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激情与创新 使课堂更高远

2024-05-21

理想,激情与创新 使课堂更高远(共3篇)

篇1:理想,激情与创新 使课堂更高远

理想、激情与创新,使课堂更高远

今天,我们的课堂越来越多的关注“以人为本”,越来越多的追求高效课堂。我们有“杜郎口模式”,有“洋思模式”。我们的课堂真的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了吗?我们似乎还缺些什么,我们是不是更需要激情四射,师生共鸣?我们的课堂是不是还需要一些特别之处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启迪学生呢?也许,理想、激情与创新,可以使课堂更高远。

写出教育纪实文学三部曲的当代教育家傅东缨说:教育有两大珍宝,那就是理想和激情。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没有激情就没有超越。如果教育者“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必生活在过去。”一个有教育理想的教师,是着眼孩子的明天的,时时处处为学生的未来着想,为学生的未来做铺垫。这样,课堂就可以少些应景之事,多些思维火花;少些虚假和包装,多些实用和朴素。课堂也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教育需要理想,课堂需要放眼未来。卢梭曾经说,“只要《理想国》和《爱弥尔》留存在世,纵然所有教育著作被毁,教育园地依然还是馥郁芬芳。”因为教育理想会引领我们一路前行。

教师的课堂激情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一腔热情。课堂语言精炼,声音洪亮,精神饱满,激情洋溢,活力四射,魔法触及课堂的每个角落。这样的课堂就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激情课堂的教师不是固定在讲台上的,而是穿行在整个教室里的。随时关注学生的细微反应,随时提供各种帮助。刚开始时常听到学生这样的抱怨:你上课好不好老老实实在讲台上呆着?老是爱满教室乱串干嘛?害的我们精神高度紧张,不敢有一点儿小动作。。这不正是我们课堂想要的结果吗?同时,老师站在学生中间,忘掉自己是老师,不是刻意在履行一种责任,寻找一种感觉,而完全是以一颗童心在心理上和学生相容,这是师生之间全方位的信任,是一种真正的师生情。

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学校也不应该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课堂。不同的班级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和教学方法,才能获得理想的课堂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创新,而不是一窝蜂的跟风,千篇一律的模仿。

我们的课堂似乎已经被思维定式所束缚,被标准答案给锁住,缺乏了创新和个性。比如,有的观摩课,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但学生早已被训练的整齐划一,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因为我们的课堂很少允许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

再比如,有的课堂,没有学生的个性思考,看起来热闹的师生互动完全是按照老师预设的情景展开。大城市的课堂上,老师问学生:你们见过蝈蝈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见过。你们喜欢蝈蝈吗?喜欢。这样的课堂,进展出奇的顺利,答案出奇的统一,师生都在演戏,说着不可思议的假话。类似的例子还有前一阵子在微博上引来热议的“孔融让梨我不让”的事件,说明我们的教学不允许标新立异,不允许说真话,我们的课堂缺乏创新和个性。

让我们树立教育理想,满怀激情地走进课堂,让创新的课堂开出别样的花儿!

篇2:理想,激情与创新 使课堂更高远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英文歌曲

英国人罗杰·诺斯曾说过:“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会跟着音乐的旋律起伏感到愉悦、轻松、兴奋。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巧妙运用英文歌曲进行教学,通过音乐美妙的旋律,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英文歌曲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够活跃英语课堂氛围,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变得活跃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上课开始的时候,用英语歌曲导入,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起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再者,一节课4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大多只能集中20分钟,因为让学生长时间静静地坐着,容易使注意力产生疲劳,这时的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如果此时英语老师可以适时地播放一下音乐,对于这些活泼好动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给他们注入了兴奋剂,它能让学生们的思维重新活跃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地探寻知识,摄取养料。比如有次笔者在上下午第一节英语课时,可能天气炎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昏昏欲睡,我就播放了“If you are happy”这首歌,并且让学生跟着这首歌的节奏做动作,唱到“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clap your hands”这时带领大家一起拍手;“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stomp your feet”,这时带领大家一起跺跺脚,这样当整首歌放完的时候,整个课堂的气氛完全不一样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们便会积极地跟着教师继续学习,与此同时,他们会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喜欢上英语。

