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凤霞《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实录

2024-04-10

潘凤霞《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实录(精选6篇)

篇1:潘凤霞《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实录

《狼牙山五战士》教案实录

广西都安县安阳镇第一小学

潘凤霞

一、读课文。

二、质疑。略

三、审题:

师:《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狼牙山”告诉了我们地点:“五壮士”告诉了我们人

师: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1“壮士”表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对他们很尊敬。2因为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敢于献身,所以他们就是豪杰,是壮士)

师:说得好!不是一般的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壮”就是勇敢)

师:谁还有补充?一般的勇敢的人能不能称为壮士?要勇敢到什么程度? 生:一般的勇敢不能称为壮士,勇敢得为了胜利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壮士。

(板书:勇敢,不怕死)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看得出来吗?(还暗含着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很好!那这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就知道要写五壮士什么高贵品质啊?(从课题上可以看出五壮士勇敢,为人民不怕死)

四、理文章脉络:

师:很好,歌颂了他们的勇敢精神。现在咱们看一看,这篇文章从层次安排上,是不是围绕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写的。现在看提纲(老师指黑板上的提纲)从文章层次的安排上,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 生:写了一件事。

师:一件什么事?(五壮士英勇杀敌的事。)

师:谁再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五壮士一件什么事?(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师:就这么一件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写的。)

师:哪是发生啊?(“接受任务”是发生。)师:哪是结果啊?(“跳下悬崖”是结果。)师:那剩下的三段是什么。(是“经过”。)

师:题目叫《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写的是五壮士,这五段里哪几段直接写的是五壮士,谁看出来了? 生:“诱敌上山”、“引上绝路”、“跳下悬崖”这四段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好!五段里有四段都直接写五壮士,再看这四段里哪段最突出他们是五壮士? 师:应该说四段都是写五壮士的,而“跳下悬崖”这段是最突出他们的勇敢不怕死精神。再问大家剩下三段,联系课文想,有哪几段是写五壮士和敌人面对面斗争的,表现出来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这三段中第二段“引上顶峰”是写五壮士和敌人英勇斗争的经过。第一段“诱敌上山”也是写五壮士和敌人面对面英勇斗争的。)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师:四段里有三段都突出地写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现在咱们一段一段地看。第一段没有直接写五壮士勇敢不怕死,为什么要写这段?看看课文,(学生翻开书,看课文)第一段有没有用呢? 生:有用,第一段是作为介绍情况的一个开头。师:介绍情况的开头,干嘛要写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把日寇的猖狂劲儿写出来呢? 生:写了这些更能突出五壮士的勇敢不怕死,面临这么多的敌人一点儿也不害怕。

师:好,还有补充的吗? 生:敌人“大举进犯”,和六班英勇歼敌是对比写的。敌人“大举进犯”是说敌人人数非多,六班只有五个人,说明五壮士是勇敢不怕死的。

师:很好,敌人数以千计,反动气焰非常嚣张,我们就五个人,他们最后是……(以少胜多。)

师:对!更能突出他们是壮士,所以这段非常重要,不是没用的。(第二段)

现在大家来看第二段“诱敌上山”一共分几个小层?

生:第二段分三层,第一层从“为了拖住敌人”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这层说的是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第二层从“他们利用险要地形”到“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层是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第三层从“战斗进行很久”一直到“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这是写五壮士消灭了很多敌人。

师:很好。这三层,有几层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生:有两层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哪两层?

生:第一层和第二层。

师:好,这两层是直接写他们什么,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生:这两层直接写五壮士怎样把敌人引上山,怎么歼灭敌人。

师:再说得明确点儿。

生:写五壮士英勇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表现了五位壮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师:对,这两层是写五壮士英勇杀敌,表现他们不怕死的精神,可以概括成:

(板书:英勇杀敌)

第三层没正面写五壮士怎么英勇杀敌,这层有用没用?

生:有用,因为第三层写敌人死得很多,说明五壮士非常顽强勇敢。

生:我也认为这层有用。因为这层说敌人死的特别多,横七竖八的,都数不过来了。这说明五壮士英勇顽强,杀了无数敌人,更能说明他们是英雄。

师:很好,第三层实际上就是他们英勇杀敌的结果,更突出他们的勇敢精神。那前两层都写英勇杀敌,写法一样不一样?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既然都写英勇杀敌,为什么写两层呢?写法哪儿不一样?

生:第一层写他们英勇杀敌,是概括写,是写他们怎样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而第二层写他们英勇杀敌,是具体地描写他们每一个人怎么样打敌人。第二层写他们对敌人刻骨仇恨,狠狠地打敌人。[ 生(齐答):概括地写集体。

师:第二层是具体地写了每一个人。那么,哪一层最能突出他们是五壮士呢?

生:第二层。

师:现在咱们就来看第二层。第二层共几句话?看书!(学生看课文。)每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第二层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是“他们利用险要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这句话是概括地说他们狠狠地打敌人。第二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从这开始是具体地写每个战士英勇杀敌。

师:好,她说第一句是属于概括地写这五个人英勇杀敌,然后分述每个人怎么样勇敢杀敌人的。前面是总述,后面是分述,很清楚的。后面分别写五壮士的四个句子都描写了五壮士的什么?第一句写班长什么?第二句写副班长什么?第三句写宋学义什么?第四句写两个小战士什么?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平时咱们常讲:描写人物用各式各样的方法,看看用了什么方法?谁看出来了?

师:我找同学读一句说一句,是描写人物的什么?是语言?心情?还是动作?神态?读一句分析一句。

生:“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这句主要描写班长的动作,说明班长……

师:主要描写动作?谁有不同意见。

生:描写班长马宝玉的神态。

师:神态,哪点儿是神态?你说!

生:从“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的“沉着”表现了他非常镇静,不慌张。

师:很好,坐下。第二句谁分析一下?

