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企业标准

2024-04-13

联想集团企业标准(共6篇)

篇1:联想集团企业标准

本文由zaedewah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企业标准 QG/ML01.02-2005 公文管理

2005-4-16 发布 2005-4-16 实施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发 布

编制原因说明:

为统一规范制冷家电集团公文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原章节号

现章节号

修订(内容)说明 本管理仅针对制冷家电、各公司一级单位 编号发文进行规定,各公司下属部门详细规定 由各公司在本规定基础上根据各公司实际情况 自行发文规定

修订人/时间 李松波 2005.3.31 管理职能会审/日期: 缺省

单位审核意见/日期: 缺省

单位外会签意见: 同意 同意 同意 杨志军 欧亚非 熊 杰 05.04.12 05.04.13 05.04.14 营运管理部综合管理会审: 同意 魏华 05.04.16 审批意见: 同意 李云海 05.04.16 注:

流程清单内所有文件审批发布必须按照清单规定的审批流程组织审批,并在此处写明审批流程。流程: 编制部门(营运管理部)→单位外会签(华管、荣管、美通管)→营运管理部综合管理会审→审批(营 运管理部总监)2 流程清单外的文件审批流程由营运管理部确定。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企业标准

公文管理

QG/ML01.02-2005 1 目的 为使制冷家电及其下属经营单位公文制订、接收、发放及存档工作进一步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并使 各个使用场所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特制定本标准。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制冷家电、美的-东芝开利合资公司(以下简称:美的-东芝)、华凌及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华凌)、荣事达合资公司(以下简称:荣事达)、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通)所有公文 文件的管理。

