路、泰安路、永昌路、庆阳路、杭州路等城市干道以及小区道路为重点的城市道路建设与改造,加快北京路、金武公路和新华路入口景观改造,加大主街道街景改造力度,对主要路段公交站台进行硬化,积极谋划修建金永高速通道。同时,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给水老化管网改造,以及城市集中供热和城市垃圾处理(包括修建落地式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以金川公园改造、长泰花园配套完善等为主的人性化城市景点工程项目,在市民活动密集的地方,修建公厕,方便广大市民。

三要抓好住宅小区的建设与改造。要以建设花园式的住宅小区为目标,本着“新的要建设好,旧的要改造好”的思路,一方面,对新的住宅小区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使其成为精品工程。楼房建设要突出风格特色、精品意识,在绿化、亮化、美化方面和各项基础、配套设施上要一步到位,特别要注意配套以绿荫草坪、小桥流水、特色雕塑、喷泉、假山池沼、健身娱乐为主体的小憩园,完善各类服务设施,体现现代花园小区风貌。另一方面,对旧的住宅小区要加大建设改造力度。改造一定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不能为了抢进度、完指标,放松了规划的标准和质量。对小区住宅楼等旧式建筑要加大“穿新衣”、“戴新帽”、“换新装”的综合整治力度,逐步实施房顶“平改坡”工程和外墙“刷新”工程,使其旧貌换新颜,形成新的城市景观。同时要狠抓绿化、亮化、美化和硬化工作,使小区变为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花园小区。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改造成果得到长效巩固,积极建设一批模范小区和文明小区。再一方面,要依托公园、广场、花园等设施,按照开放式建小区的思路,整合改造建设几个有特色、人人皆知的花苑区。如,可以金川公园为依托,通过实施通、透、亮工程和整体改造,将11、12、13号等小区整合改造建设成“金川花苑”;以龙泉公园为依托,将其周围一些小区整合改造建设成“龙泉花苑”;以长泰街心景观带和四号果园改造为依托,将25、20号等小区整合建成“长泰花苑”等。其他小区也可通过挖掘人文历史资源,用特有的辖区地名来命名,比如用“骊靬”、“北海子”等命名小区,使我们的小区广为人知,且富有文化氛围和地方特色。

四要加大主干道两侧建筑物的改造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一街一特色、一路一风格的原则,加大对城市沿街旁道建筑物的立面改造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富有金昌特色和文化底蕴的街区路巷。特别要统一造型,统一色调,统一风格,将原来的平顶楼加盖一个有风格的屋顶“新帽”,外墙全部进行清洗粉刷和装饰,并且每两年刷新一次。同时,全部拆除临街临道砖混围墙,拆掉防护窗和“楼笼”,把所有临街的窗户改建成一个个精品景观,精心塑造城市形象。

(三)突出生态立市,抓好城市园林绿化美化工程

一个没有绿色的城市被视为没有生命的城市,不重视绿化的城市被视为缺乏文化的城市。城市园林绿化是“生态城市”建设之魂,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为此,要结合我市地理条件、气候特点、自然禀赋和财力实际,坚持“多种适宜树种、适当建设草坪”的原则,围绕“一年城中园、三年园中城、五年基本构筑园林城市框架”的目标,将城市绿地规划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突出抓好三个方面:

一要编制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化建设涉及建筑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建设、园林景观设计等许多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绿化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做到规划先行。要按照“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总体思路,在认真抓好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北部风沙区治理和农田林网改造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一环、两区、三带、多园”的城市绿地系统。“一环”即沿城市规划区外围,以北部绿色长廊为基础,以更新、拓展西坡林带、建立完善矿山绿化带、加快东湖新区绿化为重点,建设一条东西兼顾、南北呼应的环城生态防护林带;“两区”即以金川公司为主的工矿厂区和全市的住宅小区;“三带”即以贵阳路为主线的污染隔离带和东湖景观带、龙泉景观带;“多园”即在配套完善现有的公园、广场、街心花园的同时,在人居集中的公共场所开发建设一批城市街头绿地、休闲广场、小憩园,设置城市“绿色氧吧”。力争到2010年,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绿地率达到28%,城市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构建“城在园林中”的“西北戈壁园林城市”风光。