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这句是写副班长葛振林的动作和语言。

师:语言在哪儿。

生:没有语言。

师:别的同学再说。

生:描写了副班长葛振林的心情。

师:是动作为主还是心情为主。

生:我同意??的意见,写心情多。

师:什么样的心情?你说!生:“……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这儿细致地描写了副班长葛振林愤怒的心情。

师:第三句写什么?

生:“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写了他的动作。

师:很好,坐下。第四句呢?

生:“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句写的是表情和动作。

师:表情为主还是动作为主?

生:以表情为主。

师:这四句话有的描写表情,有的描写动作,有的描写心情。通过这些描写,你能不能看出五壮士心里想什么?

生:他们想一定要把敌人死死地拖住在狼牙山上,拖不住敌人,大部队就要受到很大的威胁。

生:五壮士想的是一定要狠狠打击敌人,掩护好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 师:好。

生:五壮士这时候想的是:要把敌人死死地牵制在狼牙山上,不能让他们乱动一步,好给大部队创造转移的时间。

生:这时五壮士想的是:把敌人多杀几个,好拖延时间,让大部队安全转移。

师:五壮士这时候一心想消灭敌人,充满了对敌人的什么?

生(齐答):仇恨!

师:那我们读这段时,应该读出五壮士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应该读出五壮士对敌人刻骨仇恨的心情。

师:把这四句读一读,读出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来。

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满腔怒火。”

师:应该是“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我找四个同学一人读一句,看谁能够把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读出来。(生读这四句)

师:好。这一段大家读得还比较好。(第三段)

咱们现在看看第三段写的是什么?

生:(齐答):引上绝路。

师:什么叫“绝路”?

生:就是死路。

师:绝路就是死路。第一段写五壮士的句子有几句?

(学生看课文)

生:“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她找得很好。这里一共写了两句话,一句写了谁?

生(齐答):班长。

师:一句写的班长,另一句写那四个战士。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这个“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说话时态度特别果断。

师:那是这个词的意思,在这儿为什么要用“斩钉截铁”地说呢?

生:这就说明班长的话非常坚决、果断,不是犹犹豫豫地说的。

师:是指在什么面前毫不犹豫?

生:面临着死亡的情况下毫不犹豫。

师:怎么知道面临着死亡?

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齐读这句话)(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

这句话里还有一个词语“热血沸腾”(按课件的要求学习。)

你还能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学习“紧跟”一词)不要“紧”这一词也一样的吗?

通过这段的理解,我们知道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不畏牺牲——课件出示)

朗读指导————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我们练读这两句话,老师引读,你们跟着读。“走哪一条路呢?”(学生接读)

(第四段)

好,读得很好。我们打接着学习顶峰歼敌部分(课件出示——顶峰歼敌)

1、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课件出示——英勇顽强)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还是用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

2、(出示课件——班长砸的画面)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回答,画出的词有抢、夺、插、举,然后教师引导理解班长想让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的作用。)

3、现在看这个句子,(课件出示)句中写的是“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与“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学生具体地分析、比较了这两个句子,还进行换词的训练,说“砸”可以换成“投”“掷”“撇”。)

4朗读指导。学生们自由练读后,指名朗读。)

5、读得很有激情,很有力量!五壮士为什么表现得这样英勇顽强呢?谁来读这个句子?(学生读。出示课件——顿时„„带着„„决心,带着„„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中国人民的仇恨”是指什么

6、引出敌人的罪行。课件出示——

再读这句!是的,他们竟然杀死我同胞30多万人。想到这些国家耻、民族仇,怒火在五壮士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石头与敌人血战到底!因此,我们要把这种仇恨的情感读出来。“砸”要重读,两个“带着”,第一个语气要强烈。大家自由练读。然后齐读。

(第五段)

读得很有感情。我们接着学习最后一部分(课件出示——跳下悬崖)

1、同学们高声朗读这最后一部分。边读边想五壮士在跳崖前的表现。

2、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狼牙山五壮士是怎么样的吗?(课件出示_坚贞不屈)

3、课件出示“屹立”图片。你能看出课文是哪几句写的这个画面的吗?(齐读第一句。)引导理解“眺望”一词。(近义词比较)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

4、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5、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这几句写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6、你们想得怎么样呢?请与我这里的场面进行对比。(课件出示跳下悬崖情景)

6、看完了这个场面,那一声声的口号响彻云霄,作者在结尾赞美了五壮士的声音。

齐读最后一句话。

为什么说这是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他们把敌人引上绝路,在胜利地完成了战斗任务的情况下,子弹打完了,还用石头砸敌人,最后纵身跳崖,也不当敌人俘虏。这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惊天动地”是指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气壮山河”的意思是气魄像高山大河一样雄伟、豪迈)

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更是在赞颂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

7、大家齐读这两句。

总结全文

是的,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课件出示——向狼牙山五壮士致敬!

学了全文,你还想说什么吗?课件出示——我们要和平!我们不要战争!

篇2:潘凤霞《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实录

三、审题(一、读课文。二、质疑。略):

师:《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狼牙山”告诉了我们地点:“五壮士”告诉了我们人物。

师: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

生:“壮士”表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对他们很尊敬。

生:因为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敢于献身,所以他们就是豪杰,是壮士。

师:说得好!不是一般的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生:“壮”就是勇敢的意思。

师:谁还有补充?一般的勇敢的人能不能称为壮士?要勇敢到什么程度?

生:一般的勇敢不能称为壮士,勇敢得为了胜利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壮士。

(板书:勇敢,不怕死)

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看得出来吗?

生:还暗含着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很好!那这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就知道要写五壮士什么高贵品质啊?

生:从课题上可以看出五壮士勇敢,为人民不怕死。

四、理文章脉络:

师:很好,歌颂了他们的勇敢精神。现在咱们看一看,这篇文章从层次安排上,是不是围绕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写的。现在看提纲(老师指黑板上的提纲)从文章层次的安排上,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

生:写了一件事。

师:一件什么事?