3、引用标准 无 4 定义 4.1 公文文件 ——外来公文: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非本单位以外单位下(转)发给制冷家电及其下属子公司、经营 单位的公文。——请示、报告:指向主管领导、部门、公司和集团请示报告工作、反映问题所用的公文,包括以制冷家 电名义向美的集团或美的集团以外单位的请示、报告和制冷家电下属各职能部、子公司等向制冷家电领导或主 管部门的请示、报告。——制冷家电内部公文:指在制冷家电及下属子公司内部使用的公文,包括制冷家电下发的或下属各公司、单位下发的会议纪要、通知、通告、通报、任命、决定和阶段性规定等。5 管理要求 5.1 公文文种及使用 公文按文种分为:通知、通告、通报、决定、规定、请示、申请、报告、会议纪要。5.1.1 对制冷家电及子公司内部公布需要周知和共同执行的事项,用“通知”。5.1.2 制冷家电及子公司告知关于所属任何单位发生的股权变更或公司更名时,用“通告”。5.1.3 上级部门向下级部门传达重要情况,用“通报”。5.1.4 对内部的各种重要事项做出规定和对重大行动做出安排用“决定”文种。5.1.5 制冷家电或下属各公司、单位对各种重要事项或某一类特殊问题下发阶段性管理办法时,使用“规定”。(注:对于制冷家电或各公司、单位在较长时间段需要执行的管理制度、规范、办法必须以“体系文件”形式 下发,不能以公文文件格式下发)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 2005-4-16 批准 1/8 2005-4-16 实施 QG/ML01.02-2005 5.1.6 下级部门向直接上级部门或领导请求指示、批准或汇报工作时,用“请示”或“报告”文种。向跨级领 导部门或领导请示、报告时必须以接受请示的直接下属单位或部门的名义,并经其直接下属单位的职能管理部 确认后才能上报,不允许跨级别上报(例如:美的-东芝开利合资公司向美的集团请求指示则必须以制冷家电名 义请求指示,并经营运管理部确认);同一级别请求批准事项时,可直接用“申请”格式。5.1.7 管委会、经营检讨会、总结计划会等重大会议的内容纲要、规定事项和工作指示等,用“会议纪要”。管理机构、5.2 管理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5.2.1 营运管理部为制冷家电公文的归口管理部门。营运管理部负责接收和处理外来文件及各公司对制冷家电 领导的请示、报告,负责处理所有以制冷家电名义上报、下发的公文文件,并对制冷家电下属各公司的公文处 理工作负有检查、指导和监督责任,对不按相关规定进行公文处理的公司、单位、部门、人员进行处罚; 5.2.2 5.2.2 各公司、单位的管理部门负责本公司、单位上报、下发文件的归口管理,负责接收、处理、宣贯和落实 制冷家电转发的外来文件及制冷家电下发的规章制度、工作指令等文件,负责接收、处理外公司、单位发来的 行政、管理及其它相关文件; 5.2.3 各公司需设置专职信息员 1 名,各单位根据业务需要,设置兼职一级信息员 1 名,负责信息的传递、接 收、处理和跟进落实; 发文资格、5.3 发文资格、效力 5.3.1 发文资格 制冷家电、各子公司及各公司下属子单位为具备发文资格的主体,其它部门、模块、组等根据业务需要由 各公司决定发文资格。(具体名单见本文件规定具备发文编号及署名的公司、单位名单)。制冷家电层面项目小组经授权后、制冷家电层面各委员会具备发文资格。(具体要求见相关文件规定)5.3.2 发文效力 公文的效力对该公文的接收对象具备约束力,对该公文的非接收对象不具备效力,但非接收对象必须对该 公文在接收对象的执行、落实给予支持。5.4 文件格式及发文流程 5.4.1 公文格式种类共分为正式公文、非正式公文、会议通知和会议纪要。5.4.2 正式公文 5.4.2.1 正式公文包括但不限于: ——制冷家电、各公司、单位范围内的重要人事任免决定、重大事件的处理决定; ——对单位内部的各种重要事项做出规定和对重大行动做出安排的正式公文; ——以制冷家电、公司、单位名义向美的集团和制冷家电、所属公司领导作的请求指示、批准或汇报工作; ——对制冷家电、公司、单位内部需要周知和共同执行的事项的通知、通报; ——公文的效力需要作用于制冷家电、公司或全单位的; ——各公司、单位认为需要用正式格式的其他公文。5.4.2.2 正式公文格式包括文头、行文、文尾三部分,具体模板以附件 2 为准。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 2005-4-16 批准 2/8 2005-4-16 实施 QG/ML01.02-2005 a)正式公文文头标识、编号及公文署名 正式公文文头标识、发文机构 集团发文 营运管理部 制 冷 家 电 财务管理部 人力资源部 审计监察部 IT 管理部 市场部 XX 项目小组 美 的 东 芝 公司发文 家用空调事业部 商用空调事业部 海外事业部 国内营销公司 XX 项目小组 公司发文 营运管理部 财务管理部 华 凌 空调公司 中雪公司 华电公司 中央空调公司 XX 项目小组 公司发文 营运管理部 财务管理部 人力资源部 荣 事 达 供应链管理部 国内营销部 海外营销部 洗衣机工厂 冰箱工厂 研究院 OEM 部 XX 项目小组 美 通 公司发文 XX 项目小组 公文文头标识 制冷家电文件 制冷家电营运管理部文件 制冷家电财务管理部文件 制冷家电人力资源部文件 制冷家电审计监察部文件 制冷家电 IT 管理部文件 制冷家电市场部文件 制冷家电 XX 项目小组文件 美的-东芝开利合资公司文件 美的-东芝开利合资公司家用空调事业部文件 美的-东芝开利合资公司商用空调事业部文件 美的-东芝开利合资公司海外事业部文件 美的-东芝开利合资公司国内营销公司文件 美的-东芝开利合资公司 XX 项目小组文件 华凌集团有限公司文件 华凌集团营运管理部文件 华凌集团财务管理部文件 华凌集团空调公司文件 华凌集团中雪公司文件 华凌集团华电公司文件 华凌集团中央空调公司文件 华凌集团 XX 项目小组文件 中美合资公司文件 中美合资公司营运管理部文件 中美合资公司财务管理部文件 中美合资公司人力资源部文件 中美合资公司供应链管理部文件 中美合资公司国内营销部文件 中美合资公司海外营销部文件 中美合资公司洗衣机工厂文件 中美合资公司冰箱工厂文件 中美合资公司研究院文件 中美合资公司 OEM 部文件 中美合资公司 XX 项目小组文件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文件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 备有限公 司XX 项目小组文件 编号前缀 冷集字 冷集营字 冷集财字 冷集人字 冷集审字 冷集信字 冷集市字 特 XX 字 冷芝字 冷家字 冷商字 冷外字 冷内字 特芝XX 字 华集字 华集营字 华集财字 华集空字 华集雪字 华集电字 华集央字 特华 XX 字 荣合字 荣合营字 荣合财字 荣合人字 荣合供字 荣合内字 荣合外字 荣合洗字 荣合冰字 荣合研字 荣合 OEM 字 特荣XX 字 重美冷字 特通XX 字 署名 不署名 营运管理部 财务管理部 人力资源部 审计监察部 IT 管理部 市场部 XX 项目小组 不署名 美-东 开 合 公 家 空 事 部 的 芝 利 资 司 用 调 业 美-东 开 合 公 商 空 事 部 的 芝 利 资 司 用 调 业 美-东 开 合 公 海 事 部 的 芝 利 资 司 外 业 美-东 开 合 公 国 营 公 的 芝 利 资 司 内 销 司 XX 项目小组 不署名 营运管理部 财务管理部 空调公司 中雪公司 华电公司 中央空调公司 XX 项目小组 不署名 营运管理部 财务管理部 人力资源部 供应链管理部 国内营销部 海外营销部 洗衣机工厂 冰箱工厂 研究院 OEM 部 XX 项目小组 不署名 XX 项目小组

注: 如为请示则编号行文中加 “请” 字,如制冷家电名义向上级请示文件用 “冷集请字[]当年顺序号”,美的制冷家电集团 2005-4-16 批准 3/8 2005-4-16 实施 QG/ML01.02-2005 以此类推。b)签发人 制冷家电及四大公司文件署签发人姓名,其它正式公文均不署签发人; 密级按保密程度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内部和普通五级(仅保密文件可在正文左上角标明,其余省略 c)密级 相应标识,由各部门信息员根据文件发送范围和自制公文处理单上的说明按要求进行处理)——绝密文件指一旦泄漏,将对制冷家电或美的集团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文件,只发给制冷家电 CEO、公 司总裁/总经理、副总裁/副总经理及相应单位负责人阅知。——机密文件指一旦泄漏,将对制冷家电或美的集团利益产生较大影响的文件,只发给部级以上干部阅知。——秘密文件指一旦泄漏,将对制冷家电或美的集团利益产生影响的文件,只发给经理级以上干部阅知。——内部文件指只适宜在制冷家电内部发放不宜对美的以外公开的文件,可以下发至相关工作主管阅知。——普通文件指可以对外公开的文件。如会议通知、一般事务性公文、经验介绍、企业宣传资料等。d)急度 d)急度按办文时间要求分为特急、紧急和普通三类(特急、紧急文件可在正文左上角标明,其余省略相应 急度 标识,由各部门信息员根据文件发送范围和自制公文处理单上的说明按要求进行处理)——特急文件指必须在收文或发文后半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的文件。——紧急文件指必须在收文或发文后一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的文件。——普通文件指按正常文件处理流程二个工作日内处理的文件。e)公文称谓 ——在本规定中有上述正式公文编号的统称为“各单位”; ——各单位下属子公司、部、分厂、车间统称为“各部门”。——其余由制冷家电下属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f)文尾部分 ——对上级领导或单位领导用“呈”; ——对上级单位用“报”; ——对同级或不相隶属的单位用“送”; ——对下属单位用“发”。5.4.2.3 正式公文签发流程 a)制冷家电公文(以自制公文单格式报批,自制公文单格式见附件二)编制(单位负责人、公司总裁/总经理)→单位外会签(可缺省)→营运管理部会审(综合管理受理、总监 会审)→审批(制冷家电 CEO)→下发 b)制冷家电职能部公文 编制(部门负责人)→单位外会签(可缺省)→单位审核(职能部负责人)→下发 c)制冷家电下属公司公文(以自制公文单格式报批,自制公文单格式见附件二)