二要加快城市建绿步伐。市委、市政府要把城市绿化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把绿化作为提升投资创业环境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大手笔、大投入、高品位地进行城市绿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市绿化委员会的职能,系统整合规划、林业、城建、金川集团公司等方面的优势和力量,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化融资的原则,将绿化建设纳入财政投资预算,并积极探索认种认养、冠名、以地换绿等方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进城市绿化建设。特别要按照“规划一片,建设一片,绿化一片”的要求,以绿地系统规划为指导,大力实施一批重点绿化工程,着力抓好拆房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工作,使市区道路、广场、街头、居住小区、公园、风光带等得到全面绿化美化。要广泛开展“绿化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园林化小区”以及“我爱绿色家园”等创建活动,尤其要学习借鉴大连、成都等地的做法,各部门、各单位都可选一条马路、一个小区等进行高标准的绿化、亮化、美化,从而形成专业绿化、单位绿化、社区绿化和群众义务绿化相结合齐抓共管的绿化格局。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市区绿化达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见缝插绿、土不露天、长效管理”的效果,建成以防护林为屏障,以行道树、绿化带为骨架,以庭院绿化、小区绿化为基础,以公园、游憩广场为中心、沿街单位拆墙透绿为补充的各种绿地交融渗透,点、线、面、片、环相结合的城市绿化系统,形成一个生态的整体,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三要加大城市园林绿化监管力度。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城市绿化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城市绿化监督检查机制,尽快制定《城市绿化管理细则》和《绿化补偿费标准》、《绿地占用收费标准》等行政规定,确保城市绿化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建立绿化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制、“门前三包”制和质量追究制,以及以综合管理为龙头、专业管理为骨干、区域管理为基础、群众管理为动力的管理体制,从每一棵树、每一片绿做起,从规划、建设到管护,都要精心运作、规范化操作,确保建绿质量和成效,推动市区绿化健康、快速发展。

(四)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拓宽城建融资渠道

资金短缺是制约我们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必须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用经济的办法、对外开放的办法、商业化运作的办法搞好城市建设,走“政府协调、多元筹资、社会兴办、共同受益”的路子。

一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核心是按照经营城市的思想,用市场化、产业化的眼光创新城市建设的运作模式和机制。一方面,要强化政府调控。政府要由“办建设”转为“管建设”,通过政策配套和服务,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化运作环境,既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又强化对投资者的责任约束。同时,要尽快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发挥其在城市建设中的投融资主体和经营主体的作用,调动社会各种资金投入城市建设。另一方面,要强化财政引导。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总支出中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比列逐年增长。财政投入资金要更多地体现为城市建设项目的资本金和搭桥资金,特别是纯公益型项目的资本金和作为贴息、贴现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收民间资本投入城市建设。再一方面,要强化手段创新。集聚盘活现有沉淀资本,大胆采用资产抵押、资金贴现、产权转让、股份改造、土地变现、金融租赁和BOT等各种方式积极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比如,可把拟建的公用设施项目向社会招商,可采用BOT模式(由投资商投资建设,在对公众不收费的前提下经营管理一定年限后无偿移交政府部门管理)开发建设、管理城市公用设施。还可将无投资回报项目和有投资回报项目捆绑与组合,从而形成一个项目是另一个项目的信用保证的捆绑式融资方式。比如,对拟建的公园、广场等无投资回报项目,可与周边或其他区域规划拟建的住宅楼等有投资回报项目进行捆绑式开发,将前者建设作为后者建设的必要条件。

二要经营好城市土地。城市土地是城市资产中最基础的要素,是城建资金的重要来源。要在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严格控制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城市建设用地,对城市建设用地实行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征用、“卖”“养”并举、“捆绑建设”,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资产,使土地资源变成土地资本。“卖”就是拍卖土地使用权,对城市国有土地全部实施公开挂牌竞标出让,并严格挂牌拍卖竞标程序。“养”就是政府对规划建设地段先行投资,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环境,将“生地养熟”;“捆绑建设”就是将市区道路改造、设施建设(包括公园、广场等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管理。要建立规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制度,规范土地管理,将新增建设用地、征而未用闲置的土地及因环境改善要增值的土地全部纳入储备范围,由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以地生财,确保将城市土地经营所得收入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土地开发,弥补城建市建设与管理费用的不足。