生:五壮士英勇杀敌的事。

师:谁再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师:就这么一件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写的。

师:哪是发生啊?

生:“接受任务”是发生。

师:哪是结果啊?

生:“跳下悬崖”是结果。

师:那剩下的三段是什么。

生(齐答):是“经过”。

师:题目叫《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写的是五壮士,这五段里哪几段直接写的是五壮士,谁看出来了?

生:“诱敌上山”、“引上绝路”、“跳下悬崖”这四段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好!五段里有四段都直接写五壮士,再看这四段里哪段最突出他们是五壮士?

生:最后一段“跳下悬崖”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后面一句没说准,应该说四段都是写五壮士的,而“跳下悬崖”这段是最突出他们的勇敢不怕死精神。再问大家剩下三段,联系课文想,有哪几段是写五壮士和敌人面对面斗争的,表现出来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生:这三段中第二段“引上顶峰”是写五壮士和敌人英勇斗争的经过。

师:这是一个,还有没有写面对面斗争的?

生:第一段“诱敌上山”也是写五壮士和敌人面对面英勇斗争的。

五、讲读课文:

师:四段里有三段都突出地写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现在咱们一段一段地看。第一段没有直接写五壮士勇敢不怕死,为什么要写这段?看看课文,(学生翻开书,看课文)第一段有没有用呢?

生:有用,第一段是作为介绍情况的一个开头。

师:介绍情况的开头,干嘛要写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把日寇的猖狂劲儿写出来呢?

生:写了这些更能突出五壮士的勇敢不怕死,面临这么多的敌人一点儿也不害怕。

师:好,还有补充的吗?

生:敌人“大举进犯”,和六班英勇歼敌是对比写的。敌人“大举进犯”是说敌人人数非多,六班只有五个人,说明五壮士是勇敢不怕死的。

师:很好,敌人数以千计,反动气焰非常嚣张,我们就五个人,他们最后是……

生(齐答):以少胜多。

师:对!更能突出他们是壮士,所以这段非常重要,不是没用的。现在大家来看第二段“诱敌上山”一共分几个小层?

生:第二段分三层,第一层从“为了拖住敌人”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这层说的是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第二层从“他们利用险要地形”到“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层是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第三层从“战斗进行很久”一直到“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这是写五壮士消灭了很多敌人。

师:很好。这三层,有几层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生:有两层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哪两层?

生:第一层和第二层。

师:好,这两层是直接写他们什么,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生:这两层直接写五壮士怎样把敌人引上山,怎么歼灭敌人。

师:再说得明确点儿。

生:写五壮士英勇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表现了五位壮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师:对,这两层是写五壮士英勇杀敌,表现他们不怕死的精神,可以概括成:

(板书:英勇杀敌)

第三层没正面写五壮士怎么英勇杀敌,这层有用没用?

生:有用,因为第三层写敌人死得很多,说明五壮士非常顽强勇敢。

生:我也认为这层有用。因为这层说敌人死的特别多,横七竖八的,都数不过来了。这说明五壮士英勇顽强,杀了无数敌人,更能说明他们是英雄。

师:很好,第三层实际上就是他们英勇杀敌的结果,更突出他们的勇敢精神。那前两层都写英勇杀敌,写法一样不一样?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既然都写英勇杀敌,为什么写两层呢?写法哪儿不一样?

生:第一层写他们英勇杀敌,是概括写,是写他们怎样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而第二层写他们英勇杀敌,是具体地描写他们每一个人怎么样打敌人。第二层写他们对敌人刻骨仇恨,狠狠地打敌人。

师:很好,她刚才说了第一层怎么写的?

生(齐答):概括地写集体。

师:第二层是具体地写了每一个人。那么,哪一层最能突出他们是五壮士呢?

生:第二层。

师:现在咱们就来看第二层。第二层共几句话?看书!(学生看课文。)每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第二层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是“他们利用险要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这句话是概括地说他们狠狠地打敌人。第二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从这开始是具体地写每个战士英勇杀敌。

师:好,她说第一句是属于概括地写这五个人英勇杀敌,然后分述每个人怎么样勇敢杀敌人的。前面是总述,后面是分述,很清楚的。后面分别写五壮士的四个句子都描写了五壮士的什么?第一句写班长什么?第二句写副班长什么?第三句写宋学义什么?第四句写两个小战士什么?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平时咱们常讲:描写人物用各式各样的方法,看看用了什么方法?谁看出来了?

师:我找同学读一句说一句,是描写人物的什么?是语言?心情?还是动作?神态?读一句分析一句。

生:“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这句主要描写班长的动作,说明班长……

师:主要描写动作?谁有不同意见。

生:描写班长马宝玉的神态。

师:神态,哪点儿是神态?你说!

生:从“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的“沉着”表现了他非常镇静,不慌张。

师:很好,坐下。第二句谁分析一下?

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这句是写副班长葛振林的动作和语言。

师:语言在哪儿。

生:没有语言。

师:别的同学再说。

生:描写了副班长葛振林的心情。

师:是动作为主还是心情为主。

生:我同意努诺囊饧,写心情多。

师:什么样的心情?你说!

生:“……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这儿细致地描写了副班长葛振林愤怒的心情。

师:第三句写什么?

生:“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写了他的动作。

师:很好,坐下。第四句呢?

生:“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句写的是表情和动作。

师:表情为主还是动作为主?

生:以表情为主。

师:这四句话有的描写表情,有的描写动作,有的描写心情。通过这些描写,你能不能看出五壮士心里想什么?