编制(部门负责人)→单位审核(单位负责人)→单位外会签(可缺省)→营运管理部会审(总监会审)→审批(公司总裁/总经理)→下发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 2005-4-16 批准 4/8 2005-4-16 实施 QG/ML01.02-2005 d)公司下属单位公文 编制(部门负责人)→单位外会签(可缺省)→管理职能部门会审→审批(公司下属单位负责人)→下发 e)项目小组公文 编制(部门负责人)→会签→管理部或相关部门会审→审批(单位负责人或项目组长)→下发 5.4.4 非正式公文 5.4.4.1 各单位及所属子公司、部门等为制冷家电具备发非正式公文资格的单位,非正式公文只在部门内部具 有效力。5.4.4.2 非正式公文一般指:除正式公文规定以外的其它文件,主要指与制冷家电、下属公司经营管理结合不 很紧密,发送范围比较小,日常性、临时性通知、通告或决定等。5.4.4.3 非正式公文格式包括标题、正文和文尾,具体模板以附件 2 为准。a)非正式公文编号、署名及举例 发文机构 营运管理部 制 冷 家 电 财务管理部 人力资源部 审计监察部 IT 管理部 市场部 营运管理部 财务管理部 华 凌 空调公司 中雪公司 华电公司 中央空调公司 编号前缀 冷营运 冷财务 冷人力 冷审计 冷 IT 冷市场 华集营运 华集财务 华集空调 华集中雪 华集华电 华 中 空 集 央 调 署名 营运管理部 财务管理部 人力资源部 审计监察部 IT 管理部 市场部 营运管理部 财务部 空调公司 中雪公司 华电公司 中央空调公司 美 通 荣 事 达 发文机构 营运管理部 财务管理部 人力资源部 供应链管理部 国内营销部 海外营销部 洗衣机工厂 冰箱工厂 研究院 OEM 部 管理部 财务部 研发部 制造部 销售支持 5.4.4.4 非正式公文签发流程 编制(部门负责人)→管理会审(各单位管理部或相关部门)→审批(单位负责人)→下发 5.4.5 会议通知 5.4.5.1 会议通知格式模板以附件为准 5.4.5.2 会议通知编号 发文机构 集团发文 营运管理部 财务管理部 人力资源部 审计监察部 IT 管理部 编号前缀 冷会字 营会字 财会字 人会字 审会字 IT 会字 发文机构 公司发文 家用空调事业部 商用空调事业部 海外事业部 国内营销公司 XX 项目小组 编号前缀 芝会字 冷家会字 冷商会字 冷外会字 冷内会字 特 X 会字 2005-4-16 实施 5/8 编号前缀 荣合营运 荣合财务 荣合人力 荣合供应 荣合国内 荣合海外 荣合洗衣 荣合冰箱 荣合研究 荣合 OEM 重美管理 重美财务 重美研发 重美制造 重美销售支持

署名 营运管理部 财务部 人力资源部 供应链管理部 国内营销部 海外营销部 洗衣机工厂 冰箱工厂 研究院 OEM 部 管理部 财务部 研发部 制造部 销售支持

制 冷 家 电

美 的 东 芝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 2005-4-16 批准 QG/ML01.02-2005 荣 事 达

市场部 XX 项目小组 公司发文 营运管理部 财务管理部 人力资源部 供应链管理部 国内营销部 海外营销部 洗衣机工厂 冰箱工厂 研究院 OEM 部 XX 项目小组

市会字 特 X 会字 荣合会字 荣合营会字 荣合财会字 荣合人会字 荣合供会字 荣合内会字 荣合外会字 荣合洗会字 荣合冰会字 荣合研会字 荣合 OEM 会字 特 X 会字

华 凌

美 通 公司发文 营运管理部 财务管理部 空调公司 中雪公司 华电公司 中央空调公司 XX 项目小组 公司发文 管理部 财务部 研发部 制造部 销售支持 XX 项目小组