二、有利于巩固所学单词,扩大词汇量

学生不害怕学英语,害怕的是记单词。通过唱英语歌曲,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把一些枯燥乏味的单词、词组用歌曲形式在一定情景中形象地记忆。例如,我在上仁爱版Project English中Unit 3,Topic2,Section A的时候,因为涉及到职业的单词,我播放了“Be what you wanna be”这首歌,“doctor,actor,lawyer or a singer,why not president,be a dreamer,you can be just the one you wanna be,police man,fire fighter or a post man,why not something like your old man,you can be just the one you wanna be”,这首歌里涉及到的一些职业单词是学生学过的,学生可以通过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巩固所学的单词doctor,actor,singer,police man,还可以拓展其它的与职业有关的单词president,dreamer,fire fighter,等等。在无意识状态下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对这些单词记忆深刻。

三、有利于语法学习的趣味化

“语法隐形,功能为纲”是新课程英语的一大特点,很多学生觉得语法学习很难,教师也觉得语法教学难有新意。事实上,语法教学可以多样化,运用英语歌曲诱导语法学习就是一种好方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听、唱歌曲的过程中感性认识语法现象,再归纳其中语法原理。例如在教宾语从句时,让学生唱英文歌曲“Trouble is a friend”,唱到“He sees what I see and he knows what I know,”时,让学生找出宾语从句;教“no matter”加疑问词和“however”所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时,就可教学生唱“No Matter What”这首歌;教表达能力的句型can/can’t时,教学生唱“I can sing it well”;教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可以教学生唱经典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并把句型“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When they played I'd sing along it made me smile.”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解等。通过运用英文歌曲可以将枯燥的语法学习趣味化。

四、有利于语音训练,提高听力

语音和听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技能。英语歌曲或快或慢的节奏对发音的要求比较高,歌词的连读、弱读、略读、重读现象的反复出现,对学生的发音会有很大帮助。唱英文歌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发音(pronunciation),语调(intonation)和节奏(rhythm)。教师可以挑选适合初中生的歌曲来训练学生的语音。例如歌曲“Edelweiss”出现了比较多的连读,如small⌒and white,clean⌒and bright;blossom⌒of snow make⌒you bloom⌒and grow,bloom⌒and grow forever,学生反复吟唱这些语音,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连读技巧。此外,学生通过听英文歌曲,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还可以提高听力。

篇3:创新实验,使化学课堂更高效

鉴于此,笔者以原电池教学为例,对课堂实验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原电池的学习内容对高中生来说是一堂纯理论课,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我们对原有的实验加以改进,使之成为微型的学生实验。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去做实验、观察实验,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课堂就变成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这种自主学习方式必然是高效的。

在这节课的引入上,我们可以采用如图1的一个改进实验。取一根30cm左右的粗铜丝,在铜丝一端3~5cm处,沿小圆杆绕一圈,把一粒锌粒塞到两股铜丝之间(不能松动)。实验时,在试管中加入约5mL稀硫酸(能没过锌粒),先把铜丝下端伸到稀硫酸中,静止,观察现象(无现象);继续将铜丝伸到试管底部,松手,观察现象(浸没在稀硫酸中的铜丝表面有气泡且逐渐长大,锌粒上几乎没有气泡)。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个现象和之前学的知识相矛盾呢?”

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开始第二个实验。(如图2)在玻璃片上放上滤纸,滤纸上滴有硫酸,在滤纸两侧放上铜片和锌片,用导线分别与电流计的两端相连,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偏转。这个实验使学生明白了,原来原电池形成后,有了电子的移动,导致了正负极发生了不同的反应,形成了不同的现象。这样,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了解决,并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原理。

学生理解了基本原理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什么条件下,才能形成原电池呢?”我们再将图2的实验加以一系列的演变。将金属片都换成Zn片,或者换成一个铜片、一个银片等不同的金属,重复图2的实验步骤,观察指针的偏转,从而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加深了对原电池正负极的理解,也加强了对原电池必须是自发反应的认识。而后再将图2实验中的盐酸换成氯化钠溶液,或无水酒精等,观察指针的偏转。学生又加深了对原电池对电解质溶液的要求的认识。这样学生的问题迎刃而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让学生进行图3的创新实验。在玻璃片上放上两张滤纸,一张滴有硫酸铜,在滤纸上放铜片,一张滴有硫酸锌,在滤纸上放Zn片,用导线分别与电流计的两端相连,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使学生认识到闭合回路是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一;用镊子夹取沾有氯化钠溶液的滤纸搭在之前的两张滤纸上,电流计指针即偏转,从而让学生认识盐桥的作用。

原来要完成这一系列的实验,需要大量的仪器和试剂,操作繁琐。改进后不仅减少药品消耗及实验污染物的排放,而且操作简单,仪器简化,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通过实现“实验药品微量化,实验仪器微型化”,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实验,使实验服务于教学,把教师的演示实验变为了学生的动手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由过去被动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必然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

上一篇:高三我的期末考试作文下一篇:第三套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