生:他们想一定要把敌人死死地拖住在狼牙山上,拖不住敌人,大部队就要受到很大的威胁。

生:五壮士想的是一定要狠狠打击敌人,掩护好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

师:好。

生:五壮士这时候想的是:要把敌人死死地牵制在狼牙山上,不能让他们乱动一步,好给大部队创造转移的`时间。

生:这时五壮士想的是:把敌人多杀几个,好拖延时间,让大部队安全转移。

师:五壮士这时候一心想消灭敌人,充满了对敌人的什么?

生(齐答):仇恨!

师:那我们读这段时,应该读出五壮士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应该读出五壮士对敌人刻骨仇恨的心情。

师:把这四句读一读,读出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来。

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满腔怒火。”

师:应该是“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我找四个同学一人读一句,看谁能够把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读出来。

(生读这四句)

师:好。这一段大家读得还比较好。咱们现在看看第三段写的是什么?

生:(齐答):引上绝路。

师:什么叫“绝路”?

生:就是死路。

师:绝路就是死路。第一段写五壮士的句子有几句?

(学生看课文)

生:“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她找得很好。这里一共写了两句话,一句写了谁?

生(齐答):班长。

师:一句写的班长,另一句写那四个战士。写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这个“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说话时态度特别果断。

师:那是这个词的意思,在这儿为什么要用“斩钉截铁”地说呢?

生:这就说明班长的话非常坚决、果断,不是犹犹豫豫地说的。

师:是指在什么面前毫不犹豫?

生:面临着死亡的情况下毫不犹豫。

师:怎么知道面临着死亡?

生:因为课文说了“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绝路就是死路,他们明知道走这条路是死路,走上去就下不来了,可是他们还是“斩钉截铁”地说,表现他们勇敢不怕死。

师:勇敢不怕死。好,是指在生与死的面前,选择哪一条路?班长丝毫不犹豫,这是一种不怕死的精神。那四个战士怎么不一个一个写啊?

生:因为那四个战士跟班长想的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想把敌人引上绝路,并且决不能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方向。

师:从哪儿看出想的一样。

生:“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从这句可以看出战士们和班长想的一样,因为课文里说了“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和班长一样,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热血沸腾”,这说明其他四个战士也怎么样?

生:情绪激昂。

师:情绪激昂想干嘛?

生:想和班长一起为了祖国献身。

师:好,跟班长想在一起,行动一致吗?

生(齐答):一致!

师:哪个词说明一致?

生:“紧跟在班长后面”的“跟”。

师:光用一个“跟”,其实这话也通,你们看课文,我念念“战士们热血沸腾,跟在班长后面。”可以吗?

生(齐答):可以!

师:可是文章不用“跟”,而用……

生(齐答):“紧跟”。

师:为什么要加一个“紧”字呢?你说!

生:加一个“紧”字,更说明其他四个战士心里想的和班长想的是一样的。

师:他们想的一样,面临牺牲,他们准备什么?

生:他们都想把敌人引上绝路,掩护人民群众。

师:那自己呢?做了什么准备?

生:准备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师:他们已经准备献身。

(板书:准备献身)

谁把描写五壮士准备献身的英勇气概读出来?

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很好,坐下。那个“走”字应该怎样读?

生(齐答):重!

师:读得重,那个感叹号,表示什么?你说。

生:非常宏亮,非常重!

师:那是读法,表达什么感情?

生:非常果断,非常坚决。

师:谁为读?

生:“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师:谁再读一遍。

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向莲花瓣走去。”

篇3:《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而消灭敌人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4.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具准备】

1.电影片段:《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英勇跳崖片段。

2.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在解放军的一个连队, 至今保留着这样的传统, 每天早晨点名时, 连长喊“马宝玉、葛振林……”时一片肃静, 没有人应声, 直到点到第六名战士的姓名时, 才有人答“到”。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狼牙山五壮士》, 就会解开心中的这个疑惑。 (板书课题)

师:下面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课文的生字能读准吗?

生:能!

师:很有信心!下面我们来开火车认读这些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生轮读。)

师:生字读得很准确, 相信词语会读得更快更准。 (课件出示词语, 生齐读。)

师:看来这些“拦路虎”是阻碍不了大家前进的步伐的。下面我们再来朗读课文, 请这一小组按顺序轮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 一会儿评一评他们每位同学读得怎样。

(生轮读, 众生评议。)

师:我们已经能将课文读正确了, 这回来练习快速读课文。怎样才能速度很快地阅读呢?这就要由原来一字一词地看书, 变为一句一段地看书,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目一行、一目双行, 甚至是一目十行, 做到入眼看得快, 入脑想得快。下面就请大家练习快速阅读课文, 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在不懂之处画上问号。现在开始, 限时3分钟。

(生自读、思考。)

师:时间到, 我们看看谁的学习效率最高。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五个战士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将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与敌人展开激战, 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师:概括得很简练, 也能使人明白故事的主要内容。很了不起!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吗?请同学们看黑板, 能否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填空?请一位同学填写在黑板上, 其他同学填写在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上。

(生练习填写)

师: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 你为什么要这样填?

生:这篇课文先讲了五位战士“接受任务”后, 将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我概括成“引敌上山”;五位战士完成掩护任务后, 为了确保连队主力和人民群众的安全, 又将敌人引上了绝路, 我概括成“走上绝路”;之后五位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消灭了很多敌人, 我又概括成“顶峰激战”;最后五位壮士为了不落在敌人手里, 英勇跳下了悬崖, 我又概括成“英勇跳崖”。

师: (竖起大拇指) 概括得非常准确, 说明你的阅读能力很强。还有不同的填法吗?

生:我是这样填的:先是“接受任务”, 然后是“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最后是“跳下悬崖”。

师:说得多好啊!课文正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这五部分内容。看来你真是一个用心读书的孩子。同学们在读课文时,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生:我不明白, 文中为什么两次写完成掩护任务?

师:这位同学善于把前后文联系起来思考, 真好!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我觉得第一次是基本上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第二次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加的任务, 为了确保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 他们将敌人引上绝路, 是用生命完全、彻底地完成了掩护任务。

师:也就是说, 第二次比第一次更能表现五位战士的精神。说得很好!还有什么疑问?