华会字 营会字 财会字 空会字 雪会字 电会字 央会字 特 X 会字 重美冷会字 重美管会字 重美财会字 重美研会字 重美制会字 重美销会字 特 X 会字

其他公司、部门会议通知编号在此不作规定。5.4.5.3 会议通知视会议涉及范围和重大程度经请示单位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方可下发。5.4.6 会议纪要 5.4.6.1 会议纪要格式模板以附件 5 为准。5.4.6.2 会议纪要须注明发文范围,发放时按所属级别由相关信息员下发,并严格按发文范围下发。5.5 公文处理流程 5.5.1 制冷家电外来文件统一由营运管理部(综合管理)负责签收,并转相关单位协助处理。其他单位原则上 不得签收制冷家电外来文件。5.5.2 制冷家电、制冷家电职能部门、各公司向相关单位发文时,必须由其一级信息员向文件接收单位的一级 信息员发文,并抄送制冷家电营运管理部,然后由文件接收单位一级信息员进行传递、接收、处理和跟进; 5.5.3 各单位向其内部下属部门发文时,由本单位的一级信息员直接向该单位相关部门信息员发文,同时抄送 所发单位的一级信息员及管理部门。5.5.4 请示和报告应严格分开。请示公文应一文一事,不得多头、越级报送,不要同时送同级和下级部门。请 示或报告一律由秘书或资料员签收,对内容涉及多个部门的请示或报告,应有相关部门注明会签意见后,再送 主管领导作批示;特殊情况另行处理。5.5.5 以制冷家电名义下发的编号公文必须按拟稿、会签、审核、打印校对、签发、发放等程序执行。5.5.5.1 拟稿 拟稿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集团、制冷家电有关规章制度;情况真实,观点明确,文字 精练,条例清楚,层次分明,用词准确、规范,简明扼要;文种、体式、密级、急度划分、行文符合规定;文 件实施日期要尽可能明确。拟稿部门在组织签发前须详细填写“自制公文处理单”(见附件 3),拟稿部门领导要对文稿进行审核。5.5.5.2 会签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 2005-4-16 批准 6/8 2005-4-16 实施

QG/ML01.02-2005 拟稿单位自行牵头组织会签,原则上在会签前应发征求意见稿至相关部门征求意见; 会签时间一般不超过 1 天,会签单位如有意见须注明,以供拟稿单位和签发领导参考。5.5.5.3 审核 所有以制冷家电名义下发的公文必须经营运管理部审核(综合管理受理,总监审核),以各单位名义下发 的公文必须经各单位管理部或相关部门审核,一般审核时间不超过 1 天。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a)是否需要行文,以什么名义行文; b)公文体式、文种、行文是否符合规定; c)文字表述是否精练,标点使用是否正确,文笔是否通顺流畅,前后行文逻辑思维是否合理; d)公文内容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美的集团、制冷家电、制冷家电子公司其他规章制度 是否一致; e)要求和措施是否明确具体,切实可行; f)内容涉及的部门是否经过协商会签,达成一致意见; 5.5.5.4 打印校对 以制冷家电名义下发的文件由营运管理部负责打印,拟稿部门提供电子文本给营运管理部。正稿打出来后,由营运管理部和拟稿部门共同进行校对,文件经校对无误后可送领导签发,发送前要先按发文编号方法对公文 进行编号。5.5.5.5 签发。以制冷家电、子公司名义下发的公文必须由制冷家电 CEO、子公司总裁/总经理或其授权签发。文件一经签 发即生效。对已签署但未下发的文稿,如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修订的由营运管理部向签发领导提出修订意见并进 行修订;未经领导同意,对公文内容不得自行修改。5.5.5.6 上传 PDM 及查询 ——各级公文在下发当日应即时将电子文本上传至 PDM,按文件级别由相关级别信息员负责上传。制冷家 电及各单位在“PDM/文档管理区”中所属文件夹建立相应的文件夹,密级等级为绝密的不上挂 PDM,由起草部 门保管原件,密级等级为机密的上挂密级文件相应文件夹。如制冷家电集团文件在“PDM协同管理文档工作区0.制冷家电集团文件”中查询,由制冷家电信息员 负责上传,共享范围为该文件的发放范围,以此类推。5.5.5.7 宣贯。制冷家电及各公司公文发放后,各单位应进一步在本单位内部组织学习宣贯。5.5.6 部门公文拟稿、会签、审核等应参照制冷家电公文处理程序执行,并须由主管副总经理、单位总经理或 主管总监签字后方可下发。5.5.6.1 各职能部、单位的编号财务文件须交制冷家电财务部备案;相关人事文件须交人力资源部备案。5.5.6.2 公文可用电子邮件发送,但原文须打印出来盖章或签字,并归档保存;信息员应设电子邮件回执或打 电话询问,确认相关人员已及时收到。5.6 公文立卷归档和销毁。各单位应根据各自的职责权限,及时将有关资料整理立卷归档,保证公文齐全、完整,便于保管、查找和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 2005-4-16 批准 7/8 2005-4-16 实施 QG/ML01.02-2005 使用。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磁盘文件。5.6.1 立卷归档范围 ——上级单位发来的各类公文; ——本单位制定的各类正式公文; ——以本单位名义召开的重要会议及活动的记录、照片、音像资料等; ——与本单位制定的公文有密切联系的上级单位和下级部门的重要文件; ——上级单位召开的重要会议文件或资料; ——重要的信访、调查材料; ——其他有参考价值的重要文电、资料等。5.6.2 立卷归档分工 5.6.2.1 外来公文、集团公文、制冷家电、各公司编号公文由相应营运管理部立卷归档; 5.6.2.2 美的集团、制冷家电或各公司召开的会议(含以美的集团、制冷家电或各公司名义由有关部门主办的 专业会议)所形成的文件、材料、领导讲话等,由相应营运管理部立卷归档; 5.6.2.3 公司下属单位公文,由办文单位立卷归档。5.6.2.4 两个以上单位联合召开的会议形成的文件、材料,由主办单位立卷归档,其他部门存复制件。5.6.2.5 各级领导外出开会带回的会议文件及重要资料,交给本单位立卷归档。5.6.3 公文销毁。销毁前必须认真清点,防止误销或漏销,公文销毁的范围是: ——重复文件和多余的复印件; ——纯事务性的或临时性的公文; ——无保存价值的一般文件草稿或讨论稿; ——其他已无继续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其他说明: 6 其他说明:本管理仅针对制冷家电、各公司一级单位编号发文进行规定,各公司下属部门详细规定由各公司 在本规定基础上根据各公司实际情况自行发文规定。附件: 7 附件: ——正式公文格式 ——非正式公文格式 ——自制公文处理单式样 ——会议通知单式样 ——会议纪要式样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营运管理部提出、起草、修订 本标准由营运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李松波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 2005-4-16 批准 8/8 2005-4-16 实施