三要经营好市政公用设施。在加强政府监管,保证公共物品的性质和社会职能不被改变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市场化运营,通过改革市政公用事业经营体制,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养分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变独家经营为多家经营,增强发展活力。具体要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公众利益不受侵犯的条件下,对现有的公路、公交线路、公园、停车场、公厕等经营权进行有偿出让,把城市道路、桥梁、路灯、供水、排水、环卫、供热、污水处理、出租客运、园林绿化等有形资产和依附于其上的名称、形象等无形资产统统纳入产业化经营的范围,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标,能卖则卖、能租则租,盘活变现,扩充城市建设资金来源。

(五)强化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要坚持一手抓城市建设,一手抓城市管理,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努力由过去的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由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实施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高水平、高效能管理。

一要下功夫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市民素质是搞好城市管理的关键所在,要把育人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城市管理始终,创造人人讲素质,个个重修养的社会风气,使市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城市管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连、青岛、威海、烟台、成都、绵阳等城市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城市形象,原因之一就是在抓城市管理的同时,用很大一部分精力抓市民素质的提高,抓文明创建。

二要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体制和机制。一方面,要完善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立足基层、重心下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条保证”的原则,建立起市、区、街道、社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要将管理权下放到基层,特别是区政府要用更多的精力抓城市管理,切实发挥好各街道办事处、社区直接面向群众的优势,强化城区属地管理,加强街道办事处、社区的管理职能,将管理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充分发挥基层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城市管理法规制度建设。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管理工作发展的新情况所提出的要求,修改、补充、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法规,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关于城市规划实施、城市运输、市政、市容、环保、城市绿化和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法规、实施细则或具体补充规定,使城市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同时,要建立健全城管工作中的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制度,采取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形式,对街道、社区及相关部门的城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城市管理各项目标的全面实现。并把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列入各级各相关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考核指标,纳入各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再一方面,要相对集中实施行政处罚权。根据我市实际,当前,要从城市管理各执法机构中选调人员,建立一支知法、懂法、守法、严格执法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解决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抓好队伍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加强对执法队伍的监督约束,使城管工作由“多家管”变为“一家管”,由“一时管”变为“长期管”,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率。

三要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针对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每年确定几个重点,一抓到底,坚持每月、每季度深入开展几次大规模的专项治理活动,由点及面,抓严、抓实,并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彻底消灭城管工作的“盲区”。重点要抓好四项工作:第一,要强化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切实加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强化地段包干、清洁包干工作,做到全天候清扫保洁,加大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早夜市饮食摊点的治理力度。同时,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和户外广告牌匾、雨棚、遮阳伞的治理力度,集中清理和整治市区内的“牛皮癣”,清除脏、乱、差现象。第二,要加强整顿交通秩序。在集中人力下功夫整顿马路市场、取缔违章摊点,规范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行为,解决重点路段、十字路口交通混乱、拥堵等突出问题的同时,切实规范客运秩序,取缔无证经营的“黑车”,清理带病运行的“旧车”,清除疲劳驾驶的“忙车”,限制超速行驶的“快车”。第三,要有效整治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建立打击假冒伪劣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和药品市场监管,不断强化文化市场管理,清理整顿出版物市场,加强电子游戏机经营场所管理,取缔具有赌博、淫秽等内容的网吧,规范文化娱乐场所经营行为。尤其要坚决取缔影响青少年成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网吧。第四,要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加大饮用水源区治理力度,确保市区饮用水水质。坚持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使工业企业污染做到达标排放。特别要加强市区大气污染治理和声光污染的监管力度,不断改善市区环境质量。

四要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城市所有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建设法定程序的要求进行,杜绝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报建和招投标制度,监察机关要协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检查监督。要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特别是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工程质量管理。要不断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简化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规范政府投资资金的管理,采取“投、建、管”三分离制度管理政府投资项目,在投资管理方式上,将政府直接向项目使用者(营运管理者)拨款,由项目使用者(营运管理者)负责建设的方式,变为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城投公司作为投资者,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建设管理公司,负责项目建设的发包、监督管理,直至工程全面结束。在工程建设上,不再搞一个工程设立一个指挥部的模式,改由投资者按招投标方式选择建设管理公司并全程监管模式。政府部门不再承担项目业主,使“裁判员”和“运动员”职责分离,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移交给项目使用者(营运管理者)使用和维护管养。

上一篇:《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赏析下一篇:对贫困山区小学生的思想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