生:五位壮士跳崖后结果怎样?

师:谁能帮助解答?

生:老师, 我查找了资料, 除葛振林、宋学义受伤外, 其余三名战士都牺牲了。

师:你也很会学习!能够主动查找资料, 大家应该向他学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生:为什么称五位战士为“壮士”?

师:我发现你是一个特别细心的孩子。是呀, 文中的前三个自然段称他们为“战士”, 从第四自然段起改为了“壮士” (在“壮士”下画着重号) , 原因何在?我希望同学们在深入读文时自己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五部分内容中, 哪一部分或哪几部分使你深受感动?下面选择使你深受感动的部分认真读一读, 把令你感动的原因写在旁边。

(生自读)

师:通过仔细阅读, 相信同学们对令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我们按照大家选择的部分分成小组进行交流。 (分组略) 一会儿我们请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令你们感动的段落, 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汇报感动的原因。

(生小组合作交流)

师:先请“诱敌上山”这组同学汇报。

(一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生:这一部分使我们感动的原因是, 五位战士作战特别勇敢、顽强, 仅仅五个人, 能将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 完成了掩护任务, 歼灭了许多敌人, 使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师:以少控多, 是很了不起!他读得很有感情, 你讲得头头是道!这一部分作者是怎样描写五位战士的?

生: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每位战士的动作。

师:仅仅是动作吗?

生:还有神情。

师:哪些语句描写了神情?

生: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 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师:作者抓住五位战士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 非常形象、逼真。请全体同学再来读一读这段。

(生练读)

师:请这组同学接着汇报。

生: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五位战士将敌人引上绝路, 也就是死亡之路。我们组推荐于磊同学朗读。

(生读第3自然段)

师:请你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生读)

师:大家有没有听出他的感动?想一想班长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怎么说的这句话。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段。

生:当时面对两条路, 一条是通往主力部队的路, 可以很快追上连队, 可能有生还希望, 但也会引来敌人, 暴露连队目标;一条是绝路, 没有生还希望, 但可以确保群众和连队安全。班长选择绝路时是特别坚决的。

师:从哪看出班长的态度特别坚决?

生:斩钉截铁。

师:请你来“斩钉截铁”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指导读, 又请几名学生读。)

师:在这生死关头, 班长一个“走”字, 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和连队主力。一个“走”字, 意味着他们选择了一条绝路、一条牺牲之路。五壮士舍生赴死的行动是何等壮烈啊!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斩钉截铁”地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读得干净利索。)

师:课文中像“斩钉截铁”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来, 读一读、写一写。课下再搜集一些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看谁积累得多。

第二课时

师:五位壮士将敌人引上了绝路, 他们舍生取义的壮举让我们深受感动。这节课我们接着进行交流, 该哪一组了?

生:顶峰歼敌。

师:你们组谁来读, 谁来讲?

生:我来读。 (读第4自然段)

生:我来讲。五位战士到了顶峰, 也就到了尽头, 五位壮士再没有别的路可走。他们在牺牲之前, 仍在浴血奋战。

师:请你看着屏幕读读这段话。

(屏幕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 马宝玉抢前一步, 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 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 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 石头像雹子一样, 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 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 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班长是在什么情况下, 怎样说的这句话?

生:班长是在子弹用尽、只剩一颗手榴弹时大声喊的。因为班长想让最后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威力。他心中充满对敌人的仇恨, 我觉得应该这样读。 (读)

师:你读得太好了!听了你的朗读, 我也恨不得抱起石头砸向敌人。大家一起来练习读一读。

(生练习读)

师:这一部分,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生:重点写了五位壮士的动作、语言。

师:作者不仅通过语言描写, 还有动作描写, 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五壮士之“壮”。我们以后习作时也要学习运用。

师:最后这组同学, 你们打算怎样汇报最令人难忘的“英勇跳崖”这部分?

生:我们组全体同学合作来读这部分, 然后分别汇报自己的感受。

师:好, 先来读读。

(生合作读最后一部分)

师:读得很有气势!说一说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及原因吧。

生:面对死亡, 班长想到的仍是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而不是自己, 心中充满胜利的喜悦。

生:班长很让我感动, 他处处做战士的榜样。

生:五位壮士胜利完成任务, 不愿落在敌人手里英勇赴死的壮举很令我感动。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生:五位壮士跳崖时喊出的口号最令我感动, 说明他们心中至死也未想到自己的安危, 而是始终满含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英雄们壮烈豪迈的口号。

(生读“口号”)

师: (接读)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师:谁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部分?

(生有感情朗读)

师:英勇跳崖这部分, 作者又是怎样写的?

生:写了他们的动作和语言。

生:还写了他们的神情。

生:还写了他们的心理活动。

师:是呀, 这一部分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 塑造出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出示课文插图)

师:这就是胜利完成任务的五位壮士。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眺望着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方向———

(学生接着背诵起来)

师:多么壮烈的话语, 多么豪迈的壮举!让我们通过屏幕来目睹五位英雄惊天动地的场面吧。

(课件播放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片段)

师:现在, 你们知道为什么称这五位战士为“壮士”了吗?这个问题上节课是谁提出来的?