篇2:联想集团企业标准

P56、P79:门柱宽度600mm均改成700mm。P58:安全通道剖面图改成如下:

P78:操作场所安全防护棚剖面图改成如下:

篇3:联想集团企业标准

1月14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第十一批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名单,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被确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

集团公司现拥有公交车4000余辆,公交线路154条。为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履行企业安全责任,推动公交安全生产再上新台阶,2014年3月集团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达标认证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启动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2014年7月28日至31日,中国道路运输协会考评专家组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体系认证相关要求,对集团公司进行了严格的现场考评。考评结果表明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基本建立,实现了有效运行,安全绩效良好,达到了城市公共汽车客运企业/机动车维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要求。

集团公司将以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认定为契机,着力打造安全生产管理平台,提升公交安全服务保障能力,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的公交出行。

篇4:电摩标准:利益集团的博弈工具

最近,电动摩托车的国家标准一波三折,最终以国家标准委的暂缓执行而落幕。在此前,尽管各种反对声音巨大,国家标准委还是两次在自己的官网上强硬声明,一定要在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个标准的核心,是将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电动车,称之为轻便电动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划入机动车范畴。这次电摩标准出现巨大的波动,关键还是背后各种不同利益集团在进行着激烈的博弈。

从1995年清华大学研制的第一台轻型电动车面市开始,它独有的属性——节能、环保、便捷、价廉,使得它的市场日益扩大。中国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增加到两千多家。2005年到2008年,随着“禁摩”城市的大量增加,电动自行车由于不属于机动车,使用成本低廉,没有进入门槛。自然成了众多收入不高的中国民众代步的首选工具。目前,我国拥有1.2亿辆电动自行车的市场保有量。如果按每辆车3000元均价来计算,市场总量这到3600亿元,这是一个极大的蛋糕。既然有了巨大的利润蛋糕在面前,各大利益集团肯定会垂涎三尺。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谁掌握了电摩行业的标准,谁就抓住了市场巨大的“利润蛋糕”。为此,国家标准就成了彼此博弈的工具。

这次电摩国家标准主要的博弈双方是:摩托车生产企业与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这几年,和电动自行车的火爆相比,是摩托车的日益萎缩。在此态势下,不少摩托车企业转而开始进军电动摩托车市场,欲分得一杯羹。作为资产规模和进入门槛远高于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摩托车行业而言,如果能够通过国家标准的修改,把电动自行车的领域划为已有,那么电动自行车企业想生产质量大于40公斤、时速高于20公里的产品,必须申请电摩的批件。生产电摩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项目总投资不得低于2亿元人民币,固定资产投资不得低于1亿元,其中设备投资不得低于8000万元,注册资本不得低于8000万元。按照这个标准,目前2000多家电动自行车企业中,达到申请标准的企业只有1%左右。也就是说,2010年可能将会有两千多家电动车生产企业面临倒闭。如果目标达成,摩托车业利用标准这一利器,达到了不战而胜。

当然,作为电动自行车这个阵营而言,肯定也不会这么容易“投降”。毕竟,接受这个新标准,就是在让自己走向灭亡。于是,他们忘记了以前为了市场份额而展开的激烈厮杀,抱团作事,共同捍卫自己的利益。为此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成了他们共同利益的代表。不过,这次处于弱势的电动自行车协会之所以能够逼迫国家标准委让步,最重要的因素来自1.2亿电动自行车的用户。这个庞大的群体发出来的反对声音,不得不让国家标准委为之顾忌。

篇5:联想集团企业标准

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解决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强基固本,促进企业建立起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由明显好转到根本性好转,推动集团公司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第二条【主要内容】本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规定了安保型企业标准,创建的基本要求、评级指标和考评标准等内容。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适用于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全资、控股及均股、参股并负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的企业。均股或参股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企业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四条【安全生产】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规章、规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五条【安全目标】企业应制定中长期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实现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第六条【安全投入】煤炭生产、高危行业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行业规定标准,足额提取用好安全费用,确保安全投入和项目有效实施,国家未规定安全费用提取标准的其他行业企业要根据安全生产需要,保证安全投入。

第七条【准入要求】企业应严格遵守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其他要求】企业制定和执行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标准等应不低于国家和行业要求。

第三章

考评标准

第九条【标准指标及分值】安保型企业标准包括下列指标: 组织体系、制度标准、安全环境、安全投入、隐患治理、教育培训、员工权益、应急管理、激励约束、安全文化等10项指标。评级总分值2000分,其中安全环境指标满分计1000分,组织体系、安全文化指标满分各计150分,其他8项指标满分各计100分。

安保型企业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附后。

第十条【级次设定】安保型企业分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等级,每级含Ⅰ、Ⅱ、Ⅲ三类,最低等级为初级Ⅲ类,最高等级为高级Ⅰ类。

第十一条【评级标准】安保型企业评级标准如下: 1.高级安保型企业

Ⅰ类:考评总分值在1900分(含)以上,其中安全环境指标分值在900分以上,其他指标最低不得低于本项分值的85%;

Ⅱ类:考评总分值在1850分(含)以上,其中安全环境指标分值在900分以上,其他指标最低不得低于本项分值的85%。

Ⅲ类:考评总分值在1800分(含)以上,其中安全环境指标分值在900分以上,其他指标最低不得低于本项分值的80%。

2.中级安保型企业

Ⅰ类:考评总分值在1750分(含)以上,其中安全环境指标分值在850分以上,其他指标最低不得低于本项分值的80%。

Ⅱ类:考评总分值在1700分(含)以上,其中安全环境指标分值在850分以上,其他指标最低不得低于本项分值的75%。

Ⅲ类:考评总分值在1650分(含)以上,其中安全环境指标分值在850分以上,其他指标最低不得低于本项分值的75%。

3.初级安保型企业

Ⅰ类:考评总分值在1600分(含)以上,其中安全环境指标分值在800分以上,其他指标最低不得低于本项分值的75%。

Ⅱ类:考评总分值在1550分(含)以上,其中安全环境指标分值在800分以上,其他指标最低不得低于本项分值的70%。

Ⅲ类:考评总分值在1500分(含)以上,其中安全环境指标分值在750分以上,其他指标最低不得低于本项分值的70%。

第十二条【前置条件】安保型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高级安保型企业应连续三年以上实现安全生产,当年无重伤及以上事故;

2.中级Ⅰ类安保型企业应连续三年实现安全生产;Ⅱ类安保型企业应连续三年杜绝较大以上事故,连续两年实现安全生产;Ⅲ类安保型企业应连续三年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当年实现安全生产。

3.初级Ⅰ类安保型企业应连续两年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当年井下死亡事故不超过1人,地面生产无死亡事故。Ⅱ类安保型企业应连续两年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当年井下死亡事故不超过2人,地面生产无死亡事故;Ⅲ类安保型企业当年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井下死亡事故累计不超过3人,地面生产不超过1人。

A、B类企业参与初、中、高级安保型企业的考核评级,C类企业参与初级安保型企业的考核评级。

第四章

第十三条【用语名词】本标准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安保型企业:是指全面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规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实现组织体系健全、制度标准完善、安全环境可靠、安全投入到位、隐患治理及时、教育培训强化、员工权益保障、应急机制完备、激励约束有效、安全文化引领目标的企业。

第十四条【实施要求】企业依照本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并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解释权】本标准的解释权属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第十六条【实施时间】本标准自2011年 月 日起施行。安保型企业标准

组织体系

1.1 组织机构

1.1.1应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安委会主任由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担任,安委会应建立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

1.1.2 应建立完善以生产负责人为主的生产保安体系,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保安体系,安全负责人(委派安监局长)为主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其他负责人为主的业务保安体系,并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生产、技术等业务职能管理部门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机构)。

1.1.3 应按规定足额配备符合要求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配备数量,应符合国家和行业及集团公司有关规定。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比例应符合国家和集团公司的规定。

1.2职责

1.2.1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决策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

1.2.2企业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并进行宣贯和培训。法律法规及制度标准 2.1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1.1 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定期进行更新。

2.1.2 应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2.1.3 应每年至少一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消除违规现象和行为。

2.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2.1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进行贯彻落实。

2.2.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安全技术审批、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

2.3 操作规程 2.3.1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等特点,编制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工作标准,明确各工种、岗位对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操作程序和标准,明确违反操作程序和标准可能导致的危险和危害。

2.3.2应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投产或投入使用前,组织编制新的操作规程。

2.3.3操作规程必须涵盖从进入操作现场、操作准备、操作过程、操作结束和离开操作现场全过程的各个操作环节。

2.4 修订

2.4.1应每年至少一次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保证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2.4.2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相关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进行评审、修订:

1)当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废止、修订或新颁布时;

2)当企业归属、体制、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时; 3)当生产设施新建、扩建、改建时;

4)当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发生变更时; 5)当上级安全监督部门提出相关整改意见时; 6)当安全检查、风险评价过程中发现涉及到规章制度层面的问题时;

7)当分析重大事故和重复事故原因,发现制度性因素时; 8)其它相关情况。2.5 文档管理

2.5.1应建立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流程、形式、权限和安全生产档案类别及保存、保密、销毁要求等。

2.5.2 应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安全环境 3.1 生产系统

3.1.1应建立完善、可靠的生产系统。主要生产系统应安设安全监控系统(视频),提高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推广生产系统集中控制。

3.1.2建立适应本企业的生产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不断优化改进生产系统。

3.1.3 生产系统改变时应有设计,并履行审批手续。3.2设备设施

3.2.1企业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3.2.2生产系统机电设备、设施完好,安全保护功能齐全,动作灵敏可靠,并且有故障监测功能。

3.2.3应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设施设备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检验维修,保证其安全运行。

3.2.4应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定期进行检验检测,加强易燃易爆和设备设施等的监测和预警。