(一生站起)

师:现在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

生:找到了。因为他们不是普通的战士,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部队主力和群众的安全。他们不仅是战士, 还是英雄, 是壮士。

师: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这五位壮士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他们那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也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同学们, 怀着对五位壮士的崇敬之情, 再来好好读读课文吧。

(生放声朗读)

篇4:《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狼牙山的五位壮士是我們人人皆知的著名抗日英雄,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写了在1941年抗战期间葛振林、马保义、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这五位英雄在狼牙山英勇地与敌人周旋,让主力军和老百姓成功转移到了安全地带,而他们却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两个道理:

第一、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所有抗战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而我们现在根本就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整天学习态度不认真,总是想打游戏,以我们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却不知道为祖国献一份力。现在是和平年代,不需要你去战场拼杀,只要你好好学习掌握好本领,在祖国需要你的时候尽一份你应尽的力量。

第二、我们要懂得付出,不能太自私自利。就说我吧!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给灾区捐款,爸爸妈妈让我捐10元,我却打算捐5元,另外5元自己偷偷留下买饮料。但是冷静一想我不能这么做,太自私了……我虽然不能像英雄一样为别人献出生命,但我可以献出一份心意。5元钱对我们来说不值一提,但对灾区的人们来说却是很宝贵的,可以买几瓶水、几支笔、几块橡皮……我以后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鼓励身边的同学,让他们也行动起来。

当每次读完这篇文章,我都会有新的启示,它时时激我奋进。让我以他们为榜样。

太原市万柏林区公园路小学六(1)班

篇5: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3课《狼牙山五壮士》。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讲了文章的前两段。

〔评:这节课宫老师着重讲三四五段课文,这样做重点突出,目标十分集中。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引上绝路)

师:(出示投影片)这就是狼牙山顶峰,谁来说说它为什么是一条绝路呀?

生:班长的态度是坚决果断,选择走绝路。

生:说明了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

师:那么,战士们的情绪又是怎样呢?

师:什么样是“热血沸腾”啊?

师: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

〔评:抓住关键词语讲解课文内容是宫老师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

师:从哪儿能看出五壮士打得英勇顽强?

生:我是从“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还是用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板书:砸)师:(出示投影片)这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五壮士把石头当子弹,石头越大,举得越高,砸死日本鬼子就越多??

出示投影片:顿时??带着??决心,带着??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你们说说,我们对日寇为什么那么仇恨哪?

生: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东北建立了一个“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向人体内注射鼠疫。

生:当时,日本鬼子在我国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师:是的,他们竟然杀死我同胞30多万人。想到这些国家耻、民族仇,怒火在五壮士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石头与敌人血战到底!因此,我们要把这种仇恨的情感读出来。“砸”要重读,两个“带着”,第一个语气要强烈。大家自由练读。

〔评:宫老师讲解课文善于联系实际。通过联系课文中事例,联系现实生活,把“决心”“仇恨”两个词放在具体事实中理解,从抽象到具体,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之动心,再以“情”促读。强烈的情感需要通过读来表现。

师:读得很好,情感很充沛!五壮士用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侵略者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是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的。

师:为什么说这是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生:“惊天动地”是指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

师:因此,这句中的“英雄”和“坚强不屈”要重读。“惊天动地”和“气壮山河”要读得有气势。这样才能读出五壮士的高大形象和壮烈行为。听老师来读这两个句子。

师:这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响彻云霄,震撼大地。它喊出了中华儿女头可断,血可流,民族尊严不可丢的凛然正气。

师:(总结全文)??是的,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2004-01-13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名师教学实录 2008-12-21 10:26:40| 分类: 它山之石|字号 订阅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名师教学实录

师:《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

(板书:勇敢,不怕死)

四、理文章脉络:

师:一件什么事?

师:谁再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师:哪是发生啊?

师:哪是结果啊?

师:题目叫《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写的是五壮士,这五段里哪几段直接写的是五壮士,谁看出来了?

师:好!五段里有四段都直接写五壮士,再看这四段里哪段最突出他们是五壮士?

师:后面一句没说准,应该说四段都是写五壮士的,而“跳下悬崖”这段是最突出他们的勇敢不怕死精神。

五、讲读课文:

师:四段里有三段都突出地写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师:介绍情况的开头,干嘛要写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把日寇的猖狂劲儿写出来呢?

师:好,还有补充的吗? 生:敌人“大举进犯”,和六班英勇歼敌是对比写的。

师:很好,敌人数以千计,反动气焰非常嚣张,我们就五个人,他们最后是??

生:第二段分三层,第一层从“为了拖住敌人”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这层说的是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第二层从“他们利用险要地形”到“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层是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第三层从“战斗进行很久”一直到“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篇二:五上《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张祖庆)文档

五上《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张祖庆)2010-12-22 19:23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执教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 张祖庆

整理 浙江省天台县平桥小学 吴晓敏

第一板块 聚焦单元提示 交流背景资料

师:请同学把课本翻到第七单元,认认真真地读单元学习提示。

生:我读明白了这一单元主要是让我们知道我们以前中华民族受到的侮辱和

师:对!这一单元讲的都是中国近代屈辱和抗争的历史有关的。

(出示课件图片)

纪念碑的底座有许多浮雕,镌刻着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依次出示浮雕图片)虎门销烟、金田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军胜利渡长江??可以说百年屈辱史也是百年抗争史,读了这一单元的课文,会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有所了解。

师:听别人述说这一段历史,也是一种学习。

师:你们是怎么整理资料卡的?

比如这一课我们可以抓住“抗日战争、狼牙山、晋察冀根据地”这一些关键词来查资料。

(师生大概用了五分钟左右时间,就“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狼牙山”等资料做了交流。

师:狼牙山边上还有一条河,叫做什么知道吗?

师:提到易水,就会让我们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讲的是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皇,他的朋友高渐离前来送行,击筑唱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第二板块 板书壮士姓名 范读整体感知

师:抗日战争期间,易水之畔,狼牙山巅,传诵着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这个故事,它曾经深深地震撼着当时的中国人,也必将被现在的中国人和未来的中国人所深深地震撼。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却只有五个人。请同学们拿起笔,跟张老师一起工工整整、恭恭敬敬地写他们的名字。

(师生同写五壮士的名字)

(生齐读)

师:这五位壮士被后人称为“狼牙山五壮士”(板书课题)。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朗读,也许是走进这样的故事的最好方法。

(师朗读课文,在最高潮处,配乐读,读毕,全场掌声)

师:同学们,课文的哪些地方一次又一次地引发了你心底的波澜?