3.2.5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设备、设施。3.3 技术工艺

3.3.1 技术工艺应持续优化改进。

3.3.2 对生产中确需采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应依法加强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达到规定的安全卫生要求。

3.3.3对实施作业许可证管理的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爆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空作业等危险性作业过程实时监控,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审批监督。

3.3.4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

3.3.5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的技术和工艺。3.4作业管理

3.4.1应加强生产现场、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作业行为、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

3.4.2应建立完善的通讯、报警、检测监控系统,安全生产实现信息化管理。

3.4.3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建立本企业的安全标志标识的标准和使用规定。

应在有重大危险源或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应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或安全提示语,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或设有警戒人员。

3.4.4 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企业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3.4.5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

3.5安全质量标准化

3.5.1执行《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细则》。安全投入

4.1应依据国家、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建立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投入。

4.2 应加强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建立安全费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和监督程序,严格按照安全费用规定的使用范围编制安全费用提取和投入计划,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

4.3 应定期组织开展安全费用使用专项检查,确保足额提取、专款专用。

4.4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投资要纳入项目建设概算。

4.5 依法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包括: 1)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费用;

2)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及保健品的经费;

3)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费用;

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整改、监控所需费用; 5)安全风险抵押金;

6)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不包括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评价)、检测、检验费用;

7)保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其他有关经费投入;

8)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所需的费用; 9)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用等;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费用。

4.6 在安全费用规定的使用的范围内,企业应将安全费用优先用于解决重大安全隐患和对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和工艺的更新和改造。

4.7 安全费用投入计划和上一年安全费用的提取、使用情况应报集团公司备案,对超出授权范围的事项按照有关规定报集团公司审批后实施。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 5.1隐患排查治理

5.1.1 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定期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

生产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及自然灾害预警预报时,应及时组织隐患排查。

5.1.2 隐患排查前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排查方法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

5.1.3 应编制隐患排查表,排查内容应包括综合排查和专业排查。

5.1.4 对隐患应实行分析评估、分类定级、登记建档、整改验收及销号闭环管理。

5.1.5 重大隐患治理应制定治理方案,方案应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及治理的时限和要求。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5.1.6 应建立隐患分析和整改效果评价制度。各级总工程师要组织业务保安部门对各类隐患特别是重大隐患、反复出现的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技术措施,由各级生产、机电等分管负责人组织实施。各级安全负责人应组织业务保安和安全监管部门对隐患整改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5.1.7 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实时动态预警。

5.2 排查治理职责

5.2.1 各级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组织本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各层级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5.2.2 各级主管生产、技术及其他业务的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分管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主管安全的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和综合协调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2.3 各级业务部门具体负责本业务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检查、统计分析、信息报送、跟踪督促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3 监督管理

5.3.1 应建立隐患治理督促机制,实施事故隐患分级监控、限期整改、超时升级,凡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完成事故隐患整改任务的,整改责任主体自动上升一级。对重大事故隐患还应实行挂牌督办。

5.3.2 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信息管理台账。

5.4 重大危险源监控

5.4.1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监控责任部门,依据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

5.4.2 应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并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

5.4.3 应设立重大危险源警示标志,并向相关单位、人员和周边群众公告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5.4.4 应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相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集团公司和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教育培训

6.1教育培训的组织和实施

6.1.1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6.1.2应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并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6.1.3应按要求设立培训机构,并依法取得相应资质,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以自主培训为主。

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6.1.4应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保证本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

6.15应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6.2 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6.2.1 三项岗位人员教育培训

1)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煤矿、危险化学品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后,由培训机构发给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2)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6.2.2 其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1)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

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新入厂(矿)人员(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

3)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4)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5)外来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进行安全培训,并保存相关记录。

6)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培训和告知。员工权益 7.1员工权利 7.1.1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员工权益保障制度,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7.1.2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应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保证职工在安全生产上具有相应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7.1.3应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

7.1.4工会应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7.2职业健康管理

7.2.1 应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制度,成立或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并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

7.2.2 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规划、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职业卫生投入,并组织实施。

7.2.3生产环境、作业岗位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安全健康标准。应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

7.2.4 应定期识别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并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依据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制定并实施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7.2.5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之从业人员。

不得安排上岗前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禁忌作业。

7.2.6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7.2.7 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

7.2.8企业应建立完善劳动保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规章制度。同时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台帐,管理台帐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以保证劳动保护用品的质量具有可追溯性。

7.3 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7.3.1企业应采用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

7.3.2 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按照GBZ158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7.4 职业危害申报

7.4.1 企业应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依法接受其监督。应急与事故管理 8.1应急机构、队伍和装备

8.1.1应按规定建立或指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8.1.2 应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组织训练;不具备条件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应与附近具备专业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

8.1.3 应按规定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8.2 应急预案与演练

8.2.1 应按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和专项应急预案,并针对重点作业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8.2.2 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8.2.3 应定期组织演练,评估演练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8.2.4 应急预案应定期评审,尤其在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发生后。并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并根据有关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

8.3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8.3.1 应建立事故报告规定,明确事故报告程序、调查、统计与分析、书面报告样式和表格等内容。

8.3.2 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救援过程中,要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并按规定及时向集团公司、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不得谎报、迟报和瞒报。

8.3.3 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明确其职责与权限,进行事故调查或配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事故调查。

8.3.4 应落实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整改和预防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培训教育措施、管理措施。