生:第二自然段让我震撼:“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

生:第六自然段这个地方让我震撼,“说罢,他把从敌人那里多来的枪砸碎

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师:一枪一弹,一个零件都不给他们留下,你读书真细心!

生:我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两句话里我感觉到他们的声音气壮山河,他们弹尽粮绝但也不向日本人屈服!

出示第一组词语:

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

师:谁能把这一组词语读准确?

(指名读)

(出示第二组词语: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指名读)

(男女生分读)

师:我想问一问男生,读着这一组词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有一种很自豪的感觉;我有一种很骄傲的感觉!

师:很骄傲,很自豪,很有力量对不对?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

一想张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子分成两组?

关注两组词语,一组是写敌人的,一组是写英雄人物的。

第三版块 细读三次考验 走进英雄内心

师:同学们,读英雄的故事,张老师还教大家一招,那就是去想一想英雄

面临着哪些考验,然后抓住重点词句,用心感受,你就走进了英雄的内心世界。

(学生默读,归纳战士们面临着的考验,教师点拨)

师:非常好,接受任务是一次考验,选择道路是一次考验,壮烈跳崖也是一

次考验。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三次考验,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

生:我觉得,因为日寇“集中了兵力”,很多很多的兵力都在晋察冀根据地

生:我从“大举进犯”体会到,日寇一定是集中了坦克、飞机、大炮,决

师:这是你从哪里知道的?

师:真好!你看,这位同学发明了一种学习的方法,你站起来,向大家推

师:对,这就是“用心感受”啊!还真被这位同学说中了,事实就是像他

对他们来说真是个考验。拿起书,把这种考验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

(生齐读第一段,后顺势引读第二段)

师:同学们,战士们终于把敌人引上了狼牙上,完成了掩护任务。接下来他们又面临着第二次考验。

(生默读课文)师:好,哪位同学来发表自己的高见?

生:我从三个词语体会到了这是考验。这三个词语分别是“三面”、“悬崖绝壁”、“斩钉截铁”,我体会到了三面是“悬崖绝壁”,就是他们的背后不是悬崖绝壁,就是前面无路可逃了。“斩钉截铁”我联系上下文感觉到因为有两条路,他选择了悬崖绝壁的那条路。

师:对,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其实也是把自己引上了绝路。

(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三面都是悬崖,那我想请问同学:还有一面是什么?

生:这是一次生与死的选择!

生:五位壮士虽然希望自己活着,可是他觉得人民和主力部队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师:对啊,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关系着三四万人的安危。他们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师:好,这个“走”字大家关注后面的标点符号。是一个?(生:感叹号。

生:不行!

师:这样写,就好像班长在犹犹豫豫!而班长却绝对不是这样的人。

(师再引读)

师:把敌人引上绝路之后,他们在顶峰展开了顽强的歼敌,我想请两位同学合作读文章的四五自然段。

(生读。读到马宝玉用石头砸向敌人的话时,生读得不够有力,师动情范读,全班同学一起读。

(师范读)

师:合作得比较顺畅!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写这一段话,为什么翻来覆去地把五壮士和敌人对比着写?把写敌人的话全部去掉,行不行?

师:是的,同学们,以后在读英雄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一边要盯着英雄一边要盯着敌人。看看他们是怎么通过对比来突出英雄的形象的。

师:我又想问大家,如果《狼牙山五壮士》的四五两段,直接改为“五位战士在顶峰英勇歼敌,战果辉煌”——于是把这些写敌人的句子写下来,你觉得怎么样?

师:还有谁补充? 生:这样体现不出我们八路军打仗的辛苦,仿佛一下子就把他们打败了,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子他们也是很残忍的,所以我们要??那个?? 师:把这部分具体写出来,是不是?这位同学很了不起!他的意思说:如果像张老师这么一改,整个战斗仿佛很轻松,一下子就取得了胜利。是不是?所以写英雄的故事,要把英雄人物的言行作为重点来写,而敌方可以稍微带几句,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五位战士在顶峰英勇杀敌,可毕竟寡不敌众,毕竟势单力薄。很快地,他们弹已尽,路已绝。狼牙山上最壮烈的一幕,在棋盘陀顶峰展开。请同学读文章最后几段话。

(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纷纷举手)

师:面对老师的问题,要深入地,好好地想一想。

(生再次入文)

师:好,哪位同学先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你为什么觉得把眺望的姿态可以镌刻成浮雕?

师:同学,你能不能再深入地想一想,他们眺望的仅仅是部队主力和群众远去的方向吗?他们仿佛孩子眺望着??

生:我觉得他们还可能在眺望着看着未来的新中国,没有日本鬼子的新中国!师:眺望着胜利的图景,是不是?

篇三: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实录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五鲁小学 吴玉杰

一、教学目标:

1、抓重点语句,体会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三、教学难点

四、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回答(可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师:不错,下面同学们就拿起笔将课文中感动你的句子划出来。

二、交流语句

生生之间交流。

(一、)学生自己品味

师点评:我们中华儿女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要读出坚定、勇敢和对祖国的热爱!

生再读

(二、)师生共同赏析

师:老师也从课文里精选了几段精彩句子,大家共同赏析一下。师投影第一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生读

师点评:同学们,刚才这个同学读出了对敌人的仇恨了吗,可恶的敌人又上来了,我们满腔怒火,要“狠狠地打”。

全班读

师点名让同学读

师投影第二句:“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师:同学们,在这生死时刻,班长表现怎样?

生回答

师: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刚才这个同学没有读出五位战士大无畏的气概。

师点名读

生讨论

女生读

生默想

师提问

生回答 师播放音乐

生读

师点评:请你站起来读一遍,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声喊道—— 生接读

生:好,请你上讲台来,大声的读出来吧,可恶的敌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生接读

篇6:潘凤霞《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实录

赵玲玲

一、教师激情导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今天,让我们把思绪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一起走进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齐读课题。

二、回顾课文叙述顺序

1、回忆上节课内容,谁来说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壮士,就是要有壮烈的举动、豪迈的语言、不屈的斗志、雄浑的气魄。那么你认为文章中哪些地方突出了五壮士的英勇、壮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与五壮士零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壮举。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画出印象深刻的或者让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五壮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然后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三、交流汇报

师:通过仔细阅读,相信同学们对令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下面我们按照大家选择的部分分成组进行交

流。(分组略)一会儿我们请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有感情朗读令你们感动的段落,然后小组发言代表汇报感动的原因。

(生小组合作交流。)

师:先请“诱敌上山”这组同学汇报。

(一生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生:这一部分使我们感动的原因是:五位战士作战特别勇敢顽强,仅仅五个人,就将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完成掩护任务,歼灭许多敌人,使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师:以少控多,是很了不起!他读得很有感情,你讲得头头是道!这一部分作者是怎样描写五位战士的?

生: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每位战士的动作。

师:仅仅是动作吗?

生:还有神情。

师:哪些语句描写了神情?

生: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师:作者抓住五位战士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非常形象、逼真。请全体同学再来读一读这段。

(生练读。)

师:请这组同学接着汇报。

生: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五位战士将敌人引上绝路,也就是死亡之路。我们组推荐于磊同学朗读。

(生读第3段)

师:请你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生读。)

师:大家有没有听出他的感动?想一想班长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怎么说的这句话?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段。

生:当时面对两条路,一条是通往主力部队,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能有生还希望,但也会引来敌人,暴露连队目标;一条是绝路,没有生还希望,但可以确保群众和连队安全。班长选择了绝路是特别坚决的。

师:从哪看出班长的态度特别坚决?

生:斩钉截铁。

师:请你来“斩钉截铁”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在这生死关头,班长一个“走”字,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和连队主力。一个“走”字,意味着他们选择了一条绝路,一条牺牲之路。五壮士舍生赴死的行动是何等壮烈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斩钉截铁”地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读得干净利索。)

师:五位壮士将敌人引上了绝路,他们舍生取义的壮举让我们深受感动,这节课我们接着进行交流,该哪一组了?

生:顶峰歼敌。

师:你们组谁来读,谁来讲?

生:我来读。

(读第4段,略。)

生:我来讲。五位战士到了顶峰,也就到了尽头,五位壮士再没有别的路可走。他们在牺牲之前,仍在浴血奋战。

师:请你看着屏幕读读这段话。

屏幕出示: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班长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说的这句话?

生:子弹用尽,只剩一颗手榴弹时,大声喊的。因为班长想让最后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威力。他心中充满对敌人的仇恨,我觉得应该这样读。(读)

师:你读得太好了!听了你的朗读,我也恨不得抱起石头砸向敌人。大家一起来练习读一读。

(生读。)

师:这一部分,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生:重点写了五位壮士的动作、语言。

师:作者不仅通过语言描写,还有动作描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五壮士之壮。我们以后习作时要学习运用。

师:最后这组同学,你们打算怎样汇报最令人难忘的“英勇跳崖”这部分?

生:我们组全体同学合作来读这部分,然后分别汇报自己的感受。

师:好,先来读读。

(生合作读最后一部分。)

师:读得很有气势!说一说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及原因吧。

生:面对死亡,班长想到的仍是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没有自己,心中充满胜利喜悦。

生:班长很让我感动。他处处做战士的榜样。

生:五位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不愿落在敌人手里,英勇赴死的壮举,是真正的英雄。

生:五位壮士跳崖时喊出的口号最令我感动,说明他们心中至死也未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始终满含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英雄们壮烈豪迈的口号。

(生读口号。)

师:接读“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师:谁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部分?

(生感情读。)

师:英勇跳崖这部分,作者又是怎样写的?

生:写了他们的动作和语言。

生:还写了他们的神情。

生:还写了他们的心理活动。

师:是呀,这一部分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塑造出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出示插图。)

师:这就是胜利完成任务的五位壮士。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方向。

(学生接着背诵起来。)

师:多么壮烈的话语,多么豪迈的壮举!让我们通过屏幕目睹五位英雄惊天动地的场面。

(放电影片段。)

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这五位战士为“壮士”了吗?这个问题上节课是谁提出来的?

(一生站起。)

师:现在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

生:找到了。因为他们不是普通的战士,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部队主力和群众的安全。它们不仅是战士,还是英雄,是壮士。

师:是呀,他们的语言是那样的壮烈豪迈,他们的抉择是那样的悲壮感人!他们那伟大的精神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反思

赵玲玲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首先,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因此,教学时我扣住这个“壮”字,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壮”是什么意思?“五壮士”指谁? 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挖掘了教材的创造性的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领悟能力。如看完“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影片后,我设计的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当时五壮士的心情如何,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对学生既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又开发了学生如何读好课文的创造潜能。

第三,“明理”是本课阅读教学的重要阶段。学生很难理解五壮士跳崖当时的心情及其内心感受,更不理解五壮士壮烈跳崖时发出豪迈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个道理。为解决这

些难题,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思路。

1、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仔细体会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使学生理解了五壮士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之后的喜悦和面对死亡不屈服,以及对人民无比热爱、对祖国无限的依恋之情。

2、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这时,抓住学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配上音乐让学生反复品读,从具体的形象中明白五壮士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

3、出示“五壮士纪念碑图”图片。启发学生当时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仅仅是五壮士吗?这样一来,难点突破了,学生也理解了五壮士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他们是无数英雄的代表,他们的口号代表着全中国。

上一篇:让弱势品牌鸟枪换大炮下一篇:精神文明建设专项会议讲话稿