8.3.5 应建立事故档案和事故管理台帐。9 激励约束

9.1 应建立完善安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安全责任制考核机制,对各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定期进行考核,促进安全责任落实。

9.2 应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及事故责任追究等制度,并严格落实。9.3 应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所有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与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安保型企业达标挂钩,高危行业企业职工安全收入的挂钩比例应达到工资总额的30%以上。

9.4 应设立安全生产奖励基金,定期表彰在安全生产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员,对发现重大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有功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安全文化

10.1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10.1.1应把安全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建立领导机构,有明确职能部门负责。

10.1.2 应依据有关规定制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编制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10.1.3应制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资金投入计划并落实到位。

10.2 安全理念和安全视觉识别

10.2.1应建立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等在内的本企业安全理念系统和安全视觉识别系统,指导、规范广大职工的工作和生活。

10.2.2建立和营造安全舒适、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景观。10.3安全文化体系

10.3.1应建立以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安全奖惩与监督办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体系。

10.3.2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承诺书,形成自下而上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承诺的保证体系。

10.4 安全文化活动

10.4.1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10.4.2应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文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成立安全文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领导机构。

10.5 班组建设

10.5.1健全区队班组组织保障、培训教育、激励约束、文化保障及班组长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健全班组管理制度。

10.5.2 应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安全型、效益型、和谐型“五型”班组,推行矿(处、厂)安全自主,系统安全自控、区队(项目部、车间)安全自治、班组安全自理、员工安全自律的 “五自管理”。

10.5.3 现场作业规范,班组“三步骤”工作法落实到位。10.5.4应组织员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创新发明活动。

篇6:集团章程标准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企业集团是以 为母公司,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规范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第二条 集团名称及法定地址 名称: 简称: 法定地址:

第三条 集团母公司名称及法定地址 名称: 法定地址: 第四条 集团的宗旨

以集团母公司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发挥集团成员的综合优势,实现各种自愿的额优化配置,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第五条 集团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接受政府有关部门依法监督和管理。

第二章 集团成员之间的经营联合、协作方式

第六条 本集团成员单位包括母公司、控股子公司以及其他成员单位。母公司、控股子公司、成员单位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

(一)母公司:

(二)子公司:

第七条 集团实行集中决策、分层管理、分散经营。集团理事会是集团的管理和决策机构:母公司是财务和投资中心,在集团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对外代表集团,母公司的主要功能是研究和确定发展规划,负责投融资决策,从事资本运营,对运营者进行考核和任命,监控经济运行情况等。

第八条 控股子公司可以在自己的名称中冠以企业集团名称或者简称。但不得以集团名义签订经济合同或从事经营活动。

第九条 集团的管理体制

(一)集团母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 根据《公司法》规定,母公司依法行使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向控股子公司派出董事和监事,通过股东会、理事会和监事,参与公司经营方针、投资方向、选择经营者及利润分配等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决策,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二)集团母公司与其他成员单位的关系

母公司与其他成员单位的关系是参股或者生产经营、协作的关系。

第三章 集团管理机构的组织和职权

第十条 集团设立理事会,作为集团的管理机构。

第十一条 理事会由集团成员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共同组成。

第十二条 理事会的职责

(一)听取和审议理事长的工作报告;

(二)讨论、审定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重大改革方案;

(三)制定集团的资本运营方案和投融资方案;

(四)讨论协调集团生产、经营、投资以及资金使用计划;

(五)讨论决定集团内部机构设置方案;

(六)讨论审定集团成员的加入和退出;

(七)选举理事长、副理事长;

(八)制定、修改集团和有关规章制度;

(九)决定集团的终止和清算;

(十)其他须由理事会决定的事项;

第十三条 理事会会议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必要时可由理事会召集或经1/3以上理事提议召开临时会议。

第十四条 理事会遵循如下议事原则;

(一)法定人数原则:出席理事会会议的理事人数必须占全体理事的2/3以上;

(二)民主协商原则;

(三)无条件执行决议原则;

(四)缺席理事和出席理事均对通过的决议负有执行义务。

第十五条 集团不另设办事机构,其日常工作由母公司的相应部门承担。第四章 集团管理机构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和职权

第十六条 集团理事会设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两名。第十七条 理事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副理事长由理事长提名,理事会审议通过。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理事的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

第十八条 理事长的职权;

(一)负责召集理事会会议,并向理事会报告工作;

(二)执行理事会决议;

(三)提名副理事长;

(四)主持制定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

(五)主持制定集团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六)支持制定集团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七)支持制定集团的基本管理制度;

(八)集团章程和理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五章 参加、退出集团的条件和程序

第十九条 母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为集团的成员。其他凡认可和遵守集团章程,具备基本经营条件的企业单位,向集团理事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文件,经审核批准后,即为集团成员。

第二十条 集团成员要求退出集团时,应提前三个月向集团理事会提出书面申请,经理事会审核批准后,即可办理退出手续,控股子公司无权退出集团。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章程,损害集体声誉和利益的集团成员,集团有权责令其退出或做出除名处理。

第二十二条 集团成员如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自动退出集团。

(一)母公司已出让全部产权的;

(二)被依法撤销

(三)破产。

第六章 集团的终止

第二十三条 如发生下列情况,集团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即行解体;集团母公司终止,又没有新的具备核心企业条件的企业作为母公司。

第二十四条 集团终止时,依法向登记机关办理登记公告,并对管理的经费进行清算。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章程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生效,修改、终止亦同。

上一篇:做个有心人四作文800字下一篇:提早部署新学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